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会宽容作文

学会宽容作文

时间:2023-05-29 18:22: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会宽容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会宽容作文

第1篇

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宽容,更要学会宽容

历史上有个叫蔺相如的臣相,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联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已都有益处。

反观历史上那些善于妒忌的人,遇到一点不满便怨天尤人,这些人纵然学问再好,也难成大器。周瑜是个卓越的军事家,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把庞大的东吴水师管理得井井有条。可是,当他得知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虽自知不如,但却不甘落败,于是整天心中盘算着如何打赢诸葛亮,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凄叹后,最终落得个吐血身亡的结局,唉,这又是何苦呢!倘若周瑜能像蔺相如那样宽容大量,我想,他的结局肯定不会是这样!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发生摩擦,当别人不小心踩到你,你应该摆摆手,说声没关系;当别人弄坏了你的东西,向你道歉时,你也应该宽容地付之一笑。人生如此短暂匆忙,我们又何必把每天的时间都浪费在这些无谓的摩擦之中呢?天地如此宽广,比天地更宽广的应该是人的心!

学会宽容吧!做人如果能够宽容一点,那么我们的生活便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第2篇

学会宽容

——读〈一袋土豆〉有感

宜兴市实验小学

张苏涵

“不要一生都背负仇恨的包袱,原谅别人的过错更可取。”这是我读完《一袋土豆》这篇文章后最大的收获。如果仇恨别人,那心灵上就会有污点,只有心中没有仇恨的人,才是最快乐的。

18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勒索是一对论敌,他们对定比定律的争论长达9年之久,各执一词,各不相让。最后的结果,是普鲁斯特胜利,因此,他成为了定比定律的发明者。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天功为己有。他真诚地对曾激烈反对过他的贝勒索说:“要不是你一次次地的质难,我是很难深入研究定比定律的。”普鲁斯特特别向公众宣告,定比定律有一半功劳是贝勒索的。虽然别人曾经反对过自己,但是不责怪他,反而说别人也有功劳,这就是宽容。允许别人的反对,不斤斤计较,这种宽容令人感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原谅别人的过失也是一种宽容。有一次,我的水笔找不到了,无意间发现“它”正在别人的手里呢。我气呼呼地把他叫到教室外面问:“你这支笔哪里来的?”“今天买的。”他低着头说。“那油墨怎么这么快就用完了?是我的吧?”他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怯生生地说:“我看见你的笔放在桌上,就拿了。我现在就还给你,对不起。”本来我非常讨厌他拿了我的笔,但是他向我道歉并把笔还给我,我就原谅了他。我想:人难免会犯错,如果我敌视他,不但他会自卑,我自己也会因为仇恨别人而不快乐,不如原谅他,让我们大家都轻松快乐起来。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宽容别人也是一种美德,让我们学会宽容别人,扔掉仇恨的包袱,快乐起来。

第3篇

常州市邹区中心小学六(2)严曦

班级里有许多事情是我看不惯的,但最令我看不惯的事就只有一件,那就是夏兴兴和蒋哲贤之间发生的一件事。

夏兴兴和蒋哲贤是同桌,超线是在所难免的。一次夏兴兴不小心,本来没什么事,只要蒋哲贤忍一忍就没事了,可他偏不,最后两人打了起来。蒋哲贤用铅笔把夏兴兴的羽绒服划破了,害得夏兴兴只好用透明胶把裂开的地方粘起来,这还不算,蒋哲贤又把厕所中所用过的草纸扔在夏兴兴的头上,很快,这件事情全班无人不晓。

如果我是蒋哲贤的话,我不会这么做,因为今天别人无意中冒犯了我,我很生气,还跟他过不去,那以后,我肯定也会冒犯别人,那他十倍百倍地偿还,吃苦的不还是自己?毕竟你敬别人一尺,别人敬你一丈吗!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要拥有宽大的胸怀,不和别人斤斤计较,尤其是在别人无意冒犯你而跟你主动道歉的情况下,你应该宽容地说一句:“没关系。”你对别人好,别人肯定也会对你好,有时犯了错误没关系,要知错必改,对别人说一句“对不起”没什么,别人不会因此而看不起你,只会觉得你是一个知错必改的人,也会由此而敬佩你。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不是不能解决,而是双方互不相让,总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双方只要互相退让一步,就能海阔天空,事情总能圆满解决。

