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代化学校

现代化学校

时间:2023-05-29 18:23: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化学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化学校

第1篇

1999年,宝安区委、区政府为了解决当时宝安区高中教育结构不理想,镇镇办高中、规模小、生源散、配置差、效益低这种落后的农村办学模式,决定调整高中布局,实现规模办学,创办一所“高起点、高规格、高质量的现代化全寄宿制重点高中”。有着如此“三高”定位的宝安高级中学应运而生。2004年,宝高发展进入转折期,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围绕如何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教育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一流的设施不等于一流的办学水平,一流的教师也并不等于一流的学校。新建学校办学历史短、人文积淀少,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

如何缩短新办学校的发展周期?新领导班子决定以学校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当时我们提出:“质量立校、管理兴校、队伍强校”十二字方针,明确指出:管理是基础,只有抓好管理,才能出好队伍,才能出好质量,才能使宝高迅速发展起来;而要抓好管理,信息化手段是最佳途径。我们的建设思路是以管理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信息化,进而逐步实现学校整体的信息化、现代化。我们的出发点落在“三个有利于”: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一切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一切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基于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实际情况,我们借鉴了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的经验,开始进行数字校园的规划、建设、应用与探索。宝高数字校园的核心是应用系统的集成,包括应用支撑系统、信息服务系统、个性化门户。应用系统集成的基础系统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基础平台、N个应用系统和一个门户,即1+N+1。基础平台(公共平台)解决信息服务多元化问题,解决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一致性问题;应用系统解决业务逻辑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主要解决学校各处室业务网络化和信息化的问题,是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支撑;门户(个性化门户)将各种应用系统集成起来,为用户提供单一访问点的个性化服务。

数字校园平台不仅为学校创设了高速、高效、资源共享的信息化环境,而且也成为一种文化,深刻影响教育教学观念、手段、方式,以及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

办公管理无纸化

以前,学校各部门进行沟通主要是靠纸张或电话通知,教师每天基本上都会接到若干纸张通知或电话通知。学校公文流转、用车、用餐、请假、维修、物品申购等都要用纸张打印再找各级领导签字。对教职工的信息采集和问卷调查要先发放给教师,催促他们填写并按时上交,最后还要统计汇总,再录入电脑。这种工作方式直接导致了很大的耗纸量,而且学校范围大,教职工人数多,办公地点分散,每次活动要通知到所有人,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办公效率之低可想而知。通过数字校园建设,我们变革了传统的办公模式,由以往的人工模式转变为网上办公、无纸化办公模式。学校所有的会议通知、校历周历、公文流转、各种申请、信息采集、问卷调查等全部通过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来实现,大大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办公效率,节省了办公成本。现在,我校教师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习惯性”地登录学校数字校园网站,查看学校的各种通知、文件和电子邮件。

教师考勤管理数字化和学生管理规范化

我校指定所有科组(备课组)活动均在阅览室进行,并且对科组(备课组)活动进行刷卡管理。教师到达阅览室时刷一次卡,活动完毕后离开阅览室时再刷一次卡,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可自动记录每位教师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时的到达时间和离开时间,教学处或授权的学校领导可在任何时间上网查询每个科组(备课组)活动考勤情况,实现对教师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的量化管理以及无缝管理。

如此“一卡通”管理使学校的考勤管理更加科学、严谨,使学校的量化管理更加精准,使学校管理者有据可依,有据可查,进一步强化了教师们的责任意识。教师慢慢地敬畏“一卡通电子警察”,而不再抵触行政管理人员,这也大大缓解了传统管理方式中干群的紧张关系。

加强家校联系是宝高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我校建立了家校互通短信平台,学生离校、返校时刷卡,家长可以立刻收到相关信息。短信平台既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还起到了学校与家长交流和思想沟通的作用,营造了严格管理中的温情气息,人性化的管理拉近了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设备管理效能化

早在数字校园建设之初,区教育局局长郑映通就明确指出:“要真正发挥教育经费投入的效益,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来提高办学效益,设备要放手使用,老化就是浪费。”本着“培养健全人格,发展个性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我强调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建设了容纳180台高配置电脑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在正常的教学时间里,教师们经常利用数字化学习中心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利用数字化学习中心上研究性学习课。学校对数字化学习中心同样实行“一卡通”管理。在课外时间,允许学生刷卡上机自主学习,数字化学习中心设备管理系统会自动分派机位给刷卡学生,并且限制每个学生每天只能上网45分钟。所有学生的刷卡记录自动录入数据库,这样可以方便统计出每一个学生在校上网学习的时间。

IP广播系统是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比较有特色的部分,是学校进行英语教学的便捷工具。以前,我们的广播系统只能播放一个音源的模拟广播系统。这样一来,进行英语考试时,三个年级必须分时段开关教室广播播放听力,以避免相互干扰;每天晚自修前半个小时是各班英语听力训练时间,因为训练内容不同,教师们必须提着录音机去教室给学生训练英语听力。现在,校园数字化IP广播系统建成以后,每次英语听力考试,三个年级利用IP广播可以在同一时间播放相应的英语听力;每次晚自修的英语听力训练,每一位英语教师可通过授权,在任意一台电脑上给自己所教班级(无论班级学生数量多少)播放英语听力训练。IP广播系统大大改善了英语听力训练环境,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教学应用信息化

通过以管理为重点的数字校园的建设、培训与应用,我们改善了宝高的教育教学管理环境,使宝高全体教职工提升了信息素养,开阔了思维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逐步改变了教师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教学观念、手段和方式,实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由“演员”向“导演”角色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成绩。

为了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我们建设了一间微格教室,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上一节微格课。上微格课时,整个教学过程可以通过校园网或电视网在教室或者每台电脑上实时直播,同时即时生成VCD或DVD,并实时生成视频文件自动保存在服务器上,以便以后进行视频点播。数字化微格教室既方便实用,同时又为教师反思的改进教学提供很好的工具,深受教师们的喜爱。

