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爱国的格言

关于爱国的格言

时间:2023-05-29 18:24: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爱国的格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爱国的格言

第1篇

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DD《孝经》

2、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DD《格言联璧》

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DD孟子

4、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DD孟子

5、百善孝为先,万恶为首。DD王永彬

6、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DD《劝孝歌》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DD孟子

8、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DD《后汉书》

9、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DD西塞罗

10、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DD《礼记》

11、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DD《二十四孝 为母埋儿》

12、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DD孟轲

13、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DD

14、母爱胜于万爱。DD莎士比亚

1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DD《论语.为政》

16、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DD《礼记》

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DD孟郊

18、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DD罗素

19、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DD孟子

20、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DD孟子

21、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DD庄子

22、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DD《孝经.圣至章》

23、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DD莫泊桑

24、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DD袁采

25、子孝父心宽。DD陈元靓

26、永言孝思,思孝惟则。DD《孟子》

27、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DD《孝经》

28、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DD《劝孝歌》

29、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DD《劝孝歌》

30、无父无君,是禽兽也。DD孟子

31、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DD孟子

32、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DD《增广贤文》

3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DD但丁

34、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DD戴达菲尔德

35、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DD《格言集锦》

36、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DD林语堂

37、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DD字严

38、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DD《格言集锦》

39、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DD《增广贤文》

4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DD《论语》

41、重情轻物,厚养薄葬。DD字严

42、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DD《劝孝歌》

43、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DD孟子

44、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DD鲁迅

45、尧舜之道,孝悌而已。DD李纲

46、诗书立业,孝悌做人。DD王永彬

47、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DD孟子

48、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DD庄子

4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DD孟子

50、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DD孔子

51、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DD孔丘

52、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DD伊索克拉底

53、长幼有序。DD孟子

54、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DD《对联集锦》

55、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DD何铸

5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DD孟子

57、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DD维吉尔

58、大孝终身慕父母。DD孟轲

59、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DD《劝孝歌》

60、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DD《劝孝歌》

61、首孝弟,次谨信。DD李毓秀《弟子规》

62、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DD《名贤集》

63、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DD高尔基

第2篇

一、“细心”创设环境

(1)班主任要对教室的卫生、物品的摆放有明确的要求,给学生创设一个整洁卫生的环境;(2)班主任要营造一个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关于教室的布置,班主任是总设计师,布置要美观、大方、高雅,力避凌乱、品位低下。比如,班级管理制度上墙,班级格言每两天一句,学生写出感悟。班级标语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任务及时更换。班级黑板报要精心组织,体现高水平、高质量。班级文化环境能促进学生学习,布置时尽量注意不要分散学生的听课精力。

二、“爱心”呵护学生

班主任要爱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施以不同的爱。(1)对优秀生,班主任往往忽视对其教育,而恰恰是这种忽视,使一些优秀生自身存在的缺点(如优越感强、耐性差等)不断扩大,无法发挥优秀生应有的模范作用,也就缺少了集体建设应有的凝聚力。因此对于优秀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应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使之成为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优秀生,成为班集体建设的领头羊。(2)差生一般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组织纪律差,在心理上则较敏感、自卑,容易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差生特别是差生群体的存在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不利于班级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班主任在爱优秀生的同时,还要爱差生,与他们建立起一种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在此基础上,纠正差生身上的缺点就容易多了。(3)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时刻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想办法克服困难,及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困难挫折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战胜困难挫折,你就成为强者。(4)对家庭经济优越的学生,让他们清楚,优越的生活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明天更美好的生活尚需自己去努力。

三、“恒心”培养规范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锻炼身体习惯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应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成绩作为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为此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制订计划等。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健身习惯要与提高学生的成绩紧密结合,向学生讲明白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身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和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要靠班主任的不断渗透及影响,要教会学生如何饮食、如何高效休息、如何高效锻炼。

四、“公心”对待学生

用心对待学生,必须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对全班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能有优劣之别、贫富之别、亲疏之别;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有的学生有生理或心理的残疾。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才会感到教师公平,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热心”管理学生

班主任不要担心学生违纪、犯错误、闹矛盾,应以积极的心态捕捉这些时机,多动脑设计活动,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将坏成好事。比如,对迟到的同学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对成绩较差的同学进行人品教育等。另外,班主任是学校各项校规校纪的贯彻者、落实者,但班主任在执行时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将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合理的补充与调整。

六、“信心”激励学生

班主任应时时留心、处处用心,捕捉时机、选准火候对学生进行信心、目标教育。为此,班主任应做到:(1)留心国家大事,如5・12抗震救灾、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大庆等大事,用来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并将这种热情引导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掀起班级学习热潮。(2)紧跟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热潮,开展一系列的主题班会。如利用热播剧《士兵突击》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举行“不抛弃、不放弃,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情”的主题班会。(3)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如参加校园歌手大赛、运动会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3篇

[关键词]德育教学工作研究探索

东方出现了四小龙,中华在崛起,我们国家的地位在提升,屹立在世界之林,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自豪。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存在道德滑坡……中国人的形象在世界之林逐渐下降。

我国的国民素质有待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大必须提高国民素质。国民素质提高靠的是教育,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德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它包括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五个方面。我们学校一向重视德育教育的建设工作。在对德育概念的完整科学认识基础上,立足于德育教学目标,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大量的德育教学工作的研究与探索。

一、德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首先,是丰富的校园文化。每周的升国旗仪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晨读朗诵《弟子规》,让学生熟悉为人处事的礼仪与规范;温馨的校园环境,教学楼中到处鲜花簇拥,让学生感受人生的美好;宿舍的军事化管理,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磨砺他们的耐性……

其次,制作《感恩》教育等系列专题德育课件。课件集故事、图片、音乐、诗歌于一体,教师的精彩演讲,声情并茂,让许多学生都因感动而流下热泪。学生的心灵被洗涮、被震撼,有的学生到下课还无法从那种激动中自拔,跑出去藏到角落独自哭泣,课后大多数学生的体会是,从前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知道了人活着要感恩的人和事太多了,“感恩每一滴水珠,它把我滋养;感恩亲爱的父母,给予我生命……”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每班每月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班级的一些现象,开展主题班会,学校高度重视,每班活动都要邀请领导和老师参加,营造气氛,让学生以演讲、演小品、讲故事、做游戏、唱歌、讨论等多种形式来反映活动的主体思想,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开展公民道德规范“知识竞赛”,并结合动画故事回答《弟子规》中的一些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知识;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以调整学生的心态;开展“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及系列“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充分展示才华,从中体验成就感;组织大型诵读《弟子规》方队,大型表演《太极扇》方队,学生身着传统服装,演艺和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魄力;开展“我的班级我装扮”活动,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装扮自己的教室,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感。

德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争做文明学生,自觉做到思想进步,道德高尚,行为文明,学习努力,身心健康。

二、德育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

现代职业发展呈现出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和创新型的趋势,社会需要高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面向社会的需要,我校的德育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德育教材,一部分是《弟子规》。我们的德育教学不只局限于单一的平铺直述的讲授,而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

