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办职业学校

公办职业学校

时间:2023-05-29 18:22: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办职业学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办职业学校

第1篇

一、重点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

(1)各地要把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纳入高中段教育总体发展规划,统筹兼顾,调控总量,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高中段教育发展空间较大的地区,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重点举办中等职业学校和普职沟通的综合高中。

(2)民办职业学校在征用土地及减免建设配套规费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同样的优惠政策。对急需布局的学校,地方政府和其他单位,可以采取无偿提供土地使用权,出租闲置的国有、集体资产等措施予以扶持,出租期限一般应在10年以上。

(3)民办职业学校可以面向社会自主招聘教职工。鼓励高校毕业生、在职公办教师到民办职业学校任教,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民办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对新建规模在800人以上的学校,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校长和骨干教师的选派上予以重点支持。

(4)民办职业学校可按生均培养成本收费,自主确定校内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按学校隶属关系报市、县物价、财政、教育部门备案,并在招生前向社会公布。

二、进一步加大对民办职业学校的扶持力度

(5)民办职业学校的招生计划由学校根据办学条件和社会需求自主确定,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备案,并统一公布。教育行政部门对公办、民办职业学校的招生政策和具体办法要一视同仁,允许民办职业学校在招生过程中根据生源情况及时调整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支持民办职业学校免试招收应、往届毕业生。鼓励省级重点职业学校跨县、跨市招生,各地应予积极支持,不得人为设置“招生壁垒”。

(6)民办职业学校教师、学生享有与公办职业学校教师、学生同等权利和义务。教师、校长的培训和名师名校长的培养,纳入各地的培训和培养规划,并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浙政发〔2001〕72号文件规定,民办中小学有权自主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自主确定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申报评审时不受专业技术职务指标限制。

(7)推广台州等地的成功做法,对教学质量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民办职业学校,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参照公办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拨款标准,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对举办民办职业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举办者及其学校,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予表彰和奖励。

(8)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学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鼓励国(境)外组织和个人依我国的法律和办学资格要求,同省内民办职业学校合作举办高水平的职业学校(班)或职业培训机构。鼓励并支持民办职业学校聘请外籍教师,强化外语和专业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协助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国(境)外就业。

(9)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教对口支援。动员经济强县和教育强县采用异地合作办班和帮助就业等多种途径,支援欠发达地区发展职业教育。鼓励优秀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到欠发达地区兴办职业学校和综合高中(班),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征地、师资和招生等方面提供特殊支持。

(10)鼓励社会各界及公民个人对民办职业学校提供资助和捐赠。按国发〔2002〕16号文件规定,企业和个人通过政府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对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11)努力拓宽民办职业教育的融资渠道,推动民办职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对《担保法》的司法解释和浙政办发〔2001〕78号文件规定,民办职业学校可以用学生公寓、师生餐厅、校办企业等属于非教学设施的资产,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与金融机构联系,为符合贷款条件的民办职业学校提供信贷支持。

三、积极推进公办职业学校的体制改革

(12)鼓励公办职业学校进行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只要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增加职业教育投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满足社会教育需求,各种改制形式都可以大胆试验,积极探索。

(13)公办职业教育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各地可选择部分公办职业学校引入民办机制,增强其面向市场自主办学自主发展的能力。其办学主体要在经费投入上继续予以支持,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妥善处理好教师的政策性待遇,防止国有、集体资产流失,确保学校平稳发展。

(14)依托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充分依靠企业发展职业教育。部分公办职业学校的资产,可采用有偿转让或无偿提供使用等多种形式,交由园区的企业经办和管理。承办企业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提供实训、实习基地,选派优秀兼职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浙政发〔1998〕272号文件规定,企业用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办学的,与其投资额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由同级财政列收列支予以返还,全额用于办学。四、依法加强对民办职业教育的规范与管理

(15)民办职业学校必须具备一定的办学条件和规模。各地应鼓励并支持规模较小、设施简陋的民办职业学校实行多种形式的合并。到2003年底,招生满一轮而在校生仍不足300人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自2004年起取消其独立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班资格。

第2篇

(一)填报志愿时间

填报志愿及确认志愿数据时间为6月1日至6月6日。

(二)填报志愿说明

1.各类学校的志愿批次分为四批,考生应按批次顺序填报志愿。

(1)提前批:普通高长生;

(2)第一批:公办普通高中、民办普通高中及中高职三二分段班、中职国际班和中职台湾课程班;

(3)第二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及公办技工学校;

(4)第三批: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高职班,部属和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跨市中等职业学校,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和民办技工学校。

2.提前批只可以填报一个志愿,第一批录取学校最多可以填报六个志愿,第二批录取学校最多可以填报四个志愿,第三批录取学校最多可以填报两个志愿。录取时严格按考生填报志愿顺序进行。

第3篇

1、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不浓。由于当前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尤其是上名牌大学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别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而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有关部门没有切实把职业教育当作一项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相关优惠政策和资金未得到落实;部分教育主管部门也存在着“重普轻职”的观念,对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大大少于普通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和政策引导、监管,指导也不够到位。

2、管理体制不健全。职业教育缺乏统筹、多头管理。从主体看,存在着教育、劳动等多个行政部门管理。从层次看,主管职业教育的市级部门,县(区)级部门,责任不清,相互掣肘,出现问题难以解决,职业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未能发挥最大的办学效益;以地方政府为主,全面统筹、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没有确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创办的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缺乏统一监管,存在着无序竞争状况,既损害了学生的利益,也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3、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一是资源配置不合理。从区属的4所职业学校在校生的数量看,区高级职业中学有学生980名,秦岭中等职业学校360名,振华学院2800名,春玲学校260名,这些学校布局相对分散,在专业设置上也存在互相重复的问题。二是公、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从区的情况来看,目前辖区内共有社会力量办学20多所,其中公办职业学校仅有1所,只占到职业学校总数的5%左右。三是农村职业教育、农业技术的培训发展仍很落后,远远满足不了农业专业化生产和农村毕业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的需要。

