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经济实力

企业经济实力

时间:2023-05-29 18:23: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经济实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经济实力

第1篇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01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的企业的经济管理带来的不仅仅是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很多的挑战。所以企业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竞争力,不仅仅是从软实力中赢得先机,在硬实力中也要提高竞争力。而企业中的经济管理能力的强弱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虽然当前我国的经济管理水平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阻碍,但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有着很重要的推动的作用,所以当下只有克服这些困难与阻碍,才能对企业的发展水平进一步的提高。

一、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当前企业的发展面临的主要的问题就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网络经济时代的冲击以及知识型经济的发展。在这些主要的问题之下,企业要想发展,就要针对这些主要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企业的竞争实力的强弱受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同时影响,但是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无法改变的,属于定量,但是企业内部的环境却可以通过管理手段进行完善。因此企业要积极的面对企业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及时的调整企业内部的管理措施。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为了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就要完善企业经济管理,根据当前企业的外部环境,对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措施进行创新、调整,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与创新是分不开的,为了适应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就必须要依靠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增强企业实力,以创新的观念去面对经济管理的发展,是企业内部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因此企业必须要正视创新与发展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积极的发展与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手段。

二、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经济管理水平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已经达到了较为完善的水平。但是随着这几年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使原来陈旧的经济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不利于企业的经济发展,当前的经济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

1.缺乏系统的经济管理理念

在长期的经济管理的发展中,大多数的企业并未形成系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依靠管理人员的自身的意见与建议进行管理,这种经济管理的手段在企业的发展中带来了很多的弊端,不仅仅造成企业的经济决策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各部门之间的交流甚少,在工作中的相互配合中缺少默契,对于分工与合作都存在着阻碍。

2.粗放型的管理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运用的经济管理模式多是粗放型的管理,缺少对企业内部的精细化管理,企业只是一味的重视收益,扩大生产规模,而忽略企业内部制度的完善与管理,虽然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收益,但是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企业不重视对企业内部的修整,不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若是长期的运用这种粗放型的管理,在未来的发展中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3.权责划分不明显

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规模不断的加大,企业内部的部门越来越繁多,造成企业内部的职责混乱,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的权责分配不明显,就使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具体的权责范围,一旦任务的分配出现问题,就容易造成同一个任务被多个部门接手,出现重复工作,另一方面没有明确的责任分配,就会造成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无人担责,其员工的责任心大大的下降,在工作中容易敷衍了事,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经济管理中的弊端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经济管理的现状的探讨,明确了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弊端,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促进经济管理的发展与创新,就要正视这些弊端,积极地加以改进。从源头上解决企业内部发展的障碍。

1.抛弃经济管理的旧理念

管理者要想对企业当前的经济管理的弊端进行改革和创新,就必须要舍弃长期以来的旧的管理模式,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革新。企业就要从企业的管理者入手,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手段,增强经济管理的管理创新理念,管理者也要通过对企业内部的情况与外部环境进行考察,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制度。

2.创新管理模式

对经济管理模式的革新,就必须要通过对经济管理的制度进行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的革新,是无法满足企业当前的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改善企业经济管理的最有效的办法。对管理模式的创新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内部情况与外部环境进行改革创新,使其管理模式不仅仅适应当前企业的状况,也能应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

3.加强科学性的管理

在经济管理中最忌讳的就是权责不明确,这对企业的经济发展都有着很大的阻碍。因此企业内部管理一定要进行科学化的分工与管理,避免出现重复工作,责任分布不明确的情况,在企业的运行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指导和制定相应的制度,运用理性化管理与科学化管理并存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满足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需求。

第2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稳定性。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渐完善和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渐深入,建筑行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就建筑企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与国际市场中较为发达的建筑企业仍有较大差距,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要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因所在。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不是一句空话,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运营管理和人事管理,要树立经济效益增长的目标数值,用这个数值来刺激企业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投入度。

1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定义及分类

建筑工程创造的生产总值和工程所花费的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称为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用数学公式表示为: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建筑企业生产总值/建筑企业生产成本)=(C+V+M)/C+V(C:消耗建筑材料价值;V:参与工作人员工资;M:利润)由公式可以看出,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由所使用的材料价值C、工作人员的工资V及利润M来确定。具体说来,即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所得”与“V所费”或“产出”与“投入”的比例。不过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单凭其中某一个因素就确定经济效益的高低,而要时刻考虑两个因素之间的比例。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可按照其内涵分为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几大类。但从经济效益的提高途径方面又可将其分为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和管理经济效益。

2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性

从建筑企业自身未来发展来看,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意味着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中,经济效益较高的企业必然能够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有更大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未来也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从社会资源角度来看,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意味着社会资源更高效、更科学的运用,也就是说建筑企业使相同分量的社会资源发挥出了更多的价值,满足了更多人的需求。所以,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意味着社会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从而显示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社会群众角度来看,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意味着群众居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而言之,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百利而无一害,是当前建筑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

