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3: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满分作文开头结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拟人抒情式
例:一直苦苦思索着你,我心中的精彩语文;一直苦苦追求着你,我心中的精彩语文。你给我清风与明月,你给我山光与水色,你给我碧海与晴空,你打通了我与自然的界限(选自江苏无锡半命题“精彩”的满分作文《精彩语文》)。
解读:考生开头就直抒胸臆:自己一直苦苦思索、追求着“精彩语文”。然后以第二人称行文,将“精彩语文”拟人化,用排比句具体写出了“语文”的“精彩”,拉近了人们与语文的距离,读来有亲切之感。
二、比喻抒情式
例:生活如诗,诗意有尽情难尽;生活如茶,茶香满口情悠悠;生活如歌,歌到深处情难留;生活如酒,酒将醉时笑语盈……(选自江苏无锡半命题“精彩 ”的满分作文《精彩一幕》)
解读:开头将生活比喻成诗、茶、歌、酒,并以工整的排比句式,抒发了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节奏感强,情意绵绵,令人陶醉。
三、排比议论式
例:我珍惜阳光,因为它给我温暖;珍惜晚风,因为它给我凉爽;珍惜绿叶,因为它给我生机;珍惜星空,因为它给我遐想(选自江苏无锡以“珍惜”为话题的满分作文《懂得珍惜》)。
解读:这篇文章的开头紧扣话题“珍惜”,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以排比句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珍惜阳光、晚风、绿叶、星空这些自然景物的理由,为下文展开“懂得珍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情景描写式
例:秋日的黄昏,荻带着一身的寂寞,走进了那片枫林中。踩着那些干枯的失去绿色的落叶,嗤嗤啦啦的声音在脚底响起。你蹲下去,慢慢捡起一片,一颗泪珠竟无声无息地滴落在叶子上(选自山西太原以“公平”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被遗忘的角落》)。
解读:秋日黄昏这一特定时间和落叶这一特定事物有力地烘托了自己寂寞伤感这一特定的心境,可谓浑然天成。使人立即想起鲁迅《故乡》的开头,“苍黄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的景与“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的情的水融。可见考生也是学以致用。
五、悬念提引式
例:我脸红,我羞愧,我将头低了下去,虽然耳边正响着“赞许”我的掌声。因为我清楚地知道,那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选自江苏宿迁命题满分作文《掌声又响起来》)。
解读:开头紧扣题目点明掌声,设置悬念――为什么这“赞许”我的掌声,却“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以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为下文落实“又”作了很好的铺垫。
六、引用名言式
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一直相信,人的生存是为了接受不同的挑战,攻克各式各样的难题。这样才会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增长自己的才干,甚至于完善自己。所以我们要接受不同的挑战(选自海南省课改区材料半命题“我生活在____中”满分作文《我生活在挑战中》)。
解读:开头紧扣文题中的“挑战”,引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言,阐述道理,具有强大的说服力,然后摆出论点――我们要接受不同的挑战,为下文展开论述张本。
七、题记单列式
例一:淡淡的,真的是淡淡的,却让我一瞬间体味到了一种别样的馨香……――题记(选自2005年江苏南通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蔓延在栀子花开的季节》)。
例二: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我们这些出海的小船最好的归宿;家,是一把大大的伞,有风有雨为我遮为我挡;家,也是一首亘古不变的歌谣,是印在我心中最美的音符。――题记(选自重庆以“力量”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家庭的温馨》)。
解读:紧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运用优美的抒情议论语句写明题记,有一种先声夺人之感,一开始就引人注目。
“凤头”当然不仅这些,诸如“开门见山”、“引用歌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文章的字数达到了要求,有的同学就认为大功告成了;也可能因为时间安排不当,来不及对结尾作精心安排;或是因为不会安排“豹尾”而放弃推敲,草草收兵。这实际上是得不偿失。要知道再忙的阅卷老师,结尾都是要认真看的,同学们就要像导演安排压台戏那样认真写好“豹尾”,才能给阅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现从中考满分作文选出几种结尾可供借鉴。
一、感悟反问式
例:我忽然明白了让的技巧,生活的繁杂与我无关,我不必整天想着让开他们,倒不如在心中拾起一片宁静,寻找一条平和的人生之路,平平稳稳地走下去。做一个心灵的隐士,又何必一定要让开世间的繁杂?(选自江苏扬州以“让”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让的技巧》)
解读:这是考生在浙西大峡谷中漂流,从乘竹筏的大伯的一句“我哪清楚呦,撑了这么多年的筏子,我只知道哪里安全,可以让筏子平稳地通过,要想去避让危险干啥?”得到的感悟。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生的感悟是多么地独特而又深刻啊!反问句结尾,更让读者觉得不容置疑。
二、俏皮幽默式
例:看浮云般的人生,望江南,江南的味道是什么?甜还是苦?那应该是诗人的事情(选自广东深圳半命题“____的味道”的满分作文《江南的味道》)。
解读:考生明明知道在诗人笔下,江南的味道是多情的,最后还要两个设问句来一句:“江南的味道是什么?甜还是苦?”并俏皮、幽默说:“那应该是诗人的事情”,似乎与自己无关,这就留给读者以仔细揣摩品味的余地。
三、诗歌意境式
例:夜深了,小街静下来了,天上的星星和小街的街灯遥相呼应,分不清是天上还是人间(选自湖北宜昌以“美”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小街真美丽》)。
解读:读了这篇文章的结尾,人们自然会想到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因为这一结尾抓住小街的特征,运用了联想的写法,具有诗一般的意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四、展望号召式
例:好心情之旅不会结束,请你让自己的人生成为永远的好心情之旅吧,给自己也给他人留一份好心情(选自江苏常州以“好心情之旅”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好心情之旅》)!
解读:展望号召式的结尾,能够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良好愿望,引导人们一起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奋斗。
五、揭开谜底式
例:雪似乎没有想停的意思,那鲜亮的白色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柔软。一束晨光照到了那张纸上,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事”(选自湖南益阳市半命题“走近 ”的满分作文《走近那张“牛皮癣”》)。
解读:题目中的“牛皮癣”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专门清除“牛皮癣”的清洁工、晨练的老爷爷都没有揭掉这张“牛皮癣”?上学的小学生为什么还要呵护这张“牛皮癣”?直到文章的结尾才解开了这个谜底。不但能给人以“原来如此”的轻松感,还给人们以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值得弘扬的亲情美的享受。
六、引用名句式
例:现在我成绩好了。我也读懂了那句我从前决不会明白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选自浙江金华半命题“想起了____”的满分作文《想起了那次醒悟》)!
写作中对名句的运用,一般分为“引用”和“化用”两种。引用又分“明引”和“暗引”。所谓“明引”,即点明名句的出处和来源;所谓“暗引”,即不指明出处,直接将名句编织在自己的语言中,这种引用不露斧痕,最受作者青睐。“化用”也可分为两种。一是“借用式”,即借用名句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属于“旧瓶装新酒”。二是“引申式”,即发挥名句的原意,在原有意思上引出新意来。此类引用,能充分反映作者非同一般的文化底蕴,从而使阅卷老师青眼有加。那么,在写作中如何运用、妙用名句呢?
