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孔子歇后语

孔子歇后语

时间:2023-05-29 18:23: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孔子歇后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孔夫子搬家打一歇后语: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

解释:

孔夫子是指孔子,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家里肯定有很多藏书,因此,他搬家的话,搬的东西肯定都是书。所以这句歇后语取“书”的谐音,写成“输”,形容赌博或是比赛的结果都是输的。

孔夫子搬家打一歇后语的答案摘抄拓展

孔夫子的背包 ———— 准是书(输)(比喻注定要失败。)

孔夫子念文章 ———— 咬文嚼字

孔夫子的箱子 ———— 净输(书)

孔夫子挂腰刀 ———— 能文能武;文武双全

孔夫子搬家 ———— 净是书(输)(比喻总是失败。)

孔夫子游列国 ———— 尽是礼

孔夫子喝卤水 ———— 明白人办糊涂事

孔夫子背书箱 ———— 里面大有文章

孔夫子拜师 ———— 不耻下问

孔夫子搬家打一歇后语的答案精选拓展

孔夫子的褡裢 ———— 两头输

孔夫子的弟子 ———— 闲(贤)人

孔夫子的手巾 ———— 包输(书)

孔夫子的砚台 ———— 黑心

孔夫子的嘴巴 ———— 出口成章

孔夫子讲学 ———— 之乎者也

孔夫子门前卖《论语》 ———— 自不量力;不自量

孔夫子面前讲《孝经》 ———— 假斯文;冒充斯文

孔夫子念书 ———— 咬文嚼字(比喻过分地斟酌词句。)

孔夫子偷钱包 ———— 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孔夫子搬家打一歇后语的答案推荐拓展

孔夫子唱戏 ———— 出口成章

孔夫子拿扫 ———— 斯文扫地

孔夫子教三字经 ———— 埋没人材

孔夫子的手帕 ———— 包输(书)

孔夫子的徒弟 ———— 闲(贤)人

孔夫子门前卖文章 ———— 自不量力 孔夫子吃粥 ———— 心里没数

孔夫子出门 ———— 三思而后行;三思而行

孔夫子穿西服 ———— 土洋结合;不土不洋

孔夫子穿西装 ———— 不中不西;不新不旧;土不土来洋不洋;又土又洋;不土不洋;不中不洋

孔夫子打哈欠 ———— 一口书生气;满口书生气;书生气;文气冲天

第2篇

1、孔夫子搬家的歇后语是净是书(输。)

2、解释: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所以他家中的藏书有很多,搬家的时候,也是以书本居多。这里的书谐音为“输”,用来比喻总是失败。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算盘究竟是何时何人发明,现在已无法考查,但是它的使用应该较早。现代考古学家发掘的汉代画像石墓中,画像上就浮雕着象征算盘的图案。东汉末年数学家徐岳在《数术记遗》中就有“珠算”的记载,即所谓的游珠算盘。游珠算盘在一块木板上置珠计数和计算,刻板为上中下三分,中间一分用来定位计算,且中间一分的每列可放置五粒游珠,上一粒珠代表五,余下四粒各代表一,上一珠与下四珠以颜色区别。这时的珠算已经算是比较成熟了。而关于“算盘”的名称,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始见于元代刘因所撰的《静修先生文集》。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中药铺的柜台上就摆着一把和现在一样的算盘,因此,现代意义上的算盘诞生于何时,以及名称最终确定于何时,都还是个问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民间将孔子作为算盘的祖师爷进行供奉,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和算盘怎么又扯上关系了?这在民间还流传着一段故事,孔子被称为算盘界的祖师爷还得要感谢他的妻子。相传当时鲁国的国君因为嫌弃原先财政大臣低能,群臣于是推荐博学多才、稳重踏实的孔子来担任。但孔子并不擅长理财,财务大臣的工作做得十分辛苦。一日,孔子回家跟妻子诉苦,决定第二日就跟国君请辞。孔夫人想了想,说:“要不你试一下我的记账办法,我准备了根绳子,每月你给我多少钱,我就串上几根珠子,用去多少钱,就拿掉几个珠子,这样倒是从来没错过。”过几天孔夫人问孔子这办法如何,孔子仍发愁:“办法倒是不错,但我们一般家庭开销不大,也就是个位数加加减减,所以串珠子的办法好用,但十位以上就不行了。”孔夫人笑了:“你不会多用几根绳子吗?个位、十位、百位,多位数的加减就都会算了。”孔子回去一试,果然得心应手,他从心底感谢这位贤内助,而从此,作为教育家的孔子也因此成为了算盘行业的祖师爷。

