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迟子建丈夫

迟子建丈夫

时间:2023-05-29 18:23: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迟子建丈夫,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偶然相识,

顶着外界非议牵手“富婆”

迟重瑞1952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五代京剧世家,但因他1.82米的身高,最终却没能走上京剧之路。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他来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成为一名职业演员。

1988年,《西游记》在全国首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迟重瑞饰演的唐僧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可,师徒四人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的明星,所到之处,备受关注。随后,迟重瑞的爱情也悄然而至。

陈丽华是个票友,酷爱京剧,1988年冬的一天,她来到中国京剧院唱戏,遇见了迟重瑞。当时,电视剧《西游记》红透全国,迟重瑞这个名字几乎家喻户晓。陈丽华和迟重瑞客串过几出京戏,感觉这个小伙子为人很诚恳,是个值得交往的朋友,不过没往别的地方想。京剧院一个朋友见两人都单身,便毛遂自荐当月下老人。陈丽华一听连连摆手:“不行,不行,人家比我小11岁呢。”朋友不死心,又去“磨”迟重瑞,了解了陈丽华的家世和经历后,他大吃一惊,觉得这简直就是个奇女子!

原来,陈丽华在北京颐和园出生、长大,满族后裔、正黄旗世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位“格格”。然而幼年因家境破败十分贫寒,读到高中便被迫辍学。为生计所迫,陈丽华做起了家具修理生意,由于她颇具生意头脑、待人热忱讲信用,生意红红火火,很快办起了自己的家具厂。1981年初,陈丽华从北京来到香港,通过实力人物的帮助,从事房地产投资。陈丽华在香港的第一桶金是在比华利买了12栋别墅,不久高价卖出,获利颇丰。她在香港完成原始积累后,便成立了富华国际集团,自任董事长。接着又向港岛外拓展投资。

两人在一起的时候,迟重瑞特别怕别人发现,总是提心吊胆。陈丽华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迟重瑞喃喃半天,说出了心里话:“咱俩的事,剧院里已经风传开了,有人说我傍大款,有人说我吃软食儿,难听极了。”

陈丽华心里很难过,过了没多久,陈丽华提出结婚,她认为:只有登记结婚了,才能使那些谣言不攻自破。两人去南美洲蜜月旅行回来,陈丽华把最好的朋友都请到新家聚会。酒酣耳热之际,陈丽华的一个女友要求大家安静一下:“我在书房里发现了一封信,在这喜庆的时刻,我决定把这封信公之于众,即使因此得罪了丽华,也在所不惜。”在这封信里,陈丽华向迟重瑞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言真意切,比琼瑶的小说还纯情。信还没念完,大家都乐得笑出了眼泪。

唯一感到莫名奇妙的是迟重瑞,陈丽华什么时候给他写过这样一封“肉麻”的情书呀?陈丽华悄悄掐了一下他的手,示意他别作声。迟重瑞恍然大悟:原来,这是爱妻导演的一出戏呀。众人离开后,迟重瑞眼含泪花说:“其实,你本可以不必这样做的。只要我们相爱,别人说什么,又有啥关系呢?我们不必多作解释。”陈丽华幸福地依偎在丈夫胸前,低声笑着说:“这叫舍卒保车嘛。”

投其所好,

太太让他事业爱好合二为一

当时,陈丽华女士是中国女首富,拥有上亿元资产,她比迟重瑞大11岁,而且离过婚,身边带着三个孩子(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他们的结合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很多人质疑这段婚姻的感情含金量。面对媒体的质疑和猜测,迟重瑞说:“我们不用表白,时间会证明一切。”选择了事业女强人陈丽华,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付出。

婚后不久,两人迁居香港。迟重瑞悄然退出娱乐圈,开始新的生活。陈丽华深爱丈夫,给他买名牌西装,买10克拉的钻戒,给他建大游泳池……迟重瑞总是推辞。陈丽华不理解:“我只是想表达对你的爱。我们结婚了,我人都是你的了,钱还分什么你我?”

1998年,杨洁导演筹拍《新西游记》,希望迟重瑞重出江湖。迟重瑞十分振奋,可陈丽华十分矛盾:丈夫已是快50岁的人了,去云南深山老林一拍就是一年,身体能吃得消么?再说,夫妻两人终日相守,感情深厚,他这一走就得一年……坚强的陈丽华流下了泪水。迟重瑞说:“如果你不想让我去,我就不去了吧。”陈丽华破涕为笑说:“我不是不想让你去,我是替你高兴。”

很多人不了解的是,迟重瑞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新西游记》中的插曲《看我跃马扬鞭》《晴空月儿明》都是他演唱的。这期间,迟重瑞在云南剧组里,吃的是方便面和盒饭,坐的是小面包车……这一切,他都克服了,唯一让他挂念的是爱妻。两人天天通电话,连剧组里年轻人都开他的玩笑:“谈得这么热乎?是嫂子呢,还是小情人?”迟重瑞郑重地回答:“是你嫂子,也是小情人。”

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起飞,陈丽华的事业如日中天。可《新西游记》带给迟重瑞的成功感,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了。迟重瑞终于感到,自己该退出影视舞台了。这令他感到沮丧,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岂不成了没用的人?

陈丽华知道,夫妻之间如果无法找到共同话题,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她经常邀请丈夫一起去参加商业谈判和项目决策会,可迟重瑞对生意就是找不到感觉。他对妻子说:“你的心意我领了,可我劝你别浪费脑细胞了,我不是做生意的料。”

陈丽华天生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总希望在没有办法中找出办法。有一天,陈丽华领丈夫回北京自己的老家,迟重瑞无意中看见了一件古檀木刻件,高兴地拿在手里,把玩不已。他告诉陈丽华,中国古代有“寸檀千金”之说,檀木树质极坚硬,一百年才长一寸,历来是宫廷里的宠物。这种紫檀更加名贵,由于滥砍滥伐,几乎绝种,留存世上的檀木刻件,件件都是稀世珍宝。

看到丈夫讲起檀木来眉飞色舞,陈丽华的心猛然一震:既然檀木如此珍贵,我能否往这方面发展?这样不就可以和丈夫“志同道合”了吗?他们马上去了北京一些文物商店,果然,檀木作品非常稀少。从此,迟重瑞开始收集古家具,后来自己又采购紫檀做家具。时间不长,他拥有的紫檀家具、器物越来越多。凭着多年来的经商经验,陈丽华断定,檀木市场有巨大商机。

这时候她就想,何不盖一个博物馆,把这些紫檀家具陈列在里边,向世人展示?2002年,陈丽华投下2亿元巨资,在北京北四环边儿建了世界上唯一一座檀木博物馆——中国檀木博物馆。迟重瑞对这项符合他艺术气质的工作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从博物馆设计图纸的审定,馆内藏品的分类原则,到藏品的收购,檀木原料的采购等等,他都是亲自决定。多年来习惯了妻子拍板决定,如今一下子改由自己拍板,这种感觉真美妙!陈丽华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是外行,她无比信任丈夫,丈夫的话,她言听计从。这样的生活,给夫妻俩带来了全新的感觉,迟重瑞一下子变得格外振作,仿佛换了一个人。

一起变老,

老妻少夫演绎“最浪漫的事”

从原来的“迟老师”到现在的“迟总”,迟重瑞认为自己算不上商人:“真正商业上的事务还得靠我的夫人,都是由陈丽华和她的儿子赵勇去做的。做紫檀家具,经营紫檀博物馆,我基本还是没有离开艺术的。博物馆并不赚钱的,每天的电费、清理费、服务人员的开支等等都需要很大的开销,好在我们的企业大,有足够的资金来养这个私人博物馆。”

迟重瑞钟爱紫檀已经到了虔诚的地步:“紫檀还是高级药材呢。在紫檀旁边坐着,就跟喝了咖啡似的特别有精神。特别累时在紫檀边走一圈,什么头疼啊烦恼忧愁全都没有了。紫檀能通血,黄花梨能降压。”他办公的地点是一座十几层高的大楼,整栋楼装修考究,有媒体用“宏伟壮观”形容。办公楼叫做“丽华阁”。“丽华阁”内部设计也十分庄严肃穆和豪华奢侈,仿佛一座古代宫殿。

第2篇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刘兰芝忍辱负重是否可以维系自己的婚姻

有人认为,若刘兰芝对婆婆的小折磨能够隐忍不言,就不致引起丈夫对婆婆的不满,因而也不会引发婆婆与丈夫的激烈冲突,不致使自己被婆婆所遣。此论似是而非。

兰芝成婚二三年来,与丈夫“相见常日稀”,但是兰芝“守节情不移”,而且“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可以说肩挑着家庭重担的兰芝是一个优秀的妻子,一个称职的儿媳。那为什么焦仲卿的母亲还要儿子(将儿媳)“便可速遣去,遣去慎莫留”呢?焦母自己的说法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刘兰芝的理解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就是说,婆婆的指责只是一种借口而已,再能干的媳妇,也难在焦家立足。

刘兰芝的感觉是对的――婆婆对儿子直言不讳地说:“吾已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看来,焦母对儿媳的不满已经积压久矣,达到了必欲休之的地步,她甚至将下任的儿媳都物色好了。至于人家允不允婚,婚后是否称他之意,那是另一回事了。可以确定的是焦母休媳的决心早已下定,儿子前来为爱妻道委屈,正好引燃了她的火药桶而已。

因此可以说,焦母休媳之心早已有之,翻脸只是早晚间事,兰芝再忍辱负重也于事无补。从这个角度说,焦刘二人婚姻悲剧的首恶就是焦仲卿之母了,她的专横,她的挑剔,她的不容,毁坏了一桩好婚姻,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至于焦母为什么视儿媳为眼中刺,必欲去之而后快,后文再做论述。

二、焦母为什么不喜欢刘兰芝

焦仲卿的母亲对刘兰芝的态度可谓“深恶痛绝”,面对儿子“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激烈反抗,面对儿子“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的绝命警告,她一再无动于衷,一点也不肯给儿子(实际是不肯给儿媳)让步,以至于酿成悲剧。我们不禁要问:何以至此?