一、以名句为题,开宗明义
在作文时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论点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往往拖沓冗赘,词不达意,但若能找到一句恰当的名言来替代,那就会进入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境界。以名句为题,往往能典雅传神,统摄全篇。
例1.守得云开见月明―2012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题目
解读:经过风雨才知晴空的美丽,经过挫折才知生命的精彩。坚持我们的梦想,孜孜不倦的去追求,在困境中仔细体悟人生,于失意中创造丰满的生命。文章用名句为题目,高度概括了主题,立意深远,值得品味。
例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2012高考新课标卷满分作文题目
解读:小小的善举,举手之劳,并不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却能换来很多美好。作者以名句为题,简明扼要的点明了主题。
二、以名句开篇,先声夺人
引用名言警句、古诗词、歌词等作为文章的开头,不仅能巧妙引出文章的主旨大义或论题,还可以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唤起读者的阅读情趣,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熠熠生辉。
例1.古人云:“变则通,通则久。”亦云:“团结力量大。”这里的变,指的是思维上的转变,即突破惯性模式;而团结,亦不仅仅是指与队友合作,更要与对手合作。--2014年河南卷高考满分作文《创新+合作=成功》
解读:作者引用两句名言,巧妙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创新”与“团结”,既能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也为文章平添了几分文采。
例2.“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杜伽尔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人们带着渴望不断追寻,有的人在物质的享乐中迷失自我,深陷无尽的物质涡流,而有的人乐享精神的富足,走向生命的高贵。人生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了选择的不同。--2015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价值观念决定选择》
解读:作者以杜伽尔对人生的感悟开头,深刻的揭示了“渴望”对人生的意义,使文章显得更加深沉,颇具哲理。
三、以名句为例,说理辟透
在论述中引用名句作论据,说理效果更加显著。因为名言名句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此外,名句还是行文中的点缀,能使文章平添几分亮丽的色彩。
例1.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俨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2015上海卷满分作文《刚柔并济,造就和谐自我》
解读:作者引用李白和李贺的诗词名句作为证据,对中心句进行阐述,铿锵有力,文采飞扬,显示出深厚的语言功底。
例2.现代社会的纷扰喧闹中,人们更应走近自然,投身自然,让自然之美洗去浮华与疲惫,诗意地栖居。王国维曾说:“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跳出世俗浮华,摆脱生活的烦恼与疲惫,投身自然,寻觅生命最纯粹的本色,最本真的格调,尽享尘世清欢。--2015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尽赏自然,尽得清欢》
解读:引用王国维的名言,有力的说明了走进自然、投身自然的意义,使得说理效果更加显著。
四、以名句穿插,一气呵成
在行文中穿插名句,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增添文章的感染力;同时,也会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或共鸣,达到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境界。若将某一问题或某一景物或某一现象的古今诗词佳句汇集一起,构成排比,就会产生一种一气贯通的雄伟气势。
例1.“宁可暴死在未知的路上,也不愿一路走在安逸之中”的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在人生登顶的途中,在山腰处望见了自己人生的美景,作为一名非常成功的职业媒体人,王利芬半山腰处的美景可谓比别处都略胜一筹,但她不喜欢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不安分的她选择离开央视自由创业。当很多“过来人”告诉她前方的山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猿猱欲度愁攀援”的时候,王利芬选择了“在路上”――不贪图安逸和克服万难的精神让她在坎坷的登顶路上永不停止,见到了属于自己的高处,取得了成功。--2014年河南卷高考满分作文《创新+合作=成功》
解读:作者将“名嘴”王利芬的经典语言和李白的名句巧妙的穿插在文中,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洋洋洒洒的表达,也显示出作者对语言熟练的驾驭程度。
例2.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千古绝句?如不是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寻得自然的真谛。―2015年广东卷高考满分作文《感知自然需躬行》
解读:作者用排比的手法,穿插使用了苏轼、李白、的诗词名句,有力的支撑了文章主题;整段文章如行云流水,十分流畅且气势磅礴,非常大气。
五、以名句煞尾,意味深长
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名句,既能使文章结尾言尽而意无穷,发人深思,引人回味,又能深化主题,突出中心,强化表达效果。当然如果要做到暗引如流,必须是在熟背众多古典或现当代诗词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的。
例1.“春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节,而人生的新生季节,就是一生只有一度的青春。”西塞罗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春的我们面对生活的选择,唯有坚定正确的人生价值,乐享精神的情怀才能真正充实自我,走向成功的境界,让人生走的坦然而精彩。--2015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价值观念决定选择》
解读:用西塞罗的名言揭示出青春在人生当中的重要性,从而启发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发人深思,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例2.智慧又是人生境界。佛家有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智慧,是看破了俗世纠葛的一种超脱。王维正是有了这种智慧,才会在官至右丞后突然隐去,才有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旷达;才有了“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的澄澈。清人张潮也是在看破物质喧嚣后才写出《幽梦录》,才有了“人生三境界”。这时,智慧之愚便是对于人间烦恼的忘却,对生命大自由的执着追求。--2015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大智若愚》
解读:在结尾段连续引用名句,有力的支持了中心论点,也升华了主题,可谓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群。
一、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题目或开头遥相呼应,既能紧扣题旨,又能给阅卷老师一种结构严谨,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使之获得一种心理上的美感和阅读上的,是考场作文最实用的一种结尾方式,也是满分作文中运用最多的一种结尾方式。
首尾呼应式结尾有以下几种情况:用题目作结尾句,使结尾与题目遥相呼应;用开头的点题句作结尾句,使文章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结尾与题目和开头段的点题句遥相呼应;结尾与开头内容上相呼应,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
例1:题目《做一片云,真好》
(开头:做一片云,那感觉真好!)
结尾:任思绪飞扬,品味有生以来的宁静与淡泊,体验那种种神奇的万象,一切默默地开始,默默地结束,这就是云。
做一片云,真好!
例2:题目《心灵深处的花瓣》
开头:在一阵迎面吹来的风中,她们如花瓣在风中翩跹。我看不清她们陌生的笑靥,我只知道当她们编织的文字如流水般呈现在我面前时,她们便飘进了我的心灵。从此,在我的心中飞扬。
结尾:这些花瓣不时在我的心中飞扬。挥洒着欢笑与泪水,她们带着不同的故事在我心灵中旋转,舞蹈,最终沉淀在我心灵深处,永不凋落。
二、议论抒情式
议论式结尾是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精辟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卒章显志。或通过议论,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深化。这种结尾方式亦可称为“画龙点睛式”。
抒情式结尾是在文章主体内容叙事描写的基础上抒发真情实感。这种结尾能够充分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文章感情的,能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考场作文中,这两种方法常是融合在一起使用的,既抒情又言志,精警深刻而又情真意浓,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1:题目《尊严是美》
结尾:是啊,尊严是人生的细节,但细节亦人生,它弥补了我们的缺陷,历炼了我们脱俗的个性,塑造了我们高贵的灵魂,堆砌了我们生命中的一段段高度!