首先,德育教材的教学设计。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中的案例链接:请学生上讲台诵读,并做一分钟的案例分析,然后全体同学给该学生掌声鼓励。通过这种形式可使每位学生的朗诵水平得到提高,胆识得到锻炼,有的学生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非常害怕,可经过几次锻炼就很自然了,快速的案例分析可提高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关于想一想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议论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上台演讲,陈述小组的观点,各小组可相互点评,也可由教师点评。学生在讨论中经过激烈的辩论最后达成共识,在其中学会了合作;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课后每人准备格言,并选几位学生准备关于成材的演讲稿,教师提前准备学生的座位号或姓名,学生以抽签的形式,抽到谁就互赠格言,将自己的格言含义讲解给全体同学听,并给对方送一句衷心的祝福;几位演讲的学生分别上讲台演讲,这样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其次,《弟子规》教学设计。《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教学采取了教师讲解字、词、句、段篇并结合古今社会的不同,进行古今礼仪与规范的对比探讨;然后让学生演绎《弟子规》,谈自己学习后的体会,以达到学《弟子规》、做《弟子规》的教学目的。学习《弟子规》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了“入则孝”一节后,同学们纷纷发言谈体会,有一位同学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几句话看似简单,可是我却从来没做到过,以前跟父母说话总是不耐烦,大呼小叫不以为然,现在通过学习我感到很内疚,我知道了为人父母之不易,知道自己错了,我想对爸爸妈妈说声对不起。有很多学生都感悟到以后的生活中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

还有一位学生说:学习了“谨”中‘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让我感到惭愧,我曾就是借了人家的钱物就不及时还别人,总觉得无所谓,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借不还会给借主带来很大的麻烦,失信于人,让自己没有了诚信,人格会出现瑕疵,以后我一定会重视这一问题。他说到做到,把借别人的钱物及时归还。超级秘书网

第4篇

关键词: 委婉语 对比分析 中西文化差异

一、委婉语概说

关于委婉语的定义,常见的说法有:(1)“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含糊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不够尊重的表达方法。”(2)“委婉语就是用婉转或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某些事实或思想,以减轻其粗俗的程度。”委婉语,是指“当人们不愿意说出禁忌的名物或动作,而又不得不指明这种名物或动作时,就用动听的词语来代替,用隐喻来暗示,用曲折的表达来提示”(张涤华,1988)。

在中国,避讳,又称讳饰,源于周朝,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英国作家George Blunt于16世纪80年代初首创euphemism一词,将其定义为a good or favorable interpretation(Enrich 1985)。

二、中英“死亡”委婉语异同分析

汉语和英语中对死亡的说法均有很多不同的表达,从中可以看出中西方不同的生死观。

(一)从“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文化的共性

从死亡的意义来讲,中西方都涉及为国献身,具有不同程度的爱国主义色彩,因此为国而亡的委婉语一般都含有褒义。如英语中有grounded for good,making the ultimate sacrifice,to do one’s bit,to lay down one’s life;汉语中有“为国捐躯”、“以身殉国”、“殉国”等。由此可见,爱国主义是中西方文化所共同倡导的。

英汉委婉语都有通过身体反应表达死亡的描述。例如汉语中用“停止了呼吸”表示生命的终结,英语中也有相应的to breathe one’s last。汉语中有许多与“气”相关的委婉语,如“咽气”、“断气”、“气绝”等。此外,英汉语还从人体的不同部位描述死亡,如汉语中的“闭眼”、“瞑目”,“心脏(或脉搏)停止了跳动”等说法,英语中也有从咽喉或心脏部位对死亡进行描述的,如to have throat trouble或one’s heart stops beating等。

英汉语言中的死亡委婉语均大量使用比喻,二者相同的是都将死亡比作休息或是睡眠:汉语中有“长眠”、“安息”、“沉睡”等,英语中有to sleep,to be gone to sleep,to be at rest,to have found rest,to be laid to rest等。另外,两种语言中都有将死亡比作回家,如汉语中有“大归”、“长归”、“大还”、“回老家”的说法;英语中有to be at home and free,to go to one’s long home,to go home in a box等表达。

(二)从“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从死亡委婉语看出中西伦理等级观念差异。我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严明,上下尊卑区分很清楚。《礼记・曲礼(下)》就明文规定:“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袜,庶人曰死。”在西方,对于不同阶级的死亡的不同婉称就比较少见。西方人大都崇尚个体主义,崇尚人生来平等的理念,即所谓的“All men are born equal”。欧洲中世纪曾流传着一条古老的格言:“Popes,Kings,beggars,and thieves alike must die.”(人固有一死,不管教皇、国王、乞丐和小偷都一样。)(束定芳,1995)在这样一种土壤中,自然不可能产生那种社会阶层等级分明的委婉语。

中英表达“死亡”的禁忌语反映了东西的不同。在中国,人们多信仰佛教、道教等,为多神论信仰。道教认为生与死是没有区别、互相转化的,这是一种达观淡泊的生死观。因此,受道教影响,就会有“物化”、“遁化”、“迁形”等表达。然而,道教强调长生不老,肉体成仙,因此,又有“羽化而登仙”、“升天”、“仙逝”、“驾鹤西游”等说法。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以后,产生了独特的生死观。佛教认为人是在“六道”中轮回的,苦难和烦恼没有止境,只有皈依佛门才能修成正果,脱离苦海。因此,佛教把死亡称为“坐化”、“归寂”、“圆寂”等。在西方,人们多信奉基督教,在方面呈一元化。

从死亡委婉语看出中西价值观念差异。东方文化更注重死亡的社会价值,所谓“杀身成仁”、“求生以害仁”,汉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如壮烈牺牲、英勇就义、为国捐躯、以身殉国、马革裹尸等就都充满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

三、结语

死亡委婉语是委婉语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折射出不同文化间的异同。委婉语是在某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孕育而生的,反映该民族的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因此,在学习外语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学好该语言的语法知识,更要学会深入地了解该语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从而真正掌握这门外语,在实际交流过程中避免语用失误,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Enrich,D.J.Fair of Speech―The use of Euphemism[M].New York,1985.

[2]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1995(5).

第5篇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礼义之邦”而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诚信、厚仁、重义、敬亲、贵和、求新、好学、勤俭、奉公等道德要求,经过数千年的不断陶冶、实践和发展,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传统文化主题的演讲稿,方便大家学习。

传统文化主题的演讲稿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携手。在不少里,作者们为中华民族永不改变的传统文化拼命呐喊,竭力控诉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携手。

在我国传统节日里,我“遥望”古代诗句而感慨。传统文化在我的脑海里似乎已转化成了一串串饮食文化的符码,为我品尝中华“小吃”划定了时刻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着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察觉得到它的存在。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明白吃汤圆的时候又到了。“汤圆呢?这天可是元宵节啊!”餐桌上的面包既让我惊讶又让我纳闷。汤圆汤圆,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团团圆圆的意思。传统文化在不一样的节日里,用不一样的东西告诉我们。它没有消失,就像大家春节一家要团聚在一齐,吃着年饭。不一样的人用它们不一样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随之改变。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流动时刻的凝固剂,更是民族个性的烙印。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用自我的个性情感,仿佛群体无意识般地充实着传统文化。内敛含蓄,善良仁义,乐观信赖,天人合一……这是一种纯粹的情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洗礼一路走来,不一样时代的人们赋予了它不一样的形式,有的至今为人们所熟知,有的已湮没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而此刻的我们,尽管奋力追溯着

