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椭圆形面积公式

椭圆形面积公式

时间:2023-05-29 18:23: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椭圆形面积公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椭圆形面积公式

第1篇

关键词:通风空调;风管;加工;咬口;安装

随着近年来建筑安装业的不断发展,通风空调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目前市场提倡绿色节能的大环境下,各类新材料、新工艺应运而生,而市场对通风管道材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消声、节能的材料逐渐成为空调通风管道的主导材料。由于各种工程对空调通风管道有着各种不同的要求,各种材质的通风管道应运而生,而相应的施工方法也在不断实践中逐步完善。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空调通风管道的性能更符合现代建筑科学的要求。

1 椭圆形螺旋风管的特点

1.1 密封性好

具有精密的咬口成型工艺,确保了风管自身的密封性,流水线生产,加工速度快,风管加工长度最长达6m,安装时能最大限度减少风管之间的连接点。

1.2 风阻小

风管内部非常光滑,流体流动平缓,不易产生涡流,因此沿程摩擦阻力非常小,能量损失少,风管件具有优良的流线性,减小了风管系统的局部阻力。

1.3 成本低

如图1所示,椭圆的面积S=π×长轴A×短轴B,周长L=πB+2(A-B);矩形的面积S=A×B;矩形的周长L=2×(A+B),预设矩形和椭圆的截面积相等,均为0.5m2,矩形A=1m,B=0.5m,椭圆短轴B为0.5m,按照公式可计算出矩形周长为3m,椭圆周长为2.79m。显然,当风管截面相等时,矩形风管的周长要比椭圆风管的周长长,意味着矩形风管所需材料增多,在同等通风量的情况下,使用椭圆形风管既能降低风管制作的材料成本,节省投资成本,又可减轻建筑结构的负载。同时,由于单根风管长度较长,安装简捷方便,还可提高现场施工工效。

图1 风管周长比较图

1.4 强度高

椭圆形螺旋风管的螺旋形咬口锁缝厚度是管体的4倍,锁缝具有加强筋作用,风管强度高,承压能力大。

1.5 寿命长

由于螺旋风管具有很好的耐压性能、很高的强度和电脑控制流水线生产带来的质量稳定,保证了风管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对质量的要求。同时,由于机械化、自动化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像手工作业对镀锌层的破坏,从而提高风管的防腐能力,延长了风管的使用寿命。

1.6 精度高

螺旋风管采用机械化加工,生产快、精度高、产品质量稳定,无论直管和管件尺寸标准、精确。

1.7 外观美

风管布置时教容易与建筑、结构配合,外形流线好,观感效果好,尤其适合于敞开明装风管场合。

1.8 占有空间高度小

风管扁平安装,可降低建筑物的层高和充分利用天花板空间,提高了建筑物的有效空间。

1.9 安装快

风管几何尺寸一致性好,连接简单,安装方便、快捷。

2 椭圆形螺旋风管的制作与安装

2.1 主要工艺流程

椭圆形螺旋风管加工与安装工艺如图2所示:

图2 椭圆形螺旋风管制作安装工艺

2.2 备料

螺旋风管一般用宽度约15cm的镀锌钢带由风管成型机加工,镀锌钢带的厚度应当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未明确时,加工不同规格风管选用的钢带厚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加工椭圆形螺旋风管钢带厚度表(mm)

2.3 螺旋圆风管加工

依据加工风管管径大小,选择加工模具,用1602管道成型机通过微电脑控制加工成不同直径的螺旋圆形风管,风管可根据加工椭圆形风管长度需要进行裁剪,裁剪下线后的风管接头收口处应及时点焊固定。

2.4 椭圆形螺旋风管加工

椭圆形风管是由不同直径的螺旋圆形风管经专用液压成型机通过不同模具液压拉伸而成,拉伸定型后的风管与加工好的椭圆形法兰相匹配。椭圆形风管一般采用内支撑加固的方式,支撑件排列应整齐,间距应均匀对称,并应在支撑件两端的风管受力面处设置专用垫圈。

2.5 椭圆形风管法兰制作

(1)椭圆形角钢法兰是由两个半圆形法兰与矩形法兰对焊加工制成,法兰螺栓孔采用机械冲孔;法兰的尺寸、孔距和平整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2)椭圆形风管法兰的焊缝应熔合良好、饱满,无虚焊和孔洞;同一批量加工的相同规格法兰的螺孔排列应一致,并具有互换性。

(3)法兰与风管铆接应牢固,无脱铆和漏铆,风管的翻边应平整、紧贴法兰、宽度均匀、翻边高度不小于6mm。

(4)椭圆形风管法兰材料规格,应当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明确时,应符合表2的规定。

摘要:近年来,通风空调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对通风管道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加强对通风管道的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本文重点探讨一种新型风管加工工艺,对其具体的安装技术要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通风空调;风管;加工;咬口;安装

随着近年来建筑安装业的不断发展,通风空调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目前市场提倡绿色节能的大环境下,各类新材料、新工艺应运而生,而市场对通风管道材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消声、节能的材料逐渐成为空调通风管道的主导材料。由于各种工程对空调通风管道有着各种不同的要求,各种材质的通风管道应运而生,而相应的施工方法也在不断实践中逐步完善。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空调通风管道的性能更符合现代建筑科学的要求。

1 椭圆形螺旋风管的特点

1.1 密封性好

具有精密的咬口成型工艺,确保了风管自身的密封性,流水线生产,加工速度快,风管加工长度最长达6m,安装时能最大限度减少风管之间的连接点。

1.2 风阻小

风管内部非常光滑,流体流动平缓,不易产生涡流,因此沿程摩擦阻力非常小,能量损失少,风管件具有优良的流线性,减小了风管系统的局部阻力。

1.3 成本低

如图1所示,椭圆的面积S=π×长轴A×短轴B,周长L=πB+2(A-B);矩形的面积S=A×B;矩形的周长L=2×(A+B),预设矩形和椭圆的截面积相等,均为0.5m2,矩形A=1m,B=0.5m,椭圆短轴B为0.5m,按照公式可计算出矩形周长为3m,椭圆周长为2.79m。显然,当风管截面相等时,矩形风管的周长要比椭圆风管的周长长,意味着矩形风管所需材料增多,在同等通风量的情况下,使用椭圆形风管既能降低风管制作的材料成本,节省投资成本,又可减轻建筑结构的负载。同时,由于单根风管长度较长,安装简捷方便,还可提高现场施工工效。

图1 风管周长比较图

1.4 强度高

椭圆形螺旋风管的螺旋形咬口锁缝厚度是管体的4倍,锁缝具有加强筋作用,风管强度高,承压能力大。

1.5 寿命长

由于螺旋风管具有很好的耐压性能、很高的强度和电脑控制流水线生产带来的质量稳定,保证了风管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对质量的要求。同时,由于机械化、自动化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像手工作业对镀锌层的破坏,从而提高风管的防腐能力,延长了风管的使用寿命。

1.6 精度高

螺旋风管采用机械化加工,生产快、精度高、产品质量稳定,无论直管和管件尺寸标准、精确。

1.7 外观美

风管布置时教容易与建筑、结构配合,外形流线好,观感效果好,尤其适合于敞开明装风管场合。

1.8 占有空间高度小

风管扁平安装,可降低建筑物的层高和充分利用天花板空间,提高了建筑物的有效空间。

1.9 安装快

风管几何尺寸一致性好,连接简单,安装方便、快捷。

2 椭圆形螺旋风管的制作与安装

2.1 主要工艺流程

椭圆形螺旋风管加工与安装工艺如图2所示:

图2 椭圆形螺旋风管制作安装工艺

2.2 备料

螺旋风管一般用宽度约15cm的镀锌钢带由风管成型机加工,镀锌钢带的厚度应当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未明确时,加工不同规格风管选用的钢带厚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加工椭圆形螺旋风管钢带厚度表(mm)

