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3: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税务管理制度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税务基础工作需提高
目前部分发电企业无专职税务管理人员,兼职人员税务知识较少,不能按照税法要求计算、缴纳各项税款。发票的开具、使用无专人负责和使用登记,收到发票无审核。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管理流程不规范,存在超范围抵扣的风险。财务人员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时候未进行辨识,对确实不应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行认证,认证后未立即做进项税转出。对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未全部做进项税转出。如购买餐饮设施用于职工食堂,购买节日物品用于员工个人而进行了进项税抵扣。
2.税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发电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对税务管理的理解有限、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企业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相当部分的企业未建立税务管理制度或已建立税务管理制度,但内控制度建设滞后,制度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治标不能治本;内部控制建设缺乏系统性,控制分散与控制不足并存,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盲区,结果是内部控制再多最后只是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二、发电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会计核算工作
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按照准则的要求如实反映公司的经济业务,建立《财务工作管理标准》,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会计核算方面继续保持精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继续稳步提高,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会计核算标准化。结合公司业务特点编制《财务工作管理标准》,对核算中具体操作步骤、摘要的表述、会计凭证的附件、报销业务的发票等进行了统一要求,实现会计核算的标准化。统一和细化会计科目体系,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根据业务内容细化到部门、机组、项目等,满足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及其他经营管理的需要。健全财务内部稽核制度:建立“稽核凭证—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完善”的闭环控制程序,对于在稽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形成月度稽核报告,提示风险,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水平,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推动整体会计基础核算水平的提高。以会计核算“零差错”为目标,遵循准则,夯实基础,提高会计核算规范化程度。加强发票管理,严把发票关,特别是针对跨期发票、定额发票的规范性管理。规范财务报表的列报,确保及时准确完成报表的编制上报,为股东方及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2.加强税务管理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
加强对发票的规范性、报销凭证完整性的审核,防范涉税风险。充分利用税务中介专业力量的优势,分别对发票及涉税事项认真梳理,并出具审核报告,避免因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不规范引发的涉税风险。针对税务中介提出的涉税事项,逐项确认、明确整改计划、落实责任,实现规范的闭环管理,并将税务自查及税务中介审核问题举一反三,及时共享。建立《税务定期计划登记表》,月度内根据定期工作计划标注税务管理定期工作完成情况,并对不定期工作进行合理标注。建立完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的保管、开具等管理制度,设立《发票使用簿》使发票使用管理规范、有效,建立较好的发票使用登记制度。
3.建立全员税务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
企业管理人员的意识对税务风险防范起着决定性作用,个别发电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认识不足,随着国家稽查力度加大和法制化进程加快,税务稽查面越来越全面,侥幸过关的概率越来越小,所以管理人员必须将税务风险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企业业务形成是由业务人员经办,财税人员一般是对业务进行涉税处理和履行纳税申报义务,所以业务人员对税务风险认知程度及践行情况决定着其业务的税务风险的大小,比如虚假发票的取得,合同的签订方式和形式对涉税均存在影响,业务人员对税收态度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大小。因此需要建立全员税务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从管理层到业务人员全面防范涉税风险。
4.加强税务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税务管理岗位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只有具备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较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建立税收政策、法规等信息的采集与研究机制,对涉及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税务信息进行归集、整理、传输与保管,建立公司级的税务知识库,实时更新税收法规政策。积极参加公司和部门组织的各项财务培训,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注册税务师等相关的课程,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及时跟踪新的税务政策,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获取机制,及时掌握国家税务政策变化。通过《中国税务报》等税务刊物,及时获得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并将相关文章建立导读索引,方便大家查阅。
5.加强税务管理工作,实现由核算向管理职能的转化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税务管理工作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依法合规纳税的同时,应加强税务筹划的工作,通过税务筹划为企业节约纳税成本,规避涉税风险。加强税务筹划与公司生产经营的结合。除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外,加强税务工作对公司生产经营的支持,特别是合同管理中涉税问题的研究。针对公司生产经营进行全面的税收筹划。
三、结论
一、当前基层税务部门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税务内部行政管理是相对税收业务管理而言,税务机关为保障税收职能正常运转而开展的行政管理活动,主要包括对税收业务的整体目标、具体落实措施、工作成果进行部署、监控、考核和奖惩。近年来,各地税务机关逐步将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融入内部行政管理工作中,行政管理效能不断提高。但随着税务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内部行政管理工作中制约和束缚税务整体提升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务水平的提升,只有理性的认识内部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情施策、超前谋划,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当前内部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行政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近年来,各地税务部门对加强内部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积极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强化工作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地区税务工作的发展。但有些制度办法繁冗纷杂,现实操作随意性强、系统性差,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
(二)思想重视程度不够高。受公务员制度影响,部分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存在相互观望、得过且过的思想,致使基层内部行政管理难以创新和突破。少数干部职工重业务轻管理,认为做好税收业务是实,干好行政管理是虚,只要完成收入任务就能“一俊遮百丑”,思想重视程度不够高,行政管理措施在落实上难免会出现不到位、运行不畅的现象。
(三)工作落实不到位。少数工作人员对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敷衍塞责,既无行动也无回应。一些内部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缺乏有效沟通,不能做到信息共享、政令畅通,正常工作安排各自为政,部门之间我行我素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措施落实起来往往出现看法不统一、行动不一致、人员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工作落实少、落空多。
(四)监督考评机制不完善。由于行政管理一些岗位职责界定模糊,没有科学的绩效考评标准,执行中人为因素影响在所难免。精神鼓励多、物质奖励少,轻负面惩处的多、重正面激励的少,检查监督与考评机制不衔接、不完善等现象的存在,致使绩效考评效果不佳,督促检查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效。
二、加强和改进内部行政管理工作的建议
综上所述,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客观的、主观的、历史的、当下的,追根溯源,主要是部分工作人员对内部行政管理工作在思想上缺乏正确的理解和应有的重视,内部行政管理工作本身出现不适应税务工作新要求。这就促使我们在健全体制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提高思想认识、制定针对性措施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内部行政管理工作,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一)健全管理体制。要进一步规范基层机构设置,做到机构设置职能化、岗位责任具体化,因事设岗,依岗定责,准确界定各机构职能,防止各科室之间因职能重叠交叉、工作量分摊不均而影响工作的正常运转。明晰岗位责任,制定科学、具体、精细的岗位职责说明书,进一步明确各岗位在内部行政管理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督促各岗位人员按照岗位设置抓好内部行政管理工作。要根据工作重心变动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岗位职责,防止管理工作出现“断层”或“空白”,以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人抓,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
