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六年级下册作文

小学六年级下册作文

时间:2023-05-29 18:23:34

小学六年级下册作文

第1篇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整理和复习等四个部分。

教学要求:

1、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

2、学会绘制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例应用题。

 

4、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比例的应用,小学阶段主要数学知识的复习。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努力构建“和谐有效”课堂,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3、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抓好育尖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

 

四、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表

第1周:一比例4

1、意义和性质4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2

 

3、比例的应用2

 

4、复习1

 

5、活动课2

 

6、单元检测2

 

机动17

第2~5周:二圆柱和圆锥

1、圆柱

 

2、圆锥

 

3、复习

 

4、单元检测

 

第7~9周:三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1、统计表2

 

2、统计图4

 

3、活动课1

 

4、复习1

 

5、单元检测2

 

机动11

第2篇

学期即将结束,为做好期末及暑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望贯彻执行。

一、时间安排

年6月10日(星期五)六年级语文、数学新授课结束,同时结束常识技能科的考查;6月13日(星期一)毕业班进入期末总复习。

年6月17日(星期五)一至五年级语文、数学结束新授课,6月20日(星期一)开始期末总复习。

年6月24日(星期五)一至五年级期末考试,上午9:30开考语文,下午2:00开考数学。具体考务工作另文安排。

年6月25日(星期六)六年级毕业考试。

幼儿离园时间为6月24日,6月26日—6月30日为各园期期末结束工作时间。

年6月26日—30日期末工作。7月1日(星期五)暑假开始。8月29日暑假结束,教师报到。8月30—31日学生注册,9月1日(星期三)正式上课。

二、关于期末考试考查安排

1、各校认真做好毕业生毕业考试报名工作,按时组织学生填写《小学毕业生登记表》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于6月29日前交初教室,一份留学校存档。

2、学期末一至六年级质量监测科目为语文、数学,其它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给予评定。

3、语、数学科期末考试试卷由县局组织人员统一命题,统一印制。

4、毕业考试采取就近集中方式设置考点组织考试。考务工作由基层学校负责,考生坐位按期初学生花名册顺序,采取单人单位(另见毕业考试考务安排)。坐位顺序号于6月4日前通过电子文本发初教室(表格式样由初教室统一设计)。阅卷工作由初教室统一组织。

5、县局负责对中心小学,城区小学1—5年级语、数学科质量监测。考务工作由学校负责,原则上考试坐位按学期初学生花名册顺序单人单座或不同年级交叉。考生坐位名册6月20号前以电子文本方式报初教室(表格式样由初教室统一设计)。初教室组织人员统一阅卷。

6、村级小学及教学点质量监测工作由各中心小学自行负责组织。

7、农村中小于6月23日上午安排人员领取一至五年级质量监测试卷。

8、各校组织完成期末各科成绩统计工作,并填写好“县小学期末各科成绩统计表”。城区以学校为单位,农村以中小为单位在期末结束前将各科成绩统计表报初教教研室。

三、其它工作

1、期末期间要注意做好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愉悦的心境下参加复习考试。

2、主动关心随班就读和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参加期末复习和考试。

3、组织人员做好招生片区内适龄(六周)儿童的摸底造册工作,特别要对在外就读的片区内适龄儿童入学情况进行摸底造册(注明入学时间和学校);按照前三残儿少残疾类别编造名册;扎实抓好前三残儿少随班就读及推荐到市特教学校就读工作。

4、认真整理毕业生档案资料。①填写并整理:义教卡、学籍卡、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花名册、毕业生毕业证发放名册、毕业生毕业考试卷。②根据学生升入中学实际情况造册,并将义教卡送学生升入中学。

5、认真回顾一学年来的工作情况,做好总结(学期工作总结、成绩统计表于学期结束前上缴初教室)。

第3篇

一、共同点

1、呈现方式局部相同

人音版2至6年级与人教版1至6年级的教材中的课后练习主要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拓展和实践练习。文字介入的方式又以句子的语气为标准大致分为提问式和叙述式两种。提问式即以询问的语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展开联想,完成对音乐知识、作品分析及音乐实践等方面的学习。叙述式是通过陈述提出要求,完成对音乐知识、作品分析及音乐实践等方面的学习。无论是提问式,还是叙述式,都以在问题提出的角度和达成结果是否具有唯一性为标准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主观题是针对具体内容提出明确要求或问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对问题形成准确的认识或得到明确的指令,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性内容的了解。客观题是为锻炼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想象力而设立,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提问式主观题举例如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40页欣赏曲目《阿细跳月》的课后练习:听一听,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这条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熟悉乐曲主题的同时,又训练了学生听辨能力。练习目的明确且答案具有唯一性。

人音版第六册第五课第29页欣赏曲目《猜调》的课后练习第一条:歌曲《猜调》中速度有什么变化?

提问式客观题举例如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5页活动“鼓声传情”中的第二条练习:在许多词语中都有“鼓”字,表达一种欢快的情绪,如“欢欣鼓舞”、“锣鼓喧天”等。你还知道其他含有“鼓”字的词语吗?试举几例。这是一条拓展性的练习,答案是多样的:意在让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学生对“鼓”理解。

人音版第十一册第三课第23页中编创与活动练习:你知道美洲有哪些国家吗?你还听过哪些美洲音乐?在班上和同学们交流交流。这道练习是结合《多彩的美洲》的教学内容而设,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集体交流的方式了解美洲音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叙述式主观题举例如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6页唱歌曲目《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课后练习第三条:画出歌曲的旋律线,体会音乐的起伏。这条练习目的是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歌曲旋律的进行特点。

人音版第十二册第三课《Do Re Mi》第25页第二条练习:对照五线谱和简谱,找出升fa、升sol、降si三个音的位置,并指出它们在键盘上的位置。这条练习旨在让学生熟悉两种记谱法。

叙述式客观题举例如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影视音乐》第31页的练习:向同学们介绍一首你最喜欢的外国影视音乐作品。这条练习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影视音乐作品,扩大知识面。

人音版第十册第三课第25页唱歌曲目《让幻想展翅飞翔》中,课后编创与活动练习:运用人声、自制乐器及其他各种乐器创作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并自己命题。这道练习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想象力等。答案无固定模式,呈多样化。

2、表现形式相同

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课后练习形式多样,可根据题型分为填空式、问答式、选择式和论述式四种形式。举例如下:

(1)填空式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2页欣赏曲目《中国娃娃》的课后练习:歌曲《中国娃娃》中,两条大河是__、__;四大发明是火药、印刷术、__、__;五岳是华山、恒山、衡山、嵩山、

人音版第七册第二课第11页欣赏曲目《乒乓变奏曲》的课后练习:听听音乐主题出现了( )次。并用图形或色块把变化表现出来。

(2)问答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1页欣赏曲目《梅花三弄》的课后练习:乐曲的主题重复了三次,每次重复有什么变化?

人音版第八册第五课第31页为欣赏曲目《彼得与狼》的课后练习:你能将每一件乐器与它所代表的角色用线连接起来吗?

(3)选择式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9页唱歌曲目《绿色的歌谣》的课后练习:

唱一唱,哪一句旋律能更好地表达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练习中列出两条旋律供学生选择。

人音版第十二册第一课第12页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的课后练习:聆听合唱《飞来的花瓣》,试着为A段和B段选择合适的形容词。在练习题中列出“激动、热情、亲切、诚恳、深情、沉思”六个形容词供学生选择。

(3)论述式

(4)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页欣赏曲目《天山之春》的课后练习:乐曲第一部分的旋律优美,富有歌唱性,请描述你所联想到的天山的美丽景色。

人音版第十册第一课第8页的欣赏曲目《春水》的课后练习: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照标出的节奏为歌曲伴奏。也可以编创其他节奏试一试。

3、练习类型相同

人教版教材和人音版教材在习题设计上都分为:单元分散式练习和集中式练习两种。单元分散式练习主要是针对单元内的教学内容所设计的较为具体、较有针对性的练习,以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作品。集中式练习则主要是集中对一个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与巩固。

人教版1至6年级的教材中都有“我的音乐网页”综合练习栏目,此栏目设计了小乐手、百花园、金唱片、在线直播、七彩的旋律、音乐工作室、音频下载、小书架、音乐小词典、相关链接等内容,复习巩固一个学期中所学的内容以及介绍相关的音乐知识、文学知识、生活常识等,并综合了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开放式的评价。