例2:题目 母爱的力量
结尾:漫漫人生旅程,正是无私奉献的母爱,教会我们用心去关爱他人,关怀社会,关爱世界;也正是母爱这种惊天动地的力量,激励我们摒弃自私和怯懦,用爱心去拥抱真善美的生活,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成功。
例3:题目 《暗地里的孩子》(话题作文“我(你)就是一道风景”
结尾:我是暗地的孩子,拥有冷漠如兽的神情,似倾墙角的一道风景,如果你用心体会,就会读懂他想展示的图画;孤独是快乐,放弃是拥有,而平淡才是幸福……
三 妙用修辞式
考场作文是展示考生的文采,检验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平台,在文章结尾妙用修辞,精心打造语言亮点已成为考生们的共识。这种结尾方法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考场作文当中,使用得恰当也确实能给文章增色添彩。
例1:题目 《童心依旧》
结尾:笑声、歌声、掌声在山间久久回荡,连云彩都忍不住探下头来,难道它也童心不减?
例2:题目《心与心的距离》
结尾: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抵达,那就是爱与爱的距离;
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出发,那就是梦与梦的距离;
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拉长,那就是生与死距离;
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缩短,那就是心与心的距离。
四、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句、格言、谚语、诗词名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哲理。这种结尾方式既能展示考生丰厚的语言积累,又能收到新颖、言简意深的效果。这种收尾适用于各种文体,引用恰当可收到奇效。
例:题目《家人不在家》
结尾:窗外,雨静悄悄地落……冰心的名句在淡淡的雨丝中飘荡:“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我却在想,我怎样做一朵不畏风雨、无需叶蔽的红莲……
五.希望号召式
结尾或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多带有强烈的抒彩,运用得好,能直抒胸臆,激励和感染读者,引发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1:题目《责任》
结尾:愿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美好的心灵,让孩子从小就在这样的沃土里成长。
愿所有的人都携带责任心走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闪耀金子般的光芒。
例2:题目《追求完美》
结尾:完美的人格造就完美的人生。让我们不懈地追求,塑一个完美的自我!
六.自然结束式
近年来,涌现出了不少高考优秀作文甚至满分作文,这些作文中散文占有很大比例。不管是写人的散文,还是叙事写景的散文,既然能够得到高分,肯定有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地方。如2012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忧与爱》,文章一开头便捕捉到了动情点:
独处斗室,掩卷遐思,倏地一阵栀子花的幽香扑入鼻中。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照在一片栀子花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不知不觉中,已步入深深庭院了。
一只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的扉页上。生命如它,那样渺小且脆弱,让人在为它担忧之际多了一丝捉弄的念头。被工作恼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着笔,一次次挡住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随我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方向,静静地呆在书上。
如此,咱便失去了兴致。不过是被捉弄一下罢了,却因此放弃自己的目标,这样的生存状态真令人担忧。
是啊,人不也是一样吗?宇宙之大,观人亦如观虫,渺小而可卑。人们面对着大自然的捉弄,灰心丧气,坐以待毙,自缚牢笼,与这只虫子又有何不同?如此丧失了理想与方向,在灾难面前一次次地迷失,这种生存状态岂不更令人担忧?
文章第一段写“我”于斗室掩卷遐思,从视觉、嗅觉、感觉来写,营造背景,美妙动人;第二段写“我”用笔尖拨弄扉页上的虫子,写得细腻感人;第三段写“我”生发联想与思索,联想到宇宙人生,思索生命,给人以震撼。作者娴熟地捕捉到写作的动情点,因而在众多的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
那么,考生如何捕捉散文写作的动情点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平凡见真情,浓墨重彩动人心
郑板桥说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的,平凡小事能显真情。请看《映山红》中的片段:
老家虽是山村,可生产队不允许上山割柴草,母亲只能到更深的山中去割。
我看到母亲手缠着纱布,拿着镰刀、麻绳、竹篙,穿着草鞋,进山了。
日影渐斜,瘦瘦的母亲挑着柴草从弯弯的山路上走来,那柴草一前一后地在她肩上微微颤动着。如一首平仄拗口的古诗,显得凝重而又优美,也如琴键上跳动的音符,显得沉重而又灵动。
啊,您为我采摘的映山红,插在草间,如一朵低飞的云霞,一团燃烧的火焰,瞬间把我的双眼擦亮。我细嚼着那些花瓣,想起了那些沉重的岁月,五味杂陈。
面对这烂若红锦的映山红,那情景我永远也不知道:挥刀流汗的时候,草莺是否在您的身旁清唱?采摘映山红的时候,您是否轻唤着儿子的乳名?被荆棘划破双手的时候,您是否流下了眼泪?这一切,儿子都不知道。
贫穷、劳累与深深的爱,打开了一条灵魂的通道。那里杜鹃盛开,如民间的灯火被瘦瘦的筋骨一盏一盏地挑亮……
这段文字,可概括为“母亲割草时给我捎些映山红”。但如此十二个字,怎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母爱之深呢?文段的外貌、心理、行动及细节等描写浓墨重彩,给人以强烈的共鸣,深深地打动了每位读者的心。
例文《忧与爱》中的选段,事虽小且平凡,但叙写浓墨重彩,动人心弦。若用“我拿笔拨弄小虫,多有感慨”来替代这四段内容,如何让人情动于衷呢?
二、 锤炼语言,营造意境
锤炼语言,主要是锤炼动词与形容词,做到准确生动,表达极丰富的情感。古有“一字师”的典故,说的是郑谷读了友人齐己《早梅》中的诗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数枝”改为“一枝”使齐己深为佩服,向郑谷拜谢。如此一改,让人眼前一亮,这便是炼字的妙处。不仅如此,选择意象与恰当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同样能激起读者内心的阵阵涟漪。如2008年高考江西卷满分作文《剪一段月光裹住心伤》中的选文:
我的眼前渐渐浮现出很久以前的画面。不记得具体是什么时候,只记得那时我还年轻,全身的羽毛乌黑发亮,翅膀有力而沉稳。我和那群熟稔的朋友坚定地站在枝头,执著地为那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稻田守更,无论多晚都不肯合眼,怕不远处的田鼠会啃稻秆,偷稻穗。有我们在这里,它们就不敢出洞;若有一些胆大的敢出来,我们会如一道利刃划过夜空生生把它们擒住。我们的眼睛如星辰般明亮,无论多暗,我们都能够看清……
那时,我们骄傲地看着稻子由青变黄,看头顶的下弦变成满月,看着无数个黄昏直到清晨,看着村妇洋溢着满足和欣喜笑容的脸,看着身后细水长流……
可是,所有这一切,毁于一声枪响。
那是个初霁的黎明,大地一派祥和而安宁的景象。白云正忙着洗涤阴郁了几日的天空,燕子在炊烟中穿梭,想把衣服染白一些,河边的五节芒白得比任何时候都纯粹……
作者捕捉到许多动情点,锤炼语言也颇见功力,“划过夜空”“染白”“纯粹”等都非常具有感染力。
三、 细节与修辞,技巧助真情
散文中,细节描写是不可忽视的,它往往能拨动人们的心弦,荡出无限漪澜。鲁迅说:“盖人文之遗留后世者,最有力者莫如心声。”心声,要靠一定的表达技巧来传达。常见的表达技巧有抑扬、衬托、对比、象征、铺垫、渲染等。实的散文《晶莹的泪珠》,对细节描写及抑扬、衬托等手法的运用真是游刃有余。
我抬头看她,猛然看见她的眼睛里溢出泪水。我瞬即垂下头避开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里多停留一秒,我肯定会嚎啕大哭。我终于扬起头鼓起劲说:“老师,我走了……”
她的手轻轻地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眼睫毛上滑落下来,掉在脸鼻之间的谷地上,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我再次虔诚地深深鞠躬,然后就转身走掉了。
选文细节描写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动人心弦!