一切传统文化的习俗,争相效仿,但同时并存的,却是日渐冷漠的人情,有的人能够为了工作利益而挤压出更多的时刻,却从不为自我的亲友,家人甚至是自我的心灵留一点空间。渐渐地,他们看不见世间的大象,听不到世间的大音,他们与传统文化分手,他们与人间真情绝缘。

我们回忆着传统文化,那我们何时能回味传统文化呢?莎士比亚以前说过:我们所谓的玫瑰,如果换一个名字,不也一样芳香吗?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传承,但花谢了无关紧要,我们所务必做的,是让那余香渐飘渐远。

传统文化主题的演讲稿2沧海桑田,中华民族走过悠悠五千年,而在这历史长河里,黄河岸边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那便是我所欣赏的中国文化。

作为文明古国的重要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汉语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而未衰亡,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早已被世人所折服为四大古文明。埃及的文化早在尼罗河水的泛滥和英国的殖民中泡的失去颜色;灿烂的古巴比伦文明在风沙的肆虐中成了废墟;而强大的玛雅文明,如今人们只能在亚马逊原始丛林的遗址里想象它曾经拥有的辉煌。惟有汉语,成为流传五千年的文化屹立不倒,为世人所推崇。

汉语作为中华民族恒古至今的语言,体现的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精神。她是根植与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试想,倘若没有汉语,又怎么会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持节;又怎么会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只致远“的高志;又怎么会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热情!

太多太多,融汇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一如既往的中华美德。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华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作为中华美德的三个方面是不可不谈的,而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则更应注重”修身“之所在。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刚经历的军训生活。大家一定还记得那篇军训日志里所说的那句话:”当我看到站在我前面的男生,汗水从指尖滑落,才发现地上早已是一滩积水的时候,我被感动着,同时也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大家一定也还记得去食堂打饭时,男生谦让着让女生排到自己的前方,同学们即使遇到不喜欢吃的饭菜也不曾浪费,大家更不会忘记对宿管阿姨的一声声问候,一句句感谢……真的,90后的学子们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温、良、恭、俭、让的中华美德,也正是我们自己将这看似古老却终将永恒的中华美德传承了下来。

中国文化承载的不仅是祖先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更是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精神财富。

中国文化是神秘的,是古老的,是丰富的。我们应该为中华文化流传至今而感到自豪,也该为传承中华文化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所讲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正因为她的广博才让我欣赏她,并由衷的热爱她。最后,我也要呼吁同学们一起关注中国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国文化——这坛承传了千年的佳酿,才会越陈越香!

传统文化主题的演讲稿3今天站在这里,我感到既惭愧又兴奋。惭愧的是,我从十岁开始背诵《三字经》到现在接触传统文化也不过区区十年功夫,和真正的大师相比,是蜉蝣和大鹏鸟的差别。然而令我兴奋的是,年轻的我尚有充足的精力和热情去恣意遨游,在传统文化的精神海洋里乘风破浪。

我非常感谢首都师范大学给我们这样的大学生提供了十分舒适的环境和便捷的渠道,北一区的图书馆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宏伟,但是你一进去,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厚厚的《传世藏书》,汇成商学院排了三个柜子。

我认为“典籍”便是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我们大学生活的第一通道。我专门了解过身边的同学对于传统文化的一些看法。有的同学会直接将“传统文化”等同于“文言文”。其实这也是我小时候的想法。这种理解看似简单粗暴,但其实有一定的道理。没错,进入大学之前的我们,基本上都是从课本教材里面学习一些零星的传统文化文本,为了应付考试也根本无暇思索背后的精神内涵。而一旦进入大学,也有不少同学对“之乎者也”的古文嗤之以鼻,总想赶紧摆脱。

面对这样的现象,有人痛心,也有人痛斥,但我觉得,时代的浪潮会把所有的泥沙都淘洗干净,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有像在座各位一样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存在,我相信我们的民族精华就有希望薪火相传。我身边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榜样,他是我们文学院师范班的同学,熟读四书五经,信手拈来完全不是问题。

一开始大家会觉得他就是个书呆子,平常也不怎么说话,走路飞快,人称“小马达”。但是在我和他交流,或者说“辩论”之后,我就完全被他的修养所折服了,这个看起来瘦瘦弱弱的书生完全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抱负和气魄。也是因为他,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它不是我们学习中的垫脚石,而是不可或缺的,值得我们反复咀嚼的精神食粮。

除了文化典籍之外,“活动”是传统文化走入大学校园的另一个重要的渠道。相比于高小的学生而言,大学生无疑有更多可以自由利用的时间。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亲身经历。除了参加一些校内组织的活动之外,通过老师的介绍,我还参加了一些社会上的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比如说书院中国的一些有关茶文化、古琴文化的雅集和四维通慧书院的讲座和游学。现在社会上传播传统文化的法人组织有很多,“四维国学”是我个人认为当中做的最得比较成功和有特色的。

它不仅有联合北京高校的支教活动,而且还会资助大学生组织传统文化游学。去年暑假,我个人担当了第五届“瞻礼圣王”游学的领队,和刘宏毅老师一起去河南游学,收获颇丰。这些社会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走出校园,去更广阔的天地,获取到更多出色的文化资源和更高维度的能量。归根结底,其实这些社会活动是为了帮助我们建设更美好的精神花园,也有利于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校园,走进我们的生活。就首都师范大学而言,本身就有非常优厚的文化资源。

文学院就有鹿鸣演颂社和鹤鸣吟诵社,两个社团都已发扬传统文化精神作为自己的宗旨,并在此方向指引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作为鹿鸣演颂社的社长,我十分荣幸接触到著名演颂家胡乐民老师,在他的指导下,我们演颂社蓬勃发展,先后出演了二十几场大大小小的活动。比如说4月23号的世界读书日,东城区第一图书馆邀请我社参加读书活动,我社社员集体表演了《光的赞歌》。对处于这个阶段的我们来说,学习传统文化,老师的带领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胡乐民老师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强烈责任心的能给我们很多帮助和指引的老师。胡老师为人十分随和,每次他出差回来都会和我们同学交流心得。最近他去成都参加中国影视高考培训联盟会议,他将所思所得分享在我们的微信群里,足足有一个小册子那么长,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在鹿鸣演颂社里,同学们不仅能原创古诗,还能将之生动地演绎出来。

此外,我本人还在鹤鸣吟诵社担任骨干,参演过一些吟诵节目,比如说《木兰辞》、《木瓜》等等。主要是我个人比较感兴趣,吟诵是古代读书人学习与交往的基本方式,优美而高雅。古人三五知己,怡然唱和,旗亭画壁,流觞曲水。

以这样一种真诚而高雅姿态生活怎么能不让人向往和倾羡?恰好学校也提供了非常优厚的吟诵资源,比如说像杨懿兰老师的讲座、徐建顺老师的吟诵课等这个暑假我们还将迎来第三届“中华吟诵周”,到时候名师济济一堂,场面会更加盛大。在这些活动中,我不仅能学会各种各样的朗诵、吟诵的技能,还亲身体验到一种更加自然而惬意的生活态度。所以,我认为,传统文化离我们大学生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反而可以说是触手可及的,我们要做的,可能就是用自己更多的身体力行去表现,去感染。但并非刻意地表现,唯有我们自己本人真正了解和受益于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将之发扬光大。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_在北大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到“传统文化”四个字多达五次,所引用的传统文化文本更是超过二十余条。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堪称世界上最难的三个哲学问题几乎都可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找到答案。

