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表示声音的词语

表示声音的词语

时间:2023-05-29 18:24: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表示声音的词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表示声音的词语

第1篇

1、描写声音的四字词语:震耳欲聋、铿锵有力、天震地骇、穿云裂石、震天撼地、如泣如诉。

2、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3、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4、天震地骇: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5、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6、撼天震地: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7、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一、对名词的修饰

对名词的修饰要开放思维,拓宽修饰词语的范围。如:对小草的描绘,可以用“绿油油、瘦溜溜、歪着脑袋、躺在野地里、随风舞动,被吹得东倒西歪、一大片一大片”来修饰。

其中,“绿油油”表示小草的颜色;“瘦溜溜”表示小草的形状;“歪着脑袋”表示小草的状态;“一大片一大片”表示小草的数量;“躺在野地里、随风舞动”表示小草伴随的动作。因此,表示颜色、形状、状态、动作、数量的词语或词组都可以用来修饰表示名称的词。

人物或动物作为特殊的名称,修饰时应该关注主体的品质(或感情)、性格、外貌、爱好或习惯、神态、内心、口才、特长等要素进行修饰。比如,和蔼亲切或不厌其烦、脾气暴躁、满脸胡茬、不修边幅、严肃的老师等。

对于人物或动物的修饰有时候也可以辅以动作。比如,正呵呵笑着的妈妈,咆哮着的小熊等。

练习1:根据要求在表格内填写修饰的词语,能用叠词的最好用上叠词。

修饰表示一般名称的词语

序号 数量 颜色或温度 形状或大小 状态或位置 动作(或被动) 修饰的主体

1 的桌子

2 的小树

3 的河水

4 的麦苗

5 的油菜

6 的墙壁

7 的电线

8 的马路

9 的衣服

10 的云彩

11 静静 的月亮

12 的山峰

13 的雪花

14 的雨点

15 舒展身体 左右摇摆 的豆角

16 个头不一 倒挂金钩 的辣椒

17 挂在枝头 身体下坠 的茄子

18 憨头憨脑 躺在地上 的冬瓜

19 长满白刺 安睡 的黄瓜

20 包裹严实 端坐 的大白菜

21 害羞 带着细尾 的西红柿

22 曲卷 仰面朝天 的木耳

23 层层叠叠 背着盖子 的蘑菇

24 节节相连 尾巴上翘 的莲菜

25 的松树

26 的杨树

27 的柳树

28 的野花

29 的假山

30 的石头

修饰表示人物或动物的词语

序号 品质或感情 性格 外貌 爱好或习惯 神态 修饰的主体

1 的妈妈

2 的爸爸

3 的妹妹

4 的同桌

5 的老师

6 的警察

7 的乞丐

8 的领导

9 的猴子

10 的熊猫

11 的小狗

12 的小鸟

附:部分描写人物的词语(ABB可参考前面叠词)

外貌:瘦小 弱不禁风 风度翩翩 大腹便便 披头散发 虎背熊腰 相貌堂堂 貌美如花 眉清目秀 面黄肌瘦 脸色苍白 满脸雀斑 面如桃花 脸颊绯红 身材矮小 身材苗条 身材丰腴 体态轻盈 臃肿 佝偻 身强力壮

神态:庄重 端庄 安闲 安详 恬静 文雅 镇静 沉着 诚挚 憨厚 恳切 潇洒 妩媚 羞涩 腼腆 严厉 冷酷 坚毅 傲慢 疲惫 沮丧 失神 诧异 发愣 尴尬 紧张 眉头紧锁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惊慌失措 漫不经心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眉开眼笑 怒气冲冲 嬉皮笑脸 满面春风 大惑不解 大惊小怪

内心活动:忐忑不安 心急如焚 七上八下 六神无主 心神不定 兴高采烈 喜出望外 欢天喜地 垂头丧气 闷闷不乐 欢蹦乱跳 快活 开心 快乐 欢乐 喜悦 愉悦 愉快 畅快 大喜 狂喜 欣喜 悲伤 怅然 痛苦 伤心 心如刀割 欲哭无泪 忧虑 忧伤 郁闷 焦虑 坐立不安 忧心忡忡 心事重重 心乱如麻 愤恨 憎恶 怨恨 恼怒 恼羞成怒 火冒三丈 勃然大怒 惊慌 害怕 畏惧 恐慌 胆小怕事 提心吊胆 惊慌失措 心惊肉跳

精神品质:一清二白 大公无私 正直无私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表里如一 忠心耿耿 虚怀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 谦虚谨慎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一丝不苟 兢兢业业 贪生怕死 乐于助人 勤学好问 先人后己

性格:乐观 内向 成熟稳重 幼稚调皮 温柔体贴 活泼可爱 普普通通 内向害羞 外向开朗 心地善良 聪明伶俐 善解人意 风趣幽默 思想开放 积极进取

口才特长: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侃侃而谈 身怀绝技 拿手绝活

二、对动作的修饰

表示动作的词语的修饰能使动作表现的外延更广泛,内涵更丰富。比如,轻快、欢快、缓缓、哗哗地流;使劲、狠狠、轻轻、啪啪、恼羞成怒、毫不留情地打。

其中,“轻快、缓缓”表示状态速度,“哗哗”表示声音,“欢快”写出了情绪。因此,表示声音、情绪、神态、状态、程度或速度、伴随的动作等词语都可以用来修饰动作。此外,在修饰动作的词语之前还可以加上情景或范围。比如,一条小溪在山间欢快地流等。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世间万物都有施为动作的特征,受动作施为主体和动作状态的限制,并不是每个动作之前都可以用以上几个方面的词语进行修饰。我们只要能根据作文的特定情境思考出一个、两个修饰词就可以了。

练习2:想一想,哪些词语可以修饰下面的动作?在空格里写下来。

1. ――――――――――――― 地看着

2. ――――――――――――― 读书

3. ――――――――――――― 地骂

4. ――――――――――――― 坐下

5. ――――――――――――― 地开放

6. ――――――――――――― 地叫着

7. ――――――――――――― 地讲

8. ――――――――――――― 地唱

9. ――――――――――――― 地说

10. ―――――――――――― 地挪动

11. ―――――――――――― 地扭动

12. ―――――――――――― 地刮

13. ―――――――――――― 地写

14. ―――――――――――― 地发现

三、名词、动词修饰综合练习

练习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1. ( )太阳冉冉升起,照在( )草原上,草原到处洒满( )阳光。牧民们怀着( )心情,放牧着( )牛羊。