四、 让置于恰当的位置
点,可以放在开头,采用倒叙的手法,效果很好。然而,一般来说,文章的,即文章的动情点,放在文章结尾更好。形式常有:1. 以景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2. 象征或比喻结尾,寓意深刻;3. “欧·亨利式结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4. 议论抒情结尾,深化主旨。如2011年高考湖北卷满分作文《旧书》中的结尾:
静静的月光洒在手里的旧书上,虽然书页早已泛黄,我却看见了童年的笑,童年的泪……
文章以景结尾,韵味无穷,情感掀起,让阅卷老师动心,动情。
又如2012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伸出双手拥抱世界》中的结尾:
我愿在绵绵的江南梅雨中聆听那一声随风入夜的细响,走在胡琴隐约的里巷,与萍水相逢的你共一路红色油伞;我愿在猎猎的北风中感受那一缕因花起舞的清香,与身居异乡的你话一段温情的家常;我也愿心中有一泓甘泉,与你携手溪边,且听风吟。这个世界,我愿伸手拥抱你,用我的一点热度焐热你的寒冷。
一、精深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作文没有高远的主题就会显得低俗浅薄。只有积极、精深主题才会得到阅卷老师的赏识。如湖南邵阳2011年中考满分作文《冬天里的一缕阳光》就是撷取生活中的小片断,通过描写 “一句叮咛”、“一份关怀”来体现赞美美好生活的大主题。又如湖北荆州市某考生的《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就是用“童稚之声――短笛无腔信口吹”、“豆蔻之声――羌笛无须怨杨柳”、“花季之声――玉笛叫空阔”三个小标题,写出自己“童稚”时喜欢吃田鸡肉,“豆蔻”时懂得青蛙是益类动物,“花季”时积极宣传保护青蛙及有益动物。这成长的声音吹响了“保护生态”这一大主题,从而夺得了高分。
作文中,我们同样也可以从极其普通的身边小事中挖掘出鲜明深刻的主题。如汇聚厚重历史的老传统;凝聚时代气息的新气象;颂扬祖国河山的美好;倡导绿色环保的重要……总之,生活的丰富多彩都可变为我们作文的异彩纷呈,使文章意蕴高雅,质感厚重。
二、精妙的开头
常言道:“明眸善睐第一瞥”,文章有一个精妙的开头就会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让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2011年全国中考满分作文中有这样几种成功的开头:
1.环境渲染气氛法
夜死了,黑暗统治着这个世界,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处不在,角落里也似乎有极其低微的哭泣。手捧着一张张写满愁容的试卷我感到未来的渺茫,欢乐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是悲戚的时候了。
(牡丹江市一考生《看着前方》片段)
文章开篇环境描写的巧妙运用,创设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已将人物内心展现得淋漓尽致,扣住了读者心弦。
2.名言诗句引用法
孙子兵法云:千千为敌,一人胜之,未若自胜,为战中上。
(广西河池一考生《战胜自己 百战不殆》片段)
开篇即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名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着纲举目张的作用。
3.设问反问悬念法
这条街你熟悉吗?熟悉。
你聆听到这街的声音吗?没有。
你欣赏过这街的美景吗?没有。
(苏州一考生《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片段)
此文以设问句起笔,开篇就设置悬念,老街既然熟悉,却为什么没有聆听过声音也没有欣赏美景?这不是与文章题目矛盾吗?开篇就激发着读者的阅读兴趣。
4.开宗明义题记法
爱,无声,照亮了天空。爱,无言,滋润了心田。多想留住一段时光,留住你的容颜。你的馈赠如那滔滔江水,一生用之不竭。
――题记
(山东淄博一考生《父亲的馈赠》片段)
作者巧妙运用题记,把文章的主旨表达出来。
5.自然起笔法
这是一种把事情的开头作为文章开头的自然起笔法,它的风格朴素自然,有韵味天成的效果。
“学校三令五申说不准带手机到校,你们家长为什么老是纵容孩子,不与学校保持一致呢?”老师最后几句话几乎是吼出来的,满含不满与责备。妈妈小心翼翼地赔着不是,那神情那态度哪是她平常的样子嘛?
(四川成都一考生《拥抱》片段)
这样开头简洁明了,一下子就将读者带入了情境中。
三、精彩的情节
“文似看山不喜平”,精彩的情节仿佛引领读者在旖旎风光中穿行,或“柳暗花明又一村”或“横看成岭侧成峰”或“曲径通幽处”使读者在曲折与起伏中心潮澎湃,获得无限乐趣。
为了优化情节,追求曲折有致,有些作品或张弛有度、或悬念迭起、或虚实相生、或双线交替,跌宕起伏的情节使故事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情节突转”的手法,令人拍案叫绝!
期末考试到了,我聚精会神地趴在桌子上复习着。不知何时,阳光笼罩了我,使我额头沁出了汗珠。这时,数学老师又一次敲响了我的桌子:“你,坐到那边去考试。” 我愣住了。老师竟然对我如此不信任!老师对我的成见竟然有这么深!我再也忍耐不住,泪水就要冲出眼眶了。老师也愣住了,随即,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轻轻地对我说:“这里太晒,影响你做题。”
原来如此。原本以为老师误解了我,谁知却是我误解了老师!我的泪水不由地流了出来……
(山东济南一考生《阳光灿烂的日子》片段)
本是一件考试时调换座位的平常小事,被作者精心打造,使文章前后情节突转,波澜顿生。
四、精当的措词
“山不在高,有龙则灵;水不在深,有仙则名。”作文中的措词更不在多,精当的措词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显著效果。
时间如白驹过隙,滑过爸爸的背,掠过爷爷的胡子,穿过我的指间,而我的童心也长大了。
(浙江温州一考生《长大的童心》片段)
“滑”“掠”“穿”三个动词生动地展现了时光飞逝,“我”的童心就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如果天空不宽容,容忍不了风雨雷电的一时肆虐,何来它的辽阔之美;
如果大海不宽容,容忍不了惊涛骇浪的一时猖獗,何来它的深邃之美;
如果森林不宽容,容忍不了弱肉强食的一时规律,何来它的原始之美;
如果宇宙不宽容,容忍不了星座裂变的一时更替,何来它的神秘之美;
如果时间不宽容,容忍不了各色人等的一时虚掷,何来它的延续之美……
是宽容成就了它们。
(一考生《告别狭隘之心》片段)
这段文字语言流畅,用词精炼,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使文章更具思维的深度。
五、精炼的叙述
作文中或用巧妙的手法,或用恰当的顺序,使叙述顺畅精彩,但这并不意味着叙述得越多越好,而是以简洁明了为妙。只有内涵深刻、情节生动、能突出主题的具体材料才详写,次要作用的内容就只能作概括叙述。精炼的叙述使文章清晰利落,结构紧凑。如江苏南京中考满分作文《也是一堂语文课》是从不同角度选择典型事例来突出中心,有给网上的信箱发勘误信,以突出从生活中学语文的自豪感受;有参加学校艺术节的朗诵表演活动,以突出从生活中学语文的成果;有春节家庭联欢会接对联比赛活动,以突出从生活中学语文的快乐。三件事例紧扣生活“也是一堂语文课”这一中心,有真情实感,又详略有致。其中第三件事最有代表性,也很风趣,作者就突出对话与心理进行详写,而其他两事略写。这样精炼的处理有助于凸现文章主旨。
六、精细的描写
无论是摹人、状物、绘景,要让读者心领神会,作文中的描写尤为重要。精细的描写能创设生动情景、渲染浓郁气氛、刻画丰满人物。
“不能一下子放进去的!”母亲一手拿着我的脚,一手撩着仍有些烫的水朝我脚心上泼!痒痒的、暖暖的,熨帖到了身上所有的部位。热水快乐地在桶中打着旋儿,热气缭绕在桶的周围,整个房间都弥漫着木头特有的香味儿。
(一考生《凝聚》片段)
母亲对作者的关怀无微不至,作者便细腻地刻画打着旋儿微烫的热水、缭绕的热气的情态,直至读者也感受到这种温暖沁入心扉。生活细节的描绘真实细腻,又不落俗套。有了这些细节描写,一位慈祥的母亲的形象便生动饱满、呼之欲出,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七、精巧的结尾
文章的精巧结尾,使文章余味悠长,总的来说,结尾通常可以用这样一些方式:议论反问式;决心号召式;联想做梦式;哲理深思式;景物渲染式;名言点睛式……作者根据需要采用适用的方法,让读者深深地沉浸于作者创设的意境中流连忘返,掩卷后仍咀嚼玩味不已。下面的例文就采用决心号召式。
太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太阳是火,照亮了前行的路;太阳是路,引我们走向了黎明。让我们共同升起明天的太阳――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吧!
