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

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

时间:2023-05-29 18:23:34

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

第1篇

从战争年代开始编译民族教材

1922年,拉西东日布(以下简称拉西)出生于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今辽宁省阜新县)一个蒙古人家里,汉名戴瑞斌。拉西少年时曾入家乡私塾学习蒙文,之后考入北平一中、育英中学等校学习汉文;1939年10月赴日本大黄学舍学习日语,后来到东京正则学校学习英语。1940年9月,他返回北平,先后在蒙藏学校和辅仁大学学习。这些经历为其以后从事民族教育工作打下很好的文化基础。

1946年6月,拉西参加革命工作,起初他在北安东北军政大学学习。1947年,拉西在兴安军区政治部任编辑干事期间,着手编写了部队士兵学习的《蒙古文识字课本》,参与编辑《战斗画报》等,满足了民族指战员的文化学习需求。同时兼任通讯员,编译蒙文通讯报道。1948年,拉西在内蒙古军政大学二院蒙古文研究室工作期间,与布仁赛音合作编写了《汉蒙小词典》。这是我国早期的汉蒙辞书,收录几千词条,基本满足了当时文化普及的需要。他还参加了《新蒙古文读本》的编写,参与了由清格尔泰主持的蒙古文拉丁化研究。他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文教部工作期间,翻译出版了《一支胳膊的孩子》。在扎兰屯师范学校教书时,主持编写了《蒙汉文史地教学大纲》和部分民族文字教材。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各地纷纷成立民族中学,既缺教师又缺教材,尤其缺民族文字教材。此时刚上任海拉尔一中教导主任的拉西被调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任教科书编辑室主任,兼任内蒙古师范学院文史系讲师。这期间他主持编写了各学科自编教材的《教学大纲》,同时负责十几种课程65本教材的编写、审订和出版任务。其间,由他起草撰写的《蒙古族中小学教材编辑方针、原则》,由国家文教部批转,在全国第二次民族教育会议上受到肯定。这时他还独立编辑出版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世界历史》等教材,并翻译了《教育学》《中国通史》(第二卷),编写了《世界通史》(讲义)等。

“民族教材建设是少数民族的基本建设”

1960年,拉西响应组织安排,参与筹建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并任副社长、总编辑。他是该社首任主要领导成员,又是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在他的参与和带领下,内蒙古的教材建设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经历了艰苦的发展历程,开始步入良性发展阶段。1960~1966年,拉西全盘主持《中小学蒙古文教学大纲》的制订、自编教材的编写和统编教材的翻译工作,同时在语言文字的标准化和名词术语的规范化方面,拉西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还担任了《蒙汉词典》《蒙古语词典》等大型辞书的编写组长,因此他的工作负荷很大。在“”和挖“内人党”运动中,拉西遭受不白之冤,身心受到极大摧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才得到。但他毫无怨言,很快振作起来,投入到教材建设中去。1973年恢复工作以后,拉西仍主持教材编写工作,组织编译各科教学大纲和教材,使自治区的教材建设重新步入春天,出现蓬勃生机。在他的带领下,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建设速度明显加快,除编写翻译教材以外,还恢复了大型辞书的审订工作,开始制订多学科辞书的新编选题计划,使民族教材建设又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丰硕成果 眷恋行家里手

拉西曾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名词术语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蒙古文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自治区翻译系列高评委委员、全国民族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蒙古语文学会理事、内蒙古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拉西在教育学、教材编辑学、语言学、辞书编纂学和翻译学等方面造诣颇深。他知识渊博,治学严谨,精通蒙古文、汉文、日文,也能使用英文。40多年来,他累计编译和审订教材和图书达4000万字。他主编出版了《学生蒙古语词典》,此书成为后来多种版本学生词典的基础;主持编写并审订了《蒙汉词典》《自然科学名词术语词典》《外国地名蒙语译音手册》等社会上普遍使用的多部词典。曾制订了各学科名词术语汇编,动物、植物图鉴等有关规范蒙古语名词术语工具书的规划。为名词术语的标准化,主持了20余次研讨会及审订会,曾发表了《蒙古语名词术语概论》等多篇论文和论著。1986年他被特邀参加了中国出版词典词条审订会。1957~1983年,三次获得蒙古语文学习使用一等奖;1984~1987年,连续被评为自治区民族教育先进工作者、中国教育学会优秀工作者、自治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2010年他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出版界杰出贡献奖。拉西离休之后,一直进行研究和写作,出版了《蒙古语名词术语论文集》《简明现代蒙古语词典》等论著。

拉西40多年谦虚谨慎,淡泊名利,从不居功自傲,而是把成就的取得归于与他一起奋斗的领导和行家里手。因此,2001年当《蒙古写意》的作者巴义尔前来采访他时,他拒不谈自己,却对别人的功绩侃侃而谈,娓娓道来:

“自治区老一代领导乌兰夫主席、哈丰阿副主席、胡昭衡书记、特古斯主任和分管我社的戈瓦副厅长,在教育出版社创建及成长上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和指导。世界名著《多桑蒙古史》的译者阿萨拉图,他虽同我们一起工作时间只有一年多,但是他是我们教科书编译室的第一任主任。他学识渊博,是很有造诣的学者,上任后潜心研究教材翻译问题,翻译方面有很多论著。曾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的璞仁来是一位善于反复推敲、精雕细刻的修辞学专家,他为提高课本的文字质量,提高其权威性、典范性,使语言艺术的精湛优美达到最佳境地,而时刻在冥思苦想。