3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资本和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是保证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根本所在。经过较长时间的经营和资本积累,我国当前大部分大中型的建筑企业都有一定的资产规模,具有较高的经济实力和生产能力以及较好的口碑信誉。在当前市场经济时代,资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心所在,高质量的资本管理是保证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所在。所以,建筑企业必须重视资本管理的重要性,将其分系统、分要素、分层次地进行有效管理。企业资本不会凭空增加,只有不断地经营和发展,企业才能获取更多的资本和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也是企业经营利益最大化原则所要求的。所以,我们必须明确建筑企业如何才能保证资本在经营过程中的增值。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经验并查阅相关书籍,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建筑企业要对旧账进行清理,回收建筑企业的应收回账款,减少陈年旧账的数量;第二,要尽量避免资本的闲置,在资本闲置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导致资本的贬值,只有使用和流动中的资本才会保持增值。要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保证资本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其次,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内部管理质量的提高是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基础所在。相较于其他企业,建筑企业的人员规模较大、企业管理涉及面较广、管理难度较大。若是建筑企业内部管理不和谐,那极有可能导致建筑企业经营的失败,也无从谈起经济效益的增长。所以,建筑企业必须注重内部管理质量,保证企业各部门人员之间相互配合的默契度,保证各部门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积极性,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使建筑企业内部更加紧凑、更加团结,从而产生更强的工作和生产能力并以此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这方面,笔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一是要保证工程项目投标报价的合理性,要做好相应的信息调查和事前准备;二是要根据企业需求和人员个人能力合理安排企业各个岗位和管理层职位,尤其是工程项目经理和管理员;三是,重视员工业绩考评制度的落实和企业工程成本管理的执行;四是,合理分配工程项目的各项职责,落实工程责任制,对相关违反规定的员工给予处罚;五是,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来确定是否扩展企业规模,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最后,注重企业员工思想政治的培养教育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员工是企业正常经营运行的核心所在,他们是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源头,是企业经营最大的资本。所以,必须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培训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其责任意识和工作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和自身发展而努力。此外,不同的工作氛围和不同的企业文化会对企业员工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软性实力的重要性是当前建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忽视的。因此,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工作氛围的创造,以企业文化来影响企业员工,从而提高他们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外国资本主义思想的入侵、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盛行,这些都是当前社会的负面精神,若是不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那员工将不可避免的被这些社会负面精神所影响,甚至腐蚀。这也是建筑企业要重视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所在。最后,单一的思想教育是不够的,企业也要重视员工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明确员工的利益,保障员工的利益,将员工与企业发展绑在一起,让他们明白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是紧紧关联的。

4结论

无论是从建筑企业自身未来发展角度来看,还是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来看,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是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为了达到这个要求,顺应这个趋势,建筑企业必须树立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识,不能再安于现状。但是,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提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各种合理措施的辅助。从上文中我们也基本知道了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着手方向,也看到了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性。但是,如何将这些理论落实于实践之中,仍是当前建筑行业需要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作者:蔡发远 单位:浙江中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陆惠民,苏振民,王延树.工程项目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第3篇

曾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战略概括为三步曲:第一步是19世纪中叶以前的商品输出;第二步是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资本输出;第三步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品牌输出。大量事实证明,在21世纪的商战中,品牌不仅是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还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一个国家拥有国际一流的名牌产品,就等于拥有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商业周刊》2001年第9期评出了全球最具价值的品牌龙虎榜,榜上有名的100个品牌中,美国占了63个,西欧占了23个,北欧占了8个,日本占了6个,而我国一个品牌也没有人选。世界级品牌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世界经济发达国家,这也充分说明,名牌产品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经济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形象。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国外名牌产品在我国市场所引发的奇迹,实实在在让国内同行们感受到了名牌产品的魅力。一个企业是否拥有以及怎样拥有名牌产品,既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跨出国门,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结合浙江省永康市企业发展的具体实际,笔者认为,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必须抓好四个问题。

一、严格的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创名牌的基础和中心环节,是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基石”。名牌的生命力最终在于产品的质量,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名牌战略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日本的一位质量管理大师称产品的基本性能为“理所当然的质量”或称为“防守型的质量”;产品的外观、包装及服务方面综合称为“有魅力的质量”或称为“进攻型的质量”。企业创名牌必须既注重“理所当然的质量”,同时又注重“有魅力的质量”。任何企业都要牢固树立“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的宗旨观念,制定切实可行的“不断创新、追求完美”的质量方针。中国・飞鹰集团公司生产的“飞鹰牌”不锈钢保温杯,就是在永康众多厂家生产的真空保温杯中以质量取胜,经受住了永康