2. 在( )土地上,长着( )庄稼。那( )玉米,( )高粱,还有那( )谷穗,真惹人喜爱。

练习4:请找出表示名称和表示动作的词加以修饰,使句子更加具体。另外还可以在名词之后动词之前加上时间和处所。

太阳照着大地。( 的)太阳( 地)照着( 的)大地。

燕子飞过田野。( 的)燕子( 地)飞过( 的)田野。

天空飘着白云。( 的)天空( 地)飘着( 的)白云

青蛙叫着。( 的)青蛙(在 )( 地)叫着。

西北风刮着。( 的)西北风( )( 地)刮着。

蟋蟀爬出来。( 的)蟋蟀(从 )( 地)爬出来。

孩子数星星。( 的)孩子( 地)数( 的)星星。

教室里摆着课桌椅。( 的)教室里( 地)摆着( 的)桌椅。

山村里闪烁着灯光。( 的)山村( 地)闪烁( 的)灯光。

关怀着战士。( 的)( 地)关怀( 的)战士。

脸蛋上印着酒窝。( 的)脸上( 地)印着( 的)酒窝。

鱼儿逃窜。( 的)鱼儿(在 )( 地)逃窜。

野花开。( 的)野花( )( 地)开。

星星眨眼。( 的)星星( 地)眨( 的 )眼。

老师批改作业。 ――――――――――――――。

洪水淹没了村庄。 ―――――――――――――。

海鸥飞过海面。 ――――――――――――――。

马驹瞪着眼睛。 ――――――――――――――。

话印在心上。 ―――――――――――――――。

同学们做作业。 ――――――――――――――。

少先队员挥舞着花束。 ―――――――――――。

同学们议论着消息。 ――――――――――――。

玲玲做操。 ――――――――――――――――。

雨点落下来。 ―――――――――――――――。

四、拆解表示形状、颜色、状态、特征的词

所谓形容词,大多是表示形状、颜色、状态和特性的词语。比如,红,黄,蓝;圆,长,短;快慢,冷热;聪明,活泼,可爱等。如果把这些抽象的形容词进行分解描述,就能让读者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形态、样子、温度、状态或程度。比如,“小猫真可爱!”可爱在何处呢?老舍先生用拟人的笔法写实:“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就到院子去玩了,从这个花盆跳到那个花盆,还抱着花枝打秋千。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被它折腾得枝折花落。”

“晚霞真美!”美在何处?美在晚霞热情的色彩,美在晚霞多姿的形态,美在晚霞对周围事物的感染。我们只要把色彩、形态和周围事物色彩的变化写出来,晚霞的美就形象化了。

“今天真冷!”冷表现在何处?我们可以用“听到的风声,看到沟渠里的冰,手触到的事物的感觉,街上人的衣着和神态动作”去表现。这样的“冷”就是具体的、立体的。

练习5:把下面句子中表示形状、颜色、状态和特性的词语找出来,并用叙述的语言描述这个词语。

1. 爷爷慢慢走着。(步幅、动作、时间与距离,和其他路人作比较)

2. 山羊跑得快。(山羊的动作,和哪些事物的快相似,和同行的伙伴对比)

3. 西瓜真甜。(口感,和什么食物相仿)

4. 天气真冷。(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

5. 这树真大。(树干、树冠,和什么事物相像)

6. 这座山太高了。(仰视,顶端的视觉,山顶相伴的事物,联想到的诗句)

7. 他背得真熟。(声音,语速,神态,时间)

8. 他的作文写得真差。(遣词造句情况,作文的长短,读起来的感觉等)

9. 他真不听话。(用反衬和对比的方法)

10. 声音悦耳。(语调、语速,与什么好听的声音相仿,听后的感觉)

11.天气真热。(自己的感觉,动物、植物的样子,其他人的表现)

12.花儿真红。(像什么,对周围事物的影响)

13.夜晚真黑。(视觉感受,比喻成熟知的事物的样子)

14.桂花香。(香味浓淡,自己的感受,和哪些事物的气味相仿)

15.弟弟真调皮。(概括的事例,抓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第3篇

【 关键词 】拟声词 理据性 词义转移

一、拟声词的界定及汉英拟声词的可比性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在发展变化和运动的过程中都有独特的声音。这些声音本来没有语义,可是一旦与人的思维相连便成为了人类交际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拟声词是模仿人、动物、自然现象、机器或工具等物品或动作所产生的各种声响的词,能够刺激人的听觉,从而产生象征性的联想,旨在加强语言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拟声词是模仿自然界万物的声音的重要手段,其模仿对象主要有以下三类构成:

1、摹拟人的声音:包括摹拟人宣泄情感时发出的声音以及行为举止的声响。如:汉语中的“哦”“哇”“咯咯”“嘻嘻”等。英语中的Oh! Hey! ,Clang,clap,giggle等。

2、摹拟动物的声音:如汉语中对于狗吠、鸡鸣的描述“汪汪”,“咯咯”等。英语中有“bark”、“ tweet”等。

3、摹拟事物之声:自然界中树木花草,风雨雷电,机械器具,锅盆瓦罐都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声响。如:溪流流动时的“潺潺”声;发动机的“突突”声;金属碰撞时的“叮当”、“叮咚”声,这些声音在英语中也有相应表达“murmur”、“chug”、“ding-dang”。

在对汉英拟声词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在同样声音的表达上汉英之间不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如金属碰撞时发出的“叮当”声英语的表达也为“ding-dang”;而另一些声音,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狗吠声“汪汪”在英语中的表达为“bark”。故对汉英拟声词进行对比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汉英拟声词理据性对比

语言是反映人类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变化的主要方式之一,人类的语言都能够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人类语言的共性。汉语和英语的拟声词有许多的相同之处,甚至还能找到对应的词语。如猫的叫声“喵”在英语中的表达为“mew”;人类的笑声“哈哈”在英语中的表达为“Aha”,踌躇时的“唔”、“嗯”在英语中也为对应表达“Um”、“Umm”。

由于不同语言所反映的思维方式不同以及语言符号与所指关系的任意性,不同语言所描写的同一事物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如羊的叫声“咩”在英语中的表达为“baa”、“bleat”;敲门的“咚咚”声在英语中表达为“rat-tat”。同一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相似,所以对于同一种声音的感知是大体相同的,而对不同民族而言,对于同一种声音的感知可能会有所不同,拟声词的造词理据源于自然,并经过人们的主观加工,必然会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如老鼠的叫声,在汉语中拟声词只有一个“吱吱”,如果要表达老鼠不同的叫声,则在拟声词前面加上各种形容词,如:“老鼠肆无忌惮的吱吱叫着。”在英语中表示老鼠叫声的主要有:“squeak”和“cheep”两个。“squeak”表示尖利而短促的叫声,而“cheep”表示微弱的叫声。“cheep”与“吱吱”在语音上有些许相似之处,由于汉英语言系统的不同,造成了语音的相异。

汉语是音、形、义结合的语言系统,其拟声词在以表音功能为主的属性下,也具有音、形、义结合的特点。由于这样的特点我们也可以概括出汉语拟声词的理据性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模拟动物或人的声音时,常常添加“口”字旁来显示声音的生命属性。例如:咩、喵、、嘻、哈、阿嚏等。

2、模拟自然物体的发声时,常常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无生命的物体拟人化,也添加“口”字旁。例如:叮咚、嘎吱、咔嚓、呼啦啦等。

3、偏旁能够反映声音所属物体的材料属性,具有强烈的表意性。如:“怦”形容心跳的声音;“潺潺”形容溪水、泉水流动的声音;“辘辘”形容车轮等的声音。汉语的造字具有强烈的“意化”倾向,在单纯的表音成分上,加上了表意的偏旁,在形体上突显了词义是汉语拟声词最重要的造字方式。

英语是拼音文字,所以拟声词理据性中不存在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对应性,但英语造词构句的方式正好反映了西方人侧重个体的思维方式,不特别注重整体或个体之间关系的特点。以模拟动物叫声的拟声词为例,英语中许多动物的叫声都有多种。动物种类和模拟叫声的拟声词是一对多的关系。比如狗的叫声有:“bark”、“yelp”、“grow”三种,牛的叫声有:“bleat”、“bellow”、“maw”、“cow”四种。汉民族的整体思维导致汉语发展变化时重归纳和轻分析,在造词中并不会对某类拟声词进行特别细致的分类,动物叫声类的拟声词没有英语中这样细致,通常是一种或一类动物对应一种声音。是多对一的关系。例如汉语中鸟类的叫声通常只有“叽喳”一种。