自学成才的词汇学专家巴图巴雅尔的刻苦钻研精神令人敬佩,是我们早期正字法的活词典。我们有几本经得起检验的词典,它的最后把关签字付印的责任编辑,就是英年早逝的老编辑德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四世同堂》等诸多名著的译者,是我们的语言学家和老翻译家额尔敦巴特尔,为了提高语文课本译文的质量,苦其心志,竭尽全力,人们都赞赏他活到老、学到老,具有孜孜以求的精神。他经过多年刻苦自学俄文,已达到翻译水平。

第2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118-02

语文教学要有所取舍,要选择学生难以理解且靠近他们最近发展区的内容进行教学。在开展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使用问题驱动,逐一突破学习中的难点,指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品味古诗词的丰富内涵,感受古诗词的艺术表现力。

一、品味语言,感受形象

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特点,重点挑选那些和古诗词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一些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较为关注对词语、句子意思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以词句理解作为起点,让学生感受其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感受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例如,在《琵琶行》中,琵琶女是最主要的人物形象,而作者则是其中的次要人物形象。教师可以摘取其中和琵琶女有关的语言,让学生深入品味,并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而对于作者的形象则可以简单带过,让学生自主感悟。如教师可以摘取“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等句子,让学生尝试分析人物形象。学生通过分析感悟到这句描写了琵琶女出场时的样子,不仅写出了琵琶女的动作,还展现了她的内心情感,用“千呼万唤”和“半遮面”表现她内心的犹豫和幽怨之情,为后文展现其心理变化奠定了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析文中琵琶女进行自述的句子,学生可以发现这段描写如泣如诉,琵琶女诉说了自己年轻时万众瞩目的地位,和现在的凄凉落寞形成对比,能更好地展现其悲伤之情。在分析作者形象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感悟,将自己代入到作者所处的状态,感受其内心情感。学生感受到作者在被贬谪后,听了琵琶女的故事让他产生了共鸣,因此才会潸然泪下。在这番主次有别的人物形象分析后,学生把握住了诗歌所描写的人物形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字词学习放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中,在有限的课堂讲授环节中,集中精力让学生透过语言感受古诗词所描绘的人物形象,这样能促使学生抓住古诗词核心,深入理解其内涵。

二、驱遣想象,深化体验

古诗词往往具有丰富的意象,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那些最易于激发学生想象的意象,组织学生深入品读,深化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指导学生合理想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虚构故事,也可以让他们尝试还原场景,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他们的审美体验。

例如,在学习《蜀道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重点抓住“蜀道”这个意象进行分析,强化审美体验。蜀道指的是来往蜀地的道路,以险峻艰难著称。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诗歌中展现蜀道艰难的词句,并展开想象,然后?L试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蜀道的情况。有一名学生是这样阐述的:“诗人描绘了高险的山势,山水激荡,枯松倒挂,瀑布从眼前飞流而下,这一切都使人生出了望而生畏之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思考,诗人除了要体现蜀道的自然情况,其“艰难坎坷”还体现了什么。学生抓住了“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一句进行合理想象,认为作者这里所写不仅说明了蜀道的艰险,更暗指当时的社会环境,即当时社会充满艰险,不如早些回家,免得遭受小人的嫉妒陷害。在这样的想象中,学生对诗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创作《蜀道难》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描绘蜀地奇异的地理风貌,更重要的是借助“蜀道”这个意象来暗喻社会现实,表达充满艰险的仕途对自己的心理带来的伤害。

高中学生对诗歌意象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无法完全达到古人创作诗歌时候的审美高度。因此教师要选择那些学生理解时有一定难度,却能起到启发作用的意象,促使学生展开想象。

三、批判思考,尝试质疑

高中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较强,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提出有难度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质疑批判。“学贵有疑”,在思维感知的过程中,对诗歌进行深入思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李煜的《虞美人》时,教师可以抓住“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字,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思考――李煜的“愁”是什么,应如何看待李煜的“愁”。有的学生在阅读后表示质疑:“从表面上看,李煜的愁是因为自己的个人遭遇,他是亡国之帝,曾经坐拥天下,但是最后却沦为阶下囚,他因此而愁。但是如果深入思考的话就会发现不仅如此,李煜的愁是一种人生在经历大喜大悲之后的感怀,是一种自我超脱,他诉说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遭遇,而且还道出了世人的情感共鸣。”教师对其批判性思考表示赞同,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感受李煜诗词作品中的大意境。有学生提出:“我认为李煜的词之所以会让人感到深邃高远,和他的个人信仰是分不开的。在国家遭受不幸之后,他只能皈依佛门,并从中得到慰藉;然而青灯古佛却让他越发感受到‘愁’,这里的‘愁’指的是站在更为超脱的境界思考人生,替芸芸众生感受的愁。”在经过理性思考之后,学生对于《虞美人》的理解超越了字词的表面,深入到了文本内部。

可见,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合理取舍,筛选出那些能引起学生反思的问题,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多问几个为什么,体会到古人创作诗歌时的理性思考。