为了推进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我校在每间教室和实验室安装了电子白板。我们多次组织电子白板与学科整合教学比武活动,有效地促进了电子白板融入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现在我校100%的教师都能熟练利用电子白板开展课堂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我们购置了敏特英语学习系统,使英语优秀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词汇,使英语薄弱生树立信心、提高兴趣、快速进步。我们每个班每周开一节敏特英语学习课,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充当组织者、“导演”的角色,整个课堂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从课程开设情况来看,效果不错,学生们的英语成绩提高得非常快。

我们还建设了网上阅卷系统,大幅提高了阅卷效率。现在,我们每一次考试都是高考的模拟――考试时,学生在答题卷上答题,考试结束,我们先将学生答卷扫描进网络服务器,教师们利用自己的办公电脑进行网上阅卷(客观题无需阅卷,系统自动生成成绩)。网上阅卷改变了传统手工流水线式,由系统将每部分试题分切成块,分发给各位阅卷教师同时进行阅卷。阅卷结束,系统自动统计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并通过图表形式从不同角度分析整个班级(或年级)每道题的对错情况、各个班基于不同指标的比对情况、每一个学生纵向的学习成长情况等。通过网上阅卷系统的各种成绩统计方式,教师们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了比以前更客观、科学、直观的了解,为下一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了依据。

第2篇

一、开发课程资源,灵动激活体育课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各科教学中积极探讨的焦点问题,作为现代化学校,如何广泛运用体育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使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体育课堂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成为现代化学校体育课堂中研究的主题。

1 灵活使用器材,使活动更具吸引力:提高现有体育器材与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器材设施的使用功能,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形式。

2 引用新兴体育,使活动更具时代气息:关注健身广场上的活动、关注电视节目中体育游戏的编排设计与组织、关注新兴和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体育项目,将适宜于学生开展的活动引用到体育课堂之中。

3 简化规则场地,使活动更具健身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将现有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进行改造,让其服务于教学目标,服从于学生的主体发展,让学生随自己的意愿参于各种活动,在与同伴交往中不断增进同伴间的友谊,在变化的游戏活动中,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提高体育课堂发展学生身心的效果。

4 开发游戏教材,使体育课堂充满情趣:教师要善于发现身边具有活动价值的小游戏、小器材,将民间传统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学之中,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

二、利用课程资源,精心打造体育特色

1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优化体育课程建设: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优势,挖掘教师专长开设特色活动课程。结合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的开展,在不同年级增设各具特色的体育课程。

2 合理引用游戏器材,提供自主发展空间:组织实施中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适宜的游戏活动,将各种器材合理运用于游戏活动之中,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活动欲望,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呈现校园体育活力: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仅使教师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之中,更重要的是更加彰显学校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三、整合课程资源,内涵发展阳光体育

1 搭建课间活动平台,展现学生体育风采: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有力保证,针对学校现状与学生特点,坚持开展上下午两个大课间活动,保证活动的时间。制定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指南,从各年级活动的内容、场地、方式到各项目的组织方法、规则要求都作出详细的说明,为班主任老师组织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2 依托体育艺术2+1,打造特色体育项目:“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要坚持“以推动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为导向,以发展学生运动技能为核心,以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为重点,”的思路,结合学校特点,选择适宜本校开展的运动项目来发展学生体育技能,每周利用一课时轮换进行特色项目的教学,增加了授课时数,并且将特色活动作为课课练的内容和准备活动的内容重点发展,以保证学生两项体育技能的掌握,同时也丰富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

3 落实体质健康标准,推动学生健康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为更有效地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能将体质监测的项目直接引入课堂进行突击训练,而是要将这些指标融入于教学活动之中,根据不同项目指标的要求,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柔韧性、速度、力量素质练习列为重点发展的内容,结合每节课教学内容,安排于课课练的素质练习之中常抓不懈。将游戏活动与测试项目相结合,在学生自主学练的活动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每学年结合学生体质监测活动的开展,可以安排不同形式的“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系列赛”,更加有效地推动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为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搭建平台。

4 开展主题体育活动,激发学生活动热情: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要紧密结合学校主题课程的实施,将群体活动开展的内容与形式和学校月主题活动相结合,使活动氛围更加浓厚,活动开展更加丰富多彩。开发引用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及游戏活动,拓展活动内容与形式,使学校传统体育活动注入新鲜的活动方式,更加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校开展的竞赛项目,组织开展比赛,发展学生各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检验学生各运动项目的学习情况,并视学生的运动表现分析原因,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改进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3篇

动员部署

(一)统一认识(年6月)。年6月召开创建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明确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区的目的和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创建氛围,形成创建合力。

(二)明确责任(年6月)。根据创建标准将41个三级指标分解到相应的职能部门,明确各自职责任务。(见附表1)

(三)宣传发动(年9月)。于年9月召开了全区教育工作会议暨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区大会,就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自查自评

(一)开展自查自纠(年6-10月)。各职能部门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并在年6月底将自查自评情况上报。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存在问题,立即进行了整改。

(二)主要整改任务(年10月)。对照创建标准,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我区整理出两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一是标准化学校比例问题。我区年成功创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0所,加上今年下半年申报的9所,至此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率为93.5%,离95%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继续努力。二是省特色示范普通高中问题。今年下半年已上报省特色示范普通高中的创建计划。中学作为我区唯一一所普通高中,将于2013年5月前后迎接省特色示范普通高中评估验收,目前我区尚未达到省特色示范高中的创建比例。

下一步打算

创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区,是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整体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重要抓手,结合我区实际,下一步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推进力度:一是加快公建配套学校建设进程。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公建配套学校建设进程,扩大教育资源,力争将全区所有学校都建设成为省标准化学校。二是加强特色示范高中建设。继续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投入,根据省特色示范高中的创建要求,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争取中学在2013年内步入省特色示范高中行列。三是做好创建的资料整理工作。2013年1月前,我区各相关部门将认真对照《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操作标准》三级指标准,做好台帐资料准备工作,并全面完成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区的自评报告。

