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4: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普通话考试资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不是,普通话考试也可以自行在网上报名。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的口语考试,是应试人的汉语标准语测试,该考试形式为口试。
扩展资料
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出甲乙两个等次;一级甲等为最高,三级乙等为最低。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口才的评定,而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测查和评定,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
(来源:文章屋网 )
一、首先认真学习国家和地方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没有理论作指导,实践将会失去方向。学校是普及普通话的基础阵地,学校普及普通话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普及和提高全社会普通话应用水平的根本途径。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普及普通话,实施社会用字规范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我积极学习理论知识,精心准备推普的各种培训和测试工作,视推普工作为己任。在每期普通话培训班上,将党和国家政策深入浅出地宣讲出去,使其深入人心,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了较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
二、热情高涨、积极主动。我对语言文字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宣传带动群众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工作认真,勇于奉献;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我主持或参与了学校及乡镇推广普通话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建立健全各项相关规章制度,措施得力,责任到人。在推普宣传周活动中,印制发放推普宣传资料,编制学习自测试卷,组织全员学习,进行培训。
三、搞好普通话培训。要想大面积地提高普通话水平,只训不测,力度不够,普通话难以迅速普及和提高;只测不训,必然导致两种后果:或者多数应试者达不到要求,拿不到合格证书,打击了人们学习普通话的信心和积极性;如果放宽标准,降低要求,则测试又会流于形式。”测前培训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工作,直接影响测试目的的实现,因而测前培训的质量就成为保证测试质量的一个基本前提。
几年来,共举办了三期镇级和市级普通话测试测前培训,针对辛集市方音方言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普通话测试水平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本市方音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是培训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在声母方面,主要是尖音较重,注意在普通话中只有团音没有尖音,反复强化练习就可消除此读音缺陷。在韵母方面,主要是ai、an不分,ei、en不分,ui、un不分, an读成a,a读成在声调方面,按五度标记法来记,普通话声调调值为55、35、214、51。而辛集市的调值为:33、53、213、31。
培训中的几点成功做法。
1、培训小班化。动作技能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培训班额不宜过大。过多的人数,使反馈指导无法落实。同一方言区学员的语音问题尽管有共同的现象,但每个人又有质与量的差异。测前培训必须顾及每一个学员,因为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达标考试,而非淘汰式的选拔考试,每一个学员必须通过相关等级的考试。测前培训班以30人的班额为宜。另外,每一个班,除主讲教师外,还配备二名辅导教师,也就是说有三名教师共同参与对学员发音的个别辅导,这样个别指导才能有质和量的保证,学员离开培训班的时候已经对自己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心中有数,明确了自己练习的方向。
2、按学员普通话水平分班。在目前的测前培训中,分班的基本原则是方便学员,而不是保证培训的质量。因此,一般都是按单位、区域分班的,并不考虑学员已有的普通话水平。不同普通话水平的学员编排在一个班里,在有限的时间里往往只能接受同样方式的测前培训,这是制约测前培训质量提高的又一大因素。
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这话也正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测前培训班学员情况的最好写照。每一个学员都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运用普通话语音的能力,只是水平尚需提高。因此,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在帮助其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个别水平差的还必须“手把手”地帮助矫正,发准每个音,然后才是形成准确发音习惯的要求。
参加测前培训的每一个学员,都期望通过培训能找到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方法,同时普通话水平也有所提高,而这必然需要教师一定数量的个别指导,面对水平差异这么大的学员,教师该为谁负责呢?为了实现培训质量的最大值,在可能的情况下,按学员水平分班就成为必然的追求。
3、参加测试演练。这是提高测试培训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演习,大大提高了测试水平。
凸显传媒专业特色
思维敏捷、活跃是新闻传媒专业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一个特点,然而普通话作为实践比例较大的课程并不利于新闻传媒专业学生去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掘出符合该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普通话水平。1、增加课前说新闻实践环节开展课前说新闻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的重要一步,每堂课开始之前请五六个学生上讲台上播报一条新闻,教师针对学生的语音、语气、语法进行评价和打分,这可以作为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加深学生的新闻敏感度,在教师的点评下明白自身普通话的不足之处,极大的提升了口语表达水平。2、充分利用广播、影视资料的相关素材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声有色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各方面的规范,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的代表作《普通话与方言》就是很好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新闻联播》作为我国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其对普通话的要求是极高的,给学生分析主持人的语气和语态,为其提供极佳的例证。CCTV每年的新年新诗会也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播放给学生,为学生讲解朗读的技巧。3、邀请传媒从业人员为学生进行普通话实践教学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有实践经验的主持人、播音员等传媒从业人员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实践功能,同时看到传媒从业人员极高的普通话表达水平,在这个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明白自身的不足,增加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这是针对新闻传媒专业学生的有效举措之一。
理论教学紧贴普通话测试,强化说话训练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言不需要以十分飘渺的形式存在,它作为人们日常交流沟通所用的形式出现。”普通话教学对于高校新闻传媒专业学生来说不是一门单纯的课程,更应该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化说话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语气、语态等方面的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等新闻传媒专业都要求学生在报考大学前进行普通话考试,新闻传媒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处于中上层,流畅朗读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大问题,但是口语表达能力还远远不够,这和缺乏一定量的说话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结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原因,首先是缺乏思路,无话可说,再次是说话形式在但是感情缺乏。说话难关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克服,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比例。学生在说话过程中思维和情感都会引起一定的活跃度,这种活跃度要保持高昂的话就必须充分把握住技巧,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这和学生的事物认知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是指在实际交流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通常情况下,给说话者一些词语或关键字就能激发其语言表达的思路。一般人们喜欢讨论购物和消费的话题,但是毫无目的的谈论只会让整个对话繁琐,有些时候还会无话可说。但是一旦将话题分类清楚,谈论话题就显得清晰多了,将消费分为网上购物、商店购物、电视购物等形式,帮助学生培养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对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也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定一个话题或新闻热点,让其用正确的语态来发表对这个话题的看法,让普通话水平在日常表达中提高。教师在新闻传媒教学中要紧贴普通话教学的标准,通过多方面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学生在日常交流沟通中要注意说话方式和语气,不断扩展自身口语表达的思路,这对于一个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须具备的。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更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普通话教学方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传媒人才。
本文作者:张鲁萍工作单位:新余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普通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全国掀起了学习普通话的热潮,学好普通话是时代的要求,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合作与竞争成为时代主旋律,学好普通话势在必行。但是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通话没有列入考试的内容,更多的语文教师认为,由于教学时间紧迫,没有闲余时间,教学时间用于考试内容的教学才是关键,因为学校认定一个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唯一标准就是看考试分数,评优选先看教师成绩。由于评估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普通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个人认为,语言的产生最先源于声和音,学好语言首先要从语音开始,否则语言的学习就难于远行,影响学生今后在语言里可持续能力的发展。我执教小学语文以来,执着研究普通话教学,立足于小学生的语言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谈谈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一、充分认识普通话教学的意义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交流起来障碍重重。就算在汉区,同是使用的汉语,各地发音区别也很大。要扫除交流上的障碍,必须统一语言,我国语文语委会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就是为此目的而实施的。其次,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灿烂的文明,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了传承和弘扬灿烂的中华文明,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学好普通话势在必行。第三,可以促进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发展。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甚至国外教育,教育资源来自全国乃至世界,语言是我们学习知识的载体,我国加入世贸,我国语言已走出国门,很多国家兴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所以普通话教学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世界对我们提出的挑战。
