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2: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管理档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阶段实施常规的高血压社区管理,未采取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观察组阶段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4%,较对照组的78%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可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管理;健康档案
电子健康档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主要是通过信息化的健康档案系统对患者的健康信息和疾病状况进行系统化的管理[1]。本次研究为了探讨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特选取了2014年1月~12月、2015年1月~12月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前后的高血压患者各50例进行比较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高血压,均为社区常住居民,排除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1~79(70.15±7.62)岁;病程3~8(5.72±2.25)年。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0~79(69.87±7.85)岁;病程3~9(6.03±2.3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阶段实施常规的高血压社区管理,未采取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定期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以及按医嘱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并定期进行上门随访或电话随访。观察组阶段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为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每例患者均需配备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电子健康档案中需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有效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还应包括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如服药方法、血压监测方法、不良反应处理措施)、运动锻炼方法、饮食控制方法、血压变化曲线图,并配以相应的图片,使电子健康档案更具有人性化特点;每月需对患者进行一次上门随访,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档案查询的方法,如平时出现疑问,可随时通过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进行互动,实现实时互动和共享;待患者血压保持稳定水平后,可每2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其中,健康行为量表共包括心理健康、躯体活动、健康责任感、人际关系、压力管理、营养等6个项目,共有52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分值为1~4分,总分为52~208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行为越好[2];生活质量采用GQOL-74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4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为0~100分,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3]。
1.4血压控制效果判定[4]
良好:患者的收缩压降低幅度超过20mmHg或降至正常水平范围内;尚可:患者的收缩压降低幅度在10mmHg~20mmHg之间;差:患者的收缩压降低幅度不足10mmHg,或者未出现降低。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社区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高血压社区管理的主体部门,主要负责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状况进行监控,以保障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在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容易出现停药、漏服情况,对血压控制较为不利,其健康行为是保障血压控制效果的重要条件,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6]。而如何更加有效的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管理是当前高血压社区管理方面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故有必要对高血压的社区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求积极有效的社区管理方法。以往的高血压社区管理中,往往采取简单的文本记录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的信息进行纸质档案的记录,甚至部分患者未建档,导致在社区管理过程中,无法实时了解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变化情况,管理体系中存在着滞后性,且管理效率较为低下[7]。电子健康档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主要是利用电子信息平台,为每一例患者进行个人信息的建档,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期上门随访,可实时更新患者的最新信息,有利于掌握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了解患者的合理需求,并对患者的相关疑问进行解答,不仅为患者的疾病咨询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同时,还能有效督促患者积极服用药物,减少漏服、停服现象的发生[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后的观察组其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4%,较未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且观察组的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充分证实了电子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可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但在高血压患者的建档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社区居民不予以配合、资金缺乏等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可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潘广辉 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
参考文献:
[1]凌利峰,董建成,耿兴云,等.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高血压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数字医学,2011,06(4):18-20.
[2]张惠芳.社区健康档案高血压病人管理中的体会[J].医药前沿,2015,5(30):388-388.
[3]周小洁.健康档案在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101-102.
[4]周爱惠.依托电子健康档案对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6):131-132.
[6]方志群.健康档案建立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3(11):846-846.
关键词 健康档案 管理 利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203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建档主要对象是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为重点;建档的主要目的是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方式是多样的,我们在开展“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均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如在预防、医疗门诊中,在患者就诊的时候给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开展老年人保健指导、残疾康复指导、健康教育活动中为参加活动的人群建档,在开展慢性病筛查、义诊活动中,均可同时开展建档工作,做到边筛查、边义诊、边建档、边健教、边指导的模式进行融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计算机管理:当今世界,信息管理数字化非计算机莫属,只有利用计算机技术,使用我国统一标准的健康档案表格,开发居民健康档案网络管理系统软件,设置居民健康档案的计算机编号,并制作居民健康信息卡,通过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录入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居民在每次就诊时携带居民健康信息卡或向提供居民健康档案的计算机编号,医生利用健康息卡或计算机编号提取对应的健康档案,获得关于患者及家庭的健康信息,并详细记录居民本次就诊过程中所发现的健康问题和处理情况等,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在辖区范围内的网络信息交换和共享,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实现连续的动态管理。
纸质档案管理:纸质的居民健康档案存放和管理要便于居民和全科医师的提取与存档,居民在每次就诊时,通过计算机读取健康信息卡或根据居民提供健康档案编号,提取到相应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通过网络传输到预约的全科医师计算机的管理系统中已挂号窗口等待诊疗。纸质档案由居民携带给全科医师做诊疗过程记录。做好纸质档案的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要购置抽屉式档案柜,将居民健康档案按一个居委为一个档案存放区域,按健康档案的计算机编号顺序排列,放入档案夹内,每个档案夹存放一个家庭成员的健康档案,并按个人档案编号排序于档案夹内,同时,也可以把各种慢性病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档案夹存放,以便标色分类,为便于查找,通常在档案柜面板上标出档案的编号范围,并在档案夹的上面标出档案编号,这样在居民就诊时,就可快速提取相应的档案了。
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
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就要充分利用健康档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避免为追求建档率而盲目建档,出现毫无意义的“死档”现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科室布局和诊疗流程要合理,居民健康档案柜的存放位置要方便提取和管理,笔者认为把健康档案柜放置在挂号、病案室内由专人专职管理,更有利于居民就诊时提档,医师在诊疗完毕,填写好档案记录后,将居民健康档案送回到挂号、病案室,这样的操作办法,将会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率。
讨 论
建立和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要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与利用,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做到科学、规范地建立和管理健康档案。目前,我国卫生部将居民基本信息、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服务和社区卫生等5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标准,以统一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实现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健康信息共享[1]。
社区卫生服务是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同时,政府部门要完善考核机制,评价合理,这样才能真正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做好。
Abstract: The health level of the digital archives ecosystem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rchives. Based on the basic model of health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improves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digital archives ecosystem from health risk assessment, health intervention and health prevention to ensure the healthy operation of digital archives ecosystem.
