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时间:2023-05-29 18:23: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 :社区;传染病;防空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35-02

如今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使社区卫生所成为社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承担了所辖街道的社区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日常指导、传染病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及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协助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等工作。近年来不断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甲型H1N1流感、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等均易在社区传播,加强社区传染病管理成为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偏少,且大多兼职,要做好社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就需要有完善的传染病防控组织网络、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应急反应机制和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及应急反应能力的传染病管理工作人员。从2003年我国为有效应对SARS而实施了一系列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措施以来,我们按要求不断强化传染病管理,健全防控网络,完善各项制度,基本杜绝了传染病疫情的漏报、迟报等现象,大大提高了应急反应能力,在此简单谈谈我们的几点做法。

1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防控网络,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1.1 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我们根据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文件要求制定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首诊医生责任制》、《疫情网络直报保障制度》、《疫情报告培训制度》、《疫情报告资料使用和保存》、《疫情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流程》等相关规定,将疫情报告管理、登记、核对与自查、奖惩制度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内容细化为具体的工作要求,发放到卫生所和辖区社会医疗机构,相关制度张贴上墙,告知相关人员必须熟记报告病种、填报要求、报告程序与方式、报告时限等内容。

1.2 健全传染病防控组织网络。

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需要组建由社区卫生所长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传染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处置、监测报告、医疗救治、疫点消毒及后勤保障等职能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到人,负责辖区内的各种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处置。结合工作实际,定期召开社区传染病防控工作例会,形成由各职能小组与中心各科室及社会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传染病防控网络。

1.3 建立应急反应机制。

为有效快速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及《演练方案》,成立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小分队。

2 强化知识培训,做好社区宣教,增强传染病防控意识

2.1 强化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重点传染病防治专题培训,增强大家特别是临床医生的业务知识水平和疫情上报意识。每年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处置模拟演练,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突发疫情快速反应能力,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对新调入或聘用的医务人员,及时安排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专题培训。

2.2 做好社区宣传指导。

要求社区责任医生和社会医疗机构医生配合社区居委会利用黑板报、宣传单、健康咨询及讲座等形式在社区、学校、托幼机构、工厂、企业、建筑工地等处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控与干预的知识宣传和指导,提高社区居民对传染病危害及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有效预防相关传染病的效果。在传染病流行期间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从而迅速控制疫情的蔓延和扩散。

3 信息规范上报,疫情及时处置,有效防控相关传染病

3.1 传染病监测信息规范上报。

信息上报工作必须耐心细致,要求辖区所有社会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卫生室等)的医务人员认真执行疫情报告管理制度,门诊日志登记项目齐全,发现传染病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按规定做好登记,填全传染病卡片必填项目,文字要工整、清晰,临床诊断明确、合理,并及时上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防保科有传染病总登记簿,配备疫情报告专用电脑,收卡后疫情上报人员要逐项审核报告卡,更正填写中出现的错误、漏项、逻辑错误等,有疑问及时与填卡人核对,并完成登记、网络直报和卡片编号归档保存。传染病报告卡填报的质量如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一致性要达到标准,需要各部门间工作人员在登记、收卡、查对、签收和上报的各个环节认真负责,密切配合。为防止个别患者取回检查报告单后因个人原因未能及时复诊而导致的传染病迟报现象,要求检验科和放射科医生在查出传染病阳性结果时按《随时反馈制度》的规定以最快方式通报接诊医生和疫情报告人员,做好反馈记录。

3.2 做好社区传染病疫情处置。

疫情报告管理人员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上查询或临床医生上报等途径获得本辖区的新发传染病病人信息后,发现有需要传染病疫情处置的要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完成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针对性开展疫点消毒处理,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力争不出现传染病扩散或二代病人。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暴发疫情时,要及时上报分管领导和疾控部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小分队来共同协助疾控部门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4 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奖惩措施,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4.1 加强日常工作监管。

每月月初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人员认真检查门诊日志、防保科等处各类登记本,上网核对传染病报告卡,抽查流调、疫点消毒及预防记录,并通过上门调查或电话随访来检查工作完成质量,认真做好疫情报告自查记录。每季召开社区传染病管理工作会议,通报辖区近期的季度疫情分析及汇总材料,讨论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合理协调解决,对下阶段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第2篇

2019年我镇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在县卫生局级领导下、县疾控中心的业务指导下,传染病报告率大大提高了。如期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疫情管理工作计划,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 情况分析