2.3 螺旋圆风管加工

依据加工风管管径大小,选择加工模具,用1602管道成型机通过微电脑控制加工成不同直径的螺旋圆形风管,风管可根据加工椭圆形风管长度需要进行裁剪,裁剪下线后的风管接头收口处应及时点焊固定。

2.4 椭圆形螺旋风管加工

椭圆形风管是由不同直径的螺旋圆形风管经专用液压成型机通过不同模具液压拉伸而成,拉伸定型后的风管与加工好的椭圆形法兰相匹配。椭圆形风管一般采用内支撑加固的方式,支撑件排列应整齐,间距应均匀对称,并应在支撑件两端的风管受力面处设置专用垫圈。

2.5 椭圆形风管法兰制作

(1)椭圆形角钢法兰是由两个半圆形法兰与矩形法兰对焊加工制成,法兰螺栓孔采用机械冲孔;法兰的尺寸、孔距和平整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2)椭圆形风管法兰的焊缝应熔合良好、饱满,无虚焊和孔洞;同一批量加工的相同规格法兰的螺孔排列应一致,并具有互换性。

(3)法兰与风管铆接应牢固,无脱铆和漏铆,风管的翻边应平整、紧贴法兰、宽度均匀、翻边高度不小于6mm。

(4)椭圆形风管法兰材料规格,应当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明确时,应符合表2的规定。

摘要:近年来,通风空调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对通风管道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加强对通风管道的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本文重点探讨一种新型风管加工工艺,对其具体的安装技术要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通风空调;风管;加工;咬口;安装

随着近年来建筑安装业的不断发展,通风空调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目前市场提倡绿色节能的大环境下,各类新材料、新工艺应运而生,而市场对通风管道材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消声、节能的材料逐渐成为空调通风管道的主导材料。由于各种工程对空调通风管道有着各种不同的要求,各种材质的通风管道应运而生,而相应的施工方法也在不断实践中逐步完善。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空调通风管道的性能更符合现代建筑科学的要求。

1 椭圆形螺旋风管的特点

1.1 密封性好

具有精密的咬口成型工艺,确保了风管自身的密封性,流水线生产,加工速度快,风管加工长度最长达6m,安装时能最大限度减少风管之间的连接点。

1.2 风阻小

风管内部非常光滑,流体流动平缓,不易产生涡流,因此沿程摩擦阻力非常小,能量损失少,风管件具有优良的流线性,减小了风管系统的局部阻力。

1.3 成本低

如图1所示,椭圆的面积S=π×长轴A×短轴B,周长L=πB+2(A-B);矩形的面积S=A×B;矩形的周长L=2×(A+B),预设矩形和椭圆的截面积相等,均为0.5m2,矩形A=1m,B=0.5m,椭圆短轴B为0.5m,按照公式可计算出矩形周长为3m,椭圆周长为2.79m。显然,当风管截面相等时,矩形风管的周长要比椭圆风管的周长长,意味着矩形风管所需材料增多,在同等通风量的情况下,使用椭圆形风管既能降低风管制作的材料成本,节省投资成本,又可减轻建筑结构的负载。同时,由于单根风管长度较长,安装简捷方便,还可提高现场施工工效。

图1 风管周长比较图

1.4 强度高

椭圆形螺旋风管的螺旋形咬口锁缝厚度是管体的4倍,锁缝具有加强筋作用,风管强度高,承压能力大。

1.5 寿命长

由于螺旋风管具有很好的耐压性能、很高的强度和电脑控制流水线生产带来的质量稳定,保证了风管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对质量的要求。同时,由于机械化、自动化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像手工作业对镀锌层的破坏,从而提高风管的防腐能力,延长了风管的使用寿命。

1.6 精度高

螺旋风管采用机械化加工,生产快、精度高、产品质量稳定,无论直管和管件尺寸标准、精确。

1.7 外观美

风管布置时教容易与建筑、结构配合,外形流线好,观感效果好,尤其适合于敞开明装风管场合。

1.8 占有空间高度小

风管扁平安装,可降低建筑物的层高和充分利用天花板空间,提高了建筑物的有效空间。

1.9 安装快

风管几何尺寸一致性好,连接简单,安装方便、快捷。

2 椭圆形螺旋风管的制作与安装

2.1 主要工艺流程

椭圆形螺旋风管加工与安装工艺如图2所示:

图2 椭圆形螺旋风管制作安装工艺

2.2 备料

螺旋风管一般用宽度约15cm的镀锌钢带由风管成型机加工,镀锌钢带的厚度应当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未明确时,加工不同规格风管选用的钢带厚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加工椭圆形螺旋风管钢带厚度表(mm)

2.3 螺旋圆风管加工

依据加工风管管径大小,选择加工模具,用1602管道成型机通过微电脑控制加工成不同直径的螺旋圆形风管,风管可根据加工椭圆形风管长度需要进行裁剪,裁剪下线后的风管接头收口处应及时点焊固定。

2.4 椭圆形螺旋风管加工

椭圆形风管是由不同直径的螺旋圆形风管经专用液压成型机通过不同模具液压拉伸而成,拉伸定型后的风管与加工好的椭圆形法兰相匹配。椭圆形风管一般采用内支撑加固的方式,支撑件排列应整齐,间距应均匀对称,并应在支撑件两端的风管受力面处设置专用垫圈。

2.5 椭圆形风管法兰制作

(1)椭圆形角钢法兰是由两个半圆形法兰与矩形法兰对焊加工制成,法兰螺栓孔采用机械冲孔;法兰的尺寸、孔距和平整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2)椭圆形风管法兰的焊缝应熔合良好、饱满,无虚焊和孔洞;同一批量加工的相同规格法兰的螺孔排列应一致,并具有互换性。

(3)法兰与风管铆接应牢固,无脱铆和漏铆,风管的翻边应平整、紧贴法兰、宽度均匀、翻边高度不小于6mm。

(4)椭圆形风管法兰材料规格,应当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明确时,应符合表2的规定。

2.6 椭圆形螺旋风管管件制作

椭圆形风管管件制作一般采用电脑放样、等离子切割机下料、机械咬口机咬口、液压成型机压制成椭圆、安装法兰的先后步骤进行。

(1)三通、四通的支管,按设计中的要求,采用平滑的形式从主管中接出。

(2)变径管制作时,单面变径的变径管夹角α一般应小于30°,双面变径的变径管夹角α一般应小于60°,弯管的曲率半径和分节数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的规定,以便保证高风速风道配件的流线型和气密性。

2.7 椭圆形螺旋风管及管件的咬口

椭圆形螺旋风管的螺旋缝、配件管的直缝、板材的拼接缝全部采用单咬口形式;弯管的分节与分节间的连接、变径管两端的短直头(或承插头)与管体之间的连接采用立咬口形式。板材拼接的咬口缝应错开,不得有十字型拼接缝。

(1)单咬口

螺旋风管单咬口宽度H一般为8~14mm,咬口应紧密、宽度应一致,圆弧应均匀。

(2)立咬口

螺旋风管立咬口宽度H一般为6~11mm,咬口翻边应平整,宽度应均匀,折角应与风管垂直。

2.8 椭圆形螺旋风管间的连接

(1)椭圆形风管间连接主要有承插和法兰两种连接形式,承插连接一般适用小型风管(短轴

(2)承插形式连接时,承插长度应当符合设计要求。

2.9 椭圆形螺旋风管三通制作

风管三通采用在施工现场使用等离子切割机在主管上开口,使用鞍型接头与主管相铆接,并在接头内侧处涂刷密封胶,鞍形接头的制造成本低于三通的制造成本,并消除了风管和三通间的连接,以及连接的密封,使风管保持有较大的连续长度,减少了泄漏环节。

2.10 椭圆形螺旋风管的安装

(1)风管安装的位置、标高、走向,应符合设计要求,主、支风管的连接应顺气流方向连接,风管连接应平直、不扭曲。

(2)椭圆形螺旋风管支吊架主要采用扁铁抱箍吊装和用角钢放于风管底部吊装两种方式,支吊架间距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设置合理,安装牢固,并应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设置防止风管摆动的固定支架。

