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3: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给老师的一封信300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尊敬的数学老师:
你好!
我代表我们班的同学向你提点意见,请您别生气。
最近,期末考试就要来了。我们的学习越来越紧张,您总是把我们最喜欢的课改成数学课,我们特别苦恼,也知道,你想是想让我们考个高分,但是,你不应该连我们的看课余时间都拿去给我们复习数学吧?你为了给我们上数学课,经常枪课,还有时和其它科的老师发生一点小矛盾……
数学老师,我们还是儿童呀!儿童要有自己的自由,就算是世界竞赛也好,我们有我们的权利,我们可以自己复习。那下课呢?别人不要休息吗?同学们经常在背后说你的坏话,就连喜欢上数学课的同学都觉得厌烦了。老师,我们应该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呀,我们不能整天关在那教室里,听着你那“烦人”的知识长大……
数学老师,希望你能体谅别人!
2009年1月1日
您的学生 郭静怡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我已经在小学读了六年,再有一个学期,就要登上初中的圣殿,我将成为一个大孩子,学更深奥的知识。
我知道您还是会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祖国的花朵,是啊“可怜天下老师心”,每个老师都是想关心自己的学生,让学生们成为祖国中最灿烂的花朵。
此致
敬礼
你未来的学生:安宁
2012年10月26日
六年级:anning6
“爸爸、妈妈,我一切都好,勿念!”这是某大学英语系一位同学将要寄给父母的一封信。信里还说:“信、钱均已收到,别无他事,下个月寄棉衣来。二老多保重身体。”
某大学生物系一位女生这样介绍经验:事先买好一打明信片,全部贴好邮票,填好地址、姓名,隔一段时间往信筒丢一张,或催款、催物,或报平安。
去年年底,石家庄某食品厂厂长因患胃溃疡住院,为了不影响在广州上大学的独生子的学业,嘱咐妻子别告诉儿子。但他爱人还是偷偷写了封信,希望儿子能写信安慰一下病床上的父亲。几天后,这位母亲收到了儿子的回信,信中除了一张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医治胃溃疡的偏方外,竟然只有“速寄300元寒假回家路费”一句话。这位母亲黯然神伤,最终也没敢把这件事告诉丈夫。
一份统计资料说,大学生所写的家书71%不足300字。某高校中文系对大三学生的一则调查表明,三个月没写家书的占37%,半年没写的占13%。
便利的通讯设备能替代丰富的情感吗
林静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从17岁离家读书,父母就给她立下一条规矩,至少每月给家里写一封信,尤其是对抚养她长大的姥姥必须单写一页。那时家里没装电话,林静一直做得令父母很满意。父母写信夸她的写作水平有了长进,还很感叹年轻人敏锐的思想,称自己在与林静的交流中也得益不少。后来家里装了电话,开始林静还有节制地打电话,断断续续给家里写信,日子一长,觉得电话真是方便,于是就废了那支笔,在电话里海阔天空地唠起来。
对此,林父感到遗憾:当初装电话只想与孩子联系方便些,但时间长了,却觉得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电话缩短了空间的距离,但却隔膜了心灵与思想的距离;有时给孩子写封信,孩子只打电话说“收到”了事,一年多了,没有见到孩子的只字片纸,有时见到孩子竟有一种陌生感。
晓丹曾是系里的明星人物,不仅因为她聪明活泼特别会玩儿,还因为她父亲是南方一座城市里负责经济工作的实权人物。父亲每次出差来看晓丹,都带给她漂亮的时装和各种新奇玩意儿。大三时,父亲还替她办好了商务出国手续,只等毕业,就飞往巴黎。然而就在晓丹大四那年,父亲被告经济犯罪判刑入狱,从未经历过风雨的晓丹那段日子几乎精神崩溃。后来虽然经过亲友四处奔走,父亲的案子重审宣告无罪,父亲却从此断了仕途,提前退休在家。晓丹仿佛在几个月间忽然长大了,她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并开始给消沉的父亲每周一封地写信。
“以前我和爸爸从来没写过信,现在我们写得很长。在信里我们能谈许多问题,许多以前想也不会想的东西,现在谈得很深,我们成了真正的朋友。爸爸把我的信装订起来,常和妈妈拿出来读好几遍,我收到爸爸的回信也是这样。我们有时也打打电话,但是写信的感觉、所谈的内容都是电话无法替代的。现在我们的生活境况大不如前,但一家人彼此靠近,相互支撑,这样也很好。”晓丹说话时平静坚韧的表情,让你想象不出她过去曾是一个娇小姐。
写家书也许不仅仅是一个生活小节
“家书抵万金”,在家长的眼里,子女的家书何止“万金”?!有调查表明,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们最渴望读到远方游子的来信。
李老师的独生子明明在南京大学读书,在全系五十多位老师的孩子中,明明是惟一一个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的,为此,李老师一度很自豪。明明半月一封的家书,李老师总要戴上花镜在办公室反复看好几遍,再郑重带回家让老伴看。一年后,明明的来信渐渐少了,只偶尔打个电话。到大三后,甚至一学期也见不到一封信,李老师打开自己的信箱总是失望,老伴吃饭时总念叨着明明怎么还不来信。李老师觉得自己和老伴的生活中少了一种生气。
直到有一天,明明突然把电话打到办公室,说寒假不回家了。要在南京打工,要家里给寄1000元以备度日之需。接完电话,李老师的脸色很难看。回家说给老伴听,老伴流泪了,说明明怎么一点也不心疼父母,家里就他一个孩子,寒假一天也不回来,过年该多冷清啊。后来同在南京上学的同事的孩子回来了,说明明谈了朋友,寒假要到桂林旅游。李老师听到同事议论:现在就这样,真正娶媳妇成家了又该怎样呢?李老师觉得为儿子辛苦了一辈子积攒起来的那种叫希望的东西似乎正在一点点破灭。李老师后来在给儿子的一封长信中干脆直说了:对父母尚且不体恤,又如何更好地爱别人呢?生活上连一些基本的伦理都做不到,事业上又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呢?
三年级关于教师节感想的作文范文一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园丁们——我们的老师——的节日,在这样果实飘香的美丽季节里,我要深深地向我的老师们鞠一躬,表达我最诚挚的心声:老师,我爱您!祝您节日快乐!愿您永远健康美丽!
我感谢我的老师,因为她们手把手耐心地教会我数学知识。一次,我被一道数学题给难倒了,左思右想也算不出来,眼看着别的同学都交作业了,急死了。老师看见了,笑呵呵地走过来,对我说:“别着急,静下心来再好好审审题,老师会等你的,没关系哦。”老师的微笑和温和的话语就像一颗定心丸,我终于不再急躁了,安下心来仔细看题,仔细算,终于把题给解出来了。当我把作业交上去的时候,我看到老师眼里满满的全是赞许的笑意。我的心里乐开了花。第二天,当老师把改好的作业发下我看到老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优”,我的心里再一次乐开了花。老师您就像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老师,我心中的好老师,我对您说:您真伟大,您就像春蚕,悄悄地编织我们理想的丝线。老师您就是大海,我是一只小船,在您的怀里飘荡。老师您是园丁,在您辛勤照料下我显得更加茁壮成长……我爱您”。
啊,老师,我爱您!正是在您温暖、博大的爱的沐浴下,我们才能在学校的大家庭里健康、快乐成长!让我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季节里,大声地说一声:老师,我爱您。
三年级关于教师节感想的作文范文二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我想对老师说:在这两年里,您不仅教给了我不少知识,还教我做人的道理,即使您不舒服,也会给我们上课。你是那么的无私,您为我们付出巨大的心血,您只有付出,不图回报。
谢谢您,老师,是您让我们明白,我们能从失败中得到教训,在困难中克服障碍,您给我们勇气去动脑筋,要求我们团结同学,您给我们勇气和信心,您是一个能让我们永远信赖的人,您带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个问题,我都会铭记在心中。
粉笔生涯,讲台春秋,凝聚着多少教师深沉的爱。
您永远在我身边鼓励我,支持我,我一定不会辜负你对我的爱,我永远会记在心里!
敬爱的老师,你们的教诲如春风,思瑞雨,滋润了我的心田。最后真心地祝愿我们最敬爱的老师:节日快乐!
三年级关于教师节感想的作文范文三
9月10日,教师节,林校长说:今天是教师节,要给老师个惊喜。说完,中午,我们就忙着开工了。
一些同学自己出钱买气球,班委在黑板上画画,有些同学在门口“放风”。有些同学在折“千纸鹤”。
气球来了。吹的人被气球吹的脸红彤彤的,像个红红的大苹果。黑板是那个的画好了,哦!真好看啊,黑板上有5个打字“教师节快乐”。字下面还有花。最后,把千纸鹤,气球贴到黑板上就可以了。铃声响了,放风的人说“师来了。班长说:我说123大家一起叫,教师节快乐。老师走进大门。我们大声的说:老师教师节快乐。老师说:谢谢大家。
三年级关于教师节感想的作文范文四
9月10日是老师们的节日,我们作为老师们的学生当然要送些礼物。礼物既不是那些买来的塑料花,又不是那些一朵朵的礼花。
如果是我就送给老师一个好成绩比较实惠,或者写一封信交给老师表示自己的心意。如果不是自己做的或写的那有什么意义呢?礼物不是看它好不好看而是看你有没有这个心意。
可能现在说太迟了,单位想说的是:各位老师您们都辛苦了,祝你教师节快乐!
看了三年级关于教师节感想的作文的人还看
1.三年级教师节的作文
2.教师节感悟作文
3.三年级关于教师节的作文
4.关于教师节的三年级作文
5.教师节的作文300字精选6篇
学生入室行窃,教师动了恻隐之心
2010年春节后的一天深夜,湖北省武汉市一所大学教职员工宿舍楼内,有一个瘦小的黑影沿下水管道爬上四楼一户人家的阳台,悄然纵身跃了进去。外面月色迷离,透过依稀的月色,小偷悄无声息地摸到客厅,发现了茶几上的手机和提包。他迅速将手机和提包抓在手里,正准备转身逃离,忽然,他碰倒了茶几上的玻璃水杯,清脆的响声在黑夜里格外刺耳,小偷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弹。被惊醒的主人开灯起床冲到客厅,吓破了胆的小偷在灯光下面瑟瑟发抖。
这是女教师邓枚的家,她女儿在寄宿高中上学,家里就她和丈夫姜明。同样被惊吓着的她,听见冲到客厅的姜明高喊:“邓枚,快起来去拿绳子,把小偷给捆起来。”邓枚急忙翻身起来,赤脚跑到客厅。
当邓枚看到姜明像拎小鸡一样拎着的小偷,她忽然大吃一惊:这不是本校大一的学生吗?虽然自己叫不出他的名字,但是记得他听过自己的课。她急忙走过去,厉声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是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小偷早已经被这刺眼的灯光吓得手脚发软,哪敢出声,双手蒙着脸,差点要哭出来。姜明不耐烦地冲她说:“还问什么呀,找个绳子捆起来,打电话叫学校的保安过来送到派出所去。”
听见这样说,小偷当即惊慌失措,“扑通”跪在邓枚的面前,哀求道:“邓老师,你饶了我吧。我是你的学生邱韩春呀。我不知道这是你家,我错了,我再也不敢偷了。”邓枚气愤地吼道:“你是大学生呀,不好好学习,竟然当起了小偷,我要把你交到学校领导那里去!”邱韩春像鸡啄米一样磕头哀求,哭着求道:“求求你邓老师,你放过我这一次吧!我是没有办法才偷的,我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
邱韩春反复哀求的话语,让邓枚顿时产生了恻隐之心,蹲下去拉他起来,问:“你难道连吃饭的钱都没有?”
