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3: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有关尊严的格言警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教学;学生;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086-01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作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的论断,主张给予孩子以广阔的空间,充分而自由地活动,在“劳力上劳心”,使他们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这就要求我们把教与学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呢?
一 要改革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实行了十多年,但许多老师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的讲解为主的。学生在课堂上仍处于从属的地位,被动去接受老师的教诲。其教学内容还是仅限于“书本”知识,是封闭的、呆板的。因此,要提高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必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我充分的开发了语文教学的各种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尝试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
(1)课前开放。重在让学生课前自己去探索知识。学生在课前可以搜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内容,也可以是与课文内容无关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是挂图、古诗文、同学之间的作文以及时事政治等。在讲课前的几分钟给以汇报。一次为了搞好广告语的设计,课前老师让学生多留心街上、商场、电视媒体中的一些广告,并让他们根据兰州市、城关区、本学校的特色设计出琅琅上口的广告词。第二天,还真有成效。像“兰州牛肉面:面精汤清味道好,吃了一口忘不了。”“兰州百合:色洁如玉味绵绵,滋补身体它最好”“家乡兰州:地广人多,资源辽阔,是你投资的好地方。”……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课中开放。主要是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及学生的个体体验的权利。提倡微笑、阳光、民主教学,像阳光一样,让温暖照到每个孩子的身上,特别是要把人文素养的缕缕阳光照到学困生、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身上,使他们树立充分的信心,重找做人的尊严使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拼搏自信。
(3)课后开放。在新课将要结束或下课之后布置开放性的作业。既是课前开放的铺垫,又是课中开放的延续。例如:三月份的一天,上午天气异常闷热,穿了2件毛线衣的同学们纷纷埋怨天气的不正常。下午第二节课后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黑沉沉的,一会儿又昏黄一片。过了一会儿,沙尘暴铺天盖地而来,持续了半小时。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不少同学纷纷要求写当天下午的沙尘暴。由于班里平时布置家庭作业也常由学生自己来确定,从同学们的表现来看,他们对沙尘暴已经进行了细心观察,都比较感兴趣,于是将这一内容定为当天作业。果真,第二天一早,同学们充满真情实感的练笔全都交上来了。有同学说:“下沙尘暴前,那天色很吓人,天地间浑黄一体,就像世界末日到了,地球要爆炸了。”“沙尘暴大得不得了,天地间像挂了巨大的黄色窗帘;塑料袋在空中飞扬,像在跳舞。”“下课时几个男生硬要打开窗户,说要和沙尘暴亲密接触。女生有的在怪叫,有的用手帕捂住口鼻”……从一种角度去思考:充分利用课后的资源,为我们所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教学中的意外事情就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二 通过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语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内容可以选择诗经、论语、唐诗、宋词、元曲及古代散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经典篇目,进行语言的积累,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开展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创造一种深厚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还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设人文科学讲座,让学生能有机会深切感受祖国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所指教的班级在三年级时就已经开始了古诗的诵读。我要求学生一周背诵一至三首古诗,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背诵一首或多首,教师指定一定的主题,比如同一诗人、或同一季节、或同一类别。一年的时间,差不多有一百二十几首诗就能背得滚瓜烂熟了。接下来,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古诗大比拼》的活动。在活动中采用抢答、智力陷阱、漫游古诗园等形式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效果不错。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三 通过班级文化环境的建设来提高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学校要让人的心情激荡,走进学校,应当让人能够感受到一种诗意、神圣和无穷的魅力。”这句话告诉我们,学校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是语文教学的资源,语文教育无处不在。创建人文校园,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也可以作为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途径。