(二)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树立科学、现代的内部行政管理理念是推进税务部门内部行政管理规范化的前提条件。围绕内部行政管理工作,从解决人的思想观念、认识水平入手,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每个干部职工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不折不扣地对待上级的要求和决定,尽职尽责努力完成交办的各项任务。细节决定成败,要关注细节,克服粗放式的作法,实行精细化管理,把工作做实、做细、精益求精。
(三)健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的制度是规范行政的基础和前提。要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体系,采取修订、补充、完善和新建等方法,抓好各项制度办法的梳理、优化和规范,从政务服务到事务管理,从外部协调到内部运转,建立一套覆盖行政管理全领域、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应进一步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制定的每项制度都力求贴近税务工作实际、满足管理工作需要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提高制度的生命力。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制度建设、技术手段、管理规范等方面,系统、完善地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这一《办法》的出台,是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重要举措。
《办法》共十章五十九条,分别对建立个人收入档案管理制度、代扣代缴明细账制度、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双向申报制度、与社会各部门配合的协税制度;加快统一的个人所得税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强化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税源的源泉管理、全员全额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作为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长期以来的重点也是难点,是纳税人个人信息的来源及其真实度。《办法》正是从这一难点入手,提出了要建立个人收入档案制度,实现个人收入“一户式”管理。个人所得税大部分是由单位代扣代缴,而目前绝大部分扣缴单位并没有明细申报到个人,向税务机关申报的只是一个汇总数。因此,《办法》要求税务机关必须从源头严格把关,按税法规定审核扣缴义务人申报数据是否包含了支付收入所有个人的基本信息、支付收入额和扣缴税款等明细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同时,税务机关应对扣缴单位报送来的明细信息,以及自行申报纳税人申报来的基础信息、收入及纳税信息,以纳税人身份证照号码为唯一标识,建立个人收入“一户式”档案,按人头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归集、比对和分析,实施精细管理。
当然,信息采集的渠道是多样化的,一方面,可以从扣缴单位申报来的信息中获取;另一方面,可以从个人自行申报来的信息中获取;再者,可从社会其他部门共享的信息中获取。信息来源渠道畅通了、可靠了,才能为税务机关后续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四项制度的建立正是为信息的采集、后续的管理提供了保证和依据。
《办法》的另一亮点,就是全员全额管理概念的提出。个人收入档案建立起来后,相关配套管理措施与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尽可能地把所有个人所得税纳税人都纳入到税收管理中后,我们可以从中选取管理的重点、难点以及查实高收入个人是否足额纳税,通过对信息的汇总分析、纳税评估,避免纳税人多处分解、漏报少报收入,达到税款应收尽收的目的,最终由对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实现对取得应税收入个人的全员全额管理。
同时,《办法》对个人所得税征管重点——高收入者管理,也从实际操作层面予以细化。《办法》不仅要求各地将金融、保险、证券、电力、电信、石油、石化、烟草、民航、房地产、高等院校、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介机构、体育俱乐部等高收入行业人员,个人投资者、影视明星、歌星、体育明星等高收入个人,临时来华演出人员等纳入重点纳税人的范围,而且也要求各地从收入较高、知名度较高、收入来源渠道较多、收入项目较多、无固定单位的自由职业者、税收征管影响较大等人员中,选择一定数量的个人作为重点纳税人,从而对其实施滚动的动态重点管理。
费。
据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和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个人所得税收入迅猛发展。但是,在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上,由于我国尚未建立个人收入监控体系,社会初次分配秩序不规范,大量现金交易存在等原因,使得税务机关难以真正掌握个人收入的实际性质及金额,难以做到应收尽收,难以消除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存在的隐性化、多样化现象。为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国家税务总局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四一三”工作思路(即“建立个人收入档案管理制度、代扣代缴明细帐制度、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双向申报制度、与社会各部门配合的协税制度等四项制度;加快建设统一的个人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切实加强对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税源的源泉管理、全员全额管理等三项管理”)。《办法》正是按照这一工作思路制订出台的。
关键词:保险企业;财务;合规性
2016年12月13日下午,保监会召开专题会议,会议指出:“保险业姓保”是指要分清保障与投资属性的主次。保障是保险业根本功能,投资是辅助功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保障,决不能本末倒置。要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起到支持实体经济、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作用。自此,保险业严监管重合规的阶段性任务拉开了序幕。2017年,保监会共处罚机构720次,处罚人员1046人次,罚款共计1.5亿元,同比增长56.1%,撤销任职资格18人,行业禁入4人。2018年是保险行业的“转型”之年,中国银保监会的成立使得保险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而监管机构的变动与调整并没有放缓保险业严格监管的脚步,全国保险监管系统累计在官网上公布了1450张行政处罚决定书,共计罚款2.4亿元。从保监会开出的各项罚单来看,虚列费用,编造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给予或者承诺给予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条款费率,利用中介机构套取费用,未经批准变更分支机构营业场所或撤销分支机构等是保险公司受罚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几乎无一不涉及保险公司财务工作,因此,在这样的严监管形势下,如何做好保险企业财务合规性建设,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合规性的相关概念
(一)合规据我国保监会颁布的相关文件表明,合规是指保险企业及其所有员工的保险经营管理活动理应遵守监管机构规定的法律法规、行业自律规则、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及诚实守信等道德准则。
(二)合规风险企业因违反监管要求或法律法规从而受到相关部门制裁的风险、遭受的经济损失风险,或保险企业因未能遵守行业规定的法律法规制度、行为准则以及相关的惯例标准,给企业带来不可预计的信誉损失等风险。
(三)合规管理在我国保险业的强监管背景下,保险企业根据行业法律法规要求,制定适用于企业自身的合规性政策,修改其内部规范标准,作为日常实施的标准。加强合规管理既有利于企业增强内控,也有利于企业建设一套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化解的保险企业管理机制。
二、保险企业财务合规性部分问题
(一)违反会计核算真实性原则在保险企业会计核算方面,大部分企业均存在诸多问题,如虚列费用、虚增保费、工资支出欠规范、跨年度列支费用及预提支付赔偿等,这些都违反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除了导致企业核算费用、佣金及保费收入数据不实外,也容易滋生企业“小金库”等舞弊行为,进而影响保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能力。
(二)企业资金内控失效无论是对保险企业还是其他企业来说,资金内控失效都将对其造成深远的影响。如收取业务收益不入账、套取费用不入账、扣留营业收入或其他收入、截留业务给付资金等,这些行为如果没有据实被企业纪录经济业务,将导致企业财务数据不准确。
(三)税务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一些保险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有漏洞,有的企业未按《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办理税务登记、变更及保管税务资料档案,也有企业违反税法规定要求,尤其是代扣代缴所得税、个税等税种方面,出现偷逃漏税等行为,这些都将受到主管税务机关通报批评或罚款,并导致影响企业信誉形象。
三、保险企业财务合规性建设方向
(一)产品建设是本源保险产品要做到条款清晰,权责明确,表述严谨,费率合理,提升行业保险产品规范水平,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保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产品乃行业本源,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肃清各个保险主题的产品建设管理,确保合规开发,合规销售,合规竞争,是保险企业财务合规性建设的前提和保障。保险企业财务应积极涉足前端产品开发领域,从财务数据的提供、分析方面,提品建设意见,参与产品定价分析。
(二)领会监管精神,介入过程控制财务数据、财务流程、财务资料都属于监管实施控制的抓手着力点,保险企业财务工作应在日常财务工程中进行过程控制,从大局出发,从细节着眼,领会监管精神,介入过程控制。对于监管明文禁止的业务行为,控制其财务资金和资源的流动,对于监管重点关注的数据信息,进行穿透分析,力求用数字反映事实,对于监管要求的制度规范,加强制度建设,从流程中控制住每个风险点,不仅责任到人,也要责任到岗,让合规制度建设成为保险企业的钢筋铁骨,免受于因人员流动立场差异造成的企业风险。
(三)完善会计核算内控管理近年来,保险企业财务报表美化比较严重,企业往往人为虚列费用佣金、虚增保费收入、工资支出不规范等违规方法,虚增利润或逃税漏税。针对上述违规手段,保险企业要引以为戒,不要为了逞一时之快而忽略企业长期发展。对于保险企业内部审计来说,也要加大监管力度,以保费收入为例,审计人员应检查保单和发票凭证的使用、保管及消耗环节,调阅保险客户相关承保卷宗和保费收入明细账,核对收入是否以权责发生制原则入账,再对比分析财务报表,梳理问题。这样保险企业才能不断地完善会计核算合规性建设。
(四)关注行业动态,把握新型监管工具近年来,监管部门开发启用了一系列先进的监管工具:偿二代风险评估体系、SUMMARY评估体系、公司管理制度评价体系、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等等,监管的手段越来越科学,意味着要求保险企业财务的合规性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各项静态的财务报表数据和指标分析已然不能全面反映保险法人主体的实际经营状况和风险水平。因此,一方面。保险企业财务工作要保持学习和发展的意识,理解参透监管的各项工具内涵,并积极与行业研究人员联系,联系本企业实际,开发适用的信息工具,做到科学、系统、实时的监控;另一方面,不拘泥于财务领域,适度引进专业人才,打造一支岗位稳定但不僵化、责任分明但不官僚的各梯队层次丰富的财务队伍,做到各司其职,以确保各项财务工作都能有序不紊的稳步推进。