Key Words: Digital archives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Health management
数字档案馆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档案资源管理组织,是由数字档案馆空间范围内的人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信息生态系统,谋求该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健康发展是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事业的核心目标。因此,分析、研究当前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运用健康学理论改善管理方式对推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当前我国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1.1数字档案馆生态主体信息能力的缺失。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档案教育难以跟上技术潮流,导致部分数字档案馆工作人员信息素养总体偏低、信息处理能力和互联网应用能力不足,无法有序高效地管理数字档案馆;另一方面,某些档案形成者难以正确认识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在国家信息资源中的重要地位,归档意识差,造成大量重要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丢失。同时,我国档案利用者的档案意识普遍偏低,未能充分认识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多元价值,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无法被广大用户所使用。档案形成者、档案管理者与档案利用者占据着不同的主体生态位,三者各自所承担的生态功能也无法有效匹配与整合,必然导致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运转效率低下。
1.2数字档案馆核心生态因子分布不均。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态因子,其分布的均衡程度决定着生态系统的均衡与稳定。首先,我国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中部地区及中小城市档案馆所拥有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相对较少,且因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导致数字档案质量不高,不利于区域内部的档案资源整合[1]。其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结构不均衡。一方面,由于我国民生档案建设事业起步较晚,馆藏民生档案资源有限,所以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中档案信息资源仍以党政机关的公务档案为主,馆藏档案资源内容较单一;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多媒体档案资源因其技术优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显示,截止到2015年我国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共计58641.7万卷,其中照片档案仅有2102.4万张,占比相当之低。可见,我国数字档案资源仍以文本为主,类型不够丰富,不利于数字时代下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公共服务能力的实现。
1.3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成长缺乏肥沃的“信息环境土壤”。数字档案馆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客观环境尤其是信息环境的支撑,但当前我国的档案信息环境难以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第一,由于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起步较晚,东西部地区数字档案馆数量差异大,同时数字档案馆建设缺乏整体协调,导致各数字档案馆中的信息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平台相对分散和狭小,难以形成国家层面统一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影响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全面发挥。第二,数字档案馆信息安全问题非常严峻。信息时代下受限于技术的不成熟,完美无缺的信息系统尚未形成。目前各数字档案馆必然存在一些安全漏洞和缺陷,这就为馆藏机密档案埋下了安全隐患[2]。
2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管理原则
2.1多样性原则。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决定生态系统的面貌,它是生态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稳定和功能优化的基础。维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发展与演进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准则。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保证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就是保证物种的多样性,这是系统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
2.2动态性原则。生态系统总是随着时间而变化,并与周围环境及生态过程相联系。生态系统动态,在自然条件下,总是自动向物种多样性、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演替。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研究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不仅要针对当前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更应该运用前瞻性、战略性的举措指导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成长与成熟,做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3]。
2.3人类是生态系统的组分原则。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是靠人去推动和执行的,其原理和过程各个环节的主体是人,人与人的行为是管理过程的核心。人的悟性和素质是决定管理质量的关键。档案形成者、档案管理者与档案利用者三者共同构成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主体,直接影响数字档案馆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生态主体的地位与作用,积极培养、增强生态主体的悟性与素质,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4]。
3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管理规划
3.1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构建评价体系首先要确定评价指标。笔者在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各生态因子以及反映系统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分为系统结构、系统环境以及系统服务力三部分,并建立以“结构―环境―服务力”为准则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系统结构主要通过人员结构和馆藏结构来衡量,系统环境主要分为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系统服务力则用服务和管理两个指标来衡量[5]。其次,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分析,在6个一级指标之下设置12个二级评价指标,并依据各评价指标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赋予相应的量化分值,所有指标分值累计相加为100分。然后具体说明各项二级指标的评价内容,如,档案管理者指标,主要分析管理者的知识结构、管理能力、服务水平、信息素养、研究能力等;信息资源指标,重点考察数字档案资源的广度、深度、比重以及档案数字化程度;基础设施方面,全方位评价数字档案馆网络安全系统、计算机和服务器、数字化设备、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以及多媒体设备等的齐全程度、安全等级和运行状态;服务方式及质量评价,具体是从数字档案资源利用技术手段、新技术的推广、数字档案馆网站应用情况以及利用数字档案资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方面出发,综合反映数字档案馆服务的方式、便捷程度与整体效益[6]。最后,根据综合评价的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明确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健康等级:90
3.2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干预。
3.2.1优化生态主体因子。管理问题的症结在于人的悟性、人的素质,既包括所有社会成员,更重要的是领导层、决策层成员[7]。所以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来说,优化生态主体因子是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关键手段。
档案管理者作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生态主体,加强档案管理者的综合素养是优化生态主体因子的重中之重。首先,应对在职档案管理者进行专业知识、信息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再教育,鼓励工作人员运用新型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提高档案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其次,档案专业高等教育进行升级换代。档案学专业教育者应结合时代背景和技术发展状况,实时更新教学内容,逐步完善课程体系,积极推动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便为数字档案馆建设储蓄优秀、充足的后备力量。最后,管理数字档案馆是一项技术含量高、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必须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才能实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加工和开发,所以数字档案馆领导层应改变人员需求,集聚多方面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丰富管理层的人员构成,从而加强档案管理者的专业技能和信息素养[8]。
档案形成者是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档案利用者则是数字档案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两者的受教育水平、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等决定着他们对数字档案馆及其地位、作用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整个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培育社会档案意识、增强数字档案地位是优化数字档案馆生态主体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档案部门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档案形成机构的归档工作,增强档案形成者的责任意识,减少有价值的电子文件、影像、资料等的流失。另一方面,档案部门应利用多媒体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档案信息、宣传档案汇编成果、举办数字档案专题展览,加深档案事业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提高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认知,逐步增强档案及档案事业的社会存在感,为数字档案馆服务功能的发挥提供相对良好的社会环境[9]。