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并没有可靠的史料记载。但算盘作为一种成熟的计算工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由最初用竹签作计算的筹算,到流行后世的算盘,再加上自成体系、日渐发展的珠算口诀,算盘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算盘也成为古代账房先生的必备工具。

由于算盘跟钱联系在一起,因此算盘被当作富贵和善理财的象征。古代新娘出嫁的时候,算盘是嫁妆箱的压箱宝之一,希望新娘能精打细算,也能为夫家带来滚滚财源,陪嫁算盘也有招财进宝的意思。在小孩满月酒的抓周上,算盘也是父母必备的抓周用品,如果孩子抓到算盘,则寓意孩子有经商头脑,以后必定会大富大贵。

与算盘有关的俗语、歇后语

三下五除二:珠算中的加法口诀。“除”在这里是拨下的意思。形容办事敏捷迅速,干净利落。

二一添作五:珠算中的一句除法口诀,一被二除时,在算盘的横梁下去掉一,在横梁上添个五,表示商为零点五,也就是二分之一的意思。后借指双方平分。

一推六二五:珠算中斤两法的一句口诀。旧制一斤为十六两,一除以十六等于0.0625。“退”与“推”谐音,后以此形容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

打飞归:算盘打得飞快。比喻头脑灵活,计算速度快。

第4篇

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赖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多尝试、多练习能使知识基础不断地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越多、越牢固,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兴趣也就越来越浓。本学段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在“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课外活动。特将进行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活动。

如举行了“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古诗背诵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培养学生流利讲普通话的能力。就形式来说,组织FLASH故事会,即边动画,边讲故事,把语言和具体形象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主要是以“环保”为话题);如开展“每日论坛”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内容不限,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当众表达的能力。

二、写作能力训练活动。

举行了“作文比赛”“课外读文”“剪报、辑报、办报”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还帮助学生巩固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如69班手抄报《语文小报》开辟字谜、文章病院、古诗欣赏、格言警句、优秀作文、读书方法等栏目。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分析、欣赏能力。

三、语文讲座活动。

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有关的语文知识。举行了“语法讲座”、“标点趣话”、“阅读欣赏”、“怎样写话题作文”等活动。内容通俗、浅显,注意了趣味性,尽可能结合学生实际举例。

四、语文游艺活动。

举行了“成语接龙、给歇后语找尾巴、抓错别字俘虏”等活动。通过游艺活动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材料,在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提供学生说话的机会,在有效的谈话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五、存在的问题:

第5篇

一、兴趣是最大的学习爱好,课堂组织要有趣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一个新颖、有趣的新课的导入,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必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实验导入。如在学习“摩擦力”这节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筷子提起一杯米吗?”学生感到惊讶不已,表示不可能后,老师成功地用筷子提起了米,学生充满好奇一下子进入了主题。

2.故事导入。比如在讲“运动和静止”这一课题时,我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学生听了十分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出现这个情况是什么道理呢?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运动和静止’就要探讨这个问题。”

3.猜歇后语、谜语、填成语导入。上课前,请学生猜一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学生沸腾了,导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4.小魔术导入。在讲《简单的磁现象》一节时,我用“会飞的纸鸟”这个小魔术引入,具体做法是:在剪成鸟型的硬纸板上,一面涂上颜色,一面粘上小铁片,将这只粘有铁片的纸鸟放在做为布景的纸板的前面,布景后面用磁铁来吸引,小鸟飞来飞去。这个实验一做,学生既感神奇又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5.游戏导入。在介绍“什么是力”时,请两位学生上台做游戏:两人面对面站立半蹲,互相击掌,看谁能使对方后退失去平衡。结果一位抬手不动者获得胜利,而另一位主动进攻者却反而被震了回来。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验教学过程,感受参与乐趣的同时进入了另一新的知识的学习!

6.悬念导入。设置悬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直接有利于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如讲《安全用电》一节时,一上台就设下这样的悬念“有一只小鸟,落到几千伏的高压线上,将会发生怎样的情况?”

