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昆虫记主要内容

昆虫记主要内容

时间:2023-05-29 18:23: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昆虫记主要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昆虫记主要内容

第1篇

1、《昆虫记》是一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在这个世界上,人类现在已知的昆虫种类约100万种,占所有已经知晓的动物种类的5/6;并且仍有几百万的未知晓的昆虫仍待人类去发现和认知。法布尔在19世纪中期,于学校教课之余,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间观察各类昆虫,为之定名,为之讴歌。

2、《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其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3、另外,此书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和生活状况等,尤其是《阿尔玛实验室》、《返祖现象》、《我的学校》、《水塘》、《数学忆事:牛顿二项式》、《数学忆事:我的小桌》、《童年的回忆》、《难忘的一课》和《工业化学》这几章。如果换一种眼光看,不妨把《昆虫记》当作法布尔的自传,一部非常奇特的自传,昆虫只不过是他研究经历的证据,传记的旁证材料。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在三年多的探索实践中,我认真上好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经历了“四步走”的阅读之路,第一步:导读推介课――感知全书,了解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第二步:阅读推进课――交流阶段读书收获,了解人物特点;第三步――品读赏析课,带领学生欣赏语言,分析人物特点,剖析写作方法;第四步――主题交流课,结合中心问题交流读整本书后的感受,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认知,升华情感。

导读推介课的一般模式

所谓导读推介课,就是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本新书时进行的指导,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感知全书,了解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一般流程包括四个步骤:读封面――知作者――读简介――看目录。

以《宝葫芦的秘密》为例,刚上课时,首先由学生熟悉的金刚葫芦娃导入新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封面,建立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然后教师绘声绘色地介绍作者的情况,使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由于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很有趣味性,所以又随机安排了“猜故事”的情节,通过“王葆的介绍、宝葫芦的自述、钓葫芦、实现愿望”这几个环节的层层设疑引导学生的走进故事。最后又通过让学生猜测“为什么王葆和宝葫芦生气了”来激发学生进一步读书的欲望。

导读推介课的另一个目的还要激发学生对这本书浓厚的阅读兴趣,常见的几种方法是:(1)谜语导入法:比如《昆虫记》就可以引用一则有关昆虫的谜语导入:(2)故事导入法:将书中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引发学生到书中探究的浓厚兴趣。(3)游戏导入法: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导读课上,就通过让学生蒙着眼睛找到自己的朋友这个小游戏让学生体会失明带来的不方便,从而引出海伦凯勒这位优秀的女作家。

阅读推进课的一般模式

学生在读了一段时间书以后,我就引导学生集体交流前段时间的读书收获,了解人物特点,这是一种承前启后的课型。阅读推进课有时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需要上好几节,在设计时一般根据本班学生的阅读实际,通过交流中心问题来进行。

例:《木偶奇遇记》第一次推进课这样设计:(读故事 悟道理)

本节课的阅读背景是学生已经读了书的前四章,教师先让学生说说书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都是在第几章出现的,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两个中心问题进行交流:(1)每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简要复述主要内容,最后形成简练的概括。(2)每一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明白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将书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最后让读得快一些的同学介绍一下后面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

品读赏析课一般模式

(鉴赏语言,分析人物,剖析写法)

阅读一部作品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与欣赏感悟主要内容,感受个性丰满的人物形象,通过观其形来悟其神,领略作者语言的无限魅力和传神的写作手法,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陶冶。品读赏析课主要以品味优美传神的语言和语言所传达的神韵为主。

例:《窗边的小豆豆》品读赏析课

阅读背景:学生已经大部分读完全书,对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有了很深的把握。

一、由全书的主要内容谈起,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集体赏析“巴学园里的小豆豆”人物形象

教师依次出现三个经典片段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1.《从今天开始上学》 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豆豆前后的变化,初步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

2.《散步》这个片段的赏析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朗读中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巴学园与众不同的边娱乐边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朗读体会小豆豆在这里学习的无限快乐。

3.第三个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巴学园的神奇和小豆豆对巴学园的喜爱之情。

三、小组赏析

1.小豆豆的故事 2.我眼中的小豆豆

引导学生在美美地朗读中鉴赏语言, 品味写法,分析人物。

四、教师用简练的语言总结全课

赏析课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灵活设定,如:再读《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时,可以结合小林校长、与众不同的巴学园等进行多角度的赏析,这样会不断加深学生的阅读感悟,同时为积累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题交流课一般模式