2019年是全镇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直报,由于报告方式的改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已大幅度提高了。2019年古城镇卫生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2例(水痘5例,肺结核1例,乙肝5例,疑似麻疹1例)。

二、成绩与经验

1、领导重视。由院领导、公卫办、村卫生所负责人及疫报人员组成。建立有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并上墙,配备有网络直报的设备和专职人员。

2、村卫生所使用玉林市卫生健康局制定的统一表格,登记项目基本完整。医院使用玉林市卫生健康局制定的统一电子表格,登记项目基本完整。

3、多次对医生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使医生及时掌握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新病种及报告方式和时限等,对报告卡的填写要求多数医生能掌握。

三、存在问题

1、传染病仍有漏报。部科室无登记传染病病人,传染病漏报调查中漏报率较高。

2、部分医务人员对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个别科室有门诊电子日志但形同虚设。住院电子登记不齐,造成传染病报告情况无法查询,影响正常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开展。

3、部分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法律知识淡薄。不定期抽查中,发现个别医生不懂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新病种,以及某些传染病在乙、丙类中的调整。相当部分医生对传染病报告程序、报告方式和报告时限不掌握。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

第3篇

【关键词】 传染病管理;控制质量;报告分析

控制院内传染病的发生仍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大难题,虽然国家相关文件提升对院内传染病的控制力度,但是院内传染病流行的整体趋势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疫情报告并未显示院内疫情的真实情况。传染病质量报告与疫情防控关系密切,直接影响传染病管理的整体水平[1]。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为引导线,调查院内相关管理程序,及时进行调整,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本院传染病上报报告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院是一家综合性甲等医院,选择2010――2012年内传染病报告(共2000份)为调查对象,根据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展开调查。

1.2 调查内容 ①漏报情况:对2010――2012年内所有病例档案进行调查,将符合传染病病例进行总结,并与上报情况进行核对,未上报者为漏报病例。②错报情况:调查上报报告的书写规范程度,以及所填资料是否准确、完整。③迟报情况:调查上报者的诊断时间与上报时间差距,是否超过规定报告时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漏报率、错报率、迟报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t检测计量资料。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调查结果显示2010――2012年共有传染病例2085例,漏报85例,漏报率为4.08%,错报65例,错报率为3.12%,迟报46例,迟报率为2.21%,见表1。

3 讨 论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防控情况以及报告质量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医疗水平的具体体现。院内传染病情况直接关系到患者住院以及就诊安全,应得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及时准确掌握本院传染病趋势,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所在[2-3]。地方医疗机构院领导应深入了解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加大院内对传染病防控的宣传力度,完善管理制度。从本文研究分析显示本院2010――2012年共有传染病例2085例,漏报85例,漏报率为4.08%,错报65例,错报率为3.12%,迟报46例,迟报率为2.21%;门诊部漏报39例,住院部漏报46例,门诊部漏报率低于住院部,P

参考文献

[1] 刘玲琳,脱军运.综合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体会[J].卫生行政管理,2012,8(8):140-141.

[2] 付芳.医院传染病的漏报调查与报卡质量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13-15.

第4篇

1 调查内容和方法

1.1 调查时间:查阅2010年1月1日-10月30日的传染病报告的性病病例。

1.2 调查对象:按照《性病疫情漏报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抽取鄂尔多斯中心医院、鄂尔多斯第二人民医院、东胜区人民医院、鄂尔多斯市妇幼保健院、鄂尔多斯市广厦医院为调查对象。

1.3 调查方法

1.3.1 按照医疗机构性病疫情漏报调查记录表,对被调查单位的皮肤性病科、泌尿科、化验室、妇产科、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进行一一检查,将查出的性病病例与该院防保科和东胜区疾控中心疫情网络报告进行核对,凡无报告者视为漏报病例。

1.3.2 凡无门诊日志的医疗单位,采用核对相关科室的化验记录进行登记。

2 调查结果

2.1 性病疫情管理调查

被调查的5家医疗单位均有传染病、性病管理制度、疫情报告惩罚制度;各科室有传染病疫情登记本、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卡、实验室登记本。

2.2 性病漏报调查

共调查5家医疗单位,除鄂尔多斯市妇幼保健院无性病病例外,其它4家医疗单位共查出性病病人202例,其中梅毒158例、淋病34例、尖锐湿疣4例、HIV感染者6例。以上性病病例经与东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网络报告核对无漏报病例。从调查结果看梅毒占调查病例的78.22%,淋病占调查病例的16.83%、尖锐湿疣占调查病例的1.98%、HIV感染者占调查病例的2.97%。