申报评估

2013年3月,我区人民政府将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交申报创建材料,并要求进行“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区”的督导评估。

第4篇

(一)学校人才与队伍建设

1、校长符合任职资格条件,校级领导成员年龄、专业等结构合理。

2、小学专任教师大专比例达95%以上、初中专任教师本科比例达60%以上,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量占专任教师的15%以上,其中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数量占骨干教师总数的10%以上。

3、教师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意识,有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有切合本校实际的课题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

1、落实“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校本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课业负担监测与问责制度,形成学校、家长及社会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实施适合的学习评价策略。

2、坚持健康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严格落实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强化体育艺术“2+1”专项教育活动,并形成学校特色项目。

3、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推进质量兴校,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加大教学质量在学校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创新教学文化。学业合格率达95%以上,身体、心理健康,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优良率达30%以上,80%的学生有一项以上爱好或特长。

(三)硬件设施与条件保障

1、生均占地面积小学20平方米以上、初中25平方米以上,寄宿制学校每名寄宿生增加10.5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5平方米以上,生均校舍面积小学4.5平方米、初中6平方米,生均活动场地面积小学8.5平方米、初中10平方米,配备符合规定要求的跑道和一定标准的风雨操场。

2、按《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一类配置标准(十二五版新标准)》,还需配置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科学探究室等专用教室166口。

3、按《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一类配置标准》配备,还需添置图书36万册和部分实验仪器、教学仪器。同时积极推进新技术和新媒体进学校、进课堂。教学仪器设备有效使用、科学管理,并形成制度

4、按照《中小学教育教学装备一类配置标准》,

在校学生数与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之比10:1;在校教师数与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之比1:1,授课班级与多媒体设备比不低于1:1的标准,需添置计算机1464台,多媒体投影仪69套。添置校园网络、网站建设、广播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各类教学管理软件86套。

(四)学校管理与办学特色

1、全面落实《中小学管理规范》。

2、学校有独特的办学风格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一校一品”的品牌文化。

3、学校办学成绩显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较好,满意度达90%以上。

二、实施步骤

(一)宣传启动阶段

1、继续开展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宣传工作。

2、组织调研摸底,按照“一校一议”“一校一策”的原则,对2015年参与创建学校进行基础调研,根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形成配置方案。

3、制定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

4、召开创建学校会议,局与创建学校签订创建责任状。

5、按照《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采购教学仪器设备。

6、办理电脑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需设备的采购手续,并装备到校。

7、进行学校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

8、创建学校按照《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建立档案资料。

(三)迎检验收阶段

9、区级自评并向上级部门提出评估申请。

10、正式接受市级验收评估。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创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学校是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建设文明和谐新校园的需要,是全区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需要。各中小学、局各科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合力推进,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确保创建成功。

(二)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为确保区任务的顺利实施,区委、局成立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领导小组,指导全区创建工作的开展;按序时进度定期调度督导;监督检查各校、各科室责任落实情况。各科室按照《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深入创建学校指导,确保各科室负责的项目不失分;各校是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照标准,做好创建硬件和软件准备工作,确保创建成功,

第5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教育督导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教育工作大局,以保障教育改革和发展为中心,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工作主线,以现代化学校创建为工作抓手,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切实履行教育督导的各项工作职能,促进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工作

1、全力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一是督查乡镇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责任和落实情况,看是否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日常工作议程,并对落实情况定期开展督查,其结果纳入乡镇教育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根据文件安排和要求,对五个工作专班工作进程及落实情况开展督查,看是否认真落实方案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三是督查各学校对教育局安排工作的落实情况以及资料信息库建设情况。四是加大力度筹建基层学校、乡镇中心和教育督导室三级信息库,每学期进行一次汇总,了解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为市政府、教育局为学校投入、师资调配、下达招生计划等提供第一手资料,通过督查,为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步、基本标准的实现和稳步推进取到积极的保障作用。

2、继续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深入贯彻落实《省义务教育条例》,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修建完善“普九”年检和复查工作制度,严格“普九”工作复查程序,突出“普及程度”这一工作重点,规范“普九”档案资料。上半年,重点抽查相关学校文化户口册更新和异动手续是否完备、真实。下半年,在各学校自查基础上,重点抽查3-5个乡镇,检查结果在全市进行通报,并上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接受上级对我市“普九”工作的抽查。

3、加大学校现代化创建力度。一是制定下发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方案和基本标准。二是组织督学开展调研,摸清第一批创建学校目前现状、现有条件与标准的差距,形成调研报告,报送教育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三是帮助指导学校学习现代化学校创建方案,研究标准、组织实施。四是按照现代化学校项目建设规划安排,组织督学进行评估验收。

4、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乡镇教育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制度。一是在市委、政府两办的领导下,对各乡镇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送两办和效能考核办公室。二是抓好上级部门对我市教育工作目标考核的筹备工作,确保进入市各县市区前列,达到优秀等奖。

5、加强随访性督导和专项督查。围绕全市教育工作中心,积极开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督导,重点开展初中学校落实课程计划及执行情况,学校办实验班、重点班的情况,学生营养工程实施及寄宿制学生生活设施改造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下达整改意见书,督促学校进一步落实课程计划,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6、进一步加强督导队伍的自身建设,提升督导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定期组织相关业务学习和培训,定期组织督学参与相关督政督学活动,进一步完善督导责任区制度。

三、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采用请进来、走出去,集中学习和分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专兼职督学加强业务理论及政策法规学习,不断提高督导水准和执法能力。

(二)进一步规范执政行为。完善和落实督导工作规程,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原则,使督导评估公开、公平、公正,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权威性。