(3)吊架的螺栓孔应采用机械加工,吊杆应垂直,螺纹完整光洁,安装后的支吊架的受力应均匀,无明显变形。

(4)使用卡箍支架时,卡箍应紧贴并箍紧风管,使用角钢托装支架时,安装在支架上的椭圆形风管应设托座或卡箍。

(5)明装水平风管的水平度允许偏差为3/1000,总偏差应不大于20mm;明装垂直风管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1000,总偏差应不大于20mm。

2.11 漏风量检测

椭圆风管适合于高达1500Pa的内压,一般应用在低压送、回风系统中,在加工工艺得到保证的条件下,一般采用漏光法检测,漏光检测以总管和干管为主,漏光点数量应小于规范规定值,且测试点应及时做好密封处理。

3 应注意的问题

(1)螺旋形风管液压成相应规格的椭圆形风管后周长有微小增大,在椭圆形法兰下料制作中应考虑此部分的增量,同时也应考虑与其连接的其它风管配件(如风阀、消声器)的接口尺寸大小。

(2)不同规格的椭圆形螺旋风管制作及拉制成椭圆形风管均需要不同的加工模具,如果风管规格种类多,需要大量的模具,模具成本加大,同时加工效率下降,人工成本也增大。因此在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时,如果考虑使用椭圆风管,必须尽可能减少风管的规格。

(3)椭圆形螺旋风管制作前一定要调试好螺旋圆风管机,保证锁缝的强度和严密性,以利于控制好风管系统的漏风率,并减少风管的废品率。

(4)在配件选用时,采用鞍形接口代替椭圆形三通,施工简单方便,并降低工程成本。

(5)因螺旋风管螺旋缝呈缠绕式,翻边的位置极易产生漏风,因此风管与法兰铆接时,一定要保证翻边的宽度,保证翻边的严密性。

(6)椭圆形风管需按要求加固,并保证风管安装完成后不发生过量的变形。

4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椭圆螺旋风管确实具有消声、漏风量小、高效、美观等优点,且组装便捷,需密封的连接点少,节省安装空间,工效高,使用寿命长。它将随着不断完善和进一步的提高,以其独特的性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尤其在空间紧张、噪声控制较严格的场合,其优势更加突出。

第2篇

关键词:基坑; 椭圆; 内支撑; 位移; 轴力

一 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南邻长兴路,北侧为规划道路,西侧为姜湖路,东侧为规划道路。本工程地下室为一层,位于场地中间。基坑开挖面积共约9030m2左右,支护结构总延长米约366m;±0.000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3.450m,基坑周边自然地坪绝对标高为2.350m,基坑周圈开挖深度为4.9~5.6m。

图1 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

二 基坑支护结构形式选取

基坑支护结构形式的选取必须综合考虑地下室特点、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等因素,才能得到既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又施工方便的基坑支护方案。本工程有以下特点:

2.1 地下室特点

1) 基坑开挖面积较大,基坑开挖面积达到9030 m2。

2) 基坑开挖深度一般,基坑四周挖4.9~5.6m;属于II级基坑,γ=1.0。

3) 地下室平面形状不规则,接近于菱形,不利于支撑体系的布置。

4) 北侧6#楼紧邻本地下室,净间距仅2.5m左右。

5) 工程桩均为管桩,对基坑开挖不利。

2.2 周边环境特点

1) 基坑北侧紧邻6#楼,场地狭小。

2) 其余均为本工程的建筑,且均为一定的间距,场地条件较好。

3) 地下室位于地块中间,四周没有管线经过。

2.3 工程地质特点

1) 场地内土层分布总体比较均匀,地质起伏比较平缓,各区之间土质差异不大。

2) 对基坑围护影响较大的2-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埋深4m左右,层厚达到7m左右,坑底基本位于这层土当中。

3) 3层粉质粘土层土性较好,但埋深较深,支护桩很难进入到这层土当中。

2.4 支护结构选取

根据本基坑的特点、实际施工条件及以往工程经验,经过多个方案的选择和比较,最后决定选用以下二种支护结构体系:

围护结构采用排桩+单道钢筋砼水平内支撑的支护结构形式,支护桩采用φ426的沉管灌注桩,支撑体系采用椭圆形支撑+辐射杆件的形式布置。

优点:该支护结构形式具有安全可靠、挖土施工非常方便、造价较低。

 竖向支护体系

1) 为了提高围护结构的安全性,尽可能减小围护桩的暴露段高度、桩身内力及围护结构变形、降低造价,同时充分利用周边场地,因此围梁面标高设置在自然地坪以下1.5m处,支护桩四周台宽3~5m。

图2 典型支护结构剖面图

2) 为节约造价,在保证支护桩刚度的前提下,适当拉大支护桩间距至800,中间设木桩挡土。

 平面支护体系:

1) 根据以往多个工程采用大直径圆形内支撑的经验,经过多个方案比较和反复计算,本支撑体系创造性的采用一个椭圆形支撑+辐射杆件的形式,尽最大可能减少了支撑覆盖面积,方便挖土施工。

2) 充分利用椭圆的力学性质,将支撑力均匀的分布为轴向压力。

3) 椭圆中间无支撑面积达到基坑开挖面积的80%。

4) 椭圆长轴半径为55.2m,短轴半径为41.0m,半径比例为0.74。

5) 根据协同计算结果,东西两侧位移相对较大,故在这两个位置设置出土口。挖土顺序为Ⅰ区Ⅱ区Ⅲ区(详见右挖土分区图),先挖两个长轴顶点区域内的土体,使东西两侧及靠近6#楼北侧的椭圆产生向外的张力,减少后期挖土时的最终变形。

图3 基坑挖土顺序示意图图4 基坑实景图

三 结语

目前本工程已顺利施工完毕,详见图4。现场监测的实际位移都达到了预先设定的要求。综合分析本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过程,可得到如下一些结论:

1) 针对基坑边形不规则,存在大斜边的情况,可以采用一些内拱式的支护结构形式,如圆支撑、椭圆支撑等,使支护结构的受力更趋合理。

2) 本工程采用椭圆支护结构形式,使得支护结构的覆盖面大大缩小,方便了基坑的挖土以及地下室的施工,大大缩短了本工程的工期,节约了本工程的时间成本。

3) 由于土移产生的时段主要在围护墙侧土体开挖一星期内产生,所以垫层、底板施工要及时跟进,方能减小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保证基坑的安全实施。

椭圆支护结构形式在国内较少施工实施,本工程的顺利施工,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4) 椭圆支护结构形式在国内较少施工实施,本工程的顺利施工,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龚晓南等. 基坑工程实例2[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8.4

2 龚晓南等. 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1998. 424

3 JGJ 120-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4 DB33/T1008-2000,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S.