其次,由于语音系统的不同,英语拟声词多为单音节词语而汉语以双音节为主,多重叠。如汉语拟声词中“嗡嗡”、“嘟嘟囔囔”、“呱呱”、“唧唧”、“嘻嘻哈哈”、“嚓嚓”所对应的英语翻译都为单音节词语“bum”、“burble”、“caw”、“cheep”、“chortle ”、“chuff”。汉语追求句式的整齐,音韵的完整之美,AB式的双声叠韵满足了汉语拟声词音律整齐和谐的要求,甚至在英语单音节拟声词被翻译成汉语以后,多数也都变成了重叠形式。

通过对汉、英拟声词理据性的对比我们发现,拟声词从最初单纯的记音逐渐融入到汉语、英语不同的语言系统中,体现了不同语言系统的特点。所以对于拟声词词义变化的轨迹我们可以叙述为:自然声音对人类听觉的刺激经过人脑的加工和处理后,通过发声器官实现语言化,最后经过语言社会的长期使用和约定俗成最终确定下来。

拟声词是各种语言共有的普遍现象,本文从拟声词的汉英对比入手对汉英拟声词的理据进行了分析比较,并通过思维方式入手对比了不同思维方式对汉英拟声词的理据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学林出版社.

[2]耿二岭,汉语拟声词,现代汉语知识丛书.

[3]王帷韬,汉英拟声词对比研究,四川外语学院.

[4]应学凤,现代汉语拟声词的后重格局,汉语学报,2012年,第三期.

第4篇

朗读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种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

语言学家德・索绪尔说:“语言符号不是联系一个事物或一个名称,而是联系一个概念和一个听觉形象”。这个“听觉形象”不仅仅包含有理念上的内容,而且包含有感情上的内容,它所表达的内容比文字符号所能表达的内容要多得多。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他有一段精辟的文字论述此事:“作者当日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及其刊布流传,已成陈迹。今之读者去古已遥,欲据此迹进而窥其所以迹,恐亦只有遵循原来轨道,逆溯上去之一法,当时之感慨托在声音,今日凭籍吟哦背诵,同声相应,还使感情再现。虽其生也至微,虚无缥缈,淡若轻烟,阅水成川,已非前水,读者此日之领会与作者当日之兴会不必尽同,甚或差异,而沿流讨源,终归一本。孟子所谓‘以意逆志’者,庶几近之,反复吟诵,则真意自现……”

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

所以,重视朗读正是为了突出语言的本质。汉语文字适宜于朗读,与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的特性有关。王力先生曾在其《略论语言形式美》一书中论述道:“除了音乐性的美之外,语言形式差不多没有什么其他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东西了。”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一是因为在汉语语音中,元音占明显突出的地位,元音属物理学中所说的乐音,使得语音和谐悦耳;二是因为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一连串的音节由于四声的变化而形成语音的起伏、疾徐、抑扬、强弱、隐显等,从而造成情感的节奏进而构成音乐美的效果。朗读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使学生易于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深刻含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培养语感,增强语言的敏锐性;可以促进记忆,通过熟读成诵启发顿悟,增进理解;可以锻炼学生口才,通过朗读,丰富和提高语言表现力,密切读与写的联系;还可以使学生领会祖国语言的优美,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等。

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朗读,按其熟练程度和教学进程,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正确,即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二是流畅,即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连贯;三是传神,即能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和神采。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种器官协作的训练。用眼看文时,做到准确、迅速,不看错,不遗漏;用口发音时,做到口齿清晰,准确流利;用耳听读时,做到能听出朗读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信息;用心理解时,做到正确、快速,并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生动地传达出文章的内容和风采。

朗读之前,需要分析作品的内容风格,对文章有深切的理解和把握。比如:《春》的清新明丽,《沁园春・雪》的雄浑,《天上的街市》的飘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豪放等。对其风格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把握之后,才能用想象展开内心的视角,身临其境,体其味,缘其情,然后才能渲染语音表情,化声音为形象,把握其情感的起伏,“怒而如潮”,“疾而如驰”,“舒而如云”,以语流的起伏跌宕在听者的心壁上引起同振共鸣,从而实现朗读的艺术效果。

朗读技巧的训练主要应处理好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

1.安排好停顿。首先,是语法停顿,即是根据语句的语法结构所作的停顿。定语较长时,距中心语远的定语后要停顿;状语较长时,状语后要停顿;宾语、补语较长时,宾语、补语之前要停顿;主语和谓语之间要作适当停顿。

其次,是逻辑停顿,又叫强调停顿。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可以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化停顿的时间,或者不是在语法停顿的地方适当停顿,从而表示出词组、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再次,是结构停顿,即是表示文章的段落、层次等次的停顿。停顿的时间长短是段落长于句群,句群长于句子。停顿的等级根据停顿的时间可分为5级。一级停顿是题目与正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一般停三拍;二级停顿是句号、冒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停两拍;三级停顿是分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以停一拍到一拍半为宜;四级停顿是逗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为一拍;五级停顿是顿号所表示的停顿,是最短的停顿,大体上是半拍。

适当的停顿可使朗读者适当地换气,恰当地控制语速,更好地表达感情,可使听者更清晰地理解朗读的内容,受到更强烈的感染。

2.确定好重音。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感情的需要,往往要把某些词语和句子读得重些,这重读部分就是重音。

首先,是语法重音,这是由语法结构形成的重音,可分为词组重音和句子重音。词组重音:联合关系短语同样重读;偏正短语修饰成分要重读;主谓关系短语,谓语重读;表结果、程度、情感的补语重读,如:“打扫 干净”、“悲伤极了”;动补短语,表趋向的动词重读,补语不重读。句子重音:短句谓语部分重读;句子主语是疑问代词时,主语重读;一般情况下,定语、状语、补语应读得较重。

其次,是逻辑重音,这是根据上下文对句子中一些词语加以特殊强调从而重读的音节。逻辑重音比语法重音重而长,其位置不是固定的,它随着语言、说话人的意图和感情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荣誉”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荣誉”,重音不同,所强调的意思也就不同。逻辑重音常用来表示夸张、强调、比喻、照应等。

还有感情重音,这是对文章中表达感情最浓烈的词句所加重的读音。其目的是激发感情,唤起想象,使听者受到感染。感情重音与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有时是重叠的,感情最浓烈的词语,往往正是句子中最关键的词语,是逻辑上应强调的词语。为了取得好的效果,除了重读之外,还可以用长音、顿音、急音、徐读等特殊手法来表达。

3.掌握好语调。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语调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缓急3类。语音的高低,是因声带的张弛而产生的区别。文句之别主要的字眼,或是前后彼此关联照应的词,发音需高一些。就一个句子而言,意义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叫的文句,疑问或惊讶的文句,需前低后高;意义完结的文句,祈求或是感激的文句,需要前高后低。语音的强弱,是因肺部呼出空气的多少而产生的区别。表示悲壮、快活、叱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其尾部应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语音的缓急,是声音与时间的关系。单位时间内,发音数少就缓,发音数多就急。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等情味的文句,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等情味的文句,应该急读。