4、办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水平难以适应市场要求。一是部分学校专业设置没有长远规划,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而是为了迎合社会上一些片面的择业观念,一拥而上地设置了一些短线专业,导致专业教研与格次都难以提高,如计算机、财会专业等,造成市场需求饱和,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二是实训设备缺乏,被形象地比喻为“黑板上开机器”,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许多用人单位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已招收的职校毕业生进行再培训。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我市现有职业学校教师多数来自普通中学,“双师型”教师缺乏,加之受经济条件制约,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同时也难以引进高素质教育人才,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及分析

1、职业教育面临有利的发展环境。《教育法》、《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国家、省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经过几年的高校扩招以后,我国将稳步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的目标任务,必须依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来解决其余85%的高中阶段毕业生的升学和就业问题。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展职业教育将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逐步转移到职业教育上来。

2、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国不少地区,乃至我市很多企业技工出现“断层”,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偏少,使得企业职工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高新区内大型企业的入驻以及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我市的用工量在近几年将会增长更大。而且,当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城市下岗职工需要培训转岗就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队伍也呈逐渐增长的趋势,这部分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可以转化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巨大动力。在我市经济发展水平难以满足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只有努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着力扩大劳务输出和人力资源开发,才能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优势,缓解就业压力。

3、职业教育对社会就业具有灵活直接的特点。职业教育在教学方式、专业设置等多方面具有普通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是最能适应社会劳动力多层次需求的教育形式,容易与市场紧密结合,向产业化发展。在浙江宁波、山东平度等职业教育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市可以借鉴成熟的经验,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产业化发展。

三、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市经济发展、大城市建设、促进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社会劳动力合理配置的人才战略、抓产业素质、抓发展后劲。要利用大众媒体,大张旗鼓的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宣传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有路、致富有方、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扫除重学历轻技能、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落后观念,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全社会形成一个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建立多元化办学体制,推进职业教育产业化发展。充分利用我市地处西北交通要道的区位优势,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列入规划,打破地域、行业限制,积极联系和引介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和境外的机构来我市投资办学。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公办学校引入民办机制,可试行“国有民办”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同时不减少对学校的政府性投入。通过创新机制、优化政策,为民办学校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做到四个“一视同仁”,即:在学校规划建设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在学校评估、考核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在教师人事管理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在招生、学生待遇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其它类型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鼓励和督促企业与职业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逐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指导、市场调节、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运行机制。

(三)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根据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统一的原则,统筹规划,积极整合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建议筹建市职业技术学校产业圆区,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做大做强我市职业教育产业。一是整合弱势资源,创办一批股份制学校。对一些办学资源分散、规模小、条件差、生源少的职业学校,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这些学校进行整合,不改变其办学主管部门的所属关系,以各部门拥有办学资源的多少确定相应的股份,组建股份制职业学校。二是利用闲置资源,创办一批职业学校。对那些条件较差,生源匮乏而处于闲置状态的学校,协调主管部门通过租赁、合作等形式交给有办学积极性的公民个人或社团组织去办职业学校。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创办职业学校。支持看好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同时又有资金实力的民营企业家,创办职业学校。四是利用财政经费,创办一批民办公助学校,对那些既有职业教育管理经验,又有热情,只是因为经费不足的办学公民或社会组织,从每年职教专项经费中划拨出创办职业学校的启动资金,扶持这些学校尽快地办成投入使用。在资金,政策上重点扶持具有一定规模、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基础设施较好的职业学校和“技工”“陈仓大嫂”这些知名品牌,支持其不断提升,创建国家、省级示范职业学校,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4篇

一、我县中等职业教育概况

最近几年我县中职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县共有中等职业学校八所,其中公办职业高中五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三所,新庙高级职业中学和县职教中心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甘罗乡村教育社为市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所设专业分为种、养、加、管、企、贸、医、艺师等类20个专业。*、*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招生先进单位。现在全县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人数共4256人。颍上县几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我县的中职学校加强了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巩固和扩大了原有的就业市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07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3%。08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例如新庙职高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实训上的时间多于理论上的学习时间,学校的大量投资均倾向于实训设备,近几年仅用于数控设备上的投资就有一百多万,该校的毕业生因动手能力强而大受社会欢迎,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二是以学校创建为动力,重点发展了一批骨干学校。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扶持下,特别是由于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的共同努力,中职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有所增强,许多学校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例如,*年县城市教育附加费的30%投入到中职学校200万元,*年县城市教育附加费的30%投入到中职学校440万元,*年颍上县职教中心*年自筹资金一百多万元,添置了一批学校急需的实习实训设备;新庙职高08年自筹资金60万元,购买了数控机床。08年县职教中心被评为安徽省合格职教中心、安徽省示范职业学校。

三是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教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各中职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自身的培养、人才的引进,有的学校已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年全县共派出26名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年从全县高中教师60名招聘计划中拿出11个计划用于招聘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

四是以联合办学为依托,办学形式灵活。近两年我们走出了一条与县内外有关学校联合办学、资源共享、校企合作的路子,使得我县状况大为改观。*年新庙职高、甘教社与安徽工程技术学校联办,仅测量工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就招生700余人。*年县职教中心与北航公司、黄山中华职校等多家全国知名企业、职校联办了“旅游服务与管理、烹饪、服装设计与工艺、汽车应用与维修、航空服务、铁路乘务、建筑工程等专业;新庙职高与芜湖奇瑞汽车集团、芜湖震亚数控机床厂联合办学,招收汽车安装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总之,经过各部门的协同努力,我县的中职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中职教育发展处在阜阳市前列。

二、制约我县中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们认为,虽然我县的中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中职教育的一些矛盾日益凸现,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有差距,关心支持中职教育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应当说最近几年,县委、县政府相当重视对中职教育发展的研究,逐年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所认识,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视中职教育的情况较为普遍,读高中、考大学,是家长、学生的努力方向和主要目标,读中职是初中毕业学生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由于对职业教育的轻视,中职教育非但没有得到社会舆论的有力支持,反而受到观念滞后的严重影响。

(二)管理体制不顺,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我县的职业教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封闭办学、重复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职业教育分属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农业部门、扶贫部门、人事部门等多头领导。以上部门都有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办公室,但相互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整合。

二是办学的盲目无序。各部门、各学校对职业教育虽在积极投入、参与,但总的来说还是较薄弱的。又加上缺乏前瞻性的考虑和统筹协调,从而会导致领导上的混乱、低效率,使职业教育的发展缺乏合力。

