时间:2023-05-29 18:22: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汉语教师志愿者,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云南师范大学自近6年来派出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的情况进行调研,了解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实施的基本现状和存在不足,总结其中有效的经验教训,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该项目提供有益的参考,为国家汉办制定新的志愿者项目发展规划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与咨询建议,从而保证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继续健康、有序、稳步地向前发展。
本次调查包括分别含填空和选择的调查表各一份,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志愿者的基本情况、结束工作后的情况、志愿者对志愿者项目的看法、志愿者在泰国的教学状况、生活条件、社会交往、心理状况等。问卷中的问题和选项均由调研组的老师和志愿者反复讨论后设定,以凸显调查提纲的针对性和客观性。本次调查主要使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由于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等联系方式的变更,有100名志愿者教师暂时无法取得联系。由此,共计发放问卷调查表203份,回收131份,有效回收率64.5%。所有志愿者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填写问卷,为确保志愿者尽可能真实地完成调查表的各项内容和所填内容的客观性,问卷以记名的形式展开。通过个别电话访谈为主的个案调查,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个别志愿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统计选项数据,归纳整理,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并召开总结会议探讨改进的对策建议。
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基本情况
据问卷调查显示,所有志愿者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的志愿者占68%,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志愿者占32%。结束志愿者任期后,在外攻读学位的志愿者占总数的13%,没有在外攻读学位的志愿者占总数的87%。
各学校开设汉语课的周课时量大不相同,其中,周课时最少的为5课时,最多的为22课时。此外,在志愿者的任职学校类型中,中学占80%,小学、幼儿园占20%。关于志愿者所分布的学校,公立学校占88%,私立学校占10%,还有2%的是天主教、基督教学校或伊斯兰教学校。在幼儿园工作的志愿者,大部分工作内容并不是从事汉语教学,而主要是担当阿姨的角色。
到志愿者任期结束时,据图2所示,绝大多数的志愿者能通晓泰语,这说明绝大多数志愿者通过任教锻炼之后在语言技能上有了很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云南师范大学派出的所有志愿者在赴泰之前都参加过短期泰语培训,掌握了基础泰语口语,为他们到泰国后迅速进入角色,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志愿者对国家汉办志愿者项目的态度此项调研中提供了多项选择,被调查者可一题多选,统计结果为:希望能出国开阔眼界,增加人生经历的占86%;为了向世界传播汉语,弘扬中国文化的占72%;为了提高语言技能的占33%;为了通过志愿者经历寻找更适合工作的占25%;认为担任汉语教学志愿者只是作为谋生手段的占22%。
此项调查显示,虽然赴泰担任志愿者的动机多元化,但大多数汉语教师志愿者拥有向世界传播汉语、弘扬中国文化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总的来说,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出发点都是好的,表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和上进的一面,同时也说明了志愿者对国家汉办志愿者项目是认可和支持的。这是可喜的一点。
志愿者在泰国的教学状况
据问卷调查显示,认为教学中最大困难的原因是语言障碍、教材缺乏和课题秩序难以维持三者综合(ABC)、AB综合、BC综合、AC综合的百分比分别为46%、22%、18%、11%,其它原因占3%。
关于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态度方面,34%的志愿者认为是积极的,认为学生态度一般的占总数的46%;2%的志愿者认为学生的热情度不高;认为部分学生持含糊态度的占18%。在对其所在学校给予教学的支持力度方面,认为非常满意的占总数的27%,表示满意的占总数的48%,认为一般的占总数的20%;还有5%的志愿者教师表示不满意其所在学校给予的教学支持。
志愿者所在的各个学校选取教材的来源渠道比较多,教材的选用不统一。关于对所用教材的满意程度方面,表示满意的志愿者教师占总数的61%;表示不满意的志愿者教师占总数的37%;另外还有2%的志愿者教师表示无所谓。
志愿者在泰国的生活情况
所有志愿者都可以适应泰国的饮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表明我们的志愿者对泰国生活条件的适应能力较之以前有所提高。同时,文化适应问题是志愿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而言,文化的适应程度高低与精神状态的好坏是成正比的,此次调查结果中只有1%的志愿者认为不能适应泰国的社会文化,较之以前的调查结果,这也是有所进步的一点。而在出行交通方便程度方面,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志愿者认为不方便。由此可知,志愿者在泰国生活工作中的交通条件还有待改善。此外,所在学校给志愿者提供工作餐的情况是:提供一日三餐的占12%,一日两餐的占6%,一日一餐的占15%,不提供餐的占67%。
志愿者在泰国的社会交往和心理状
绝大多数志愿者汉语教师在泰国任教期间的社会交往情况是良好的,都基本上融入了所在学校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个别志愿者汉语教师的集体感有待改变。关于在泰国任教期间如何排除孤独感问题,在一题多选的答案中归纳,很多志愿者都结合自身的条件综合利用各种方式调节情绪,65%的志愿者教师采取投入到学习中去排除,57%的志愿者教师以投入到工作中去转移注意力,64%的志愿者教师采取交朋友的方法排除孤独感,58%的采用上网方式调整情绪,还有43%的志愿者教师选择与家人沟通排除孤独。此外,作为志愿者到泰国开展汉语教学,父母表示比较支持的占48%,父母尊重子女选择的占49%,父母表示不支持的占1%,另外父母持沉默态度的占2%。这说明大多数家长对子女作为志愿者赴泰进行汉语教学是赞同的。
当前志愿者项目实施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
综上分析,近6年来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的实施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对外汉语教学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振兴、和平崛起和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当前,志愿者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取的精神和友善无私的行动,诠释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变。他们已成为泰国汉语教学的生力军,对开拓泰国的汉语教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充分发挥了中国面向东南亚开放的 桥头堡!作用,为中泰友谊大厦添砖加瓦,成为了中泰两国人民友好的民间使者。正如泰国教育部2008年5月的一份官方文件所说: 近年来,泰国的汉语教学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泰国的汉语教学发展迅速,一跃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外语,使得泰国教育部从中看到了促进汉语教学的必要性。%%泰国教育部迫切恳请中国国家汉办支持:在2007年650名志愿者的基础上,逐年增加名额,争取在近年内向泰国派驻的志愿者数量每年达到并超过1000名。正是由于志愿者们卓有成效的工作, 现在,连泰国军队都在学汉语;现在,连泰国警察都在学汉语;现在,泰国社会的上、中、下层,官方、民间都在学汉语。
从微观层面上来说,通过志愿者项目的锤炼,一大批青年学生成为意志坚强、勇担重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志愿者朱俊静在国内是父母的宠儿,作为志愿者来到泰国信武里职业学院,与国内极大的反差和初期的不适应使她不止一次地偷偷落泪。但当她看到她的室友,来自韩国的志愿者遇到困难,受到惊吓时,竟能勇敢地挺身相助!分别时,韩国志愿者对朱俊静说: 你像姐姐一样照顾我,很感谢志愿者吕文灿在结束志愿者工作后,选择了留在泰国自主创业。现在他在曼谷开办了自己的 中英国际语言培训学校。最初,许多志愿者刚到泰国时,都是作为第一位汉语教师被分到学校的,那时当地对汉语远没有如今这样重视。2005年,志愿者赵雪来到泰国碧差汶府当了一名汉语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她所任教的中学不重视中文教育,当然也就对中国教师十分冷漠。 天气是炎热的,可人为什么是冷冰冰的?这是赵雪刚到泰国的感受。性格坚强的她决心用自己的热情,赢得周围人的心。她把无私的爱给了学生,悉心教授他们汉语和中国文化;她把无私的爱给了学校,创办中文中心,无偿为想学汉语的人业余免费补课;她把无私的爱给了社区,积极举办中国文化展,吸引本校以外的更多人了解、体验中华文化赵雪所做的一切终于为她赢得了友谊,赢回了尊重:碧差汶府的府尹参观了中国文化展后,高兴地赠送两台电脑给中文中心;学校也一而再,再而三地挽留她,因此,她在碧差汶府一干就是3年。所以,当她真的要离开时,泰国的老师来了,泰国的学生来了,捧着鲜花,含着泪光。依依不舍的场面,是对中泰一家亲最好的诠释。赵雪的例子,绝不是孤立的。我们派出的志愿者,哪个不是像赵雪一样,在默默地为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积极地奉献自己的青春,正如光明日报记者韩小蕙所言: 在泰国的数百名80后志愿者们,同样交出了一份极其出色的答卷。他们来泰国肩负起祖国交给的重担后,一下子就长成了大人,责任感、信心、毅力、勇敢、坚强、顽韧、永不放弃这些似乎从来不属于他们的词汇,都在他们身上凿凿地体现出来了。外表看似杨柳般柔弱、内心却松柏般刚强。
改进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的建议
在此次调查中,志愿者们提出来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教材问题,教材和教师是汉语走向世界的瓶颈。二是回国后就业方面并没有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志愿者教师任期结束回国后应该继续保留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进入国内就业市场;志愿者教师在外工作年限,应该计入国内工龄等。三是在泰国的生活工作中的交通条件有待改善,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
一、油然而生的诚挚谢意
感谢中国国家汉办、我的母校海南师范大学给予我如此宝贵的机会,让我有幸成为20xx赴印尼汉语教师志愿者。感谢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印尼教育部、印尼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对我在志愿者任职期间给予的鼓励和支持。感谢我所在的学校喃吧哇国立高中一校的全体师生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感谢在印尼所有朋友们给予我的关照。
二、成为赴印尼汉语教师志愿者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
依然记得,20xx年5月底得知中国国家汉办会在母校海南师范大学选拔赴印尼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消息,我迫不及待地参加了报名。通过一轮轮的筛选(初试、培训、考试、面试),终于得知自己榜上有名,心里非常.本文.由方的的激动和喜悦。
家人、朋友们为我感到高兴,但同时也给了我一些叮嘱,让我多多保重。也许多数人都受到印尼的负面消息的影响,一提到印尼,他们就会不自主地想到海啸、地震、排华事件等。其实这些我也早已知晓,但毕竟这些已成为历史。我已经明确了来印尼的使命是为印尼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的,这是光荣的使命。至于困难,相信人生不论处于何种阶段都会遇到,坚定的信念是克服困难的最好的法宝。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做好了克服的思想准备,那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赴印尼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决心。
三、感受千岛之国的风土人情
20xx年11月1日凌晨1点左右,随着飞机缓缓降落在印尼首都雅加达机场,我不由地在心中道出:“印尼,您好,我来了!”。
踏上这片热土,感受这个素有“千岛之国,赤道上的翡翠”之称的国度的独特魅力:热带气候的“热情”(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年平均气温27℃,阳光热情似火)、建筑的别具风格、长年的葱茏佳木、瓜果的飘香可口(如:榴莲、木瓜、牛油果、蛇皮果、椰子等)、人民对宗教信仰的虔诚、旅游资源的得天独厚(如:巴厘岛、多巴湖、婆罗浮屠塔等)。印尼是世界华人华侨最多的国家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华人的命运多次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是,华人凭着智慧勤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印尼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这颗赤道上的翡翠增添了熠熠的光彩。
四、百味、多彩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的
1、学校概况
我在西加里曼丹省(以下简称“西加”)喃吧哇国立高中一校(SMA NEGERI 1 MEMPAWAH)任教。学校属于穆斯林学校,一共有15个班。学校有两位当地的华语老师Heriyanto,S.Pd.和Huang Fakhun。校长是印尼人,但他会说一些英语,偶尔我会用英语同他交流。不过通知事情的时候,校长多数会让Heriyanto,S.Pd.老师和Huang Fakhun老师当翻译。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对我都非常.本文.由方的的热情和友好,他们时常会教我说一些印尼语,关心我在印尼的生活的。
2、教学工作
(1)明确教学工作任务
学校为高中二年级和三年级开设了华语课,一共有9个班的学生学习华语。学校所用的教材是《华语》第一册和第二册。秉着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理念,自己主动要求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进行中国特色和文化教学,有效地利用中国国家汉办提供的汉语教学资源包以及自备的教学工具、教学资源等。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周仪式、教师例会、文艺汇演等。经常与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沟通,交流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与同事、学生友好相处。
(2)开展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
①在正式进行教学前,先分析教学对象
学生绝大部分是印尼人,华人学生很少。学生性格开朗,为人友好,艺术细胞很活跃,能歌善舞,表现欲较强。但学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还比较缺乏,很少有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上课讲解知识点时,有些学生纪律观念不强,需要老师反复重复、不断督促,学生才会下意识地把知识记住。学生在发音、语调、汉字书写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说,他们经常把声母“q”和“j”混淆(把“qù”读成“jù”),声调“阴平”和“阳平”分不清,书写汉字容易出现笔顺、笔画错误(写出来的汉字老是缺胳膊少腿的)等等。尽管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但老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身为志愿者老师更有义务挑战问题,有信心化阻力为动力,寻求更好的方法来教导学生。
