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2: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会学学者对高中生社会调查的方法指导
唐文馨
(昆明市第一中学 云南省昆明市 650022)
摘要:你想通过自己探寻社会现象下的本质吗?你想满足自己对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好奇心吗?你想了解一份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是怎样形成的吗?通过一位社会学学者与一名高中生的交流,或许能为你打开思路,获得启发。
关键词:社会学学者 高中生 社会调查 方法指导
我是一名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对我生活的社会有所了解,渐渐明白一个社会是怎样构架的,社会中的人是怎样生存的,人的行为又是怎样影响社会的运作的;但是,在我了解得更多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令我疑惑、使我产生好奇的社会现象,比如为什么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为什么陌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会越来越少?为什么总有一部分人无视规则的存在?而现在的我并不能用我现有的知识去解释它们,并不能用我现有的能力去改变它们,所以我希望能做些社会调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去解释这些现象,甚至去做一些微小的改变,这些都是我进行社会调查的动力。当我慢慢摸索着前进的时候,我有幸向一名社会学学者请教,她带给我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更加明确了我的目标,并希望一直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
学生: 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唐文馨(以下简称学生)
指导老师:社会人类学学者、大学教授 夏冬华老师(以下简称夏老师);
学生:夏冬华老师,您好!我是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我叫唐文馨。我了解到您是一位研究社会学的学者,有丰富的社会学研究经验,今天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高中生应该怎样做社会调查?在这之前我想请问夏老师,您愿意和我分享一下您的人生经历吗?
夏老师:我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公共关系,大学毕业以后,我先是在NGO(非政府机构)工作 ,主要做一些公益的事情,我有四年的时间在一些贫穷的农村做扶贫的工作,后来有两年到国外读书,回国后一直做社会学研究,通过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健康问题。
学生:什么叫社会学?
夏老师:简而言之就是研究社会的科学。社会学是一个总的范畴,它又分为几类,如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人类学主要是研究社会的文化对人的影响,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的变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的经济状况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社会学就是研究一个社会的架构。我研究的领域是社会人类学。
学生:社会人类学是指研究社会上的人的行为的学科?
夏老师:社会人类学就是观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我给你举个例子,在明朝的时候,一位舞者很受一位皇帝的青睐,而那个舞者又有一双特别小的脚,所以当时天下的女人都认为小脚是美的,为了获得小脚,人们就开始人为的裹脚,把大脚变小,裹脚就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三寸金莲才符合当时人的审美观,这是当时的一种文化,但这种文化却导致了很多疾病和健康问题,而这样的健康问题并不是来自于自然的生老病死,而是来自于当时文化的影响。这样的事情只是古时候才有吗?其实现代也有,现代的我们认为高鼻梁、胸部丰满才美,现代人为了这样的时尚,会通过整容来改变自己,但是整容会带来很多的健康问题,这些健康问题不是由于自然灾害、生老病死的影响,而是因为这种文化产生的。这些健康问题产生后,医疗工作者解决的是健康问题的标,不是这个问题的本,但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想到的是:需要改变这种文化,要让大家觉得平胸也是美的、矮鼻梁也是美的,无论长成什么样子,人体就是美的。所以人类学要从文化去改变大家,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健康问题,这才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学生:之前您提到您曾经工作了四年,然后又去读书,为什么会想到再去读书呢?
夏老师:我做扶贫工作好几年,常常到边远的农村工作,慢慢在工作中我觉得有很多问题是无法回答自己的,比如说我常常听到以人为本、赋权等等,但并不明白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为什么在工作中赋权。所以当我工作了四年后,我觉得是时候去充电,去解答我的疑惑,然后就去国外读研究生,学习的是健康与社会科学,两年后回国,全方位从事关于艾滋病的工作,现在从事关于结核病研究的工作,同时也在大学授课。
学生:谢谢夏老师愿意与我分享您的人生经历。那下面我想请教夏老师,高中生想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做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 ,应该怎么做呢?
夏老师:社会调查,简单来说就是针对你在社会上发现的、或你好奇的、关心的某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或一个社会现象来做一个调查。首先要确定你对什么样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感兴趣,同时也想加深对这个问题的了解,你就可以通过调查来对这个问题了解得更深或更广。现在对你来说,有没有一个或几个社会现象是你感兴趣的?
学生:可能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来吧。
夏老师:做社会调查,对这件事的好奇心才是最重要的,要有好奇心才做得下去,才会乐在其中,如果纯粹当作一个作业来做的话,就会感到无聊。比如说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特别大,对学习压力的抱怨,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就可以成为一个调查的题目。
学生:那么做社会调查有些什么方法呢?
夏老师:做社会学调查有很多方法,如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访谈等等。文献检索就是查看他人如何进行同样主题的社会调查的;问卷调查就是设计一个问卷,由被调查者填写,然后收回进行分析;访谈是列几个问题,访谈特定的对象,分析他们对问题的看法。
学生:嗯,方法知道了,怎样开始做呢?
夏老师:在做调查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文献检索,就是查看他人如何进行同样主题的社会调查。开始做的时候,你能先看懂别人的调研报告,你能够理解调研的过程,或是你能设计一个问卷调查,能去做一对一或是一对多的访谈,就已经很好了。
学生:那么,有没有什么问题是别人很少研究或者没有研究过的呢?
夏老师:你现在还在学习阶段,不一定要去求新求变,你只要能够开始做,即便你的社会调查的题目和别人的一模一样,你得出的结论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学生:我明白了,文献检索的目的是让我更加明确我的主题,帮助我更好的了解要做的社会调查。
夏老师:对,当你确定了调查的题目以后,你还需要确定调查方法,你可以选择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小组访谈、电话访谈等等方法来进行调查。
学生:嗯,我想,确定了调查的方法,然后就可以进行调查了,在做问卷调查或访谈时都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夏老师:每一种调查方法在使用中都有应该注意的事项,如果你选择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你要注意:1.首先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2.问题设计要规范、准确、易懂3.问卷语言措辞选择得当4.卷首有背景介绍,结束时要有感谢语。如果使用的是访谈的方式,需要注意:1.访谈前拟好提纲 2.访谈时使用简洁易懂的语言,3.确保不同的受访者都访谈同样的问题等等。
学生:完成调查之后又应该怎么做呢?
夏老师: 完成调查之后就进行分析,分析就是找出共性,通过收集到的资料找出相同点,然后推出你的结论。比如“关于高中生学习压力的调查”这个具体的问题,你要通过调查去发现是那些具体的因素导致了高中生的学习压力。第一个受访者可能说有五个因素,第二个受访者的因素有八个,第三个受访者只有三个因素。你要在这不同的受访者的回答中找到相同的因素,这几个因素就成为你最后的结论。
学生:那之后就应该写调查报告了吧,调查报告又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呢?
夏老师:对于高中生来说,调查报告不需要太长。调查报告首先要写背景,介绍一下你为什么要做这个调查,你想通过这个调查知道些什么。背景介绍完成后,就是你的调查目标,比如你的目标是想通过调查发现哪几个具体的因素使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增加,然后再介绍调查方法,你是通过哪种方法来了解情况的,还要解释一共多少个人参与了调查,比如有20个人参加调查,这20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全部都是学生吗?男生多少?女生多少(因为他们的性别可能导致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学习好的、学习中等的、学习较差的各占多少?判断学习好、中、差的标准是什么?这些细节都会影响你报告的可信度。然后再写你的发现,也叫“主要发现”,就是通过调查主要发现了什么,也称为结论。核心的几个因素写完后,可能有某一个或两个因素提到的人比较少,但是提得很特别,或者你觉得他提到的某一个因素会成为一个趋势,你也应该单独在你的报告中写出来。
学生:这些写完之后还需要一个总结,对吗?