三是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配置不当,办学效率低、发展不平衡。

(三)经费投入渠道不畅,办学条件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财政对中职学校的投入微乎其微,欠账较多,经费短缺已经严重制约着中职教育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在各中职学校主要负责人的座谈会上,许多学校领导谈到了资金短缺,无力添置学校办学急需的实习实训设备。

(四)特色不明显,专业设置有待更新。我县中职教育专业设置不少,但与县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有待提高,专业设置同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结合有待加强。

(五)没有真正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由于企业对员工的劳动技能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准入制度在实施执行中还存在差距,先培训后上岗,转岗必须经过培训再上岗的制度没有真正落实,企业招收新劳动力,没有很好地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视自主用工为自由用工,直接影响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中职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加快取得发展我县中职教育的思考

(一)整合资源,办大职教。强调政府在颍上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协调,部门联动,在颍上县工业园区重点建设一个占地200亩的综合实训基地。综合实训基地的运作采取市场运作模式,其生产经营可享受校办企业政策优惠。要把现有职业培训机构和学校有机地整合,增加容量,盘活现量,提高质量,使职业学校(或基地)起点更高、规模更大、特色更显著,做大做强我县职业教育。

(二)创新机制,搞多元化。进一步深化公办职业学校体制创新,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办学经验,积极推进公办职业学校运行机制创新,真正形成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实体。鼓励公办职业学校大胆引进竞争机制,推动资源整合。探索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职业学校及个人合作方式,实行多元投资并举的办学体制。建立校企互惠互助、彼此促进的双赢合作机制,用利益关系和责任义务使校企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企业为学生实践提供设备和技术保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学校建设,加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积极吸引民营资本为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充分发挥民办职业教育贴近市场、机制灵活和运行高效的特点,促进职业教育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鼓励公办和民办职业学校采用联合办学、合作办学,逐步做到一校多制,一校多用,实现资源同享,优势互补;营造轻松的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吸收民营资本投入公办职教学校,形成多元办学格局,解决职教资金投入问题。

第5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政府作用 宿迁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宿迁市建市较晚,目前正处在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技术的进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都与职业教育息息相关。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从宿迁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来看,基础弱、起点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高校的扩招,普高已经成为家长和学生的集中目标,因而使职业教育处于市场需求旺盛而自身发展困难的尴尬境地之中,职业教育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当前宿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处在关键的时刻,政府无论是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还是从满足人们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求,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来看,在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都负有重要的职责。

一、宿迁市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建市16年,宿迁市职业教育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基础薄弱,缓慢发展阶段(1996—2001年)

1996年建市时,宿迁没有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省合格职教中心,各项指标都是全省倒数第一,宿迁职业教育的规模对全省而言可以忽略不计。职业教育得不到重视,群众不认可,学生不选择,事业规模小得可怜,办学条件十分简陋。全市职业学校占地面积只有1049亩,建筑面积只有9.45万平方米,实习设备总值只有136万元;文化课教师只有272人,学历达标率仅为17%,专业课教师只有253人,学历达标率仅为11%;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有33%,职教年招生只有4264人,职普比例仅为1:2.2,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只有9526人。到2001年,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宿迁的职业教育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变化很小。全市职业学校占地面积仅增加242亩;建筑面积仅增加6.15万平方米;实习设备总值仅增加1082万元;文化课教师仅增加101人,专业课教师仅增加129人;职教年招生仅增加537人;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仅增加3593人;职普比例仅增加到1:1.9。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达37%。职业教育在等、靠、要中维持,发展十分缓慢。

(二)改革创新、探索发展阶段(2002—2007年)

1.办学体制改革创新

从2002年开始,宿迁从特殊的市情出发,发挥政府主导和统筹作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发展民办职业学校,努力构建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多元共办职业教育的格局。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五年连跨五大步。中等职业学校从14所增加到35所,其中公办11所,部门办学5所,正式设立的民办职业学校10所,批准筹建的民办职业学校有10所。另加市联合职业技术学校的20个分校,参加职业教育招生的办学机构增加到56个。

2.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迅速改善

到2007年,全市职业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实习设备总值、年招生、在校生比2002年分别扩大3.5、5、8、7和8倍。全市建成16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省实训基地;每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多人次,建成省级社区教育中心8个。建成一批骨干职业学校和示范专业。建成5个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5所省级合格职业教育中心;建成10个省级示范专业。

3.职业学校年招生人数迅速增长

市内职业学校招生从大职教年招生从8021人增加到53498人,2003—2007年职业教育招生连跨五大步,每年增长7000人以上;职普比例由3.4:6.6提高到年的5.4:4.6,平均每年提高4个百分点;市内职业学校在校生从16373人增加到10.6万人。职业教育撑起普及高中教育大半边天。

4.创造性地实施“两后双百”工程

从2003年开始,宿迁率先开展对初高中未升学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培训“两后生”48787人,输出43339人。城乡劳动力技术培训成效显著。年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万多人,年培训失地农民6000多人,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次以上,年培训待岗、转岗职工7000人以上。

(三)资源整合,优化布局阶段(2008—2010年)

为保持职业教育持续发展、规范发展、优质发展。宿迁市认真落实省教育厅[2008]1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通过设立宿迁市联合职业学校带动分校发展,限期整改、限期达标、年检淘汰等方式,利用三年时间,先后关闭小规模职业学校37所。目前,全市现有独立设置的职业学校18所,其中公办11所,民办7所。加上泽达学院中专部、外事学校、农民培训学院,全市共有21个中职学历教育办学机构。

(四)内涵提升,优质发展阶段(2011年—)

工作的重点从外延拓展转向内涵提升,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高,从规模效益转向品牌效应,即从“办大、办多”转向“办强、办优”。

二、宿迁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教育的核心是寻找“出口”,以“出口”带“入口”。寻找“出口”的过程也就是探索定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过程。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因此,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进行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各级政府应有的职能。

目前,宿迁市政府充分地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促进本地职业教育的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

(一)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制度保障

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市政府多次召开职教工作会议,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2006年3月15日,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宿迁市政府出台了《宿迁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内容涵盖了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为宿迁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同年,宿迁市教育局制定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十一五”培训规划》,重申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2009年宿迁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