第4篇

通过资金结算中心对企业集团的资金加以集中控制,可以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

(一)有利于集中集团内部的闲散资金,调剂资金余缺。资金结算中心执行内部资金融通和统一调配使用,掌管各企业现金的流入和流出,通过资金结算中心对资金的调配,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在经济业务上就有了独立核算的单元,如现金流入主要是各下级企业的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回笼等,母公司的现金红利收入、租金收入、出借资金使用费收入及其他有形、无形资产转让收入等;现金流出主要有各下级企业的付现成本、期间费用支出、资金使用费支出等,母公司的部门费用支出、借入资金利息支出以及资产受让支出等。这样,资金结算中心就会掌握集团内部企业的资金流向和资金余缺的情况,就能够将部分企业的闲散资金分配给另一部分资金短缺的企业,从而实现集团内资金相互调剂余缺,发挥出集团资金的整体效益。

(二)有助于强化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的资本经营意识。结算中心通过协助资金的回笼和资金的调度,使集团的高层部门能够清楚的了解下级企业的资金运作,参与下级企业的管理,从而更好地实现集团的资本经营目标,同时还能够避免各下级企业需要资金时向母公司等、靠、要,却不考虑其资金使用效益的弊端,能够促进各单位领导对资金时间价值和成本的认识,使各单位注重经济核算,合理有效地运用资金,加强资本经营意识。

(三)能够缩减贷款规模,减少财务费用,降低财务风险。企业集团资金结算中心通过集团内部资金融通,盘活了闲置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率,在同等投资和生产规模情况下,对银行的资金需求必然会降低,特别是可以减少长期信贷,从而减少对外借款发生的利息费用。另一方面,资金结算中心以短期信贷就可满足下属企业的长期使用,能够降低企业长期负债过大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从而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经济效益。

(四)能够提高企业整体信贷的信用等级。能否从银行获得信贷,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还本付息的能力如何。一般地说,集团内各个企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企业经济实力雄厚经济效益好,比较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而有的企业经济实力弱,财务状况差,难以得到银行的支持,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集团内各企业的发展和集团整体实力的提高。企业集团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后,集团内各企业不再单独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而是以资金结算中心一个户头集中对银行,由于作为一个整体,企业集团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银行不必过分担心其偿还能力,从而扩大了集团企业的对外信用,集团可以较容易地从银行获得融资,实现集团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

(五)有利于加强企业集团的内部监控。企业集团一般分支企业众多,组织层次复杂,管理链条长,如何有效地监控集团内各级企业的经营运作,尤其是资金运作,确保其经营行为规范、安全和高效,是众多集团企业力图解决但又很难解决好的问题。建立集团企业资金结算中心使集团内各企业的资金收付都通过该结算中心办理,该结算中心对各企业进出资金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对资金的流向、使用可以根据结算中心章程加以审查,核对相应的计划、合同,确保资金合理使用,从而使集团内各企业的资金运作完全置于集团的监控之下。应该注意的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资金结算中心还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该集团的经济效益好,具有集权管理基础,所属企业地域分布比较集中。

2、具备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模式。资金结算中心要采纳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强化内部信贷职能,对符合企业发展目标、效益前景好的项目给予扶持,同时要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对内部单位实行风险管理。

3、良好的服务和高效的工作效率。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是为集团成员服务的,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结算、信贷、出纳等工作,还应该充分利用结算中心的信贷资源,及时向企业领导提供资金信息。

4、内部管理严密,具备科学的管理体制。对结算中心工作业绩的考核不仅仅考察资金管理调度的经济效益指标,还应该考察对内服务的效益与质量,考察它对企业控制的支持程度与水平,这样不仅可以激励结算中心更努力地工作,而且有利于结算中心工作水平的提高。

第5篇

1:注重“八个结合”

1、与企业的发展方向、规划相结合。企业培训规划、计划主要是依据企业发展规划而拟定的,培训为企业实现发展方向做好人才保证工作,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道理。

2、与企业的发展实力、经济基础相结合。培训工作要做到量力而行,企业经济实力强可实行全员培训、普及培训;企业经济实力弱可实行部分关键岗位人员培训、重点培训,量力而行。

3、与企业的经营生产状况相结合。员工接受培训是必要的,但要以最短时间、最小规模影响、甚至不影响企业当前经营生产任务顺利完成为前提,来开展企业培训工作。如人员轮换培训;根据生产周期比较空闲时培训。

4、与企业的人力资源有效使用、人才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相结合。企业的人力资源、人才结构是企业开展培训工作的基础,同时它们又是客观变化的;企业只有结合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人才结构开展培训工作,才能使培训有的放矢,而且可以通过培训的调节功能,达到“使人适事”的目的。

5、与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员工培训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地位,不能忽视,通过培训,培养挖掘企业潜在的优秀人才,适时给予加薪晋升,激励员工。当然也不能过度重视加新晋升,而导致形成“培训就要提拔”的错误认识。

6、与企业的人才引进、招聘工作相结合。一方面要立足于企业人力资源,“自力更生”开展企业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采取短平快式的“拿来主义”,适度引进、招聘人才。