我们本自具足如此优厚之文化资源,怎能坐而废弃?因此最后,我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斗胆以鄙人之见阐述我对“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四点建议:

第一,沉下来。我认为大学生首先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和前远的意识,这就要靠积累和沉淀,一边从阅读中积累,一边从活动经验中沉淀。从下往上打基础。也就是_所说的“勤学”和“明辨”。

第二,走进去。身处校园之中的我们,不能两耳只闻窗外,一心只读圣贤,必须先有勇气走进社会去实践。扩大自己的经验范围。在这个环节,是否能做到“修德”和“笃实”往往决定了一个人价值的高低。

第三,选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浩浩文献中挑选出自己认为最精华的,最经典的传统文化书籍,同时继续进行积累性阅读以达到效益最大化。

第四,升上去。在体验古人的传统精神,吸收传统文化的高维能量之后,我们大学生就要借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精神水平。我始终坚持,传统文化对我们来说不是一块垫脚石,而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养料。

传统文化主题的演讲稿4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礼义之邦”而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诚信、厚仁、重义、敬亲、贵和、求新、好学、勤俭、奉公等道德要求,经过数千年的不断陶冶、实践和发展,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极其重视“精神生活”、“道德人格”、“崇高境界”、“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在人的生活中的导向功能,这对于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目光短浅、低级庸俗、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等腐朽思想来说,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道德,只要我们能够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吸取其精华、批判其糟粕,传承其美德,抛弃其局限,并力求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赋予其新的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就一定能够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有助于“以德治国”的实施。

为了使道德建设更好地深入人心,具有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形式,还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对人民群众进行诱导、启迪和教育。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运用“格言”“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特点,使他们在青少年这个便于记忆的时期,熟记和背诵这些“格言”,就能够更好理解、感受和身体力行这些格言的内容,这不仅对当前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有教育的意义,而且,在长大成人后,对他们更好抵御各种不良影响的腐蚀,也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古代的思想家强调,对青少年加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要把必要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格言,对青少年“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这样,就可以使他们“习与智长,化与心成”,长大成人以后,对社会的正确的道德要求,也就能够顺其自然、严格要求,也就不再会有格格不入“捍格不胜”的忧虑了。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按照传统道德基本内容,把传统美德分为爱国、明智、持节、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厚仁、贵和、敦亲、重义、尚勇、好学、审势、求新、勤俭、奉公、务实等18个部分,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传统美德的各个方面,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格言”,这对于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陶冶他们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加强以德治国,培养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传统精神文化。

传统文化主题的演讲稿5同学们、老师们:

早上好!

中国传统文化中,何为需要继承的精华,何为应该摒弃的糟粕。中华古诗词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能够历代被人们奉为经典且不断流传,便证明它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中国文化最灿烂的瑰宝之一!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将迎来庆元旦—诗歌朗诵会。

看过一个个节目,觉得自己班的节目在他们面前实在是微不足道,觉得自愧不如,真香找个地洞钻进去。其它班花样繁多,有的班一部分人硬着音乐,合着节拍,跳起了舞蹈,舞姿翩翩,有些班有才华的人还弹起了古筝,优雅无比;有些班还将古诗词边唱边拍手,节奏清脆;有个班最具有特色,跳起了橡皮筋,有意思吧!总而言之,老师为这次比赛奋进了心思,同学们则下尽了心思!

我们班实在没有特色,也就迎着节奏将《弟子规》背了出来,毫无特色可言,况且还不止我们一个班背。既要上场了,心情是既紧张又兴奋,心怦怦的跳着,似乎下一秒钟就会跳出来了。只希望,表演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如我所愿,表演成功,台下响起了了热烈的掌声。我终于明白了,我们没有输,赢不一定要赢在花样上,我们应在气势上,只有我们的吟诵,才最符合“经典”两个意义深重的字!

第6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165-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旗帜。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承载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功能。重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中。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初步探讨。

1.渗透到语文教师的日常行为中。中学语文教师能否正确认识和积极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开展针对语文教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和教学工作中,体现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工作岗位做起,在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中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规范、改进自己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使日常业务工作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

同时,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自警、自律、自省,做到慎独、慎微、慎初,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自觉构筑思想道德防线。同时,要敢于和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营造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自觉听取家长和学生的批评意见,把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当做一种警戒、一面镜子,当做自己的义务和进步的动力,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符合家长和学生的愿望和要求。要做到这些,关键是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教师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信仰,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信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相信职业的崇高和正义,内心真正有了信仰的力量,才能真正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2.渗透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阅读文本中关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思想内容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高尚情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内容及时、巧妙地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在人物传记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把握人物事迹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精神风貌,深入探究其优秀品质,从而凝聚优秀人物身上体现出的核心价值;在诗歌阅读教学中,选取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诗词,通过鉴赏诗歌的语言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体会英雄人物的爱国精神和报国情怀。

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核心价值内化为思想意识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用鲁迅的弃医从文,鞭挞黑暗社会事迹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在阅读《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时,可以借助相关视频了解伟人的经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在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文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理清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三年革命经历,两部著作,三次论战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马克思作为伟大思想家、伟大革命家的崇高人格。

3.渗透到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写作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心智水平和认知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写作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渗透到写作教学中。在注重写作技巧和思维训练过程中,加强情感态度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敢于和善于把现实道德领域中的一些新的主题素材放进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之中,选择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通过写作进行辨析,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可以采用命题或半命题的方式选择学生普遍关注的道德和人生观、价值观话题,结合初、高中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张扬个性,自由抒发真情实感,潜移默化地将核心价值观熔铸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如以“责任”为话题的作文,学生通过例举“三鹿奶粉事件”一针见血地鞭挞了某些行业存在信任危机,大胆呼吁国民应承担社会责任;以“风采”为题的作文,学生在自由选择文体的前提下,教师通过讲述我国航天员驾驶宇宙飞船漫步太空的事迹,引导学生领略中华风采,教育学生应该向太空英雄致敬,为祖国喝彩,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样,学生的习作不仅文质兼美,立意高远,而且提高了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第7篇

关键词:品德教育;爱国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当代职校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搞好德育工作,就应该创设符合时代要求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有效方法。从本人多年教育工作经验中,自己深刻体会到,对中学生加强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针对当前贫困山区职校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本人认为,应特别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

一、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广大中学生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保证经济建设始终围绕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另外,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身也要求人们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在行动上要维护集体利益,爱护公公财产,在处理公私矛盾时,要先公后私、大公无私。这样才符合公有制的要求,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爱国主义教育涉及全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通过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从而自觉地热爱祖国,并激发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精神。

二、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

改革开发以来。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的消费档次也越来越高。有些中学生在生活中崇洋消费、盲目攀比,且越演越烈。有的认为,过去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有的学生出手大方,不考虑自己家庭的实际消费能力,还养成了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赌博、吸烟、酗酒、吸毒等,甚至会导致敲诈勒索、偷窃的犯罪行为。