3 分析

全市各类法定传染病经过几年的努力,传染病漏报率逐步下降,经5家医疗单位2010年1至10月份性病报告调查无漏报病例。各医疗单位有门诊日志,有疫情登记本,有传染病报告卡,有各类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所调查性病病例均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告,报告及时性率为100%。在202例性病病例调查中197例较准确(不准确的病例主要是梅毒),准确率为97.52 %。卡片的填写、登记较完整,个别病例住址填写不祥,在202病例调查中有196张卡填写完整,完整率为97.03%。

第5篇

深圳市龙华新区卫生监督所,广东深圳 518109

[摘要] 学校、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流感等,其中腮腺炎、水痘、流感及麻疹均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传染病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轻者可影响学习、生活,重者可危害身体留下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学校、托幼机构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

关键词 ] 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034-02

学校、托幼机构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同时,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的发生与寒、暑假有着密切的关系,寒、暑假过后的两次开学,所伴随的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不仅仅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季节吻合,更重要的是在寒、暑假中,学生的走亲访友的流动和活动,可能将接触的外地传染病带到本地,又随着开学而带进学校、托幼机构,通过学生间的密切接触而在学校中传播。了解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的季节特点,抓好春、秋二次开学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对学校、托幼机构中传染病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深圳市龙华新区学校、托幼机构2013年发生传染病的基本概况

深圳市龙华新区现有学校、幼儿园共187所,其中:中学5所、小学51所、幼儿园131所;中小学在校学生10.71万人,在园幼儿4.45万人。

2013年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病情况:2013年发生传染病疫情共903例,涉及病种18种,其中:法定传染病14种(流行性腮腺炎266例,手足口病128例,其他感染性腹泻91例,猩红热38例,细菌性痢疾10例,乙肝6例,肺结核5例,麻疹4例,风疹3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例,淋病2例,伤寒1例,梅毒1例,艾滋病1例),非法定传染病为4种(水痘335例,其他疾病3例,尖锐湿疣1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1例)。

传染病发病种类: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93.69%,其中:呼吸道传染病6种616例,占总发病数68.22%,肠道传染病4种230例,占总发病数25.47%。

传染病发病时间分布:呼吸道传染病中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在4~7月份,占49.62%;水痘主要发生在1、4、5、6、11、12月,占81.49%;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6、9月,占49.22%。

发生爆发疫情情况:2013年学校、托幼机构爆发疫情4起(水痘3起,乙流1起),发病53例。

2 深圳市龙华新区学校、托幼机构防控传染病的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2.1传染病防控措施具体内容

开展全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监督检查,重点围绕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组织机构建设、管理责任制和管理制度的建立、晨检、缺勤追查等基础资料的记录情况和疾病防控管理责任制的落实等方面进行了监督检查。具体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①有无建立和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是否向辖区教育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②有无建立每日晨早健康检查制度,有无指定专人负责对每个学生及上岗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传染病病症及早采取措施;③有无做好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包括地面、物体表面的消毒及空气的定期消毒);④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顺畅流通,厕所有无定时打扫及消毒,空调滤网有无定期清洗消毒;⑤有无开展健康教育,是否培训、督促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个人卫生和疾病防护。

2.2检查结果

检查187所学校、幼儿园,173所学校和幼儿园均按照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防控管理组织,制定了晨检、疫情报告、因病缺勤追查登记和消毒制度,落实了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能够较为规范地执行晨检登记制度,开展了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病因排查登记,做好卫生管理和地面、物体表面的消毒及空气的定期消毒工作,定期做好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工作;14所学校和幼儿园未达到上述要求,部分措施落实不全。

3 防控传染病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中发现的部分学校及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学校和托幼机构的传染病防控意识淡薄,未建立传染病防控组织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等各项管理制度及防控预案不健全。②部分学校及幼儿园相关负责人传染病防控意识薄弱,未能建立传染病防控长效管理机制,未将传染病防控和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教学计划,工作中缺乏积极主动性。③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落实不力,登记不详实,尤其是因病缺勤学生病因追踪不到位,就诊医院不明确。④传染病防控力量薄弱,绝大多是学校和幼儿园未能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配备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现阶段各学校的保健老师均是由学校内的任课老师担任,未接受相应学校卫生专业知识、传染病防控和急救技能等相关知识培训,未取得相应的合格证;而大多数私立幼学校基本未配备专职卫生保健人员。

