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花篮的折法

花篮的折法

时间:2023-05-29 18:23: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花篮的折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2、先拿出红色纸。把四条边两两对折,展开。

3、把四个角都向中间点折叠。

4、把折纸模型翻过来。

5、再把四个角都向中间点折叠。

6、拿起折纸模型,此时其实折纸模型又翻了过来。注意看上面,从中间拉起一个角。

7、翻回来。拉动前一步提到的这个角,顺着折痕折叠。

8、压平,折出一个小正方形。其他部分也一样折叠。

9、然后拿出绿色纸,也按照一样的步骤折叠成上一步的样子。

10、接着把中间的四个角向外折,此时的折纸模型也是由四个小正方形组成。

11、把小正方形的两条斜边从背面向中间折。

12、红色折纸模型也是一样折法。然后拿出剪刀,剪出四个小单元。

13、将一个红色单元插到绿色折纸模型上。

14、把中间的那个角向外拉出来。

15、插到红色单元的纸层里。

16、把其他三个红色单元也一样固定好。

17、从绿色折纸模型的中间推出。

18、把侧面和底部都整理一下。

19、另外取纸张,剪出一个长条。

第2篇

关键词:小学劳动与技术课;操作活动;问题情境;评价

劳技课是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一门重要学科,该学科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学校条件的限制,劳动与技术课根本没有发挥到其价值,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一、组织操作活动,提高技术素养

《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劳动技术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技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组织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以促使学生能够获得终身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能动手操作的决不让学生“听”,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主体性在劳技课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对称花篮》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运用折剪、穿编、粘贴等技法制作花篮,将花草装饰于花篮内。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分发给学生各种彩纸(卡纸、蜡光纸、皱纹纸)。接着,让学生跟着我一起折。之后,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除了对折剪练习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够折出不同的花篮,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由此不难看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组织有效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实践能力

问题是探究的前提,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劳技课是实践能力较强的一门学科,一定的探究意识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纽扣的缝制》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已有经验来简单说一说缝制的过程,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①用纽扣来扣住扣眼固定衣物时,要注意什么?②你知道几种缝制纽扣的方法?两个问题的思考不仅可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实施多元评价,关注个性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以往单一的说教式评价模式已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需要教师优化评价模式,要在关注学生技术学习结果的基础上,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要做好评价工作,要让学生以良好的学习心态走进劳技课堂当中,从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作为劳技课的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和谐环境中获得健康而综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我的家乡在太仓,如果你来问我家乡的水果有什么?我会把你烦个够:桔子、柿子、梨、西瓜……这些都名副其实。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江南水乡,当然资源丰富。但我最喜欢,最熟悉的水果还要属桔子哩!

桔子分为柑、桔、橙三类,我家就有两棵。当春姑娘刚来到人间时,睡眠一冬的桔子树又迫不及待地抽出了新芽,渐渐地,茂盛以来,深绿色的叶子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一个个不想晒太阳的小孩子。和风送来,它们在空中跳着舞,细雨滴落,它们又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抚摸。

初夏时节,叶丛中有缀满了雪白的桔花,远远望去,如一片星光,还不时吸引着一只只小蜜蜂,在空中唱着“采蜜歌”。

末夏时,树上又挂着一个个小圆球。到了秋天,桔子又逐渐变黄,在阳光的照耀下,油光闪烁,如一个个小灯笼微笑着向我们招手,“香甜又可口,快来品尝呀!”

我非常喜欢吃桔子。这不,我又提着花篮哼着小调来到树下,试着用手去摘,但是,一上场就把我难倒了。我从余光中看到了爸爸的嘲笑,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想方设法摘下来。于是,我把它向下折,不行!把它用力扭,不行……哎,都怪我力气太小,怎么办呢?最后,我只好使用绝招——剪刀。“咔嚓”哈!成功了!我拿起来闻了闻,真有着独特的甘香,爸爸问:“你知道它的皮有什么用吗?”我摇摇头,“哼,不知道了吧!你别看它的表皮疙疙瘩瘩的,其实,把桔子皮放在身上,就可以驱赶蚊子,而且,把它放在太阳下晒干后磨成粉,洗澡时撒入一些,还可以使皮肤红光焕发!”爸爸得意地说,“哦!”我恍然大悟。“桔子汁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每天只需吃3只,就可以满足一天的维生素需求,但过多吃也对身体不利。”

噢,原来桔子的用途如此之多,我真佩服你啊——维生素c之王。如果你来我家乡做客,别忘了摘几只桔子吃,保证你从嘴里甜到心里。

指导老师:杨柳青

第4篇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因灯面图案由刀凿针刺成孔,灯身无骨而名。临海的城,仙居的灯,黄岩的乱弹呀呀声”,台州民谣中,早就有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印记。“无骨花灯”这项堪称民族瑰宝的绝艺正在逐渐成为仙居为人熟知的金名片,而仙居皤滩的"针刺无骨花灯",更被人们誉为“灯海明珠”。

针刺无骨花灯的历史渊源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起源于唐朝,又称“唐灯”或“神灯”。传说唐开元年间,皤滩村有一秀才,夜行深山迷路,被一仙女以一盏“神灯”引路。此灯造型别致,制作精美,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灯身没有骨架,全由针刺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成。秀才返家后,依样画葫芦进行精工制作。制成后悬挂在自家门口,人见人爱、赞不绝口。"神灯"在秀才家落户后,仙女即变作村姑与秀才结为夫妇,夜夜陪秀才诵读诗文。大考之年,秀才得中状元。后来人们就把这盏无骨花灯称作“状元灯”。随后,状元又把这种灯进献到宫里,从此皇宫就有了“无骨小宫灯”。状元夫人山姑逐渐把这种“神灯”的制作技术传授给皤滩村的村民,从此,这种神灯的制作工艺就长期流传在仙居民间。

针刺无骨花灯发源于浙江仙居皤滩,此地明清时为浙东南的重要商埠。明清时技艺日趋精湛,民国初,发展到鼎盛,花色品种多达80余种。截至2007年已抢救恢复27种。

在仙居,闹花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每年元宵闹灯,花灯与佳节水融,一村闹花灯,闹遍四邻村,闹花灯成了仙居民间主要的风俗传统。而源于唐代的针刺无骨花灯技艺独特,奇的是灯身没有骨架,全灯由十几片(最多58片)绣花针刺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成,古朴典雅、玲珑剔透、轻巧能飞,深受人们喜爱,在每年的元宵闹花灯中独占鳌头。明清时期,针刺无骨花灯盛极一时。

据目前还健在的老人说,前清时(即清朝),这种古花灯的式样已发展到很多。其中一种叫“珠蓝灯”的古花灯,灯周围的花纹,是用一种叫“水上浮”的绣花针刺成。当时,制这种灯的工钱,每盏就要一担米。这种“珠蓝灯”,当时是进献给皇帝的贡品。民国时期,有一对“仙居皤滩花灯”在杭州展出时,外宾看后,赞不绝口,称它为“神奇的无骨花灯”。

针刺无骨花灯的独特工艺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技艺十分独特。灯面图案均由刀凿针刺成孔,经过透光留影而成,特别是造型方法在中国花灯中独树一帜,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质灯片折拼粘接而成;造型的千变万化和图案的丰富多姿,形成了繁多的花色品种。

民间制作这种花灯的工艺也比较复杂,针刺无骨花灯是一种纯粹的工艺灯,灯体不大,高约40厘米,灯体用红绿两道土纸粘贴而成,没有一丝骨架。每盏灯由10至58个灯面组成,凹凸成像,并用绣花针刺成各式花纹图案,针工之精细达到每平方厘米50孔以上。它重夜彩,夜间观灯,灯体玲珑剔透,各式花纹图案透过针孔熠熠生辉,要经过绘图、粘贴、烫纸、剪样、装订、凿花、拷背、刺绣、竖灯、装饰等十道主要工序。也正由于针刺无骨花灯的制作工艺复杂,对于制作者的耐心和细心程度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为完全依赖手工,一盏20厘米见方规格的灯就需要一个手艺人加班加点10多天才能完成。