二、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可以驱动人们内心的潜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把心智集中在所学的目标上,激发旺盛的求知欲,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的重要性,他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牛顿研究出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成为世界发明大王,都源于他们对科学的执着。小学生不会理性思考问题,凡事凭兴趣导航,情绪很重,学习兴趣显得十分重要。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1. 利用多媒体播放童话。童话是孩子想象的天堂,孩子想象十分丰富,天马行空,驰骋万里。童话是孩子喜欢的文学作品,因为它能拓展孩子的视野,建立一个想象的蓝天,润泽干枯的心灵,升起幻想的翅膀,适合孩子对语言的感悟,可以透过文字的高墙看到丰富多彩的宇宙。通过普通话朗读,富有感染力的音色,抑扬顿挫的韵律,荡气回肠的情景,图文并茂的视频,声情并茂的演说,犹如春风化雨,给孩子一种无穷的力量,激发了孩子学好普通话的愿望,学生随着童话也打开了一扇扇智慧的天窗。如播放《小马过河》,学生听了后记忆十分深刻,大多数能够把故事的情节完整地叙述出来,还提出问题说:“老马应该尾随着小马过河,不让小马知道,待他经过独立思考后还不能解决再指点。你看一去一来花费了多少时间。”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普通话的兴趣,还激发了创新思维能力,一举数得。
2. 评选普通话播音员。小学生表现欲比较强,所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多参与练习十分关键。我在教学时与校方联系,在全校进行播音员评选活动,公示评选条件,大家兴致非常高。学生在赛前准备十分认真,换上自己的新装,整理自己的容貌,尽量做到语音清晰、流畅,表情自然,肢体语言得体,严格要求控制自己的语速,美化自己的语音和节奏。尽管很多落榜了,但他们认识到参赛不是一定要成功,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学好普通话的方向。
三、科学施教,突破进展
1. 拼音教学常态化。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门户,要读准字音,拼音就是一个万能工具,所以拼音显得十分重要。有的老师认为小学低段拼音教学就完成了,但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虽然学过了,学生对拼音的发音技巧随之也就遗忘了,好多拼音掌握不够到位,试想想目前我国央视的播音员普通话等级算最高的吧,他们仍然没有达到理论上的最高级。所以拼音教学常态化十分必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发音的部位,气流呼出的方向、轻重,不同音发音的口形,轻音、儿化音、鼻音、平舌音、翘舌音烂熟于胸,做到发音自动化。
2.模拟表演导游、车站播音员。学生随父母外出的机会多。平时在乡村没有感悟到现场的普通话对话的气氛,我便引导学生外出注意车站、码头、机场的英汉双语广播,广播音色纯正,节奏感强,对学生有着无穷魅力。有的学生为了随时可以再听,用手机录下来,传在自家的电脑上,学生收集了很多音频资料,学习显得更加主动和积极。
3.给学生建立口头表达的录音档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口头表达的兴趣,在课堂上抽学生朗读课文,都制作了录音磁带。每人都有朗读的就会,一人一个光盘,录制下来,要求学生反复听。开班会、晚会、模拟导游、校园广播要求用普通话表达,学生相当认真,在活动前就认真准备,对着镜子看自己的发音口型,看看自己的表情、服装、肢体语言有没有不到位地方,准备十分充分。这样有两个好处:其一,学生看到要给自己制作录音,学习十分认真,感到十分自豪,自己就像电视的播音员一样,向着梦寐以求的播音员职业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其二,学生可以随时听、看自己的“表演”,与真正的播音员对比,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完善自己。
摘 要: 普通话语音的清晰标准,是衡量专科院校学生语言素质的基本指标,必须加强专科院校的普通话教学。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普通话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事实证明,在普通话教学中应用互动合作模式有着深远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在专科院校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普通话教学 互动合作教学模式 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普通话的普及力度越来越大,学校不断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少专科院校纷纷开设了专门的普通话课程,希望能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提升。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专业教育旨在培养技术型人才,课程设置也很有特色,这就要求专业院校的语言工作者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有针对性的普通话教学方法。经过长期探索,我认为在专业院校的普通话教学中应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比较可行。本文先分析当前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再分析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于普通话教学的对策,以抛砖引玉。
一、普通话传统教学模式对专科普通话教育的消极影响
目前,专科院校在普通话教学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普通话常识和方法,为日常生活中讲好普通话奠定基础。专科院校常用的普通话教学流程是呈现――练习――表达。由于很多教师采取的是听说法,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显得比较单向化,教学气氛不够活泼。虽然普通话教学讲究操练,但是教师为学生安排的操练只是不断的重复练习,考试标准过于强调准确性和技巧性。从本质上而言,这种练习普通话的方式只能训练学生的语言结构形式,并不是真正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普通话的使用情境,导致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难以得到质的提升。学生在这种训练模式下虽然能达到标准的普通话发音,但是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表达。反映在PSC中,就是学生在前三项考试题目中表现出色,能按照题卡朗读出准确的发音,但是一到了说话项目,就显得手足无措,词不达意,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这种情况足以证明专业院校的普通话教学模式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
二、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出现在教育者的视野中。这种提倡合作、提倡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收集资料、加工资料、解决问题,因此互动合作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变为学生的“合作学、做中学”。单靠学生的力量难以提升普通话水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互相指点、互相学习,在无形中提升普通话水平。由此可见,使用互动合作模式能够使普通话教学回归语言的本质,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也是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基础之上的。
三、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科学分组
在普通话教学中应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第一步是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班级分组,使组内成员形成一种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合作学习的小组与学生自发形成的小组不尽相同,不能随意分配,必须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配,即在一个小组内,既要有性格外向的学生,又要性格内向的学生;既要有成绩较好的学生,又要有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可以实现组内成员的优势互补。笔者在开展普通话教学之前,按照下面表格中的因素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通过参考上表中的各个要素,将全班学生分为优秀、中等和后进三个层次,各层次人抵比是1∶2∶1,为了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并没有公开划分层次,避免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再将各个层次的学生均匀分配到各个小组,每个小组大约有4人-8人。小组组建完成后,让各小组成员推荐出一个小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各项事务。
2.合理设计任务
要在专科院校的课堂中实现互动合作型教学,任务的选择和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语音语调的训练,传统的教学习惯是由教师演示,学生跟读练习常见的字词。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下,可设计为学生进行分组的绕口令比赛,或者词汇接力比赛,寓教于乐,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教学的语言材料和教学活动应充分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如校园见闻、家庭生活、体育活动、逛街购物、打电话等。例如笔者在进行诵读训练的设计时,除了常规的课堂训练外,还安排学生分组在每堂课前进行新闻播报。这样的活动,播报内容由学生自己准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贯穿整个学期,注重训练的持续性;通过收集新闻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使他们关注社会、关注身边,对于普通话社交话题的产生也有帮助,可谓一举多得。
3.善用激励
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中,尽管学生是执行任务的主体,但教师的作用仍不可忽视。教师需要进行任务的布置、成果的审定,更重要的是通过激励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励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积极性。教师要善用激励策略,使学生保持长时间良好的行为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音的学了要掌握方法技巧外,还要克服一定的心理障碍。训练时学生们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的发音缺陷暴露人前。尤其是专科院校中的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开设较少,公众场合的表达机会少。这些都会导致部分学生容易受到胆怯、腼腆、自卑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课堂激励,在保证客观公正性的基础上,还应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认真态度和积极热情。
