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

时间:2023-05-29 18:24: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土保持监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土保持监测

第1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作用;监测;解决策略

水土资源是生产发展的必需性资源,缓解水土资源流失状况,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活动是水土资源最大化利用,保障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及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为了保持水土资源的价值,要提升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方法,制定相关的水土保持工作计划,同是计算出科学准确的数据才行。

1 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作用

1.1 重点地区水土保持的作用

我国地域区别大,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南方多湿润气候、林业资源丰富;北方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黄土为主,且风沙弥漫,雨水集中,易发洪涝灾害。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状况是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而水土流失的面积和程度、分布与危害、以及水土流失的效益跟防治等一系列过程都需要各种科学的监测手段来完成。因此,水土监测人员应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建设环境监测点,监测地水土资源流失的实时情况可以作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数据,同时可以使相关部门摸清楚水土资源流失的发展规律,认识到水土资源流失的状况,给水土保持计划提供科学的、准确的数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监测生态环境的作用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对水土资源持续不断的科学监控,可以给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预警,保障生态工程的信息和统计数据,同时可以节约生态工程成本,减少生态工程工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也可以维护、管理生态环境,缩减水土资源的经济损失。此外,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发展状况是不同的,有些地区的已经取得良好的改善,而一些生态脆弱的地区仍处于较为恶劣的情况之中。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生态区域设置监测点,并定期处理相关数据,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监测数据我们可以得知这一地区某一时期内的水土流失状况和发展趋势,以便相关部门和<抑贫ㄏ喙丶苹。由于监测点的设置,专家可以摸清地区水土流失变化的规律,从而为区域生态恢复到良好的状况,极大的节约时间、资金及人力损耗。

1.3 水土保持监测在其他领域的作用

根据研究经验发现,水土流失的地区通常是那些经济发展迟缓的区域,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有利于保护区域脆弱的生态建设环境。而地方经济发展与建设要想获得长期健康的发展,就离不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所提供的科学数据与相关的生态环境信息。这些辅的环境信息如果被相关部门所采纳并制定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可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经济发展优化、吸引外资、增强地区经济竞争力,同时可以使得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平共处,共同促进。

1.4 水土保持监测在施工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现阶段,我国各地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工程建设量也与日俱增。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城市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商业建筑如城市公寓楼、廉租房、居民小区和别墅建设;国家建设如铁路铺建、南铁北运、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等,这些大型、小型的工程建设都会对当地水土流失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水土监测人员需要在这些地方设置监测点,对建设项目进行实时监测,定期收集处理数据,并制定好预防和改善措施,以防止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状况产生。

2 监测方式

当前,关于国内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国内已经积累了众多相关的论文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国内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国内普遍采用的方式有下面这些:

2.1 调查监测法

调查监测法是通过进行抽样、常规调查、普查与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水土流失监测,使用此方法可以知道相关建设工程地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地区地质详情以及水土保持的防治效益等有益信息及相关数据。调查监测法又可以分为植被监测法与普查法:植被监测法是指监测人员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标准地,以此进行长期观测统计数据,并使用科学方式计算地区林草的植被覆盖度、林地郁闭度和草地覆盖度等;普查法是指监测人员通过对监测地区实地考察,调查地区土地使用变化、地区地形地貌变化、各项防治措施的数量、面积与质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及扰动土地与植被破坏面积等一系列事物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

2.2 地面观测法

地面观测的方法在水土保持监测中是比较常见的监测的方式,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降雨后地区受到流水侵蚀,坡面发生较大变化并出现十分明显的水土流失状况。而地面观测法在长期的实践中又有了很多演变生成的方式,主要有四种方法:第一,桩钉法,在监测过程中,施工人员使用类似钉子形状的钢杆在最少扰动地表土壤的前提下,对坡面样地进行有规律的打击,同时根据坡面面积大小调整打击力度与密度。然后,施工人员在钢杆和土壤表层水平的地方做上相应的符号,使其成为原始高度点,在接下来的降水过程中,对地表土壤降低的厚度做出相应的数据统计。记录下这些变化的数据,可以得出土壤侵蚀量与降水状况和土壤总的流失量;第二,沉沙地法,水土保持监测的施工人员先对监测点地质土壤进行详细考究,再依据相关数据对水面和地形开挖排水沟渠,同时在排水出水口的低洼处使用工具挖制成一个临时的沉沙地。在汛期过后,监测人员可以使用相关工具测量沉沙地内部的沉沙泥的体积,并使用科学方法计算出水土流失量;第三,侵蚀沟样方式,山坡和高地在经过暴雨侵袭之后通常会形成很多的细沟、侵蚀沟槽与冲沟等地质现象,而这些侵蚀沟样的数量、大小可以作为侵蚀量数量多少的判断数据,同时根据这些地质现象可以计算出暴雨的侵蚀时长、侵蚀强度以及受到外部干扰程度的大小等;第四,简易径流小区法,由于各个地区地形地貌有其自身的特点,监测人员若遇到十分复杂的地区地形需要根据地形特点设置径流小区,并制成临时观测点。若是遇到典型地貌,即常见的地形地貌,可以使用现有的观测工具并与施工人员经过探讨后布置一个长期观测小区。为了测定每次降雨后的土壤流失量与降雨径流量,施工人员需要在径流场较低的一侧安装相关测量设备与收集槽,以方便测量和统计数据。

3 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原则与方法

3.1 监测点布设原则

水土保持监测人员在选择监控点需要对废渣场区、主体工程区和临时堆土区仔细考究调研,并从中选取出能够代表该地段的场区进行监测,将其布设成监测点。此外,对施工生产生活区和施工便道区现场调查监测时,不能设置具体的监测点,以防止其所得数据会干扰路段水土流失状况。同时要对监测点的所得数据要使用相关设备进行科学计算,尽可能减少其他外部因素对数据计算的干扰。

3.2 施工人员布设监测点

水土保持监测的工作者往往有着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准,他们对于水土流失的规律有着全方位的把握,并能够对工程施工的建设提供积极有益的意见,但是他们往往理论丰富而实地操作经验不充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会依据制定的工期,使用既有的建筑材料再依据原定的施工计划进行施工,这样就会造成工程建设各个工期施工时段不一样的现象出现。为了对水土流失的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监测人员应提前携带相关监测工具并依据专业知识对实地监测提出积极有益的意见,并对施工期c自然恢复期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科学预测,以减少水土流失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施工人员也应对监测人员的意见积极采纳,并配合监测人员合理的确定监测点的选择。

3.3 监测点监测时段与频率

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的重点时段一般是降雨量的集中月份或是地区汛期,因此监测时段也可以选择从施工准备期起始到项目建设水平年结束为止。由于水土流失量一般在产土后进行观测,监测人员需要随时对地表取样的数据进行监测,另外若是时段泥沙量不是过大时,监测人员可以间隔一定时间再进行观测。如果遇到不规则降水,而且降水量不大、持续时间不长时则只需要对降雨前中后期进行一次监测即可,不需要重复监测。同时监测人员也应对降雨量和泥沙量、径流量的变化进行详细监测。

4 结语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完成与持续进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它可以优化地区水土资源利用与开发,为地区经济建设提供数据,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与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护这两大对立问题吸引了很多人的重视,因此水土保持的监测工作我们需要不断进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晓卫.水土保持监测的基础作用、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6(08):44-45.

[2] 林整.水土保持监测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与改进策略[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3):30-31.

第2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监测;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出发点是保持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内容就是运用地面监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获取途径和处理手段,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一)、水土保持监测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作为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的监测预报,在监测网络建设、监测设施设备、监测手段、以及监测成果用于实践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治理与监测预报的现代化水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所以我们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现在抓起,让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保护,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二)、水土保持监测是确立水土保持决策的基本依据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成因复杂、面广量大、危害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至关重要。

(三)、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作用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水土保持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为水土保持提供各类精确的数据信息,有关部门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从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和重要手段。通过动态监测可以判断水土保持的治理是否有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而且是完善和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水平的基础;2) 为后期项目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数据。通过动态监测获得一套科学、完善的信息库,为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的评价、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等提供基本资料;3)为了保证水土工程执法的公正性、公开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水土保持动态监测要提供尽可能完善和科学的数据;4)通过动态监测可以为水土保持的宣传提供依据,有利于科学地评价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效益,有助于国民经济建设更好、更长久地发展。

二、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存在的问题

当前水土保持动态监测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运行管理经费渠道不畅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委托的水土保持监测总站负责监测点的建设管理和资金管理,工程完工后移交到各监测点所属监测分站或县水保(利) 局进行运行管理,但运行管理办法相对滞后。在实际的运行管理中,各分站和县水保(利) 局因本身经费极为紧张,无法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监测点的运行,即使省厅安排经费到部分县水保(利) 局,也多因无明确规定,所以被挪作他用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监测设备稳定性较差,实际设施与理论要求有较大差距。二期工程所采购的监测仪器设备虽然是经过层层筛选、专家确认的,但实际运行时仍存在稳定性差的情况。