②.用恰当的教学步骤
首先,课前精心备课:仔细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和重难点、准备教具(图片、影像等);课上认真、耐心讲课,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调动课堂气氛,如:通过小组间竞赛、接龙游戏、看图识字等等方式,通过合.布置练习和作业,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课后,认真批改作业、试卷等,与学生形成朋友关系,经常同他们交流和沟通,跟他们聊聊有趣的事情、关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等等。一开始,他们要听懂可能觉得有点难,因为学生的汉语水平有限、我的印尼语水平也如此,但时间长了,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汉语、产生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同时学生也可以教会我一些印尼语,不但做到了教学相长,同时也能更好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开展。
③喜获教学成果
在任职期间,通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目前我的教学有了一定的成果。学生的发音、语调、汉字书写有了一定的进步,能够运用汉语进行简单的日常的会话,如:见面问好、询问家庭情况的、介绍自己和家人等等。学生很喜欢学习唱中文歌曲,时不时能听见他们哼起中文歌,如:北京欢迎你、茉莉花、朋友等。关于中国文化,他们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如: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等。学生平时的测验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去年12月份由西加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和坤甸汉考委员会组织执行的中国国家汉办初级测试中,我的一些学生取得了的成绩(100分、80多分等)。通过前期我对学生的选拔以及对他们开展的汉语演讲技能培训工作,在今年3月由西加华文教育协调机构主办的西加省高中生华语演讲比赛中,我的三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初赛,分别以第二名、第四名、第五名进入决赛,在决赛中一位学生获得第五名(优秀奖第二名)。尽管只有一位学生拿到了奖项,但这并不代表没有拿奖的两位学生失败了。在此之前他们从未参加过这样的演讲比赛,为了这次比赛他们也付出了很多的汗水,他们从参加我为他们开展的汉语演讲技能培训到这次的华语演讲比赛,他们的汉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积累了演讲的经验,增长了演讲的技能,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超越了自己,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我为我的学生们感到欣慰,这也激励着身为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我更好地完成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3.生活的方面
终于能够深切体会到:凡事只有自己亲身去体验,才能真正得到答案。来到印尼之后,生活的在小城喃吧哇,我并没有遇到到传说中的排华和不安全因素。在喃吧哇,虽然物质生活的条件上存在一些困难,但对于我来说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努力克服的。学校安排我住在一个补习班的二楼,有补习班的一位女华语老师跟我做邻居。两个人生活的上有个照应,而且还能用汉语交流,让我觉得很踏实。值得欣慰的是喃吧哇人民都比较淳朴、友好。在喃吧哇的日常的生活的中,出行去学校或是购物,我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我接触的华人比较多,比如我通常会去华人开的店买日用品、吃的之类的东西。虽然他们多数讲客家话和潮州话,不过他们基本能讲一些汉语,所以跟他们交流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去他们的店购物次数多了,大家渐渐地熟悉起来。每次去购物的时候,都会跟他们聊聊天,他们向我介绍自己去中国旅游的经历,还请我向他们介绍一些中国文化,同时他们会时常问候我在印尼生活的得习不习惯,让我心里觉得很温暖。
关键词:泰国 清莱府 师资 汉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中泰两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泰国兴起了一股“中文热”。据泰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官方公布的数据,2011年,仅泰国的公立学校,开设汉语课程的已经高达1595所。教师、教材和资金一向被认为是制约第二语言教学的三大因素。泰国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使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急剧上升,而目前泰国的汉语师资短缺,已经成为所有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泰国汉语教育还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总体说来以北部地区特别是清莱府等地区的汉语教育水平最高。笔者结合在清莱府惠普小学、邦克小学、万佛完中和孟莱中学担任汉语教师时的实践经验,对清莱府15所学校的汉语师资情况进行了以问卷为基础的调查(问卷详见附录),汇总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对清莱府的师资构成进行了分析。笔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以期能对清莱府的汉语师资情况起到一个理论扩充和资料补给的作用,为清莱府乃至全国的汉语师资调查提供参考资料,同时也为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份详实的海外调研资料。
一、教师的来源与数量
教师来源即数量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本次调查的15所学校中,共有25名汉语教师,其中15名来自中国,其余10名均为泰国本土教师。也就是说,中国籍教师占据了清莱府汉语教师的60%,泰国籍教师仅占40%。一般说来,本土教师应该多于外籍教师,两者的比例为2:1是比较适宜的。由此可以看出,清莱府的本土汉语教师还有一个很大的需求缺口。
笔者从访谈中得知,在来自中国的教师中,9名为中国国家汉办选派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两名是在中国高校就读的实习生,其余4名为通过个人应聘到学校任教的教师。由此可见,在清莱府中国籍的汉语教师中,国家汉办排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根据国家汉办的政策,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任期只有1~3年,也就是说,这些教师最多只能在一所学校任教三年。此外,还有两名中国教师为在读的实习生,他们的任教时间更短,只有4~6个月。也就是说,在这些中国籍教师中,超过七成的教师流动性很大,这就导致了清莱府汉语教师的师资构成不太稳定。师资不稳定的后果就是许多学校的教学内容衔接不好,很多新老师来到学校之后,由于对学生了解不多,基本都选择从零开始进行教学。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大量重复,学生的汉语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此外,师资不稳定也会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很多新教师往往泰语水平不够理想,课堂表述和与学生交流都存在一定困难,等到这些教师的泰语水平有所起色、能进行基本交流的时候,他们却又离开了泰国。这些因素造成这样一种现象:虽然清莱府汉语教学规模迅速扩大,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从图2与图3中可以看出,清莱府的汉语教师在性别和年龄构成上都处于一定的失衡状态。女教师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三,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首先,泰国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其次,由于汉语为外语类学科,主修外语类学科的男大学生一直都少于女大学生。再次,由于教学这个职业相对而言收入较低但是比较稳定,所以被认为是适合女性的职业,而男性则普遍被认为应该从商或者从事技术性的工作。因而,即使是大学主修汉语的男性,在毕业之后也会优先选择进入中资企业或者外贸公司,而不选择去学校当老师。女性则在毕业之后更倾向于选择教师作为职业。
从图3可以看出,年龄在20~29岁的青年教师的比重高达90%以上。也就是说在清莱府,相对于其它科目的任课教师,汉语教师的年轻化程度较高,这既有优点又有不足。一方面,年轻教师的知识结构较新,信息更新较快,可以使学生接受到最新的知识,课堂气氛也相对比较活跃。但是另一方面,年轻的教师相对而言教学经验不足、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深,因此,在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教师的专业与学历
从表1可以看出,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主要集中在五个专业,分别为:汉语言和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和国际汉语教育、泰语、英语和教育学。其中主修汉语相关专业和教育学专业的教师总共有17人,占所有教师人数的68%,而英语专业与泰语专业也是与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的专业,主修这两个专业的教师总共有6人,占所有教师人数的24%。也就是说,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中,92%的教师具备了从事汉语教学的相关汉语知识、教育及语言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从表2可以看出,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有21人,占所有教师人数的84%。笔者通过访谈得知,未达到本科学历的4名教师中,有两名是中国高校的本科在读实习教师,他们都将在半年后获得本科学位证书。也就是说,在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中,只有8%的教师的最高学历在本科以下。可以看出,清莱府的汉语教师是一支具有较高学历、专业对口的教师队伍。而对照许志惠(2008)的调查结果——泰北地区仅有9.5%的华文教师主修中文或对外汉语专业,华文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齐、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绝大多数教师仅拥有高中文化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学历。随着近年来汉语在泰国的迅速发展,在泰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清莱府的汉语教师学历水平低下、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改善。
三、教师的经验与培训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清莱府大部分汉语教师的教学经验在一年以内,拥有超过三年教学经验的汉语教师只有1名。造成汉语教师的教学经验较少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上文所提到的汉语教师的流动性较大。由于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中占相当大比例的是国家汉办派出的志愿者,他们往往执教一年或两年便回国了,而填补这些教师职位的是无教学经验的新一批志愿者。此外,由于泰国的“中泰合作培养泰国本土化教师项目”从2008年才开始启动,第一批本土汉语教师从2010年才开始陆续进入各所学校担任汉语教师。所以,相对其他科目,汉语教师的教学经验比较欠缺,在教学上普遍处于摸索阶段,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的了解也比较少。因此,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和满意度的差距很大。这也是在对管理人员的调查中,管理部门在“对汉语教学的满意程度”一项之所以普遍选择“教学效果中等”的一个因素。当然,针对汉语教师经验不足的情况,泰国教育部和清莱府教育厅积极与中国国家汉办、当地的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合作,为府内的汉语教师组织了多次关于教学方法、中国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培训。在调查中,所有的汉语教师都表示参加过多次相关培训或教学研讨会,超过80%的教师表示这些培训对他们的帮助很大。
综上所述,清莱府的汉语教师有以下几个特点:
清莱府84%的汉语教师拥有本科以上的学历,超过九成的汉语教师具备了汉语教学的相关学术背景。可见,清莱府的汉语教师是一支具有较高学历、专业对口的教师队伍。
清莱府的汉语教师的年龄普遍在20~29岁之间,富有活力,与学生的亲和度比较高。年轻化的教师队伍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一方面,他们的知识结构较新,教学方法活泼多样,但另一方面,他们的教学经验较少,这是制约清莱府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府内的汉语教师的流动性大,因此,如何在本地区内培养一支长期稳定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汉语教师的培训,是解决本区域师资问题的关键。
四、对清莱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清莱府的汉语教师学历水平低下、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改善,但目前汉语师资方面还存在着师资相对短缺且流动性大,教师经验不足和师资构成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这几个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加强本土教师的培养
清莱府教育厅的官方数据显示,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较低。在清莱府开设汉语课程的30所学校中,共有汉语教师49人,而学习汉语的学生达到了35200人。也就是说,清莱府的平均师生比例为1:718.4,其中师生比例最高的是Ta 1 School,也仅为1:188,而最低的学校为Sa Mangkee school,仅为1:1785。解决师资短缺的最根本的办法是培养本土汉语教师,因为泰国籍汉语教师与外籍教师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的稳定性更强,更了解当地的教育机制和教育特点,也更容易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2008年以来,泰国教育部与中国国家汉办合作,开展了“中泰合作培养泰国本土化教师项目”,每年选派100名左右大学本科毕业生赴中国高校学习汉语教育课程,他们在学成归国后成为有正式编制的中小学汉语教师,纳入国家公务员体系。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已经培养了300多名具有较高水平的汉语本土教师,目前已经成为泰国汉语本土教师的一股新兴力量。
当然,仅仅依靠这个项目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清莱府要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问题,应该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建立与周边的中国高校,如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建立起汉语师资培养基地,协同开展泰籍汉语教师培训任务。一方面,清莱府应该利用清莱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的优势,建立起以皇太后大学为中心的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基地。另一方面,清莱府教育厅也可以效仿教育部,从汉语本科毕业生和当地的在职中小学汉语教师中选派优秀的汉语人才到中国的高校进修。
为了培养本土的专职汉语教师,也可在泰国的孔子学院设立汉语师范专业,为已在校的中文教师提供公益性质的职业进修培训;为有志于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且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及系统的汉语教学学习课程。同时,做好接受专业课程的学生毕业后的相关后续工作,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教学问题时,可以利用孔子学院搭建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问题解决方案共享和讨论等。
