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时间:2023-05-29 18:23: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第1篇

一、直面习作教材教学处理之惑

1.习作教学的选材之难

其一,打开人教版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很多习作训练中都有若干个题材选项。其二,在三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三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四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五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和六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都出现了“想写的内容都可以写,不出题目,也不限制内容,自由表达”的要求。这样宽泛、基于相近的写作要求,使学生在选材方面面临挑战。

2.习作教学的指导之难

教材对习作要求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如四年级下册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的第八单元习作要求:“把要写的内容表达清楚,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难忘的人或事,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题目自己定,写完以后,要认真改一改。”这样没有细化的要求,使教师在指导方面面临挑战。

3.习作教学的评价之难

新课标注重多元评价、张扬个性、个性体验,是正确的。但教材习作部分依附在每组单元的课文后,文字陈述所占比例甚少,没有呈现适用于习作评改中的具体操作措施。在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方面也面临挑战。

二、建构习作教材主题单元目标序列

基于对教材习作教学的困惑,笔者深入研读教材,发现小学阶段习作教学虽然不同的学段会出现相近的主题,但要求是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如果我们建立一个科学的作文训练“序列”,使每一次的作文训练目标单一而集中,这样教师讲解容易深入透彻,学生也能够集中精力和笔力,写出符合训练要求的文章来,同时能激发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收获很多的意外成果。

如教材中三、四年级有四次写景物的习作教学内容:

此表是根据各主题单元中所选的文本确定的,既具有统一性,都是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又有一定层次性,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而设定;还各有侧重点,不是单一固定的目标,而是有相对明确的引领方向,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同样,教材中相应的写人作文不同年段目标训练序列可以细化为:(1)第二学段内容:人物刻画单项训练(外貌肖像、动作、语言、心理……);(2)第三学段内容:以一件事(或多件事)表现一个人一方面的特点。观察事物类作文的训练序列目标为:(1)观察要细致;(2)观察要有顺序;(3)调动多种感官观察;(4)在了解全貌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观察;(5)观察要抓住事物特点;(6)边观察边想象; (7)观察时要善于思考,探究事物的因果联系,抓事物的本质;(8)留心生活,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个序列体现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不同要求,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顺序的训练。

如上所述,如果教师对整个习作教材有了整体规划和思考,学期目标明确,就能避免“信马由缰”的倾向,学生的作文素养就会随着学段的增长,有明显的提升。

三、实践习作教材序列化教学的策略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人文专题为主线安排单元教学,其实教材基本上是阅读教材,没有真正的作文教材,因此习作教学不是孤立的,教师要树立全程关注的意识,根据梳理的序列,让听、说、读、写形成统一的、开放的训练体系,不仅在作文教学中,更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技术”,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从阅读的体验表达走到习作的实践表达,习得言语,从而经历习作的全过程。

1. 抓单元主题,整体教学,习作稳步走

在序列化教学习作时,我们一定要把握单元整体,从“单元导语”入手,关注主题,关注言语。如,四上第一单元的习作提示,就言语能力而言,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表述笼统含糊,但因为单元导语在呈现单元主题“大

自然神奇”后,已指出语言学习的目标和方法,“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并收集有关的自然奇观的资料,以丰富我们的见闻”。所以我们在单元习作前,可以作细致的划分。

经过这样整体的教学渗透,学生已为单元习作作了较充分的准备,到真正表达时也就比较到位了。

2.借阅读教学,分解指导,习作小步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唤醒学生的作文意识,渗透作文知识,培养言语能力,这是提高习作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教师要致力于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按照一定的训练序列,开发阅读教材中的有效习作资源,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写话的能力。

如一年级:以字词为重点,从句入手,侧重一句“四素”俱全的写话训练。

例:一下的《识字四》的教学:“蝴蝶花间捉迷藏,蜻蜓空中展翅飞……”(1)让学生发现诗歌规律:都写“谁在哪里干什么”?(2)这句话去掉“在哪里”,也可以说:“蝴蝶捉迷藏,蜻蜓展翅飞”;(3)这句话转换一下就变成:“花间蝴蝶捉迷藏,空中蜻蜓展翅飞”(在哪里谁干什么),这样也能表达。(4)拓展自己编一编。通过这几步的设计让学生有梯度地掌握“两素句” (人称、事件),再由“两素句”过渡到“三素句”(人物、事件、时间或地点),为学习四素俱全的句子作了铺垫。

二年级:以词句为重点,从句入手,侧重各种句式训练

如:感叹句、疑问句、描写句、拟人句、排比句(简单)等

三年级:以句群为重点,从段入手,侧重句群和构段训练

如:总分式、并列式、承接式、因果式等

例:连贯动作句群训练(三下) :《翠鸟》(第3段,翠鸟捉小鱼的一系列动作);《燕子专列》(第3段,居民四处寻找燕子的一系列举动);《绝招》(第6段,小柱子奶奶包饺子的一系列动作)。学了这几课后,可以让学生上来演一演系列动作,再写一写。

3.融口语交际,细化指导,习作健步走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与口语交际都有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特性,不同之处仅在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差别。从某种程度而言,口语交际教学也可与“导写”紧密结合。

五上第六组口语交际《父母的爱》,交流其中的案例后,重点探讨“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这些素材在导读导写、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已经有所积累了,此刻需要研究的是以下几点:(1)你所说的故事是否属于这一话题范畴?(2)你的叙述是否简洁明白或者具体生动?(3)你的观点是否合理?