夏老师:是的,最后还应该有一个总结,你的这篇报告就差不多了。
学生:通过夏老师的讲解,我对社会调查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我想还是要通过实践才知道应该怎么做。
夏老师:你现在对整个流程还不熟悉,做完一遍之后再回头看就觉得很清楚了,然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锻炼,这种思维才会越来越清晰。
学生:谢谢夏老师,今天我学会了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帮助!这些方法会指导我怎样开始做社会调查,并帮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谢谢!
通过一位社会学学者的指导,对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注意事项和流程总结如下:
1、做社会调查,调查的不仅仅是某一社会现象的表面,更有探究到它的本质和核心,这才是做社会调查的终极目标。
2、在做社会调查之前应做好对调查对象的了解和学习。
3、社会调查的基本步骤:确定主题查以往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献资料选择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或访谈整理已获得资料分析调查结果(找共性)写调查报告:①背景②目标③列举方法④发现结果⑤总结修改完善调查报告完成。
希望这些内容能对正在实践社会调查活动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我们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
对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中国人来说,下岗无疑就是个沉重的打击,要从阴影中走出来,很需要别人的支持。当人们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得到的是家人的安慰与帮助。在被调查的下岗职工中,绝大多数认为,家人支持有利于他们再就业,此工程的启动,离不开政府和社会扶持和帮助,但同时家人也应支持。为工作而奔走了一天的妻子,看到桌上热腾腾的饭菜和丈夫体贴的话语,会是怎样的感动。而这一切都能让他们调整自我,以积极的心理参加再就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得到支持,是其寻找新的岗位,稳定再就业的关键。所以,职业指导人员在对下岗人员的指导中,也应当有意识的去了解来访者下岗后找工作是否得到家人的支持,根据来访者家人的支持程度确定其再就业的难度,从而有意识的支持和帮助他们,还应与来访者家人取得联系,做他们的工作,这样可以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再就业培训好,可惜机会少”--下岗职工埋怨说
进行再就业培训,为下岗职工灌输市场经济知识,宣传再就业的先进典型,组织已上岗的人员现身说法,这样能增强他们再就业的本领。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职业培训作为解决失业的一种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手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各级再就业服务机构坚持培训后再就业的基本方针,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目前,下岗职工对其已基本认可,他们认为培训对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但也同时反映,在被调查对象中,仅有少数人接受过再就业培训。这表明,我们现在进行的再就业培训没能够真正的把下岗职工吸引过来。因此,以后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时,应该注意培训的内容是不是下岗职工迫切需要的,同时,还应注意宣传力度,尽量让大多数下岗职工知道在那进行什么内容的培训。
“招聘市场也需要打假”--下岗职工呼吁
在下岗职工看来,劳动市场上招聘和用工行为的不规范,特别是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对他们的再就业,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比如有些单位并没有招人的目的,他们在媒体上作招聘广告仅仅想利用招聘广告的广告效应,打着招聘的幌子,为自己的单位做广告。这样,来应聘的人就不由自主地成了他们单位的义务广告员。这种欺骗行为给下岗职工再就业带来很坏的影响。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更重要的事会给他们带来精神损失。因此,在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中,职业指导员要让下岗职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求知应对技巧,以便避开招聘的陷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职业指导是再就业工程的金钥匙。”
从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职工的再就业情况之中,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下岗职工,应采用不同的职业指导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第一类是:下岗后能很快适应,感到下岗是一个好机会。他们对再就业要求比较高,希望能得到一份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这就应该给他们提出高要求,准确发现他们的优势并鼓励他们在新环境中锻炼自己,推荐又创造性的工作而且使其在原企业中无法发挥的新职业。
第二类是:下岗后心理不平衡,带着情绪找工作,且时常抱怨,爱发牢骚。应给他们说的机会,实在的对待,引导其正视自己,了解人才劳务市场,帮助其学会考虑问题,推荐一份具体性的工作。
第三类是:家里有一些具体困难的,他们对工作选择不挑剔,只要离家近,不上夜班有休息日,能顾家就行。因此他们不难找工作,如保洁工,值班员,他们都能很快接受并干好。
·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关键词: 应用写作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教学思考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用文作为信息的载体和交际工具,不仅运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作为个人能力与素质的体现,逐渐被纳入企事业单位人才评价标准的视野。应用文写作能力不仅成为衡量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准,而且成为许多员工安身立命的重要能力。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实用的文章”指的就是应用文。应用写作就是培养学生应用写作的课程。那么何为应用写作呢?应用写作就是通过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人文素养,并逐渐转化为个人综合能力,为就业和创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笔者所在院校针对社会这一需求在很早的时候就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强化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常年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现笔者就教学过程的探索谈谈对应用写作教学的认识。
一、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
1.在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笔者曾经对高职和本科院校进行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普遍开设应用写作课程,本科院校只针对部分专业开设专业性写作课程或者应用写作选修课,开设的学期在大一或者大二,总课程大约30课时。现有的应用写作课程教材一般涉及的文种不少于20个,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对应用写作的掌握只限于表面,再加上当代大学生的实用主义观念很强,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应用文写作可有可无。很多院校尽管开设应用写作课程,但形同虚设,学生没有学到应用写作的知识,写作课程在实用型人才培养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高中语文教学主要学习议论文、记叙文等文学性文体的写作,应用文作为常识性内容安排在初中阶段学习。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对于应用文的重视度不够。而且应用写作与文学创作不同,它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且格式规范、结构严谨、内容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明。没有记叙文的有声有色,议论文的深入浅出,抒情文的强烈感情,学起来相对较枯燥,导致部分学生对应用文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兴趣。
3.在教材建设方面。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可选的教材版本很多,但这些教材始终没有突破介绍文种的概念、特点、种类、写作注意事项、例文、练习题这一传统的编写思路,内容庞杂,重理论、轻训练,例文远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职业需求,写作训练单一、陈旧,无法开拓学生思路。
4.在教学方法上,应用写作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传统模式“知识传授+例文分析+写作练习”,任课教师先讲理论知识,然后通过例文分析总结写作格式,最后出题让学生仿写练习。这种教学模式貌似循序渐进,实则弊病很多,收效甚微。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学以致用,应对应用文写作教学进行探索。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普通人才培养有着本质的区别,应用教育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因而应用院校培养人才定位明确,它培养的不是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是职业定位: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培养使学生知晓“做什么”和学会“怎么做”,掌握相关岗位的必备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根据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是学术定位: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是要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较广的社会人文知识和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技术改造、管理、研发和创新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辨析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
在借鉴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探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笔者认为应用写作课程应遵循“人的发展”和“职业准备”的课程理念,突破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知识学科结构和知识体系,依据“职业活动为导向、能力素质为本位、项目任务为载体”的思路,按照“职场需要、按专业发展优化、按照职业成长”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基于项目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凸显课程对接校园活动、对接职场、对接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教学改革思路。
三、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探索
1.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以“实际、实用、实践”和“必需、够用”为原则,以项目为载体,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现行教材基础上结合专业优化教学内容,把应用写作分为校园类、职场类、其他应用类等,然后根据学生对这一学科需要的实际情况,按一定顺序讲述各个部分的内容,先讲校园类的应用文,如求职信、个人简历、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接下去讲述进入社会后可能需要到的职场类应用文,如公务文书、事务文书、合同等,最后其他应用类。这样的教学安排既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又顺利对接职场需要,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使其乐于学习,并用于实践之中。