邱韩春满脸泪水地望着她,讲述了自己的身世。
他是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山区人,上初中时,他父亲患病去世,务农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培养他考上了大学。由于家里实在太穷,母亲没有办法保证每个月给他寄200元的生活费,有时候,他只能向同学借钱买饭吃。这次出来偷,也是饿急了,而且,他母亲在家生了病,他想偷点钱给母亲寄回去看病。
善良的邓枚完全相信了他所说的一切,满怀同情。同样怀着满腔同情的姜明也在一旁叹息,起身去给邱韩春倒了一杯热茶。邱韩春感激地望着这两个善良温和的人,惊恐地问:“你们真的不把我交到派出所了?”姜明说:“算了。饥寒起盗心,你也可怜。喝完了茶,你就走吧,今后不要再偷了,要是让公安局的人抓住了,说不定要关你好一阵子呢。”邱韩春放下手里的纸杯,再次扑通跪下,千恩万谢。
当邱韩春准备离开的时候,邓枚叫住了他,进卧室里翻箱倒柜找到几套姜明的旧衣服,用纸袋装好,又从钱包里拿出300块钱,一起交到邱韩春手里,叮嘱道:“记住了,再穷也不能穷志气,你是大学生,今后绝对不能做小偷!”
邱韩春离开了,邓枚夫妻俩却再也睡不着。他们在替邱韩春担心着急,大学四年的生活才过去半年,今后他怎么生活呢?夫妻俩商量,要找机会,帮助一下这个可怜的穷学生。
惯偷学生遭唾弃,女教师恨铁不成钢
几天后,邓枚从邱韩春的辅导员老师那了解到一些情况,让她感到十分惊异。原来邱韩春家境贫寒不假,但他却是一个惯偷,班上同学多次向辅导员反应他偷窃的事情,没有一个同学愿意和他住同一个寝室,他在同学心目中就是个讨厌的贼,人人都防范着他、敌视着他。本来他的性格十分内向,加上同学们基本上不和他讲话,他成了一个形单影只的自闭学生。
当天晚上,邓枚把邱韩春叫到办公室里,单独谈话。她希望能说服教育他一番,让他彻底改掉偷窃的毛病。通过细心交谈,邓枚发现,他的本质其实并不坏,他十分孝敬母亲,学习上很用功。但是,他心理上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他很怕同学们瞧不起他,又对贫穷无助的生活感到自卑,一些同学对他的歧视,更令他感到沮丧。因为没有办法弄到钱,他又不愿意给家里辛苦种地的母亲增添负担,他就想到去偷。第一次,他偷了一个同学的钱包,里面有1800元钱。这是这个同学一个月的零花钱,居然比他大半年的生活费还多。巨大的反差让他好像有了偷的理由,他把这次偷的钱大部分都寄给母亲,慌称自己勤工俭学赚的钱。一次次偷窃得手后,胆子越来越大,顺手牵羊的偷窃行为时有发生。
也许是他的孝心感动了邓枚,一种挽救他的责任感从她心头升起。她严厉地批评他偷窃的行为是一种犯罪行为,如果不迅速改过自新,学校迟早会开除他的。同时,告诉他,作为他的老师,她决定帮助他渡过生活上的难关。“你今天给我一个保证,今后绝对不能再偷了,可以吗?”邓枚和蔼地对他说。
在学校没有得到过别人贴心关爱的邱韩春被深深感动了,他望着邓枚,泪水顿时流了出来,感激地深深点头。
第二天,邓枚和学校食堂联系好,让邱韩春利用每天下午的空余时间在食堂做帮工,每月300元钱,食堂管中晚两顿饭。
之后,邓枚还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主动和同学交朋友,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邓枚还时不时把他叫到家里来吃饭,在街上看到适合他穿的衣服,也会想到给他买一件。邱韩春很听邓枚的话,不仅学习上更加勤奋努力了,在食堂里做事也十分卖力,再没有做小偷小摸的事情了。邓枚为他的变化感到高兴,看见他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她心里有一种幸福的成就感。
但是,事情并没有按照邓枚期望的那样发展,一件意外,让她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五月中旬的一天傍晚,邓枚接到学校食堂的电话,说邱韩春偷窃食堂出纳办公桌抽屉里的钱,被扭送到学校治安室去了。当邓枚急匆匆赶到治安室时,看见邱韩春正低着头站在墙角。讯问已经完毕,邱韩春承认了偷窃的事实,并在讯问笔录上签了字,等待着最后的处理。
邓枚恨铁不成钢地愤愤责备了邱韩春一通,回头对治安室负责人求情,希望不要将事情闹大了,邱韩春偷窃的800元钱她愿意帮助他退还。治安室负责人态度生硬地说:“这件事肯定不能退钱就算了。他是个惯偷,不严肃处理,怎么教育别的学生?”无奈之下,邓枚只好暂时先担保把邱韩春领走。
在回学生寝室的路上,邓枚再次狠狠地训斥他:“你答应过我的,怎么又去偷?”邱韩春含着泪水,后悔莫及,小声说:“我妈妈又犯病了。她一个人睡在家里,不去医院看。我想给她寄钱回去看病。正好昨天下午我到财务室去,看见抽屉没有锁,里面有钱,就顺手拿了。”邓枚恼怒地责备道:“你知道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吗?学校会开除你的,因为你过去在老师同学心目中就是个惯偷呀!”这话一下子惹急了邱韩春,他扬起满是泪水的脸冲邓枚喊:“开除就开除,反正学校没有一个人会瞧得起我。”说完,快速跑开了。
为了防止学校开除邱韩春,邓枚第二天上午就找到学校领导,恳求领导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随后,又找到辅导员老师,想请他出面去做学校领导的工作。说到动情处,邓枚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她说:“开除他,就是毁了他一辈子呀。”
但是,尽管邓枚多方奔走,还是没有阻止住学校对邱韩春作出最严厉的处分:开除学籍。
邱韩春离开学校的那天,邓枚送他去长途汽车站。一路上,邓枚的心情都十分沉重,她不知道,他母亲能否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
爱心拯救不放弃,惯偷学生再返校园
邱韩春被学校开除后,邓枚心里总有一种难言的伤痛,她甚至有一种自责,觉得自己没有细心引导和管教好他。她想,如果在他出事前几天多和他在一起谈心,或许知道他母亲生病的事情,她就可以帮助他,他也就不会起盗窃的贼心。
暑假很快到来,被这种莫名的自责困扰的邓枚决定到黄石大冶邱韩春家里去看看,她非常担心邱韩春自暴自弃完全学坏。
7月中旬的一天,邓枚冒着炎热,很费力地在大冶的一个山区里,找到了邱韩春的家。这是一间低矮的土坯房子,敞开的窗页上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堂屋里除了一张破旧的饭桌,连一张像样的椅子也没有。四处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鸡屎。邓枚简直不敢相信还有如此赤贫的家,她感到少有的震惊,一股怜悯之情,袭上心头。
邱韩春的母亲病歪歪地躺在里屋的床上,破了几个洞的席子已经被补过。看见老师进来,邱韩春的母亲赶忙费力地坐起来。说起儿子,邱韩春的母亲顿时痛哭起来。自从邱韩春被开除回家后,他母亲就一病不起,她怨自己生病拖累了儿子害了儿子。邓枚听见邱韩春母亲的哭诉,泪水也簌簌直流,她真想帮助这一对可怜的母子。
被人从地里叫回来的邱韩春,看见邓枚老师,好像是见到朝思暮想的亲人,泪水一个劲地流。被学校开除后,他本来是准备外出打工的,由于母亲病了,他不忍心把母亲一个人丢在家里,就主动担起了做农活的担子。他的模样儿,就像一个地道的小农民,邓枚心里十分难过。她想,难道他就只能这样过一生?
邓枚问他:“你告诉我,还想不想回去读大学?”邱韩春深深地点头,接着叹息道:“可是,我已经没有机会了。我好后悔呀,为了800块钱,把前途丢了。我对不起我妈,也对不起你。”邓枚真诚地说:“怎么没有机会?你可以重新去复读高三,明年再去考大学。如果你有这个决心和勇气,我可以帮助你实现回到大学的梦想。”
他的母亲惊喜地望着邓枚,她简直不敢相信如此深重的恩情会落到她儿子的头上。她大声喊邱韩春:“春儿,怎么还不给邓老师下跪。她是我们的大恩人呀!”邱韩春“扑通”跪在邓枚面前,泪水飞溅到邓枚的身上。他说:“邓老师,我想上大学,好想好想。请你放心,我一定会考上的,而且,我还要考您执教的这所大学。”
这天晚上,邓枚没有回武汉,而是在邱韩春家住下了。经过商定,邓枚资助邱韩春回到高中复读的全部费用,考上大学后,再帮助他完成大学学业。邓枚对邱韩春叮嘱道:“我不要你感恩我,我只要你好好读书,将来有一番作为,有能力报答和赡养你母亲。因为我也是做母亲的,我明白做母亲的心。”
回到武汉后,邓枚把准备资助邱韩春复读的决定告诉姜明。姜明很赞成,感叹道:“如果真的能拯救这个孩子,他今生的命运将改写。邓枚呀,这个事情做得值得。”
8月下旬,邓枚再次来到邱韩春家,将1500元的学杂费和1200元半年的生活费送给邱韩春的母亲,叮嘱她督促儿子早点到学校报名。拿着两匝钱,邱韩春的母亲激动万分,感激地对邓枚说:“我听春儿说你只有一个女儿,要是你不嫌弃,就让春儿认你做干妈吧。”邓枚当即连连摇头说:“不可以的。我怎么能夺你的儿子呢?还是叫我老师吧。说实话,我之所以帮助他,是他对你的孝心感动了我。”回头叮嘱邱韩春:“想想妈妈的辛苦,你就不会再让妈妈失望的,对吗?”
重新复读的邱韩春格外勤奋,丢下的高中课程,很快被邱韩春捡回来了。9月份的月考中,他竟考出班上排名第五的好成绩。重新燃起希望的母子俩,感觉生活又有了奔头。
邱韩春每月都要给邓枚老师写一封信,汇报他的学习情况。每次接到信,邓枚都要认真地给他回一封信。书信来往,让他们更加亲密。看见他学习取得了好成绩,邓枚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她在信里也学他母亲称呼他“春儿”,仿佛把他看成了自己的孩子。
半年一晃就过去了,邱韩春的状态比邓枚预想的还要好,这让她感到十分欣慰。可是,没有料到的是,邱韩春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加上学习异常刻苦,他出现了严重的贫血症状,经常头晕心慌。2011年春节后的一天,邱韩春下楼往厕所跑去时,突然眼前发黑,一脚踏空,从楼梯上滚下来,小腿摔骨折,住进了医院。得知消息的当天,邓枚焦急地乘车赶到医院看望。
一番安慰后,邓枚找到主治医生,给邱韩春担保了全部的住院费用,表示出院时由她来医院结账。之后,她又到医院小食堂给邱韩春订了一个星期的营养饭菜,让邱韩春母亲每天按时拿给他吃。
邓枚在医院待了两天,亲自帮助照料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的邱韩春,临走时,她把随身带的1000元钱交给邱韩春母亲,说:“这段时间,要给他好好补一补。出院后,我估计他会拼着命学习的。” 这种让邱韩春母子彻骨感激的恩情,也感动了病房里的病友和知情的医护人员。在住院的一个月时间里,邱韩春伏在病床上给邓枚写了四封信,他开始在信中称呼她“邓妈妈”了,因为,在他心中,邓枚就是他有着无限母爱温暖的妈妈!