针刺无骨花灯的独特工艺还表现在它的式样上,它有单体小灯和组合杠灯两大类。单体小灯可制成各种造型的荔枝灯、桂圆灯、魁头灯、宝石灯、花瓶灯、花篮灯、灯、蝴蝶灯、珠灯、绣球灯、八角灯、小宫灯等近50种,栩栩如生;大型组合杠灯,卦60-100盏左右单体小灯根据灯的主体造型或内容不同组成鼓亭灯、细乐亭灯、轿里狮子灯、宝塔灯、牌坊灯、大花篮灯、财神灯、长旗灯、鲤鱼灯、走马灯等,气势宏伟壮观。单体小灯除了用来组合外,还用来作诸如龙门马灯、鲤鱼跳龙门等民间舞蹈类花灯的装饰,每逢元宵、庙会或庆典活动等,各地竞相举行灯会活动,观众人山人海,热闹异常。

目前能制作这种花灯的老艺人已经很少,为了抢救这一民间艺术遗产,1985年,成立了仙居“皤滩花灯协会”,组织人员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搜集、整理仙居民间各类古花灯的制作艺术。2006年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第5篇

今年4月5日是清明节。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习俗,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清除墓地上的杂草,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一些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现在,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祭拜祖先和悼念亡人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许多人到墓园敬献花篮、花圈。有建议也把清明节规定为我国的法定节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放风筝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坟墓的悲伤和敬重的心情,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第6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

要使学生的剪纸技术获得提高,最重要的是激发其剪纸兴趣。首先,教师们抓住孩子对小动物感兴趣这一特点,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欣赏各种动物的民间剪纸图案,如十二生肖的鼠、牛、羊等,让孩子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丰富多彩。其次,让学生们欣赏历届毕业生留下的剪纸作品,在同学们啧啧称奇时顺势引导,“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剪出这么漂亮的作品”,以此激起学生们也想试试看的冲动。

其次,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自由且利于交流的氛围。由于我校高度重视这一民间艺术传承,在教学活动中把剪纸纳入日常教学课程。并在第二课堂注重学生的特长培养。因此,在平时指导剪纸的过程中,教师常常鼓励他们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及时给予表扬。让每个学生得到被认可的快乐,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识;使他们由此更加喜欢剪纸活动,从而获得创作的勇气和热情。教师的指导、帮助。增强了学生走向成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对剪纸的兴趣。

最后,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他们的剪纸兴趣。学生往往对自己完成的作品有一种成功感,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这能激发他们对剪纸的兴趣。由于技能的限制,儿童的剪纸作品不能准确地表现物体,如蝴蝶、花篮、各种小动物的细小部分。在这时候,教师就要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不强求学生剪得非常象,只要形似即可。在这些剪纸活动中,孩子们又画又折又剪,在剪剪贴贴中动手、动脑、动眼,在发展手部肌肉灵活性的同时又满足了儿童好动、好玩的天性,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剪纸的兴趣。

二、运用多种教法展开教学

首先,在游戏中学习剪纸的方法。在儿童的剪纸活动中,故意设计一些游戏情节,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知道了只有双手配合好,才能剪出光滑的图形,同时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其次,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教师设计了“在玩中观察一在情境中产生兴趣一在活动中思考想象一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努力使剪纸活动更富有趣味性,使学习变得更为轻松、愉快并有吸引力。

教师运用各种指导方式,使孩子们有发挥自己积极性、主动性的机会,让他们高高兴兴地投入剪纸活动,从而激发儿童创造的欲望。

三、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

由于兴趣小组跨班多,学生年龄跨度大,接受能力不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校除了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外,课后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及时复习,反复练习,复习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增加难度,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二是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地强化练习;三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提出适宜的要求;四是在鼓励的基础上因材施教,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性格能力特点,设计不同的训练方式。

第7篇

鳜鱼

鳜鱼,又称桂鱼、桂花鱼、羊眼桂鱼等,是备受消费者喜爱的鱼类。鳜鱼体色鲜艳,斑斓多彩,丰腴玲珑。洞庭湖区和沅江、澧水均有出产,鳜鱼不仅分布广,而且种类多。据地方志记载。常德境内所产鳜鱼有无斑鳜、暗鳜、长鳜、波纹鳜等数种,尤以翘嘴鳜、大眼鳜、斑鳜为多,产量最高。

鳜鱼肉质雪白,细嫩,脂多,刺少,味极鲜美,极富营养,是筵席上的佳肴,蒸、煮、烩、炒……无不相宜,“糖醋鳜鱼”、“红烧鳜鱼”、“叉烧鳜鱼”、“网油鳜鱼”等素为常德地方名菜。其中“糖醋鳜鱼”便是常德鱼类制作食品中的翘楚。

糖醋鳜鱼焦脆并带有甜酸味,吃起来十分爽口,它选料精,烹调方法比较讲究,但也并不难掌握。

鳜鱼买回家后,先剖好,洗净,打成刀花。并上好浆(浆即是将生粉加水调和,使其不干不稀;上浆则是把打好了刀花的鱼放在浆汁里滚动,使其浑身都沾满浆汁)。将油在锅里烧到七成热后,把上了浆的鳜鱼下锅。这时最重要的是掌握火候――火不能太旺,亦不能太弱。太旺了,会把鱼烧焦炸糊;太弱了,鱼则不焦不脆。等到鱼的两面都炸成金黄色,将鱼起锅。这时尽快把味碗调好(锅里的油倒出,再将锅架在火上。倒点水。再放进白糖、姜米、陈醋、味精并拌匀)。调好的味碗称为浓稀适度的卤汁(调味碗时要掌握好白糖和醋的用量,一般是一斤半鱼用白糖四两,醋一两。如果这两味主料放少了,便不能突出“糖醋”的特点),卤汁调好后,立即将它淋在椭圆形瓷盘里的鱼身上。这时只听得一阵嗤嗤嚓嚓声,鱼皮便变得十分焦脆了。

另外,鳜鱼腹中的幽门垂,俗称“鳜鱼花”,经名厨烹调,色味俱佳,是难得的珍馐。

鳊鱼

鳊鱼,又称武昌鱼,是洞庭湖以及沅澧流域出水的一种珍贵鱼类,《诗经》载:“岂其食鱼,必河之舫”。可见。两千多年前,人们便把它称为垂钓对象和食用佳肴了。公元3世纪,吴王孙皓从南京迁都武昌,老百姓怨声载道。有人引用当时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上疏谏阻。于是鳊鱼始有武昌鱼之名。唐宋以后。鳊鱼更是名闻九州。杜甫诗“漫钓江头缩项鳊”。以及坡诗“长江绕廓知鱼美”,都是指鳊鱼而言。古诗中亦有“结得青丝千缕网,还须折柳半银鳊”句,说明当时鳊鱼是洞庭湖水乡渔民的主要捕捞对象。

常德所产鳊鱼,主要有长春鳊(长身鳊)、三角鳊(三角鲂)、团头鲂(草鲂)、华鳊(大眼鳊)四种,统称为鳊鱼。共同特征是。体呈菱形或略呈三角形,头小略尖。高而侧扁。主要区别是,长春鳊青灰或银白色,华鳊深灰或灰白色。三角鳊和团头鲂则呈灰黑色。

每年冬季,便是捕捞鳊鱼的主要季节。武陵渔民用撒网、卡钓、花篮等捕获。鳊鱼因其肉质嫩、味道好,骨刺少,鱼头小,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比一般鱼高,尤以脂肪最富。颇受消费者欢迎。