4对策措施

从近年来学校、托幼机构发生传染病态势分析,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发生传染病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和学习,也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从以下四方面继续加强:①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配合教育部门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呼吁增加对学校的经费投入,增加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数,使学校卫生工作真正做到专人专管。②加大传染病防控宣传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深入开展学校及幼儿园手足口、麻疹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学校及幼儿园相关负责人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能力、处置能力。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电子屏幕等各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卫生知识宣传活动,使老师和学生掌握更多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传染病自我防控意识。③积极落实整改,将各项防控措施真正落实到位;④加强卫生部门、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通报,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

参考文献]

[1] 戴孟阳,王磊石,许志广,等.实施综合管理确保传染病防制效果[J].现代预防医学,2003(1):56-58.

[2] 何静怡.上海市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监督检查与抽检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102-104.

[3] 崔霞,焦力群,吴镝,等.综合医院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36-37.

[4] 张素艳,庞世娱.大中专院校传染病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10):97-98.

[5] 于贺,李俊孚,呼艳宏.白城市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4):235-236.

第6篇

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监督管理中最基本的重要内容,及时准确向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疫情是每个医生的职责和义务,是防止传染病暴发和疫情蔓延的重要环节。本文回顾我院2008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现状,探讨综合医院疫情报告的可行办法。

1 2008年我院疫情报告现状

2008年我院发现传染病患者2712例,其中医生报告2193例,报告率80.87%;漏报519例,其中可以补报的为447例,可补报率为86.13%;无法补报的72例,实际登记漏报率为2.65%。

2 疫情报告存在的问题

2.1 综合医院(特别是未设传染科病房的)的领导及全体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管理的意识淡薄,重治轻防。

2.2 某些医务人员法制观念不强 发现传染病即转入专科诊治,将疫情报告的工作随之推向专科。既不能执行首诊报告负责制,也不能认真履行法定报告人的义务。

2.3 对医院指定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奖罚制度不兑现,不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2.4 个别医生不能熟练掌握各类法定传染病的诊断标准、病种及报告时限,以致造成漏报。

2.5 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 主要表现在化验单项目填写不全、名章不清;检验科传染病登记本缺项,使查对困难。个别化验单在发出前虽然为数极少,却是造成传染病漏报无法补报的主要原因。

3 降低漏报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增强疫情管理的意识 做到人人参与,防治结合。配合健康教育,利用板报、咨询等形式做好宣传,以充分认识疫情管理的必要性。

3.2 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以主管院长为组长的传染病管理小组,制定本院疫情报告制度及奖罚措施,以确保资金落实。

3.3 增加预防保健科监督检查频次 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做到奖报罚漏。并每日核对阳性化验单,堵塞漏报。

3.4 在综合医院应设立传染病发热、肠道传染病专科门诊室,对可疑患者进行化验检查,以防止传染病漏检漏报。

3.5 加强对化验单的管理 由医务科和保健科共同参与,做到化验单填写和登记规范化。凡对传染病诊断阳性的化验单由专人送到专科诊室,收发签字,弥补了因化验单项目不全和流失而造成的无法补报的状况;同时首诊医生要做好此类病人转诊的导诊工作,以防出现无主化验单而转向无法补报的另一局面。

3.6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组织各科医生和新上岗医生岗前培训班,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有关业务知识,半年进行一次业务知识书面考试,强化业务的同时增强疫情报告意识,提高疫情报告的自觉性。

4 效果与讨论

4.1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奖罚方案经过2009年1—3月的实施,我院传染病登记漏报无法补报的现象已降到历史最低点。医生传染病报告率由实施前的80.87%提高到90.78%,漏报的传染病可补报率由86.13%提高到99%,实际登记漏报率由2.65%降为0.58%,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4.2 我院实施传染病管理的规章制度3个月的实践证明,在综合医院完善传染病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法制观念和定期对医务人员培训是做好疫情管理的基本保证。所以只要真抓实管,疫情漏报现象是可以消灭的,其中预防保健科的监督检查指导起了重要作用。但要提高临床医生报告的自觉性,降低其漏报率,还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第7篇

班级管理人员:班主任、班干部

疫情报告人员:班主任陈安洪及本班全体学生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校,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5、建立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每年新生入学进行传染病预防接种。

