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4: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外汇储备投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需要专业化、分层次的管理
对于外汇储备的投资管理,国际上一般分为两种思路:一种是以挪威为代表的组合管理;另一种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公司管理。
挪威的组合管理主要是根据自身国家对外汇储备的各种需求,将外汇储备分为:货币市场组合、投资组合以及缓冲组合。货币市场组合是高流动性组合,用以满易性和预防性需求,由挪威央行下设的货币政策部门NBMP放在国内外汇市场管理;投资组合和缓冲组合则属于长期资产组合,由挪威央行下设的专业投资管理部门NBIM投资到全球的42个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新加坡的公司管理则是依据自身国家对外汇储备的各种需求,对交易性和预防性需求,建立高流动性组合交由货币当局新加坡金管局MAS管理;对盈利性和发展性需求分别建立专业化的投资管理公司GIC和淡马锡对外汇储备进行管理运作,投资有价证券、房地产甚至直接投资等领域。
我们在这里需要特别明确的是,两种外汇储备投资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虽然不同,但是无论哪种运作方式都将高流动性资产和长期资产区分开来,交由不同的机构或部门进行管理。一般来说,用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外汇储备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管理和运作上需要区别对待。交易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对储备资产的流动性要求很高,并且大多和一国的货币政策密切联系。对于满足这一需求的外汇储备,就需要建立高流动性的资产组合,放在国内外汇市场上随时准备供货币当局使用,一般由货币当局或其下设部门管理和运作。而投机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虽然对于流动性要求较前两种需求要低,但是出于盈利和安全的要求,一般需要由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或部门运作,投资海外高收益的长期资产。
国际实践证明,只有用于满足盈利性和发展性需求的外汇储备资产才适合进行长期投资。对于这部分资产的管理,世界上主流的发展趋势是成立专业化的投资管理部门或机构进行管理,例如,挪威的NBIM就是央行的下设专业投资部门,新加坡的GIC和淡马锡则是财政部门出资建立的独立公司。实践证明,这两种模式在各自的国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具体到一国外汇储备管理究竟应该使用哪种模式,则要和该国外汇储备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
中国的外汇储备投资面临的挑战
外汇储备规模巨大,引人瞩目,增大了投资管理的难度。我国外汇储备规模2006年底达到10663万亿美元,粗略估计用于长期资产投资的部分规模将会达到数千亿美元,这一数字比挪威和新加坡两国外汇储备的总量可能还多(挪、新两国外汇储备合计不超过2000亿美元)。
如何把外汇储备的对外投资与国家的战略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实现有效的结合?外汇储备的投资,下一步需要将投资领域延伸到有价证券以外,注意对国家资源战略、能源战略,以及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配合,既分散了风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中国买什么涨什么”的情况。从国际范围内看,新加坡的GIC和淡马锡在资产的选择上都涉及到很多关系本国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如金融、房地产甚至直接投资等。而日本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制造业、房地产、金融、保险和运输业等部门。另一方面,实现区域和货币的多元化,参考贸易伙伴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进行适当配置。外汇储备在最终使用时的意义在于其具有的国际支付能力,而从这一角度来看,外汇储备保值、增值,流动性、安全性也在于保障随时可用的国际支付能力。国际上,挪威央行根据各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额,将满足盈利性和发展性的外汇储备长期资产配置到42个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31种货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在未来投资管理外汇储备长期资产时,完全可以根据各主要贸易伙伴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建立动态的币种结构体系。
外汇储备的投资不应出现“二次结汇”的要求,而是应当要求以外汇运用为直接目标,以免重新增大外汇储备增大的压力。中央汇金公司在银行和证券公司的注资中,实际上就隐含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这些被注资的机构往往需要对这些注入的外汇进行结汇来进行运用,否则会承担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风险。下一步的外汇储备的运用,应当重点强调外汇的直接对外运用。
面对急剧增长的中国外汇储备,各方都在寻找良策。笔者认为,成立一个新的外汇储备运作机构不难,但是真正改变外汇储备资产配置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中国外汇储备3600亿美元足矣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万亿美元,远远超过应付外部流动性的资金需求。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外汇储备以每年两千亿的速度暴涨,其中最大的因素是中国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是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加工工厂,很大程度上它的贸易顺差是这种结构性因素造成的。
与此同时,中国在资本项目上虽然有所开放,但总体来讲仍是封闭的。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金额仍然非常庞大,而如果把与政府相关联的资本项目扣除,资本项目也呈结构性顺差。此外,还有海外投机资金的流入。近年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增加,人民币资产价格不断上扬,但是,中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政策方面仍实施控制,不希望人民币有大幅度升值,其结果是中国人民银行被迫大规模地买入外币,释放人民币。近年外汇储备的暴涨已经超出了外汇储备本身的概念,而是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运行架构的一个结果。
根据我们的计算,如果只为应付不虞之时短期外债和进口的需要,中国的外汇储备其实有3600亿美元就足矣。一万亿美元,与其说是外汇储备,不如说大部分是超额储备。
外汇收益回报有待提高
在认识到我国外汇储备来源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看到,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收益回报并不理想:一方面,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出于经济发展需要,需要大量引进外资(并且为之提供了高达双位数的回报);而另一方面,外汇储备又放在回报不超过5%的外国政府债券之中。
对于一国来说,外汇储备的本意是为了应对紧急情况下的对外贸易和偿还对外借款需要,通常来说,正常情况下的外储管理应该符合三个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以及效益性(也有称作“盈利性”),这三性原则一直是外汇储备的金科玉律,必须得到贯彻和满足。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便是主要放在流动性极强的外国国债上。
但是对于超额储备的部分,笔者认为既不应该,也没有必要百分之百的遵守上述三性。部分外汇储备完全可以在充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采取比较进取的投资策略,提高回报。1万亿美元的外储中,扣除3600亿的正常储备需要,剩下有近6400亿美元的超额储备,而这部分储备目前由于大量投资于外国国债,回报不足5%,如果通过有效的投资策略,将这部分外储投资回报提高两个百分点,达到7%的水平,中国每年将多获得128亿美元的收益��这还只是最保守的估计。过去十年,海外基金的平均回报是9%。
根据官方公告,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为8418.84亿元人民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4665.6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仅349.85亿元)。换言之,如果超额外汇储备得到有效管理,即使其收益率只提高两个百分点,每年各级政府的教育拨款便可以增加21%。
谁执外储牛耳
要让外汇储备得到有效的管理,使其“有所作为”,理所当然地涉及到由谁来协调管理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外汇储备的性质和国库资金不同,这笔钱理论上属于全国人民,而不是属于政府。
第二,这笔外汇是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人民币而买入的,在人民银行的账本上,它既拥有这部分外汇资产,同时也要承担与此相关的人民币负债,因此这笔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资产。当资金外流的时候,人民银行需要收回人民币,同时将这些储备释放出去,所以不能把这笔钱简单地纳为国家资产。
究竟超额外汇储备由谁掌管?还值得进一步讨论,但我个人认为,如果未来真的成立国家外汇资产管理公司,它可以隶属国务院,但是应该由人民银行来牵头,因为这笔钱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另一种做法是,由财政部牵头,不过这样做的前提是,今后吸纳外汇的资金来源由央票发行改为国债发行。
投资策略须慎重
关于这笔资产如何投资,时下争论相当激烈。毫无疑问,资金需要分散风险,同时提高回报。但是从资本市场的运作特点来看,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其流动性将成为第一障碍。举个例子,所有人都知道,中国的黄金储备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份额非常小,将一部分外汇分散成持有黄金是理所应当的。但从实际操作过程来说,在价格敏感的黄金市场上,买卖10亿美元的黄金根本做不到,何况中国增加一个百分点的黄金持有,就是上百亿美元。
对于如此大规模的资金运作,在现货市场上买进卖出实际上很困难,散户买卖根本无须顾及价格,而超大资金运作本身便对价格构成重大影响。许多目前所讨论的投资策略实际上是不切实际的。而且一旦中国开始进行资产投资分配,相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会出现一批以猜测和跟随中国政府投资而动来牟利的对冲基金。中国购买海外账户必须涉及政治敏感性。中国在2006年到处谈判,但并购成交项目少之又少。新加坡是政治中立国,淡马锡在收购海外资产上,比中国公司有利。
外储问题涉及政治智慧
需要专业化、分层次的管理
对于外汇储备的投资管理,国际上一般分为两种思路:一种是以挪威为代表的组合管理;另一种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公司管理。
挪威的组合管理主要是根据自身国家对外汇储备的各种需求,将外汇储备分为:货币市场组合、投资组合以及缓冲组合。货币市场组合是高流动性组合,用以满易性和预防性需求,由挪威央行下设的货币政策部门NBMP放在国内外汇市场管理;投资组合和缓冲组合则属于长期资产组合,由挪威央行下设的专业投资管理部门NBIM投资到全球的42个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新加坡的公司管理则是依据自身国家对外汇储备的各种需求,对交易性和预防性需求,建立高流动性组合交由货币当局新加坡金管局MAS管理;对盈利性和发展性需求分别建立专业化的投资管理公司GIC和淡马锡对外汇储备进行管理运作,投资有价证券、房地产甚至直接投资等领域。
我们在这里需要特别明确的是,两种外汇储备投资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虽然不同,但是无论哪种运作方式都将高流动性资产和长期资产区分开来,交由不同的机构或部门进行管理。一般来说,用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外汇储备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管理和运作上需要区别对待。交易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对储备资产的流动性要求很高,并且大多和一国的货币政策密切联系。对于满足这一需求的外汇储备,就需要建立高流动性的资产组合,放在国内外汇市场上随时准备供货币当局使用,一般由货币当局或其下设部门管理和运作。而投机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虽然对于流动性要求较前两种需求要低,但是出于盈利和安全的要求,一般需要由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或部门运作,投资海外高收益的长期资产。
国际实践证明,只有用于满足盈利性和发展性需求的外汇储备资产才适合进行长期投资。对于这部分资产的管理,世界上主流的发展趋势是成立专业化的投资管理部门或机构进行管理,例如,挪威的NBIM就是央行的下设专业投资部门,新加坡的GIC和淡马锡则是财政部门出资建立的独立公司。实践证明,这两种模式在各自的国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具体到一国外汇储备管理究竟应该使用哪种模式,则要和该国外汇储备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
中国的外汇储备投资面临的挑战
外汇储备规模巨大,引人瞩目,增大了投资管理的难度。我国外汇储备规模2006年底达到10663万亿美元,粗略估计用于长期资产投资的部分规模将会达到数千亿美元,这一数字比挪威和新加坡两国外汇储备的总量可能还多(挪、新两国外汇储备合计不超过2000亿美元)。
如何把外汇储备的对外投资与国家的战略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实现有效的结合?外汇储备的投资,下一步需要将投资领域延伸到有价证券以外,注意对国家资源战略、能源战略,以及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配合,既分散了风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中国买什么涨什么”的情况。从国际范围内看,新加坡的GIC和淡马锡在资产的选择上都涉及到很多关系本国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如金融、房地产甚至直接投资等。而日本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制造业、房地产、金融、保险和运输业等部门。另一方面,实现区域和货币的多元化,参考贸易伙伴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进行适当配置。外汇储备在最终使用时的意义在于其具有的国际支付能力,而从这一角度来看,外汇储备保值、增值,流动性、安全性也在于保障随时可用的国际支付能力。国际上,挪威央行根据各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额,将满足盈利性和发展性的外汇储备长期资产配置到42个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31种货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在未来投资管理外汇储备长期资产时,完全可以根据各主要贸易伙伴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建立动态的币种结构体系。
外汇储备的投资不应出现“二次结汇”的要求,而是应当要求以外汇运用为直接目标,以免重新增大外汇储备增大的压力。中央汇金公司在银行和证券公司的注资中,实际上就隐含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这些被注资的机构往往需要对这些注入的外汇进行结汇来进行运用,否则会承担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风险。下一步的外汇储备的运用,应当重点强调外汇的直接对外运用。
面对急剧增长的中国外汇储备,各方都在寻找良策。笔者认为,成立一个新的外汇储备运作机构不难,但是真正改变外汇储备资产配置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中国外汇储备3600亿美元足矣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万亿美元,远远超过应付外部流动性的资金需求。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外汇储备以每年两千亿的速度暴涨,其中最大的因素是中国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是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加工工厂,很大程度上它的贸易顺差是这种结构性因素造成的。
与此同时,中国在资本项目上虽然有所开放,但总体来讲仍是封闭的。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金额仍然非常庞大,而如果把与政府相关联的资本项目扣除,资本项目也呈结构性顺差。此外,还有海外投机资金的流入。近年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增加,人民币资产价格不断上扬,但是,中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政策方面仍实施控制,不希望人民币有大幅度升值,其结果是中国人民银行被迫大规模地买入外币,释放人民币。近年外汇储备的暴涨已经超出了外汇储备本身的概念,而是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运行架构的一个结果。
根据我们的计算,如果只为应付不虞之时短期外债和进口的需要,中国的外汇储备其实有3600亿美元就足矣。一万亿美元,与其说是外汇储备,不如说大部分是超额储备。
外汇收益回报有待提高
在认识到我国外汇储备来源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看到,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收益回报并不理想:一方面,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出于经济发展需要,需要大量引进外资(并且为之提供了高达双位数的回报);而另一方面,外汇储备又放在回报不超过5%的外国政府债券之中。
对于一国来说,外汇储备的本意是为了应对紧急情况下的对外贸易和偿还对外借款需要,通常来说,正常情况下的外储管理应该符合三个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以及效益性(也有称作“盈利性”),这三性原则一直是外汇储备的金科玉律,必须得到贯彻和满足。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便是主要放在流动性极强的外国国债上。
但是对于超额储备的部分,笔者认为既不应该,也没有必要百分之百的遵守上述三性。部分外汇储备完全可以在充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采取比较进取的投资策略,提高回报。1万亿美元的外储中,扣除3600亿的正常储备需要,剩下有近6400亿美元的超额储备,而这部分储备目前由于大量投资于外国国债,回报不足5%,如果通过有效的投资策略,将这部分外储投资回报提高两个百分点,达到7%的水平,中国每年将多获得128亿美元的收益��这还只是最保守的估计。过去十年,海外基金的平均回报是9%。
根据官方公告,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为8418.84亿元人民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4665.6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仅349.85亿元)。换言之,如果超额外汇储备得到有效管理,即使其收益率只提高两个百分点,每年各级政府的教育拨款便可以增加21%。
谁执外储牛耳
要让外汇储备得到有效的管理,使其“有所作为”,理所当然地涉及到由谁来协调管理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外汇储备的性质和国库资金不同,这笔钱理论上属于全国人民,而不是属于政府。
第二,这笔外汇是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人民币而买入的,在人民银行的账本上,它既拥有这部分外汇资产,同时也要承担与此相关的人民币负债,因此这笔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资产。当资金外流的时候,人民银行需要收回人民币,同时将这些储备释放出去,所以不能把这笔钱简单地纳为国家资产。
究竟超额外汇储备由谁掌管?还值得进一步讨论,但我个人认为,如果未来真的成立国家外汇资产管理公司,它可以隶属国务院,但是应该由人民银行来牵头,因为这笔钱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另一种做法是,由财政部牵头,不过这样做的前提是,今后吸纳外汇的资金来源由央票发行改为国债发行。
投资策略须慎重
关于这笔资产如何投资,时下争论相当激烈。毫无疑问,资金需要分散风险,同时提高回报。但是从资本市场的运作特点来看,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其流动性将成为第一障碍。举个例子,所有人都知道,中国的黄金储备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份额非常小,将一部分外汇分散成持有黄金是理所应当的。但从实际操作过程来说,在价格敏感的黄金市场上,买卖10亿美元的黄金根本做不到,何况中国增加一个百分点的黄金持有,就是上百亿美元。
对于如此大规模的资金运作,在现货市场上买进卖出实际上很困难,散户买卖根本无须顾及价格,而超大资金运作本身便对价格构成重大影响。许多目前所讨论的投资策略实际上是不切实际的。而且一旦中国开始进行资产投资分配,相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会出现一批以猜测和跟随中国政府投资而动来牟利的对冲基金。中国购买海外账户必须涉及政治敏感性。中国在2006年到处谈判,但并购成交项目少之又少。新加坡是政治中立国,淡马锡在收购海外资产上,比中国公司有利。
外储问题涉及政治智慧新晨
截至200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3326亿美元,再次创出历史新高,而且还呈继续增加的趋势,这使得持有外汇储备资产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变得更为高昂,因而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和方式显得尤为迫切。外汇储备在满足防范金融风险、稳定汇率所需要的流动性后,应该追求增值和投资收益,着眼于提升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新加坡在外汇储备管理方面具有成功的经验,本文首先对新加坡利用外汇储备的模式做一简要分析,然后探讨我国外汇储备的利用模式,最后指出利用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应注意的问题。
一新加坡利用外汇储备的模式分析
(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是法定的外汇储备管理机构
根据1970年颁布的《金融管理局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简称MAS,1971年依法成立)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管理官方外汇储备。1981年之前,MAS主要围绕汇率政策来管理外汇储备。其后,随着外汇储备日渐充裕,新加坡政府决定将外汇储备进行分档管理:一部分继续由金融管理局直接管理,目的在于满足汇率管理流动性的需要;另一部分则投资于长期外汇资产,目标是追求更高的收益。