二、善于组织活动,刺激学生的情绪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听课疲劳现象。在学生学习情绪疲劳或个别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时,教师可根据内容,临时添加一些小型活动,如课堂讨论、小组竞答、学生演示、临时考试等,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学生跳出较差的学习状态,达到取得最佳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善用语言的魅力

特别是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的语言让人听着舒服、爱听,善于例证、形象比喻的语言以及适当引用的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等更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和用语言组织教学的技巧。

四、将听、说、做、写、读多种学习方式结合,有效组织课堂

如:板书(课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板书或课件可以把知识概括化、层次化、明了化,是巩固、归纳知识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技巧性方法。

五、善用暗示激励

暗示是指教师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用含蓄的间接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或行为悄然施加影响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恰当地运用暗示法,可以使师生间产生默契,教师处于兴奋状态则会使自己的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大脑处于激活状态则能高效率地接受知识。

六、课中适当停顿,调控课堂

课堂偶发事件是课堂教学中常有的事。在组织课堂教学时,由于无名的原因暂时出现课堂异音、说话、情绪波动乃至课堂小范围的混乱时,教师可突然停止讲课,让大部分学生感到意外与惊奇,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此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点偶发事件制造者学生的名,更不能批评学生,以免伤了学生的情面,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乱教学思维;应尽可能宽容大度,用幽默有趣的语言轻轻带过或用其他方式掠过,放松课堂气氛,借机调节学生的情绪,重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主动思维,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七、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

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与鼓励。对学生进行鼓励,这不仅仅是对某位学生的肯定,也是对全体学生的鼓励,使大部分学生有了努力的方向。 八、疑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巧妙的设疑是组织课堂教学的艺术技巧。当某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就要设置几个疑问,让学生积极回答,以促使学生注意力的转移与集中;在学生学习情感低落时,要利用疑问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设疑还是联系教与学双边关系的纽带。

九、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善用眼神交流

学生通过教师的目光能窥见教师的心境,从中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复杂的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学生的课堂听课情绪,甚至还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恰当地运用目光为课堂教学服务。

十、笑着上课才是美丽的,教师用情绪感染学生

第6篇

    一 巧用比喻

    在教学中,巧妙运用比喻,能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例如,在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时,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与接受,我提出了脚与鞋的关系,有多大的脚,就需要多大的鞋,如果鞋太大或太小都不能让人轻松自如地走路,脚好比生产力,鞋好比生产关系,这样一讲,学生恍然大悟,明白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它同生产力相适应时就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反之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了,要求生产关系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促进生产力的长足发展。

    二 善用故事

    我国民间文化中,有许多幽默的故事,用之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在讲外资经济的作用时,讲到外资经济有利于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有同学提出:“为什么不多发行人民币?”此时如讲人民币发行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学生会更难理解,于是,我讲了个故事,从前,有一财主得了怪病,眼药非得用梨做药引,时值隆冬,家里又没有,财主的儿子就到集市上去买,附近集市上没有,财主的儿子只好骑马到较远的集市上碰运气。结果真碰到一个卖梨的,但只有两个梨,问如何卖,卖梨的说,“一匹马,两个梨。”财主之子嫌贵,又到其他地方看了看,没有别的卖梨的,只好又回来,结果发现只剩一个梨,财主的儿子问那个梨呢?剩下的这一个该便宜了吧?卖梨的回答道:“那个梨被我吃掉了,剩下的这个梨吗,还要一匹马才能卖;你若不买,这个梨我也要吃了。”说完,便又要吃,被财主的儿子拦住了,财主的儿子尽管心疼,也还是把梨给买了,故事刚讲完,同学们已经明白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单靠发行货币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三 巧用成语

    成语运用得当,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多种分配形式并从的原因时说到“同学们说一下张冠李戴这成语的意思吗?”学生纷纷回答,意思基本明确,我又问

    道:“张冠能李戴吗”“不能!”“为什么?”学生七嘴八舌起

    来。我总结说:“对,张冠是不能李戴的。同样,由于我国生产力不平衡,目前还存在多种经济成份,而每一种决定一种分配形式,所以,目前只能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四 引用民间俗语

    民间俗语更风趣、幽默,令人回味无穷,适当引用,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讲“两个文明一起抓时”,我讲了当今社会的两种“穷人”,一种“穷”得没有一分钱,而另一种穷得只剩钱了。又如,讲按劳分配时,为说明当前仍存在脑体倒挂,不能很好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我引用了“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学生笑过之后,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第7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语文作为母语,学生从出生就接触汉语,长时间的语文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一个活跃、和谐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

课前5分钟活动则可以为营造活跃、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一个平台,为了充分来展现自我,学生必须提前准备,他们从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等各处搜集信息和资料。通过阅读大量健康有益的书籍,起到净化思想,陶冶情操、感化心灵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事实证明,课前5分钟的有效利用是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重要形式。课前5分钟是一个自由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展现自我,这样活动会丰富多彩,把学生特点都发挥出来,符合新课改提倡的张扬学生个性,对学生也是一种解放。综上可知,开展课前5分钟活动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二、课前5分钟的内容及形式