高考的日子即将来临,邱韩春正在以最好的状态向高考冲刺。为了给他鼓劲加油,5月份,邓枚几乎每个星期都到黄石看望和辅导邱韩春,她相信邱韩春一定会实现再次考回曾经就读过的大学的梦想。
怀着对邓枚老师的无限感恩,怀着要重新考回曾经就读的那所大学的人生理想,邱韩春以最佳的状态完成了6月份的高考。正如邓枚所期待的那样,邱韩春考了556分的好成绩。获知考分的当天,内心充满欢喜的邱韩春母亲把家里唯一的老母鸡给宰了,带着儿子赶到武汉邓枚家,她要儿子再一次喊邓枚为干妈。在这个山区朴实的老母亲心中,只有这样把儿子全部交给邓枚,才能表达她心中的万分感激。邓枚答应了,她含着泪水答应了邱韩春真心的呼喊,心里无限温暖。
8月中旬,邱韩春如愿收到邓枚所在大学的正式录取通知书。虽然按照他的考分完全可以上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等这样好一些的大学,但是他没有填报这些大学,不为别的,只为心中曾经的誓言。
1968年,19岁的许广明,刚读完高中,就从繁华的汉口六渡桥来到江汉平原的腹地―――彭滩大队6生产队插队落户。
第一次下田,给生产队棉花打农药。6个队员轮流背上喷雾器,挨着一路路棉行去喷洒。8月的天气,加之农药的气味,令许广明头晕眼花、汗流浃背。在没有人的空隙,许广明思家想娘,泪水夺眶而出。
他的表情,被打完药水的肖其英看在眼里。肖其英一声不响地为他提水、上药、搅拌。
这件事,给许广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许广明慢慢地在彭滩大队站住了脚,又由于他优越的家庭出身(父亲是烈士),1970年5月,他当上了大队团支部书记。然而,他始终念念不忘肖其英,一有机会,就主动找到她,同她一起劳动,说说话。
肖其英有着一张永远也晒不黑的脸和一双大眼睛,还有那该凸该凹的身材。时间长了,肖其英何尝不知许广明的心思,她总设法躲得远远的。而许广明始终坚持“出身不由己,道路由自己选择。”(肖其英的爷爷是地主。)终于有一天,许广明说服肖其英,一对年轻人在汉江河边确立了恋爱关系,并在一块玉米地里偷吃了禁果。
1970年11月,在寂静的深夜,肖其英把自己怀孕的消息告诉了许广明。许广明当即表示:放出风去,马上结婚。一对恋人山盟海誓。
之后不到三天,大队党支部书记、贫协主任找许广明做工作,劝他注意自己的前途;后来,武汉“知青办”也派人教育他,并带来他母亲的一封信,信中说:“广明,你还小,不懂得阶级斗争的复杂性。你父亲就是被地主杀害的。”大队民兵连长把肖其英的母亲带到大队办公室“受训”:“你女儿不知天高地厚,这是一种腐蚀革命烈士的行为,你们要老实……”20岁的肖其英,几度想到自杀。但一想到许广明,想到腹中的孩子,她没有这么做。她要留下这个孩子,留下她同许广明的这段生死恋,但她又怕连累许广明。一狠心,1971年元月,她嫁给了本大队贫农子弟―――残疾人彭发强。8月,她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彭纪明”以纪念许广明。
1972年,许广明带着一腹内疚,满腔歉意,在母亲的反复催促下,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彭滩大队,回故乡去了。
迟到的情书,唤起绝望人的生活信念
彭发强母亲生了3个女儿,好不容易在40岁才得了个儿子,可儿子偏偏3岁时患了小儿麻痹,左腿永远也站不起来了。但发强从小聪明,虽没上过学,18岁就自学篾匠手艺,筲箕、簸箕、筛子、晒簟,样样会编。编好后,发强拄着拐棍,提了篾货到街上去换几个油盐钱。有人说他搞资本主义,但看他是个残疾人,又是贫农出身,也不了了之。这样,在一个工分只值几分钱的年代,他家比普通的家庭日子过得要好。
老实本分的庄户人可不管什么阶级斗争新动向。自从如花似玉的肖其英嫁到彭家,老两口乐得捡了宝贝似的,在外边,逢人便夸自己的儿媳,在家里,更是百般依从,百般疼爱。
1975年春,大队“割资本主义尾巴”,屋后的竹子一下子充了公,发强无事可做,一个五口之家,仅靠其英一人上工养活,可想日子何等艰难。
这年8月,汉江河发大水。洪水一来,彭发强的父母叫儿子、媳妇领了孙子纪明到生产队高台子―――“躲水台”去躲水,留下老两口在家守屋。洪水像毒蛇一样窜上宅基台,进到屋里,老两口爬上阁楼,谁知夜里一阵大风,可怜用木头架子做成的房子,在汹涌的浪峰下,立时倒塌,两老来不及呼唤,就同自己的房子一起,顺着滚滚的洪水向长江流去了。
洪水把彭滩大队泡了3天3夜,才渐渐退去。失掉了公公婆婆,房子、家具,肖其英跟自己的瘸腿丈夫,带了4岁的小纪明,用麦秆打了地铺,睡在“躲水台”仓库的房檐下。半夜被水风冻醒,她爬起来,披上衣服到台边去看水。
她常常喜欢向南眺望,她听人说过,省城武汉就在那边。
突然,她发现黑漆漆的洪水中有一点灯火慢慢变大,原来是一只船。那船径直来到他们的躲水台,船上有人喊:“这是彭滩大队吗?”台上人应道“是”。于是,船上扔给她一个包裹。肖其英捧着包裹,凑到油灯下,上边端端正正地写着“肖其英亲收”5个字。她同丈夫打开来,发现包裹里全是衣服:两套童装,一套男式棉工作服,一件女式金丝绒棉袄。
这是谁送的呢?肖其英想到了许广明,可是,无凭无据,又不敢肯定。带着这种猜想,肖其英常常辗转难眠。一晃,过了年,肖其英跟往年一样,独自带着儿子到娘家去,其英头一次穿了这件棉袄。一会儿,儿子要解手,其英摸摸口袋找手纸,突然,她捏到一片硬的东西,解开扣子,那是在口袋反面,缝得严严的。她细心地拆开线,原来是一个手帕,手帕里包裹着30张10元的人民币,还有一张叠着的没有函头的材料纸。打开材料纸,里边包着一片被剪断的枯黄的玉米叶。材料纸上写着几行字:“君住汉江腹,我住汉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汉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肖其英的心突突地狂跳不已,脸也刷地热了。是那熟悉的字迹,是他,是她想忘掉又永远也忘不掉的他!这片枯黄的玉米叶,勾起了她的初恋!那时候的300元钱,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看到钱,她仿佛做了小偷一样。等到儿子解完手,叫声“妈,你怎么哭啦!”她才回过神来。
晚上,肖其英避了丈夫,把钱、玉米叶、材料纸原样包好,又用针线缝回原处。从此,她每天无数次触口,一种无声的鼓励,令她充满希望地活下去。
一年一封书信。十年,就是三千六百五十个滚烫的思念
1978年,肖其英的父母摘掉了地主子女帽子,从此,肖其英可以在众人面前挺直腰杆说话了。
1982年,分田单干,联产承包,肖其英的心动了,她同丈夫商量,决定办一个竹器编制厂。丈夫担心没钱,肖其英却拿出300元钱来。夫妻俩盖起了简易房舍,买了工具,添了材料,请个老师傅,真的办起竹器编制厂来。
那几年,生意的确好,发强和请来的师傅整天的不休息,做出来的篾货还供不应求。肖其英又叫自己的几个姐夫过来帮忙。几年下来,除了开销,也收入了万把元。
这年5月的一天,肖其英正与丈夫吃早饭,村长突然来到,从腋下抽出一封信,说,“其英,这是我第几次给你送信呢?”其英看了丈夫一眼,“这是第10次!”村长又开玩笑的样子,“今天你请客!”他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这是啥?”其英睁大眼睛,原来是一张1000元的汇款单。
彭发强听着,看着,他虽然没读过书,但这几个阿拉伯数字还认识,再说,他从没听说有谁给其英写信。等村长走后,他问其英,其英就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了。
至于她与老知青许广明的关系,彭发强是清楚的,他不计较;但为什么通了10年的信,他却一无所知呢?那件不知来历的包裹里,却隐藏着这么曲折的故事!是的,人在最困难的时候,送几件寒衣就是恩人;那300元钱,无疑是他们家起死回生的铺脚石。现在才明白,其英为什么把那件金丝绒棉袄,珍宝一样地保存。
这个残疾的老实人,坐在那里闷了半天,痛苦地拍打自己的脑袋后,突然一瘸一拐地进到房里,从衣柜里翻出那件金丝绒棉袄,随手提起篾刀,把棉袄按在地上,举刀欲砍。肖其英进房去夺篾刀,棉袄没砍着,发强的右手却划了长长的一道口子,鲜血流了出来。这一天,他们没有编竹器,也没有卖竹器,发强坐在沙发上,一声不响,其英挨他坐着,不住地开导:“发强,我们过了十几年,你知道我的脾气。我瞒你,是怕你心里难受,我死心塌地跟你,无怨无悔,因为我感激你,我也决不会嫌你。”纪明读书成绩也好,现在正在读高三,下半年就可能读大学了。
晚上,其英烧了几个菜,买了一瓶啤酒,等丈夫心平气和地吃饭睡了,她才独自坐在客厅,一遍一遍地读着许广明的信。
“亲爱的英妹,我好想你!”信中写道,“如果不是你的阻止,我每天都会给你写信。
“我们都过了不惑之年,但是,一想起那片含苞吐穗的玉米地,那静静流淌的汉江河,我就会激动不已。
“那时,我太软弱,我一千遍地说:我对不起你!你还记得那300元钱和衣服吗,那是我刚看完电视,知道你们那里淹了水,找我的几个铁哥们凑的;而那片玉米叶呢,是从我们相约的那块玉米地里采的,我把它带回武汉,后来一分为二:你一半,我一半。
“英妹,我读了大学,按母亲战友的意思调到新疆,也有了女儿,然而,我活得好累。我真想回故乡去,哪怕去种地,我也心甘情愿,我学的不就是种地吗?“纪明今年19岁了,要上大学了,寄上1000元,也是我对纪明的一点父爱。”信末附了一句:“我妻子去年患病去世,我现在的亲人只有女儿和你们!”