3.2.2培育核心生态因子。数字档案资源类型、内容的多样化决定着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整体面貌,培育数字档案资源、维护档案的多样性是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与演进的必然要求。第一,加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建设路线,各数字档案馆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快传统档案数字化工作,规范外包流程,保证数字化档案的数量与质量;建立电子文件管理中心,积极与政府网站、各专业数据库等进行合作,实时捕获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数字档案内容,并及时对本单位内的电子文件进行归档、移交。第二,丰富多媒体档案资源。长期以来,我国档案馆馆藏的主要成分是文字单媒体档案,多媒体档案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各数字档案馆应制定多媒体档案收集计划,加强对多媒体、互联网信息的采集与捕获,并建立区域多媒体档案数据库,集中整合区域内的照片档案、音像档案等数字档案,进行专门整理、保管与利用。第三,全面开展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各地档案馆应依循“三个体系”的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前端控制管理,指导、监督公共服务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重点部门民生档案资源的归档。同时,改良民生档案收集范围,加大?c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房屋产权、婚姻状况等方面档案资源的收集力度,并不断丰富民生档案的内容,优化馆藏资源结构[10]。
昭通市中医医院,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健康体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方法 以我院2005—2012年的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作为研究对象,我院在2006年开始实施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在每一年逐渐完善,对这两年医院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医院健康体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和措施。结果 2005年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满意度达60%,2012年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满意度达96%,其满意度明显高于2005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健康体检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体检档案的集中管理,促进管理效率提升,具有良好的工作效益。
[
关键词 ] 医院;健康体检档案;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a)-0178-02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不断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所以到医院定期体检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各大医院也相继设立了体检中心,同时,这也成医院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这样的工作情况下,体检档案资料的管理就成为其中的关键问题,其管理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体检的质量,而且影响到医院体检中心甚至于医院的形象。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很多医院相继建立了体检中心,但是体检档案管理仍旧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从而严重影响到工作的顺利进行。近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微机管理已经广泛渗透医院的各项的管理工作中,同样,体检档案管理也不例外,加强了对所有资料的集中管理,确保患者连续、保密、追踪性检查,从而帮助体检者维护身体状况,为此,在这里以我院2005—2012年的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传统的体检资料管理由于没有引进微机平台,在管理时,主要是由各科室打印后,将体检报告送到体检中心,然后进行分类、登记、粘贴、总结、发放,基本上是由手工完成,加上工作量较大,在处理时,极易发生漏检、错检等现象,经过调查发现,医院每天处理的体检报告最多只有40份,效率极低,流程相对复杂、操作过程相对繁琐,若是报告单贴错或者是丢失,就会导致体检资料不能连续检查,比如无法对体检者的阳性体征进行检过,这种管理方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尤其是随着人闪疾病防范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定期体检已经成为人们保持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这就对体检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出现,必须要充分利用微机信息化平台,加强体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的发生,以达到良好的健康效果。
1.2研究方法
以我院2005—2012年的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作为研究对象,我院在2006年开始实施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在每一年逐渐完善,对这两年医院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医院健康体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和措施。
1.3 体检档案信息化管理
在现有的信息化环境下,体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包括了体检软件的应用,工作站的建立、系统网络的布置、工作人员培训、实践操作等以及系统维护,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处理,从而提升体检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1.3.1 合理选择体检软件在实行体检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医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数字化体检管理系统,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医院要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体检管理信息系统,要求所有诊断设备和体检设备通过数字化转换接口或者是数据接口有效地连接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确保信息的永久调用,避免信息的遗漏和丢失,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②建立全过程电子报告,包括体检者的基本信息资料,一直到体检结果,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全过程控制,在整个过程中,不允许被第三方软件所编辑,做好档案资料的权限控制,同时,坚持谁输入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分检过程、结果的正确性,全面提升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1.3.2 建立医生工作站在完成软件系统的建立后,还要建立医生工作站,一般而言,医生工作站具体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8个环节,如资料登记、资料的检验、资料的放射、B超等功能数据导入、导出系统、医师工作平台等,在具体的应用时,体检者体检完成后,将所有的体检结果全部录入系统,利用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报告,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最后由总医师进行确认处理,然后上交给个人或者是单位,这样,不仅有利于工作流程的简化,而且操作简便,减少了重检、漏检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保证了信息准确性,全面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1.3.3 强化工作人员培训在培训工作中,主要对象为体检中心的医生、信息管理人员以及技诊人员,以体检软件的应用、处理、档案管理以及系统维护为主要内容,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1.3.4 实践应用操作进行体检时,根据输入站的密码和口令进入系统,然后根据选择项目,获取体检人员的流水号和信息,同时,输入体检者的情况,然后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小结。
1.3.5 加强系统日常维护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维护体检系统,以适应越来越多的体检需求,使体检工作更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0.05。
2结果
2.1满意度分析
2005年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满意度达60%,2012年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满意度达96%,其满意度明显高于2005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分析
注:与2005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管理效益
采用微机信息系统对体检档案实施管理,工作效率比传统的工作方式提供一倍,体检结果处理速度提升2倍,且所有体检资料数据均可以保证及时、连续、正确、规范,为体检者进行永久的保存,另外,还可以对体检者以及人群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测,以做好信息的分析、预防、评估和干预。
3讨论
当前很多医院虽然相继建立了体检中心,但是体检档案管理仍旧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从而严重影响到工作的顺利进行。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不断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所以到医院定期体检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各大医院也相继设立了体检中心,同时,这也成医院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这样的工作情况下,体检档案资料的管理就成为其中的关键问题,其管理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体检的质量,而且影响到医院体检中心甚至于医院的形象。近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微机管理已经广泛渗透医院的各项的管理工作中,同样,体检档案管理也不例外,加强了对所有资料的集中管理,确保患者连续、保密、追踪性检查,从而帮助体检者维护身体状况,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满意度达60%,2012年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满意度达96%,其满意度明显高于2005年,这充分说明了体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与此同时,采用微机信息系统对体检档案实施管理,工作效率比传统的工作方式提供一倍,还可以对体检者以及人群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测,结合信息的分析、预防、评估和干预,为预防疾病奠定良好的基础,总而言之,医院健康体检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体检档案的集中管理,促进管理效率提升,具有良好的工作效益。
[
参考文献]
[1]朱全美.浅议新时期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J].华章,2013,6(11):331.