课前5分钟虽然时间比较短,但却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有效利用“课前5分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怎样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呢?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 走出教室,与时俱进。高中学生一天的时间多数是在学校度过的,是在和书山题海打交道,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把课前5分钟作为通往社会的一扇窗,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和国外最新发展形势,学生不会死读书,并且会对世界发展形势发表自己的见解,能从真、善、美与假、恶、丑等方面进行辨析。不仅成了“学生通往外界的窗口,更凝聚着每位学生的一片赤诚之心,学生在此所听到的不仅是一条新闻,还是成熟思想的一种历练。

2. 课前5分钟是学生展示自己,张扬个性的平台。孔子曰:“因材施教”,课前5分钟正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往往不同,在课前5分钟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的特长、优势,能讲故事的讲故事,能诵诗歌的诵诗歌,能演小品的演小品,去锻炼、提高自己。这个平台包括即兴演讲、演唱、故事新编等形式,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学到知识,发展自我。

3. 营造课前活跃的学习氛围。心理学家观察研究发现,青少年注意力集中时间能很难超过30分钟。高中课堂时间是45分钟,那么如何分配课堂时间,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获得知识和能力,将太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教师便失去了课堂的主导地位。在教师正式上课前5分钟交给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首美妙的乐曲,总少不了优美动人的前奏。语文课前5分钟,充分开发利用,巧妙创意,有效训练,就犹如奏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课前5分钟时间不多,但课前5分钟的内容是开放的,形式是自由的,是学生主动积极准备的,是发自内心的声音,相关的成语故事、谚语、名人名言、歇后语、古今中外优秀诗文等内容融入短短的5分钟,是看课外书、看电视,积累、背诵、演练……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长此以往,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陶冶了学生的文学修养,也奠基了学生的写作基础。课前5分钟的训练形式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认真探索,不断创新,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一定会发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形式。

三、课前5分钟的效果

1. 培养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主动性。语文课前5分钟要想达到有效利用就必须有一定的目的性,课前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什么能力,在做活动前就要想好,做好充分准备。有目的性的活动自然也就有意义,学生也会对语文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2. 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经过一定时间的集中训练,学生对课前5分钟进行表演的同学都会有一定的观察,并对他们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比中找差距,弥补不足。

第8篇

【关键词】语文 积累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123-01

语文学习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的集合体,它是一门积累的学科,没有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无从下手。语文知识的积累不仅仅依靠课内的学结,更需要从课外入手。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很多有价值的语文素材。学会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制胜法宝,“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以说,平时语文知识积累的厚度就决定了语文成绩的高度。

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多数学生可能会不适应,学习可能会感到吃力,那么初一语文知识该如何积累,如何提升语文水平呢?

一 语言的积累需进行

语言积累,不仅指对古诗文和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也包括词语的积累,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的积累。近几年积累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占一定的比例,包括单独的古诗文背诵,也有成语运用考查,同时也有句子的仿写。

因此,教师应在日常学习和复习中加以重视。进行语言积累,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经验,通过考试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改善语文教学极好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语言,通过“读”把不熟悉的语言变成了熟悉的语言,逐步感受语言的内蕴和文章的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从而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新得和方法。”

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方法之一。背诵优美的诗文,是学生积累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首先要背会《语文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诗文名篇和段落,做到默写时不增、不删、不错字词、不用错标点符号。

当然在日常的阅读中,对课外一些常见的诗文名句也要注意积累和摘抄。需要指出的是,对名句的积累学习,要能够理解其意思,并准确得体地符合语境的运用。摘抄、做读书笔记是积累语言知识的方法。在初一阶段开学之初,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积累成语、名言、警句、歇后语等。

二 阅读的积累需加强

在课内阅读中要注重情感渲染,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中蕴含着的作者情感,使学生对其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阅读中产生了兴趣,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林语堂在《论读书》一文中说:“读书读出味来,语言自然有味,做出的文章亦有味。”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各科学习,广泛的课外阅读尤其对写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有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让他们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写阅读笔记。

三 文言文的积累需重视

对于在小学阶段很少涉及文言文阅读的初一学生来说,文言文积累较为欠缺,因此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的积累是一项很重要的文学积累工作。课内文言文一般是一些经典文章,因此要注重文本的解读,包括其中的虚词、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翻译;同时在讲解课内文言文的同时,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迁移。课外应读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如一些勤学苦读篇中的《程门立雪》《颜回好学》,盛德遗范篇中的《唐太宗罢朝》《不计人过》等,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四 生活的积累需增加

