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2: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九一八手抄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健全组织,加强师德教育,确立“全员德育”的观念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以少先队,思品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的德育工作队伍,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氛围,做到有组织,有队伍,有计划,有分工,有责任人。本学期中心校利用每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收看大型系列片《呵护》,及教育家,名师的经典教育案例,用生动的
例子结合法律。法规。德育文件的学习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同时要求教师对照师德要求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结合行风评议活动,使教师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式认识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都能育人,形成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 的良好氛围。
二、狠抓养成教育
根据《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要求,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为切入口,狠抓养成教育,本期第一个月定为行为规范月,每天从身边的小事抓起,支持不懈,有始有终,使学生不但掌握《守则》、《规范》的基本要求,而且用于指导自己的言行,做到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坚持低起点、分层次、严格要求,并配合学校的五项评比工作,使学生的行为逐步走向规范。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突显德育实效
1、九月份,开展第二个“中小学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月”活动,我校以胜利六十周年为契机,开展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四个一”活动,高年级通过读一本反映中国人民历史的书籍,低年级通过讲一个自己喜爱的抗战故事,组织学生观看抗战影片《地道战》,学唱抗日歌曲活动,纪念“九.一八”校长国旗下讲话及“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国旗下宣誓活动。九月二十日公民道德宣传日,开展庄严的宣誓活动,此外,红领巾广播站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查找有关“九一八”、、公民道德宣传日等资料踊跃投稿并评选“十佳稿件”活动,各班出一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爱祖国,爱福建,爱家乡”的班刊、校刊手抄报,在此基础上,高年级开展“知我**,爱我家乡”社会调查活动。此外,**小学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做二十一世纪小主人”征文比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开展诚信教育,在广大师生中大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爱岗敬业”二十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全体教师带头讲诚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通过开展人人知诚信讲诚信为内容的“好书伴我健康行”读书教育活动,尤其在考试之前,利用谈话、班会,队会开展“好孩子要诚信”,“我愿做个诚实的人”等诚实教育活动,苏洋小学开展了“小手拉大手”主题活动,松台小学开展了“端正学习态度,严肃考纪考风”、“找差距,努力拼搏”、“用实际行动迎接期末考试”等主题队会,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教育,使学生初步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人人争做诚信的小公民。
3、中心校在十二月三十日“迎新年,颂祖国”卡拉OK比赛,并评出十佳校园小歌星,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松台小学迎新年各班举行了文艺汇演,同学们自编自演,节目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文艺才能。
4、抓住课堂主阵地,融德育于各科之中
注重课堂教学,探讨德育的开放性问题,把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直面社会的各种变化,找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力求每课堂、每个班级是德育的阵地,使德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努力致力于德育综合课程和开发与实践研究,整合品德,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在生活中滋养德性,让生活成为最重要的老师。
5、抓德育资源,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1)积极创建“平安校园”本期我校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总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思路,分工到位,责任到人,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范制度和长效管理制度,认真做好预防禽流感、散发性肠道传染病的宣传工作,十一月四日,中心校在县消防中队官兵的现场指导下开展火灾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演练,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了师生紧急事故中逃生意识和手段,在十一月九日开展安全教育周十个一教育活动,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本期校园内外无重大刑事案件,治安事件,违法犯罪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安全和协的学习工作环境。
(2)办好家长学校,普及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教孩子如何做人,本学期的家长学校成功举办了题为“家庭教育重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和“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犯错”的讲座,此外,各班老师每期召开家长会一次,每学年全面家访一次,能够定期与家长交流,形成互动的育人氛围。
(3)我校治安副校长定期来我校开展法制、交通安全教育。
(4)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功能,在学科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自觉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意识,使师生都得到健康自主的发展。 共2页,当前第1页1
(5)进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利用开学式,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等做好未成年人不进网吧“三室两厅”宣传活动,对于计算机等网络知识及时指导,克服对网络过度迷恋的不良心理倾向。
不足之处
1、德育系列活动开展还不够经常。如社会实践教育,有时因受教学的冲击,联系不及时,抓不住季节性,致使活动不能坚持经常。
2、个别教师,特别是个别任课教师,对德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自己上好课就可以了,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和班主任做好班级德育工作,失去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育人素质。
3、由于条件限制,致使学校或班级组织的一些德育活动不能留下原始的材料,为以后活动的开展和对学生的教育失去宝贵、有说服力的东西,达不到应有的德育效果。
当前,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一直是教育界的一大问题,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也令人担忧,深化德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心声。在党和国家教育工作布局中,德育工作一直被作为重要内容,全国各地也涌现出不少经验。其中,坐落于孔子家乡曲阜的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做少年君子活动”的探索可谓独树一帜。为此,《中国教师》杂志采访了附小校长李成泉。
一、百年校史浓缩深厚文化底蕴
朱蒙: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坐落于著名的“东方圣城”曲阜,是当地有百年历史的地方名校。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传统必然会造就自己的传统和精神。那么,经过一百多年文化积淀的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在哪里?