7、与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潜力、发展计划相结合。企业要求员工德才兼备,因此培训既要注重员工技能的培训,也要注重员工品德素质的培训,使员工的品质与企业文化相符。培训内容符合员工岗位、员工要求,能更快挖掘员工潜在的能力,帮助员工实现个人职业计划。

8、职前导向培训与岗位培训向结合。职前导向培训是必须的,而且是一次的,短期的,初级的。使员工在短期内产生对企业的信任感与热爱心理,使员工基本掌握岗位的性质、特点和要求使之能顺利正式上岗。但切忌用导向培训替代岗位培训,岗位培训是不断的、长期的,是从初级到高级不断提高的培训,是造就员工具备企业特色专才的一项长期工作。

2:做到“六个优选”

1、优选培训时机。培训的时机是有讲究的,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同业竞争对手的发展、企业自身的发展、部门及其岗位工作的需要进行培训是被动的,但过于主动、超前开展培训也是不可取的,是人力资源资本的呆滞,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2、优选受训人员。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是企业的责任,接受培训是每位员工的权力与义务,但不能搞平均主义、“一刀切”。

3、优选培训内容。知识是浩瀚的、发展的,培训员工时应有轻重缓急之分,选择企业目前、近期或中期急需知识技能进行培训。

4、优选培训方式、类型。培训方式、类型多种多样,有脱产、不脱产、半脱产;有短期、长期;有面授、函授、自修;有公费、自费;还有因特网、电视等远程教育这种无国界的新型的家庭内的培训方式。要根据企业对知识、技能的需求量、缓急程度及培训的内容、人员、时间、地点、施训单位等选择不同的方式、类型。

第6篇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内容探究

在企业管理中,经济管理体系为企业市场运营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评价标准。随着贸易全球化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入,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在此形势下,企业为成功应对这一挑战,并取得一定的进步,其经济管理体系内容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内容为企业各项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与依据,其在控制企业成本投入、增加利润获得,以及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发展方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内在要素

1.组织机构设置及相关职能

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在企业经营、管理及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为实现各项管理手段的全面实施,企业最高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可安排一名经济管理体系代表,在授予代表特定权限及职责的基础上,充分保障其能够将工作内容顺利完成,从而确保企业在建立经济管理体系过程中,能够得到全体职工的支持与配合。

2.企业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及基础设施管理为企业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中,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企业大多采取思想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的方式,进而确保从事经济管理人员具备足够的问题处理及顺利完成任务的能力。通过为企业职工提供相关培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可充分满足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各项需求,同时也能够让职工充分意识到经济管理体系在企业经营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在促进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的同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其次,在基础设施管理方面,企业应当对达到经济管理结果所需的工作场所、建筑、设施、过程设备及支持等基础设施与工作环境进行确定、提供并维护,从而为经济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外部条件

目前,我国已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通过采取相应法律手段对市场经济体系进行监督与约束。作为社会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企业在建立并发展经济管理体系时,就必须严格依照国家法律制度的规定与要求。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对自身具体情况及发展需求制定出企业规章制定,以此对企业及其职工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与监督。此外,在拓展业务时,企业必须严格遵循合同中的相关条款与约定同客户展开合作关系,严禁违背企业内部规定及国家法律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为企业各项经济管理工作及经济行为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

三、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主要控制内容

1.控制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计量及核算装置

在开展各项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企业通常会采用核算及计量等设备工具。为全面促进企业建立起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就必须有效控制这些设备工具。因此,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规定,科学、准确使用各项计量及核算设置工具,并做好定期检查工作,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等,立即上报给相关部门,对设备进行及时更新,以免对经济管理体系造成不良影响。

2.对企业原材料的采购过程进行经济控制

原材料采购为企业生产、运营的一项基本环节,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符合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对采购程序及方法等进行准确预估,并做好详细记录工作。企业在开展采购操作之前,必须深入了解供货方的信用程度、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管理情况。此外,企业还应严格验收采购的产品,一旦发现实际采购产品的质量或数量与合同规定存在出入,那么就需要与供货方取得及时联系,要求其对产品进行退换或补充处理。

3.对企业各项生产、服务过程进行经济控制

企业生产及服务过程为获取利润及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过程,同样必须符合经济管理体系内容。因此,企业应对生产及提供服务的过程展开经济核算,对工作人员、生产设备、操作方法及程序,以及审核活动是否充分符合产品相关经济策划的要求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观察。此外,对于在汇总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全新流程及方法,企业应开展有针对性的一系列专题策划,并进行多次确认,通过将这些毫无经验可循的全新内容与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及管理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充实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内容的基础上,使其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4.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中的相关控制要求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为企业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分保障,企业只有具备了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才能使经济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实现健康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必须严格测量和监督管理自身体系,一旦发现经济管理工作难以实现之前计划好的结果与效益时,就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纠正措施,从而充分保证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中,其经济管理体系内同的发展与完善性,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种形势下,企业领导及国家应对经济管理体制报以高度重视,以我国实际国情为基础,对经济管理体系的结构与内容进行完善与优化,并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做出合理的调整与改进,从而为促进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卢军凯.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内容的探究[J].企业导报,2010,8(25):226-227.