[2]邹丽萍. 规范化管理健康体检档案促进健康管理工作[J].中国卫生产业,2012,16(12):100.
[3]许小玲.体检档案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20(12):46. [4]黎鹍.信息化时期的医院体检档案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3,7(8):147-148. [5]高海涛.浅析健康体检档案的管理[J].山东档案,2010,2(10):40-41.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社区健康档案;生活质量;改善效果
慢性病又名慢性非传染性病症,它并非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多种病症的代名词。像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均属于慢性病症[1]。由于此病症的发病人群多以老年患者居多,再加上此类病症具有病程时间长且易反复发作等特点,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能使其肾脏、心和脑等重要器官受严重威胁,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影响[2]。社区健康档案管理是服务设施中的一种方法,通过将患者的病情分类,并予以针对性管理方案,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探究对老年慢性病患者予以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对其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前未实施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老年慢性病患者4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63~81岁,平均(77.6±2.3)岁;病程1~7年,平均(2.7±1.8)年;冠心病15例,糖尿病17例,高血压14例。另选取2013年1月后实施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老年慢性患者46例为研究组,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64~82岁,平均(78.5±2.4)岁;病程1~8年,平均(2.9±1.7)年;冠心病14例,糖尿病19例,高血压13例。根据上述所述,把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为患者构建健康档案,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基本情况,并依照患者的具体病症状况予以分组。健康管理模式实施前,社区人员可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膳食结构优良率和服药依从性、疾病知识知晓率和生活方式优良率等进行了解,并通过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予以正确合理的干预措施,其中包括:生活方式指导、健康教育和疾病治疗指导等。同时,社区医护人员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对老年群体的活动特点予以充分利用,对活动地点及时间合理选择,并向患者发放治疗及预防宣传手册。对知识水平低下患者,社区医护人员可采取模拟训练及操作演示等方法对患者实施教育。加强教育宣传工作,设立社区健康宣传板,以画报的形式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和用药方法等展现出来,这样便于患者阅读。对伴有紧张、焦虑等心理素质低下患者,社区医护人员可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向患者简单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及担忧,对于患者的倾诉要做到细心聆听,时常鼓励安抚患者,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此外,社区医护人员还应做到定期随访观察,对患者的饮食控制及服药情况予以了解,对治疗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采取及时处理。在走访过程中,社区医护人员还要监测患者的疾病指标情况并将其整理成档案,这样能为后期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此外,每个月社区医护人员都会对社区居民的心率及血压情况进行检测,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家庭管理方案,同时,没三个月都会对患者的体重、身高及血糖情况进行检测,并对估算患者的健康指数,每隔7天对电话随访1次,这样能对患者的病症状况及生活改善情况予以及时了解。
1.3评价标准
实施SF-36(生活质量评定表)对实施前后患者的膳食结构优良和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优良和疾病知识知晓等指标改善情况。生活方式优良率:患者谨遵医嘱,饮食习惯合理化、运动锻炼适当;服药依从良好率:定期复查、药物服用定量定时。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观察患者实施前后的指标改善情况
实施前,患者的膳食结构优良和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优良和疾病知识知晓等指标改善情况与实施后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观察实施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实施前,(74.5±8.1)分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实施后,(82.3±11.1)分为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经对比,实施前明显低于实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和治疗时常长等,是慢性疾病的主要特点,再加上受外因因素的影响,如老年患者的年龄较高、其机体抵抗能力较低等,很容易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又或者是饮食控制不合理及不遵医嘱服药等,从而使治疗效果受影响[3]。健康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是表示,将针对性干预措施落实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从而达到健康管理、延缓及阻碍病症的目的。健康档案管理是一种服务机构,通过对患者病情状况的全面评估,并将其设置成档案,再根据不同的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指导工作,这样不仅有助于患者的病症的改善,而且还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4]。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老年慢性病患者予以健康档案管理,能使患者的的膳食结构优良和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优良和疾病知识知晓等指标情况得到改善,使其生活质量也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健康档案管理模式的实施,对慢性病症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实施,还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过程及病情变化情况的全面掌握,对治疗方案的调整能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还能节省医疗中开支及资源。由于现下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仍处于发展阶段,为了能使其更加完善,本人提出以下几点意见:①设立电子健康档案,通过互联网实施综合干预;②健全社区健康监测网络,对检测实施计划予以制定;③为每位患者制定一张健康卡,将患者的基本医疗信息输入健康档案内,这样便于医护人员的患者信息的提取,避免救治时间受延误。
总而言之,将社区档案管理应用到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即能加快患者病症康复,而且还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何红球 单位:桂林市人民医院北门社区
参考文献
[1]陈冬雅,钟雪花.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实施健康管理模式后的改善情况评价[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8):192-194.
[2]彭柳媚,胡于俊,周子英.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0):1549-1551.