李成泉:我们学校原名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009年更名为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学校创建于1908年,2008年举行了隆重的百年校庆活动。在整理校史的过程中,我每每为学校巅沛流离的辛酸往事而感慨,常常因先贤孜孜以求的精神而感动,百年的历程的确积淀了丰厚的精神文化。学校从最初的“曲阜县官立四氏初级完全师范学堂附属小学堂”“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到后来的“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历史上的每一个时期都有过不凡的业绩。学校建校之初位于原明清平仓旧址,原名为“曲阜县官立四氏初级完全师范学堂附属小学堂”,至“九一八”前,学校得到较大发展,共11个教学班,学生500余人。早期的附小,一批文学、教育界的风流人物聚集于此: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汉园三诗人”之一的李广田先生、民国初年“山东四大教育家”之一的王祝晨先生……正是这些名师硕彦将附小带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梦一般的传奇时代。当时,到校参观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附小也曾被时任江苏教育会会长的黄炎培先生誉为“全国小学之冠”。
在这承前启后的100年里,学校经过了四次停办、三易校名的艰难历程。在艰难的岁月里,曲师附小的先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百年来,一步步走来的人们,历经磨砺,在曲阜儒家地域文化的感染下,逐渐形成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这是我们附小百年文化的浓缩,也是支撑我们学校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朱蒙:您仿佛是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让我们从中明晰了学校昔日的风采和伤痛。在历史的演变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逐渐成为了流淌在附小人生命中生生不息的文化!今天,作为新时期济宁学院附小的引领者,您将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学校的这段历史?
李成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昨天已成为过去,历史的回声却还在耳边激荡。今天,历史的车轮虽然已经步入了新时期,但是,我们学校的发展绝不能隔断历史的文脉。历史割断了,学校的文化就消失了。
在传承历史的同时,我们更要开拓创新。因为历史就是历史,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带着时代烙印的开拓进取。新时期,我们在传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同时,更赋予了她新的时代内涵。2006年,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以后,我们从“弘扬儒家文化,‘承先哲之教诲,赋创新之精神’”出发,将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爱”移植到我们学校,成为了我们的校魂。“仁爱”精神既是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历史文脉的延续,更是符合我们新的历史阶段新的校情的学校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学校提出特色发展的构想,努力建设一所“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代小学教育相结合”的品牌学校。为此,学校相继提出了“三大特色构想”:一是在德育上提出了“少年君子行动”的育人特色,二是在教学上提出了“学、思、行结合”的教学特色,三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儒雅校园建设”的特色。三项特色构想互为依托,共同构筑“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代小学教育相结合”的品牌大厦。学校的这项改革是我们的初步思考,也想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全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经验支持。
二、“仁爱”精神内化校园文化
朱蒙:作为多年从事学校教育的研究者,我们比较关注你们学校提出的校魂――仁爱。你们在这方面有哪些思考?
李成泉:孔子说“仁者爱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中国伦理的根本价值标准,是调节人际关系的基本规范,是社会礼乐文明的重要根据。儒家的“仁爱”思想养育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民族精神。孔子的仁爱思想流传千年,时至今日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深入理解和探究孔子仁爱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既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教育的使命。我们学校以“仁爱”为校魂,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其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体(主流)是儒家文化。弘扬儒家优秀文化不要仅仅停留在一些表象上,更要深刻领会文化的精神实质。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最核心的就是“仁”,《论语》中提到“仁”的次数达一百多次。孔子思想之所以经久不衰,影响深远,臻至世界名贤,全在一个“仁”字上。“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基础理论。把握了这点,也就把握了儒家优秀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所以,我们将“仁爱”作为我们的校魂。
其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孔子之仁,无论是从其内涵规定,,还是从其对我们这个民族的影响深度看,它都可以也应当成为构建中国和谐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既是构建友爱社会的基础、维系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促进人与自然亲密相处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一种良好的道德精神。在这方面,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的教育真正实现为了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才算是承担了使命。
其三,当前教育有了一些进步,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问题还是不少。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在于教育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等根本性问题。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并不是什么技巧问题,而是一个爱心问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当前,我们的教育中太缺少“爱”了,我们的孩子也太需要“爱”了。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以“仁爱”作为校魂,让爱充满校园,让爱成为教师的教育信念,培养有爱心的人,让爱伴随孩子幸福一生。
朱蒙:学校精神只有内化为全校师生心中永恒的德行需要和文化追求,内化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去,才能真正实现育人的目标。对此,你们是如何做的?