为了实现两者的分离,根据《公司法》,新加坡在1981年5月设立了专门管理外汇储备投资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简称GIC)。其目标,一是提高新加坡政府外汇储备的收益;二是提高外汇储备投资和运用的透明度及可监督性;三是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活动,获取重要的国际金融资讯;四是培养训练金融专业人才,提升新加坡金融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GIC下设三家子公司。一是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GIC最大的业务部门,投资领域包括股票、固定收益证券和货币市场工具。二是新加坡政府房地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职责是投资于新加坡之外的房地产以及房地产相关资产。三是新加坡政府特殊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目前管理着一个包括风险资本、私人证券基金在内的分散化全球投资组合。此外,该公司也有选择的对私人公司进行直接投资。第一家公司的经营目标主要满足盈利性目标,同时满足流动性要求,后两家公司的经营目标都是追求长期的投资回报。目前,GIC所管理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大约占新加坡外汇储备总额的80%。
(二)部分外汇储备委托淡马锡海外投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内一直存在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即建立淡马锡控股公司的目的是管理新加坡的外汇储备。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淡马锡控股公司的成立早于GIC,它是1974年由新加坡财政部全资组建,接受政府的财政盈余(但不是外汇储备)进行投资的公司,它是工商业公司,而GIC是资产管理公司。淡马锡从354亿新元的初始资产,发展到1640亿新元的规模,新加坡政府并无任何追加投资。为了实现外汇储备满足国家发展目标和战略意图,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政府将部分外汇委托给淡马锡投资,淡马锡利用这些外汇储备和自有外汇在海外投资。
二我国利用外汇储备方式的探讨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除了中央银行直接管理外汇储备以满足流动性需求之外,还有如下三种模式:一是成立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实现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流动性;二是委托给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投资公司管理;三是扶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减轻外汇储备压力。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借鉴新加坡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考虑综合利用如下模式。
(一)积极扶持外汇投资公司
尽管外汇投资公司入股黑石初战失利,但我们不可因噎废食,而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今后健康发展。今后应积极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公司的法律地位。
(二)充分发挥现有金融机构对外投资的作用
我国一些金融机构在长期的对外合作交流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经营网络,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加强它们“走出去”的金融业务。这些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参股国外金融机构,给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中长期贷款,从而实现国家战略意图。这种运作模式客观上需要雄厚的资本金,因而有关部门应支持其增资扩股,可以参考汇金公司注资商业银行的模式,但笔者认为在新的结汇模式下,新股东应以拥有外汇的企业和个人为主。
一些具备实力和条件的国内银行应该积极向国际大银行的方向前进。跨国并购自然是一条改变国内银行业务构成和收入来源过于单一的现状、从而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更加快捷便利的途径。但考虑到我国银行业的资金实力以及跨国经营经验不足等问题,近期比较稳妥的方案是对外资金融机构进行少量参股,以获得一个董事席位,从而学习外资金融机构的具体运作。这一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是降低了金融机构文化整合上的难度,二是可以向国外金融机构学习运作经验,并且得到股价上升的好处。
(三)对企业“走出去”给予必要的金融支持
淡马锡是作为企业“走出去”的,其运作模式可供我国企业参考。外汇投资公司以及国内金融机构应对具有实力的企业给予必要的外汇支持,对企业“走出去”发挥促进作用。事实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走出去”方面都有专门的金融支持机构,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德国投资与开发公司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都扮演了这种角色。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今后也可以考虑成立支持“走出去”的专门金融机构。
(四)设立海外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是国际资本市场上的重要投资模式,为了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海外资源,我们应当考虑成立海外产业投资基金。资金可以来自于外汇投资公司、金融机构、社保机构,以及经常项目外汇收入较多的企业以及个人。由于我们缺乏海外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经验,起初可以考虑以合资的方式进行。产业基金的投资方向应该体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意图,满足国内产业升级的需要。
(五)扩大国外先进技术进口,近期治标、远期治本
长期以来我国执行“市场换技术”的外资政策,但二十多年的经验表明这一政策在不同行业有得有失,有些领域我们失去了市场但没有换得关键和核心技术,而且直接导致了我国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一方面它增加了我国的出口,如果按“属民”原则计算的话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不应计入我国出口;另一方面,它减少了我国的进口,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我国企业的销售按“属民”原则应算我国的进口,但按“属地”原则就算国内贸易,二者相结合导致我国贸易顺差急剧上升,外汇储备水涨船高。因而有必要通过扩大进口国外先进技术,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如果能像日本和韩国一样积极消化和吸收新技术,长期则可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减轻经济增长对外资的依赖程度,从而实现标本兼治。
三利用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应注意的问题
(一)首先要测算出适度外汇储备规模,保证其基本功能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之一是,当时并不是由于支付能力出现问题,而是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因而一定要测算出适度储备规模,只有超过这个规模的部分才可以用于中长期投资。为此,我们需要满足进口、偿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收益汇回、企业海外投资和QDII、外汇市场干预等用汇规模。在考虑外汇储备增值的时候,千万不能忽略了它的基本功能,而且要警惕世界经济形势逆转的可能。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事件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全球流动性过剩几乎可以在瞬间转化为流动性不足,危机发生后,欧美日等国的央行无不投入巨资以解决流动性不足问题。外汇储备管理同样面临类似问题。
(二)应当参与国外公司的经营管理,不做纯粹的“资本家”
外汇投资公司入股黑石被套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外汇投资公司购买的是没有表决权的股份,这成了纯粹的“资本家”。我们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目的之一是学习先进金融知识、了解市场最新动态、提升国家金融竞争能力,在没有表决权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实现这一目的。因而,今后我们参股国外公司至少要谋求一个董事的席位,直接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从而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同时更为直接地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管理经验。
(三)谨防对外投资“出口转内销”,严禁二次结汇
外汇投资公司以美元入股黑石,如果黑石再用这笔美元换成人民币收购或参股国内企业的话,这就构成了二次结汇,二次结汇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据报道,2007年9月10日黑石和中国化工集团共同宣布,黑石将向中国化工的全资子公司蓝星集团进行战略投资,计划注资6亿美元认购蓝星集团20%的股份。如果认购成功,二次结汇必然发生。事实上,只要我们对外投资的企业对我国直接投资,这一现象是无法避免的,只是影响程度的不同。这样的外汇投资显然不仅不能减轻央行压力,反而使其操作更加被动,流动性过剩也将愈演愈烈。针对这一新情况,有关决策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
(四)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参股后并购
国际投资理论和经验表明,由于对东道国市场、法律以及人文环境不熟悉,同时考虑到当地民众的抵触情绪,跨国投资首先采取购买部分股份、合资或合作经营的模式,时机成熟之后再采取控股或独资模式。目前我们跨国投资应以参股为主,不宜大规模并购。跨国并购的“七七定律”指出,70%的跨国并购没有实现预期的商业目的,其中70%的并购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文化差异越大失败的可能性越大。据麦肯锡的研究,在过去20年全球大型的企业兼并案中,取得预期效果的比例低于50%,具体到中国,有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因而,目前我们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而不应操之过急。
(五)加强研究,提高把握投资机会的能力
目前全球石油、大宗商品以及股票处于高价位,因而我们在时机的选择上也需三思而行。目前应当加强对世界经济与金融周期的研究,以便把握好投资机会。以淡马锡为例,公司在1993~2003年间的投资回报率只有3%,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淡马锡2002年调整了发展策略,该公司把自己的发展与亚洲其他高速发展地区的经济捆绑起来,从而实现了新的飞跃。由此可见,优秀的研究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课题组:《新加坡和韩国政府投资公司:运行模式及其启示》,《中国经贸导刊》2007年第5期。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外汇储备;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9-69 -02
一、对已有研究的回顾
(一)劳动力成本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
从母国角度来看,一国劳动力成本对对外直接投资有着重要影响。劳动力成本以平均工资水平来表示。一国平均工资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直观地反映了该国的劳动力成本,因此平均工资水平对对外直接投资是有影响的,首先,如果一国的平均工资水平上涨,表明该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导致此前主要看重该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海外企业流失。因为这些企业进入该国,主要是希望借助该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但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导致这些企业流走,寻求劳动力更加廉价的其他国家。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会抑制该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如果一国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提高,那么该国进行海外投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会流出,造成吸引的外资减少。如果该国的平均工资水平下降,也就意味着劳动力成本下降,会吸引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利用本国的劳动力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当前,我国工资水平在逐步提高,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逐渐上升,挤压了盈利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寻求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新古典贸易理论运用于国际投资时, 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动会因要素投资回报率的不同而受到影响。虽然劳动在国家之间是不能自由流动的, 但是生产者可以选择在劳动成本低的地方进行生产, 尤其是加工业这种低附加值的行业,选择在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可以提高竞争力。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劳动力成本是影响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变量。
(二)外汇储备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
我国的外汇储备量截止2015年,已经达到3.3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同时也能够用来偿还外债,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具有汇率风险,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增加外汇储备的收益。
有了充足的外汇储备,会增加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敢于面对世界市场的各种风险。对于外汇储备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不少学者做过研究,例如,许松、吴洪涛(2006)主要考察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宏观因素,他在江小涓的研究基础上,量化了几个宏观因素“GNIP、固定资产投资、出口以及外汇储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来研究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出口以及外汇储备都会促进该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以及现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本文认为外汇储备是影响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变量。
二、我国劳动力成本、外汇储备对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综合以往的研究,本文的理论分析和研究目的、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我国劳动力成本、外汇储备作为解释变量来研究其对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我国劳动力成本以我国平均工资水平表示,选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以wage表示,并假设我国平均工资水平对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是促进作用。外汇储备选取我国外汇储备存量,主要因为存量的变化较流量变化较小,时间数据系列比较稳定,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以reserve表示,并假设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外汇储备呈正相关。
(二)研究方法的选取
已有的对FDI宏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使用不同的模型设定,包含不同的变量,但是在方法的选择上,多选用OLS回归分析。参照以往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经典的OLS方法进行回归。
另外,宏观经济变量一般存在异方差,取对数后可去除宏观经济变量异方差并使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呈线性关系。因此,本模型对所有变量均取对数形式,因此相关系数分别测量的是被解释变量对各相关解释变量的弹性。
(三)模型的建立
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括号内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影响的预期符号。
(四)回归结果分析
依据前文所述,我们使用OLS方法,并借助R软件进行回归,得出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两个解释变量的t统计量显著,均通过检验,模型调整后的可决系数 R2= 99.18% ,拟合度较好,回归结果中报告的F统计量的p值为: 2.045e-08,小于0.05,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模型总体是显著的。因此,从回归结果来看,基本可以说明和解释现阶段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决定因素。
ln(wage)代表的我国平均工资水平回归系数为0.56,表明我国平均工资水平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正方向变化, 工资水平的提高,表明我国劳动力成本表上升,企业盈利压力加大,促进了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计量结果表明,我国平均工资水平每提高1%,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增加 0.56%,结论与本文所选择的变量有关。主要考虑到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更具有代表性, 实证的结论证明了前面的假设。这也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效率寻求型的特点。
ln(reserve)所代表的外汇储备回归系数为0.9468,表明外汇储备对对外直接投资是正向的促进作用,外汇储备每增加1%,对外直接投资增加0.9468%。中国鼓励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依托于外汇储备的坚实基础,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为其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保证“走出去”战略的稳定开展。
三、评价与启示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因素,这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效率寻求的动机。长期来看,平均工资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而且直接提高职工的物质福利。所以政府应该积极鼓励企业合理提升国内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即降低了东道国的相对工资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首先,提高我国的劳动力工资能够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助于中国的经济转型,对于我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更好地发挥新常态下,消费对经济的稳定拉动作用。其次,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导致一部分对劳动力成本比较敏感的企业将生产经营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我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存量,很大程度上是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果。根据前文实证分析可知外汇储备与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是正相关的,因此我国政府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利益来看,应适度鼓励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合理利用外汇储备,使外汇储备进行增值,减缓或者避免因汇率变动等因素对外汇储备造成的贬值。外汇储备用来购买外债可能会面临较高的风险,利用我国强大的外汇储备作支撑,鼓励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可以学习到国外的先进技术、知识,增强对外经济交往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债的风险。因此,我国不仅要重视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和相应规则,保障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健康有序进行。同时,也应简政放权,降低门槛,鼓励有资质的中小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有效利用外汇储备,使外汇储备增值。
参考文献:
[1]张为付.影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因素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8,(11):130-140.