主题交流课是整本书的阅读接近尾声时所上的一种交流全书主旨、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课型。此课型主要围绕作品的思想主旨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在主题交流课上,主题的设计与把握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可以把大主题分解为几个相对容易交流的小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分层次的交流,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回顾内容、总结认识、提升思想,使学生的认知与作品产生共鸣,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

第3篇

关键词:学生 阅读 指导

吕淑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说明,局限在小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激发兴趣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往往会有一种积极的态度。读书也是如此。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上《认识图书馆》这一课时,我带领全班同学去图书馆参观。蓦然发现学生们的眼睛竟齐刷刷地盯着那一长摞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书刊:有的吐着舌头惊叹,有的情不自禁伸出小手,轻轻地抚摸着书卷。那眼神宛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充满欢喜。我心里猛地豁然开朗,经常埋怨学生不爱读书,但却没有想过为他创造一片蔚蓝的天空,让他们更多地受到阳光雨露滋润。于是我索性和图书馆老师协商每周三利用中午时间带学生们到图书馆看书。渐渐地中午一个来小时时间太短暂了,孩子们觉得不解渴。于是,我又和图书馆老师商量,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图书借回家去看……这样,崇尚书、热爱书的“火苗”逐渐在孩子们心田中燃起熊熊大火。

二、选择读物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因此,指导学生选择书籍也很重要,如今的出版物是多如牛毛,良莠不齐,而学生又涉事不深,经历不广,缺乏一定的识别和分析能力,对于选择书目比较盲目。因此,教师要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刊物。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三、传授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也很重要,只有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学生才能愉悦地读,并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

1、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 ,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需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吸收性的略读。以获取读物中的知识为目的的阅读称为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如《昆虫记》。因为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也不是语言优美的篇章,适合背诵积累,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3、随意性的浏览。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4、扫描性的速读。方法有二:一是“遮盖速读法”。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的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二是“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它影响着孩子们个人素质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在此,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快乐的阅读中享受生活,在生活中享受阅读。

第4篇

度过了紧张而愉快的一个学期,我们又迎来了快乐的寒假,怎样让假期中的每一天过得开心而充实呢?老师精心为你们设计了以下作业,好好安排一下,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恭祝新年快乐!假期平安!

一、 读书要求

1、假期阅读报刊2?3份,多的不限,与家长谈收获。

2、准备一本摘录本摘录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3、每天课外阅读1小时左右,多看一些国内外童话、中外名着(少儿版)、自然科学类的书籍。

4、学生与家长协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层次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并在家长督促下有目的地开展读书活动。

5、假期至少阅读5本以上课外书籍。(阅读书籍可以自行选择也可以参考以下图书目录)

二、 阅读目录

1、报刊类:《中国少年报》、《少年百科知识报》、《童话报》、《故事报》、《作文评点报》……(由家长自行选择订阅、也可以全部订阅)

2、书籍类:1、《中国五千年》、《世界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

3、中外经典少儿文学:《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故事》……

4、中外经典书籍少儿版:《爱丽斯漫游奇境》、《汤姆叔叔的小屋》、《昆虫记》、《铁路边的孩子》《木偶奇遇记》《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玛丽?波平斯阿姨回来了》《假话国历险记天上掉下来的大蛋糕》

5、国内着名儿童文学家系列作品,如:杨红缨、梅子涵、彭懿、方卫平、曹文轩、朱自强、郑渊洁……(可由家长自行选择,要求孩子假期读一位作家系列作品。)

三、阅读内容备注:(第1、3项里可以选择任何一项写,内容由自己选择,开学上交;第2项是必须选择的)

1、内容简介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炼文章的主旨。

2、摘记的目的是积累词语,积累写作素材。

3、读书心得不局于读后感,可就写作风格,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技巧等展开评价,以提高赏析能力。

如果完成阅读书目中的五本可获得阅读小学士称号;如果完成阅读篇目八本可获得阅读大使称号;如果完成阅读书目10本以上可获得阅读先锋称号,开学后老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假期作业