(五)建设合规性的企业税务管控体系当前,我国税收职能核心和企业都面处于税务风险的变化中,而保险业中各类参与者也应当继续探索并建设合规性的企业税务管控体系,严格执行税务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各项业务税务流程,加强税务风险监控和风险动态评估,唯有如此,企业才能避免涉税风险。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合规性,避免发生税务违法行为,实际业务中可以在财务部下设立税务管理岗,负责保险企业经营业务税务筹划,定期分析其纳税申报、税负情况,贯彻执行税务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税务管理合规性。因此,在强监管的背景下,保险企业既要不断适应市场内外部环境变化,也要建设合规性的税务管控体系,以此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同时也促进企业长期稳步发展态势。
分类管理
为推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黄埔海关专门针对加工贸易企业管理现状,适时深化了企业分类管理政策,对企业实施AA类、A类、B类、C类、D类等类别区别管理措施。其中,对A类、AA类企业,从备案到通关、从申报到纳税、从查厂到核销、从窗口作业到海关协调员、从进出口贸易到国内销售、从保税加工复出口到以保税料件生产内销品,等等方面,海关拟订并颁布了系列细化支持和便利措施,以让诚信企业得到海关实实在在的优惠。
黄埔海关深化企业分类管理,可以吸引更多企业注重“B升A”和“A升AA”,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强化企业关务管理,与海关共同构筑风险监管防波堤,创造良好通关环境,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面对市场环境变化、政府引导转型升级,以及海关对A类、AA类企业的优惠、扶持,加工贸易企业,尤其是B类及以下企业,当前面临着转型升级和争创A类、AA类企业的新形势、新环境。是先转型升级,还是先B升A、A升AA,抑或是两者同步实施之?这是企业需要研究的决策性选择。
升级案例
永泰电子是台商独资企业,于2004年部署实施转型升级,至今年达成全部战略目标,用了七年时间。如今,永泰电子已经从一个“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海关B类”企业,成功转型升级为“外商独资、进料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拥有海内外市场、海关AA类”企业,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注册专利、国际领先认证(HDMI)产品技术多达35项,科研享受国家高科技补贴、税收政策优惠、海关通关便利、政府内销扶持等系列政策优惠,在当前严酷的市场环境中处于强势竞争地位,成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案例。
永泰电子在凭借自身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人才实力、生产管理经验的同时,并借助专业咨询公司CAMC力量,在实施投资体制、贸易方式、产品结构、市场布局、生产技术转型升级的同时,有序推进海关分类管理“B升A”和“A升AA”,实现企业关务、财务、税务、信息系统、保税物流管理配套升级。
据专业服务机构CAMC分析,永泰电子转型升级初期如同其他B类企业一样:海关手册往往脱离生产经营实际,财务、货仓保税货物账面数据、实物盘点结果与海关手册明显存在数额差异,财务、税收、外汇、现金流量以内外账方式核算,ERP系统、管理组织架构、内部作业流程、业务运作票据、供应链过程管理,几乎未将关务纳入日常管理之中。关务机体构建不良,关务行为游离组织之外,专业风险、法律风险日渐累积,一些客观问题与管理需求浮出水面:了断“来料加52'’厂,需要清理、结转、核销保税料件与监管设备;独资企业同时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需要厘清保税、非保税业务,需要管控保税、非保税生产经营全过程;海关手册编制受制于采购、销售支持不足,但手册编制却又反过来影响业务接单、订单出货;财务、税收统筹有赖进出口单据、数据,但报关却又受制于海关手册对生产经营实际的偏离;关务核算管理不仅涉及企业内部各有关部门及ERP系统,也关系到外部供应链共同支持。
凡此种种,解决转型升级规范管理需求与推动B升A、A升AA提升关务管理水平,以关务为主轴线,本来就是一个事物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为此,永泰电子以B升A、A升AA为主攻目标,全方位推动关务、业务、生产、财务、资材等各有关部门核算管理规范化,并借此促进企业管理配套升级。其结果是:升级成功了,效果出来了,目标达成了。
升级效果
从以上案例来看,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同时推进B升A、A升AA为主轴线的关务管理建设,其好处明显有三:
构建转型升级基础
加工贸易企业B升A、A升AA,如同申请ISO资质验证,企业在对外申报之前,必定会对以关务核算管理为中心的基础管理建设,主要包括:业务管理制度、生产作业制度、货仓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关务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等,作出必要的梳理、补充和完善。而这类工作的重点,则往往体现在:将涉及监管的政策性、专业核算的原则性、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跨文化管理的包容性等,以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形式糅合到一块,使之既能满足内部管理需求,又能符合海关、税务、外贸等执法部门的监管要求。
一般情况下,加工贸易企业保出货品质、保产出效率、保内部运作顺畅的内控机制,相对而言是较为健全、完善的。但是,如何将生产经营管理与政策监管要求结合起来并实施有效管治?企业则往往缺乏专业能力而漏洞百出。B升A、A升AA的管理基础建设要点主要有五:一是海关手册编制、备案、运作、核销与PMC、生产、货仓、财务的合理挂钩与平衡管理;二是保税货物与非保税货物、出易与内销业务的区分管理与专业核算;三是出口收汇、进口付汇、现金流量需求与外汇核销平衡控制;四是进口关税、进口增值税、国内采购增值税与出口退税、国内销售增税、企业所得税之间的专业核算与税收筹划;五是生产经营过程兼容关务信息的账、单、表、物与ERP系统的信息挂钩及其档案管理。
此外,涉及OEM贴牌生产与自主品牌同时经营的企业,应该还要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项管理制度。
由此可见,B升A、A升AA过程,也是加工贸易企业在遵循守法、专业、兼容原则的前提下,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以此约束企业行为规范的过程。有了这一制度骨架的支撑,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于涉及价值链延伸、自主品牌建设、内销市场拓展、财务税收规范等方面需求,也就自然而然有了制度的保障。
凝聚转型升级合力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主要是三来一补转为三资企业,来料加工转为进料加工,出口型企业转为出口内销兼营企业,贴牌生产企业转为自主品牌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转为高科技企业,非公众公司转为上市企业等。转型升级的重点,不但涵盖法人主体、贸易方式、产业结构调整,更主要是突破价值链延伸、自主品牌建设、内销市场拓展、资本市场运作等前期涉足未深的领域。
B升A、Af+AA,促成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基础建构,足以支撑企业投资体制、贸易方式、市场结构、管理体制之战略凋整。B升A、A升AA,获取A、AA类管理类别,可取得海关、政府给予A类、AA类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扶持,便利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处理大量复杂事项时,直接享受海关“绿色通道”和政府各项优惠扶持。
因此,B升A、A升AA不但充分利用了企业内部积聚多年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人才实力,而且还凝聚了来自外部包括海关、政府、供应链的得力支持,从而生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合力。
【关键字】内部行政管理;税务部门;税务文化
一、引言
在税务部门内部行政管理中,构建税务文化,应该明确税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工作的内容与目标任务,促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和推进税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以下本文对此做具体介绍。
二、强化税务内控行政管理的作用
对于我国税务部门,应该强化其内部行政管理工作,实现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构建税务文化,不仅是反腐倡廉的制度基础,同时也是建设党风廉政的重要载体。强化税务部门内控行政管理,可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有效对税务风险防控。并且还可以规范权力配置,切实保障税务财政收入,真正实现“两权”监督,防范廉政风险。同样,强化内部行政管理,也可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税务干部廉政水平,完善反腐工作机制,能够围绕税务部门中人、财、物、权、钱、事等六个环节,全面整合税务管理工作规程,监督每个执法环节与岗位,提高税务部门中干部的廉政水平。同样也可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税务部门可以“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保障纳税人权利,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取信于民,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当前税务部门内部行政管理弊端
对于税务部门在其内部行政管理中,应该正确认识税务内部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可以有效杜绝其管理弊端,以下对此做具体介绍。
1.思想误区
税务部门行政管理中责任不明晰,管理不全面、工作运行紊乱,重视税收业务,忽视行政管理,导致工作人员在税务行政管理中,不能有效做好管理工作,难以实现齐抓共管,降低税务部门管理力度。
2.工作偏差
税务部门的内部行政管理中,存在凭经验办事的弊端,沿袭传统工作经验习惯,凭主观意志办事,采取“求快”方法处理税务事情,忽视工作质量。而且忽视平衡协调,忽视了系统管理的导向性。如在评先表优、奖惩处罚等方面,往往想尽可能的方方面面都兼顾到,从而忽视了行政管理的内在要求和舆论导向。
3.管理不足
人治管理、人情服从仍占一定地位。虽然有利于发挥其决策快、效率高、约束少的优点,但也有因“人治者”素质差异或不稳定,带来了工作随意性和局限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效率。内部行政管理的可操作性不强。虽然制订出台了许多新制度、新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适用、不常用、用不好的现象。内部行政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不深,内部行政管理机制缺活力,对于内部行政管理中,其激励评价机制还不全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还存在岗位职责不明、操作流程不优、管理措施不细、协调配合不当等问题。
四、浅析强化税务部门内部行政管理的措施
1.强化思想引导
通过加强教育,让税务部门职工充分认识加强内部行政管理的防范风险意识,并且内部行政管理中对源头治理的关注度,可以建设推进税务惩防体系,在税务部门树立“防治风险、抓好管理、促进管理规范、提高人员上进水平”的管理理念,将监管力度加大到工作中的细节中去,使税务监督可以贯穿在税收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有效监督制约税务内部行政业务管理工作中,降低实际中的行政执法风险与廉政风险这,实现内控建设目标。可以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应用辩论赛以及知识竞赛的形式,将廉政理念融入到工作之中,使廉政思想可以入脑入心。
2.完善管理制度
可以在内部行政管理中,完善税务部门的岗责体系,落实税务部门责任制度,科学配置税务部门的权力,能够全面排查风险,界定制约监督的重点,实现税务部门工作的规范化与透明化;同时,明确岗位廉政责任,完善岗责体系明确税务部门的权责、规范税务部门管理流程、风险排查、完善税务部门制度;还需要创新工作方法,以税收信息化为契机,提高税务部门税收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完善税务部门的人事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实现对税务部门每个岗位、环节的实时监控。
3.强化监督