首先,可以排除焦刘二人因自由恋爱成婚而引发焦母不满这一条,因为诗中没有丝毫的蛛丝马迹。

按照焦母的说法:“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这也许是存在的,毕竟刘兰芝是十七八岁的青年(现代人眼中这个年龄段还是“孩子”),言语、行动难免有不当之处。但是,被扣上“无礼节”的帽子,性质可就严重了,汉朝“七出”中的首条就是“不顺父母”,即对不顺父母的妇人,男方可以无条件离婚。其实,“无礼节”的真正秘密可能就是“举动自专由”。一者,家中除了焦仲卿年幼的妹妹之外,只有一个中年失偶的婆婆和一个长年“留空房”的新媳妇,两人在一起有多少话可说呢?交流之少是确定的了。郁闷就是家庭的气氛主调了。兰芝只能埋头干活以排解苦闷,婆婆就要专享婆婆之威福了。他要的是儿媳的低眉顺眼、母长母短的问候与请示。问题是刘兰芝非常聪明、极为能干,这种人一般长于做事而拙于“做人”,她会果断干练的干好自己的事,可能不会花费心思去讨婆婆的欢心,这就被婆婆视为“举动自专由”了。但她肯定不是一个“无礼节”的人,你看她在遭遣离家之际,辞别婆婆时自谦地说:“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又关切地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说明兰芝是知书达理之人。与兰芝的聪慧、明理相比,婆婆就相形见绌了,婆婆能不因而心生嫉妒吗?

正是因为兰芝的美丽、明理、能干,彻底地俘虏了焦仲卿的心,以至于说出“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的话,此话在焦母看来是没有志气的话,这种儿女情长的表现为封建社会的家长普遍不满(如陆游的爱妻唐婉儿是从小青梅竹马的表妹,是双方家长满意的婚姻,只因为夫妻俩过于恩爱,陆游母亲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竟毅然驱遣了亲侄女),更何况焦仲卿言下之意是满足于一个好媳妇,竟无心上进了。而焦母认为“儿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虽为小吏,但是还正年轻,前途未可限量啊。儿子却流露出无心上进之意,岂不更令母亲恼火,说不定她因此而把兰芝视为影响儿子上进的“祸根”。

如此说来,刘兰芝被婆婆深恶,竟然不是因为不肖,而是因为优秀。

对封建社会的已婚中国女人来说,靠山有三。一是丈夫,二是娘家,三是儿女。刘兰芝固然有爱她的丈夫,但他不是强悍的母亲的对手,不能尽到保护妻子之责;而娘家呢,母亲只有“大悲催”,徒自悲愤而已,兄长呢,也没有出头为妹妹做主(主倒是做了,不过做的是逼妹再嫁)――兰芝还能指靠什么呢?儿女吗?说到这,倒是引出了一个新的猜测,刘兰芝结婚两三年了,仍未生育,这也可能是婆婆不待见她的又一重要原因了。如果她生有一男半女,想必婆婆也不会像这样逼人太甚吧?

第3篇

国家计生委确定从2000年起每年lO月28日为“全国男性健康日”。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面临的竞争压力远远大于女性。有关研究表明:男性的生命质量和寿命通常比女性低。男性患病比例远高于女性,保护男性的身心健康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俗话说得好:“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是夫妻。”丈夫怜爱娇妻,妻子体贴丈夫,才能使爱情天长地久。就夫妻之间而言,关怀应该是相互的。但是,如果要从社会、生理或生活上来讲,男子汉似乎更需要关怀。这样讲是否有些危言耸听,或者夸大其词呢?请不妨让我细细道来。  我们知道,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多数男子既是社会竞技场上的主角,又是一家之中的顶梁柱,尤其是中年男性,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事业上成功或失败,家庭里上有老下有小,无形中带来种种压力。然而,男性在耐饥、耐寒、耐疲劳、耐精神压力等方面,却不及女性,常因心理失衡而易患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遭受围困、轰炸而患精神病的男性,几乎比女性多70%。  男女生理上的差异,使女性的寿命比男性多5~lO年。譬如,在人体细胞内,都有一对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千万不要小看两者之间的差别,它除了主宰男女性别之外,还成为血友病、色盲等遗传病垂青男性的原因。女性就因为多了一条X染色体,使其免疫系统功能较男性强,且衰退也较迟,最明显的得益是不易患感染性疾病和癌症。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具有保护血管和防止其硬化、老化的作用,从而不容易罹患心脑血管疾病。女性从25岁到闭经期间,基础代谢明显低于男性,消耗少,便可长寿。女性独有月经来潮,定期造成失血。这一生理现象,是对骨髓造血功能的良性刺激,有利于血液的更新。

当然,还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男子汉们在生活上的“不检点”,例如吸烟、酗酒、赌博、暴饮暴食,远远多于女性,也是其变得“脆弱”、需要关怀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去关怀男性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理解丈夫的事业心  许多男性事业心很强,成天忙于工作,甚至晚上还加班加点,挑灯夜战。作为妻子应该给予理解,支持丈夫的事业,并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减轻他的压力。与此同时,也要爱护丈夫的身体,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其倍感妻爱的温馨。

2.与丈夫分担喜和愁  男人们终日处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会受到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如果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对健康十分有害。医学研究已经发现,不良的压力可削弱人体的免疫力,也是身心疾病之源。因此,细心的妻子应该关注丈夫的情绪变化,无论是成功带来的过喜压力,还是失败造成的焦虑压力,都要予以及时排遣,提醒他“不以物喜,不为己悲”,淡泊名利,泰然处之,把烦恼关在门外。妻子和丈夫应该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领略、品味人生。只有学会了驾驭自己的情绪,才能视压力为动力,才能精神抖擞地去学习、工作和生活。

3.规劝丈夫善待生命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当今不少男子对自己的健康很不注意,既吸烟,又喝酒,饮食不节,不爱运动,甚至寻花问柳,结果病魔缠身,后悔莫及。因此,妻子应从关怀、爱护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规劝丈夫珍惜健康。帮助丈夫戒烟禁酒,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起健康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精神卫生,尽可能做到清心寡欲,随遇而安;饮食要合理,粗细、荤素宜搭配,多吃蔬菜、水果、鱼类、豆制品,少吃盐和动物脂肪。当然,不要忘了提醒丈夫定期去医院体检,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有这样一句名言:在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贤慧的妻子。是的,妻子对丈夫的关怀,确实有着巨大的魅力。我希望男人们的呼唤,能够得到天下为人之妻者的响应!

第4篇

屋里冷清清的,妻子李玉莲坐在破旧的沙发上,痴痴地看着进了门的丈夫发笑。大胡看了妻子一眼,微笑着连说带比划地询问了妻子上午的情况。李玉莲嗯嗯呀呀地比划着,意思是很好。

大胡洗了手,开始准备午餐。吃过饭休息会儿,下午再去地里转一转。吃过晚饭他便搀扶着妻子在团场转一转。

这样的日子大胡已经习以为常,这也是他4年来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大胡悉心照顾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妻子的事迹,也在团场广为流传。

中年有了家

1979年,19岁的胡成安从四川老家独身来新疆谋生。他的母亲和弟弟在兵团十三师红星二场打工,胡成安投奔亲人而来。

胡成安个子不高,憨厚老实,一直靠打零工为生,收入不高。

2000年,大胡的母亲撒手人寰。弟弟胡成录成了七连的一名职工,早就有了家室。母亲在世时还一直操心着大胡的婚事,自从母亲去世后,大胡对自己的婚事更没了信心。从此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

2004年,七连退休职工马文俊热心地给胡成安牵了红线。老人将连队职工李玉莲介绍给了胡成安。

李玉莲是土生土长的兵团二代,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一个儿子。

2004年1月2日,44岁的胡成安和比自己小7岁的李玉莲喜结连理。尝遍了人间酸甜苦辣的大胡,终于有了一个家。尽管这个家并不富裕,但大胡知足了。因为有了一个知冷知热的妻子,还有一个14岁的儿子。

悲喜交加时

婚后的生活甜蜜而温馨。大胡在连队疼老婆是出了名的。只要他在家,一般都是他做饭。地里的活,大胡一个人包了下来。回到家,要是看到妻子拎个重东西,大胡会跑步过去抢过来,说啥也不让妻子累着。

正当他们沉浸在家的温馨中的时候,厄运向他们悄悄地袭来。

2009年7月的一天,大胡正在地里劳动,大舅哥李建明突然打电话,说李玉莲病了,让他赶快回来。

经过三天的抢救,李玉莲转危为安。医生诊断是高血压引起的脑梗。本来家里就不富裕,李玉莲这一病,更是雪上加霜。就在李玉莲入院不久,李玉莲的儿子迟宏斌收到了武汉科技大学交通管理系的录取通知书。

一面是妻子看病要用钱,另一面是儿子又马上要上大学,更需要用钱,可钱从那里来呢?