关键词 农民家庭 健康档案管理
资料与方法
构建硬件网络: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的标准要求,江夏区作为远城区试点单位,合理规划布局、统一标志标识、保证房屋面积、添置医疗设备、购置网络设施等。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在区卫生局建立中心服务器,区财政局、各服务中心、各服务站等终端都通过VPN方式连接到区卫生局,实现日常业务动态管理。
更新服务内涵:首先通过宣传教育,广泛发动,调动医务人员和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制定新型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动员村乡两级医务人员,责任到人,分片包户,逐步入户体检调查,建立全覆盖的农民家庭健康档案(包括农民身份证号码、医保号码、电话联系方式,健康体检资料、就诊记录等);将农民的健康资料输入计算机,按村、组、户建立起树形结构的农民健康档案,作出农民健康诊断,评估农民的健康情况,预测农民的健康支出,预约提供健康服务。
优化分析方法:利用同步远方社区软件,将农民的健康资料自动化汇总分析,采用纵向到底〔省、市、区(县)、服务中心、服务站、村、组、户〕;横向到边(卫生、财政、医保、农合、疾控、妇幼、政府等部门)的原则,实现网上实时监控、动态管理、网上评估等功能,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增加管理透明度。
保证社区资金及时到位:各级财政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财政专户,建立资金帐,补助及专项全部直接到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财务核算管理制度,各服务站通过报帐制,财政和卫生主管单位,利用同步远方社区卫生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在网上通过对各基层单位的社区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内容实行考核,对各基层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进行综合评估,得出相应的考核分值。
结果与分析
调整院内科室设置:通过创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社区化管理模式,调整院内的科室设置,将原来科室改成新型的全科诊室,设置了处置室、治疗室、观察室、抢救室、健康档案管理室、健康宣教室、康复治疗室、心理咨询室等科室,有效利用原有的房屋、设备、使科室更加合理,更加适应农村农民新的健康需求。
优化医务人员结构:由于科室重新设置,服务职能改变,服务内涵增多,医务人员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为适应新的服务职能,医务人员通过自学、培训、考试等,成为了新型的全科医务人员,他们可以全方位地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保健、康复、心理咨询、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医疗卫生服务。
增加公共服务内容:原来的分院、门诊部等过去只单纯提供基本医疗。创建服务站后,增加了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将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卫生室管理等纳入了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中,将基本治疗真正转入到以预防为主,健康关口前移。
改变医疗服务模式:过去的医疗模式是坐等农民上门就医,被动治疗农民的疾病。由于健康档案的建立,村乡两级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健康诊断,上门服务,提前预约就诊,这样进一步融洽了医务人员与农民的关系。利用新合作医疗保险,凭医疗保险病历和卡号,直接在农民就医过程中减免医药费用,让农民直接受益,从而增加农民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评估预测农民健康:由于建立了农民的动态健康档案,使医务人员可以对农民的健康状况做出健康诊断,评估农民的健康水平,分析农民的疾病构成、预测农民的健康支出,从而为财政投入、医疗保险报销比率、农村卫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讨论与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农民的健康保障系统的建立成为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要尽快地建立农民的家庭健康档案,提供预防式、家庭式、康复式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把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心理健康、宣传教育送到农村,送进村,送入农户家中。构建和谐农村,维护稳定国策。
建立村乡两级家庭式健康服务网络体系:新型的卫生服务是积极的卫生服务,不是消极地等待病人来求助。因此,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双方都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农民的健康管理也一样。江夏区在创建新型的乡镇卫生院工作中,通过科室调整设置、优化人员结构、增加服务内容、改变服务模式、建立农民的健康档案,初步建立了预防式、家庭式服务的农村村乡两级服务网络平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健康教育 档案管理 规范化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ew era of municipal dsease contro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filereserves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specificallydiscusses how to develop health education file managementsystem to meet contemporary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promotion requirements.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 File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近年来,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疾控事业的蓬勃发展,疾控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工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充分利用健康档案,发挥健康档案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笔者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 强化建立健康教育档案意识 建立健康教育档案网络
1.1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健康教育工作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形成了大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数据,包括文字、图表、声像等。要增强这方面档案意识、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实现网络化管理,从而实现对健康教育档案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业务档案的作用,更好地为疾控工作服务。
1.2建立档案管理网络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档案工作网络,设立健康教育档案,即在中心设立由主管领导牵头,各科长参加的全中心健康教育档案管理网络体系,中心档案室负责全中心档案工作的总体规划,负责起草制定健康教育档案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并要经常到各科室检查、指导。
2 强化人员对健康教育工作培训 建立健康教育档案新模式
2.1加大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培训
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保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包括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统计等基本环节,且每个环节都有一套相应的理论和工作方法。所以要有素质高、能吃苦刻苦、具有奉献精神和较高政治素质的人员管理。
要认真研究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增加投资,加大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坚持内训与外引相结合,培养专业人才,使这支队伍成为疾控档案事业的主力军。
2.2采用多种渠道提高技能
健康教育档案业务培训必须紧跟发展需要,加以创新并着重学习档案的收集、鉴定、分类等技能,鼓励档案人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断了解和把握健康教育工作新态势。通过业务培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使健康教育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在培训方面采用参加培训班、进修班及继续教育等方式,加强外语、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学习和档案知识培训,以适应当前形势需要。
2.3健立档案工作新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在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档案工作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推动健康教育档案事业的发展,使健康教育工作向深度和广度上发展,大大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保护健康教育档案,延长其寿命,使疾控档案管理逐步实现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模式转变。
3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因地制宜促进健康教育
3.1利用绩效考核健全健康教育档案
引进奖罚机制,纳进考核评选,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在健康教育工作档案整理突出的档案员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他们申报档案科研项目,争取科研经费,研究档案资料的利用和开发。近年来,开展疾控绩效考核工作中涉及大量健康教育档案资料,注意收集整理,健康教育工作档案建设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3.2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健全健康教育档案
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全市卫生防病工作的繁重任务,尤其是健康教育等业务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健康教育技术档案。从疾病控制的工作实际角度出发,加强健康教育档案管理,更好的促进健康教育工作,为疾控机构进步和发展服务。
参 考 文 献
[1]孙波.谈医院健康教育档案管理[J].中国健康教育. 2011. 17(4);241-243.
[2]匡有成.健康教育档案的作用和管理[J].中华医药学杂志,2003,10(2);34-35.