4.多元评价
笔者在教学评价中采取的做法如下:
首先,引导学生自评。让学生通过普通话课程的学习日志,了解自己已取得的成绩,反思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思考自己所采取的口语交际方法和策略,根据成绩和问题,对自己在学习中运用的学习策略不断进行调整。鼓励学生制订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长期和短期计划,比如形成语言流畅性、连贯性,使用创新性语言等,并定期不断调整计划、目标。所教班级学生制定的自我评价表如下表1所示:
其次,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学生互评是将学生分成独立的学习小组,同学之间对口语交际的学习过程、效果进行评价。为了避免学生弄虚作假或碍于同学情面出现虚假评价,教师采取抽签方式决定评价小组的评价对象。如在对学生课前3分钟-5分钟口语表现进行评价时,我采取让参加评价的学生抽签决定评价对象的做法。先将被评价的学生学号写下来,让评价小组学生抽签决定自己评价的对象,这样可避免学生弄虚作假或评价的不公正。被评价的学生要根据评价结果写一个小总结,明确自己在口语交际方面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笔者采取的评价方式将学生自评与互评有机结合,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调整学习计划,获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专科院校的普通话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使用互动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提升普通话水平,培养合作精神,并为日后发展做好良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D.W.约翰逊等.刘春红等编译.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层层宣传
建立一个活动机制。加大活动指导力度,油库成立了以油库主任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我要安全”主题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活动领导小组下设活动办公室,负责活动开展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和资料收集、分析、上报等工作。
开展一次动员大会。在3月9日,油库领导班组利用hse周工作例会组织召开“我要安全”活动宣贯工作动员大会,通过动员大会使员工明确了活动目标,注重活动的实效性,积极投身参与“我要安全”主题活动。
搞好一场宣传活动。坚持把全过程发动、不间断发动贯穿活动全过程。利用横幅悬挂、标语粘贴、宣传单、简报等形式,重点宣传“共保安全发展、共担安全责任、共享安全生活”,“转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技能、规范安全行为,促进安全发展”等理念,大力宣传“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发展”等安全文化核心内容,努力营造热烈开展活动的氛围。活动至今已出简报6篇,悬挂安全横幅4条,张贴安全标语30条、制作宣传栏1期。
二、重温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承诺,增强员工安全责任。
组织全体员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制》、《令》、《纪律》和《安全承诺通则》的学习,油库主任带领集体宣誓重温安全通则的各条要求,增强各级领导、各岗位的安全责任意识,油库主任与部长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部长又跟各班组长及安全员签订责任书,将安全管理目标量化,层层下达,层层传递压力,增加每一级员工的压力,以提高落实安全责任的自觉性,确保各岗位自觉按规范做好本职工作。
三、开展“我要安全”大讨论,更新员工思想,提高安全意识
油库按照活动方案的要求,组织员工认真结合本岗位的安全职责要求,围绕“为什么要安全”、“如何保障安全”、“我的安全责任是什么”、“本岗位的工作重点与薄弱环节是什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员工自身参与的分析,说出自身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或隐患,能够更加深刻的起到教育与警醒的作用,从而更新了员工自身思想,转变了观念,全面地提高安全意识,提升了安全认知水平。
四、全员开展hse管理体系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提高员工危害识别能力
落实“我要安全”主题活动的开展要求,组织了全体员工开展了hse管理体系的更新工作,开展全员hse危害识别,开展hse管理体系知识拓展培训,对日常工作中涉及的所有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管理活动、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列出存在的“重大风险与改进措施清单”和“重大环境影响因素与改进措施清单”共19条,并制订“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通过组织全员参与hse危害识别,提高员工对hse管理体系的认识与危害识别能力,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监督、查隐患、反“三违”,争当“安全卫士”,防止因“三违”引发的事故,实现“三不伤害”的目标。
五、做好周培训、月考试工作,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知识。
一是油库根据工作实际制订了学习计划。每周组织员工进行一次集中学习,学习内容有安全类、发展基建类、业务类等各专业知识,并根据公司下发的试题,在每月分批组织油库员工进行考试。开展活动以来,组织专业技术培训12次,参加人员365人次;组织安全考试4次,264人次参加;油库员工学习认真,成效明显,考试合格率达到了100%。
二是开展标准化操作活动。油库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加强程序化作业与操作规程的落实。积极组织人员学习仓储公司根据各种突发事件的动作规范,分解应急预案中的各步骤与每个步骤的标准动作,录制成影像资料。确保员工真正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纠正“习惯性违章”,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技能。
六、加强重点部位的现场作业安全监控,做好季节性安全生产安全工作
一是做好收发作业的安全监控和监测。严格落实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确保油品不跑冒、不泄漏、不混串,油罐油车不超装、管线不超压,加强对油罐的计量监测,及时发现油品异常损耗,及时查找分析损耗原因。
二是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油库组织电工对电气设备和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检查,检查各防雷接地点、防静电接地点是否牢固,连接点是否有效,并加强触点的保养。另外要求作业人员在作业时要严格 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收发油作业期间,遇到高闪强雷电时,应立即停止收发油作业,收发油设备复位,防止遭受雷击引发雷电火灾事故。
三是做好防汛防内涝工作。油库配备足够的三防物资;遇雷雨天由作业班长及时组织做好油库排水工作,做到排水通畅;对污水处理厂的含油污水及时进行清理;加强值班工作,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巡检员加强巡检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应立即整改。
四是加强防火防盗巡查,确保油库财产安全。进入秋季以来,天气干燥,降雨量减少,为有效防止火灾发生,油库还组织人力对库外周围环境进行巡检,检查是否存有对油库造成火灾危险威胁因素,并在油库围墙加设警告标语;油库内部组织辅助工对库内杂草进行清除工作,确保了冬季防火安全。
七、加强自身应急演练、强化与地方应急联动,提高油库应急处理能力
一是加强油库内部应急演练,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今年以来,油库共开展演练21次,其中消防救援应急预案演练9次;自然灾害救援应急预案演练2次;环境污染救援应急预案演练6次;人员伤害救援应急预案演练1次;重大数质量事件救援应急预案演练1次;其它应急救援1次;防恐怖应急演练1次。在演练中员工积极参与、动作迅速,能够按照预案开展相应的抢险扑救活动,通过演练开展员工的应急处理和应变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是强化与地方应急联动,提高油库应急处理能力。油库注重与地方的应急联动,主动与政府部门和当地周边单位加强联系,互通防范信息,共筑安全长城。至今油库参加与地方和相邻单位应急联动5次,特别是初,南沙区政府牵头,南沙区安全监督局、消防大队、环境监测局及相邻的兄弟企业等16个单位,在我库举行库区火灾、码头油船装油溢油应急抢险联合应急演练,南沙区政府对联合演练给予了高度评价,油库的应急联动能力也得到了肯定,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通过开展“我要安全”主题活动,油库广大员工在收发作业任务重的情况下,以饱满的工作热忱,积极的工作态度,熟练的业务技能,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按时完成了各项任务。在活动中涌现出一批敢于吃苦、乐于奉献,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争当“安全卫士”的先进人物,把“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形成了齐心协力抓安全的大合唱,杜绝了“三违”事故,实现了安全环保等级事故为零,为油库的安全工作把好关。
在全县公务员普通话培训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开展全县公务员和教师以及相关岗位人员的普通话培训,我谨代表县委、政府对培训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不辞劳苦前来给我们授课的专家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工作人员和参训人员表示亲切的问候。
为落实自治区、市语委关于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要求,县语言文字委员会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了《资源县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了我县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县语委办及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县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配合、响应,目前工作进展良好。在此我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下面,我就语言文字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讲普通话、用规范字,不仅是我们应该履行的法定责任,同时也是每一位工作人员树立良好形象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做好语言文字工作,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提升城市的形象,对周边乡镇和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也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还可以提高行政能力,推动文明行政,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扩大开放,增进交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明确任务
桂林市已于在广西率先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今年,我县将迎接国家三类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是桂林市拟定要完成的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任务的第三批城市之一。评估的核心内容有两项:一是说普通话,二是写规范字。涉及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这四大领域。总体目标是:“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具体就是要做到:通过学习宣传、培训测试,人人达到规定等级的普通话水平;公务用字、教学用字、新闻用字、服务用字、社会用字等标准规范。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全社会的支持参与。我们今天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心协力,确保我县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顺利达标!