(二)充分利用中国的师资输入项目
从2008年开始,泰国教育部与中国国家汉办开展了“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每年都会有十几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被派到清莱府各中小学担任汉语教师。这些汉语教师志愿者都拥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的学历,在赴泰之前都接受了严格的选拔和专业培训。这些汉语教师志愿者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清莱府的汉语师资缺口,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地与汉语母语者的交流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当然,志愿者项目在清莱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有不少教师志愿者反映语言不通和课堂管理困难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甚至有志愿者出现了不适应当地的生活、情绪压抑等负面心理状态。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帮助志愿者开展教学活动,清莱府教育厅与接收学校应该加强对志愿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的关注,在志愿者与管理部门之间、各管理部门之间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加大对志愿者的日常指导与关怀,有计划、有重点、有策略地挖掘志愿者的潜在心理问题,尽快解决志愿者主动反映的问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志愿者赴任初期,学校可以为志愿者配备一名泰国辅导老师,帮助志愿者管理课堂、尽快熟悉教学环境。此外,各学校还可以鼓励汉语教师志愿者留任,促进本地汉语教学的连贯性与稳定性。
在培训方式上,笔者建议可以采取岗前培训(中国国内)、岗中培训(在泰国)和岗后反馈的模式。在国内的岗前培训中,不仅应该对志愿者工作及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还应该对如何调适并尊重文化差异的心理学课程等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在泰国的岗中培训中,也必须对跨文化人际关系处理、生活习惯调整给出具体的方法,搭建心理疏通、情绪宣泄及解决问题的平台;最后,对已经离岗的志愿者,不仅要充分地调查整理其在泰教学期间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形成资料,还要不定期地请他们给在岗前和岗中的志愿者上课,分享经验。
(三)建立一支稳定的汉语教师队伍
本次调查发现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中有超过半数为外籍汉语教师,从而增加了府内汉语师资的不稳定性。此外,调查发现,清莱府的汉语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教龄最长的教师也只有4年教学经验,而清莱府是泰国开展汉语教学历史相对较长的一个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府内汉语教师的不稳定。要稳定汉语教师队伍,最重要的是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加强本土教师的培养,提高本土教师的比例,从根本上稳定汉语教师队伍。另外,如何使培养出来的优秀本土教师不流失,这也是稳定师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笔者建议清莱府教育厅等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把稳定汉语教师队伍的工作落到实处,比如说,提高汉语教师薪酬,给予汉语教师一些便利的生活条件,如为汉语教师提供教师宿舍等。也可以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实行绩效管理,鼓励教师定期带薪进修,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琼,李创鑫.泰国华语及华语教育现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学报,2001,(4).
[2]刘美玲.泰国华校小学汉语教学现状研究[D].暨南大学,2006.
[3]黄汉坤.泰国高校泰籍汉语教师及汉语教学现状[J].暨南大学华
文学院学报,2005,(3).
[4]冯忠芳,吴应辉.泰国清迈府中小学汉语教学调查研究[J].云南
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4).
走出小我,走向社会,奉献大家,是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
2012年2月至4月,国家汉语办公室将组织开展“2012年赴泰国等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储备人员的招募和培训工作”,计划在贵州省招募40名赴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引起大家关注。
在国际社会,志愿服务源于对战争的人道主义援助,它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和平年代,志愿服务在帮助弱者、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秩序和世界和平等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在中国,志愿服务是伴随改革开放产生的新生事物。20世纪90年代“中国志愿者行动”开始发起,1994年12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志愿组织。据其统计,1993年到2009年,我国有4亿多人次志愿者提供了超过83亿小时的志愿服务。如今,我国各地纷纷建立起各种志愿者团体,并设有自己的网站,如山西志愿者网、天津志愿者网、广州志愿者网等。
“志愿”能否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社会学家认为是可行的,因为参与志愿服务,是利己和利他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促进自我成长,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大家庭的和谐。志愿者是社会各个层次的纽带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志愿服务是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和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弥补政府资源不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服务经济建设与社会道德构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认为,目前我国的志愿者组织还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缺乏专门管理志愿者组织的机构。目前,志愿服务分配不合理,很多志愿者都去做同一件事,但有的事情却无人问津。所以,应该有一个机构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分配。二是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还不明确。比如,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如果受到伤害,赔偿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都还缺少法律规定。
如何让志愿者组织更有效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中?专家们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加强立法,通过法律和制度对志愿服务进行规范。目前,我国有20多个省市已经颁布了相应的志愿者组织管理法规,全国性的相关立法也正在研究中。有关部门可成立专门的机构,由这些机构制定志愿服务政策,比如说高中生、大学生如何提供志愿服务,各种行业人士如何提供志愿服务等。另外,还要对志愿服务进行指导和培训。有些服务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比如说当高血压、心脏病人倒地不起时,该如何做?这些都应该进行培训。
二、切实帮助志愿组织解决问题和困难。在我国,志愿服务很多还打有行政烙印,志愿者的注册、组织、培训仍面临诸多问题。在一个网络调查中,80%的网友表示愿参加志愿服务,但不知如何加入。政府应对志愿服务组织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也包括一定的资金支持, 给他们提供一些保障条件,让他们更好地为民服务。
三、志愿组织需要自我完善、加强管理。我国的志愿者组织发展时间很短,还存在管理无效或者信誉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其发展。应该成立相关志愿者研究会,对志愿者如何服务、服务范围、服务方式等进行研究,向政府提交志愿服务年度报告。
泰国的正规教育体系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部分。目前的汉语教学主要在泰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进行,而对于泰国高等教育的汉语教学研究非常少。关于泰国汉语教学的论文多是关于泰国华文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泰国中小学汉语教学情况、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等,针对泰国大学汉语教学的文章可谓少之又少。
笔者于2009年5月到2011年3月在泰国庄棚皇家大学任教,试图根据所了解和调查到的该大学汉语教学的情况,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等专业知识,尝试对泰国庄棚皇家大学的汉语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一、庄棚皇家大学的概况
庄棚皇家大学(muban chombueng rajabhat university)的前身是一所创建于1954年3月1日的乡村学院,后来发展成为师范学院,到1992年2月14日,普密蓬国王将其命名为庄棚皇家大学,从2003年归入教育部高等教育委员会。庄棚皇家大学位于泰国中部叻丕府庄棚县庄棚村,距离曼谷130公里。从今年开始,庄棚皇家大学将搬迁到叻丕府市中心。该校设有五个学院,分别是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和拳击学院,其中中文专业隶属人文学院。中文专业于2005年开设,至今已有将近7年的历史。
二、本文由收集整理庄棚皇家大学中文系的汉语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
庄棚皇家大学中文系的课程分为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
大一(上)所开设的汉语课程有基础汉语、初级汉语(1)、汉语语音系统;大一(下)所开设的课程为听说汉语(1)、初级汉语(2);大二(上)所开设的汉语课程有听说汉语(2)、初级汉语(3)、中文阅读(1);大二(下)所开设的汉语课程有中文阅读(2)、初级汉语(4)、中文写作(1)、听说汉语(3)、中文报刊(1)、成语故事;大三(上)所开设的汉语课程为汉语语法、中国文化、中级汉语(一)、古代汉语阅读、旅游、文秘;大三(下)所开设的汉语课程有中级汉语(二)、中国文学(一)、翻译(一)、商务汉语、中文阅读(三)、汉语会话;大四(上)所开设的课程有高级汉语、写作(二)、翻译(二)、中文酒店管理、business and managing、选修课;大四下学期进行汉语实习。
庄棚皇家大学最初的课程表是参照泰国佛统艺术大学中文专业设置的,后经过多次教学实践修改才形成以上的课程表。虽然这个课程设置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能满足不同阶段的学生对汉语知识的需求。
(二)生源及质量
庄棚皇家大学目前约有4000名学生,其中中文专业的学生共有57人。57人中,大一17人,大二11人,大三14人,大四15人。相对于庄棚皇家大学的其他专业而言,中文专业的学生数量不多,这样的小班教学有利于语言学习。生源主要是来自叻丕府当地的高中毕业生,也有的来自于泰国东北部(如坷乐府)和南部(如陶公府)。为保证生源质量和教学效果,庄棚皇家大学中文专业需要参加汉语考试,且学校规定每年招生的人数不得超过25人。
来庄棚皇家大学学习的学生一般都在高中期间学习过中文,但普遍只会汉语拼音和简单的汉语会话。也有一部分学生从未接触中文,受到现在泰国国内“汉语热”的影响,对中文产生了兴趣,所以选择了这个专业。也有极个别情况是华裔(目前只有一名学生为华裔,其父母均为台湾人),受家庭环境影响选择了中文专业。
泰国学生活泼好动,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热爱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庄棚皇家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学生们的这种活泼开朗的性格使他们在学习汉语的时候,敢说敢问敢交流,有利于汉语的学习。庄棚皇家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经济较困难的家庭,所以他们非常认真勤奋,很少有旷课现象,也很少出现不交作业的现象。
(三)师资情况
自2005年学校开设汉语课程至2012年,学院一共有18名老师在此任教。有6位是来自本土的汉语教师,有12位是中国汉语教师(其中6位是汉语志愿者,其他6位是应聘制教师)。
2009年,庄棚皇家大学开始接受中国汉办派出的汉
语志愿者教师。笔者便是该学校的第一个汉语志愿者教师。2010年接受了两位汉语志愿者教师,一位来自吉林大学,另一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在前三位志愿者回国之后又接受了三位新汉语志愿者教师。
由于汉语志愿者大部分是在读研究生,一般在学校任教一年后便回国。因此这也造成了庄棚皇家大学汉语教师师资不够稳定的问题,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目前,该学校有两名本土汉语教师,除了负责平常的汉语教学之外,还负责中文系各种行政事务。还有一名应聘的中国教师,其余三名均为汉语志愿者教师。每个学期每位老师的课时量一般为12~16节不等。
(四)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
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诸多因素中,动机因素非常重要。动机是激励某个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调查结果发现,在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诸多因素中,动机占33%,学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
从形成的根源区分,动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在动机,一种是外在动机。兴趣爱好、求知欲、成就感等属于内在动机,而学校的规定、顺从父母之意、得到经历、得高分、害怕处罚等属于外在动机。
对庄棚皇家大学中文专业学生学习汉语的外在动机分析:该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汉语,因此求知欲比较高。该专业的学生平均每周有22节汉语课。由于课时量较多,学生的作业较多,所能掌握的汉语也逐渐增多,所以他们的成就动机也是比较高的。
庄棚皇家大学中文专业学生学习汉语的外在动机分析:该专业所设的中文课程均为必修课,若期末考试未通过,则需来年进行补考。该专业的期末成绩由四部分构成,出勤率占20%,课堂表现和作业占2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40%。其比例也可以由老师根据具体情况而调整。考试成绩不会公布具体分数,只公布相应的等级。90~100分为a等,85~89为b+,80~84为b,75~79为c+,70~74为c,65~69为d+,60~64为d,0~59为e。如果成绩为e等,则视为不及格,需要补考。除此之外,考试成绩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评奖评优,更重要的是,也会影响到学生是否有去中国学习汉语的机会。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对于考试成绩非常重视,这也是中文专业的学生努力学习汉语的一个重要动机。
(五)教材使用情况