2007年,为不断提高全市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宿迁市教育局印发《宿迁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为全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2008年,为切实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并指出围绕这一目标,政府应强化自身职能,创新工作举措。如要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落实职教奖励补助政策;加大职业教育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制定职业院校学生人均经费标准等。明确规定设奖鼓励民办职校发展,分别设立民办职业院校发展规模奖和民办职业院校创建奖。根据规定,对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在校生人数达到2000人、3000人、4000人以上的职业院校,每年同级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奖励。这一政策促进了民办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实现一个大的飞跃。

同年,出于提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质量,培养和选拔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本地人力资源优势的考虑,市政府办公室又出台《关于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见》。此后,为加强市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提高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全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宿迁市政府设立了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并制定《宿迁市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办法》。

2010年出台了《宿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职业教育发展上提出了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优化职业教育布局;促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优质发展目标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教育督导制度等保障措施。

2011年9月出台了《关于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宿发[2011]15号),对职业教育的保障和投入作出了具体规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当地就业、技能大赛要给予奖励,对创建省高水平示范基地、品牌特色专业等要给予1∶1配套奖励,资金由同级财政支付。

以上各项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宿迁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促进了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整合职教资源,优化教育结构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这是推动职业教育自身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早在2006年,为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升职教服务经济发展和创业的能力,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全省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星级职业学校创建的有关文件精神,宿迁市教育局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研究制定了《宿迁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现有的职业学校及学历教育办学机构进行资源重组,通过“关、停、并、转”等形式,撤并一些规模偏小、办学条件简陋、质量不高的职业学校。同时宿迁市委、市政府号召“要像大办普通教育那样大办职业教育,要像大办工业园区那样大办职教园区”,坚持把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作为对县区的考核指标。从根本上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校生己从1996年的9526人发展到2010年的12.7万人。

(三)强化政府统筹,推进多元办学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宿迁,民力投入更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民力投入的关键是在政府统筹下,致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平台。“十五”期间,宿迁市委、市政府针对宿迁职业教育基础薄弱的实际状况,从特殊的市情出发,在集中做大、做强、做优县区职业教育中心的同时,积极推行“一保三放开”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民办职业学校。

由于政府推动、领导重视、社会力量参与,近几年,宿迁市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了公办与公办、民办与民办、公办与民办竞争发展的良好态势,壮大了职教事业规模。截止2009年,全市民办教育投入累计达到26.9亿元,共举办民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3所,占该市职业教育总量的一半以上。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学校招生数、在校生数的不断增加,大大优化了该市教育结构体系,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需求。

(四)重视师资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在宿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教育系统确立“以人为本,教育为先,成才为根,创业为要”的教育发展理念,围绕“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的目标,开拓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教育事业初步实现了质量的改善、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高,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首先,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基本调整到位。全市相继将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各县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统一规划,教育发展责任进一步明确,教师工资纳入了县级财政统一预算,实行财政专户管理、按时统一发放,教师工资待遇得到保障并逐年提高,职业学校校长、教师队伍全部做到了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调配管理,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不断规范和完善。

其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逐渐提高。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发挥职称评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教领军人物评选等杠杆作用,促进教师学习提高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出国培训、省级骨干教师以及市级专业教师培训、教师教干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五)制定人才规划,指明发展方向

宿迁市政府在面向市场,立足地方经济原则的指导下,联合发改、人社、教育和企业等部门、单位,客观估算人才需求数量,为宿迁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为实现经济发展规划与人才培养规划同步、经济结构调整与职业教育教育调整同步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宿迁市政府对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人才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奋斗目标及主要任务都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在人才发展的奋斗目标中对人才的总量目标和人才分类目标及产业分布目标进行了详细规划。宿迁市教育局则在《宿迁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中详细分析了宿迁未来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并对该市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及全市人才需求的数量和层次结构、专业结构都做出了合理可靠的分析。

(六)加强校企合作,服务本土经济

宿迁市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方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双方共赢发展。首先是健全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行为。该市教育局和市开发区密切合作,成立校企合作领导机构,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建立激励机制。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法律有规定、执行有规范、政府有责任、企业有需求、学校有要求、学生有追求的浓厚的校企合作氛围。宿迁市教育局通过举行校企合作“手拉手”活动,把本地知名企业负责人和职业学校校长请到一起,让合作双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话,探讨合作方式,交流合作内容。举办职业教育服务重点企业活动周,让学校与企业走得更近、贴得更紧,更好的服务地方企业,让企业走进学校深入学生、引导学生在本地顶岗实习和就业,让企业和职业学校双向介入,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促使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在校企合作方式方面,该市教育局积极加强引导,要求职业教育要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教产结合、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和总结改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做法;改革创新教育评价模式,改变过去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高不高、能力强不强,用人单位说了算的状态。积极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联手,深入展开校企合作。

(七)构建资助体系,实现和谐发展

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四多”家庭贫困的多、初中成绩低的多、单亲家庭的多、难管理的多。由于职校的生源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经济上相对困难的农村和单亲家庭,对于昂贵的职业教育费用许多家庭不得不选择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为了使这一部分学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该市在实行义务教育免收杂费的基础上扩大受助覆盖面,实施包括助学金制度、奖学金制度、特殊专业免除学费制度、工学结合制度、社会资助制度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建立起以励志奖学助学、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形成形式多样、功能完善的职业教育资助体系。这不仅使困难学生能够享有平等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而且也为职业学校吸引了一部分生源。

三、宿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截止“十一五”末,宿迁市职业教育发展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学校建设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五年来,全市10所公办职校异地新建,累计投入20多亿元,宿迁中专、沭阳中专、泗阳中专、泗洪中专、宿豫中专、宿迁经贸高职校、宿城区中专、宿迁卫校8所学校先后创建成省四星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市劳动技校创建成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7所民办职校,有3所创成省三星级(泗阳霞飞中专,泗洪宿迁工业、宿城信息中专),有4所正在创建省三星级职业学校。全市四星级、三星级职业学校数位居全省第六。