[2]邱立成,王凤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宏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06):78-82.
[3]郑展鹏,刘海云.体制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2,(06):65-71.
[4]蔡之兵,祖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模型[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03):80-88.
[5]朱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6]赵俊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
[7]杨成平.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25-27.
[8]赵瑜嘉,马妍,贺灿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探究[J].商业时代,2014,(30):65-67.
提要:的外汇储备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这需要从学上进行成本--收益,才能评判国家持有多少外汇储备才是合理和划算的。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收益项目有机会成本与收益、成本与收益、相关成本与收益以及边际成本与收益。
关键词: 外汇储备 成本分析 收益分析
当前,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国外汇储备日益突出。因为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不仅客观上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且对我国的经济运行产生了多方面的重大。我国的外汇储备1996年12月突破1000亿美元,2001年10月突破2000亿美元,2003年突破4000亿美元,2004年突破5000亿美元,估计在2005年将突破6000亿美元,增长呈逐年加速度态势。如果没有重大的国内政策调整和国际情况变化,2005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将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家拥有如此之多的外汇储备,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经济界乃至政界的关注和争论。中国的外汇储备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个问题可能还难得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各方人士的看法可能大相径庭。我想,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争论外汇储备多了还是少了,而是要首先搞清楚这些外汇储备到底有多少收益并耗费了多少成本。只有从经济学上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才能科学评判国家持有多少外汇储备才是合理和划算的。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成本到底有多大?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成本主要由以下一些方面构成:第一,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外汇储备是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相应的资金存放在国外,并末投入国内生产使用。这就是说,拥有一笔外汇储备,就等于放弃这笔资金在国内投入使用的机会。外汇储备虽然可以在国外投入使用,但是这种使用效率与在国内的使用效率存在着差异。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就应当是同一数额的外汇储备资金在国内的投资收益与在国外的投资收益之差。近年来,我国的储备主要是美元,其在美国的投资渠道主要是美国国债和银行储蓄。这两项投资的年收益率在3%左右(这并不象有的人所说的5%)。我国国内的投资收益情况如何呢?各个行业的情况差别较大,目前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在20%左右,钢铁、铝、水泥等传统行业近年的投资年利润率也在20%左右,集成电路、信息、软件等行业的收益率应不低于这些传统行业,即使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业、日用品制造业的收益率也在10%左右,这还不包括投资所产生的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效益。据此估算,近几年投资利润率的一般综合水平应在12%左右。依此推演,我国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应占到外汇储备总额9%的水平,如果按2003年的外汇储备规模(4000亿美元),这项成本是360亿美元/年,折算为人民币近3000亿元。这就是说,拥有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每年得付出3000亿元人民币的代价。第二,外汇储备的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会计师在帐簿上记录下来的成本,它反映使用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外汇储备要不要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会计帐目上体现支付代价?表面看来,似乎不会发生会计数据的增减,而实际上,这种实际的数据变动必然发生。原因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等的汇率都是随市场浮动的。自2003年以来,美元已经贬值了18%左右。近几年,我国实际采用的是“盯住美元”的准固定汇率制度,且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这样,美元的贬值实际上等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同步缩水。虽然会计帐目上的外汇储备数额没有减少,但是同样数额的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降低了。这部分因美元贬值而降低的外汇储备价值额就构成了我国拥有外汇储备的实际会计成本。若以2003年4000亿美元水平计算,外汇储备贬值额达720亿美元,折算为人民币为5900多亿元。这个数字可视为国家每年保有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会计成本。这仅是根据美元币值变动情况的估算数。第三,外汇储备的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是作出决策过程中使用和发生的费用支付,如果不发生决策就不会显示出来。这就是说,作出外汇使用的决策和外汇储备的决策会发生不同的相关成本。如果将得到的外汇立即使用视为零成本,那么将外汇存放起来肯定会发生大于零的成本,这种成本除了正常储备过程的耗费之外,还会发生另一些较显著的支出。例,如果外汇来自于贸易顺差,在目前信用货币制度的条件下,意味着一国财富转移到国外,国内资源流出;要保持资源平衡,必须引进相应的国外资本并购买等量的国外资源。但是,引进资本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国际融资的利率,目前大概在4-5%。同样,如果外汇来自于外国直接投资,国家将其作为国际储备,它的代价也是国际融资的利率,这还不包括外国投资之后从国内带走的体现为资本利润的资源。我们仍然将外汇储备锁定在4000亿美元的水平,这项融资成本至少在200亿美元以上,计为1600亿人民币。实际上,我国目前的外商直接投资已超过4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的相关成本已远远超过1600亿人民币。第四,外汇储备的边际成本。这是增加一单位数的外汇储备所新产生的成本额。一个国家没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是不行的。在一定数量内的外汇储备,其成本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量,边际成本也不会有多大变化。但是,超过了一定的保有量,其边际成本会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而递增。这一递增额除了上述的机会成本、会计成本和增量成本外,主要来源于因外汇储备增加而增发国内货币的风险成本,即外汇储备占款不仅扩大了基础货币的发行量,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可能造成外资过度进入,导致国内经济过热和经济泡沫,并推动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最终引发金融风险。可以说,超过一定临界点的外汇储备的边际成本具有越来越大的风险成本。这一成本的计量是困难的,但可以用概率对其进行估算。正是这一成本的存在,使我们更有必要对合理的外汇储备额进行。二、我国外汇储备究竟有多少收益?
从静态看,外汇储备是存量财富;从动态看,外汇储备是可以产生增量收益的增殖资本。我国的外汇储备到底可以产生多少收益?第一,外汇储备的机会收益。它与机会成本的概念是相对的,表示利用机会而得到的收益;反之,放弃机会便构成了成本。国家保有外汇储备就是放弃了国内的投资机会,选择了在国外的投资机会,这种利用外汇在国外的投资行为就构成了外汇储备的机会收益。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美国的国债和银行储蓄,投资年收益率在3%左右。现有外汇储备的投资额乘以投资收益率就是外汇储备收益,如按4000亿美元应是每年120亿美元计990多亿人民币的收益。第二,外汇储备的收益。这是会计帐目上的直接增加部分。从现实情况看,它与机会收益是同一内涵,即表现为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国债和储蓄的收益。会计收益与机会收益重合的原因是我国外汇储备投资单一且透明,如果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如投资于股票和其它一些衍生工具,那么两者会有较大差距,而且机会收益会大于会计收益。第三,外汇储备的相关收益。这主要表现为外资进入国内投资所产生的国家税收增加。鉴于这些年来外资进入国内一直享受着税收方面的超国民待遇,外资所纳资本利得税的综合比例仅在10%左右。如前所述,假如对冲外汇储备的外资为4000亿美元,资本利润率按10%计算,这笔外资所产生的外汇储备收益为4000×10%×10%,即40亿美元计330亿人民币。第四,外汇储备的边际收益。这主要表现为外汇储备的增加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金融的抗风险能力等等,它与边际成本一样难以具体衡量。但从总体上看,外汇储备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在一定范围内偏离度不太大,只在超过了一定阈限后,边际成本的递增与边际收益的递减才会使两者差距加速扩大。因为货币的挥发性会使任何庞大的外汇储备很快“蒸发”掉。
三、从我国外汇储备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中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额
从总量上看,上面的静态已经证明,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大于机会收益,会计成本大于会计收益,相关成本大于相关收益,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值得说明的是,这一分析是建立在我国目前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超过了一定数额,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外部性,从而降低财富效应,并对国家的产生负面。如果从动态的角度看,外汇储备额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具体情况相适应,其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可能是另一番情景。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日本、韩国、、香港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得出实证性结论,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并没有使持有的外汇储备的成本超过持有收益。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它们均是发达或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外,可能还与其外汇储备的构成有关,即自有性外汇储备占据其主要份额。我国还是一个资本匮缺的家,外汇储备也是以借入(外商投资)为主,外汇储备过大,必然成本高昂。但是,我国若将外汇储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数额,譬如120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其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将是一个正数。这个数字约占我国GDP的10%左右,其依椐是外汇储备应与GDP相关。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数据看,这种GDP与外汇储备间的比例关系所确定的外汇储备数量水平,在正常情况下完全可以预防国家的外贸危机和债务危机,并具备了适度预防金融风险的能力;同时,这种适度的外汇储备也能体现我国的国情和提高资本的有效利用率。过多的外汇储备既是资源的闲置,也是资源的一种浪费;既不能增加财富,也不能有效防止金融风险。目前,国家应考虑随着GDP的增长同步调整外汇储备额,并且将自有性外汇储备作为主体,逐步减少借入性外汇储备的所占比例。
[关键词] 外汇储备;汇率风险;顺差
[中图分类号] F83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12-0110-03
[作者简介] 张咏梅,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江苏 苏州 215021)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最重要的形式,又称国际储备货币,是指全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如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外汇储备的作用是用来平衡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并且是一国对外借款的保证。一个国家的储备来源包括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粗略地可分为净出口、国际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外债四块。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我国在1978年之前,外汇储备的年平均只有5亿美元左右。数量很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技术的合作和交流,加入国际分工,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外汇储备量逐年增长。特别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连年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如图1),外汇储备额快速增长。
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总额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截至2007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到12020亿美元,比2006年末增加1357亿美元。至2007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更达13000多亿美元。(如表1)
(二)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和我国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但在巨额的外汇储备背后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远超出适度规模
我国持有外汇储备具有三种动机:(1)满足进口用汇的交易性动机;(2)确保短期外债和到期长期外债偿还、FDI利润汇出的流动性动机;(3)为保证汇率稳定和/或防止资本外逃的干预性动机。基于这三大动机,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年进口总额×25%+年末外债余×30%+FDI×10%)×(1+10%)(后一个10%代表干预性需求)。由此计算的结果表明,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经历了1993年前的严重不足、1994~2001年的基本适度后,从2002年起出现巨额过剩。2002~2005年的过剩规模分别为1379.4亿美元、2149.4亿美元、3672.0亿美元、5379.5亿美元。
确定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基本原则有四条:(1)满足一段时期的进口用汇需求。根据经验值,一个国家保持相当于3-4个月的进口总额,或相当于GDP20%的外汇储备较为适宜。(2)保证外债还款的外汇需求,一国的外汇储备应至少满足到期的短期外债需求。(3)满足短期资本流动带来的外汇需求。(4)保证货币政策(包括汇率、利率等)相对稳定,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根据上述四条原则判断,我国如此规模的外汇储备已经远超过了适度或最佳规模。以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情况为例:2004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实际余额(6099亿美元)能满足13个月的进口需求,占我国当年GDP的比例高达38%,是短期外债的5.85倍,均远大于上述经验值。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其机会成本和储备风险也相应增大。
2.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单一,面临极大的汇率风险。
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币种结构单一,以美元居多,这种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币种格局主要受到了国际储备体系、我国的贸易结构、资本流动等因素的影响。(1) 国际储备体系的影响。目前,国际储备体系中外汇储备是最主要的储备资产,而在外汇储备的结构中美元在所有的储备货币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一半以上,在近些年来又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从1998年以来一直保持在60%以上。(2)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贸易结构大体上确定了在对外贸易中所使用的币种及其比例。我国尚未实行意愿结售汇,国际收支顺差是外汇储备可靠而直接的来源。其中,经常项目的收支状况对于整个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尤为显著。我国的贸易支付主要是哪一种或者几种货币也就决定了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在进出口贸易中某种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会发生对冲,这样,实际对外汇储备构成产生直接影响的是贸易逆差来源地和贸易顺差来源地所使用的货币。(3)直接投资的影响。资本与金融帐户的顺差也是我国外汇储备重要的来源渠道。由于我国对外投资仍然属于起步阶段,目前在金融帐户中影响较大的依然是外商直接投资。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已有相当规模,目前,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5600多亿美元。这些投资中有很多是采用投资来源国自身的货币,而且将来通过分红取得投资收益时也要兑换为相应的外币汇出。因此,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也会影响到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2005年1-11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开曼群岛、德国、萨摩亚,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84.37%。在这些直接投资的计价货币的选择中美元依然占有一定优势。