四、类比阅读,发展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指导学生进行类比阅读,以促使学生发展思维。可以用于类比阅读的古诗词数量很多,教师要合理取舍,设定类比的角度,并依照此角度选择最适合的古诗词,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在学习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之后,教师说:“大家都从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感受到了她经历国破家亡之后内心悲凉愁苦的心情。下面大家可以阅读一下她的另一首作品,那就是《醉花阴》,尝试说说这首词中是否也体现了愁苦之情,和《声声慢》中的愁苦之情是否有不同之处。”学生受到了启发,展开了比较阅读。他们在对比阅读后发现,《醉花阴》中也写了“愁苦”,但是却和《声声慢》中的愁苦截然不同。《醉花阴》的愁苦是因为丈夫离开自己去远方,在重阳佳节她难以忍受心中的寂寞,所以用词来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这里“愁苦”的根源是思妇对丈夫深深的爱。然而《声声慢》中的愁苦体现的是国破家亡之后,作者内心寂寞孤独的感觉,并抒发了自己在人生暮年孤苦无依的悲哀之情,表达了对于人生将要走到终点时的无奈和悲苦,这里的“愁苦”体现的才是真正的悲怆之情。由于选择了合适的古诗词进行对比,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得到了升华。

第3篇

1、发愤忘餐:发愤:下决心,立志;餐:吃饭。发愤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2、刻苦耐劳:刻苦:很能吃苦;耐:禁得起、受得住。工作勤奋,经得住繁重的劳累。

3、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

4、绝少分甘: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5、大可师法:师法:学习效法。值得学习和效法。

6、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7、艰苦卓绝:卓绝:极不平凡。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8、勤学苦练:勤奋、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9、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10、力学不倦: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11、绝甘分少: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12、学如登山: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13、力学笃行: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14、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15、群起效尤:大家一起向坏的学习。

16、夺胎换骨: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

17、志坚行苦:行:行为。指意志坚定,行为刻苦。

18、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19、磨穿铁砚:磨穿了铁铸的砚台。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也形容笔墨功夫之深。

20、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21、只争朝夕: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22、学非所用:所学的不是所应用的,所应用的不是所学的。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23、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24、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25、笃志不倦:笃志:志向专一;倦:厌倦。指学习志趣专一,不知疲倦。

26、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27、分甘绝少: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28、顿学累功: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29、坚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30、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31、笃学好古: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32、无的放矢: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33、坐薪尝胆:指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34、广师求益:师:效法,学习;益:进步。多方面学习,以增进学识。

35、手不释卷: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放下书,形容勤奋好学。释:放下;卷:指书籍。

36、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37、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

38、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39、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

40、枕戈尝胆:头枕兵器,口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或报仇雪耻心切。

41、悬梁刺股:把头发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发奋刻苦学习。

42、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即凡有点长处、学问的人都是老师。

43、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44、悬梁刺骨:形容刻苦学习。

45、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46、刺骨悬梁: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47、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48、穷日落月:白天连着晚上。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49、程门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颐的门前站着,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

50、坐薪悬胆: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51、幼学壮行: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抱负。

52、万世师表: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53、十年磨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练。

54、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55、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56、铁面枪牙:比喻坚忍不拔,刻苦自励。

57、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58、镞砺括羽:比喻人刻苦磨练,力求精进。镞砺,磨砺箭头;括羽,用羽毛装束箭尾。

59、废寝忘食:废,停止。寝,睡觉。忘,忘记,食,吃饭。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

60、攻苦食淡: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61、断织劝学: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62、鹘仑吞枣: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63、夙兴夜寐:解释: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64、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发奋图强,刻苦磨练自己。

65、磨砥刻厉:磨练砥砺。形容刻苦钻研。

66、废寝忘餐: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67、孜孜不倦:孜孜,也作“孳孳”,努力不懈的样子。不倦,不知疲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十分努力。

68、坚苦卓絶:坚毅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

69、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70、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71、多歧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72、刺股读书:比喻刻苦攻读。

73、囊萤映雪: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照明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74、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75、坐以待旦:待,等待;旦,天亮。坐着等天亮。多形容勤恳。

76、钝学累功: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77、学如穿井: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78、焚膏继晷: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79、匡衡凿壁: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80、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81、夙夜匪懈:解释: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82、朝乾夕惕: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83、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84、分秒必争: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第4篇

1 唤醒心灵,教育学生下苦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惊羡别人成功时的明艳,也懂得成功是艰苦奋斗乃至牺牲的结果,而能够苦学苦练,持之以恒奋斗的却很少。语文教学要有效,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有感情,有强烈的内驱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我常以古人刻苦学习的感人事例结合课文教学和作业讲评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体会学习中耕耘与收获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琵琶行》时,被诗人白居易优美、精炼的语言吸引住,我立刻趁热打铁,介绍白居易年轻是苦学的情况,如何“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激励学生领悟到 “成功的花”是泪与血滋润的结晶,是奋斗和牺牲孕育的蓓蕾,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让他们明白旁观者的姓名永远不会爬到记分板上去!