朗读训练常用的方法有:教师范读、录音范读、提问接读、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表情朗读、分角色读、轮读、领读、分合读、自由读等等。对所读材料可采取全篇读、分段读、重点读等。

现代媒体的迅速发展为朗读教学提供了方便。电影、电视、录像、广播,以及语音实验室等都可以为朗读训练提供较好的示范材料和手段。一些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如:《动物世界》、《话说长江》等,都是优秀的范例。人民教育出版社聘请著名播音员夏青、方明、常亮等,选择教材中的名篇佳作制作成的朗读录音带,语言规范,声情并茂,对学生是极好的示范和熏陶,学生自会在模仿中增强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第5篇

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他们语言的发展上。这样,取得的效果比任何时期都要高的多。如何发展这一时期儿童的语言,首先要帮助他们理解掌握最小的语言单位――词。词是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的、能够努力运行的最小语言单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声音是词的形式,意义才是词的内容。理解词的内容,才能使其独立地、自由的用来造句,充当句子成份,让其充分地表达出人们的思维、语言和动作行为。所有词的意义形成都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头脑中概括的反应,与客观事物的种种物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使词的意思接近孩子们的生活,变得直观、现象,让儿童更易理解、接受,做到说话用词恰如其分,造句用词合适得体,联句使词搭配得当。总之,让儿童掌握并恰当的运用之,是每个教师应该考虑,值得研究的问题。

“任何词都是概括了的”也就是“约定俗成”的,词具有理性,因为词的内容准确地反应了客观事物或现象,使我们在教学词语中有利于对词的意思进行各种形式的演示导向,利用演示解释词意既直接、又简便,更重要的是直观、形象,启发学生联想,激发儿童思维活动。这一形式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喜闻乐见。

一、动作演示法

教师是学生的样子,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致使学生终身不忘。借助这一特定优势为学生解决他们认为较难记忆和理解的词,伸一下腿,传一个眼神,摆一副架势,就能把一些词的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如“掰”、“拱”、“趔”、“瞟”、“坐”等词。“掰”在解释时,可用两手掌心合一起,然后分开,或拿一粉笔,两手用劲使其分开,反复示范这一动作,学生就能很好很快地识记这一字形及意思;解释“拱”一词时,可随手拿起身边教具――教鞭,两手握住两头用力向下方靠拢,使之成为弧形,然后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所有看到拱形的物象,如“桥、虹、弓”等之类事物,来加深对“拱”的理解和记忆;“趔趄”一词的意思是站不稳的样子,其实这样的概念并没有完整地表达这一词的意思,好多词象“摇摆”、“晃动”、“蹒跚”、“踉跄”等如果是表示走路样子的话,都可以用此概念解释,要想让学生准确掌握“趔趄”的内容,不妨做“趔趄”的动作,身子向后倾斜,两错向后退,表示站不稳,这样虽身子、步履轻轻 一举,但“趔趄”这一词的意思却象刀子一样刻在学生的脑子里,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图表演示

现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不仅选材广泛,内容丰富,里面的词语也十分精彩,学习、掌握它对提高儿童语言能力有着权威性辅佐作用。前面已经谈到词的意思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头脑中概括的反映,它具有理性,融人们思想、动作、语言于其中,同时词直接描画客观事物,具有艺术性,这就为我们解释词语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授课中,教师可用身边的粉笔、尺子、课本等来采取简单线条、图表为学生解释词语,使词的内容形象、生动的跃然纸上,这样比背诵词的的概念来得快,记得牢。如“倒映”,寥寥几笔在黑板上画条小河,岸边垂柳的影子倒映着出现清澈的河水里,这就是“倒映”。“覆盖”、“耸立”、“蒙古包”等,好多具有图画、

图像特征的词都可以采用这种办法解释,这种方法形象、具体、富有直观,是演示解词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对照演示

所有的词的内容都能用动作或图表来表达的。有些用象征性的图形或符号表示词和词素的文字,它不直接描画客观事物,它不直接地表示词的声音,而是让人们根据按一定的方法排列在一起的图形或符号去领会它们的意思,象一些“指示、会意”字所表示的词就不能明白,准确地表示词的意思。如“红”虽然能理解为一种颜色,但是什么颜色,教师无法概括其定义。这样的词教师可采用对比演示,同其他颜色进行对比、参照,在比较中让学生知道“红”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

社会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词也随着社会的步伐在发展变化着,有些词形式上发生了变化,而意思上仍保留着原来的内容。因此,在教学古‘现代文章中,如遇到和当代词语只是形式不同而内容相同的词时,可用参照对比法。如“佣人”一次是旧社会指帮富人干活或伺候有钱人的人,现在称为“保姆”。这样一比较,学生就能了解“下人”、“佣人”“奴婢”是什么意思了。

第6篇

【关键词】叹词;拟声词;语音;语法功能

一、 叹词和拟声词研究的分歧

叹词和拟声词是现代汉语中比较难处理的两类词。叹词,前人早有研究,汉代的《诗毛传》和《说文解字》等书对叹词都进行了解释,如《诗毛传・周颂・清庙》:“于,叹辞也。”又《大雅・文王》:“于,叹词也。”拟声词在口语中数量众多,在书面文学语言中也经常碰到,而且从汉语史的发展角度看,它更是源远流长的。从《诗经》中“坎坎伐檀兮”的“坎坎”,楚辞中“风飒飒兮木萧萧”的“飒飒”、“萧萧”,到唐诗中“嘈嘈切切错杂弹”的“嘈嘈”、“切切”,再至明清以来的口语文学,乃至“五四”以来的白话作品,数千年沿用,一脉相承,生命力非常持久。但拟声词的研究比较晚,吕叔湘、熙的《语法修辞讲话》( 20 世纪50 年代)和丁声树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20 世纪60 年代)等语法著作才开始注意拟声词这一类现象,并将其与感叹词合为一类,称作“象声词”,算虚词的一种。这之后出版的北京大学汉语教研室的《现代汉语》和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等都采纳了这种说法。

有关这两类词曾经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见解:一是名称不一,叹词和拟声词的名称有多种,迄今为止,叹词也被称作感叹词、单呼词、象声词等;而拟声词各家说法有:像声词、拟音词、表音词等多种。二是归属难以确定,有把叹词和拟声词归为实词,也有归为虚词,还有把拟声词归为类虚词的,归类问题可谓见仁见智。三是两类词界限不清,早期的语法书大都没有明确区分拟声词和叹词,有的即使区分了,界限和范围也不一致。少数人还提出把拟声词和叹词合并。经过数位学者多年的研究,叹词和拟声词是不能合并的观点被大多数人接受,名称也逐渐统一,但是归类还存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各大高校的现代汉语课本,黄伯荣将拟声词和叹词归为虚词,胡裕树则将其归为虚词,张斌把这两类词单独归为一类取名拟音词。而本文主要针对拟声词和叹词能否合并浅谈下观点。

二、 划分词类的标准

区分叹词和拟声词就要知道词类划分的标准是什么。过去曾提到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一词的形态,二词的意义,三词的语法功能。在《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中,郭锐对这三个划分标准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郭锐首先指出,只有当词的词形本身有成系统的差异时,才能足以用来划分词类,如英语、意大利语。但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只能根据语法功能来划分;其次,过去马建忠、王力都以词的意义作为划分的标准。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由于语法位置对词语有选择限制,因而可以根据这种选择限制来划分词类。这就是郭锐提出的划分词类的看法:“词类从本质上说不是分布类,因而试图通过寻找对内有普遍性,对外有排他性的分布特征来划分汉语词类的做法难以成功。词类从本质上说是词的语法意义的类型,我们把这种语法意义叫做表述功能,即词在组合中的意义类型”。①因此“词类实际就是以词的词汇层面的表述功能为内在依据进行的分类”。