于是,我在教室的显眼位置开辟语文园地,有名言警句、千古诗文等。在一个学期中非常注重给学生抄格言、警句。还组织全班学生每天早读前轮流给同学抄格言在黑板的显眼处。把学习目的、立志和勤奋联系起来,以此来激励学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格言有的是千古传诵的,曾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有的是学术界公认的志理名言,曾成为千千万万做学问的人的座右铭。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学生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语文学习;快乐教学;有效策略
由于深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语文课堂也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灵性。语文即使没有成为最不受欢迎的学科,也几乎可以归到最不受欢迎的学科之列。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当人心情愉快的时候,他的整个身心就处于一种最佳状态,各种潜能将得到很好的发挥。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展示语文课堂的情趣与魅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快乐起来
要实现快乐教学,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快乐的气氛,造成学生快乐的心态,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会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穿插笑话等方式,当然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那毕竟是外在的。而课堂气氛的真正活跃,则来自于学生内在思维的生动展开。
1.让学生充满学习语文的快乐期望。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中有许多“朋友”可交,有许多活动可玩、有许多知识可学,语文学习生活丰富而多彩;要少一点考试的渲染,多一点快乐的语文学习生活的宣传;教师要多一点灿烂的微笑,多一点诚挚的关爱,让学生充满语文学习的快乐期望。
2.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体会快乐。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首先教师要扮演重要角色,以自己的机智幽默、小组的互动、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语文课堂“快乐”起来;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通过课本剧表演、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快乐”起来;最后要创设愉悦的语文学习环境,通过队报、黑板报、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3.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快乐追求。“头悬梁、锥刺骨”的苏秦快乐否?我认为他是快乐的,因为他追求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这就是学习的快乐,追求知识的快乐,追求理想的快乐。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是快乐的。总理读书是享受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快乐。如果我们只把快乐建立在眼前,没有长远的目光,这种快乐无疑是贫乏的、肤浅的。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对语文的学习有一种快乐的追求,语文学习才可能真正快乐起来。
二、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会快乐
1.学会关注。语文教师的职业关注,这是反映教师教育理念的标志。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构成、学生语感的形成,更应关注学生与学习语文有关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教师的关注分为近期关注和远期关注,其中近期关注包括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人格尊严、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等,远期关注即为学生终生发展打好语文基础,教师应从近期关注走向远期关注,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带着希望和自信离开教师和学校。当语文教师的关注完全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时,便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2.善于发现。当关注成为自觉行为时,教师会对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如学生对文本的真实感受,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的对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生存的处境以及学生的智力类型等。如此,学生的思维火花便会不断闪现,主体意识就会凸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情境自然就会展现在语文课堂中。
3.重视倾听。有专家指出,未来的教育是倾听者的教育,“教师的沉默是金”,意在说明教师善于倾听不仅是教学艺术,更是新课程理念的形象化。倾听,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学生需求的呼声、感情脉搏的跳动,用心与学生交流。这样,你会从《二泉映月》的朗诵中听出学生对民间艺人的敬仰和对世态炎凉的愤懑;从学生绘声绘色讲述杰奎琳的内心世界中,品尝到儿童纯真的爱国情感;从学生讨论第一次抱母亲的情节中,触摸到学生对亲情的感悟。教师和学生同呼吸,共欢乐,这其中包含有平等和接纳──是生命与生命间的平等;有鉴赏和学习──是对学生思维成果的评论欣赏和教学相长;有执著和冷静──是对语文教学的不懈探求和思索;有参与和体验──是参与学习活动的快乐和对学生创造的体验。
4.指导实践。“学以致用”说的是学习最终的归宿。学语文到底也是为了运用。在小学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我尽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实习”。布置学生写日记,定期选择那些生动的、有特色的日记,加以修饰,张贴在课室后面的“优秀作业”展览上。每日利用每节课的两分钟预备铃,布置学生背诵一首古诗,积累四个成语,学习一条格言警句,并做到当天巩固……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业张贴在墙上时;当学生感觉到自己“出口成章”的时候,他们脸上兴奋、激动的红晕比天边的彩霞还绚丽。
三、沟通师生情感,促进学生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