宽容待人是一种美德,我们身上应该具有这种美德。

第4篇

在我的小学五年级的学习生活中,读过不少好文章,其中给我教育最深,使我受益匪浅的就是《老外撞着小孩子》这篇文章,它发人深省。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老外的车撞着小孩后,围观的人都纷纷谴责老外,而小孩的妈妈非但没谴责老外,还没收老外一分钱的故事。从这位阿姨的身上,我看到了她宽容别人,宽厚的美好品质。并且阿姨的举动,展示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传统美德.按理说老外撞伤了小孩,阿姨可以维护自己的权利,向老外索要几千,几万美元,可阿姨并没有这么做,她以自己的宽宏大量的高尚胸怀原谅了老外的过失。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阿姨这样宽厚的人很少.如果有一个同学不小心打伤了另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一定不会管那个同学是不是故意的,不仅仅是还击,而且会是加倍奉还。

记得有一次,我借了同学的一支中性笔,还给她时,不小心摔在地上。我捡起来,看了看,只是染了一点灰。她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夺过我手中的笔,让我赔她一支新的。还有一次,一个同学的钢笔的零件散了,我把她的零件放进我的包里,后来还给她时发现少了一个小零件。就让我用我的钢笔和她换,可她的钢笔早已散架了,让我怎么换呀?我好心让她把零件放进口袋里,却落得个赔钢笔的“好”下场,真是好心没好报。

哎,我多么希望大家都像文中的阿姨一样宽容别人,不计较别人的过失。

第5篇

杨昌鑫

不尽绵绵英雄血,血浸绵绵英雄泪。

——题记

历史的车轮辗过千古的山河,辗不走英雄的光辉;似水的流年冲过万载的乾坤,冲不尽闲人的碎语!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在生前或死后都免不了受到一番闲言的中伤。置之不闻者,是一种宽容;听之而自勉者,是一种大气。但仍有些许人,因之而堕落一生!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这些有意或无意的言语?

回想起04年那位曾让一个民族振奋,让世界为之惊诧的运动员——刘翔。当胜利的光环圈在他身上时,民众如神明般捧之,敬之。因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已经因他而改写;一个世纪的等待,已经因他而停止。他勇敢的抒写了亚洲人径赛的奇迹。然而,这样一位英雄,因为一点脚伤,却招来了万人唾骂,似乎顷刻间就被人们从头顶拉到了脚底!

也许他给我们带来了失望,不,不能算是失望,至多只是遗憾。就因为这点遗憾,我们无情的把一位曾用汗水为我们换回感动的英雄彻底的抛弃!何必呢?仅仅是因为他辜负了我们极大的期望吗?

况且,这遗憾又非不能弥补!难道我们就不能学会最起码的宽容吗?

金尚不能足赤,人岂会有完人?英雄已经用血汗为我们创造了难忘的历史,我们又何必让他因为一些闲言在背后悄然落泪呢?

英雄血已流,泪还难收!这是何等的悲哀。而我们正是这场人间悲剧的导演者!是我们,亲手扼杀了多少为万众幸福苦苦奋斗着的英雄!没有理解,没有宽容,就这样,活生生的将他们踩在脚底!呜呼!

有了伟人而不知崇敬爱戴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不希望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会因此而走向衰亡。也绝不会有人愿意这样!

所以,这些流言我们只能用一种方法来面对:尽其所能,全盘封杀。固然它也会起到部分监督,勉励的作用,但比之带来的伤害,好处确是如九牛一毛!

第6篇

我学会了宽容

小时候,谁把我的东西弄坏了,我都会特别生气而且还会埋怨他。但是我现在不再小气了,因为我学会了宽容。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带着妈妈给我买的新钢笔走进教室。这支钢笔是“英雄”牌的,它身穿黑的铠甲,头戴银色的钢盔就像是威风凛凛的大将军,让我爱不释手。正当我玩的高兴的时候,我的好朋友小丽在我的身后大叫:“张东琪。”吓得我的手一哆嗦,“英雄”一下子掉在了地上,身子摔成了两半。我那不争气的眼泪一下子就落了下了,我怒气冲冲地对小丽说:“你把我的钢笔弄坏了!”小丽急忙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根本听不进去,不理她。她只好委屈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过了一会,我坐在椅子上脑海里立刻响起了妈妈的话:做人不要小气,要学会宽容。想到这,我立刻走了过去对她说:“对不起,是我自己不小心没有拿住,不是你的错,我们还是好朋友。”小丽听了我的话,激动极了,我也开心地笑了。

通过这件事,我学会了宽容,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宽容他人自己也会快乐!