第6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四大基础化学;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效果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新时期,工科非化工专业化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现状及实践效果如何?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是广大化学教师十分关心的课题。

一、化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改革以来,基础化学教学学时大量减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仅不能降低,而且要提高。教学质量可否提高?出路何在?我们通过研究和实践认为出路就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因为工科化学除少学时化学专业只开普通化学外,其他专业开四大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而四大基础化学强调学科之间的独立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无机、物化、分析课程内容相互重复,如化学平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氧化还原反应很多内容重复。另外没有合适教材可选,造成学生学的理论知识不系统,且保证不了基本内容的讲授,更不能讲授现代化学发展前沿及最新成果。所以要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工科化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化学、化工类专业现有许多高校已有改革的实践和成果。

二、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创建化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新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前我校工科非化学化工多学时专业,如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球化学、地质学、资源勘探、石油工程等开设四大基础化学课程或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我们抓住教学改革的机遇,并充分认识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以及根据现代学科之间和化学课程之间相互渗透、重复、交叉、融合、发展的特点以及化学学时不断降低的现实,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参加了浙江大学牵头的教育部“高校面向21世纪化学课程(非化工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立项研究,我们将原来按化学二级学科分别开设“四大基础化学”课程改革为按化学一级学科设课,设一门基础化学课程,定名为“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新体系。为了贴近教育改革的脉搏,弥补教材的空缺,使学生具有全面而系统的化学学科理论知识,并根据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和要求结合这些专业特点,遵循加强基础、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材体系,反映现代科技新成果,体现工科特色,和与数学、物理学科之间衔接的原则,创建工科非化工类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新体系,并精选教学内容重组四大基础化学,编著了体现改革内容的《现代化学基础》及其配套的实验教材。该套教材于2000年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出版。

三、改革实践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代化学基础》问世以来,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胡英院士、申泮文院士,中国工程院罗平亚院士等专家、教授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被教育部列为首批高等学校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经教育部批准,高等教育出版社召开了全国近30所高校参加的教材研讨及教师培训会。其教学成果荣获2001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该教材已重印3次。当时已有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长安大学等约30所大学先后使用该教材,受到师生好评。

天津大学杨宏秀教授指出:这本新教材很有自己的特色,是一次有意义的成功的探索。突出点是“课程体系新”与“改革力度大”两个方面,并构成该书主要特色,从科学水平、思想水平、适用教学水平来讲,该书是一本十分优秀的新教材。国防科技大学周世光教授指出:我认为这是一本有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可与国外同类型教材交流的教材。北京大学严洪杰副教授谈到,该书整体框架很好,体系内容完全符合目前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基本要求,书中原子结构内容编得很好。郑州大学陈静老师谈到,过去讲原子结构部分时老师讲课难以掌握,学生们接受也比较困难,而该书原子结构内容编得好,学生较易理解。西北大学过玮教授谈到,该教材避免重复,少而精,适合非化学专业学习。西安石油学院王玉琨教授谈到,该教材很有特色,有分量、有深度,科学性、适应性很好。天津城建学院许建华教授说,过去他们学校四大化学都讲,每门课40学时,结果每门都讲得不深不透,此教材很好。

宁夏大学姬鸿斌教授和宁夏广播电视大学陈青老师在“大学化学”刊物第十七卷第4期上发表了题为《(现代化学基础)――一部新型的改革教材》一文中高度评价了该教材特色。如教材体系新,改革力度大,理论联系工程实际,反映现代化学理论、知识和应用的最新成果,教材深入浅出,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等。

山东科技大学使用该教材进行的对比试验总结指出:“我们学校长期一直想把四大化学整合,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教材,整合的难度大,而没有实施。《现代化学基础》的出版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使用《现代化学基础》教材,在我院的环境科学专业进行四大化学整合试点。从试点情况看,效果显著。同没有试点的化工工艺专业进行比较,在没有减少教学内容的情况下,教师教起来顺手,学生学得也轻松。更重要的是节省了课时,为教师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总之该教材无论在课程体系、科学性、系统性,还是满足教学要求等方面,都是一本十分优秀的教材”。

我校在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球化学、地质学、资源勘察工程、石油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等专业,每年25个班、800多学生使用该教材已6年之久,师生反应良好。教师反映: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概念清楚,条理清晰,突出重点,便于教师教学,学生自学。教材图文水平、编校、印刷质量都很好是一本优秀的高校教材,使我们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校学生反映:“整体看,此书无论从信息时展特点,还是从教学或自学方面看都是一本好书,它既可拓宽我们的专业面,也能增强我们的适应能力,受到同学们的好评,值得推广使用”。我校现代化学基础课程已被四川省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四、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巩固提高教改成果,提高教学质量

非化工专业化学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实践效果良好,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的肯定,在全国起到示范推广作用。但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如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等,才能巩固、提高教改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坚持改革道路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在不断更新,在教学思想上,把学科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的观念与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素质教育;单纯传授具体知识的观念与强调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先生讲、学生听的注入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的两种思想观念并存。根据这些现状,我们通过与授课有关教学负责人座谈、讨论改革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改革前后教学质量的对比,沟通了思想,转变教学思想观念,为坚持改革铺平了道路。

2.精益求精,编著高质量的《现代化学基础》第二版

《现代化学基础》在经过5年使用,广泛征求意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召开了《现代化学基础》第二版审稿会,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云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0多所院校的30多位专家教授。会上对第一版教材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对第二版教材初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会后,由申泮文院士、杨宏秀教授主审,胡忠鲠教授统稿定稿,在2005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根据第二版教材出版后两年多我校和其他大学使用该教材情况反映,师生反映良好,普遍认为该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保持第一版教材的特色,体系框架结构整合更加合理。该教材以物理化学为主线,以物质的聚集状态和物质结构为先导,以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贯穿于相平衡、氧化还原和电化学、界面和胶体化学,着眼于阐明单质和化合物(无机、有机)的结构、制备,特别是性质,并将四大化学平衡与三大化学滴定分析法: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有机结合起来。该教材在框架结构上先微观、后宏观、先理论、后应用、理论联系应用,应用中有理论,理论联系专业工程实际和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热点问题。使学生能掌握系统和全面的化学理论知识。