水鱼

水鱼并不是鱼,而是一种两栖爬行动物。其头像龟,但背甲没有乌龟波浪似的条纹。因“鳖行蹩蹙,故谓之鳖”;因全身披甲,像古代武士,而称“甲鱼”;因它身体扁平、椭圆成团的形状,又叫“团鱼”。常德历来盛产水鱼。《墨子》记述楚国江湖“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图经本草》、明《一统志》和武陵地方志称,沅芷澧兰均产鳖。

据《诗经》载,远在周代,帝王就把鳖作为珍贵食品,用以犒赏贵宾和有功之臣――“饮御亲友,烹鳖脍鲤”。水鱼可谓全身是宝,它的甲、肉、头、血、脂及卵均可入药。据现代药理研究,水鱼富含动物胶、角蛋白、钙、铁和多种维生素等物质,有滋阴补肾、降热、祛症和消肿去瘀、破结软坚之功。入方治结核有奇效。民间还流传着水鱼能医治癌症的说法。

一道“黄焖野生水鱼”是武陵脍炙人口的经典菜。其制作方法是,将三至五斤重的野生水鱼洗净,切法也很讲究,必须沿裙边切为两半,使其背壳完整。然后入沸水锅过水一分钟,再起锅待用。接着,将精油烧至八九成热后。放八滤干待用的野生水鱼,入锅爆炒,待野生水鱼呈金黄色时,放入料酒、精盐、桂皮、花椒、生姜片、四五个八角和数个瓦尔岗“鲁胡子”朝天椒等调味品。炒好后加入高汤煮开起锅,再入高压锅和葱包焖三分钟,盛放在精美的汤瓷碗中。盛法亦很考究,甲壳覆盖在水鱼肉上,在浓汤中半掩半现……食客竹筷未下,不禁食欲大开!

常德水鱼产量为湖南之冠。春夏秋冬均有水鱼销售港澳和海外市场。

银鱼

传说王母娘娘两支插发的碧玉簪掉落南湖后,化为一对洁白透明的银鱼。它们繁殖生息,代代兴旺,是常德著名特产和传统的出口商品。银鱼又名面条鱼,光滑无鳞,头小,嘴尖,前段较圆,后部渐扁;腹部薄如纸,尾鳍深分叉,一般仅三五寸长。银鱼与水天一色。既巧妙地隐蔽了自己,又便于袭击比自己更弱小的鱼虾。

第8篇

德化县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脉,拥有丰富的森林、水力资源和优质的高岭土,为瓷器生产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印纹陶的制作,考古采集到的印纹陶片,证实了德化县陶瓷生产的起源。至唐末五代中原先民大批南迁,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制陶技术,宋元时期德化瓷业已初具规模,德化瓷畅销国外,成为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最主要的贸易品之一。这时期德化窑的青白瓷、白瓷在国内外市场上以物美价廉得到世人的赞誉。元代釉下酱彩的出现为明代釉下青花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明代是德化窑陶瓷生产的又一个高峰期。明代德化“象牙白”“猪油白”瓷的问世,其胎体滑润致密,洁白如玉,叩击如磬,光泽闪亮,其釉色纯净,釉面晶莹光亮;乳白似象牙,如凝脂冻玉,美不胜收,代表了当时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在世界市场上引起了轰动,特别是以何朝宗为代表的“象牙白”瓷把德化白瓷推向了古代白瓷生产的鼎盛时期。到了明代中晚期由于受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生产工艺的影响,德化民间陶瓷匠师们开始研究、试烧青花瓷器。

清代以后,青花瓷器代替了白釉瓷器,成为德化窑生产的主流,窑址遍布全县各地,是德化青花瓷生产全盛时期。德化窑青花瓷以其装饰图案题材取材丰富、构图简洁舒展、笔法洒脱豪放、画风朴实大方而独具艺术魅力,备受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

明末清初德化青花工艺渐臻成熟,德化窑白釉瓷退居次位,而青花瓷却跃居主导地位,青花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制作的装饰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艺术特色,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尤其是康雍乾三朝,是德化青花瓷最为繁荣的时期,德化大量烧造青花瓷。经文物普查,全县共发现青花窑址130余处,占德化窑址的五分之四,成为制瓷业的主流。德化青花瓷器,瓷土淘炼精细,胎体滑润致密,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呈青白色或纯白色,钴料采用本地产品或输入江浙料配套,上乘的呈色或浓重鲜艳或淡雅明丽。由于钴料中含铁成分较高的缘故,聚釉厚处往往发生崩裂缩釉的铁锈纹痕,俗称“蚯蚓走泥纹”呈现于图画之中,成为山石的裂隙、树木的皮裂或人物服饰的皱褶,纹理自然,妙趣天成,别具风格,成为德化青花瓷区别于景德镇青花瓷的典型特征之一。

德化青花瓷器型主要有:撇口碗、侈口深腹碗、敛口深腹碗、弧腹大盘、折腹盘、茶盘、杯、碟、凤尾尊、花觚、三足炉、筒式炉、折沿鼓腹三足炉、盖缸、直口深腹罐、梅瓶、棒槌式瓶、水盂、砚台等。制作一般较为工整,造型浑圆古朴。纹饰繁多,主题图案有远山近水、人物、动物、植物、佛教图案文字等。纹样不受官方意识的束缚,取材丰富多彩,富于变化,以自然飘逸、潇洒又清雅洗练见长,笔墨自由豪放,独具民间艺术之韵味。

清德化青花瓷的青花用料多取江浙青料,也有本地产的金门青料,或混合料,其青花呈色鲜明,富有层次变化,德化青花瓷在工艺上受景德镇窑的影响,但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它不像景德镇康熙时青花料分五色,色泽鲜丽,德化青花的发色往往灰淡。青花发色常有晕散现象,呈色不一致,鲜亮的较少,大多发色灰蓝,有的暗淡,这可能是使用含钴的石墨作青料的缘故。清初后,德化开始从外地进口青料,改变专用本地钴料的状况。构图简洁舒展,笔法自由奔放,画面单纯朴实,粗犷大方。造型自然不笨重。施釉采用全器满釉,足缘刮釉;涩圈削足;底足露胎,内外全釉等。

德化青花瓷的胎釉特点因时期不同而有所区别:在青花发展初期,胎体比较厚,圈足普遍矮浅,其胎色洁白,胎质细腻,坚硬,多在白釉瓷器上书写青花铭文或用青料稍作点缀,其青花色泽比较浅淡,一般呈蓝中泛青灰或晦暗的蓝色。进入成熟繁荣期后,德化青花瓷的胎釉结合很坚密,瓷胎淘炼精致,胎质细腻,胎色洁白,承袭了明代白瓷的特点,釉质比较肥厚莹润,釉色或呈乳白色或微泛青或闪灰,清代德化青花瓷的装饰技法有手绘、模印及手绘和模印相结合三种。手绘法的特点是随心施绘,灵活多变,生动自然,青花色泽浓淡适中,纹饰生动活泼,层次分明。模印法是把装饰纹样刻成印模,而后在模上涂以青花颜料,进而在器物的坯体上施印而成。模印一般较工整,只适宜用于一些较简单的纹样。模印与手绘相结合法是在盘碗内外壁模印纹饰,而在器内底则手绘纹饰或在花蕊部位书写组合“福寿”等字样,纹饰既工整又秀雅,很有特色。

德化窑青花瓷的构图布局,善于通过笔墨意境有机结合,构成协调统一、完美的整体。如瓶罐等琢器的纹样布局,为表现其挺拔的气势,多于器物的胸腹施绘,与主体高大的器形相配合。盘碗等圆器的纹样布局,则据器形圆平的特点,纹饰多配置在器内中心,施绘团菊、团荷、团牡丹等圆形花卉纹饰。大器外壁则绘以纵横勾连缠枝纹,以团花充填其间,构成圆的中心画面。即使绘花果图,也在画面周围加绘几道弦纹,使画面更为完美集中。有些盘碗,则在其内壁或外壁模印二至四层不等的变体寿字纹,在内底中心绘团形寿字。