[3]钟先阳等.热带海域驻岛军人的健康管理[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7):534-535.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的管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数字化录入、数字化档案的查阅与更新以及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的利用是是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的关键步骤。
关键词 数字化 体质健康 档案
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是对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追踪性记录,一方面他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将个人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反馈给社区居民,另一方面有对社区居民个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做一个动态的记录。
加速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通过新近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将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充分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效率是居民体质健康档案建设的必由之路[1]。本研究从信息录入、查找和管理等方面对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的管理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的管理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质健康档案的现状和走向进行了了解和分析。
2.专家访谈法。就居民在体质健康促进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居民对体质健康档案的需求等对一些社区居民和社区领导进行了访谈。
3.逻辑分析法。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和调研资料对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逻辑归纳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居民体质健康信息的录入
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测试以后,会产生大量的档案信息,并需要进行及时的录入和保管。因此,在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档案的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在双服务、光盘、纸质档案双备份等方面的建设。对于以前的体质测试结果,可以将每位居民的体质健康档案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填写在统一格式的计算机输入卡片上,通过高速扫描仪集中进行扫描,将居民的体质健康测试信息保存在健康档案的数据库中[2];对于以后的体质健康测试,可以给每位居民发一张存有居民信息和特有芯片的数据采集卡,在居民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居民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全部被暂存在信息采集卡里,然后再将这些信息转移到居民体质健康档案的数据库中。
(二)居民体质健康信息的查阅与更新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管理的方便性,是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档案查找、预约和统计功能。因此,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首先要建立完整的信息查询系统、阅读管理系统和统计系统,以便于随时调阅相关资料,和对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测试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与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现统计监督及量化管理[3]。当用户有需求时,只要在用户端输入所需查询档案的关键字或关键字组合,过计算机终端以及信息的网络传输,就能迅速的检索到该用户的所有在线纪录的全部测试数据,也可以添加新的测试数据,并可以及时修改输入错误的测试数据信息,真正实现体质健康档案资源的价值;还应建立文本档案与电子档案之间的“通道”,即将档案以文本形式和影像形式进行双备份保存,并制定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于存有电子档案的设备或介质要进行专人管理,以避免电子档案因温度、湿度等客观因素引起的文件丢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文件的分类设置管理的基础上,可区分普通文件与秘密文件,对于一些机密性较高的档案,可以设置多极查询权限或采取密码管理、防火墙等多种安保全保护,有效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避免系统以及系统内的档案数据遭到非法侵害或修改。
(三)居民体质健康信息的利用
居民体质健康档案不能停留在封闭、半封闭的形式上,应当借助网络资源功效背后的信息库,主动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如将各种数据、多媒体影像资料和文件等内容直接放到服务器里,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到自己的体质健康信息,省时省力、节约开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和管理的效率。为此,为了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的双重浪费,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在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利用高科技,并着重重视以下几点:首先要建立一个可以信息交流、分享的网络平台,形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共享机制;其次,要提高居民体质健康档案的利用率,就要加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意识,加强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将信息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限[4]。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利用数字化技术将纸质的结果转化成电子档案或者在体质健康测试伊始就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数据采集是实现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录入的快捷途径。
2.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完整的查阅系统、管理系统和统计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实现社区居民查阅体质健康档案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实时更新的重要基础。
3.使用的方便性,利用的多样性和信息的安全性是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信息借助网络资源功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二)建议
数字化是居民体质健康档案的发展趋势,是让社区居民查阅个人体质健康测试信息的重要工具。但是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的研究尚不系统,仍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做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孟苓启.浅谈网络背景下如何进行档案管理[J].科技资讯.2010.15:233.
[2] 熊卫云等.数字化健康档案在社区医疗中的拓展性应用[J].中国档案.2012.07:52-53.
审计“健康档案”的试行情况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信用联社于2005年年初开始对已实施的审计项目,包括审计调查项目和上级管理部门的审计项目进行“健康档案”管理。其管理模式是,先由主审根据审计情况及审计“健康档案”管理要求进行登记;然后由另外一名熟练计算机操作的审计人员负责审计“健康档案”登记的复核;再由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的单个项目的审计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管理建议;年终以被审计单位为单位,对全部的审计项目,按审计“健康档案”明细表进行汇总登记,并由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一个会计年度的全部审计项目的审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提出综合性的管理建议。以一个会计年度为准,日常以电子文档形式进行登记,年终打印成册(2册),一册送联社高管层,便于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中提供参考依据:另一册作为审计部门档案保存。新管理办法实行两年来,共对36个内部审计项目,8个审计调查项目、4个上级管理部门审计检查项目建立了审计“健康档案”。
审计“健康档案”的试行效果
该联社试行审计“健康档案”两年来,获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从管理决策角度来讲,通过对审计“健康档案”明细表及年度汇总表的分析与评价,可以为联社理事会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有利于审计部门发挥“谋士”作用。其次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讲,通过对“审计健康”明细表与汇总表的分析,可以清楚地反映出被审计单位在信贷,财务等方面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为高管层合理使用人才提供参考依据。再次从审计角度来讲,通过审计“健康档案”明细表及汇总表的建立,可以清楚地反映被审计单位在某一管理方面的薄弱点与综合管理的水平,审计的频率及审计的盲点,有利于为内审部门制订审计工作计划、确定审计重点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有利于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试行中需要完善之处
因审计“健康档案”只是对已审计项目所登记的内容进行登记,还不能完整反映出对审计项目的管理,设计的内容不够全面、细化。针对这一问题,下一步该联社将结合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审计年报的项目内容,对审计“健康档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既要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有关责任人,整改通知、整改情况及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和行政处分,后续审计等情况进行罗列,又要将审计中发现的工作经验、做法及有关人员,实施审计的时间,参加的审计人员,审计某一项目涉及的标的金额、比例,违规金额,以及针对违规情况提出的处罚建议、审计复议等情况全部进行登记,以确保审计“健康档案”从广义的角度更加完善和规范。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信用联社)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对象
评价方式和流程
指标任务
备注
项目执行
健康档案(5分)
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2分)
区级和机构
采用直接核分和现场评价方式:
1.根据区级常规数据监测报送情况进行直接核分。
2.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现场抽查的健康档案进行现场评价,核查是否为有效档案,用“有效档案比”来校正区级提供的电子健康档案建档数量。
3.市区级评价结果进行复核,数量复核误差≤5%,采用绝对值。
区级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75%
1.分值比重:直接核分0.5分,现场评价1.5分。
2.无效档案认定:无效档案指居民健康档案个人基本信息表中空项超过三项及以上的档案。
健康档案合格率(3分)
机构抽查
采用现场评价方式:
1.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现场抽查的健康档案进行现场评价,核查档案真实性及是否合格。