大胡的棉花每年收入只有一二万元,家里没多少积蓄。面对妻子看病和儿子上大学,大胡一夜愁白了头发。大胡的二舅哥李建新家里条件比较好,他借给大胡二万元钱应急。

大胡精打细算,安排好儿子上学和妻子看病的事。住院期间,为了让妻子早日康复,大胡想方设法给妻子调剂好营养,而自己每天吃个馕饼充饥。

住院期间,大胡的39亩棉花地就交给两个舅哥管理,他全身心地照顾妻子。医院对李玉莲作了全面的检查,李玉莲还患有脂肪肝和癫痫。出院后,李玉莲遗留下了后遗症,偏瘫失语,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一个月后,迟宏斌顺利地走入了理想的学府。李玉莲回家调养。从这以后,照顾李玉莲的重任就落在了大胡身上。

敢于担当

面对命运的一次次戏弄,大胡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默默无闻地承担了下来。

李玉莲回来后,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吃饭得人喂,大小便也不能自理。大胡把妻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伺候。每天下地前,他把妻子的饭菜做好放在跟前。回到家里,他顾不上吃饭,先要看一下妻子有没有尿床,需不需要更换衣服。刚开始收拾妻子拉在床上的屎尿时,大胡屏着呼吸恶心地快要吐了。后来他也慢慢地习惯了。

为了调理李玉莲的心情,也为了不让妻子的肌肉萎缩,大胡找来两根粗钢管,在大舅哥的帮助下又栽了四根木棍,把钢管放在棍子上,担成了双杠。只要有时间,大胡就搀扶着妻子出来在双杠前练习走路。

四年来,由于照顾妻子,供儿子上学,大胡瘦了一圈。头发也白了,脸上的皱纹也多了。他也没有给自己添置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家里也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具。妻子也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没有叫过他一声老公,但每天看着妻子的笑容,再多的苦与累,大胡都觉得值了。

夏去秋来,四年光阴过去了。如今,迟宏斌已经大学毕业了,现在外地实习。李玉莲的病情也有所好运,基本可以独立行走。大胡也还完了借二舅哥的钱,心里也舒坦了一些。

第5篇

但是,我终于还是读了这部《额尔古纳河右岸》。最初的原因是它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授奖辞中说它,“具有史诗般的品格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当然,并不是获奖的书就值得购买,对另外三本书我就毫无兴趣——因为他们达不到我的阅读要求。

我从一个阳光照耀的初春的上午开始阅读此书,几乎是手不释卷,在第二天读完了“清晨”和“正午”两个部分。我得说,这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在阅读中我有了基于文学本身的久违的沉浸。即使作为一个挑剔的读者,也不得不由衷发出赞叹。

作品以鄂温克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口吻,叙述一个民族的生存、坚守和文化变迁。“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这是它的第一个句子。这些比喻的、完成式的、叹息着的句子,有一种来自命运本身的苍茫意味,简约、直接,使忧伤与诗意洋溢而出,为整部作品确定了基调。

这部作品有着强烈的“唯心”色彩,大自然中的树木、野兽、河流、天空、星月,有着和人一样的灵性,或者说是神性,这使它超脱出我们当下的尘世经验,显现出清新、原始的格调。奇怪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它常常引发我类似怀乡的忧愁——我会忽然想念已经远逝的葱茏岁月、想念少年时代的田野、某个初春曾经去过的山林,想念起初恋或者倾心夜谈的朋友。

有多个评论说,这部作品是一个民族的史诗性挽歌,如果以一个读者看,这首挽歌并不单单是哪个民族的挽歌,抑或还可以说是一曲关于某种美好生活的挽歌、关于人类某种价值观和生命方式的挽歌。人们仰望天空,沉醉河流和山林,心中敬畏神明,唱着单纯的歌曲,生于“风声”,最后又被埋葬于风中。作品中除了作为主要人物的形象之外,更为动人的是变化的白云、闪烁的星光、能望见天空的希楞柱、驯鹿、月亮、萨满的舞蹈、桦树与松树、明亮的流水,它们既是人物的生活背景和依据,也同样是书中的主角。它们共同构了这个世界美好而又脆弱、欢乐与苦难交织、幸福中满含悲伤的生命景象。

“精神清冽,内心温暖。”我这样指认迟子建小说的特质,她的一系列以中国最北方为地理环境的小说,大多有着白雪墓园般的安静,空气寒冷,一尘不染,却又有着静静燃烧的火堆般的心情。在那里,人类有着美好的品行,似乎人类与世界、自然以及宿命已经和解,因此苦难和死亡不再是可怕的和痛苦的,而仅是生命的另一内容。如今这部《额尔古纳河右岸》,除了她一如既往的真挚、澄澈和温情脉脉,我从中读到了更多的哀伤和悲悯。我一直认为,一个作家具有宽阔深刻的悲悯情怀,才有可能走向伟大!那么这部作品是一个作家持续成长的结果?还是迟子建本人的生命历程获得了文学上的补偿?

我曾从作家王树增口中听说,当年在北师大作家班同学时期,莫言和迟子建是两位最勤奋的作家,每天就是大量读书、写作,据称迟子建每天能写一万字。这点,我们从迟子建海量的作品中就可以想见。“天赋是靠不住的,出类拔萃需要长久不懈的努力。”另外,作家的个人经历也会影响她的作品。大约在2002年,也就是写作这部作品的三年前,迟子建的丈夫(漠河县委书记)因车祸撒手人寰,一对相敬如宾、恩爱有加的情侣从此天人永隔,可以想见,那种悲伤是如何让迟子建身心痛彻,我们并不知道在以后数年她如何从中恢复,在她的生命中又留下了怎样的痕迹。但是我相信,《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作品中,有了以前所没有的东西,看看她对一个个死亡的描述,那里有多少沉重的的叹息和无奈的与泪水!

作为一个小说家,迟子建从来就不以塑造人物、讲故事、设计冲突和结构见长,而是以优美的语言、从容的节奏、丰富的意象取胜,她所做的不是描绘具体事物,而是倾述,从内心向世界的倾述。事物经过心灵的含蕴之后,再表达出来,那些文字就被赋予了精神意义。语言因此产生了内在的节奏和张力。品读一下某些段落,它们几乎可以咏唱,即使并不押韵,却有一种明显的音乐性。

我以为,中文之美包括了多个层面,每个字词在它有本来意义之外,还有着独特的形状,独特的色彩,独特的声响,甚至还有独特的味道和触感。从事写作的人,如果反复推敲过一万个以上的好句子,最好是你曾经有较长的诗歌写作经验,就一定会对文字的形状、色彩、明暗、声音和气味有所领会。

迟子建这部作品中的语言,可能是她作品中是好的语言(我能不能说也可能是中国当代小说中最好的语言?),比喻丰富,感情充沛,色彩绚烂,节奏感极强,就像那条闪光的额尔古纳河,丰盈、宽阔,伴随着风的歌吟,在夏日山谷中汤汤流动。当然,它述说的是一个关于生命与死亡的故事,关于美与哀伤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出现和消逝的故事。

已经写得太长,但我还有另外的话说。

这部小说尽管优秀,却远非完美。

我的所有关于“好”的感想,基于本书的前两个部分,“清晨”和“正午”。我认为“黄昏”一章的写作水准与另外的部分有着较大的差距,它显得驳杂、气短,就像一个奔跑者忽然力有不逮,开始上气不接下气。这不能归结于本章所要表达的时代内容,即使单从语言上看,它的节奏在许多地方已经失去了。

长篇小说的创作,是对一个作家心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即使作家有很充分的准备、很充沛的激情,也需要掌握合适的进度。在后面的跋中,作者说自己两个多月写成了它,而在第二卷之后回了哈尔滨,依我看,就是从那里,第三卷发生了松弛和溃散。

第6篇

前几天,我生病在医院输液。病房里,有一个20多岁的女孩,还有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女孩在我的左边,老太太在我的右边。

