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童年的水墨画

童年的水墨画

时间:2023-05-29 18:23: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童年的水墨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童年的水墨画

第1篇

听不见枝头知了喧闹,

哪管它夏日太阳火爆,

冰淇淋在手上慢慢融化,

头上流下止不住的汗水,

扇子从头上慢慢扇到脚下,

我也想体会一下夏日的冰凉。

柳树

垂柳把微风当作理发的梳子,

柳树像女孩子一样亭亭玉立,

人们在树下乘凉了,

树上立着一只百灵鸟,

忽然哗啦一声鸟儿飞走了,

树下蹦跳着小孩和欢笑。

水池

像刚下水的旱鸭子,

拨动着小手泼水玩耍,

一双双小脚踩着池水,

你泼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旱鸭子掉进了水池,

第2篇

乡村

听不见街头的吵吵闹闹,

广阔的田野里也十分安静,

麦子在微风中轻轻地跳着舞,

小狗也爬在地上睡起了大觉。

不时地传来儿童的欢笑,

那是他们放学后玩耍嬉戏。

湖面

小河水在缓缓的流淌,

枝头的鸟儿伸了伸懒腰。

孩子们如鸭子一样钻入水中,

白白的浪花飞溅了起来。

那一个个小鸭子去哪了?

原来早已钻入水中去了。

树下

感觉不到炙热的阳光,

只听见百灵鸟在枝头歌唱。

孩子们静静的躺在草地上,

第3篇

引导和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孩子的手部力量,对孩子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儿童国画是很简单的国画。不是很讲究形式,主要还是训练儿童用毛笔、宣纸、墨汁来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1 少儿水墨画教学方法与策略

1.1 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生活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对于孩子而言,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要画出最美、最有真情实感的水墨画,必须到生活中去体验。例如:美术课本中为了让孩子理解水墨线条,表现出水墨线条的枯,湿,浓,淡,粗,细,连,断,把“画线”比喻成“去散步”,因为孩子对散步有直接的生活体验,他们也能够较好的理解“经过草地、小河、山坡,天气不断变化着;下雨了,下雪了,电闪雷鸣……”这样,教师引导他们先从心理上把握住墨笔,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一番,心中构思好画面,之后再拿起毛笔,一边寻找感觉,一边自由地让线条游走于纸端,也许在不经意的“涂鸦”中,反而会产生神来之笔,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

1.2 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取舍、表现

每个孩子都对周围世界非常感兴趣,但他们往往只注意事物的表面。要让他们去表现生活中的场景,或是自己感兴趣的物体,教师必须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要表现的对象或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用到多媒体,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多媒体,把被观察对象的影像制成幻灯片,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仔细地观察,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且大胆地进行整理和概括。一般说来,儿童时期正是手、眼、脑的协调发展时期,也是感觉、知觉、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的萌动时期,他们对事物的敏感和观察力特别强,思维灵活,想象丰富,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注意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并适当进行范画演示,鼓励他们乘兴而作,勇敢释放自己的创作激情,相信孩子们会放下思想包袱,在水墨世界里自由驰骋,也一定会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画卷。

2 让水墨画教学成为水墨画游戏

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游戏”是指教师通过安排学生做游戏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各种造型活动的乐趣,最终实现自我真实情感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还能够使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到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中来,有益于班级体的团结和协调合作能力的形成。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游戏前,首先要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一个最佳的点。

要让水墨画课堂生动起来,要让水墨画成为真正的水墨游戏,教师还要作更多的思考。

2.1 作画工具的多样化

我们知道,传统的水墨画技法只能使用毛笔,儿童水墨游戏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毛笔的替代工具。比如:棉棒、鹅毛、柔软的树枝,甚至还可以鼓励孩子们直接用手指去画。儿童在接触这些工具时,首先是惊讶和好奇,然后便急着想去尝试。这时候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示范就变得尤为重要。要告诉孩子们的是,这些工具和毛笔比起来,有较大的差别,在表现物体时,既要大胆,又要谨慎。

2.2 独立作画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在新课标理念中,也十分提倡孩子们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帮助营造合作的氛围是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之一。在水墨游戏课堂里,小组合作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可以像“过家家”一样,先讨论,再分工,然后来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你画小鸟,我画大树;你画人物,我补外景;你画小河,我添远山;你画动物,我加森林……孩子们在合作中游戏,在合作中快乐,在合作中寻找绘画的感觉,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天空。

2.3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习内容

幼儿阶段的水墨游戏课程应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幼儿感受、体验上,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将看、画、玩融为一体,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兴趣跟随、体验、感受、发现,有目的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必须给他们增设适度的水墨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创作练习,鼓励孩子表达个性、张扬个性。