三、 叹词和拟声词

(一) 叹词

叹词是一种通常独立于句法结构之外,以模拟人类自己的声音、表示人类自身情感为主的特殊的词类。②叹词的数量不多,只有三十多个,大多数是单音节的,如:“啊”、“哦”、“哼”、“呸”、“唉”、“哇”、“哈”等,也有一些双音节的,如:“哎呀”、“噢哟”、“哎哟”等。

叹词是语言殊的一类词。就语音形式而言,一个叹词可以有不同的读音,如“唉”(ei,ai,ê),“嗯”(n,ng)等,而且有些叹词的调值与四个声调的调值类似,但实际上仍不相同,或者是长短不同,或者是起伏不同。就语义形式而言,叹词本身不表示实际的意义,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 属于虚词。就功能而言,叹词总是独立实用,既能充当句子成分也能充当句法成分。

(二) 拟声词

拟声词主要是模拟各类事物声音的。比如:“嗖”、“哐”、“扑通”、“丁当”、“咯吱”、“嘀嗒”等。事物的声音复杂多样,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有多少种进入人们听觉的不同声音,语言中就应当有多少个表现这种声音的拟声词, 因此它的数量是相当丰富的。只不过由于方块汉字的限制,自然界的有些声音不能用拟声词表达出来,能写到书面上的拟声词是有限的,口语里还有大量的拟声词是无法用汉字来表示的。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多于口语中的拟声词,而口语中的拟声词多于书面语的拟声词。从语音形式而言,拟声词的读音是固定的,不像叹词那么灵活多变。就语义形式而言,拟声词是对各种声音的模拟,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又不完全具有实词的功能。

四、 叹词和拟声词的界限

曾经有少数人指出叹词和拟声词能够合并,因为叹词大多兼有拟声词的功能。但是经过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得出叹词和拟声词是不能合并的,虽然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它们还是有根本的区别。

(一) 叹词和拟声词的语音特点

前面说过叹词就语音形式而言,同一个叹词可以有不同的读音。比如“啊”可以分成四种不同的声调:

啊(à),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

啊(á),我没听清你刚才说什么。

啊(ǎ),这是怎么回事?

而且特别是表示情绪的叹词往往是由于人们受到某种强烈的刺激而不自觉地发出的声音,往往不受理智的约束,没有确定的含义,这类叹词的音往往是比较模糊的,即使是表示呼唤、应答的叹词,有的语音上也比较模糊,可以超越该民族语言的语音系统。如汉语普通话中表示呼唤的叹词“G”,如: G,你过来。它的实际音值往往是[ê];表示应答的叹词“嗯”,如:嗯,我知道了。它的实际读音往往是[n]或者[ng]。而这些都是超越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音节单位。(下转第291页)

(上接第290页)

拟声词就语音形式而言,是比较固定的。因为它是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摹拟,尽管自然界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听觉和习惯去摹拟各种事物的声音,但不管怎样,这种摹拟都是有意识的,要经过说话人理智的加工,因此拟声词在语音上是有所选择的,要受到说话人所使用的语言的语音系统的制约,人们总习惯于用本民族语言已有的语音去摹拟自然界的一切声音,因此拟声词在各民族语言中除个别例外,原则来讲是不超出这种语言的语音系统的。如汉语普通话中的“哗哗”[huahua ]流水声、“叽叽喳喳”[jijizhazha ]鸟叫声,“轰隆”[honglong]雷声、“呼呼”[huhu]风声、“呼噜”[hulu]声等等, 都是用汉语普通话已有的音节去表示各种事物的声音。

(二) 叹词和拟声词的语法功能

叹词和拟声词语法功能有很大的区别,虽然有的叹词大多兼有拟声词的功能,但是这不能作为把它们合并的理由,任何实词都可进行拟声化操作临时用作拟声词。

叹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本的功能,充当句子成分;另一种是充当句法成分。

拟声词的功能则有单独使用功能、句法组合功能、模拟表音功能以及重叠功能。

1、 单独使用功能,可位于句首,也可以位于句中。比如:

咯喳, 车把断了。/搭搭, 外面有叩门声。/沙沙沙,外面是风雨声。

当然拟声词还能单独成为一个句子。比如:

“叮当, 叮当。”铃铛儿听了这番话, 响得更加起劲了。/轰隆隆,轰隆隆。火车开过来了。

2、 组合功能,充当定语的拟声词一般要有“的”,充当状语时,带“地”的居多,不带“地”居少。比如:

溪水哗哗地流着。/他一躺到床上就呼呼地睡去了。/我的耳朵嗡嗡直叫。/他吧嗒吧嗒地抽着烟。/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神七飞天了。/她看着那块滴滴答答的马蹄表。/夜里传来“嘭嘭”的敲门声。/我躺着, 听船底潺潺的水声, 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拟声词还能作谓语、补语、宾语、主语。比如:

凿师傅为了制止这坎混战, 一会用水龙头兹, 一会用长杆轰 /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 哗姚, 哗哗。/脚上踏啦着一双旧布鞋。

他瞪起眼睛, 鼓起胸膛气的呼呼的。/他牙咬得咯咯吧吧。

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稠的叮叮当当。/耳朵里只听见车的轰轰。

丁丁铛铛的,是什么声音?

叹词总是独立于句子之外( 充当独立成分) 或单独成句,它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不做句子的一般成分。因此,凡能充当句子一般成分的摹拟人的口腔发出的声音的词, 都不是叹词而是拟声词。例如:

大家听了, 哈哈地笑起来。

但是, 先生又来了一个“嗤”。

这两句中的“哈哈”、“嗤”都是拟声词而不是叹词,这不仅因为它们充当了句子的一般成分,而且还因为它们只是在摹拟表现人的声音,而并不是说话者发出的感叹。

叹词和拟声词的关系正如人发出的自然声音同语言中的拟声词的关系一样,如作为叹词的“喂”相当于人打电话发出的声音。拟声词“喂”是对作为叹词的“喂”的声音所作的模拟,并且两者通常用同一字形代表。③因此两者在语法系统中的位置相差很远,不能归为一类。

综上所述,叹词和拟声词从表述功能和语法功能来看,都是区别很大的两类词,不能合并在一起。本文只是从语音和语法功能浅显地做了对比分析,其中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研究。

参考文献

[1]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

第7篇

We hemmed and hawed for ages before deciding to buy the house.

我们犹豫了很久,才决定买这所房子。

Some commentators have tried to describe Mr. Brown as a Shakespearean character―a Hamlet who has hemmed and hawed in his rivalry with Mr. Blair.

有些评论家曾把布朗描述成是一个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式的人物, 在与布莱尔的竞争中, 优柔寡断。

“hem and haw”在口语中表示踌躇再三,做事犹豫、迟疑。

I think there was some hanky-panky with the last election.

我觉得最后一次的选举中有猫腻。

“hanky-panky”的意思是有不诚实的行为、骗人的把戏。又如,He played hanky-panky with me.他欺骗了我。(他耍了我。)

They are on the razzle-dazzle.