人音版教材设计了三种形式的集中式练习:游戏宫、音乐宫、万花筒。游戏宫中设计具体主题,让学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学习音乐;音乐宫中包括了音乐的欣赏与听辨、乐器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乐理知识的复习、音乐会、自我测评等内容,是对小学阶段所学内容的复习;万花筒是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而设,通过图片和剧照介绍乐器、歌舞、少数民族歌曲与舞蹈、演唱形式、演奏家、世界民族音乐等。

4、内容类型相同

人教版课后练习与人音版课后练习内容可以新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的划分为标准分为四个部分: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1)感受与鉴赏

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与流派四大内容。在人教版和人音版的课后练习中则涉及到了除音乐与流派以外的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三个方面内容的练习使学生对乐曲的结构、旋律进行、风格、表现内容、情绪、速度、力度、节拍、节奏、演唱方法、演唱形式等有清晰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A、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表现要素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基础,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容。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对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感受与体验;对人声(童声、女声、男声等)和乐器声(常见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等)的感受与听辨;对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的聆听与体验;对音乐结构的感知。这些内容在人教版和人音版的小学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有所体现。举例如下:

a、对生活声音的感受与体验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页元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人音版第二册第一课第6、7页练习:

b、对人声和乐器声的感受与听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6页欣赏曲目《山童》的课后练习:静静地听赏童声合唱美妙的声音,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这条练习主要是对人声的欣赏与感受。

人音版第十册第四课第30页欣赏曲目《秋收》的课后练习第二条: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哪些主要的演奏乐器?这条练习主要训练学生听辨乐器声音的能力。

c、对音乐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等的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7页唱歌曲目《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课后练习:这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有三个部分组成。请你划分这三个部分。想一想,应该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感情(速度、力度、演唱方法)?

人音版第十二册第四课第30页唱歌曲目《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课后练习第一条:《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的音乐情绪如何?应该用怎样的力度和速度演唱?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力度、速度、结构、音乐情绪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唱歌曲。

d、音乐结构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9页欣赏乐曲《牧民的一天》的课后练习第一条:

人音版第十册第六课第44页欣赏曲目《京调》的课后练习第一条:这首乐曲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是重复还是对比?请用色块表示。

B、音乐情绪与情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42页欣赏曲目《花好月圆》的课后练习第二条:这首乐曲结束时,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人音版第九册第五课第29页针对三首欣赏曲目《思乡曲》、《乡间的小路》、《谁不说俺家乡好》设计的课后练习:三首欣赏曲都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请你说一说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你能唱一唱自己家乡的歌吗?这条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音乐作品在表现情绪上的不同。

C、音乐体裁与形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4页活动“绚丽多彩的舞剧音乐”课后练习:你还有哪些舞剧音乐资料,请向同学们介绍。

人音版第十二册第六课第56页唱歌曲目《一二三四歌》课后练习第二条:想一想,《一二三四歌》属于哪一种音乐体裁?

(2)音乐表现

音乐表现是音乐学习中的一项基础性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演唱能力、演奏能力及综合表演能力。它包括四个内容: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在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对这四个内容都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举例如下:

A、演唱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3页针对唱歌曲目《我爱银河》设计的练习:歌曲用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对银河的赞美,你觉得应该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这条练习实际上是对学生提出了演唱要求,提示学生从音乐要素、演唱方法上分析歌曲,以达到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目的。

人音版第十一册第二课第14页唱歌曲目《小黄鹂鸟》的课后练习:用轻快、活泼、赞颂的情绪演唱《小黄鹂鸟》。演唱轮唱部分时,要注意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把握稳定的速度。

B、演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9页欣赏曲目《火车咔咔咔》课后练习第一条:用口风琴或竖笛演奏第1-17小节。

人音版第十册第六课第43页欣赏曲目《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课后练习:一组同学演奏锣鼓经《慢长锤》,其他同学随锣鼓走圆场。

C、综合性艺术表演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36页《小小音乐剧》创编表演练习:《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音乐剧。

人音版第八册第八课第51页欣赏曲目《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课后练习:长大后你希望成为怎样的人?请用歌、诗、画、舞来表达你的理想。这条练习可以说是由教材内容引申出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想象能力、创编能力等。

D、识读乐谱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页唱歌曲目《小红帽》的课后练习:背唱歌曲,学唱歌谱。

人音版第十二册第三课第23页唱歌曲目《Do Re Mi》的课后练习第一条:对照你所熟悉的简谱来学习用五条线及音符记录音的高低、长短的五线谱记谱法。试一试边看、边听、边唱《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五线谱是很容易学会的。

(3)音乐创造

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一定的音乐材料来创造音乐的活动,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人教版和人音版的课后练习中较为注重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设计了多种创造活动,如创编故事、旋律、舞蹈、歌词、声音、节奏以及利用现有的材料做乐器等。举例如下:

A、即兴创造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页欣赏曲目《大海啊,故乡》的课后练习:歌曲中多次运用了×× ×. ××|×××- |的节奏,好像起伏的海浪。请你模仿这种节奏,即兴哼唱两小节旋律给同学们听。

人音版第十二册第六课第56页唱歌曲目《一二三四歌》的课后练习第一条:学会歌曲《一二三四歌》,体验并表现歌曲的情绪,想象歌曲塑造的音乐形象,即兴地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B、运用一定的音乐材料进行创造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9页欣赏曲目《火车咔咔咔》的课后练习第二条:设计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人音版第四册第五课第28页的练习:用打击乐编创猫和老虎的故事。

(4)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音乐创造力等。在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体现了这一点,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有关地理、文学、绘画、生活等相关知识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欣赏和演唱的乐曲和歌曲。举例如下:

A、音乐与其他非艺术学科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8页活动“黄河与长江”课后练习第一条: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把黄河、长江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通过这条练习使学生了解黄河和长江的有关知识。

人音版第十二册第一课第8页欣赏曲目《行星组曲》的课后练习:你知道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名字吗?至今,人类都登上过地球之外的哪些星球?这条练习的出现源于欣赏曲目的名字,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天文知识和航天知识。

B、音乐与其他艺术学科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页唱歌《梅花》的课后练习:收集有关梅花的歌曲、诗歌、绘画、图片等艺术作品,编辑一本小册子,相互交流、学习、欣赏。

人音版第八册第三课第15页唱歌曲目《大雁湖》课后练习:演唱《大雁湖》时,试着模仿蒙古族舞蹈动作做表演。

C、音乐与社会生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8页唱歌曲目《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课后练习第四条:你知道“三峡工程”吗?它有什么作用?

人音版第十二册第二课第19页欣赏《运动会开幕曲》的课后练习第三条:你知道上面四幅图的国家及建筑物的名称吗?请标在( )内。

二、不同点

1、呈现方式局部不同

在谈到共同点时,曾说过人教版教材和人音版教材在大部分年级的课后练习的呈现方式都相同,而不同的呈现方式主要集中在一年级。人教版整套小学教材的课后练习基本是以文字为呈现方式的,提出问题的方式比较直接,而人音版小学教材一年级的练习设计都以图片的方式出现,基本没有文字说明。相对人教版小学教材来说,人音版小学一年级教材的课后练习提出的方式比较间接。

2、集中式练习内容不同

在集中式练习方面,人教版教材采用一贯制,从1至6年级统一设计了“我的音乐网页”这个综合练习栏目,通过以电脑网页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人音版教材集中式练习有三个栏目:游戏宫、音乐宫、万花筒。其中游戏宫、音乐宫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设计的。游戏宫运用于1至2年级,以主题游戏的方式进行综合练习。而音乐宫主要用于3至6年级,对所学知识以及相关知识进行练习。万花筒栏目则相当于人教版“我的音乐网页”中的“相关链接”、“小书架”、“音乐小词典”内容,都是对一些音乐知识的介绍,但不同的是人教版的“相关链接”、“小书架”“音乐小词典”部分是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较为详细地介绍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家、器乐知识、音乐常识等。而人音版的万花筒部分是独立成一栏目,主要是以演出剧照、乐器图片来介绍音乐知识,没有详细的文字说明。

3、主客观题比例不同

在分析人教版和人音版小学教材课后练习时,针对课后习题各种题型做了统计。具体统计如下:

根据表格统计,人教版教材课后练习题共有497道,其中提问式主观题有119道,提问式客观题有48道,叙述式主观题有195道,叙述客观题有132道。经计算,主观题共有314道,约占全部习题量的63.18%;客观题有180道,约占全部习题量的36.22%。人音版教材课后练习题共有629道,其中提问式主观题有128道,提问式客观题有34道,叙述式主观题有190道,叙述式客观题有200道。经计算,主观题共有318道,约占全部习题量的50.56%;客观题有234道,约占全部习题量的37.20%。

从以上数据来看,人教版教材的主观题和人音版教材的主观题在题量上都占到了全部题量的50%以上,但人教版教材比人音版教材的主观题量多了12.74%。而在客观题量方面,两个版本的百分比基本持平。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人教版教材在主观题量上明显多于人音版教材,但两者在课后练习的设计思路上基本相同,都侧重于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都是通过问答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二是人教版教材和人音版教材都比较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想象力。

值得一提的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整个人教版的图片式练习只有3道,只约占全部题量的0.006%,而人音版的图片式练习有77道,约占全部题量的12.24%。由此可见,人音版在练习呈现方式上较为多样化。

三、综述

通过分析与比较可以发现,人教版与人音版两个版本小学教材课后练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综合性。但其设计各有优劣。

1、人教版教材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练习,简单明了,较为容易让学生理解。人音版教材虽有多样呈现方式,但在图片式练习中未配有文字说明,练习呈现时较为间接、不够直观,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不易理解。

第4篇

【关键词】人文性;文化;策略;品格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标准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笔者教学使用的是译林版小学英语,在品读了所有新版教材之后惊喜地发现,新版教材的内容设置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双重性质,包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既有对中国文化的介绍,又明显地增加了对西方文化的渗透,突显了课程的人文性质,令人眼前一亮。

1.对国外文学作品的引入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就是日复一日地对单一的教材进行重复加工以及做练习题,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几乎是一个空白地带。新教材图文并茂地引入了多部外国文学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如:五年级上册的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五年级下册的Cinderella,六年级上册的The king’s new clothes,六年级下册的The lion and the mouse等。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童话故事的喜爱。通过阅读,他们被带入了一个奇特的世界,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体验外国文化特色。笔者还让他们课后上网搜索、阅读其他外国著名童话故事。由此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民族、国家、地区的了解和理解,使学生在认同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对异域文化的客观认识。

2.对中外传统节日的介绍

节日是每个国家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不同的节日传递着不同的历史、风俗、价值观等。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益于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介绍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学生回顾自己经历,结合课文内容,重温了这些传统的节日,了解每个节日的起源、节日的活动和节日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西方的重要节日也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如万圣节、圣诞节……五年级上册的Unit 8 At Christmas,学生对其充满了学习的欲望。圣诞老人、圣诞树、礼物、火鸡和圣诞大餐对学生而言有着难以抵挡的诱惑。在圣诞节那天,笔者带着班级学生一起过圣诞节,他们带着圣诞帽,唱着圣诞歌,互赠圣诞礼物,整个班级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通过对中西方不同节日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外不同的节日风俗与价值观念,体会两者的文化差异,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此同时,学会包容和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识,为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3.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戈向红(2012)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有些单元用culture time版块替换了三四年级的song time版块,culture time版块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中外文化的差别或者介绍外国某一方面的文化知识。以五年级上册文化板块的知识点为例:第一单元介绍中西方传统饮食的区别,第二单元介绍英国和美国一楼的区别,第三单元介绍中国和一些英语国家的标志性动物,第五单元介绍英国和美国对于警察和消防员的不同称呼,第六单元介绍中英文地址的不同写法,第七单元介绍中国、美国和英国流行的运动。

Culture time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开展跨文化交际做准备。

4.对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

《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综合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译林版小学英语每册教材的后面有两页“learning tips”,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提出学习建议,或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教导学生使用某些学习工具,或引导学生使用某种学习方法,或补充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如对于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建议是“Read more English stories.多读英语故事,有利于增长知识,积累词汇,提高兴趣,培养语感。你可以尝试多读一些英语故事。”

发展学习策略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它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养成独立的人格特征;它有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它有利于学生做出清晰的自我认知,正确评价自我。

5.对学生品格、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译林版小学英语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六年级教材为例,六年级上册Unit 5 Signs帮助学会认识各种标志;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揭示城市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Unit 7 Protect the Earth从节水、节约能源、保护树木、少用塑料四方面来引导学生保护地球六年级下册Unit 2 Good habits以刘涛的好习惯为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Unit 3 A healthy diet对比迈克和杨玲的饮食,让学生得出结论何为健康饮食;Unit 5 A party告诉学生分工合作的重要性;Unit 8 Our dreams引导学生畅谈梦想,为了梦想的实现而不断努力。这些内容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文,和同伴探讨思考,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译林版小学英语包含了更丰富的人文内涵,加强了对课程人文性的挖掘和提炼,彰显了课程的人文性质。作为教师,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对教材仔细研读,把握教材的人文内涵,将人文目标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践行课程的人文性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5篇

对于国内四、六级考试而言,“大话题”的考查算得上是个新鲜玩意儿,尽管无法判断这是否会是未来四、六级考试作文的新趋势,但结合2012年12月四、六级考试的其他作文题(比如这次四级作文新出现了图表题)来看,我们着实应该认识到一点:四、六级作文的话题变得越来越广。那么,今后考生应该如何面对这种趋势呢?笔者认为考生可以通过学习《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和第四册来做好写作思路和语言表达上的准备。下面笔者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

写作思路

要解决“大话题”的写作思路问题,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知识储备。这种知识储备的一个有效来源便是《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和第四册的课文。这些课文的话题涉及科技、文化、美学、历史、社会等多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六级作文常考的话题。通过学习这些课文,考生可以对这些话题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写作时要找到写作思路和写作角度问题就不大了。

笔者以本次考试的作文题目“Computer and Man”为例来具体说明。从题目可知,这个作文题目的立意是要探讨计算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个话题可以从许多方面展开,而《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22课Knowledge and Progress (《知识和进步》)就为这篇作文的写作提供了一些思路。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论述了人类文明进步与知识积累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很能启发考生的写作思路。下面我们来看文中的两句话,它们论述的就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知识积累之间的关系。

1. Knowledge began to increase as soon as the thoughts of one individual could be communicated to another by means of speech. (人一旦能用语言同别人交流思想,知识的积累便开始了。)

2. What is called “modern civilization” is not the result of a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all man’s nature, but of accumulated knowledge applied to practical life. (所谓“现代文明”并不是人的天性平衡发展的结果,而是积累起来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结果。)

这两个例句所阐述的内容为此次六级作文提供了一个写作思路:计算机作为人类文明与技术进步的象征,对知识的积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考生可以从人类知识进步的角度来论述计算机与人类的关系,如:人类的进步有赖于知识的积累与传播,而计算机极大地促进了这种进程。如果能够从这种角度来落笔的话,考生的文章必然会与众不同。

此外,这篇课文后半部分探讨的是知识的积累对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是“双刃剑”。这对考生完成该题目的写作很有启发意义:考生可以从计算机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的角度来写。课文对利与弊的论述可谓精辟,譬如下面这两个句子。

3. As is so often pointed out, knowledge is a two-edged weapon which can be used equally for good or evil. It is now being used indifferently for both. (正像人们常常指出的,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于造福,也可以用来为害。人们现在正漫不经心地把知识用于这两个方面。)

4. … gunners using science to shatter men’s bodies while, close at hand, surgeons use it to restore them. (……炮兵利用科学毁坏人体,而就在附近,外科医生用科学抢救被炮兵毁坏的人体。)

考生在写这次六级作文时可以模仿例句的写作思路:一方面,电脑可以帮助人类更加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电脑又容易诱使人类在游戏、网络上挥霍大量的时间。这种矛盾正体现出了电脑作为“双刃剑”的特征。

以上引述的《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22课只是《新概念英语》思路应用于六级写作的一个例子而已。事实上,《新概念英语》的课文(特别是第四册课文)提供的素材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写作考试中。同样以本次六级考试出现的作文题目“On Maintaining Trust”为例。考生可以借鉴《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44课Patterns of Culture (《文化的模式》)中“风俗塑造个人行为”的论述来形成写作思路,论证一个信任或不信任他人的社会如何使得其中成员的行为变得更积极或更消极。