三、增强责任感
开展普通话培训,以及之后的普通话测试,是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普通话,基本规范汉字的社会应用”工作目标的重要措施。推广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党和政府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就是要凝聚人心,推进交流,促进发展。对我们地方而言,标准的普通话、规范的汉字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形象,文明的象征。我们要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的规定,强化社会责任感,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各项措施,持之以恒地规范用语用字。要将“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列 入管理目标、岗位要求、工作标准和考核评比内容,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的制度,将普通话作为工作用语、服务用语和交际用语。今后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县语委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工作,密切配合,不走过场。今天的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希望同志们珍惜学习机会,尽快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顺利通过普通话测试。
为了配合国家教育的改革,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我们学校制定了2009年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精神,深入宣传、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中,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师生语言文字意识,提升尚德文化品位。
二、工作目标:
以争创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活动为契机,积极宣传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扎实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带动工作。学校力求通过开展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活动,强化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向全社会推广辐射,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三、主要工作安排:
1、学校根据区教育局要求开展推广普通话系列活动。
(1)每班设“每日一拼”专栏(黑板报)。
(2)作一次国旗下讲话,号召全校师生以推广普通话周为契机,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3)推进学生“迎世博,学双语”活动。
(4)开设“少儿口语交际”课程。
(5)征集推广普通话周宣传口号。
(6)成立啄木鸟小队,对乡镇街道进行整治,创建奉贤区语言文字规范化合格街区。
(7)组织一次读报比赛,一、二年级学生开展读报比赛。
2、继续营造校园推普环境,加大语言文字宣传力度。
继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全校师生进一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落实国家对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更好地发挥学校在促进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和巩固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并运用以下多种媒介进行语言文字的宣传:
校园广播:小喇叭广播站不定期地设立推普专栏,介绍推普知识;主持人必须使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充分发挥学校广播台的宣传示范作用。
校园:学校在校门口醒目位置设置推普工作的标语牌,主干道、教学楼、食堂等地方设置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永久性标语牌。学校的校门口配备黑板用于学校的“每日一拼”,每班统一在黑板的左上角书写“每日一拼”内容,便于学生每天认读。
校园网:开设我校语言文字专题网站,加强内容的建设和创新,并且不断增加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供全校师生浏览、阅读,实现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指导和应用研究的网络化。
走廊:宣传栏、学习园地等及时更新内容,并且做到文字规范、字迹端正,图文并茂,充分发挥辐射作用,使其成为向师生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的平台。
教室:各班的推普员负责班级的语言文字工作。教室里坚持“每日一拼”的读写,每期黑板报都辟有“拼音角”。充分利用早读、午读时间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活动。监督小组的同学带领同学们进行课内外诗文朗读活动,并随时检查各班规范用字情况。
3、精心组织第十二届“推普周”活动。
今年九月份第三周是第十二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我校将以此为契机,在市语委的统一部署下,围绕争创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目标,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开展具有我校特色的各类活动,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我爱祖国语言美”等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扎实开展第十二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以此进一步推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
4、要提高教师工作要求,做到说写规范化。
5、开展学校推普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学校将于10月份开展学校推普形象大使评选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师生普通话运用意识。先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推选1名普通话运用好,标准的学生参加学校推普形象大使的评选。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投票,评选出学校的推普形象大使2名。将这2名学生的推普照片写真张贴在校园内。
6、少先队大队部每月进行一次黑板报评比,要求美观大方,写规范汉字。
7、开展学校推广普通话示范班级活动。学校鼓励每一个班级积极推广普通话。通过争创推普先进班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普通话运用意识。养成良好的普通话运用习惯。凡是被评为普通话示范班级的在班级管理中加3分。此项活动在11月份开展。
8、充分利用午读时间,开展《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颂读活动,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记忆,学习使用普通话。
(1)说普通话。各教师都要根据学校常规教学规范要求,上课时,坚持用标准的普通话上课;课间,不管是与学生,与家长,还是与教师谈话,一律说普通话,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2)用规范字。各教师不管是备课、上课板书、批改作业,还是记载其他资料,要自觉做到并强化自己书写规范化,譬如板书字迹端正;评语力求不写错别字、异体字,不写病句;备课等资料记载版面清洁、美观,讲究语法修辞逻辑等。
9、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讲普通话水平,普通话等级考试未达标的老师要与语音面貌较好的老师结对子,抓紧学习,把它作为平时业务学习的一项内容来执行。
四、 具体措施:
1、结合推普周,精心组织活动。共2页,当前第1页1
结合每年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学校将精心规划、科学组织,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组织教师开展朗诵比赛、三笔字比赛、书画展览、教学技能比赛等,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硬笔书法比赛、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等。同时设立广播站,作为宣传语言文字的窗口,广播员、主持人都要经过竞选上岗,力争以最规范的语言、最优美的语音呈现给全校师生。并且开设专栏,定期展览师生书法作品,张贴学生获奖作文。此外创办班级黑板报,每月出一期,纳入班级量化评比,把语言文字作为重要评比内容。这些活动的举办和平台的搭建将会给师生充分展示个人才华的空间,有力地促进我校推广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2、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责任意识。
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校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将定期举行会议,研究、部署和指导工作,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到整个素质教育工作之中,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各学期工作计划和总结中,纳入学生培养目标、基本功训练并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模式。工作小组职责明确,责任到人,能密切配合专职人员扎实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3、完善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推进。
我校将从实际出发,制定并完善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各项制度,如建立语言文字工作制度、语言文字工作表彰制度、校园用语用字监督检测及督促整改制度等,将普通话和规范字使用能力作为教师聘用、业务考核、职务晋级、评优评先的基本条件,作为教师业务学习、职后培训、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基本内容,作为学生行为规范和评优评先的基本要求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将进一步强化教职工和学生用语用字的规范化意识,促成学校自上而下、从教师到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局面的形成,使校园语言文字环境逐步得到净化。
4、结合常规管理,注重讲求实效。
一是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综合管理,以文明学校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办学层次提升、为学质量提高为契机,大力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不断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二是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纳入师资管队伍理,学校领导班子带头使用普通话,开会、报告、办公等一律使用普通话,并接受师生监督。三是将教学用字用语规范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学校实行一票否决制,凡在教学过程中不讲普通话、不写规范字的教师不能进课堂。四是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纳入学生常规管理,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将“自觉讲普通话、自觉写规范字”作为重要内容,在评先评优中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语文综合能力纳入考评内容。
新的一年,为使我校语言文字工作适应有关要求,面对新形势,我们将以争创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活动为契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积极进取,不断开创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局面,不断提高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水平。
我们学校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计划能否顺利的执行,全靠我们全校师生的集体努力了。当然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老师的教学教好了,学生们认真学习,再加上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那么2009年学校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计划就能够顺利的实现.
【关键词】双语双方言区普通话教学模式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07-04