他们在狂欢。

“razzle-dazzle”在口语中表示欢闹、 狂欢;也可以表示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的场景。如“show-biz razzle-dazzle”娱乐性行业五光十色的广告宣传。有一部澳大利亚喜剧名为“Razzle-dazzle”(《超炫花招》)

It is humpty-dumpty.

“humpty-dumpty”在这里不是旧童谣里唱的那个从墙上摔下跌得粉碎的蛋形矮胖子,而是指某东西坏得无法修理了。

After her boss fell sick, she willy-nilly found herself directing the project.

老板生病了, 不管愿意不愿意, 她也要负责工程的指导工作。

第8篇

郭沫若先生说过:“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标点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是文章的齿轮和螺丝钉。标点是情感的一种载体,仔细体会,别有意味。

一、句号见急切

有时候,句号可见急切之情。“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这三个间隔短暂的时间词语,连用三个句号,单独成句,它们之间不用顿号,也不用逗号,为什么呢?经过一番思索、比较,体会到句号蕴含着:巴迪等待父亲回来的时间过得很慢,等得久。用句号远比用顿号、逗号更能表现巴迪内心的迫不及待,真可谓望眼欲穿,度日如年啊!

二、逗号现艰难

揣摩逗号,艰难之旅,显而易见。“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地震中的父与子》)“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四个间隔并不短的时间词语之间不用句号,却连用四个逗号,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里逗号含蕴丰富:父亲挖掘的时间过得比较快,挖得久,挖得艰难,他一口气挖了36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睡!多么超常的举动,多么艰辛的拯救历程!好一个坚忍不拔的父亲,好一个富有责任感的父亲!

三、叹号显激昂

叹号,热情奔放,激情飞扬。抓住叹号,感悟激昂的气势。“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桥》)把三个叹号与“沙哑”联系起来想一想就会发现:尽管老汉此刻声音沙哑了,非常劳累了,还是用高亢、激昂、干脆、有力的声音指挥大家。这声音体现了老汉的威严与责任。

四、省略号明人心

省略号,断断续续,吞吞吐吐,可跳跃,可转折。“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金色的鱼钩》)两个省略号表示寻找鱼饵,寻找野菜的艰辛,但他牢记肩上的责任,一心为了三个病号,自己从不喝一口鱼汤。炊事班长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令人动容。

第9篇

演讲表达的主要特点是“讲”,对演讲者来说,写好了演讲词,不一定就讲得好,正如作曲家不一定是演唱家一样。有文才,善于写出好的演讲词的人,不一定有口才,不一定能讲得娓娓动听。真正的演讲家,既要善写,还要会讲,即既要有文才又要有口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口才比文才更为重要。如果演讲者讲话哼哼哈哈,拖泥带水,“这个”“那个”的一大串,那么,即令有超凡脱俗的智慧,有深刻广博的思想内容,也无济于事。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成就一次精彩的演讲,一方面要注重平日里的锻炼和学习,另一方面也要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下面从以下八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分享学习一下演讲的技巧和方法。

1.演讲时的姿势

演说时的姿势也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

2.演讲时的视线

在大众面前说话,亦即表示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当然,并非每位听众都会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尽管如此,你还是不可以漠视听众的眼光,避开听众的视线来说话。尤其当你走到麦克风旁边站立在大众面前的那一瞬间,来自听众的视线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刺痛。

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决,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对巩固信心来进行演说也具有效果。

3.演讲时的脸部表情

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紧张、疲劳、喜悦、焦虑、等情绪无不清楚地表露在脸上,这是很难藉由本人的意志来加以控制的。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总觉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欠缺说服力。

控制脸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另一个方法是“缓慢说话”。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

4.演讲时的服饰和发型

服装也会带给观众各种印象。尤其是东方男性总是喜欢穿着灰色或者蓝色系列的服装,难免给人过于刻板无趣印象。轻松的场合不妨穿着稍微花俏一点的服装来参加。不过如果是正式的场合,一般来说仍以深色西服、男士无尾晚宴服、以及燕尾服为宜。其次,发型也可塑造出各种形象来。长发和光头各自蕴含其强烈的形象,而鬓角的长短也被认为是个人喜好的表征。站出来演讲之际,你的服装、究竟带给对方何种印象?希望各位好好地思量一番。

5.演讲的声音和腔调

演讲的语言从口语表述角度看,必须做到发音正确、清晰、优美,词句流利、准确、易懂,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一)发音正确、清晰、优美

以声音为主要物质手段的,语音的要求很高,既要能准确地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又要悦耳爽心,清这优美。为此,演讲者必须认真对语音进行研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达到最佳状态。

一般来说,最佳语言是:

(1)准确清晰,即吐字正确清楚,语气得当,节奏自然;

(2)清亮圆润,即声音宏亮清越,铿锵有力,悦耳动听;

(3)富于变化,即区分轻重缓急,随感情变化而变化;

(4)有传达力和浸彻力,即声音有一定的响度的力度,使在场听众都能听真切,听明白。

演讲语言常见的毛病有声音痉挛颤抖,飘忽不定;大声喊叫,音量过高;音节含糊,夹杂明显的气息声;声音忽高忽低,音响失度;朗诵腔调,生硬呆板等。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

(二)词句流利、准确、易懂

听众通过演讲活动接受信息主要诉诸听觉作用。演讲者借助口语发出的信息,听众要立即能理解。口语与书面语之间有较明显的差距。有人说,书面语是最后被理解,而口语则需立即被听懂。与书面语相比,口语具有以下特点:

1、句式短小。演讲不宜使用过长的句子。

2、通俗易懂。要使用常用词语和一些较流行的口头词语,使语言富有生气和活力;

3、不过多的做某些精确的列举,特别是过大的数字,常用约数。

4、较多地使用那些表明个人倾向的词语,诸如“显而易见”“依我看来”等等,并且常常运用“但是”、“除了”等连接词,使讲话显得活泼、生动、有气势。当然,讲究表意朴实的口语化,绝不能像平常随便讲话那样任意增减音节,拖泥带水,吭吭巴巴,这样便损害了口语的健康美,破坏了语言的完整性。

(三)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语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手段,它能很好地辅助语言表情达意。同样一句话,由于语调轻重、高低长短、急缓等的不同变化,在不同的语境里可以表达出种种不同的思想感情, 一般来讲,表达坚定、果敢、豪迈、愤怒的思想感情,语气急骤,声音较重;表达幸福、温暖、体贴、欣慰的思想感情,语气舒缓,声音较轻;表示优雅、庄重、满足,语调前后尽弱中间强。只有这样,才能绘声绘色,传情达意。

语调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切合思想内容,符合语言环境,考虑现场效果。语调贴切、自然正是演讲者思想感情在语言上的自然流露。所以,演讲者恰当地运用语调,事先必须准确地掌握演讲内容和感情。

6.说话的速度

说话的速度也是演讲的要素。为了营造沉着的气氛,说话稍微慢点是很重要。标准大致为5分钟三张左右的a4原稿,不过,此地要注意的是,倘若从头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来进行,听众会睡觉的。

科学的发音取决于科学的运气,有些演讲者时间稍长点就底气不足,出现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的现象,此时,只得把气量集中到喉头,使声带受压,变成喉音。

“气乃音之帅。”气息是声音的原动力,科学地运用运气发音方法可以便声音更加甜美、清亮、持久、有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平时要加强训练,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其要领是:又目平视,全身放松,喉松鼻通,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式,胸部稍向前倾,小腹自然内收。

第10篇

职场上,什么是小品?接打电话就是小品。进入职场的第一阶段,演唱大戏的机会甚少,但做小品的机会很多。倘若你能把这些小品做成精品,表现出你优秀的技巧,一样可以出人头地,成为职场上璀璨的明星。

21岁那年,华人成功学家陈安之在美国初入世界顶尖演说大师安东尼・罗宾的演讲机构上班时,每天被要求的工作就是打100个陌生电话,进行课程推广。于是,陈安之每天都要翻5本电话簿,从中找出潜在顾客,然后一个一个地打。刚开始,陈安之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并没有招来多少顾客,甚至有顾客在电话中对他吼道:“你不要再打电话了,你烦死了,你打100次我也不会见你!”