1、认真完成《寒假作业》书写工整,并且保管好;在家长指导下更正好期末考试的各科试卷,总结经验与不足。

2、购买有三年级第二学期生字的字帖,每天坚持用钢笔练字20分钟。

3、长长的寒假,肯定会发生许多有趣、难忘的事,你也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心情,开心、难过、惊讶、懊恼、感动……如果能把它们记录下来,那就是你童年生活最真实、生动的写照了。(10—15篇)

4、影视欣赏:cctv10、《动物世界》、《人与自然》、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及其他音乐类曲艺类节目等。(麻烦家长正确引导孩子收看电视节目。)

5、语文实践作业:每人做一张好书推荐卡

具体做法: 格式:第一行中间写“好书推荐卡” ,第二行写推荐书目的名称 ,从第三行开始空两个格写推荐理由,可以写写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推荐理由。 ( 实际制作时可以自己设计尽可能写具体,用钢笔写工整,报到时带来。)

6、提前在家预习下学期语文,开学后统计每个孩子识字情况和背诵课文情况。

7、假期将《弟子规》熟读成诵。

8、每人交一份作品:书法、摄影、绘画等(a4纸)。

9、放飞大自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大自然中丰富阅历。

10、种植小植物,写观察日记。

11、小魔术、小实验,展示给家长看,跟家长学一手。

12、每人做一个ppt,与过年有关,有图有文。报到前发到我的邮箱:fych9966@kt250.com

三、 假期实践活动

1、坚持特长训练。

2、积极参与小手工、小制作和小发明。

3、积极响应学校《家长一封信》中的号召建议开展活动。

4、坚持主动给父母和其他长辈盛饭;坚持每天承担一项家务事。

5、坚持内务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家庭的“小主人”。

6、学会自己控制看电视和上网时间。

7、学会理财,合理使用自己的压岁钱。

四、假期活动计划

一、亲情联络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人们都会在这吉祥的日子里走亲访友,送去最美好的心愿和最诚挚的祝福,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小客人。

二、体育锻炼

体育素质也是我们全面发展的关键,寒假里我们可以跳跳绳、做做仰卧起坐、立定跳远、晨跑……加强体育锻炼,把自己的身体练得棒棒的!

三、当当小记者

过年了,你一定能收到许多的压岁钱吧!那么,怎么用才最合理、最有意义呢?聪明的孩子们,你们可以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一下同学和周围的小朋友,听听他们的观点,最后自己再总结一下,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四、感悟亲情

以下是一个孤苦老人写在敬老院墙上的留言,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样的感觉?是否心里一阵阵的悸动呢?今天的你不会让自己的父母留下遗憾,相信几十年后孩子也不会让我们留下遗憾。

孩子,请听我说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很多的时间,教你慢慢地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教你洗脸、梳头;教你擦鼻涕、擦屁股……

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令我怀念不已!

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请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

孩子,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儿歌?你是否还记得,你每天都逼着我绞尽脑汁回答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所以,如果我重复一些老掉牙的故事,如果我情不自禁地哼出我孩提时代的儿歌,请不要怪罪我。

现在,我经常忘了系扣子、绑鞋带,吃饭时经常弄脏衣服,梳头时手还会不停地颤抖……不要催促我,不要发脾气,请对我多一点耐心,只要有你在眼前,我的心头就会有很多的温暖。

我的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地握住我的手,陪着我,慢慢地向前走,就像当年我牵着你一样……

老师的话:

第5篇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精华的沉淀,是人生智慧的结晶。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对于阅读名著趣味寡然,只是迫于考试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强迫自己去读名著,造成阅读效率低下。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对付课文和作文,对于课后的名著导读很少涉及,或者以考代读,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要点去应付考试。电视剧的普及,很多初中生误以为看电视可以代替名著阅读,这些都造成名著阅读死板僵化,达不到应有的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传承优秀文化的目的。高效的名著阅读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身心愉悦去阅读,带着情感去阅读,把阅读当成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真正使名著阅读发挥较好的审美和育人功效。