3 尊重儿童天性激发创造潜能

艺术大师毕加索曾经说过:“人们都听不懂鸟鸣是什么意思,但却都喜欢听它的声音。”

对于儿童水墨画,或者说水墨游戏,我们需要关注的,不应是他或她画得像不像、对不对,而是要在课堂上保护孩子们的天真和灵感,更不能强迫他们过早的按成人的标准临摹名家的画法,“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激发创造的潜能”应成为包括水墨游戏课在内的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第4篇

我画画,是断断续续,一阵一阵的。平时工作太忙,加上人懒,一年画下来没几张画,所以,朋友们看我这两年发表来发表去就那么些作品,总笑话我,当你的理论家得了,还哭着打着当什么画家啊!作品少还有其他原因。到杭州求学开始,养成了一个习惯,画画之前要研磨一些墨汁,创作之前还要顺一下手,写写字,很多时候,磨了一砚台的墨汁,最多再写几个字,画画的劲头就过去了。我常常想,我大概就属于那种有画画的材却不是画画的料的人。

我很多年没把自己当画家了。我实在画得太少。不过,我是太喜欢画画了,尽管我的画画时间非常不充裕,但只要是逮着空子,就肯定要涂上几笔。

我的水墨画创作都是一些小品,表面上是因为我杭州的寓所中有两个房间做了写作和读书之用,画画只能在饭桌上将就的缘故,其实,我只熟悉这样一种对生活思维的方式。我既不能画范宽一样气势磅礴的作品,也不能画王蒙那般烟云满纸的作品,我的气质和作风只能是一个抒发闲情雅致的“诗人”,画一些像倪云林笔下的平远小景。人都有一点自知。我充其量就是一个小品画家。画画册页或者一个小条幅,完全可以对付;但给我一张丈二大纸,我肯定就要抓出一地头皮屑了。

当代的展览机制已经迫使水墨画家要从把玩的心态中走出来,走到美术馆那样的公共场所中。正因为这个道理,现在画家的作品越画越大(只有大,才有所谓的视觉冲击力,此外,大幅作品的确和现代展览模式相协调)。有几次展览,主办方要我画一些“大东西”,我说,画不来。主办方感觉很奇怪,说,你把小作品放大一下不就得了。这么一说,我也奇怪起来――为什么小作品放大一下就是大作品呢?我在想,就像一个面包,你要么有那个水平和条件,可以做大,如果没有水平和条件,想做大只有泡大它。泡大的面包还是面包,但不好吃。

我的家乡是江苏淮安,那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古城,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不仅有韩信、吴承恩、枚乘、梁红玉、鲍照、边寿民、吴鞠通、关天培、刘鹗、周信芳、等数百位名人,而且自古学风纯朴。事实上,淮安并没有出现过什么样大得了不起的画家,在我的印象中,最厉害的也就是边寿民,一个“扬州八怪”中总是被人遗忘的角色。不过,正是这样的人文底蕴,一直以来,这里的老百姓对子女的书法和古典文学的教育特别看重。现在想想,我现在的书法底子还真不少是得益于童年的“涂鸦”。

我现在的水墨画创作还一直受着家乡民风的恩惠。我的作品题材很窄,除了学画时的“四君子”外,再就是藤本和瓶花为多,偶作一些折枝花卉。“四君子”不必说,藤本说穿了和书法就是一个道理,强调的是线条质量和布白分割。我至今没有见过哪位画家(我指的意笔花鸟画家)书法一塌糊涂而把“四君子”、藤本花卉画好的。

寓所对面是一家不小的医院,医院的附近多的就是水果店和花铺。每天进进出出,看到一些时鲜水果免不了要备一些,于是,常常是顺便把花也给买了。我画瓶花的原型大多来源于自己的案头,有一段时间画出感觉来,每天买,每天画,弄得几个花店老板看到我就跟见到亲人似的。我画瓶花一般用的也是花鸟画家惯用的移花接木法,不是很写实的照搬原型。我想画的物象一定会有我的看法,我的角度,还经常“外加工”――会夸张一些东西,削减一些东西。完全从理念出发或站在抽象立场上的作品是没有的。就我的《几案清供》系列作品而言,这只是我所买的花的一种图形记录,它不像别人说的“是对自然的关爱”、“是一种探讨当墨精神的方式”等等那么深刻。依我看,说得精致一点是一种当代文人生活的描述,粗一点就是我买花的小帐本。画画如果真的那么累,我还是当个俗人罢了。

或许是江南潮湿,所以江南的水墨画家善用“水”,常用水用多了,看看书、品品香茗、细数窗前花几朵就会很惬意地过上一天,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画画的主要理由。好在我的作品缺乏崇高、悲壮的阳刚大气之美,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和一种生活化的情愫,否则,我会为我无法体会“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绝美境界而懊恼不已。