李成泉:朱小蔓教授说过,一所好的学校就是一个好的德育模式。可见,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而具体到我们学校,我们是以“仁爱”为校魂,让“爱满校园”,以“爱心育人”、育“爱心之人”。这是从文化和精神的层面审视我们的教育。一直以来,我坚持一个观点:要从文化和精神的视角来看教育。相对于以前看待教育的二重视角――政治、社会的需要和个体成长的需要,“文化教育观”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教育是无痕的,是一点一滴浸入孩子的心田的,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孩子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人格,所以,很难讲得清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模型去操作。但在具体的落实工作中,我们还是从不同的层面作了一些思考,开展了一些工作。
例如,我们紧紧抓住“教师”这一关键要素,以“爱心育人”。教师这种职业并不仅仅靠这种或那种的教学法,更重要的是他要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离开了爱心,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个意思。斯霞老师曾说过:“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对学生的热爱过程中,我的体会是,这种爱应洒向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应该秉承孔子有教无类的情怀,做到“有爱无类”。
再比如,我们开展了打造“无恐惧教室”活动。打造“无恐惧教室”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准则,也是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很多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当我们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看看今天孩子学习生活的环境,看看孩子学习生活的状态,你就会发现,打造无恐惧教室并非易事。有些教师和家长往往采用引诱或威胁的方法,将让学生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为人父母、师长的我们,总是碰到一些问题就对孩子发火,往往气得很有理由。殊不知破裂的师生关系是无法修补的,师生之间没了信任,学生遇到遇到困难失去了依靠。打造无恐惧教室,给孩子们一间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
另外,我们还从家庭教育的引导、校园环境设计、校本课程开设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围绕“仁爱偶遇”,我们重点地开展了“做少年君子”活动。
三、“君子行动”凸显德育特色
朱蒙:在社会转型期的多元文化背景下,面对复杂的教育形势,许多学校德育工作都尝试进行一些方面的改革。据我了解,以“做少年君子”活动作为德育特色的学校还不多,对此,您是如何思考的呢?
李成泉:考察当今教育德育之现状,虽然大多数学生团结乐观,积极向上,但在社会的大染缸里,学生受分数的影响和制约,往往重智轻德,加上学校与家庭评价方式的不完善、教育方式的极端化,使得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学校、家庭,各自为阵,相互推诿,从而出现了诸多问题: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以自我为中心,重自我、轻社会,重索取、轻回报;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乐意享受,不愿创新;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只知爱幼,不知敬老;只知有已,不知忠诚国家;民族情感冷漠,缺乏民族自尊心……一些学生往往因为受到有关的所谓行风、社会意识的影响,办事说话不够守信,诚实不足,“圆滑”失度,“老练”而“世故”,纯朴中似乎夹杂着一些浊气。
时代在发展变化,我们都有一份责任、有一种义务,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成为一个传承民族传统、人格高尚的人,而君子人格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德人格。
朱蒙:你们学校以“做少年君子”的活动作为德育特色,优势不言而喻啊。
李成泉:是啊,要说优势,我们学校地处曲阜是最大的优势。曲阜是先秦时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也是这位先哲讲学、墓葬和后人祭祀之地。因而,作为“儒学之源”“儒教之根”的曲阜,以其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灿烂的东方古文化而蜚声中外。在中国,曲阜一直是人们心中的圣地名城,被西方人士誉为“东方耶路撒冷”。在曲阜圣地实施“少年君子”教育活动,其影响也会深远。
我们历经无数个晨光映照城楼的早晨,无数次暮色染红林庙的黄昏,透过嶙峋的古松,仰视庄严的孔庙,心会随着思绪穿越时空,与两千多年前的先祖孔子默默神交。我国素有“礼义之邦,君子之国”的美誉。传承美德责任重大,对身居圣城曲阜的孩子而言,更是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不做这项工作、做不好这项工作都对不起这块土地。
朱蒙:我们知道,君子人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内涵,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在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影响下,现代君子人格有哪些特点呢?