其次,我们今天教育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并不是要限制人的合理消费,更不是让学生吃粗茶淡饭,穿打补丁衣服,过“守财奴”式的生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实际上是对资源的爱惜和劳动成果的珍重,在一些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同样是大力提倡的。目前,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人们去消费。但关键在于我们不能不顾基本国情或家庭的实际收入水平,盲目进行不合理的消费。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引导学生克服自身不良消费习惯。应该去做社会调查,写写小论文,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去理解这种精神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可以结合思想政治课本中的理论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对自己的消费观点进行重新认识。在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和调动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法结合下,让每个学生彻底明白,为了在21世界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我们这一代以至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特别是当代中学生,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不会有雄心壮志,今后就难以有所作为。

三、加强渗透社会公德教育

从当前职校生的成长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些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非常淡薄,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甚至抢劫。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该遵守什么样的社会公德,该履行什么样的社会义务,缺少对社会公德的正确认识。搞好社会公德教育仅仅依靠课本是不够的,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防止简单粗暴、教味过重,要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贯彻落实《中学生行为规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其次,“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也是我国千百年来普遍推崇的传统美德,对现代的中学生来说,独生子女较多,父母的娇惯和溺爱是习以为常的事。现代家庭“民主”意识也增强了,父母的教导更容易被学生忽视。因此,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就是要让学生接受父母的教导,关心父母的健康,尊重父母的意见。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要承担一定家务劳动,要在生活和心理上协助家长,理解体谅家长,能为父母分忧解难。真正体现尊老爱幼,尊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另外,还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对中学生社会公德潜在的、非强制的、持久的作用,这也是重要的德育方法。教育人需要一种精神氛围,以使人维持一种高尚的情绪状态。我们可以通过伟人肖像、名人格言、各种仪式,用学校的优良环境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增强学生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设施等品质,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

四、加强中学生法制观念教育

中学政治课本中介绍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意义,更懂得法律与公民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的法律常识。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

第8篇

【关键词】龙舟 龙舟文化 校园文化

龙舟运动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项民间娱乐活动.是一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群众性。竞技性和民俗信仰。现代社会的龙舟竞赛,在继承了其原始的娱乐性和民俗信仰同时,增加了竞技成分,而更多的注重了团队的整体性和团结合作情神。龙舟文化应是包含划龙舟赛、舞龙、玩龙灯和祭拜龙神等民间习裕和文化娱乐活动的一个文化特质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折射着民族的精神风貌、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体育竞赛精神;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同时我国的校园文化内涵有了很大的扩充,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永恒主题,龙舟文化的作用和内涵正好可以为校园文化这种永恒主题提供动力,丰富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学生接受民族英雄事迹教育,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龙舟文化

1.关于龙舟的起源

龙舟比赛在古代也叫龙舟竞渡、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在文献记载中,最早的龙舟竞渡活动记载是战国中期的《穆天子传》。而关于龙舟竞渡的起因,中国各地有着不同的传说。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至少有5种传说。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说法是源于纪念楚国诗人屈原。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因政治主张不被采纳,反被小人诬陷,含恨抱石自沉汩罗江。楚人怜之,纷纷驾船争逐江上相救,此后这说法流传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据《江津县志》引《荆楚岁时记》说:“竞渡为屈原:”《又金堂县志》:“近水居民则为龙舟竞渡,相传屈原以是汩沉江,故为角黍,龙舟以吊之:”又《武用县志》:“南河内举行龙舟竞赛”,此俗为纪念爱国诗人是原,由来已久:

2.多样的龙舟文化

2.1龙舟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习惯赛龙舟,时间长了就称龙舟节

2.2龙舟祭

龙船的鲜明特征表现在龙头、龙尾上。还有其它的各种装饰.在电

舟比赛前必须请龙、祭龙。

2.3龙舟景

也叫“趁景”,流行于广东地区。也就是在每年五月初一至二十日,邀集各乡龙船在指定水域,不争名次,只为表演,让人们一览龙船色彩。

2,4龙舟诗

就是有关于龙舟或龙舟比赛的诗句,比如,唐代张说《岳州观竞

渡》描述了当时龙舟赛的壮观场面:画作飞鸟艇,双双竞拂流。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2.5龙舟联

龙舟赛中人们习惯搭彩楼,就不可缺少龙舟联。如,龙舟竞渡凭吊屈原怀石恨;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等等。

2.6龙舟迷

这些龙舟迷大都围绕赛龙舟等节俗活动而创作。比如,“龙舟竞渡”(猜成语一句,力争上游。);“龙舟金牌”(猜称“划得来”)等等。

2.7龙舟鞋

像龙船的鞋子,鞋头高跷,如船首昂起。鞋口上沿绣着金色五彩花边,宛如船舷翻动的浪花,鞋面多为蔚蓝色,一如浩瀚大海。

3.龙舟文化的价值

3.1社会价值

龙舟文化源于社会并作用于社会对社会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龙舟是集民俗性、大众性、娱乐性、竞技性为一体活动,其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对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丰富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团结全国人民和改善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

3.2教育价值

龙舟文化主要是起源于人们对诗人屈原的纪念,而屈原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为自己的理想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刚正不阿的品格被我们中华民族所崇敬和继承,对他的尊敬和纪念体现了我们对民族的热爱,表现了民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同时,龙舟竞渡强调团队的力量.注重集体协调性。在这种无形的环境下,我们广大的大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进一步了解那种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促进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3.3交流价值

龙舟竞渡本身就是一种彼此交流的活动,在活动中,队员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对方的优点。随时间的变化,龙舟竞赛打破地域的限制变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文化,全国各地区都加入到这个队伍中,各高校也纷纷设立龙舟队,以此来增加高校之间的交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龙舟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瑞典、美国、澳大利亚、印度、荷兰等国家也开展龙舟竞渡.并且相互进行友谊比赛,来加强与中国之间的交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

3.4经济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竞赛促进交流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一种可以带来不菲经济利益的项目,龙舟竞渡作为一种竞赛项目也不例外:在某地区开展龙舟比奏,不只是有队员参知,而且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来观看,从而为当地的政府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

二、传统文化

I.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要,以校园为主要时空的。它源于社会文

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社会文化在校园里的折射

和反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校园文化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部分,校园文化是由精神文化、观念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等部分组成的:其中.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

2.校园文亿的特征

2.1客覆璧

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工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一种文化

的历史继承。它不会以人们的意识而改变,无论你是否意识到,它发展的好与坏、快与慢都会对掌饺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作用:

2.2多元性

任何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多元性。因此,作为社会文化子系统的校园文化也同样具有明显的多元性。校园文化包含着精神、物质、观念、制度等方面。因此,校园文化的多元性主要表现在校园生活中的这些不同方面。

2.3时代性

任何文化都是时代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绎和完善

的。校园文化也不例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受到相应时代的政治、经

济、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往往校园文化实际上是时代的折射和反应,在某些方面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4创新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校园文化建设刻不容缓的任务,创新成为当代校园文化的一个新的亮点。校园文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在继承了原始文化的前提下,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丰富。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创新是少小了的

3.校园文化的功能作用

3.1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主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这电每个学生都受到校园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它对每个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每个学生多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2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引导师生员上去追求学校所创设的目标、理想的功能。校园文化是引导教职工和学生实现其奋斗目标的航标,引导师学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引导师学向着自己制定的目标努力奋斗,具有引导功能。

3.3激励功能

学生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对象,他们的主动性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励他们的主动性、创新性、活跃性等,使他们积极的自主学习,使他们奋发向上,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校园文化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3.4约束功能 .