谢海

1970年出生于淮阴。幼承家学,年少从父研习中国书画。曾先后就读于江苏省淮安师范学校、中国美术学院。

近两年策划并主持国际中国画年展(大连)、中国画百家精品展(澳门)、艺术家工作室文献展(香港)、中国画问题研讨会(北京)、中国画教学精英峰会(杭州)、21世纪中国画走向研讨会(广州)、中国风情・水墨画新加坡展(新加坡)、水墨状态・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上海)、浙派中青年水墨画家提名展(广州)等大型学术展事活动。

第5篇

翻看一本有关水墨画家武艺的书,在看到一张照片时我不禁笑了起来,照片是一张武艺与其弟妹三人儿时的合影。令我笑的是照片的注释“我和妹妹武术、弟弟武将在一起”。“武艺、武术、武将”,取这样名字的父母一定是想孩子们能练就一身本领,闯荡于江湖。

文脉

和武艺的交谈中这点得到了印证。作为家中的长子,父母是想孩子能有一个糊口的手艺,因为家中祖父、父母酷爱丹青,于是学习绘画成为幼年的武艺即便不想为而必为之事。事情或许只能回头看,已为人师的武艺多年后才明白当年爷爷、父母对自己的艺术教育使他受益终身。或许是因为家庭的影响,至今让这个出生于东北的天津人心中至今尚存着祖籍情节。

天津作为较早开埠的城市之一,它一方面接受着外来的冲击,一方面背靠着传统文化最为根深的皇城,这种交融对于水墨画的发展既迥于江浙又别于海派,呈现出新颖的风貌。这或许可以在今年3月初北京丹麦艺术中心举办的李津、武艺、刘庆和三人的联展上窥见一斑:这三个天津人展现出了水墨发展的某种新迹象。

说到中国水墨画的创新与变革,不知经过了多少代人的争论和尝试。武艺所敬仰的恩师卢沉先生在教学当中一再强调水墨要面对当代。毕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度”的把握实属不易。如今的武艺对老师的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但是当时他和所有画画的人一样,画素描,临摹,谁会像李可染所说,能做到“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一切都不确定,或许也根本是无意识。

画格

1985年,正值中国“美术85思潮”萌动之时,这对学院教育的冲击自不待言。当时武艺刚刚来到中央美院国画系学习,回忆当时的国画系的情形不无风趣地说:“那时新潮运动,每天都有很多讲座,我们是一年级,听完讲座回来有砸砚台的,有折毛笔的,似乎中国画真的是穷途末路了”。对于前卫的思潮,武艺显得有些滞后,没想明白的事情不急于去做。之后的上学的日子还是在白天写生,晚上临摹的日子中度过。但是画家自己内心却也在思考:“笔墨毕竟是性情的产物,为笔墨而笔墨未免显得概念和表面。”在90年代后,武艺陆续创作了《辽东组画》、《夏日组画》、《黄村组画》、《大山子组画》等一批水墨作品,引起了学界的注意。范迪安评价这批作品为“现代逸品”。“逸品”是古人评画的最高品格,当然也是一个古人的概念, 加上“现代”二字则是说画作本身面向了当代社会,不再是单纯驰骋于古人的笔墨形式之中。他在笔墨形式的突破确实是有贡献的,这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肯定。

如果你有一本记录武艺近20年创作历程的画册,从头翻到尾,给你的感觉一定会是捉摸不定,难以言说的,这是很多了解武艺画的人的共同感受。 他近些年的绘画《节日》系列、《新马坡组画》等,画面越来越简单,而画面背后的情感也越来越本真。《新马坡组画》系列中多幅出现火车的形象,这和他童年对蒸汽机车的某种情怀有关。笔墨在宣纸上游走,两者稍有接触瞬间就会有痕迹留下,这注定了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在表达人真性情方面独存的优势,至少在这点上,武艺的画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下来。即便是要表达自己记忆深处的事物,但也是自己当下对它们的感受。在《新马坡组画》中,兵士打仗的情境在画面中经由加工风趣的表现出来,画面简单的仅存某个细节。在武艺一时心血来潮,根据他对儿时小人书的模糊记忆创作了一批这样的作品后,他真的搜集了一批小人书,想认真的进行再创作,结果发现已然没有了兴致,只能作罢。瞬间灵感的捕捉让他规避了很多画家作品图式画的痼疾,从而艺术有了更多样发展的可能。