叶圣陶先生曾说:“必须根源于现实生活,文章才真能写通,写来才真有意义。”为了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教师要努力拓宽学生的生活面,增加学生生活的色调,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写生活札记,记下平时观察到的一些有意义的生活片段,持之以恒,养成积极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如在讲解莫怀戚的《散步》时,我会让学生知道作家们的写作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然后让学生以日记或周记的形式写下亲情中温暖感动的瞬间。又如在《绿色蝈蝈》的教学中,让学生知道从习性、外貌、食性等方面来描写叙述这类文章中,同时让学生课下认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并试着以这种方式进行叙述。重视生活的积累,不仅是学习语文本身的需要,更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因为这些积累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

总之,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学生多体验、多积累,学生的积累丰厚了便会文思泉涌,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荀子.劝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第9篇

关键词:中国礼文化 “礼”族文化词汇 文化词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94-02

礼文化是中国独有的本源性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西方文化中也有礼,但是中国的礼文化与西方的礼节、礼貌有着巨大的差别。第二语言教学中文化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文化词汇教学来渗透文化知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就以“礼”族文化词汇为例,提出几点文化词汇的课堂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1 语素聚合策略

语素聚合即选定一个构词能力强或者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语素,可以将包含这一语素的合成词和熟语汇总成词汇表,并根据教学阶段从词汇表中选取合适的词作为教学内容。

比方说,我们在说到“典礼”一词时,就可以扩展到与典礼有关的其他礼族词。去看“典礼”叫做“观礼”,参加典礼时穿的衣服叫“礼服”,跟礼服相配的帽子叫“礼帽”,举行典礼时放的烟花叫“礼花”、放的炮叫“礼炮”,举行典礼用的大厅的叫“礼堂”等等。这样一来,由典礼一词可以扩展出:观礼、礼服、礼帽、礼花、礼炮、礼堂等6个词。

通过语素聚合,善于利用联想,构建词义网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牢牢记住的礼表示“仪式”的这个义项;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以启示,使学生认识到汉字作为一个语素具有构词的能力,从而应用到其他词汇的学习中。

2 文化专题策略

在文化词汇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资讯、影视歌曲、讲述寓言故事等手段,进行某一文化专题的教学,使学生通过鲜活的例子去感受文化现象,思考其中的民族文化心理。比如新华网浙江频道(2013-12-21 11:53:41 星期六)的一则题为“杭州万松书院举行传统成人礼”的新闻:

当日,来自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和其他中学的240名高三学生在杭州万松书院参加“十八岁成人礼”。学生们统一身着汉服,沿袭传统礼仪,完成行肃揖礼、祭拜孔子、答谢师恩、宣读成人誓词等流程。

利用这则新闻材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专题的讨论,让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说说他们自己国家的成年礼形式。最后教师再总结说明中国的成年礼即冠礼的来龙去脉。让学生明白中国的古人重视成年礼是因为其中的“礼义”。冠礼是为了让成年男子记住自己对家族和社会的责任。再从中外文化差异的角度跟学生解释,中国人重视家庭,即使成年以后还有很多人选择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并不是因为中国人不能独立,而是从古代就遗留下的子女应该守在父母身边尽孝的传统。这样一来,从“成年礼”这一个词就可以折射出许多汉民族文化心理,来自各个国家的文化在讨论中思想不断“碰撞”,从而让留学生深刻认识到不同民族文化心理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在讲成语和歇后语时则可以通过说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文化导入。教学实践表明,外国学生对成语、歇后语等有特色的词汇尤为感兴趣。“马马虎虎”这个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一般初级阶段的学生都对这个词应用得十分熟练。

礼族词中有十分丰富的寓言典故。比方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教师在说到“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时,可以生动地叙述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让外国学生明白“鹅毛”跟礼的关系,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中国人重“情义”的文化心理。可以跟外国同学解释,同学之间互送礼品或者学生给老师送礼物,不一定要花钱,中国人更看重“心意”。

3 中西文化对比策略

礼文化是中国独有的,西方的礼仅限于礼貌、礼节、礼物等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中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出发,利用翻译、创设情境等方法,从形式与内涵两个层面去跟外国学生说礼文化。

3.1 礼的形式层面

“礼貌、礼节、礼物”这些作为礼文化的形式层面的词,是中西方共有的,我们首先以利用翻译的方法去解释,再举例说明其具体文化内涵的差异。

比方说,礼貌可以翻译成“an polite manner to show one’s respect”。但是什么样的manner对中国人来说才是“polite”?这时可以创造情境。小明和本尼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英国人,他们都是周老师的学生。一天老师约他们早上10点去家里作客。为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小明大概九点50就到老师家了。但是,在老师家里等了20分钟,本尼才来。这时可以让学生猜,就时间问题老师会对他们二人说什么。来自英国的留学生可能会猜老师说小明来早了,而来自日韩国家的留学生可能会猜老师说本尼迟到了。这时老师应该揭晓答案,其实作为中国老师,他根本不会当面评论两个学生的时间问题。而这三个人的做法按照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来说,都是“礼貌”的。