陈安之没有沮丧、放弃,经过冷静思考分析后,他决定首先改变自己的态度。他摆了一面镜子在面前,每次打电话的时候,他都要看看镜子里面的“那个人”有没有微笑,态度亲不亲切。

他还从语音入手,培养自己良好的声音品质,以增强对顾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他认识到,动人的表达离不开一把好声音,而坐着跟顾客打电话,就像坐着跟人交谈,语音效果不好,影响力也是有限的。从此,打电话时他一定站着打。当站起来打电话的时候,他感到自己的气势和情绪往往比较好,也很容易调节声音的高低、音量的强弱、声音的长短,使音质更好。当对方在电话另一头听到他的声音充满朝气、充满活力,自然也就很想听他讲话,甚至很想见他一面。自然而然,陈安之的推销业绩也急剧攀升。

陈安之还从甄别词语做起,让自己的发音和词语能给人带来好心情。比如“发愤图强”和“奋发图强”,陈安之往往会用后者而不用前者。因为他觉得“发愤”常有愤懑之义,而“奋发”表示“奋起”。

就这样,陈安之整整打了一年的电话,把一个人人都会打的“电话”打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通过打电话,他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课程推广任务,而且锤炼出了过人的口才。后来,他深得安东尼・罗宾的赏识,被安排做课程演讲,最终也成了顶级演说家,创办了“陈安之成功学教育训练机构”,每小时演讲费高达1万美金。到27岁时,他已成为拥有亿万资产的成功人士。

陈安之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初涉职场做小品的价值并不低,它可以让你获得谈大戏都难以获得的成就。

第11篇

    论文摘要:作为网民使用最多的两大语言——英语和汉语,其网络交际语言在构词上有相似之处,同时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文章通过对比英汉网络交际语言在造词方法上的异同,探讨了它们的构词理据。

    词语的理据指的是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这种依据既可以是“微观的”,即基于语言本身,包括拟声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逻辑理据和词源理据,也可以是“宏观”的,即依托于大的社会文化背景,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甚至政权的变更等都会产生大量新词。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一种全新的交际模式——网络交际,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因其独特的魅力而风靡全球。以电子邮件、电子论坛、聊天室等为载体的网络交际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交际语是网民们为了方便交流,加强沟通而在网上使用的,有独特风格的习惯用语,是为了满足网络交际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

    网络交际是对常规交际的一次重大突破,传统语言的规范性在这里遭遇了最大的挑战。尽管许多网络交际词语的产生有一定的随意性,但还是“有据可查”的。作为网民使用最多的两大语言——英语和汉语,其网络交际语言在构词上有相似之处,同时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比英汉网络交际语言在造词方法上的异同,来探讨它们的构词理据。

    一、英汉网络语言造词方法的共同点

    英汉网络交际语是网络交际时代的新产物,其发展离不开网络这一交际媒介,因此在造词方面必然会出现共同之处。

    1、大量运用非常规缩略词

    所谓缩略词是从已相对稳固的词或短语中,直接或间接地抽取其主要成份形成简短的词语,表示与原复杂词语相同的意义。缩略构词法是现代语言中一种重要的构词手段,由这种构词法创造的新词言简意赅,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在日常交际中,人们虽然也使用缩略形式,但通常限于比较通行的专业术语或机构名称,且数量不多。而在英汉网络交际中,大量的非常规缩略词为网民们使用着。这主要是由网络交际的特点决定的。网际交际是一种实时交际活动,交际双方或多方必须及时地接收和发送信息才能使交际连续不断,否则会影响交际的速度和效率。因此在网上交际时必须以尽可能少的字符来表达意义,以加快节奏、提高效率。缩略词语可以有效减少键盘敲击次数,满足了网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出最大的信息量的要求,因此在网络聊天或发送电子邮件时,网民们便约定俗成地大量使用一些非常规缩略词。

    2、运用谐音词

    所谓“谐音词”就是对原字词的读音进行模拟,构成一个与原字词读音相近的新词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谐音在日常生活乃至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运用。在英汉网络交际语中,利用谐音产生的新词俯拾皆是,可谓网络语言的又一特色。谐音在网络交际语言中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为了“省时、省事、简炼、快捷”;第二是表达的需要。谐音词往往使语言幽默诙谐,为网络交际增色不少。

    3、直接采用阿拉伯数字代替词语

    用数字代替词语并不是网络交际语言的原创。早在网络出现以前就已经为一些人所使用,但在网络交际语中,对数字的运用可以说达到了极致。因为网络交际实质上是文本化的口语交际,主要借助文字输入这一环节来实现,其速度远低于以语音为媒介的口语交际。为了达到快速的信息传输,网民们绞尽脑汁使用了多种手段,其中之一就是用数字代替词语。因为数字是键盘自带的,其输入简单、明了、快捷,省却了文字输入所带来的麻烦,是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传达信息的有效方式。

    4、运用符号词语

    所谓符号词,又称为表情语,即用键盘现有的本身无任何意义的符号叠加在一起,成为表情符号,表达各种各样的实在的意义。如:“zzzz”(表示在睡觉),“:-p”(表示吐舌头,做鬼脸),“:-)”是最常用的笑脸,“:-D”表示张嘴大笑。符号词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成分,它没有语音形式,也不像其它词语那样是通过词义的变化、引申和谐音来表达含义,但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来代替语言表情达意。用符号代替语言是网络交际语独有的特征。主要是由网络交际场景的分隔性决定的。网络交际虽然打破了传统交际的时空局限,但交际双方毕竟不是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们既看不到彼此的面部表情,又听不到彼此的声音(声聊和视频聊天除外)。与现实交际相比,交际双方的姿势、表情等就无法表现出来,在理解彼此意思的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和误解。于是妙用多种手段组合镶嵌的表情符号就应运而生了,从而消除了网络交际方式的沉闷枯燥,增强了趣味性。

    二、英汉网络语言造词方法的不同点

    英汉网络交际词语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它们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是表音文字(拼音文字),而汉语是表意文字(音意结合文字),因此在造词方法上也会有一些不同。

    1、汉语有很多谐音同义词

    如:“版主”与“斑竹、版猪”谐音同义,“大侠”与“大虾”谐音同义,“喜欢”与“稀饭”谐音同义。这类谐音同义词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汉语的拼音输入法。我们知道汉语音节比较简单,主要通过声调来区分词义。但由于网上使用五笔打字的人还很少,大多数网民所选择使用的是拼音输入法。而拼音输入法中并没有声调,因此当人们在拼音(如智能ABC)输入状态下输入某个词语的拼音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同音词。但在时间宝贵的网络上,网民们来不及去挑选正确的词语,因此就出现了“斑竹”、“大虾”之类的谐音同义词。英语没有这种现象。因为英语是拼音文字,虽没有声调,但有发达的辅音连缀,使音节变化大大增加,单词孤立达意能力比汉语要强,同音现象远不如汉语突出。