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文体情境,以学生的实践教学为主导,以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实用需要为目的,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搜集写作材料,确定写作目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写作任务。如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如学校召开的毕业生双选会、运动会、学代会等各种比赛活动,还有日常班务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工作需求,收集各类写作素材,学会写作通知、简报、计划、总结、个人简历、自荐信、海报、议案、演讲稿等应用文种,把枯燥乏味单调的应用文写作理论变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操作技能。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团委的社会调查工作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做社会调查,然后指导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等。课堂教学同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大大拓展教学内容的空间,而且让枯燥的应用写作变得鲜活起来。
3.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应用文文种不同,写作要求也不一样,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需求,应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学院的硬件设施开展多媒体教学,利用项目任务创设情境,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讲评教学法等。如调查报告的写作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任课教师给出调查报告的题目,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调查对象,明确调查方法,展开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形成调查报告。总结和报告的写作教学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总结是事务性文书,报告是公务文书,两种文书分属不同的类别,在格式上有明显的区别,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总结和报告的例文让学生明确其区别。在语言掌握上也是如此,应用文语言和文学性语言区别很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犯语言的错误,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例文的对比让学生明确应用文的语言特点,然后掌握应用文的开头、结尾等专门用语,并用于写作之中。
应用写作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知识,具备写作能力,任课教师无论是任务的设定还是案例的分析,一定要明确学生是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抽象的写作理论有具体真切的了解,再通过学生的写作实践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
4.师资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应用写作教学效果不佳和师资队伍难以满足教学要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师主要是师范院校文学院培养的教师,他们语言功底深厚,熟悉写作理论,但缺乏对专业课程深入的了解,没有行业实践背景,教学过程重理论轻专业实践,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而专业职业需求无法体现,结果是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照搬、模仿例文,无法动笔进行专业写作,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些院校意识到这种教学的不足,由专业教师进行教授,能弥补语文教师专业的不足,但由于他们写作知识不系统,过于强调内容而忽视理论知识,背离写作教学规律,教学效果难以让人满意。要强化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应用写作教师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通过鼓励语文教师通过顶岗锻炼深入行业一线,熟悉行业职业岗位,增强教学的专业职业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授课内容,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专业水平,强化教学效果;鼓励专业教师学习应用文写作理论,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与水平,使教学活动符合写作教学规律,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应用写作这一职业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陈风平,等.公文写作精品课程建设探.应用写作[J].2007(2).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此,本文拟就我市××镇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在××市××*区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走访了××镇的八个村和多所学校查阅了大量资料和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还跟25个老师、区教育局领导和分管文教的镇领导进行了个别访谈。我通过同农民、教师、村镇干部、教育局有关人员等阶层交流,初步了解了目前南康教育现状和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试图通过了解、分析这些信息来寻找一条符合农村尤其是北海南康镇发展现状的教育之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处在向工业化过渡的阶段,有的地区甚至还是以原始的手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基本国情,而且大多数农村人口继续快速的增长,经济又非常落后,贫穷和由此产生不平等越来越严重,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愈来愈大。总之,人口压力大,文盲率高,卫生条件差,交通等基本设施缺乏,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普遍情形。
农村教育尤其面临严峻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关于教学硬件:
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民众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制约,南康教育基本硬件设施仍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其落后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校房屋陈旧。因为南康镇方位偏僻,面积大,而人口分布不均匀。小学一般是村属小学,规模小,在校学生数量大都不超过300人,少的甚至就一二十人。因而村里很难投入大量资金到这些学校来建造校舍。长时间以来,大部分学校房屋得不到修整翻新,才出现了我们走访时的破败景象。
第二,学校体育、娱乐设施简陋。一般中小学的体育设施仅限于一个劣质篮球场(有的中小学篮球场地是裸露的土地)及一些歪倒不堪的双杠,水泥乒乓球台而已,至于娱乐设施则更谈不上。
第三,教学设施欠缺。据走访观察,除个别学校外,南康大部分学校基本教学设施缺乏,而幻影灯,电脑等教学设施更是严重不足。
二、关于教育收费:
收费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是当前关注的焦点。农民对教育收费问题反映强烈且众说纷纭,使教育收费变得错综复杂。
本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数据显示:25的民众表示教育负担沉重,需要借款供小孩上学,50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但占家庭开支的比例较大,仅有25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且占家庭收入比例少。我个人认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南康镇人民收入状况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其二,教育费用的确有过高嫌疑。据黄鹂窝村一村民反映,其孩子五年一期的学费竟高达500多元。当然由于去年税费改革,政府免除了教育附加费,使得学费相对以前有大幅度的下降。如黄洞乡元冲村一村民家有两个小孩,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一个上小学二年级。前年两小孩的学费总共为670多元。而去年两人学费仅为360元。但仍有一些群众反映,尽管中小学学费有所下降,但对于贫困村(如黄鹂窝村、火甲村、雷田村等)而言,支付起来仍感吃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发展南康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而收费问题之所以错综复杂,是因为民众对现行教育收费制度持怀疑态度,认为有乱收费现象存在。统计结果显示:大约37.5的民众认为现在学校乱收费现象十分严重,46.4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现象存在,但不多。仅17.9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的现象极少。从这些统计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民众对教育收费的不信任和不理解。一是民众对教育费用的名目及相关数目的不了解导致农民怀疑教育费用的合理性,甚至以偏概全,只要学校收费就认定为乱收费。一是部分学校的确有乱收费的现象存在。从学校收取学杂费来看。××小学五年级期末考试费21.4元,××中心初中二年级期末考试费用为32元。而在走访的众多村中,仅有大塘村村民反映乱收学杂费现象有所收敛,平时很少收费,期末考试费用为几元钱。正是因为考试费用高,一些学生因此而不参加学校考试。范文搜版权所有
学杂费的收取无序及相关部门对费用缺乏统一管理或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部分学校对规定落实不到位是造成乱收费现象的主要因素。
三、师资现状分析:
据调查,目前南康师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在××镇的偏远地区,如里三塘村、里头塘村、龙门村等,教师资源缺乏严重。从一教师处得知,三塘中学师资缺乏,学生总数600多人,而教职工总数仅为29人,由此而出现一些小学教师任职中学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般中小学教师被要求同时从事多门课程的教学。如里头塘村某老师要教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多门课程,几乎每天要上6节课。然而一个人精力有限,一个教师从事如此多门课程,工作时间过长,难免会出现缺乏耐心,责任心大打折扣的情况,这样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其二,教师流失严重。造成教师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工资问题。在××镇即使从事小学教学工作达二三十年的老教师,工资也只有500-600元,并且12个月的工资还要被扣掉一个月。工资水平极低,尢其与市区的教师比工资相差太大。据调查,三塘中学教师工资加奖金总共约八九百元。而市区中学教师工资达一千五百元左右。因而许多乡下优秀教师流向工资更高的学校,这些教师的流走造成的目前镇中小学师资力量下降,总体教学质量更呈逐年下降趋势。
再由此,在教师间就形成一种观点,到乡下中学就教只是一个“镀金期”,很多教师只是将其看成一种往上爬的阶梯,因而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教师不是全心搞好教学,而是满门心思寻求调迁机会。教师如此,又怎能提高教学质量呢?