可以完善税务部门制度规范,内部行政管理中,可以发挥干部的积极性,维护内部行政管理制度的刚性,严格监督检查,深化政务公开,公开透明运行,加大查处力度。同时也应该加强对税务部门的基层纪检监察队伍的建设工作,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力量,提高纪检监察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税务部门内部控制监管的效果。
五、构建税务文化的措施
税务部门在内部行政管理中,应该强化构建其税务文化,这样可以提高税务机关的服务意识,增强我国税务部门的行政管理能力,提升其创新能力与服务水平。为有效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趋势,优化构建税务文化的措施如下。
1.明确税务文化内涵
在税务机关中,税务文化不仅是组织文化,同时税务文化可以引导税务干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可以树立起服务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税务内部行政管理效率。在新形势下,勇于创新税务文化,创建服务型的税务机关,打造我国内部行政部门的和谐税务活动。应该明确税务部门的税务文化原则,坚持把税务文化渗透到税务部门中,形成税务部门管理文化,实现税务部门中各项管理活动中的良性互动。将文化建设应用到税务部门的各项建设中,打造富有创造力、充满人性化的新型税务文化。
2.树立税务文化理念
在税务文化构建中,首先,税务部门应该树立法治理念,必须做好依法治税,依法行政的目的。同时,也要抓好对税务部门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工作,防止税务违法行为的发生,树立文明税收执法的机关形象。其次,还应树立其税务行政管理工作的服务理念,通过优化办税手段,保障国家税收、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强化形势教育,强化观念更新,立足科学化管理要求,跳出传统行政事务的复杂繁琐,找准规律实施人本管理,还要具备团结互助理念、学习理念以及创新理念,能够建立健全税务部门的各项学习制度,以创新的思维意识,增强税务文化建设,提升税务文化建设水平。
3.强化税务文化宣传
税务部门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宣传组织到位。在我国税务部门中,建设税务文化,对于税务部门的领导层,既要在思想上对于文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又要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应该积极倡导、亲力亲为,引导人们做好税务文化建设工作。广泛发动群众,提高全体税务人员的认识度,为税务部门内部行政的其他成员,树立起好的榜样,认真的做好税务行政管理活动,组织好各项活动,做到有备无患。
六、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税务部门中,强化其内部行政管理工作,细分目标任务,构建税务文化,建设节约型高素质人才精英,打造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廉洁高效的行政队伍,全面提升推动税务部门整体行政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谢红生.关于加强地税部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4(32):54-57
[2] 国税系统预算定员定额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和建议[J].改革与开放,2013,14(12):76-77
关键词:风险 内部控制 联系
一、税务风险与企业内部控制简述
(一)税务风险的定义
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税务行为上没有按照法律有关规定执行,进而有可能对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失。其特征主要表位为企业的纳税行为对纳税的准确性产生不确定性的因素,这样就会给导致企业多纳税或少纳税,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税务风险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当前税收法律规定,应该纳税而没有交税,或少纳税,进而导致企业被面临处罚等损害企业声誉的风险;二是企业的纳税行为和当前法律规定的税法行为不符合,导致企业多纳税。税务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主观性
在实际中,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人员可能会对同一个涉水业务概念存在的不同的看法,同时,每个地方的实际纳税机构对税务制度概念的理解大多不同,这也就造成了交税人和税务人员很难做到一个公认的税务观点。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税务风险的产生和发展。并因每个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大小不同。
2、必然性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中,利润是作为每个企业的最终目标,为此,企业要不断的追求企业税钱成本的最小化,这就造成了企业纳税和税收制度本身的一个矛盾。在实际的生产管理中,企业的管理者和税务者等相关人员对税务法规的理解的局限性和国家税务政策的不断变化都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潜在存在和发展。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3、预先性
在实际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在企业的缴纳的各项税费之前的行为,税务风险就已经存在于此了。其实就是企业的相关税务行为和税务政策存在的矛盾并相互背离,企业需要及时先行的了解税务政策,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税务风险的出现。
(二)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资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主要包括:
1、合法性
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之前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条例,并在控制的全程秉承严格守法的基本准则。
2、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内部控制不是仅仅某一项活动或者某一个项目的控制,而是涵盖了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从决策到执行再到监督,任何一个过程都应该在控制范围之下。
3、针对性
内部控制是一套整体的理论体系,但在实践中,不同企业需针对各自特点制定符合自己特色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做到有针对性,使内部控制的作用效果最大。
4、一贯性
内部控制是一项整体的、持续性的活动,必须贯穿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不可随意更改或停止。
5、发展性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切忌目光短浅,要本着长远发展的目标,考虑到企业的长期利益,关系社会及宏观经济周期的特点,制定一套能够具有长远使用价值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税务风险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在联系
(一)税务风险成因
企业税务风险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均与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存在一定关系。
在经营活动中,因企业对当下税法理解不深入、不全面,遵循惯例缴纳税款,造成漏税或多交,如在签订员工合同、办理业务等活动中忽视纳税因素,房地产只缴纳土地出让金,忽视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契税等。但若企业在内部控制中重视涉税业务,强化税务管理,则可避免税务盲区,减少风险隐患。
在财务管理中存在不当的税法操作,如借报销补贴、津贴的名义用于逃避个税,企业收入不入账或入账不及时,增值税、所得税计算有误等,均易引发税务风险,这与内部财务管理、监督、审计不完善有很大关系。
在纳税行为中因违反税法有关规定而增加税务风险,如税款缴纳不及时、纳税代扣义务履行不到位、未进行零申报等,致使企业面临罚款、补缴、加收滞纳金等风险。若企业具备较为完善的监管制度,业务流程规范,工作人员必然会规避相关税务风险。
内部控制及税务风险意识薄弱。企业的内控是控制风险的重要且有效的措施。一般而言,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有利于减少公司的税务风险。例如有效的内部组织设置和内审人员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岗位发生不利于公司行为的概率。
因此,企业税务风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内部控制的不到位、不完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企业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并以此为突破口,给予及时补救和完善,进而减少税务风险损失,提高企业综合效益。
(二)税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税务风险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密切联系,重点体现在:税务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建立的重要依据之一,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参考,而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防范和规避税务风险,两者互为监督,相互促进。
税务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建立的重要依据之一。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有效预测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防范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就是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预测的模式之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以财务风险为依据,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内部控制措施的谨慎性。税务风险作为财务风险的构成部分,具有重要性、人为性、必然性等特征,因此税务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建立的重要依据之一。
税务风险能够反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参考。企业通过对税务风险及纳税各个环节的定期监督和数据监测,针对监控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甄别企业税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漏洞,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在哪一环节出现漏洞,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提供重要参考和有力引导。
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防范和规避税务风险。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可以充分真实反映企业负担的纳税义务和税收环境,为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评估企业纳税情况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降低企业税务风险;其次,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为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利的风险管理组织制度,明确各部门在税务风险控制的职责,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的税务风险控制格局,进一步降低税务风险;最后,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一般都构建了系统全面的风险监测和审计制度,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真实,税务活动合法合规。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财务审计,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纳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有效规避税务风险。