庄棚皇家大学中文专业的教材由教师决定。目前,中文专业的教材主要来自四个部分:一是学校每年花一定的资金由中文专业的老师去曼谷的中文书店挑选中文教材;二是来自国家汉办的慷慨捐助,由学校的志愿者向国家汉办进行申请,每年都会获赠一定数量的书籍,同时也会赠送汉语教学资源,比如毛笔、书签、拼音挂图等等,这大大方便了庄棚皇家大学的汉语教学;三是借鉴其他大学的教材,将其进行复印,作为该校中文专业学生学习汉语的教材;四是教师根据所教的科目进行自编教材。像“酒店管理”“古文”“报刊阅读”等课程,在泰国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该科目的教师则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网上或者报刊上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课文编辑成册进行教学。
现在,庄棚皇家大学中文专业已经成立了属于了自己的“中文图书馆”,藏书数量虽然有限,但是也已能满足正常的汉语教学,不会因为缺乏汉语教材而使日常教学受到影响。
从教材的使用情况来看,某些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比较固定的,像大一和大二所开设的“初级汉语”这门课程,一直采用杨寄洲编写的《汉语教程》(1~4册)。某些课程所用教材的随意性较大。像“初级写作”这门课程,先后使用过的教材有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鹿士义的《汉语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陈作宏的《汉语写作教程》。
在汉语教学中,教材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如果教材很难,学生学起来会很吃力,会动摇他们学习汉语的信心,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汉语教材的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也会大大下降。由于现在汉
语教材逐渐增多,教师可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经过反复试验和比较之后,教师们会选择最适合庄棚皇家大学学生的优秀汉语教材。同时,汉语书籍的增多,也有利于庄棚皇家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六)课外汉语活动
除了正常的汉语教学之外,庄棚皇家大学的教师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汉语比赛。近年来,泰国各大孔子学院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汉语比赛,如演讲比赛、作文比赛、唱歌比赛、书法比赛等。在2009年12月泰国素攀孔子学院举办的“泰国中西部大学生写作比赛”中,庄棚皇家大学大二的15名学生参加,其中三名学生获得了该比赛的前三名。通过参加此次比赛,也提高了学生们学习汉语的热情。
庄棚皇家大学在每周三下午组织中文专业全体学生参加中文专业特色活动——中文辩论赛。其辩论的题目有:“做老师比做导游好”“在泰国旅游比在中国旅游好”“有知识胜过有金钱”“大学在城市比在农村好”等等。每场比赛,中文专业的学生都精心准备,表现得非常精彩。通过这些比赛,庄棚皇家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的汉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本文由收集整理
庄棚皇家大学也会在每年三月举办“汉语夏令营”,目的是让更多叻丕府的学生免费体验中文,学习中华才艺(比如中国书法、剪纸、包饺子、中国乐器古筝等)。通过举办“汉语夏令营”,不仅扩大了庄棚皇家大学中文专业在当地的影响力,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当地高中生选择来庄棚皇家大学中文专业学习。
庄棚皇家大学每年定期(一般在每年的六月)举办一次由当地政府出资的“中小学汉语本土教师培训”。培训内容为汉语听力教学教法、汉语口语教学教法、汉语写作教学教法、汉语综合教学教法以及中华才艺学习等,培训时间一般为两到三天。这样一来,庄棚皇家大学也为当地汉语教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七)hsk考试
hsk(汉语水平考试)是目前测试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权威考试。hsk的成绩将会直接影响考生能否去中国继续深造。去中国读研究生,一般要求hsk达到四级;去中国读博,hsk要求是五级或六级。庄棚皇家大学的老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hsk考试。
庄棚皇家大学在每年的十一月份会组织学生参加hsk考试。考试前,老师们利用假期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考试辅导。庄棚皇家大学的学生参加此类培训一切免费,全部由学校出资。一般为期十天,本校学生和外地学生均可报名参加。根据学生们所报考的级别来进行分班,然后根据hsk题型进行专题辅导。这些题型通常分为词汇、听力、阅读、写作,有时候也会增加语法专题。
经过此番辅导,加上学生们平时的认真学习,hsk考试的通过率有所提高。2010年有44人参加hsk考试,有34人通过,通过率为77%。其中hsk二级有9人参加考试,9人全部通过;hsk三级有14人参加考试,14人全部通过;hsk四级有9人参加考试,6人通过;hsk五级有9人参加考试,5人通过考试;hsk六级有3人参加考试,无人通过。
2011年3月,庄棚皇家大学中文专业总共有54人参加了hsk考试,43人通过,通过率为79%。其中hsk二级有15人参加考试,14人通过;hsk三级有8人参加考试,8人通过;hsk四级有12人参加考试,12人通过;hsk五级有14人参加考试,8人通过;hsk六级有5人参加考试,1人通过。
庄棚皇家大学的hsk成绩在泰国的同类大学中名列前茅,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泰国大学的汉语教学现状
关键词:素叻他尼皇家大学;汉语教学;高等院校
一、泰国汉语教学的现状
泰国的汉语教学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早在“下南洋”时期就开始了,但是最近十几年来汉语教学得到了飞速、长足的发展。1998 年-2003 年,泰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开始合作开展汉语教育。目前为止,在泰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中都存在汉语教学,在泰国本土公立、私立的 137 所大学中,已经有 73 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并且其中很多学校开设了汉语专业同时开设汉语选修课;还有的学校开设了汉语专业硕士课程,如泰国第一所大学朱拉隆功大学,同时该校也是泰国唯一一所拥有开设汉语专业硕士课程授权的大学①。其他大学大多数选择与中国大陆或者中国台湾合作开办硕士课程。同时作为汉语教学基础的泰国中小学阶段也有很多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但是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通常都是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开设,比如说有的学校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开设汉语课程,而有的学校是从小学三年级才开始让学生学习汉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泰国教育部并没有对各学校开设汉语课程进行规定。泰国的中小学一般只有在华校中才把汉语作为必修课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华人的孩子能继续与祖国保持紧密的联系,其他学校大多数是把汉语当作选修课程而为学生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迎合汉语热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在泰国还有近两百所的汉语培训机构,这类机构大多为华人社团或者企业自费筹办的,主要集中在泰国首都曼谷。其中泰国最大的的培训机构是东方文化书院,目前有五千多名学生。这类培训机构大多数的学员都是成年人,他们有着明确的学习动机,有的是为了旅游,有的只是因为想学习几首中文歌曲,跳上几段中国舞蹈,所以这类培训机构开设的中文课程一般都是以实用性的课程为主,比如旅游汉语、翻译汉语等。
二、素叻他尼皇家大学汉语教学的现状
泰国素叻他尼皇家大学始建于 1973 年,于 2010 年开设汉语专业,隶属于文学院,与云南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实行 2+2 的学习模式,前两年主要在泰国国内主修汉语基础,后两年到云南师范大学进修,由于开设时间短,学校暂时没有毕业生。同时学校开设了汉语选修课,隶属于国际旅游学院。
经过五年多的发展,素叻他尼皇家师范大学汉语专业的人数是在逐年上升的,2010 级汉语专业学生 12 人,2011 级 15 人,2012 级 29人,2013级31人,2014级41人。
由于泰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对泰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规定,所以泰国各大高校对于教材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大多数都是汉语教师自编教材或者选用自认为适合学生的汉语教材。目前素叻他尼皇家师范大学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选用国外的原版教材,从 2010 年开设汉语专业后一直在使用的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教程》和《汉语口语速成》,另一种是参考国外教材,由本土教师编写的适合本土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料②。
三、素叻他尼皇家大学汉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1、师资方面的问题
师资问题不仅是素叻他尼皇家师范大学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它同样是现在泰国汉语教育所面临的巨大问题,无论是师资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问题。就目前来看,泰国各大学中教授汉语的教师队伍中除了朱拉隆功大学、华侨崇圣大学等知名大学拥有自己专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外,其他大学的汉语教师来源主要是泰国的华人华侨和在泰国工作或者读书的中国人,这其中也包括中国国家汉办所派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等,这直接导致了泰国汉语教师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由于素叻他尼皇家师范大学开设的汉语专业是与云南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实行 2+2 的教学模式,而且开设时间比较短,所以师资方面的问题暂时还没有得到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现在学校面临的师资方面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师的不稳定,由于学生在泰国国内学习两年汉语,汉语教师志愿者是十个月为一个周期,基本上两年内学生要换2-3 位老师,这对于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是一种极大的损伤,非常不利于学生对汉语的学习。
针对学校现有的情况,笔者建议学院可以向汉办提出申请志愿者到校任教的时候直接要求要到校任教两年以上,并且对中国国家汉办提出申请,要求加强对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培训和筛的选力度,将教学技能、外语能力、汉语基础知识、才艺特长作为志愿者考察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应该增加对外汉语、教育学等专业对口方向的志愿者的选拔人数,提高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在确保教师数量足够的同时提高教师的质量,真正充实泰国的高校汉语教师队伍。同时学校也应该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汉语教师队伍,以应对将来学习汉语的人数激增而导致教师人数不足、质量不高的情况。学院也应该与泰国的孔子学院保持密切的关系,充分利用孔子学院提供的各种资源,注意培养泰国本土教师,为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提供出国留学和培训的机会,以提高汉语教师的实际应用水平。
2、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
由于素叻他尼皇家师范大学汉语专业开设时间比较短,在课程设计上也存在明显的问题,课型比较单一,没有处理好汉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而且汉语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课课时明显不足,学校现有大一学生 15 名,大二学生 29 名,大一和大二学生平均每周的汉语课课时仅为六小时,而且是集中在两天上完,每天三小时的汉语课,根据调查,这些学生每周上完两天的汉语课就不会在其他课余时间学习汉语了,平常他们也没有运用汉语的机会,因此导致学习效果非常不好,成绩提高缓慢。同时汉语专业的课外活动较少导致学生们的汉语学习热情不高。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建议学院应该对中文专业给与足够的重视,尽快制定出一个适合本校中文专业学生的课程目标,增加学生每周的课时量,应该保证学生每周的课时量在 12 课时左右,同时要合理安排课时,每次课不应该超过两课时,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泰国华文教育现状分析》,游辉彩,《东南亚纵横》,2005年12期。
[2]《泰国汉语教育概述》,杨蕊,《现代交际:下半月》,2012年1期。
注解:
关键词:汉语教师;传统文化
历史上,文化传播出现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历史学家方豪概括中西文化交流,大略包括:“民族之迁徙与移植;血统、语言、习俗之混合;宗教之传播;神话、寓言之流传;文字之借用;科学之交流;艺术之影响;著述之翻译;商货之交易;生物之移植;海陆空之特殊旅行;和平之维系(使节之往来,条约之缔结等);和平之破坏(纠纷、争执与大小规模之战争等)。”武斌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一书中,将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归纳为以下四种途径:
(1)各种形式的人员往来。 文化传播和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与交流,所以,人员往来必然是文化传播的途径。第一,官方的使节往来。第二,留学生。第三,各国的旅行家。第四,移民。
(2)贸易。贸易历来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有着频繁而发达的贸易关系。著名的丝绸之路,最初就是为了国际性的丝绸贸易而由商人们所开辟的。
(3)宗教。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所以宗教的传播就属于文化传播的范围。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华文化的改造和剪裁,变成中国化佛教,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化佛教传至朝鲜、日本等国,并得到广泛流传和发展,使其成为中华文化圈的基本要素之一。
(4)战争。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既有友好交往,也是有战事争端。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角度来看,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俘虏和战利品,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作为赴韩汉语教育志愿者,我们属于第一种“两国之间各种形式的人员往来”。我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途径,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文化传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文化传播方式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内的文化教学
课堂内的文化教学主要是教师讲解及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
①解释词汇中的文化内涵
词汇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的使用中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毫无疑问会在词汇层次上体现出来。所以在讲解词汇时必须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从而最大限度地传达语言载体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比如“手、吃、水、火、鸟、马”等字的演变,并让学生熟悉简体字而不是他们原来所认识的那些繁体字。同时要巩固韩国学生原来就认识的汉字词,要他们印象深刻。