这既是口语交际的要求,也是习作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这是主题单元整组教学提高习作效率的又一策略。

4.享交流平台,巩固教学,习作阔步走

第三学段教材中的“交流平台”(第二学段称之为“我的发现”),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一组教材之后,发现丰富的语言现象,揭示多元的读写方法等,交流收获和体会,培养阅读习惯。回顾交流时,也可以引入学生习作,通过点评、赏析、讨论等方式,优化学生习作,巩固言语能力。

第2篇

教学计划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们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能够使得他们的教学活动更加有序的进行!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一、教学理念

1、语文教育不能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习,务必建立大语文观。

语文教学设想要看重探求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

2、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全方位进步每个学生的语文修养。

3、注重过程,终结评价与组成评价相联合,扶植终身学习的愿瞧和科学探求的精神。

4、重视阅读指导,做到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72人。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瞧,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合格率100%,83.3%的学生分析测试达到优良程度。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分析使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要领。

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管理,还需老师加强领导。个别学生学习盲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还需老师好好指导教育。本班学生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两极分化严重,尤其是习作和课外阅读,很困惑,到底如何缩短两极差距。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位,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久的童年”,第三组“言语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28篇课文,精读和略读各14篇。除了第六组综合性学习,其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需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材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材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熟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熟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体系,全面、正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内容在富有人文内涵、拓宽题材文体方面,作出了勤奋努力;

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越发灵活,编排方式在继续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课后练习题的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改变。

6、在“分析学习”中,指导学生大胆设想,开展语文学习活动,重视探究和钻研的过程,进一步提高语文分析使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

一是指导学生经过学习课文和搜集材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二是指示学生学习掌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领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继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三是指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相对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要领,并试着将这些写法使用到本人的习作中。

第二单元:

一是让学生经过学习课文,领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富有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二是经过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

三是注重语言积累。

四是描绘本人的童年生活。

第三单元:

一是让学生经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二是经过对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文体文章表达方式。

三是指导学生积累生动的语言。

第四单元:

指导学生专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领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要领,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五单元:

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六单元:

指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通方式的改变,领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开始学会使用信息,写简略的钻研报告。

第七单元: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人物形象,领会作家描绘人物的要领,并在习作中学习使用。

第八单元:

一是要捉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增长见识。

二是要推测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作者的写作要领。

三是要注重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言。

四是要从实践起程,凭据各自条件,经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材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体验。

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41人,除个别学生学习有较大困难外,其他同学成绩比较平均。但从语文素养方面来看,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古诗词背诵积累有待加强。从整体水平来看,学生受方言生活环境影响,语言感觉不佳,口头和书面表达都有待提高。

一些学生不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能力差强人意。同时,有几个学生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另外,某些学生虽然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还不够丰富。本学期还需继续在阅读书目上作进一步的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共有课文28篇。教材对课文的编排,注意训练的整合性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有3-4篇课文,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每篇精读课文后面编写了”思考·练习“。每组课文之后放积累运用。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四项内容:读读背背成词语、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趣味语文、日积月累。本册教材识字量为225个,其中要求学会的200个,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会写的150个,多音字在教学之中讲解。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材编绘了多幅插画。这些插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爱美的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在教学中会充分利用图画,把使用文字教材和图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和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其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思考·练习“的教学:

修订后的”思考·练习“,题目简要实用。注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一些题目具有整合性、开放性和扩展性,加强了课内、课外的结合。有些题目还体现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提示了学习方法。修订后的思考、练习删掉了原来一些繁琐的理解课文内容和孤立进行词句训练的题目,从整合的角度,把理解内容和语言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朗读、背诵,增加了自由度,许多课文,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

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修订后的”思考·练习“这些特点,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课后安排的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教学时不要作统一要求。

3、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相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二)”积累·运用“的教学

”积累·运用“的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如阅读在每个”积累·运用“中都安排了阅读短文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时可借助短文后面的思考题,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最后再交流、讨论,读懂课文。

还有口语交际,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要从创设情景、启发兴趣、激发说话的欲望入手,使学生知道怎样去说。要加强说话通顺、连贯的训练,使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明白。另外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不说空话、假话,表达真情实感。

无论是写记实作文,还是写想象作文,都要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和联想,甚至是幻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在新学期中,我继续担任五年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又是新课程教材的实施者,为了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能更好的开展,现制订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一共47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6人,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能集中注意听对方讲话,已初步学会了听懂别人讲述的事,能复述主要内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说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阅读程度适宜的儿童书报,了解主要内容。能观察图画和事物,能说语句通顺连贯的话,学会了写日记、作文,但也有个别学生未能很好地掌握。部分学生钢笔字能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不美观。

部分孩子们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本班学生思维活跃,爱读书、爱思考,发言积极,敢于表达。但本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比较差,一是书写不是很规范,二是习作水平缺乏表达技巧,不能把平时读书积累到的优美词句运用到习作当中去。因此本学期应该着力于学生书写和习作水平的提高。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三、教学重点

加强阅读和习作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和习作有所提高。

四、教学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了新大纲,新课标,把握好本学期的教学主线。

在每节教学之前,都做到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结构,选择相应的教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并确定好本节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点线。

要充分利用每周一的集体备课时间,我们年组的教师共同研究教材,把握重难点,讨论教学方法。在每次备课过程中,我们都根据前一周的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本周的教学,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共同研究对策,取长补短,真正发挥集体力量。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我们也是通过要通过讨论教学方法、认真听组内每位教师的课,讨论课的优缺点,共同提高,使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尽快掌握。

2、识字、写字教学。

五年级上册的识字都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在小组里合作完成。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写字课时间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五年级上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我要全面把握阅读教学的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加强作文教学。

(1)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2)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3)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4)充分发挥习作讲评的激励和指导作用。