第3篇

一、袖窿的大小与形状

袖窿的结构对袖子的造型起着重要的作用,袖窿的面积越小越有利于手臂的运动,袖窿的最小面积,是当手臂下垂服帖在衣身时,腋窝的底部不触及袖窿缝头为宜。袖窿的面积由袖窿深和袖窿宽决定。袖窿宽度由人体侧面厚度与手臂上端的围度决定。袖窿深随款式的变化而变化,服装的宽松度越大,袖窿深就越大。

袖窿的形状一方面取决于袖窿的深度,袖窿深越大袖窿弧线的弯曲程度越小,则有利于手臂的活动。反之袖窿深越小,袖窿弧线弯曲程度越大,手臂活动范围越小。另一方面又受外观造型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一些宽松型服装中。这类服装的袖窿形状经常处理成方形、圆形或直线与曲线所构成的多种形状。而一些适体的服装的袖窿则处理成肩部凸起两侧凹进的形状。

二、袖窿深的确定

通过对正常人体的抽样测量和数据分析可知,袖窿是根据人体腋窝的截面形状设计的。衣服的前片、后片和腋窝尺寸与胸围的比例关系如图1所示。即:前胸宽=紧胸围的18%;后背宽=紧胸围的18%;腋窝宽=紧胸围的14%;腋窝深=紧胸围的13.7%;腋窝围=紧胸围的44.3%。

图1衣服的前片、后片和腋窝尺寸与胸围的比例关系

以上这些比例是根据人体紧胸围来计算的,不能直接用于服装制图。服装与人体之间总是保持一定的间隙,胸围需要一定的放松量,通常采用公式加定数的方法来计算。

1.四开身上装

前胸宽:1.5/10胸围+3cm;后背宽;1.5/10胸围+4cm;袖窿深:1/10胸围+8~10cm。

2.三开身上装

前胸宽:1/6胸围+1.5~2cm;后背宽:1/6胸围+2~3cm;袖窿深:1/6胸围+2cm。

袖窿深应随款式不同而变化,夏天单衣可设定为B/6+1;春秋上衣为B/6+3;冬季大衣为B/6+5。

正常体型的袖窿深是多少呢?举个例子:如果胸围是100cm,那么以1/6胸围计算,袖窿深=100 6=16.6cm,要加上肩上走平的部分需要2cm宽,腋下松量2.5~3cm,总计是16.6+2+2.5=21.5cm高。公式表达就是B/6+4.5~5cm。

三、袖山高的确定

1.袖山高对袖子造型与舒适性的影响

袖子装配的依据是衣身的袖窿,也就是说衣身袖窿的造型决定了袖山的造型。虽然袖子的造型千变万化,但其结构原理基本相同。如图2和表1所示:

图2袖山的设计原理

表1袖斜线倾角与运动舒适性和造型性的关系

袖斜线 倾斜角 袖山高度 袖肥度 贴体性 运动舒适性 造型性

斜角 大 高 瘦 紧 弱 美观

斜角 小 低 肥 松 强 不美观

从图2和表1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运动舒适性随着袖山高的减小而增加,袖子的造型美观性随袖山高的增高而增强,这样就形成了美观与舒适之间的矛盾。确定袖窿和袖山的关系,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从图2中可以看到,随着袖子A、B、C、D袖山高的不断变小,袖子袖山与袖窿之间的空隙逐步减少,也就是牵掣手臂运动的影响减少。当袖山高减少到零时,袖子袖山与袖窿之间的空隙减少到最低限度,所以运动舒适性最好的衣袖是袖山高为零。

从图2中可以看到,随着袖子A、B、C、D与水平线夹角的减小,袖山高逐渐减小,袖身逐渐远离人体手臂,手臂下垂时,根部余褶越多,成型后的造型美观性愈差。随着袖子A、B、C、D与水平线的夹角不断加大,袖子的袖身越来越贴近人体手臂,成型后的造型也越美观,所以造型最贴体美观的衣袖是与水平线成60°角的衣袖。

2.确定袖山高

当袖窿弧线的长度(AH)确定后,袖山弧线的长度就等于袖窿弧线的长度加上袖山的吃势量,吃势量的大小要根据袖子的造型、面料的性能等因素决定,一般为0~4cm左右。结构制图时采用袖山斜线来裁配袖子比较合理,袖山斜线应为袖窿弧长的1/2左右,即AH/2左右。

从图3中可知,袖山斜线AC与袖山高AB、袖肥BC之间的关系是:AC =AB +BC,如果确定了袖山斜线AC以后,只要定出袖山高或袖山肥中的一个尺寸,便可得出另一个尺寸,一般袖山高为B/10+定数,这时袖肥约为B/5左右。当袖山越深,袖肥就越小,袖子较贴体合身,但手臂的活动量较小;反之,袖山越浅,袖肥就越大,袖子就较宽松,但袖窿部位有较多的余量。

图3袖山斜线AC与袖山高AB、袖肥BC之间的关系

第一种:先确定袖肥,如袖肥B/5-0.3,再根据袖窿弧线的长度AH/2+0.3定袖山高度。制作出的西服袖子,袖的弧线一般比袖窿线长3.5cm左右,吃势可根据面料的厚薄作相应的调节(如AH/2±x),吃势的量:薄型面料一般为1.5~2.5cm,普通型面料为2.5~3.5cm,厚型面料一般为3.5~5cm。

优点是袖肥确定好以后,袖山高就会随着AH的长度变化而变化,确定袖山高就无需公式。缺点是当胸围增大时,AH不断增长,就会出现袖山高度太深的情况。

第二种:先确定袖山高度,再根据袖窿弧线的长度AH/2±x确定袖肥。这种方法,既快又方便。我们知道,袖山越高,袖肥越小;袖山越低,袖肥越大。制板的时候,可根据穿着对象的要求,调节出最佳的袖山高度,但不能满足高质量的制板要求。

第三种:从上平线直接确定袖山的高度,可用公式:B/10+5,6,7,再定袖肥,用公式B/5±x。根据面料的性能,再调节出最佳的吃势量。一般面料的吃势量,可用AH/10-(1.5~2cm)来确定。这种方法,兼顾袖山的高度与袖肥的大小,还注意袖山弧线的长度变化,是比较合理。

这几种方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在一定范围内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亦也存在缺点。制板时,根据不同的体型,不同的袖长,不同的要求,选择最佳的方法,加以调节,才能制作出最佳的袖子板型。

四、袖窿与袖山的配合

1.袖窿形状和袖山形状的配合

合体袖袖窿呈现出一个不完全规则的椭圆形,袖山的水平投影也呈现出与之近似的椭圆形,其宽度比袖窿的椭圆形宽度大,但高度要小。袖山比袖窿椭圆略扁一些实际上是给衣袖和衣身之间一个角度。图4是从合体袖到宽松袖袖山与袖窿关系的渐变过程。如取合体和宽松的衣袖和袖窿,宽松的袖窿呈现出一个比较窄的椭圆,袖山的水平投影呈现出更扁的椭圆。宽松的袖窿已成为一个竖放着的橄榄形状,袖山成为一个横放着的橄榄形状。袖窿和袖山的形状差异越大,说明衣袖和衣身之间的夹角越大,衣袖越宽松。两个不同形状的椭圆由于长度是相吻合的,虽然形状不同,但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图4合体袖到宽松袖袖山与袖窿的关系

2.袖窿弧线和袖山弧线的配合

随着衣袖合体度的变化,袖窿弧线和袖山弧线的弧度也在变化,它们均随着衣袖宽松度的加大而变得越来越平缓。贴体袖和合体袖的袖山弧线凹凸非常明显,是由于自身形成的椭圆形状决定的,相对应的袖窿也应是一条曲度较大的弧线,见图4。宽松袖的袖山弧线已变成了一个很平滑的曲线,相对于这条弧线的袖窿也应变得很平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袖窿与袖山弧线的曲度呈正比,如果一个弯曲度很大的袖窿,配一个曲度很小的袖山,或者相反,这样的结果是袖肩处缺量出现绷拽现象,或者袖肩处产生多余的量而不平服。

解决问题,不仅要从整体角度以及部位的相互关系上分析原因,也要从结构、体形及缝制工艺等方面综合分析,立足于抓住本质,提高成衣质量,以达到装袖的外观造型与运动舒适性的完美统一。

(作者单位: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

第4篇

在数学教学时,对各种相关的电教媒体进行充分的利用,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以及开发学生智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电教煤体;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电教媒体是最新的教学技术,生动、形象,且较为直观,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对于课堂的顺利进行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