内部控制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的好与坏,关系到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的水平和发展。从人员配置角度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税务管理都是由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而且大多是财务部门没有对税务会计这个岗位进行单独的设置,进而就导致了相关人员素质的不高,影响企业风险控制管理的建设。所以,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纳税管理水平。从企业制度建设角度来看,如果企业的各项内部控制建设不齐全,会增加企业的纳税风险,影响纳税风险管理制度的整体建设。
三、基于税务风险与内部控制内在联系下的电力企业税务风险防控措施
(一)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优化企业内控机构
一个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良好发展和提高防范措施能力的一个保障。落实风险管理制度的在企业的实施,可以对税务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化和责任化,加强各部门的不断合作,及时发现各类问题并互相辅助的得到处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力,积极引导企业的税务管理规范化。
同时,企业应基于对内部控制和税务风险全面而正确的认知,将税务风险防范纳入重点工作范畴,结合自身运营特点优化内控机构,明晰岗位职责,以此为税务风险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具体而言,要专设税务管理部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明晰岗位职责权限,严格分离不相容的岗位,以此实现岗位科学制衡,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税务风险。
(二)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税务风险评估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是有效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这就要求企业基于配套指引、经营现状以及现有的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制度,客观分析税务风险的成因、特征、影响等因素,构建切合实际、相对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此明确税务管理流程、要点、控制方法等内容。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税务风险评估。就税务风险防范角度来看,它的侧重点在于整个过程的控制、风险的评估及企业信息沟通程度等。企业需要建立一个风险的评估机制,把税务的风险归入到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中,准确识别税收内部和外部重心,确定企业最大风险承受度,然后借助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准确识别内外税务风险,并就潜在或固有的税务风险加以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以此估计其发生概率、损失范围,为企业积极应对风险、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三)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报告制度
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中,应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报告制度,并按照不同的实际经营情况和时间段制作不同的税务风险预警报告。定期的税务风险预警报告可以使企业提前预测各类税务风险的出现,可以有效制定出有效的税务风险预防措施,对一些潜在的风险提前预警并制定出解决的措施。定期风险报告可以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中长期的风险预警计划,还可以针对一些特别的情况制定出特别的税务风险预警报告。总之这种预警报告可以是企业能很好的规避各种税务风险的发生,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四)加强信息沟通的有效性
关键词:火力发电财务风险;财务监督
一、财务风险概述
火力发电企业财务风险包括:
(一)资金风险
具体为:1、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存在入账资金未按规定存入指定账户、坐支现金、设置小金库等违法违规行为,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等风险;2、企业网银支付、密钥及口令保密不当,造成资金被挪用或流失;3、库存现金和票据未存放在指定保险箱或其他安全设施内;未严格进行现金库存限额控制,库存现金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资金安全风险;4、票据收取或使用未经适当审批,可能导致重大差错、舞弊、欺诈安全隐患。基于河北经济下滑生产企业运营困难,我公司收到电网公司承兑汇票增加,票据风险作为定电公司主要资金风险之一。
(二)税务管理风险
具体包括:1、未及时妥善处理重大经营事项相关税务问题,导致遭受税务处罚;对于企业的重大经营事项中涉及进项税抵扣、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等相关税务问题,如未能有效处理,导致遭受税务机关处罚;2、未建立发票领、用、存登记簿,未按月进行发票盘点及复核,发票日常管理工作的不规范导致计税不准确;3、未及时进行税务登记或变更,导致存在违反税务法律法规风险;4、税务核算要求不严格,各项适用税种及递延税款未被真实准确计算和记录,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不准确法律风险;5、税务申报与缴纳不及时、不准确,导致公司存在涉税风险。
二、火力发电企业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务监督职能有待提高。长期以来,财务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会计制度建设,会计处理遵从《企业会计准则》和财税法规的要求,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出具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财务监督职能有待提高,特别是站在公司视角对全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会计监督。
二是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仍需提高。会计人员更多的是通过参加中级、注会等考试学习相关财税知识,对其他管理部门的专业业务缺乏深入了解,影响财务参与到具体业务事前环节,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目前定电公司会计人员新人较多,年龄结构和工作经验不合理,影响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
三是财务监督的不全面,往往片面重视事后监督。财务监督不全面,没有进行全业务流程的财务监督,过分重视事后的监督,在经济业务发生后的财务审核环节进行监督,不利于相关风险的有效应对。
三、发挥财务监督职责,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对财务人员进行经常的业务培训,加速初级岗的技能提升,促进高级岗综合分析能力提高。拓展财务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着重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发挥骨干员工的专业优势,从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方面全面培养财务人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利用一切机会进行AB角岗位培训。
加强与行业内、外先进企业交流合作,建立财务专业人才梯队,按照公司青年人才选拔标准,择优选拔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青年人才,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及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与培养,为公司做大做强、持续发展培养、储备、输送高素质的财务专业人才。
建立公司财务交流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专题讨论等方式,引导财务人员参与公司级课题研究,并鼓励自发形成非正式小组进行课题申报、项目研讨、成果,激l全体财务专业人员的聪明才智。
(二)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目前火力发电企业已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财务制度,更重要的是对财务制度的有效执行。按照财务管理现状和发展战略,秉承“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理念,对历年颁布的财务制度进行全面整合、修订,着力提高制度的完备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从岗位、权限、流程、表单、制度等管控要素入手,以流程图、风险管理文档、表单等多种形式进行详尽描述,用以规范具体财务流程,统一财务操作,使财务人员能够直观明了地依据财务标准规程执行,减少可操作空间,提高财务管理基础水平。
深刻学习、领会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的宣讲和交流,坚持制度宣贯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把“学法与用法、学法与守法、学法与依法治企”紧密结合起来。
(三)构建企业层面的监督机制,防范财务风险
一是构建完善的财务制度执行反馈和检查评价机制。健全财务制度执行反馈和检查评价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以制度管人,按流程办事。不断提高业务的敏感度,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坚持原则,实现对全部经济业务的全面覆盖,并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建立长效跟踪改进机制,落实整改,闭环管理,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是充分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监督。借助费用中心、合同管理等系统,深化预算信息系统应用,将预算控制关键点延伸到成本费用的申请、立项、审批环节,进行预算执行的实时控制和异常管制,实现预算执行过程动态监控。进一步促进财务预算与资金预算的衔接融合,对业务计划、财务预算、资金预算、实际付款实行全流程的监督控制。
一、企业内部控制不当对税收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纳税人缺乏风险意识
调查显示,许多人将纳税视为一种负担,未能完全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没有意识到纳税是公民应承担的责任。此外,一些人对企业的税收风险也未形成正确理解,甚至将纳税风险看作税收处罚,认为企业如果没有受到税务处理,就没有税收风险。这些错误意识导致许多企业管理者在工作中缺乏税收风险意识,不重视企业的税收风险防范。此外,一些企业的税收管理也不够规范,将税收管理依托于社会关系、企业资源。许多企业在出现税收风险时,倾向于通过“找关系”解决问题,忽视了自身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这就导致企业的税收问题日益增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税收风险,导致企业发展困难重重。