双语双方言是指人们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或方言的现象。在双语双方言区推广普通话面临着诸多困难,尤其是地处双语双方言区的高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PSC)过级率普遍偏低。以贺州学院为例,贺州是广西境内较复杂的多民族杂居地之一,居民使用的语言除汉语外,还有瑶语、壮语等少数民族语言;汉语则有客家话、粤语、官话、本地话、铺门话、九都话、坝佬话、鸬鹚话、开建话、怀集话等方言。这些少数民族语言、方言与普通话并存,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双语双方言区。不论是乡镇还是县城,乃至家庭,多有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为主,兼用多种方言的现象。
因此,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双语双方言区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这种状况对学校的普通话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普通话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当前双语双方言区高校普通话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针对双语双方言区高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贺州学院中文系2007级普通话教学实验班”的基础上,对教学实施过程及252名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深入调查,采用调查、实验、测评、统计等方式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双语双方言区高校提供有效的普通话教学新模式。
一、教学实验概况
(一)教学实验对象
贺州学院中文系2007级252名学生(均为一年级本科新生,涉及师范教育、现代文秘、新闻学三个专业)。
(二)教学实验时间
2007年9月到2009年12月。教学总时间为20周,共66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8周,每周3学时;第二阶段两周,每周6学时。
(三)教学实验过程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分析实验对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使用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对实验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有效分析,反馈调整教学程序。
(四)教学实验目的
形成相对完整稳定的、可操作和可推广的普通话教学模式。
二、教学实验的理论基础
本文提出的教学模式主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该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利用经验和已有知识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教学目标应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变性,避免教学目标简单化。应强调知识的情境性、整体性,强调知识在真实任务的大环境中出现。强调“真实的学习”,即学习应该发生在现实情境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教学本身是一个由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学习情境及管理者等要素构成的旨在引发学习的系统,良好的教学取决于这些要素间的有效互动。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学模式建构的一部分,教学模式应涵盖教学设计,还应包括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教学模式应该是基于教学理论指导,经过实践检验、概括、提炼形成的稳定的、可推广的教学体系的实施框架和实施方式。针对双语双方言区高校学生的特点,我们认为在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汲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注重调动学习者本身所具有的主观和客观的优势,规避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验对象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学习环境进行分析,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新的教学目标,采用新的教学策略。
对教学实验对象进行的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252名实验对象,年龄均在18~20岁之间,男生95名,女生157名。来自北方的45名,南方的207名,其中广西的138名,占被调查总数的54.8%。母语为壮语的有28名,瑶语8名,北方方言45名,西南官话(包括桂柳官话)32名,粤方言62名,客家方言38名,湘方言12名,闽方言6名,赣方言3名,其他地域次方言(如本地话、九都话、平话等)18名。在138名广西的学生中有36名学生不仅会说普通话,还会说壮语,是典型的双语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4.3%。会说两种或两种以上方言的学生有56人,即双方言人,占22.2%。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了解到,对于普通话的学习需求,43%的学生认为很需要,48%的学生认为需要,有9%的学生认为不需要。不同的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存在差异,突出表现在南北地域和城乡的差别。来自南方乡镇、农村的学生由于普遍受地域方言的影响,普通话基础不是很好,大多处于三甲或三乙水平,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认真、自觉,但对学习的期望值较低,只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完成学分或者达到毕业所要求的PSC等级(中文师范生为二甲,非师范生为二乙)即可。而来自北方的学生和一部分来自南方城市的学生普通话较好,入学时普通话水平大多已经可以达到二乙,少数甚至可以达到二甲。他们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相对模糊,普遍认为普通话课程可学可不学,学习态度相对消极。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对学习的期望值较高,希望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水平,不仅要达到毕业所要求的PSC等级,还希望能取得一乙,甚至一甲证书。
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及特点,我们作了如下考虑:在正式授课前,对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摸底测试,将学生按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高级班、中级班和初级班,按不同等级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分级教学”。高级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相当于二乙的高分阶段(85分以上),语音基础较好,语音错误不多,主要表现为语音缺陷,此班有学生38人。中级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相当于二乙的低分阶段(80~85分),有方音,但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有学生142人。初级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处在三甲或三乙阶段,方音较重,语音基础薄弱,有学生72人。其中,中级班和初级班学生由于较多,我们分别分成两个班上课。
课程结束后,在PSC前夕开设强化辅导班,按语言、方言差异进行合理分流与科学组合,分类分班,如壮语班(28人)、瑶语班(8人)、北方方言班(45人)、粤方言班(62人)、客家方言班(38人)、西南官话班(32人)、湘方言班(12人)、其他方言班(27人),进行“分类辅导”。之所以实行分类辅导,是因为双语双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时会出现不同的中介语即地方普通话,这些地方普通话能清晰地显示民族区域和方言区域的人们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和关键问题,抓住这些典型错误,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对改变学生的语音面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级教学、分类辅导”均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
四、学习环境与教学目标分析
学习环境的分析要考虑实施教学的学习系统:学习者、教学材料、教师、教学设备与器材、教学组织以等。对于实验班的学习环境,我们作了如下考虑:教学材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现有教材《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另一部分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随时进行选编;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灵活、接收能力较强、普通话口语水平高的教师,其中高级班的教师要求是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中级班和初级班要求是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PSC测前辅导班的教师还要求对学生的母语或母方言系统及其对普通话的迁移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为保证教学过程高效率,信息量大,训练材料丰富、形象、生动,全程配备多媒体设备,进行多媒体辅助下的普通话教学;教学组织严密,教师在教学实验组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推普”的大环境和学校“推普”的小环境,通过普通话实践课程和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在学习者身上产生效果的预先估计和设定,是教学模式构成的一个核心因素,对其他因素有制约作用。经过对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综合分析,我们确定实验班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体现有限性和特定性原则,分层级设立具体的教学目标,体现各层级的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总目标——能熟练地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际。我们将此概括为“分层达标”,即在前面分级教学和分类辅导的基础上,结合PSC大纲的要求与学生差异,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各自的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考级过关率,培养一些普通话精英分子。具体操作如下:高级班、中级班、初级班确定的教学终极目标分别是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阶段目标分别是二级甲等、二级乙等的高分(85分以上)、二级乙等或三级甲等的高分(75分以上)。三类班级可根据期中考试成绩进行级别滚动调整,达到阶段目标的,可继续留在原来教学班学习;如果超过阶段目标而达到高一层级的阶段目标的,可升入高一层级的教学班;如果未能达到阶段目标的,要降到低一层级的教学班学习。学期授课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母语或母方言背景参加在PSC前夕举办的“分类辅导”培训,朝终极目标进发。已通过相应等级的学生,如果有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愿望,可申请继续参加相应等级的普通话课程班学习。高级班的学生则可申请选修我们专门为普通话精英分子开设的普通话高级应用课程,如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演讲与口才、辩论与口才、实用口才艺术、公关语言艺术、职业口语实训等。为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而且这种层次划分是呈动态变化的,这样做,既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减少学生报考PSC的盲目性,大大减少测试的工作量,缓解测试的压力。这样,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学生能接受到不间断的普通话全程教育,达到阶段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师要利用目标指导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指引学生学习。
五、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1.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语音的规范: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二是词汇和语法的规范;三是普通话口语的应用:朗读、说话。在教学中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讲解普通话知识,尽可能做到形象、具体。给学生提供各种丰富有趣的普通话训练材料和视听资料,如绕口令、相声、小品、诗歌、散文、经典的演讲词、辩论词、主持词,以及相应的名家朗诵、演讲、主持的视听资料等,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模仿,培养良好的普通话语感。
2.普通话实践课。充分利用国家、地区、学校大力“推普”的有利环境,组织学生参加市语委办和学校语委办、演讲协会、朗诵协会、辩论协会等各类组织举办的各种普通话比赛活动。如每年十月左右举行的“推普周”活动,我们组织学生参加汉语教研室举行的“啄木鸟”行动,到大街小巷去寻找各种不规范语言和文字并进行媒体曝光;每年国家语委举办的“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我们先在学校进行比赛,选拔出优秀选手参加广西赛区的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年一度的我校中文系大学生辩论赛、校园主持人大赛、各种主题的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语言实践的过程中,主动进行学习活动,同时体验普通话的美感。