(5)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写多练。

5、鼓励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及天天阅读的习惯。

6、开展好语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好辅差工作。

7、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鼓励学生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第3篇

我校民间艺术超市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民间艺术超市共有1600多名学生,分别设置了舞龙、民乐、京剧脸谱、剪纸、风筝、泥塑、纸偶、结艺等二十多项民间艺术课程。这些民间艺术课程与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紧密相联,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可见,民间艺术这一宝贵资源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极大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提升了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丰富知识,提高情趣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立了综合性学习“认识京剧脸谱”,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利用校园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京剧脸谱,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上课时,首先让学生在京剧音乐声中欣赏五花八门的脸谱。听着京腔,看着五彩斑斓的画面,学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纷纷谈论脸谱的色彩、种类,这时不用教学,学生就已知道书上介绍的四种脸谱。此时,学生激情高涨,书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急于倾吐在民间艺术超市学到的京剧脸谱知识,有的讲了其他种类的脸谱,有的讲了脸谱的历史,有的讲了脸谱的图案,有的讲了脸谱的作用,甚至摇头晃脑唱起了《说唱脸谱》。我又联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描写关羽的话,提出用什么脸谱描绘关羽的问题,将新旧知识前后联系,融会贯通,使学生对人物性格与脸谱关系的认识更深刻,在自主宽松的氛围中学到各种知识,在不动声色中多角度地打开认识身边的中华传统文化一扇扇明亮的天窗。我们给学生创设了语文实践的环境,学生在更自由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情趣和魅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锤炼语言,加强概括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又一朵艺术奇葩,对联的构制涉及遣词造句、修辞、逻辑、立意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训练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作用。而且对联言简意赅,概括力强。而我发现学生概括能力普遍较差,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运用对联艺术训练学生的这一方面能力。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安排了一课《春联》,恰好我们学校在民间艺术超市中设置了对联课程,于是学生运用学到的大量的对联知识,创造性地编制了各种各样的对联。虽然稚嫩,但基本掌握了对联的要点。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把对联广泛运用到概括段意和概括文章主旨中。如:《郑和远航》,让学生仿照例句用对联的形式概括段意,例句:第一段:扬起帆船,浩浩荡荡。学生积极思考,结果如下:第二段:赠送礼物,友好亲切;第三段:面对凶险,机智勇敢;第四段:远航七次,意义重大。在概括第三段时,有的学生觉得“面对”这个词不好,三番五次修改,最终从“遇到、遭遇、战胜”三个词语中选择了“战胜”。学生通过这样简单的对联练习,字斟句酌,调平理仄,反复讨论,互相交流,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一目了然,也帮助了记忆。

三、体验生活,激发写作

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写作要获得创新源泉,就必须拓宽课程视野,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带领学生体验社会生活,感悟人生。教师应充分开发资源,让语文在生活资源中流淌。

如“舞龙”课程,学校围绕舞龙文化,开展了精彩纷呈的舞龙系列活动,像“剪龙趣闻轶事会”、“剪龙艺术小报展”、“龙的歌唱”、“龙腾绘画展”等,这些活动带给学生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与发现,获得的是真切的情感体验,觉得校园生活从此不再枯燥乏味,而这一切构成了学生动态的写作源,对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是一剂催化剂。

在舞龙的深化提高阶段,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舞龙进社区服务”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精心创作的剪龙作品送与父老乡亲们。上作文课时,就这“送”的素材,使得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交流,交流自己剪的经历,表达乡亲的感谢之情,阐述自己对此的感想……正可谓酣畅淋漓,不吐不快。我想:这一次服务社区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他们写作的情感、态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第4篇

一、画写促进人际智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性

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善于察觉他人的情绪、情感,体会他人的感觉、感受,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我在《开》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hatareyougoingtodotoday?”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的综合语言运用的画写作业。本单元要求学生能运用将来时的“bego-ingto”形式进行表达与写作,正遇上学校组织春游活动。我用第一课时教授了重点单词与句型,第二课时整合天气单元与交通工具单元的内容,设计了一个旅游计划的语篇练习及小练笔作文。我带着“Howistheweather?”问题与学生一起查看春游的天气预报,并记录下来,然后带领他们上Googleearth查看本次春游目的地NewYuanmingPalace(圆明新园),提前了解景点的情况。再复习交通单元的句型“Howdoyougetthere?”“Whatareyougoingtotake/buy(atthestore)?”“Whatareyougoingtodothere?”围绕这几个问题,学生按照春游分组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并做好记录,轮流上台汇报。如此这番铺垫操练后,我布置学生在春游结束后上交此次画写作业,可以是绘画作文,也可以是画图写话、连环画等。周五,我特意观察学生的春游表现,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有的讨论课堂上的几个特殊问句,有的带上笔记本做记录,进行小组分享,还有的向我咨询个别单词和句子的表达与拼写问题。不言而喻,学生在此项任务中,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发展了他们的人际智能,促进了全面发展。我周一检查作业,更加肯定了这次画写作业布置的有效性。Sunny同学的综合能力较强,不仅能完整的用文字表达并擅长绘画,能清晰地介绍此次春游的经历。组员Tracy综合能力偏弱,但是经过小组合作,她此次作业有了很大进步。另一成员Dick是学困生,可让我惊喜的是,他在同伴的帮助下不仅按时完成了此次作业,而且敢于站上讲台向同学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虽然作品配图略显粗糙,语句表达不够规范清晰,但是这一次画写作业却让他有了质的飞跃。