在比如说礼物,可以翻译成“gift、present”。创设情境,小明和本尼一起去医院看望生病的中国同学张亮。本尼带了一束鲜花,小明则带了一篮苹果。他们看完张亮以后,本尼问小明为什么偏偏要带苹果去看张亮。小明说,在中国苹果的平和平安的平发音一样,送苹果代表着希望别人平安健康。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猜测张亮会更喜欢谁带的礼物。这时应该所有的学生都会说更喜欢小明的,因为张亮是男生不一定喜欢花,而苹果又吉利又能吃。这时老师揭晓答案,张亮一定更喜欢本尼的。因为张亮是温州人,苹果在他们的方言读起来跟“病故”是一样的,非常不吉利,当地人看望病人是绝对不会送苹果的。

这种带反转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而且以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来导入,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3.2 礼的内涵层面

当涉及到礼文化的深层内涵,而且是西方文化中没有的文化元素时,我们可以利用文化类比的方法去解释。

比方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里的“礼”表示的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我们可以类比英国的绅士风度来解释。我们知道缄默是英国绅士风度的一种表现。英国人非常讨厌喋喋不休的“侃大山”,同他们聊天,话题也是很讲究的:家庭、身份、年龄、工作甚至事业都被认为是他们的私人生活 ,别人无权干涉过问,否则,就违背了他们的礼貌原则。英国绅士外出旅行,一般人都喜欢带份报纸,拿本书,以慰闲余。“Silence is gold,”是他们永恒的主题。“沉默是金”就像中国的“非礼勿言”一样,是一种传统的观念,被认为是一个体面的人理所应当遵守的行为。

4 开设文化词汇课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的王衍军博士在论文《谈对外汉语文化词汇的类聚性及及教学策略》中提出“对外汉语本科三、四年级的课程体系中应增加一门“文化词汇”课,以加强文化词汇的教学。在教学上,应结合汉民族文化背景,以类统摄,根据语义场理论,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注重实践性,提高留学生实际应用汉语的能力。”[2]

开设文化词汇课无疑强调了文化词汇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文化词汇课堂如何进行也将是一个亟需讨论的问题。本人认为,文化词汇课堂应以文化元素为基础单元,一个学习的文化词汇课可以分为不同的单元,根据文化词汇的难度分配课时。

同样以“礼”族文化词汇为例。因为“礼”族文化词汇数量多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可以安排三到四个课时。文化词汇课上还应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在教“礼”族文化词汇时,可以给留学生展示中国传统的礼仪,如作揖、抱拳礼等,通过示范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文化词汇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结合多种教学策略。按文化元素分配相应课时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专题策略。

当然文化词汇课堂的开设还需要进一步商榷,具体的课堂安排和教学策略还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工作去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静.跨文化视角下的汉语文化词研究与教学[D].复旦大学,2010.

[2] 王衍军.谈对外汉语文化词汇的类聚性及及教学策略[A].华文教学与研究.

[3] 郑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本位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9):123-125.

第10篇

不管是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是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看,课堂提问都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课堂提问更是普遍;但是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文章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课堂提问

有效教学

思想品德

学生主体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它能有效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要上好初中的思品课,就要善于启发、善于提问。而要使提问真正收到满意的效果,不仅要做到启发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还应讲究艺术,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手段、方式、方法的更新。下面,结合本人的一点教学体验,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就初中政治课堂的提问艺术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问之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只有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启动学生内部活力的有效手段就是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堂上用比喻、类比等方法将抽象的道理风趣地“问”出来,不仅能让学生津津有味,而且可能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速理解比较难懂的道理。例如,我在讲到“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我问同学:“请看,窗外树上的叶子和树下的叶子有什么区别?”学生答:“树上的叶子是绿色的,树下的叶子是枯黄色的。”老师问:“生长在树上的叶子是绿色的,水灵灵的,可掉在地上的树叶为什么是枯黄的?”学生答:“因为树下的叶子没有养分滋养它。”老师问:“为什么没有养分?”学生答:“因为它离开了大树。”老师:“对,这棵大树就好比是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树上的每一片叶子就好比是一个人,个人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为什么个人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成长呢?”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来了,思维的闸门自然也打开了。