3.一对一个别辅导。个别化教学使学习者能够实行自我调节,增强个人领悟能力,把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内化,调整教学以满足个体需要。除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一对一的个别辅导,课外主要针对要参加各种语言实践活动的学生精英进行,实现“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有机结合。
4.PSC测前辅导。包括测试流程、评分细则、应试技巧的讲解和介绍,对具有不同母语、母方言背景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正音强化训练。
(二)教学内容
本模式的教学内容分三个方面:普通话知识与正音训练;普通话在口语中的应用;PSC前的强化辅导。由于实施“分级教学”,实验班分成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班上课,因此不同等级班级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有所差别。高级班突出语流教学,忽略音素教学。教师略讲或不讲普通话知识的内容,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寻找语音缺陷,纠正个别难点音,重点放在语流音变训练、语调操练和语感的模仿与把握上。在教学中增加语调教学内容,包括句调、重音、节奏、停顿、语气等,并将之放在语流音变教学之后和朗读、说话教学之前,这是由于语流音变是语调操练的基础,语调操练又是朗读和说话训练的基础,可以说是音素教学完全向语流教学过渡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流教学的开端。这样安排可以克服传统教学忽视语调教学和训练的弊端。除了朗读、说话等一般性的口语项目的训练之外,增加朗诵、演讲、辩论等高级口语训练项目,强化普通话在各种口语表达中的应用训练。训练的着眼点放在“优化”二字上,也就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优美动听,努力向标准普通话——一级乙等靠拢。
中级班教学将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把教学重点放在语流音变的训练上,加大语流音变的训练力度,适当进行语调的教学和操练,只开展朗读、说话等一般性的口语项目的训练。中级班教学要把“提高”作为着眼点,抓住“提高”二字,才有可能实现动态性变化,逐步提高中级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使他们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初级班的学生数量较多,教学困难大,是普通话教学的重中之重。初级班教学尤其要讲究教学步骤的层级性,首先从音素教学入手,然后逐渐过渡到语流训练。字音是话语的细胞,是教学的基础,应把音节作为基本教学单位,遵循由基础到运用,由单项到复合的排列顺序,经过词语、语段的训练最后达到语篇(朗读、说话)的训练阶段。同时要特别注意这一层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注重鼓励他们多说普通话,少说方言,激发他们说普通话的兴趣,培养说普通话的习惯。总之,夯实基础,养成习惯,达到二级乙等水平是初级班的主要目标。
在PSC前夕开设强化辅导班,进行分类辅导和应试技巧指导,是普通话水平培训和测试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辅导内容除了讲解测试流程、评分细则、应试技巧,还对具有不同母语、母方言背景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正音强化训练,对症下药,以克服母语和母方言对他们普通话的负迁移。教师要以不同母语和母方言背景学生的日常口语为研究对象,以PSC的录音档案为研究材料,考察各种地方普通话的不同表征,探寻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找出影响这部分学生普通话水平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针对不同的辅导班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地方普通话的共性寻求自己语音中存在的问题,并比照普通话语音,找出对应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同一辅导班中凸显的共性问题,一定要讲清练透。分类辅导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可根据自己对各种语言和方言及其中介语的研究开设不同的考前辅导班,让“研”有专长的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强化辅导。
授课是“分级教学、分类辅导”较难操作的环节,既要教同一教材的内容,还要顾及三个层级的异步施教;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又有兼顾高、中、初三个层级的“分”。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教学评价
教学模式一般都有适合自己特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评价是以目标为导向的,评价方案必须能够检验出目标是否实现。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学评价是以学为主;教学评价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教学评价方法是考察学习者是否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需要进行学习,学习能力如何。
本模式的评价方式吸收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观念,实行综合性评价,不是简单地依靠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最后得到的学习评价在以下基础上形成:日常出勤情况(10%)、课堂学习情况(20%)、普通话实践成绩(20%)、期中期末测试成绩(各占25%)。普通话实践成绩根据学生平时参与的各种普通话实践活动或比赛情况来评价,期中期末测试参照PSC进行。教师根据这几方面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七、本实验的教学效果
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验,“分级教学、分类辅导、分层达标”的普通话教学模式初见成效。分级教学使不同层级的学生均有收获,分类辅导既可以使不同类别的学生得到专门的正音辅导,同时可兼顾全体学生。笔者对2007级高级、中级、初级学生的第一次PSC成绩分别进行了统计,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高级和中级班的PSC成绩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阶段目标(高、中级班的阶段目标分别是二甲、二乙的高分),虽然未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终极目标(终极目标分别是一乙、二甲),但教学效果显著,成绩喜人,如中级班大多数学生(71.8%)已经完成终极目标,高级班有8人(21.1%)完成终极目标,达到一乙水平,这在学校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况且这是学生第一次参加PSC的成绩,在毕业前还有机会再去参加测试,还有时间去争取更高的等级。令人遗憾的是初级班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虽然基本上达到了阶段目标(二乙或三甲的高分),100%的学生达到三甲的高分以上,彻底消除了三乙,但仅有一半的学生(二乙占41.7%,二甲占8.3%,共50%)完成终极目标(二乙)。据任课教师分析,初级班学生普通话水平差异较大,摸底测试成绩从60多分到70多分都有,个别甚至不到印分,方音色彩浓厚,存在方音的“化石化”现象,纠音极为困难,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太明显,建议还可对初级班进行细分。鉴于此,我们将在以后“分级教学”中进行适当调整。
对2007级各班级学生的PSC成绩进行的比较是一种横向比较,为了进一步观察实验班的教学效果,笔者还将2007级(实验班)学生的PSC成绩跟2005级、2006级分别进行了纵向比较,统计数据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2007级(实验班)PSC成绩为三甲的学生比例(14.3%)同2005级(15.5%)、2006级(14.1%)的差不多,但二甲的比例明显增多,达到54.7%,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达到二甲水平,二乙的比例则大幅下降。而2005级和2006级学生二甲的比例分别只有28.8%和24.4%,多数学生处于二乙水平。这说明实验班的教学突破了往届学生多数处于二乙水平的瓶颈,多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从二乙提高到二甲,实现了质和量的飞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7级(实验班)有8个学生达到一乙水平,虽然所占比例只有3.2%,但相对于前两个年级来说,已经相当不简单了(尽管2005级也有一个学生达到一乙水平,但比例仅为0.3%,而2006级没有),这直接体现了新模式实施精英教育的效果。从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PSC成绩来看,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八、结论
按照区语言文字工作要求,围绕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深入广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我校本着夯实根基,全面渗透,注重实效的12字方针,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相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创建规范、健康的校园语言文字应用环境,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切实提升我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使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各项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普通话、规范汉字真正成为校园内外日常用语。
二、工作目标
以争创市语言文字规范校为目标,继续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深入、细致、有序地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努力将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的各项事业结合起来,纳入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常规检查与评比活动中,渗透于各个层面、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使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取得长久实际的效果,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三、主要工作
(一)以争创为目标,夯实规范建设。
1.今年加强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内部建设,认真贯彻上级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及工作实施;由教导处及年级组长等牵头成立语言文字工作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对教师规范用字、推广普通话的日常监督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语言文字监督小组负责对学校用语用字进行日常实时监督。
2.制订完善各项措施,确保语言文字工作落到实处,修改完善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并建立与教师、学生考核及评优相联系的语言文字考核制度,并纳入学校统一的管理制度之中。
3.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活动。监督小组的同学带领同学们进行课内外读书活动,并随时检查各班规范用字情况。
4.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课堂教学,纳入教学基本功训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之中,把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德、智、体、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校本培训,进行全员普通话培训,争取全校教师普通话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5.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本年度注重语言文字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将教师教案书写、使用普通话、批改学生作业等情况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列入教师量化考核项目中,加强教学监督。
6.将语言文字工作与学科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全校师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让语言文字工作深入教学,深入生活,深入每一个家庭。
7.精心组织每年一度的推普周活动,我校将以此为契机,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筹划,精心组织,使推普周活动落到实处,推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进行积极有效的舆论宣传。