[2]兰海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研究分析[J].现代商业,2012,19(06):303-305.

第7篇

经济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极其重要。虽然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机遇,但是同时也需要面临很多挑战。企业如果想在市场经济中长期发展下去,是需要高效率的内部管理提供保障。从目前市场经济形式可以看出,我国的企业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积攒了很多经验,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运用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企业应该牢牢把握住市场中的机遇,将市场经济的规律研究透彻,才能更好的理解创新内容和深化?w制改革,进一步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一)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企业在对其内部进行整合和优化时就需要借助企业经济管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高度集中,经济压力和竞争逐渐变大的背景下,让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创新的步伐更为急切。然而针对不同的企业,他们的管理体系不尽相同,所以在实行经济管理创新之前,需要对企业本身存在的情况充分掌握和了解,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管理改革。另外,由于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且经济的发展也其密切相关,这种情况造成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已经不能够达到现代化发展标准,并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必须应对全球的经济竞争压力。企业通过借用国际经济发展形式实施经济管理创新,一方面可以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可以在竞争压力下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1]。

(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形式一直在发生变化,导致企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企业想要在这种环境下长期发展,不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创新和改革其内部管理,使其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形式。由于我国很多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弊端,例如管理观念难在短时间内转变过来,管理组织和人员意识较为薄弱等等,这些都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同时,许多企业在管理内部时都太注重形式,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措施,作用都微乎其微,从而导致成本控制的管理效果不太明显,所以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创新措施势在必行。

三、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策略

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还让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缓慢,所以需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现状,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方法,让企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发展。

(一)创新经济管理理念

企业在前期发展中一直运用得是传统的管理理念,但是在新形势下,企业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无法让企业的经济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进一步让企业的长期发展受到限制。但是通过创新管理理念,不仅能够让企业经济管理更有创新性,还能有效解决传统管理理念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增大企业经济效益。同时,应用创新经济管理理念,还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竞争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企业健康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逐渐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2]。

(二)创新经济管理体制

企业所有员工都知道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主要受到管理制度的约束,企业如果想要在进行经济管理创新时能够有不错的效果,创新管理制度迫在眉睫。首先,企业在创新管理制度的时候可以运用一些具有约束性质的条款让企业成为高效运行的经营团体。例如企业在知晓自身经济效益亏损和盈利的前提下,在市场中建立一个团体结构,且在内部层次上,让企业的产品在开发效率和质量上都有一个提升。另外可以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激励体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取得一定的成效,企业的发展不会受到过多因素限制和遇到太大的风险。最后是在创新时,应该有效控制和协调,通过有效控制和协调才能促进企业的高效发展,才能让企业管理制度更具有约束力和控制力,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管理局面。

(三)创新内控制度,强化监督管理体系

由于目前市场环境极不稳定,所以企业在实行经济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就是需要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较为优越的环境。然而在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下,创新控制企业内部的手段也非常重要,并且让监督内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根据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企业在创新监督和管理体系时,应该突破财务方面的管理,进而以财务内部控制为踏板,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经济监督管理工作。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让企业的发展更为持久,特别是在新形势的环境下,企业需要让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不断强化,才能对其经济活动实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才能让企业发展更为长久[3]。

(四)创新人才资源管理理念

企业想要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创新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对企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让企业发展更为久远,尤其需要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重点对象。首先企业需要定期为管理技术人员提供培训,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励他们,让其工作更有热情。其次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其价值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完全体现出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第8篇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 企业经济 预测

当代公司都处于剧烈的竞争之中,怎样先人一步成为了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怎样准确的预测企业的经济变化,也成为了企业竞争过程中的核心,只有掌握了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才可以在当下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或者支持,进而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增加效益。所以,人工神经网络的出现势在必得,它极大地提升了预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摒弃了旧时代的预测不准、不快、太难的先天弊端,使得企业经济预测变得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企业经济预测,结合相关实际,讨论其原理和应用情况。

一、具体预测方法介绍

1.时序预测模式

当前,关于人工神经网络对企业的预测,通常选择数学函数模型,。但是因为神经网络的复杂性和拟合难度大,更多的企业选择基于神经网络的时序模型。这样的方法既能结合神经网络的优势,也可以进一步抵消由于神经网络预测带来的系统误差,使得结果更加精准。而具体方法为利用神经网络体系对时序进行数学模型建立之后,再将神经网络系统中计算出的相对误差拿出来作为一组基础数据进而进行分析,想要彻底解除误差的干扰,应该同时建立多个网络,平行的进行对比,这样还可以提升预测精准度。

2.基于软件数据处理的神经网络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的实现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他们统一的特点都是:学术性强、具有复杂性。其中,借助于计算机的方法最为盛行。因为它快速有效,具有可操作性和普及型,跟企业经济实力没有绝对关系,大部分企业选择这一方法进行经济预测,在这其中包括软件数据、硬件技术对比等,利用软件将企业近段时间经营数据收纳后,运用拟定好的函数模型,快速的呈现出学科知识范畴下的企业经济预测结果。而硬件技术也相对操作性较难,所以在目前的状况下,绝大多数方案选择的是软件数据处理。