6、食堂饮食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按照《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之规定,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管理老师或班主任、保卫迅速报告,相关科室和人员接到报告后,迅速报告校医务室,由校医务室及时整理出文字材料向学校领导报告,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财政厅)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第8篇

为科学、有效地应对学校突发疫情,同时对校园周边疫情防控工作提高认识,

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学校周边突发的群体性传染病、重大疫情。

二、组织机构

应急领导小组

长:XXX

副组长:XXX

员:各班主任

安全保卫小组

负责人:XXX

员:XXX

XXX

XXX

职责:在突发时间的前期处置过程中,负责现场警戒、秩序维护、人员疏散等。

三、建立保障机制

(一)当学校未出现传染病或疫情时

学校突发传染病或疫情的预防应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多方配合、共同负责的原则。

1、加强健康教育

本学期开学初,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有关健康教育要求,开齐、上足、上好健康教育课。学期结束前组织1次有关安全、健康的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致家长的公开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传染病知识和防治工作要求,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2、严格门卫管理制度,加强门卫值守、管理工作,及时掌握校内、外各种人员流动情况。

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加强对教室、阅览室、微机室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内公共用具的消毒,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3、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积极做好因病缺课的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工作。对生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医院就医,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

4、加强师生体制锻炼。学校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5、学校做好日常预警预防工作,与应急单位建立联动机制,保持联系渠道全天候畅通。

(二)当学校周边出现传染病或疫情后的防治应急处置

1、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疫情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2、避免到传染病或疫情爆发的地区活动,避免接触流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如果学生与流感样病人密切接触过,应主动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隔离医学观察期结束后,如未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则可以正常到学校上课。

3、学校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必要时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4、如果疫情加重时,学校要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疗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三)当学校突发传染病或疫情后的防治应急处置

1、启动预案

突发传染病或疫情后,应立即启动学校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开展具体施救和各项善后处理工作:应急救援命令;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及时向上级和有关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请求救援;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工作,认真调查取证,写出书面材料。

2、应急措施

由校长负责的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

主要职责包括:根据上级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预案制定本校的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预案;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防治责任制度;负责常见传染病、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的资料收集与归档工作;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传染病、疫情防治措施;利用校内(外)、课内(外)的不同形式,组织开展对学生和教职工的传染病、疫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防病科学知识;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发现有病症的学生,要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向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及区教育局等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有异状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疫情发生时,学校要根据街道办的部署启动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预案,并组织落实各项传染病、疫情防治措施。

3、迅速启动与实施措施

(1)建立和完善学校预防传染病、疫情传报信息网络:各班级传染病、疫情信息传报的第一责任人为班主任,学校传染病、疫情信息传报的第一责任人为校长。

(2)预防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范围:出现个别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出现一定数量的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的;出现集体性不明病因发病症状的;其他需要报告的防疫情况。

(3)预防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的途径与预防要求:凡出现上述情况的,要立即了解患者病因,在2小时内以书面信息报上级教育局与当地疾控部门,并跟踪后续信息,定期报告。

(4)建立考勤制度:对缺勤的师生员工要逐一进行登记,并立即与其取得联系,查明缺勤的原因。

如发现学校师生员工有身体异状,学校则迅速切断传播途径,采取隔离。学校在区防疫站的指导下,对发病学生(包括与发病学生有密切接触的师生)采取隔离措施。严格实行患病学生休息制度,学生病愈后方可复学。

(5)由专人对患者活动过的校区、室内场所进行定期消毒,具体要求如下: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地面进行湿性清扫,对空气进行喷雾消毒,用紫外线消毒灯对有关区域进行物理消毒,实行室内强制通风。

4、信息报送与现场保护

(1)学校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后,应立即将情况发生的地点、时间等基本情况和有关信息向上级领导报告;要尽快核准情况,在规定时限内将突发病情的时间、地点、经过、危害程度、发展趋势、所采取的处理措施、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等情况迅速上报。在迅速展开抢救工作的同时,对事故现场实行严格保护,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的痕迹和物证。

(2)学校建立完善的值班制度,配备专兼职信息监测员(应急专干),综合信息小组(应急办)及时接收报送学校有关信息。

第9篇

一、高度重视,成立组织。

认真落实上级预防传染病有关会议、通知精神,做到上行下达,不折不扣。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我校制定了预防传染病应急预案,成立了预防传染病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各项应急工作以及各项管理制度及时监督落实。切实做到对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置”的原则。