德化窑清代青花瓷,题材源于生活,构图简洁舒展、笔法豪放,瓷质莹润,白地青花色泽典雅。纹饰运笔婉转自如,充满生机。青花题材丰富,有人物、自然景物、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具体来说人物类中有高仕图,李白醉酒,题“志在书中”、“晨兴半炷香”文字的书斋攻读;植物类中有佛手、牵牛花、石榴、花篮、牡丹等;动物纹有蟒龙纹(不只装饰在器内,而且延伸到外壁),还有城楼纹等,都是令人感到亲切的德化窑青花瓷器的典型装饰题材。

值得一提的是,德化窑在装饰上注意青花纹样与白地之间的青白对比。德化窑产品质地洁白,以白见长。瓷工们在设计时注意使这一质地的特点得到充分的表露。因而以白底青花的数量居多。同时青花大都质朴洗练,保留较大的白地空间,显示了白瓷魅力,这一点在福建青花瓷中非常突出。■

第9篇

第二天下班后,我和老公来到家装城,想淘一些陈列装饰品回家。闲逛中,偶然看见一套咖啡杯套装,细密的白瓷,精致的花纹,不失时尚的设计,让我一眼就看上了它。我看了看标价,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服务员连忙过来介绍说;“这是我们的新品,是法国原装进口的咖啡套装,无论是从样式还是品质来说都是一流的。我们现在店庆做活动,所有商品九折优惠,这一套只要9000,因为是贵重商品,我们店每次只进两套,今天早上一个房地产公司的老板买去了一套,现在只剩这一套了,小姐您要是喜欢可要尽早下手……”

没想到一向节省的老公也看中了这套杯具,也怂恿我买了。在我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决定忍痛买下的时候,服务员说:“这套杯具你买回去肯定不会后悔的,再配上一个透明的玻璃艺术茶几,整个客厅的品味就上升了几个档次,若是送人的话也是相当有面子的……”

我愣了一下,我们家现在用的可是从我爸妈那拿来的翻新的旧木茶几,怎么与这套杯具相配?难道我还要去买个新茶几?送人的话,有必要花我们两人一个月的所有薪水去买套杯具?

我连忙道歉说不买了,拉着老公去超市买了一个简单朴素的花篮放到家里的古木茶几上,它们看起来是那样的协调。坐在沙发上看着自己的杰作,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冲动,突然想起朋友的一段相同的经历。

他同我和老公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他进了一家设计所。刚开始由于经验不足,业务不熟,业绩很少,工资也很低,正处于人生低谷的他,女朋友又吵着要分手。一天,一个丰姿绰约的来到他们公司要求业务合作,没想到他靠着嘴皮子功夫将单子揽了过去,不到一个月,随着项目的完成他也拿到了两万的报酬,他自然对她感激不尽。后来我们知道,那个是一家知名房产公司的大股东,35岁的她带着一个7岁的女儿,先生在五年前的一场车祸中丧生,之后一直未再婚。女人精明能干,温柔体贴,单身男人的感激与丧夫的孤独让他们很快产生交集,他沉浸在她成熟温柔的怀抱中,平静地与女友分手了。而他和她并没有如火如荼地爱起来,他们之间总是激情洋溢,酣畅淋漓。有一天,他终于向她提出结婚,她愣了愣,看得出她内心的激动,可很快恢复了常态。她不可置否地笑了笑,“结婚,我们合适吗?”

他年轻,比她小8岁,没有顾虑。而她是一个百经商场的职业女性。其实,他们从来没想过共同组建一个家庭。不过问题提出后,他们都很努力地融入对方的生活。她开始去参加他的朋友聚会,他也跟她去参加一些活动。每次跟他出去时,她都尽量打扮得年轻时尚,可怎么也掩饰不了他们之间的不协调,就好像是咖啡杯放在木桌上一样尴尬。他的朋友个个精力旺盛,聚在一起就是打牌,熬夜,K歌,蹦迪,发泄能量。而她一点都适应不了,相应的他的朋友在她面前也总放不开,经常出现尴尬的场面。

他去参加她的聚会时,与会者都是一些上了年纪,有头有脸的成功人士,他在他们面前根本说不上话。他在那样的场合里,忍受不了那些略带嘲讽的眼光,他感到惶恐,孤单。而她却是游刃有余,谈笑风生。他知道,这才是她应该拥有的生活。

他们是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世界里的人,他自由散漫,喜欢简单安静的生活,而她为人严谨认真,喜欢交际。他们为了成全一桩婚姻,努力适应对方,接受对方的生活、个性、思想及环境。他们努力的结果却是相距得更远,而且彼此疲惫不堪。

终于在她母亲的强势下,他们俩放弃了执着。她母亲对他说:“请你离开她,她已经有过一次不幸了,我们不想再看到她受伤害。你不适合他,不可能给她带来幸福,如果你真爱她,就应该替她考虑。”

第10篇

出乎我的意料,石牌新声黄梅戏剧团组建于1945年(没错,足1945年,还没解放呢),王才根伯父王玉坤是这个戏班的第‘仟班主。王玉坤师从工的毛(怀宁人,大花)学小生。1947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王才根出生于怀宁县石牌镇广丰村王家墩,父亲王良云,母亲杨犬花,王才根过继给伯父王玉坤。然而,当王才根半岁时,王玉坤就去世了,大妈也改嫁走了。丁是,他又回到母亲身边。那时,祖母还健在,一家七口人,种田为生。父亲身予单薄,母亲也很瘦弱,家里的门子过得紧紧巴巴的。1955年,王家墩建了一所小学,7岁的王才根也背起了书包,读了二年书。这三年书读得相当艰难,他是边读书边扣‘猪草,还帮妈妈砍柴。用王才根的话说:读了三年书,只认得三个字,那就是:王才根。冈1954年发大水,打土豪、分田地时分的一间瓦房被大水冲掉了,一家7口只好挤在用几根棍子搭的只有一方“墙”的小草棚里,小草棚里没有床,他们都睡在用稻草和破棉絮铺的地铺上。那时,弟弟妹妹只有几岁,王才根是老大,七、八岁的人只好天天砍柴打猪草。有一天刮大风,父亲硬逼着他去讨猪草,在离村半里路的坝头上,随风滚进了小河沟里,差点要了小命。时间一天天过去,年龄长了,个子也长了,但脸上却没有一点血色,蜡黄蜡黄的。1959年前后,更是遭了大难,没米没菜只好吃糠粑。糠粑吃到胃里硬是不消化,到了大肠后,就是排不出来。不满7岁的二妹就这样饿死了,过不了几天,一岁零三天的小弟弟也死在母亲怀里。1959年阴历三月二十七,这是个永不能忘记的日子,祖母从生产队里要米一碗白米饭,一是饿,二是馋,王才根也不晓得推让,一下子将一碗白米饭倒进嘴里,当他咽下最后一口饭时,祖母却在空碗前倒下死了……