女孩的男友在陪她。两个人几乎每时每刻都腻在一起。他旁若无人地拉她的手,吻她的额头。他们俩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两个人的头顶在一起,像两只亲密的小羊羔。她输完了液,他把她的手凑到嘴边使劲吹,疼惜地问:“疼吗?”女孩撒着娇说:“疼呀!”他说:“你等着,我给你买好吃的去!”他风一般快速冲出病房,一会儿工夫,捧回一大兜好吃的。他从袋子里一样样往外掏,还如数家珍一般汇报:“香蕉、桔子、薯片、巧克力、奶茶……都是你爱吃的。”她嘟着嘴说:“你不知道我减肥呢!”他说:“咱不减肥,吃得胖胖的,胖了就健康了。”她说:“你喜欢胖子?”他刮了一下她的鼻子说:“不论你胖还是瘦,我都喜欢。”两个人仍旧凑在一起,说着情话。那些话,好像一辈子都说不完。

可是,我知道,那些甜甜蜜蜜的情话,终究有说完的一天。就像我与丈夫,我不知道我们有多久不提喜欢和爱了。他陪在我的身边,用手机上网,我捧着一本书在看。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他盯着手机,和我聊问题,我根本没听,自顾自地说:“前天西红柿涨了三毛钱,什么都涨价。”他低着头点手机,又说起国家大事,我依然风马牛不相及地和他搭腔:“给女儿报辅导班的钱交了吗?”这样的谈话,注定没有趣味。为了调节气氛,我说:“给我读篇文章吧!”他知道我喜欢迟子建的文章,所以给我带了迟子建的书来打发时间。他一边读着,我一边纠正他的错别字,惹得旁边的人都笑了,屋子里热闹了许多。

我右边的老太太一言不发。她的老伴陪着她,她躺在床上,微闭着眼睛。老伴背过身坐在一侧,对着墙壁一言不发。只是她稍稍一翻身,他就突然警觉似地回过身。她望望茶几上的杯子,他就赶忙把水倒满递过去。她一起身,他就提起输液瓶扶她去厕所。我不由得想起宋丹丹和赵本山的小品,果真是这样,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都能心领神会了,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我在想,他们年轻的时候,一定也是千言万语地说着情话吧。岁月流逝,话,越来越少,情,越来越深。

午后的阳光真好,照进病房里,暖洋洋的。突然觉得,我们三对,呈现出人生不同阶段的爱情面貌,这不就是一组有趣的蒙太奇吗?年轻时卿卿我我、你侬我侬,中年时岁月静好、平淡相守,老年时心有灵犀、相濡以沫。千言万语的情话,最后都变成默默凝望。

每一对相爱的人,大抵都会用一生的时间,讲完这样一个平淡而生动的爱情故事吧。

第7篇

论文摘要:针对近年来对迟子建创作的误读、指责,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新世纪以来乡村叙事创作进行一个总体特点分析,阐释作家创作的内在机理及其所采取的民间立场,从而概括出其创作呈现出的“现实与审美的错位”的特点,为其辨正。

迟子建这个当代文坛耳熟能详的名字,单是她的故乡就如苏童所说具有先声夺人的魅力。出生于中国最北端的大兴安岭的迟子建,从小便在与自然的零距离的相融中体会童年的快乐,这种得天独厚的生命体验对于她成年以后的创作可以说产生着非比寻常的影响。于是我们看到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在乡村广阔大地上的一个辛勤的耕耘者,以“一种均匀的创作节奏,一种稳定的美学追求 ,一种晶莹明亮的文字品格” d坚守着自然、田园、诗意的表达。《北国一片苍茫》、《葫芦街头唱晚》、《荒原》、《逝川》、《亲亲土豆》、《雾月牛栏》、《孕妇和牛》、《朋友们来看雪吧》、《清水洗尘》等一批八、九十年代的创作使她成为当代文坛一个独异的存在。直至新世纪的到来她仍然笔耕不辍,并多次获得各种奖项,成为产量较多且质量较高的作家之一。

对于迟子建创作及其特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作品所体现出的作家创作风格特点、蕴含其中的地域文化特点、以及与传统文化、萨满文化及其他诸种形式文化问的传承关系的研究上,还有对作家创作立场的评析……其中似乎有一些基本的共识已经达成:那就是迟子建以其空灵与饱满的美感,融化进丰盈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我们呈现一个“生态和谐的爱与美的世界” ,最终抵达到她的彼岸——故乡与自然。面对迟子建新世纪以来的创作,正面的评价多延续以前的观念,没有过多新的发现;相反倒是因为新世纪以来中同社会现实的迅猛发展,乡村社会的剧烈变动,使得批评家、研究者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迟子建这种依然故我的乡土情感,于是出现诸多指责,批评她“撇开时代风潮以浪漫、朦胧的笔调表现诗意的乡村”,“这种乌托邦式的精神乡土,很大程度属于城市’属于知识阶层,是城市在现代语境下对农村的‘殖民’想象”,以及刻意回避对苦难现实的表现等等。笔者却不苟同这种看法。也许是迟子建一以贯之的美学风格迷惑了众多研究者,让他们在快餐多元的新世纪里无暇细读文本便妄自判断,只要抒情一些、诗意一些、美善一些就统统划归到田园一派,而不深究其中作家内心些微变化所引起的潜藏于文本中的诸多新因素,亦没有进行有效地“症候式“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本文正是通过考察作家在新世纪里人生经历与体验发生的重大变化,结合其新世纪以来创作的诸多文本的细读,一方面是对迟子建误读的一种辨正,同时也是来探讨其在新世纪乡村叙事上的特点。 

新世纪以来的迟子建,在经历人生重创后(失去爱人),首先对于人生有了新的深痛体验,“命运就像一只很沉重的脚,我是一只可怜的蚂蚁。它踩了我一下。”这种艰难的时刻是写作“丰富、滋养、安慰”了她,“面对磨难的时候,她更热爱写作”④。更加热爱并执着于写作的迟子建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巨大的社会现实,即乡土中国的急速巨变,以及应对这种现实的文坛现状,破碎化的乡土世界。在很多作家笔下已经显现出来,那种日常化的、鸡鸣狗叫式的琐碎叙事在文坛泛滥,对此迟子建保有警惕。如何在保持自己~4sl,说纯粹的艺术性与审美性的追求的同时,展现出自己对时代、对现实、对人生的深痛体验,并将 自我的体验与对历史现实的认识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升华为艺术体验,呈现给读者一个较为清晰的美的艺术世界,而非那混沌芜杂的表象现实,从而感染、打动读者,这是作者在创作中积极思考并欲解决的问题。纵观《微风入林》、《酒鬼的鱼鹰》、《雪坝下的新娘》、《芳草在沼泽中》、《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采浆果的人》、《一匹马两个人》、《踏着月光的行板》、《花牛子的春天》等文本,我们看到作家创作上表现出的一种现实与审美的错位,笔者用“悲凄的诗意表达来阐释这种错位。 

我们将这个概括分为两个部分,后半部分“诗意表达”比较容易理解,这是对作家美学风格追求的一种概括。在迟子建获得澳大利亚 “悬念句子文学奖”这个重要奖项时,评委会对她作品的评语就是“具有诗的意蕴”,而她自己也认为这是对她小说艺术性最好的认可。可以说从八十年代创作至今,迟子建一直追求这种诗意表达。前半部分“悲凄的”则更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迟子建创作错位如何产生。这“悲凄”所要表达的正是迟子建创造的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构成的“差”,一种空白,一种意义,这种叙事的空白承接着对话的产生。迟子建在写作中抽空了一些道德伦理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表面化的范畴,使具有社会现实伦理范畴的概念的有效性迅速地丧失,这些意识形态符号被迟子建掩入了叙事的盲区成为话语的盲点,文本上自然形成一种巨大的现实与艺术的错位,使得人们相信迟子建终日迷醉于她的终极乡土中而躲避现实乡土的分裂。但是掩盖不等于消失,通过“悲凄”创造的对话机会,作者将大的悲悯情怀融人人物刻画中、情节叙述中,这是一种沉重悲情的氛围、一种凄凉苦痛的气息、一种充溢于文本、渗透入其叙述背景及字里行间的大悲悯的精神,这样的人类关怀意识,使得她与 20世纪三十年代的沈从文达到了精神上的相通。李锐在 《另一种纪念碑》中曾深切而尖锐地指出:“大概是因为沈先生盎然不绝的诗意吧……许多人把‘美化落后“诗化麻木’的批评放在他的名字上。”“这个世界上可有一个摆满了人头和尸体的‘世外桃源’吗?而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所有那些、船工、士兵和农民们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种深重到叫人透不过气来的底色上描绘出来的。”@这样,迟子建作品所具有的巨大现实力量,蕴藏于作品中的大悲痛便被诗意地传达出来了。痛而悯的精神经过作家诗意的艺术融化,最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饱含温情又现实无比的真挚故事。