第二,乡镇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黄洞乡中学男教师27人,女教师仅2人(且是近两年才分下来的),这也成为乡镇学校留不住青年教师的原因之一(错,女的多)。
·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其三,教师素质存在一些问题。据一些教师及村民反映。现在初中教师的学历一般是大学专科或师专函授。但也有些特殊情况,如有一人小学毕业后就接父亲的班来教小学。
当然,学历不是本质因素,但教师素质却能反映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教学水平。由于本地教师培养不足,大部分教师来自较远地方,居无定所,责任心不强。有部分教师更是聚赌成风,既影响社会风气,又影响学生成长,给教育体系带来了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关于学生流失现象:
目前南康镇学生流失现象严重,调查结果显示,南康镇中某班初一入学时62人,进入初三时只有29人;三塘中学初一100多人,初三时只剩下30人,失学率高达50-60(除去中途转学学生)。农村学生流失现象是多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大量家长外出打工,小孩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更有些家长目光短浅或局限于经济原因,即使其孩子未完成九年基本义务教育,仍强迫其孩子外出打工,剥夺了孩子受基本教育的权力。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学习意识缺乏,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我个人认为这些学生中途辍学是因为面临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三方面的压力,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或机会。
与此同时,大量优秀小学毕业生被招到一、二中附属中学,致使南康中学生源质量下降再加上中途转学的中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因而出现了南康中学高中上线率逐年下滑的现象,这一结果又影响了教师教学热情,形成恶性循环。
五、关于教育管理体制:
现行教师应聘制从大局上看的确有利于教育业的不断进步。但面对南康经济现状,面对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欠缺的局面,南康教育能否在应聘大潮中站住脚实在令人担忧。据调查,南康镇中小学校长任期一般不超过三年,在校长任职期间,改革措施得不到彻底贯彻,从而大大影响学校建设。要改变这一现状,镇中一教师明确表示应该实行校长任期制。的确,实行校长任期制即将校长任期定为4-5年,是避免校长经常性流动给学校带来影响的较好方案。任期制给了校长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改革,从制度上保证了其改革措施的连续性。然而要突破教师流失这一瓶颈问题,在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同时,学校还应建立教师奖惩体制,成立教师评定委员会,综合教师一年来工作情况,通过严格的审核,由监督体系对教师作出综合评定,并由此决定教师奖罚金数目。这样可调动教师积极性,使其更专心投入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从总体来看,要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和完善“四制改革”。“四制改革”是指“教师聘任制”,“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考师制”。四制改革有利于优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质量,它从教师责任环节来抓好教育改革,表明了改革的方向,只有坚持和完善“四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工作的有力实施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范文搜版权所有
六、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据一些教师反映,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了,但目前仍是一句空话,而教育本身已误入歧途,功利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到只有通往大学的独木桥上,葬送一大批本来在其它方面可以大有作为的人才。
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思想道德教育没引起足够重视,以致当地一中学竟被当地民众称为“培养流氓的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较低,一些学生毕业后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二是吃苦耐劳的教育应成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农村人走向社会极其重要的非智力财富。但调查显示,现时期青年身上明显表现出了吃苦耐劳精神的严重缺失。多重社会因素酿成了许多青年过强的依赖心和惰性。对于自身教育已极大落后于城市的农村,再失去吃苦耐劳这一宝贵的精神资源,若干年后,农村又将走向何方呢?因此,吃苦耐劳教育势在必行,全面提倡吃苦耐劳精神,以期达到这一传统美德的生生不息。
三是心理教育施行的刻不容缓。就现状来看,南康中小学在学生心理教育的环
节上极其薄弱,根本没有形成心理教育体系,而一般学生没有什么心理承受能力。事例是令人心寒的:社内村一女孩仅因家长骂了几句便服毒自尽了。这的确需要我们深刻反省一下我们的“教学成果”。当前很多青少年把生命当儿戏,根本没有体验到生命的美丽和短暂,要么庸庸碌碌虚度一生,要么走入极端。而一旦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便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而非乐观积极地追求生活。于是很多青年甘愿自我沉沦。在家庭教育不合理这一大前提下,学校教育更应承担起它的使命,通过心理方面的良好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尤其在农村,心理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
现代教育的根本特征就是终身教育,其主题是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必须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化教育的大趋势,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就是要学会阅读、学会提问、学会探究。本文从政治学科学习的角度,谈谈如何学会学习的问题。
一、学会阅读
学会阅读就是学会读懂文字文本。在政治课学习中主要是学会阅读教材和课外读物。
阅读教材要明确教材的编写体例及意图。阅读教材主要是阅读课文正文。课文正文从段落上有引言段、过渡段、论述段、叙述段、结论段;从文法上分有论点、论据、论证;从思维上分有归纳、演绎、分析、综合;从内容上分有事实、概念、原理。在阅读中加以区分正确把握,有助于提高阅读效果。阅读教材要对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正文的论述段、结论段部分、概念原理部分要精读,要认真细致阅读,仔细思考;其余部分可粗读,只需有一个大概了解,以帮助理解精读内容。阅读教材要达到明确知识内容要点,理清知识脉络体系,把握知识内在联系。
阅读课外读物有助于丰富知识面,深化扩展对教材的理解。可阅读书刊报纸,也可进行网上阅读。要有目的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要先粗读后精读,一般内容粗读,重点内容精读;要学会收集资料、整理笔记。
二、学会提问
学会提问就是学会质疑、发现、提出问题。阅读要与思考相结合,要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发现、提出问题。提问的要求:在教材知识理解的难点上质疑提出问题;在与学过知识比较的异点上质疑提出问题;在实际生活的热点上质疑提出问题。提问的类型:发现记忆型问题;理解思考型问题;实际运用型问题。提问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问题。提问的关键:要多问为什么问题,特别要注意逆向思维,问题就自然出来了。
三、学会探究
学会探究就是学会在发现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政治知识是概念和原理构成的知识体系。学习政治知识的实质是探索研究理解把握概念和原理及其体系,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政治课学习中要学会探究的方法有:概念学习的方法就是根据概念的属差关系,划分层次,把握关键词语,理解概念内涵;联系实际例子,明确概念外延;划清与学过的相关概念的界限。原理学习的方法就是要明确原理观点(论点),把握原理的内容要点(论证原理观点的理论论据),能够类举出说明原理观点的事例(论证原理观点的事实论据),划清与原理相关错误观点的界限,明确原理的实际指导意义。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就是根据概念之间和原理之间以及概念与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画出知识体系图表,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知识应用的方法就是运用知识联系实际,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答问题;通过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实践的方法就是通过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劳动、报告讲演等形式,深入了解社会实际,获取感性材料,应用验证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就是在学习中确立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深入实践,大胆探索,独立探究,形成研究成果,获取新知识,写出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学生在各学科学习中都要学会阅读、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学会阅读、学会提问、学会探究是互相递进的统一整体,学会阅读是基础,学会提问是关键,学会探究是核心。只有学会阅读、学会提问、学会探究,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会终身学习。
【关键词】学习兴趣 创造性 主动性 个性发展
数学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必要的活动,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在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及乐趣呢?
一、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适当适时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何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呢?我认为设计好“开场白”非常关键。老师可以以讲故事、猜谜语、游戏、脑筋急转弯等多种形式创设良好的情境。
1. 利用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比如:在上《日历中的方程》时,我先让学生看一幅图画:小颖在一本日历上圈出竖列的三个相邻的日期,并把三个数的和告诉小明。小明立即说出了这三天分别是几号。问题出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明是怎么‘猜’出来的吗?要知道这个秘密呀,我们首先要了解日历中的数字排列的规律”。由此引入课题,自然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 利用数学小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比如:在学习“截一个几何体”时,讲桌上摆满了切成各种形状的萝卜,教师提问: “同学们,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多给予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或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我在教学中,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比如:在讲丰富的图形世界时,我们让学生自己制作模型;在讲有理数的运算时,我们提供实际背景,让学生自己归纳法则;在讲生活中的数据时,让学生通过实验,查找资料,调查访问收集数据,从中尽可能地获得信息;在学习《打折销售》时,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让学生深入商店,感受打折销售的现实情景,对商场出现的折扣进行了解,明白折扣的含义,进一步了解利润、卖价、成本价之间的关系。亲身体验,感受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三、让学生在“会学”的基础上,增加学习主动性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四点: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二、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第三、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第四、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根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叫课后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另一种叫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整体性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复习技巧。
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出发,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小组,开辟数学园地,推荐不同解法,展现独特见解。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既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数学教学也要注入时代活水,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与数学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把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总之,要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而应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让学生想学―学会―会学。
【参考文献】
[1]冯东华. 浅谈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08):69-70.