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应用结果分析

人工神经系统中反复提到唯一变量分析模式,这个方法的优势在于简便、上手快、结果清晰明了、应用范畴广。这样的优点使得这个方法非常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但是这一模式也有着非常大的弊端:首先,因为这个模式只关注一个参考量,所以缺乏对全局的考量和其他微弱影响因素的关注,使得结果比较主观。其次,唯一的变量会和其他变量之间产生冲突,无法准确判断多个结果间的彼此联系。最后,企业经济预测是一个需要多方面统筹的问题,仅仅使用一个变量参考缺乏说服力,需要提供详细的企业财务数据与多个变量进行平衡计算。

第一,即使唯一变量法简单易操作、方便处理数据,但是其经济预测精准度有待加强。人工神经网络是一个复杂高效的系统,必须保证数据的准确,只有在平时的财务处理过程中,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多项参考指标加入预测体系中,才可以提前知晓即将到来的经济形势变化。所以可将唯一变量法作为一项辅助手段,帮助主要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式,双管齐下进行预测,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因为我国国情,企业内部信息也相对缺乏真实可靠性,如果采用了唯一变量法,假使选用的变量具有有决定性意义而且企业自身容易出现纰漏,这样不仅不会取得良好的经济预测结果,反而会误导企业的发展走向后患无穷。所以应该在企业内部实行责任人员制度,即让相关责任和工作人员对应起来,让每方面的信息责任具体到人头上,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内心信息进行管理,使得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个部分都有据可依有人可查,不仅避免了相关信息的问题,而且能够帮助人工神经网络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三、结论

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让基于人工神经系统的预测模式应运而生,其实根本不存在完全精准有效的预测方法,只不过是在以往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际,做出符合预期的预测,要想发挥出人工神经系统网络的优势,不仅需要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保证所用数据真实性可靠性,更需要企业自身开发出更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预警措施。退一步说,企业或许根本不需要经济预测模式,他们应该注重怎样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提高效率,在现有资源情况下规避相关风险,同时不影响经营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从而增强企业实力,完成更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超,佘廉.人工神经网络在企业预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刘艳,杨鹏.基于ANN技术的企业经济预警系统的构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系

第9篇

1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促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面对新形势下的市场环境时,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想实现战略发展目标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撑,还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帮助企业抢占市场份额,树立独特的品牌,增加企业经营利润。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重视创新,不能够与时俱进,就会出现体制混乱、人员消极等问题,降低企业竞争力。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目标,达到一定水平和高度。另外,企业管理者要引导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围绕科技进步与创新开展工作,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促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模式,实现资源优化、重组,提高企业生产力,增加企业经营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2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致使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为了能够解决环境问题,我国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大力提倡绿色经济,企业作为我国能源消耗重点,国家要求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中重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因此,企业要想积极贯彻落实我国节能减排政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原则,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引进先进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缓解环境问题,弥补环境造成的伤害,例如污水处理等,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够塑造企业形象,实现绿色经济的发展。传统企业管理模式资源浪费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科学进步与创新,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资源率,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日常发展过程中,重视引进科学技术,提高企业机械化程度,促进企业转型,能够减轻工作人员压力,节约成本,缩短产品生产时间,确保企业能够向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前提下,实现最大程度节约资源的发展目标,转移劳动力,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

3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经济实力

现代企业主要生产经营目标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战略目标。企业劳动生产作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能够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提高企业生产率。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先进科学技术逐渐渗透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生产力,另外,科技进步与创新还能够提高企业管理者对新技术、新知识的认识,引导管理者树立正确观念,能够积极引进新技术并将其运用到产品生产过程中,有效缩短产品生产时间,提高产品质量,与此同时,科技的运用能够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所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与企业管理相互结合,能够完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发展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现代企业需要面对激烈的国家市场竞争进入国际市场能够更好地推动企业整体发展。因此,基于此种情况,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进入到国际市场,这时,科技进步与创新就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进科技,能够实现发规模生产,为国际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产品,确保企业产品在质量、外观等方面能够与其他国家产品相媲美。另外,针对企业产品出口,可以考虑在进口国建厂,不仅能够节约运费,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还能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技术创新与融合,丰富企业产品,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支持和帮助。企业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能够促进我国外贸经济进一步发展。

4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现代企业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活动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企业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调整和改革。企业需要积极发展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企业生产率,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促使企业管理发挥作用,从而推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作者:王庆军单位:北京盛达胜工贸有限公司