(山东省潍坊市一考生《升起心中的太阳》片段)
结尾通过对课文巧妙的仿写,再一次呼应了题目,照应开头。强烈的语气激荡读者的心扉。也有一些作者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方式结尾,例如下面的作者采用了后记呼应式:
后记:携反省一起上路,才能在上帝关上门后,发现他留出的另一扇窗。
(山东省青岛市一考生《携反省一起上路》片段)
结尾的后记与开篇的题记互为照应,它有画龙点睛之作用,可谓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
八、精美的书写
第二部分命题作文
1认真审题
应对全命题的作文,一定要对题目(包括其中的导语部分)仔细分析、对组成题目的各个语词、要明确其意思,从而把握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和内容。
特别是要对局部关键性文字进行反复推敲。所谓的关键性文字,主要是指“题眼”(如主谓短语类试题中的谓语,偏正短语类试题中的修饰词,动宾短语试题中的动词等)。对这些词,可直接解词释义,可以进行近义辨析,可以进行置换比较。比如,“这也是课堂”这个题目,通过解释明确“也”是“同样”的意思,或者删去“也”变成“这是课堂”并与原题进行比较,我们都可以得出结论:只能写教室以外的“课堂”。还要注意题目暗示的文体指向:比如,“小议”、“之我见”等词语进入题目,就说明一定要写议论文了。
审题时,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认真解读题目“导语”和“要求”部分。很多全命题作文都出了“导语”,用以启发思维、拓展范围,我们决不能忽视其中的若干限制以及给出的写作角度。
2扣题写作
对于给定的命题,千万不可以偷换概念,一定要扣题写作。具体来说,可
以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下笔扣题开一枪。也就是说文章开门见山,直击题目,从而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二是穿插文中巧切题。可以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中;也可以根据题目拟定中心句,穿插在文中。这些做法能够不断强化题旨,保证了文章依轨而行。三是锁下题目作结尾。文章的结尾一定要回扣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可以说,开头点题并不是必须的,但是结尾必须点题。
第三部分半命题
1扣住题眼,提示语中寻觅立意
半命题作文因其给出一半的题目,审题时,要紧扣题眼,在提示语中寻找适合的立意角度。举例来看,2007年江苏扬州中考作文试题“‘吃???’前面有这样的提示:“吃”能折射出生活、社会,说不定还蕴含着哲理和文化呢。”这实际上就告诉考生,写作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吃的表面现象上,要挖掘出深刻的主题。你可以将思维发散到“生活、社会”中去,更可以从其中挖掘特定的哲理和文化。
2巧妙补题,省略号中另辟蹊径
写作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谨慎补题于前,方能潇洒成文于后。考场上,一般怕动脑筋的同学往往会从后面的提示中选一词,因为这样最省事,又最保险。殊不知,这样做可能出现很多“撞车现象”。要想在众多相同题目中脱颖而出,难度系数就会增大。如果能在省略号中另辟蹊径,就会大大减少撞车的几率。今年获得满分作文同学无一例外是走了这一条捷径。如湖南益阳2007中考作文题以‘那一双??的眼睛’为题作文,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空格处可填‘渴望’、‘关注’、‘失望’、‘愤怒’、‘美丽’……”几篇满分作文分别填写的是“忧郁”、“温暖而有诗意”、“无助”、“流浪”、“坚毅”等,都是从省略号中另辟蹊径,通过自己的比较筛选而巧妙地补题。不同的题目决定了不同的写作中心、材料及表现手法,不可小觑哦!
但是,如果题目中对此有限定:规定只能选填提示的几个词语中的一个,那你就不能采用“外援”喽!
3精心选材,巧妙对接生活体验
考场作文,需要精心选材,考生可以对接日常生活的体验。江苏扬州一考生写的《吃咸肉的两个月》,浓郁的气息让人陶醉。如“男人种了地回来,往长条椅上一坐,粗声喝道:‘弄碗咸肉来!’”有动作、有声音,人物个性鲜明,文字背后表现的其实是作者对生活敏锐而细微的体察,地生活发自内心的欢喜和热爱。河南课改区一考生写的《那一次,我很快乐》,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实际生活为材料,一场家庭战争由于“我”这个“家庭剂”的劝告而停止了,吵闹了十多年的一结婆媳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很有生活情趣。此外,还可以对接阅读体验,对历史人物、历史题材予以深度关注,让旧题材焕发出新光彩来。
“点题”、“扣题”是高考作文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获取高分的妙招,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那么,怎样使我们的作文不跑题,并成为合乎要求的作文呢?笔者根据自己的作文指导课教学体会仅就最基本的一点――写好扣题之笔谈谈自己的看法。
想一想:这篇文章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09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的开头)
总结扣题的方式1:首段扣题法
想一想:下面是《变幻生命之光》的中间一段,划出扣题的句子。
诸葛亮在南阳则躬耕,在朝野则尽瘁:坡被用则竭尽心力,被贬则放情山水:鲁迅学医则图救人,执笔则念天下……他们不正是在不同的位置上绽放不同的生命之光么?
总结扣题的方式2:内容扣题法
想一想:在文中划出这位考生想握住李白的手的原因。(09年上海市高考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
当品读完《行路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我为你的思想破碎伤痛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抑郁悲苦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不羁,你是怎样摆正天平的呢?是那颗不畏权贵敢让高力士脱靴的直率的心,还有那壶清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孤独却又幸福着。你的双手给予了我力量――乐观洒脱。你教会了我化苦药为甘霖,不论是非荣誉,“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李太白,我想握住你的手!