1.在文体活动中发现学生
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借助班级文体活动的开展,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而班主任则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除了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比赛,各班也可以结合实际举办各种小型体育竞赛,比如跳绳比赛、立定跳远比赛、接力比赛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参加文艺活动,比如参加“校园十大歌星”评比、校园大合唱等,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文艺才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多数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尤其是在各种文体活动中,学生感觉气氛最轻松、最民主,此时的教师也不再是绝对的知识权威,而是同父母一样可亲可敬的。学生有什么想法、愿望都愿意向教师提起;而教师也可放开课本的束缚,与学生打成一片,从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加对学生的喜爱与了解。
班级文体活动还可以让学困生得到关注和表现的机会,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对集体产生归属感。我们常常发现,在文艺或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经常是那些平时令老师头疼的学困生。文体活动往往能给这些学困生提供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文体活动中的出色表现会让班里的同学对他们刮目相看,从而使他们在教师和同学的赞许中意识到了班级的重要性,意识到纪律的重要性,从而改掉自身的坏毛病。因此,各种文体活动的开展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也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在班会活动中教育学生
有时,教师苦口婆心地教导并不能真正使学生感动,而在集体活动中,尤其是在主题班会中学生却能主动领悟,从而改正错误。这是因为主题班会有利于中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实现思想矛盾转化,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选好主题是开好班会的前提,主题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符合当前学生的心理需求,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内容要丰富,要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三是要有深度,能细细回味;四是要与学校、班级当前的需要紧密联系。比如,针对班里独生子女比较多这一现象,我在班里举办了以“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当前,许多独生子女是父母眼中的“掌上明珠”“小皇帝”,他们从小娇生惯养,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正在逐渐遗失,因此对他们进行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在班会活动中,我告诉学生,一个有孝心的人,首先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心,他什么事都做不好,也不会把他人放在心上,更不用去谈关爱别人。作为一名学生其责任就是把学习学好,讲文明有礼貌。具体表现为要写好每天的作业,不让父母焦心;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烦心;从小事做起,做好自己的每件小事,并为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如打扫好小组的清洁区、当好值日生等。教育他们从小就要有责任感,做个正直的人,长大后才可能挑重担,才可能是个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的人。
主题班会的准备越充分仔细,就越能收到预期目的。主题班会的准备,可分为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两方面。精神准备主要是调动班干部和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自觉地投入到与主题班会有关的各项工作中。物质准备主要是把主题班会要用的东西及时准备好,如会场准备要用的鲜花,班会需要的教具、书刊、课件、实物投影和写有主题的条幅等。班主任在召开主题班会时,如果善于利用那些震撼心灵的多媒体素材,就能给班会活动增色不少。比如,为了让“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我播放了有关汶川地震的一些视频材料:2008年,一场大地震,汶川的房子倒了,家人没了,幸福飞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一下就把学生带到那个举国同泣、天地同悲的场景中。这时,一曲配乐诗朗诵《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响起:“孩子,快,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哀伤的语调,低沉的音乐把整个班会活动推向,全班学生泣不成声。这次班会让全班学生明白了关心父母、孝敬父母是孩子应尽的责任,被父母责骂并不是不幸,被老师批评也不是悲哀,珍惜今天所拥有的才是最大的幸福。当今社会科技和信息发达,我们只要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就能通过网络找到各种班会活动的主题和素材。而这次“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的成功举办,正是因为我很好地利用了一些视频材料,让没有经历大灾难痛苦的学生能感同身受,从而在主题班会中学会了珍惜已拥有的幸福。
3.在学习活动中促进学习
班级组织的主题活动应尽量丰富多彩,不仅包含德育的内容,同时也应包括智育的内容,比如开展“学习方法研讨会”“优秀作业展览会”“班级读书活动”等。开展这些学习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反而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学习方法研讨会”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主,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手段。内容可以是学习方法交流,也可以是某学科专项知识的研讨,只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就好。“优秀作业展览会”是借助于实物展出的方式,让学生得以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激励的一种学习活动。展览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作业准备得充分与否。这类展览,宜从实物着手,从小处着手,除了展出各学科的优秀作业,还可以展出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作业,比如小建议、小发明、小设计、小制作、小课题等。这些展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开拓学生的思维,这是培养他们的上进心和想象力最好的方式。“班级读书活动”是学生的精神大餐,读书盛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比如以读为主的系列比赛有读书汇报会、国学经典诵读大赛、现代诗歌散文朗诵比赛、读书演讲比赛等,以写为主的系列比赛有优秀阅读成长手册展评、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活动(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以演为主的系列比赛有课本剧表演、美诗文吟唱等。每一项活动都不是走过场,都需要充分的准备和广泛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将各项学习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4.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重视开展实践活动呢?比如可以在校内开辟“班级种植园”,让学生有一片自己的土地耕耘,种植一些蔬菜。他们可以自由地设计、安排什么季节种什么,土地怎么分配等。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可以切实地锻炼学生的实际动脑、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劳动兴趣、陶冶情操。另外也可以走出校外,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只有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了解新人、新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明辨是非。进行社会调查不能“放鸭子”,要根据调查目的,先帮助学生拟定好调查提纲,联系好调查单位和对象再开展活动。调查结束后还应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组织主题班会进行交流。此外,还可以组织开展参观活动。比如为配合传统文化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古迹;配合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某个现代化工程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后,还应通过座谈或写观后感的方式加以自我教育。
关键词:主题班会;中职护理;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255-02
中等职业学校是社会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主阵地,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求技术过硬,更要求思想品德过硬,因此中职学校做好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主题班会是中职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是班主任管理班级、学生展示自我和锻炼的平台。成功的主题班会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适应,对于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全面和谐的发展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护理专业要求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基本功,还要有良好的护士素质。但近年中职生生源素质明显滑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自制能力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管理难度大等,而用人单位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担任护理专业的班主任多年,尝试根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在辩论、实践、讨论等过程中,自己思考并找出存在问题,以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的目标,收到一定的成效。
1.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安排主题班会,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人生的目标。近几年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中,相当部分不是自己的第一志愿进来的,不少是由于中考失误或中学基础不牢固,继续升学希望不大,更有甚者是父母逼着进来的。因此,学生入学后学习的积极性低下,甚至有厌学情绪。在此种情况下,利用“十一”长假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我身边的同龄人”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并要求每人写一份调查报告,班主任综合大家的调查的基础上再召开相同题目的主题班会。首先让各小组汇报各自调查的情况,从中找出三个较典型的个案:甲(18岁,某工厂打工妹)、乙(16岁,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丙(16岁,某高中学生),就他们的现状发展下去,将来会是怎么样?各组展开热烈的讨论。书记员记录,大家讨论的结果都有双向性,更好的与更差的;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要有更好的发展,必须要以什么为前提――不甘于现状,努力学习,奋发进取,否则结果又会怎样?接着引出“我的明天会怎样?”的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清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开始思考“我”的明天掌握在自己手上,为了明天必须好好把握今天。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下大家畅所欲言,学生通过激烈的争论,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今天与明天。
结合学生的思想状况,接着又引出下一次主题班会的主题“我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惑”。结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以及对专业的兴趣,又引出另一主题“今天与明天”,在班会中请来往届实习的师姐与同学们座谈,通过与师姐的交流,使大家明白要想拥有美好的明天就必须好好把握今天,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通过循序渐进的一系列主题班会,使学生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确立了人生的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护士素质打下基础。