性情人

武艺也曾很深刻的研究过学院派,以水墨写实的规范来看也不失为一个高手。有人也曾说武艺如果沿着其师卢沉的笔墨路子走下去,在当今画坛也是一位大家。他将构成如今创作中不同于前辈的原因归结为“性情使然”。随性随然,画如此,人如此。朋友都知道武艺爱喝酒,曲水流觞,把酒作画,这古文人最惬意之事在武艺身上部分的保留,说部分是因为武艺作画不爱热闹,喜欢独自一人思考、绘画。很多艺术家都有自己喜欢的题材,那么武艺画了那么多题材的画,最爱那一类呢?“最喜欢谈不上,但是看到画的那种人物骑木马耍大刀的形象,自己都会笑”或许武功、嬉戏是武艺内心的抹不去一种情趣吧。

画画是自己的事情,但是如果进入收藏情况则不同。传统国画如今依然有它生存的空间,主要的原因是它还有广阔的收藏市场,但是武艺这种“误入歧途”的中国画会有市场吗?曾经有一个藏家在90年代中期就“看上”了武艺的画,但是因为武艺的画总在变,藏家一直没有动手,观察了好几年,直到2000年左右才开始收藏武艺的画。所以武艺说:“接受我的画需要时间”。如今武艺的作品在一级市场上也能卖到25000元/平尺,这是时间检验的结果。

第6篇

一部水墨动画中的记忆

一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水墨动画片《牧笛》,是多少“80”一代人的童年回忆。这部制作于上世纪60年代的动画片曾获得丹麦第三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而熟悉近代美术史的人不难看出,这部具有浓郁中国画风特色的动画片,与李可染笔下的牧牛图有着极为相似的艺术风格特色。《牧笛》是继《小蝌蚪找妈妈》后的第二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是以齐白石的画为原型,而《牧笛》是以李可染的牧牛图为原型,李可染非常赞同制作这部动画电影的创作构思,并且画了20多幅姿态各异的牧牛图用来作为参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中国特色的水墨画在荧幕上也能展现出巨大魅力。

在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之中,牧童吹着笛子骑在牛背上从远处走来;要渡过水塘,淘气的水牛在水中打趣,牧童则在牛背上前仰后合,几次要从牛背滑下;躺在枝桠间酣睡做梦、树下斗蛐蛐,所有这些出现在动画中的情节,都是我们所熟悉的田园童年记忆,亲切有趣而又让人怀念。

在李可染的画中,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画家捕捉到的某一个定格的画面,被身后归巢的飞鸟吸引时回头的一瞬间、与牛在一个水塘里玩耍的一瞬间、秋风乍起帽子被风吹走的一瞬间,可是单单看到画面我们就会产生很多丰富的联想,画家抓住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展现给观众,才会引发我们无尽的想象。我想《牧笛》这部动画片的制作者们,肯定也被李可染牧牛图画外的故事产生了兴趣,才会萌生创作动画片的想法吧。我们很幸运从童年时起,就已经开始从动画片里得到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的熏染。

金刚坡下与牛相遇

抗战爆发以后,李可染就任三厅秘书,并举家迁往重庆,为了躲避敌机轰炸,三厅把文化工作委员会安排在重庆金刚坡下的赖家桥村,李可染在赖家桥附近安家落户。李可染的住所旁边就是农户家的牛棚,牛俯卧、行走、哞叫、俯首,李可染得以近距离的观察到牛的形态,对牛的习性也了如指掌,自此以后牧童与牛成为他最喜爱的题材之一。李可染一生之中画过数幅牧牛图,并在晚年将自己的画室题为“师牛堂”,可见牛在李可染心目中的地位之重。李可染曾经自己回忆道“一头壮大的水牛天天见面,我觉得牛不仅有辛勤劳动、鞠躬尽瘁的品质,它的形象也着实可爱,于是用我的邻居做模特,于是用水墨画起牛来了”。

在以农耕为主要模式的农业社会里,牛是人们最好的伙伴,自古以来,牛以其坚韧、朴实、任劳任怨、不辞劳作的习性与国人赞扬的热爱劳动的精神相契合,颂扬之词从未少过。郭沫若在水牛赞中这样写到“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你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概,坚毅雄浑无私,拓大悠闲和蔼,任是怎样辛劳,你都能够忍耐,你可头可不抬气也不喘,你角大如虹腹大如海,脚踏实地而神游天外”,并把水牛誉为国兽。抗日战爆发,全国人民奋勇抗战,在国家危难时刻,国人更是需要这种牛的坚韧与奉献与倔强不服输的精神。李可染是一位具有极高民族使命感的爱国画家,他也深感到在国家命运危难的艰苦岁月里,国人需要精神上的寄托。

李可染出生时家境贫寒,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在李可染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位画家朴素、刻苦、勤奋钻研绘画的精神,与牛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相契合。李可染爱牛更爱画牛,其中以牧牛图最多。牧童与牛,最朴实多见的乡村田野题材,最直能够勾起人们童年乡村生活的记忆。我想牧童与牛应该也是画家内心深处对自然、童年的一种无法忘怀的记忆。