当然,学生学习兴趣、感情、求知欲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地、耐心地、细致地启发、诱导、培养。学习过程中,很多的学生比较认真的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一旦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往往就会泄气。针对这种思想情绪,我就补充一些名人轶事,名言诗句,开阔视野,鼓舞斗志。我与学生分享悬梁刺股的故事,畅谈洛阳纸贵的佳话,讲述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谈到的治学必经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求知识时的迷惘,刻苦钻研时的执拗,获得知识时的欢乐,通过诗情画意的描述,给学生以启发、感染。事后,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写到:“古人能如此刻苦做学问,我为什么不能呢?一定要顽强学习,百折不饶。”

2 注重细节,培养学生好习惯

精神的鸡汤滋养学生的心灵,启迪学习欲望,点燃学习激情还远远不够。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语文同样如此,听、说、读、写无一不要注意养成好习惯。其中几点更须注意。

要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习惯。大部分学生习惯于上课听教师讲,被动承受,不习惯自学,不重视认真阅读教科书,独立钻研。要指导他们认真读书,要求课前自读,养成有准备地听课、上课,改变只带耳朵的不良习惯。课前自读须做到三看一查一发现,即看课文、看注视、看课文后的思考练习,查阅词典和资料。要求学生边读边动笔,在课本上用铅笔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多音字、词语、优美语句及重点语段,并将查出的字、词的含义及自己领悟的重点语段的内涵有个基本轮廓或最大可能地理解。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以帮助把握文章主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学生课前自读预习时要求他们发现问题,培养提问题的能力。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在一次与学生的闲聊中,有位学生说:老师,我们有时觉得想问问题但又不知道问什么……。听了学生的话我颇为吃惊。我们都知道,学习中,疑问多是学习深入的标志,疑问少,甚至无疑问,则是学习肤浅的表现。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不是天生成的,也不是教师一要求,学生就具备了,而是靠精心点拨逐步培养。比如学生开始只能孤立地提一些生字难词的问题,教师在肯定质疑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不能只孤立地理解一词一句的含义,要学会把文章前后联系起来思考,推敲全局与局部、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疑难,发现问题。

3 开拓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要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单靠课内是不行的。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

第5篇

是什么促使您想到要引导学生重视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写作的养分?

曾任职于日本驻华大使馆的千叶明写了一本名为《如何写出典雅中文信》的书,深受广大读者好评。这位慧眼识珠的日本人,仅从枝繁叶茂的中国古典文学大树上采撷一叶,就轻松成就了自己的美名,可见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相反,很多同学却连“尺牍”为何物都不确知,这种现状必须要改变。

写作固然需要创新,但创新需要基础,没有生活阅历,缺乏文化积累,这“新”是很“难”创的。

想要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写作的养分,在语言方面,同学们应该着重学习什么呢?

古人认为语言表达一句最佳的字数是五个字加减一两个字,为此,才有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熟读古典诗词歌赋,就能感悟到古典文学语言精微典雅的魅力。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古典文学中的言辞,真正做到了“言约旨远”,而其中的用典,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多少故事在其中。“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区区24个字,却道尽两汉400年的兴衰。

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不是“掉书袋”,刻意咬文嚼字,而是将古典文学的表达之美融入自己的语言中,使表达晓畅而有意蕴,平实又不失典雅。

古典文学的语言隽永清丽,具有节奏美与意境美。

是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灰暗、沉郁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雄浑、旷达的。

除了汲取语言的养分,是不是还可以借助古典文学作品来积累素材?

对,古典文学的确是一个丰富的素材宝库。

如《三字经》中:“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讲的分别是路温舒、公孙弘、孙敬、苏秦刻苦读书、终成大业的故事。再如,《史记》中的破釜沉舟、约法三章、卧薪尝胆、韦编三绝、鸿鹄之志、纸上谈兵、刎颈之交、背水一战……都可以还原成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事例。在写作中恰当用典,能够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

第6篇

古典诗歌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进一步推进,同时为了中华名族经典文化的弘扬和薪火相传,如何做好古典诗歌的教学工作已经成了每一位高中语文教者的重要工作。笔者总结近几年教育教学经验认为当前的古典诗歌教学存在着阅读积累、鉴赏及评价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应当顺应新课改理念合理的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古诗歌的学习鉴赏中,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地形成自己对于古诗歌的鉴赏态度,逐步地培养起语文学科人文素养。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古典诗歌教学提升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知人论诗,知世论诗

古诗歌的鉴赏是从诗歌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的,古诗歌中总会有一些让人觉得意境和语言都很优美的句子,如果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话,学生读起来就会更加的鲜活,会主动的将自己的个人经历情感体验跟作者产生互动,进一步去体验作品的离愁别恨、诗情画意。

例如读到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时候,如果没有对当时唐朝内外形势的了解以及对杜甫本人的境遇的感知,很难从诗句中体会到安史之乱前后作者内心对颠沛流离的战乱之苦的控诉,难以真正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给人民带来的无穷苦难。在了解了这些之后,才能够感受到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心情是如何的以及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心情是从何而来。

而新课程背景下的知人论诗、知世论诗也要渗透进一些新的方式方法,不能够使用传统的老师正襟危坐讲,学生认认真真听到传统模式,在进行知人论诗、知世论诗的背景学习的时候,可以采取小组学习、角色扮演、小话题辩论等多种方式,讲述的时候,称述语言也尽量的生活化语言尽量平实,拉近学生和作品背景的距离,促进学生主动地去感受古诗歌作者的真切情感,从而获得真切的感悟和启迪,为接下来对古诗歌的深度品读、鉴赏作好铺垫。