第10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经济管理;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使得国际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国家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中获得可持续发展。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且各个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都不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也不一样。面对各种风险,如何才能有效地规避、控制和转移是风险管理需要解决重要问题。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石油企业更加需要对其风险管理给予重视。石油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环境和生产工艺都较为复杂,所以面临的风险也较多,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管理仍处于发展阶段,很多方面尚未成熟与稳定,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改革滞后等),需要我们不断地对其进行加强完善与探索。本文对石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望与业内人士进行交流。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

1.从金融角度而言,风险是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对企业而言,风险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有限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存在差距,从而带来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时机或可能性。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在生产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最低成本来处理各种风险,从而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2.对企业而言,有效开展风险管理,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还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安全保障、创造更好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企业风险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的生存和经营的持续性;(2)企业风险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活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企业风险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价值,减少损失或者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可能为企业创造盈利的机会;(4)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有利于从根本上分散金融风险;(5)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有利于国际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二、加强石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石油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加强石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石油企业经济管理中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石油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系统性的、规范性的风险管理体系,以使石油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够顺利开展,同时还要根据国家法规的变化情况而不断地对其继续宁完善与修改。对企业的整体业务流程进行明确管理,分清层次并编码,保证其规范性,使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获得有效提高;风险管理要以控制风险为主,对业务流程进行完整的梳理与整合;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的风险指引;将员工的工作效率与风险管理流程相结合,建立风险预测数据库,保证其格式的统一性,以使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认知度的得到提高。2.对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进行完善与优化。石油企业应针对风险管理积极开展相关的培训,营造出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使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得以形成,同时还能使其专业技能获得提高,培养了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企业风险管理队伍。企业可采用宣传手段,向员工宣传风险防范的知识,令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风险意识,从而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去执行工作,营造出一种员工积极参与的内部环境。3.及时预测与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中分重要流程就是风险预测,它也是对财务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与方法。财务部分的工作人员需要收集、整理市场上的实时信息与资料,然后通过及时分析这些资料来进行预测,根据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可运用决策数据对风险测量进行分析,在债务筹资方面采用杠杆分析。4.利用衍生金融工具使风险减少。石油企业不仅规模巨大,且所涉及的资金与项目也较为庞大,因此其主要特征就是投资数额大和工程周期长。如果仅靠企业原本的经济实力来保证其资金的足够是不能的,这时候就需要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来使企业的可持续运营获得维持。一般情况下,短期利率会对贷款的利率产生影响,如果短期利率未持续上涨状态,则公司的投资数额也会呈现持续增长的状态。石油企业可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合理地利用,对风险进行有效地规避,有效降低了财务管理风险,这样就可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5.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了跟上市场现代化的脚步,使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提高,必须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够使企业的信息获得及时流通,对其及时性与完整性予以保障,还能有利于工作人对其进行操作与管理,使其工作量减少,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从而使企业的效益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6.加强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后还要将风险管理部门、外部机构、审核部门以及业务部门进行,以加强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石油企业要对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以防止错误的存在并对其进行及时改正;请外部机构的专业人员对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给予相关的评估报告;针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审核部门需给予其公正、客观的评价,并作出相应的审核报告;风险管理部门需加强对业务部门的例行检查,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为了保障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每位员工都对其给予重视,才能有效提高其执行力。将工作人员的薪酬与绩效考核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使员工重视风险管理,令其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都得到激发。对于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导致企业损失巨大的员工,应该严格给予其处罚;反之,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则给予表扬奖励,这样就可使其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获得提高。

三、结语

在石油企业的经济管理中,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管理的有效性对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保障作用,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的风险管理尚未成熟,还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寻找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合理的解决措施以规避风险,从而达到保障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九斤.XBRL环境下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商业会计,2015(05):9-12.

[2]孙美霞.浅析石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探讨[J].消费导刊,2013(10):71.

[3]刘雅静.浅析石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探讨[J].中国经贸,2015(06):81-82.

[4]黄莉.石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1):51-52.

[5]赵志越.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探究,2013.17.

第11篇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于民营企业的转型改革,将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更适应我国日益增长的人民需求和社会需求,同时也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文章主要通过以下分析,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的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 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

1.1 生产要素成本的提升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相关材料资源的不断减少,使原材料的价格也不断提高,这要求我国的民营企业不得不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成本的日益增长。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物价的不断上涨为许多的企业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企业的经济利润提高的同时,原有的原材料成本预算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价格增长,从而进一步加重了民营企业的成本资金压力,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健康发展。[1]

1.2 资源环境的约束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逐渐意识到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浪费问题,资源的逐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资源的短缺与环境的污染不仅限制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的综合发展产生了阻碍。为此,我国提出了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可持续发展观战略的要求和引导下,我国民营企业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模式,从而进一步的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需要。

1.3 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引导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也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在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中,大部分都属于中小型企业,整体的发展情况和水平相对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综合发展。[2]与此同时,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资金成本较低,无法实现相关产业的转型和升级,造成企业的经济发展缓慢,为我国民营企业的整体经济水平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必须实现对于我国民营企业的转型和升级,加快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提升其综合的发展空间,创造良好的改革环境以提升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