8.学生开展啄木鸟在行动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各小组自查班级、学校的用字规范化情况,然后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调查活动。
9.继续营造校园推普环境,加大语言文字宣传力度。并运用以下多种媒介进行语言文字的宣传:
校园:学校在校门口醒目位置设置推普工作的标语牌,主干道、教学楼、食堂等地方设置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永久性标语牌。
推普角:各班级及时更新内容,并且做到文字规范、字迹端正,图文并茂,充分发挥辐射作用。
校园刊物:继续办好校刊《》,增加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供全校师生阅读学习。
教室:各班的推普员负责班级的语言文字工作。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活动。监督小组的同学带领同学们进行课内外诗文朗读活动,并随时检查各班规范用字情况。
红读广播:诵读经典古诗、介绍古今名人读书小故事。主持人必须使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的宣传示范作用。
(二)以活动为载体,提升规范实效。
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语言文字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性和运用能力,打造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教育氛围,准备开展以下活动。
教师活动:
要求教师与学生交谈、教学中、集体活动、会议时必须使用普通话。教学时板书用字规范;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字体规范;将普通话作为教学用语、教育用语,并将这一系列要求纳入教师教学和班级常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2.结合我校校本节日(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等),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相关活动,以促进规范使用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3.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师公开课竞赛,在说课环节和上课环节上促进教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对教育教学资料语言文字规范化进行检查:含教学进度、计划、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学生评语、成绩册等资料的检查。
5.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用语规范化调查。
6.教师要注意日常生活中语言用字的规范性,对全体教师进行普通话、规范字的培训和测试。
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在校园内外坚持使用普通话,写规范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查评估,将学生使用规范化语言文字的情况列入评选先进班级和个人的条件之一。今年,在学生层面主要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1.对学生进行常写错字,易读错字的测试。
2.结合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和我校校本节日(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开展语言文字相关活动,以促进规范使用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主要有:
(1)各类诗歌朗诵、讲故事、演讲比赛;
(2)书写规范字比赛;
(3)各类征文、手抄报、读书笔记比赛。
3.以我校语文教研组组织的有关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宣传、检查、辅导,并扎实开展收集身边的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等社会实践活动。
4.进行黑板报评比,要求美观大方,写规范汉字。
5.一年级拼音过关测试。
6.五年级写规范字过关测试。
7.精心组织每年一度的推普周活动。
8. 开展啄木鸟在行动社会用字调查活动。
(四)突出课堂渠道,提高规范素养。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为了充分发挥语文课在普及普通话和规范用字中的主渠道作用,学校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提出如下要求:
1.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认真实施语言文字规范的教学和普通话说话训练,除此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并认真上好写字课,使学生在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上有切实的发展与提高。
2.继续结合语文教学,开展各类语言文字相关的比赛及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活动中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3.继续做好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考核工作,以考促练。特别抓好汉语拼音验收工作、写字等级考试等基本功技能达标活动。
【关键词】阜平,东下关,音系
【分类号】H17
阜平方言属于冀鲁官话保唐片涞阜小片,当时曾经出现过将其划分为晋语的现象。东下关镇与晋语区相邻,当地人被称为“老西儿”,方言有独特性,对其音系的描写有助于对阜平方言归属问题判定提供参考资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在2014年寒假期间笔者对阜平东下关方言进行了实地调查,完成了该论文。其中单字音调查主要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定的《方言调查字表》(2002 年修订本)。连读变调、儿化的调查依据的是李行健先生主编的《河北方言词汇汇编》。这篇论文分为两个部分:阜平东下关概况、东下关方言音系描写。
一、阜平东下关概况
东下关镇(今天生桥镇)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最西部,与陕西省的五台县相邻。根据百度百科和实地的调查:东下关乡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西北21千米。面积156.6平方千米,辖1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东下关村。辖东下关、大教厂、西下关、塔沟、龙王庙、朱家营、燕台、红草河、北栗园铺、南栗园铺、不老树、大车沟、罗家庄13个行政村。
二、阜平东下关音系描写
在东下关镇的13个自然村中,东下关镇的乡政府所在地东下关村(现该名为天生桥村)的方言比较有代表性,所以笔者选择其作为方言调查点来进行调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系统地对东下关镇的方言进行描写。
(一)单字音系
1.声母
东下关乡方言有21个声母,包括零声母
P 巴部北包 p? 爬盘拍铺 m 猫猛木磨 f 丰付肥发
v 温往饿物 t 到读店大 t? 台吐挑塔 n 农女拿奴
l 赖六路吕 k 歌盖缸谷 k? 开看渴哭 x 喝好汉黑
? 安袄碍恶
t? 家句就集 t?? 气掐区球 ? 下乡嗅血
ts L扎住只 ?? 查吵常出 s 是丝书说 ?如人嚷肉
零声母:医雨愿药
与普通话相比,东下关方言声母有如下特点:
(1)普通话中的合口呼零声母字,在东下关方言中都读v声母字。五[vu] 危[vei] 往[va?] 问[ve?]等。
(2)东下关方言有?声母,与疑母、影母今开口呼韵母相拼。如“鹅、熬、袄、暗”。
(3)古知庄章三组字的今声母与古精组字河流,如:支之=资[??]、吃齿=此[???]、是诗=四[s?]、椿春=村[??ue?]等。
(5)不分尖团。
2.韵母
阜平东下关方言中有韵母 32 个,单元音韵母7个,复元音韵母13个,带鼻音尾韵母12个。
?r 儿耳二
? 瓷是汁 i 鸡笔体 u 古夫木 y 句鱼绿
a 骂沙大 ia 鸭家下 ua 花夸瓜
? 歌喝车 u? 多搓说 i? 爷解贴 y? 缺月越
ai 带买摘 uai 拐块坏 ei 被类黑 uei 鬼会税
au 包早找 iau 苗掉学 ?u 走愁周 i?u 留旧
与普通话相比,阜平东下关方言的韵母系统有如下特点:
(1)普通话中的韵母[o]读为[?]韵母。例如“玻、摸、佛”。
(2)有带鼻音尾的韵母,韵尾是-n、-?,-n只出现在含有元音a的复韵母中,-?韵尾则没有这个限制。
(3)咸、深、山、臻四摄主要元音鼻化? i? u? y?。
(4)山、臻摄合口三等精组舒声字,白读音声母为舌尖前音,韵母为合口呼;文读音声母为舌面音,韵母为撮口呼,与见系字相同。全??yan,??uan(权)、泉??yan,??uan(拳)、旋?yan,?ian(悬)、俊?u??,?u??(菌)
(5)宕江曾梗四摄的入声字本区一般都有文白两读,韵母按摄、开合口、等和声母的系组分化为两类。宕江两摄的帮组开口一二等、泥组开口一等和知系,本区文读是[o]或[uo]韵,白读是[au]韵,如剥po,pau、薄po,pau、落luo,lau、着t?uo,t?au、弱?uo,?au等;泥精组开口三等和见系开口二三等文读是[y?]韵,白读是[iau]韵,如鹊??y?,??iua、削?y?,?iau、角?y?,?iau、学?y?,?iau等。
3.声调
东下关方言声调有四类,平声分阴阳,阴平调值为31,如“三、天、瓜”,阳平调值为24,如“明、钱、圆”;上声调值为213,如“小、好、扫”;去声调值为41或31,如“近、父、柱”;入声舒化,在分音词和部分音节中保留喉塞尾,但大部分已经舒化,派入三声。
总体上来说,东下关方言调值特点是相对于普通话来说,调值低,很少或几乎没有高的调值。阴平的调值比普通话调值低为31调,阳平调值低,是低升调。缺少普通话的明快和清脆,显得低沉而平缓。
(二)连读变调
连读变调在总体上可以分为语音变调和音义变调。这里主要记录有关语音变调,不涉及音义变调。
阜平东下关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共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两个阴平字两读时,后一音节变读为轻声:医生i??s????i??s?? 乌龟vu??uei??vu??uei。
(2)阴平与阳平连读,前字调值由31变为33:工人k?????????k????????? 花钱 xua????ian??。
(3)阳平与上声连读,前字调值由24变为33:理想li???i????li???i???? 没有mu??i?u???mu??i?u???。
(4)上声与去声连读,前字调值由213变为24:小气?iau?????i???iau????i?? 考试k?au???s???k?au??s???。
多字组连调由于调查的不够全面,此处暂不分析。
本篇论文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许多方面没有涉及,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笔者将在此后的调查中继续深入研究与分析,对阜平东下关的方言进行全面的描写。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年 12 月新1版,2005.
[2]吴继章,唐健雄,陈淑静.河北省志・方言卷[M].方志出版社,2005.
摘 要:在汉语国际教学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了”字句时,容易产生语用偏差。在中江话①里,“过”[kuA42]的使用频率很高,它和普通话的动态助词“了”有很多相通之处。笔者将中江话“过”[kuA42]字引入汉语“了”字句讲解,有较好的效果。鉴于此,本文探讨了“过”[kuA42]的语法意义、分布状况及其与普通话“了”的比较,以此为汉语教学提供建议。
关键词:中江话;“过”;普通话;“了”;汉语教学
一、“过”[kuA42]的语法分布和语法意义
“过”[kuA42]在中江话里主要用在动词后,一些情况也可以用在形容词后,主要表示其修饰的动词、形容词词义所指的完成或实现。从语法功能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动态助词,也可以看作词尾。
下面分析“过”在中江话句法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和所显示的语法意义。例句中的“过”[kuA42]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下省作“~”。
(一)动词+“过”+宾语
在这一句法结构中,“过”的动词通常是动作行为强烈的动词。
1.在这一句法结构中,“过”在一定条件下表示动作完成。例如:
他吃~一碗饭。
我买~三条鱼。
爷爷砍~棵树。
以上表示动作完成。在这一结构中加上“再”,它也可以表示动作将要完成。而且一般用于祈使句。例如:
你做~作业再玩。
你还~资料再借其他的资料。
请你关~再睡。
如果要强调这一结构中的宾语,在中江话中可以使用介词“等到”搭配宾语,并将宾语提前到动词前。“过”仍表示动作将要完成。例如:
等到作业做~再玩。
等到资料还~再借其他的资料。
等到灯关~再睡。
2.在复句中,“过”通常处于前一分句中,表示前一分句所说情况是后一分句所说情况的假设条件,或者前后两个分句为先后关系。例如:
你做~作业,妈妈才让你出去玩。
看~电影,我们就回家了。
他刚吃~饭,又喝汤。
上面第一例中,前一分句所表示的情况是后一分句所表示情况的假设条件。表示做完了作业,才能出去玩。后面两例中,分别表示动作“看”和“吃”完成后,才发生后面分句所表示的情况。
3.在复句中,前后两个分句的动词一样,“过”出现在前一分句,表示前一分句的动作处于某种状态之下,后一分句说明动作还未结束。如:
看~这么久的书,还在看。
(二)动词+“过”+补语(动量/时量)
1.动词+“过”+补语这一结构在中江话中一般独立成句。“过”表示行为动作从开始到完成持续的时量。这种时量可以是连续性的时间,也可以是断续相加的时间。例如:
那部电影,看~3个多小时。
这张卷子我们做~2个半小时。
那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一个月。
以上三句话中的“过”都表示动作从开始到完成的时间长短。第一句表示已看完的意思;第二句表示已做完的意思;第三句话也表示看完的意思,可以是连续看了一个月,也可以是断断续续加起来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以上所举例子是时量补语。此结构中也可以是动量补语,或者是物量补语。例如:
这本书我看~两遍。
这本书我看~一半。
2.在复句中,“过”依然用于前一分句,表示前一行为动作完成了一定的动量或持续了一段时量后接着发生某种情况。动词前常常用时间副词修饰,如“刚”“才”。例如:
作业才做~半个小时,小明就来喊我去玩。
她休息~一个月,昨天才来上班。
书才读~一遍,明天咋个(怎么)去考试?