人不能总是生活在悲伤里,再苦的日子也要找点乐儿。从古到今,压抑的草根生命在精神上总有一种内心的欲望,那就是“文化生活”。文化是一种力量,是基于人性深处的本质力量,所有的人都不会满足“早上听鸡叫,白天昕鸟叫,夜晚听狗叫”的文化荒野式豹生活,他们向往光明,向往幸福,他们希望看到发生在他身上和身边的事情,他们不但要看,还想讲、还想唱。于是,戏曲原生态地出现在贫苦农民的家门口,甚至出现在高高的草台上。舞台就是生活,方寸之间鲜活地演唱着你,演唱着我,也演唱着他。乐了,笑出来,觉得苦了,就哭出来,多好的事儿,就这样,戏曲被人们接受了;人们喜欢戏曲,也喜欢演戏的人。于是,新声黄梅戏剧团有了第二代传人,他叫王前玉,他喜欢戏曲,是因为离王家墩只有一公里的地方出了一个京剧大师杨月楼,杨月楼的故事在王家墩成为美谈,王前玉也想成为杨月楼一样的人,也想让人们崇拜他,喜欢他。于是,一到农闲,他就组织喜欢唱戏的社员们唱《三世仇》和《半夜鸡叫》。每当演戏时,王才根都跑前跑后,看得是昏天黑地,忙得是不亦乐乎。吃大食堂时,饭厅里有个舞台(开会用的),有一天演《高文举游花园》和《铡美案》,许多社员因白天劳动累了,看了一半就回家休息了,最后只有王才根一个人坐在台下看戏,人们都笑他是个戏孬子。戏孬子就戏孬子,干脆孬到底了。12岁时,他就一头磕到地,拜王前玉为师。刚开始觉得好玩,他学戏比念书上心多了,白天练,晚上学,也不知道累。于是,很快就“出师”上台了。他的开门戏是《王小六打豆腐》,那时有刻印本了,王才根很调皮,觉得师傅传得不“正宗”,就另外一种演法,师傅可不买这个帐,凡他认为错的,错几处打几下,虽然很痛,在下次还演这出戏时,王才根还是演“正宗”的。

戏曲本身起源于乡间,那些优秀的演员,包括徽班大师高朗亭,京剧大师盖叫天、杨小楼,豫剧大师常香玉,越剧大师袁雪芬,黄梅戏大师严凤英、王少舫都不是学院派。就演出形式而言,最早可以上溯到上古的原始歌舞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优人表演艺术。到了北宋末叶,浙、闽一带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还出现了元杂剧……安庆更是一块被戏曲文化润透了的土地,在这块宝地上,前前后后活跃着千千万万的戏曲从艺人员,他们有的跟班学艺,有的演戏谋生,他们从长江南边唱到长江北边,从淮河此岸演到淮河彼岸。不管他们红到什么程度,他们都是草台明星,他们从来没拿过固定工资,只能拿厘头帐,演一场分一场钱。人的天性就好玩,有人称不好玩的人是呆子,安庆周边的人将玩称为“戏”,推而言之,唱戏就是玩,这一点,正合王才根的禀性,他天生活泼,一刻都闲不住,如今五十出头了,他还是精神“倍儿棒”,讲起话来眉飞色舞,神头鬼脸的。他说,他当初学唱戏,纯粹为了玩,由于个头小,又跑龙套,渐渐地在台上“油”了,常常吊儿郎当的。有一次演出,王才根应该和船家一同从下场门下,而他又“编导”了一下,从相反的方向上场门下,叔叔王良模见不得他这德性,气不过,一脚将他踢下台。之后,这件事又发生了一回。15岁那年,王才根演《智取威虎山》中的匪兵,座山雕说:“请老九”。他开小差,不知想到哪儿去了,竟喊到:“是,请喝酒!”哪儿哪儿啊?那时天天演样板戏,八个样板戏的台词许多人都能背下来,他这扯着嗓子一喊,好嘛,立时引起轰堂大笑。演座山雕的叔叔气不过,不管是不是剧情需要,习惯性地抬起右腿就是一下,王才根立时站立不稳,一头就扎到台底下去了。这时的王才根不比以前了,他15岁了,懂事了,知道羞耻了,当着这么多父老乡亲的面,他丢了大人了。他一发狠:妈的,有么了不起?不就是师傅吗?你踢老子,老子明天胜过你。嘿,一脚蹋醒梦中人,王才根一发狠,就把自己推到新声黄梅戏剧团第四代传人的位置上去了,而且一干,就干得有声有色,还和石牌的老前辈杨月楼一样,也到北京做了一回有“身份”的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古装戏解禁,人们看古装戏看疯了,三本头的《郑小姣》硬是让剧团赚足了银子。新 声黄梅戏剧团演了几年样板戏后,觉得没什么意思,剧团人员早都解散了,精明的王才根到了而立之年,他透过帏幕看到了“商机”。他爱人叶丽萍也喜欢黄梅戏,他俩就因这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来了。王才根的想法正合叶丽萍的心思,俩人一拍即合,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准备购置服装道具和化妆用品。然而,办剧团是很难的一件事,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自己做的戏服根本就穿不出去,站在台上,灯光一打,难看死了。这一台戏人物很多,有男有女、有穷有富,要买的戏服多着呢。比喻帝王将相穿的蟒袍,满身纹绣,上为云龙,下为海水,这还要分女蟒和男蟒等等,戏鞋、桌围椅披,刀枪把子,就是一个戏剧灯泡就要上百元,戏衣、盔头就更贵了。就王才根当时的财力,只够买一道大幕。乡亲们听说王才根夫妇想把新声黄梅戏剧团重新组建起来,都喜出望外,一些有演戏天份的人找到王才根,说不要钱跟他演着玩玩。这时,邻村的人拿来几件老戏班留下的戏服、口面,王才根灵感来了,号召村里的人将祖上留下的旧行头部拿出来。戏是现成的,黄梅戏有三十六大本,七一卜二小本,凡从草台上滚过来的人都会唱水词戏。那就是,只要有一个人讲个故事,也就是讲个提纲,晚上就可以开锣唱戏了,而且想唱多长就唱多长。不像专业剧团要严格地按照剧本、曲谱、导演定的道白、唱腔、动作去演。王才根记忆力惊人,他小时候看过所有的传统戏,虽然记不全唱腔、道白,但他记得故事。当年胡遐龄常演的《张朝宗告漕》他就很喜欢。

不管戏服、口面多破多旧,戏演得好看最重要,王才根的“张朝宗”一下子打动了左邻右舍的乡亲们,没想到歇了几年不唱戏的王才根再不是“请喝酒”的王才根了,他已具备一个好演员的素质,可以告别跑龙套、跑匪兵的历史,堂堂正正地站在台中央“唱角儿”了。“炮戏”打得好,一下于轰动了方圆十几里的村镇,来请他唱戏的人络绎不绝,渐渐地,名气大了,王才根也收到了演出费,开始是意思意思,后来就明码标价了;一百、一百五、二百、二百五,碰到财大气粗的,碰到孝子给父母做大寿的,有时一摔就是五百、六百。有钱了,王才根并没想到存银行,他眼光长远,一件一件地添置一些新蟒、新口面、新刀枪把子什么的。他人缘好、又爽快,从没亏过同台的演员们,于是,一些唱得好的“草台明星”都愿意加入他的戏班子,为他“亮台”,有时连专业剧团的演员也三天两头地为他捧捧场,叫叫座,客串一下。可是,没演几年问题来了,一些老演员老了,演不动了,急需要培养新演员。而戏校培养的学生专往由财政拨款能发工资的专业剧团跑。随着改革开放,人们都富裕了,人们的文化水平也整体提高了,因电视的普及,人们的欣赏水平也跟着提高起来,你在台上“乱搞”观众也知道了。你胡乱放“水”,观众也能分辨了。怎么办?于才根果断提出,他出资办“戏校”。并出钱请县剧团的老师教。说干就干,没过多少时间,他家那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成了练功房。他从化妆、贴片子,从唱腔、道白、圆场、云手开始,由浅到深。特别是让演员们知道[平词]怎么唱,[八板]又怎么唱,什么叫上句,什么叫切板。并让“学员”们熟悉一下有69种之多的[花腔]。也就在这时,县文化局也适时开办了黄梅戏培训班,王才根夫妇及他剧团的全体演员们都去培训班“进修”。到了这个份上,当人们见面叫他“王班主”时,他才意识到,不知什么时候他已经成了新声黄梅戏剧团的第四代传人。