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比较枯燥厌恶,致使学生具有着不是很高的积极性,出现上课不注意听课的现象,较低的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小学教学的课堂上,讲4—2=2这个例题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用木棒进行演示,学生注意力出现不集中的现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电教媒体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引入,就能够把这道比较简单的减法题变成一个比较有趣的小故事。教师可以对课件制作成幻灯片进行相应的演示:车站上一共有4辆小轿车,开走2辆,然后让2辆车在投影仪中慢慢的走开,这样学生就能够观察到图片上出现的变化,原来是4辆小轿车,开走2辆小轿车,还剩下2辆小轿车,这样的演示也是在实际生活过程中的情景再现,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到“在总的数量里,除去一部分,对剩下多少应该用减法进行计算”的道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到在减法公式中,具有:被减数、减数、差等三个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把静止的公式通过多点媒体变成动态图面,提高学习效率。

二、电教媒体的应用利于创设学习情境

应用电教媒体,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乐于接受的富有思考性和探索价值的学习情境,使教学变得更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小猴、小狗进行的骑车比赛。小猴骑的车的车轮是椭圆形的,小狗骑的车的车轮是圆形的。小猴的车行驶时一高一低,既费力又缓慢;小狗的车行驶时轻松自如,又快又稳。圆形车轮的车为什么跑得快?椭圆形车轮的车为什么跑得慢?在这种富有探索性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他们调动原有的知识,积极探索思考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问题,心理上产生了对学习新知的渴望和期待,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为正确认识圆的特征做好准备。

三、显示知识形成过程,让数学内容形象化

对于使用一般教学手段效果不佳的教学内容,这时教师就可采用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材虽然提供了实验过程,但这一过程以传统的教学手段来操作的话,近似度较差,引起很多学生对推导出的公式持怀疑态度。由于感知材料的不充分,导致学生难以展开正确、合理的想象,影响空间观念的形成。应用多媒体教学,可将书中的圆形,由静态变为动态,用微机先出示一个圆,将它分成红蓝色各一半,再把它平均分成16份,展开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把它平均分成32份、64份,继续拼成一个新图形,根据电脑演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并且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由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出圆的面积=πr×r=πr2。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动态呈现,从而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感知材料,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充实的基础。这种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知道圆的面积公式的由来,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四、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把数学简单化

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化解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除了准确点拨、讲解外,还要根据课型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特别是那些用传统媒体难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内容,教师如果因材施教,借助于幻灯、微机等现代媒体,定能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在教学时,可以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破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的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样学生便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顺利地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五、发展信息素养,使数学与时代更贴近

在运用现代电教媒体,优化数学教学的同时,学生接触现代信息媒体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这样,他们在活动中对媒体的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烈,选择、组合以及使用各种信息媒体的能力就会随之得到发展和提高。由于课堂教学中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强化了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性,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一方面对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智力是有帮助的;另一方面也可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行为,激发学习内驱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创新精神,因此,让电教媒体走进课堂,合理运用,不仅使“数学”与时代更贴近,而且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六、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运用、精心制作,并致力于灵活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和谐的乐学氛围,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记忆、注意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参考文献:

[1]冯飞.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渤海大学,2014.12(06):123—124

第5篇

关键词:印刷矩形单极子天线 馈入结构 C波段

中图分类号:TN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17-01

引言

目前国内、外航空遥测系统大都使用L或S波段,频谱资源有限,成为制约遥测发展的瓶颈。2007年世界无线电大会(WRC-2007)决定把C波段中的4400 MHz~4940MHz、5091 MHz~5250MHz 和5925 MHz~6700MHz频段在全球范围内,划分给了航空遥测使用,C波段将成为遥测发展的新领域。遥测天线作为遥测收发机的前端,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1]。

机载天线通常要求具有小的尺寸、轻的重量和良好的气动性能。平面印刷单极天线因其结构简单、尺寸紧凑和辐射特性稳定,同时不需要进行平衡不平衡的转换等特点,是机载天线最常用的结构形式[2-5]。

印刷单极天线应从振子体和馈入结构两方面考虑。就振子体而言,主要有矩形、圆或椭圆形、叉指形等多种形态,其中以椭圆形实现的带宽最大;就馈入结构而言,主要有微带馈入和共面波导馈入两种,相对而言,共面波导结构在增加带宽方面具有优势,但因自由度增加,其结构优化难度增大[6]。利用馈入结构增加带宽,最重要的是振子体下端与接地面间隙的调整。

一、天线设计

1.印刷单极子天线带宽特性分析

微带馈电印制矩形单极天线,其矩形振子体可看成柱状单极天线柱振子体的变形,微带馈线对应于柱状天线同轴馈线的内导体,接地面对应于同轴馈线的外导体。因此采用印刷天线矩形表面积与柱状天线振子柱表面积相等的等效原理,通过对柱状天线设计公式的变形,可确定矩形印制单极天线振子体尺寸与谐振频率的关系式:

…………………(1)

式中:

―谐振频率,GHz;

―矩形振子体的长度;

―振子体的宽度;

―振子体与接地面的间隙,单位都取为mm;

―考虑终端效应和基板介质影响的小于1的修正系数。

由(1)式即可进行印制天线振子体的初步设计。天线结构如图1所示[7]。

单极子天线是谐振天线,在谐振频点时天线阻抗近似表现为纯电阻特性,当偏离谐振频点,天线阻抗中的电抗成分即容性或感抗特性要随频率而增强。如果利用馈入结构,产生随频率变化的电抗成分,而且引入的电抗与振子体原来电抗特性刚好相反,则可在较宽频带范围抵消整个天线的电抗而得到一个与频率基本无关的大的阻抗带宽,甚至实现超宽带。对于馈入结构,调整矩形振子体与接地面的间隙g,或改变接地面的形状,都将改变对应的电抗特性,因此可通过对馈入结构的优化,实现对原来天线随频率变化的电抗成分的补偿。在矩形印刷单极子天线中,通过对间隙g的调整,可使对应谐振频率点的阻抗带宽得到最大化,因为间隙g引入的电抗可以补偿矩形印刷单极子天线中非谐振频率处原有的电抗成分。

2.结构优化

对于矩形印刷渭子天线的设计,应从振子体结构和馈入结构两方面考虑。按照图1所示天线结构及变量参数,利用普通的聚四氟乙烯双面敷铜电路基板,设计微带馈电矩形印刷单极子天线。对于矩形振子体,利用公式(1)进行尺寸计算。由于期望的频率范围为4.7GHz~5.7GHz内的中心频率为5.2GHz,初步设计时可以先预置。按照50Ω的要求,微带线的宽度为2.5mm;g=1.5mm;长宽比例为;根据基板介电常数和终端影响,取=0.84,则利用公式(1),可得矩形振子体长=9.2mm,宽度=6.9mm。最后仿真优化可得振子体长度=7mm,宽度=5.5mm,间隙g=1.9mm,微带线宽度t=2.6mm比较理想。图2为间隙g对天线频带特性的影响,图3为微带线宽度t对天线频带特性的影响。

3.仿真结果

对于不同频率的天线方向图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天线水平面最低增益大于0.5dBi,具有很好的全向性,E面对称性很好。

4.8GHz 5.2GHz

5.6GHz

图4 微带馈电印刷矩形单极子天线的XOY和YOZ平面的方向图

结论

本文通过仿真,设计出了一种微带馈电的矩形单极子遥测天线,其工作于4.7GHz~5.7GHz,通过调整振子尺寸和馈入结构来调节天线的阻抗带宽,包括振子尺寸、振子与接地面之间的间隙和微带线的宽度的调整。仿真证明该天线具有全频段内增益高,方向图良好,阻抗频带宽等特点。

参考文献

[1]白效贤,杨廷捂,袁炳南。航空飞行试验遥测技术发展趋势与对策[J].测控技术,2010,29(11):6-9.

[2]Gerald J. Oortman, Antenna Engineering Handbook, McGraw-Hill, New York, 2007,Chap.40.

[3]Eldek,A.A, Numerical analysis of a small ultra-wideband microstrip-fed tap monopole antenna, 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 2006.

[4]S.Sadat, et al., A compact microstrip square-ring slot antenna for UWB application, IEEE AP-S, 2006.