二、揣摩意象,沉浸意境

意象,是空灵的。意象中的“意”是古诗歌作者在经历了现实生活之后形成的不同的思想感受,而内化到古诗歌中的“意”又具备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在感性中加入了理性的渲染,在理性中渗透了感性的内涵。而其中的“境”和“象”则是有着作者很典型的艺术加工以及读者品读之后形成的高于简单物象的升华。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等各种实际存在的食物在作者巧妙的链接下经过读者的思维深化创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意象空间。读过之后,一个落寞、孤寂、思恋家乡等错综复杂的情感综合中的天涯孤旅者跃然纸上。所以,在古诗歌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意象,是提升古诗歌教学的重要方面。

三、诵读吟咏,体会诗美

诵读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诗和歌是出自同宗,古典诗歌在创作的时候都依据韵律和节奏,所以古典诗歌往往带着韵律的美,所以提升古典诗歌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很重要的一步就是通过诵读赏析通过“读出来”来体会古典诗歌的优美所在。例如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仅仅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字里行间也有着磅礴的意境,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首作品有着激昂跌宕的韵律。作品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气势恢宏节奏激昂铿锵有力,而接下来的下阕伊始又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开篇节奏忽然平缓糅合下来也为最后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情感奔放留下伏笔。整个作品时而气势磅礴时而自由酣畅时而铁骨柔情,诵读出来就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作品的优美,促进学生更深刻的感悟。

古典诗歌是我国数千年文化的精髓所在,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古典诗歌虽然往往篇幅不大,但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好古典诗歌却颇有难度。如果教得好,能够点燃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激情,引起对古典文化的热爱甚至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并终此一生热爱古典诗歌,但是如果教得不好,又会把美丽的古典诗歌变成“任务”不仅仅学习过程粗糙乏味,而且会使得学生对古典诗歌产生负情绪,使得古典文化的传承难以为继。所以在当前的古典诗歌教学中不仅仅要关注传统的知识传授、诗歌内容、考点、语言等方面,同时在教学中也要通过知人论诗、知世论诗、揣摩意象、沉浸意境、诵读吟咏、体会诗美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兴趣、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通过对古典诗歌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希望藉此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陆燕辉,教师,现居江苏启东。

第7篇

1、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发奋图强,刻苦磨练自己。

2、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3、悬梁刺股:把头发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发奋刻苦学习。

4、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

6、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

7、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他勤奋好学,但因穷无钱买烛。邻居家夜里点烛,烛光却照不进来,匡衡于是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烛光照射进来,借着微弱的烛光读书。匡衡这种凿壁偷光刻苦学习的精神,受到后人的称赞。

8、昼耕夜诵: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9、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

10、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喻勤奋好学。

第8篇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各单元的“诵读欣赏”部分是一个亮点。“诵读欣赏”以诗词美文为主,所选文章与各单元的主题相关。如七年级下册“爱护动物”单元选的是《蝉》《孤雁》《鹧鸪》,八年级上册的“爱国情怀”单元选的是革命烈士诗两首《把牢底坐穿》《花》,九年级下册“戏剧教学”单元选的是《莎剧独白两则》等。这些作品语言优美,思想深刻,艺术特色突出。“诵读欣赏”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诵读欣赏”所选的诵读内容和编者说明,我认为“诵读欣赏”教学的重点在于“诵读”和“欣赏”。

一、熟读成诵

教育家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 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 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 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可见,诵读就像一位神奇的引导者,能把读者带入一种单靠分析无法达到的感悟境界。苏教版语文教材主编洪宗礼曾指出,在阅读板块中增设“诵读欣赏”,是为了让学生在大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获得语感,丰富语文积累。因此,在“诵读欣赏”教学中,应该首先拿出足够的时间引领学生去诵读,指导学生用心去诵读,读出丰富的感情,读入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对于古代诗文、名言警句、名篇名段,要达到张口能背、下笔能写的程度。如《〈论语〉八则》中有众多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名句,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等,一定要让学生熟读成诵、烂熟于心。

二、欣赏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诵读欣赏”课中,古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名篇占大量篇幅。古诗词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优秀篇章,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欣赏优秀的古诗词,能从中吸收思想文化精华,从诗人的遣词用字中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神韵。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在教学中首先要引领学生欣赏作品精美的语言,可以提出欣赏目标,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理解其语言美在何处,感悟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文素养。如组织学生欣赏“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一段,可让学生欣赏文中的语言之美在于用荷叶比喻母亲、用红莲比喻女儿、用雨点比喻伤害,赏析文中的意境之美在于荷叶护红莲、母亲护女儿,从中感悟母爱的伟大。讨论“心中的雨点来了”的深刻含义,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女儿对母亲呵护的期盼,感悟伟大圣洁的母爱。又如学习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欣赏“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组织学生体会“兴”“亡”“苦”的含义,从中感悟封建统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感悟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和作者的悲伤心情,欣赏作品的语言凝练之美。然后,引领学生体会作品托物言志、以事喻理、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以培养学生的美文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延安纺车抒怀》一文中,作者把平凡的劳动加以诗化,把劳动美化到了极致,使人读后对劳动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类似这样精湛的写作艺术,能把学生引入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帮助他们逐渐丰富语文积累。