二、问之有度,增强学生把握知识的灵活性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我发现课堂提问中,学生的不作答与教师问的问题难易程度密切相关。问题太难,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不了,望而生畏;问题太易,又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难易适度的提问,应当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使学生打好基础知识关。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广度适宜。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涵盖面广、纷繁复杂,教师的课堂提问既要做到重点突出,还要灵活把握。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将使学生不能领会,同时也会加大学生学习的负担。例如,在初三的授课中,我经常会在学习课文之后做这样的提问,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做”,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此外,课堂提问在把握“度”上还应考虑学生程度的不同、提问角度的多变性、提问时适中的密度、提问易难的递进度、提问时适宜的速度等等。

三、问之有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谓“法”,就是指导学生思维的方法,授之以“渔”,增强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及思维能力。新课程强调“突出学生发展”的新理念,倡导学生、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得有法”、“问得有法”,指点迷津,循循善诱。

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很大的一个弊端就是将提问当作点缀,当作修饰。不考虑提问的目的、不看提问的对象、不讲提问的深浅难易,想问就问,好像提了问题就是启发式教学。这种为了提问而提问的“满堂问”,思维指向不明,将使学生无所适从。如“看了这一段材料,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内容反映了什么?”这一类问题看上去非常开放,似乎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实际上由于问题过于泛,降低了问题的针对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问之有文,提高课堂教学魅力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同样,“问”之无文,则课堂教学干涩、苍白无力。教师提高“问”的内容的魅力,学生感觉到美,才能被吸引。例如,在讲到七年级《珍惜青春》时,我问学生:“某个人先天有才,后天不努力,最后成为一个凡人的讲的是谁呢?想一想,这篇文章大家刚学过。”随即学生们大声地把《伤仲永》这篇文章背诵了下来;在讲到《我和父母》时,我问学生:“关于孝敬父母,孟郊写的《游子吟》大家还记得吗?大家能用古诗吟唱方式把它唱出来吗?”学生们是带着热泪唱完这首诗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讲到《直面挫折》中“人生难免有挫折”时,我提问让学生回忆小学时期学过的陆游的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领会人生难免有挫折,但关键是你采取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此外,在教学中,根据需要,我经常设置问题把歇后语、谚语、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引入课堂。这样的提问,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

五、问之有礼,建立师生和谐关系

以课堂教学中提问时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例,很讲究一个“礼”字。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曾提出“效果律”:人的活动是由其结果所调节的。若学生回答完成后,不予评价指点,一句“坐下”,会让学生心凉了半截,把学生推向“爱与痛的边缘”,积极性荡然无存。当然,评价绝不是简单地说“很好”、“不对”等,特别是否定性评价,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在鼓励中给予纠正。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要尊敬老师,同样,教师对学生也要有礼貌,不可出语伤人,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探究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提问中做到有礼有节,能够营造班级良好的氛围,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遵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力求掌握和发掘课堂提问的技巧。让课堂提问真正发挥“助产术”的作用,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情感,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和德育功效。

参考文献:

[1]孙琪.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第11篇

皮亚杰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是每一位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话题。通过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和经验总结,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改的发展思路,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我总结了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一、激发乐学思维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面对小学生,在兴趣培养方面,我先从融洽师生关系入手,平等的师生关系,设计一种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避免直接批评学生,毫不吝啬表彰、鼓励,激发他们多提问题,多张嘴说话。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我把微笑、鼓励、趣味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带进课堂,让学生们觉得英语学习是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而老师则是一个和他们共同学习的大朋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为此,在教学冀教《学英语》第五册第2单元SPEAKING ENGLISH 时,我采用课件来展示这些英语国家的生活情景、名胜、人文景观来直观感染学生生活中英语已悄然成为异邦友人联系的桥梁,让学生充分认识英语是学习文化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还经常列举一些学生们爱戴的知名人士的英语水平,让学生明白学好英语前途无量。经常与学生畅谈理想。从个人的发展前途以及对社会和民族的责任来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自我期望值。增强学习的动机。

二、营造语境 调动兴趣 愉快教学

(一)利用“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尤其一些男孩子为了网络游戏的刺激竟然荒废了学业的案例比比呈现,这也启迪了我的教学灵感,12个月份的单词非常难记,我就将学生喜欢的圣斗士形象设计为Mr and Mrs Month的12个孩子,通过季节城堡探秘找到各自的快乐营地,即学习了季节划分,也记忆月份名称,找到游戏与学习的切合点,轻松的实施了快乐教育。

(二)利用“歌曲”愉快记忆

旋律优美的儿歌和歌曲深受小学生们的喜爱,在课堂知识巩固环节,我常鼓励学生们尝试“老歌新唱”,即用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的曲子引领,选择本课单词语句语段作为新赋歌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本环节,并进行才艺大比拼,推出每天一歌,最佳歌手,最佳歌词,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过程轻松快乐和充满成功的喜悦。如有同学根据歌曲《春天在哪里》改编了歌词:The weather is rainy,I am wet,I am want ,I am wet on a rainy day.