三、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原则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目的不言而喻,概括起来就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情况以及水土流失动态和发展趋势。考虑到动态监测的服务对象对参考数据的需求情况。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有效性。要避免监测方法、监测方式、指标等混乱和无规律可循,要注意监测的描述和表达等应遵循全国统一标准,监测的范围要划分明确,手段方法有机结合起来。2)综合性。主要体现在监测方法和监测对象的综合性。监测过程既要应用高科技又要应用常规监测方法,二者相互补充,各取所长,努力使监测成本最低而结果最有效。3)动态性。所谓水土监测的动态性就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测,为水土保持状况提供静态和动态数据。4)层次性。要注意监测层面的宏观性和微观性,监测地点可以在全地区、重点地区或典型地区进行。

四、做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的建议

由上可得,全面提高水土保持动态监测预报水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要做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必须坚持创新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管理,制定相关技术规范、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要求工作人员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娴熟的职业技能和耐心的敬业精神。2)完善监测管理制度。要真实、全面地预测对象区域在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量和其危害。3)提高监测手段,实现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现代化。这点是做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的关键所在。我们要积极开展RS、GPS、GIS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中的运用研究,将这些现代化高科技与传统的监测技术相互结合,建立起一个集监测、传输、处理、为一体的信息监测系统,模拟一个能够动态反映水土流失状况的空间数据库,致力于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完善,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的现代化水平。

(一)、严格资金管理

在资金管理上,始终坚持按照项目资金管理规定,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设立了工程专账和资金专户,配备了专职会计、出纳。工程采用报账制,市水土保持局与承包者签订协议,在施工期由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签字,竣工后由验收小组签字结算,再经市水利局、财政局、审计局审核合格后,凭发票和验收结算单到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报账,避免了挪用、挤占、虚列开支资金现象。项目财务账目清楚、手续齐备,资金管理符合国家规定,补助资金做到了及时向群众兑现,真正做到了“一批”(一支笔审扎口、“二专”(专款专卿、“三有”(有财务人员、有专人专账、有发票收撂 ,“四统一”(统一报账制、统一物资材料采购制、统一投资预算标准、统一验收结算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项目资金的非工程性开支,确保了投资足额用在工程上。

(二)、规范文书档案

工程建设是硬件,资料管理是重点。为了抓好各类资料管理,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整个运作过程都建立了文书档案。工程完工后整理文书档案,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图纸、监理资料、施工合同、图像资料、水土流失监测资料、监督执法及省、地、市、乡有关文件等。这些资料记录了小流域治理的全过程,也为全市水土保持工作走向正规化、规范化打下了基础。

(三)、分层级推进不同的监测手段,省级推进高科技监测手段,监测站( 点) 尽量使用成熟、传统的监测方法。考虑到当前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实践的情况,大范围推进先进、高科技的监测手段会存在较大风险。

总之,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的原因复杂、范围大、危害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人民生产、生活影响极大。所有这些信息,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掌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水土保持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为水土保持部门提供各项准确的数据,他们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从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参考文献

[1] 孔德树.“3S”技术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2005(05): 123-125.

第3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重要性;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X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库塘淤积、洪旱交错、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给人民的生命、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1.1 水土保持监测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基础

目前,中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作为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的监测预报,在监测网络建设、监测设施设备、监测手段以及监测成果用于实践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例如美国在长期、大量的试验观测基础上,总结出了水土流失通用模型,欧洲一些国家建立的空间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可以定位、定量地反映水土流失的面积、分布、程度及其动态变化,有效地提高了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其防治效果。因此,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治理与监测预报的现代化水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所以我们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现在抓起,让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保护,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1.2 水土保持监测是确立水土保持决策的基本依据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成因复杂、面广量大、危害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至关重要。如何准确掌握水土流失的地区分布以及产生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是涉及到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所有这些,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掌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做好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极其重要。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监测重要性认识不足,消极应付监测工作

因为开发建设的方式方法不健全,监测的方式也有问题,加之水土管理单位与民众的接触的并不充分,使得开发单位对于监测之重视程度并没有全面理解,甚至觉得有没有无所谓,因此工作进行一直比较缓慢。

2.2 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制度尚不健全

水土流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尤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成因更是千差万别。水利部虽然颁行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但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仍需不断作出探索, 如何规范监测的内容、方法、技术路径等问题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细化和健全,以形成全国统一的监测标准质量体系。

2.3 水土保持监测的手段落后,现代化水平不高

目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还是以地面定点观测监测、巡查监测、调查监测等传统的、常规的监测方法为主,利用的设备仪器也是自计雨量计、马表、测绳、水准仪、角规等较为普通的工具,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3、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改进措施

3.1 统筹各水土保持监测类型科学协调发展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总体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不同监测类型间相互嵌套,相互依存; 因此,不同监测类型的任务和性质都不可能是单纯的。生产性监测不仅要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且是研究性监测和实验性监测的支撑和基础。如坡面小区观测,既属常规性监测,又可为水土流失规律研究、设施设备实验提供平台和基础信息。另外,当前研究和实验性监测需优先解决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理论困惑和实践难题,就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和功利性。预警预报性监测在我国基础仍极为薄弱,当前应开展对潜在危害大、影响范围广、关注度高的水土流失危害的预警性监测,并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为后期建立模型,开展预报性监测奠定基础。只有正视发展现状,准确定位,才能在实践中科学处理水土保持监测中不同专业、学科、系统和监测类型之间的关系,把握优先发展方向,重点突破与着眼长远发展相结合,统筹水土保持监测科学协调发展。

3.2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理论和实验研究

应围绕水土保持监测理论和实验研究的重点、难点,或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开展理论和实验研究,包括土壤侵蚀机制研究、流域水沙过程及其机制研究、监测空间尺度特征与尺度效应研究、监测信息尺度转换研究、监测设施设备智能化与集成研究、土壤侵蚀模型与评价研究等。应加强监测生产实践部门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与配合,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发挥科研院校在人才、设备、学科专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形成合力,集中攻关,重点突破,夯实水土保持监测发展的基础。

3.3 科学规划并扎实开展生产性监测

通过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二期工程建设,我国各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已初步完成监测站网建设和设备配套,这些为系统开展生产性监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应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扎实开展生产性监测。一是要科学制订水土保持监测规划,明确中长期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强规划指导。二是要从满足不同监测尺度、不同侵蚀类型全覆盖以及保证监测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的要求出发,合理布局,增强监测站点代表性,完善并优化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三是要明晰监测内容与指标,优化监测技术与方法,生产性监测指标应做到简单明了、内涵清晰、方法成熟可行; 对于部分承担研究或实验任务的监测站点,可增加相应的研究实验内容。四是要确保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费。五是要开展长期、持续、定位监测,积累长序列、全面、综合的监测信息和资料,反过来促进研究性监测和实验性监测科学发展,并为开展预警预报性监测奠定基础。近期,应开展国家水土保持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组织实施好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以大工程建设,带动监测事业大发展。

3.4 增强水土保持监测的决策和服务支撑能力

首先,要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效能。管理制度包括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办法、监测站点建设标准、日常观测制度、监测设施设备准入与认证制度、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管理制度、监测成果整编汇编制度、成果上报与制度等。其次,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目前,我国已制定或颁布了与水土保持监测相关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共有23 项,其中国标13 项,行标10 项,这些为规范水土保持监测实践行为创造了条件。近期应细化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与方法,围绕重要技术环节、技术领域和关键仪器设备,逐一制订技术标准,以统一、规范和指导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行为。第三,要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成果的应用与开发研究,增强水土保持监测的决策和服务支撑能力,扩大社会影响。

3.5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

首先要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队伍和人才建设,要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或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充实水土保持监测生产一线部门,改善基层站点人才队伍状况; 其次,要加大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定期轮训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 第三要加强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水土保持监测学科建设,完善专业设置和学生培养机制,要增设与水土保持监测相关的专业课程,加大学生实习力度,着重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要加大水土保持监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着眼世界,找准差距,加快自身发展与进步。

结束语

防治水土流失我们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原则,配合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合理组合优化配置的原则。水土保持监测就是为其合理组合优化配置探索系统科学与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做好整体规划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郭索彦,李智广,赵辉.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制度体系建设现状与任务[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06)

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监测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On the the Huangzhong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Lu Jingwei( Huangzhong County Water Authority , Xining, Qinghai 811600 )

Abstract:Through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the the Huangzhong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n the six years under review , the the Huangzhong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ork characteristics , methods , content and results were introduced, and in respect of the Huangzhong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oblems comments.