(二)职教招生和事业规模跃居全省前列。2006—2010年,全市累计完成大职教招生315970人,从2007年开始年招生超过5万人,一直位居全省第二;市内职业学校累计招生207632人,从2008年开始年招生超过4万人,录入国家中职学生信息系统人数连续位居全省第一;市内职校在籍生总数从83008人增加到127077人,占全省中职在籍生总数的11%,位居全省第一。

(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快速提升。全市创建成省级示范专业30个、省级课改实验学校5所、课改实验点11个、实训基地11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一轮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全省立项150个,宿迁16个,全省第二。

(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大大改善。与2005年相比,全市职校占地面积从3460亩增到4472亩;校舍建筑面积从76.08万平方米增到145万平方米;实习设备总值从7850万元增到2.47亿元。

(五)职业教育教科研队伍明显增强。目前,全市职校专任教师总数2824人,文化课教师学历达标率92%,专业课教师学历达标率75%,专任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41.2%。市直职业学校、县区职教中心专任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超过50%;职校教师培训人数逐年增加,有132人出国培训、235人参加国家级培训、1400多人参加省“四新”培训。课题研究上有1个国家级立项课题结题,并被评为省级优秀课题;有35个省级立项课题,10个结题;有41个市级立项课题,正在开题研究。

(六)职业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5%以上,就业层次逐年提升,就业满意度逐年提高;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成绩有较大突破,2008年,取得省财会专业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在省第二届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以上19个,居全省第五;在2010省技能大赛中,有3个项目实现了一等奖突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组织工作有序进行,对口单招成绩逐年提高,全市有9556个中职毕业生报名参加技能考核,8667人通过技能考核,合格率为90.7%。8274人参加全省文化课统一考试,共向普通高校输送本科生868人、专科生5112人。

(七)短期培训工作扎实推进。职业学校积极面向城镇转岗、待岗工人、城乡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就业52300多人;积极开展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培训退役军人3796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5-11-01.

[2]吴巧荣.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中的政府职能——基于S市的调查[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10).

[3]陈晓芬.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

[4]朱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5]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EB/OL]..

第6篇

【导语】

志愿填报

(一)填报时间。志愿填报时间为中考后第三天至第五天,每天上午8点至晚上22点。

(二)志愿类型及批次:中考志愿共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种类型。

普通高中志愿共分五个批次。其中,第一批次为省一级达标高中学校;第二批次为民办高中学校;第三、四、五批次分别为省二、三级达标高中学校及普通高中学校。其中,省一级达标高中学校继续实行顺序志愿招生,其它四个批次均实行平行志愿招生。2019年起,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全部按照省一、二、三级达标高中、未达标普通高中学校依次招生录取。2020年起未达标高中不下达普通高中招生计划。

中等职业学校志愿分五年制高职和中等职业学校两个批次,各四个志愿,实行顺序志愿招生。

(三)填报模式:实行考后估分网上填报志愿。全市所有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招生均依据考生网上志愿填报情况进行招生投档。考生可在学校或其它有网络的地方,登陆莆田教育网中考中招栏目完成中考志愿填报,填报密码随机产生并发送到学生家长手机上,家长或学生可以多次登陆填报或查询自己填报志愿的情况。

(四)补报志愿:各批次学校补报志愿均在网上补报,具体见各批次录取办法。

第7篇

一、考察情况

1、修水县职业中专

修水县职业中专采取的是政府主办,各部门共同参与,集全县之力做大做强公办职业教育的模式。(1)投入:采取“以政府投入和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方式,县财政坚持“预算内保证、预算外倾斜”的原则,从20*年起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00万元以上,政府和社会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给县职业中专增加划拨土地100亩。该校目前已成为校园环境整洁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中等职业学校。(2)规模:现有在校中专生2700人,短训学员1000人。累计培训技能人才6000人,培训实用型农民4万余人次。开设专业16个,与日本住友财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开设了4期赴日研修班。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尤其是针对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开办了蚕桑、茶叶、林果、畜牧、水产、矿产加工、水利电力、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城镇规划设计等十个重点专业班,学杂费由县财政全免,并适当补助生活费,毕业后主要安排在县内就业和创业。(3)师资:该校原有师资80余人,近年面向社会公开选调、选聘了50余名优秀教师。教师工资由县财政全额负担,并实行职教津贴制度,对专业教师普遍上浮两级工资,还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使该校成了全县教师最向往的学校。(4)管理:该校由县政府直接管理,县长亲任第一校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任第二校长,财政局、教育局、劳动局局长分别兼任第三、四、五校长,具体主持工作的第六校长是通过公开竞聘后,由人事局一名副局长担任,彻底打破了部门资金协调难问题,真正做到集全县之力办一所优质职校。该校先后被评为“江西省重点职业学校”和“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并成功申报全国“星火学校”。

2、崇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崇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是政府主导,公办为主体,民办为补充,部门齐配合,多元化投入的股份制学校。(1)投入:该校政府出资1400万元征地174亩,并完成“三通一平”工程。2005年浙江客商陈定模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了综合大楼和教学楼、宿舍楼,劳动局投入900万元建设了短训大楼,阳光电脑(民营)投入800万元开办中专部,本地建筑商投资360万元建设食堂(以30年经营权作抵回报),总投入5500万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有12个标准化专业实训室,可容纳学生5000人。20*年,县政府将崇阳卫校及众望高中公有股份折价后抵给陈定模,让其退出职教专心办普高,还差陈定模600多万元债务由县教育局认领。政府和教育、劳动部门是最大控股股东,参与管理,但不参与分红。(2)规模:该校同时加挂了崇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湖北仪表学校崇阳分校、广播电视大学、人力资源市场,现有在籍学生2700余人,其中中职学生1462人。(3)师资:该校现有教师126人,其中公办教师48人,公办教师财政预算全额工资,校长和管理人员是在全县公办教师中公开竟聘产生。(4)管理:20*年全省职教工作会后,县委常委会决定成立职教中心项目指挥部,分管教育的副书记任指挥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一年后,发现普教、职教混合办学有诸多弊端,于是今年6月,县长办公会又决定作通陈定模思想工作,让其退出全部股金和普高部。改成政府主办的股份制职业学校,实行统一招生、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就业,整合教学资源,整合专业设置,整合教师队伍。目前,县政府已决定从20*年下年起,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春风行动等多种职业培训资金全部集中到职教中心,断绝其他零散民办技校的补助,将该校做大做强。