王才根快人快语,他说:“唱戏真是一件好玩的事,开始我们净往没有大路的地方钻,因为这些地方偏僻,很少有剧团去过。枞阳县铁板洲地处孤岛~35C,,那里四十多年没有演过戏,我们去了,他们像过年一样的高兴,又杀猪又杀鸡,那客气的……就像新女婿上门一样”。王班主眉飞色舞,接着说:“我们演了整整一个月,当我们离开的时候,许多人都哭了。”“他尽拣好的说,我们在岳西大山里演出时可苦了,大冷天的,大雪封山,既不能演出,又不能出山,山区的农民穷,自己都没被子盖,哪里舍得借给我们盖?那里出奇的冷啊,许多小姑娘都冻哭了,没办法,把道具、服装丢在山里,包了一部车就出来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都倒贴许多钱。”叶丽萍边理着头面盒边说。

王才根很不耐烦听叶丽萍说这些话,他把我拉到一边:“别听她的,娘们的话,干什么事不吃苦?割稻插秧还腰酸呢,小时候我还赤着脚在雪地上走呢。唱戏是好玩的事,锣鼓一响,尽把福享,还说什么吃苦?哧!”就凭着把唱戏当福享的劲头,新声黄梅戏剧团一路演来,走出安徽,到过湖北、江西、浙江、江苏。按照王才根的说法,碰到过年过节、情侣结婚、小孩周岁、老人寿辰、丧亡百目、店厂开业都要演……王班主曾经统计过,他们一个月起码要演25天,2006年10个月内已演了200多场。乖乖龙的冬,按每场500元钱,已有十万元进帐,这还不包括砸彩。

何谓砸彩?王才根说:“那天晚上演《打金枝》,演到中间,公主拿了一个花篮上场,唱了一会就将花篮放在中间台上。嘿,新鲜事发生了,一个小伙子拿了一张伍拾元的人民币放在篮里,公主对台下拱拱手,弯下腰捡起人民币,脱口唱出:‘小伙子脸盘端正模样好,快活百岁寿命高……’这一唱,引得一个十二三岁小男孩拿着两张拾元的钱丢进花篮里。公主又弯下腰,一手一张拾元的钞票,像拿道具一样地拿在手里,边向台下示意着,边唱着夸赞小男孩的唱词。原来,这叫见风挂牌,就是见什么人唱什么词,尽讲吉利话。我算了一下,这一晚唱下来,砸彩的钱远远超过了演出费。”说到这里,王才根哈哈一笑。说:“这没碰到大老板,有时,把大老板逗乐了,一摔手一二干。”正当我想问问演出时的具体情景时,王才根拿出一本刚出版的《半川谈》,果然,这一期发表了剧清印采写的《夫妻戏班:草根明星走江南》的文章。这篇文章写了9月10日的一日见闻。可以摘抄一点,以飧读者:“‘我们在湖北黄梅县唱十儿天,今早刚从咱安徽宿松县赶过来,下午和晚上又要在土塘村连演两场’。这位黑瘦的王班丰快人快语道。寒喧间,我们被引进一户人家,这户宅院依草坡而建,前有远山,背有竹篁。‘少陪,我得张罗搭戏台去。’王班主一阵风出现,又一阵风消失了。这户人家的男主人林开宇喜出望外,他的高堂老母也笑盈盈迎出来。‘我大儿子林中竹考上安徽工业大学,今儿个存自家摆上八桌宴席,唱两场大戏。’林开宇说完,吩咐小儿子林中正泡壶香茶,自己与厨师忙活午宴。

“我出门溜达,瞅见王班丰正站在杉树板搭建的戏台上悬挂大红对联:梨园佳弟子,无石不成班……15时许,新声剧团的演员们屹个半饱,就一齐去东厢房浓妆淡抹,准备粉墨登场。16时,鸣锣开场,林家点的是全本黄梅戏《金钗记》,说的是富家小姐赠盘缠,落难书生中状元。戏台下草坡上,坐着,蹲着,站着,高高低低有百十号人。黄草帽、白头巾下,是一双双如痴如迷的H艮睛,更是一个个澎湃着牛命渴望的草根灵魂。演到《春香闹学》一折撩人处,台上台下引吭互动起来:月明星稀夜沉沉,寂寞无聊诵诗经。君了淑女两相配,好比鸳鸯在河滨。弦管悠悠,台下男女老少摇身变成剧中人,替古人大悲大喜起来。”

多精彩的描写,王班主说,周主编看到的是…般情况,比这激动人心场面多了去了。

王才根说的不假,他的戏确实演得倍儿棒。在安徽省黄梅戏基金会成立10周年之际,新声黄梅戏剧团应邀到省城新世纪大厦演《吴三宝游春》,看得省城和来自各市的艺术家们抚掌叫好,严凤英的丈夫、剧作家王冠亚连声鼓励:“好,好,太好了,我们几十年都没有听到你们这种原汁原味的黄梅戏了。”正因为演得好,正因为他为民营剧团带了个好头,2005年12月,这个黑瘦的王班主先后两次到北京文化部,第一次是开会,第二次是拿五万元大奖。

乖乖龙的冬,唱戏的一下子唱到北京文化部,我对王班丰真是肃然起敬。

“我上台发言10分钟,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给我们发奖。”王才根两眼发亮地说。

我说:“你在会上说些什么?”

王才根说:“座谈时,刘部K问我,为什么你的业余剧团不拿工资长年演山,而专业剧团拿财政拔的工资却不演出呢?”

我说:“你怎么回答的?”

王才‘根说:“实话实说嘛。我说,他们是有奶的妈妈养的,有奶喝,喝饱了,当然不想动了。而我们是没奶的妈妈养的,自己不找奶喝就没奶喝,逼着你演出啊。”

第11篇

插花基础

(一)插花中尺寸的确定

花材与花器的比例要协调.一般来说,插花的高度(即第一主枝高)不要超过插花容器高度的1.5-2倍,容器高度的计算是瓶口直径加本身高度.在第一主枝高度确定后,第二主枝高为第一主枝高的2/3,第三主枝高为第二主枝高的1/2.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凭经验目测就可以了.第二,第三主枝起着构图上的均衡作用,数量不限定,但大小,比例要协调.自然是插花花材与花器之间的比例的配合必须恰当,做到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避免露脚,缩头,蓬乱.规则式插花和抽象式插花最好按黄金分割比例处理,也就是说,瓶高为3,花材高为5,总高为8,比例3:5:8就可以了.花束也可按这个比例包扎.

(二)插花基本造型

1.水平型.设计重心强调横向延伸的水平造型.中央稍微隆起,左右两端则为优雅的曲线设计.其造型最大特点是能从任何角度欣赏.多用于餐桌,茶几,会议桌陈设.

2.三角形.花材可以插成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不等边三角形,外形简洁,安定,给人以均衡,稳定,简洁,庄重的感觉.多作典礼,开业,馈赠花篮等用.若在大型文艺会演及其他隆重场合应用,亦显豪华气派.

3.L型.将两面垂直组合而成,左右呈不均衡状态.宜陈设在室内转角靠墙处.L型对于一些穗状花序的构成往往起重要作用,大的花果用于转角处,小的花自己向前伸延,给人以开阔向上的感觉.

4.扇形.按基本的三角形插花造型作变化,在中心呈放射形,并构成扇面形状.适宜于陈设在空间较大之处.

5.倒T字型.整个设计重点成倒T字型的构成.纵线及左右横线的比例为2:1,给人以现代感.适合装饰于左右有小空间的环境中.

6.垂直型.整体形态呈垂直向上的造型,给人以向上伸延的感觉.适合陈设于高而窄的空间.