指导教师: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尖山区齐心教育阅读作文班左琪

出处

第7篇

春节里,收到学生的祝福短信,一位学生在短信中说“老师,那次真的感谢您的宽容和理解,使我如释重负,也让我躁动不安的心慢慢沉静下来……”

学生提到的那件事,发生在初三下学期,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那天下午,学校在多媒体教室召开全体教师会,会议结束时,学生们已经放学了。作为班主任,我走到楼梯口习惯性地往我们班的教室门口一瞥,发现教室的防盗门在风中摇摆着,肯定是值日小组长忘记关了,心里这样想着,我便加快了步子走向教室,咦,教室里面的门也没锁,我随手推开了。

不该映入眼帘的一幕被我撞个正着,我班一女生与高年级一男生正在讲桌前亲密拥抱。我的突然推门,使得他们惊吓不已,紧张而不知所措,我也尴尬至极,站在门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甚至有些责怪自己的冒然,那一刻,我感觉我们三个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让眼前发生的事瞬间消失。周围的空气似乎凝固了,只有低头沉默,沉默无语……

“放学了,回家吧。”我轻声地说,随手把门带上迅速离开了教室。从教室到回家的路上,我的心里非常不平静。这是个聪明的女孩,学习优秀,还是班干部,怎么会早恋了呢?明天上课我们会像往常一样自然吗?如此这样肯定会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我该如何处理呢?我主动找她谈话,还是等待她来找我呢?一系列的问题丝丝挠挠地缠在脑中。

晚饭刚刚吃过,我家的门铃响了。会不会是班上女孩?我猜测着开门一看,果然是一脸羞愧的她。

“老师,我能和您谈谈吗?”怯怯的声音里流露出她内心的紧张和不安。我领她来到客厅,关上门,避开我的家人,给她也给我们的谈话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

“老师,能不能不把这件事告诉我家长?”她的头一直低着,我虽然看不见她的眼神,但我分明感觉到那眼神里充满渴求和期盼。

“你放心,这件事我会替你保密的。”她信任地点点头,长吁一口气,慢慢抬起头来,眼睛湿湿的,红红的。

我起身靠近她,拍了拍她的肩膀,肢体的语言给予她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也传递了我对她期待和信任。“男女同学之间互有好感,这是正常的,不是见不得人的事,老师能理解。”

她慢慢抬起头,脸上渐渐露出笑容,神情放松了许多。之后我们的谈话就自然起来,女孩说了她与那个男孩的交往,还有她的理想和志愿,最后女孩说:“老师,我明白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您!”女孩内心的迷茫、紧张和惶恐在谈话中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渐渐地趋向平静。

我在阳台上目送女孩远去的身影,直至消失在月色中。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群星璀璨,月光轻柔如水。一年后,这个女孩顺利考上理想的重点高中。

学生态度的转变,身心的健康成长,学习的进步,还有什么能比这些让教师幸福呢?学生的成长进步是老师最大的欣慰和幸福。

幸福还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一次批改学生作文,我又体验到了一种感动的幸福,那种叫感动的情愫久久充盈着我的心。

一次学情检测试卷中的作文是“留点______给自己”(半命题作文)。在批阅过程中,有几个学生的作文深深感动了我。他们是个性特点鲜明的问题学生,有一直以来因成绩差而自卑地缩在班级角落里被忽视的学生,也有因故作另类甚至桀骜不驯以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的学生。在他们的作文中,我读到了虽然成绩差但不放弃的执著和做人的尊严,也读到了对自己过去惹是生非种种行为的反省和懊悔。

贾××是个在小学就留过级的非常自卑的女孩。她的作文《留点春风给自己》发出她内心的誓言,文中写道:“把春风留给自己,我似乎已看见彩虹在对我微笑”……春风是什么?贾××的春风就是自信,就是希望,就是理想。