校园文化的约束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对其主题的仃为习愤的支配。“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格言。校园是一个有秩序的场所,当然少不了规矩,这些规矩是由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校纪、校规、校风和校训等构成的。教职工和学生的青语及其行为都受这些规矩的支配和约束,使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对每一个教职工和学生都具有约束力,它规范着每个人的行为。

三、我校校园文化与龙舟文化的开展

1.我校校园文化的基础

1.1我校的地理环境

武汉体育学院坐落于武汉市东湖之滨,有三分之二的区域被东湖环绕,这是们学校开展水上项目运动的天然条件,这使我们学校开展龙舟运动成为可能。

1.2我校的水上运动基地

我校的水上运动基地建立于1980年,开展的项目有皮划艇、赛艇、滑水、摩托艇、龙舟、皮艇球等,各个项目都有高水平运动员。同时,取得不少是运动会冠军、区运动会冠军、全国联赛冠军,并且,培养出许多优秀运动员,甚至世界冠军孟关良等人。

1.3我校的校园文化

武汉体育学院是一个体育院校,主要任务是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

在这里的学生大多是体育生,所以,我们的校园文化不可避免的含有体育运动的特点。充满了活跃的气氛;积极向上的运动的热情;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的拼搏精神;见义勇为、打抱不平的品质。

2.龙舟运动对我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2.1能丰富我市的校园文化

龙舟运动是由传统民间民俗活动传承下来的.包含着一种对古代的一种怀念,对古代英雄敬仰之情,在活动中同学们不断锻炼了身体,还接受了古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龙舟运动他校园文化曾加了占代文化的内容,丰富了校园文化两内容

2.2能加强民族凝聚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龙州运动是一项集团结性.娱乐性,竞技性,观赏性为一体的活动,它是由原始的单地区活动发展到现在的多地区、多民族的竞技运动。这使龙舟文化融合了各个民族的共同特点,通过开腱龙舟竞渡,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加强民族凝聚力。龙舟活动是由全部运动员共同努力.共同协调.相互皇配成的,在这过程中每食人必须加强团结合作,注重集体的力量.运动过程中,学生的集体观念得到了加强,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神和团结协作等方面,龙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2.3能加强学主约爱国主义精神

龙舟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发展起来的.其根本意义是为表现爱国主义精神。屈原在我们心中是一个不朽的形象,他的爱国情怀、忧民思想、高阶人格、无长无畏、勇敢高尚的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与社会中都具仃强烈的感染力 通过开展龙舟运动使学生们时刻记住我们的爱国志上,时刻牢记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的精神。同时,龙舟文化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题材。

2.4能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琉

参加龙舟渡凄的学生身体素质都很好,大都肩宽体阔、肌肉发达、体态健壮,在训练过程中.同学们必须接受大运动量和人运动负荷的训练,同时,要承受极大的生理负荷。锻炼了同学们的意志品质,加强心里承受能力通过各大学之间的友谊比赛和对抗比赛等活动,同学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这过程中加强了同学们之问的交流,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即将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9篇

焦宪庆,1957年生,山东章丘人。本科学历,正高级教师,现任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校长。长期从事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后在各级教育专业期刊50余篇,曾荣获“金城名师”、甘肃省“园丁奖”、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

家庭和学校,是促使孩子成人成才的有机整体,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离开任何一方都无法保证教育成功。但在现实的压力下,智育至上的家庭教育一直在严重地冲击着孩子的学校生活,而在学校,家长工作也被边缘化。因此,怎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努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首先养德固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里的“本”,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一个人真正做到这一点,就会从小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德行,由此推及到爱家庭、爱师友、爱国家、爱民族、爱人类,进而对社会事业作出贡献,这大概就是夫子所谓的“道生”吧!故古往今来的教育家无不认为道德完善的意义要远远胜过智力开发,无不把完善道德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党的十更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这一重大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但不知从何时起,很多父母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总是急功近利,舍本逐末,认为只要把孩子学习抓好,其他问题就都可迎刃而解。一句颇有代表性的话是:“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导致现在的孩子普遍任性、自私、懦弱、厌学,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有甚者,竟然不惜残虐生灵,谋杀同窗,戕害教师,弑及父母,种种恶行,令人发指。对此,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谁之罪、谁之责呢?无数事实证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假若一个人首先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恐怕终究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才”,故我们务必牢固树立这样的人才观。

其次融通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家庭是人生命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终身教师。父母的道德品行、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乃至言谈举止无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终身的。因此,千百年来众多有识之士都特别重视培养良好的家教家风,他们教育子弟的著作文章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亮点。像《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家书》等,一直被历代善治家者奉为圭臬,潜心实践,成效卓然。如梁启超后辈,个个不凡;钱学森家族,群星璀璨;任继愈世系,历经数百年而不衰。上述家庭大多把正心诚意、修身报国作为教育的核心要义,大多形成了谨严而独特的家学家传,为后世所津津乐道。虽然很多封建时代的修齐治平观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对公民道德素养的要求,但我们却不能无视中华优秀传统家庭教育中的精髓,像孝亲敬友、谦逊礼让、勤劳简朴、坚韧顽强、自强自立、诚信有责等关键要素,依然是今天家庭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家校之间首先必须达成这样的共识: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始终是家庭教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职能。父母要注重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孩子一旦形成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人与求学齐头并进,融通合一,那么,他今后的良好发展就一定会成为一种必然。

最后精心组织,建立稳固的学习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腾飞、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进城定居人员逐年增大,流动人口增多,居民构成成分、家庭结构形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当70后、80后逐渐成为家庭教育的主力军时,虽然他们重视家庭教育,但在汹涌的社会发展大潮中,却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充满着诸多的困惑。针对这一现状,去年10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表明:家庭教育是家事,又是国事,它关系家庭幸福,更关系国家命运,足见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搞好这项工作,需要上下协同,形成合力。如,各级政府要充分落实主导职能,教育行政部门更应积极组织协调,如组建专家团队、统一编订教材、进行骨干者培训等等。但最重要、最经常也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主要还得依靠中小学来做。学校要把家庭教育工作当作自身的重要任务来抓,及时认真安排,指导教师明确理念、目标和任务,像精选案例、准备内容、召开家长会等,都要尽量避免随心所欲,各行其是。同时,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创办专门报刊、设置网络学习终端等形式,从家庭教育的观念、特性和规律等各方面为学生父母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加便捷的交流平台,促使他们一步步准确把握家庭教育的观点和方法,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这样,家庭和学校才能共同筑就科学育人的强大基石。编辑:谢颖丽

第10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性;趣味性;原创性;示范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二十四个字,是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健康成长的基本内容。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特别是一名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更加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的实质要求,按照的要求,在中学生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场所,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地位尤其重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坚持持续性,以学生激昂的朗诵鼓舞人