语言表达

除了写作思路之外,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还会遇到语言表达的问题。一些考生脑子里有很好的写作思路,但却无法将自己的写作思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针对这个问题,考生也可以通过研读《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和第四册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仍以本次六级作文题目“Computer and Man”为例。考生如果打算从论述电脑的正面与负面影响的角度组织文章的话,就势必面临着如何将写作思路落实在笔头上的问题。比如想表达“电脑有好处也有坏处”,很多考生可能只能写出“Computers hav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这样缺乏感染力的句子。如果考生能借鉴上文提到的句子“Knowledge is a two-edged weapon which can be used equally for good or evil”,那就很容易把表达变得更生动。考生只需要对这个句子略作修改,便能在作文中写出既有层次又有文采的好句子,如:“Computer is a two-edged weapon which can be used equally for doing good or doing harm.”又如,考生如果想表达电脑(或其他什么东西)的变化趋势时,可以借鉴《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51课Predicting the Future (《预测与未来》)中的一个句子:“Computers have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 more and more powerful and cheaper and cheaper.”这样的表达语义清晰又简练流畅。

在写本次六级作文的另一个题目“On Maintaining Trust”时,考生同样可以借鉴《新概念英语》里的句型。例如,当考生试图描述信任沦丧的社会时,可以借鉴《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28课Patients and Doctors (《病人与医生》)里的第一句话:“This is a sceptical age … our faith in many of the things in which our forefathers fervently believed has weakened …”这句话非常切题又达意。

小结

英文写作的要求无非分成两个部分:知道写什么(写作思路)与知道怎么写(语言表达)。而《新概念英语》恰巧能帮助考生在这两个方面练好“内功”。那么考生该如何利用《新概念英语》来帮助自己备考四、六级作文呢?

第6篇

关键词:新版教材;小学英语;变化;特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426(2013)02-083-06

一、教材修订总体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Learning English(三年级起始版)》是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而成的,经教育部审定通过,供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使用。此次《小学英语 Learning English》2011版,能更全面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体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积累,学法形成及情感培养;彰显英语教材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保持教材先进的教学理念、地道活泼的语言特色,并保持教材浓厚的生活气息,突出趣味性;提高了教材的适切性,调整了教材的容量和难度,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教材修订依据

此次修订根据2001年以来的教材实验情况,听取了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教材的修订意见和建议,综合分析各地区反馈的各类信息,切实增强教材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继续发扬教材内容活泼有趣、知识系统、语言地道等特点。

三、教材修订内容

第一,调整话题内容,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渗透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人身安全教育以及绿色健康生活观念的养成。比如:在四年级上册增加了购物不用塑料袋,使用环保手袋的内容。六年级上册中加入一定要吃早餐,多吃蔬菜和水果,积极锻炼身体等。

第二,进一步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中扩充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内容,包括春节包饺子、串亲友,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传统文化常识。

第三,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适当减少新授内容,增加各类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玩、唱、演等活动中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例如: 三年级上册Unit1,Let’s play!通过Memory Game 这种课堂上常用的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练习his,her等较难区分的词汇,有效的形成对知识的运用和巩固。

第四,降低教材的整体容量及难度。

例如:每册减少了4 节新授课,四年级下册Unit 2改变原来星期、月份、序数词、节日集中出现的情况,调整其出现的顺序和位置,使知识点分解在不同的单元。

针对一些规律性的语言内容进行提示,如四年级下册Unit 2 数字几十的构成、序数词词尾的th 等用不同颜色标示,复数构成通过对话中的语句进行引导等。

四、修订后教材的基本框架与编写体系

小学三年级起点教材按学期分册,从三年级至六年级共八册,每学期一册。每册包括四个单元,每单元包括6节新授课和1节单元复习课,共24课和4节单元复习课。教材最后收录两个词汇表,一个是单元词汇表,方便学习,另一个是字母词汇表,方便查词。

(一)新授课

每单元第1-5课都是新授课,每课两页。新授课采用学习内容加活动的形式,即首先呈现学习内容,然后设计相应的活动以练习学习内容。

(二)故事课

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开始,每单元第6课为故事课,用本单元所学语句及词汇编写故事,生动有趣、可读性强。通过故事阅读既进一步巩固了单元所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并使其初步形成了阅读策略,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复习课

每单元最后是复习课。三至四年级复习课占3页,一般设计5-6个练习活动,其中包括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的练习。第1个活动Listen and talk. 通常是本单元主要语句在语境下的运用练习,目的是通过创设一个情景培养学生语音运用能力。第2-4个活动,通过看、听、读、做的形式,检验本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五、修订后教材的具体变化

(一)结构变化

新教材结构:

>>每册包括四个单元;

>>每单元包括6课+1复习;

>>每册共24课和4个单元复习;

原教材结构:

>>每册包括四个单元;

>>每单元包括7课+1复习

>>每册共28课和4个单元复习

(二) 话题变化

在保留原来的整体结构、提倡交际语言教学为中心的编写体系的基础上,对原有单元话题进行了调整,使主题更突出,前后内容更连贯,安排更合理,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年级从学生的切实生活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话题。包括学校生活、数字、颜色、家庭、动物、食物等。

四至六年级话题根据主人公的成长活动及生活经历,重点关注学生自身成长和社会生活,包括生活习惯、交通规则、环境保护、理解交流、跨文化交际等,强调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理解中外文化,提高个人素养。

Book 1

原 书 修订后

Unit1: School and Numbers Unit1: School and Numbers

Unit2: Friends and Colours Unit2: Friends and Colours

Unit3: Body and Feelings Unit3: Feelings and Body

Unit4: Family Unit4: Family

Book 1

原 书 修订后

Unit1: Food and More Numbers Unit1: Animals on the farm

Unit2: Food and Restaurant Unit2: Animals at the zoo

Unit3: Clothes We Wear Unit3: Food and Meals

Unit4: At Home Unit4: Food and Restaurants

(三) 降低教材的整体容量及难度

减少了词汇量。第一册出现的总词汇数由原来的259个缩减到了163个,认读词汇由原来的74个缩减到了73个。第二册出现的总词汇由原来的270个缩减到了194个,掌握词汇由原来的76个缩减到了74个。

全套教材1~8 册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将词汇学习进行科学分类,总共三类,即掌握词汇(能听懂、会说、认读、书写并正确运用)、认读词汇(能听懂、会说、认读并口头运用)和听说词汇(能听懂、会说并口头运用)。其中1~8 册教材中共出现词汇约700 个(歌曲、歌谣中词汇不计其中),其中掌握词汇(能听、说、读、写、运用)调整为约500 个左右(涵盖课标所列的423 个词汇),认读词汇200 个左右(包括短语)。

(四) 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五)强化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复现率

(六)增加了语音系统的学习

(七)增加了音素 Letters and sounds 的学习

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开始,每单元第5课添加了Letters and Sounds,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发音规律并逐渐运用语音规律认读简单的单词。

三年级重点了解常见的五个元音字母及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

四、五年级了解常见的字母组合的发音,并增加了Try to read。

六年级设有解重音、连续、升降调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小学生单词拼读能力,为英语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八)增加了单元复习课的具体练习活动

每单元有一个单元复习课。根据单元目标设计了典型的包括听、说、读、写的练习活动,检验学生对该单元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九)增加了形成性评价的借鉴性方案

每个单元复习中增加了How am I doing?评价部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多维化,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的多样化,体现学生是评价主体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十) 词汇表变化

每册书后附两个词汇表。表一是重点词汇,按单元顺序排序,所列词汇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第一册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表二是整体词汇表。按字母排序,标注本册出现的所有词汇(前面已掌握的词汇除外),包括听懂、会说、认读词汇以及超标词。

(十一) 增加并简化部分歌曲、歌谣

低年级歌曲总数量有所增加,增加了一些歌曲简单、曲调优美、琅琅上口的经典儿歌和歌曲,简化、改写部分原有歌曲、歌谣,减少生词。

六、修改后的特点

1.话题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好地体现了“学习活动化,活动交际化”的学习情景。

2.安排了大量有趣的活动,使本套教材的英语学习更加体现了“有趣而容易”的特点。

3.教材内容更加连贯、系统,编排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4.修订后的教材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渗透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体现了教科书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要求。

5.增加了有针对性的练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七、教材使用建议

在使用教材前,请老师们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按《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学习目标、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等开展教学。请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习目标 循序渐进