二、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检查落实。

1、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在学校一旦发生流行性疾病时,就必须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及时有序地把疫情报告上级,力争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不瞒报、不谎报、不漏报、不迟报,确保疫情准确无误地上级。并做好记录。

2、建立了晨检制度。我校加强了晨检制度。每天早上学生到校后,班主任首先检查学生是否正常到校,有无发热现象,其他症状。认真执行晨检制度,有晨检记录和因病缺课记录。

3、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确保预防措施落到实处,掌握师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学校有发热等症状的患者,防止传染病蔓延。

4、加强学校的消毒、通风工作,制定消毒通风制度,学校所有需要消毒场所都有专人负责。

三、开展活动,措施得力。

1、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情况。各班每周上一节的健康教育课,学校还利用升国旗、宣传栏、黑板报、班会等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真正使每一位师生对传染病的防治有高度的认识,上下一致,齐心协力,严防传染病在学校发生和流行。

2、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进行病媒生物消杀灭活动。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吐痰,保证了校园环境卫生的干净、整洁。每周开展1次大扫除,每日开展2次小扫除。教育学生讲究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教育学生生病时及时让家人陪同就医,对疑似有传染病的学生先劝其先治好病再上学,并及时与家长沟通,防止发生学生因带病上课而传染他人的现象。

3、建立和健全家校联系制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与家长随时可以联系的通讯方式,充分发挥校信通的作用。教育学生有事要请假,来不及请假的要及时打电话告诉老师,因病请假的要把病因告诉老师,并做好记录。

四、不怕投资,购买物资。

第10篇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起源于医学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 MI),是医学信息学的重要分支。该系统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患者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1]。

我院自HIS系统建立并运行以来,整个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传染病报告工作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HIS系统在传染病报告的实际工作中凸显其优势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缺陷。以下将进行详细描述。

一、HIS系统在传染病报告工作中的优点

1、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了迟漏报现象

我院HIS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质量、缩短了传染病报告的时间,并减少了传染病迟漏报现象。

我院的传染病报告工作最初是通过手工填写,人工收集,手工录入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因此,存在卡片收集困难、环节多,效率低、容易漏报、信息的准确性逐级衰减现象。当时的漏报率为18.64%。

然而,自从我院HIS系统建立以来,门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一旦诊断为传染病时,信息系统智能识别可自动弹出窗口提醒医生填报相应的传染病报告卡,临床医生填完卡片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所填的卡片基本信息也从共享数据中自动生成,医生只需稍加完善即可保存[2]。因此,大大提高了医生报卡的工作效率,更减少了迟漏报现象。

传染病疫情报告员在办公室通过医院内计算机网络系统就可以适时收到全院的传染病报告卡,并进一步审核和完善,无须在全院来回奔波收集,也无须因字迹潦草或项目不全而反复找医生核对;另外,还可通过内网的检验科报告系统以及放射科报告系统适时检索检验结果阳性及胸片报告异常的患者,从而对未报卡及疑似的传染病例适时监控,确保卡片收集及时、准确和完整。尤其我院HIS系统与全国网络直报系统对接后,可以直接上传经审核完善的传染病报告卡,无需在国家网络直报系统中再手工录入卡片信息,这样就减少了中间环节,减少了手误导致信息录入错误的可能,缩短了传染病上报时间,使传染病报告更加及时准确。

2、减少了重复卡片的出现

HIS系统的使用,利用计算机编制的程序以及输入的相关信息能够识别重复报告和报告卡缺项而进行提示,杜绝重复报卡或项目填报不全[3]。尤其是HIS系统与全国网络直报系统对接后大大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的工作量,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及时向填卡人核实,减少了重卡和不合格卡片的出现,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准确率和合格率。

二、HIS系统在传染病报告工作中的缺点

虽然HIS系统在传染病报告中起到了巨大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将会使传染病报告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时间不吻合

上传到国家网络直报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卡的诊断时间和上报时间与我院HIS系统中传染病报告卡自动生成的时间不一致。这种现象一直未能解决,因此,有时会出现上传到国家网络直报系统的传染病卡片的上报时间反而早于诊断时间的情况。

2、出现重卡

传染病疫情报告员通过HIS系统与全国网络直报系统的接口上传卡片时,虽然只点击一次,但在国家网络直报系统中会出现两张或两张以上的相同卡片。这种情况少有发生,原因可能与系统状况有关,也可能与医院内传染病报告卡片的编号相同有关,导致上传时相同编号的卡片都会被同时上传。从而导致错误。