二、画写促进言语智能,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言语智能(Verbal-linguisticIntelli-gence)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并与人交流,即听说读写能力强。利用画写结合的作业,能让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活跃起来,是图画形象思维与文字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是绘画训练与说写练习的有机统一。执教《开》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TheTurtleisfaster”,学生对第一课时里的猜动物、用动物作比较非常感兴趣,于是我趁热打铁,专门为学生在“比较级”这个难点的写作上设计了画与写结合的作业。有的学生拿turtle与snail作比较,认为两者都是small,究竟哪个smaller呢?学生又写又画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喜好。有的学生以lion和hippo作比较,认为两者都big,“Whichisbigger?”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同伴间能相互学习,有效地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后再提笔写、画。在这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能不同程度地使用学习策略,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我在班上展示学生作品时,有学生很自豪地认为写作不再是件困难事,而且在画中写乐,乐中作画的过程是令人享受的。

三、画写促进内省智能,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学习

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指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比较了解,能调节自己的情绪,善于自我反思,喜欢独立思考。《开》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Let’sgotospace!”中,要求学生掌握solarsystem(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plane)t,并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来简单描述太阳系中的几大行星,如:Whichisthebiggest/smallestplanet?Whichisthefurthest/nearestfromtheEarth?如果仅是枯燥地让学生识记这九个planet的英文名称及排列顺序,教学就会低效、乏味,学生容易厌倦,教师遭遇“瓶颈”。为此,我在授课时,开展“我的课堂我做主”学习活动,让每个儿童都以不同的方式学习,表现出不同的智能结构和倾向(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新视野)。我列出单元学习目标,提前布置课后的画写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以“自助餐”形式学习,各取所需。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选一个模块学习进行“备课”后上课。第一课时,组队,讨论,选模块,具体操作,各小组上报上课内容及小组分工明细。第二课时,学生通过网络等手段查阅资料,制作课件。我及时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调整个人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帮助各小组解决问题。第三课时,学生上场展示。Pe-ter小组原计划选取“Story”板块,后来因为小组分工不合,重新调整为“Vocabulary”板块。他们使用多媒体展示了九大行星图片,并播放视频,很具体地说明了太阳系中各大行星之间的距离。Amy小组是协作能力较强的小组,把“Story”板块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台下同学拍手叫好。最难的“Target”板块由Sam这一强强联合的小组承担,展示了太阳与地球的对比,从而引出“ThesunlookssmallerthantheEarthbutit’sbigger.”通过具体数据说明“ThesunisbiggerthantheEarth.”“Whichisthebiggestplanetinthesolarsystem?”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亲手绘制的九大行星图片,并逐一作对比说明:“TheJupiteristhebiggest.”“Plutoisthesmallest.”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仅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学会了学习,而且为达成一个共同目标懂得了合作、求助、谦让、沟通等。本单元的画写作业中,学生彰显个性,流露出细腻的情感,展示了热爱地球、热爱生命的正确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四、总结

与思考以画写作业作为切入点,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以遵循学生优势智能为特点,从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中激发学生潜能,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能丰富教师作业布置的多元性。在实践探索的两年里,我认为画写作业具有形式多样性、选择性与趣味性,在评价形式和内容上也应多样化,遵循以生为本,尊重个体差异,切忌本末倒置,仅以图画的好坏、文字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准;或是以偏概全,忽视后进生、学困生在学习过程的努力与进步,过分关注结果。另外,教师在设计画写作业上要灵活处理教材,合理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做到教学过程的细致化、规范化及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多样性。

作者:魏茹冰 单位:珠海市兆征纪念学校

第5篇

关键词:法制教育;语文课堂;融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59-01

“法”是统治阶级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条例,但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法则成了规范公民责任和义务的条例,同时它还引导人向善。我们要想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就必须让每一个人知法、守法、懂法,那么如何让每一个人知法、守法、懂法呢?答案就是教育。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是国家法制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

作为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立足教材,探寻法制教育的“点”

教材中编排的很多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只要我们认真研读教材,总能捕捉到教材中法制教育渗透的点,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使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相融合。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法制意识,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如在教学《鲸》时把收集到鲸的相关知识告诉学生。等他们听完我的介绍后,我乘机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七条:国家对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防止其灭绝。禁止捕杀、伤害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捞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第三十一条规定: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这样,同学们既了解鲸的相关知识,又学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中,它讲述了洛杉矶地震后,一位父亲跑到儿子上学的场所,学校已经变成了废墟。他在上面不停挖掘,经过38小时的寻找,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及其它孩子的感人故事。这篇文章使我们感受到:亲情的力量,会使人坚强和勇敢;亲情的力量,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强烈的欲望。这时,我们及时地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四条: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等基层组织,应当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济演练,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

此外,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能够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泉水》、《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当我们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就可渗透《环境保护法》,引发学生对人类破坏了生态的平衡,从而导致环境恶化的思考,并结合《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电视节目,加深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这样一来,既可使课文涉及的知识面更广,也可以渗透《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常识,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联系生活,习作渗透

写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我在让学生写作时首先会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进行展开。因为现实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讨论分析,明辨是非,做到遵纪守法。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融入相应的法律知识,既可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也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比如在让学生写《难忘的一件事》,有的学生就写了自己因做错了一件事而难忘,在作文讲评时我就把这类作文拿出来点评时穿插入相关的法律知识,尽管犯的错误没有违犯法律,但是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通过学生对事件的讨论和发言,初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以便给学生打打“预防针”。

此外,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抄袭现象,我们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知道:作文本身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如果剽窃了他人的作品,既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也有可能受到的法律追究。