教师应在教学中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目标。

三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内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整体感受学习内容(尤其是有关问候、介绍姓名等),对数词、学校学习相关的物品词汇应注意从音、义、形整体输入,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注意倾听、认真模仿、大胆开口、不怕出错的学习习惯。

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特别是在小学起始阶段,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教学简单化现象。有的老师认为:这些单词早晚都要背,不如学了就让学生背写。这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没有学字母,单词要如何记忆呢?可在学完字母之后,逐步让学生尝试记忆单词的拼写。

(二)设计多样活动 用语言做事

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教材中的活动都用图示的方式说明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操作的方式。第一册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有听听说说、说说唱唱、玩玩演演、读读写写等。

活动有两类:

一是语言操练活动。如:歌曲、儿歌等。小学生喜欢轻松愉悦的活动,学生在歌曲的旋律和儿歌的韵律中熟悉语言、记忆语言有非常好的效果,尤其适合低年级学生。建议老师合理采用此类活动,不要认为教唱歌、说儿歌是浪费时间。

二是语言运用活动。如:第一册第四单元19课 第3部分 Let’s do it! 以Danny 为范例,要求学生能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教学中应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一般情况下,先语言操练活动,后语言运用活动,以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为目的。教材中语言运用活动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

如:第一册第2课第3部分Let’s play! 活动具有真实的交流意义,以游戏的形式介绍自己和他人的姓名,操作方式一目了然。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展示学习成果,练习语言内化语言,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教材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都是依据小学生的生活设计的。如第一册内容的主题:"School and numbers","Friends and colour","Feelings and body","Family"。

如:故事课的设计,体现了单元内容学习从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整合。故事课Lynn goes to see a doctor中Act out the story活动, 体现了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教材中的活动体现了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联系。

如:第一册第3课第3部分Let’s play!画画猜猜,第一册第10课第4部分Let’s do it! 找字母涂颜色等,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

(三)指导学习策略 提高效率

教材中体现指导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的内容。

如:从第一册第3单元开始,逐渐构建语音系统,帮助学生了解简单的语音规律,运用规律认读简单词汇。其中能够结合学生母语学习的经验和认知发展需求,针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异同,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学习策略的能力;感知和模仿英语发音的特点;有效记忆和使用英语词汇的方法。

请老师们注意:

教材中语音学习的内容安排是每单元呈现一次,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体现在每节课中,只有坚持积累,学生才会了解、运用其规律,形成词汇学习的有效策略。

(四)运用多元评价 激励为主

教材在每个单元增加了How am I doing?部分。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该部分体现了评价目标的多维化,以学生为评价主体。

请老师们注意:

教材中的评价表只是提供一个可参考、借鉴的案例,在实际教学中可灵活运用,可针对每一课的学习目标设计评价目标。

如:针对第一册第1课,可设计如下:

建议教师建立并说明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在运用形成性评价时,一定要考虑其可操作性,不宜太繁琐或影响课堂的正常进程。

(五)结合教学需要使用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1.根据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际需要、学生现有水平、课时安排等,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对教材所做的补充和删减,不应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根据实际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需求,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和活动加以替换。如:第6课第2部分

Let’s chant!

One, two. How are you?

Three, four. Open the door.

Five, six. Pick up sticks.

Seven, eight. Don’t be late.

Nine, ten. Say it again.

其中生词较多,如有困难,可加以调整或替换。

3.根据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对教材编排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4.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有时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调整教材中建议的教学方法,采用最适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方法和步骤。

(六)需要关注的问题

1.关于教学步骤,本套教材教参中提供的教学步骤为: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New concepts: Demonstrate, drill /practice

Class closing

与其它教材的教学步骤(如人教版的5步法)是一致的。

2.关于字母书写,本套教材提供的字母手写体是目前英语国家较流行的一种书写体。有些字母书写的笔划、笔顺与斜体书写不一致。切记,这不是错误的!

第7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四、六级考试;考研

一、前言

近年来,不少学者已经意识到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并就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卞树荣(2006)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大学体验英语》的实用性;邓贤贵、张坚(2007)论述了《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理念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大学体验英语》、《全新大学英语》、《21世纪大学英语》等大学英语教材均在实用性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华荣(2008)在内容组织上论述了《大学体验英语》交际内容的实用性;魏琳(2009)通过调查发现,从学生的选择上看,语言的实用性已被摆在了第一位,越来越多的学生已不再把英语学习当成应试的工具,而是希望通过学习能与人交流,无论是口头的还是笔头的,甚至同专业挂钩,达到学以致用;王帅(2009)指出《实用英语》的实用性明显加强了日常生活、工作与经济、科技发展联系密切的实用文体的阅读。WWw.133229.COm

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英语四六级作文的写作水平,如于海艳(2005)、迟欢玲(2006)、胡学方(2007)、翁义明及陈兰芳(2008)、袁在成(2009)、郑映雪(2009)等在这方面均有阐述。

至于考研英语作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对某一年考研英语作文的点评,如曾微(2006)、许建平(2007,2008,2009);如何提高考研英语作文的应试技巧,如王静(2005)、吴蓓蓓(2005);分析考研英语看图作文及相应的对策,如杨小蛮(2005)易立梅(2008)等也曾有论述。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很少学者从考试的视角来论述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尽管滕德明等(2006)从教材编写中的原则、需求分析和实用性角度,在分析了2001至2005年5年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作文题和在对学生、教师、社会的需求的分析后,指出了《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实用性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此研究仅仅通过2001至2005年5年间的考试英语写作来研究了就某一大学英语教材实用性,这尚不能足以较全面的了解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为此,本文将结合近20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作文题,来研究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以期为今后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参考。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考研作文的情况分析

为了更直观的反映近20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题。

通过对近20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文题目进行整理、归类,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总结,总体而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题材呈现出多样性,包括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书信类、应用文、描写文、图表类等。在这些题材当中,以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居多,图表类则显得过少。

然而,从历年考研英语作文的得分情况来看,多数考生的看图作文得分不高,考生普遍反映此类作文很难。为此,很有必要对此类作文做一些简要分析,看图作文可以分为图画式作文和图表式作文(杨小蛮,2005):(1)图画式作文是用漫画、照片、图片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图画蕴涵的寓意或者思想内涵理解表达能力,在逻辑的考查上,更偏重学生的总结能力;(2)图表式作文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图表中的数据所包含的逻辑关系的挖掘与表达能力,在逻辑的考查上,由于图表是数据的形象化表达,更偏重于学生的数据整理与归纳能力。而这正是众多考生所缺乏的知识及能力。图表类作文,在历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出现不多,大学英语教材中类似的图表也极少出现。由于题型不对口,考生在审题、立意、表达上都与命题者的要求大相径庭(任荣,2001)。另外,根据最新发布的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考试大纲,在英语的写作a部分,今年新增根据所给汉语文章写英文摘要的内容,并且在大纲样题中有所体现,这是很重要的变化。有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对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的体裁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关于大学英语教材实用性的讨论

由于受到文章篇幅所限,本文选取笔者教学中所使用的《大学英语》(翟象俊、李荫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及《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宁春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进行分析。

首先,本文对翟象俊及李荫华主编的《大学英语》中的体裁进行统计。

再看由宁春岩主编的《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课文中的体裁。

为了进一步说明现行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问题,下面就《大学英语》(翟象俊、李荫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及《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宁春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中专门涉及到写作方面的内容逐一统计如下。

《大学英语》的第一册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也兼顾写和说的能力,写作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使用连词、缩写句成词(组)、从句、简洁写法、从属连词用法、省略法、简洁表达法、同位语;第二册的写作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连句成段的能力,包括连贯、并列连词和连接副词、由主题句引出段、从属连词和关系代词、句子逻辑顺序、词和词组及从句的并列写法、转折等;第三册的写作,从连句成段训练入手,要求逐步做到按提示写成段文章,初步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写作能力,其中的第5、6单元有看图作文;第四册的写作,从基础训练入手,要求逐步做到按提示写成段文章,初步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写作能力,第7单元有看图作文。

而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写作练习分为一般写作(generalwriting)和实用写作(practicalwriting)两部分。前者侧重培养学生的essay-writing的能力,后者培养学生阅读和模拟套写在交际环境下的常用应用文的能力。第一、二册的一般写作以纠正学生写作中的句子层面的结构错误为主;第三、四册以段落、篇章写作为主,以培养学生在清楚表达意思、整体构思、谋篇布局等方面的能力。