2.融知识、专业思想教育为一体的主题班会,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在第一学期的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进程,以及同学对护理专业的好奇与向往,在第二学期组织了护理专业教育为主题的一系列班会。先利用“五一”假期,以“我眼中的护士与我心中的护士”为主题,组织学生到离家最近的医院进行社会调查:包括医院的环境、护士的工作,以及采访一位护士;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护士是怎样工作的?用心去思考:什么样的护士最受病人欢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了同题目的主题班会,班会上大家先分享各自看到的情景,书记员分别记录大家都认为是优秀的护士行为和大家都认为不恰当的,甚至是不受欢迎的护士行为;接着进行第二个问题的讨论:“什么样的护士是最受人欢迎的?”通过激烈争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温柔大方、待人热情,技术精良、知识扎实,能真正为病人解决问题……”一致认为这样的护士才是最受大家欢迎的;接着引出了另一思考“我离一名真正的护士到底有多远”,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努力发掘自己身上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认真学好本领,将来做一名合格的护士。
此外,以护理专业为主线,举行以“我的明天”为题的系列主题班会,从医院、护理专业、护士等几个不同的侧面,通过大量的音像、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将来的工作环境及管理要求,护理专业的特点与要求及发展前景,护士工作的特点及相关要求,以南丁格尔的故事以及临床护理工作者的先进事迹,鼓励同学们积极进取,使大家通过思考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看到美好的前景,确立远大人生的目标,并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迈进。
3.抓住教育的契机,结合存在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学习。班主任工作要求细致、有效,而中职生正处于十六七岁,自我中心意识十分强,凡事从自我出发,替自己打算多,为他人着想少,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强,喜欢散漫却不愿接受批评。针对此种情况,在班会设计上,有意将学生身边的事例收集起来,集中设计为某个典型个案放在主题班会中让大家讨论、分析,为她寻找解决办法。如第三学期针对部分同学纪律散漫、无心学习,并在班上影响其他同学等情况,我们设计“学会学习”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中虚拟一个小霞的故事,让大家就她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她的明天会怎样?结合自己的情况分析,怎样才能扭转现在的局面,并随机请出学习好、中、差几个层次的同学谈谈自己对学习的看法以及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通过主题班会的分析讨论,让大家自己思考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变过去的被动接受,为自己的主动探索,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学习好的更上一层楼,学习后进的迎头赶上。
4.主题班会的召开为学生实践锻炼、培养各种能力创造了条件。素质教育要求学生除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丰富文化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能力、发展个性。主题班会的召开,完全打破了由班主任唱“独角戏”的局面,根据学生总是喜欢表现自己的特性,每次主题班会都放手让学生去组织,让他们发展各自的才能。如“学会学习”就是由学习委员及另外几位同学共同完成,从内容的准备、过程的设计、台词的组织、主持等均是由同学们自己完成的;在班级的“学习擂台”、“心灵寄语”等都是由同学自己设计、自己完成的,成为课室里亮丽的一道风景。
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学生不仅在活动中培养了能力、锻炼了毅力,而且还养成了积极思考和提出、发现问题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进而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造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模式;EXCEL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也将《统计学》课程列为财经类专业本、专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力图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探索各学科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解释来研究各学科内在的规律。同时,由于统计学所倡导的尊重客观实事,通过调查研究用实事说话,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精神。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内容日益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逐步成为我国统计学界的共识。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国家颁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已将统计学单列为一级学科。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的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这一变化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更适合相关实质学科的发展需要。
2、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首先、结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不轻。其次、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或者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更不用说,推断统计将是他们学习的困难。再说,《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第一学期,在这个学习时段也是大多数专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的考证时段。如果以牺牲授课内容和降低要求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显然有悖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专业的发展要求。所有这一切对于学生学好这一课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3、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授课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难度太大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背景下,授课时数大为减少(一般安排一个学期共17~19教学周,每周2~3课时);高等教育扩招后,由于师资力量一时没有跟上,大多数学校,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不再新鲜。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授课内容的核心和相互关系,学会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统计学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等等。作为这门学科的授课教师特别需要认真考虑该怎么办?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判断有无条件误差,而原假设又是K种不同水平下总体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计算量的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比如依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含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如何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同时还要使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辅之于实践。教师的导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一)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如果学生要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比较难以找到相应的工具,此外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让中国人用起来不是很顺手。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极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随处可见。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1、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比如传统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再比如现有统计学教材很多都讲根据整理的数据计算平均数时,都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当用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进行计算。我们知道,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组变量值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实际数据与这一假定相吻合,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否则误差比较大。事实上实际数据往往就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资料编制的不同变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还不相等。其实为了编制变量数列,我们必须输入原始数据,EXCEL的有关程序可以得到准确平均数,哪里还有必要按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近似的平均数呢?那么有没有必要编制变量数列、特别是组距式变量数列呢?有没有必要按加权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呢?我们认为有必要,但是组距式变量数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计算资料了,而是用于表现资料的分布状况和进行分析用;加权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加权平均的思想,用于综合评价分析中。
2、案例教学成为《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教学,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进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
3、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模式;EXCEL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也将《统计学》课程列为财经类专业本、专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力图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探索各学科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解释来研究各学科内在的规律。同时,由于统计学所倡导的尊重客观实事,通过调查研究用实事说话,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精神。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内容日益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逐步成为我国统计学界的共识。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国家颁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已将统计学单列为一级学科。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的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这一变化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更适合相关实质学科的发展需要。