不愿提起的京剧姻缘

李可染喜欢听戏,据李可染自己回忆,“在我儿童时代,每听到从街道窗口传出京胡的声音便感动,心便跳动起来。后来自己开始学习起来。当时街上有一个卖唱的乞丐,每晚拉着胡琴在街上游走,我便每晚暗暗尾随在他身后,听他拉琴。这是我学琴的第一个老师。”不仅如此,李可染自己也拉得一手好琴,早在读书时,杨宝森就劝他不要念艺专,想拉他去拉琴,这件事一直烙印在李可染心中,好长一段时间不愿让人提及。当然李可染还是选择了拿起手中的画笔,不然我们该多遗憾画坛中少了一位艺术巨匠,拿起了画笔,胡琴依然伴随他一生。

李可染的第一任妻子苏娥,是著名戏剧家苏少卿的女儿,两人在徐州京剧票房活动中相识,苏娥也喜爱京剧、绘画,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抗战时期,苏娥在上海因病早逝,李可染在重庆闻讯后伤心不已。李可染的第二任妻子邹佩珠也喜爱京剧,兴致一来就痛快拉几段,邹佩珠乘兴清唱几曲,也是生活之中的一大乐趣消遣。戏曲、音乐伴随了他的一生,也融入到自己的画笔之下。

李可染的画中,人物极尽夸张之态,富有戏剧情节。他画山水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用色大胆浓艳,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而在四季牧牛图系列中,画家更喜欢捕捉这种秋日里落叶被风吹动飘散的动感,牧童被吹跑的草帽飞在空中,伸出的双手已来不及抓住它,突然吹起的秋风让牧童措手不及,整个画面充满动势,动感极强。像突然定格的一张照片,捕捉到了秋风乍起的一瞬间,而漫天飞舞的红叶如红雨般飘飘洒洒,甚是烂漫。

踏遍山河揽胜境

上世纪50年代末,带着改良中国画的满腔热情,李可染带领学生完成了大规模的写生。从1954年开始到1980年的这段时间,他们从北京郊区、颐和园、北海开始,深入江南无锡、太湖、黄山等地,到达重庆、乐山、峨眉山,不远万里到达桂林、阳朔对景写生。住小旅馆、背负十多斤的画具、每天早上都起早贪黑,仍然不顾旅途劳累,每天坚持作画。看遍祖国的美丽山河,留下了无数珍贵的速稿,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阳朔胜境图》如此震撼人心的作品。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在大量的对景写生后李可染大胆突破创造,他笔下的山水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山水画中的意境,在他的牧牛图中一脉相承。

第7篇

我从小生活在北方,是一个北方女孩。但是我却不属于北方的大气浑厚。我也从没去过江南,但是我却相信我是属于安静的江南的。在我的梦中,一直有一个我自己打造出的江南,那里,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小桥,流水,人家,渔船,还有那些古老优美的民谣,如一副水墨画,淡雅到极致,透露出一种特别的韵味,让人沉醉其中。小桥是古朴的,木制的小桥架在静静的流水上,仿佛浑然天成的美丽,说不出、道不尽的宁静。佳人伫倚桥头,淡淡的忧伤便弥漫开来,带着沉甸甸的思念。流水是明净的,安静的躺在大地的怀抱里,波澜不惊。它不像大海般的广阔无边,不像瀑布般的恢宏大气,它所表现出的,是婉约又惊人的美。在孩子们调皮的摸鱼时,它也可以变得轻盈活泼,发出银铃般的笑声。人家,永远是黑瓦白墙,在傍晚时,淡淡的炊烟袅袅升起,仿佛在呼喊晚归的孩子,带给人们温暖的感觉,像回到了童年的家。即使白墙开始泛黄,染上岁月的痕迹,一切还是不会变化。

渔船里,艄公的船歌响亮的歌唱,划桨声一下一下,漾起圈圈涟漪,像是流水的微笑。当年,落榜的张继不也是在这渔船里,作出那绝世诗句吗?古老的民谣被谁低低吟唱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辗不断这不朽的永恒,它们被一年一年的流传下来,被一代代的人传唱。或许曲调早已模糊,但是那些词,是会被永远传承下来的……

江南的石板街上有淡淡的青苔。细雨蒙蒙,江南女子撑一把油纸伞,独自走在这石板街上。

第8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 “悦读”

我是一名执教语文时间不长的老师,因此,一直在寻找教好语文的方法。通过学习和参加培训,我已深知语文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才能准确地抓住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才能获得美的体验。也许,正因为我的语文教龄不长,所以头脑中没有固定的模式,也就少了许多束缚,语文课上能更好地体现新的思想。

今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练,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的缘故吧,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第9篇