(二)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对企业税收风险控制水平具有直接应香港。就人员层面来看,目前许多企业的税务管理都由内部财务部门复杂,但财务部门甚少设置专门的税务会计。这无疑不利于提升企业的纳税管理水平。因此,企业要着力提升纳税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或聘请税务专家统筹规划企业的纳税问题。就制度层面来看,许多企业没有形成健全的内部控制建设,众所周知,企业的财务工作与纳税工作联系密切,不健全的内部控制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增加企业的纳税风险。
(三)税收法律法规不健全
企业的经营成果需要通过税收法律进行调节,因此,国家出台的税收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税收风险有直接影响。税收法律法规的改变也会影响企业的税收,引起企业税收风险的变化。所以,如果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模糊不清,就会导致纳税概念难以界定,税法的执行力度也会大打折扣,导致企业出现多纳税或少纳税的问题,增加企业的税收风险。此外,若税收法律对相关程序规定的过于复杂,也会导致企业在非主观意愿下产生违法行为,这同样会提升企业的纳税风险。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税收法律法规逐渐得以完善,但总体而言,税法制度依然较为复杂,导致企业难以把握税法动态。同时,目前,我国的税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许多企业的税收控制都依靠企业的规章制度,国家则很少正式出台法律法规。这就导致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除此之外,税收法律解释权的规定和税法机构的自由裁量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执行力度。一旦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就会对企业造成极大危害,增加企业的税收风险。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降低税收风险
(一)重视税收风险评估
首先,要识别税务风险。企业要切实考虑自身的经营情况,有效识别税务风险因素,掌握和实施税务风险控制措施、控制框架,及时了解税务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以及税收业务的操作流程。合理运用税务风险流程图法、清单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等识别税务风险。其次,应当分析税务风险。在识别税务风险的前提下,企业应当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措施,分析企业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企业内部控制可能产生的影响。明确重点控制、优先控制的税务风险。再次,企业应当应对税务风险。企业要根据分析结果,充分考虑自身的税务风险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承担、规避、转移和控制等应对措施。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时常比较复杂,若用单一的应对措施,很难降低税收风险,所以,企业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系统性应对方案,综合运用多种应对措施。
(二)加强信息沟通
加强企业的信息沟通可以有效防范、规避企业税收风险的发生,总体而言,企业的信息沟通包括外部沟通和内部沟通两种方式,其中,企业内部沟通是指要全面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评估与识别企业的税务风险。企业应当依据税?辗缦展芾碇贫龋?明确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程度、控制范围。比如,要加强和人力资源部的联系,积极组织税收管理人员定期参加培训,促使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岗位人员更加深入的了解企业的风险管理,且形成整体认知。同时,企业还要注意沟通交流的方式,积极构建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平台,增强企业内部沟通的及时性和便捷性。鼓励各个部门积极联系,在相互沟通中获取更加全面的企业税收信息,进而有效控制企业的税收风险。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外界环境,因此,企业的外部沟通对企业的税收风险控制也具有重要影响。外部沟通主要是指和相关税务部门的交流,这也是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外部沟通可以增强税收机关对企业的肯定。当企业出现纳税困难的请款时,税收机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迟纳税时间,进而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此外,与税收部门沟通交流还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而正确规划企业税收管理,降低企业税收风险。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和相关税收人员沟通交流时,应当如实汇报企业税收情况,以便税收人员可以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企业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建议,进而加强税收风险控制。
(三)提高对税收风险管理的认识
企业若违反税收风险管理制度,就会面临法律风险,因此,必须提升企业对税收风险管理的认识,税收风险管理制度体现在企业的各个层面中,不管是企业的普通员工,还是企业的管理层都要遵守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现控制过程,进而降低税收风险。企业在税收风险管理中,应当合理设置业务流程,以促使各个岗位与环节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此外,在设置岗位时,应当依据节约人力资源的原则,优化处理内部控制各监督岗位,提升各个岗位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应当增强岗位之间的独立性,在岗位制度建设中落实内部控制条例,并增强内部控制监督的公平性,避免有违反内部控制的特权现象出现,促使各个岗位的企业人员在制度约束下各司其职。除此之外,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还应当增强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促使各个环节与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避免因各个部门沟通不畅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只有增强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与部门岗位的协调,才能够增强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连续性,为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协调配合则需要各个部门设计清晰的控制活动,岗位设置模糊,就会导致各部门之间出现职责不清、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内部控制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四)强化税务风险监督
企业要健全审计制度和机构,制定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目标,且据此监督税务风险管理,并客观评价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了解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策略,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此外,企业也应当联合外部审计机构,合理评价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情况,明确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状况,进而提出完善?务风险管理的举措。
(五)组建税务风险管理部门
20*年,广东省国税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总理视察广东国税基层工作为动力,围绕税收工作“一个宗旨、四大主题”,加快推进全省国税事业科学发展,各项税收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全省国税系统组织收入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450.65亿元,增长21%,增收598.93亿元,其中计划考核口径税收直接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43.25亿元,增长23.4%,增收387.78亿元;共办理出口退(免)税918.84亿元,同比增加266.34亿元,增长40.8%,创历史新高。税收收入连续12年居全国国税系统首位,为增强国家和广东财政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以执法监督和整治税收秩序为重点,不断深化法治税务建设。对内抓制度建设与执法监督,全面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对外强化税务稽查和税法宣传,深入整顿税收秩序。规范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下放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及税前扣除审批权限,加强取消审批项目的后续管理,规范了新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差异调整方法及台帐和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的管理。开展税收票证使用管理和税款缴库情况、出口退(免)税情况等检查,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成效明显。做好税收执法检查和结果跟踪处理工作,全省不少市局已经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日常执法检查制度。进一步落实税收规范性文件会签管理办法。做好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审理质量有了新提高。开展对房地产、金融、电信企业的专项检查。狠抓大要案查处工作,严厉打击虚开发票行为,顺利完成雷霆一号专案和利剑二号专案的查案任务。稽查部门共检查22615户企业,发现有问题的企业6971户,查补税款、罚款、滞纳金共15.16亿元。积极创新形式,拓宽渠道,大力开展税法宣传,高度重视税法咨询,着力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社会效果。此外,茂名地区税收征管秩序后续整治及内部整改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主线,全面强化税收征管。扎实推进纳税评估,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大力强化各税种管理,税源管理有效加强。加强户籍管理,全面换发税务登记证,共换发107万户。进一步规范对计算机开具发票的管理,建立健全发票管理新机制。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省内税控收款机供应商供货资格及选型招标工作。采取欠税公告等法律手段,大力清理欠税,共清缴以前年度欠税18.8亿元。推行税收会计集中核算,全省已有9个市推广应用电子缴税入库系统,税款监管进一步加强。全面加强流转税管理。严格按规定将年应税销售额超过标准的纳税人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全省共清理认定了1.1万户一般纳税人。强化“四小票”抵扣凭证管理,加强对用票企业的实地核查,重点开展对农产品收购加工、废旧物资行业以及零申报的一般纳税人企业等的纳税评估。完成11.1万户一般纳税人“一机多票”系统的推广应用。加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一窗式”管理,实现“一窗式”票表税比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稽核系统保持高质量的运行态势,对增值税重要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得到加强。认真落实消费税政策调整,积极做好民政福利企业政策调整的试点工作。认真实施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落实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措施,利用车辆信息对摩托车生产企业进行纳税评估和重点检查。创新企业所得税管理思路,建立了纳税人自行申报、自核自缴的汇缴新机制。加强汇算清缴后的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提高了汇算清缴的真实性、准确性。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重点税源监控及大企业管理,全力做好涉外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评估和税务审计,进一步加大反避税工作力度,外商投资企业盈利面达54.85%,比2005年上升3.59%。认真落实调整部分出口商品退税率等政策,切实加强征、退税衔接,加大评估分析和检查力度,提高预警监控能力,强化了出口退(免)税管理。