[5]M.J.Ammann, Square planar monopole antenna, in Proc. Inst. Elect. Eng. Nat. Conf. Antennas Propag., U.K.,1999, pp. 37-40.

第6篇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G43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能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探究欲望,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本人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营造新型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所谓新型的学习环境,是指教学活动要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那么,又怎样为小学生呈现怎样的学习内容,提供怎样的学习资源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应在信息化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同时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1.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来源于学生现实的素材

这里所说的现实既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使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层面的现实。如:教学“圆的知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画面:在一条公路上行驶着自行车、手推车、三轮车等交通工具,车轮都是圆形的。我问:“看到刚才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或椭圆形的呢?”生答:“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或椭圆形的,那么滚起来就不平稳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多媒体动画演示。我又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这样的具有数学价值的学习素材,不仅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且具有较大的探索空间,便于学生展开自主的学习活动。

2.为学生呈现具有浓厚数学文化的数学史料

数学的产生,它以不同形式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即形成数学文化,而这种数学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适时、适度地向学生介绍数学文化。如在学习了数的认识后,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古巴比伦的楔形数字、古埃及的象形数字、中国的甲骨文数字等。

又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时,向学生介绍小数的演变过程等等。根据所学的数学内容,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再现相关的数学史料,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二、创建多媒体的辅助手段,为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太阳、月亮、地球三颗星球运行的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转一周是一日。形象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进了奇妙的宇宙,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等其它知识也产生了疑问。可见用多媒体演示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三、化静态为动态,为学生高效学习服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既可突出重点、化抽象为具体,由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经历三角形通过剪拼、补拼方法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分析、判断,不断的矫正方法,反馈时,教师借助多媒体鲜艳的画面,加上形象地动画,直观的演示转化过程,让学生又一次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四、启迪思维,为学生排难解忧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的思维疑难处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以启迪。例如,我在讲解“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先在电脑上画出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受并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针对多媒体的演示再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如果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结果会怎样?”有了多媒体演示的启发,同学们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进行独立思考,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大大提高了数学课程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空间想象力。•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我们今天的数学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但是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要盲目地追求使用多媒体课件,应只做到适度适量。要真正实现多媒体教学与小学教学的整合,还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体现高效课堂的本真。

参考文献

[1]刘江强.《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最佳效能》.《小学数学教育》.2010.7-8

第7篇

关键词 青稞;新品种;特征特性;良种繁育;地膜栽培技术;甘藏区

中图分类号 S51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037-01

1 甘藏区青稞新品种特征特性

1.1 甘青2号

甘青2号为春性品种,生育期111~117 d;幼苗直立,叶片深绿,叶耳白色,株型紧凑,株高86~114 cm。穗脖弯垂,穗长6.9~9.4 cm,穗粒数44~52粒。籽粒黄色,椭圆形,角质,千粒重42.1~48.8 g,含粗蛋白11.2%、赖氨酸0.49%、淀粉65.26%;抗倒伏性强,耐寒耐旱,落黄好,单株分蘖0.75个,分蘖成穗率70%,在1995—2002年的生产示范中,产量为3 465.0~5 545.5 kg/hm2,较康青3号增产8.9%~23.7%,较肚里黄增产13.4%~33.6%,适宜在海拔2 400~3 200 m的高寒阴湿区推广种植[1]。

1.2 康青3号

康青3号俗称白青稞,为春性品种,生育期108~125 d,属中熟类型,幼苗直立,叶色深绿,叶耳紫色。株高88.5~121.0 cm,茎杆粗,坚韧,抗倒伏。全抽穗,穗脖弯重,穗长四棱,长芒有齿、窄护颖,穗长6.6 cm,小穗密度中等。穗粒数40~52粒,千粒重44.6~48.2 g,籽粒黄色,椭圆形,饱满、硬质,含粗蛋白10.36%、淀粉67.25%、赖氨酸0.51%,较抗条纹病、抗旱性好。一般产量2 925.0~5 647.5 kg/hm2。适宜在海拔2 400~3 000 m的青稞种植区推广种植。

1.3 肚里黄

肚里黄又名锉青稞,为春性中熟类型品种,生育期110~125 d。其穗下节短,仅18~25 cm,旗叶鞘包裹着直到成熟,故名肚里黄。幼苗直立、叶绿色,旗叶耳微红色。株高90 cm左右,株型紧凑。茎杆黄色,粗细中等,蜡粉多,弹性较强。穗不抽出(半抽穗),穗长方形,黄色,大小均匀,长约5 cm,穗脖和穗长相直立,小穗着生密度疏。长芒、有锯齿、黄色。外颖脉紫色、窄护颖。穗粒数35~42粒。千粒重40~45 g。籽粒淡蓝色,椭圆形,大小均匀,饱满硬质。籽粒含粗蛋白12.4%、赖氨酸0.48%、淀粉61.03%;抗寒力强,较抗倒伏。喜水肥、耐阴湿。中感条纹病,麦鞘毛眼水蝇危害较重,一般产量为3 000~3 750 kg/hm2,适宜在迭部县海拔2 400~3 200 m的高寒阴湿地区种植[2]。

2 良种繁育技术

2.1 良种繁育

良种繁育种子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良好、灌排水方便、向阳、栽培管理条件好的地块。技术要求比一般大田水平高,适当增施磷、钾肥,株行距要比大田小,以便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管理要精耕细作,严格去杂去劣,收获时要单收单打,最好比同作物的其他田块先收先打,并要单独贮藏,严防混杂变质。种子田的面积应根据翌年该作物播种面积、播种量、繁殖系数和贮备种子的数量而确定。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种子田面积(hm2)=播种面积(hm2)×公顷播量/种子田公顷产量。

2.2 良种提纯复壮

品种混杂是指一个优良品种杂乱,本品种固有的特征、特性不一致,失去了一个品种的本来面貌。退化是指一个优良品种的优良经济性状逐渐变坏,产量下降,生命力衰退,抗逆性降低,产生了不符合要求的变异。混杂退化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生变异;二是生物学混杂;三是机械混杂,即在播种、收获、脱粒、运输、贮藏等过程中,种子发生了人为的混杂,将不同品种的种子混在一起。品种的提纯复壮也叫选优更新,就是对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已经有些混杂退化,采取去杂选优,选出具有原品种优良性状的植株进行单株繁殖,繁殖出纯度高、质量好、具有原品种性能的种子。其是克服生产上用种的混杂退化,提高良种种性,延长良种使用年限,充分发挥良种增产潜力的一项有效措施,是良种繁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经常实施[3]。

3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青稞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大幅度提高青稞产量的新技术,采用机械穴播,需种子195 kg/hm2左右,比露地栽培青稞常规播种量减少150 kg/hm2左右,具有增温保墒、促进土壤养分分解作用,并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4]。

3.1 播前准备

播前要求精细整地,做到地平、土绵,上松下实;采用平衡施肥,施足底肥,施农家肥30 t/hm2以上、磷酸二铵112.5 kg/hm2、尿素150 kg/hm2或碳铵210 kg/hm2(氮磷比为1.0∶0.8)。青稞品种选择茎秆粗壮、大穗、抗病丰产的甘青2号、康青3号等优良品种。在播前可将种子曝晒1~2 d,或采用温汤浸种,杀灭种子上的病菌;防治青稞黑穗病,可用化学农药福美双或粉锈宁0.2 kg拌种子50 kg,然后堆闷10 h左右后播种;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 mL,或40%甲基异柳磷,对水5 kg,拌种子50 kg,堆闷2~3 h后播种。

3.2 播种及播后管理

采用机械穴播,用厚0.006~0.008 mm、宽1.4 m的薄膜67.5~75.0 kg/hm2,要求膜面平整,紧贴地面,膜边压土一定要压好压实,每隔1.5~2.0 m在膜上压1条土带,以防大风揭膜。播种行距20 cm,株距10 cm,每穴播8~11粒,播量为

(下转第41页)

(上接第37页)