Key words: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oil erosion;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1、前言

湟中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属黄土高原-拢中青东丘陵区农业区,平均海拔2500m,气温垂直变化明显,雨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日照时间长,紫外线辐射强烈,年均温4.3℃,年降水量350~450mm,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县域内植被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

2、湟中县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及其特点

2.1 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情况。2008年以来,湟中县水利工程的建设紧紧围绕做好西宁市菜篮子、农村饮水安全及河道治理3个核心,实施了冬暖式日光节能温室水利配套工程、上五庄、拦隆口、多巴三镇农村饮水安全等事关湟中县民生的建设工程。通过近年来的建设,为菜篮子工程用水提供了保障,也为西部地区解决不稳定人口做出了贡献。

2.2 水利工程的特点。湟中县水利工程除具有其他行业建设项目土石方开挖量大、对地表损毁严重、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剧烈等共同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①项目区多涉及水源保护,生态环境要求高。湟中县地处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的类型为风蚀和水蚀交互作用。2009年开始实施的上五庄、拦隆口、多巴三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事关十万人的饮水质量和饮水安全,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要求较高。湟水河生态治理湟中段二期工程关乎江河水体质量。

②项目区作业空间狭窄,水土流失防治难度大。青海省水利工程施工具有特殊性,具备施工气候条件的时间为每年的4月15日到11月17日,而青海省粮食作物种植时间为每年的4月-10月,两者时间几乎重合,在工程施工尽量少占用农田的前提下,使得水利工程的施工作业面呈较为狭窄的线状,土方的挖填和临时堆放空间较小,这就给水土流失的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2011年实施的西纳川灌区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2012年实施的小南川灌区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上百公里的渠道衬砌,施工作业面仅有3m宽,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基础开挖、临时堆土、堆料区等作业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

③施工工艺落后。西纳川灌区、小南川灌区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均采用人工开挖土方,使施工作业面增大,临时堆放空间压缩,土方的夯填也均采用人工,夯填的强度及连续性无法得到保障,也为水土流失留下了隐患。

④工程冻胀破坏严重,项目区生态环境重复破坏。西纳川灌区、小南川灌区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对渠道进行现浇混凝土衬砌,由于湟中县的气候环境是每年11月至来年3月气温在-20℃~10℃之间,而昼夜温差大,极易造成混凝土的冻胀破坏,渠道破坏后的修复和重建将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再次造成破坏,这种重复的破坏,将使生态环境进入恶性循环,甚至无法再恢复。

3、湟中县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监测

3.1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开展情况。自2008年上五庄、拦隆口、多巴三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来,湟中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率为100%,湟中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承担了7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协助建设单位落实了水土保持方案,促进了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及时恢复。水土保持监测项目概况表见表1.

表1 湟中县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项目概况

3.2 湟中县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特点。①与水源保护关系密切。在上五庄、拦隆口、多巴三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云谷川水库除险加固及湟水河生态治理湟中段二期等工程建设过程中,除进行常规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外,对可能影响水质的工程基础开挖、临时堆土、施工围堰的形式和拆除方式及可能产生的淤积进行必要、及时的监测,以确保不会因为施工对水源、库区水质、库容及河道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②监测工作时效性强。冬暖式日光节能温室水利配套工程、西纳川灌区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及小南川灌区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等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中与建设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时刻掌握施工土方进展情况,以较强的时效性确保每一次开挖、临时堆放和运输都在监测中。

③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大。上五庄、拦隆口、多巴三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冬暖式日光节能温室水利配套工程等工程是事关民生的基础型工程,社会影响面广,关注人群多,所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者应当以高度的专业敏感性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发现隐患及时给施工单位以良好的预防建议,将水土流失问题处置在萌芽阶段,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3.3 湟中县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内容。湟中县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内容除与其他类型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类似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监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等内容[1]外对于实施导流施工的工程,还对围堰的使用状况及拆除情况进行重点监测。

3.4 湟中县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方法。近年来,湟中县水利工程多为改续建工程,监测方法一般采用地面监测、调查监测、场地监测等。对于扰动面积、弃渣量、地表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等项目监测采用调查法和实测法。常用仪器和设备有自计雨量器、摄像摄影机等[2]。对于上五庄、拦隆口、多巴三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类新建项目,还采用GPS定位仪,有效的提高了监测效率和质量。

3.5 取得的成果。在六年的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针对湟中县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体系,锻炼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队伍,积累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治理数据和经验,为湟中县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4、存在的问题

4.1 施工单位水土保持意识有待加强。在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发现,业主水土保持意识较六年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施工单位负责人大多不了解水土保持和水土保持监测,这反映出施工单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普及还没有真正的普及到相关行业中去。

4.2 灌草的水土保持和生态防护功能未引起重视。监测中发现,在一些无景观特殊要求的野外河道护坡工程中,主体工程的设计中列入大量乔木,单单乔木的苗木费、养护费就是一笔可观的支出,乔木还存在后期管理费用高、单一树种病虫害多的问题,而魏振铎[3]研究表明:青海省的大部分地方已不适于生长乔木 ,灌草是保持青海生态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利用灌草特别是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天然灌草的生态防护作用应当引起决策层和主体设计单位的重视。

4.3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后的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盲区。一些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虽然在工程完工后的恢复期表现出良好的景观和防护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草种退化和养护管理水平下降,出现严重的土壤流失问题。而从时间上讲,这部分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已属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时间范畴,也容易被常规水土保持监测所忽略,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盲区[4]。

4.4 生态护坡的技术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监测发现,很多护坡措施冠以“生态护坡”的名号,实则并没有发挥生态护坡的功能,有的甚至还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土壤流失问题,流失的土壤会淤塞河道和排水系统,降低河道和排水系统的使用年限。这主要由于对“生态坡”的概念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生态护坡”的判定标准不够完善造成的。

5、建议

5.1 加强施工单位水土保持专业知识的普及,实行施工单位水土保持执业上岗制度。在进一步加强施工单位水土保持宣传力度的同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协同建设施工资质管理部门开展水土保持专项技术执业资格培训,施工企业招标书中技术负责人要有水土保持执业上岗技术人员。

5.2重视天然灌草的防护作用。在一些景观要求不高的野外护坡设计中重视天然灌草的防护功能,不要一味的用人工灌草进行绿化和生态恢复,要进行天然灌草生态恢复论证,尽可能利用天然灌草的适应性进行植被恢复,实行灌、草综合措施护坡,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财富。

5.3 消灭监测盲区,实施“延伸监测”。一些存在水土保持潜在危害的工程项目在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合格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基本结束,而后期管护工作的“缺位”就可能带来土壤流失,淤积河道、排水系统等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监督和监测制度,改变“工程完工,监测就基本结束”的现状,对一些可能存在水土保持的开发建设项目开展“延伸监测”或纳入常规水土保持监测中去,这一问题存在已久,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4]。

5.4 完善“生态护坡”评价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针对一些所谓“生态护坡”技术存在的水土流失的“生态护坡不生态”的现状,应当完善常用生态护坡措施的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生态护坡技术标准,明确“什么样的护坡措施才满足生态护坡的要求”减少和杜绝“生态护坡不生态”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刘震主编.水土保持监测技术[M].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7(7):260.

[3]魏振铎. 试论恢复与发展灌木林在青海生态建设中的地位[J].青海环境,2003(3).

第5篇

关键词:开发建设项目;存在问题;管理应用

前言

通过对开发建设项目过程中各项水土保持监测模式的应用,实现日常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应用程序的协调,从而避免其水土流失的加剧,水土流失情况的出现与水土的自身强度、范围及其数量都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健全,可以优化日常的监测环节、评估环节,及时的控制好当前工程监测中的麻烦。实现生产环节中的水土流失情况的避免。当然上述工作的开展,要进行一定的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积极做好相关的监测及其评估工作,实现日常水土施工环节、设计环节等的协调,针对水土流失防治的相关措施展开协调。

1 关于水土保持监测环节的分析

在开发建设施工项目水土保持过程中,通过对监测队伍的健全,可以实现其内部各个应用环节的协调。这需要进行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体系的健全,实现各个区域的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结构的协调。这是一个长期而且复杂的应用过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队伍的健全需要满足国家水利部的相关应用条件,比如符合国家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建设需要,进行全国区域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健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需要具备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所颁发的相关水土保持监测证件。持证单位是比较多的,比如不同性质的企业、国家企业、私有制企业或者集体企业等,要包括一些国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根据国家的相关行业技术法规规范,展开不同行业的开发建设项目的开展,积极做好日常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满足现实工作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首先是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开始的。为规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水利部于2000年2月19日并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站,对全国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实施监测,为国家制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政策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水土监测方案的优化

2.1 为了满足现实水土监测应用的需要,开发建设项目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监测方式的优化。积极做好相关的施工准备工作,确保其监测日期的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应对一些意外的气候情况,可以展开随时加测。在现实工作中,监测频次的应用,要满足现实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需要,要满足国家的相关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方案的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方案, 要求承担委托的监测机构必须实行驻点监测,同一项目的驻点监测人员中至少要有1名取得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上岗证书,建设单位自行监测的项目要指定专职人员定期监测。建设类项目在整个建设期(含施工准备期)内必须全程开展监测,生产类项目要不间断监测。