三、开展语文活动延伸法制教育

第6篇

小学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课外阅读作为课内的补充,语文教师理所当然要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引领者。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现谈谈我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老夫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着重培养孩子对阅读的热爱,当孩子热衷于阅读而乐此不疲的时候,才能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关于阅读兴趣的培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好书的指引。小学生开始接触课外书大都是随意的,一旦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自然就对阅读产生兴趣。所以,好书的指引尤为重要。什么是好书?对于刚刚开始接触阅读的孩子,我认为只要是健康的,孩子喜欢的书就是好书。孩子所阅读的第一本书,最好能让孩子发出笑声,乐在其中。低年级可从绘本入手,如《爱心树》《好饿的狼和猪的小镇》等图文并茂的图书能给孩子带来愉悦。中年级可以尝试读通俗易懂的经典短篇小说,如《窗边的小豆豆》《夏络的网》等,高年级可以阅读稍复杂的作品了,例如《三国演义》《鲁宾逊漂流记》等。一本好书的指引,能让孩子情不自禁地走进阅读世界。

2.老师的导读。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同感:尽管极力地向孩子们推荐某些好书,但总有部分孩子对阅读还是提不起兴趣。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压根就不曾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这时,老师的导读显得非常重要。导读时注意不要把书中内容讲得太明白,要保持神秘感,激发好奇心,留下悬念。一次引人入胜的导读,会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喜欢阅读。记得前几年我接了一个三年级教学班,当时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知识面狭窄,孤陋寡闻。为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我从众多书目中选择了名著《夏洛的网》进行导读,引导学生读了故事开头的片段,激发他们思考:“你们知道主人公威伯尔后来有没有被杀了呢?”“夏洛为了救好朋友威尔伯都想了哪些办法?”接着出示书中的目录。学生一下子被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吸引住,对此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课后便迫不及待向地向我追问关于此书的事故情节。我见时机成熟,便在班里展开了《夏洛的网》一系列阅读活动。

3.为孩子读精彩片段。除了导读以外,给孩子选读精彩片段也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方法。为了向学生推荐《窗边的小豆豆》,我从此中选取了其中极具趣味的精彩片段“试胆量”一节,在课堂上为全体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孩子们个个听得入了神,边听边发出阵阵笑声,书中主人公小豆豆那天真可爱的形象迅速在他们心中生了根。我抓住契机,鼓励他们阅读此书。此外,我还经常利用阅读课给孩子读有趣的绘本,或读一些意味深长的故事,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对阅读都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二、阅读书目的选择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可见,为孩子选择适合的书有多么重要。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博览群书,但事实证明,并非所有的书籍都能开卷有益。时下,各类书籍琳琅满目,参差不齐,一些低趣味的读物在华丽的包装下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不谙世事的小学生长期在这样的“快餐”下长大,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关于书目的选择,我主要从以几方面加以引导:

1.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每学段的教材里都有推荐相应的系列丛书,那都是不错的选择。教师也可以根据单元主题来向学生推荐书目。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均为童话,教学后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在教学完五年级课文《最后一头战象》后,推荐学生阅读小说《最后一头战象》,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背后的故事。又如在教学完六年级《鲁宾逊河流记》一课后,可向学生推荐名著《鲁宾逊河流记》。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更有利于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2.从阅读经典到博览群书。如果说不知道怎样为孩子选择书,那就请从选择经典开始吧!为什么要阅读经典呢?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它们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经过长期的沉淀与考验的。一本家喻户晓、渗透到一个民族每个人心灵深处的书,它一定是好书。经典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必不可少的营养大餐,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当孩子在阅读经典中积累了阅读经验后,可鼓劲他们广泛地阅读各类书籍,包括各类与时俱进的报纸、杂志等,不必只拘泥于经典,这样才真正做到博览群书。

3.从尊重兴趣到有的放矢。不少家长对阅读的理解比较片面,不尊重孩子的兴趣,为孩子选书时存在许多误区。他们认为阅读仅仅就是为提高写作水平服务,于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多读作文书或辅导书。如此一来,孩子不但不喜欢阅读,还会严生厌倦情绪。假如没有了兴趣作为内在动力,阅读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只要是健康的,孩子乐意去读的书,都不应该反对。当然,我们要在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推荐他们读名著,读经典,读好书,既要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不能让孩子任意发展,杜绝片面的阅读兴趣。

三、阅读氛围的营造

1.建立班级图书角。作为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班级读书氛围对学生的影响甚为深远。建立班级图书角是营造阅读氛围的重要举措。可举办捐书活动,发动学生把自己喜爱的书籍放入图书角供大家分享。图书角的建立能让孩子随时随地能拿到图书翻阅,让教室成为孩子阅读的乐园。

2.每天定时阅读。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德国曼恩”。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让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更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我校每天设有15分钟午间阅读时间,并要求学生在家里每天睡前阅读课外书不少于30分钟,建立《阅读伴我成长》记录册,用于家长配合督促。长期坚持午间、晚间阅读,积少成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促进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这比知识的获得更加有意义。

3.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阅读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中来。例如阅读分享会、故事会、读后感评比活动、读书卡制作、好书推荐会等,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良好的阅读氛围。我在实践过程中,重点搞好以下两项活动:

(1)同读一本书。在人的成长中,同伴的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同学之间因同读一本书而相互影响着,班级阅读氛围也将会更加浓厚。教师可以在活动前进行导读,然后再让学生独立阅读。例如我在前文提及的关于《夏洛的网》导读课,等孩子们对此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之后,再布置全班同学同读这本书。很快地,书的故事便成为了他们课间交流的话题。又如我在五年级教学完《草船借箭》之后,给学生推荐中国名著《三国演义》,孩子们热情高涨,教室里顿时引起新一轮“三国”热潮,孩子们一个个成为了“三国迷”。