2.市区级评价结果进行复核,质量复核误差≤10%,采用绝对值。
区级健康档案合格率≥90%
1.分值比重:现场健康档案合格率核查2分,复核误差核查1分。
2.不真实档案数直接判定为不合格档案。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6分)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任务完成情况(2分)
区级和机构
采用直接核分和现场评价方式:
1.根据区级常规数据监测报送情况进行直接核分。
2.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现场抽查的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进行现场评价,核查是否为有效管理档案,用有效管理档案比校正机构和区级提供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数量是否分别完成区级和市级年度分配管理任务。
3.市区级评价结果进行复核,数量复核误差≤5%,采用绝对值。
参照市级和区级下发高血压患者管理任务的红头文件为准进行现场评价。
1.分值比重:直接核分0.5分,现场评价1.5分。
2.有效管理档案认定:有效管理档案指年内有一次及以上面对面随访记录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4分)
机构抽查
采用现场评价方式:
1.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现场抽查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进行现场评价,核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真实性及规范性。
2.市区级评价结果进行复核,质量复核误差≤10%,采用绝对值。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60%
1.分值比重:现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核查3分,复核误差核查1分。
2.不真实管理档案直接判定为不规范档案。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6分)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任务完成情况(2分)
区级和机构
采用直接核分和现场评价方式:
1.根据区级常规数据监测报送情况进行直接核分。
2.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现场抽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档案进行现场评价,核查是否为有效管理档案,用“有效管理档案比”来校正机构和区级提供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数量是否分别完成区级和市级年度分配管理任务。
3.市区级评价结果进行复核,数量复核误差≤5%,采用绝对值。
参照市级和区级下发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任务的红头文件为准进行现场评价。
1.分值比重:直接核分0.5分,现场评价1.5分。
2.有效管理档案认定:有效管理档案指年内有一次及以上面对面随访记录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档案。
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4分)
机构抽查
采用现场评价方式:
1.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现场抽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档案进行现场评价,核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真实性及规范性。
2.市区级评价结果进行复核,质量复核误差≤10%,采用绝对值。
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60%
1.分值比重:现场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核查3分,复核误差核查1分。
2.不真实管理档案直接判定为不规范档案。
项目效果
健康档案应用(4分)
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4分)
机构抽查
采用现场评价方式:
1.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现场抽查的健康档案(重点核查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档案)动态使用情况进行现场评价。
2.市区级评价结果进行复核,质量复核误差≤10%,采用绝对值。
健康档案动态档案使用率≥55%
1.分值比重:现场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核查3分,复核误差核查1分。
2.不真实档案直接判定为无动态使用。
慢性病患者管理效果(4分)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2分)
机构抽查
采用现场评价方式:
1.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其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查一定数量,现场核实其血压控制情况。
2.市区级评价结果进行复核,质量复核误差≤10%,采用绝对值。
血压控制率≥50%
1.分值比重:现场血压控制率核查1.5分,复核误差核查0.5分。
2.不真实管理档案直接判定为血压不达标。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2分)
机构抽查
采用现场评价方式:
1.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其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查一定数量,现场核实其血糖控制情况。
2.市区级评价结果进行复核,质量复核误差≤10%,采用绝对值。
血糖控制率≥4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医疗体系改革不断深入,当前的卫生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而且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会使卫生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受到一定的约束。
二、卫生系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一)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
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大大提高档案的利用率,还能减轻档案管理者的劳动量,并且能使医疗卫生机构的档案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与合理管理。第二,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就能查阅相关档案信息,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纸质档案的损坏、遗失问题。第三,档案信息化能够为档案配上声音、图像等,使档案的展示更加形象、直观,从而能够为档案调阅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保证
管理者在做决策前需要综合分析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信息,只有保证信息的完整、可靠,才能制定出正确、合理的政策。档案管理信息化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于电子档案可以在计算机上随时查阅,而且信息齐全,一般不会出现信息错误和丢失的情况,从而能够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保证。第二,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对各种档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能够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保证。
三、公共卫生信息化应用进展
(一)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包含了个人健康档案、家庭档案、个人健康信息、就诊记录和健康管理等信息,记录了疾病发现、诊疗、康复全过程,实现了对居民个性化的连续、动态、全程健康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改变了以往居民健康信息的纸质、静态的状况,实现了居民所有健康相关信息一点(源)采集,多点共享,综合利用。只要简单地刷一次卡就可以完成档案记录,既往的就诊记录和随访记录都能方便、快捷地得到利用,有利于医务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和个性化管理,使治疗针对性更加明显,时效性更加突出。居民使用网上健康查询、网上预约和健康管理咨询等服务,从过去医生主导向与病人互动的模式转变,大大方便了患者就医,提高了自我管理的依从性。公共卫生业务贯穿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是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医防结合的慢性病管理
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了医防结合“三位一体”的慢性病全程健康管理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和实施慢性病患者的筛查、诊断、常规治疗、随访等工作,综合医院开展慢性病患者的诊断和救治,专业机构制定计划、实施、质控、督导和评估,三方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社区和综合医院建立了疾病复查、疑难重症患者双向转诊制度和流程。慢性病病人的随访、就诊记录、检验报告和用药溯源自动同步至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真实可靠,医生能够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客观、量化的评估和预警。对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干预,开展健康教育、危险因素监测、定期随访、并发症防控等工作,显著提高了患者管理数量和管理效率。
(三)医教结合的学生管理
基于?W生电子健康档案,建立了医教结合的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实行“一校一医”的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学校发放机构卡,全科医生发放医生绩效卡。全科医生负责学生基本信息建档、维护、疾病监测、健康处方管理的全程跟踪,及时掌握校园内学生的健康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疾病的干预与处置。建立一人一档的学生健康档案,为辖区内所有中小学生发放健康卡,健康卡与学生医保卡、学籍卡信息绑定。利用每年的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和健康指导,记录学生的健康状况与健康素养情况,同时做好学生的健康档案与早年的儿童保健和后期的成人健康档案衔接。
四、推进卫生系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在当前卫生系统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想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卫生系统就必须对当前的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实现档案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促进卫生系统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有效实施与发展。在卫生系统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对档案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的系统管理,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并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与保存,以此来促进卫生系统档案管理更有逻辑性与专业性,促进卫生系统档案资料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
(二)培养档案管理专业人才
目前,卫生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性、综合性的人才。由于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卫生系统要引进一批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且他们必须要熟悉掌握各部门的档案管理条例、职能分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医学专业知识基础,以此来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的管理团队,更好地为群众进行服务。