(2)内容更加精炼,教学适应性更强,专业适用面更宽。该教材适用于总学时在130~250学时(包括实验)的所有工科非化工专业(多学时)。本书以介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主。为了减少该教材篇幅,有些内容放在实验中去完成,书中未作更多的介绍。根据专业需要和学时,教师还可对某些内容作适当的增减。

(3)先进性进一步提高。该教材注重化学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先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删去陈旧经典内容,增加现代化学新成果,如用先进的酸碱质子平衡代替电离平衡,物质的聚集状态增加了等离子体,超高密度态,玻色一爱因斯坦冷凝态与费密冷凝态的介绍和液晶,超分子,配位场理论,C60等。对名词和概念尽量采用最新最先进科学的提法。

(4)教材内容深广度更加适中,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考虑到专业需要和学时数的情况,某些内容深度适当降低。如删去了统计热力学简介,精减了三组分系统相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中的计算公式的推证等内容。对结构内容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5)理论联系实际,更具工科特色,量和单位严格贯彻SI。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有一部优秀教材,而且必须有一支勇于改革创新忠诚教育事业、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精通教材,而且善于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基础,采取各种手段组织好课堂教学,善于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要批改作业,辅导答疑。教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

课程教学组织方式,可根据学校师资业务情况分为两种方式:如地质学、石油工程学时只有130多学时,可由一教师讲授完。环境、材料等多学时专业可将教材各章分成无机、物化、有机、分析四部分,根据教师专业特长由2~4位教师讲授。以上两种方式均有我们实践,效果良好。

4.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该课程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采用多媒体教学,是最好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因此,首先制作一部好的多媒体课件,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方法结合以便学生复习。教学方法,尽量采取启发式,作到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5.重视实践,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现代化学基础实验课是本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校投资600多万元,加强基础化学实验室建设,建设四川省基础化学教学示范基地。修改编著出版了《现代化学基础实验》第二版实验教材。该教材分为基础实验、应用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实验,现代仪器测试实验。提高了学生动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师资队伍加强,结构更加合理,水平更加提高;促进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更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更加深化、新颖,知识体系整体优化,教学质量更加提高。

第7篇

下面谈点自己所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注重学校的忠诚管理

忠诚管理在学校这层面上的就是校长要引导教师、学生、社区、家长乃至教育行政部门认同自己、认同学校,更主要的是培养他们对学校的价值主张、办学理念、教育目标、发展规划的忠诚,使各方力量形成一股管理合力。从实践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一所学校没有忠诚的教师会就没有忠诚的学生与家长,缺乏忠诚的学生与家长,学校也就无法留住忠诚的教师,而学校一旦失去教师、学生、家长的忠诚,学校就没有基础,就失去发展的后劲。所以学校的忠诚管理就是要从确保教师的忠诚出发,凝聚各种要素的忠诚力量,为学校管理服务,形成一种管理的良性循环,那么它的管理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

1、人力资本效应

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对每一所学校来说都是最主要的人力资本。如果骨干老师认同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他们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勤勤恳恳,不折不扣地执行并丰富学校办学策略。因此,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忠诚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如果形成了浓厚的忠诚氛围,就会产生巨大的吸引作用,不但能保持并巩固学校固有的人力资本,而且会吸引外面的优秀教师慕名而来。

2、学校形象与组织氛围的效应

学校形象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条件、校容、校貌在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反映,它与学校的组织氛围是密切相关的,有什么样的学校组织氛围,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学校形象。一所学校如果形成了浓厚的忠诚氛围,就会有工作的动力,就会有“言传身教”,就会带出一支好的队伍,带出一个好的校风,就会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成就、不断前进,那么它的形象也将是充满活力而欣欣向荣。

3、教育教学质量效应

学校一旦获得教师的忠诚,教师就会认同校长及其办学思想,就会忠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这会大大激发每位教师的潜能与积极性,使教师工作目标与学校的愿景融为一体,每位教师自觉和不自觉地将自己当前的阵地视为拓展自己事业的阵地,视教学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他们会努力学习,千方百计地改正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样,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肯定会快速提高,学校的声望也会随之获得提升,教师就会获得一种成就感,会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学校的忠诚态度。从而赢得广大家长学生的信赖和忠诚,这样就会达到学校、社会、家长教育合力、促进校内外的教育有教之功,提升学校的办学的品质。

二、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研究

1、更新教育观念,探索创新管理

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主要是后天发展的结果,一些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甚至违背科学的教育观念、方法,会严重限制和束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不断探索、不断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作为校长,我们还要不断帮助教师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确立新颖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引导教师爱教、乐教、善教,不是消极被动地应付,而是按照目标主动地自己管理自己。

2、强化过程管理,提高课堂生活质量

较高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所期待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但高质量的获得,关键在于教学的过程管理,在于教学进行时不断反思和教学行为的调查。为此,作为校长,在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尊重科学、遵循教育规律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向,及时掌握教学一线信息,对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调控,引导教师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高超的教学艺术和高效的教学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必须关注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求实求活,努力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以立体式的现代教学形式出现在教学活动中,建立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相互质疑问题,教学相长平台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接受社会评价,提高办学活动

学校办学在通过自我评价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自身若能更好地引进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我想定能进一步激活学校的办学活力。社会评价虽然不能决定学校的发展,但能唤醒正沉睡着的学校发展的内驱力,一旦这种内驱力被激活,学校会沿着自己所希望的道路更好地前行。那么社会力量又如何评价学校呢?这社会力量当然不是社会中的个人或几个人,也不是社会中一般的群众团体,而是一个能代表广大师生意愿的有组织的群体,如家长委员会、社区等,让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学校管理水平、学生的质量、师资力量、办学声誉等作出合理的评价,提出更好的办学建议,供学校决策。我想,这样可以更好地引进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关心,参与教育评价工作,关心、支持学校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学校自身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增强学校的开放程度,促进学校稳步健康地发展。