195 kg/hm2。播种时应匀速慢行,播种行要直,每行开始要开沟压好膜头,避免穴孔和膜孔错位,同时随时检查种盒和种穴种子数量,以确保播量适宜。地膜穴播青稞田间管理应注意护膜、掏苗、拔除行间杂草。播种后要注意防止地膜被大风刮破和掀起,应及时用土压好破孔。穴苗若有错位,将苗叶压于膜下,应及时掏苗,以保证苗齐苗壮。

3.3 病虫草害防治

迭部县青稞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和金针虫,防治上,用甲拌磷颗粒剂75 kg/hm2或甲基异柳磷15 kg/hm2混入农家肥后翻耕入农田,也可以用砂土混合后撒入播种沟内。粘虫在3龄以前防治效果最佳,应及时准确掌握防治的有利时机,用80%敌敌畏乳油750 g/hm2对水750 kg喷雾;或用50%辛硫磷乳油750 g/hm2对水1 500 kg喷雾,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750 g/hm2对水1 500 kg喷雾;或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450 g/hm2对水225 kg喷雾防治。对双子叶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用72% 2,4-D丁酯乳油825~1 125 mL/hm2对水300 kg在青稞四至五叶期喷施;以野燕麦危害为的田块,用40%的燕麦畏乳油2.625~3.000 L/hm2,对水750 kg或混细沙土375~450 kg,播前均匀喷雾或撒施于地表,立即进行浅耕耙耱混入土中,深8~10 cm。野燕麦和阔叶杂草混合危害时,在野燕麦二叶半期至拔节前期用燕麦枯水剂3.00~3.75 L/hm2或燕麦枯60%有可溶性粉剂1.80~2.25 kg/hm2+72%的2,4-D丁酯675~750 mL/hm2,对水450 kg喷雾。

3.4 收割后管理

地膜青稞收割后土壤较湿润,要及时清除废膜,以减少土壤污染,并及时翻耕灭茬,防止土壤板结。

4 参考文献

[1] 旦知吉,刘梅金,郭建炜,等.5个青稞品种在甘南州引种试验结果[J].甘肃农业科技,2012(2):29-30.

[2] 马其彪,聂战声,李云.高寒山区青稞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2(2):25-28.

第8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们重视和运用,尤其是数学教学,其效果更加明显。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为小学数学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浅谈电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唤醒,而恰当利用多媒体课件,为不同阶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情。低年级的小朋友,学习时尤其需要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媒体课件,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技术来表达教学内容,能让小学生觉得课堂内容非常丰富、非常有趣。教师还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在课件中设计一个卡通形象来参与教学,当学生答对问题时,“小助手”会鼓掌祝贺,答错了它也会鼓励加油。这种情境创设不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而且起到了评价的作用。教师在运用媒体课件教学时,中、高年级的学生也必须注意创设最合适的教学情境。

2 电化教学、引发思维。在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向学生展开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圆的特征,我先提问::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在学生回答后,我运用电教媒体显示自行车、摩托车的模型,然后再问:“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椭圆形的,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随着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椭圆形的车轮,在行驶的过程中无法保持稳定。接着再运用多媒体将车轮依次换成长方形、正方形,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结论。这样借助多媒体不断地变换,把它们与圆形进行鲜明、生动的比较,在对比的情境中,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表象认识。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也更易集中。获得了深刻的表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 直观演示,加深理解。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计算机媒体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 整合运用,突破难点。小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如在进行“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清楚地感知把圆柱切开拼成长方体时,长方体的底面积和圆柱的底面积相等,高也和圆柱的高相等,我设计了一个动态的切割、拼合过程,让学生从视觉中去感受圆柱和长方体的关系。而这一转化的过程,也让学生明确地看到,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时,圆柱的体积没有变,从而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来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5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培养探究能力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而多媒体教学就恰好具备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探究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更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发掘其创造的潜能。例如:在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后,为了提高学生对数据的采集、归纳、分析并作出解释和判断的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利用计算机的超越时空,提供大量信息的优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将我国在历届奥运会中所获奖牌的数目、名次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分组利用计算机查阅历届奥运会的资料,并将我国在历届奥运会中的成绩记录下来,通过分析筛选出有用的数据,制成统计表,结合背景材料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从分析中学生可以体会到.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体育战线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创新精神,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电化教学虽然优点很多,但也不是万能的,必须与其他教学手段整合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学生对1小时=60分很难理解。我就先在屏幕上出示一组学生从早上起床到下午放学的生活图。并配上声音,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回想几点起床、几点上课、几点下课、几点放学,说明时间与人们韵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必须学习掌握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然后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课前准备好的钟面学具亲手拨时,学生人人参与。在反复的拨时练习中知道1时=60分。就这样在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整合运用中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时间观念,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可以使学习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简单易懂,对我们的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等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适时运用,做到“适时”“适当”“适度”。

第9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79-01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乏味、枯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适时恰当的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利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活动的参与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单频技术可以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例如:在多边形的分类、及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中,我们都可以编制一些带有提问与引导解答相结合的课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保持其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有利于创设学生良好的思维情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能创设情境,巧妙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生动的、形象的、饶有情趣的教学软件,有意识地创设一个数学活动的情境。比如,一个问题、一个故事、一段录像、一段音乐、一幅图画、一次游戏、一个实验、一个情节、一种状态等等,目的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好奇,充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转变学生的思想意识,当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到内心产生主动的“我要学”的动力时,创设的情境才能称得上成功。比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头场面:火帽子要坐车去找红袋鼠,先坐长方形轮子的汽车,车开动不了。接着改坐椭圆形轮子的汽车,车虽然开动了却不稳,一颠一颠的颠得厉害。最后,它坐上了圆形轮子的汽车,汽车奔驰向前,舒服极了。问题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圆形和长方形、椭圆形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圆形轮子的汽车才开得稳?……形象生动的画面,美妙无比的音乐,儿童化的语言,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萌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跃跃欲试,各抒己见,此时,教师适时把握时机,导入新课,这样就抓住学生的心,栓住学生的思想,巧妙地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利用多媒体能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教学环节,只要用课件中的动画展现给学生,就能帮助学生清楚的看到每个细节,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快、更全的建立起表象,加深理解,并能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如果用多媒体来演示:平分一个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接着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跑出来”(还剩下一个虚线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形象化的认识,直观的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比起传统的应用教具的展示,更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化圆为方”的深刻表象,做到了把知识化难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感知,扫清了学习的障碍,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学得更快更好。

四、利用多媒体,能突出练习的层次和梯度

第10篇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的欢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得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这样设计的动画时间短,却简洁明了地突出了本课的主题,引发了学生对圆的应用价值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究的欲望。此情境的创设融学科性、艺术性、教育性和科学性为一体,完美地达成激趣、设疑和促思的目的,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辅助了数学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走进小学生日常生活

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现实生活材料,不仅能使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一段录像:小明到一家文化用品商场购物,拿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购买文化用品,营业员与其进行交易,随着画面的切换,一个欢快的童音提出问题:“小朋友,你能认出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通过音像图文并茂在课堂上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

三、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图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上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第11篇

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有些知识枯燥乏味,理解起来困难较大。恰当地把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下面就从5个方面谈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积极作用。

1 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而巧妙的课堂引入,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变为主动,并能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因此,在课的开始,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喜羊羊、懒羊羊、沸羊羊要去郊游。羊村里停了3辆车,一辆车的车轮是正方形的,一辆车的车轮是椭圆形的,还有一辆车的车轮是圆形的。懒羊羊上了正方形车轮的车子,沸羊羊上了椭圆形车轮的车子,而喜羊羊选了圆形车轮的车子,它们谁会先到达目的地呢?”这时,学生热烈地讨论起来,大家一致认为喜羊羊会最先到达。这时教师追问理由:为什么喜羊羊会最先到达?为什么圆形的轮子才开得稳开得快呢?别的形状为什么都不行呢?……多媒体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儿童化的语言给学生创造了这么一个感兴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各抒己见。教师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新的学习。