李成泉:现代君子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君子的新型人格理想,它是现代社会基础上的一种大众化的理想人格,又是符合我国文化传统的、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理想人格。
传统的君子人格,其特点主要是:重视道德修养,重视人我关系的处理,也重视把自己的能力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出世,积极为社会尽自己应尽的义务,但传统君子人格缺乏民主性和创造性。现代君子不但应该具有传统君子人格的优点,而且应该具有现代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全部特征。
应该说,我们没必要以学者的视角过分强调古代君子人格和现代君子人格的区别。一切美德都是一致的,我国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很多都吸取了传统美德的要素,是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的丰富和发扬。
我们根据小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把“少年君子”活动分设六个单元:一、衣冠整洁做少年君子;二、文明礼貌做少年君子;三、孝亲敬老做少年君子;四、诚实守信做少年君子;五、树刚毅品格做少年君子;六、知荣明耻做少年君子。主要考虑是要让学生“文质合一”“内外兼修”“知行统一”,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与高尚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恰当的礼仪行为,使君子之德蔚然成风。
朱蒙:你们学校在“做少年君子”活动中做了哪些工作?
李成泉:我们倡导“承儒雅之风,做少年君子”的德育理念,重要的是要落实具体的工作。我们在工作中做研究,成立了学校骨干教师团队,聘请了一些高校专家,申报了研究课题,整体构思“少年君子”活动。这是我们特别注重的一项工作,也是我们学校“大家一起办教育”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一线教师、学校校长、高校专家、行政领导共同参与到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中。借这次访谈机会,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教育界同仁关注、参与到这项研究工作中去,得到大家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在工作中,我们将少年君子活动的六大主题分布到各个年级实施,每个年级都有具体实施方案,并以此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不断将活动推向深入。
在各主题活动推进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些策略。比如,以少年君子活动为主题,召开全体大队委会议,撰写心得体会;通过黑板报、手抄报、红领巾广播等宣传报道形式,让争当“少年君子”走入全校队员心中,并成为一种自觉的向往和追求;充分利用班级文化阵地作用,以“争当少年君子”为主题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人人在活动过程中践行着少年君子的标准;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体验教育活动、社会调查活动、校园志愿者活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推动活动开展;构建新型评价方式,积极发挥评价的作用,实施星级评价,对学生争当少年君子进行过程性动态管理;我们还开展风采展示,对争当“少年君子”表现突出的学生通过学校升旗仪式、六一儿童节隆重表彰,将事迹材料和个人风采照片等进行宣传展出,还将特别优异的典型向上级部门推荐,并组织在学校进行事迹报告。
朱蒙:看来,你们学校在“做少年君子”活动中既有思考,也有做法。根据您的观察,目前这项活动的效果如何呢?
李成泉:有一次我和一位家长交流。这位家长说,他一次领着两个孙子在公园游玩,碰到一位老同事,家长就让孩子给老同事问好,一个孙子很不耐烦地应付性地打声招呼,在我们学校就读的那个孙子给客人问了声好,还鞠了个躬。家长感慨道:“当孩子鞠躬问好的时候,我对你们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一个家庭环境成长的孩子,你们学校的教育让孩子知书达礼,这就是让孩子学做人呀!”还有一次,学校举行完“给父母洗一次脚”活动后,学校邀请家长座谈。一位家长动情地说:“我的孩子很顽皮,不好好学习。我感觉很失败,曾经非常地懊恼,甚至有放弃孩子的感觉。学校开展这次活动,当孩子给我洗脚的时候,我流泪了。我似乎恍然之间明白了孩子,理解了孩子。我为孩子的变化而激动。谢谢老师!”听了这些之后,我心里美滋滋的,这也就是我的幸福和荣耀。目前,我校已经涌现出多名“少年君子”,有的获得了曲阜市红色故事演讲比赛一等奖,多名少年还被评为曲阜市十佳少先队员、曲阜市三好学生、济宁市十佳少先队员、济宁市四好少年、济宁市美德少年等。还有很多的孩子身上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讲卫生的多了,懂礼貌的多了,做家务的多了,同学互帮互助的多了。这些变化让我们全校教师都对活动充满了信心,也纷纷表示要用心培养更多的新时代的少年君子。
朱蒙: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做少年君子”活动中,你们有什么困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