(三)利用“简笔画”发动知识直通车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更感兴趣。在创设语境的过程中,简笔画教学像轻松的信笔涂鸦一样吸引学生的兴趣,在play basketball,have a swim,go skating等知识授课时,我利用这些笔动作来完成新授知识的引领,学生们很自然的拿起笔来勾画出很多相关联的动作来表达动词词组,并同时没有任何刻意的感觉就把相关句型边画边随口在小组内交流起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很自然的表现了出来。

(四)利用拟真语境 触摸英语

为了增加语言实践,活跃思维过程,保持学习兴趣,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情景,让学生得到直观感性认识。情景教学是促进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前提。一方面情景教学使语言更接受学生,使语言内容更加直观,易被学生吸收,从面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情景教学引用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从而激活背景知识,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更直接、更主动地进行语言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basketball match课程讲授时,我把课堂定位在篮球场上,手执篮球亲自做了个漂亮的篮板投球,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动作嘎然而止,引出本课预授知识,并在中间穿插了组队,浓缩半决赛等活动,学生的愉快情绪激活了课堂气氛。为了能够作赛场解说,学生们争先恐后触摸并搜索与篮球比赛现场相关的语言。体脑结合,乐学轻松。

三、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 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我校自实施网络支持多媒体教学以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多维的、多样的、多角度的、高密度的展示方法,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增加了真实感,制作精彩课件,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学生利用网络查询资料,比如学习第七册第25课《Chistmas》一课之前,学生们利用网络搜集了丰富的知识来了解圣诞这个国外节日,学习的主动探索热情极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知识。

四、教学生学习方法 授之以渔 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教育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都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渗透和指导,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掌握方法,达到自由运用。单词教学是学习英语的根本,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乐于想办法巧记单词,如:构词法、同音异形字记忆法,编首字母顺口溜记忆法。在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们不仅牢固掌握了知识,养成勤查字典,勤找资料的好习惯,还有利地开发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的学习潜能。以于学生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留自主型的作业 使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外

第12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策略和方法

当前,教育的发展已进人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教学过程是由教学的双方(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的。因此,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首先必须保证教学活动要素最优化,从而建立起教与学两系统间相互协调、彼此适应的联系。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活动,摸索出一些使小学语文课堂优化的策略,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搞好小学语文教学。

一、教学过程兴趣化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子的话。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被动地灌输与主动地接受,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我在上课之前,会把兴趣导人作为一个重点,比如精心设计导入,既与教学内容相连,而又不失生活趣味。

在《狼与小羊》一文的教学中,老师采用让学生都来当一回小作家的游戏,激励、启发学生续编课文,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方面想出救小羊的办法:有的想到小羊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逃脱狼口;有的想到是猎人救了小羊;还有的想到的是狼的失手救了小羊等等。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世界,更让我们感到一颗颗善良的心在跳动……剩下的就简单了,疏通大意,背诵默写。

二、课堂沟通生活化

教学不是机械的,是需要动脑的,更需要有针对性的。小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起步阶段。如果只把教学当成任务来完成,而不去考虑教学内容对孩子的性格、心里、情商、智力等方面的影响,那简直是教师的不作为。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徇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课堂教学要更好地实现它的素质教育,必须与课外、校外活动进行沟通和配合,有效地延伸至生活,重短时效、重生活体验、重实践积累。可以采用从成语推介,歇后语解析、谚语收集、名言故事到话说新闻、评论时事、美文推荐、佳作点评,还有学生们特别感兴趣的班级博客圈、班级日记联播、作文联播、当地文化介绍等等,通过多彩的形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语言感悟和生活感悟。

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本着生活的需要、课中能练的原则,从课文中提炼生活,到生活中提炼语文,以课堂为基点向四周辐射,这样课堂教学可得到充实,同时也变得高效。另外,要求学生在课后主动参与活动、积极主动探素、主动改进、主动提高。语文活动形式多样,如经典美文诵读、钢笔字比赛、“做新时期的好少年”演讲活动等。通过这些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逐步优化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三、知识巩固个性化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的确,如何让学生乐于动脑完成作业一直是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经常是学校老师家长三方面都煞费苦心,与学生斗智斗勇,结果却不乐观。

新课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体验来获得。学生必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否则课程内容无法理解。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学生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课程理念,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讲究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兴趣,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背儿歌、做游戏、唱歌曲等活动方式,让学生情绪高涨,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