这种以美元为主要货币的格局,非常容易受到汇率风险的影响。当美元贬值和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时,我国外汇储备都会随之贬值,造成外汇储备损失。2001年以来,美联储数次降息,美元对欧元贬值12%.如按我国外汇储备60%为美元储备计算,从2002年11月到2004年8月,我国外汇储备已形成530亿美元的损失。
3.我国外汇储备还存在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
按照IMF外汇储备管理指南,外汇储备达到充足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目标之后,应着重考虑收益性。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外国政府债券、准政府债券、银行存款等市场规模大、信用级别高的金融资产。据美国财政部统计,我国官方的外汇储备中大约有2/3是美元资产,其中约有4500亿美元美国政府部门发行的各种证券和其他长期金融资产,另外还可能持有500亿美元存款和其他短期头寸。由此可见,我国外汇储备具有较好的充足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但是,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性明显不足。我国外汇储备由于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金融债券,这些债券只有4%-5%的名义收益率。如果考虑到美国通货膨胀率和美元贬值,这些债券的实际收益率更低。据测算,扣除通货膨胀率和对冲成本(央行票据成本)后,实际收益只有0.7%-1.7%,而同期国内资本平均回报率约在10%以上。因此,提高外汇储备收益已成为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任务。
二、我国外汇储备管理调整的途径
(一)减少供给,降低外汇储备增速是当务之急。要从根本上解决外汇储备增速过快的问题,外汇储备持续积累,当然要扩大其使用渠道,不过,应当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和总体的安排。需要指出是,扩大外汇需求是一个方面,是解决“流”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源”的问题,减少供给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只有标本兼治、源流相济,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为做到减少供给,我国应完善涉外经济政策,促进协调和均衡发展,抑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势头。在我国与东南亚地区外汇储备增长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增长带动、居民储蓄偏好、内需相对不足等因素政府短期内难以有效调控。但如果手段得当,积累外汇储备的政策倾向、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可以得到有效调控。就我国而言,可供选择的政策手段包括:至少暂时不再将外汇储备增长作为相关部门的一项政绩;扩大对资源性、污染性商品出口征收出口税,提高出口税率;积极增加进口,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能源、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采取鼓励政策;积极利用WTO规则,进一步合理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加快统一内外资企业税收政策等。总之,解决外汇储备持续积累及其造成的内外经济失衡问题,需要从供给和需求、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可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外部真实汇率和内部真实汇率等方面入手,全面调整经贸政策。
(二)合理选择外汇储备投资方向,提高外汇储备的利用效率。积极研究和慎重选择外汇储备投资方向,确保投资收益。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可能的投资方向包括:1.以部分外汇储备换取海外战略资源,通过扩大资源进口、增加战略储备、“走出去”合作开发等形式,换取石油、天然气、木材等战略资源。2.动用部分外汇储备建立国际原材料价格稳定基金,用于对冲世界原材料价格波动。主要用于投资于一些基础性、资源性的国际资产,对国际上主要原材料如石油、铁矿石、铜矿石生产商进行参股或控股,以获得稳定和持续的原材料进口渠道。3.将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有潜力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金融企业。目前,我国动用了600亿美元外汇储备为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注资,支持这些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造。可以参照这一模式,扩大对其他金融机构、重要领域的大型国有企业注资,巩固国家在这些重要领域的控制地位,并获得相应回报。4.将部分外汇储备用于改善国民福利,如用于支持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扶困救贫、修路建桥等,或用于社会突发事件,例如自然灾害和瘟疫等的应急处理,使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国家储备外汇带来的好处。5.将部分外汇储备用于增加官方发展援助,增强我国国际影响,促进共同发展。
(三)参照国际先进经验,积极组建国家对外投资机构,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效率。在挪威,外汇由挪威央行建的基金投资机构――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公司来进行投资。它的投资特点是组合式的,也就是说,资产分配极其分散,除了债券外,在全球的42个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进行的投资,涉及股票、债券、房地产等。这样可以把风险降低,达到保值的效果,平均收益率为9%左右。在新加坡,政府专门成立了投资公司进行长期的固定收益性投资,主要投资方向是购买欧美国家的国债。
今后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应该效法其他国家的经验,也就是不同职责由不同部门分别管理。目前在经济较发达的国家,都出现了由财政部、央行或专门的机构互相协作,共同构成国家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如新加坡、韩国等。在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也有望形成外汇管理局、汇金公司和国家投资公司“三足鼎立”局面。外汇局主要负责维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而外汇储备投资部分将交由国家投资公司和汇金公司负责。国家投资公司将负责海外直接投资,其投资对象将主要是:固定收益类、房地产以及海外上市公司股权等权益类投资产品;旨在解决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性问题,为继续增长的外汇储备打基础。汇金公司的主要职能是对本国战略性产业进行控股管理,行使大股东的权力。未来,汇金公司的定位为管理部分外汇储备,专责海内外金融、实体企业两大领域的战略投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投资公司的建立,对中国将十分有利。如果国家投资公司发行人民币债券,将为中国提供新的调控工具。这是因为,从央行角度看,国家投资公司的人民币债券和央行现在发行的央行票据一样,可以起到回收基础货币的作用,这无疑可以在不增加央行资金压力的前提下回收目前过剩的流动性。同时,国家投资公司在财务上与央行是分离的。从央行手中购买外汇后,央行的外汇储备会相应缩减,而这些外汇资金将以资本流出的方式,抵消中国的“双顺差”,这将减弱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相应地,中国的流动性也会减小。
(四)加强币种结构管理,降低汇率风险。由于美元实行的是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美元币值因为其国内存在巨大的“双赤字”等不稳定因素近一段时期以来表现疲软,这无疑增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外汇储备资产属于风险资产,针对各种储备资产的不同收益情况和风险程度,进行多样化的组合搭配,得到一个风险程度低、收益率高的投资组合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是很必要的。自2003年起,我国政府就开始了外汇储备政策的调整与创新。从外汇储备稳定的储备政策,向稳健与充分利用并重的储备政策调整。有关专家结合我国贸易结构、外债结构、储备货币的风险收益和我国的汇率制度得出如下外汇储备的币种组合:美元(58%~63%)、日元(13%~18%)、欧元(13%~18%)、英镑等其他货币(5%~10%)。
参考文献:
[1]朱淑珍.中国外汇储备的投资组合风险与收益分析[J].上海金融,2002,(2).
[2]王珍.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关键词: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国际经验;借鉴
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 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为32051.62亿美元,较上月外汇储备31917.36亿美元而言,本月新增134.26亿美元,创逾一年来最大月度涨幅。中国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29.3%的份额,仍是全球最大外汇的持有者。然而,伴随国际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国内金融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期,国际收支平衡基础尚不稳固。在此背景下,如何学习借鉴外汇储备管理的国际经验,如何对超出合理规模的外汇储备资产进行优化管理,实现收益的保值、增值,是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目前所面临的一项突出挑战。
一、外汇资产管理的国际经验分析
(一)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法律体系健全
在国际外汇储备管理中,多数国家通过专门法律法规对外汇储备进行规范和管理。在日本,设立专业的外汇储备法律《特别会计处理法》,对外汇储备管理职责、方法、原则等关键要素作出明确规定,以及《外汇及对外贸易法》、《日本银行法》对干预外汇市场、外汇储备管理一并作出具体规定。通过具体法律规章明确各储备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力,从根本上保障了日本外汇储备的安全,促使日本外汇储备在对外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在印度,《储备银行管理法》对外汇储备作出了较为完善的规定。该法案充分肯定了印度国民银行的外汇储备管理人法律地位,并要求在限定目标下进行外汇储备管理工作。并且,法案中对外汇储备的投资种类、最低储备要求、资产形式以及外汇储备管理工具等方面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通过完善可靠的法律对外汇储备一系列详细规定,使得印度外汇储备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增速的重要经济体,据印度财政部2016年2月向议会提交的年度经济调查报告显示,印度新财年(始于2015年4月1日)经济增速为7%-7.5%。
(二)外汇储备资产持有机构较为完善
国外政府专门设立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机构,实现外汇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投资结构。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成立政府投资公司(GIC),专司外汇储备的长期投资,金融管理局(MAS)则保留固定收入投资和外汇流动性管理职能;同时,新加坡政府正式组建淡马锡公司,主营新加坡包括开发银行的36家国联企业资本,通过该种模式管理新加坡外汇储备,据TEMASEK报道称,2015年,淡马锡公司外汇储备投资组合净值为 2660亿新元,成为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高水平发展状态。通过完善的外汇管理机构,新加坡以其超过1700亿美金的外汇储备,使得人均外汇储备率居世界第一。据共同社6月7日报道,日本财务省7日公布的2016年5月底外汇储备余额为12539.67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此前,日本的外汇储备一直由日本政府管理,2013年后日本政府将庞大的外汇储备管理业务向私营金融机构开放,但政府投资外汇储备的传统策略不会变化;同时,政府将1.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一部份交由民间部门的基金业者和信托银行管理,以期提高外汇储备的管理效率。可见,完善的外汇储备管理机构可以进一步提升国家外汇储备资金的有效管理。
(三)外汇储备资产投资结构多样化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应该在满足安全性的条件下进行资产多样化投资,并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新加坡对外汇备资产实行多样化投资结构,既对本国外汇储备实现了充分利用,同时也降低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例如,淡马锡投资组合涵盖的行业包括金融服务、电信、媒体与科技、交通与工业、生命科学、消费与房地产、能源与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结构,使新加坡获得较高的资产回报率。据《淡马锡年度报告2015》显示,截至2015年3月31日,淡马锡的投资组合净值为2660亿新元,按新元计算的1年期股东总回报率为19.20%。而来自于韩国财政部、银行的外汇稳定基金,多数投资于海外债权,甚至股票投资比例已经高于50%。此外,部分外汇基金还用于衍生金融产品、海外房地产及其它渠道投资。据韩国央行(BOK)公布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12月末,韩国外汇储备资产金额为3679.6亿美元,全球排名第六。通过投资结构多形式管理外汇储备,可以进一步实现资产保值与增值。
(四)外汇储备风险管理水平较高
国际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在风险管理水平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如日本的外汇储备风险管理体系较为完善,拥有较高的风险确认和评估储备能力,能够有效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一方面,日本有针对性的对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指数进行评估,确保外汇储备在极端环境下处于安全状态。如据日本财务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6月底,日本外汇储备余额为1.24万亿美元,较5月底减少28.2亿美元,连续两个月持续减少。日本政府通过在外汇储备方面专用的“外汇平准基金”,通过在日元升值期间,大量卖出日元、买进外汇,为外汇储备处于平稳状态提供保障。韩国银行将外汇储备分为流动与投资两方面分别进行风险防范,以每部分的具体特点为依据,制定专门的投资准则。流动部分的组成要素主要为美元存款和美国政府债券, 主要依据储备资产的高度流动性和安全性。据外媒报道,韩国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从2014年的62.5%升至66.6%,为韩国央行9年来最高水平。
二、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美元储备量过多增加了外汇储备汇率风险
由于美国国债投资具有普遍性,市场接纳与认可程度较高,我国外汇储备多数投向美国国债,根据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中国持有3.2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其中持有的美国国债为1.2440万亿美元,占我国外汇储备的66.7%,中国仍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美元每次下跌数达10%,中国将会蒙受数百亿美元损失,据美国经济研究学者评估,美元实际贬值最低可达到20%,最多贬值在40%左右。此外,由于美元资产最容易遭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美国央行已多次通过降低利率来应对金融危机,同时,美国国债收益率也持续降低,美国自从2008年1月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开始, 其1年期国库券利率一直处于较低状态,截至2009年1月,收益率甚至降到.39%。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已高达9.5%,而我国当时的外汇储备额大约为1.9万亿美元,一项汇率风险造成的损失就已高达13亿美元。以长期眼光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元资产,外汇储备结构过于单一,那么美国国债一旦出现价值下跌或汇率降低,都会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
(二)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低
据行业数据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美元指数急剧上涨,从之前的80上升至96,涨幅超过了10%。而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在不断贬值,幅度超过了15%。人民币因为紧盯美元,实际汇率不断上浮,致使出口到欧洲国家、日本的国内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急剧减少。受此影响,国内企业对美投资效益不断下滑,与欧洲、日本企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虽然达到3.21万亿美元,但多数为外债和企业贸易结余,能提供国内外投资使用的外汇储备仅为1万亿美元。由此表明,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不够完善,使得投资经济效益较为低下。此外,据统计,一般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回报率为22%,而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则为33%,加之中国以美国国债在海外投资的回报率只有2%到3%,巨大差异的投资回报率最终致使中国投资收入陷入逆差。从机会成本方面来说,由于我国外汇储备机会成本较高,存在资源浪费现象。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资本边际投资收益介于0.1与0.2之间,而据我国经济学家测算,我国资本边际投资收益约为0.2,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由此降低了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
(三)大规模外汇储备加剧国内通货膨胀
由于货币当局购买并持有官方储备,其在货币当局账目上就反应为外汇占款,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造成外汇占款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手段,外汇储备规模加大,致使央行发放的人民币增多,形成人民币过量供应的局面,不利于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形势构的发展。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一直呈不断扩大趋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1994-2015年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了78 倍,从500多亿美元升至39480亿美元。直到2014年9月底,全球央行持有的储备超出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资产价值的4倍多,资产价值10.8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央行就持有3.32万亿美元的储备资产。例如,2015年10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为258777.74亿元,较9月末增加533.37亿元。大概估计,央行对于外汇占款的对冲率最多只能达到70%,那么剩下30%外汇占款的投放直接导致我国大范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由此,通货膨胀也会为我国带来货币经营管理的压力。虽然我国现阶段仍处于通货紧缩阶段,经济指标已趋于稳定,但还存在如果走出紧缩就会陷入通胀的可能性。