在水土保持日常监测工作中,要针对地面的相关水土保持状况,展开一定模式的监测方法的协调,比如调查检测模式、地面观测模式等,进行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土壤侵蚀状况、水土流失情况的分析。也可以进行布设观测法进行应用,实现其观测点的设定,进行定时观测环节及其采样环节的应用,实现对监测数据的有效控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也要进行项目区防治责任体系的健全。这可能要应用到一半的调查监测方法,比如收集材料法、典型调查法、普查法、抽样调查法等。监测重点是堆放在坡面或沟道的弃土弃渣场、开挖量大的区域,特别是周边有来水的陡立和破碎工作面。扰动土地面积、弃土量、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等内容以实地量测为主。线路长、取弃土量大的公路、铁路等大型建设项目,可以结合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等手段调查扰动地表面积和水土保持措施情况,有条件的项目可以布设监测样区、卡口监测站、测钎监测点等开展水土保持监测。

2.2 通过对水土保持工作过程中的区域地形及其地貌变化情况的了解,进行其水土流失情况、林草覆盖情况、地表面积变化情况的分析,从而满足这一阶段的周边地区的危害情况防治的需要。必要时,我们也要展开相关调查监测法模式的应用,通过对该区域的水土流失量变化程度,展开相关的防治措施的应用,确保其拦渣保土效果的提升,在此应用过程中,也要针对地面观测法的应用,进行水土防治措施体系的健全,针对其水土流失过程中的事物质量及其数量,展开相关监测方法的应用,实现对各个方法监测结构的协调,以满足当下的工作需要。监测体制和模式不完善。从目前对开发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测达到的效果看,没有完全达到先前所期望的目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业主是建设单位,业主对监测单位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但约束性不够,很难保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能够客观、真实和全面地反映实际情况。有些人认为,既然水土保持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那么水保监测应该是一种政府行为,由政府掏钱免费为开发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改进和完善现行的监测体制与模式。

2.3 在现实工作中,针对监测实施效率低的问题,可以展开相关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模式的开展,进行各个水土保持试验所的健全,可以针对水土流失的相关情况,展开与之相关的监测模式的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应用过程中,也可以针对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展开一定的开发建设项目的配合,以符合国家的相关财政政策的需要,保证基本建设项目体系的健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机构根据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开展监测工作,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所以监测设计基本上都是纸上谈兵、可操作性差。传统的水土流失的定义是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监测队伍比较混乱。

通过对各个水土保持监测体系的健全,可以满足政府的日常应用需要,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当然,在应用过程中,要确保各个结构的协调,确保其自身部门功能的优化,这样方便现实工作中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效率的提升,通过对各个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体系的健全。当然,上述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使有关各方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效率;只有完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才能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的质量和效率;只有采取适当措施,才能提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率,同时也为水土保持监测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创造条件,从而推动水土保持行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模式的更新,能够满足当下的开发建设项目的应用需要,满足了当下的监测体系的健全需要。

参考文献

[1]曾大林.关于水土保持法修改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8(2):1-2.

第6篇

关键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程序;工作要点

中图分类号:TK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进行实时监视和测定,它强调的是对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前、中、后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监测。只有做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才能掌握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及变化情况,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和安全隐患,及时完善防治措施,协助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下面,就主要探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有关规定

《水土保持法》第十九条规定,“……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并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有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和管理单位应设立专项监测点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并定期向项目所在地县级监测管理机构报告监测成果”;第十六条规定,“开发建设项目的专项监测点,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对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接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水土保持设施符合下列条件的,方可确定为验收合格:

(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手续完备,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财务支出、水土流失监测报告等资料齐全;

(二)水土保持设施按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符合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的要求;

(三)治理程度、拦渣率、植被恢复率、水土流失控制量等指标达到了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批复文件的要求及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技术标准

;(四)水土保持设施具备正常运行条件,且能持续、安全、有效运转,符合交付使用要求,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维护措施落实”;第十二条规定,“……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测报告编制单位应当参加现场验收”。

这些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法律基础,确定了开发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形式(监测阶段报告、监测总报告)和具体程序(建设和生产全过程),也对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提出了要求,即从前期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施工结束后的验收各个环节进行监控。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工作程序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贯穿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作为建设单位、监测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了解自己在各阶段的主要职责,以确保监测工作的实施,主要工作程序见图1。

图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程序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要点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过程监测,监测时段应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建设生产类项目还应在生产运行期进行监测。

3.1 施工准备期

(1)编写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监测单位在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后,应及时进行现场踏勘,收集相关资料,建立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本底值,编写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由项目业主报送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作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正常开展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日常监督检查的依据。

(2)建立水土流失本底数据库

工程施工准备期水土保持监测的核心内容是水土流失因子本底数据监测,具体包括: ①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土壤容重、有效土层厚度、植被种类和覆盖度等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典型抽样调查;②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水文、气象、社会经济等相关资料的收集;③对已经开工的项目,应进行项目区现状水土流失调查,对施工中遗留的水土保持问题提出整治建议。

(3)进行监测点布设

项目开工后,监测单位应按照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安排监测人员,确定监测的重点区域,设置水土保持监测点,建立监测设施。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一般有弃土弃渣场、取料场(包括采石场、取土场)、土石方临时转运场、大型开挖填筑面、施工便道、特殊地质地段以及跨河施工区域。监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扰动地表的面积、涉及的水土流失、土石方堆积形态、植被状况、水土保持设施及其布局,以及交通、通信等条件综合确定。每个监测点都要有较强的代表性,对所在水土流失类型区和监测重点要有代表意义,并注意原地貌与扰动地貌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3.2 施工期

(10了解工程进度

在每一监测时段,监测人员应对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的进展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重点是项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包括数量、质量以及实施效果,主要通过查阅施工和监理进度报告、环境监测报告以及与各参建单位沟通等途径来了解。

(2)现场监测

施工期现场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对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的监测以及水土保持各项防护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调查。

1)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监测。施工期每个监测时段对工程各扰动类型区的扰动地表面积,挖、填、弃土(渣)方量和堆放、运移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同时对定位监测点水土流失量进行量测,对防治责任范围内各重点监测区域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监测。主要监测内容及方法见表1。

表1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监测内容及方法

注:打“√”的为可选方法。

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落实情况。通过实地调查、现场量测、查阅设计资料等方法,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对主体设计中已考虑的各项措施和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特别是对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取料场、弃渣场、拆迁安置区等区域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质量和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主要监测内容及方法见表2。

表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内容及方法

注:打“√”的为可选方法。

(3)提交阶段报告

根据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监测工作告一段落后,应定期编制监测阶段报告,提交项目业主。阶段报告中应评价各项水土保持工程的落实情况,对本阶段遗留的水土保持问题提出建议。

监测阶段报告由业主报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和项目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根据项目建设特点及水土流失主要发生时段,阶段报告在土建工程施工期应分季度、年度报告编写,土建工程完工后可只作年度报告。

3.3 自然恢复期

(1)水土保持措施的运行情况调查

土建工程完成后,监测单位应在对项目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定位观测来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的运行情况。包括: ①林草措施布置情况,林草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情况;②防护工程自身的稳定情况;③弃渣场拦渣墙、排水沟等的实施效果;④土地生产力恢复情况。

(2)监测结果分析

通过各项内容的监测,在施工末期计算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6项指标,判断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是否达到水土保持方案中拟定的目标值。

(3)编写水土保持监测总报告

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监测单位汇总所有的数据和资料,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总报告,对各项水土保持治理达标情况进行评价,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工作的依据。

4 结语

综上所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强调的是项目建设前、中、后全过程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监控。同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而本文只是对现阶段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一个总结和探索,随着水土保持监测制度、监测技术、监测手段的不断完善与提高,水土保持各项监测技术和方法将更具有可操作性,监测成果也将有效地指导同类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设计,将更有力地推进国家和地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扰动小区;对照小区;侵蚀模数;精伊霍铁路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216

1 项目概况

新建铁路精伊霍线位于新疆西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线路从兰新铁路的精河车站接轨,经精河县后穿越北天山进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经伊宁县、伊宁市,再向西经霍城、清水河镇,沿312国道至霍尔果斯口岸,线路全长286.2 km。全线设车站12处,新建桥梁126座,涵洞928座,隧道37座,土石方挖填总量约3337.5万m3,设取土场40处,弃土(渣)场62处。工程占地1587.8 hm2,其中永久占地1168.9 hm2、临时占地418.9 hm2。工程总投资为65.1亿元。

2 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防治责任范围;弃土弃渣动量;水土流失防治情况;施工期土壤流失量情况,针对不同防治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多点位、多频次监测,经综合分析得出不同防治类型区域的侵蚀强度及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包括降雨量、气温、风、泥沙量等;地形、地貌和水系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实施效果;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包括控制水土流失量、提高拦渣率、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等。