《母子健康》:保老师,您好!首先非常高兴,能与您聊聊“中国原创图画书”这个主题。我们都知道您不仅是一位创作能手,创作了那么多的优秀童书,而且还是家长们、孩子们喜爱的“知心姐姐”“知心阿姨”。从您自身创作的丰富经验来看,中国原创图画书,对我们中国孩子的启蒙阅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结合中国当地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养成问题,比如,大型水墨绘本――《小萝卜浇浇》真实地呈现了中国孩子在幼儿园前后的社会性发展问题。这些绘本,不仅在亲子阅读实践中起到了快乐陪伴、审美熏陶、培养趣味的作用,而且更深刻地帮助家长学到了教育的理念。让孩子去感受认知自己的生活,独立地自觉地自我成长。

保冬妮 中国原创图画书对于中国孩子来说,其意义与母乳喂养的意义相同。牛奶再好,也无法与母乳相比;外国经典作品意蕴深厚,然而原创作品那缘于当地文化的亲和力与滋养力,在婴儿早期启蒙阅读阶段,其意义是深远的。

母语音韵的刺激,帮助婴儿大脑建立神经元突触的链接,尤其是语言区的良好刺激,对婴儿学习母语、熟悉母语的韵律和发音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比如,我所创作的《水墨婴儿视觉启蒙绘本》《馒头宝宝婴儿绘本》,都是以发展心理学为原理,根据婴儿脑发育、视觉发育、前庭发育的特点,采用了中国传统水墨,专为0~3岁宝宝制作的;中国水墨画绘本――《点点》《变变》《染染》《涂涂》,在阅读实践中,深受妈妈宝宝的欢迎,因为大家看到了0岁宝宝伴随阅读在生活中的点滴进步;《馒头宝宝》系列用中国形象和中国宝宝日常生活的故事,帮助宝宝建立行为模式,促进运动神经的发育和母语语言发育,这也是中国原创图画书独有的魅力所在。

再如,大型安全绘本――《幸运的米拉》也是这样具有中国特点的功能性教育绘本,中国的国情与外国不同,特别是在环境安全、行为安全、心理安全方面,与国外有着不小的差距,中国原创图画书能更好地帮助中国孩子实现全面的安全防范,并且能够帮助中国儿童解决在生活中所碰到的具体的安全问题。

《母子健康》:童年的故事,可以说是每个人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这些编织着一个个故事的图画书,可以说是孩子们童年故事的开始。那么,应该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看的中国原创图画书呢?

保冬妮 童年的故事总是深深地连接着故乡和故土,外国作家、画家不了解中国,讲述和描绘中国故事的成分比较多一些。我在写作中国故事的时候,与他们写的不一样,我写的是当下孩子真实的故事,无论《冰糖葫芦,谁买》《牡丹小仙人》还是《跟着姥姥去遛弯》《小金鱼儿》《吃饺子喽――》《滑冰车喽――》《小青花》《小鱼的春天》,这些带着童年气息的美丽故事,带着生活烙印的记忆故事,中国作家写给中国孩子的总是独具风采的。

这些故事,我从孩子眼睛里看到的细节写起,它们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带着故里人文的情怀,让所有的家长和孩子们深受感染。这样的原创作品,我们做得扎实、写得动情、画得有味儿、读着亲切。只要家长们了解自己孩子的语言、心理发展水平,给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选择其能接纳的作品,孩子们没有阅读隔膜和文化障碍,走进故事就像走进了家园,那份自在,是不言而喻的。

保冬妮老师作为创作者,作为中国原创作家,推荐的这些中国原创图画书让我们看到了真真切切的故事,比如小孩子都爱吃的冰糖葫芦,比如小孩子都爱凑热闹与家人一起包饺子吃饺子、跟着最爱自己的姥姥遛弯儿听曲儿……这一切就在身边。

《“小时候”中国图画书精选系列》

《母子健康》推荐物语

用图画书形式,展现了一个在北京长大的小孩的如水记忆。昔日的北京,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令人好心情的,尽数在作家和画家的手底潺潺流出。

《牡丹小仙人》

原创图画书的魅力之作,深深的皇城根情结,深深的四合院情结,可爱的牡丹小仙人。一本关于搬迁的书,一本关于失去和拥有的书。治愈怀乡的孤寂,为离开故土的孩子留下想念。

《冰糖葫芦,谁买》

耐人寻味的京味故事,百年皇城不灭的记忆。一本关于流浪猫的书,一本关于给予和感恩的书。相信童话里有爱,为不图回报的付出留下感念。

第10篇

儿时的我,总喜欢与同伴们在姥姥家楼下的院子玩耍。我们总是在一起观赏着门前那棵树上的叶子。

春天,看着那嫩嫩的绿芽冒出枝头,再看着那小芽儿又长成叶片。初春时的叶儿是那样的让人怜爱,柔弱的身躯在枝丫上随着春风左右摇摆,时而旋转,时而跳跃……

夏天,我们感谢那绿绿的叶儿。玩耍后大汗淋漓的我们因为有了那一片片的树荫而心情舒畅。它就像是一把大伞,庇护着我们,让我们不再为天气的炎热而苦恼,让我们毫无顾虑地在草地上奔跑……