②讲解句子的文化背景
当我们学到《生活中国语》的第五课“你吃饭了吗”时,学生会觉得很有意思,为什么中国人会经常问“吃饭了吗”?我解释为,这是中国人常用的一个问候语,但不是所有的人任何时间都会这么问,只有关系很好的朋友之间或者很关心对方的时候才会这么问。这种问候语是我们表达关心的方式,有的时候只是象征性地问一句然后再说正题。第九课的主题是购物,很明显在课堂上这个话题深受女学生们的喜爱,自然地在这种氛围内在讲解中国人在买东西时的习惯就很容易切入并让学生记忆犹新。
③体验对话中的文化背景
第九课学了“北京比香港冷。”我就给学生展示了中国地图,简述了一下为什么北京比香港冷,通过这个对话可以让学生知道中国的气候。“太贵了!便宜点儿吧。”“那45块吧” 教会学生如何买东西的同时给他们讲解中国的讲价文化。
2.课堂外的文化教学
如果志愿者所在的任教学校非常重视汉语,那么即使专门开设了中华文化课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十一个月里给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因此,汉语课堂上我们主要是给学生一个示范引导,如果学生真的感兴趣想进一步的了解的话,那么就需要他们在课外自己主动去学习。
①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
网络是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韩国学生本身就对网络及其热衷,所以要能积极的引导学生在游戏之余正确利用网络查询学习资料和信息。很多志愿者会给学生介绍中国最流行的聊天软件QQ和微博,我还会告诉学生韩国的娱乐节目里哪一期是关于中国的,然后让他们自己在网上查看。
②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我所在学校是的初中,所以学生的汉语水平不高,这一点是其他在高中任教的志愿者分享的。他们会推荐水平高的学生多看一些中国的新闻和优秀的汉语书刊读物。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通过书籍里所记载的事物表达当时的文化背景,会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③组织课外文化活动
仁川有China Town,所以靠近中华城的志愿者都会周末带着学生去中国餐馆体验一下中国美食,或者带他们去参观炸酱面博物馆了解炸酱面是如何传到韩国来的,中华城里的老板们大多是中国人所以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在笔者看来,传统文化现代化就是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灵活运用到我们现代生活中来,也就是说需要变通。如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所说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仅这几点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尚不可能都做到,所以就要遵循保留传统的原则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通。以“孝”为例,“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这是《弟子规》之八的内容。百善孝为先,这也是中国人一直看重的品质。即便这么重要的道德品质,如今的公务员考核也没有了“孝迹”,我觉得这不是变通而是直接摒弃了。我觉得孝顺父母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到“昼夜侍,不离床”,但是如今房价这么贵,“居处变”这点就可以稍稍变通,例如可以生活的简朴一些就好。因此我个人认为,如果硬要将某些传统文化产业化现代化,那么她将失去原有的价值和意义。(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今年是孔子学院创办10周年,孔子学院总部已在全球122国合作开办了457所孔子学院(下面简称孔院)和707个孔子课堂,汉语国际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孔院和孔子课堂不仅成为各地汉语教学的中心和品牌,也成为中华文化教学与文化传播活动的基地。换言之,汉语教学、文化教学、文化活动三位一体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框架已然形成。2012年8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出标题为“孔子学院:中华文化拥抱世界暠的文章,标志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与目标就是解决汉语国际教育现阶段中华文化教学与传播内容简单、种类单一、层次不高等含金量不足的问题,提升文化传播内容的层次和含金量,使孔子学院名副其实。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大门已经打开,平台已经搭好,这为新阶段任务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实现这一目标成为可能。同时,也顺应了海外孔子学院/课堂学员对中国文化的需求。有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的50家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中,60%以上注册参加文化课的学员人数超过注册参加语言课的人数,如果再加上各类文化活动登记的人数,90%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参加文化课和文化活动的人数都要多于参加语言课的人数。[2]此外,有关泰国清迈孔子学院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出参与文化课和文化活动的学员人数要远远大于参加语言课学习的人数。这些调查数据都表明了孔院/课堂学员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需求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多年来汉语教学界关于汉语教学、文化教学的研究较为深入,积累了大量的成果可作为孔院发展的借鉴,而有关三位一体传播框架中的文化活动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致使本就对传播少有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志愿者和外派教师无所适从。眼界打不开,方法不合适,自然会影响文化传播活动的效果,形成了汉语教学、文化教学强,而文化传播活动弱的局面。这种局面明显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相脱节,因此,本文尝试就汉语国际教育语境下的文化活动做一讨论。
一、汉语国际教育语境下的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一种,相对于生产活动、经济活动等社会活动,文化活动以精神需求上的需求为旨归,内涵丰富、种类繁多、花样翻新,很难从内涵和种类上进行限定。但是如果把它放在汉语国际教育语境下,我们可以如下定义:文化活动是配合文化海外传播的一种形式,可以分为配合教学的文化活动和以文化大众传播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前者在汉语教学界早已有之,国内外的汉语教学都有这种配合课堂教学内容、以相关文化内容为主题、以学生为主要参与对象、活动语言以汉语为主的活动。活动的规模一般不大,目的也是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并对中国文化的某项内容有所了解。参与者有时会扩大到教师或家长,但不妨碍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后者,即以文化大众传播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则淡化了学校和课堂的概念,面向设定的对象群体,不一定而且常常不以汉语为活动语言。这类活动的原则是注重活动的传播效果和持续影响力,这是活动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关注点,当然也是判定活动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这两类文化活动目前都是汉语国际教育海外主要机构孔子学院/课堂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志愿者或外派教师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但是鉴于配合教学的文化活动相对单纯,对其研究也较为充分,因此本文只对以大众传播为目的的文化活动进行讨论。既然是重要内容,又是日常工作内容之一,孔院/课堂的志愿者或外派教师就应该对此有较深的理解和较强的计划组织实施能力,但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笔者曾参加过志愿者、外派教师的选拔工作,也曾担任过赴任前的文化传播类课程的培训教师,平时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也接触过很多归国志愿者或教师,谈到文化活动这个话题时,得到的答案往往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活动主题琐细、零散。组织者往往认为文化活动就是配合教学的文化活动,脱不开教学,因此也走不出校园话题。这就很难引起广泛的社会兴趣。
二是活动规模不够大。参与人员都是自己的学生、朋友、同事,每个活动都这些人,文化传播成了小圈子的活动。三是随意性大,缺少计划性。组织者往往是临时起意,或是按照自己的好恶和专长安排活动,完全不考虑对象的兴趣点和活动开展的时地因素。于是就会出现诸如组织者们兴奋、辛苦地准备了好几周的时间,可是活动开幕时只有三四位参加者前来的窘况。四是效果不理想,影响不大。完成程序、顺利进行、周围人满意就算大功告成,而不是从传播学的角度考虑活动的效果。针对以上4种情况,很多活动的组织者也认为这不是理想的文化活动形式,但又一时找不到如何改进的方法,因此,这些问题在孔院/课堂的文化活动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里面当然有我们活动组织者———主要是孔院的教师和管理者身上的原因。其一与志愿者教师的培养过程有关。作为志愿者主体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课程中缺少这类课程,培养方案中的课程都是针对课堂上的语言文化教学和生活中的交际技能的,对如何设计、组织、评价文化传播活动缺少关注。所以即使是完成了课程学习的专业硕士生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对这类活动的正确认识和活动框架。其二是行前培训中也缺少这方面的实战训练。行前培训的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环节,但往往在设计课程时就忽略了文化传播活动的内容,大多以文化教学和才艺教学替代了文化活动。即便有相关内容,也往往局限于课内、校内,而不是从传播的角度给学生以指导和模拟实践的机会。其三是不论学生、学员,以往经验中的“活动暠大都是校园内的活动,已形成定式,如果在学习和行前培训中没有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没有鲜活事例的刺激和模拟实践的练习,很难轻易改变原来的认识与方法。最后就是担任培养、培训课程的教师和专家也存在不足。很多老师也缺少在孔院/课堂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开展文化传播活动的成功经验,大家关注的重点仍然是课堂和校园中的汉语与中华文化的教学和活动。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造成这种文化传播活动现状不令人满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原因的背后似乎正是我们对汉语国际教育语境下的文化活动认识的不足和研究的缺乏。长此下去,必定会影响孔子学院/课堂的声誉与发展,特别是在汉语国际教育进入新阶段后,文化传播的新目标和高标准就无法实现。
二、维也纳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开展
如何开展孔院/课堂的文化传播活动是一个新课题,相关研究成果也不多。我们只能从实践入手,在成功的个别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对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来。在此我们以2010年“年度最佳孔子学院暠之一奥地利维也纳孔子学院为例,对他们的文化活动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发现有益的经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始建于2006年,至今不仅开设出一系列汉语课程,而且文化活动的开展也是丰富多彩,影响很大。“孔院2013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60余场(同比增长20%),参加人数7000余人(同比增长7.69%)。活动类型丰富多样:招待会、汉语日、文化节、展览、文化演出、高端文化讲座、研讨会,大部分活动由孔院单独承办,部分活动同奥地利各界人士和机构以及国内单位合作举办,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做出独特的贡献。暠[3]一年内举办文化活动的场次、参加的人数、活动的种类、参与的机构应该说都是孔院/课堂中的佼佼者,而且不少活动都得到了双方政府的支持,新华社、光明日报、维也纳电台等新闻媒体也进行了报道。从传播效果上看也是广泛而深入的。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近年来举办的较为成功的文化传播活动大致有如下几类:从文化活动的形式上看,除了政治论坛一项外,都是较为普通的形式,但是从活动主题上看,则有独具匠心之处,充分利用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因素。首先,寻找并充分利用天时,即找出日历中蕴藏的有利于开展文化活动的时机,在一个恰当的时间举办一个恰当的活动。比如“中美大使论坛暠在时间点的选择上正是赶在了《中美联合公报》发表40周年一系列纪念活动开展的时间段,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点举办驻奥的中美大使论坛,不仅时机恰当,而且内容合适,同时使以民间交流为主的孔院的文化活动走入政治层面,凸显出影响力。“全聚德暠美食活动也同样是充分利用了恰当的时机。在孔院建立5周年、中奥建交40周年之际,在政府、社会机构的支持帮助下邀请了十几位北京全聚德的烤鸭师傅前往维也纳,现场制作北京烤鸭,引爆当地中国美食热。
其次,有明确的“本土意识暠,即充分考虑到了参与活动的是什么人,他们的兴趣在哪。比如《阿Q正传》朗诵会,邀请了当地著名的朗诵家,用当地语言朗诵《阿Q正传》的翻译本,而完全没有考虑用中文进行。这种人员和语言的当地化选择充分利用了朗诵家的声望和号召力,参与的人更多,对内容的理解更精确,从而保证了《阿Q正传》的传播效果。而环保主题的电影活动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目前的环保状况和改进趋势,同时也唤起了重视环保的当地人对中国目前状况的关心和责任感。这种本土、本地意识至少杜绝了组织者热心准备、参与者寥寥的窘况。再次,强调人和,即通过合作的形式形成合力,促进活动的圆满完成。比如“我家与世界大家庭暠书画征文展览活动,如果只是凭借维也纳孔院一家的力量,很难保证活动参与者的广泛性,影响传播效果。所以他们借助联合国新闻处的号召力,联合举办这一书画展览活动,引起广泛响应,达到了传播效果。而“丝绸之路暠音乐会,则是调动起“丝绸之路暠沿途13个国家参与的积极性,每个国家贡献一两个特色节目,既很好地介绍了中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同时也呈现出新旧丝绸之路的样貌与风情。而且,13国办一个活动,总要比孔院一家机构办更精彩、更有特色,影响面之广也不可同日而语。
三、启示与建议
以上讨论的只是孔院文化活动中的部分成功事例,前面提到,维也纳孔子学院2013年一年即举办了60多场文化活动,不可能场场都如此精彩,都如上表中所列活动那样充分发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但表中这些成功的文化活动的确都达成了文化传播的目的,影响既深且广,可以作为样板加以解剖分析,提供借鉴。对于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来说,如果想成功举办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文化活动,维也纳孔院给我们的启示可以简单概括如下:一是要寻找并利用一个好的时机,使活动的意义凸显,成为一个社会事件,由此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二是入乡问俗,深入了解、研究当地的文化与社会,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选题、开展方式得到认可和接受,更多的人愿意参与进来,而且得到满意的收获,这是活动规模的保障。三是发掘、借助可以提供帮助的合作力量,合力出手,事半功倍。四是对活动的传播效果给予重视,既要重视人际传播,也要发挥媒体的作用,探讨具有持续性媒体关注度的项目创意,使活动的传播效果最大化。五是加强计划性。前面4条其实都要求提前周全地计划,然后一一准备,临时起意是无法完成规模较大的文化活动的。除此以外,结合上文提到的汉语国际教育语境下的文化传播活动开展的困境及其原因,我们认为各级主管机构、教师、专家学者也都应该在以下3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先,转变观念。与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的人员都要认识到汉语过教育语境下的文化活动不是教学活动,而是传播活动,要符合文化传播的规律。要在观念上要冲破校园、课堂的苑囿,重视社会传播手段和效果的深广度。这必将带来培养培训课程的相应变化。其次,加强汉语国际教育语境下的文化活动的研究。这里说的文化活动虽然具有传播活动的性质,但是它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毕竟是海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文化活动三位一体框架中的一部分。如何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使之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形成自己的特色,这都是研究薄弱的环节。再次,借鉴已有经验再实践、再总结。除了维也纳孔院外,我们还有很多优秀的孔子学院开展过成功的文化传播活动,也积累了各自的经验和教训,但对此的整合不够,研究不够,也很少用于再实践的指导,使宝贵的经验得不到整理和推广。为此,我们需要对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循环提升的过程进行顶层设计。