(2)阅读分享会。我经常举行阅读分享会,让孩子们分享近期读的书以及读书带来的快乐。例如我在推荐了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后,会定期跟踪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在他们读完了整本书之后,举办以此“三国”为主题的分享会,提供平台让学生说一说、评一评“三国”中的故事和人物。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还用表演、朗读、歇后语、猜人物等环节来分享自己的快乐。阅读分享会能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阅读乐趣,让孩子更热情地投入到阅读中来。

4.定时走进图书馆。图书馆是孩子阅读的好场所,有丰富的阅读资源,各式各样的书籍应有尽有,且都经过专业的挑选和审核,可放心让孩子借阅。以广州为例,少儿图书馆已经变成多功能的包罗万象的文化教育中心,各类有益于身心的书籍会让孩子视野更开阔。大量有趣与新奇的阅读体验,会让小读者流连忘返。老师要引导家长周末带孩子到图书馆读书,感受阅读氛围。

四、阅读的形式与方法

1.亲子阅读。亲子阅读是一种互动性的交流,能增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情感。特别是在孩子阅读的早期,更需要家长的陪伴和指导。亲子阅读形式是多样的,可以由家长读给孩子听,然后由孩子复述故事。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齐读故事,读完之后相互讨论书中内容。例如绘本,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中内容,让学生说一说,边读边思考,让他们猜一猜故事的发展和结局,然后一起在书中找答案。家长要不断多变换阅读的形式,让孩子说一说、猜一猜、想一想、编一编,让孩子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

2.大声朗读。有研究表明,大声为孩子朗读对孩子的听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孩子在听别人读的过程中,大量的信息刺激大脑,久而久之,语言能力会提到很大的提高。经常为孩子朗读能让孩子说话变得越来越有条理。老师和家长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择适当的书目来为孩子进行朗读。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经常为全班孩子大声朗读《爱的教育》,每当我朗读的时候,也是学生最享受、最安静的时候,师生之间在朗读中融为一体。每朗读完一个小故事之后,我会让学生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分享交流,让孩子感受着爱的熏陶。

3.独立阅读。独立阅读是学生最常用的一种阅读形式,孩子大部分阅读都是在独立中完成的。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在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之后进行独立阅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他们在独立阅读时要边读边想,读完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中、高学段的学生在阅读时可摘录优美的句子,可边读边作批注,还可以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第7篇

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习作原动力,引导学生在写作心理转换的过程中快乐体验、快乐感受、快乐思考、快乐表达,是促成学生写作心理转换的关键所在。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力图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策略驱动,使学生的表达原动力得以迸发。

一、增加鲜活元素,激活原动力

小学阶段是儿童“注意、记忆、思维”发展的高峰期,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认知过渡。学生找不到感兴趣的习作内容,其主要问题在于缺少对鲜活元素的关注。生活是丰富绚丽的,只是需要我们善于去发现,而这些都是学生习作表达的绝佳素材。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对这些生活元素的兴趣,进而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习作教学便能走出枯燥乏味的泥淖,成为一场快乐的游戏。

(一)吊吊学生的胃口

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首先需要考虑的便是让写作对象与学生的“胃口”形成对接,其关键在于教师展现或放大写作对象的吸引力,进而引起学生的情意冲突。

从内容层面来说,新鲜的事物往往对学生有无形的吸引力,在习作教学中引入学生“对胃口”的写作对象是引发学生情意冲突的关键;从方法层面来讲,在教学过程中“吊起学生的胃口”,造成关注与表达的期待是引意冲突的关键。

【案例1】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为例。本次习作是让学生练写说明性的文章,教材内容是:“你可以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分析习作目标,无非是“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何不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呢?于是,我们便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将“写熟悉的事物”换成了“写陌生的事物”,最终选定了“写指猴”。

首先,教师板书“指猴”二字,请学生猜猜这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一下子便来了兴趣,纷纷述说自己的猜测。教师一一否定,这便吊起了学生的胃口。

紧接着,教师呈现指猴的图片,学生一看到这种手指般大小的猴子便乐了。教师请他们说说自己最想了解关于指猴的哪些知识。课堂上一下子活跃起来。这一环节,顺利地达成了“从哪些方面介绍事物”的教学目标。

第三步,自然是收集资料、整理资料、重组资料。这些原本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枯燥的事,可正因为有了兴趣的驱动便成为一件乐事。

最后教师安排学生将课堂上了解的有关指猴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讲给上幼儿班的弟弟、妹妹听,“说明方法”的训练自然而然地达成了。

在这堂课上,正因为引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陌生事物,并将这一事物的特征进行了充分的放大,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习作热情。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学生注意角度、注意过程、注意质量的全程监控与引导,将学生的无意注意升格为了有意注意,便使习作过程不再显得呆板而枯燥。

(二)找找生活的乐子

学生的生活中不缺少“乐子”,一场活力四射的游戏、一个忍俊不禁的意外……那些鲜活的生活场景,经历的时候大家笑声连连,但当作文时,学生却常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浑然不觉。

如何让学生发现、关注这些生活之乐,并能展开思维编码的唤醒与对接呢?