秋天,我总爱问姥姥:“为什么叶子到了秋天会变成红色的啊?”姥姥告诉我:“那是因为叶子生气了!”那时,天真的我相信了姥姥的玩笑话。所以,总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变成一片叶子。因为我也希望自己生气时变得那样的美丽,那样的绚烂……

冬天,我与伙伴们会因没有叶子的陪伴而变得有些伤感。虽然我们也喜欢那洁白玲珑的雪花,可是我们更喜欢那绿绿的叶儿。我们会怀念那些与绿叶们度过的时光,就像现在会想起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小时候,我们喜欢在楼下观察那树叶的影子,那好像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不同类别的树有着不一样的影子,有的像大海上迎风而起的波澜;有的像那晴空上漂浮的云朵。风儿吹过,叶子们的影子似虚似幻,让人暇想连篇……可是,为什么这曼妙的影子就像是一个梦,过了夏季就再也不会有这般清澈的影子。我好想留住它们,就像想留住那童年的影子一样,那奔跑着、追逐着的身影就真的再也回不来了吗?

小时候,我们喜欢手拉着手围成一圈,站在树荫下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梦想。因为我们喜欢透过那树叶的缝隙去沐浴阳光。我们认为那里的阳光因为有了叶子的遮挡所以显得更加灿烂,好像只有这样,那一个个小小的梦想才会实现。“我要当飞行员”、“我要当联合国首长”、“我要当美国总统” ……那些稚嫩的话语,幼稚的想法仍然会在脑海中激起阵阵涟漪。可是,那些纯真的阳光下的场景,却再也不会重现。

小时候,我们喜欢在下雨天中寻找飘落到地上的叶子。我们会将它轻轻捡起,拿回家晾干,然后小心翼翼地夹进书里。各种各样的叶子,各种各样的心情,记录着童年中那些点点滴滴的时光……现在,再翻开那本书,里面收集的早已不再是形态各异的叶子,那里是我珍藏的童年时光。

慢慢长大的我们,虽然平日里还可以看到一片片叶儿,可那再也不是童年的样子。如果可以,我愿留住童年的那片叶片;留住那奔跑着、追逐着的身影;留住那天真的、稚嫩的梦想;留住那样的时光,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单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幸福……

风吹过,叶子飘落,这次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因为树没有挽留;思念划过,悲伤游荡,我们的童年是因为时间的催促,还是因为我们不能够停留?

教师点评

第11篇

80年前,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中描绘了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香格里拉。从此以后,那个有着雪峰峡谷、神秘的庙宇、宁静的湖泊、美丽的草原及牛羊成群的地方就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

Nova Chiu(赵媛媛)就出生在香格里拉,大自然的赋予让她从小就对色彩极为敏感,而香格里拉那淳朴的康巴人民风也深深融入了她的血液里。Nova在香格里拉度过了童年,便随着父母到了香港定居,大城市的车水马龙给了Nova另外一种冲击,于是那种张扬的、色彩斑斓的风格逐渐在她的潜意识里形成。

和大部分80后一样,Nova受到了很多日本漫画的影响,她喜欢在纸上涂涂画画,16岁时便在香港出版了自己的漫画书。但是当她在学校参加了一场时装表演之后,Nova意识到,服装设计才是她真正的天赋所在。不久后,她决定到伦敦,开始了时装设计的专业学习。在伦敦服装学院,她收获了时装设计所需要的技巧与知识,同时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2011年7月,Nova从伦敦时装学院毕业,并获得了当年毕业设计冠军。之后,她与男友Jeff Archer合作,共同创立时装品牌“NOVA CHIU”。Jeff毕业于温哥华的Lefeaux School of Fashion Design和多伦多的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如今,男友已经变成了丈夫,而两人也在一季又一季的创作中碰撞出更多的灵感火花。

Nova Chiu到现在已经了三个完整的系列。每一个系列都能看出浓厚的香格里拉民族风情,但同时却又糅合了20世纪80年代的纽约街头风格,两种风格分别是两位设计师对童年的致敬。NOVA CHIU作品面料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人造皮革与机制刺绣。作品工艺上采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手法,在棉和尼龙上印制图案,同时他们也不断使用着小串的玉珠等中国传统装饰。虽然中国元素已经被批判得有了“最炫民族风”的俗气,但Nova对“中国元素”毫不避讳,甚至很骄傲能使用到她的家乡那些康巴人手工制出的饰样。Nova和Jeff每年都会从伦敦飞往纽约再到香格里拉,一路旅程除了回家乡探亲访友之外,也是一个采风创意的过程。“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世界对中国民族服饰的认知是很少的。因此,我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向西方世界介绍一些尚未被发现的中国文化。”Nova这样说。