最后,对已有的法语联盟、歌德学院等国外较为成熟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进行对比研究,对他们的文化传播活动的经验加以借鉴。有学者就提出:“孔子学院可以设立专门的文化活动团队,学习法语联盟以语言为平台、文化为主角的形式,走出课堂,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开展多层次的文化活动。暠[5]汉语国际教育语境下的文化活动是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开展而出现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能在十年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探索,它必将和汉语教学、文化教学一起对汉语国际教育进一步发展形成三位一体的重要支撑。
作者:王学松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1-0028-02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升温,汉语国际推广已经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是当前中国大外交、大外宣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抓手。为提高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能力,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改革和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需要的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专门人才,国务院学位办于2007年3月决定在我国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截止到2014年9月,全国有82所招生院校培养了20 793名中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其中中国学生15 741人、留学生5 052人。目前河南省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和河南理工大学5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单位。其中郑州大学2009年开始招收全国首届外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孔子学院奖学金生),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2010年开始招收国内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几年来,河南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招生院校逐渐增多,生源充足,基础比较扎实,但在招生形式、实践实习和培养方向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建设。
一、增加在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招生
1. 增加国内在职硕士招生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招生和学习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被录取考生秋季入学,采用全日制脱产学习形式,毕业时可获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另一种是在职人员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报考者要参加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一般在7月报名,10月考试,被录取考生春季入学,学校一般采用非全日制在职学习形式。学生毕业时只获得硕士学位证书,不能获得硕士毕业证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及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都招收在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重点招收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外语专业毕业的在职人员和回国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学习时间一般在周末或寒暑假集中进行。
在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和汉语志愿者教师岗位的报名基本要求中,除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外,22岁~50岁的在职教师均可报名。近年来,随着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岗位面向全国公开选拔政策的实施,河南报名的大中小学在职教师人数越来越多。这些教师大多是中文、外语专业背景,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相当一部分缺乏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外语水平和在校生报名者相比处于劣势,并且教师年龄越大差距就越明显。一些本科学历的回国志愿者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愿意继续外派从事国际汉语教育教学工作,也有进一步深造的意愿。可以说,河南本省有一批持续的在职生源,但目前河南没有一所招收在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单位。在我国在职文凭含金量较低,在职教育不断整改、备受质疑,主要的质疑点在于在职硕士能否保障学习时间、培养单位能否保证培养质量。但是高校不应因噎废食,要通过落实培养大纲、强化管理解决问题,补上河南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在职教育的空缺。
2. 增加国外在职硕士招生
除面向国内在职人员招生外,国外在职教师生源也不可忽视。近些年,国家向海外源源不断地派出优秀的汉语教师,派出人员具有扎实的汉语基础,也接受了相应的岗前培训,但由于两国之间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派出汉语教师需要一段适应期,有时不能准确到位地完成教学工作。这时本土汉语教师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他们已经取得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的认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当地的教学流程和学生特点,并可通过两国的语言和文化对比,运用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泰国为例,本土汉语教师中只有一小部分曾来中国学习进修,很多本土教师汉语基础知识不扎实、发音不标准,对中国文化和当代中国了解不足。在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授课时间比较集中,安排灵活,可满足各国在职汉语教师来中国接受系统学习和学历教育的需求。这不仅可以提高各国汉语教师自身的汉语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升个人职业发展空间,还可以促进各国汉语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汉语教育事业在海外的发展。
二、拓宽教学实践和实习途径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MTCSOL)的目标定位是“专业学位”“是基于职业标准来设定的,这种职业有其独特的知识领域,有严格的入门标准和鲜明的实践性”。所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就是培养能适应海外教学环境的以汉语作为外语的人才,通俗的说法就是培养高层次的教书匠,是一种技能型的培养”。该专业的特点在于培养与职业需求密切相关的应用能力,因而教学实践和实习尤为重要。尽管河南高校认识到了教学实习的重要性,积极鼓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外派担任汉语志愿者教师,但由于派出名额有限,有待拓宽教学实践和实习途径。
1. 扩大留学生规模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有为数众多的不同国别、不同层次的留学生,为本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很多机会接触汉语学习者、感受汉语课堂。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国际教育发展比较落后等原因,河南省的留学生规模较小。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共35.6万人,其中河南各级各类来华留学生3 313人,仅占全国留学生总数的不足1%,在全国排名第23位。有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单位甚至没有留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在国内的实践机会不足,因此扩大留学生招生数量势在必行。
2. 开展校内校际合作
一是内部共享教学实践实习资源。在河南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招收院校中,硕士点和研究生培养归属文学院,留学生归属另外一个学院,如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其中一方培养的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资,一方是对外汉语教学对象。这就要求硕士培养单位和留学生教育单位开展合作、共同发展。郑州大学的合作模式是:文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师资共享,很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有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或外派经历。国际教育学院2014年在校留学生有1 600多人次,能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充足实践机会,提供实习岗位,开展有教学观摩、中外学生“一对一”辅导、担任助教及独立授课、参与教学管理和语言实践活动等,并组织、指导、培训在读研究生外派到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和其他海外单位实习,保证了实践实习环节的落实。二是省内共享教学实践实习资源。目前河南有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单位留学生生源不足,有汉语国际教育经验的师资缺乏。各培养单位之间可以开展校际合作,如建立跨学校选课机制,使优秀的师资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加强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进行师资培训;共建教学案例库、网络教学平台;跨校接收实习生,组织研究生讲课比赛等。
3. 建立海外实习基地
目前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达到4 000多万,而有机会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只有10万左右。为了给未来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必须面向世界,培养单位要主动“走出去”,开拓建立海外实习基地。河南5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单位中,郑州大学在印度合建1所孔子学院、在美国合建1所孔子课堂,河南大学在美国合建1所孔子学院、下设2个孔子课堂,此类平台可提供的实习岗位非常有限。因此,各培养单位要积极寻求其他方式的校际国际合作,开展中外联合培养,建立海外实习基地,有条件的单位要争取海外办学。海外实习期间,学生可顺利完成学位论文,深入了解当地政策,切实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海外就业意向的学生可取得所在国的教师资格证,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突出地方文化优势和培养特色
1. 打造“基本技能+地方文化+专业特色”培养模式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同时也带动了语言的学习和发展。众所周知,河南作为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物华天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一直以来,武术和中医在国外颇受追捧,爱好者非常广泛。一些国外学校专门申请武术和中医教师,并开设相关课程。然而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武术、中医方面的专业人才,汉语专业知识欠缺,外语交流和教学能力不足;汉语专业的学生又不太了解武术和中医,更缺乏专业技能。武术和中医是河南极具优势和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和国际名片,在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生的过程中,可将汉语基本知识、国际汉语教学技能与武术、中医等特色方向相结合,打造“基本技能+地方文化+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在外派选拔考试的竞争力,争取到更多的国际汉语武术和中医教师岗位。这里的专业特色不是一般的才艺,而是扎扎实实的武术硬功夫和中医真技能。
2. 顺应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方向
当前,国内外汉语教学的形式和层次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从公办到民办,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学历教育到社会培训,从本土教育到华人教育,还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学校或教育机构申请选派数学、科学、文化、艺术等专业课程的师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置,对我国专门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从体制上拓宽了海内外汉语教学高端人才培养的途径,推动了由原先主要面向来华留学者的对外汉语教学向针对所有海内外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战略的转变”。市场需求的变化,为我们培养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实习和就业空间,因此培养单位应敏锐地加以应对,及时调整培养方向:一是有针对性地补充幼儿、中小学生和成年学生汉语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实习;二是在练就扎实的汉语功底的基础上,增加其他专业课程基本知识和教学能力的训练;三是积极开展定向培养,与海外汉语教育教学机构和华校建立合作关系,培养多语种或分国别的汉语师资。
参考文献:
[1]翟亚军,王占军.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问题辨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5).