(三)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现各单位档案室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普及应用,从而不断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第一,我国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卫生医疗档案信息网络,并利用政务网对其进行辅助,来建立市与县级档案网络之间的联系。第二,对档案管理软件进行规范与统一,从而可以有效保障档案数字信息数据的规范、标准、统一与长期使用性。第三,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积极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建设。在当前实际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卫生系统必须引进先进的办公设施和网络技术,实现卫生系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最大化地发挥现代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以此来实现卫生系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措施
卫生系统可以从以下几方方面完善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措施。第一,在出现隐患萌芽时,工作人员一定要科学地评估危险的大小,并重点保护这些有隐患的档案信息。第二,工作人员要评估档案数据的安全性,给档案划分相应的安全等级,并从实际情况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最终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方案。第三,卫生系统要利用用户信息认证、电子加密、防火墙等先进的技术保护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这些技术中,防火墙的效果最好,它能够有效避免计算机访问危险网站,减少中病毒的概率。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质健康档案;思考与建议
2013年5月16日,华南理工大学一名本硕博连读班男生在参加1000米测试时休克,虽经抢救,却未能留住年轻的生命;5月20日,广州一名初一男生在课间操跑步时突然倒地,不幸离世;5月23日,华东政法大学一名大二女生在晚跑锻炼时突然晕倒,最终也离开了人世。近年来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体育伤害事故,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健康与学习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会给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如何处理和防范这类事故,对于民办高校的投资者和领导教师来说显得尤为关键。为了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就必须采取科学手段减少这些的伤害事故。其中,建立完备的民办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并积极的应用于民办高校体育的教学实践以及指导学生开展运动锻炼当中是一个有待重视的重要环节。
一、民办高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的发展现状
健康档案即人的健康资料的文档形式,包括体格检查、体质测试、身体素质测试、心理健康检查以及疾病等与健康相关的文字、图片、图像资料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由于民办高校大多是以发展为首要目标,所以民办高校体质健康档案工作起步相对较晚。虽然民办高校灵活、机动、高校率管理体制为体质健康档案工作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但是在民办高校体质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意识不强
民办高校发展初期,投资者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建立体质健康档案意识不强,没有专门的体质健康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学生入学报到初期,没有专门的人员来收集整理学生的基本健康资料,丧失了最好的整理统计时机,即使形成了文字资料也因为不能及时归档而遗失或者废弃,致使学生的体质健康资料流失。
(二)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要搞好民办高校学生体质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严格建档,并且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做保障。民办高校在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对学生体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向前推进了一步,但在学生健康体质档案管理运行方面,依然存在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落实不到位,主要是因为各部门领导及兼职学生体质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学习不够。
(三)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民办学院在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档案资料,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大部分资料是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共存,但由于没有系统有效的管理软件,信息不能共享,给学院的整体发展造成影响,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滞后。
二、民办高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重要意义
(一)预防减少体育伤害事件的发生
民办高校特别重视学生的安全,通过建立健全民办高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由专业
机构、专业人士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评价,掌握第一手资料,将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档案及时通知各个系部,班主任,体育教师,并且能够及时的与学生沟通,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运动锻炼,减少可能的体育伤害风险。
(二)为民办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提供服务
民办高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后,可以为学生体质建设提供详实规范化的信息.让体育教师能随时随地清楚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体质情况,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体质状况的不同,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全面的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同时利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所提供的信息,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可以很好地进行体育研究工作。积极开展体质健康现状的研究与交流,分析本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规律,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前后对照来评价学生体质的各阶段性水平变化.找出学生身体变化的规律,认识这一规律。掌握这一规律,探索出适合本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特点的新途径、新方法。
三、对发展民办高校体育健康档案工作的思考
(一)加强体育健康档案建设,领导必须重视
我国民办高校一般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要顺利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这项工作,必然离不开董事会和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只有将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列入到学校领导的议事日程,纳入学校年度工作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当中才有可能顺利的开展,各部门领导要把体质健康档案工作作作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任务来抓。利用简报、校报开展体质健康档案宣传,通报各部门的归档情况,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监督,使学生健康档案工作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同步发展,使学生健康档案工作始终处于良性运行的状态。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民办高校学生健康档案工作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抓好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工作的制度建设。促进体质健康档案工作的规范管理。没有一个严格的规章制度,很难保证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对健康档案工作实行规范管理。从民办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了健康档案的管理细则、建立健全了档案接收、保管、利用、保密、库房管理、立卷归档流程及归档等多项制度,同时明确了各部门负责人和兼职档案员的岗位职责,并将对他们的考核纳入了工作程序,作为考核员工工作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从制度上促使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加强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水平
民办高校必须把培养和使用好档案管理人才,加强队伍素质建设作为事关学校体育健康档案事业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现在虽然很多民办学校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体育知识、档案管理知识,其在对这些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疏漏。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对在学校开展的工作比较熟悉,对于档案的收集、编码、分类、存档、检索等方面的内容都比较熟悉,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不但能够节省很多开支,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校员工的技能水平。
(四)加强体质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健康档案的建立涉及大量数据处理、统计和评估,如果仅测试而不进行科学分析管理,则由于信息量过大而不利于教师掌握。所以,运用结合学院实际的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分类整理、储存管理和动态评估,使学校体质健康档案工作走向规范化、信息化、自动化和便利化的轨道,则有利于健康档案的相关信息在教学实践当中发挥作用。
总之,民办高校体质健康档案事业作为学校档案建设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学校档案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融入到民办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民办高校体质健康档案的价值、地位、作用。民办高校体育健康档案建设和管理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加强民办高校体育健康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谭飚.关于新世纪学校体育的思考一谈学生健康档案的建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2,l9(2):82-85.
[2]吴静雅,张明君,朱舟娜,虞秋叶.健康档案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