总结扣题的方式3:点化扣题法(事实论据后的分析议论)
想一想:《心有天使,诗意人生》点题扣题的句子。(09年作文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是谁本着一颗报恩的心,是谁守望着偏僻的山村?徐本禹,是什么驱动着你奔向贫瘠的大山?是爱的天使,是一种对社会报恩的责任感吧!
是谁奔走在田垄间行医,是谁一心拯救人民?是什么驱动着你奔走在田垄间?你无怨无悔地为人民医治,你是一个如花一般美丽,如水一样灵动的天使。江艳!
是谁在舞台上用心灵独舞,是谁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邰丽华,你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你的“开花衽”绽放出的花儿是那么骄艳,那么动人,你心中一定有自己雕琢的天使,一个让当今中国人民感动得流泪的天使,是吗?
总结扣题的方式4:字面重复扣题法
即在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每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字面相同的词句重复出现,醒目扣题,反复扣题,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对评卷者的视觉和心理都产生强大冲击。
想一想:划出《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结尾点题扣题的句子。(09年作文题:纪念)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总结扣题的方式5:结尾扣题法
想一想:《做真正的自己》开头、结尾及中间段的节选,划出点题扣题的句子。
枫叶上的露珠,红红的闪烁,多美丽啊!在荷叶上的露珠,苍白地滚动,多凄凉啊!可这美丽,只是露珠凭借枫叶的烧红才得以闪烁,也只是露珠凭借荷叶洁白的玉肌才显得动人。它只有附在别人的身上,才能折射出光彩。可我们呢?我们有我们的精彩,我们也有我们的色彩!折射的光彩是别人的,自我散发的光彩才是真正缤纷的。朋友,让我奉劝一句:
做真正的自己,莫要做透明的露珠。
做真正的自己,是自信的表现……
做真正的自己,是人生的大智慧……
做真正的自己,是时代的召唤……
露珠只会折射别人的光芒,我们将它嘲笑:露珠只会依靠别人的颜色,我们将它否定。做真正的自己,方能光芒四射,方能五彩缤纷,方能为世人所赞同。
原稿
我们在行进
流水匆匆,花开花落。踏着消逝的昨宵,世界在行进。
当一丝青绿泛起大地,当一眼新绿绽放枝头,当一声鸟鸣响彻天际,生命的辉煌开始了。然而生命的衰落也在同时开始了。也许没有人能辨清“衰落”与“辉煌”,衰弱中,我们不断产生新的风光;辉煌中,一路的风光又变得衰弱。昨天令我们回味无穷;昨天,促使我们学会珍惜。我们在变化中继续前行,我们在变化中走向成熟与理智。
天还是那个天,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河也还是那条河。所以我们视而不见漠不关心,所以我们麻木。直到有一天,天已不是那个天,月亮已不再是那个月亮,山野失去了绿色,河水消逝了清澄,我们才明白了曾经的美好,才懂得了拥有的可贵。人生岁月匆匆,转眼从婴儿长成儿童,转眼从儿童成为少年,转眼成为青壮年,转眼又成为了两鬓斑白的老者……生命总是这样无情,所以我们学会了珍惜现在的分分秒秒。人类从此学会了珍惜。
总结扣题的方式6:反复扣题法
想一想:(1)(2009年上海市高考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结尾部分)
等待,是一种信念;等待,是一种态度;等待,是一种追求;等待,也是一种选择。选择等待会让我们更成熟;选择等待会让我们更坚强;选择等待会让我们更富足。我愿执等待之手,共赏精彩美景!
(2)(2009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别让雨下进灵魂里》(中间段)
因为做自己,舒婷选择了橡树旁一株木棉式的爱情。
因为做自己,顾城选择了用自己黑色的瞳仁来寻找光明。
因为做自己,他们寻得了生命发芽的机会。
因为做自己,而没有让雨淋湿自己真正的灵魂。
总结扣题的方式7:浓墨重彩扣题法
避免前文扣题不足的缺失,在结尾一段或几段文字扣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
以“行进在消逝中”为话题作文,要求学生在卷子上修改,然后分小组讨论再完善。
修改稿
感谢消逝,我们在行进
流水匆匆,花开花落。踏着消逝的昨宵,世界在行进。
当一丝青绿泛起大地,当一眼新绿绽放枝头,当一声乌呜响彻天际,生命的辉煌开始了。然而生命的衰落与消逝也在同时开始了。也许没有人能辨清“消逝”与“行进”,消逝中,我们不断行进在新的风光中;行进中,一路的风光又离我们而逝。消逝的昨天,令我们回味无穷;消逝的昨天,促使我们学会珍惜。我们在消逝中继续前行,我们在消逝中走向成熟与理智。
天还是那个天,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河也还是那条河。所以我们视而不见漠不关心,所
以我们麻木。直到有一天,天已不是那个天,月亮已不再是那个月亮,山野失去了绿色,河水消逝了清澄,我们才明白了曾经的美好,才懂得了拥有的可贵。人生岁月匆匆,转眼从婴儿长成儿童,转眼从儿童成为少年,转眼成为青壮年,转眼又成为了两鬓斑白的老者……生命总是这样无情地消逝着,所以我们学会了珍惜现在的分分秒秒。感谢消逝,人类从此学会了珍惜。
昨天,一路走来,人类伤痕累累。太多的荆棘,太多的坎坷,让人类找不到成长的方向,使人类看不到未来的路。昨天,人类害怕,人类悲伤。但今天,阳光明媚,没有了昨日的坎坷,昨日的荆棘,昨日的悲伤。今天的人类重又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人类重又上路了。感谢过去,让人类学会了忘记,忘记昨天的忧伤与不快。
“吹尽黄沙始见金”,历史的长河滚滚而逝,它一路荡涤污浊:殉葬制度灭亡了,连坐的酷刑制度灭亡了,近亲婚配灭亡了,小脚习俗灭亡了……迷信、愚昧都渐渐灭亡了,科学、文明从而得以大显风采。所以我们要感谢这一切的变化,感谢它带走了一切落后,感谢它能让人类在更美好的土地上发展,感谢它让人类不断地走向新的文明。
是的,昔日也还有美好,有古丝绸文明的灿烂,有古巴比伦文明的辉煌,有唐王朝的繁盛,有古罗马的繁荣。但这些更可以激起人类创造新文明的斗志。
事物的变化是宇宙运行不变的规律。人类在事物的变化中发展,我们在事物的变化中成长。在事物的变化中学会珍惜,学会忘记,在事物的变化中去努力拼搏吧。
通过具体的作文例子,来指导学生作文点题扣题的技巧,使学生作文的点题扣题意识和技能得到显著增
昨天,一路走来,人类伤痕累累。太多的荆棘,太多的坎坷,让人类找不到成长的方向,使人类看不到未来的路。昨天,人类害怕,人类悲伤。但今天,阳光明媚,昨日的坎坷消逝了,昨日的荆棘消逝了,昨日的悲伤也消逝了。时光的消逝让人类忘记了昨天的悲伤,今天的人类重又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人类重又上路了。感谢消逝,让人类学会了忘记,忘记昨天的忧伤与不快。
“吹尽黄沙始见金”,历史的长河滚滚而逝,它一路荡涤污浊:殉葬制度灭亡了,连坐的酷刑制度灭亡了,近亲婚配消逝了,小脚习俗消逝了……迷信、愚昧都渐渐消亡了,科学、文明从而得以大显风采。所以我们要感谢消逝,感谢它带走了一切落后,感谢它能让人类在更美好的土地上发展,感谢它让人类不断地走向新的文明。
班级新闻:
演讲比赛
1.这些天我班的李佳坚持在老师的帮助下刻苦训练口语;
2.星期三下午的英语演讲比赛中,李佳获得第一名。
好人好事
1. 昨天为四川灾区学生捐书200本,捐书包50个,捐款4200元
2.何立捐了500元,全班最多。
简要评价……
I am Ben ,a student in Class 3,Grade 3. I am ___________ years old.My hobby is _____________.I work hard at my school and I good at ____________. To be a volunteer for Beijing Olympic games is my dream. If I become a volunte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假如你是今天英语课上的值日生,请根据表中信息完成主题为"班级新闻"的值日报告。
要求:
1.报告必须包括表中全部内容,可适当增加细节,但不要逐条翻译;
2.简要评价必须在2个句子以上;
3.报告的开头和结尾已经给出(不计入总词数),你只需接着写
4.词数必须在80左右(参考词汇:捐赠 donate)
Hello,Everyone! Here are two important activities that happened this wee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t's all,thank you!