就应用文写法(practicalwriting)而言,涉及如下的内容:第一册有名片、道歉信、海报、储蓄表、订单、体育比赛安排表、通知、邀请函,第二册包含了入学申请表、个人广告、旅游保险、贺卡、健康表、私人信件、网络布告,第三册则有会议邀请函、获奖证书、广告、论文征集广告、网上课程安排、旅游行程安排、公共预警通告(毒品)、政府通告(反战反暴力游行),第四册安排了工作广告、演出安排表、投诉信、招聘广告、道歉信、问卷调查、保险单填写、提纲写法等应用文写作知识。

四、综合分析

综合上文对四六级及考研英语作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六级作文的题材主要以写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为主,偶尔出现图表类和应用文类的作文;考研英语作文主要是图表类作文和应用文写作,从2010年开始新增根据所给汉语文章写英文摘要的题型。这两个对教学起很大指导作用的考试在写作方面有共同的要求,即都要求考生掌握应用文写作,而双方的不同之处在于四六级作文侧重考察考生能否根据所给的题目用英语清晰流畅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因而题材多为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而考研英语作文侧重考察考生观察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因而题材多为图表类作文。一套讲究实用性的教材在写作练习部分应该注意两者兼顾。

根据本文第三部分对写作方面内容的统计可见,《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较之于《大学英语》有了很大的改善,更注重实用性,也就给予应用文写作更多的关注,这对大学生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及今后的工作无疑是极为重要得。然而,《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极少涉及看图写作方面的知识,根据所给汉语文章写英文摘要这方面的练习几乎为零。就考研英语写作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今后编写大学英语教材需要考虑到考研英语写作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要增加看图写作及如何提炼文章的摘要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满足大学生考研的需要,使得大学英语教材更具实用性。

五、结束语

纵观全文,本文在总结、归纳我国近20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英语作文题目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翟象俊、李荫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及《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宁春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的中与英语写作密切关系的内容,并就这两套教材的实用性,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这两套教材的实用性尚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是今后大学英语教材编写时候应该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卞树荣.《大学体验英语》教材编写理念及其对英语教改的指向[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2]邓贤贵、张坚.构建特色英语课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职业时空,2007(23).

[3]华荣.《大学体验英语》教材浅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

[4]魏琳.从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僵化现象谈英语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4).

[5]王帅.高职《实用英语》教材特点及应用方法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

[6]于海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应试策略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5).

[7]迟欢玲.如何写好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j].英语自学,2006(11).

[8]胡学方.从框架结构谈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教学[j].贺州学院学报,2007(3).

[9]翁义明、陈兰芳.主题句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短文写作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2).

[10]袁在成.主题句在cet-4&6写作中之功用[j].科技信息,2009(28).

[11]郑映雪.四六级考场议论文写作应急思路“三步曲”[j].英语自学,2009(11).

[12]曾微.2006年全国考研作文解析[j].大学英语,2006(3).

[13]许建平.2007年全国考研英语作文讲评[j].大学英语,2007(4).

[14]许建平.2008年全国考研英语作文讲评[j].大学英语,2008(4).

第8篇

一、作文教材

20世纪90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深入,语文教材不能只是单纯的阅读教材,听说读写应当协调发展,这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浙教版教材把作文和听说训练从单元练习中分离出来(作文从三年级开始),与课文并列,提高了作文和听说在教材中的地位。同时,由于浙教版教材是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序编排的,作文训练的序列比较清晰。

1.年段编排、要求和数量

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共12册。一、二年级的写话安排在单元练习中,形式有看图写句子、看图写话、活动写话等。三、四年级每册8个单元,五、六年级每册7个单元,每单元都有1次习作训练,标题与课文并列。三至六年级共有习作训练60次。

2.文体

从以上统计表可以看出,这套教材比较重视应用文的练习,从留言条、借条和收条到日记、书信,常用的应用文都有,还安排了两次作文修改的专门训练。在记叙文的几种类型中,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的比例比较适宜。写人一般以叙事为基础,所以写人文章出现得比较迟,到高年级才跟记事文持平。写景状物的文章由于大部分是基于观察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各年级的安排大致接近。

3.内容

浙教版教材的作文内容有以下特点:

(1)规划作文序列,减少随意性

这套教材中的作文内容是事先规划而不是根据单元课文随意安排的。从上面的统计表可以看出,这套教材按记叙文、应用文两大文体,由易到难编排。应用文的出现顺序是:

应用文中除了日记是给自己看的,写法可以比较随意外,绝大部分应用文是给别人看的,因此必须注意礼仪,有的还有固定的格式。读者相对少的(如留言条、普通书信)写法可以自由些,而读者多的(如通知、启事)语言必须简洁明快。条据实际上是简短的书信,因此从条据开始训练应用文的规范,然后写内容比较复杂的书信、回信直至感谢信等,可以形成序列。

记叙文一般分为叙事、写人和状物(包括写景)三类。写人必须以叙事为基础,所以先安排叙事再安排写人,而状物因为可以直接观察,尤其是静态的如水果、文具、玩具等可以反复观察,所以也可以较早开始练习。同一册教材,也注意由易到难。如第五册要求写好一段话,训练顺序是:

(2)单元导语、课文和作文一致

这套教材是按语言文字训练序列组织单元的,很多单元是以写作为重点项目的。如第五册第七单元的语言文字教学点是“按方位顺序写段话”,单元导语是:

接着,安排了《我们的教室》《三味书屋》《北京》三篇课文,学习重点就是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学完三篇课文后是习作训练:

习作训练没有设置栏目,但实际上由“指导”“例文”和“要求”三部分构成。这次习作的要求是: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浙教版教材的作文指导并不是到作文课才开始的,而是贯穿整个单元,虽然也有“例文”,但整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例文,这就可以多方借鉴,厚积薄发,避免机械的模仿或套作。在写作内容上,也可以有多种选择,避免学生习作内容和写法的雷同。

(3)作文指导比较具体

高年级的习作训练,都有“习作要求”“习作内容”“习作提示”三个部分,一般为3—4个页面。习作要求比较明确、集中。如第九册第四单元《我爱家乡的一》,习作要求就是写好文章的结尾,“紧扣内容,自然简洁,不画蛇添足”。在“习作内容”中安排进阶练习。像这次习作,要求先为《我爱家乡的河》加一段结尾,然后以“我爱家乡的一”为题,写篇作文,注意写好结尾。在“习作提示”部分提示了“自然结尾”“总结全文”“发人深思”等几种常见的结尾方法,并以课文为例加以说明。由于作文指导比较具体,教师和学生反映易教易学,效果明显。

二、听说教材

浙教版教材的听话说话训练有以下特点:

1.提升了听说训练的地位

此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多数是把听说训练作为单元练习的道题,时有时无,师生也不够重视。浙教版教材注重听说训练,把听说和兑读并列。各年级听说训练都单独列出,在目录上显示,一、二年级还跟阅读并列编排课次。

在数量上,一、二年级每单元1次。第一册有三个板块,分别为“入学教育·听话说话”“汉语拼音·识字·听话说话”“阅读·听话说话”,每个板块都有听说训练。这是因为初入小学的儿童,尽管识字和阅读刚起步,但已能听懂,会说很多话。以听话说话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便于幼小衔接,也能促进儿童口语能力的发展。低年级在目录上标明的听说训练共29次。三到六年级每两个单元安排1次,共计28次。

2.独白和交际并重,注重口语交际功能

以往的听说训练以看图说话、复述故事为主,侧重于独白。20世纪80年代,语文教育界已经开始认识到听说训练要注重交际功能,浙教版教材反映了这一变化,独白和交际练习并重。

以上交际性听说训练共19次,从数量看,在同时期的教材中是比较高的。但如果从交际功能训练在整个听说训练中的比重看,占三分之 ,比例还是偏低的。

3.听说训练的指导比较具体

浙教版教材中的听说训练一般占2个页码,对听说的内容、方法以及情境等都有提示。

三、四年级的听说训练不分栏目,采用课文加课后练习的形式。如第五册第三单元的《打电话》。

第9篇

 