2 化抽象为形象,突破重点、难点

在数学课堂中,要提高课堂效率,关键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但由于部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单靠教师讲述和教具辅助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教学中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关键。特别是“将一个圆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形”这句话,理解起来有较大困难,最好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但由于这项操作较复杂且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时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再拼成长方形,学生从动画演示中清晰地看到拼成的图形从平行四边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在动画播放时,教师还对学生提出思考的要求,要求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有怎样的关系,学生从直观形象的画面中,深刻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等于圆的半径,轻而易举地探索出圆的面积公式,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3 调动多种感官,引导主动参与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可以通过美丽的图片、悦耳的音乐、生动的动画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漂亮的界面和不断变化的图文、声音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的学习也从被动转为主动,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自然也提高了。

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多媒体先出示一个漂亮的钟面,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到钟面上有12大格,每1大格有5小格,还能看到最细最长的是秒针,最粗最短的是时针,还有一根是分针。接着让钟面上的针都走动起来,让学生静静地、仔细地观察,思考秒针、分针、时针是怎样走动的。在验证1分=60秒,感受1秒有多长、1分有多长时,多媒体起了更大的作用。学生被课件深深吸引,主动参与到探索过程中。学生观察走动的时钟,清晰地看到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了1圈,也就是60小格,从而抽象出1分=60秒这个时间进率。另外,运用多媒体呈现秒针的走动和嘀嗒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看见“时间”一步(1秒)一步走来,听见“时间”嘀嗒嘀嗒地过去,加深对秒的感受,深刻感受到1秒有多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从课件中亲身主动去感受,通过观察、验证,总结出知识要点,激发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4 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的引进,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作为课堂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抓住教材中的可创造因素,适当运用多媒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为了探究圆锥体积公式,多媒体课件先出示一个圆锥和圆柱,通过动画对比发现两者等底等高。接着教师让学生猜想这个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会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热烈地交流起来,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到底谁的想法是对的呢?接着用多媒体演示倒水过程,验证学生的猜想:先将圆锥里的水倒入圆柱,结果3次倒满,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然后演示第二个结论,将圆柱里的水倒入圆锥,结果3次倒完,学生得出圆柱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从而自主探索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探索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培养。

5 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密度

练习是每节数学课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练习可对学到的知识及时进行巩固深化,是师生教与学反馈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如果仅仅依靠书本、小黑板、练习纸等呆板的形式,时间一长学生会感到乏味枯燥,产生厌倦心理,无法起到巩固效果。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练习,发挥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使练习、复习等枯燥的环节变得轻松愉快,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一直保持兴奋愉快、渴求上进的状态,并能使他们觉得做练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从而喜欢数学这门学科,课堂效率也就大幅度提高了。

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需要较多的练习以巩固计算方法。在练习环节,笔者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小马过河”的情境:“电脑在轻松的乐声中出现一个色彩亮丽、形象逼真的画面,有一条美丽的小河,小河的这边有一只可爱的小马。”抓住低年级学生好奇、热情的心理特征,笔者提出帮助小马过河的要求,学生兴趣盎然。河里有3块石头,代表3个关口,如果哪关答错了,就会让小马掉入河中。这么一说,学生计算时非常仔细。来到第一关,是一些非常简单的适合口算的乘法,如20×3、41×2、12×3等,学生都答对了;来到第二关,设计了一些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如23×4、14×7、18×5等,学生带着要帮小马过河的期望,认真仔细地计算每道题,顺利地闯过第二关;来到第三关,难度越来越大,( )3×( )=( )1,好多学生遇到困难,大家主动地讨论起来。最终闯过三关,顺利帮助小马过了河,每个学生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这样一个充满童趣的情境,其实是一个多容量、多层次的练习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效果,而且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340-02

进入信息时代的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不断进入教育领域,使教育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形象、立体、趣味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从而创设最佳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情感意向,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是学习的强化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科目有兴趣,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们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习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把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生活与数学中得到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1、数学知识故事化

故事使人类实践活动知识积累而成的一种鲜明、浅显而易懂的方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易于调动学习的兴趣。因而,将数学知识故事化,能有效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时针和分针走动的节奏快慢的概念,可制作这样一组动画:龟兔赛跑,小白兔跑了一圈,乌龟才跑一大格,这样学生很清楚地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一大格,从而得出:1小时=60分钟。在动画设计上,要尽量把界面做得童趣化一点。比如,把钟面上的每一个数字都变成一种小玩意儿等,将学生带进故事情境中,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认真去观察,清晰感受到时与分的关系。

2、数学情境活动化

情境活动是人们现实生活实际的缩影,将数学学习活动情境化,可以使学生将学习活动和现实生活感受紧密结合,使学习活动更加真实,更加深刻。在学习了“圆的认识”后,我们可以创设三个情境,即三辆车的车轮分别是方形的、椭圆形的和圆形的,先让学生想想说说,坐上这三种车的感觉会怎么样,然后,按动按钮,出现第一个场面――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方形的车轮在道路上笨拙地滚动着,小猴子在车上颠簸得上下跳动,学生都看得哈哈大笑。教师趁机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方形的,有棱有角,行进中当然会感觉颠簸”。老师接着发问:“难道坐在没有棱角的车轮的车上就不会感到颠簸了吗?”屏幕中出现小猴子坐在一辆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伴随着音乐向前进,结果小猴子还是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着。“这是为什么呢?”教师的提问,再次定向聚集起学生的思维,此刻学生的思维真正被激活,开启了心智。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了老师的提问,深刻领会了所要掌握的知识:因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车轮做成圆形的,在滚动时,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可以始终保持不变,这样车子在前进时,就会保持平稳,所以车轮要做成圆形的。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再次引导学生看屏幕:小猴子端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下,平衡地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了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鲜明地提示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道理。多媒体创设了活动化的情境,给学生带来了欢乐,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新知,解决问题。

3、数学问题生活化

设计富于生活色彩而且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采的多媒体形式展现给学生,一定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分类》时,多媒体上出现了鑫鑫超市的场景。让学生观察超市中各种商品的摆放,置身于分类的环境中感受分类。然后,再出现一些各种商品混放,顾客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买到所需要的东西的场面,使学生既了解到分类的重要性,又感悟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好数学概念

数学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因而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实物投影仪、课件、电教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为具体的物体,给学生以刺激,帮助他们形成和掌握数学概念。比如:在“直线、线段”的认识中,“直线”的概念太抽象。运用多媒体技术,先在屏幕上出现一个“点”,“点”缓缓向两边延伸成直线,突出强调“像这样能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叫直线”。这样,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的,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可感知的物象,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直线”的内涵。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图文声并茂的优点,就这样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形象直观的方式体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一目了然。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突破教材重难点一堂课的灵魂就在于重难点,多媒体以它特有的动态效果,对突破教学重难点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考虑数学课程的整体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特点和媒体特性,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有关信息资料,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比如在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中,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解答此类应用题是重点。理解从大数里面去掉跟小数一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小数多的部分,是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技术,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难题。在分析应用题时,多媒体动画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现数量不同的两种兔子,再用白兔与黑兔对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与黑兔一样多的,一部分是多出来的;然后让学生观察,得出了从白兔里去掉与黑兔一样多的只数,剩下的那部分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再次演示从白兔里面去掉跟黑兔只数一样多的那部分白兔,得到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使学生再次明确,去掉的是白兔而不是黑兔,突破教学的难点。最后,再让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口述思维过程。这样,学生对此类题目的掌握就非常容易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动脑思考呢?怎样创设情景,给学生一个活动想象创造的空间呢?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活动变化,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先出示3捆又4根小棒表示34,再出示2捆又8根小棒表示28,整捆与整捆对齐,单根与单根对齐,接下来演示把10根单根的捆成一捆放在整捆的下面,使学生明白了满十进一的道理。通过电脑操作演示把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的道理和算理,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