(四)外汇储备国际投资渠道狭窄
尽管我国在近些年逐步放宽对企业和居民持汇购汇的相关限制,但是,我国大多数外汇储备依然是作为官方储备。采用的“藏汇于民”政策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汇率波动大、用途较少、缺乏投资渠道等。由于缺少投资渠道,为了维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大规模外汇储备的用途通常是在外汇市场上出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央行在市场上出售了大约65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这在全球金融史上是前所未见的。从2014年6月底至2016年6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存量由39932.13亿美元下降至32051.62亿美元,在两年时间内缩水了7880.51亿美元。此外,国内现阶段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普遍较低,且收益率大多在5%左右,与此相反,国外收益率大多为零。国内包含金融机构 “隐性担保”的信托等理财产品,在进行海外投资时通常存在较大风险,民间投资者通常不会将外汇储备用于海外投资。由此,目前我国大规模外汇储备的投资渠道较为狭窄。
(五)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严重消耗我国外汇储备
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反映了国际间资本与金融资产的流动趋势,其涉及经济体所有负债所有权变更以及对外资产交易,具体包含直接投资、证券和其他性质投资。2014―2015年,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资本累计流出5370亿美元,由一直的顺差状态转为逆差,开始消耗我国外汇储备。同时,季度数据同样反映出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出现逆差,且呈现上升趋势。自从2015年一季度,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开始出现逆差加速增多现象,且首次多于净误差和遗漏项目,2015年的第三季度,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高达1603亿美元,突破历史记录。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在2015年四季度更达到了1659亿美元,再次突破最高纪录。由于资本的国际流动顺周期特征较为明显,致使我国外汇储备存储量出现明显变动。在当前我国经济放缓、美元升值的环境下,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持续出现逆差,将成为我国外汇储备急剧消耗的关键因素。
三、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一)扩大国际优质产品、技术进口,适度发挥外汇储备作用
我国长期的贸易顺差,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鉴于此,应扩大国外优质产品的进口,适当平衡外汇储备规模。一方面,应依据国内消费者对资源的需求,合理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产品的进口,如牛羊肉、水产品等一般消费品;大力进口国际先进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高端生产产品,适应现阶段工业生产节能环保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外优质产品进口的外汇政策调整,扩大国内稀缺性资源产品、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大宗原料的进口;在企业方面,还应借助跨境电子商贸模式,应用公平竞争原则,在海外建立采购点与渠道,不断新增新型产品的进口数量,从而逐步改善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局面。
(二)扩展外汇国际投资渠道,平衡外汇储备保有量
实现外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有效配置外汇资产的目标。在此目标下,我国既要保持对美国市场投资增长,也应增加在亚洲新兴国家市场、欧洲国家市场的投资,合理配置各国外汇储备,进而平衡外汇储备的持有量。外汇储备投资应逐渐从纸质性、虚拟性资产向战略性、资源性资产过渡,依据经济发展情形,两种并重适时调整,应以长期资产为主,并适当提高短期资产的配置比例,以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性。同时,增持发展性储备,设立专项外汇资金,将外汇储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满足中国经济建设的资金需求;增加能源储备基金,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如适当对国外房地产市场、各种实业产业的投资,对国际外汇储备保有量进行适度控制,以此保障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资本监管,防止投机性资本流入
在外汇资金流入控制方面,增加投机性资本流动的成本,如按照合适比例,对国外流入资金征收一定额的资本税;对超过国内流转固定期限的,进行退税处理。针对未经许可的证券资金基金、虚拟贸易及其投资,应限制在国内流通,并加强对符合我国法律规定入境项目资金的审核,在结汇环节审查其真实需求,对人民币与外汇资金贸易交流实行严格管控。加强经常性项目外汇管理与资本的协调工作,完善对其数据统计的监管措施,建立贸易融资方面的监测体系,如发现可疑资金进行及时监管,对违规使用的资金,采取相应惩罚措施,增大投机成本流入流出成本。通过适时控制外汇储备流入速度,还可减少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带来币值贬值的问题。
(四)扩大人民币资本项目兑换投资,防范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冲击
在外资准入制度方面,以国民待遇原则为基准,限制国内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并完善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与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机制,放宽境外投资者、投资机构对境内证券投资的准入标准。支持境内外汇结余资金对外贸易投资,例如,提升投资机构对外投资额度、在合适条件下引导境内机构进行跨境融资。此外,还应推动人民币从周边国家进行广泛区域的交易和结算。在此措施下,对适度控制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规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五)着力推动财富基金发展,促进外汇储备资产与金融对接
近些年全球财富基金迅速崛起,其管理模式,正逐渐以规避风险为目的的流动性传统模式向多元化和更强风险承受能力的资产模式转变。该种转变,使财富基金能极拓展储备资产投资渠道,在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提供更高效地投融资方案,获取更多投资收益。我国可以通过建立汇金公司或其类似的金融机构,拓展非传统类投资类别,如股票、商品期货、房地产、对冲基金、私人股权投资等,并在有效风险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国际化的外汇资产配置,实现财富基金与外汇金融资本对接。
(六)借助外汇储备多元化金融平台,为对外产业贸易的投融资提供需求
依照实体经济发展以及金融改革布局需要,对外汇储备展开多层次应用。一方面,外汇管理金融机构如外汇局、人民银行,应不断创新外汇市场工具,通过外汇储备委托平台,利用外汇期权、现汇方式,积极地开展对银行、资金市场外汇余缺进行调节,并通过贷款方式,补充银行外汇储备资金的余缺。另一方面,针对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以及重点对外合作项目,提供充足的外汇资金服务,包括针对各类国有、民营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提供外汇资金支持。此外,外汇局应不断拓宽与国际金融机构开展合作的渠道,特别是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机构进行深度合作,以适应当地投资、融资需要,为我国各类企业对外金融投资、发展对外投融资合作提供良好的国际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1]任博文.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困境与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4):154-155.
[2]王书杰.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分析及规避[J].时代金融,2016(3):23-24.
[3]王伟宇.我国外汇储备效益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7):56-57.
【关键词】外汇储备 影响因素 适度规模
一、引言
伴随着外汇体制改革,我国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度增长,截至2006年9 月,我国外汇储备高达9879.28亿美元,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充足的外汇储备增强了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的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力,加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也为人民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创造了必要条件。但是,高额外汇储备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并且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这些消极影响将越来越显性化。通过考察外汇储备,可以了解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帮助实现我国经济内外均衡以及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二、影响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因素的定量分析
一国的汇率制度、利率变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来源等都将影响到该国的外汇储备的规模。利用表1数据,我们以外汇储备额为因变量,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外债规模、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变化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模型:
其中FER为汇率,B为外债规模,CA为经常项目,KA为资本和金融项目。通过SPSS计算求解得出结果,所得回归方程:
R=31.307×FER+2.325×B+2.163×CA+1.499×KA-505.336
(2)
在该回归统计结果中,R Square为0.996,这表明回归直线与样本观察值拟合得比较好,回归模型整体显著,我国外汇储备与这些因素之间确实存在线性关系。
对上述回归结果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国际收支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外债余额、汇率水平的变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通常一国外债规模越大,短期外债越多,还本付息的压力就越大,为维持清偿力,需要的外汇储备就越多。随着国际资本的迅猛流入,中因外债余额也急剧膨胀,并成为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预测研究
1、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确定原则
关于如何确定一国所需的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目前还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统一标准,一般认为确定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基本原则有三条。
(1)满足一段时期的进口用汇需求。进口是影响外汇储备交易性需求的主要因素。如果一国的开放程度越高,对国际经济环境的依存度较强,那么该国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就较大;反之就较小。
(2)保证外债还款的外汇需求。一国的外汇储备,应至少满足到期的短期外债需求。如果没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作为偿还的保证,国家将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因此一国的外汇储备也必须满足外债还款需求。
(3)保证货币政策相对稳定。保证货币政策(包括汇率、利率等)相对稳定,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因此需要持有较多的外汇储备,必要时用于干预市场,以维持自身货币币值的稳定。
2、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检验
(1)外汇储备与进口的比率检验(R/M)。R/M是衡量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最为常用的经济指标之一。IMF一直将它作为测算储备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比率的经济含义是指单独依靠外汇储备能够支持一国进口的年数,国际惯例对储备的要求是支持3-4个月的进口,这个时间用比例反映约为25%-30%。
(2)外汇储备与外债比率检验(R/D)。R/D认为外汇储备应与外债保持一定的比率关系。外汇储备的需求因素之一就是偿还一国对外债务。因此,外汇储备与外债比率也是衡量一国外汇储备适度性的重要指标。
(3)外汇储备与GDP比率检。按国际标准,一般把外债余额同一国GDP的比率作为衡量一国对外资依赖程度和一国总体债务风险的指标,一般参考安全数值为8%,而外汇储备占外债余额30%左右是合理的,所以,外汇储备占本国GDP的2.4%(30%×8%)就可满足本国对外清偿的需要。根据表2本文认为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是明显偏高的。
3、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预测过程
由于阿格沃尔模型主要是针对经常发生国际收支逆差的发展中国家建立的,而我国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我国多年持续出现经常项目及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与阿格沃尔模型的假定有所出入,因此,本文采取了比例分析法预测。
我国外汇储备的用汇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维持正常进口的用汇需求;偿还债务的用汇需求;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汇出利润的用汇需求和政府干预汇市的用汇需求。考虑这四方面的用汇需求,建立一个适度外汇储备规模模型:
Rf=?琢M+?茁D+?酌I+A(3)
R为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A为国家干预汇市的用汇需求;M为全年进口额;D为外债余额;I为外国直接投资余额。
?琢为储备/进口的比率,根据世界银行《1985年世界友展报告》,这个数额按全年储备对进口的比率来计算约为25%。取?琢的值在20%-30%之间,基准值为25%。
?茁为外债本息偿还率。我国近几年外债偿还率在10%左右,考虑到我国外债大部分为长期债务,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把?茁的适度区间定为8%-12%,基准值为10%。
?酌在1994-2006年的平均值为10%左右。这一比率说明外商对在华投资的信心必将大大增强,所以从长远看,外商将更多地把收益用于再投资,汇出利润比例将下降,再考虑到一些偶然因素,把?酌的适度区间定为8%-12%,基准值为10%。
A为国家干预汇市的用汇需求。由于人民币还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因此我国该项储备需求相对较高,可定为50-100亿美元,基准值为75亿美元。
这样确定系数后的模型为,预测结果见表3。
Rf=(0.25±0.05)M+(0.1±0.02)D+(0.1±0.02)I+(75±25)
(4)
4、外汇储备适度规模预测结果分析
在前文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比例分析法得到了相对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区间进行预测分析,得到:
外汇储备下限回归方程:
R=0.08I+0.08D+0.2M+50.01(5)
外汇储备上限回归方程:
R=0.22I+1.1×10-6D+0.3M+100(6)
由于该储备规模的区间预测只采用比例分析法,方法相对较单一,得到的预测区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仅作为参考。
四、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的政策建议
1、适度调节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调节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放宽人民币的浮动范围,使汇率水平由市场的供求决定,发挥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的调节作用,使政府和中央银行对于汇率水平的决定处于次要地位,减轻外汇储备过度的压力。
2、积极有效地实施外汇储备的投资策略
对于我国利用外汇储备的投资策略,首先,可以考虑委托外汇指定银行进行外汇储备的投资管理,以实现储备的保值和升值。其次,要理性选择投资方向和投资领域。如:在海外投资业务方面,可以采取直接投资或收购股权的形式来投资于类似于高科技及自然资源之类的战略性行业,要求取得有竞争性的回报。再次,利用外汇储备进行投资,要优先考虑国内短缺或落后的技术进口和设备进口。最后,可以考虑将过度的外汇储备转化为能源储备,在目前情况下,中国应根据国际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减持美元、增持欧元,增加石油储备,适量持有与中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国家的金融资产。
3、适度调整我国的外贸外资和外债政策
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持续保持顺差,己经成为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但是应该注意到对外贸的过分依赖既是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之一,而且也意味着贸易发展空间有限。因此对于当前贸易状况,应该一方面优化出口结构,改善贸易条件;另一方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增加进口,平衡贸易收支。利用外资、外债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一直以来的长期政策。但是,目前我国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资金短缺问题已经得到大大缓解,对外资、外债需求也相应有所下降。因此,我国利用外资、外债政策也应做相应调整。
4、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遏制外汇储备失控增长
双顺差积累的大量外汇是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有效遏制贸易、投资双顺差增速是遏制外汇储备增长的一种有效方式。遏制贸易、投资双顺差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启动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带动进口增长;通过海外直接投资开辟境外市场。同时,要简化居民经常项目换汇手续,提高居民用汇限额。
【参考文献】
[1] 王金田: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确定及现状分析[D].厦门大学,2002.