一句无奈的谎言,了结了这段30年的情缘
肖其英的竹器厂,由于种种原因,1994停业。肖其英早已看准形势,说服丈夫,在附近油田农场承包了50亩地,冒着风险,投进2万多元种上棉花,买车、请工,一年除了开支,净赚2万多。
十几年的艰辛,家里有了小楼房,新增了高档家具,装了电话,买了一台大型拖拉机,请了一个小师傅,家里还有六、七万的积蓄,肖其英成了远近闻名的“老板”。儿子纪明在河南油田上班,每月往家寄300元,可是,肖其英不是一个随便能满足的人。
1996年棉花刚收获,马上要订1997年的土地承包合同,肖其英同丈夫商量,准备明年承包300亩,大干一场。12月,肖其英听人说市农业局调来一个农业专家,而且对棉花生产特别有研究。早上,她风风火火地赶到市农业局。
人们告诉她,专家今天早上到农场去了。肖其英赶回农场,农场书记说,刚才专家听了介绍,对你特别感兴趣,就到你家去了。农场到肖其英的家全是砖头加煤渣的路,肖其英来不及多想,近50岁的人,骑上自行车,一路急驰赶回家。
家门口,只有彭发强拄着拐杖,立在宅基台上,自从竹器厂停业,他已无事可做。肖其英问:“有人来过吗?”“他来了!”“谁?农业专家?”“不,许广明!”“许广明……”肖其英睁亮双眼,喜不自胜,“人呢?”“走了,回市了!”肖其英又骑上自行车。“你上哪去,不准去!”发强第一次吼肖其英。肖其英回过头来,只见彭发强像泄了气的球,瘫坐在身后的竹椅上,一种怜悯之情跃上她的脑际。她真的没走,把丈夫扶到床上,躺下,夫妻俩静坐到晚上,彭发强开口了:“我跟许广明谈起我们明年大承包的事,他完全同意我们的计划,还说一切技术指导由他负责。”这无疑给肖其英吃了定心丸,她甩开顾虑,主动找到场长,签订了97年承包300亩棉田的合同,并按合同交租金6万元。一个多月的时间,她只身一人把种子、化肥、农药全部购回,并做好翻耕、整地的一切准备,然后到市里去找许广明。
见到音容依旧的肖其英,许广明劈头就问:“你今年准备做什么?”“种棉花呀,你不知道?上次你到我们家……”听着肖其英的回答,许广明顿觉惊奇,“上次,我跟发强说,据市场预测,明年我省棉花销路不畅,据气象分析,可能在春天和秋天有两次大的阴雨,还有,你们农场的地碱性过重,我建议种蔬菜,搞大棚……”“行了,你不要说了!”肖其英打断许广明的话,“我把我的家当都投进去了,是指望你的!7万,我近20年的积蓄……”她突然感到这与他无关,“是发强骗了我!发强,你为什么要骗我?”肖其英愤怒地睁大双眼。
这对恋人,在苦苦等候28年之后的第一次相遇,竟然是如此的谈话主题。
果然,1997年春夏之交,足足下了一个月的阴雨,正是棉花结蕾开花的时候,花蕾撒满一地;秋天,当棉花收获的时候,连绵的阴雨又断断续续地下了2个月,棉桃烂得成了稀泥,尽管许广明用了万般手段,积平生所学,还是无济于事,年底算帐,亏了4、5万。
2000年,我从师专毕业,成了一名小学老师。这一年,我认识了萧义。他舞跳得很好,长得帅气,人也聪明,在他身上似乎找不到缺点。恋爱半年后,我们结婚了。婚后生活平静和谐。不久丈夫单位改制,他应聘到下属一家公司当了会计。公司在相邻的另一个城市,丈夫每周回家一次。从表面上看一切都很好,但我不知道的是,不和谐音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直到有一天警察把一张“告被逮捕人家属通知书”放在我面前,我才知道,丈夫已经和他们公司资料室的打字员同居了一年多。丈夫为了讨“情人”的欢心,不但拿走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为那个女人买了一套房。在那一刻我才看清楚外表风流倜傥的丈夫竟然是这样一个自私和不负责任的人。
丈夫出事也改变了我的生活。再去上班时,我发现同事们看我的眼光就不对了。虽然还是很客气,但却充满了幸灾乐祸。我被从主课老师调去当实验室管理员,我开展的教学课题也被停了下来。所有的打击使我感到深深的压抑和痛苦。我给在海口一家旅行社做部门经理的表哥打电话,他想了想,说要不你到我这儿来吧。
我很快办好了辞职手续,飞到海口。走之前,我提出离婚,丈夫同意了。
2002年10月,我在表哥那家旅行社做了一名导游。
当月我带一个团去三亚。晚上在海滩上举行篝火晚会,大家唱歌跳舞,十分开心。突然人群里一阵骚动,我忙上前一看,原来是一个中年男人倒在地上。他双眼紧闭,面色苍白,嘴唇乌青,不省人事。我赶紧打急救电话。我的父亲是医生,所以我有一些医学常识。我判断这个人是心脏病急性发作,情况紧急已经不能再等了。而救护车从市里开来至少需要几十分钟。眼看病人的呼吸越来越微弱,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而这时候能救急的,只有硝酸甘油药片了。我让另一个导游看护好病人,自己光着脚在沙滩上一口气跑出去几里路。好不容易拦下了一辆车,往市里方向开,一路上心急火燎地找药店,一直找了五六家,终于买到了药。我又赶回来,把一片“救命药片”塞进那个病人的舌下。几分钟后,硝酸甘油起作用了,病人终于缓过气来。而我腿一软就坐到了地上,好半天起不来。
旅游旺季过去后,工作轻闲下来,我却变得更孤单了。有一天,表哥找到我说,我看你整天一个人孤孤单单,挺可怜的。这样吧,我给你牵根线吧。那人是福建人,上世纪80年代初去了新西兰,现在也是一个老板了。他每年都回国,是我们旅行社的常客了,所以我很了解他。他人朴实本分,妻子很早去世后,他一直未找,只是年龄有些大了,46岁……我一听就吓了一跳,他比我整整大了22岁,赶紧一口回绝了。
可表哥一直在我耳边唆个不停,把我都说烦了。我说那就见一面吧。
表哥让我在一个茶室里坐着。不一会儿,表哥进来了,他身后还跟着一个人。等那个人在我面前坐下来时,我却一下子站了起来!怎么这么巧,表哥为我介绍的就是那天在海滩上晕倒的那个人。那人自我介绍说叫秦昆。秦昆和我聊天,给我讲一些他出国、打工、创业的故事。
秦昆说他这次回国有一个月的假期,我便充当他的私人导游,陪他游览了岛内的其他几个景点。
秦昆回新西兰前的头一天晚上,让表哥转交给我―份礼物。和其他老板喜欢送的服装首饰不同,秦昆送给我的居然是一个很漂亮的笔记本,扉页上还有他手抄的一首普希金的爱情诗。但正是这份“老土”的礼物却一下子拉近了我和他之间的距离。让我觉得这个人从骨子里其实是一个认真、善良、朴实、负责而且可以依靠的男人。
二
秦昆回新西兰后,却没有了任何音讯。我暗暗有些失望,心想也许他看不上我吧,便把这件事忘在了脑后。
没想到,一个月后,我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新西兰奥克兰的航空挂号信,是秦昆写来的,随信还有几张英文表格。在信里,秦昆向我求婚:我已经把房子装修一新,是你喜欢的白墙绿顶,只等着它未来的女主人了。如果你喜欢奥克兰的阳光,又觉得我老得还不至于太“发霉”的话,请填好这些表格,我会很快申请你来新西兰。
和秦昆相处的日子里的感觉告诉我,秦昆是个在感情上专一而且值得信赖的人。我回了一封信,正式答应了秦昆的求婚。
2003年5月,我拿到了签证,坐上飞赴那远在另一个半球的陌生岛国――新西兰。秦昆的家在奥克兰郊外的一个叫沃克的小镇上。在那里他有一栋独立的两层欧式洋楼。果然是白墙绿顶。大门上还挂着一个很漂亮的由绿色橄榄枝和粉红玫瑰编的花环。秦昆告诉我,按照当地的风俗,这是新婚的标志,还是他昨天亲手精心编制的呢。
秦昆歉疚地对我说,非常不凑巧的是,他们公司刚刚接了一笔重要的订单,所以他最近没有时间陪我,等忙完了这一阵,他就立刻和我在当地教堂举办正式结婚仪式。我初来乍到,人地生疏,如果有什么不便和麻烦,可以去找他的姐姐。
就这样,在匆匆见了一面后,秦昆就开车离开了。我去找秦昆的姐姐,她也住在这个镇上。他的姐姐叫秦洁。对我淡淡的,好像并不特别欢迎我一样。但她还是给了我一些必要的帮助。比如教我怎样上街购物、坐车等生活常识和当地生活习惯。
慢慢地,我得知秦昆的产业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科技公司,向许多大学、实验室、制药厂提供试验用生物切片标本,很有影响力。此外,他还拥有一个体育器材生产厂、两个加油站,在首都惠灵顿还有两家颇具规模的中餐馆。秦昆其实是―个实力雄厚的大老板。
三
一个月后的一天,秦昆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瓶酒。他带我去餐馆吃饭,兴奋地告诉我,他的订单已经忙完了,而且他已经找好了牧师和证婚人,联系好了教堂,明天就可以和我举行正式婚礼了。晚上,我和秦昆为婚礼上的一些细节商量到很晚。他很高兴,不停地喝酒,劝他也不听,非常亢奋和冲动,在床上的动作也显得异常勇猛有力。
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我感到很冷。原来床上的被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掉到了地上。我看见秦昆仍然躺在床上没有醒,就推了推他。他却一动不动。我喊他的名字,他也不答应。我突然感到一种异样,仔细一看,秦昆双眼紧闭,脸白如纸,浑身僵硬冰冷,一点气息都没有了!我顿时惊得一下子坐到地上,脑子里一片空白。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应该打电话叫救护车。焦急地等待了十分钟后,一辆救护车终于赶来了。一个医生进来,很熟练地用听诊器在秦昆的胸口上听了听,翻起秦昆的眼皮用小手电照了照,就摘下手套,对我宣布说这个人死了。我眼前―黑,两腿发软,差一点栽倒。我眼睁睁地看着医生将秦昆蒙上白布,装进尸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秦昆昨天还是好好的一个人,怎么突然一下子就离我而去了呢?
这时候我才想起要给秦昆的姐姐打电话。秦洁接到电话匆匆赶来。虽然她平时对我很冷淡,但此刻一看到她,我还是感到万分亲切。秦洁看到已经去世的弟弟非常悲痛,放声痛哭,我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秦洁哭完后,掏出手机,一连打了好几个电话。五分钟后,一辆警车响着警笛停在了门口,下来两个身材高大的警察,仔细地确认了我的身份后,他们收走了我的护照,对我说,刚才他们接到报警,有人指控我有谋杀嫌疑,要带我跟他们去警察局接受讯问。我一下子惊呆了!我转脸看秦洁,她一双仇恨的眼睛正盯着我。天啊!秦洁竟然以为是我害了秦昆!
警察局里,一男一女两名警察通过一名翻译对我进行讯问。讯问进行了整整一夜。由于警察并没有进一步的证据,我被释放,但被告知不准离开此地,随时准备接受传唤。
从警察局出来的时候,我疲惫不堪,身心交瘁。我觉得生活真是给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本来我现在应该是一个身披婚纱开始幸福生活的新婚妻子,但就在一夜之间,丈夫突然莫名其妙地死了,我不但成了寡妇,还成了谋杀亲夫的嫌犯。这一连串的打击几乎让我崩溃。
由于秦昆的房子已经作为案发现场被封了起来,我无处栖身,只能去租房。但我刚刚找好住处,秦洁就带着几个人尾随而来。她把秦昆的死归咎于我,把她的仇恨发泄在我身上。秦洁用恶毒的语言辱骂我,把我的行李从窗口扔到街上,把我的衣服用剪刀剪成碎片,还威胁房东,不准他们租房给我。秦洁在当地很有一些势力,当地人都畏她三分,所以我不得不搬家。可是我每搬一处,秦洁就会马上跟来闹事。晚上我还常常被恐吓电话惊醒,让我又惊又怕,又无处躲避。
小镇上已经没有我的容身之地了,我只得来到警察局,说明情况。第二天,警察把我带进了奥克兰市难民收容所,和其他六个来自不同国家的陌生人住在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里。虽然环境很糟糕,但毕竟免除了被秦洁恐吓骚扰之忧。
我出国时用人民币兑换的1万新元很快就用完了。为了维持生活,我不得不出去打工。我给中餐馆当洗碗工,给快餐店做清洁工,甚至给人家当佣人。但我没想到秦洁仍不放过我。她把我有犯罪嫌疑和受警方监控的背景告诉老板和雇主。这样虽然我换了不少工作,可都是没干上几天,就被怕惹事的老板匆匆辞退了。
四
事情到了这一步,我终于知道一味的退让是没有用的,何况我早已没有退路了。我想了整整一个晚上,决定去讨回公道,给自己一个清白。我把自己遇到的变故和目前的遭遇通过越洋电话告诉了远在国内的家人,他们在为我担心的同时一致支持我的想法。我的弟弟还瞒着女友,把自己准备结婚买房的5万元钱寄给了我。
我准备找律师寻求帮助。一天一个三十多岁的当地小伙子找到我,递给我一张名片。告诉我他叫卢克,是当地一家妇女权益保护组织的律师,他从报纸上看到我现在窘迫的处境,愿意免费为我提供法律帮助。听着他充满关心和温暖的话语,我感激得泪水都流了下来。
经过一番调查和取证,卢克律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他告诉我,秦昆的尸检报告已经出来了,是由于过量饮酒再加上过度引起的突发性心肌梗死。本来这应该算是自然死亡,但秦昆的姐姐坚持认为秦昆的死是人为造成的,说首先你在国内有预谋地与死者接近,你和死者年龄相差悬殊,事先并不相识,却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和死者订了婚,再让死者大量饮酒并多次与之发生性事,导致他猝死。秦洁认为你这是故意杀人,目的就是占有秦昆的巨额财产!