迟子建 自己在创作谈中说过:“常有批评家善意地提醒我,对温暖的表达要节制,可在我眼里,对‘恶’和‘残忍’的表达要节制,而对温暖是不需要节制的。因为从某种意义来讲,温暖代表着宗教的精神啊。”迟子建认为是很多人误解了“温暖”,“以为它的背后是简单的‘诗情画意’,其实不然。真正的温暖,是从苍凉和苦难中生成的! 能在浮华的人世间,拾取这一脉温暖,让我觉得生命还是灿烂的”④。

我们可以看到新世纪里的几乎每一部乡村叙事作品都展现了这种错位。在《一匹马两个人》中,作者借用古典白描的笔法传神地写出-x,/孤苦的乡村老年夫妇的至爱真情。老马、老头儿、老太婆,农具、粮食 、离家二十里的田地,构成了他们的全部生活内容。爱做梦的老太婆总喜欢在老马的车睡觉,老头儿总喜欢有老太婆的陪伴去二十里外的田地里干活,生命的一天就在这一来~去中一起度过,这就是他们的幸福生活。然而幸福毕竟是作者与读者的感知,他们平淡苦涩的日子更多充满的是不幸,老马老了,老头儿也老了,老太婆在一次去庄稼的路上,不知不觉中掉下马车死去了;他们唯一的儿子两次入狱,都是因为罪,其犯罪动机是为了父母不再受人欺负。失去妻子的老头儿甚至已经没有体力来埋葬老伴儿了。这样苦难的现实中作家还是不放弃其温情的表达,给作品带来一抹人性人心的亮丽。 

在洪治纲慨叹中国作家 “同样也书写底层,同样也书写苦难,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却很少读到那种温暖的人性,很少读到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宽厚广袤和悲悯,也很少感受到那些人之为人的亲情、荣耀和梦想”时,我们看到迟子建书写底层 、书写苦难时,就透着温暖的人性。《踏着月光的行板》描写一对乡村夫妇,不过他们的生活空间已经转移到了繁华的都市中,他们是打工族中的一员。为了每个月的一次相见而欣喜不已,这几乎成为他们在外乡漂泊的精神和情感寄托,有了这份约定他们在城里受再多的苦、遭受再多的白眼也是值得的。于是在火车的交错中,他们完成了又一次“约定”:不对生活妥协,而是要乐观向上应对生活。作者要为我们呈现这些社会最底层打工者身上可贵的精神价值。 

乡村文化的衰落是作者无可回避的现实。迟子建也关注进城农民,但是同时她没有忘记那些因农民离土而落寞下来、荒凉下来的乡村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孤独的留守乡村的农民们。乡村世界已经渐渐“沙漠化”了,由于太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不仅土地荒芜了、家庭荒芜了、村一级的组织荒芜了、乡村文化荒芜了,最可怕的是人心也荒芜了。在小说《花斗i=子的春天》中作家描写了一个花痴型乡村青年的三次人生坎坷。第一次是由于他生性风流得名“花牛亡子”,父亲无奈之下带他进山伐树,这期间不小,被砸 ,丧失了生殖能力,从此变了一个人;第二次是村里通电给花车亡子带来了再次生活的勇气,开了磨房,勤劳能干的他很快出了名,但不幸的是花牛亡子的左手被电磨锯掉了,父亲伤心过度而死;第三次是花牛亡子全身心投入到帮忙照看邻居家刚出生的孩子身上,他是个没有母亲的孤儿 ,并最后因为这个孩子抓阄而当上了民间意义上的村长,出外打工的青年人都拜托他照看自己家里的媳妇,害怕真正的村长以权谋私,花牛亡子尽职尽责但还是出了事故,一个媳妇怀孕了,花牛亡子被春节回家过年的青年一顿暴打。他不知道自己即将来到的这个春天会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乡村中已经没有什么人真正理解他、关心他了。 

对于每个经历挫折不幸的人来说,人生总要继续前行,花41=子在失去了为男人、为人的基本生活能力后还要迎接以后的每一个春天;蒋百嫂失去身为矿工的丈夫后也要独 自面对黑夜;民间艺人失去他至爱的艺术后仍要为别人作画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酒鬼失去了他的鱼鹰(《酒鬼的鱼鹰》),金井人失去了他们应该收获的庄稼(《采浆果的人》)……底层苦难中挣扎的乡村百姓抵抗不了现实带来的破坏力量 ,它总会在某一个时刻使人们失掉心爱的东西。

正是这些现实无力把握的苦难使得我们当前的作家普遍陷入了“苦难焦虑症”,他们善意的同情使之陷入了误区,误将现实世界与文学世界等同。其实我们清楚地知道文学现实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只有实现这种超越才能真正抵达人文情怀,于是我们就能理解只书写邮票大小故乡的福克纳所说的:“作家的天职在于使人的心灵变得高尚,使他的勇气、荣誉感、希望 、自尊心、同情心、怜悯心和自我牺牲精神……复活起来,帮助他挺立起来。”④唯有如此作家才算称职,而从这一点上来考量,迟子建已经算得上是个称职的作家了,她正是要在乡村中国的苦难现实中寻找那还依然能鼓舞人心的、令人振奋的、永未消失的令人感动的悲凄的诗意。正是这抹亮色让“最苦、最累、最穷”的农民还能继续生活下去,这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显而易见,对迟子建的误读 ,多是因为没有把握到其创作呈现出的这种错位而造成的。很多研究者从审美艺术角度来评判其思想意蕴,单看那景致、那温情、那洋溢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爱,她的创作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如此繁热的今天,似乎有向后看,向后退的嫌疑,有反现代化的倾向。追踪迟子建悲凄而诗意书写的根源,则在于其所坚持的民间立场。这种立场对于乡村叙事来说尤为重要。从不以标榜“乡下人”tq居获得道德优越感的迟子建,却扎扎实实地写下北方乡村农民个体的精神困惑与浸润于黑土地上的淳朴温情 ,对于乡村文化弊端批判的同时,又怀有强烈的悲悯,只有设身处地作为生活于其中的一分子才能感受乡村生活的重量,于是北国走出的迟子建并未因冰雪而使人更加寒冷,反倒因其民间叙述中的温情给人带来暖意。不过,这样的暖意不再是单纯地给予,而是“写它时,心中充满了不易表达的深刻悲痛!” 

注 释

苏童:《跋:关于迟子建》,《微风入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第 209页。 

张懿红:《回归自然:迟子建的终极乡土》,《当代文坛》,2007年第6期。 

张谦芬:{90年代以来乡村书写中的城市背影》《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4期。 

陆梅:《迟子建:面对磨难的时候,更热爱写作》,中华文苑网作 家访谈 。 

李锐:《另一种纪念碑》,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第 29、30、31页。 

迟子建 :《锁在深处的蜜》,《北京文学》(精彩 阅读),2008年第 1期。 

第8篇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

这首词是花间派词人温庭筠的代表作。该词短短27个字,读完却让人荡气回肠,欲罢不能。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望江南》以清丽凝练的语言,描写了一段缠绵凄美的爱情,使其成为情景交融,境界高远的名篇。

“梳洗罢”,起句看似平平,内容却丰富,给人以许多想象。唐朝女子的发饰是很有讲究的。年幼时已梳发髻,成年后改梳发鬟,出嫁时将发鬟改为发髻,再配以金、银、花钿、珠宝翡翠等首饰,形成一种富丽华贵的装饰风格。而现在为了迎接久别丈夫的归来,发饰自然更不能马虎,“女为悦己者容”嘛。在与丈夫离别的日子里,她们往往是“日晚倦梳头”或“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或干脆不梳洗“君行殊不归,我饰为谁容”。 所以在这种特定的时刻,我们能想象出女主人公着意打扮自己的兴奋之情了。这简洁的三个字,把女主人公平日的相思之苦与现在等待团聚的兴奋之情有力地表现出来了。

接下来的这句“独倚望江楼”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广阔的艺术画面。浓浓的春意,柳枝芽儿迎风飘拂,点点阳光洒在这片片绿上,更显青翠。远处是一带白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江上孤帆片片,来往倏忽。楼上女子,衣着华丽,正在翘首等待心上人。面对如此美景,主人公或许此刻也有“悔当初不把雕鞍锁”了。“独”字既写出了女子一人独自等待的情景,也写出了她期盼丈夫早早归来却迟迟未归的寂寞惆怅。温庭筠描写的这幅美人凭栏远眺图,把人、景、情三者和谐地融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静逸明秀的艺术境界。

“过尽千帆皆不是”,女主人公望眼欲穿,急切盼望,但等来的“皆不是”。这句是感情上的大转折。内心满腔希望的是丈夫“不如早旋归”,而现实又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此刻的极大失落与先前的兴奋欢快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斜晖脉脉水悠悠”,夕阳西下,天边渐暗,绿水悠悠,依旧东流。等待的人,依然没来,满怀期待,只剩失望。由希望到失望,更添了这个女子几分不幸。《人间词话》云:“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句写景,但抒情主人公的感彩完全被溶化在自然景物中,景与情的溶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却韵味无穷,这便是无我之境的妙处了。读完以后,我们又不禁为女主人公这种痴情而感动,又不自觉的为其不幸的遭遇而同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呀。该句看似无“我”,其实有“我”;看似无情,实则有情。正是因为有了期望后的失望,有了失望后的无限思念,女主人公才会“肠断白洲”。

“肠断”用词很重,写思妇极度的相思之苦。“白洲”也非等闲之笔,因“”为水草,、水相依而生,失水则死。妇人不能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不正像那无水之吗!触景生情,能不断肠?