3、嘉鱼县东方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嘉鱼县东方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政府免费提供土地,通过招商引入的一所民办职业技校。(1)投入:20*年3月,县委、县政府为了彻底解决职教发展滞后问题,决定在新城区以每亩3万元包干的办法征地300亩,引进广东省增城市松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云珍)创办该校。20*年8月正式动工,第一期工程现已投入8000多万元,竣工总面积8.2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行政楼、培训楼、实验楼、实训楼、图书馆、学术报告中心、多媒体教室、标准运动场、学生公寓。(2)规模:该校可同时容纳在校学生5000人,年培训3000人次。20*年9月首次招生,现有学生1359人,32个教学班,开设了12个专业。(3)师资:该校现有教师88人,其中有37人是教育局从公办教师中选拔抽调的,平均每班有1名公办教师,工资保持不变;校长是教育局推荐给董事会聘任的。(4)管理:该校由董事会自主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县政府在引进该项目时除了无偿配送300亩土地外,还配套了其他优惠政策,如协助投资方办理筹建相关手续;各职能部门应收缴的行政规费,由县行政服务中心统一收取,按每平方米不超过10元包干;前三年每班配备1名公办教师,保留公办待遇,三年后公办教师愿留的脱离公办身份,不愿留的返回公办学校;政府负责将水、电、电信、电视、公路通到学校门口;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将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岗位培训等项目主要委托给该校举办。

二、考察思考

通过考察三县三校三种不同的职教发展模式,我们感受深刻,启发很大,虽然这三种发展模式各有所长和所短,但都得到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县学习和借鉴。

1、统筹管理是关键。三县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职教统筹发展,思想高度统一,步调高度一致。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自始至终把职业教育发展和项目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同等对待。修水县在统筹发展上是做得最好的,各职能部门高度配合和支持,资金高度集中,政策空前优惠,财力全力支援,管理全面完善,打破了部门互不卖帐的格局,摆脱各方利益关系相互竞争、相互拆台的困惑,办学效益、就业质量迅速上升。

2、整合资源是前提。三种模式都是为了全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集中管理办好一所优质中职学校,使其成为集招生、教学、实训、就业于一体的职业学校。崇阳县劳动局在职教中心建设的短期培训大楼就是最成功的办法,不愿意整合进来的民办职业技校只会被自然淘汰出局。

3、服务经济是目的。三县发展职教的目的都是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非常重视针对在县内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专业设置,注重了各种项目资金的效益管理,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和兴工强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修水县就特别侧重为地方招商引资服务的专业建设,资金集中后不撒胡椒面,不搞重复补贴,就读县内就业专业的学生不仅不交一分钱,还有生活补贴,而向县外就业的专业补贴相对要轻得多,既解决了县内企业“劳工荒”问题,同时降低了学生县外实习成本和企业员工培养成本。

4、因地制宜是原则。三县为什么选择三种不同的模式?这主要是站在各自的县情基础上考虑的。修水县职业中专原来虽然规模不大,但始终保持了公办职校这面红旗,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因此该县确定集中力量办好公校。问题是政府投入压力很大,每年100万元的预算与新的职教政策要求相比明显偏慢。崇阳县公办职校与民办技校都有一定的基础,因此采取以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股份制合作办学,既保留了各自品牌,又壮大规模。问题是政府已投入的征地成本和教育局承担的债务压力较大,只有期待学校出效益后,能得到上级更多更大的项目资金来填补。我县情况与崇阳比较接近,不同的是我县民办学校过多过滥,资源过于分散,整合难度要远高于崇阳。嘉鱼县职业教育在20*年前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品牌和规模,而是采取招引外资来发展。问题也是政府承担了高额的征地成本,各部门资金难以协调,教师难以招聘,且面临较近的赤壁粮校、咸宁技校等强劲对手,投资者要收回成本最少在30年之后,投资风险很大。我县能否遇到这种大商完全要靠机缘,300亩以上的征地困难也可能比嘉鱼更大。

第二部分职教发展现状与问题

据调查,全县职校共有15所,其中公办3所(职教中心、农广校、驾校),企办1所,民办11所。共有校园面积180亩(含租赁),固定投资近2000万元,教职工285人(专业教师124人),年培训能力5000人。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一条规定,我县民办职业学校都只能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不能承担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只有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经市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通城县职业教育中心,才是全县唯一合法的具有中职招生资格的公办职教学校,已经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市仅2所)。该校现占地61亩,建筑面积14680平米,教职工102人(含专业教师28人),在籍学生1843人(含电大269人,职高生848人,联校726人),共设了电子电器、机械、中西医、数控、模具、旅游等11个专业,其中电子电器为省级重点专业,今年职业高考质量再次排全市第一位。

由于当前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全县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与经济发展需求极不适应,主要表现:

1、多头管理,无序竞争,导致招生环境恶化,生源外流。农广校属农业局主管,职教中心属教育局主管,驾校属公安局主管,其他民办技校属劳动局主管。民办技校审批单位只有一家,但能够给钱的单位涉及到教育、劳动、农业、团委、扶贫办、妇联等多个部门,重复补贴。各职教学校普遍存在着散布虚假广告、攀高招生回扣,互相抵毁、挖夺生源等问题,学生和家长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干脆选择县外职校,今年外流生源高达1500人以上,职校“招生难”与学生“择校难”同时并存。

2、设施落后,师资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低劣,品牌不优。绝大多数学校固定资产投入少,且设备陈旧,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加之学校又没有规范的培训教材,没有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教学效果低微,技能培训纸上谈兵,这对于文化功底本来就弱的学生来说如同雾里看花,不知其然。因此,70%以上学生毕业后反映“学不到什么东西”。即使是县职教中心要达到国家级中职办学标准,还需新增80个教室、435间寝室、28间实验室、8个实训车间和1个图书馆等。

第8篇

中考各科总分、考试时长

今年计入总分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体育等八个学科。

文化科考试实行广东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全市统一网上评卷和统一公布成绩。

中考文化科满分660分,体育科满分60分,两项合计为中考满分72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科按卷面分值计入中考总分,思想品德、历史两科各按卷面分值的50%折算计入中考总分(卷面分值乘以0.5,再四舍五入取整数)。