三、以综合征管软件上线为标志,努力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把全面推广应用总局综合征管软件作为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抓紧抓好。在推广过程中,修订涉税文书523份,制定了税收征管业务岗责体系和征管业务操作规程,完成省级集中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开发应用23项基于CTAIS的外挂软件,做好电子申报、电话报税、税银库联网等功能的外部接口改造工作。推广工作历经启动准备、完善实施和分批上线三个阶段,全省国税系统CTAIS上线取得圆满成功,成功实现征管数据省级大集中,达到了社会、纳税人、党政和国税系统内部“四个满意”,为我省国税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会议精神,按照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继续做好“三大系统”整合应用。开展数据监控预警和跟踪分析,加强数据应用,科学指导税收征管和组织收入工作。加强运维体系建设,认真抓好安全防范,确保了各业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四、以建设效能机关为目标,科学规范内部管理。推进行政管理改革,内部管理进一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强化预算管理,按照向基层、征管、贫困地区倾斜的原则分配经费,发挥资金保障作用。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对珠海等7个市开展内部财务审计,委托中介机构对51个建设单位基建工程进行竣工决算审计,送审金额40507万元,审核金额35189万元,审减金额5318万元,审减率达14%。强化基本建设管理和资产管理,积极实施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等改革,依法规范政府采购。规范公文运作,实施公文差错通报制度,举办公文展览,加强会议管理,推进视频会议制度建设和管理,办文、办会质效有了新提高。求真务实,大力开展调查研究,调研及科研成果丰硕,机关作风有了新转变。加强信息工作,充分发挥了服务科学决策的作用。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开展专项督查,保障了上级决策的贯彻落实。制定了全省国税系统政务公开管理制度,扎实稳步推进政务公开。深化后勤管理,加强安全工作,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机关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五、以排头兵实践活动为动力,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国税工作实际,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实现“六个提高”、在“六个方面”当排头兵的工作目标。认真开展学习贯彻活动。结合实际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对19个市局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补充,全省基层分局长普遍进行了轮岗,粤东四市局实现了纪检组长异地任职。以贯彻公务员法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干部人事管理,严格按照总局批复我省国税系统公务员法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公务员登记工作。以贯彻中央《实施纲要》和总局《监督办法》为重点,强化廉政教育,加强监督,完善制度,加大检查考核力度,着力构建全系统惩防体系。按照重心下移的要求,注重抓好基层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国税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认真开展执法监察,扎实有序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开展查办渎职犯罪专项工作。重视工作,认真查办案件,实施责任追究,促进了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对中山等7个市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巡视检查,提出了74项整改意见、98项建议。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广东国税学习论坛,以岗位素质能力建设为主线,扎实推进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基层一线“六员”和税收专业骨干人员的教育培训。全系统共举办培训班2127期,培训77436人(次),投入教育经费8938万元。加强系统内先进典型的宣传学习力度,举办全省国税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隆重表彰先进,用国税系统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人鼓舞人。组织开展评选表彰2004-2005年度和考核2002-2003年度广东省青年文明号工作,促进文明创建深入开展。推进机关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了工青妇作用。一年来,全系统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脱颖而出,其中获全国性表彰的有:3个单位被命名为、12个单位被继续认定为2005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1人被评为中国杰出青年卫士,1人被评为中国优秀青年卫士,1人被税务总局记一等功。
六、以落实税收政策和网上办税为着力点,大力优化纳税服务。坚持经济税收观,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纳税人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全面执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地促进外商投资、自主创新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积极争取税务总局正式下文明确停止执行针对潮汕地区出口货源的特殊税收监管规定,受到省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粤东各市的普遍欢迎。大力推行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批权限下放试点,进一步推进出口企业申报出口退税免予提供纸质出口收汇核销单、税务机关运用出口收汇网上核销电子数据审核出口退税的试点,提高出口退税效率,优化出口退税服务。认真落实《纳税服务工作规范》,加强纳税服务制度建设,推进网上办税服务。在全国税务系统率先按照总局“省级集中建站”的要求,建成并开通了广东国税信息门户网站群,充分整合网站资源和业务模式,实行归口管理,基本构建了全系统统一接入、集中管理、灵活应用的一体化门户网络,使各级网站成为政务公开、税收宣传、税企交流、纳税服务的大平台。认真贯彻落实注册税务师暂行管理办法,有效发挥注册税务师行业职能作用
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力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需要,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杜绝舞弊和腐败,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管理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本文简述了财务内控管理的组织架构、制度建设、实施程序刚性约束、监督管理以及常见问题,以供读者参考。
一、财务内控管理内容
1.健全内控组织构架内控管理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组织构架,明确运行机制,并对组织人员进行权利和责任的划分,科学合理的权责分配,避免出现岗位职能之间有交叉、空缺或权力和职责过于集中的问题,要形成相互配合、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同时应当制定符合本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合理的业务流程图、准确且全面的岗(职)位说明书等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指导性文件,使每位员工熟知自己的岗位职责,以及了解自己在组织关系中的位置,确保在合理的授权范围内从事工作,正确履行职责。2.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内控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财经制度为基础,根据企业自身经营范围、经营特点和经营模式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公司管理层为更好地管理企业而制定的基础性文件,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涵盖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包含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资产的管理和处置、资金的使用和分配,票据的管理、筹资投资的管理、税务的筹划与管理、成本费用的管理、薪酬福利的管理等。如果企业缺失管理制度,很可能会导致缺失管理的部分出现漏洞、潜在经营风险,从而会严重影响管理成果,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判断。3.实施程序刚性约束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每个岗位及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有制约作用。梳理出内控制度的重要岗位,对其职能进行合理划分,对关键岗位的职责与其他岗位的职责进行有效分离,分离的措施主要体现在授权与执行,执行与审查,执行与记录,保管与记录,保管与使用,执行与监督等方面。为了能更有效实施内控管理,财务人员应熟悉本岗位以及企业整体的管理制度,认真学习和落实对本岗位的职责要求,互相监督配合。对于违反财务纪律,违背管理制度,违反法律规定的事项,必须坚决拒绝执行,并有责任和义务向相关部门和领导反映,发挥实施措施及执行程序的刚性约束作用。4.推进授权审批管理授权审批管理要求本岗位的人员熟悉自己的办事权限范围,掌握审批的流程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所有的授权权利人行使职权必须经过合法、合理的授权,只有在有效的权限内才能执行审批流程,没有授权、超越授权的审批都是无效的。单位的任何授权都应以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的相关制度为基础,进行书面阐述,下发通知到涉及流程的每个岗位。相关人员行使职权应当在授权的范围内进行,对于超越授权范围的审批事项,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如实向上级授权部门反映。5.强化内控监督管理内控的监督管理是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积极推进内控监督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事前预判和防范,事中加强过程处置及纠正偏差的能力,事后加强免疫和管理能力的建设。同时注重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监督检查是监督管理的必要手段,可以在日常进行常规性检查,也可以每年进行一次或两次的专项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应从内控制度的完整性、有效性,岗位职责的可操作性,相关管理流程的完整和合规性,票据和附件等资料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有根据的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事后根据反馈的整改结果进行验收,以改促进、形成闭环管理。