依然还记得刚上初一和她家长交流时她爸爸说的一句话:“俺这个闺女啊,也不报什么希望,上职专、卫校学一门技术就行了……”那次谈话我印象深刻,因为我感到女孩的不自信,更多源自家长对孩子缺少理解、鼓励和支持。家长观念中更多的是反正孩子就这个样子,学个啥样就啥样吧,对孩子不再报希望。其实,越自卑的学生越需要关注。在平时学习中,我发现贾××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只是阅读理解差些,看来只要她能学会的就认真努力地学。例如,每次的古诗文默写她几乎从来不出错,课内的知识出错也不多,不像有些和她水平相当的学生直接空着不做,该会也做不对。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了贾××的闪光点,那就是我虽然成绩差,但只要能学会的科目就非常努力,非常执着地去学,哪怕一门、两门。于是,她成了我语文课上经常表扬的对象,我想应该帮助她首先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进而期望能够带动其他科目的学习,她的语文、历史、政治学科都能考到优秀。早读时,她有问题也能悄悄地问我,听到她能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就在课堂上适时安排她起来读课文,把她朗读的优势展现给全班同学,赢得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平日里看不起她的同学也渐渐改变了态度,对她开始刮目相看。后来在一次家长会上,面向全体家长我表扬了贾××。会后,她妈妈留下和老师单独交流时,我分明看到了她眼中晶莹的泪花,我想,那应该是为女儿自豪而激动的泪水。

一个理解的态度,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呵护的举动,贾××树立起了学习的自信和做人的尊严,她的作文《留点春风给自己》感动着我。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有效策略;研究;分析

引言:

德育教育是以生为本的教育。语文是门基础学科,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德育与语文教学工作整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够去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打消他们的成长顾虑,方便后续人才培养计划的高效实施;另一方面可以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善“灌输指导”“死板说教”的弊端现状,从新的角度出发,引用趣味的元素,优化教学的效果,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体现以生为本的价值,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下面,笔者针对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有效渗透做出了简要的研究。

一、创设情境渗透德育

德育教育最忌死板说教,一直提倡以情動人。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就要摒弃应试的教育观念,放弃固化的授课方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高涨的热情[1]。另外,初中语文还应熟悉各种情境的创设方式,精选课文中的德育素材,以形象化的手段、直观化的表达,确定采用何种方法创设情境达到德育有效渗透的目的。如《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一课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家乡大容山、铜石岭、会仙河、望君山等风景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接着播放环境恶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要爱护大自然,爱护身边的环境。又如,《背影》一文记叙作者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在讲述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播放事先做好的课件,让学生抓住文中对父亲为儿子买橘过铁道时艰难情景的经典细节刻画,听着课件的乐曲,看着课件展示的画面,听着录音有感情的朗读,从而被文中父子间的骨肉之情深深地打动,这时教师又不失时机地顺势引导,让学生感知父母之爱的恳挚无私、弥足珍贵和伟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地尝试和实践,才能创设出逼真而又充满感情的课文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喷薄的激情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使德育渗透达到完美的效果。

二、突破阅读渗透德育

校本教材主要指我们初中生的语文书和自读课本,这对有效彰显德育元素有极其重大的作用。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让学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充分感悟,体会作者所抒发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感受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并推荐读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让学生充分感受苏轼的人生态度。如学了《假如再给我三天光明》后,学生都被又聋又哑的海伦而感动了,对她很是佩服,于是我因势利导,把目标指向了她老师的老师(一个普通的清洁女工)的文章《一个人所能改变的》,希望学生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德育熏陶。让学生懂得人生不只需要珍惜,更需要自信。

三、作文教学渗透德育

(一)作文立意训练

在作文的立意训练中,首先要教育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实的爱憎分明的情感。社会生活中有真善美,也有假丑恶。要通过作文,歌颂真善美的人与事,批评假丑恶的东西;其次要培养学生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关注热点问题,训练和提高学生关注社会、理解社会、感悟社会的能力,在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此外还要通过作文来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感恩意识、独立意识、反思意识、合作意识以及敬业精神,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内心情感和人生感悟去思考“快乐”、“宽容”、“尊严”、“自信”、“责任”等问题,如用《学会宽容》《学会感恩》等命题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作文选材训练

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贴近生活,思考生活,用日记来记录生活,表达对生活的感受。此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关注热点问题,还可就其中一些社会问题或人生问题等让学生自选角度去写话题作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点主张。