2019年佛山中考要考游泳吗?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游泳不是2019年佛山中考的必考项目,但目前正在逐步推进把游泳纳入佛山中考体育必考选项。

提前批9所学校面向全市招生

佛山一中所有计划面向全市招生,其他8所学校的指标生面向本区招生,剩余计划面向全市招生。

2019年中考招生录取,仍按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录取。

提前批9所学校名单:

佛山市第一中学

佛山市第二中学

佛山市第三中学

南海区石门中学

南海区南海中学

顺德区第一中学

顺德区李兆基中学

三水区三水中学

高明区第一中学

第一批次18所公办学校这样招生

根据中考方案,2019年佛山第一批次将有18所公办普通高中20%的普通生招生计划面向全市招生。

“卓越高中创建学校”自主招生政策不变

“卓越高中创建学校”试点学校在2019年中考志愿填报前,面向全市自主招生,其自主招生方案突出对学生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考查。

所有参加试点学校自主招生的考生必须参加中考考试,其中已被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填报中考志愿,不参加中考录取。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

各区中等职业学校省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招生计划、省市“双精准”立项建设专业、省重点专业、中职特色专业(园林技术、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会展服务与管理、护理、学前教育、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等)、现代学徒制试点招生计划原则上全部招生计划面向全市招生。

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以市教育局公布的2019年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名单为准。

佛山体校招生有变化

中考第三批佛山市体育运动学校根据体育类考生志愿按合成总分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合成总分的构成,文化科成绩占40%,术科成绩占60%,计算公式为:合成总分=文化科成绩×40%+术科成绩×术科总分换算为720分系数(7.2)×60%。

在投档过程中,若招生学校计划数末名有两人或以上考生合成总分的分数相同,则采用“同分比较原则”找出优先者。

关于报考资格

1、符合《印发佛山市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施办法的通知》(佛府办〔2012〕36号)要求的政策性照顾借读生,与本市户籍的初中毕业生享有同等报考资格。

第9篇

纵观中职助学政策的建立与完善,其从面向特困家庭和涉农专业,到扩大中职生覆盖范围,再到提高助学标准,表明中职助学政策的受益群体在逐步扩大,政策的公益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进一步彰显了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公益性。

任何教育政策的出台,都会从政策的刚性规定和柔性关怀两个维度对政策相关人群进行行为的规范与调适。2007年出台并逐步完善的中职助学政策从其柔性关怀的角度看,受益最大的是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其次是职业学校,再次是相关企业。从政策的刚性要求看,承担义务最大的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其次是相关企业。也就是说,政府的主体责任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激发。但是,从目前中职助学政策的综合实践效果看,直接受益的学生不愿为之叫好,承担主体责任的政府不肯为之出力。究其原因,则是存在着利益的再博弈。

首先是学生永远处于受益而不承担义务的地位。根据中职助学政策规定,学生受益的前置条件是到职业学校就读。对绝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不包括城市职业学校)来说,只要到职业学校就读则学费全免,特困生和就读涉农专业的学生还有生活补助,至于学习成绩的合格与否与学生的受益没有制约关系。这种没有附加条件的“通吃”,一方面导致学生往往因为“受益”来得容易而不懂得珍惜,从而造成学生在不同的职业学校间频繁流动甚至辍学;另一方面也为职业学校之间相互争生源埋下了隐患。

其次是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整体水平没有得到实质性增长。调查表明,更多的职业学校并不想通过学生免学费的方式“间接”受益。过去职业学校一方面向学生收取学费,另一方面向政府申领事业发展经费。现在学生的学费是由各级政府承担的,而各级政府(西部和贫困地区会得到中央的财政转移经费的政府除外)就会因承担经费总额的增加,倍感财政支付的压力。勉强落实“中职助学政策”后,职业学校再想从政府那儿获得更多的用于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的经费就更困难了。

第三,职业学校现在通常实行“2.5+0.5”办学模式,学生在校就读的时间比过去延长了一学期,办学经费支出相对增加。对于企业而言,学生的“顶岗实习”变成半年,获利相对减少。而且学生第三年的学费通常政府只承担一半,学校实际收入减少之后的不足,按照“财教〔2009〕442号”的文件精神,“原则上由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等方式获取的收入予以弥补,对涉农专业和经认定顶岗实习有困难的其他专业,由财政按一定标准给予学校顶岗实习补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另行制定”。于是,学校会以学生为筹码与企业“讨价还价”,有时为了利益甚至会牺牲学生的合法权益(譬如专业不对口安排实习、延长学生实习时间甚至安排学生到不宜实习的单位实习)与相关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企业在用工短缺的背景下,往往以“高额回馈”与职业学校签订协议,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负担。

案例中的调研不仅揭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而且就区域间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受阻进行了深度揭示。

一是东西部原有的合作因“政府财政补助”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比例的不等(西部是8∶2、中部是6∶4、东部是分省确定),形成东西部的利益竞争。二是各省内部省财政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的不等又形成了省内利益竞争。以江苏省2013年为例,苏北、苏中、苏南中职助学政策省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由北向南按照70%、60%、50%、40%、20%等实施。苏南经济发展快,需要大量蓝领技术人才,但地方要承担80%;苏北人口基数较大,经济发展对蓝领技术人才的吸纳有效,但省财政拨付比例高。生源就是“财源”,两个“倒挂”明显制约着中职学生的“省内”流动。三是公办学校没有民办职业学校办学积极性高。公办学校由财政负担,不足部分由举办的各级财政“兜底”,学校规模大小与教师工资多少以及绩效无关,且学生多了学校难以管理。民办学校自收自支,要发展就要办学,招收的学生多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都通过中职助学政策获得,学校利用中职助学政策寻求发展。