2 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问题

2.1 市场经济的压力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全球化发展,使我国的许多民营企业逐渐无法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一些先进化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政策都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综合经济的建设,因此,我国的民营企业提出对于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改革。[3]与此同时,在民营企业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压力导致企业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加,使得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市场经济压力的制约。

2.2 资金的短缺

在我国的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和改革,而资金的短缺也成为影响企业改革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通常都是中小企业,流动的资金量相对较小,对于实现改革的资金更是严重缺乏;同时由于政府的相关支持力度较低,也无法实现企业的大资金贷款等措施;另一方面,国家政府部门在积极支持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改革资金无法成功下发到民营企业当中的不良社会现象,这是目前社会中存在的现象之一。

2.3 融资体系的不完善

在我国的民营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融资成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资金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融资体系的合理建立,将有效地缓解企业中的资金短缺问题,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民营企业中的融资体系都不够完善,许多的相关制度建立都缺乏合理化和先进化,从而导致融资困难造成的资金短缺,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改革。[4]与此同时,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不全面,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也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3 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对策

3.1 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发展中,许多政策和法规对于民营企业支持的力度相对较弱,使得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市场经济压力,从而限制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国家必须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加大对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地方政府也应当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放宽政策,加强对于部分民营企业的管制,促进非公有制产业的健康发展。

3.2 加强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

一方面,国家可以建立相关的管理部门,实现对于民营企业资金合理利用的有效监督,保证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也可以要求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放宽民营企业的要求标准,扩大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国家可以加强对于银行的保证,使银行可以建立对于民营企业贷款的政策优惠制度,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民营企业的资金压力问题的同时,具备更多的流动资金对企业内部进行优化升级,实现现代化的转型改革,加快民营企业的综合水平提升。[5]

3.3 建立健全的融资体系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应当在企业内部制定符合企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融资体系,使体系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充分拓宽融资渠道,保证企业可以在良好的资金环境下进行转型和升级。对于国家来说,可以加强大中型金融企业对于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积极扶持发展中的民营企业,通过资金的稳定保障,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第12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2

民营经济发展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而对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快速发展,而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如企业战略意识缺乏、企业人员素质低下、管理层管理科学性的缺乏等。民营企业只有加大改革措施和应对策略,化被动为主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稳步前进,使企业不断壮大。在当前形势下研究和探索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现实需求。

一、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民营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企业长远利益的必由之路。尤其在改革开放近40年来,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很有必要的。

(一)民营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增强企业经济实力的需要

随着社会公众对绿色、环保理念的认识逐步深入,消费者对于健康消费的需求日趋旺盛,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生态消费需求正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作为民营企业既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不单纯是要树立一种不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要以如何保护环境的科学发展观,因此未来民营企业要在产品定位上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就能适应各种新的变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民营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推进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发展的关键阶段,民营企业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和任务。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谈不上国家的长久发展。民营企业消耗的自然资源越多,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从实现提出的中国梦和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角度考虑,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民营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企业实现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随着全球化进程进一步的扩大,许多民营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很多国外政府和企业用“绿色壁垒”作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对出口产品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突破绿色壁垒的必经之路,对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促进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与国际环保标准接轨,走向国际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被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获得了高速发展。但是过去三十多年来,这种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先破坏再治理的发展道路使我们付出了高额的生态代价。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接受的发展观,我国政府也积极宣传和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活动,并大力推进环境保护的各种举措。民营企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主体,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当前形势下,我国民营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很多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意识缺乏

在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最常见的现象则是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缺失,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长期发展战略,具体表现在目光短浅,只考虑近期的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不考虑自己长远发展所需要的核心能力的培养。认为企业之所以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盈利。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是一味的为了使企业获得盈利而制定企业生产计划。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划和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愿景,可是却没有明确的发展计划来书面表达企业如何一步步的发展。在与企业员工聊天访谈中可以发现,员工对于企业发展的计划一无所知,只知道做好管理人员对于其工作的安排,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毫不关心。

首先,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说是负责人是一个企业的创业者,而整个企业的创业者往往是以一个人的形式,企业从发展开始都按照整个创业者的价值观和其思维方式而存在的;其次,受到民营企业规模的限制,由于企业规模小,管理层级少,所以管理方式和制度的制定存在着缺陷或不够完善。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了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忽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问题,没有从全局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如何更好的发展而制定的战略。

(二)民营企业管理层次决策科学性缺乏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层中属于经济管理类人员的占26%。而管理层的工作重点在于制定与执行决策,只有制定与执行正确的决策,才能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长盛不衰,而决策的正确制定与执行,与管理者的素质密切关联。由于民营企业管理层级相对较少,企业的经营者或是管理者对企业的决策权相对集中,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同时拥有企业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在中小企业经营决策中由管理者说了算的现象,致使做出的决策过程过于简单且轻率,往往使得做出的决策缺乏科学性依据,有时经营者决策的随意性会给企业在经营方向上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和损失。

(三)民营企业高素质人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