【关键词】苗族 传统文化 传承 双语教学
一、苗族传统文化热潮在民间兴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松桃苗族自治县苗族群众在获得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逐渐上升,直接表现为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热情高涨,这为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松桃苗族自治县地处黔东,与湘西凤凰、花垣等县交界,为苗族东部方言区核心区域。松桃境内除了西部的一部分乡镇以外,蓼皋、黄板、长兴堡、木树、盘信、正大、大兴、长坪、盘石、牛郎等乡镇是苗族的世居之地,目前常住人口中仍以苗族为主,日常生活交流多以苗语最为常见,婚丧嫁娶、重大节庆活动仍保留着苗族传统的仪式风俗。近年来,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苗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苗歌逐渐复兴,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苗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松桃苗族传统文化在经历最近几十年的滑坡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苗族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大增,他们重拾传统文化,重新回归传统的审美。着苗装,唱苗歌,亲近传统仪式风俗,已逐渐成为松桃苗乡集体意识中的时尚行为。最显著的表现是已经习惯于着西装的苗家女子,如今在逢年过节或参加庆典活动时自觉地换上传统服饰,盘起高高的苗族传统苗帕,一路走来银饰叮叮当当作响,引来众人围观称赞,成为松桃县城、乡镇赶场天及各种庆典活动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笔者在大兴、盘信、蓼皋、长兴等乡镇赶场天走访了解到,多数苗寨妇女基本人均一套苗族传统服饰,另外在以上乡镇的婚礼现场了解到,参与婚礼的苗族歌手均保持在20-50人左右,他们通宵演唱苗歌,不觉困乏。
当地政府逐渐意识到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资金政策和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官方媒体以及自媒体等对苗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都有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在一部分苗族学者的影响带动下,学习苗歌、苗文书写的热潮持续高涨,Ф了苗族青年亲近传统文化的热情。在政府的推动下,充分挖掘苗族传统文化的旅游价值,先后推出了苗王城、苗王湖及苗族传统文化村落等景区,成功把苗族民间绝技推向全国。苗族传统文化价值被重新发掘,激发了苗族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了传统文化保护的自觉。
二、苗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深层隐忧
在苗族传统文化被重新认识的热潮中,应该意识到其中潜藏的危机。保护苗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仅仅停留在零散的自发阶段,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如果没有政策相关引导,没有系统化的抢救、梳理和保护,苗族文化的精髓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消逝。
2016年夏,笔者曾对松桃苗族自治县99名苗族学生志愿者(2016届高中毕业生)作日常苗语测试,进行汉语词汇、句子翻译成苗语词汇、句子,结果显示:41名志愿者没有准确掌握苗语语序结构(例如表达“猪肉”一词时完全按照汉语的语序,而苗语的语序则是反过来说的“肉-猪”),89名志愿者的苗语表达中或多或少地夹杂着汉语词汇,就连 “菜园”、“爷爷”、“奶奶”等再普通不过的词汇,也有过半的志愿者不能准确的表达,习惯性地使用汉语词汇。
深入志愿者的家庭后调查发现,苗族地区的大部分家庭、村寨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苗语、汉语混用,已经淡化了苗语、汉语的界限。苗汉混用是社会交融发展的必然过程,在经济文化交流深度融合的当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特别是对物质生活的迫切需求,无法避免地冷落不太“实用”的传统文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苗、汉相互通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苗寨里汉族媳妇,甚至是外省的媳妇越来越多,日常交流中使用汉语方言、普通话的频率大大增加了。最近十几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广播电视,苗族群众的生活圈子得到了空前的拓宽,不再局限于苗寨,与各兄弟民族全方位的交流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了。商场上的谈判,生活中的推杯换盏等交流过程中,松桃苗族自治县当地的汉语方言就成了最自然的通用语言,据笔者在走访的几个村寨了解到,40岁以下苗族人群中,不论男女均能熟练掌握汉语。
在苗族传统文化中,是不能忽视“巴代文化”的,它几乎涉及苗族传统祭祀仪式、民间习俗仪式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仪式,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巴代文化”就没有真正的苗族传统文化。传统上,巴代分为两个种类,分别为巴代雄何巴代扎。其中巴代雄是苗族最古老原始的巴代,民间也称其为文教、苗教,所祭祀的是苗族传统观念中的“理念性祖神”和“人性化祖神”,其神辞全部为苗语。巴代扎形成时间相对较晚,是苗汉杂居,民族融合之后巴代文化的产物,民间称其为武教、客教,其神辞为汉语,只是偶尔间杂苗语。
不论是巴代雄、巴代扎,都是苗族文化的传承者,其身上汇聚了苗族文化的精髓,他们通过苗族社会中的各种仪式,演绎苗族文化。据石寿贵在《巴代文化及其功用》一文中归纳,巴代身上传承了苗族功法文化达到14种之多,涵盖了文学、哲学、艺术、医学、运动等学科门类。
几千年的巴代文化,至今依然活跃在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土地上,也同样活跃在苗岭人的心中,但在活跃的背后,是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巴代的年龄偏大,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在传统上,巴代具有较为严格的传承体系,师父在选择弟子过程中不仅有苛刻的条件,且要有较长的“学艺”期。据笔者在蓼皋、长兴、黄板等乡镇走访了发现,已经有3位巴代年过七旬仍无衣钵传人。其中黄板乡一位巴代的独生儿子45岁,长孙26岁,均无继承父亲事业的意愿。
三、苗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路径
苗族传统文化的危机,归根结底是传统文化与苗族青少年的疏离,没有青少年参与的传统文化,终将会随着老人的离去而一起化为尘土,因此保护苗族传统文化,当务之急是培养和引导青少年亲近传统文化。从实际情况来看,松桃苗族自治县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必须以学校为基地,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同时动员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形成系统的文化保护体系。
一个比较好的现象是,目前松桃苗族自治县有几所中小学正在开办苗、汉双语教学,分布于苗族聚居的几个乡镇,给苗族学生亲近母语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给对苗语感兴趣的汉族学生提供亲近苗语的机会。但松桃几所苗汉双语学校的双语教师,大多只是本校教师中的苗族或汉族苗语爱好者,首先缺少系统、专业的培训,虽然都能熟练掌握苗语,但对苗族历史文化学习不够深入、全面,双语课堂仅仅是完成语言的教学,把苗语当做不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学习的过渡的工具,或通过苗语教唱简单的苗歌、谜语,活跃课堂气氛而已。松桃苗族自治县苗、汉双语教学课堂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仅满足了苗、汉双语之间的交流转换,完成了语文的工具性,而关乎文化传承保护的人文性则远未涉及。
当务之急,是加强双语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苗族文化修养,进而把苗语的工具性提升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通过课堂让苗、汉学生深入了解苗族文化,亲近苗族文化,鞒忻缱逦幕。目前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率先突破:
一是教材的编写。目前,松桃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仅有贵州省民委支持出版的一册《语文》,以拼读、识字为主,尚不成体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避免干扰学生学习汉语拼音,苗、汉双语教学一般选择在小学二、三年级进行。从教学的实际成果来看,短暂的双语教学不能够完成苗语语法、词汇的系统梳理,简单的教材也不能承担苗族历史、文化传播的使命,这是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中最基础的一环,也是最薄弱的一环,迫切需要加强。从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结合地方财政、人才资源等实际情况,建议首先完善小学六年的语文教材编写,力争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苗、汉双语教学全覆盖,从苗族语言、历史、地理、哲学等学科进行苗语启蒙教育。教材的完善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也是保护苗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性工作,需要省、市、县民族、教育系统出台相关政策,整合资金、相关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民间力量共同努力。
二是完善双语教师学习及上升通道。在松桃苗族自治县各乡镇的小学双语教师中,学历普遍较低,从事教学工作后基少有继续深造的机会,而针对苗语及苗文化的培训则是凤毛菱角,苗、汉双语教学法的培训研究工作则基本是一片空白。松桃苗族自治县应当借助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铜仁学院等高校的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开展苗、汉双语教学理论研究,推动苗、汉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可在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苗、汉双语教师相应的政策支持。
三是推动苗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苗族民间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在开展苗、汉双语教学的学校开展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打造苗、汉双语教学示范点。同时可在苗族聚居乡镇扩大保护、传承苗族传统文化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保护、传承苗族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关键词:泰国;华裔;非华裔;汉语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2
一、培养泰国汉语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010年,泰国教育部将汉语列为第一外语,全国有2000多所中小学都开设了汉语课程[1]。截至2011年在泰国的志愿者教师已发展到1202人,共计5700余名志愿者教师赴泰国教授汉语,成为泰国汉语教育名副其实的中坚力量。截止到2011年,全泰国共计有孔子学院12所,孔子课堂11个[2]。泰国汉语教育发展的如火如荼,规模十分庞大。但是,泰国的汉语教师却是制约汉语教育发展的瓶颈。全国2000多所中小学都开设了汉语课程,若以老师和学生1:200的数量比例计算,汉语教师缺口数以万计[3]。而且很多学校因为缺乏汉语教师,致使汉语教学无法很好地开展,甚至搁浅。因此培养汉语教师就成了泰国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泰国华裔汉语教师的地位和局限性
(一)泰国华裔汉语教师的地位
1、汉语教学的中坚力量。第一,从业人数。由调查数据显示,90位泰国本土教师中,华裔教师有56位,所占比例约为62%。非华裔教师34位,所占比例约为38%。所以,华裔教师仍为主要力量。第二,从业年限。由于泰国华人从事汉语教学较早,所以大部分中年以上的教师的从业年限都是5年以上,而非华裔教师由于从业较晚,从业年限大都不长。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从业年限为5年及5年以上的教师,华裔是30位,约占华裔教师的54%。而非华裔教师仅有1位,仅占非华裔教师的3%,而且从业年限仅为5年。第三,管理地位。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调查涉及到的243位学校领导中,华裔领导有94位,所占比例约为39%,这与泰国华人占全国人口约10%的比例对比,可以分析出泰国华人华裔在泰国教育的地位。
2、汉语教学管理的主导力量。由调查数据显示,在37位教务负责人或者汉语负责人中,华裔教师有26位,约占总数的70 %,而非华裔教师有11位,约占总数的30%。所以,华裔教师在汉语教学管理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二)泰国华裔汉语教师的局限性
1、华人作为泰国少数民族的局限性。根据吴群的《二战后泰国华侨华人社会的变化》、夏玉清的《泰国华侨社会的变迁与经济本地化研究》等文章的数据对比显示,截止到2006年,泰国华人大约为600万人,仅占泰国总人口的10%。而且这只是统计的有华人血统的后裔人数。由于族际通婚的存在,部分华裔,也可以被称为非华裔,所以完全的华裔,理论上,数量会更少。