3、传染病卡片上传受阻

HIS系统与全国网络直报系统的接口会由于系统或网络的原因,经常出现传染病报告卡片难以上传的现象,每当这时就必须通过手工录入。这样在增加工作量的同时,也可能增加出错率。

综上所述,HIS系统在传染病报告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医院质量控制得到明显改进。但是,系统运行中仍暴露出很多问题,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其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使系统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为传染病报告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为了使HIS系统在传染病报告工作中做好基础环节的信息质量保证,从我院传染病报告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对策:

1、保持网络通畅是传染病上报工作十分重要的环节

加强与信息中心的交流与协作。因为,信息中心承担着我院HIS系统的升级与维护,与传染病报告工作息息相关。保持医院内部的HIS系统的日期和时间与国家网络直报系统一致并保持网络通畅,否则会造成传染病的迟报。

2、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报告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医院传染病报告工作要依靠团队合作来完成,仅仅依靠传染病疫情报告员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全院的相关医务人员共同协作的结果。传染病报告卡的最初信息是由门诊注册人员填写,如果一些信息被遗漏,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丢失病人,如果是甲类传染病或象SARS等急性传染病,因为信息不完整而追踪不到病人就可能造成该传染病的传播。因此,应加强开展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深入普及《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倡首诊负责制,重视和支持传染病的报告及预防控制工作,对提高该工作质量十分有利[4]。

3、传染病疫情报告员的重视

医生通过HIS系统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片需要经过专职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员的审核与完善后才能上报给国家网络直报系统。因此,传染病疫情报告员的工作职责不容忽视,他要通过各种途径使传染病报告卡片的内容更加完整准确。

4、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传染病报告定期培训制度,传染病信息保存及安全管理制度,自查、反馈和奖惩制度,建立双休日、节假日值班制度等。以确保传染病报告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

我院HIS系统在传染病报告工作中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医院的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准确、及时,较好地控制了重报、漏报和迟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由传染病病原体引起的医院感染,并且上级单位能够及时获得我院传染病就诊信息。HIS系统的这些优点在其他医院中也有所体现,并有相关的文献报道[5~7]。该系统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但是,随着系统的不断升级和完善,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这些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会逐步得到解决,在传染病报告工作中的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对提高整体传染病的报告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幸华.医院信息系统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9):10-12.

[2] 钟初雷.医院传染病漏报自动监控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应用[J].疾病监测,2008,23(6):331-332.

[3] 钟初雷.提高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实践和体会[J].疾病监测,2006,21(6):281-282.

[4] 沈爱秋,夏雪明,吴荷英. 2005年~2007年如皋市人民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8,19(3):22-23.

[5] 修翠珍,周锡科,姜法春,等.青岛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1):73-74.

第11篇

一、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要求对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覆盖率达100%。

(一)对各级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消毒隔离措施和医疗废物处置全面进行监督检查。

(二)对各级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标识标签及索证资料进行检查。

(三)继续加强对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他医院设立传染病分诊点,并设有明确标识,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四)对疾控中心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检查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及其制定各项工作目标,人员培训及宣传等情况。

二、加强医疗废物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废物处置

对全县医疗机构废物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分别从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否设有监控部门和专(兼)职人员;是否有相关培训记录;是否有医疗废物登记记录;是否按规定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进行包装;医疗废物储存设施和处置情况是否符合规定;相关人员卫生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三、加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消毒剂及消毒效果的监测监督

(一)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进行监督检查。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是否达到灭菌水平;

(2)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是否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伤性操作的医疗器具是否一用一灭菌。

(二)对各级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标识标签及索证资料进行检查;同时开展对标注“卫消证字”等的消毒剂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三)定期对医疗用品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检测,要求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部门使用,重点检查眼科、感染科、血液科的“院内感染”控制情况。同时应加强对手术室、icu、产房、治疗室等重点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等项目。

(四)对医疗机构血液管理,血液的来源、储存、发放等环节规范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5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1-1033-02

【关键词】 传染病;综合预防;社会控制,正式;学生保健服务

近年来,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卫生部和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为了解金华市学校传染病防治现状,以便更好地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笔者于2006年11月结合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专项检查,对市区的47所学校开展了调查,现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金华市区范围所有学校共47所,其中大中专院校8所、中学17所、小学22所。