律师又说,目前各方面的处境对你非常不利,警方正在进一步搜集对你不利的证据,准备你。如果他们证据充分的话,你有可能被判有罪。另外,移民局也开始介入调查你的居留身份是否合法。
卢克告诉我这个案子的难度很大,但他有把握取胜。首先他要在奥克兰和惠灵顿之间做大量的取证工作,还要和我在国内的家人、朋友取得联系。他暗示我,所有这些费用,都必须由我来承担。我听到这里,心里产生了一丝疑惑,他不是说是免费吗?但我还是同意了。这样一来,这个卢克律师在两个城市之间坐400美元的商务舱飞来飞去,住300美元一晚的豪华酒店,而我每天只能以方便面充饥,精打细算每一分钱。卢克还要求为他请一名汉语翻译配合工作,每小时的酬金就是100美元,连我给他打电话都得读着秒算时间。
就这样没过多久,我弟弟寄来的5万元钱也花得一分不剩了。卢克打电话给我说他的取证已经结束,我满怀希望卢克能给我带来好消息。在他的办公室里,卢克双手一摊,对我说:“女士,我未找到对你有利的充分证据,很遗憾。如果你对我的工作不满意,我可以介绍我的另一个律师朋友给你……”
五
不甘心的我拿着卢克取得的一些文字材料,依靠字典,仔细研究,希望找到突破口,但两个星期过去了,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有一天我突然想起秦昆在国内时给我写的一封信,这是证明我们关系合理性的重要证据,可我怎么也找不到。最后我想起来,那封信还留在秦昆房间的抽屉里。我找到了信准备离开时,很偶然的,我发现在我的床头柜一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里,有一个白色的小盒子,里面还有两片吃剩下的浅蓝色药片。药盒里夹着一张处方单,上面的日期是2003年5月20日,是秦昆出事的前两天。出于一种特殊的敏感,我觉得这盒药可能会对我很重要。我查阅字典,得知这种药的学名叫“伟亚加拉”。一位药店的华人老板告诉我,这种药在国内就叫“伟哥”。我又查询医学书,得知有心脏病史的人服用这种药,有可能诱发心肌梗塞。联想秦昆那晚有些异常的表现,我断定秦昆一定是服用了这种药。
我立即找到了为秦昆开处方的那位医生。他查阅了记录后,证实了两个月前他的确为秦昆开过这张处方,也证实了心脏病人服用此药可能会诱发猝死,他还就此警告过秦昆。我告诉医生我需要他的帮助,医生说他可以为我作证。
我拿着秦昆的原始病历、处方和医生证明材料,请求警方对秦昆的死因再做一次检验。一开始警方还有些犹豫,但此时已经有大量的媒体介入进来,警方同意再次尸检。尸检结果证明秦昆是死于类固醇类激素引发的心脏病猝死。警方随即撤销了对我的调查。
由于我和秦昆的婚姻还没有注册,所以秦昆所有的财产,包括工厂、加油站、餐馆和全部银行存款都名正言顺地归到了秦洁的名下。
摘 要:在班级管理,特别是在后进行转化过程中,激励教育是一种特别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本文主要结合一则后进生转化案例,阐述了如何有效运用激励教育转后班级后进生。
关键词:激励教育;转化;后进生
激励,是根据某具体目标,为满足人们生理的、心理的愿望、兴趣、情感等需要,通过有效启迪和引导人的心灵,激发人的动机,挖掘人的潜能,使之充满内在活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一种明确的管理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班主任只要能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受教育人的特点,运用激励教育,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就会让激励教育成为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下面我结合一名后进生转化案例谈谈激励教育的实践应用:
场景一:调班事件
2004年8月30号,我迎来了人生当中的第一届弟子和我的第一堂课。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之后,我郑重宣布:同学们,下课了!
正当我陶醉于下午的完美表现时,一名皮肤黝黑的女孩向我走来。“老师,我不想待在这个班,我要调去1班!”。作为班主任,报到第一天,就有学生不想待在自己的班里,心里肯定不乐意。
“为什么要调去1班?”
“那里有我的小学同学。”
“从小学升入初中,本来就是个全新的开始!”
“老师,我真的很想去1班。我爸爸去年走了,我哥在这里读初三,要是他知道我被分到“十班”的话,肯定骂死我。”
噢!我明白了,我带的10班是初一年级最后一个班,她认为10班肯定是个差班。
凭什么说10班就是差班。我心里有一股无名的怒火,但还是耐着性子,告诉她,十个班都是一样的。
从她的眼神,我知道,她调班的念头并没有完全打消。
于是,我对她说:你放心,只要有我在,十班绝对不会差,你留个电话,我跟你的家人解释!肯定的言语促使她点了点头。留下了她的名字和电话:潘晓湘。
回到办公室,我第一时间找出成绩单:晓湘:语文49;数学45;英语38;班级排名:38。
“单亲!后进!”。往后得给这个孩子多一份关心和爱护。
当晚,我给她妈妈打了电话。她们家里有三兄妹,一个哥,一个弟,都在上学,全家的家用、三兄妹的学费,全靠她妈妈打工挣得。
场景二:秋游事件
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半个学期过去了,学校准备组织学生秋游。出游的前一天,班长告诉我,全班只有一个同学没有报名:潘晓湘。
其中的原因,我非常清楚。课间,我找到她,告诉她:明天你准时到校。从她的眼神可以看出她矛盾的心理,于是我补了一句,钱己经交了,明天一定要到。
那一天,她来的很早,和其他同学不同,她手里提着一个小小的塑料袋,里面装了一杯水,两个小面包。
那一天,孩子们玩的非常开心,回来的路上,欢声笑语不断,晓湘也完全融入其中。
那一天,我暗暗对自己说,往后要让这孩子与其它孩子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场景三:崭露头角
11月中旬,学校运动会拉开了序幕。比赛的第二天,原本参加1000米的瑶突然生病了,按照大赛的规程,可以换人。但这是1000米啊!正当全班一片哗然,“我去!”我循声望去,是她DD潘晓湘。
“纭保∨子1000米比赛正式开始啦。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运动员一圈一圈地迈进,晓湘始终保持在前五,看到了拿名次的希望,全班学生激动不己,“晓湘,加油!加油!晓湘!”她边跑边大口大口地喘气,但是脚步没有减慢。同学们拼了命地呐喊,她成功超越一名又一名同学,第一个冲线啦!
场景四:期末完美休止符
在期末的最一天,在我的办公桌前:晓湘放了这么一封信:
分班考我在年级排394名,期中考300名,期末考176名,我的进步真的很感谢老师您。有时我在想,如果当时你真的帮我调去1班,那我可能就得不到那么多的关爱,也不会有这么美好的休止符了。
案例分析:
我尝试从激励理论去分析发生的一个个关键场景,之所以潘晓湘能够在短短的一年多里l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与自己在实践中有意无意中应用了激励理论有密切关系。
(一)“场景一:调班事件”中,自己“耐心的解释”,让孩子理解十班并非是最差的班级,当天晚上及时的电话沟通,让她的家长也理解了分班办法,明白她的孩子并非因成绩差而分到十班。自己的这些行动考虑了孩子感受,遵循了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需要”。
(二)“场景二:秋游事件”中,晓湘处在“想去但家庭拮据、不去又游离集体”的矛盾心理,笔者巧妙地促成她参加到这次集体秋游,让孩子在秋游中感受到集体温暖。马斯洛曾在理论“归属与爱的需要”中提到,人类需要被爱,这类需要不能满足时,人会感到孤单、空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特别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更应该让每一位孩子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爱。
(三)“场景三:崭露头角”中,在班级荣誉面前,晓湘挺身而出,担起重任,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认可与尊重。马斯洛理论“尊重需求”提到,尊重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别人对自己的重视,相应地产生了威信、认可等情感;另一方面要求自尊,与此相应的是适应、胜任、信心等情感,这类情感一般都来自个人所从事的有益于集体与社会的活动。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创造平台与机会,让后进生也能够为集体服务,为同学服务,让他们的服务得到集体的认可与尊重。
这一场场特殊比赛的背后,有一个让人备感温馨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高个子老师和他的小个子的学生们。
“巨人的运动,同样属于我们……”
现年49岁的迟化是吉林大学体育教学与研究中心的教授,13年前,身高1.8米多的迟化并没有想到日后会和一群小个子学生打上交道。
1992年,迟化还是长春科技大学的一名普通的体育老师。夏天的一个傍晚,一个身高不到1.5米的男生向迟化借篮球馆的钥匙,他想打球。迟化不解地问:“为什么要晚上打球?一下午都开着馆呀!”这个同学不好意思地说:“开馆时那么多学生来玩,我个子矮,根本抢不到球,大个子也不喜欢跟我玩啊!”迟化问:“你一个人怎么玩呀?”小个子学生说:“从中学到大学,我都是一个人玩,已经习惯了!”迟化于是就陪这位同学一起玩,在边玩边聊中,他了解到了小个子学生的苦恼。
而后迟化注意到,在校园操场的一角,常常有几个小个子学生在玩跳绳、踢毽等游戏。经了解,这些学生都喜爱运动,可因为个子矮,高个同学不爱与他们一起玩,大家只好“人以群分”,聚在一起,互不嫌弃,很合得来。
于是,一个想法在迟化的脑海中形成:“何不成立一个校园组织,把这些小个子学生拉进学校的运动场呢?”迟化同时也想到,小个子同学最不愿意谈及自己的身高,只要一见到“小个子”几个字,便惟恐避闪不及。那么,他们会不会加入这个“小个子组织”呢?迟化凭着一腔热情,把成立小个子体育协会的海报在校园内贴了出来。结果贴出的海报不但没有人响应,而且还被人悄悄地撕掉了。
迟化没有放弃。他主动找小个子学生谈心、交朋友,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1992年12月,小个子体育协会终于成立了。第一位入会的是一名女生,她激动地说:“古代之人常言道:‘矮个子不能登大雅之堂。’当今“二等残废”的冠名,又不知影响了多少小个子男女青年的理想与前途。历史上的一些‘杰出人物’就是最好的印证:谁说小个子不如大个子……”这位女生的语音清脆洪亮,没有丝毫自卑的成分。
当场就有十几位小个子学生报名加入了协会。
小个子体育协会成立后,首先组织起男、女篮球队。迟化认为,篮球是高个子的运动,让小个子学生打篮球本身就是对他们心理素质的一种锻炼。身高只有1.6米多的赵锁平说,在球队里,大家第一次感受到在同类群体中的快乐,潜能和自信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大家发现自己在运球、拦截等方面,有时比高个子还略胜一筹。此外,迟化还根据时令的特点,经常组织同学们开展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滑冰等项目的训练。
从2004年开始,协会定期在5月29日组织同学们在人群集中的长春市文化广场上开展篮球比赛。地质工程系学生王坛华说:“过去除了举重与体操之外,许多运动都把小个子排除在外,小个子协会使我懂得,巨人的运动同样属于小个子。”
“我仍然是一个船夫”
13年过去了,昔日的长春科技大学已经并入吉林大学,成为一个分校区,小个子协会也扩大到吉林大学多个校区。13年间,先后有300多人加入协会。
谈到选拔小个协会会员的标准时,迟化指着篮球场上的小个子同学说:“小个子协会从不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潜能,惟一的标准便是学生的身高。具体入会标准:男生身高在1.65米以内,女生身高在1.55米以内。”
随着与小个子同学的接触越来越深入,迟化慢慢发现一些同学的身体并不弱,可心里却有着挥之不去的阴影:平时填报身高时,有的同学填写的比实际身高要稍微多两三厘米;他们一般不愿跟高个子同学在一起走路,而愿意跟与自己身高差不多的同学一起走;而且小个子同学性格内向的较多。
在吉林大学前卫校区有一个“梦之队”小个子篮球队,队员张林凯身高1.5米,性格开朗,思维活跃。可是谁也不会想到,过去的张林凯却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内向型男生。“我父母都去世了,家里十分困难,加上身材矮小,所以许多活动都没有勇气参加,平日里就连跟老师讲几句话都会出一身大汗。加入协会后,迟老师发现我有自闭症,就主动在生活上关心我,从心理上帮助我走出过去的阴影。”张林凯回忆道:“一次偶然的机会,迟老师得知我父母都已经去世的情况。当时,他只说了一句话:‘老师会永远在你身边!’这句话让我铭记。”
这些小事打动了迟化。他深深感到对小个子同学的帮助,必要的心理开导是不可或缺的。从1998年起,小个子体育协会更名为小个子协会。迟化设计出了一整套语言练习方案,开展了如一分钟演讲、三分钟口头作文、小品表演、语言能力测试、就业场景设计等活动,鼓励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敢说话的小个子同学,鼓足勇气,大胆走上发言席。
身高只有1.4米的小陶曾是长春科技大学最矮的女生,一些同学给她起外号,极度的自卑让她抬不起头,她甚至曾经想过自杀。加入协会后,通过演讲活动,小陶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处事从容,充满自信,学业大进。2003年,她考上了研究生。
迟化是亲眼看着一批批小个子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现在已经是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的韩永生就是从“小个子协会”走出来的。他回忆说:“自己能用这样洒脱的心态去报考清华,面对生活,离不开小个子协会!”