四、社会实践渗透德育

人要有责任心,就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真诚的爱心。学生的心地犹如一张白纸,一块净地,你在上面画什么或种什么,便会有相应的收获,特别是初中学生,他们思想单纯朴实,这方面的教育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2]。现在的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有许多是我们进行爱心教育的好蓝本。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唯利是图与约瑟夫的纯真形成鲜明对比。菲利普夫妇对于自己的亲人,自己的亲兄弟是用金钱来衡量“亲”的,对于于勒以前犯过的错,他们没有宽容心,对于于勒今天的遭遇,他们更没有爱心。而纯真的约瑟夫“我”却认为“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怀着的是纯真亲情,且自作主张地给了于勒“十个铜子的小费”,以表自己的爱心和亲情,换回来的是“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轻的先生”的祝谢。我们可由此引申到现在的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之间要有宽容和爱心。然后由爱心延伸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责任上,教育每个学生要有一颗宽容心和爱心,既关心亲人,又要关心国家和社会他人,负起社会的责任,自己的人生才有意义,人生之路才宽广。

第9篇

当下,中学写作的难度并不表现为“怎么写的艺术形式问题”,而是表现为“写什么的材料内容问题”。作家余华回答记者关于他的小说简洁的语言风格时,余华风趣地说,他识字不多,所以语言简洁。而在一些文学随笔中,余华还表示,当他有话想说时,一种表达就会找上门来,这是多么美妙的表达。我们纵观余华的许多小说确实很少看到所谓的“高级词汇”。余华写作昭示中学生写作困境,我们可以理解,中学写作的苦难就是要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也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只有解决好了“米”,才能解决“怎么炊”。这本是一个常识问题,但在中学日常教学中,这个难题常常被“错位”。这种倒置使得学生感到作文可憎可恨,但又惹不起躲不得。无话可说和有话废话的写作由此产生,这两难境地使学生中学毕业多年后还在梦中常被考场作文惊醒。中学语文老师罪莫大焉。

在谈到怎么学写作这个大话题时,语文老师常把“多读多写”挂在嘴边,认为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太极似的回答常让学生感到沮丧,她就像哲学家回答世界是由物质和精神构成的一样大而无当。其实,我们语文老师也不妨把眼光聚焦到课文及中高考中的必读名著,并把她当做活水(一部《红楼梦》就催生了“红学”)。当然,在具体语文教学语境里,我们不可能全面且深刻到专家级,但我们可以做到:就地取材,多思善取。

所谓“就地取材”,就是在课内及名著阅读中培养“就地取材”意识。笔者以高三复习《红楼梦》为例,在讲到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刘姥姥三次进大观园中,哪一次最具有“双赢”色彩,请简述之。第二问:以“双赢”为题,以刘姥姥为例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这两问不仅辨析了刘姥姥三次进大观园的内容,而且较好处理了写作素材问题。

同时,因写作的需要和多思善取的焦虑压迫,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消化接受更为全面和深刻了。这本身也是双赢!

但还有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课内及名著都能在第一现场解决所有的写作素材问题。比如,福建省福州市2011年市统考作文题为“威信”,若平时没做好辩证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寻找直接合适可用素材(考场作文的特点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这就是她的难度之一)。所以,如果单有就地取材意识,而没能深入思考,没能多思善取,还是无法回答学生在写作中的困惑。可见,多思善取是在就地取材基础上的厚积薄发。

问题的关键在于,若理论没能够解决实际的写作问题,这个理论在根本上还是死水一潭。故老师在平时教学时如何培养多思善取习惯并形成能力显得尤其关键。

多思善取在内涵上有四个特点:第一,多思其实就是辩证思维法(运动而静止观,联系而非孤立观,全面而非局部观)。第二,善取其实就是一个素材有多个面,从这个面可用,从那个角度也可用。第三,多思是善取的基础和前提,善取是为写作中心服务的。第四,多思要能够加深对素材的理解,提升课内课文及名著的品格。以上四点最终都要落实在写作这个中心来,不然,一切都是徒劳。

还以“威信”为题,以《孟子·梁惠王下》为例: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这则材料从本质上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关于这一点学生容易理解,但若要和“威信”题目相联系还有点赶鸭子上架之嫌。为此,老师要多思善取,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问题可设计如下:一,国君有没有威信的条件?为什么?二,在哪种情形下,国君容易丧失威信?三,孟子对攻打燕国的态度如何?齐宣王的态度和孟子不同吗?