一、语文教师要在班级中形成阅读名著的良好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7至九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综合,在学生新的起点——初中,教师要在班级中形成一个阅读文学名著的良好氛围。首先,我们可以营造一个书香班级的气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利用教室的布置,专门设立一个文学名著阅读角,把大家手中的课外书籍和文学名著集中起来,特别是7至9年级六册语文课本中规定阅读的文学名著要求人手一册。在文学名著阅读角附近张贴一些关于阅读的名人名言,加大宣传力度。我们还通过班级黑板报专刊,介绍一些读书的方法,大力开展“我与名著同行,名著伴我成长”的活动。

其次,我们开展了每日一小读活动,让学生亲近文学名著。就是在每天的语文课上课前三分钟有计划地安排同学选读一小段文学名著内容,让学生耳濡目染,由被动到主动,接受文学的熏陶,让学生逐步感受文学名著的魅力。

第三,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初中生学习负担重,课务多,阅读贵在坚持,不能半途而废。我安排了语文早自习前10到15分钟为固定阅读时间,要求学生每天睡觉前看一会书,双休天必须有两小时的阅读时间,寒暑假必须制订详细的读书计划,把读书作为语文家庭作业的一部分,以读促学,实践证明这样做是行之有效的。

二、语文教师要在学生名著阅读中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活读名著

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规范和指导。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我们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理念,让自觉阅读成为学习不可缺少的部分,让阅读给学生带来乐趣,让阅读成就学生的理想。

首先,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小组非常必要。文学名著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适合于名著阅读。通过建立四人或五人阅读小组,建立组长负责的阅读机制,开展小组之间的经典朗读比赛,情景剧表演,问题探讨,,思想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深度阅读的目的。

其次,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时,应该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标准。七年级阅读的名著主要是教材里的《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昆虫记》,这一阶段是学生刚开始完整的接触文学名著,阅读范围不宜扩大,阅读重在理清情节,感性理解;八年级阅读除了教材中的《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外,应该加大阅读量,可以补充阅读《西游记》《老人与海》《名人传》等,这一阶段学生的阅读范围应该适当扩大,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广度,让学生关注作品的语言,使学生对作品人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九年级阅读的名著主要是教材中的《水浒传》、《傅雷家书》、《简·爱》、《格列佛游记》,可以补充《三国演义》、《红楼梦》等,这一阶段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知识面的扩大,应该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时代意义,人物性格的形成,也就是深度地阅读。

第三,动用音像资料,加深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由于名著里故事情节的时代背景与现代社会相距甚远,因而动用音像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原著文字描写的场景。体验越丰富,把文字转换成场景就越生动鲜活,理解也就更为深刻。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了同名电影《骆驼祥子》,学生看得很认真,他们对祥子性格的发展变化有了理性的认识。如果只是拘泥于作品本身,学生对祥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很难理解。这样做的目的不是淡化阅读名著,而是让学生明白文学名著的魅力,激发他们阅读原著的强烈愿望。阅读可以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充实,陶冶情操。

第6篇

“漫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学生阅读除课本之外的一种自主阅读方式,是课本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教师在具体情境中引领学生自主有选择地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

“漫阅读”课,与一般的语文阅读课不同, “漫”在字典中有一义,为“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引申开去,“漫”就是一种自由、喜乐的心情。“漫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它指向的是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开展的一种有层次的自主阅读课,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积累一定的语言,(至于积累和领悟的层次,由个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素养决定)最主要的是在阅读中体验到快乐,养成阅读的习惯,即使走出校门也能与书为伴,而非学生漫无目的地乱读书。

“漫阅读”主要体现为:灵活性和开放性、自主性和合作性以及趣味性和专题性等特点。

其呈现方式主要有:1.每周一次的阅读课;2.晨间、午间的自主阅读活动;3.除学校之外布置一定任务开展的阅读活动;4.用各种形式表现阅读成果等。

二、 研究设计与实践操作

本着趣味性、自主性、适应性、分享性的设计理念,设计相对独立又有递进意图的 “漫阅读”课例模式,来完成“漫阅读”课程的实施:

(一) 类型与结构

1.“拿来看看”――阅读赏析课:该类型的课主要特点是吸引学生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年级该读什么样的书。让学生在求趣求乐中进入阅读状态,赏析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利用本校每周开设的阅读课,起到“师傅领进门”的作用。