迟化也很怀念这些小个子同学,他说:“13年了,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我仍然是一个‘船夫’,把这批学生送到对岸,再回来运下一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就是我所投身的事业。”
把小个子协会进行到底
随着小个子协会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传来,而迟化的观点是要坚持把这个特殊协会办到底。
江苏省一位机关干部在得知小个子协会之后,曾经表示小个子协会值得商榷:首先,小个子协会忽视了大学生年龄发展的特征,在大学这一心理可塑性最强的人生阶段,加入小个子协会,在性格、秉性、爱好等心理特征上往往容易为身边具有小个子同质的群体所潜移默化,这不是教育的成功模式;其次,小个子协会漠视了个体心理归属感需要的现实存在,对一些心理封闭、自卑内向的小个子来说,协会可能会成为精神寄托所在,造成对外界群体的排斥;第三,协会淡化了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的魅力,它的存在使小个子同学失去了参与更多丰富多彩活动的时间与兴趣。这位干部认为,小个子学生应该昂头挺胸,主动地融入到大个子中去,不参加协会也罢;为了小个子们有更强的自信心、有更多的朋友,小个子协会不建也罢。
家长课程:教了父母育了孩儿
联班制度 全员育人
作为德育资源的儿童文学课程
建言国防生管理
改变—从一个饮料瓶开始
“一个友好的眼神,一个舒心的微笑,一个得体的举止……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什么,却在内心洋溢起一种美的享受—这就是礼仪的魅力。”礼仪是道德的示范,是行为的准则,是交往的枢纽,是文明的标志。在学校,师生礼仪不但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下文简称园区二实小)办学近10年来,一直坚持开展礼仪教育。将礼仪教育渗透在课堂内外,贯穿于活动之中,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新的生长点。
一、“孩子,请你跟我这样做”
—教师示范礼仪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话,告诫每一位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到礼仪、礼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礼者,敬人也”,这是教师礼仪的首要原则,也是教师礼仪的灵魂所在。礼仪育人,教师应是学校里一个个最重要的示范。有了这些礼仪的示范点,才会在整个校园中,串起一道道美丽的礼仪风景线。因此,学校要求教师“给学生一幅仪表风范,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每天清晨和放学时,老师们主动微笑向学生问好、问早,说再见。与学生交流时,不在教室学生积聚的地方,而是选择快乐屋、生生园等安静、温馨的场所,平等地与学生谈心、沟通。老师在着装上,也力求典雅端正。教师的着装打扮、言谈举止、为人处事都成为学生学习礼仪的楷模。
一位从外地应聘到我校的老师感触颇深,在一次交流中,他说:“在我原来工作过的学校,老师都是板着脸跟学生说话,要是学生课堂上出现了违纪现象,老师常常会敲讲台,大声呵斥,有时在校园里都能听到老师发怒的声音。那时候,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听者的感受。来到了园区二实小,感觉是那么温馨。老师们个个知书达理,优雅大方,互相见面都会微笑招呼;孩子们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那么融洽。就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我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我的讲话声也变得柔和起来,我要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使自己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
二、“向着优秀迈进”—学生学习礼仪
礼仪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是一种内在修养的表现,又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生活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更加优秀。优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通过很多努力才能换得来的。可以说,学生的优秀是老师教出来的。
“课室礼仪”“路队礼仪”“餐桌礼仪”甚至是“入厕礼仪”都成为我校礼仪教育的内容。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入厕礼仪”简直有些不可理解。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上,老师们就会教男女生应该保持多少距离、何种姿式入厕才是最卫生最文明的方法。也会告诉孩子们最基本的礼仪,如大小便入池、便后冲水、废纸入纸篓以及大小便后自觉清洁厕所、洗手池等。这听起来有些“别扭”,但能真实地体现一个人的“素养”。为了便于孩子们学习,师生把自编、自导、自演了六集礼仪短剧《优秀是教出来的》放在校园网上,为每一个孩子下发了《园区第二实验小学礼仪口袋书》,在每个教室的墙面上布置了《小海豚礼仪三字歌》。
我校有57个班级,2800名学生,这么多的学生,要是大家走路时随意无章,那么教室走廊、校园小路肯定会混乱不堪。因此,我们非常关注学生的路队礼仪。老师们从校内路队礼仪和校外路队礼仪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引导。校内路队我们关注以下几个细节:(1)进入校园,应缓步慢行、轻声细语,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行,懂得礼让他人,不抢道。(2)放学时,要迅速站好路队,整齐、安静地走向校门,在路的拐弯处,直角转弯。(3)走到校门口,要热情地与送队老师说“再见”,主动与接领家长问好。出了校门之后,我们提倡的校外路队礼仪有:(1)行走在路上,继续自觉靠右行走,不边走边吃东西。(2)不随意横穿马路,不管有没有车子,都不能闯红灯,非红灯或无灯时,才能在人行横道上通过。校外的路队,虽然老师已经不在场,但是,我们也要求学生,努力自觉约束自己,展现我们学校学生的礼仪素养。
我们的“用餐礼仪”,要求学生进入餐厅后做到:坐下后,不随意走动,安静地用餐;就餐时细嚼慢咽,嘴里不发出声响,餐具轻拿轻放,摆放整齐。如果饭菜不够,可以举手示意,用动作告诉食堂阿姨。阿姨给自己添饭菜,点头微笑以示感谢;不专挑自己喜欢的菜吃,也不能在菜中乱翻乱拣,合理饮食,不偏食、不挑食;不乱倒饭菜,不乱扔食物。用餐时不将饭菜掉在桌上,将碗中饭菜吃干净,不浪费。学校每天中午食堂的一个楼层就有1000多名学生一起用餐,安静的用餐氛围让前来参观的外校老师啧啧赞叹。连我们食堂里来自农村不识一个字的阿姨们,走路时也尽量放轻步子,用手势、用神态来表达意思,以不破坏安静的午餐环境。
仪式活动,是学生体验礼仪、践行礼仪的最佳阵地。我们精心组织的“认识我的有缘人”活动由一(1)学礼班、二(1)思礼班、三(1)行礼班、四(1)日礼班、五(1)正礼班、六(1)进礼班六个“礼家族”的成员班欢聚在报告厅,进行“礼家族”活动。首先进行的是升“礼家族”旗仪式。300多名“礼家族”的孩子,右手放在左胸,面对着“礼家族”的旗帜,在族长的带领下,孩子们进行“礼家族”宣誓,响亮的誓言回荡在学校报告厅中。
在交换名片、寻找有缘人环节中,同学们要主动交流。用怎样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呢?当然,有礼貌的同学更受别人的欢迎。“学姐您好,请问您是二月出生的吗?”找到有缘人之后,要将自己的名片递给对方。如何递?如何接?孩子们在礼仪课堂上学到的交换名片的礼仪派上了用途。一个孩子双手将名片呈上:“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关照!”对面的同学微笑着伸出双手,接过名片,仔细地看过名片上的介绍,然后说:“认识您很高兴!”“学妹,愿我们能成为好朋友!”随后,大同学和小同学互相邀请“有缘人”一起参加节目表演。每个节目表演结束后,台下的同学都会向表演结束的演员、表现出色的同学表示祝贺而鼓掌。我们要求学生掌声至少要持续3秒钟的时间,还要确保2个手掌充分接触,以便掌声足够响亮……孩子们就是在这一举一动、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学习规则,攒积礼仪的细节,向着优秀迈进。
三、“小手牵大手”—家长分享礼仪
我们在开展礼仪教育的前两年发现,学校的礼仪教育有时会因为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而减效甚至失效。我们曾经开展过一次活动,要求孩子回家以后第一件事是对父母说一声“爸爸,妈妈,我回来了。”而对于这样的活动,一些家长觉得有些“做作”,或者说是“别扭”。怎样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凝成一股合力呢?我们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校路路通、每月给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宣传学校的育人理念。尤其是当家长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时,我们会先播放学校的礼仪短剧《优秀是教出来的》,然后把学生在学校讲礼仪的照片做成动态PPT给家长看,并希望家长在家也能做孩子礼仪的表率。
有一天早晨我在校门口护导时,一位爷爷和我说起这样一件事:前几天经过学校附近的方洲路与南施街的十字路口时,正好是红灯,但是南北向的南施街两头没有一辆车子。于是,爷爷就想拉着孙子闯红灯。没想到,小孙子一把拉住爷爷的胳膊,说:“老师说过,不管有没有车子,都不能闯红灯,必须要等到绿灯亮时,才可以过马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爷爷被小孙子这么一说,就心甘情愿地等着红灯停,绿灯亮起。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后来老爷爷在礼仪的细节上,就开始非常注意。“我的小孙子都能做到,何况我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呢!”老爷爷临走时,一个劲儿地表扬学校的礼仪教育做到了孩子的心坎里。
去年8月,我响应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教育均衡发展的号召,从园区第二实小,流动到乡镇达标升级学校—斜塘学校。初到这所学校,因为孩子们还不知道我姓什么,所以这些淳朴的乡镇孩子,在校门口,在走廊里,他们也都会向我问好:“老师好!”其中有一个特别清秀的女孩,后来我知道叫然然,每次遇到我,总是先立正、微笑,向我鞠一个躬,然后甜甜地说一声:“薄老师好!”当我回以一个同样的方式之后,我愕然:这个问候礼仪,应该是我原来所在学校师生见面互动的一种特有的方式呀!在这所学校里,孩子们总会这么淑女、绅士般地与老师、与同伴问候。这个叫然然的五年级的女孩,是斜塘学校的学生呀,她的问候方式怎么和园区第二实验小学的一模一样呢?
一天吃中饭时,我与奚老师闲聊起这个女孩。“这个孩子,我总感觉应该在园区第二实小学习、生活过,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是多么熟悉!”“然然原本就在你原来学校读的书呀!上学期刚转学到斜塘学校来的。”至此,我的疑惑终于解开。
火风之所以能全方位拓展自己的艺术道路,他的贤妻姜华功不可没。姜华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化妆师,与火风是初婚,而火风却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
明星丈夫缺乏激情,初婚妻子心生失落
2001年10月,火风与姜华在北京低调登记结婚。火风曾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他担心大张旗鼓办婚礼会给儿子霍尊带来压力,便为难地告诉姜华:“婚礼就免了吧?我儿子才10岁,还不懂事,我不忍心再次伤害他幼小的心灵。”一番话说到了姜华的心坎上,她是初婚,也承受不起有人对她与火风这个“二手男人”的评头品足。沉默片刻,姜华回答说:“只要两人真心相爱,办不办婚礼并不重要,就听你的吧!”