7.椭圆形.优雅豪华的造型.采用大量的花材,集团式插法,对结构,对比要求比较低,呈自然的圆润感.以古典的花瓶作容器,宜置于教堂或典礼仪式等空间位置较大的场合.

8.倾斜型.外形是不等边三角形.主枝的长短视情况而定,整个构图具有左右不均衡的特点.多用于线状花材,可有效的表达舒展,自然的美感.

(三)插花色彩的配置

插花的色彩配置,既是对自然的写真,有是对自然的夸张,主色调的选择要适合使用环境.浓重温暖的色调(红,橙,黄)适于喜庆集会,舞场餐厅,会场展厅;明快洁净的中性色调适用于书房,客厅和卧室;而冷色调(浅黄,绿,蓝,紫,白)常用于凭吊悼念场所.

就花材的种类而言,本木求其深重有力,草本求其鲜明可人.自然式花艺以丽不乱性,艳不眩目的色彩为主,纵使无花,亦可用苍松翠柏作主角.而图案式花艺则以色彩浓厚,火爆热烈,亦可将反差强烈的颜色集于同一作品之中.

就花材与容器的色彩配合来看,素色的细花瓶与淡雅的有协调感;浓烈且具装饰形的大丽花,配釉色乌亮的粗陶罐,可展示其粗犷的风姿;浅蓝色水孟宜插以低矮密集粉红色的雏菊或小菊;晶莹透剔的玻璃细颈瓶宜插非洲菊加饰文主,并使其枝茎缠绕于瓶身.

就东西方花艺特点而言,西方的花艺,花枝数量多,色彩浓厚且对比强烈;而东方的花艺则花枝少,着重自然姿态美,多采用浅,淡色彩,以优雅见长.

插花类型

(一)根据艺术风格可分为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和现代自由式插花中国式插花,东方式插花有中国插花和日本插花之分,中国花艺从先秦、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代、清代式直至当代。特质自然之真:依花草树木之自然生态,掌握季节之变化。人文之善:经济效用、敦睦人伦、花卉德性(花文化)。宗教之圣:以花供佛、以花修道、对花之崇拜。艺术之美:花材艺术、花卉艺术、整合艺术。类型园花:种在花园中,考虑植物艺术的生长姿态。盆栽:种于盆、钵中,根部尚存可与花卉搭配。秉花:把花当饰品,讲究衣饰和花卉之搭配。佩花:将花插在头上或襟上,注重花卉和衣饰之关系。篮花:插置于篮中,注意花和花篮的亲托效果。瓶花:折花置于水盘或花瓶中,较具时代意义,是世界花艺中主要的一类,有盘花、瓶花。果供(供花):以果实为主,极富教化和艺术。

日本式插花要旨奉献:有如大自然界将花和树最美的一面无私地献给人类。耐性:把一枝一花放在最适当的地方,需要宁静的心。精力:收集花材处理枝、茎、叶均需要充沛的精神。专注:要抛开繁琐,才能真正创造完美的作品,所谓精神所至,金石为开。智慧:自我训练到花、人成为一体,达到纯静的程度,日本的花艺依不同的插花理念发展出相当多的插花流派,如松圆流、日新流、小原流、嵯峨流等各自拥有一片天地与西洋花艺完全不同的插花风格,可以说是花艺界里具有影响力之艺术。西洋式插花区分为两大流派:形式插花和非形式插花,形式即为(传统插花),有格有局,以花卉之排列和线条为原则,非形式即为(自由插花)崇尚自然,不讲形式,配合现代设计,强调色彩,传统式适合特殊社交场合,自由式适合于日常家居摆设。

(二)根据用途大致可以分为礼仪插花和艺术插花

礼仪插花是指用于社交礼仪,喜庆婚丧等场合具有特定用途的插花.它可以传达友情,亲情,爱情,可以表达欢迎,敬重,致庆,慰问,哀悼等,形势常常较为固定和简单.

艺术插花是指不特别的要求具备社交礼仪方面的使用功能,主要用来供艺术欣赏和美化装饰环境的一类插花.

(三)根据所用花材的不同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和混合式插花;

1.鲜花插花全部或主要用鲜花进行插制。它的主要特点是最具自然花材之美,色彩绚丽、花香四溢,饱含真实的生命力,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应用范围广泛。其缺点是水养不持久,费用较高,不宜在暗光下摆放。

2.干花插花全部或主要用自然的干花或经过加工处理的干燥植物材料进行插制。它既不失原有植物的自然形态美,又可随意染色、组合,插制后可长久摆放,管理方便,不受采光的限制,尤其适合暗光摆放。在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十分盛行干花作品。其缺点是怕强光长时间暴晒,也不耐潮湿的环境。

3.人造花插花所用花材是人工仿制的各种植物材料,包括绢花、涤纶花等,有仿真性的,也有随意设计和着色的,种类繁多。人造花多色彩艳丽,变化丰富,易于造型,便于清洁,可较长时间摆放。

插花道具

(一)插花器皿

花型设计的必需品花器的种类很多。陶器、玻璃器皿、藤、竹、草编、化学树脂等在材质、形态上有很多种类。花器要根据设计的目的、用途、使用花材等进行合理选择。

玻璃花器玻璃花器的魅力在于它的透明感和闪耀的光泽。混有金属酸化物的彩色玻璃、表面绘有图案的器皿,能够很好地映衬出花的美丽。

塑料花器比较经济的道具。价格便宜,轻便且色彩丰富,造型多样。设计用途广泛。

陶瓷花器花型设计中最常见的道具。中式、日式、西洋式各有千秋,且突出民族风情和各自的文化艺术。所以在使用选择上首先应与设计的式样一致为佳。

藤、竹、草编形式多种多样,因为采用自然的植物素材,可以体现出原野风情。比较适宜无造作的自然情趣的造型。

金属花器由铜、铁、银、锡等金属材质制成。给人以庄重肃穆、敦厚豪华的感觉,又能反映出不同历史时代的艺术发展。在东、西方的插花艺术中,它都是必不可少的道具。

素烧陶器在回归大自然的潮流中,素烧陶器有它独特的魅力。它以自身的自然风味,使整个作品显得朴素典雅。

(二)插花基本道具

花的造型艺术是离不开各种基本的道具的。合理地选择和使用道具可以延长花期,同时反映出设计者的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这里介绍的是最基本的道具和资材。

粘性胶带有纸和塑料的。一般用来包在铁丝的外面,特别是经过加工后的花材为了防止脱水而使用。颜色有许多,要根据花茎的颜色和设计的目的选用。

铁丝(或铜丝)固定或保持花枝的形态、人工性地弯曲加工时需要用到铁丝。铁丝的种类很多,而且有不同的型号,根据粗细分为18-30号之间,根据设计意图来选用。

花剪花刀花剪、花刀是剪切花茎、枝条最主要的工具。根据修剪的花材的不同,有选择地使用。一般而言,修剪一些韧性的枝条时用花剪,修剪鲜花的长短时用花刀,因为花刀的切面较平缓,切口要求是斜面,以益于保鲜。

花泥花泥是用来固定花材的、吸水性很强的化学制品。保水性好,使用方法简单。花泥分为鲜花泥和干花泥两种。干花泥一般是茶色的,而鲜花泥是绿色的。花泥有各式各样的形状,要根据花型选定。干花泥用于干花设计,不能吸入水分。鲜花泥需要充分浸透水分才能使用,浸水时要尽量使花泥自然吸水,不要施加任何压力,否则会造成外湿内干的状况,直接影响切花的吸水效力。

花材选择

(一)哪些材料可用于插花

只要具备观赏价值,能水养持久或本身较干燥,不需水养也能观赏较长时间的,都可以剪切下来用于插花.当然,插花的材料不止限于活的植物材料,有时某些枯枝及干的花序,果序等也具有美丽的形态和色泽,同样可以插花.现在的花卉市场上还有许多人工加工的干花,也是很好的插花材料,他们虽然没有鲜花那样水灵和富有生机,但却具有独特的自然色泽何止低,或者倍加工成独特的色彩.另外,还有各种质地的人造花,如绢花,塑料花,纸花,金属花等等,用它们做成的插花作品摆放在居室,既能起到花卉的装饰作用,又比较经济实惠,且易于管理.