三、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诸因素的和谐

1、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实现和谐统一

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是紧紧相连的,学校发展是教师发展的动力和保证,只有当学校发展时,才会有教师充分、主动地发展的空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教师的发展会进一步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校长应充分认识到两者在互动中和谐统一的关系,应该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使学校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成为教师观念更新,素质优化、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在充满生机的校园里辛勤工作,不断充实自我,发展自我,必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成果来推动学校不断地发展。

2、教学竞争与协调――矛盾的统一

竞争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合作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形式,也是个体与群体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同心协力,产生一致行动的过程。就学校而言,校际之间、班际之间、学科与学科、同学科之间无不存在竞争,有竞争就有进步。但是竞争过趋激烈偏离目标,偏离轨道,就会产生负面效应,降低凝聚力,形成知识私有,各自为政,使整体合力削弱,产生1+1<2的效应,因此校长必须十分注重有效地调控,创设竞争氛围,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使竞争成为学校发展的助动器,成为一种无形的激励,将这对矛盾有机地分解并和谐地统一,使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在学校管理活动,教学活动中形成,从而达到学校系统管理中1+1>2的效应。

3、教学质量――教风、学风、校风共同推进的结果

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无疑会影响学生人格品质的形成,优良的校风必然会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认为今天的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育者的理念,就教育教学质量管辖而言,我们必须狠抓教风、学风,建立良好的校风。因为有了好的教风,教师就会严格要求,关爱学生,自觉担负起主体责任,就会去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感染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形成教风和学风的和谐统一,培植良好的校风,促进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四、注重学校内在素养培植的实效性

1、树立现代“学校形象”意识

学校形象犹如一面鲜红的战旗,具有鲜明的指向性、感召力,它能促使师生员工对学校奋斗目标和办学准则达成共识,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面对空前激烈的办学竞争,现代教育发展对学校提出的更高要求,更使我觉得,学校形象是学校的生命之本,是学校的生命立足之点,作为校长应努力构建良好的学校形象,引导学校各种力量,自觉、主动、积极地把学校形象作为学校的生命来抓,象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学校形象。

2、增强“科教兴校”意识

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都遇到过许多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为避免盲目性或少走弯路,我们必须加强教育研究和学科教研工作,实实在在地走科教兴校之路,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科研成果的大小,教育科研的深度和广度,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品位的重要标志。

学校要形成科研网络,定期开展教科研培训及实践活动,以增强教师群体的科研意识,提高其科研能力。并积极开展教学与科研一体化改革,以科研促教改,积极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让教师把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疑难问题整理出来,形成专题,让同学科教师共同研究,集各人智慧,形成共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3、培养办现代化学校的思想

第8篇

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山东省青岛市第三中学,始建于1945年,原名青岛市立沧口初级中学,为当时全青岛市仅有的四所公立学校之一。学校位于青岛市李沧区,北依楼山,西临大海。学校七十载厚重积淀,凝结出“厚积薄发、自强不息”的校训,“诚信文明、勤奋严谨、睿智善行、求实创新”的校风和“明德、循理、精业、爱生”的教风,孕育着“志存高远、博学善思”的学风。学校现有教学班36个,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优秀教师3人、山东省特级教师2人、山东省教学能手3人、市优秀教师5人、市教学能手12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35人。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学校为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设施:新建了科技办公综合楼、学生公寓楼,教学楼和图书艺术楼改造一新;教学楼各教室均安装了数字化多媒体设备,并接入互联网,实现了“班班通”;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设施完善;新建了现代化的历史、地理、音乐、美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专用教室;重建了塑胶跑道,新建了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和足球场。学校顺应时代要求,大力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率先设立了信息化实验班,实行小班化教学;建立了微课制作室,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实现借助云平台构建课堂,完善了学生的电子书包,不断探索翻转课堂教学。

为了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创客”的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有用之才,学校建立了3D打印实验室,成立了机器人兴趣小组、科技活动兴趣小组、航模兴趣小组和创客达人社,还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创客空间、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业基地。学校聘请了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杨俊杰教授担任校外指导教师;由专职教师组织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学校还利用假期举办中学生“创客训练营”,针对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拓展等方面进行培养,形成了创客文化。学校还组织“中外学生交流”“走进清华游学”等社会实践课程,借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学校获得的荣誉

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实验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青岛市素质教育优秀等级学校、青岛市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青岛市教育技术装备先进集体、青岛市花园式单位、青岛市绿色学校。

第9篇

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谈实现教育现代的几个关键点:

校长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前提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其思想和观念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正处于深化期,校长的课程意识、文化内涵、教育情怀、价值观念极大地影响着全体师生员工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着学校的整体发展方向。学校的办学条件可以暂时落后,但办学思想不能落后。如何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外化为教职员工的工作方式、内化为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是当今校长面临的冲击与挑战。纵观国内外一些成功学校,它们的共同点是:校长有思想,教师有智慧,学校有文化。为此,校长必须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拥有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前不久,山东省五莲县举办了“教育现代化专题论坛”,来自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近50名校长和来自台湾的教育专家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笔者有幸参与其中。三天的活动令笔者感受颇深。台北教育大学张世宗教授对当代教育的深刻剖析,林士真教授对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与会校长们的危机意识和鲜活的办学思想让笔者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在这里,笔者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样的行动才能迈向教育现代化。同时,也令笔者坚信这样一句话:校长的思想观念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命运,校长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教师的专业化是必要条件