3 监测点布设及方法

结合项目本身特点,及所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制定了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采取定点定位监测与不定期巡测相结合的方式,在监测项目、监测时段、监测频率上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设置。

在布设监测小区(固定监测点)时注意:水土保持监测点结合分区特点、水土流失类型、水土流失强度等进行布设;在主要工程类别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工点作为监测点,监测点从地域上讲分布在奎屯、克拉玛依、福海和北屯4个县市,从地貌上讲分布在沙漠边缘区、戈壁荒漠区、荒漠化草原区和绿洲区,从防治分区上讲分布在3个防治区内(主体工程防治区、取土场防治区、临时工程防治区);每个监测小区布置工程扰动小区和对照小区[1];风蚀兼水蚀扰动小区和对照小区的监测设备需布置在同一主风向;简易径流小区尽可能按标准径流小区[2]的布设原则进行布设;监测设备布设地方需开阔(尤其是料场区)。根据以上原则确定的监测小区7处、监测样区9处。

4 监测结果分析

4.1 土壤侵蚀模数及流失量动态监测

本项目穿越的区域包括北天山北麓冲洪积平原及低山区、北天山中山区及南麓丘陵区、伊犁盆地区等3个不同的侵蚀区。根据监测工作的需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照同一扰动类型的水土流失特点基本一致、不同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明显不同的原则,在项目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样点进行水土流失量监测,监测得到的原地貌、扰动地表和防治措施实施后的侵蚀模数详见表1。

表1 原地貌、扰动地表和防治措施实施后的侵蚀模数 t/(km2・a)

防治分区 扰动类型 土壤侵蚀模数 /(t/hm2.a) 侵蚀类型

2006~2007 2007~2008 2008~2009 平 均

北天山北麓冲洪积平原及低山区 路基工程防治区 6235 4775 3090 4700 风蚀为主部分水蚀

桥梁工程防治区 4157 3183 2060 3133

隧道工程防治区 4717 3960 2970 3882

站场工程防治区 3982 3343 2508 3278

平 均 4773 3815 2657 3748

北天山中山区及南麓丘陵区 隧道工程防治区 4882 4038 2471 3797 水蚀为主部分风蚀

桥梁工程防治区 5090 4273 3204 4189

平 均 4986 4155 2838 3993

伊犁盆地区 站场工程防治区 3044 2446 1421 2304

平 均 4267 3472 2305 3348

按照水土流失量计算公式[3]Ms = F×Ks ×T(Ms为水土流失量,F为水土流失面积,Ks为土壤侵蚀模数,T为侵蚀时段),计算得到原地貌侵蚀单元、扰动地表侵蚀单元、防治措施实施后的水土流失量详见表2。

表2 不同阶段各地表扰动类型土壤流失量

防治责

任范围 扰动类型 水土流失面积/km2 水土流失强度/(t/hm2・a) 水土流失量/t 合 计

2006-2007 2007-2008 2008-2009 2006-2007 2007-2008 2008-2009

项目建设区 路基工程扰动区 7.9 6235 4775 3090 49260 37725 17613 104598

桥梁工程扰动区 0.4 4624 3728 2632 2029 1636 1155 4821

隧道工程扰动区 0.4 4800 3999 2721 1759 1466 997 4221

站场工程扰动区 2.6 3513 2895 1965 9015 7428 1375 17817

施工营地 0.1 3500 2715 1752 376 292 188 856

施工便道 1.4 3526 2853 1971 4767 3857 2665 11289

取(弃)土场 4.4 4786 3864 2616 20889 16866 11417 49172

小 计 17.1 88095 69270 35410 192775

直接影响区 9.5 2028 1692 1456 19321 16124 13868 49313

合 计 26.6 107416 85394 49279 242088

通过对比,因工程建设活动引起的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量为49313 t。

4.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

利用GPS及其他常规测量工具测定,建设期末新建铁路精伊霍线工程占地面积与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面积相比,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为1587.8hm2,较方案设计值3043.5hm2减少了1455.7 hm2,详见表3。

表3 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

序号 里程 实际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 行政区划

项目建设区 直接影响区 合计

1 CK0+000-CK102+408 370.3 165.6 535.9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2 CK102+408-CK316+300 798.6 253.3 1051.9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3 合计 1168.9 418.9 1587.8

4.3 取弃土场及弃土弃渣量动态监测结果

在实际施工中,为减轻对取土场原地貌的开挖破坏程度,在沿线又减少布置了取土场4处,全线共有取土场36处,增加弃土(渣)场10处,全线共有弃土(渣)场62处。本线主体工程土石方实际填挖总量约为3337.5万m3,其中填方约为1921.2万m3,挖方1006.2万m3,总体上填方约为挖方的1.9倍。经对全线土石方进行逐段巡查后确定,本线通过合理调配土石方,充分利用挖方,极大地减少了弃土弃渣量,并通过采取有效的拦挡措施,减少了弃土弃渣流失量。全线工程实际产生弃土弃渣量为593.4万m3,比原设计747.4万m3减少了20.6%。

5 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分析

表4 水土保持防治6项指标监测结果

序号 指标名称 实际监测结果 目标值

1 扰动土地整治率 98.63% 95%

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98.12% 90%

3 土壤流失控制比 0.78 0.7

4 拦渣率 96.25% 95%

5 林草植被恢复率 95.88% 95%

6 林草覆盖率 31.80% 20%

由于新疆地区地理特点,及特殊的自然条件,造成铁路线路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有较大差异,因此工程施工时的生态及水土保持工作存在较大难度,其实施也较工程本身滞后。为了预防铁路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需要加强防治措施。如何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进行正确评价,我们通过对防治措施实施后的效果预测,对各项指标进行了计算,最终确定以这6项指标为标准,必须全部达到水土保持方案目标值。详见表4。

6 结 语

由于铁路工程一般监测时段较长,因此在监测时段的把握、定位监测、资料调查和巡查监测等方面均要做到了及时科学和有效性,才能获取了较为真实的监测结果,以便客观评价工程建设期水土保持工程总体布局、工程质量及实施效果,同时总结得出:施工期水土流失监测数据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适时性;监测点布设及对应监测方法要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由于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数据连续性较差,因而需要采取多种监测方法进行有效修正数值;合理监测频次是监测工作时效性的集中体现;GPS定位仪测定面积是快速、动态监测扰动类型面积的重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郭索彦.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249-252.

[2] 李智广.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134-139.

第8篇

关键词:新要求;线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践与探索

Abstract: In 2009 March,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issued the "opinions" on the monitoring work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monitoring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oject, based on the new requirements from the monitoring content, monitoring process, monitoring scope and layout of monitoring sites of the linear production projec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the work carried out to explore. According to the Zunyi to Bijie highway project in 2012 fourth quarter report quarterly monitoring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re analyzed.

Key words: new requirements; linear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S15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课题编号:kt201106 贵州石漠化治理生态恢复效益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贵州省水利科技课题

1.监测内容——关注重点方面,而非具体指标

1.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目的

(1)协助建设单位落实好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水土保持设计和施工管理,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协调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2)及时、准确账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效果,提出水土保持改进措施,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建议。

1.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点:

(1)依法:组织+技术

(2)扩容:传统+项目

(3)同时:建设+生产

(4)服务:项目+监管

1.3监测内容

遵照和反映“影响因素-水土流失-治理-治理效果”的逻辑关系:(1)水土流失因子: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原有,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能够揭示水土流失的本质与规律,为预防和治理奠定基础。(2)水土流失状况:反映水土流失的类型、特征和动态变化,是设计和调整预防和的治理决策与措施的重要依据。(3)水土流失危害:反映水土流失带来的生态危害、经济损失和社会灾难,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实践和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提供指导。(4)水土保持措施:反映治理措施状况,包括治理进度、质量和区域差异,为调控防治指出方向。(5)水土保持效果:表达水土保持所带来的水土流失减少、生态恢复及对建设项目作用,突显水土保持对项目安全建设和健康运行的贡献。

1.4主要内容

(1)主体工程建设进度;(2)工程建设扰动面积;(3)水土流失灾害隐患;(4)水土流失状况及造成的危害;(5)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6)水土流失防治效果;(7)水土保持工程设计;(9)水土保持管理。

1.5监测重点

(1)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

(2)取土(石)场、弃土(渣)场使用情况及安全要求落实情况;

(4)扰动土地及植被占压情况;

(5)水土保持措施(含临时防护措施)实施情况;