“好书推荐”环节:主要分作家、教师、家长推荐与学生推荐。教师可以结合本年级每个单元特点推荐课外延伸阅读材料。以四年级上册为例,第二单元学了《蟋蟀的住宅》后推荐《昆虫记》,第三单元学了《小木偶的故事》后推荐《木偶奇遇记》,第六单元根据课文《卡罗纳》推荐《爱的教育》等。利用“亲子共读”机会,让其中读得好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来推荐好书。利用“伙伴共读”让孩子来推荐,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荣誉感。我校每学年搞“名家进校园活动”,曹文轩、沈石溪等都已经来过本校,他们做关于读书的讲座同时也推荐了自己的书,并为买书的孩子签名、留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好书筛选”环节:推荐的书很多,教师和学生一起筛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读书实际情况列出必读类和选读类图书。

“好书共读”环节:提前列出时间表,发放读书卡。免得读书流于形式,止于推介。

操作要求:教师要以“聊”的形式展开,减轻刻意读书痕迹,减轻学生刻意读书负担。

案例一:“好书推荐”片段

师: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时间储蓄银行,时间像钱一样可以存起来,怎么存呢?那就是更快更紧张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放弃一切不必要做的事情。你最不愿意节省的是下面哪一块时间?为什么?

学习 6小时

睡觉 8小时

吃饭 1小时

娱乐(看电视、看电影……) 1小时

聊天 1小时

玩(五花八门) 2小时

一个人呆一会儿(包括发呆) 半小时

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1小时

养小动物(鸟、兔子、刺猬……) 1小时

买东西 1小时

秘密 1小时

生:我最不想节省的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

师:为什么?你每天节省下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意味着你每天比别人多一个小时学习的时间,学习好了,就意味着你能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生:爸爸妈妈年纪越来越大了,现在不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以后想陪他们也没机会,因为人总是有生老病死的。

生:我最不想节省的是“玩”的时间。

师:为什么?难道你没听说“丧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

生: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玩。而且玩也可以玩出名堂,很多科学家的灵感是在游戏中得到灵感的。

生:我最不想节省的是“睡觉”的时间。

师:一天才24小时,花8个小时来睡觉,是不是太浪费了,很多成功的人经常废寝忘食地做事的。

生:只有吃好了,睡好了,身体才会健康,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

师:无论我怎么劝,你们都不愿意把时间节省下来存进“时间银行”。其实,大家看过《毛毛》这本书后都知道,时间窃贼灰先生也是说这样的话来窃取人类时间的。不知道你们是否有兴趣读读这本书?

接下来开展的读书活动,教师要经常进行指导和监督提醒。主要形式分课堂和课外两种:

(1)师生共读

利用第二课堂社团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老师与学生共读相同的材料,边读边交流,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指导学生阅读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的:

①初读。通读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生字词,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②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难,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③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读。学生要理解文章中体会出的思想内容,只凭故事内容是不会捕捉到的,是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才能从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

④熟读。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多读,达到熟能成诵,消化,使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尤其对那些词句优美、文质兼优的课文或段落,应让学生熟读成诵,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写。

(2)伙伴互读

从心理学角度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的对孩子的影响会削弱,而同伴之间的关系会更密切,孩子之间的互相影响也越来越大。

①教师根据学生所住区域,以就近为原则组成阅读互助组。为激发责任感与荣誉感组内成员轮流做组长,原则是择优录取。谁表现好谁先当,并且可以连任。

②每周一次的自主阅读课上小伙伴之间互读,交流读书心得并写在一本阅读记录本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同一个内容,读完后在小组内讨论读书心得,相互交换意见后,将自己的心得写在阅读记录本上,同伴之间相互借阅,并点评同伴所写的心得。

③节假日读书活动定期开展,主要是寒暑假时间比较长,以阅读互助组为单位,组织小规模的读书交流活动,有利于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也助于教师监督指导和管理学生的阅读。

(3)亲子乐读

利用家长开放日,请家长与学生一起阅读,开展亲子共读,向家长宣传读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改变家长的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读完后根据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给予星级评定。规定每周一、三、五的傍晚半小时为与父母共读时间,在父母的引领下,让孩子根据自主选择的书籍,快乐地阅读,读完后各自交流心得,如果孩子完成较好,可以向老师提交申请表,给予孩子破格提升卡奖励。

2.“说来听听”――阅读积累课:该类型的课主要特点是采用阅读、摘抄、交流、评选、展示,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学生在自主自悟中积累语言,丰富文化底蕴,起到厚积薄发的功效。