时年30岁的姜华是辽宁丹东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化妆系。身高1.68米的她才貌俱佳,追求者甚众,火风无论外表还是财富都不占优势。姜华之所以接纳火风,看中的是他的出众才华和沧桑魅力。
新婚伊始,姜华就显露出贤妻的诸多美德:她不再频繁地与闺密聚会,一下班就赶回家做家务;身为化妆师,她颇有审美眼光,她为火风设计发型,搭配服饰,把丈夫收拾得清清爽爽、干净利落;一到月底,她还不忘提醒火风:“给儿子打生活费了吗?”要是火风忙,顾不上,她就亲自去银行排队,将抚养费和零花钱足额打给远在上海的继子…
2002年4月,火风从广东演出归来。晚饭后,姜华挽起丈夫的胳膊,调皮地说:“你一走就是半个多月,将我一个人抛在家里,我现在要罚你陪我散散步。”火风掰开妻子的手,淡然地说:“你一个人去吧,我累了,想休息。”说完就进书房听歌。姜华的情绪顿时降到了冰点,她赌气地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一直看到11点,才进卧室休息。半夜里姜华醒来,身边依旧空空如也,她下床发现火风在书房里的单人床上睡得正香。酸涩的泪,点点滴滴盈满了她的眼眶……
姜华的委屈由来已久,自从与火风结婚后,她的热情与付出常常得不到火风的回应。婚姻本是夫妻的双人舞,可她却感觉自己是在独舞。平心而论,火风并非不爱姜华,只是他的激情、精力都在第一次婚姻及与姜华的3年恋爱中消耗殆尽。他的情感犹如深埋地下的矿藏,因过度开采,造成了资源枯竭。
姜华知书达理,颇有涵养。丈夫的怠慢伤了她的自尊,但她没有与火风计较,而是以满腔的热情感染丈夫。姜华从北影毕业后留校任教,这年6月的一天,她下班回家,推开家门就兴冲冲地对火风说:“明天是双休日,我请了几个同事来家里开PARTY,你和我一起布置吧。”说完,她就从包里取出拉花、彩纸、台布。火风不情愿地过来帮忙。因心不在焉,他失手将一个花瓶打碎了。姜华忍不住埋怨道:“火风,我感觉你心里根本就没有我,既然你不爱我,当初为什么要和我结婚?我是有血有肉的女人,不是你娶回家的木偶!”火风一声长叹:“夫妻过日子,还不都这样?轰轰烈烈的婚姻只停留在电视、小说里。”姜华有心发泄,可火风不接招,她感觉拳头打在棉花上,心烦意乱。
姜华有着充沛的生活热情,好几次,她主动与火风沟通:“咱们得好好规划未来的生活,这套两居室给人的感觉有些布局不好,采光也不好,什么时候改善一下咱们的居住环境?咱们啥时候要个孩子?”而在火风听来,她这是在给自己加压,他皱着眉头说:“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唠叨啊?谈恋爱时你可不是这样的。”姜华心里别有滋味:她与火风结婚才两年多,日子过着过着,怎么就变成了一杯寡淡无味的白开水了?
火风也有满怀激情的时候,那就是儿子从上海来京小住时。儿子一进家门,他就忙开了,笑呵呵地给儿子铺床、买拖鞋,吩咐姜华给儿子煎牛排、做糖醋排骨。夜里儿子上网饿了,嚷着要吃汉堡,他心甘情愿地开车带儿子去肯德基。自己何曾享受这种待遇,姜华一对比,越发感觉自己在丈夫的心里没分量。婚姻生活如此不堪,姜华当初对婚姻的幻想被一点点击破。
2003年2月,火风的父母从沈阳老家来到北京儿子家,姜华没有生活经验,不知该如何把握婆媳相处的分寸。公公霍焰和婆婆马捷到家的第二天,姜华就在婆婆面前数落火风的不是。马捷退休前在沈阳一家文化单位从事民间音乐研究,颇有修养,她不咸不淡地回应儿媳:“我的儿子我了解,夫妻之间出了问题,双方都有责任。”姜华碰了个软钉子,心情很糟糕。
晚上睡觉前,马捷看似无意地对儿媳说:“你爸上了年纪,特别怕冷,好多老人被子里都放个热水袋。”姜华没有读懂婆婆话里的意思,以为婆婆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根本没想到要去商场给公公买个热水袋。几天后,公公婆婆即将返回沈阳,姜华下班回家,婆婆与火风在卧室里的对话清晰地传到她耳朵里:“姜华不会照顾人,心不细,还一肚子抱怨,你与她相处得留心啊。”姜华真想冲进去与婆婆理论,但转念一想,那样矛盾势必会激化,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都会变得更加紧张,她止住了脚步。但内心深处,她对这场婚姻已越来越没信心
然而,宝宝的意外到来,又燃起了姜华满腔的激情。2003年12月,姜华被检查出已怀孕两个多月了。她幸福地将这一喜讯告诉了火风,而火风却茫然地看着姜华,久久无语。姜华捶了丈夫一拳:“你就要做爸爸了,难道你就不兴奋吗?”姜华哪里猜得透火风复杂的心事?他与前妻的儿子已13岁了,1999年他在云南采风时,又收养了一个藏族烈士的遗孤——洛松,两个儿子已够他操心的了。自己已过了不惑之年,再抚养一个幼小的生命,要承受多少生活的琐碎和艰难?他实在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妻子腹中的新生命。他平静地告诉姜华:“咱们已经有两个儿子了,肩上的负担不轻,就别再要这个孩子了吧。”姜华的泪顿时汹涌而出:“你太自私丁!你没有资格剥夺我做母亲的权利,我一定要将宝宝生下来。哪怕咱们离婚,我也要独自将孩子抚养大!”
女儿降生催生担当,两封致歉信解剖自我
2004年2月,姜华怀孕已经5个月了,行动有些不便。春节刚过,她就将母亲从辽宁丹东老家接来照顾自己。此前,火风一直没有停止催促姜华去医院做人流,夫妇俩又是争吵,又是冷战;而今碍于岳母的面子,火风关起门来与姜华吵:“我都42岁了,我60岁时孩子才18岁,孩子一成年就要面对年迈体弱的老父亲,生活能轻松吗?”姜华不堪重负,对火风使出了杀手锏:“你如果执意不要这个孩子,咱们可以离婚,我和孩子单独过。”说完,她从抽屉里翻出结婚证,戴上棉帽和手套就要火风和她去民政局离婚。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火风只得妥协让步。
那些日子,一想起孩子降生后家里的各种忙乱与麻烦,火风就几近崩溃,感觉生活暗无天日。
姜华怀孕7个月时,连弯腰都很困难,躺在床上,无论哪种睡姿都不舒服,早上起来,她全身酸痛,而且下肢浮肿,关节疼痛。即便这样,她也没说过半个“苦”字。为了给宝宝增加营养,她一日三餐喝猪脚汤,以致后来她闻到那汤味就想呕吐。听说顺产的孩子要比剖腹产的孩子聪明,她就格外注重运动,为生产储备体能。她经常蹒跚着从一楼走到五楼,每天坚持做孕妇操,豆大的汗珠从她额上滚落……她母性的隐忍与坚强,火风看在眼里,内心五味杂陈。
姜母在女婿家住了几个月后,觉察出了火风对女儿的冷落。老人退休前是中学高级教师,她语重心长地对女婿说:“现在正是胎儿性格的塑造期,怀孕期间,爸爸对宝宝多一份关怀,孩子日后性格中就会多一份阳光。你一天到晚冷冰冰的,胎儿是有感应的。”岳母的话虽然很轻,却像鞭子一样抽打着火风:是啊,宝宝即将降生已是不争的事实,既然这样,何不为妻子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环境呢?此后,火风一改往日的沉默冷落,脸上有了笑意;只要一进门,就播放舒缓曼妙的音乐,晚上,他还将耳朵贴在妻子的肚皮上,或是给宝宝哼歌,或是跟宝宝亲昵对话……
这年8月20日,姜华在北京协和医院顺利产下一个健康女婴。此时火风已经42岁,听说人到中年怀孕生子,胎儿发育缺陷的几率非常高,当女儿从保温箱里被抱出来时,火风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数孩子的脚指头和手指头,查看她的眼皮、耳朵和鼻子,当确信女儿健康正常,他百感交集。也许是父女有心灵感应,女儿竟然握住父亲的小拇指久久不肯松开,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看着火风,脸上露出甜甜的笑意……父爱的柔情与快乐潮水般汹涌而至,很少落泪的火风不禁泪流满面。他将脸贴在女儿的脸上,内心思绪万千。曾经,他无数次这样设想,孩子生下来后,他看一眼就离开医院,去忙自己的事;而今面对天真无邪的女儿,他再也迈不开步子,此前的种种顾虑与担忧,都被绵长的父爱柔情所融化,所涤荡……
躺在床上的姜华疲惫的脸上写满幸福,火风抱着女儿依偎在妻子身边。那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父亲、一个丈夫的快乐与责任!
火风和姜华给女儿取名霍苗,半个月后,姜华出院回家休养,火风和岳母共同照顾姜华坐月子。女儿满月的当晚,火风神秘兮兮地告诉姜华:“我要分别送给你和女儿一份特别的礼物。”姜华的胃口被吊起来了——丈夫生性沉稳内向,缺乏浪漫基因,他会送自己和女儿什么礼物?惊疑问,火风已将两个粉红色的信封递到姜华手上:“我给你和女儿各写了一封信,说的都是心里话。”
姜华展开其中一封,一行行真挚滚烫的文字跃入眼帘:“亲爱的,我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这些年带给你的是冷漠和伤害,请原谅!其实,我深爱着你,只是因为在第一次失败的婚姻中耗尽激情,导致曾经沸腾的心冷却疲惫,积满灰尘。是女儿的降生,激发了我的热情以及男人的担当与责任。请相信,给我一点时间,我一定做个知冷知热、为你和女儿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姜华的眼睛湿润了,当打开火风写给女儿那封信时,她更是泪流满面:“宝贝,对不起!爸爸一度自私冷酷,差点扼杀了你鲜活的生命。你粉嫩的嘴唇如花瓣,乌溜溜的眼睛像宝石,爸爸怎么爱你也爱不够。如果真的让咱们父女情缘擦肩而过,那将是爸爸终身的遗憾和痛苦。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爸爸愿将浓醇的父爱播撒在你成长的每个阶段,让你阳光、健康、快乐,成为人见人爱的公主。”信还没看完,姜华已几度哽咽。她含泪告诉火风:“这两封信,我要永久珍藏,当苗苗长大了,我会亲自读给她听,让她明白你深沉的父爱。”火风轻轻将妻子拥入怀中,两颗心重叠在一起,中间没有间隙没有距离……
这两封情真意切的致歉信,既是火风的自我解剖,更是他爱老婆爱女儿的宣言。从那以后,火风每天脸上挂着自信的微笑,走路虎虎生风,仿佛身体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在妻子和女儿面前,他从不吝惜微笑与夸奖,他的幽默和风趣,经常让妻子和女儿笑靥如花。
2007年9月,3岁的苗苗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片区幼儿园离家远不说,且条件一般。火风与姜华商量:“昔日孟母三迁,咱们为了苗苗接受好的教育,也得搬家。”姜华回应丈夫:“你是男人,这件事你拿主意吧,我听你的。”接下来的日子,火风忙开了,一天到晚开车看楼盘,考察周边的教育设施。终于,他看中了北五环附近一套300平方米的联排别墅,小区不仅绿化好,更可贵的是周边还有双语幼儿园、名牌中小学。他满腔热情地规划、设计,跑建材市场,监督装修,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将房子装修完毕。
这年圣诞节前夕,火风一家欢天喜地搬进了新居。姜华牵着女儿仔细“验收”新房:婴儿房张贴着卡通画,摆满木马、滑梯,充满童趣;起居室宽敞温馨,窗台上还点缀着几株紫罗兰;厨房内不锈钢厨具一应俱全,火风还别出心裁地在灶台前设计了一条方凳,这样姜华就可以坐着炒菜了……新居里的点点滴滴,无不渗透着火风对自己和女儿的爱。窗外寒风凛冽,雪花拍打着窗户,姜华内心却温暖如春!