总之,“诵读欣赏”教学要在单元主题教学的基础上,在师生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中实施。要以诵读和欣赏为主,吸收作品的思想和文化精华,丰富语文积累,陶冶学生情操,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责 编 晓 月)

第9篇

工作思路

没有计划的工作犹如蒙面的羔羊,我看清了这学期语文教学工作的困难,也发现了工作的优势,于是对症下药,确定了自己工作的思路。

首先、更新孩子们的学习观念,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学习理想。

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坦诚的自我介绍,站在讲台上的中学语文老师出身贫寒,来于僻野,上天赋予我农民孩子的角色,自幼与牛羊为伴,同扁担为友,而今我改变了自己的角色,站在了三尺讲台,我感谢父母含辛茹苦的培养,感谢老师不倦的教诲,我更加感谢我自己不厌的学习,如果没有父母的养育,没有老师的教导,没有自己的勤奋,今天的我是另外的景象……我和在座的你们有着相同的出身,不知道你们是否愿意如我一样的勤奋,用学习改变人生,丰富我们的生命。送给大家一句话:“如果你有一个贪玩的童年,那么你将有一个辛苦的中年。一个悲惨的晚年”

我几乎时刻现身说教,用古今中外的事例教育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身到辛苦的学业中。

其次,纠正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虽然我希望自己做一个潇洒的老师,能够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但是面对今天这些孩子,我不能这样,暂时搁浅自己理想的模式,首先早晚自习跟踪学生,旨在让孩子们在我的监督和指导下,能够静下心来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其次,选择班级里的模范,让孩子们效仿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利用班干部的力量管理大家。为了尽快地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我三两把急火烧成了一个能够坐的住的集体。最后是个别辅导,通过闲聊,谈心或者鼓励,让孩子们逐渐接受良好的习惯,摒弃骨子里那些恶习。

再次,因材施教,夯实语文基础。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降低了初中语文入门的门槛,低起点,严要求,高收效。、第一、交给孩子们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方法,尽管他们没有工具书,我争取家长的配合,几乎人人有工具书,我把汉语拼音教给他们,然后实行同桌或者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让他们逐步掌握一些简单的自学方法。第二、弥补过去知识的遗漏。关于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的顺序,修辞等等基本知识点,我有意无意的给一些补充,既让他们掌握又让他们喜欢。第三,建立书香班级弥补阅读空白。第四、激活生活素材,让学生用我手写我心。

工作措施

我相信爱拼才会赢,但是我反对时间加汗水的苦干,我追求巧干加乐干,因此,我一直是思考着工作,在反思中前行,在这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采用了以下一些基本措施。

首先,激发学习兴趣,燃烧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我告诉孩子们语文是十分重要的,讲述了一些因为语文优异取得成功的故事,也讲述了一些因为语文糟糕酿成遗憾的故事,很多人因为语文而万古长青,也有因为没有语文而销声匿迹,语文是青春,语文是生命……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漫步生活寻找语文,借助语文探索月亮的奥秘,追寻人类的起源,孩子们从圣经故事和希腊神话中感悟了语文的魅力,他们品美文和文学大家对话,他们从散文读出诗歌,在诗歌中诞生散文,展示语文的才华……他们从生活中,在课堂里找到了语文的乐趣,燃烧了学习语文的激情。

其次,教师榜样示范,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为了让孩子们徜徉于文学世界里,我们在书香班级的活动中,早自习一起朗诵古典诗词,下午一起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课堂上我们一起品味课本的甘醇,我们一起读书,一起快乐,要求学生背诵的我先背诵,需要学生默写的我率先默写;为了孩子们用心灵写作,我努力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帮助他们理解生活,提炼生活,感受生活,然后和学生一起写作,我自己不示范的文章不让学生写作,我没有作品绝不夸夸其谈,我和学生一起交流写作心得,一起感受写作的快乐和成功。我要求学生必须是思想家,老师必须是作家,尽管我们都没有这个水平,但是我们还是大胆的追求,朝着这个目标共同努力着。

第10篇

中华上下五年的灿烂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尤其是中国的古典诗文,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的确,如果说中华文化是一片大海,那么经典诗文就像一杯陈年美酒,使人陶醉,令人回味无穷。如今,神州大地,处处弦歌之声,少年儿童诵读经典诗文已蔚然成风,数百万少儿从中受益。“读千古美文、做博学少年”正逐渐成为许多青少年的自觉行动。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经典文化,感受经典诗文的巨大魅力。真正的经典是“俗”的,有用的。它可以让我们在过日子的时候随时可以运用,使大字不识的山野村夫也能够耳熟能详。很多经典的语言甚至可以成为老百姓挂在嘴边的俗语套话,随时就能脱口而出。总之,经典最大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以《论语》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是很世俗,很生活的。它是从日常生活的习俗与规矩中不断积淀与升华出来的,它立足于最基本的人性,着眼于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关注人本身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和状态。它不仅是一种士大夫哲学和精英哲学,更是一种平民哲学和生活哲学。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很特殊的地方,也是它的优秀所在。学生认识到经典诗文的内在魅力之后,对经典诗文的学习兴趣也自然提高了。