[2] 苏红: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4.
[3] 李贵义:论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D].兰州大学,2006.
[4] 丁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5] 田芳: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测定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关键词】外汇储备 外汇结构 外汇管理
一、引言
外汇储备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由货币当局持有的,可自由支配和自由交换的非本国货币,是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及应付紧急支付需要而应持有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外汇资产。
一国的外汇储备两大来源:一是:经常性账户顺差,是最为稳定和可靠的储备来源;二是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长期以来我国实施针对资本与金融流入的优惠政策,并且人为压低了人民币汇率,使得大量资金流入国内。这两种来源有相当大的差异,经常账户顺差的外汇储备增长是本国储蓄的积累,是国家的净财富;金融账户的外汇储备增长实际上是以负债的增加换取外汇储备的增长。从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看,近几年外汇储备增长基本上是以对外负债的增加换取外汇储备的增长,即以资本和金融流入为主。
二、我国外汇储备现状与困扰
(一)外汇规模困扰
1994年起我国外汇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的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取消外汇上缴和留成;取消用汇的指令性计划;实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有效率的外汇市场。进入新世纪、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出口大规模增长,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使得外汇储备余额呈现扶摇直上的态势。到2011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3.181万亿美元,约为我国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3%,外汇储备排名世界经济体第一,且远超排名第二的日本(约1.3万亿美元)。2012年以来,外汇储备余额增长有放缓,在二季度出现了负增长,但三季度再度恢复了正增长,9月底余额为3.29亿美元,仍然数额巨大。
对于巨大的外汇规模,我们要从两方面来看待:
首先,我国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是其积极意义的。(1)满足国际支付的需要。在国际市场中,美元是主要的交易工具,黄金是各国都认可的通货,所以一国必须保证足够的外汇储备,才能保证对国外的支付。(2)用于保持汇率稳定。在国际贸易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是国际贸易正常开展所必需的,而在开放性的全球经济下,各国联系日益密切、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不断增大,本国管理机构需要通过自己手中持有的外汇储备,去进行反向干预来保持汇率在一定程度下的稳定。(3)用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最直接的保证,只有维持相当的外汇储备水平才能有效的进行对外融资。(4)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中国经济逐渐与国际社会接轨过程中,经济从封闭型到逐渐开放,受国际经济影响程度也越大,需要更多的外汇储备做后盾,以增强处理经济突发性问题的力量。比如,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各国纷纷宣布货币贬值,而我国本着一个负责任大国,宣布人民币不贬值。这种能力也是以强大的外汇储备为基础的。
然而,一国的外汇储备量既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一方面,如果一国外汇储备不足,就会削弱或损害调控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有可能危及金融安全;另一方面,如果一国外汇储备过量或超出适度区间,则可能会走向另一个不合理极端。首先,外汇占款是我国近年来货币供应量大涨很重要的因素,增加了通货通货膨胀压力越大,央行调控基础货币的灵活性越弱;其次,外汇储备过多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持有的外汇储备收益通常大大低于我国国内投资的平均收益率,我国实际上是为外国(特别是美国)提供了巨量的低利率融资,这是对国民财富的侵蚀。
(二)外汇结构的困扰
我国并不对外公布外汇储备结构数据。所以,笔者只能通过国际机构或者其他国家公布是数据来答题了解我国外汇储备的构成。
根据美国财政部网站的年度报告显示,我国投资于美国证券的资产约占当期外汇储备总额的60%-70%。其中购买债券的资产占到总投资的95%以上,且以长期债券为主,短期债券投资不足8%;用于投资股权的外汇甚微,只占投资总额的1%-3%,这说明我国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国长期债券的形式持有,资产结构较为单一。
(三)外汇的使用问题
一国外汇储备本质上是国民的财富,使用者不应仅仅局限于金融领域内的外管局、中司这样的金融性投资机构。实际上,这样的政府性投资机构必然存在保守性,并且不了解各投资领域,只能或只熟悉在金融领域内使用外汇储备,也只能或只熟悉在有限的币种和债券之间选择投资,这样的投资是不全面、无法分散风险的。真正熟悉其他实体投资领域的企业无法保持大量的外汇来抓住稍瞬即逝的投资机会,没有自主、灵活选择外汇投资方向的权利,这也使得我国外汇储备用于实体投资的比例很低。
三、针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建议
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值得考虑,首先是从根源着手,寻求减缓外汇储备量的过快增长;第二就是面对现有的占外汇比例极重的美元储备,如何进行各类投资,做好保值增值;第三是如何改革现有外汇储备使用制度。
(一)如何着手减缓外汇储备量的过快增长
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实质更类似于固定汇率制度,很容易受投机资本的冲击,使得我国必须保持相当的外汇储备来维持稳定的外贸环境和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所以有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应该转为完全浮动汇率。但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尚不具备使用浮动汇率制度调控国际收支的条件,这是因为我国不具备发达的国内货币市场和完善的国内资本市场,从而使中央银行完全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等手段有效的扩张或收缩本国的货币供给,进而影响外汇市场供求来调整汇率。因此,比较可行的是扩大汇率浮动范围,使得中央银行能有更大的汇率干预余地和权限。
(二)如何调外汇储备结构
从长期来看,我国外汇储备增速会逐渐放缓,但不会改变中短期内快速增长的趋势,所以外汇储备的总量依然会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上。在这样的前提判断下,必须优化外汇资产结构,首要的就是通过加大非美元货币比例,加大黄金比重,加大能源和资源投资、加大对外股权投资,来降低美元储备比例,以实现外汇储备资产结构以及币种结构的多元化。
首先,对于货币性外汇储备,我国在持有储备币种的结构时,应综合考虑对外贸易支付中的币种结构、偿还外债的币种构成、储备货币的效益率,达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有效组合。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将外汇储备规模维持在既能保证进口,偿还债务等的需要,又能使机会成本控制在最小的水平。所以,我国首要的措施是尽快、尽可能地降低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
对于替代性国际货币,笔者首推欧元。从现有的状况看,欧元已经获得、而且必将在中长期保持世界第二大货币的地位。尽管欧元诞生以来伴随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特别是这两年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欧元区经济体出现了严重的债务问题,但我对欧元前景并不悲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盟主要国家已形成共识,同意用削减开支这种正确的手段,来解决欧债问题。反观美国,其同样潜在存在着严重的债务危机,但美国人却不可能、也不愿意削减开支,反而采取量化宽松的手段,5年来相继推出了QE1、QE2、QE3等计划。与欧洲债务危机相比,美国债务危机更像是个“黑洞”。在此之外,适当的日元,英镑等外币储备可以作为很好的补充。
然而,从现有状况看,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国国债比重非常高,就世界范围看也是持有量最多的国家,如果仅仅通过直接出售美国国债去购买其他资产的方式大规模减持,可能会导致美国国债市场价格的严重动荡甚而急速下跌。如果出现这样的状况,我国反而会承受最大的损失,得不偿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折中的、现实的方法是向美国政府寻求实施美国国债和实体资产的转换。相关资产转换应集中于优质的大型公司(但没必要寻求太高的股份甚至控股,这样美国政府也会更容易接纳)。此外,我国在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制过程中就进行过银行系统的大规模债转股,很多当年的不良资产都已最终变成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良好利润来源。因此,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寻求国际间的金融资产与实体资产的转换,加大海外直投。而海外直投最重要的方向可以考虑是能源和资源。中国这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需要石油、金属和其他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从而保证经济持续、高效的发展。具体操作,一是加快对海外的资源或资源开采企业股份的投资和收购;二是日益重视以长期协议方式进行大宗采购。尽管有人认为,有的投资时失败的,很多投资的外国资源企业的股价在购买后有较大程度的下跌,照成我国外汇的亏损。但是我认为,一方面,我国对外投资的经验还欠缺,而股价的波动是难以预测的,是投资就有风险,我国需要时间和金钱成本经行学习;另一方面,在危机中介入海外资源资产受到阻力较小,更容易进行购买,并且雪中送炭有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政治资本,这些都是金钱难以衡量的。
另外,笔者认为,以我国的美元储备去投资H股是个很好的选择。港币是直接与美元挂钩的,而由于香港的独特地位和在香港大量的中资上市企业的关系,对于中国外汇储备来说,对H股应该是最为了解的。因此,只要看清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购买大量H股龙头企业的股票,其实就是购买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预期。
(三)如何调整外汇储备使用制度
为了扭转当前外汇管理和使用的不利局面,我国必须加快改革汇储备使用的体制和机制,由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人民银行 (外管局)等部门共同参与,打通外汇资金向实体企业投资者转移的通道。例如:发改委主要制定战略;国资委确定相应的战略执行者(实体企业)及其资金使用计划;人民银行(外管局)向财政部划转资金;财政部则根据资金使用方案向企业提供资金。总而言之,在外汇的使用主体上,我国应该从依赖金融系统的少数金融机构对外投资转为依靠产业界的实体企业为主来对外投资。整个外汇制度应为实体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 西泽・巴查尼. 中国大力推动海外投资减少外汇储备防止经济过热[J]. 海外经济评论,2009(30).
[2] 邢大伟. 影响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诸因素的实证研究[J]. 商业研究,2006(20).
[3] 郭洪仙,李晓峰.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原因及变动趋势研究[J]. 财经研究, 2004(05).
[4] 姜丽. 我国外汇储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厦门大学, 2002.
[5] 苏红.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研究[D]. 河海大学,2004.