首次提出并阐释伟大建党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一大亮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感人肺腑的红色资源,要发掘好、运用好,丰富“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内涵,加强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教育,确保少年儿童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感悟共产党员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每次读《十六年前的回忆》(六年级下册11课),都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中国共产党缔造者之一李大钊慷慨就义时宣言:“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为共产主义真理视死如归的豪迈,令天地动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四年级上册22课)中周恩来目睹中国人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体会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清贫》(五年级下册12课)中方志敏为革命筹集的数百万元金钱,一点一滴用于革命事业。牺牲前他留下铮铮誓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延安,我把你追寻》(四年级上册24课)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延安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一百年来,无数的苦难、曲折、死亡,没有摧毁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志,反而使我们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纯洁、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战斗力。         

 

体会共产党员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每次读《七律·长征》(六年级上册第5课),我的眼前都会浮现那波澜壮阔的长征画卷。我引领同学们开展综合性学习,诵读、积累、赏析、书写革命历史,传承革命传统。     

 

《朱德的扁担》(二年级上册16课)中朱德在长征途中,直面峭壁悬崖沉稳担粮,一边做思想领航者,一边做执行生力军,与战士站在一起,干在一处。         《军神》(五年级下册11课)中刘伯承将军不打麻药给受伤的眼睛做手术,他从容镇定、钢铁般的意志堪称“军神”。       

 

《千年梦圆在今朝》(四年级下册第8课)里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进行探索和追求。        

 

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弘扬共产党员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树立了许许多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英雄形象。我带领同学们品读人物形象,体会精神内涵,增强少先队员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金色的鱼钩》(六年级下册13课)中,老班长给三个病号做鲜鱼野菜汤,而他只吃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    

 

《狼牙山五壮士》(六年级上册第6课)中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顽强歼敌,最后把日寇引上狼牙山顶峰,壮烈跳崖。他们热爱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万古长青。     

 

《灯光》(六年级上册第8课)中郝副营长在解放战争一次围歼战中,点燃手中的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道路,暴露了自己,赢得了战斗。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英雄气概千古流芳。        

 

《黄继光》(四年级下册24课)中黄继光1952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堵机枪,英勇牺牲。他是一面不倒的战旗,激励人们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桥》(六年级上册17课)中老支书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他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架起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无数次展现了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理解共产党员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每次读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都能受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文中毛泽东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并发扬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搜集资料,发现新时代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楷模。         2020年1月,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前,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义无反顾,第一时间拿着无座票,奔赴抗疫第一线,在武汉最前线连续奋战60多天。         2021年6月,神州12号载人飞船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意味着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7月,郑州暴雨千年一遇,如同150个西湖在一天内直接灌入,第83集团军深夜驰援爆破分洪,98年长江抗洪抢险有他们,08年抗震救灾也有他们。在天灾面前,他们是人民最值得信赖的人。        

 

2021年7月,64岁的张桂梅老师被授予“七一勋章”,她推动创建了全国唯一一所公办免费女高——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帮助1800多位贫困山区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改变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铸就的。      

第10篇

【关 键 词】小学数学教材;九章算术;负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146-03

1972年第二届国际数学教育(ICM)大会上成立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关系研究小组(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 ),简称HPM。HPM关注的内容包括: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多元文化的数学、数学史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数学史与发生教学法、数学史与学生学习的困难、数学原始文献在教学中的应用等等。自1996年开始,HPM组织研究的一个重点是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与学习中的角色。直到2005年5月我国第一届HPM研讨会在西安(西北大学)召开,我国才建立起HPM的交流平台,这也标志着我国HPM研究进入组织化阶段。

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也凸显了数学史的地位和作用,无论义务教育阶段还是普通高中阶段,都有与数学史相关的论述和要求。2011年版的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为此,教材可以适时地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欣赏数学的优美。例如,可以介绍《九章算术》、珠算、《几何原本》、机器证明、黄金分割、CT技术、蒲丰投针等。[1]因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各版本,都不同程度地选入了一些数学史料作为背景知识。

迄今为止,已有一些专门研究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相关问题的文章,但是就某一具体内容进行专门研究的尚鲜见。笔者认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无疑能为高师教师提供参考依据,使其在进行数学史教学时对相应内容有所侧重。本文主要讨论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九章算术》内容。文章选取人教版[2-4]、苏教版[5-7]和北师大版[8-11]教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九章算术》简介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典数学最重要的著作,也是世界数学史上极为珍贵的古典文献。它总结了秦汉以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辉煌成就,开创了独具一格的理论体系,它的成书标志着中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该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据考证至迟在公元前1世纪。[12-14]

现传本《九章算术》包括246道数学问题,按性质分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句股九章,故称为《九章算术》。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书中每道题都有问、有答、有术(解题的思想方法、公式、法则),有的一题一术,有的一题多术,有的多题一术。其内容与当时或更早的社会生产、经济、政治等都有密切联系,许多社会问题在书中都有反映。[14]

《九章算术》的成书标志着中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公元656年,李淳风受诏负责编撰“算经十书”作为国学的标准数学教科书,[12]其中就包括《九章算术》。

正是由于《九章算术》在我国数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三种版本的教材均用了较多的篇幅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九章算术》史料。

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九章算术》史料

以下分别是人教版、苏教版以及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九章算术》的内容及呈现形式[2-11](表1):

由以上统计可以看出,《九章算术》史料在三种版本教材中均是占篇幅最多且介绍最详细的,只是根据各自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材选择具体介绍的史料也有所不同,但三种版本均选择了“负数”进行介绍,以下便以此为例加以说明。

三、负数

人教版(如图1)是在六年级下册学习第一章“负数”的过程中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这一史料的,除介绍《九章算术》的“负数”外,教材还同时介绍了负数在国外的发展;苏教版(如图2)则是在五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负数”的学习任务结束时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这一史料的,且除介绍了《九章算术》中的“负数”外,教材还介绍了刘徽《注》对“负数”作的注解;而北师大版(如图3)是在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生活中的负数”的学习任务结束时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这一史料的,其关于《九章算术》“负数”的文字介绍与苏教版相似,但没有数学家刘徽关于“负数”概念的解释,同时也没有图片。

关于负数,《九章算术》在第八卷“方程”是这样介绍的:正负术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刘徽对此作了这样的注释: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邪正为异。[15]即两数相减,同号则绝对值相减,异号则绝对值相加,零减正数为负数,零减负数为正数;两数相加,异号则绝对值相减,同号则绝对值相加,正数加零是正数,负数加零是负数。刘徽注释为:正负是两种“得失相反”情况的反映,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或者用正、斜排列的方式分别表示正、负数。

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三种版本都介绍了《九章算术》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用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的方法。只是对于其运算律即原文说的“正负术”均未作介绍。俗话说:授人一瓢水,身有一桶水。因此,尽管小学数学教材只介绍了《九章算术》中用算筹表示正负数的方法,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对《九章算术》关于正负数的知识都有一个粗略的了解,那么作为高师学校的教师,就更应该在数学史课程介绍关于《九章算术》史料时对负数部分做重点介绍,以便开阔未来小学数学教师们的视野,使得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能够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4.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54,85.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1:47,87,112.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4.

[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9,16.

[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0.

[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6.

[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4.

[9]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0.

[10]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9.

[1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8.

[12]李文林.数学史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72,89.

[13]朱家生.数学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54,57.

第11篇

【关键词】 交互式电子白板;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

交互式白板能够通过生动的多媒体影像、丰富的教学信息和及时的师生互动交流实现课堂教学的突破,这不仅帮助教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和效果的优化,更实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现代意识的培养. 正符合课程标准对运用信息技术的要求.

一、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古训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在疑. 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去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可行、开放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

《分类与统计》(人教2011版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时,我利用白板幕布功能出示小美乱糟糟的房间图片,再利用透视镜引出课题“分类”,再通过插入整理房间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分类的方法及重要性.

《等量代换》(人教2001版三年级下册)一课中,利用白板播放视频的功能,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引入课题,并利用视频快照功能,及时将称石头的画面截下,使学生明白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可以用石头的重量代替大象的重量. 以此揭示课题,充分调起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图形的运动(二)》(人教2011版四年级下册)一课中,利用白板的对称、旋转功能,设置好生成镜像的方向或是旋转的角度,就可以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多次对称或旋转后得到美丽的图案,这些是传统的教学中难以实现的,也是语言无法恰当形容的. 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才能让学生感叹数学的美.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人教2001版六年级下册)一课中,利用白板的放大缩小功能,先呈现一个小小的图片在中央,再逐步放大图片,发现是广州的地标建筑――广州塔. 这样做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并提出问题:“如何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一个图形?”使学生开动脑筋,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中.