2、华裔汉语教师的结构局限性。(1)年龄结构――老龄化趋势。从年龄较大的教师比例来看,华裔教师明显高于非华裔教师。数据显示,56位华裔教师中, 41岁以上的所占比例约为38%。非华裔教师中,41岁以上的教师数量为0。从平均年龄来看,56位华裔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0.16岁,34位非华裔教师的平均年龄为24.70岁。所以,华裔教师的平均年龄远远高于非华裔教师。另外,英语教师相比,华裔汉语教师的平均年龄偏大。英语教师,基本没有超过50岁的老教师。所以,平均年龄低于华裔汉语教师。(2)学历结构――低学历特征。56位华裔教师中,专科及以下学历的老师有15位,占华裔教师的比例约为27%。而非华裔教师仅有1位专科学历,没有专科以下学历的。此外,泰国中小学的英语教师必须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所以,英语教师的学历也高于华裔汉语教师。所以,华裔汉语教师的学历明显偏低。(3)职业认同的局限性。在泰国,相比其他职业,教师的收入是比较低的,因此,较有经济基础的泰国华人对教师的职业认同就比较低。他们选择从事汉语教学的主动性较低,而且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这个职业,在他们看来理想职业是政府工作人员和商人。(4)新一代华裔汉语教师无明显教学优势。数据显示,55位华裔教师中,只有19位认为自己在汉语教学上还有华裔优势,而有36人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华裔优势了。
截至1990年,泰国6岁-29岁会说汉语的人仅有22800多人[4],而当时泰国人口为5455万人,两个数字一对比,华裔相对于非华裔在汉语上的优势几乎可以省略不计。
1992年,泰国政府放宽对汉语教学的限制后,由于经济原因,更多的非华裔家长更倾向于把孩子送到华校学习[5],这又大大增加了非华裔孩子学习汉语的机会。据何丽英2008年数据显示,在统计的泰国华校940名学生中,非华裔学生人数是705人,华裔学生人数是235人,二者的比例大约为3:1。所以,从接受汉语教育的角度来看,华裔教师已无明显的优势。
三、对非华裔汉语教师的再认识
(一)非华裔教师是泰国汉语教学的新生力量
1、人力资源优势。泰国的非华裔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0%,是华裔的9倍。理论上讲,这样的人口基数,完全可以为汉语教学提供充足的后备资源。
2、结构优势。首先,教师队伍年轻。在有数据显示的2011年34位非华裔汉语教师中,20-25岁的有9人,26-30岁的有24人,36-40岁的有1人。没有超过40岁的老师,而且其平均年龄为24.70岁,远远低于华裔教师的40.16岁。其次,学历较高。据数据显示,近五年非华裔教师学历均在专科及以上。
3、职业认同优势。由于经济基础原因,非华裔教师觉得教师收入相对稳定,社会地位较高,所以,他们喜欢从事汉语教学并打算长期打算从事汉语教学,而且希望子女从事汉语教学。
4、语言能力、教学能力与华裔教师无明显差异。非华裔年青一代的老师,本科学习的内容大致是相同的,研究生学历都是在中国深造的,完全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呆过2-3年,HSK考试水平均在新四级及以上。数据显示,无论从人数上还是从比例上来看,非华裔教师都与华裔教师不相上下。所以,非华裔教师的语言能力并不差。
(二)非华裔教师的局限性
1、教师队伍年轻,尚需积累足够的经验和威信。教学经验是在教学实践中日积月累,慢慢形成的,一般而言,从业1-3年,是难以形成系统的教学经验的。所以,尽管非华裔教师的教师队伍比较年轻,但也直接导致了这支队伍还不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教学威望。
2、汉语水平有待提高。等级证书并不能代表证书持有者的汉语实际运用能力。这些老师实际运用汉语时,会出现诸如音调不标准、用词不恰当、语序颠倒、写出错别字等问题。作为汉语教师,这样的专业素质不免影响到教学质量。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尚会遇到无法给出合理解释的语言问题。对于非华裔教师来讲,汉语是外语,学习时间较少,而且缺乏语言环境,练习的机会较少,不免影响他们的运用能力。所以,按照他们掌握语言的程度可以推想,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四、对泰国汉语教师培养的建议
(一)重点扶持非华裔教师
鉴于非华裔汉语教师的优势,从泰国汉语教学的长远发展来看,我们应当重点扶持这股新生力量。
1、中国政府奖学金加大非华裔录取比例。应当充分发挥中国政府奖学金中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项目和汉语桥优胜者来华奖学金项目的作用。现在并没有区分华裔和非华裔,所以,建议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加大对非华裔的录取比例,可以从50%开始,在以后的若干年里,慢慢发展到以非华裔为主,可以占到70%-80%的比例,为泰国汉语教师队伍提供比较稳定的资源。
2、加大对泰国师范院校的汉语教学的扶持力度。泰国以“皇家”冠名的学院和大学,是为了照顾家庭收入比较低的学生而设立的。泰国的皇家师范学校就属于这一类学校。这些师范类院校旨在为泰国培养师资,在这些院校的学生里,非华裔占了绝大部分,而华裔学生因为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大多不会选择这类师范学校。所以,笔者建议,应从三个方面加强。第一,加大公派教师派往师范类大学中文系的派遣力度;第二,来华汉语师资短期进修班,冬令营和夏令营向师范类大学倾斜;第三,加强国内高校与这些学校的共建,促进其中文系的建设,三策并举,培养更多的非华裔汉语人才。
3、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加大聘用和培养非华裔老师的比例。泰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除了泰方院长或者泰方负责人,基本上没有其他泰国人,所以,也没有泰国汉语教师,因此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辅导课程都是由中国的公派教师和志愿者教师负责。所以,建议在泰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加大对泰国本土非华裔教师的聘用和培养,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第二课堂,汉语、文化活动向非华裔教师开放,为其提供实践的机会,提高其语言和教学能力,为泰国本土汉语教师队伍储备人才。
(二)继续发挥泰国华人的力量
1、继续发挥华人社会的力量。泰国华人一直是泰国汉语教育最自觉、最忠实、最顽强的力量,所以要继续发挥泰国华人的力量。笔者建议,国家汉办授予泰国华人社团和组织及个人荣誉职务,或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汉语活动、汉语教学和活动场所等,让泰国华人体会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被尊重,从而加强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认同,也能使他们在泰国社会体会到由作为中国语言文化代言人而得到的认可和尊重。通过这些,促使他们更加坚定而持久地支持泰国汉语教育。
2、对华裔老师的培训以教学管理培训为主。泰国的华人在泰国汉语教学管理中,大多处于领导职位,所以,我们可以考虑为泰国华裔老师提供教学管理培训。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汉办的外国汉语老师来华研修项目,外国本土化汉语老师培养项目,专家赴国外培训等项目,设立泰国班,泰国团等,主要提供教学管理经验培训。在教学管理培训之外,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华裔教师的丰富的教学经验的作用,为他们提供关于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师培养等领域的培训。使华裔教师由教学者向汉语教学的多面手转变,充分发挥其作用。
五、结语
综上,泰国华裔汉语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但是存在诸多的局限性,非华裔汉语教师虽有其局限性,但是作为新生力量,其潜力大有挖掘价值,因此建议使两方面力量各有所用,培训上各有侧重。加快泰国汉语教师的培养,迅速壮大泰国汉语教师队伍,提高泰国汉语教师水平,适应不断发展的泰国汉语教育的需要,为泰国储备更多的汉语人才,希望以此促进泰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中泰两国友谊不断加深。
参考文献:
[1]杨源.东南亚汉语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原因[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2]国家汉办_孔子学院总部网站http://
[3]林浩业.浅谈泰国汉语教学现状及其对汉语教师的要求[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1)
学习普通话,注重标准音
近看了一些,目前大部分汉语学习者对每一个汉字的发音,往往掌握不好,发出不标准的语音。过去,本人在贡不广育觉民学校读书的时候,普通话也不是很好,发音很不标准。后来,因有中国国家汉办外派的志愿者教师援助支教,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发音,和学好标准音的重要性。然后来到了端华学校,更是发现很多同学,也掌握不好汉语的标准音。因此,笔者不得不动笔特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让别人知道或者是向别人公布自己的普通话标准,而是想对那些还没掌握好汉语标准音,以鼓励,推荐一些学习普通话标准音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学好一门语言需要学习其独特的发音、词汇、语法和文字。其中发音即语音学习,是学习第二语言中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其跟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正如着名语言学家鲁健骥所说:“一个人只有能够正确识别语音,才能听懂别人的话。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语音,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使听话的一方正确理解他的意思,才能完成交际。”特别是对于将来从事汉语教学和翻译工作的学生而言,学好语音更是非常重要的。
汉语,她是一种有声调分明的语言,所以学习她的语音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注意这一点,其声调起着区别意义的重要作用,比如“买东西”和“卖东西”、“马”和“骂”等等词语声调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词义的不同和表达意义的不同,所以习得汉语声调是非常重要的。
记得当年,接受汉办志愿者教师的汉语培训,使我受益匪浅,而且认识到每一个语音的标准。汉语当中有四个声调。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但是因柬语为词重音的语言,无声调变化,所以学生在习得汉语声调时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听不出,发不准。听不出不同的声调,发不准具体的声调。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笔者发现,四声之中,同学们出现的偏误有第一声高而不平稳,没有持续一段时间;第二声升不上去,第四声又降不下去;而问题最多的还是第三声,总是发不到位,有下无上,戛然而止。声调相当于音乐中的高中低音,具有一定的音高和音长。第一声是高平调,起调高而平稳;第二声为中声调,由中音往高音升;第三声为曲折调,先从半低降为低持续短暂时间后由低音升为半高;第四声为全降调,从高音降到低音。
汉语除了四声之外,还有一个轻声。有人将其称为半个声调,是因为轻声音节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声调,它是失去了这个音节单独念时所具有的调值,也就是说,失去了这个音节原有的音高变化,读得轻而短。轻声具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重要作用,如“地道(dào)”和“地道(dɑo)”。而学生因为对其概念不清,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一味模仿,又因为老师水平不同,差异很大。实际学习生活中笔者发现学生大多是将本该读为轻声的音节,读成跟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一样,如“休息(xī)”“眼睛(jīng)”或者采用降调处理。笔者认为学习轻声的有效方法可以将汉语中常用的无规律的轻声词分清楚,如“桌子、我们、这么、石头、爷爷”等等,再得知汉语中一些有规律的轻声词,如“的、地、得”、“了、着、过”、“吗、呢、吧、啊”等等。还有,汉语标准音,一般重叠的字都读成轻声,如“看看”(kànkan),“婷婷”(人名:tíngting),“听听”(tīngting)等词语。
还有,我也发现一些同学,在读汉字的时候,没有分清楚每一个字的标准音。也许是不会拼音,也许是不愿发出标准音来,我自己也不清楚。比如“z,c,s”和“zh,ch,sh”不分。“zh,ch,sh”这一组发音时需要舌尖翘起抵住或接近硬鄂前部。而“z,c,s”这一组用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齿背。大家可以记住每一个字的拼音,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它的标准音,这两组必需分清楚,如“是”(shì),“事”(shì),“师”(shī),“使”(shǐ),这几个字要翘舌读。有的同学把这几个字读的跟下面的几个字一样,“四”(sì),“丝”(sī),“死”(sǐ)。我们要知道,它们的注音是不同的,那么为什么要把它们混在一起读呢?到底分不清是“事”还是“四”。不仅仅如此,我发现很多很多的同学并不是把“是”(shì)读成“四”(sì),而读成了“sè”或“shè”。比如“老师”(lǎoshī)读成“老师”(lǎoshē)或(lǎosē)。必需把它改正过来。
下面就是“i”和“u”不分。这两个字不分清楚,会影响它的意义。如“去”(qù)读成“气”(qì)。“绿”(lǜ),“吕”(lǚ),“旭”(xù),这几个字读的时候嘴巴是圆圆的。而“气”(qì),“七”(qī),“起”(qǐ),这几个字很容易发出来,不用把嘴巴收圆。
“ian”和“uan”不分。“全”(quán),“圈”(quān),“劝”(quàn),“
初二:林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