所谓的“持续性”是指教学中针对初中生进行的那些生命力强、永远不会过时的德育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德育思想的持续性。二是指高尚的事例和文学性强的德育内容的持续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对课本的钻研程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笔者通常选择与课本有关的高尚事例和故事性强的德育内容来进行教学,通过学生激昂的朗诵来达到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如:当代中学生普遍有着高昂的爱国热情,但他们的爱国情怀往往比较肤浅,对个人与国家命运的关系缺乏深刻理解。学生对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非常具有自豪感。但由于他们所生活的年代,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对传统文化缺乏具体深入的理解、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部分学生热衷西方文化,对于民族文化不屑一顾。所以,当讲授“情系祖国”时提到林则徐这个名字,笔者想:林则徐在前给道光皇帝上奏关于鸦片流入中国后的危害,就是对中学生进行民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吗?于是,笔者将该奏折的全部内容投影在幻灯片上,并让他们齐声朗诵。爱国的内容,加上铿锵有力的朗诵节奏,使同学们深深体会到了林则徐的爱国情怀乃至时表现出来的冲天豪气,也使学生增强民族情感、爱国情怀。在讲授“社会身份和社会责任”时,笔者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一文,摘其片段展示给学生看。照样是要求学生用充满激情和豪迈的心情来朗诵这篇文章,使祖国的未来与青少年休戚相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为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而勤奋学习”的思想,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渗透”。

如讲授“诚实守信”时,引用了商鞅言而有信的故事。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后,使他们明辨是非,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为了使学生对诚信了解的更深,笔者在幻灯片上写上中华诚信格言。让他们在课堂上不断地朗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诚实守信这一高尚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坚持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吸引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能使学生产生自觉接受的动机,喜闻乐见的德育手段,是对说教、灌输教学的摒弃,是顺应时代潮流、合乎学生实际的一种选择。

在教学中,笔者坚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眼球。如:讲授“维护财产权”时,就要从爱护学校里的公共财产桌椅这样的小事做起时,笔者举反例:“单元测试时,我是监考老师。考试前,一名考生告诉笔者:‘老师,这桌面有个大洞,不好写字。’笔者一看,确实如此,只得给她换一张新的。当时,笔者就想:那位雕琢者,当初也许是无聊,可是后果严重!”学生听后,觉得爱护桌椅意义重大。听了看了,就能心领神会;看来,爱护桌椅事情虽小,意义却很大。通过这个例子,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公共财产的重要性,也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的内容。

讲授第三单元“理解与宽容”时,笔者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后,曹操宽恕叛逆者的片断。通过该片断的播放,使学生认识到,宽容,即宽大有气量,以开阔的心胸容纳别人,不计较或追究别人的过失。生活在群体当中,要和众多的人打交道,不可能一切都随心如意。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用宽阔的心胸去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学会以宽阔的心胸谅解他人的过失和冒犯。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生活中的许多纠葛、怨恨、偏见和不快,都会烟消云散,每个人也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质,人与人的感情会更加深厚,相处更加融洽、愉快。

可见,此教学方法的积极意义在于:使学生在生活中愉快地学习,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引导,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三、坚持原创性,以真实感人的事迹教育人

原创式是指为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果,教师借助于一些相关的真实材料,通过图解或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是非观的思想品德教育。因为这种方法既能理论联系实际,又是一种能见度高的“活材料”,所以它产生的德育效果自然就与众不同。

笔者尝试着将此法引入到教学中。例如:在讲授“社会规则与正义”时,课件上视频播放了艾尼・居买尔勇救“我妹”的新闻资料。先让学生仔细地看新闻,然后笔者讲解:这个新闻的主人公是艾尼・居买尔,男,1983年出生,共青团员,在新疆乌鲁木齐某饭馆务工。一天晚上10时许,一名歹徒正在实施抢劫,而汉族女大学生惊慌失措。刚好路过艾尼三兄弟见状,大喊一声:“放手,她是我妹妹!”然后把女大学生拉到身后,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歹徒见他多管闲事,说:“你哪来的汉族妹妹?识相的给我滚开。”这时,旁边冲过来的三个手持尖刀的歹徒同伙,一齐围攻过来。情急之下,艾尼的两个哥哥拉上女大学生往人多的地方跑去,艾尼断后。歹徒穷凶极恶,拿刀猛刺艾尼,艾尼倒在血泊中,后来在(上接第11页)二哥和周围群众的帮助下,抓获行凶的歹徒,另外三名被公安机关抓获。一句“她是我妹妹”,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新篇章。笔者加以说明:“艾尼维护了社会的正义。”又加以引导:“同学们,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要怎么做呀!”同学们齐声响亮地回答:“向他们学习!”

可见,教师借助于原创性新闻资料,经过适当的讲解,从而使《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德育功能和德育说服力。

四、坚持示范性,以自身的德育经历影响人

示范性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榜样事例,启发和影响学生。它分为无声和有声两种。“无声”是指注重身教,体现在教师上课时的衣着、举止、行为上;“有声”则是注重言传,将课本中的德育思想人格化。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以自身的德育经历影响学生。如在讲授第一单元“自尊自信”时,笔者就将自己的经历讲给同学们听,使他们走出自卑,树立自信,勇敢面对困难,以正常的心态来解决问题。笔者从小身材矮小,别人把自己的外号取作“日本人”。从此以后,笔者对自己的外貌以及身材都非常不满意。所以,笔者平时走路都是走一步往后看看,生怕别人在背后说什么,经常回头看一下。这样就造成了对自己非常不自信,在班级里什么事情都不敢多说,生怕别人说闲话等。那一段时间,笔者的心里非常痛苦,真的有点不想活了,感觉每天都是阴天。笔者的心中好像没有阳光,后来,笔者把这样的情况告诉了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开始开导笔者,并经常找笔者出去玩。同时,班主任也找笔者谈话,她分析了笔者的情况后,说:“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我们要树立自信心,勇敢地面对我们遇到的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才能更好地生活,更好地面对未来。经过班主任的心理辅导,笔者开始正确认识问题,面对自己,使自己树立自信心,来面对以后的学习。从此,笔者在学习上不会畏畏缩缩了,而是非常有自信。因此,自信具有极大的能量,它会使我们获得信心和激情,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也是每个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可见,示范性教学方法有利于缩小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学生听了教师亲身经历的故事之后,并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这有利于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的心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11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人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2-0081-02

一、前言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支柱和希望,是社会价值观念中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的价值群体,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既是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一种敏感的折射,同时,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及形成怎样的价值观,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兴衰的问题,因此,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人生价值属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范畴,是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产生的。因此,人生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就是人们对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价值途径的认识和根本态度。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日益发展的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人生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是仍然具有重大的引导作用,还是已经丧失了固有的文化魅力?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思考,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客观地考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及其变迁。

二、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生价值观的内涵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有“三教”,即儒教、道教和外来的佛教。佛教是外来宗教,但它一到中国,即与中国的传统意识形态相结合,接受了中国的“三纲”说,承认忠君、孝父母是出家人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道教出自中国下层社会,起于农村,后来成为官方宗教。这三教从不同角度为统一的中央政权服务,有时有矛盾,但最后趋于融会贯通,构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所论及的主要内容,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关于人的问题。这是一种偏重于讲怎样做人的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生价值观学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学者,对于人生价值观的内涵、类型、层次、标准等问题,都有充分的论述,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人生价值观实质上就是怎样对待自己以及与自己构成相互作用的其他基本关系,这个问题一直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致力于探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中国古代各思想流派提出了各具特色的人生价值学说,诸如孔子的“义以为上”的道德之上说,墨子主张以“国家百姓之利”为最高价值,庄子提出“物无贵贱”,宣扬相对价值,孟子的“良贵”说,认为人人都是先天赋予的固有价值,韩非子等为代表的法家的“仁义爱惠不足用”,而“严刑重罚可治国”的法律价值观,以及王充的道德权力并重的“德力具足”的价值说等等。这些关于人生价值观的思想和流派都从不同侧面和不同需要提出了独具一格的观点。