(6)水土保持责任制落实情况。

2.监测工作流程——把握重点:实施安排与阶段成果

2.1监测投标阶段

(1)主要工作:项目调研、可行性分析与决策、投标。(2)主要目标:决策是否投标——是否参与监测、如何实施监测(选择哪个方案投标)、何时何地提交何种监测成果等。

2.2监测设计与实施准备阶段

(1)主要工作:监测实施条件的准备,包括技术队伍组建、基础资料收集、设施设备准备、项目水土保持现状调查、监测实施方案编制、人员培训等。(2)重点:“监测投标阶段”决策的具体化,决定了项目监测实施的成败及能否高效率、高效力地达到预期目标。

2.3动态监测阶段

(1)主要工作:按照监测实施方案,布设监测点,开展测验和调查,采集数据,并及时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为水土六十防治提供依据。

(2)执行监测:按部就班、比较按章程办事,而且应该、必须按章办事、按部就班;否则,不是犯规就是违章,或者不遵循技术标准、不执行合同承诺。

2.4监测总结与成果提交阶段

(1)主要工作:完成项目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编制监测报告、监测档案整理以及向相关单位汇报、提交监测总结报告等工作。(2)监测质量:项目监测成果科学、合理,在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后,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即告结束。

3.监测范围与监测点布局——全面监测,疏而不漏

3.1监测范围

依据法律法规,遵照技术标准,按照方案设计监测范围

3.2监测范围分区

(1)应采取主导因素法,以与土壤饮食关联度高且较稳定的自然(或者人为)因素作为分区的依据(2)以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分区为基础,可结合项目现状及监测重点进行调整。

3.3监测重点地段

为全面反映项目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因子、土壤流失和水土保持设施效益等变化过程,选定的具有代表性(或者典型性)的地段。

3.4监测点布局设计

监测点布设应根据项目的监测范围、范围分区,地块的典型性、代表性,以及交通、通信等条件综合确定。其中,需考虑扰动地表、水土流失、扰动开挖与堆积形态、土地利用、植被状况、水土保持设施的状况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4.实例分析

本节根据遵义至毕节高速公路工程2012年第四季度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进行了新要求下线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例分析。

4.1项目进度概况

全线累计完成土石方开挖3694万立方米;填方3452万立方米;桥梁桩基成孔54936米,已浇筑54936米;桥梁基础累计完成142498立方米;桥梁下构累计完成374293立方米;梁板安装累计完成8842片。隧道掘进29504米、衬砌29504米;防护排水工程1992789立方米;涵洞完成599道。

4.2水土保持监测发现的问题

本季度主体工程区的拦挡及截排水措施基本实施完成,大部分边坡已实施或正在实施植物护坡措施;部分施工生产生活区已拆除,但未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不再使用的弃渣场,大部分已实施拦挡、截排水措施及覆土绿化措施。使用完毕的取料场区大部分已平整,但未实施覆土及绿化措施。本季度项目建设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主体工程区:部分地段拦挡措施、截排水措施未完善。

(2)施工便道区:该区大部分地段未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3)施工生产生活区:部分已拆除的施工生产生活区,未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4)取料场区:该区仅局部地段零星实施了临时拦挡措施,大部分取料场区已使用结束,但未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5)弃渣场区:部分弃渣场渣体底部未修建拦渣墙,渣体周边未修建截排水沟;部分已使用结束的弃渣场未实施覆土绿化措施。

(6)建设区内存在零星弃渣。

4.3整改建议

(1)主体工程区: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现场实际情况,未实施水土保持区域的地方,需尽快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已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区域,应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的养护抚育工作,特别是加强对植物措施的养护抚育工作。

(2)施工便道区:在使用的区域应做好临时拦挡及临时截排水措施,不再使用的区域应尽快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3)施工生产生活区:未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场地应及时补充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场地内不再使用的空闲区域需尽快实施植物绿化措施。

(3)取料场区:应根据取料进度及时实施临时拦挡及临时排水措施;对使用结束的取料场需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尽快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5)弃渣场区:不再堆放弃渣、且已实施拦挡和截排水沟的弃渣场,应尽快平整渣体、覆土后实施植物绿化措施;已实施植物绿化措施的弃渣场,需加强植物措施的养护抚育工作;目前尚无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的弃渣场,需尽快在渣体下方修建拦渣墙,在渣体周边修建截排水沟,在堆放弃渣结束后,需尽快实施植物绿化措施。

(6)项目建设区产生的临时弃渣需尽快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或转运至弃渣场集中堆放,严禁弃渣乱堆乱弃。

(7)项目建设区扰动区域中不再进行施工活动的场地,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确保项目建设区内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石油储备基地工程;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47

1 项目概况

兰州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工程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北部的永登县秦川镇六墩子村,西北距永登县城46km,西南距兰州中川机场21km处,距西部管道兰州末站61km。本建设工程设计原油储备能力300万m3,设计标准为I级,项目由储油库站场工程、进出库输油管道、进库道路、输电线路、通信线路、施工便道6部分组成。工程总投资21.64亿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5.29亿元。工程占地总计106.50hm2,其中:永久占地87.37hm2,临时占地19.13hm2,占地类型分别为水浇地、川台地、荒地。挖方总量148.36万m3,填方总量142.57万m3。

2 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类型及危害

2.1 水土流失类型及部位

项目区地貌类型以黄土丘陵沟壑地貌为主,丘陵腹地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梁峁坡陡峭、冲沟发育,沟道切割较深。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沟道和较陡梁峁坡因不良地质现象发生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冬春风季兼有风力侵蚀。水力侵蚀主要发生在的地表,梁峁顶以面蚀、溅蚀为主,沟坡以面蚀、沟蚀为主,主要侵蚀方式是地表在强降雨作用下产生径流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2.2 水土流失危害

兰州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工程建设在各分区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有:施工期厂区的地基开挖、土方挖填:储油库区以及场地平整等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土壤松散失去防冲、防蚀能力,增加了新的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进出库输油管线区:在管线开挖过程中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土壤结构的变化,加剧了沿线的水土流失。

进库道路:道路修筑造成的水土流失类似于水管线,施工机械和人为扰动加剧了水土流失。

3 水土流失监测重点区域与监测点布局

根据项目建设和重点防治区域确定该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为施工期,重点区域为:储油库区、进出库管道区、进库道路区。该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共布设监测点8个,基本代表了本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和水土流失类型。

4 水土流失监测方法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实地测量、调查与定位监测、巡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通过设置监测点,对不同的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在施工建设期进行监测。

4.1 实地调查法

4.1.1 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面积、扰动强度的变化

采用实地勘测、线路调查、地形测量等方法,结合GPS技术的应用,对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变化进行监测。

4.1.2 复核建设项目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

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利用高精度GPS,沿扰动边际进行跟踪作业,结合实地情况调查、地形测量分析,进行对比核实,计算场地占用土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

4.1.3 复核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

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现场测量,计算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

4.1.4 项目区林草面积及覆盖度

林草地面积采用逐块测量统计,林草地面积为投影面积。项目区林草覆盖度在每一植物措施布设区块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进行监测。即在本项目每一植物措施布设区块,选择调查样方,先现场量测、计算各样方林草植被覆盖率,对各样方林草植被恢复率经加权计算后计算整个项目区林草植被覆盖率。

具体而言,灌木覆盖度的监测采用线段法。用测绳或皮尺在所选定样方(2m×2m)灌木上方水平拉过,垂直观察灌丛在测绳上的投影长度,并用卷尺测量。灌木总投影长度与测绳或样方总长度之比,即为灌木覆盖度。用此法在样方不同位置取3条线段求取平均值,即为样方灌木覆盖度。

草地覆盖度的监测采用针刺法。选取1m×1m的小样方,测绳每20cm处用细针(φ=2mm)做标记,顺次在小样方内的上、下、左、右间隔20cm的点上,从草的上方垂直插下,针与草相接触即算有,不接触则算无。针与草相接触点数占总点数的比值,即为草地覆盖度。用此法在样方内不同位置取3个小样方求取平均值,即为样方草地的覆盖度。

4.2 定位监测法

定位监测法主要监测土壤侵蚀,主要采用测钎法进行定位观测。在各监测点分别布置测钎,每次吹风或降雨后,观测1次测钎露出高度,直到1个完整的监测季结束,配合风速及降雨观测,计算侵蚀量。每处简易观测场(1m×1m)布设测钎9个,测钎长30cm,测钎直径0.5cm,测钎地上部分长5cm。布设后定期观测测钎出露情况(暴雨后加测),计算土壤侵蚀深度和土壤侵蚀量。

4.3 场地巡查

巡查监测法是施工期间水土保持监测中的1种特殊方法,因为开发建设项目施工场地时空变化复杂,定位监测有时是十分困难的,如临时堆土时间很短,来不及观测,土料已经搬走或回填,因针对具体施工进度情况,在开挖填筑施工高峰期根据大风或降雨情况适时巡查、及时监测。

5 水土流失监测结果

5.1 实际扰动面积监测结果

根据实地监测该工程实际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152.16hm2。其中:项目建设面积106.25hm2,直接影响区45.90hm2。