以上三个问题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素材,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在“威信”这个题目要求下找材料的切入点。这样一来我们就把材料自然化为“威信”素材了。学生也容易得出“树威信要以民为本”这样的中心论点了。这样既提炼了材料中心又可单用为议论文的论据。同时,又加深了对文化经典孟子的理解,何乐而不为。

二、定点论证 纵深推进

如上部开篇第一段所说,中学写作的难度并不表现为“怎么写的艺术形式问题”,而是表现为“写什么的材料内容问题”。但这是个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问题。主要矛盾“米”的问题的解决后,次要矛盾“怎么炊”当然也要解决好。不然,就成了半吊子工程。

写作的难度之所以成为语言学科的重点和难度就在于,作文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她不仅涉及到文章写作思路,素材及具体语言组织问题,具体形成完整的文章这个成品还需考虑到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而言,就地取材和多思善取只是解决了议论文写作素材和写作基本思路问题。为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写作艺术形式问题,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前的议论文教学缺少系统性和操作性。特别是,语文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更需要一个半扶半走的跟学训练。

议论文写作特点之一就是要在文章中心指引下“按图索骥式”寻找论据(没有论据的文章很容易陷入“言之无物”境地)。所以,在考场作文或平时写作时,往往先在审题立意确定后再定点论证。定点论证就意味着旗帜鲜明表明写作者的观点,而且还要把素材收归麾下以供调配使用。

以《三国演义》为例。诸葛亮三气周瑜是个著名篇章。孙刘联盟既联合又斗争,周瑜和诸葛亮各侍其主,从政治本质上看他们只是为争夺地盘而争斗。但从审美心理学而言,周瑜表面上和诸葛亮在斗智,实为斗气,一个人会因为斗气而死(当然,斗智是内因;外因是周瑜中毒箭未愈)。这是人类心理学上的奇观。若以此为反面论据来论证“人要学会宽容”。那么,可先引导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一、周瑜算得上风流人物吗?您可以举出几个证据?二、三气周瑜的内容是平衡的,还是叠加式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三、若周瑜胸怀更宽阔些,他会这么早死吗?在学生思考成熟后,再由老师写一个片段让学生参考模仿,即半扶半走式:

人要学会宽容(老师范文)

周瑜是个不会宽容自己也不会宽容他人的人。

诸葛亮三气周瑜就是一个明证。周瑜死时一言道破自己的死因“既生瑜,何生亮”。其实,周瑜不是生不逢时,而是没宽容之心,没宽容之心也就罢了。但他又太过于自信,过度自信而又气量狭小的结果就是:在智力比拼中,过于斤斤计较,斤斤计较的恶果就是损人不利己。其实,周瑜本身是个风流才俊,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对周瑜赞誉有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是怎样的豪迈气势。但周瑜和诸葛亮比错了地方,他可以和他比美丽的妻子和美满的婚姻(诸葛亮的妻子贤者贤矣,但外貌不容乐观)。所以说,周瑜既不懂宽容自己也不懂宽容和分享诸葛亮的才智。

和一代奸雄曹操相比,周瑜更显得小家子气:曹操对待关羽可谓是恩重如山,但当他得知关羽要去找刘备时,虽惜才但还能割爱,且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挫其锐气。但曹操还能宽容关羽。可见,人要学会宽容才能包容天下。

以上片段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第一句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本段用了什么手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最后一句有何意义?

小结该部分行文思路:(一)总括本文行文思路,开门见山亮出观点。

(二)周瑜自比(辩证思维)。

(三)周瑜与曹操对比(对比论证)。

(四)回应中心论点,再扣题。

从上面的片段引导和分析小结,我们还可以因时利导学习议论文写作中最常使用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和辩证思维法,而对比论证有包含自比和他比。这就是纵深推进方法。

模仿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课内经典文章阅读本质上也是模仿,但课内名篇在具体的中学写作前面难以贴近学生实际,而老师的范文不失为一种选择。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纵深推进的辩证思维呢?在辩证思维写作时,也可以先从自己正面开始辩证分析,再由反例对比中深入批判,最后合成中心观点,彰显观点。这就是纵深推入。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归结为正反思辨即可,这样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三、总论