校长所具有的现代化意识,为学校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要把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还需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依靠这些教育现代化主体的生力军,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才能在基层学校得以实现。

如何把学校的办学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为,使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学校要不断为教师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搭建平台、提供机会,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师德水准、知识结构、教学技能和研究意识不断提高。同时,教师要增强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又一重要任务。它不仅影响、制约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现代化的内容与方法。所以,加强教师全员培训、推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当务之急,必须抓实、抓紧、抓好。要让教师培训的系列活动成为学校的一种常态,成为学校为教职工创造的一种福利待遇,成为每位教师内在的精神需求。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保障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努力实现办学的自觉性、自律性、民主性和开放性,不断地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因此,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保障。

学校制度靠人建设和施行,也靠人去发展、完善和创新。为此,学校要坚持走依靠教师发展学校的办学道路,以教师为本,增加教师民主管理权,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质量提升和教师素质提高的评价机制,充分地发挥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的导向功能,积极营造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努力实现学校教育管理规范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办学特色多样化的目标,保证教育教学过程健康、有序、高效,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

办学条件是物质基础

必要的办学条件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因此,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地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让先进的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工具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文化成为净化师生心灵、启迪人性智慧、促进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五莲县虽然经济不算发达,但全县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的硬件投入却在全国都是超前的,足以反映当地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当地老百姓对教育的支持力度。这种物质保障对当地校长和教师来讲,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压力,推动着全县教育工作者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对全县人民来讲,是一份决心,是一份希望,也是一份幸福。

第10篇

关键词:中职化学 数字平台 课堂效率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现代化建设中对于懂技术、能动手的现代中职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中职学生也被社会各界所看好。与此同时,社会对于中职学生的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先重课本、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呈现出与社会需求的不平衡性。如何让中职课堂教学紧跟时代潮流,如何能真正培养一批有技术、有创新、能动手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笔者认为,除了进一步提升中职教师的业务能力外,还要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更好地利用中职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数字平台,从多方面促进教学信息的流动。

笔者就如何利用好数字平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谈几点探索与思考。

一、借助多媒体平台,拓展学生视角

法国著名学者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就笔者所教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一课来讲,理论性的知识较多,课堂上讲起来比较枯燥,而且学生难以与现实生活的知识相联系。学生听得吃力,教师讲得费神,再加上现在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初中阶段成绩中下的生源,这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基础较弱,更有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面对这些学生,干巴巴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他们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上下功夫,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多媒体的运用,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多媒体能集“声、像、图”于一体,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同时弥补了课堂插图和文字说明的局限性,克服了传统教具的缺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传授视野。

首先,这节课从一开始就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微观模拟环境,展示分子各种形式的碰撞及碰撞的效果,让学生得以感知,并通过观察主动得出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改变了传统的只是用图片把概念的结论定性地告诉学生的做法。动感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趣味课堂的呈现大大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特别是画面的呈现中结合插图与文字的说明,让学生从感性的认知进入了理性的分析与思考中,最后得出结论,这无形之中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同时给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学生搭建了一个想象的平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想象能力。

其次,多媒体课堂再一次彰显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教师在“导学“中做足了文章,无论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还是课堂语言的组织,在多媒体“形、声、光、影、动、静”的辅助下达到了最佳效果。多媒体突破了时空界限,突破了文字的限制,课堂呈现了主动与愉快的学生参与。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

二、用好数字网络构建新型课堂

现代中等职业学校虽然没有一流的生源,却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电脑房、实训基地、多媒体信息中心等,这些现代化的数字辅助教学设施覆盖了整个学校,如何利用好现代化数字平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就是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网络资源,促使它更好、更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从更高、更深层次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实践证明,运用网络教学、交流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创新能力与理解能力。

首先,依托网络打开学生的思维。大家知道现代网络资源与书本资源相比,其内容更丰富多彩,它不但拥有大量的文字资源,更有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源,教材中有些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很难感知或无法感知。此时,我们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库,通过动画把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思维过程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并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发展,特别是有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通过画面让学生观察、推理、想象,验证并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压强通过改变气体的浓度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这样便于将前面的知识迁移到后面的学习中,同时形成了类比的思维方式。

其次,依据网络平台构建学生探究学习的平台。教学效果除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课前的预习及课后的教学反馈也十分重要,中职学生相对来讲都有识别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课前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探究性题目,让学生通过上网调查、相互学习及网络交流等得到问题的答案。例如,讲“氢键”这一课时,布置学生事先收集氢键的相关资料:如生物学中的遗传密码DNA,物理学中相互作用和水密度的反常特性等,以便多学科、多角度展开学习。结果课上学生给出了非常满意的答案,大家交流学习的心得,整节课气氛活跃。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课前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网络解决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另外我们还可以依托校园网络建立班级学习QQ群,让他们通过网络交流学习问题。例如,教师课后可布置一些探讨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群里交流,教师也可以加入他们的交流,这样同学间不但加强了网络交流技能,还能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教师与学生的网络交流同样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这样的交流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是一个神奇的东西,用好了它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如果在用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技术控制也会出现失控的场面,这就要求教师与学校网管配合,建立“绿色上网”系统。

多媒体、数字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大大丰富了师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放开了学生的手脚,可以让他们在网络的海洋中不断充电、吸取养分,现代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中职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上多下功夫,争取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第11篇

1.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1个别实验内容较难

虽然髙校的化学课程陆续开始重视实验在其中的应用,可是不可避免确实有一些实验具有较高难度,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会有困难。许多实验的操作时间相对有限,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被动参与实验。如“污水的处理与监制”这一实验需要较为长久的动态操作过程,需要对污水进行相对较长时间的监测才能得出结论。因此往往学生操作起来会倍感困难。