[关键词] Heller―Knight模型 Dooley模型 外汇储备 币种结构
2006年2 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总体规模达8527亿美元。截止至2007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53万亿美元,增长速度高达43.3%。巨额的外汇储备规模及惊人的增长速度,一方面表明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尤其是外汇币种结构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但从2007年7月起,至2008年2月,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由88.73点跌至83.61点,8个月的贬值幅度为5.77%。与此同时,欧元却持续升值。历史数据显示:过去两年里,欧元兑美元升值17%,兑日元升值20.4%。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的明显变化,如何合理安排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Heller―Knight模型和 Dooley模型为基础,并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对模型做出适当修正,引入相关数据,试图从影响外汇储备的相关因素出发,探究我国目前外汇储备币种构建情况。
一、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历史发展情况
国际货币储备体系的演变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变化。在金本位时期,黄金充当世界货币,加上英国的经济实力,形成了黄金―英镑的国际储备体系。199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黄金国际储备体系。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各国货币当局逐渐改变货币品种单一的货币结构,储备货币走向多元化,此时,美元仍然是多元化储备货币体系的中心,只是其比重有所下降。相应地,其他诸如德国马克、英镑、日元等货币的地位有所上升。1999年欧元的诞生,又对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地位构成了新的威胁。如今,世界已形成以美元、日元和欧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体系,我国也顺应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要求,建立了多元化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中国外汇储备1993年仅有201. 38亿美元, 自1994年外汇体制进行重大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1996年11 月突破1000亿美元, 2000年开始突飞猛进,至2006年, 成为世界头号储备国,外汇储备占GDP的比重也比1999年的15%翻了一番多。我国在1997年时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为美元占59%,日元占12%,马克与欧洲货币单位分别占16%与12%。随着1999年欧元的启动,我国将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转换为欧元,形成了美元占55%,日元占27%,欧洲货币占6%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2001年8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900亿美元,其中70%以上为美元储备。高额的外汇储备和浮动汇率制下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必然使我国对过去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做出了调整,构建出新的适应国际局势发展和我国国情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二、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因素确立
传统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选择理论主要有:资产组合理论、Heller―Knight模型和Dooley模型。本文主要利用Heller―Knight模型和Dooley模型来确定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因素,并对模型做出了适当的修正。
Heller,Knight(1978)在“Reserve-Currency Preferences of Central Banks”一文中认为,一国的汇率安排和贸易收支结构是决定储备货币结构的重要因素。
Dooley(1989)认为在决定储备币种分配时,交易成本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外汇资产风险和收益率的考虑。Dooley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一国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是由贸易对象、外汇结构和汇率安排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Heller―Knight模型和Dooley模型为基础,考虑到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必然特别强调安全性与流动性,同时结合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及储备国的经济实力等实际情况,我们最终将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储备国的经济实力、外债结构与规模及各储备货币的投资收益作为推断我国当前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1.我国贸易结构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影响
贸易结构大体上确定了在对外贸易中使用的币种及其比例,因此,通过考察进出口的来源、去向、数量及交易双方的支付惯例等即可初步确立贸易结构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影响。通常以一国的进出口总额来反映对外贸易情况,表1给出了1998年~2006年我国同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进出口额及其占我国进出口额的比重。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比项经过计算得出
在表中,由于台币不是自由可兑换货币,它是盯住美元的,因此其比例可并入美元。港币虽是自由货币,但非国际公认的储备货币,而港币又是盯住美元,与美元联动的,所以港币的比例也可并入美元。虽然在目前国际贸易中使用多种硬通货,但美元仍然是主要的结算和计价货币,在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尤为如此。我国与亚、非、拉国家的贸易结算也多以美元为主,因此对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比例上调至50%~60%。
由于中日的贸易并不是完全由日元结算,所以对日元的比例往下做适当调整,估算为10%~15%。
欧元实行后,大部分欧盟成员国原来各自的货币被统一的货币欧元取代。德国、法国和其他欧元区国家与我国贸易货币统一计为欧元,所以欧元的比例估算为20%~25%。
英国和瑞士可认为是其他储备货币所在国,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其他货币,统一归入其他主要货币,比例约为5%~10%。
因此,从贸易结构这一影响因素出发,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应为(见表2):
2.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
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也是我国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外商直接投资。近年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不断增加,已有相当规模。目前,累计外商投资规模已达694.68亿美元。由于这些投资中很多是采用来源国自身的货币,而且将来的分红是收益也要兑换成相应的货币汇出,因此外商直接投资会对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产生影响。表3给出了1998年~2006年我国实际利用各主要储备货币所在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占总投资额的比重。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比项经过计算得出
将表3中的平均值百分化有:日本36.72%,美国35.94%,英国8.46%,德国10.16%,瑞士2.92%,法国5.80%。则考虑外商直接投资的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应为(见表4):
3.各储备国的经济实力
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越强,越能保证储备货币币值的稳定性,人们对该国的信心也就越强,因而越有可能采用这种货币。一般以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GDP规模越大,表明货币储备国的经济实力越强,则储备该种储备货币的比例也应该越高。表5列出了1998年~2006年主要储备国的GDP占世界GDP总额的百分比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IMF网站,各比项经过计算得出
将表5中的平均值百分化有:日本22.65%,美国49.49%,英国8.08%,德国10.66%,瑞士1.38%,法国7.74% 。则考虑各储备国的经济实力,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应为(见表6):
4.我国外债的结构与规模
外债与外汇储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以较高的成本借入外债,另一方面却以收益较低的外汇储备形式占用了外汇资源。因此,一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安排就要考虑到使二者收益成本差最大化的问题。同时,对于背负外债的国家而言,外汇储备的职能还体现在保证及时还本付息上。当外债的币种结构与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不匹配程度很大时,在外债还本付息时就要进行大量频繁的货币转换,带来了巨额的交易成本。此外,如果用来偿付外债所用的货币正好处于升值趋势时,那么偿付该外债将带来更大的损失,同时,大量的货币兑换又会进一步推动该货币升值。因此,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应与外债的币种结构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表7列出了2007年6月末的登记外债中,各主要储备币种的外债构成情况。
数据来源:《2007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国家外汇管理局
此外,由于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币和美元维持固定汇率,因此港币债务一并记入美元。按照增减方向来看,目前外债中美元比例趋于下降,欧元趋于上升。综合以上因素,考虑外债因素的我国外汇币种构成为(见表8):
5.各储备货币的投资收益
盈利性是一国外汇储备管理中引起充分重视的目标,中央银行在实际管理中,应在兼顾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前提下,实现外汇储备货币的保值、升值。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数据来源:光大银行网站
由表9和表10中的汇率变动和利率可以得出各个主要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分别为:美元2.98%,日元13.58%,欧元18.87%,英镑5.71%。可以看出,由于美元近期不断贬值,导致美元的有效收益率降低,欧元和日元的收益率相对提高,所以在外汇储备币种构成中,货币当局应该会适当增加日元和欧元的比率,降低美元的比率从而实现外汇储备的保值。
三、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构建
根据以上对影响我国当前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我们对各项因素赋予权重,权重如下:对外贸易权重为0.30;外商直接投资权重为0.15;储备国的经济实力权重为0.20;外债结构与规模权重为0.20;各储备货币的投资收益权重为0.15,权重之和为1。
设权重为C, 则C=C1,C2,C3,C4,C5=(0.30,0.15,0.20,0.20,0.15)。设各储备货币在各项因素中的比重为列向量,用表示Rij(i=1,2,3,4,5表示因素;j=1,2,3,4表示储备货币),则有:A=C×Rij(A表示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可以看出,在本文构建的币种结构模型所推导出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中,美元的比重大概为50%左右,日元和欧元的币种为20%左右,其他货币占10%左右。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影响外汇储备相关因素的分析,探究我国目前外汇币种构建情况,结果表明,在我国外汇币种结构中美元、日元、欧元,以及其他主要储备货币的储备份额所占百分比分别为(见表12):
美元依然是我国主要的储备货币,这是由美国的经济实力所决定的,美元是当今世界的准本位货币,多数国家均以美元进行交易和报价。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次级债危机之后的美元加速贬值趋势,所以为了进行外汇储备的保值和增值,在未来一段时期对美元比例的适当下调是必要的。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中国有地缘政治的邻国,所以比例保持为20%左右是合理的。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欧盟和中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也更为密切,欧元相对于美元的强势也意味着我国在进行外汇储备调整的时候,应当适当增持欧元资产。当今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更为动荡的时期,所以外汇储备结构也应当适时进行动态管理,有关部门必须时刻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储备结构,从而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2007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2]刘志雄: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构建.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第19卷第2期
[3]金艳平 唐国兴: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探讨.上海金融,1997,(5)
[4]宋铁波 陈建国: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组合分析.南方金融, 2001
[5]姜波克:国际金融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6]张文政 许婕颖:试论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商场现代化, 2005, (11)
论文摘要:截止2007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2000亿美元了,如何管理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澄清了对外汇储备的认识,讨论了外汇储备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外汇储备管理的原则,最后从合理外汇储备管理和超额外汇储备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认为当前应增加外汇资产中的黄金储备和物质储备,建立外汇投资公司进行多元化投资,并考虑进行能力储备。
一、对外汇储备的认识
目前针对如何管理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许多学者或实务工作者从各个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想法,但由于缺乏对外汇储备的正确理解,导致一些建议不可行,或相互矛盾。因此,在讨论外汇储备管理之前有必要正确认识外汇储备的内涵。
外汇是央行的一种资产,其对应的负债主要是公共部门或私人部门的存款,这意味着外汇的增加同时导致了国内人民币的增加,所以外汇是不能直接用于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因为这相当于增加货币供应量,可能会导致通胀。
外汇是我国对国外的一种债权(主要指贸易顺差产生的,不是借外债),外汇相当于国外发行的“债券”,国外用这种“债券”换回了我们的产品、服务,当然我们可以用这些“债券”在将来从国外买回产品和服务,但是如果“债券”贬值了,我们买回来的少了,就受损失了,如果“债券”升值了,买回的多了,我们就盈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世界进入了浮动汇率的国际货币体系,持有外汇意味着要承担汇率波动的风险。
拥有外汇相当于为国外的铸币税作贡献。铸币税实质上是对货币发行并保持货币信用的一种补偿,拥有他国的货币数量越多,对该国铸币税的贡献就越大。目前,美元是最主要的外汇资产,因此美国是从铸币税中获益最多的国家。
外汇储备对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至关重要。外汇储备是保障一国汇率体制稳定、国际贸易平衡、国际清偿支付的必要措施。外汇的增加主要由贸易顺差、借债、直接投资等组成。我国汇率体制实质是有浮动的固定汇率,央行对外汇资产统一管理,企业进口、对外投资、归还国外债务、外资企业利润汇出,都需要兑换外汇,因此必须保证一个基本的储备量,否则会产生支付危机。
二、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问题
外汇储备对稳定一国的货币汇率体系,平衡国际贸易收支非常重要,但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巨额的外汇储备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
巨额的外汇储备可能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目前我国外汇的主要资产是美元资产,在美元贬值时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会大大缩水。由于资产金额巨大,进行币种调节的空间也很有限。近两年来,美元对各种主要货币贬值20%左右,由此产生的损失数百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增加会挤压货币政策的空间。外汇占款的增多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为了降低高外汇储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须通过回笼现金,或提高利率等方式来减少货币供给,这样却增大了本币升值压力;相反,央行为了降低高外汇储备带来的本币升值压力,须通过降低利率等方式增加货币供给,这样又强化了通货膨胀。因此央行货币政策的内外目标产生冲突。
高外汇储备显示出在外汇市场上,就是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容易造成本币升值预期。本币升值往往降低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利于就业和经济增长;同时本币升值导致本币资产价值高扬,易形成资产泡沫化;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美日欧等主要贸易伙伴以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作为主要证据,对人民币值施压;国际投机者将此作为人民币汇率水平不合理的依据,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涌入中国,反过来又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高额的外汇储备需要付出巨额的机会成本。即如果货币当局不持有储备,就可以把这些储备资产用来进口商品和劳务,增加生产的实际资源,从而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而持有储备则放弃了这种利益。另外,我国是急需资金的国家,而把外汇以较低的利率借贷给美国和其他国家使用,没有充分发挥这部分资金的潜力。
三、外汇储备管理的主要原则
外汇储备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及国际贸易体系下的产物,为了降低汇率风险,减少来自外界的冲击,促进本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外汇储备管理有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保持多元化的货币储备,以分散汇率变动的风险。按照“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外汇币种应该多元化。可以按照下列原则(1)根据进口商品、劳务或其他支付的需要,确定币种数量、期限结构以及各种货币资产在储备中的比例;(2)选择储备货币资产形式时,既要考虑它的收益率,同时必需考虑它的流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3)密切注意货币汇率的变化,及时或不定期的调整各种货币的比例。
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例如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增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毕竟其本质是将本国资金放在海外,持有它是要付出代价和风险的,因此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对于维持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富余外汇储备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多元化是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考虑外汇的运用。对于富余的外汇储备,一些国家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的投资。如到国外进行直接投资,储备重要的战略资源等。多元化投资较为成功的例子是新加坡。新加坡财政部通过全资控股淡马锡,运用政府注入的资本在全球投资,其股东年平均回报率达到18%。日本由于本国资源缺乏,将一部分外汇储备转换成了战略物质储备,目前日本是石油储备最为充足的国家之一。
四、对于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政策建议
外汇储备管理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关于合理规模内的外汇储备管理;二是超过外汇储备需要以上的外汇资产运用。对于前者,外汇储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汇率稳定,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于后者,外汇储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外汇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外汇资产的增值、保值。相应的,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管理我国的外汇储备。
1.合理外汇储备的管理
重视储备的安全存放保管。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大多是美元、欧元债券和主要西方货币表示的金融资产。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动荡,以及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潜在冲突可能波及到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这就需要从战略上考虑,从安全出发,如何选择存放保管外汇储备资产。
根据国内外形势,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外汇储备下限和上限以及外汇储备的区间。根据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外开放程度、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发展目标,制定阶段性的储备调整规划。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夏斌教授的建议,我国保持7000亿多元的外汇储备是比较合适的。
按照“安全、流动、盈利”的“三性”原则,从中长期考虑外汇储备的资产配置。在外汇储备较快增长的背景下,除国债之外,高信用等级的政府机构债券、公司债券和国际金融组织债券等,也是我国储备资产运用的重要方面。考虑到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居主导地位,美国金融市场也仍是世界最发达的市场,美国无疑仍是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的重要市场。在资产结构调整时应该基于对主要国际货币中长期走势的战略研判,资产结构的调整必须是谨慎而渐进的,以防引起国际资产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从而不利于我国的外汇管理。
2.超额外汇储备资产的管理
可以考虑成立一家专门投资公司作为多余外汇资产的运作主体,来进行商业化、专业化运作。具体说来,成立由政府控股的“国家投资控股公司”是值得考虑的方案。至于“国家投资控股公司”由央行主导还是财政部主导,我们认为应该是后者。央行是货币政策的责任机构,国有金融财产的管理从职能上来说应该归属于财政部。同时也可考虑将部分储备交国际上的私人投资基金代管。事实上,当前不少国家央行都把部分储备交给一家或几家基金代管。这些基金由专家把储备按不同比例进行资产组合,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结构。从多年的情况看,这些基金获取的收益较高。
增加外汇储备的多元化。一是考虑增加黄金在外汇资产中的比重,黄金作为天然的货币,具有良好的保值作用,并且可以作为最终的国际结算货币。我国外汇资产中黄金比例较低,只占1.5%,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将外汇储备转换为黄金存储。截至2005年1月,黄金占各国外汇储备的比例分别是:美国为61.1%,意大利为55.8%,法国为55.1%,德国为51.1%,荷兰为50.5%。此外,中国也可以考虑将外汇储备转为资产储备。目前我国石油、铁矿石、锰矿石、铬铁矿等进口量大幅增长,利用国外资源的成本在惊人的大幅度上升,我国应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变为资产储备,以缓解国际资源价格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利用外汇储备进行能力储备建设。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至关重要的不仅是对资源的占有和控制能力,而且要有强大的使用和控制资源的能力。能力的提高,才能最终解决资源约束。能力储备的主要手段有:(1)鼓励“走出去”战略,扶持和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掌握着全球化时代资源配置的主导权,培养中国的跨国公司,对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鼓励对海外重要经济资源开采权的收购。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壮大,我国对海外经济资源的依赖程度将不断提高,控制海外资源的开采权,比直接进口资源更加合理。(3)鼓励对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出境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入。我国周边国家蕴涵着丰富的能源储藏,通过跨境输油气管道、铁路与公路的建设,对于保障资源与能源供给的安全性,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具有重要作用。(4)引进和培养海外人才。国家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应该制定中长期海外人才培训规划,有计划地将政府官员、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才、工程技术人员、专业人士(会计、法律、咨询、建筑等)派往海外进行培训。同时可以考虑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直接利用海外土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立.能力储备:我国外汇储备管理转型的新选择[J].金融信息参考,2006,5.