【案例2】

不妨以一堂四年级的习作课《校园游戏大比拼》为例来看。校园游戏可以说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对于这样的游戏如数家珍,可是在习作中展示的却极少。如果教师能开启学生交流的大门,这便成了绝佳的习作素材。

这节课,教师事先录了一段“贴鼻子”的活动视频。课堂上,教师以此为引子,学生欣赏着自己的傻样,调侃着同学的傻笑,课堂上情真意切,兴味盎然。

在学生言说视频场景的过程中,教师无痕地点化着“有序”“有趣”的表达要求,为接下来的教学推进做好了铺垫。

课堂后半程,教师以“有序”“有趣”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写写自己玩过的或者伙伴们自创的小游戏。这便有效地唤醒了学生原有的记忆,一幕幕丰富的场景得以闪现,学生的习作思路便打开了。

生活中的乐子何止游戏,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将生活中鲜活的场景通过猜测、交流、演示、视频等手段在课堂上重现,将让学生在幸福的回味中畅所欲言。

(三)聊聊新鲜的八卦

生活中的乐子,可以是学生身边的,也可以是“遥远的八卦”。“八卦新闻”因其遥远而神秘感顿生,因其新鲜而吸引力愈强,因其模糊而想象空间更大。于是,教师将吸引学生眼球的、具有想象空间的、无害于学生身心的“新鲜八卦”搬上课堂,往往能激活学生的习作动力,从而引发习作表达的强烈欲望。

【案例3】

以五年级的一堂习作课《马路中央的燕子》为例。教师通过一则网络新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学生引入了一个富有磁力的习作表达场。

课始,教师以一幅“躺在地上的燕子”的照片引入:这只燕子怎么了?它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它静静地躺在冰冷的地上?有了照片的支持,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激活了。大家各说各的,说法在情在理,不少同学还不忘从图中的燕子身上找一些证据论证自己的说法。一幅照片,在学生的头脑里幻化成了一个个场景,让他们的思绪飘到了那个现场,与自己原有的认知形成了对接。

接着,教师出示了另外四幅具有连续故事情节的照片(大致描写了另一只燕子在死去的燕子身边哀号、扑救、拖拽等情景)。借助连续性的图片引入,学生进一步展开了想象,对故事主人公的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揣摩,情真意切。再让学生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化成文字自然变得轻松了,读来更是感人肺腑。

正是这样一则简单的网络新闻,打开了学生的心扉,于是文思便静静地流淌开来了。

二、调动表达内需,激活原动力

写作心理的转换过程离不开有效的动机驱动,习作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的内需,才能促成内部言语的对接、过滤、重组。

董蓓菲教授在《语文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说:“书面语言本身并没有什么作用,只有作为各种交际活动的工具才能发挥作用,离开了各种交际活动,书面语言就失去了意义。”这样说似乎有些绝对,但却道出了书面表达作为实用交际工具的重要性。

审视他国的母语教学也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如美国的作文教学“不拘泥于文体划分的规定,而是从儿童生活需要和社会交际需要来命名写作文体”“重视作文的实用价值。从各年级写作文体的安排看,其作文训练比较注重应用文体的写作”。德国、日本的作文教学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虽然各国母语教学各有特色,但是许多国家将习作与生活、生存、生命等现实意义紧密结合在一起,审视其共性,不得不引发一些思考。

根据上述思考,或许让习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赋予习作以现实的意义,强化习作的交际功能,是激活习作原动力的良方。

(一)交流成为需要

不可否认,表达的目的在于与人交流,书面表达同样具有这样的特性。这便是“读者意识”这一概念的意义所在。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需要弱化“习”的训练味儿,让他们感受到习作不过是跟伙伴、跟社会、跟自然交流的一种方式而已。这有助于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感受到分享的愉悦感、交流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体会到言语表达的意义。

【案例4】

比如有不少家长爱抽烟,不少同学爱玩电脑游戏,教师引导学生查阅一些相关知识,组织了一堂《劝戒烟》《劝网虫》的习作课,并真正付诸实施,看看谁的办法好;再如遇到有家长以影响学习为由,不愿让孩子参加表演、比赛,或者不想让孩子当小干部等问题时,便安排《不能只吃读书一碗“饭”》的习作课,让大家写写演说稿,并尝试与家长沟通;当自己被老师、同学误解,却又难以面对面进行沟通时,就不如静下心来写写书信……

因为有现实生活的需要,学生的习作便少了许多言不由衷、天马行空。习作以交流为平台,关键在于教师要真正将这个平台搭建起来,并且即时跟进交流的评价。只有当交流成为学生书面言语体现价值的场所的时候,才能让他们更愿意参与其中。

(二)交流成为自然

学生作为习作主体,不单可以与人交流,同样可以与己交流,我们姑且称之为“主体意识”。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习作意识,它需要学生能静下心来,将记忆转化为回味,将自己分化为两个不同意识的个体,展开交流。然而,“主体意识”的介入,有助于学生真正基于自己的内心展开表达,倾吐“独特的感受”,从而感受到表达后的。

自我倾诉是“我手写我心”的主体意识的体现,是学生自我认同、自我排解的方式。有不少教师让学生写写“心情日记”,这便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当然“心情日记”可以有很多有趣的写法。

【案例5】

笔者在班级里假想了一位具有读心术的隐形人,并让学生以隐形人的视角审视自己,将自己作为交流的对象、观察的对象展开言说。有同学在放学时丢了水杯,她便以隐身人的角度对自己当时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传递出了自己的伤心;有同学以隐身人的视角,描写了一个在作文比赛中总是写错字的小姑娘,表达了对自己粗心大意的懊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在他们的文章中流露出了自己对人、对事、对物的真切感受,而没有受到太多的干涉,自由自在。因为大家的喜爱,班级里便以习作接龙的形式,将这一写作方式传递了下去。