突破瓶颈重现辉煌,好妻子是丈夫的“加油站”
半年后,火风的母亲马捷因脑血栓住进了沈阳人民医院,接受开颅手术。这些年火风四处奔忙,很少在父母身边尽孝。这次,他足足在母亲身边守护了1个月。母亲出院后,火风返回北京。见到姜华的第一眼,他就愣住了:妻子脸色蜡黄,消瘦憔悴,左手捂着胃部在厨房炒菜。一阵刺鼻油烟腾起,她一阵干呕,痰中竟夹带着血丝。
火风满脸惊恐,早在恋爱时,他就清楚姜华有顽固性胃病,这些年他一直没有放在心上。如今妻子胃病加重,他的心揪紧了:“咱们下午就去医院!”姜华看着丈夫,说:“火风,我的胃病很可能转为胃癌了,要是我走了,你得找个脾气好的女孩,别让咱们的苗苗受委屈……”眼泪从火风眼里汹涌而出:“别说傻话,你说过,咱们都要活到99岁。”
下午3点,火风带妻子来到301医院,做过全面检查后,医生安慰着忐忑不安的火风夫妇:“姜华老师患的是浅表性胃溃疡,只要及时治疗,是不会发展为胃癌的。”火风这才舒了口气。回家的路上,他动情地告诉姜华:“从今以后,我要当好你的保健医生。”
火风说到做到,除了督促妻子按时服药外,还从一位老中医那里讨到偏方。将中药背回家后,他用文火熬成汤剂,自己先试服了两天,确信不会伤害胃黏膜,身体也没有任何过敏反应,才让姜华服用。火风一向口味重,为与姜华的饮食合拍,他一日三餐陪着妻子吃清淡食物,家里也从不储藏过酸、过甜的水果。姜华需要少食多餐,要是一家三口外出,细心的火风会在姜华的包里塞上养胃的零食……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姜华的胃溃疡尚未痊愈,火风又面临事业的瓶颈。2008年初,火风已经整整8个月没有一场演出了,签约多年的北京百代影音公司无奈与他解约。走出公司,他十分伤感。自从1995年推出成名作《大花轿》,此后十多年里,虽然他陆续演唱了《大红帆》、《开门红》、《我爱你,中国》等多首金曲,还4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但这些作品的影响力均未超过《大花轿》。很多网友在网上留言,说他是想靠一首歌吃一辈子……
火风回到家,问姜华:“咱家还有多少积蓄?”他凝重的语气吓了姜华一跳:“你怎么了?”“我与公司解约了,这些年本来演出就少,以后可能更没什么挣钱的机会了。”姜华拍拍火风的肩:“家里虽然没什么积蓄,但我也有收入,足够咱们一家正常生活的,你就放心吧。”火风一声叹息:“我出道已经20多年了,我不甘心就这样退隐歌坛。”
在姜华的提议下,火风成立了一个音乐工作室,家里的阁楼成了他的办公场所。没有演出,他就为一些歌手编曲、混音、配器,这样多少也能有些收入。2009年春,一家演出公司与火风取得联系,邀请他赴湖南张家界演出。火风自降身价,报价8万元演出费,对方却只肯付4万元,谈判流产。想当年,一家家演出公司排队找上门,给他的出场费都在10万元以上,抚今追昔,他倍感心酸与失落。
姜华能体会丈夫内心的纠结与痛楚,轻言细语地安慰他:“一个歌手不可能永远站在辉煌的前沿,潮起潮落才符合客观规律。现在咱们家庭和睦,孩子们都健康成长,一家人生活无忧,你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一番开导,抹去了火风内心的失落。
这年4月的一天傍晚,火风在厨房里给妻子熬中药,迷迷糊糊中,他靠在椅子上睡着了。姜华拿着毛毯盖在他身上,苗苗悄然将灶火调到最小。火风守着炉火上的中药,姜华母女又守着浅睡中的他。一阵凉风穿过窗户,拂在火风脸上,他从浅睡中清醒过来,幽幽药香在厨房弥漫。他睁开眼,看到妻子抱着女儿正坐在他对面,热气氤氲,母女俩两张美丽笑脸时隐时现。这温馨幸福场景,触动了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往事如烟,他与姜华走过的婚姻岁月历历在目。他的灵感如潮水般进发,他拿出纸和笔,一气呵成写出了《老婆老婆我爱你》:“老婆老婆我爱你/阿弥托佛保佑你/愿你事事都如意/我们不分离/我的爱,就是你/虽然你身体不好,怕我着急/我对你说:有我,你就没问题/家是不富裕,可是我有力气……”一个小时后,他又为这首歌谱了曲。姜华和女儿成了他的第一个听众。深情真切的歌词,明快悠扬的旋律,令他们夫妇俩都激动不已!
几天后,火风将这首歌挂到了网上,仅仅一个星期,点击量就高达70万次。歌手的直觉告诉火风,这首歌只要通过多渠道传播,一定会被亿万歌迷接受并传唱。火风萌生了将《老婆老婆我爱你》拍成MTV的念头,可这样做至少需要资金300万元。他已不是单身男人,要养家,养老婆和孩子,还要赡养两边的双亲,一旦投资失败,自己和亲人将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他变得心事重重。
姜华猜透了丈夫的心事:“你想做什么就放开手脚去做,要是失败了,咱们大不了卖了别墅还债,我愿跟你一起住平房。”姜华的支持给了火风信心和力量,夫妇俩将别墅抵押,从银行贷了300万元。10月初,《老婆老婆我爱你》MTV在央视、北京电视台等全国十多家卫视同时播出,几乎一夜之间,这首歌曲就像当年的《大花轿》一样,在全国大街小巷传唱开来,并荣获央视MTV全国音乐电视大赛铜奖。火风在低迷多年后,一飞冲天,再次迎来了事业的辉煌。
接着,火风又杠上开花,推出了《老婆老婆我爱你》的姊妹篇《老公老婆我爱你》,这首歌同样为广大歌迷所喜爱。此后火风演出不断,出场费涨到了15万元,重新回归一线歌手的行列。更可喜的是,姜华的胃病在火风的精心调理下彻底痊愈。康复后的她独自带着女儿留守家里,为火风营造稳固后方。每年一到寒暑假,姜华就主动邀请丈夫与前妻的儿子霍尊、养子洛松来家里小住。她当着两个儿子的面教育苗苗:“他们都是你的哥哥,是爸爸最亲的人,你要听哥哥的话哦。”平时,她也做到一碗水端平,每个星期给女儿、继子和养子发同样多的零花钱;三个孩子的衣服、鞋子都买同样价位的产品。
长期以来,我校由于地处城郊结合部的特殊地理位置造成施教区内成绩优秀和经济条件较好的生源大量流失,因此,在我校就读的绝大部分都是普通工人、农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其中单亲家庭通常占学生总数的6.5%左右;多子女家庭占学生总数的30%以上;留守儿童约占9%;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30%还强,学业状况更是参差不齐。
叶澜教授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面对现实,学校始终如一地坚定实施“关怀生命”的教育理念,坚持“无选择招生”,“无差别教育”的办学方向,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走出了低谷,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学校先后被评为“江都市文明单位”、“江都市先进集体”、“江都市管理规范先进学校”以及“扬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扬州市规范收费学校”、“扬州市绿色学校”、“扬州市和谐校园”,2007年学校通过了省示范初中的验收。
学校获得的这些荣誉只是“关怀生命”教育的副产品,并非刻意追求。“关怀生命”,一言蔽之,就是“尊重生命,关爱生命,让每个生命体都绽放出应有的光彩”。具体地说:“关怀生命”最基本的是学会做人,使每个受教育者能成为一个合格公民;最关键的是学会学习,让人人能学有所得;最重要的是将来能满怀自信地走上社会,并担当起一个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这是我校教师经过苦苦探求和反思得出的“关怀生命”的教育内涵。
在这片热土上,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尊严、生命的潜能都得到了很好的彰显,并被诠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但求个个能成人
我校教师认为,人的生命之所以有价值就因为他具有社会属性。关怀生命,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学会做人,做到未成才先成人。对学校而言,不求个个成才,但要个个成人。
在我们的校园里漫步,无论在什么地方,一般学生都有一副“儒雅相”,通俗地说,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这就是学校“成人”教育成果的一个方面。面对参差不齐的生源状况,学校坚持不懈地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把学生的“上规范”作为第一要务。对刚入校的新生首先要求的是“读好书、写好字、扫好地、吃好饭、走好路、做好操、坐端正、不迟到、不早退、不骂人、不打架”。经过个把月时间的“强行入轨”之后进而又提出“三三三四四五”的更高层面的规范,即“三轻轻”:轻轻说话、轻轻走路、轻轻做事;“三随手”: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随手捡拾废纸杂物;“三个一样”:不检查与检查一样、老师不在与在一样、校外校内一样;“四个不”:不乱抛乱丢、不乱涂乱画、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喊叫;“四个一”:一见老师就问好、一早到校就晨读、一进校门不喧闹、一听铃声就静息;“五个无”:地上无痰迹、校园无纸屑、桌椅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卫生无死角。另外,对集会、排队,出操、做操,上课、作业都有具体规定。这一整套的常规训练覆盖了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保证了进入我校校园的每个学生用不了三两月一个个都“有模有样”。
“养成教育”我校师生最大的体会是“持之以恒”和“落到实处”。学校在制定《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的同时还制定了《班级常规考核细则》、《精致管理要求》等规章制度,每个班级也都制定了“学生公约”。为将规范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学校定期开展“文明学生”、“示范班级”、“文明寝室”评比活动,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养成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热爱劳动、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的好习惯。为将行为规范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学校还设立了团队监督岗,督查各班对“规范”和“守则”的执行情况,量化打分,逐日公布,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最高授予“五星”。为营造浓郁的舆论氛围,学校每月都为被评为“五星”的班级举行隆重的授牌仪式。通过这一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与班级的荣誉是紧密相联的;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习惯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与集体息息相关的。
二.让人人学有所得
“关怀生命”,“成人”是底线,必须守住,否则,就是教育的失败;而“成才”更是我们努力追求的,虽不可能人人都能成才,但可以做到让人人都能学有所得。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引领下,我校的领导和教师都是全身心地为每一个家庭着想,为每个学生着想,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最大限度地减少学困生的形成。
根据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业状况,学校积极实施分层教学法,确保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跟得上。我校分层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分层、考核分层、评价分层”,使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都为了适应学生的学。分层教学就是要让“尖子生冒出来,中等生迈大步,后进生不落伍,最终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教师们认为,在教学工作中,养成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学困生通常与厌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我校的老师们从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入手,一步一步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
在“让人人学有所得”理念的引领下,每个学生的“个体成功”逐步汇聚成了学校的“整体优势”,多年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推进率”一直居江都市同类学校前列。
三.满怀自信向未来
每个学生最终是要走上社会的,“关怀生命”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使他们将来能自立于社会。
初秋的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我校八年级全体师生排着整齐的队伍,歌声伴着笑语行进在通往素质教育基地曹王职中的路上。在接下来的三天里,他们要参观科技展览厅;要亲自动手组装赛车;还要自己下厨房烧饭烧菜……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在“我能”、“我行”中不断养成自己的“自信心”。
感恩是人类文明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感恩绝不是简单的回报,它更是一种责任。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自然会有社会责任感,走上社会后自然会做到“自立、自尊、自强、自爱”。学校每年都开展感恩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说起,回顾生活的甘苦以及老师、父母、他人对自己的关爱,通过“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来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系列化的国旗下讲话、持之以恒的感恩教育,使学生作为一个未来公民的责任意识逐步养成,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学校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加入献爱心活动的行列,有的拾捡废品,有的义卖学习用品,还有的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几天工夫,全校同学共捐款9万多元,刘金梁同学把他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压岁钱计300元全部都捐给灾区;邻近的小学一学生不幸患上了白血病,我校某个班同学就自发捐款1000多元;前不久,当学校得知三年前的毕业生,现在兰州大学就读的谈丽萍同学突然身患重病的消息后,师生们立即行动起来,在谈丽萍当年的任课老师丁老师、高老师等带领下,人人奉献爱心,很快,一大笔善款就汇到谈丽萍手中,解了谈丽萍同学治病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