除了显而易见的色彩,Nova还常常从中国传统建筑中汲取灵感,比如她的毕业设计就从传统的庙宇和房屋里找到了服装廓形的共通之处。而在2013年春夏系列作品中,则选用了非常飘逸的面料和中国传统水墨技法的印花,同时选择了明黄、大红、宝蓝等流行度很高的高饱和度色彩作为底色,“这样能保持服装光鲜和充满活力的一面”,Nova如是说。充满野性和张力的设计让伦敦时装周向Nova伸出了橄榄枝,自从两年前踏上伦敦时装周的舞台之后,Nova现在已经变成伦敦时装周的常客,每年都会展出她的作品,而多家媒体也争相报道这个年轻的中国女孩。

不过,当明星对于Nova来说只是可有可无的一部分,她更多的还是希望自己的工作室能稳健地发展起来,“希望我的服装专卖店能遍布亚洲、北美洲和欧洲”。说到一路走来最美好的时刻,Nova不假思索:“我想说的是,Jeff是我到目前为止职业生涯最美妙的时刻。没有他不会有今天的我。Jeff给了我前进的方向和信心。”脸上带着笑容,Nova正带着她的香格里拉,走向世界。

第12篇

说到长柄伞,许多人的思绪仍然停留在记忆里那把又黑又重头尖的可以当武器的旧式雨伞里,现在还在用这种雨伞的人,大多年纪很大或是很节俭的人。如今市场上再要找这样一把雨伞已是十分困难。但长柄伞却并没有消失,流行的轮子又一次将长柄伞带上了时尚的舞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创新,让长柄伞脱胎换骨变得时尚而有趣,于是街头手执长柄伞的行人也开始增多起来。

相较于折叠伞而言,长柄伞有着更卓越的防风抗雨作用,铝合金、玻璃纤维等材质让伞身变得更轻;设计师们的奇思妙想,在长柄伞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看几款特殊创意的长柄伞,它们让你在雨天里也能拥有一份好心情:

一、透明伞

透明伞几乎清一色都是长柄伞,因为其伞面为不易折叠的塑料材质。透明伞加印花是如今十分流行的长柄伞之一。透过透明的伞面,你可以隔着一层朦胧看世界,世界变得如水墨画般地美丽。透明伞已不是什么时髦事物,早在许多年前,就有许多时尚先锋打着透明伞在路上行走。今天的透明伞又有了新的变化发展,如可以将全身遮住的幕帘伞,有了这样一把伞,任凭雨多大,都不怕被打湿了。

二、异型伞

韩国设计师Joonsoo Kim设计的云伞(充气雨伞),伞柄本身是一个微型气泵,使用时只需要拿在手中来回推动就可以把这朵云彩膨胀起来变成一把雨伞。虽然用起来有点繁琐,但是顶着这把雨伞绝对可以赚足回头率。另一款直杆情侣伞,外型是拥有两个伞柄的连体伞,让伞下的两个人变得如胶似漆:还有打开后就如一个心型的长柄伞,也是一款情侣们雨季必备的单品。随着儿童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为孩子们设计的卡通伞也越来越多,带耳朵的小猫伞、小兔伞还有米奇老鼠等造型,一定会让许多小朋友爱不释手。

三、高科技伞

长柄伞中还能蕴藏更多科技含量。名叫iBrella的长柄伞看上去和普通伞没有什么两样,但它却是一款不折不扣的iPod配件哦,就像遥控器一样相当厉害。伞打开就能播放音乐,收起来就暂停,左旋减低音量,右旋增大音量,想要变换方式只要拿着伞跳一跳就好了,想调个模式还可以锻炼身体。雨天撑着这样一把伞,又可以听音乐,又可以蹦蹦跳跳,心情自然变得明媚起来。

四、贴心的小设计

滚轮长柄伞,长柄伞头上带了一个小滚轮,这样的设计让懒人们可以拉着长柄伞走。滚轮上还带有笑脸印章,天晴了收起拖着走,就可以在路上留下一串笑脸,把好心情也带给了周围的人。伞柄上带上锁扣配上钥匙,留在哪里都不怕被盗了;还有集雨装置的长柄伞,伞把手上还配有一把水枪,让童心未泯的我们可以在雨后打打水仗,回味一下童年的味道。

这个雨季里,你也为自己选一把有创意的长柄伞,加入这个时尚行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