二、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的程度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朱智贤)通过电子白板,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可能性》(人教2011版五年级上册)一课中,学生们对“可能”与“一定”的认识并不到位. 拿掷骰子来说,有的学生会认为有六种可能性就意味着掷六次就有六种结果. 利用白板的“骰子旋转器”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随机多次掷骰子,并将结果输出. 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们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可能性,初步接触“概率”.

《面积与面积单位》(人教2011版三年级下册)一课中,学生们对“面积”这一新名词的理解很困难,常常与周长混淆. 在教学时,我利用白板的拖拉图片的功能,让学生可以将图形进行重叠比较,加深对面积的理解. 又利用网格,让学生进行数方格来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 在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中,使学生将“面积”与“周长”区分开,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角的度量》(人教2011版四年级上册)一课中,我利用白板的放大缩小功能将一个角放大或缩小,让学生们动手量一量,自己验证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 再利用旋转功能,也让学生们动手操作,验证“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而得出的结论自然记忆深刻. 在电子白板的帮助下,学生很快掌握了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这个难点.

三、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练习质量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为基础. 而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或多或少存在练习形式方法单一,缺少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习题.

这一点在小学数学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练习课中尤为明显. 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阶段的重点,从一年级至四年级,无一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对学生而言,四则运算的练习却是枯燥的. 我在计算教学中常常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如:摘星星、选择、涂色、拼图、连线等形式,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 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一、枯燥的问题,使学生厌烦练习的现象得以改善.

我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人教2011版一年级下册)后,利用白板特有的交互性,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数学王国里的聪聪和明明要到王宫里去玩,国王在路上给他们设置了很多关口,每个关口都有一道问题,正确解答出这些问题,才能通过关口,最后顺利到达王宫. 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通过这个游戏,将原来枯燥的计算练习变为轻松愉快的过关游戏. 学生不仅在游戏中巩固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练习效率. 类似这样的“闯关游戏”我常常应用于计算练习中,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分类与统计》(人教2011版一年级下册)教学后,我利用白板的容器功能设计了一系列练习,学生到白板前操作,当图形没有按照正确的类别摆放时,就会发出提醒的声音,同时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通过这种即时的反馈,学生的思维完全被调动起来,在玩中学,既感觉到快乐,又能学到知识.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2011版三年级上册)后,我设计了一道巩固练习题:根据给出的分数,给下面的图形涂色. 学生利用电子白板中的颜料桶,给空白的图形涂上了喜欢的颜色,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加强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科学,它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觉得枯燥,多数是看不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常带着“这个知识有什么用?生活中用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反而降低了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 由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强大的多媒体整合平台,可以融入多种技术,加强了数学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分类与统计》(人教2011版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时中,我以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作为例子,用白板以图片播放的形式,让学生对分类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将一年级上学期所进行的“我的书包我整理”活动的照片放给学生们观看,再一次强调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培养学生养成自己整理书包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合理安排时间》(人教2011版四年级上册)一课中,我分别模拟烙饼与沏茶这两件事情,让学生到白板前操作,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最优方案去完成事情,懂得合理安排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

在《节约用水》(人教2001版六年级下册)活动课中,我先以白板呈现水资源的相关知识,再让学生汇报关于学校漏水的调查结果.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计算、绘制统计图. 再通过白板的反馈系统,让学生们自己输入对本节课的感想,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全球水资源的紧缺,感受到必须防止浪费水的现象频发,还提出一些节约用水的小建议. 真正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提高自身及周围人们的环保意识.

五、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丰富学生知识,感受数学文化

有人说,数学枯燥无味. 他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没有体会到数学美,忽视数学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华罗庚曾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数学的教学,要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

在教学《七巧板》(人教2011版一年级下册)时,我利用白板呈现各种各样用七巧板拼出的美丽图案,给学生们视觉感官刺激,使他们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呈现的几种简单图案,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一个个小故事. 在年级开展了“奇妙的七巧板”制作比赛,一年级的学生们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一套套七巧板拼出了“狐狸孵蛋”、“守株待兔”、“龟兔赛跑”等等成语故事. 学生们除了知道七巧板,还能将七巧板玩出“中国传统味道”.

在《年月日》(人教2011版三年级下册)一课中,用谜语来引出课题,再用“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这些歌诀来帮助学生记忆大月. 利用白板视频功能,给学生们介绍了闰年的由来等等,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在《图形的运动(三)》(人教2011版五年级下册)一课中,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白板的对称、旋转功能,设置好生成镜像的方向或是旋转的角度,将一个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多次对称或旋转后得到美丽的图案. 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化繁为简的神奇,更感叹数学的对称美.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第12篇

一、 按照课文要求提问

教科书中的要求,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年段特点,是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能力目标,也是引领学生深入阅读的教学要求,因此,教科书中的问题,是课堂提问的主要依据。

一是课中“泡泡”。人教版教材中第二学段课文中往往有“泡泡”,这些泡泡,一般是每课1至3个,大都是要求理解的词语和较小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又比较重要,也属于课文的重点内容,因此,“泡泡”里的内容要融入教学。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风筝》一课“我查词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就是要求学生查阅词典理解词义。还有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二单元《蟋蟀的住宅》一课中有个“泡泡”里问“‘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这些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都可以以此提问,这也是理解课文和语言运用相结合的形式。

二是课后要求。有的教师上课时,不爱使用课文后面的问题,这也是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当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有十多个版本,无论哪个版本,一般都是采取选文式主题阅读的编排形式,即围绕着一个主题,所选的几篇文章都符合这一主题,反映了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的相互融合,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科书编者编制课后问题时煞费苦心。一般课后有2至4个问题,其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方向。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摄影师》一课,课后的问题第二题:“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出高尔基让秘书放小男孩进来和对高尔基照相的细致描写以及高尔基喊小孩回来的内容,包括高尔基最后对秘书说的话,这是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还有的课文后面有理解语言形式的要求,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后面有“举例说一说,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个内容也要融入教学,让学生理解语言形式。

三是小练笔。课后的小练笔是体现读写结合、升华学生情感的形式,也是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单元课后的小练笔“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我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教师可以提问:“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让学生先说再写,完成了课后的要求,才是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

二、 抓住重点问题提问

语文教学要讲求实效,要提高阅读效率,教学时就要抓住大问题,删去细枝末节的小问题,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自行设计提问,所设计的问题是课文后面没有提出的,但又对理解课文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有帮助的。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四单元的《猫》,课后的问题是“作者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我们来举些例子说一说。”教学中,教师可以加上“老猫有什么特点?”“小猫又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整体上关照全文。再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单元《落花生》一课,教师可以提问:“我们要向花生学习什么?”这是一个有思考价值的大问题,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才能解决,教学中融入了这样较大的问题,教学实效性就会提高。

三、 针对有疑之处提问

有的课文中有疑问处、矛盾处,学生阅读时会有些疑问,课文中也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学生需要深入思考,这些是很好的学习内容,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二单元《詹天佑》一课,用了很长的篇幅写帝国主义对中国人修铁路的阻挠和要挟,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提问:“课文以詹天佑为题,但是为什么却要写帝国主义对中国人修铁路的阻挠和要挟?”这个问题的答案能从侧面表现詹天佑为国争光的决心和修铁路的能力。再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三单元《穷人》一课,有一处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些内容,不连贯、断断续续,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这五处省略号分别省略了什么内容呢?从而表现了桑娜的什么品质呢?”学生的回答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文本的重点和主人公桑娜的优秀品质。

四、 根据简约之处提问

由于文本受篇幅的制约和学生年段的限制,大都不会很长,一般都有一些描写简约或者空白之处,因此,根据文本简约、空白的地方提问,也是设计提问的重要依据,前提条件是这个内容必须能直接或间接反映课文重点,不能在无疑处生疑。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单元《巨人的花园》一课,对巨人堆起围墙和推到围墙的情景描写得比较概括,但这又是课文重要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想象巨人堆起围墙之后,花园里是什么景象?”“想象巨人推到围墙之后,花园里又是什么景象?”这两个问题,既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形式,也能体现课文的主旨,即“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再如《去年的树》中有两处描写:“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两处描写是表现鸟儿的好朋友大树被制成了火柴,火柴点亮了灯火,属于课文的重点部分,因此,教师可以提问:“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的心里会想些什么?鸟儿又看了一会儿灯火,它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请展开想象。”学生的回答能丰富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