读罢这首词,我不禁想到古代女子悲苦的处境。“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李白《长干行》),“君行逾十年,贱妾常独栖”(曹植《七哀》),“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等等,这些都是思妇们不幸生活的写照。这种刻苦铭心的思念,让她们“衣带渐宽,为伊消得人憔悴”。即使丈夫偶尔回家相聚,那也是“晨起动征铎”,匆匆,太匆匆了。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四时之景,谁能真正陪爱人一起欣赏?哪个女子不想永远与爱人“针线闲拈伴伊坐”、“共话巴山夜雨时”?游子在外或许有良宴聚会,赏歌听曲的机会,还可以驱车出游,而思妇却只能徘徊院落,空室长叹,她们难言的寂寞经常是靠泪水冲洗。《望江南》中的女子的漫长等待,使得片刻的兴奋消失得无影无踪。她满腔的失落,满怀的幽怨,随着那一江春水,进入无边无尽的黑夜中。这是她的不幸,也是封建社会所有饱尝离别相思之苦的女子之不幸。这首词,“是现实生活中思妇的怨与恨,血与泪,深深地感动了作家;在这些似乎平静的字句中,跳动着作家真挚热烈的心。”(高国平《情真意切,清丽自然―读温庭筠〈望江南〉》)所以,这首词虽然讲述的是一段思妇凭栏远眺丈夫归来的爱情故事,但这个故事是凄美的,悲剧的。整首词字里行间始终笼罩着一股宛转深沉,低徊不尽的悲情。

温庭筠高处构思,小处下笔,用语细腻,裁剪精当。全词短短27字,语言清丽凝练,感情却写得委曲婉转,波澜壮阔,有如山涧清泉,又如千年陈酿,既清新而又醇厚。温庭筠是后来唐末五代花间派的鼻祖,婉约派的先驱,他的作品大都表现为秣艳细腻,绵密隐约的特点,但这首词却清新疏朗,通俗明快。钟荣《诗品》评价《古诗十九首》说:“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该语评价《望江南》也非常合适。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龙门中学(343406)

第9篇

阳冰

1

深海里。一艘潜水艇停在海底深处。

一身白的恐怖头子望了望了望器,问身后刚进来的人:“有什么进展吗?”

一身黑的随从a:“是,预计在今晚10点整开始行动。”

恐怖头子:“嗯,都准备好了吗?”

随从a:“请放心!如有误,臣愿意以死谢罪!”

恐怖头子:“好,下去吧。”

随从a离开了望舱。

恐怖头子扭头:“3x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

随从b:“请主子放心,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恐怖头子:“必要时,一个都不留。”

随从b:“明白!”

原态化工厂。一群全副武装的黑衣人从四面八方向化工厂靠近。

工人a:“今天天气不怎么好,泛着凉气儿。”

工人b:“是啊,天气急骤变化,干活的时候手指头都僵硬僵硬的。”

工人a:“今天你我值班,可千万别睡着了,要是有点酒就好了。”

工人b:“你个酒鬼,要是有酒还不早就睡着了?”

工人a不好意思地乐了:“没那话,没那话……”口被人捂住。

工人b从座位上惊起:“你们是谁?你们想干嘛?”

漠鹰基地办公室。电话长时间响起。

洪昕捷跑进办公室,拿起电话:“喂……”马上立正:“首长好!队长他们带队到月亮山上搞野战训练去了,什么?又出事了?我知道了,是,是,是,明白,我会立即联系队长他们的,首长再见!”

月亮山上的一个小鱼塘边。

乔子将一根树枝削得尖尖的:“知道这个叫什么吗?”

关泳:“叫什么?”

乔子:“鱼枪!”

关泳:“你想拿这个扎鱼去?”

乔子:“没错!”先喝了口酒,再试了试鱼枪:“好使得很。”

山脚下。

方雨指着面前的大海:“小子,你知道这叫什么海吗?”

陈默:“黑海!”

方雨摇摇头:“不,她叫情海。”

陈默不解地望着方雨。

方雨:“这个海的故事你听过吗?”

陈默摇摇头。

方雨:“想听吗?”

陈默不置可否。

方雨:“告诉你吧,以前在这个山脚下住着一对夫妇,他们相亲相爱,共同撑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后来……”

陈默终于忍不住:“后来怎样了?”

方雨:“哈……俺就知道你会问的。”

陈默拨弄手里的***。

方雨:“生气了?算了,俺告诉你吧。有一天,那个男人出去打渔,就再也没有回来。”

陈默抬起了头。

方雨:“那个女人等了整整十年,终于跳进了这个海里。”

陈默:“完了?”

方雨:“没有,在第十一年的时候,那个男人居然回来了。”

陈默:“怎么会?”

方雨:“那个男人他失去了十年记忆,已经在别处和另一个女人结了婚,到第十一年的时候,他从山上摔下来,才恢复了记忆,回到家后,发现妻子跳了海,于是他也跳到了海里陪伴自己的妻子。男人的第二个妻子抱着孩子来到了这里,当她听说自己丈夫已经跳海后,她也抱着刚满月的孩子跳进了大海……”停顿一会儿:“你怎么了?怎么哭了?”

陈默:“谁哭了?”

方雨:“那你眼睛怎么红红的?其实也没什么。俺最早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哭了。”

陈默:“真的?”

方雨:“真的。”

陈默眼前有个影子一晃:“方哥,你看到什么没有?”

方雨:“没有啊!怎么了?”

陈默:“我去去就来。”消失在岩石中。

方雨:“小子,你干嘛去啊?”

山顶上。

林笑杰攀着绳子跳过悬崖,回过头向魏新言:“接着绳子。”

魏新言接过,搓搓手心:“上帝保佑,可千万别滑下去了。”

迟近南皱眉:“瞧你那点出息,让我来。”抓过绳子,纵身一跃便到了另一边。

魏新言:“真是帅呆了。”

迟近南扔回绳子:“整天就是帅呆了帅呆了,能不能有点新鲜词儿?”

林笑杰:“别跟他废话了。”向魏新言:“哎我说,你给我快点过来,不然我揍你。”

魏新言吐吐舌头:“遵命,队长大人。”抓紧绳子纵身一跃,快到另一头时,手上一打滑,掉了下去。

二人同时惊呼:“小心!”

魏新言猛地抓住悬崖边上的老树根,朝二人苦笑笑:“我就说自己不是这块料嘛!”

林笑杰扔下另一条绳子:“别再废话了,快抓住它。”

迟近南抓住绳子:“使点劲。”

魏新言好不容易爬上悬崖,往下一看,吓出一身冷汗:“哎哟我的妈呀,差点变成人肉叉烧包了……”

“队长,我是昕捷,听到请回答。”林笑杰怀里的呼叫器响了。

迟近南微微皱起了眉头。

林笑杰打开呼叫器:“我是队长,请讲。”

洪昕捷:“将参谋长指示,速回总部,接受新的任务。”

林笑杰:“明白!”收起呼叫器。

魏新言欢呼:“呜噢……这种魔鬼训练终于结束了……”

迟近南轻轻踹他一脚:“这次任务结束后,罚你一个人到这儿来生活两个月。”

林笑杰:“我同意,就这么定了。”

魏新言惨叫:“啊,我命休矣!”

林笑杰再次打开呼叫器:“各小组注意,各小组注意,训练暂告一段落,立刻赶回基地,接受新的任务。”

2

漠鹰基地。

林笑杰向队伍讲话:“今天,上级又赋予我们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于昨晚10点整包围了原态化工厂,并挟持了30名正在值夜班的工人,他们扬言要炸毁本市最大最权威的这间化工厂。的目的很明显,他们想以此来给咱们一个下马威。我们一定要给他们狠狠一击,让他们明白我们漠鹰的实力。大家有没有信心?”

众人:“有!”

迟近南扫视四周:“方雨和陈默怎么还没有回来?”

洪昕捷:“是啊,就差他俩了。”

迟近南:“你看看去吧。”

洪昕捷:“好的。”朝办公室走去。

乔子在队伍里问关泳:“你说他俩会干什么去?”

关泳:“我记得咱俩往山上走的时候,他俩还在山脚下练射击呢。”

魏新言:“会不会出事了?”

乔子:“去去去,乌鸦嘴。”

洪昕捷神情凝重地朝队伍走来。

迟近南:“怎么样?”

洪昕捷:“一直在呼叫他们,不知怎么回事,总是没有回音,不知他们会不会出事?”

迟近南:“乔子、关泳。”

二人:“到!”

迟近南:“你二人速回到月亮山,查找方雨、陈默的去向。一有情况,立即汇报。”

二人:“是!”

林笑杰:“立即出发!”