人生价值观包含着对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观点,包含着怎样做人、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的看法。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交往的个人所组成的,每个人都与他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也与一定的自然环境发生联系。怎样做人,实质上就是怎样对待自己,以及怎样对待与自己构成相互作用的其他三组基本关系,即与他人的关系、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正是通过对待自我、他人、民族和国家以及自然的关系而实现的。

三、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一)人与自我

这是一个人格塑造的问题,人格也就是古代人所说的人品,也就是个人在自我发展方面的价值取向。要正确对待自己,塑造崇高的人格,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对待生命与道德、人格的关系。儒家认为,人是生物,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有实体的,且在天地间有着重要的地位。

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贯穿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始终,是“内圣外王”的前提条件。在今天社会转型时期,许多大学生的精神“迷失”了,人格的精神不复存在,将自我追求置于绝对重要的个人价值实现。在社会与个体之间价值主体向自我倾斜,即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崇尚“自我”,兼顾“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逐渐地注重个性,崇尚自由和独立,要求社会承认和尊重个人需要,他们信奉“我就是我”的格言,欣赏萨特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的价值观,反对他人、社会对自我评价设定标准,强调“不需要别人来规定我”,坚持“走自己的路”。当然,这种追求自我发展的价值取向表明当代大学生具有独立的意志,也就是肯定了个人的独立人格。但也存在着从绝对自我出发,无视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存在,在个体和社会之间价值主体向自我倾斜的心态,而且随着社会发展,这种价值取向也越来越严重。

(二)人与他人

这是关于人伦与群己的关系问题。古代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学者提倡人与人应当互相亲爱,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并对人伦的准则与规范有着深入的论述。中国古代学者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准则与规范主要是仁、礼、和、义、信。“仁”是孔子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其含义是“爱人”、“泛爱众”;“礼”是古代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即孔子所谓“不知礼,无以立”。此外,“义”和“信”是指公正地对待他人和人与人之间的诚实守信的原则和道德规范。

大多数大学生仍然保留着中国传统的、朴实的与人为善的品格,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友好地、和谐地与他人相处。但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负面影响,诸如市场经济的逐利性、西方存在主义、实用主义思潮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以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等等,一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下滑,陷入了自我中心主义或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误区。不少学生过分看重个人利益、个人价值,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片面偏重个人一边,片面强调个人利益的实现。在与他人的人际交往中,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功利色彩,尽力选择对自己有益处的、有帮助的、有影响的交往对象,并以之提高、充实和完善自我。

(三)个人与民族、国家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以关心社稷民生、维护民族独立和保卫中华文化为基本内容的爱国主义传统,以爱国主义为人生的崇高价值。中国古代提倡“忠”、“公忠”,忠的原则就是对别人尽心尽责,公忠就是在处理个人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时的感情态度,是对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忠诚。古代强调的“忠”和“公忠”实际上是强调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至上性,强调为社会尽责、为民族尽忠的献身精神。韩非子说:“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之谓公。公私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

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和浓郁的报效祖国情感。他们普遍关注的是“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渴望“中国的深化改革能够成功”。“国家安全”是大学生评价较高的价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值观,多数大学生认为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重要保证和实现人生价值观的重要前提。这种价值观的取向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心态。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认为国强民富才能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但是,由于社会上腐败现象的存在又使他们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许多困惑,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表示“担忧”。

(四)人与自然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人应当怎样对待自然是人类社会必须首先和着重解决的问题,也是历代中国思想家探索的一个根本问题。古代所谓“天人之际”的“天”的含义多种多样,一般是指自然界或自然环境,而“天人之际”则主要就是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古代的“天之人际”的价值观,主要强调“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文言》),使人与自然生态双方合而生生不息,和而生生日新;同时强调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天人应相互协调,“尽人道而合天道”,让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发展。

当代大学生虽然已能从社会的角度来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注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但从对自己个人的重要性上却常常把这一观念置于个人价值实现之后。当审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日常行为时,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大学生随地吐痰、乱扔废物、浪费水电、攀折花木、甚至践踏草坪等现象随处可见。这也说明大学生还没有足够地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对自己的切身重要性,环保意识相当薄弱。这还有待于在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与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和德育工作。

四、结语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必须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以之指导自己的行为。多数大学生把为社会奉献作为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标准;在对待国家的态度上,多数大学生都把国家的强盛与否看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大环境,希望国家为他们个人的发展、自身价值的实现创造更好的条件;能够很好地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但在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环境等关系上也反映出一些大学生利己思想倾向严重,以及环保意识薄弱等缺点与不足。当然,当代大学生的这些缺点与不足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可以予以正确引导的。我们应该在强调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收稿日期;2006-03-06

作者简介:甘开鹏(1976-),男,江西崇义人,讲师,硕士,从事社会学理论研究。

第12篇

3月4日,总书记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

总书记关于荣辱观的八个方面,概括精辟,寓意深刻。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状况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改革开放27年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嬗变,对人们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无可避免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也有消化不良、腐败堕落的。而这些变化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造成了对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在某些情况下的混淆不清,致使人们的荣辱观发生了某些畸变与偏差。如对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甚至在言行上有损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尊严;将诚实守信、辛勤劳动、艰苦奋斗视之为不合时宜的“傻冒”行为,而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则被认为是出自“人的天然本性”,具有“合理性”;更有少数人以违法乱纪、挥霍浪费、骄奢逸来显示其拥有的特权与显赫地位等等。这些不仅使某些干部走上了背离党和国家、人民的犯罪道路,也对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败坏了社会风气,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清除的障碍。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直接针对和纠正的就是这些美丑、善恶、真伪不分的情况。总书记总书记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通过对“八荣八耻”的概括,划清了大是大非的界限,褒奖了真善美,贬斥了假丑恶,有助于我们广大师生伸张正气、抵制邪气、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这对于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的。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为我们树立了道德建设的新标杆,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同时它也抓住了我们学校教育的根本,抓住了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需要。

同学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八荣八耻”讲话精神,充分理解其重大意义,应是当前学校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此,学校决定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实施,切实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一、要努力发挥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实现“三进”和“四入”。“三进”即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课堂、进教材、进教案。“四入”即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并内化为道德行为。荣辱观念,古己有之,“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等格言警句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的重要地位,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思想财富,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要开设中国历史、文化道德等内容的选修课,要开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

二、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要组织同学们参加爱国主义基地教育和社区服务活动,开展“文明礼仪我先行”主题

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同学们的自觉行动。

三、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我们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谐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我们要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国旗下讲话”教育活动;各个班级和各团支部要举办一次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主题班会和组织生活;各个教室和各个教研组办公室要张贴一张“八荣八耻”新的座右铭或宣传画;学校要设计好一个“八荣八耻”主题教育网页;要召开一次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为主题的座谈会,以及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出一份开展此项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今年年底,学校将组织评选、表彰、宣传一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的先进典型。

四、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我们要在师德建设中突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全体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直接面对学生的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学校工会将开展“爱就是责任”的演讲比赛和创建模范职工之家活动。

五、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兴起学习贯彻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热潮。学校要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全社会的前列,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讨论,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网络、校报、橱窗等载体,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要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和表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师生,感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