1.2 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的规定,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传染病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建立执行和疫情监测报告等。调查方法采用查阅资料、询问调查和现场查看相结合。调查前集中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统一方法和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管理组织与制度执行情况 47所学校中有28所成立了专门的传染病管理组织,职责分工明确;32所学校设置了医务室,配备了专门的校医。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并按制度规定操作,但也有部分学校存在有制度不执行的情况,如28所建立非常时期学生“晨检”制度的学校中,5所没有真正落实该项制度。表1结果显示: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虽然还有40.4%的学校未制定,但所有学校均指定有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中学相对比大中专院校和小学做得好;饮食饮水卫生制度和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较好,检查考评制度最差,只有10%的学校制定了该项制度,并开展了自查考核。

2.2 传染病疫情监测情况 有学生因病缺课登记的学校占85.1%(40/47),有医务室门诊日志的占68.1%(32/47),有传染病登记的占76.6%(36/47)。22所小学中有18所(81.8%)按规定开展了新生入学入托的查验接种证工作,但补种工作因种种原因尚有部分学校未完成。

2.3 学校健康教育情况 所有学校均设立了健康教育宣传阵地,不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41所(87.2%)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健康教育组织;39所(83.0%)有健康教育宣传计划或总结;34所(72.3%)开设了健康教育课。

2.4 饮食饮水卫生状况 47所学校均设有食堂,除1所小学食堂正在进行整改,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外,其余46所学校食堂都有卫生许可证;食堂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为95.6%(901/942),与2005年调查的情况基本一致[1]。各学校均实行食品定点采购,并执行索证制度。学校饮用水水源均为城市直供自来水,学生直接饮用水分为2种,19所小学由学生自带,其余28所学校供应开水或桶装水,学校提供的桶装水均来自正规厂家,有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单。

2.5 卫生设施 47所学校的厕所均为水冲式,并在厕所内安装了流动水洗手龙头。有91.5%(43/47)的学校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3 讨论

学校由于人员比较集中,如果各项传染病防控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4年全国发生在学校的传染病事件占总传染病事件的64.0%左右[2],福建省报告的13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在学校的有91起(68.4%)[3];2005和2006年浙江省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占全部事件的64.0%和73.9%;2006年金华市1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也有6起发生在学校。通过调查发现,金华市学校的传染病防治状况尽管比前几年有所好转,但情况还不容乐观,有些方面还不如贵阳市、湖州市报道的情况[4-5]。此次调查显示学校传染病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传染病管理组织不健全。有40%的学校未成立专门的传染病管理组织。(2)相关制度不完善。有40%的学校未建立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非常时期学生“晨检”制度;有的学校虽建立了相关制度,但实际工作中却未得到真正落实。(3)疫情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尽管卫生部和教育部已于2006年4月联合下发了《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也开展过培训,但调查中仍发现有38.3%的学校疫情管理人员对《规范》的内容不熟悉,对应报告的传染病种类、疫情范围及报告的程序等不了解。(4)新生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和疫苗补种工作不到位。有18%的小学未按要求开展新生入学入托的查验接种证工作。疫苗补种工作因部分学校和家长认识不到位、配合不力,或个别疫苗供应不及时而未能及时进行补种。

为了切实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确保学校不发生、少发生传染病疫情,或一旦发生疫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各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学校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6-8]的要求,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管理组织,落实分管领导,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进一步完善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等相关制度,认真落实晨检、新生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等防控工作,完善学生因病缺课记录,并定期组织对相关制度执行情况的自查,实行责任追究制。(2)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疫情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指导,学校疫情管理人员应加强《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学习,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3)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执法检查,对违法者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严肃查处。(4)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督查,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考核范围。

4 参考文献

[1] 童若雷,周沭仁.金华市1 416所学校食品卫生现状调查.浙江预防医学,2006,18(4):34-35.

[2] 张颖,曾光.2004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1-82.

[3] 陈武,欧剑鸣,蔡少健,等.福建省2004年各类学校突发公卫事件监测结果.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72-874.

[4] 陆朝国,高岚,李学,等.贵阳市学校及托幼(园)所传染病防治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707-708.

[5] 韩建康,金玫华,沈建勇,等.湖州市学校传染病防治现状调查.浙江预防医学,2006,18(11):34-3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06-04.

[7] 卫生部,教育部.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2006-04-0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