“好书共赏”环节:经过前期的读书活动后,学生分享读书收获,包括好词佳句,精彩片段。

“好书共评”环节:主要是读书笔记、心得的交流,分享读后感,评议主人公。

“好书共享”环节:展示读书卡,好书漂流活动等。

操作要求:教师要以鼓励、赞赏为主,在互相学习中引领学生逐步提高。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自主阅读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多样,要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三、四年级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五、六年级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可以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等。鼓励学生备用卡片盒,避免散乱,以便日后查找。另外,还要学生注意每张卡片应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也可以教会学生剪贴报纸。平时在读报时发现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资料及时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准备好的本子上。

阅读是需要氛围的,营造阅读氛围对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学校还统一要求每个班级做到“四个一”:布置一个书香教室;出一期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介绍读书方法的读书板报;建立一个图书角;坚持“每日一句、每周一诗”等活动。在这样的阅读背景下指导学生阅读积累,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3.“多来写写”――阅读实践活动课:该类型的课主要特点是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使教师在习作教学方面有更新的突破。

“好书模仿”环节:模仿书中人物表演故事情节,模仿某个片段写一写等。例如,二年级上册学习了诗歌《假如》,推荐看《神笔马良》,请学生模仿写一节诗歌《假如我有马良的神笔》,或者编一个小故事讲讲马良还用神笔干了什么好事。

“好书创意”环节:结合校级开展的暑期读书活动、国学征文评比等进行优秀作品交流学习。优秀作品推荐在《求真》校报上发表,到各个杂志社投稿,每个年级挑选优秀学生加入“小草文学社”。

“好书奖励”环节:表彰读书活动积极分子、征文获奖同学、发表习作欣赏等。

操作要求:每学期在各年级里举行,并推荐到校级。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扩大阅读成果,防止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扎实有效的阅读实践活动课,能够有效地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除了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阅读活动,还力争做到:上好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请名师评课并作进一步指导。其次以年级为单位举行读书汇报会。各年级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如:

(1)低年级学生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

(2)中年级学生召开经典诵读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并以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

附:自主读书笔记范式:

(3)高年级学生举行读名著、写书评活动,也可编一些阅读小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名著简介、作者生平简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捕捉、存储信息,还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同时也扎实有效地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4)打造“书香班级”,利用周四下午两节课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每班开设阅读兴趣小组,每位学生自带名著、佳文等进行阅读、交流,扩大阅读面,营造班级良好的读书氛围。每学期每班举办一次“读书博览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心中的感受,使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在班上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 操作策略

2011版新课标以更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漫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1.指导选择书籍。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猫》后,向学生推荐老舍更多的作品;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了《松鼠的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动物尾巴的用处。

2.激发阅读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激发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人们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与体验。教师应想方设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去培养。可采用下面手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1)讲故事创设悬念。先提“引子”,后卖“关子”――要想知后事如何,请读这本书,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2)巧设问题,引“鱼”上“钩”,让智慧的好奇心唤起读书欲望,以书为友,探索真知。如公鸡为什么会打鸣?植物难道也会吃东西?(3)激将法。老师故意对读物作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欲擒故纵,诱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阅读、评赏。(4)以广告形式介绍读物。如为了让学生勤查字典,可用下面的话进行引发:有位不说话的老师,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假如你每天跟它学几招,一定能成为世界奇才。(5)物质刺激。对在读书活动中的优秀者,给予奖励。(6)现身说法。以教师、家长或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益的事例,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3.传授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4.开展“漫阅读”与习作的主题活动。阅读为写作积累材料和写作经验,对写作具有促进作用,历来名作家都注重阅读的作用,杜甫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人亦提出“煮书”的观点,说明并非阅读得多,就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所以在阅读中要有所选择、鉴别,精读好书才能令人精神境界净化,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词汇丰富。这样有效的阅读与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对写作是十分有利的。

明确两者关系后,结合学校每年的“名家进校园”活动,开展“漫阅读”与习作的主题活动。如“班级童话节”、“读书征文比赛”“国学知识大赛”等,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48中体会阅读的乐趣,激发创作热情,提升写作品质。

总之,语文课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周密计划,精心指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不断充实、丰富,语文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