1.2虚拟化学实验室建设水平低

虚拟化学实验室的整体建设水平偏低,无法满足当前髙校的化学课程教学要求。虚拟化学实验室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化学操作进行指导,并且有相应的远程教学设备,对化学操作加以辅助和帮助。然而许多高校的化学实验室都不具备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条件。现代化学教学已经不再是停留在瓶瓶罐罐的时代,而是格外重视现代化学气息的融入。故而虚拟化学实验室无法满足当前化学教学的新要求,也无法对现代生产过程中利用到化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呈现。

1.3没有极具开放性的实验平台

高校的化学实验平台应该是为全体学生开放的,但是针对目前高校化学实验平台建设现状来看,其并没有为高校内所有热爱化学、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学生而设计。所以许多学生并没有办法将自己对化学的热爱展现出来,也没有平台为自己进行化学实验提供帮助。

2.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对策与方法

2.1转变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作为大学化学学科教师应该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注重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且近些年来,注重自然、生态、环保理念在其中的应用,所以化学学科更应该注重自身实验的环保性与可持续性。比如对一些气体的验证,如果其产生的气体有一定的毒性,无论是对人体还是对自然环境,教师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都应该尽可能找到可以对其进行替代的气体开展实验。通过相似的实验结果,告知学生实验结论,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2.2注重实验教学内容与模式的优化

一般而言,开设化学学科的高校,要么是理工类院校,要么是军事类、医学类院校。这类院校培养的学生,都离不开化学实验与操作。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实验都是较为综合的,常见的涵盖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等。这些学科内容相对更为深入,且需要教师不断优化自身的实验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适当增加实验个数,使得其大多数为基本实验,还有一些属于复杂实验,由学生选修完成。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在进行操作的时候更为容易,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模拟,完成相对复杂的实验内容。

2.3建造开放试验平台与虚拟化学实验室

髙校要尽可能为学生建造开放性的实验平台与虚拟的化学实验室,其目的就是为更多热爱化学、乐于研究化学、渴望参与实验的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和机会。首先传统的实验室需要严格的交接制度和仪器保护制度作为依托,这样才能确保化学实验室内部的教学仪器正常运行。一旦出现一些小的故障,一定要及时报告管理人员进行修理。而大故障则需要上报学校维修中心,通过专业人员进行修理。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确保实验仪器的使用寿命延长,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除此以外,虚拟化学实验平台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远程教学模式开展的。许多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化学实验都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完成,还可以通过远程教学的模式,由教师对其进行指导,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水平。

3.结语

我国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在近些年来已经逐渐开始实现改革,并且相关教师也开始重视实验教学在其中的重要性。故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还需要高校不断完善实验室建设,将现代化学气息融入到髙校化学实验教学当中,从而不断提升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水平。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人类发展具有重大贡献。随着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的普及,对学生分析化学现象,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高端化学人才的需求成为了化学教学的宗旨和目标。然而现阶段,我国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层出不穷,主要变现在: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薄弱,缺乏专业的课程开发人才,课程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等。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了对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其利用探讨。

一、高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缺乏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教学课程资源主要是国家统一规定,直接发放。并且课程资源对教学考核没有直接影响,加上传统的课堂教学、教材教学理念的误导,教师不能全面理解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开发积极性不高。第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不足,开发手段单一。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信息、教学模式。我国缺少课程资源开发的专业人才,课程资源开发中受制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学校文化,社会风气等诸多因素,导致了我国在课程资源能力不足。第三、在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低下。课程资源的形式多种多样,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教师往往只局限于教材、学校、实验室等校内资源,忽视了更为丰富的隐形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

二、高中课程资源的特征

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丰富化学教学内容的源头。全面掌握对化学课程资源的认识,了解其基本特征,是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和前提。化学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性科学。不仅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教学知识点、思维逻辑和其他学科也相互渗透、紧密联系。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实验不仅生动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实操能力,活跃了思维空间。综上所诉,化学课程资源具有多性、关联性、生动性等多种特征。因此,在课程资源中,要结合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采取多种手段,多条途径进行开发。

三、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课程资源开发手段的多样性

课程资源的多样性要求在课程资源开发中要采用多种手段。第一,对教材课程资源的开发。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材、化学课堂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但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往往出现“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的错误现象。对教材资源进行开发,应当灵活掌握教材关键部分,有效的将教材中典型的例题、案例、实验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第二、对校内资源进行开发。校内课程资源丰富集中,合理开发校内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氛围活跃。对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优势,其次,要关注于潜在校园文化,学习气氛,学校历史等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第三,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随着科学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身边网络资源。将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另外,教师可以结合自我的生活经历,生活现象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2)学会与其他化学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共享

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程资源运用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资源开发者的积极性和开发态度。因此,合理有效的利用课程资源也是课程开发的重要问题。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在资源利用中,要注重培养教师对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意识,提高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办公室一般都是按照学科,年级进行分配。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当注重这一有利的地理优势。其次,学校可以组建课程资源总库,将优秀的,有效的课程资源收集起来,形成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参考引荐,提高了课程资源的使用率。另外,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中,可以形成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由于教师的兴趣爱好,专业重点,生活经历等等的不同,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就会形成侧重点。比如说,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每位教师都会有擅长的开发部分。开展专业老师进行教学,有利于增强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对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素养的培训

现阶段,在我国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情景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对课程开发认识不够,开发能力欠缺。因此,改变我国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就必须对教师开展课程资源开发和使用的素质培训。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推广和深入,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正确认识到自我是课程资源开发主体。比如说,可以开展“课程资源重要性、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等等讲座,培养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其次,开发能力欠缺是我国课程资源开发的普遍现状。在素质培训中,应当加强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探讨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方法。这需要学校不仅加大对教师课程开发培训的投入,不断更新先进的课程资源设备,修建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基地。同时,定期有请在课程开发方面能力突出,具有现代化开发理念的知名人士对教师开展课程培训。积极与其他高校的课程资源开发者进行交流讨论,引进先进的开发理念,吸取开发中经验教训。

总之,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课程开发中,应当注意不断完善课程资源的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