2、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首先、结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不轻。其次、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或者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更不用说,推断统计将是他们学习的困难。再说,《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第一学期,在这个学习时段也是大多数专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的考证时段。如果以牺牲授课内容和降低要求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显然有悖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专业的发展要求。所有这一切对于学生学好这一课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3、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授课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难度太大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背景下,授课时数大为减少(一般安排一个学期共17~19教学周,每周2~3课时);高等教育扩招后,由于师资力量一时没有跟上,大多数学校,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不再新鲜。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授课内容的核心和相互关系,学会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统计学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等等。作为这门学科的授课教师特别需要认真考虑该怎么办?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判断有无条件误差,而原假设又是K种不同水平下总体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计算量的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比如依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含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如何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同时还要使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辅之于实践。教师的导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一)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如果学生要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比较难以找到相应的工具,此外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让中国人用起来不是很顺手。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极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随处可见。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1、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比如传统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再比如现有统计学教材很多都讲根据整理的数据计算平均数时,都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当用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进行计算。我们知道,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组变量值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实际数据与这一假定相吻合,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否则误差比较大。事实上实际数据往往就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资料编制的不同变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还不相等。其实为了编制变量数列,我们必须输入原始数据,EXCEL的有关程序可以得到准确平均数,哪里还有必要按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近似的平均数呢?那么有没有必要编制变量数列、特别是组距式变量数列呢?有没有必要按加权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呢?我们认为有必要,但是组距式变量数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计算资料了,而是用于表现资料的分布状况和进行分析用;加权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加权平均的思想,用于综合评价分析中。
2、案例教学成为《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教学,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进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
3、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近来,笔者对沪上部分媒体前阶段世博报道进行了一番回顾分析,觉得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那就是在世博会的最后阶段,如能不满足于热闹的“嘉年华”式报道,也不只是留下一些碎片化的信息,那么整个世博报道就可能取得更加骄人的成果。为此,世博会后期,有必要在总结分析前阶段报道的基础上,对这场历史性的盛会作更深入的思考和开掘,避免成为“过眼烟云”,为未来留下更多值得永久记忆和回味的东西,并在后世博时期产生放大效应。
一、前期报道的得失长短
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国内各家媒体对世博会的报道都十分重视,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都对人们形成了足够强大的冲击力。从世博第一天开始,上海的媒体报道天天不间断,并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数量。据笔者对新民晚报5月至8月世博专版的统计,4个月的报道共约1400多篇,平均每天有12篇之多,加上其他各个新闻版乃至专副刊的大量相关内容,基本上是“满眼皆世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
不过,实话实说,尽管可圈可点的报道和节目时有出现,但能真正让人过目不忘,引人深思的内容还是偏少。为了最后阶段报道的质量能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这里概括前一阶段世博报道的两个不足――
1.热闹有余,回味不够
前一阶段,各家媒体为世博报道搭建的“舞台”可谓精彩纷呈:电视台一天24小时各种专题节目滚动播出,让人们随时身临其境地了解世博,比如从世博开幕前就开始的场馆介绍系列节目,内容丰富详实,加上背景资料介绍,其观赏性甚至超过到实地参观。而平面媒体为世博特刊开出的各种板块和专栏的名称,也丰富多彩,如文汇报在世博专版中,分别冠以“发现”、“文明”、“奉献”、“我们”等名称;新民晚报的两大板块“世博进行时”和“世博天下”中,读者天天能见到诸如“世博先锋”、“网上游世博”、“馆外看门道”、“院士看世博”、“老外看世博”、“世博每日之星”等10多个小专栏,近期推出的“细细找问题天天有改进”专栏,很及时也很有晚报特色。
但是,仔细阅读和推敲这些栏目之后不难发现,热闹非凡的各式名称之下,其实内容大致相近,如一家晚报的“进行时”和“天下”两个专版,其内容区别并不明显,而一家日报的许多专版内容,其名称似乎也可互换。也就是说,相对丰富多彩的形式,世博报道的内容就显得比较单一和缺乏新鲜感。据笔者粗略统计,一家日报8月份出现最多的《世博发现》版面,25篇主打稿里,有3篇是品味电影的,还有3篇评述用双手和用心去寻找生活乐趣,另外还有4篇基本属于场馆介绍。应该指出的是,内容相似的报道之间,通常只是并列关系,没有“递进”关系,总的印象是,记者“发现”的内容似乎还不够精彩,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值得回味的不够多。而且,这样的情况绝非个别报纸,而是比较多见。
2.开局有戏,后劲不足
笔者注意到,5月世博开幕初期,有的日报曾有意识地在其要闻版上,刊登过一些类似“记者观察”的重头文章,从一开始就提醒人们:“世博会不是嘉年华,不能High过就算!”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颇有深度的问题,比如“城市应该怎么建设?文化的不同性格造就了城市的不同性格。千人一面的城市是短命的。这些问题是不是值得我们思考?”还有“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生活观念和实践让城市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等。还有报道提出:“世博会将是一场思考后的欢乐颂”。虽然这些警句大都出自名人之口,但那些显然经过认真策划的报道,不满足于表面的热闹和就事论事,而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也紧扣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难能可贵。
可惜,良好的开局之后,却没有上佳的后续报道跟上,没有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于是乎,已经点旺的火,因为没有持续不断地“添柴加薪”,火势似乎并未始终“熊熊燃烧”。几个月来,沪上媒体世博报道的量有增无减,但富有理性思考的深度报道仍是稀缺品种。
二、后期报道的提升空间
世博会落幕前的一个月,数以千万计的观博者在看完热闹以后,自然而然会有更进一步的要求,想琢磨出一些有深意的“门道”;而大多数驻园记者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采访素材和经验,这样的当口,抓住最后阶段的宝贵机会认真总结、提升,恰逢其时。
笔者在此对如何深化和提升世博报道提出两点建议:
1.研究问题,引发思考
笔者认为,摆脱报道流于表面化有两个关键点:其一,介绍情况,不仅仅停留在情况本身,而应深入挖掘背后的东西,直至深层次的意义所在;其二,提出问题,不仅仅停留在提出了问题,而应研究问题,引发思考和努力解决问题。
比如,前不久新民晚报有篇报道,从德国一个案例馆的介绍,引出了城市居民自发拼车解决公共交通问题、同时又顺应低碳环保的报道(新民晚报9月4日《同济大学生团队调查报告建议本市有关部门――学“不来梅拼车”解决交通难》)。这篇报道在“不仅仅停留在介绍本身”方面做得很好,它从“不来梅模式”联系到上海的实际状况,提出“这样一个好的模式在上海有没有发展前景呢?”其中引用了同济大学学生的社会调查,结果是赞成度很高、实施度很低,尤其是政府管理部门至今对拼车说“不”。为此,记者借用调查学生的提议:对此类好事宜疏不宜堵,因此建议本市有关部门尽早研究出台相关管理条例。
这篇报道欠缺的就是“仅仅停留在提出了问题”,本来它完全可以再往深度里开掘――为什么一个已经在德国顺畅运行了20年的良好模式,在上海实施就困难重重?为什么调查中人们最担心的是“个人及财产安全问题”?而这样一些更深一步的发问,亦绝不是“有关部门出台一个相关管理条例”就能解决的,而涉及“怎么样的人可以完成和实施这个模式”、“上海人的素质可不可以借助此事得以提高”,这样的追问,自然直逼“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有积极推动力的报道,不仅可以催生一个城市管理条例的诞生,更重要的是可以带动整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
既然已经提出了问题,就应紧追不舍,步步深入,而不该浅尝辄止。否则许多已经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最后都会不了了之,这对于难得一遇的世博会报道,尤其会令人遗憾。
2.凸显人物,加深印象
好的新闻报道,一定不会只见物,不见人;而一场世博盛会的成功,其实是由千百万参与其中的人共同创造的。
志愿者,就是“世博人”中最光彩的一族,值得大做文章。但是,前阶段记者笔下的志愿者,大都是一些放弃“小我”,在岗位上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模范人物,比如有个“小白菜”,家里有7位亲人在舟曲特大泥石流灾难中失踪,但他得知这一消息后,并没有回家,而是选择了继续留在世博园疏导游客和帮助残疾人抬轮椅。这样的人物报道当然很感人,但毕竟还是比较浮于表面,甚至还会给受众以“不近人情”的误读。其实,对志愿者的报道不妨再拓宽一些思路,
我们可以深入挖掘一下先进人物深层的心理活动和真实想法。比如,可以通过深入采访,报道一个世博志愿者的困惑和烦恼,真实的展现可能更有感染力,也更容易引发有益的社会反响。因为一个世博志愿者背后,不仅有历史上参与人数最多的200万之众的大团队(上海参与世博会的志愿者已占城市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总数亦超过了北京奥运会),还蕴含着中国当今社会方兴未艾的志愿者制度的发展轨迹。这一新生事物尚处于成长期,各方面还很不完善,所以,媒体对这个“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高境界”活动人群的报道,除了“歌功颂德”之外,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恐怕是一种更加珍惜和爱护的方式,也可以借着世博会的东风,让志愿者精神在今后更长远的城市生活中不断发扬。而要达到以上目的,在媒体上再现一个个鲜活真实的志愿者人物,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论及重大活动如何成功地做好深入报道,笔者想以同是在亚洲举办的日本爱知县世博会为例。
爱知县世博会是日本举办的第四次世博会。出师不利的是,政府申办之初,当地民众就是一片强烈的反对声,最尖锐的问题是,世博会原来选址“海上森林”里的濑户,但那里分布着3000多种不同的野生动植物。民众认为爱知世博会是打着环保的旗号破坏环保。正在这个争执不下的当口,媒体披露了“拟建世博会场的森林里发现苍鹰巢”的消息,此报道立马在日本国内炸开了锅。要知道苍鹰在日本是被列入“濒临灭绝的野生物种”的。而这片森林正是苍鹰的最佳栖息地。接着,媒体又连番报道了如在那里举办世博会,有可能引起的各种环境破坏问题。最终,日本政府接受了民众“为苍鹰让路”的建议,把主会场改在了原来的奥林匹克青年公园。
从表面看,日本媒体似乎是在和政府唱反调,也似乎在为反对举办世博“推波助澜”,但后来的事实证明,由于媒体尊重了民众的环保理念,最终把坏事演变成了大好事,经过抗争和论理的爱知县民众,把举办世博当成了自己家里的事情――他们自觉自愿地出钱出力,人人争当志愿者,为了响应爱知世博会“自然的睿智”环保主题,民众自觉地将11类垃圾分别投放。11类!一个近似于苛刻的要求,却没有一个爱知人嫌过麻烦,尽管主妇们为此每天扔垃圾的时间要多花15分钟。而以上这些情况,又由日本媒体大力报道,他们以“小”见大,跟踪报道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或志愿者,从每天都在老百姓家发生的日常小事中,挖掘出了精彩的世博报道。
日本爱知世博会成功报道给我们的启示是:报道重大事件和活动时,记者要善于拨开表面现象看本质,面对蜂拥而来的各种新事物新现象,要有更高远的境界和更深遂的眼光。当出现矛盾时,媒体心中自有“世博主题“这杆秤――爱知世博会提出的口号是“让地球充满微笑”,宗旨是通过世博会提醒人们清醒地意识到当前地球面临的各式各样潜在危机。所以,无论是具有爆炸性效果的“鹰巢事件”,还是微小到一个家庭主妇的日常生活,无一不是在紧紧扣住世博主题上做文章!