二人:“是!”转身飞奔而去。

原态化工厂厂房里。

随从a朝屋顶放了几枪,吼道:“谁敢反抗,死路一条。”

众人静默一片。

工人a悄悄往一旁溜去。

随从a一个扫射,工人a倒在地上:“妈的!找死!”上前踢了踢工人a的尸体,向众人:“看到了吗?谁要是不识好歹,这就是你们的下场。”

将参谋长办公室。

将参谋长扬头望着站在办公桌前的二人:“有什么想法?”

林笑杰:“这帮混蛋,简直不是人。”

迟近南微皱眉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得抓紧行动,晚一分工人们就危险一分。”

将参谋长站起来:“说得对,限你们在半小时内给我拟出行动方案。”

二人:“是!”

将参谋长从抽屉里取出一张图纸:“这是原态化工厂的建筑图纸,这次的行动,它可是关键啦!”

二人:“明白!”

3

月亮山上。

关泳用手做喇叭状:“陈默……方哥……陈默……方哥……”

乔子喝一口酒:“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关泳:“那你说怎么办?”

乔子:“我有个不祥的感觉。”

关泳:“你是说……”

乔子点点头:“也许真让小魏那臭小子说中了。”

关泳摇头:“不会吧?他们一定不会出事的。”

乔子:“但愿不会,咱们走吧,再到那边看看去。”

漠鹰基地办公室。

迟近南指着桌上的图纸:“小魏,你带一组人从下水道里进去。”

魏新言:“是!”

迟近南:“小秦,你带一组人从隔壁的真由大厦攻向原态大厦顶台,从上至下进行攻击。”

小秦:“是!”

迟近南:“小周,你带一组人从后门攻入,切忌不要与正面冲突,以避免伤害到无辜的工人们。”

小周:“是!”

迟近南:“小张,你带一组人从化工厂的小厂房那里打开突破口,那个地方还没引起的注意,一定要小心行事!”

小张:“是!”

迟近南:“马上出发!”

众人:“是!”

洪昕捷向林笑杰:“队长,让我也去吧。”

迟近南抢着回答:“不行,这次任务太危险了。”

洪昕捷白迟近南一眼:“有几次任务也很危险,我不也参加了吗?”

迟近南:“那都是特殊情况。”

林笑杰点点头:“阿南说得对,昕捷,这次我们可是提着命去的,一个不小心,可就回不来了。我们不能让你去冒这个险。”

洪昕捷:“可我……”

迟近南打断她的话:“你只要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就行了。”向林笑杰:“我们走吧!”

林笑杰向洪昕捷:“等我们的好消息。”

二人奔出门外。

洪昕捷倚着门,怅然若思。

月亮山。

陈默跟着那个黑影一直来到了一个山洞里,自言自语:“这里怎么会有个山洞?”

方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这有什么奇怪的,这里以前可是军事基地。”

陈默猛地回头:“方哥,你怎么跟来了?”

方雨:“咱俩是一组的,要是把你丢了,俺跟队长咋交待?”

陈默笑笑,继续跟进洞里,方雨随后。

原态化工厂附近的下水道里。

魏新言:“我的妈呀,这是什么鬼地方,臭死了。”

队员a:“魏哥,这可是下水道、臭水沟,你还想香到哪儿去?”

魏新言:“算了,走吧!”

原态化工厂隔壁的真由大厦顶台上。

小秦将绳子这头绑在一个粗大的水管子上,然后将另一头盘了一个圆,再打了个死结,猛力将绳圈扔向对面原态大厦顶台上的一个石桩子上。使劲拽了拽,很牢固,转身向众人:“我先过去,你们一个一个跟上,动静要小,有情况随机应变。”将腰带取下挂在绳子上,“嗖”的一声滑到了原态化工厂的顶台上。

众人一一跟上。

原态化工厂后门。

第10篇

我辞去我的工作,陪着他在陌生的城市打拼了三年。慢慢地,他的事业有了点起色,我们就在那种困窘之中结婚了。

结婚后不到一个月,我怀孕了。可是我什么都不懂,最后一不小心流产了!因为事业刚刚起步,我们一心放在事业上,心想迟点要孩子也无妨。

过了一年多,我们有点心急了,在期盼中,我终于再次怀孕。可是他一直抽烟、喝酒,我很反对,从优生优育的角度分析给他听,他却总是听不进去,一直和我冷战。怀孕的时候,我一个人住在一间房子里,他在另一个房子里继续喝闷酒,一句话也不和我说。我生气、恼怒,却也无可奈何。

怀孕50多天的时候,下身意外出血,我惊恐万状,立即打120去医院。做完B超后,医生说胎儿已经停止发育了,再抢救也没用了!出现这种情况大多跟父母先天因素以及孕早期受到不良刺激有关。我想到了老公,想到他的抽烟、酗酒……

那时,流血的心里一个强烈的念头就是:我要离婚。但是在坐小月子的时候,他又极力照顾我,极力满足我的要求,安慰我忧郁的心。我又没了决心。

日子又在忙碌中过了一年,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我没办法抽身。家人、朋友都劝我快点生个孩子,我和老公商量,决定再试一次。

因为已有两次不良怀孕史,所以为了避免悲剧重演,怀孕前该检查的项目我事无巨细都检查了一遍,并没发现有什么异常。可是烟酒也会导致流产,我提醒他注意下,他只当是耳旁风。

第三次怀孕,我一点不敢大意,把我妈妈叫来照顾我,生意也大部分放开,让别人做。可是怀孕72天时我又有流血,去医院,医生说没有胎心搏动,胎儿已经停止发育了。

我不相信自己的命运会如此悲惨,含着眼泪,坚持拒绝医生的清宫要求。我希望他只是误诊,我的宝宝不会如此脆弱,也许回家继续保胎一段时间就会好转过来……

可是当晚我就发生大出血,早上三点多去医院挂急诊清宫。我真的想死的心都有了,现在回想当时的情形,仍泪流满面。

度过艰难的小月子,我又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各医院之间。依然查不出来原因,根本就是没有原因!繁忙的工作,不规律的生活,还有他的烟酒,以及我不是很准时的大姨妈,都可能是原因的一部分!

为了能有个我们的孩子,我规律生活,不让自己太累着,希望早天有自己的孩子。可是他,依然烟洒不离口。我闹过,他又是冷暴力。三天,五天,十天,我不找他讲话,他一直都不开口跟我讲话。我也哭着给他分析过,叫医生跟他说,叫朋友跟他说,所有的后续就是,他接着用冷暴力来对付我,一句话都不跟我讲了。

现在,我又在备孕了,但仅仅是我一个人,他每天依旧边喝酒,边吞云吐雾。我不理解,为什么,烟酒对他来说,难道比孩子还宝贵?他怎么是这样的一个人?

这个婚姻我到底是要还是不要?这个男人,还值不值得我要?

专家的话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大量吸烟和饮酒都是优生优育的大敌,也是引起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男子吸烟往往会使减少,每天吸烟20支,存活率仅为不吸烟男性的50%,并会出现多种畸形,从而导致不能生育或生下的子女有先天畸形。

过多饮酒影响生育,我国古代也有所记载。现代医学也证明,酒精能导致人体多种激素功能紊乱,影响与人类生殖有关的促性腺素、酮等分泌。

据苏联学者研究表明,嗜酒酗酒者密度分别降低32.4%和56.6%,活动率分别降低30%和38%。从少年即开始饮酒者和成人后才开始饮酒者,在密度上分别降低36.9%和32.3%。这项研究结果表明,成年男子过多饮酒影响生育,而少年即染上酗酒恶习者,其后果将更加严重。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吸二手烟也会造成同样的伤害。因此,夫妇在打算生育的时候,要防止吸二手烟,在怀孕三个月之前就要远离云雾缭绕的烟雾环境,不要被动吸烟。男性的生长过程比较长,大约需要75天的时间,如果酗酒、大量吸烟,都会导致伤害,直接影响的质量,难以实现优生优育。因此,在计划生育三个月之前,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戒除烟酒。

小编的话

坦率点说,你碰上了一个不负责的男人。妻子怀孕期间丈夫应该戒烟戒酒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常识,我不相信你丈夫不明白这其中的科学道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方面透露着他的自私与不负责任,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他对“要不要孩子”这件事无所谓的态度,进而暴露出你们婚姻中存在某种不和谐因素。

第11篇

关键词:《西游记》;女性;妇女观

中图分类号:I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263-02

《西游记》①中的女人在西行路上是片片迷人的风景,是道道恐怖的魔障,是作者以幻想的方式曲折地表现了封建时代生活的痕迹。正如鲁迅曾言:“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写出来了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加了颈子二三尺而已。”[1] 作者神思巧妙地创造了多采多姿、个性鲜明而独特的女性形象,揭示了生活本质,成为蕴涵永久艺术魅力的文学长廊里特别的一群。