其次,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灵性的学习空间。要想提高小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兴趣,给学生营造一个书香校园的氛围尤为重要,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诗文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杜威曾说过一句话:“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们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是的,教师应该与学生同行,共同领略美景,搏击风浪。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白花齐放春满园”这些优美的诗句成了教室里专栏的醒目标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蕴涵着哲理的诗句也频频出现在学生的赠言中。学生开始懂得古诗并不是只拿来背的,用起来更加精彩。为提高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兴趣,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背诗比赛,把古诗作为书画内容比赛,或是运用经典诗文的作文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经典诗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诗文,诵读感悟。我欣赏这样的语文定义:语文就是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书洋洋洒洒的中国文,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而古诗文作为语文教学最丰厚的载体,我想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为了让学生从小就沐浴在诗歌的阳光下,从小与诗歌结下不解的情缘。“品古典诗歌灵性风采,游物我两忘的至美境界”,学校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弘扬中华文化,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让每个学生的成长都能植根于辉煌的民族文化,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石和文化基础。让孩子去读一首古诗,就要求他对古诗中的意思、意境有充分的理解,这无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耳濡目染于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潜移默化其气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们不需要要求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古诗文的深刻内涵。因此,我们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只要让学生多方位地去感悟文本,至于感悟到什么程度,那就要因人而异了。即使是一知半解,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可喜可贺的。我们相信,等到有一天学生心中有“万水千壑”,厚积薄发,自然也就“文思泉涌”了。

叶圣陶说:“作者始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文画结合,由画入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诗歌教学的好方法。

古诗是我国文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古诗这片姹紫嫣红的百花园里,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陶醉。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让孩子从小沐浴在经典诗文的浓郁芬芳中,让经典诗文来营养孩子们的心灵,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兴趣。

第11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诗十九首》有关常识。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3)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叠音词的作用,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完成“训练学生朗诵的技能”这一教学目的。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本诗女主人公因爱情受阻的痛苦和哀怨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1.本课重点

(1)理解诗歌主旨和情感,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2)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本课难点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本诗的情感,并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

1.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

2.诵读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黄梅戏《牛郎织女》选段《春潮涌》。

师:大家刚才欣赏了一段戏曲,这是关于谁的?

那么,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生叙述故事,师进行补充。

师:好,故事很精彩,我们来看看牛郎织女星的所在位置(PPT展示星座图)。看,咱们中国人多浪漫啊!(指屏幕上银河星空图)就这样一条明亮的银河,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咱们的祖先就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那人们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美文。(板书课题)

2.古诗简介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选自《古诗十九首》,那你们了解《古诗十九首》吗?它是东汉中下层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标题为诗歌的第一句,作者多为无名氏。(出示课件)

时间:东汉末年。(战乱年代)

思想内容:一是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二是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特点: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占关键性的地位。

类别:游子诗和思妇诗。

艺术风格:融情入景和运用比兴。

称誉:刘勰《文心雕龙》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更称其为“一字千金”。

3.朗读感知

先请同学们自读全诗(出示全诗),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出示字音)。再请学生自读诗歌,请一生朗读,学生评点。再请一生读,师多鼓励。

欣赏配乐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语速。(PPT展示)

PPT展示:五言诗的朗读一般是两个节拍或三个节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纤纤/擢/素手。

再次朗读全文,看看能否品出美感。

4.诗歌赏析

再读诗歌,体会这首诗的情感。

从诗中哪里读出这样的情感的?小组讨论交流,并在书上做记号。

品析字词句,说说叠词的效果。

师:此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何以看出?

生:“相思”。(学生异口同声)(板书:相思)

师:全文哪里写相思了?我没有看到“相思”二字啊!

师:请同学们按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观点。

师:提问和分享的时间到了。时间有限,机会难得,大家可要抓紧啊。哪个小组先来回答?

生: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中可以看出,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织布时动作的娴熟,织女的姿态之美,更写出了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

师:织女的动作娴熟?“擢”什么意思?“弄”又是什么意思?

生:“擢”举起,“弄”是摆弄。

师:那她有没有全身心地织布呢?

生:没有,正是因为思念而不能认真工作!

师:是啊,也可以说她以工作来排遣心中的苦闷啊!

生:从“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也可以看出,她因为思念,一整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而“泣涕零如雨”更是直接写出了她相思的神态,后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说,他们两人一水之隔,却不能互诉衷肠,表达了那种相思之情。

师:读最后一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象描绘出来。

讨论交流:

一位女子泪光盈盈地站在水边,含怨带愁、凝眸深情地远视牛郎,却不能与他对话。

师:说得很好,特别是最后一句,一水之隔,不能共语,多痛苦啊!还有吗,除了这几句?

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也是!诗中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河汉“清”且“浅”,人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见,更让人觉得悲怜。

师:“河汉清且浅”,是啊,让人有咫尺天涯之感!

师:噢!全文共十句,八句都已写到了相思了,那么开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句含有相思吗?