二、内控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内控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然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和预防措施,使企业少走弯路。现列举本企业内控检查出的重点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1.管理制度漏洞财务、会计、利润分配及劳动用工、低值易耗品、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票据管理、招标比价管理等与企业日常核算息息相关的一些管理制度是企业容易产生管理漏洞的地方,企业应该重点关注。解决措施:为了预防此问题的出现,应定期对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并完善,时刻关注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变化,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及时更新相关制度,保持制度的适用性与活力。2.债权资产长期挂账无法收回由于历史原因及其他原因形成的超过五年及预计无法收回的外部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长期在账上挂账,造成资金流紧张。解决措施:成立清欠小组,整理债权原始形成资料,对于尚能联系到的单位组织欠款催收,同时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加大追索债务的力度,对于穷尽手段无法联系且债权已过诉讼时效的债权,经公司集体决策批准后做核销处理,并登备查簿备查。3.固定资产管理漏洞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漏洞主要有:部分固定资产已处置、已报废或已无使用价值但是账上仍然存在,固定资产有账无实物,纸质固定资产盘点表与实物未能实现一一对应,部分固定资产存在未贴标识信息等。解决措施:扎实开展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对于已处理、报废或已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应及时清理变现,考虑固定资产减值情况,按照规定程序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及时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落实经济责任,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损失,同时财务部门积极参与固定资产监盘工作,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和财务核算准确。此外,还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4.合同管理问题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主要有:合同签订在前,审批在后,合同流转程序不符合规定;未按合同收款,履约条款发生变化,未签订补充协议;合同主要条款中未注明税率、税额;有的单位销售合同是采用对方提供的格式版本,合同后附约定条款是限定供方的。解决措施:一是,企业应当加强合同管理,确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明确合同拟定、审批、执行等关键环节的程序和要求,未经审批的合同不得签字盖章,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建立合同相关归档制度,及时进行合同流转,同时财务部门应建立合同台账,定期与业务部门对账。二是,及时关注合同的到期日,强化履约条款的执行,加强合同的结算管理。三是,在签订购销合同时注意分别标明不含税金额和增值税金额,这样可以避免税负的增加。四是,按要求制定甲方销售合同,除采购方必须沿用采购制式合同的,均使用我方制定的销售合同。
三、结语
企业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力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优化财务的审核程序,强化财务的刚性约束,提升财务的服务质量,健全财务内控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储势赋能。
作者:张新 单位:河钢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财务部
一、深化税制改革,服务经济转型升级
1、稳妥推进“营改增”试点改革。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营改增”试点改革的统一部署,切实履行财政部门职责,加强与税务部门的密切配合,积极关注试点运行情况,重点关注今年1月1日开始的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试点情况,做好电信业实施“营改增”试点的准备工作,及时总结“营改增”试点的实施效果。深入试点企业和基层开展调研,确保试点平稳有序推进。
2、积极推进全市税源建设。进一步加强财政体制研究,推进乡镇国库改革,完善管理办法。配合税务部门加强税源调查研究,挖掘征收潜力,规范征收程序,加大征收力度。做好市外税源争取工作,不断壮大税源规模。加强税源信息统计工作,发挥涉税信息增效作用。
3、做好国家税制改革前期准备、调研、实施等工作。跟进中央税收制度改革政策,落实消费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改革政策。主动开展政策评估,提出政策改革建议。积极探索培育和壮大地方税源、优化税收结构的方法和措施,为改革献计献策。
4、加强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会同税务等部门认真做好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
5、配合科技部门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初审工作。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工作机制,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了解税收政策落实情况,征求工作建议,完善认定初审工作,更好地支持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6、做好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资格认定初审工作,促进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7、做好增值税退税和其他地方税(费)退库初审工作。落实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做好各项税(费)退库初审服务。
8、按照省厅和市财政局要求,做好非营利组织的资格认定、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认定等工作。
9、加强企业所得税、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调查工作,继续做好数据分析和应用,撰写调查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10、加强出口退税政策研究,促进我市外贸发展。研究我市出口退税结构,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反映我市进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率调整建议,争取有利的出口退税政策,营造良好的进出口贸易环境。
11、认真开展税式支出测算工作。根据财政部要求,在梳理文件、完善指标、设计表格、采集数据的基础上,认真开展税式支出测算,按时上报相关数据和工作报告。
二、树立法治财政理念,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12、贯彻实施《省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和《市2011—2015年法治建设暨第六个五年普法工作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财政法治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分解落实目标责任制中有关法治建设的指标,签订普法依法治理责任书,不断加强督促检查。
13、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法制宣传骨干培训和法律知识讲座,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系统普法教育机制,健全财政干部一人一证的法制宣传教育管理制度。积极推广应用无纸化学法用法及考试系统。按照“六五”普法规划要求,配合相关科室对全系统35岁以下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财政干部进行培训考核。
14、组织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扩大社会效果。深入到基层,面向市民,面向农民,开展财税惠民政策的宣传与咨询活动。
15、认真做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落实年度工作任务,及时向市政府法制办报送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报告。
16、认真审核规范性文件。以文件制定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审核作为重点,以财政管理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为标准,确保规范性文件质量有明显提高。做好规范性文件的报备、公开、清理、归档等工作。
17、推进财政依法决策。认真实施法律顾问管理制度,对财政各领域涉及的重大经济项目、经济决策、合同纠纷等事项进行事前法律论证,提供法律意见,规避行政风险,推进依法决策。
18、继续完善财政“执法四制”。加强财政行政执法检查,加大财政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工作力度,强化财政行政执法责任,按制度做好执法责任制考评考核工作。
19、清理和规范市级财政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将清理结果汇编成册并印发全系统,作为全市财政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工作手册。
20、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完善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的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加强对政府采购信息公开、行政不作为、财政收支管理等方面新类型案件的关注和研究。
21、做好财政法制信息宣传工作。认真做好财政法律法规、部门政策规章、专项工作动态等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积极向市法制办和普法办报送工作经验和动态。各镇财政所全年至少报送2篇以上的财政法制信息。
三、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22、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局党组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强化目标管理和行政效能建设,不断提升法规税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法规税政干部的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
23、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财政执行力水平。弘扬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综合素质,形成团结协作、奋勇拼搏、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