中考英语满分作文:
一、选材要选生活中高雅的、易于抒感的东西
有些高中生写的文章具有一种低幼化倾向,写作水平看上去还停留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一看到文题便开始胡编乱造、东拼西凑,写出的东西生硬晦涩,缺乏情感。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不会取材于生活实际,不会将来源于生活的东西写得高雅。
一般地讲,记叙性散文的取材有三类:一类是取材于以前的生活即历史故事,学生穿越历史时空,在尘封的历史深处追寻那些能够体现文化底蕴、彰显人文精神的历史人物,捕捉那些旷古文明的碎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翻作新声,发掘其崭新的历史价值与意义。第二类是来源于现在的生活,要选择现实生活中的那些能够触动人灵魂内核的动人故事,它们中有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的动人心魄,震山撼海;有的发人深思,启人心智;有的促人警醒,幡然醒悟。第三类是来源于书中的生活即于古今中外的名著抑或民间故事之中寻找创作源泉,释放才情,张扬文采。或从中采撷一段动人故事;或干脆对书中人物直接点评;或故事新编,花样翻新……但无论是哪一类,都应注意要将文章写得感情充沛,不脱离生活。
二、善于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许多考生写的作文选材不错,既扣题,又有现实意义,但仍然给人清淡如水的感觉,原因是缺少必要的描写。在记叙性散文中,“描写”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味地记叙,文章就会平淡无奇,“描写”则可以为你的文章增一抹亮色。
尤其是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细节描写更加能为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2007年北京卷高考满分作文《沉默的父爱》中,作者写到父亲的皱纹、父亲的眼神、父亲的背影,每一处细节描写都显示了无言的父爱,我想:儿子能感悟到这无言的内涵,是父亲最值得欣慰的事情吧!这种无言的理解与沟通,最令人心动。“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深沉而质朴的情感,含蓄而隽永的语言,远去的脚步带给我们的心灵的温暖,令人潸然!
我们在运用描写时要能准确地捕捉事物的细部特征,同时要学会力求用简约生动的笔触去勾勒、描摹,给读者留下鲜明突出的印象。描写分两种:一类是白描,一类是细描。白描是一种简洁朴素、不加渲染的描写方法,而细描则要求笔法工整,描绘细腻。如果说白描相当于中国画中的写意,那么细描更像是中国画中的工笔,但对于高考作文800字的篇幅来讲不论运用哪一类,都应尽量简洁、干净,一般不会是浓墨重彩,关键在于抓住细节的精神。
三、情节安排要跌宕起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人叙事若平铺直叙,像流水账一样,必然寡然无味;须知,只把事情“写清楚明白”不等于是好文章,只有写出情趣和理趣,写出波折,才会打动阅卷老师。古人提倡写文章要能“尺水兴波”,就是说,短文章也要写出波澜。在一般情况下,在考场上拿到试题后,考生自己头脑的库存的现成材料不可能本身就具有波澜起伏、曲折多变的特点,这就要通过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使文章的整体布局和情节安排曲折多变。例如,2005年湖北满分作文《一双童鞋》,写的是一位老婆婆为快过生日的孙子买了一双心爱的童鞋,不想其中一只被一个乘客撞出了飞驰的火车窗外,文章的结尾写到老婆婆将另一只也扔出了车窗,全车厢的人一片哗然,而老婆婆的一席话却引人深思:“哈哈,我剩下这单独的一只也没用,爽性把那只也扔了,没准别人会捡到,配成一对就好了。”开头悬念迭起,结尾却让人幡然醒悟:我们应抛弃锱铢必较的烦恼与痛苦,我们心中的天空会变得无比辽阔,纵然是物质上一贫如洗,但在精神上我们却可以富比王侯。这样深化了主旨,将文义推向了极致,使文章弥漫着一股迷人的哲理芬芳。
要注意讲究安排情节的艺术技巧,可以欲扬先抑,也可以欲抑先扬,虚构个别情节,改换部分情节以扣住题意,把发生的几件事进行合理的改造,将几个人的事情汇集到一个人身上等。如果我们能在文章前半部分巧设伏笔,做到疑窦丛生、引人入胜,而结尾又打造了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结局,做到余音绕梁、遐思无限,那就更好了。
事实果真如此,虽然我写过六七本书,并且还有一年的高中语文教员的经历,可是对于写作文这件事我仍旧头疼不已,而且比这更糟糕的具体实践是,中考跟高考,我的作文都得到了一个无比狼狈的分数。
想要探讨的无非就是作文写作跟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
我的观点是,虽然不能说作文写作跟文学创作毫无关系,但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最好不要将两者混为一谈,作文写作是作文写作,文学创作是文学创作,把两者分开,分清楚,这样吃亏能少点。
作文写作跟文学创作在体例与思维上有所不同,除了杂文这一块在形式上比较“形似”之外,其他的诸如小说啊散文啊戏剧啊等体裁的写作,两者表现得截然不同。比如说很多同学喜欢在800字的限制内写小说,可是在这么短的篇幅之内做出看点来实在不是易事,往往写成了“头重脚轻”的模样,可能开头就花了500字,发现没地方,三言两语交代了故事的中间环节,草草收尾。在思维上,其实作文写作更讲究集中明确,拒绝曲折委婉的艺术表达方式,有一种作文的开头方式就被称为“开门见山”。而文学创作其实更鼓励“求异”,提倡发散性思维,只有这样,眼前才能一亮,“求同”的结果只能使人厌恶,并且被批判为没有创新能力。
简单点说,就是作文写作一定要被限制在某些圈定的规则之内,而文学创作更鼓励提倡打破规则,挣脱镣铐。造成这种现象出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考试制度。如果太自由太散漫太文学太个性化了,那么评卷老师则会显得茫然,评分机制会崩溃,这种崩溃意味着对考生的不公平。所以,你必须按照游戏规则来“玩”,如果你坚持自己的真理,写得很“文学”,那么等待你的,很可能是被淘汰。
作文的游戏规则不得不学。
我在学校的时候,因对作文教学同样茫然,就虚心跑去听一位老教师的课,他讲得大多是规则,并且头头是道,怎么开头,怎么过渡,怎么收尾。甚至在行文至第几行时使用“然而”“古人说”“综上所述”之类的连词,并且列了满满一黑板的古诗名言,告诉同学这些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入文的材料,效果是要叫评卷老师看到你的古文能力;写议论文的时候一定要开门见山,处处点题,结尾更是要强调突出论点之类的经验云云。我听得瞠目结舌,原来高考满分作文是这样被写出来的啊,这简直是现代的“八股文”呀。
后来的几次考试,我都轮到批作文,结果是每30秒批一张卷,听说某些状况之下,还有比这个更快的速度。可想而知,30秒能看到什么,能大体看看你的开头结尾,能看看你的语言状况,可能也就仅此而已。如果你乐于在考试中动用你的文学才华,精心构思,意义婉转,那么,我也只能跟你一起期待批卷老师的眼睛能留意到你与众人的不同,看见你横溢的才华,而这种情况显然并不常见。
并不是说两者就完全没有重合的可能,毕竟还是写作,写作就有其共同的特点,作文这回事,其实只有心态平和,还是挺简单的一回事,需要的也无非是你的情感、智慧以及语言能力。这就好比一个人,首先要让人看起来顺眼,未必要华丽得叫人看了流口水,但一定要顺畅、明确。把一个人语言能力比作外表最恰当不过。我们看一个人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这个人胸腔里长了一颗什么样的心,作文也一样,其思想与情感的深度是核心,若没有这些,再华丽的语言也是苍白虚伪的躯壳而已。然后再学习一点应试作文的规则,拿到高分也非难事。
作文这回事,说起来也是“文无定法”,既然没有定法,评价的尺度就有千种万种,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真的能将作文写作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写出既在约束之内又有创新突破的文章,则是非一般的高手了。
说一件糗事,有一年我批高一期末考试的作文,按照我的原则,凡是有创新能力的作文一般都给打到了50分左右,给了低分的作文都是些观点不集中,毫无创新的文章。评卷差不多结束时,我们组长跑来把我批的卷子拿走,把我批的高分全部扣成低分,我给低分的作文又挑成高分。到现在我也没搞清楚她凭借的是什么理由跟资格。难道仅仅是教学组组长的身份么?