    2、汉语网络交际语中的谐音词不仅数量比英语多而且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网民们在用汉语进行网络交际时,除了使用单纯的数字谐音和文字谐音,还常常将多种谐音方法组合使用,例如:“3Q”(Thank you)、“P9”(啤酒)等是数字谐音和英文中字母谐音的组合;“在98里哈9”(在酒吧里喝酒)等是数字谐音和文字谐音的组合;而“+U”(加油)则是符号谐音与英文字母谐音的组合。而英语网络交际语中的谐音词除了上面提到的为数不多的数字谐音外,只有字母谐音,即用字母来替代与它谐音的单词,如:c(see),b(be),Y(why),U(you),R(are)等。因为英语单词音节比较复杂,词的同音情况较少,因此网络交际语中的谐音词的比例也相对少一点。

    另外,汉语中的谐音有时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而且利用读音相同或相近且新颖的词汇来构成谐音,依靠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造成一语双关,使一个词语兼顾两种不同的事物以表达“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幽默的气氛。如“菌男”、“霉女”虽与“俊男、美女”谐音,但意义截然相反,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菌”、“霉”能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因而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而英语中的谐音则主要是为了省力省时。

    3、缩略词的数量以及缩略的方法不同

    在英语网络交际语中,缩略词占最重要的比重,充斥着大小聊天室、电子邮件、网上论坛和公告板。汉语中虽也使用缩略形式,但与英语比起来,数量很少,这是由英语是字母文字的特点决定的。拼音文字的单词缩写比表义的汉字缩写要容易得多。此外英汉网络缩略词的缩略方法也有所不同。英语网络缩略词的大部分并非规范性的缩写,而是由网民们自行创造并为他们共同认可的缩写形式,被缩略的既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日常交际中的短语或句子,采用的方法有:截短(省略单词中的一部分),如:bout=about,bro=brother;首字母缩合(取单词中的第一个字母),如:assp=as soon as possible;WYSIWYG=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元音省略(将单词中的元音省略),例如:brd=bored,bn=been;词素变化(改变单词中的某个部分的拼写,使之简化),如:bi=bye,dat=that,tnx=thanks。由于汉语不是字母文字,其缩略方法相对英语而言缺乏多样性。汉语网络交际语中的缩略词大部分是直接借用英语网络交际语中的缩略词。另外,网民们还模仿英语首字母缩略构词法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缩略词,即利用拼音的声母进行缩略的词,如:FB(****)、PPMM(婆婆妈妈)等,其原因是在键盘上输入汉字(五笔字型除外)比较繁琐,要先输入拼音再通过按数字键选定所需的字,而用拼音缩写代替汉字可以减少输入环节,从而节省时间,加快交流速度。虽然汉语网络交际语中也有利用汉字本身进行缩略的词语,但这类词语大都是反语,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例如:“神童”(神经病儿童)、“留学生”(留过级的学生)、“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等等。

    4、数字词的数量差异

    与汉语网络交际语一样,英语网络交际语也经常用一个发音与某一个单词相同的数字代替这个单词从而节约时间和空间,增强交流效率,但其数量与汉语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在英语网络语言中,用于谐音造词的数字仅限于1(won or one)、2(to,too or two)、4(four,for orfore-)、8(eight)等数字。而在汉语网络交际语中,每个阿拉伯数字都可以用来代表词语甚至句子。例如:58451201314(我发誓,我要爱你一生一世)、5620,59487(我若爱你,我就是白痴)、8147(不要生气)等。原因是汉语以单音节为主,便于以数字音节代替其它常见音节,另外汉语方言语音的歧义也为一些数字音节代替其它音节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第12篇

这是一个6岁的男孩,从出生起一直未开口说话,也不会用点头、摇头、拍手等简单的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平时对谁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叫之不理,从不和小朋友一起玩。经过多方检查,确诊为孤独症。根据他的情况,我着手对他进行训练。

点头、拍手只是起点

先从最简单的点头、摇头、拍手等动作开始训练,对每一个动作进行示范、讲解,让他跟着做。因为他平时喜欢吃巧克力,我就取一粒放在他面前,问他:“要吃吗?”他见了马上用手来抓,我说这样不行,要吃就要点点头。他不会点,我就用手扶着他的头,边示范,边教他学点头,当他学得略有一点像了,我就奖励他一粒。就这样反反复复训练,使他学会了点头、摇头,接着又教会他拍手。经过反复的训练和家长的积极配合,他终于学会了点头、摇头、拍手等动作,并知道了每个动作的含意。

学会听、看不容易

接下来的事就是利用实物、图片、录音,结合相应的词语,培养他听、看的能力,并用动作配合语言,训练他动作协调的能力。比如,我拉着他的手做拍胸、指着他人等动作,同时结合词语,训练他分清我、你、他。反复用语言和动作来训练他知道用拍胸来表示自己,知道问话的人就是用“你”来表示,知道“他”是表示另外一个人。经过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训练,现在他已基本分清了我、你、他的人称代词。又比如,教他传递东西。我拿一粒他爱吃的糖果给他看,然后多次示范训练他把对面桌子上的球拿过来给我,再把我这边的玩具放到对面桌子上去。当然训练时方法不止一种,而是采用了很多富有童趣的游戏方法。总之,要用语言和动作相配合来帮助他理解每个字、词的意义;每当他学会的时候,我就微笑着用亲他一下、摸摸他的头或者拥抱他一下的方式来表示鼓励,并逐步从食物奖励过渡到精神奖励,他也很开心。

让他“出声”

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训练他发音和纠正发音,从最简单的元音开始训练。由于他长期不开口说话,舌头很不灵活,根据他爱吃糖的特点,我自编一套舌头操训练他。我把一根棒棒糖举在他面前,让他把舌头伸出来舔,再把糖涂在他嘴唇上,促使他伸出舌头舔嘴唇:上、下、左、右来回转着舔,引起舌头与嘴唇相碰,从而训练他发出“啊啊……”“喔喔……”“叽叽……”等声音。然后逐渐训练他发出其他简单音节。训练时,我注意观察他的发音情况,及时配合他练习。比如:当他发出“叽叽……”的音节时,我马上给他看小鸡的图片或给他表演小鸡的动作,告诉他“叽叽”是小鸡叫的声音,引起他学习发音的兴趣,把实物和语音对应起来。

回家也要练

这位小朋友每周来参加训练两次,大多数时间在家里,所以,我要求家长学到方法回去后坚持训练。在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下,从没有开过口的他,到训练第四个月,终于开口说话了。先说“妈妈”“阿爷”等简单句子。经过从浅到深的不断训练,现在他不但会说些简单句子,还能逐渐理解老师和家长说话的意思,并会用完整的句子说话,一盒幼儿卡片他看了也能说出来。

对患孤独症的孩子,训练时老师和家长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恒心和信心,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不然欲速则不达。同时,要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和情感去感染孩子,使孩子在爱心的抚慰和训练下,逐渐消除语言及其他方面的障碍,并能早日融入正常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