生:也有啊!“迢迢”,遥远的样子。牛郎织女相隔天涯,这里正是以织女的口吻表达对牛郎的思念。

师:“迢迢、皎皎”就是从环境上渲染了星空广阔、相爱之人远隔天涯的悲凉气氛,让人联想起男女相思之情。

师:看,这首诗,可以说用“环境渲染,情感刻画,动作描摹”这些手法达到了没有一句直写相思,却——

生:句句写相思!(板书:环境渲染,动作描摹,情感刻画)

师:要达到这种“不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效果,在语言上定有它的独到之处,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生:叠词的运用,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师:很好!(多媒体展示,这几组叠词)谁能说出它们的作用?

生:叠词使得诗歌质朴清丽,情趣盎然,增强了节奏感。

师:很好,从总体上说的。还有吗?

生:叠词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显得感情凄美,婉转缠绵。

师:这位同学也是提纲挈领地从总体上说出了叠词的作用,那么谁能分别具体说出叠词的作用?

生:比如“脉脉”,让人联想到织女脉脉哀婉的眼神,咫尺天涯不能共诉衷肠。

师:再如?

生:还有“迢迢、皎皎”让人想起星空浩瀚,相思之人远隔天涯。

师:很好!当然,还有“纤纤”让人联想到织女的柔弱,“札札”写出声音,环境单调,气氛凄凉,突出了织女内心的凄苦。

师:咫尺天涯,深情难诉。人人都说——

生:相思苦啊!

师:是,相思苦啊!

5.朗读升华:赛读(展示幻灯片)

同学们,刚才已入情入境地研读了诗篇,接下来请你们根据所学的方法和诗中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读得更好。

6.拓展训练

牛郎和织女的相思是如此之苦,他们最盼望的莫过于一见啊。假设我们此刻就是牛郎或织女,七夕前夜,牛郎、织女感慨万千。用第一人称描写牛郎或织女的心理活动。

推荐写得最好的,我们共同分享!(巡视,询问哪位同学写得好,同学推荐)

7.作业

(1)背诵全诗。

(2)想象牛郎织女相见时的场景,写一段描写当时场景的文字。

8.教师寄语

第12篇

告别轻松愉悦的暑期,我们意气风发的走进了新的学期。相信每一个同学心中都有了新目标。今天,对于你们来说,就像是你们手中刚刚拿到的新书一样,散发着油墨的清香,崭新崭新的。期待着你们健康地成长,希望你们长得更高、变得更懂事。在新的学期里,我们要戒骄戒躁,勇于进取,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我们要为创设一个“安全、文明、上进、有序”的班级环境而努力,我们要让四四班成为师生学习的乐园。

一、提出希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人人争做认真学习的孩子

(1)、每个同学都要有自己喜欢的书籍,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这学期,我们将继续举行读名书、吟古诗打造学习型班级活动,我们班将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百科知识问答、古诗吟诵比赛、故事大王擂台赛、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演讲比赛等等,我们要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表彰一批小小读书迷。

(2)、每个同学在刻苦学好各门功课学习任务的同时,一定要有一门自己特别喜欢的学科,自己去钻研更多更深的问题。同学们,学海无涯苦作舟,四四班是展示你们才华的舞台,要想赢得掌声,不下苦工夫可不行,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吧!

2、人人争做刻苦锻炼的孩子。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保证,在搞好学习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锻炼身体,做好每节操,上好体育活动课。做一个健康、活泼的好学生。

3、人人争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孩子

在学校要坚持说普通话,排队集会做到快、静、齐,课间轻跑慢走,做到行为美,穿着整洁、端庄,做到仪表美。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不践踏草坪,不乱涂乱刻,特别是要学会爱护的图书、公物,要学会文明使用,用过的东西要归还原处。特别是不能在教室、走廊玩耍,每个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拖把,时刻保持班级的整洁,把班级真正当成自己的家。

二、制定班规,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力

1、上课纪律

(1). 上课预备铃一响后,各班同学迅速回教室坐好,做到两个“右”:上课用品整齐摆放在桌子“右”上角,安静等待上课。

(2) 上课时,必须坐端正,精力集中,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回答必须做到站立端正,发音响亮。

(3)迟到的学生,必须站在教室前门向老师“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才能进入教室。

2、课间操纪律

课间操铃响,同学按做广播操位置站好,按节奏踏步,做到“快、静、齐”。做广播操,做到节拍鲜明划一,动作准确有力。做完操,同学按规定的路线及顺序安静地、有序地回到教室。

3、课间纪律

(1). 课间时间同学们应积极休息,静立远眺或看绿色植物,注意保护视力。

(2). 不要在走廊、通道上追逐打闹和进行体育活动,如跳绳、踢毽。须到一楼进行体育活动。

(3). 课间要注意安全,上下楼梯靠右,不爬栏杆,离栏杆保持一定距离;不坐滑楼梯扶手。

(4).要注意保洁,不乱扔垃圾纸屑,看到地面有纸屑,应随手拾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5). 课间休息遇见老师,应微笑礼貌地打招呼,并主动让路,注意语言美、行为美。

(6).爱护公物,不损毁设施设备,不攀摘花草树木。

(7).爱护消防设施,严禁无特殊情况按消防栓的警铃。

三、选定班委,优化班级管理

1、选出本班班长及中队长

2、选出各组语文、数学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