(二).花材形态

线形花(线状花)LineFlower整个花材呈长条状或线状。利用直线形或曲线形等植物的自然形态,构成造型的轮廓,也就是骨架。例如:金鱼草、蛇鞭菊、飞燕草、龙胆、银芽柳、连翘等。

定形花(形式花)FormFlower花朵较大,有其特有的形态,是看上去很有个性的花材。作为设计中最引人注目的花,经常用在视觉焦点。本身形状上的特征使它的个性更加突出,使用时要注意发挥它的特性。例如:百合花、红掌、天堂鸟、芍药等。

簇形花(块状花)MassFlower花朵集中成较大的圆形或块状,一般用在线状花和定形花之间,使完成造型的重要花材。没有定形花的时候,也可用当中最美丽、盛开着的簇形花代替定形花,插在视觉焦点的位置。例如:康乃馨、非洲菊、玫瑰、白头翁等。

填充花(散状花)FillerFlower分枝较多且花朵较为细小,一枝或一枝的茎上有许多小花。具有填补造型的空间、以及花与花之间连接的作用。例如:小菊、小丁香、满天星、小苍兰、白孔雀等。

(三).切花选购要诀

(1)花枝越长越新鲜.为保持新鲜,提高吸水性能,花店每天都要将切花枝茎的下端剪去一段.因此,茎越长的花越新鲜.

(2)观察花材的整体形态.凡是叶面稍有萎焉,发黄或浸入水中的花茎,叶片变成褐色,黑色的花枝,新鲜度差,不宜购买

(3)用手触摸水中的花枝.用手触摸花枝水中的枝茎部分,有滑溜溜的感觉,说明花枝已留放了5-6天,新鲜度差,不宜购买.

(4)花朵大部分全开的不宜购买.

(5)花型过小不宜购买.花型过小的原因,有时可能是将残缺的花瓣去除所至.

第12篇

关键词: 学前儿童 自制玩具 商品玩具

工业革命使玩具生产告别了手工作坊而进入了产业化时代,直到发展成为现代庞大的玩具制造业,市场已成为幼儿玩具的主要来源,与此伴随的是玩具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和教育性,玩具承载着的教育意图、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习俗难以体现。这时,自制玩具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与商品玩具相比,自制玩具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幼儿通过自制,摆弄玩具,不仅可以了解生活,认识社会,而且能激发求知欲和动手动脑制造玩具的兴趣。

自制玩具具有及时性、针对性、灵活性、节能环保等特点,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动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识,促进学前儿童个性化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幼儿基本素质等方面,起着商品玩具所没有的独特作用。

一、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想象最丰富、最离奇的时期,也是发展创造力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想象力在未发展之前是一种自由的联想,以不受抑制的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为主。比如,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拿着画笔画画,他其实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只是想到什么就画什么,不知道自己画画的重点在哪里。这时候,孩子虽然没有办法主导自己的想象,但是他们的“有意想象”已经开始发展。

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传统玩具难以实现的。自制玩具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巧妙地利用了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简易物品,集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使玩具作用于多种感官的特点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得以凸现。在玩具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得以发展。自制玩具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材料的形状、用途的不固定和玩具玩法不受限制,所以启发性较大,联想范围较广,探索余地较宽,容易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这对于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有着极其独特的作用。比如,幼儿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如易拉罐、碎布头、纸箱、纸板、饮料瓶等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出软沙包、推拉车、风轮、小彩带、软棉花棍等,通过发散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来的玩具不仅满足了幼儿不同的游戏需要,引起其活动兴趣,而且使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自制玩具的主题,并主动修改玩具改变游戏玩法,创编出一些新玩法,以获得更好的游戏效果。幼儿从一个无意识的想象,通过亲自动手制作玩具,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活动中去的过程使得创造力初步萌芽,这个过程让幼儿把想象思维的心理过程推向行为支柱,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挖掘了幼儿潜在的创造力,培养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二、培养学前儿童的动手能力

自制玩具是与商品玩具相对的一种玩具,是自己制作、非工业化生产而不用于商业流通的玩具,一般由成人为儿童制作或与儿童共同制作。其效能的发挥与实现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展示出来。在玩具制作中,幼儿对材料的选用,对工具的使用及对材料的加工制作都需双手去操作完成,从而促进幼儿手部肌肉、骨骼神经的发展,促使幼儿手与脑的协调配合,使幼儿变得心灵手巧,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首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通过长时间静坐听讲,观看成人演示的方式来学习。而是需要在实际活动中,通过与成人和伙伴的交往,通过摆弄,操作、观察,动手动脑来主动学习。在动手制作玩具的过程中感知物品的光滑和粗糙、软与硬、轻与重的特点,发展了幼儿手指的感知觉和小肌肉动作的灵敏性,满足了幼儿的动手愿望和探究兴趣。

其次,在动手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有新的发现,他们的好奇心也会得到保持和发展。而且,幼儿在动手做事情的过程中,手的动作会在脑的活动支配下进行,这也是幼儿观察、注意等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同时,手的动作又可以刺激脑的活动支配能力,促进观察、注意等能力的发展。动手做事不仅可以激发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而且是开发幼儿智力和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基础。要注重学前儿童的双手训练,训练幼儿运用折剪、粘贴、拼画、撕、切割等技法和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一件玩具,不仅发展了手的精细动作,同时促使幼儿探索和发现操作材料的多种玩法,他们有时候操作和讲述同步,边说边玩;有时候思维与游戏同步,边玩边想,活动中与同伴交流、合作,分享操作的经验。

总之,幼儿动手做玩具的过程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发展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三、促进学前儿童个性化的发展

“玩具是孩子的教科书。”玩具凝结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经验,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物化的、可操作的、具体形象的“概念框架”。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

幼儿期是个体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但由于受知识、经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儿童的个性化差异极大。自制玩具针对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提供“非专门玩具”,利用玩具的特殊教育功能引导幼儿的健康发展。

在自制玩具的过程中,不同幼儿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还可以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锻炼幼儿的专心、细心、耐心,以及与他人友好协作的良好素质,促进幼儿动作和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也引起了幼儿积极、快乐的情绪,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幼儿的性格。当幼儿动手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实物时,他们就会获得动手的快乐,满足当“大人”的愿望,增强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也会珍惜自己的东西,这种能力和品德培养的双奏效的活动,增强了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时应有的适应能力。

四、自制玩具能有效地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节能环保

废旧材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幼儿自制玩具时具有取材方便、选材丰富的优势,并且响应了“绿色环保”的号召,比如废旧的纸盒,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成小汽车、床、沙发等;废旧的水彩笔,幼儿可以拼凑成城堡、花篮、小滚筒等。选材的多样性直接减少了对幼儿创造力的束缚,扩大了孩子自由创作的空间,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制作出适合自己的玩具并且能运用到游戏中。这样不仅减少了家长在玩具上的开支,而且让幼儿意识到节能环保的好处,并感受到制作玩具的成就感。

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自制玩具有着特殊的不可低估的作用,是符合儿童发展的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对玩具应该做广义理解,它不只局限于街坊上所卖的供儿童玩的东西,凡是儿童可以玩的、看的、听的和接触的东西都可以做玩具。”这是自制玩具所必须贯穿和体现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许政涛.幼儿园玩具与游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雪梅.盘活孩子的右脑.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