一、外美内恶的女魔头——女妖

《西游记》中的女妖是美丽与邪恶的复合体,她们个个美艳妩媚、国色天资。白骨精:“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第27回)。牛魔王的爱妾更是沉鱼落雁之容,“高鬓堆青单碧鸦,双睛蘸绿横秋水。”女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要和唐僧“成亲”。如玉兔精“欲配了唐僧宿缘”(第95回)。女妖与唐僧“成亲”的一系列故事,反映了道教关于修炼和长生的思想主张——世界万事万物的最高境界就是阴阳结合。修炼者必须采阴补阳,采阳补阴,“还精补脑”,才能达到复归本初之“道”和长生不老的目的。唐僧是如来佛的二弟子,又是十世修行的童男之身。地涌夫人道:“那唐僧乃童身修行,一点元阳未泄,正欲拿他去配合,成太乙金仙”(第80回)。可见女妖“求亲”不是婚姻自主的追求,而是害人利己的行为,归根结底是一种“恶”。

二、封建礼教、婚姻重压下的挣扎者

(一)封建礼教的殉难者——凡女

《西游记》中的凡女,是男权社会里被支配甚至被遗忘的微弱角色。主要有:第9回丈夫被杀死、自己亦被占为妻的满堂娇,第11回自缢而亡的李翠莲,第13回刘伯钦的母亲及妻子,第18回高老庄高老之女翠兰,第29回宝象国公主百花羞,第54回西梁女国国王,第70回朱紫国金圣宫娘娘。 纵观凡女,分析其遭遇,不能不为之悲哀。李翠莲自缢起源于“擅出内门”,不守妇道。满堂娇自选夫婿,但不幸夫死贼手。按照封建礼教 “一女不适二夫”的贞烈观,她是应以身殉夫的,然而迫于孝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她又不能不忍辱苟生,因此当后来夫仇已报,阖家团圆之时,她却“毕竟从容自尽”。

这些凡女要么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要么沦于婚姻的枷锁。李卓吾评论曰:“妖魔是妒妇,妒妇是妖魔。”[2] 铁扇公主虽如弃妇,但却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容忍丈夫纳妾,且爱子如命。所以作者为她安排了好结局,修得正果;而对别的女妖却大开杀戒,作者借以感化如玉面公主一类的“恶妇”,根本目的在于劝戒。在明代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贞节观念把封建礼教发展到了极致。如明太祖朱元璋就曾下昭:‘令民间寡妇三十以上夫亡守节,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路闾,免除本家苦役。”[3](《明会典》)所以从根本上说,这些凡女,是被男权霸占为妻的不可自主而无奈者的典型。

(二)妻妾争宠——铁扇、玉面公主

提到婚姻就不得不谈妻妾。铁扇公主和玉面公主的遭遇实实在在地写尽了妻妾制度的悲苦。妇女在男权社会中除丈夫以外别无选择,所以妻妾之争便不可避免。玉面公主以美色和万贯家财赢得了牛魔王的宠爱,可暂时依附于丈夫,找到一种归属感。至于爱情什么时候过期变质不是妻子只要爱丈夫就能决定的,所以一旦色衰,或穷或病,就难免被推进不幸的深渊。铁扇公主正是如此。这种争宠实质上从身体到心灵上奴化和愚化于封建社会的礼教,这是封建时代男尊女卑地位不平等所造成的。

(三)苦难现实的理想蓝图——女儿国

凡女中最富有亮丽色彩的就是女儿国国王了。浪漫的女王作为“一国之尊”,其形象又大大区别于作者笔下的女妖、凡女与神女。主要表现在和唐僧的关系上:女妖是人性恶的化身;女神的主要代表是观音菩萨,无情无欲的特点;女王则是追求爱情人性美的表现。

作者写女儿国实际上寄托了一定的政治理想,即政治开明,国泰民安等。“不分老少,尽是妇女,正在两街上做买卖”(第54回)。而作者对其他的国度则是给予讽刺和批判。如车迟国佞道灭佛,乌鸡国妖道夺位,而最残忍无道的则是比丘国,国王竟要用一千多小儿心肝作药引。二是理想的女性们自食其力,个体独立,不再是男性的附庸,特别是女王能高度自由地追求富有诗意的爱情,这和其她凡女的生存状态相比较,显示了一定的进步性。

三、真善美的极致——观音菩萨

《西游记》中的观音被刻画得最人格化的真、善、美、神。她是取经队伍的组织者、捍卫者和积极支持者。在取经过程中真正作到了“救苦救难大慈大悲”。

第12篇

后来,在我和丈夫的一致努力下,终于在市郊的一个小区里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虽然离上班的地方远了点,不过好歹是个能让大家正常生活的家呀!

一转眼,小昕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和丈夫都不敢马虎,可我们小区附近并没有什么很好的小学,于是我们把目光放到了市区里的一家重点小学上。因为早就担心过这个问题,所以当初在搬家之时,我们就没有把户口迁过来。如今,虽然那套小房子租给别人住了,可我们的户口都还挂在那里。

于是,小昕从6岁那年就开始了和我们一样早出晚归的生活。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要起床坐上1个多小时的公车去市区,晚上,我又去学校接她,再带她回家。因为路上的时间太长,每天晚上回到家里都已经7点多了。

到底是重点小学,小昕每天带回来的作业都很多,为了不耽误孩子做功课的时间,每天惟一能和孩子有点交流的时间,就只有在吃晚饭的时候了。于是,只要一吃饭,我和丈夫就会不停地问小昕,今天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如何,有没有犯什么错误。

大概是刚刚开始这样的生活,小昕显得很不习惯,一上学学习成绩就成了班上的倒数几名。一天,我去接小昕放学,老师还向我反映说,小昕上课的时候明显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常常把一些小玩意儿带到学校去玩,影响教学秩序。

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我不得不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小昕,你知道吗,爸爸妈妈为了让你能到好一点的学校去读书,费了多大劲儿吗?!可你呢,为什么这样不争气,上课的时候不好好听讲,还把玩具带到学校去玩,你到底是去学习的,还是去玩的。”小昕听了,似乎很委屈,眼里噙着眼泪回答说:“我不想去那个学校,每天要起那么早,还有那么多作业。”听到女儿这么不懂事的回答,我心里一下子就火了,气愤地对她说:“你还顶嘴,我告诉你,吃了饭做了作业好好地在房间里反省一下。”说完,我生气地摔了筷子。

可孩子到底是孩子,我怎么能老和她斤斤计较呢!第二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又调整自己的语气关心地对她说:“小昕,我知道你刚刚去一个新的学校,是有点不适应,不过你要知道,爸爸妈妈这也是为了你好,只有上好的学校,以后才能做一个优秀的人呀!”凭我怎样磨破嘴皮,小昕还是别过头,一副气鼓鼓的样子不理我。

虽然我和丈夫在后来的日子里经过了百般努力,对女儿又是哄又是求,又是吓又是骂,可她还是那样我行我素,依然成为了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才上小学一年级,她竟然考出了一个62分的破记录成绩。唉,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不把她送进重点小学。

最后,我和丈夫都感到很无奈,一致选择了对女儿妥协,把她转回小区附近一所一般的小学。因为教育程度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小昕一回到这所普通小学,成绩立刻好了许多。于是,再吃晚饭的时候,我以前对小昕的训斥就变成了激励。

就在我暗暗地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小昕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我意外地发现她学会了撒谎。每天我给她盛的满满的一碗饭,她总是在最后偷偷地把饭倒到卫生间。有一次我做的是酸辣带鱼,味道比较大,我在卫生间竟然闻到了这个菜的味道,才知道是小昕把没吃完的饭菜倒在这里了。

我后来才知道,小昕这样做已经有好一段时间了。我气愤地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她小声地回答说:“我根本就吃不下。”这时,我才发现,自从上学以后,小昕明显地瘦了,以前圆嘟嘟的小脸都长尖了,只是这段时间为了她的学习成绩一直操心,所以我也没注意到。倒是丈夫在一旁关心地问了一句:“这孩子,该不会是得了厌食症吧!”我听了心里一惊,倒不是没有可能呀,这几天小昕老是说想吐,有时又会有点腹泻,我还以为是她吃错了东西,没准真的是得了厌食症呢!我赶紧问她:“你是觉得妈妈的菜做得不好吃,还是什么都不想吃,是就这几天不想吃,还是一直都不想吃。”看我这样紧张,小昕也紧张起来,结结巴巴地说:“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不想吃。”

事不宜迟,第二天,我就忐忑不安地带着小昕去了医院。医生给小昕做了很长时间的检查后告诉我,小昕确实是有点厌食,不过还只是初期,并不太严重。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可医生却认真地对我说:“你也不要大意,孩子厌食肯定是有原因的,要查清楚原因,对症治疗,情况才不会恶化。先前我做的检查已经排除了她生理上患病的原因,看来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心理上的。你好好想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不是平时的学习压力太大了。”

医生的话让我觉得很奇怪,如果是学习因素引起的,现在我们已经给她换了学校,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了呀!“那她的饮食习惯和以前有什么不同?比如在吃饭的时候给了她什么压力?”医生不断地给我开拓思路。“不会是因为吃饭的时候我总是和她谈学习造成的吧!”我自言自语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