5.2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监测结果

5.2.1 工程措施监测结果

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完成的水土保持工程有表土剥离35250hm2;土地整治47.78hm2;浆砌石挡土墙长2031.5m,浆砌石量7171.2m3;浆砌石护坡长535m,浆砌石量3415m3;碎石压盖21.13hm2;截排水沟3383.6m;雨水收集池土方开挖95600m3,土壤回填2530m3,M7.5浆砌石3640m3;灌溉系统1套。工程基本按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和主体工程设计要求施工修建,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明显。

5.2.2 植物措施监测结果

植物措施布设在储油库区,面积17.39hm2。其中乔木10437株,灌木254868株,花卉96551株,草籽3295kg。绿化措施实施后,不仅减少了的水土流失,而且起到了美化的作用,提高了生态环境。当绿色植物覆盖地表后,将会增加水分的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具有不可替代的水土保持功能。

5.2.3 临时措施监测结果

本项目水土保持临时措施主要有临时彩条布苫盖、临时碎石压盖与临时洒水抑尘防护。共使用彩条布苫盖15600m2,完成碎石量3100m3,累计完成洒水量12900m3。从防止效果上看,土体苫盖及碎石压盖后有效的抑制了风水蚀,减轻了水土流失,对改善施工环境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洒水后达到了一定的抑尘效果,对施工环境保护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做到了文明施工。

第10篇

第一条为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和管理,规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应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对全国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实施监测,为实现为国家制定水土保持环境政策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第四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水利部统一管理全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负责制订有关规章、规程和技术标准,组织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全国水土保持公告。

水利部各流域机构在授权范围内管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设立的水土保持机构、以及经授权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对辖区内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实施管理。

第五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按水利部制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

第六条省级以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作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进行修订的,须经原批准机关审查同意。

第七条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或报请同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监测站网的建设与资质管理

第八条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的指导下,按基本建设程序建设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其运行实行分级负责制。

第九条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由以下四级监测机构组成:一级为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二级为大江大河(长江、黄河、海河、淮河、珠江、松花江及辽河、太湖等)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三级为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四级为省级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

省级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根据全国及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设立相应监测点。具体布设应结合目前水土保持科研所(站、点)及水文站点的布设情况建设,避免重复。部分监测项目可委托相关站进行监测。

国家负责一、二级监测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三、四级及监测点的建设和管理。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建设的监测站点不得随意变更,确需调整的须经规划批准机关的审查同意。

第十条有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和管理单位应设立专项监测点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并定期向项目所在地县级监测管理机构报告监测成果。

第十一条下级监测机构应接受上级监测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十二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须由具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由水利部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从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须经专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岗位证书,方可持证上岗。

第三章监测机构职责

第十四条省级以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主要职责: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和实施计划,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和实施计划,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网,承担并完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任务负责对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质量保证,开展监测技术、监测方法的研究及国内外科技合作和交流,负责汇总和管理监测数据对下级监测成果进行鉴定和质量认证,及时掌握和预报水土流失动态,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报告。除本款规定的职责外,各级监测机构还有以下职责:

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具体管理。负责拟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标准,组织对全国性、重点区域、重大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负责对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和技术认证,承担对申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质单位的考核、验证工作。

大江大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参与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协调工作,负责组织和开垦跨省际区域、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和监测工作。

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对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的管理,承担国家及省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监测工作。

第十五条省级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的主要职责:按国家、流域及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和计划,对列入国家及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的水土保持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汇总和管理监测数据,编制监测报告。

监测点的主要职责:按有关技术规程对监测区域进行长期定位观测,整编监测数据,编报监测报告。

第十六条开发建设项目的专项监测点,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对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接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第四章监测数据和成果的管理

第十七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成果由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第十八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实行年报制度,上报时间为次年元月底前。

下级监测机构向上级监测机构报告本年度监测数据及其整编结果。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数据和成果,向当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报告。

年报内容按有关技术规范编制。

第十九条国家和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成果实行定期公告制度,监测公告分别由水利部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省级监测公告前须经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审查。监测公告的主要内容: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水土流失危害及发展趋势,水土保持情况及效益等。

国家水土保持公告每五年一次,重点省、重点区域、重大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成果根据实际需要。

第11篇

[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工作方式;分阶段

自水土保持法实施以来,全国共有54万多个生产建设项目实施了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了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因开发建设可能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面积22万km2[1-2],水土保持方案对防治生产建设项目产生的水土流失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土保持监测验收是验证生产建设项目是否按规定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要途径[3-4],在监测验收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项目主体已有水土保持措施落实较好,而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则与工程实际存在差异,这有悖于通过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治理水土流失的初衷[5]。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与水土保持方案在编制衔接上的脱节,是水土保持方案新增措施不能顺利实施的主要原因,建议调整目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方式,分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两个阶段开展相应工作,以保证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内容在建设工程中能够顺利实施,发挥应有的作用。

1现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流程

根据现行技术标准明确的编制思路,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步开展工作,根据主体工程建设区域、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及投资估算等内容,开展水土保持限制性因素、主体工程设计等各项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主体工程投资估算情况完成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界定、水土保持分区、措施设计、水土保持监测及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等章节。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完成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技术审查,工程开工前,取得水土保持方案相关批复,工程完工后,依据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水土保持工程专项验收。根据《关于印发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投资审批管理事项统一名称和申请材料清单的通知》(发改投资〔2019〕268号),除水利基建项目初设文件审批需提供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文件外,其他类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审批阶段,均不再需要提供水土保持方案相关材料。生产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与水土保持方案工作流程见图1。

2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2.1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内容未能纳入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生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流程进一步简化,水土保持方案由原先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调整为项目开工建设的必要条件。以审批制项目为例,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阶段后移,可能会使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措施和投资,不能计入投资主管部门审查的项目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导致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措施无法实施。同时,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与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批复的顺序也成了业主经常提及的问题[6-7]。根据主体工程项目审查与水土保持方案批复的时间节点不同,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情况。2.1.1水土保持方案获得批复时间早于主体工程项目审查。当水土保持方案在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审批前完成批复时,主体工程水土保持章节可将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内容纳入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样,经过行业专家审查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措施可以被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采用,投资主管部门审查后,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得到批复的资金支持,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具有相应保障。然而,当主体工程审查过程中对项目调整、核减时,就会使水土保持方案中的主体工程内容,与审查报批的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内容不一致,导致方案中的部分水土保持措施失去针对性。如果主体工程调整较大,则可能发生水土保持方案变更。另外,如果投资主管部门核减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水土保持投资,将影响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2.1.2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时间晚于主体工程项目审查。当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时间晚于主体工程项目审查时,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描述与可研批复后的主体工程一致,水土保持方案各项措施依据主体工程情况进行设计,措施针对性较强。然而,进行主体工程技术审查时,水土保持措施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水土保持章节内容,投资主管部门批复的水土保持工程内容是水土保持章节中的措施及相应投资。若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与主体工程设计单位沟通不及时,或者同时进行报告编制时,水土保持方案中的设计内容可能会与主体工程报告中水土保持相关设计不一致。以水利水电工程类项目为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在总则中要求初步设计报告应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而水土保持设计部分要求简述水土保持方案主要内容和结论性意见,复核水土保持方案的相关内容并说明调整原因,即初步设计报告中的水土保持章节内容,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批复内容以及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内容有关。如果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水土保持内容与水土保持方案关联性不强,则项目初步设计阶段的水土保持章节将很难编写。2.2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流程存在不足。水土保持方案是在对主体工程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开展的,编制过程中,当编制人员对主体工程设计有否定意见时,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后续章节如何编写,现行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为了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编制任务,只能与主体工程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主体工程设计人员调整完成后,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工作。当方案编制单位否定主体工程设计,且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如何进行下一步工作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中规定:“对主体工程有否定性意见的,应由主体设计单位重新论证”。新的技术标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实施后,删除了这一内容。实际工作中,当遇到上述情况时,由于技术标准中缺少处置方法,方案编制单位为了按时完成报告编制任务,可能会规避一些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工程建设埋下水土流失防治不利的隐患。2.3审批时间差影响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章节中,项目水土保持评价是后续章节编写的基础,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的要求,主体工程设计方案初步确定并完成投资估算后,本章节才具备完成条件,进而完成后续的水土保持设计及投资估算章节,而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时已基本具备了上报条件。以国家发改委限额以上政府投资地方水利项目审批为例,项目自受理至取得审批文件,规定时限为20个工作日。水土保持方案通过对主体工程进行水土保持分析评价,补充设计水土保持措施,完成送审稿编制并上报,普通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写周期为2~3个月。水利部审批流程表明,水土保持方案自编制完成到取得行政许可,需14~24个工作日。因此,项目取得审批文件的时间有可能早于水土保持方案取得行政许可,致使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措施无法补充到可研报告中,最终导致水土保持方案内容与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设计内容关联性不强。实际项目的投资变化见表1。2.4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移影响水土保持监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GB/T51240—2018)规定:建设类项目监测时段分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试运行期。建设生产类项目监测时段可分为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两个阶段。要求掌握施工准备期前一年期间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在施工准备期之前应进行现场查勘和调查,并应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因此,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必须在施工准备期前开始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移,当建设单位依据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招标,选定监测单位并签订合同时,项目可能已经开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已滞后于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准备期间的水土流失情况、规范中要求的地表组成物质监测记录表、植被(扰动前)监测记录表等数据只能通过调查获得,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