第10篇

    一、教会学生宽容,融洽生与生的关系

    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和同学交往,吃不得一点亏,受不得半点委屈,因此,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便成了家常便饭。所以,处理好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成了搞好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首先当然是苦口婆心地讲道理:茫茫人海,我们能在一个教室里读书,成为同学是多么的不容易,要珍惜这份缘分;“吃得亏才打得拢一堆”,不能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要学会宽容;女生做到“文静”,男生做到“绅士”……

    其次是树立榜样作用,对那些能宽容别人的典型人和事及时在班上表扬,让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交往观。班上的小凌同学,连续几天书包里的一元钱都不翼而飞,经过多种途径,最后终于找出了“凶手”,是班里的小群。按常理,她一定会让小群赔偿,而且还会在班里宣传,最终一定会让小群下不了台,而且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会从此破裂。这样的结果是我不希望看到的。我把小凌找来,向她谈了我对这件事的处理办法: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我们应该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这件事不在班上公开处理,只是让小群当面向你道歉,赔偿你的损失。但是小群一定要回家向自己的父母承认错误,以此警醒自己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小凌同意我的处理办法。之后不久,我收到了小凌的一封信,她感谢我,是我让她体会到了宽容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同时,我也收到了小群的一封信,她非常感谢我和小凌对她的宽容,要不她怎么有脸继续在这个班读书,她还告诉我,她以后也要学会宽容别人。

    当然,违反纪律的也不乏其人。当学生之间发生了矛盾之后,我先把当事人找来,不作任何处理。让他们自己反省,不准说别人的不是,只能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我不应该……” “我不应该……”在这样的反省中,先前理直气壮的学生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刚才委屈的学生也能找到开心的理由。经过我的调解,学生一般都能握手言和。

    二、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融洽学生和老师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同样,班主任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伙伴。怎样才能让学生把班主任当成伙伴,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做到班级管理民主。班规由全班同学参与制定,这样有利于全体学生遵守;班干部通过竞选产生;三好学生通过民主选举,不是由老师说了算;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也由商量决定。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其次,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优生宽容,对差生刻薄是每个老师容易犯的错误,同时也是让学生对老师有意见的一个敏感话题。因此,不偏袒优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也是融洽班主任和学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给予学生批评老师的权利。再细致的老师也会出错,特别是用孩子的眼光来审视,做得不合理的地方一定有很多。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利用一个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跟我提意见和建议。我发现,此时的学生是最兴奋的,他们会毫无顾忌地向我提意见,同时,我发现他们还能为我提一些比较中肯的建议。

    和学生互相“吹捧”,也是我搞好与学生关系的一个法宝。我会戴着显微镜去看学生的缺点,戴着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优点,我绝不会吝啬我的赞美之词。有次,我改周末作文,发现何蝶的作文不但内容写得好,而且书写极好,全文三页多,居然找涂改一个字的痕迹。周末作文能做到这个效果,太令我吃惊了。于是我在班上表扬了她。下课后,她兴高采烈地告诉我:“李老师,你知道我写这篇作文用了多长时间吗?我写了撕,撕了写,一共写了三遍。幸好你表扬了我,要不我的努力就白费了。”听了她的话,我明白了:很多学生认真做事都是为了得到表扬,如果得到了表扬,积极性会越来越高。不仅是学生,其实老师也一样,也希望能得到学生的表扬。学生的一句:“老师,今天你好漂亮。”“老师你的新衣服真好看”“老师,这节课你上得真好。”每每我有论文获奖,或在某项活动中获奖,学生们也都会为我送上掌声。虽然有时明明知道学生说的是假话,但依然高兴。正因为这样,我和学生的关系才会融洽,每逢教师节、三八节,我的办公桌上才会有一大堆贺卡,甚至是棒棒糖。在这样的集体里,学生快乐了,班主任同样快乐了。

    三、跟家长取得联系,融洽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第11篇

写出蓬勃向上风采

多年从事初三语文研究的陈庭茂老师分析道:关于成长历程的作文内容,可以写的话题有:我明白了(懂得了)某种道理、从某件事情中获得了某种启示等等。比如学会懂得尊重他人;要学会欣赏自己;要学会宽容、信任;人与人之间要相互支助;要学会挑战自我、克服自身的某一弱点,显示出成长。也可以写,作者自强、自立、自信;经受挫折时永不气馁、追求目标时永不放弃、面对困难时永不退缩、身处逆境时永不言败,如何在人生之路的成长历程上交出一份完美的答案。这个过程,可以是作者自身的成长,也可以是作者和同学们一起成长。无论写个体的“我”还是群体的“我”,都要写出一种蓬勃向上的风采。这一话题,可能出现的题目形式是:生活教会了我、我懂得了、我们一起走等等。