一、促进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内容相对理论抽象化,结构较为规范化,语言相对严谨简洁,使得大多教师容易偏向于纯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大量灌输理论知识,详细分析各种文体的特点、写作格式及方法等等,虽其中不乏选取大量正式公文实例用作案例分析,但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直接产生的后果是教师个人过多干预、教师与学生之间零沟通、教师教学效果欠佳。毫无疑问,这种教学模式也直接削弱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理论固然重要,假若没有理论作为先导,教学活动无异盲人摸象,实践也缺乏理论基础。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理论教学时,教师应力图完成一个重要步骤――将课堂主动权归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中展开互动,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叶圣陶先生提醒教师说:“教是为了不教,要做到为了不教而教。”也正如代尔?卡耐基所言,“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影响人,就是提到他们的需要,并让他们知道怎么去获得”。[2]教师在教学过程合理的引导能让学生们保持一定的有意注意,刺激学生们理解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进而让他们对自身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有越来越深刻、清楚地认识,且他们有意注意的能力也会逐步增强。这样,他们听课的状态就会逐渐由不感兴趣、参与度不高变化为兴趣十足、参与度也随之明显提升。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必须牢记自己身份,努力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基于此认识,笔者对此作了一定的尝试性工作,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进行日常文书中简历写作的讲授时,笔者除了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相应导入了一些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如分析两份笔者的个人真实简历。笔者先让学生们将两份简历进行对比,讨论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别、优劣,进而一起总结出怎样的简历才是言简意赅、内容丰富且吸人眼球的优秀简历。当然,笔者事先也在案例上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动(将一些平常容易犯错却难以把握的地方故意改错),以期让学生们找出错误,加深印象,掌握住重点。课堂上,学生们打破了往日课堂“死气沉沉”的气氛,踊跃发言,热切讨论,学习热情高涨。由此可证明,这般教学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了课程参与度,也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既深刻意识到个人简历制作的重要性和规范性,也明白了如何匠心独运、发挥创造力来制作一份精美的简历。显而易见,教学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此类推,求职信、辞职信、请假条、欠条等知识的讲授更采用了大量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实例。这样也促进了课堂互动,不仅实现了对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而且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进行思维扩散。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认真做好课前(主要是教案)准备的同时,应富有创新思维,适时适当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理论为先导,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督促学生勤于动笔,乐于思考 ,最终收获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适应社会实际需求,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
现如今,身处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教学的实用性,应用文的发展也顺应着时代的潮流,为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而迅速发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从事应用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力图以下做到两点:
一是必须响应社会实际需求,进行凸显重点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当今,应用文写作课程发展日趋成熟化,应用文种类繁多,特别是在文字工作越来越规范、细化。要想高校学生在短短的三年或四年短短学制中花小部分学习时间(一般为一年的学习课程)掌握所有文种的写作技巧并能熟练赋于实际,既不现实,也没必要, 更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中医药类大专学校,学生毕业之后大多走上药店、药厂、诊所、医院等单位中比较基层的岗位,那些指示、议案、判决书等等文种可能与其工作岗位没有多大相关性;相反,合同、市场调查、广告等则成为他们工作中经常性使用的文书,必须被当作教学重点。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不能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什么都当学习重点,什么都讲授,应有针对性的划分教学内容范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大幅度调整,要以学生专业方向为导向,讲授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社会要求大学生在毕业后掌握怎样的应用文写作技能,教师就应相应地教授学生掌握怎样的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是有效地进行情境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学习。教师将日常生活及生产工作中已客观存在的材料连同起发生的原因、发展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等都放置于一定的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这也就避免了将应用文写作教学停滞在理论教学的层面上,恰恰相反,采取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事想、有事写、有事做。笔者在讲授求职时的自我介绍的写作时,有意进行课堂情境,模拟现场自我介绍求职。让部分学生充当面试官,大部分学生则进行为期三分钟的口头自我介绍求职,最后师生一起来点评,讨论自我介绍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重点,力争做到自我介绍“辞约而事丰,言简而理周”。在商业广告的写作教学中,笔者先讲解广告作为商品文化学科中的一门新兴学科的重大学习价值,然后请学生回忆一些令人记忆深刻的广告,让他们思考这些广告都具有哪些特点。接着将课堂模拟成某公司的广告部,针对一个产品进行广告词的创作。采取自愿分组、自行分工、自由创作的原则让学生们发挥团体智慧,积极思考。因为药学专业的特定情况,所以广告的目标设定为排毒养颜茶。 学生们对此兴致高涨,最终评选出五个广告词都朗朗上口、创意十足且极具营销性。可见,情境教学的最大一个优点是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能让枯燥乏味的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充满了挑战性和创新性。大量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既能激发学生们在学习中进行思考及创作,也能使得课堂教学内涵由此延伸扩展。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情景教学也在因为其真实的情境 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获得了学生们极大的参与力度,都由原来的不愿动笔变为积极动笔,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动笔练习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3]可见,大学生写好应用文的重要性。然而,怎样才能让他们写出真材实料、严谨简洁实用的应用文呢?除了课堂中的各项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他们投身于社会实践中进行学习,才能积累到写作第一手材料,才能丰富他们的写作经验。而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明确的动机和贴近日常生活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学生们学以致用,借实践来巩固知识、提升自我知识认识水平。更何况,应用文本来源于实践,是为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而产生的文体。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和动笔练习实际结合起来,以此为契机,即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又体现应用文写作具有很大的实用性,最终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也由此验证了“一切语文教学通过实践去学习比通过规则去学来得容易”。[4]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们参加“校园创业之简历制作大赛”、“就业指导”、“校园十佳演讲能手”等大型校园活动的比赛方案、宣传海报等的制作;同时,适当开展教学实践课,如班级演讲比赛、模拟应聘等,指导学生练习申请书、策划书、通知、请柬及演讲稿等文书。这样,学生们通过参加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写作能力逐步加强,也因此体会应用文写作的真实作用及写作规律, 甚至一些学生已熟练掌握了怎样根据已有的材料进行应用文的撰写。
当然,除了掌握基本写作技巧之外,勤写勤练依旧最好的通向写好应用文的路径。 应用文写作对每个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所以要在教学的同时引导督促学生进行相关练习。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 ,自觉动笔实践,才能提高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也只有将练习作为不可替代的部分进行严格实施,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文章中每个词、每个句子组织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才能避免浮光掠影, 写出真材实料的好应用文。当然,大部分学生对写好应用文都持有畏难的心理,认为收集资料、积累素材是非常烦人的工作,他们更倾向于在网上搜集相关的文章进行“复制与粘贴”, 或者杜撰一些数据信息来进行写作,造成了“众人文章皆相似”这一尴尬局面,同时也附带产生了一些 “后遗症”:如学生无法从实质上真正掌握应用文写作技巧,对网络产生懒惰、依赖的思想, “照猫画虎”,无法真正提高自身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更无从谈起写作思维的构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也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教师在写作实践教学过程中,认真指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学会辨别网上文章的优劣,一起讨论分析优秀应用文的框架与结构,积累精湛的句子和段落,也不失为一种练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了学生懒惰的心理,在学习市场调查写作的教学活动中采取了“学生走出课堂制作调查问卷―集结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的模式,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社会调查能力,促使他们通过实地调查来获取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也由此让他们明白真实材料来之不易,从此对应用文写作端正态度,倍感珍惜。同时相应地增加了他们的写作信心,最终教学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从而也力证,只有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实践,才能真正将写作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能力,帮助学生们提升了应用文写作水平。
【注 释】
[1] 章毅.大学应用文写作教程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3.
[2] (美)代尔?卡耐基.处世的艺术[M].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198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