又或者,用我今天阐述的作文写作与文学创作之间的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可以解释女教学组长的疯狂行动?
在这件事上,如果糗的不是我,那么糗的是谁呢?
方略之一:高分作文必定是扣题行文的
扣题能力其实就是审题能力,审题能力强弱直接体现考生作文水平高低,因此,扣题行文常是高分作文一个既“普通”又重要的特点,语言表达达到一定水平,加之扣题行文,往往能得到一个比较高的分数。如果你不扣题,你天马行空,你“一行白鹭上青天”,你得到的分数会让你欲哭无泪。今年某校一高三学生参加高考,她的英语成绩为140多分,而语文却只有70几分,她无论如何不相信这个语文成绩,去省招办查阅,一查便晕倒:作文只得20分。非常明显,该考生作文一定是离题了。该省阅卷大组规定:离题作文20分以下!当年获全球美文大奖赛一等奖的南京某中学高三学生费滢,她的高考作文只得25分,也是因为偏离题意而大跌其分。
扣题有明扣和暗扣,有表层扣和深层扣。所谓“明扣”,就是作文中要有材料中体现立意要求的文字,比如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就要有“人文素养与发展”的字眼,而这些字眼需要在文中“多次显现”,多次“反射”,强化阅卷者“该考生是扣题的”印象。“明扣”大多用于议论文和夹叙夹议文体。所谓“暗扣”,那就是作文中不大量出现“材料中表达立意的文字”,而是在作文“立意”上表现出来,它往往在记叙文和文学味浓的文章中应用,往往在结尾处显现。“表层扣”是指有“表现立意”的文字,是浅层次的,而“深层扣”则是精神的,深层次的,浑然一体的。高分作文要“深层扣题”。
下面这篇文章,是浙江省满分作文的开头。此文就是抓住扣题行文得高分的:
“我认为,社会发展,一是面包:二是书。面包顾名思义,指得是基本的物质条件。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经过多少人奋斗的汗水中实现的。目前,我们解决了温饱,在追求更高物质生活的道路上,决不能忽视书的作用。
书代表了科学,代表了品格,代表了人的人文素养与价值观。科学的重要不言而喻,没有科学,就没有我国的强大,没有经济的发展,而人文素养却往往被人忽略。人们没有意识到有种价值观、人文精神对发展起着极为重要作用,某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达标仅为7.5%的事例就是最有力的明证。”
他用“面包”和“书”形象地阐述了“人文素养和发展的关系”,并且紧扣材料中“立意”的文字材料,又“开门见山”,这样的扣题应是一个范例。
方略之二:高分作文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
请先看一段高考优秀作文:
当美国呼啸的导弹如流星般闪耀在阿富汗的上空时,许多国人竟为“恐怖大王”本?la deng捏一把汗;当日本遭受特大级灾难——地震时,许多人在心中默默地喊了一句:“该你倒霉,小日本!”而当朝鲜在试验核武器问题遭世界非议时,国人在网上纷纷贴上了“支持朝鲜人民!”的帖子。
一切问题都有是与非,孰是孰非?不少人不以问题本身为出发点,仅凭个人的喜爱或厌恶就投了支持或反对票。这样做,对吗?
1.写诊断书、调查报告、剧本等。这些写作样式,绝大多数学生是写不好的,因为不熟悉,却要去写,还要出彩,那不是痴人说梦,赶鸭子上架吗?
2.开头或结尾乱用排比句、对偶句、诗文名句等。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固然能使文章生动,增光添彩,但如果和内容关系不大,把排比句、对偶句、诗文名句只是作为摆设,能增光添彩吗?
3.写题记。题记言简意赅,对文章的内容或中心起引导或概括的作用。如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扉页上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写得很好的题记。但如果不切合文章内容,或者画蛇添足,有写题记的必要吗?
4.段落数较多,支离破碎,有凑字数之嫌。
问题多多,不一而足。
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1.生活体验匮乏,不能用心去感受生活,感情苍白,思想上没有真情实感,退而求其次,只好在形式上“下功夫”了。
2.片面理解《考试说明》中作文“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而忽视了“感情真挚、内容充实”等要求。
3.前几年兴起的新概念作文,风靡一时,有些学生只学习其形式上的创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4.新闻媒介的宣扬,一些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的推波助澜。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
第一,要多读书,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生活实践,在实践中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强化对生活的感受能力。须知,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纵观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尽管亮点各异、特色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内容丰富、生活积累深厚,并有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感悟。
第二,要特别注意记录好自己的瞬间感悟。生活是伟大的哲学家,时时刻刻都会给以我们启迪;生活又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每一章每一节都饱含人生的哲理美。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的存在,而是缺少感悟美的心灵。文学史上一些名作不就是发轫于文学家对生活的一刹那感悟?如果记录好生活中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厚积薄发,这些思想火花一定会成为写作的无尽宝库。
第三,鼓励学生写亲身经历、切身体会。因为是切身体会,所以有东西可写,也有写好的可能。
第四,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文就是做人。正直做人,做一个有爱心、有理想、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带着感情去写,必能打动他人。“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是曹雪芹带着强烈的感愤之情创作的真实写照,也是《红楼梦》能够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