3调整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方式的建议

3.1分阶段完成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3.1.1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从专业角度对项目选址选线、平面布置、主体工程设计及土石方平衡等进行水土保持可行性分析,重点研究项目建设是否满足水土保持法及其他法律规范的要求,是否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并给出明确结论。建议包括以下六部分内容:①项目及项目区概况;②工程建设是否存在水土保持限制性因素;③分析主体工程设计方案是否满足水土流失防治要求,是否存在重大的水土流失安全隐患;④划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预测工程建设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及水土流失危害;⑤水土保持监测;⑥依据同类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投资比例及相关数据资料,初步确定工程建设需要完成的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并估算投资。本阶段工作内容以分析评价、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划定以及水土流失预测为主。由于可研阶段主体工程设计内容变化及调整的可能性较大,本阶段水土保持方案不宜作详细深入设计。报告可根据以往同类项目实施情况,初步确定水土保持工程规模及措施的类型,根据项目难易程度以及不同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投资比例,匡算水土保持投资。水土保持可行性评价报告审查通过后应取得行政许可文件。调整后的优势体现在:主体工程占地范围及设计方案初步确定后,可研阶段的水土保持方案工作内容具备了完成条件,报告开展工作的时间可早于现行报告。同时,由于简化了现行方案的措施设计及投资估算部分的内容,可研阶段水土保持方案工作周期可大幅缩短,报告具备了早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的条件。3.1.2项目初步设计阶段。本阶段可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内容,完成水土保持设计方案。由于主体工程各项设计已具备相应深度,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水土保持设计,可减少因可研阶段主体工程设计方案调整而引起的水土保持设计调整甚至是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的工作量,使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措施与主体工程结合更加紧密。行业主管部门可根据项目复杂程度,确定本阶段水土保持工作方式。①普通型项目,水土保持新增措施内容一般以表土剥离、表土回覆、施工临时占地区的植被恢复以及临时措施为主,本类项目可依据初步设计报告中的水土保持章节完成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生产建设单位无须再编制专门的水土保持设计方案。项目验收时,也是依据初步设计中的内容开展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②复杂型项目,如规模较大的河道、管线、煤矿、输变电等项目,可根据可研阶段批复的措施类型及投资编制水土保持设计方案,报告内容及章节设置参照现行水土保持后续设计中的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专篇,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查批复后,将设计结果纳入初步设计报告中。工程竣工后,将水土保持设计方案中的水土保持措施作为最终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依据。分阶段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工作流程见图2。3.2水土保持可行性评价报告增加编制中止机制。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当方案编制单位对主体工程设计方案持否定意见,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人员在规定期限内无法说服主体工程设计人员做出相应调整时,水土保持专项评价报告只需完成项目概况、水土保持限制性因素分析以及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三部分内容,给出结论后上报,不再需要完成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措施和投资估算等相关内容。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分析评价报告的结论进行审查,做出相应批复,要求主体工程设计单位做出设计调整或者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修改评价结论,再继续开展下一步工作。当项目建设无水土保持限制性因素,主体工程设计充分考虑了项目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合理,措施体系完整,防治效果达到相关规范要求时,水土保持专项评价报告可不作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及投资估算。水土保持可行性评价报告增加中止机制后详细工作流程见图3。报告编制的中止机制,可以使工程水土保持分析更客观,从而更好地预防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水土流失安全隐患。3.3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水土保持可行性评价报告审查结束后,主体工程设计单位将相关措施的具体设计按可行性研究深度补充到相关水土保持章节中再进行上报审批,投资主管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时需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报告审查意见,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结果,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水土保持设计内容以及投资进行审查。与现行的工作方式相比优势体现在:投资审批部门面对的项目可研报告中的水土保持章节,是经过水行政主管部门技术评审后的成熟方案,而不是单纯水土保持章节编写人员的设计成果。可研报告上报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时附水土保持专家评审意见,可以帮助投资主管部门进行决策,确保项目必需的水土保持投资能够投资到位,投资审核的结果会更符合工程实际。

4结语

实施分阶段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一是明确了项目建设各个阶段水土保持专业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解决了“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先批复还是水土保持方案先批复的问题”,使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内容能更好地落实到项目建设中。二是可行性研究阶段,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专家参与项目决策。在工程前期,以管理者角度对工程建设提出合理建议,充分利用管理和技术优势,使水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专家的合理建议能及时补充到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实现水土保持专业人员尽早介入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专家对项目的指导作用,满足《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的意见》中“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指导解决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有关要求。三是初步设计阶段,根据可研批复的水土保持投资及主体工程设计内容相应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可以使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更加合理,做到投资有来源,验收有依据,使水土保持专业的工作能更好地为项目建设服务。四是有利于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按规范要求开展工作。生产建设单位可以根据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土保持可行性评价报告中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尽早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单位的招标工作,使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能够按照规范要求顺利实施。五是完善评价结论,增加编制中止机制,方便水土保持从业人员开展工作,提高行业话语权,防止为设计而设计以及掩盖水土流失安全隐患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土保持70年[J].中国水土保持,2019(10):3-7.

[2]张军政.对新时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考[J].农业工程,2019,9(10):88-92.

[3]蔡志洲,袁普金,王森.空天地一体化水土保持监测初探[J].人民黄河,2018,40(4):92-95.

[4]李智广.遵守国家标准规范和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工作[J].中国水土保持,2019(11):1-4.

[5]姜德文.八年磨一剑,新水土保持法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J].中国水土保持,2019(10):32-36,42.

[6]马永.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水土保持,2014(3):50-53.

第12篇

一、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情况

自北京市水务局、环境保护局、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以来,我局加强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的监督力度,与环保局协调开展项目前期的环评水保工作,定期同环保局环评科进行业务交流,并经常邀请环保局相关人员参加水土保持方案专家审查会。截止到11月底,共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46项(报告书36项,报告表10项),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4.87亿元,减少水土流失量6.86万吨。在已通过审批的方案中,房地产项目25个,建材项目1个,天然气项目1个,农业项目1个,水利项目5个,电力项目3个,交通9个,环保绿化项目1个。

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情况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是水保站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有利于把已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落到实处,有利于纠正部分开发建设项目未审批先开工的违法情况,督促其尽快编报水土保持方案。

目前,监督执法主要采取电话监督、现场执法和下发整改通知三种方式。今年以来,主要开展的监督执法情况包括:

1、对于已审批通过的水土保持方案,加强审批后的跟踪,在审批后2个月内电话询问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情况、何时开工,对于已经开工的项目,要求其按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同时要求确定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做好水土保持监测,以利于后期的水土保持验收。目前,已电话监督40余次,对10月份以前审批的40余个项目进行了不定期跟踪。

2、分别于5月10日、7月2日、11月22日与水政科一起,对阳光邑上、妇幼保健院门诊大楼、原交通局土地挂牌项目、山区人口迁移集中安置项目等项目进行了现场执法检查,主要检查是否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以及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监测等情况。检查中发现,阳光邑上、妇幼保健院门诊大楼、原交通局综合楼、广阳苑2-10#住宅楼等4个项目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已下发通知责令其限期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山区人口迁移集中安置项目存在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不到位、未进行水土保持监测等情况,已下发通知责令其限期整改。从反馈情况看,阳光邑上补报的水土保持方案已审批,妇幼保健院门诊大楼水土保持方案已委托蓝鑫设计所编制但由于未签订合同尚未送审,原交通局综合楼项目、广阳苑2-10#住宅楼尚未委托有关单位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山区人口迁移集中安置项目已根据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但均未确定水土保持监测单位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1、多数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工作重视不够,拿到批文是其最终目的,没有按方案上的措施进行建设;

2、临时措施不到位,施工中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

3、水保监测不到位。所有项目都未委托水保监测单位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四、2011年工作计划

1、组织各乡镇,房山区里一些企事业单位(尤其是房地产)开会,向其说明水保方案的必要性,督促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水保意识;如之前有没有编方案的项目,立即补报;

2、继续完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工作。在报告送审稿送达5个工作日之内安排专家评审会;在评审会上向建设单位说明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以及强制性要求,并以书面形式明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具体内容;

3、给所有今年审批的项目下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备案表,进行补充备案,要求以后所有审批的项目在开工前必须到水务局备案。加强与建设单位的电话交流,督促其按方案进行水保工程建设;加强现场执法检查,对未落实水保工程的单位,责令其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