[2]杜艳.外汇储备管理的新可能[N].经济观察报,2006-2-19.
[3]王建芬.中国巨额外汇如何使用成焦点[N].经济参考报,2006-11-6.
[4]夏斌,陈道富.小步改革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时机成熟[N].上海证券报,2006-10-30.
关键词: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管理;经济增长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005-03
引言
中国的外汇储备自2001年以来持续快速增长,截至到2013年9月末,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3.66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表明,我国的对外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对外支付能力不断提高,为我国降低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危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外汇储备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因为持有外汇储备也会产生一些成本。过多的外汇储备影响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增加了国内通货膨胀和本币升值的压力,使本国经济更容易受到储备货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理论上,存在一个最优的外汇储备规模,使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但在实践中,由于难以计算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而且各国的情况也各有不同,外汇储备最优规模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不在于探讨外汇储备最优规模,而是探讨如何在既定的外汇储备规模水平下,以更加有效的方式管理外汇,使其服务于我国经济增长转型的需要。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超出合理水平已经成为广泛共识,因此,中国的外汇管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利用好外汇储备存量,二是要控制外汇储备增量。无论是外汇储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还是外汇储备增量的控制,都能够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转型产生积极的效应。本文尝试从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增长转型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而提出提高外汇储备管理水平的建议,并分析了这些建议对加快经济增长转型产生的积极意义。
一、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以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外汇储备逐年增加。总的来看,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78—1993年,这一阶段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偏低,而且外汇储备增长缓慢并伴随小幅波动。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并且人民币存在着币值高估的现象,因此商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经常账户常年赤字,外汇储备的增加主要依靠资本账户的顺差。
第二阶段为1994—2000年,这一阶段我国的外汇储备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1994年,中国政府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1)实行汇率并轨,把调剂外汇市场价与官方牌价合二为一,只保留一个汇价。(2)取消外汇留成,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3)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的形成机制。这些改革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同时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步增强,经常账户出现持续的顺差。与此同时,我国引进外资的政策进一步放开,引进外资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资本账户也出现了持续的顺差。尽管这个阶段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是由于之前的基数较小,因此这一阶段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是适度的。
第三阶段为2001年至今,外汇储备出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储备规模不断扩大并超出了最优规模。2001—2011年间,外汇储备的年均增长率高达40%。图1为这段时间内中国外汇储备、世界外汇储备、发达国家外汇储备增长率的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外汇储备和发达国家外汇储备增长率的波动较大,有的年份增长率为负。而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率则相对稳定且都为正值,在图中所示的9个年份中,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率高于世界和发达国家外汇储备增长率的年份占7个。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二) 外汇储备利用效率低
到2013年9月末,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余额达到了3.66万亿美元,这些巨额的外汇储备都用来做什么了?长期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相结合的原则,并偏重安全性和流动性。基于上述原则,我国的外汇储备长期以谨慎利用方式为主,因此,外汇储备长期投资于各国的政府债券,尤其集中投资于美国长期债券,这种投资方式具有风险低但却相对集中、收益低的特点。美国财政部2011年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在2010年6月突破万亿,截至2010年末达到1.16万亿美元,占外汇储备的40.74%。在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国债的收益率也将随之走低,且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累计已经超过23%,这大大降低了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水平。外汇储备收益性整体偏低反映出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二、成因及影响
(一)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成因及影响
从直接原因来看,我国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来源于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持续的双顺差,一般而言,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是不合理的,也难以长期维系。双顺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这又影响到了经济增长转型,从双顺差产生的原因中可以反映出这种影响。
1.储蓄投资缺口。中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储蓄率一直高于投资率,形成了储蓄投资缺口(见图2)。
从国民收入恒等式看,任何一个国家经常项目失衡,必然表现为国内的储蓄和投资不平衡。当总供给(国内生产总值)大于总需求(个人和政府消费、个人、企业和政府投资),国内储蓄大于投资,国内剩余的生产能力必然要寻求外部需求以保持平衡,出现经常项目顺差;反之出现逆差。尽管我国的投资率居高不下,但储蓄率更高,庞大的储蓄一部分转化成投资,剩余部分转为经常项目顺差。过高的投资率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过度倚重投资,而由储蓄投资缺口所形成的经常账户顺差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过度倚重出口,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却相对较弱。这种增长方式不仅缺乏内生的动力,而且容易产生投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转型。
2.出口鼓励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很小,政府为了防范可能发生的国际支付危机,实施了包括出口退税在内的一系列出口鼓励政策,旨在提高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在这一政策的鼓励下,中国的出口贸易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出口市场中的巨人。
但是出口数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出口质量的提高。我国的出口结构明显不够优化,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的表现有:在出口的商品中,中低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偏高,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所占比重偏低;服务贸易的规模较小且提供的服务相对落后,集中在运输、旅游和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3方面,而在新型领域,如商贸、电信、金融、保险等的出口则较少;加工贸易出口所占比重过高,并且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一国的贸易结构与一国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落后的贸易结构影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不利于一国的经济增长转型。
3.FDI的流入。FDI的快速增长是造成资本账户顺差的主要原因。中国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的FDI,原因有很多:第一,实施FDI的鼓励政策,这些政策包含的内容有较低的税率、免税期长、隐形的补贴、免费的基础设施、环保方面监管宽松以及优惠的用地政策。第二,中国的财政体制和机构安排使得地方政府吸引FDI的动力很强。因为FDI可以大大提高地方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是,吸引FDI是衡量政绩的一条重要标准,各级政府的各级官员都被分配了吸引FDI的指标,这一做法十分普遍,地方政府往往不惜一切代价尽可能多地吸引FDI。第三,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FDI的吸引力。
可以看出,尽管FDI促进了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也只是数量型增长而非质量型增长。有关FDI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表明,由于当前我国在吸引FDI的过程中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并且对FDI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优惠政策,使得我国利用FDI的方式更加粗放,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而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负效应却很显著,这与我国经济增长转型的目标是相悖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超额外汇储备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中国长期以来持续的双顺差,进一步分析双顺差产生的原因则可以看到,中国的双顺差本质上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并影响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转型。因此,必须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结构政策,抑制这种双顺差的持续扩大,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转型。
(二) 外汇储备利用效率低的成因及影响
我国外汇储备利用效率低主要是指,外汇储备作为国家的资产,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无法实现较高的收益。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不合理以及投资渠道单一造成的。从币种结构看,美元资产占比超过70%,其他储备货币资产的总和占比不到30%;从外汇储备投资的资产品种以及投资组合来看,我国仍以投资美国国债等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为主,收益不稳定和投资渠道单一成为我国外汇储备投资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并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造成了国家整体资源的浪费,这与经济增长转型的目标是相悖的,经济增长转型要求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源要从低效部门流向高效部门。因此,外汇储备的利用效率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实现低效向高效的转变。
三、提高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水平的建议及其意义
提高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水平,既要控制好外汇储备的增量,也要利用好当前的外汇储备存量,两方面结合,才能化解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对经济增长转型的促进作用。
(一)控制外汇储备增长的建议及意义
第一,改变长期以来“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的对外贸易战略。(1)有效控制资源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资源性商品出口的征税,这将有利于减少资源性商品的出口,从而降低我国的资源损耗。(2)取消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出口退税和各种隐性补贴,由于成本增加,这部分企业的出口规模将缩小,有利于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量。一些企业为了达到出口退税的标准,还将努力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采取低耗能、低污染的生产方式,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转型。
第二,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吸收外资考核评价体系,引入技术含量、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新增就业等综合指标,对FDI的引入应该逐渐由“重数量,轻质量”向“重质量,轻数量”转变,取消对FDI的各种优惠政策,并引导FDI投向通讯设备、计算机等高新技术领域或是金融、保险和证券等金融服务业领域,增加其进入传统领域的限制。FDI进入中国的门槛提高,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压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转型。
第三,转变对出口的过度依赖,积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现阶段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但一国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本国居民的福利水平,只有提高本国居民的消费,才能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我国居民的消费率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没有释放。如果能将这些潜力转化成实际的购买力,则中国经济仍然能够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并推动经济增长转型。
第四,改变官方储备和民间储备结构,真正实现从“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的转变。这种转变有利于缓解由于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导致的本国通货膨胀压力,为经济增长转型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二)提高外汇储备利用效率的建议及意义
第一,科学安排进口。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对于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产品,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因此,我国可以利用超额的外汇储备积极增加能源、技术的进口,可以考虑放开我国紧缺资源的物资进口配额,降低进口税率,鼓励大量进口紧缺物资;扩大进口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免税范围,鼓励企业大量进行技术改造;加大石油和矿产等战略物资进口,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加快经济增长转型。
第二,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继续放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管制,资金流动管理理念应由“宽进严出”向“均衡管理”转变。我国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可以用来为“走出去”战略服务。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日渐雄厚,建立起一些优质的本土企业,这些本土优质企业应该积极寻求到海外投资,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我们的民族品牌。企业进行海外投资需要用人民币购买外汇,这样,一方面有助于货币的回笼,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外汇储备的利用效率,使优质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带动我国经济增长转型。
参考文献:
[1] 刘冬雨.中国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理论与实证[D].济南: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11.
[2] 李永刚.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及中国对策[J].财经科学,2011,(4).
[3] 甘小芳,许少强.中国储投缺口结构对经常项目顺差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11,(1).
[4] 余永定.中国的双顺差:根源及对策[J].中国金融,2006,(19).
[5] 刘澜飚,张靖佳.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组合选择——基于外汇储备循环路径的内生性分析[J].经济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