搭建平台,敞开心扉,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享受自然倾吐的,习作便少了桎梏,多了情趣。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方法可谓“八仙过海,各有神通”,其原则不外乎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感受倾吐的快乐,而非直白的要求。这正如心理干预一般,只有当学生真正全身心地放松,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交流成为权利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一分子,基于生活现实而自由言说本就是每个人的权利。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同时也是习作的应用场。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文章能对生活造成积极的影响,便能充分地激发他们习作表达的欲望。因此,在习作教学之前或之中,我们都可以针对生活现象尝试安排一些有意义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既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同时也是促进语言运用的有效手段。

【案例6】

当下各地雾霾猖狂,学生深受其害。不但晨练常受影响,甚至好不容易等到的体育课、活动课,有时也会因为重度污染而取消。于是,我们在六年级安排了“雾霾的自述”这一习作专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大谈雾霾带来的危害,还将各地因雾霾而带来的诸多负面报道一一呈现,一时激起了学生对雾霾的同仇敌忾。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家长访谈、资料收集等手段,引导学生将雾霾的相关信息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并以“剪报”的形式进行了展示。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雾霾的视角进行“自述”,自傲型雾霾、委屈型雾霾、狂暴型雾霾、忏悔型雾霾纷纷上台亮相,学生畅所欲言,自得其乐。

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以任务、志趣等驱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对学生的习作是具有推动作用的。精心设计的习作任务,能漾起层层涟漪,诱发“蝴蝶效应”。习作教学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需要,才能保证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充分介入,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习作指导的关注,从而保证其言语与思维的全程合一。

三、创设习作情境,激活原动力

情境有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关注和体验景、物、人、事,从而诱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入习作表达的磁场中,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生因为少了压力,多了情味,其表达才能打开禁锢,更加自由。

情境按其形式分,一般可以分为“现实情境”“模拟情境”与“虚幻情境”。“现实情境”即学生现实生活中可见可察的真实存在的情境;“模拟情境”指的是通过媒体辅助、现场演示等手段,模拟现实生活场景的情境;“幻想情境”则是指基于学生的想象,以现实生活为蓝本,又高于现实生活的想象性情境。

无论是“现实情境”也好,“模拟情境”也好,“虚幻情境”也好,因其在课堂上的可感性,学生都愿意观察,乐意表达。

(一)在实境中畅谈

写实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绕不开的槛。写实作文基于观察,重在陈述。然而,小学生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度却是相对较弱的,往往当时情绪激昂,过后“烟消云散”。因此,教师在学生习作过程中给予现实情境的支持,并突显关键内容便显得非常有必要。

“现实情境”的支持,组织“课堂活动”、引导“有意观察”、再现“故事情境”等都是屡试不爽的好办法。爱玩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以活动为载体,并对他们的感知、体验、观察过程进行有效的干预,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外部思维向内部语言的转换。“即时观察”则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事物展开有序的、全面的感知,从而使习作素材的提取更具实效。而“再现情境”则能让学生对记忆图式进行反刍,从而完善补充内部语言,提升对情境体察的敏感性。以上方式使学生有了即时的、鲜活的情境支持,习作表达自然轻松愉悦。

【案例7】

以五上年级的《吹硬币》一课教学为例。

在这节课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上台挑战吹、台下尝试吹、比赛表演吹等形式,展开了十分热烈的活动。但是由于学生在吹时的投入,削弱了对同学的观察。到了写吹硬币的片断时,出现了问题:不少同学所写的吹硬币过程十分“精炼”,缺少了必要的细节,言语读来少了情味。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安排由一个学生读片断,而教师自己则根据学生的表述表演当时的过程。当学生读到:某同学来到台上,使出吃奶的劲用力一吹……教师随即表演挺直身子,用力朝天空吹的动作。这时学生可坐不住了,纷纷说老师的动作不对。于是,教师让学生再读语句,请大家分辨老师的动作是否违背了他的意思。这样相当于在学生的心头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一时之间大家各抒己见,表示应该如何进行修改。

从这个课例来看,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安排了一个活动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乐于交流。其次安排了一个“再现情境”引导学生对游戏进行反刍,强化了观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感知、有体验、有观察,表达自然大有提升。

(二)在拟境中畅写

“模拟情境”因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区别,于是便能激起学生对“模拟情境”的关注,而“模拟情境”的新奇、创意则又能对学生的心智产生影响,点亮他们的思维灵光。

“模拟情境”可以通过“情境创造”实现。如一段时间,“新概念作文”风靡一时,几个简单的图形便能创造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故事情境。引入这种方式模拟生活情境,便能激起学生习作的热情。“模拟情境”还可以通过“情境嫁接”实现,即把生活中的“此情境”嫁接在“彼情境”上,产生情趣性、哲理性等效果。当我们将“平凡”的事物相互结合的时候,却能让“平凡”的事物焕发耀眼的光辉。

【案例8】

如一位教师上过一节《我会拼图》的习作专项训练课。教师出示了六幅简单的几何拼图,有小金鱼、小花、小乌龟、太阳、汽车、闹钟。学生一看到这些图形便有了兴致。教师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个图形,拼一拼,说一说,这便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两个来说几句话,水平高的学生甚至可以将六个图形全用上来讲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有的说:“一大早,小乌龟去拜访小金鱼,可走到了下午还没到。”有的说:“太阳当空照,有个人开车去上班,路上看到乌龟过马路,便等它过了马路再开车。”

通过这种模拟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感觉习作的困难,反而体验到了习作过程的精彩不断。

习作当是学生自由心灵的翩然飞翔,而不应成为戴着镣铐的艰难挪行。习作教学是一门艺术活,只有当我们以学生的视角审视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触动学生的言说,以学生的言说描绘学生的心灵时,才能真正让习作扬起快乐远航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