抒发自己内心真情

关于心灵感受的话题作文,可以写对自己有所关爱、有所资助、有所教育、有所启迪的人和事。写出一种生活中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纯真美好的场景和画面;歌颂新时代的新风尚、新气象;歌颂社会的闪光点、生活中的真善美。无论写我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的感触,还是抒发自己发自内心的真情,都必须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催人奋进的。这一话题,可能出现的题目形式是:感恩、关注、那一刻令我感动等等。

最后两天,考生除了关注写作,还要注意文言文复习,不要轻易失分。文言文知识的考查,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现代文复习注意四点

现代文知识的复习要注意四点:首先,认真读懂文章,基本把握文章内容。要了解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其次,认真阅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第三,在文中要找到有关题干的语句,认真阅读有关题干语句在文中的段落。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解题。最后,考生尽量运用文中的有关语句进行答题。

第12篇

关键词:寓教于乐 文本分析 个性作文

徐树忠老师说:老师是一个播种快乐的职业,虽然有过疲惫感,即便偶尔觉得烦恼,但在孩子们花朵般的笑脸中,我甘愿“零落成泥碾作尘”。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是一位真正的教育者,正如同钱理群教授所写的那篇文章《做老师真难、真好》一样!钱理群在给徐老师《我的快乐语文之旅》作书评时也指出:徐树忠老师无疑是一个教育的理想主义者,他在教育教学中感受着生命的快乐,同时,我猜想他一定享受着“丰富的痛苦”。

一、寓教于乐

“乐”是徐老师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持之以恒的目标。他认为学生不应该成为被动、消极的被灌输的器皿,而应该是具有个性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个体。所以他探讨的不仅仅是教书,而是“艺术”的教学,如何能够让教师寓教于乐,让学生寓学于乐是他追求的目标。

在这本《我的快乐语文之旅》中徐老师谈到要让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该做到:首先,激趣,在语文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启发想象、比较异同、分角色朗读表演等,还可以借助实物、挂图、课件等多媒体,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刺激,借以调动学生的情趣。其次,加强鼓励,要宽容学生的错误,不要对他们一些荒诞的想法抱以鄙视的态度,相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不时地给予鼓励,肯定孩子们新奇的想法,让孩子们在“求异”的思维中大胆创作。最后做到宽容赏识,赏识能激发学生的灵感,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对他们身上出现的哪怕是极小的优点也要给予及时的赞赏,这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活力和激情。

“轻松教语文,快乐学语文”,当徐树忠老师的这条信念最后成为广大师生的追求时,相信语文学科一定会摆脱现在这种备受责难的境地,成为学生最爱的学科。

二、文本分析

徐老师很重视文本解读,认为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是语文教学的起跑线。他提倡教师要对文本做仔细深入的解读,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度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审美体验。这一点和当代的语文教育大家不谋而合,钱理群和孙绍振在讨论关于语文教育改革中一致认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有脱离文本的倾向,不但脱离文本,而且脱离‘人本’”。因此孙绍振从微观切入,采用还原和对比法分析文本,出了一本《名作细读》。

与孙老师的文本分析切人点不同,徐老师常年奋战在语文教育的一线,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不仅了解一线老师的教学状态,更了解学生的心理等特点,因此,徐老师对文本解读的认识是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他把文本解读分为五个步骤:首先是读,要带领学生多读,还要用心读,读进去,读深入,再读出来,只有在这样进进出出的读中才能得到效果;其次是启,教师应该采取“浅入深出”、循序渐进的策略启发学生的思维,由已知导出未知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再次是思,要跳出文本看文本,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以及解读后的提升;然后是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勾勾画画的方法,边读边画能够及时记录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便于学生把握信息积累心得;最后是品,在读的基础上,努力通过品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文精神。

三、个性作文

作文是学生用来反映生活、发表见解和抒写性灵的,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徐老师认为优秀的作文应该是“有个性、有独特的自我感受”、“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并“文质兼美”的,但是目前学生的作文却问题重重,极没个性,概括出来就是:重形式,轻内容;重模式,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重范文,轻下水。徐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缺乏生活、压抑自我和读写相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