打破利益壁垒的关键,就是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家中职助学政策实施的制度设计。

一是要建立职业学校办学质量与财政拨付挂钩机制。“落后”“贫困”不是后进的理由,应该将政策倾斜的力度维持在必要、适度的比例上,即基本保障占一定的比例,办学质量考核占一定的比例。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复杂工程,可以交由第三方评估。没有质量高低与财政拨付经费多少直接挂钩的机制,就会出现不计教学效果的“哄抢”现象。没有办学能力,只要学生“空挂”学籍就有财政补助的现象必然会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要建立职校生免学费、生活补助分阶段领取的机制。职校生第一学期的经费(包括学费、生活补助、助学金等等),根据中职助学政策全额给予以保证学生不会因贫困上不起学。一学期后,职校生所获得助学经费应与其学习质量挂钩。成绩不理想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学校应该告知学生及学生家长,直至取消其获得助学金的资格,倒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要防止有的学生在某职业学校成绩不及格“流生”到另一职业学校的现象,接受的职业学校不能随意为学生建学籍再获得财政补助,必须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做好建档工作。

三是建立学生获得中职助学政策权利及资格权益的流动机制。一些地区、职校因为看到就读职业学校学生所拥有的“潜在”利益,不让学生在省际、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流动。学生一旦在某职业学校建了学籍之后想流动,学校就会以各种理由设置各种障碍。因此,凡符合中职助学政策的农村学生以及部分城市贫困家庭的学生,只要愿意就读职业学校,都可以领取由国家统一印制的到职业学校免费学习的“就读券”,学生可以持券择校,以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10篇

北京市教委关于做好2018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提到,2018年本市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规模为6.8万。2018年中考名额分配批次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达到50%以上,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达到40%以上。2018年朝阳中考文化课考试时间确定为2018年6月24日至26日。中考科目

2018年朝阳中考文化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中考总分

2018年朝阳中考文化课总分为540分。其中语文试卷总分值为100分;数学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外语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其中60分为卷面考试成绩,40分为听力、口语考试,采取计算机考试方式,与统考笔试分离。物理(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生物(化学)(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历史(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地理(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思想品德(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五门考试科目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三个科目参加考试(物理、生物(化学)须至少选择一门),所选三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保留1位小数),即:三科折算后实际满分分别为100分、80分和60分。各科成绩相加后按四舍五入原则取整。体育考试成绩满分40分,其中现场考试30分,过程性考核10分。今年中考文化课考试时间为2018年6月24日至26日。相关须知

2018年北京市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规模为6.8万人

意见中提出,2018年本市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规模为6.8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规模4.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规模0.6万人,职业高中招生规模0.4万人,技工学校招生规模0.4万人;贯通培养项目招生规模0.5万人,五年制高职招生规模0.1万人。

同时,意见中还表示,普通高中招生要统筹安排,适度规模。公办普通高中计划要依据《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京教策〔2005〕8号),每班不超过45人。同时,要适应本市高考综合改革要求,结合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调整,进一步完善课程计划,推进走班制教育,满足学生自主选课需求,保障学校教室、设施设备等条件保障。

名额分配比例达50%以上

还提到,要进一步完善优质高中“市级统筹”、“名额分配”等多种招生方式,统筹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名额分配批次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达到50%以上,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达到40%以上。各区要加强对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艺术、体育、科技特长生招生项目测试、特色高中改革试验项目的管理,不得随意增加项目招生规模和变更项目招生方式。

意见中指出,2018年高级中等学校继续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招生录取分为提前招生录取、名额分配招生录取、统一招生录取和补录四个阶段进行。其中,经市教委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贯通培养试点项目等按照批复文件的精神,可参加提前招生录取。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本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要求,可将本校招生总规模的30%列入提前招生。任何学校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行提前招生录取和扩大提前招生规模。凡被提前招生录取和名额分配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统一招生录取。

部分示范高中可适当编制跨区招生计划

第11篇

中考文化课考试时间为确定为6月24日至26日

此外,今年中考文化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中考文化课总分为540分。其中语文试卷总分值为100分;数学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外语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其中60分为卷面考试成绩,40分为听力、口语考试,采取计算机考试方式,与统考笔试分离。 物理(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生物(化学)(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历史(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地理(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思想品德(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五门考试科目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三个科目参加考试(物理、生物(化学)须至少选择一门),所选三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保留1位小数),即:三科折算后实际满分分别为100分、80分和60分。各科成绩相加后按四舍五入原则取整。体育考试成绩满分40分,其中现场考试30分,过程性考核10分。今年中考文化课考试时间为2018年6月24日至26日。

今天上午,市教委关于做好2018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提到,2018年本市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规模为6.8万。据悉,今年中考名额分配批次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达到50%以上,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达到40%以上。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中考文化课考试时间确定为2018年6月24日至26日。

今年本市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规模为6.8万人

意见中提出,2018年本市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规模为6.8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规模4.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规模0.6万人,职业高中招生规模0.4万人,技工学校招生规模0.4万人;贯通培养项目招生规模0.5万人,五年制高职招生规模0.1 万人。

同时,意见中还表示,普通高中招生要统筹安排,适度规模。公办普通高中计划要依据《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京教策〔2005〕8号),每班不超过45人。同时,要适应本市高考综合改革要求,结合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调整,进一步完善课程计划,推进走班制教育,满足学生自主选课需求,保障学校教室、设施设备等条件保障。

名额分配比例达50%以上

还提到,要进一步完善优质高中“市级统筹”、“名额分配”等多种招生方式,统筹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名额分配批次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达到50%以上,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达到40%以上。各区要加强对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艺术、体育、科技特长生招生项目测试、特色高中改革试验项目的管理,不得随意增加项目招生规模和变更项目招生方式。

意见中指出,2018年高级中等学校继续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招生录取分为提前招生录取、名额分配招生录取、统一招生录取和补录四个阶段进行。 其中,经市教委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贯通培养试点项目等按照批复文件的精神,可参加提前招生录取。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本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要求,可将本校招生总规模的30%列入提前招生。任何学校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行提前招生录取和扩大提前招生规模。 凡被提前招生录取和名额分配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统一招生录取。

部分示范高中可适当编制跨区招生计划

第12篇

据来源于教育部网站,2017年6月14日公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2017年扬州公办大专学校排名:

扬州市职业大学。坐落在被誉为扬一益二江苏省扬州市,是一所示属公办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它是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近50年来,已培养了两万多名高素质技术人才。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百分之百以上。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坐落在扬州市扬子津科教园区。是扬州地区唯一一所省级师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由江苏省教育厅与扬州市政府签约共建的省属专科院校。

(来源:文章屋网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