第一句话,“过”表示“做”的动作行为只经历了半个小时,就形成了“小明就来喊我去玩”的状态。
(三)动词+“过”+宾语/补语(动量/时量)+了
这个结构中的“过”和(一)(二)结构中的“过”语法意义相同。
1)动词+“过”+宾语+了
我们已经吃~饭了。
叔叔帮你给~钱了。
2)动词+“过”+补语+了
我们班输~好几次了。
火车出~站几个小时了。
3)动词+“过”+补语+宾语+了
他俩打~几个小时游戏了。
昨天我们看~两场电影了。
(四)动词+“过”+了
有时(三)结构中的宾语或者补语不出现,这样“过”就和中江话中的语气助词“了”连在了一起。“过”便充当了动态助词“了”的作用。
这本书看~了。
孩子们睡~了。
他癫~了。
“过”在上面例句中,均表示动作的完成。
(五)形容词+“过”+补语(数量)+了
经过锻炼,他瘦~六斤了。
妈妈的头发白~一大半了。
田里的谷子黄~一大片了。
“过”放在形容词后,表示该形容词“瘦”、“白”、“黄”的意义正处于事实状态下。而后面的补语表示这种状态下的量度。
如果后面的补语不出现,“过”就和中江话中的语气助词“了”连在了到一起。形成了:形容词+“过”+了。例如:
饭臭~了。
水冷~了。
这里的“过”同样表示形容词“臭”、“冷”的意义正处于事实状态下。
二、“过”使用条件
在中江话中,“过”并不是在任何动词、形容词后面都能使用。所以在使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动作行为明显的动词可以用“过”。比如:“走、吃、看、跑、跳、笑、哭、做”等等。
2)不表示具体动作行为的动词,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在其后加上“过”,例如“是、像、觉得、以为、认为、在”等。其中有形式动词,比如“进行、予以、加以”等;表示应该、可能、意愿的助动词(也叫能愿动词),例如“能、应该、可以、敢、愿意”;判断动词“是”等。这些动词都不表示具体的行为动作,后面一般不能加动态助词“过”。
3)有些动词表示行为动作,但不是短暂动词,且行为并不具体,后面依然不能使用“过”,例如“希望、期望、盼望”等等。
4)状态形容词后不能使用“过”,比如“雪白、笔直、墨绿、火热、血红”等。
5)如果在句中,结合上下文动词表示经常性动作时,后面不能使用“过”,例如:
×他每天晚上11点睡~觉。
×妈妈经常早上7点起~床。
6)如果句子的宾语也为动词,那和该宾语搭配的动词后也不能使用“过”。
×他答应~就来。
×他决定~马上出发。
三、“过”对“了”字句教学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江话的“过”为动态助词,并与普通话中动态助词“了”[lγ]有一定的相似性。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普通话中的“了”有三种情况,即动态助词、语气词、动态助词兼语气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了1”、“了2”和“了3”。语气词“了2”只能附着于句尾,动态助词“了1”多处于句中。比如:
他掌握了1三门外语了2。
这本书我读了1三天了2。
动态助词“了1”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语气词“了2”位于名词成分后面,主要表示状态变化的实现,有成句的作用;当“了1”和“了2”在句末连用,根据同音删略的原则,形成“了3”。
如:
孩子们睡了3。
上例中的“了3”在动词后也位于句尾,表示动作实现和状态的变化,兼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两种作用。
因为这种同音删略的特殊性,使汉语学习者在学习使用“了3”时,容易出现误用、漏用等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讲解“了3”同音省略现象时,以中江话“过”的使用为例,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中江话中也有语气词“了”[lau31],同普通话中的语气词“了”一样,用于肯定事态发生了变化,位于句子末尾有成句的作用。中江话中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完成、实现等意义的动态助词是“过”。但是“了”[lau31]与“过”[kuA42]的读音不同,同时出现在句尾时,不能省略。如:
孩子们睡过[kuA42]了[lau31]。
在汉语教学中,讲解“了3”同音删略原则时,可结合上面中江话的句子对比讲解:因同音删略原则,普通话的“了1”不能与“了2”在句尾共存连用,归并形成“了3”;而中江话的动态助词“过”与句尾语气词“了”因语音不同,可以共存连用。如在“孩子们睡过了”这样的句子中,“过”表示“睡”这个动作的实现,“了”表示事态的变化,起成句的作用。普通话对应的句子是“孩子们睡了”。这个“了”就是上文所提到的语气词兼助词的“了3”,由“了1”和“了2”归并形成。通过这样的对比讲解,可以减少汉语学习者“了”字句的一些语用失误。
汉语普通话是在地方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与地方方言是流与源的关系,因此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结合方言词汇举例,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荣等,《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远东]出版公司,1990。
[2]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
[4] 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 张一舟,《与四川中江话》,《方言》,1998,(3)。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口语测试任务难度研究”(11CYY027)
[作者简介] 聂 丹(1974―),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北京语言大学副研究员,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汉语测试,对外汉语教学,语用学.
[摘 要] 在命题说话式的口语测试中,体裁是影响被试表现和测试效度的重要因素,但相关研究非常缺乏。在四类体裁中,叙述体最容易,描述体其次,说明体再次,议论体最难;在六种体裁认知类型中,叙述过去、描述静态、叙述现在相对最容易,说明居中,而描述心理与议论最难。根据这一体裁难度层级关系,我们可以对口语测试题目的体裁难度进行描述和评价,并为口语测试题目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体裁;难度;普通话水平测试
[中图分类号] H1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2)02―0103―04
A Preliminary Study on Genre Difficulty Hierarchy in PSC
NIE Dan
(The Chinese Proficiency Test Center, Beijing Languag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In topical speaking test, gen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affects the candidate’s performance and the test validity. But the related research is lacked. It is found out that among the 4 genre types, the easiest one is the narrative style, the second one is the descriptive style, the third one is the expository style, and the most difficult one is the argumentative style; and that among the 6 cognitive types, narrating the past, describing the static state, and narrating the present are relatively the easiest, exposition at the middle, and describing the mental status and argument are the most difficult. According to that genre difficulty hierarchy relation, we can describe and evaluate genre difficulty of items in speaking test, and provide referenced basis for choosing and designing items in speaking test.
Key words:Genre; Difficulty; PSC
一 缘 起
在“命题说话”这类要求被试者成段表达的口语测试中,题目的体裁类型往往会影响被试者的口语表现,也就是说,不同的体裁类型,其难易程度可能不同。尽管在口语教学及测试实践中,有时也会对体裁类型的难度有所考虑,但一般仅停留在经验和感觉层面,缺少理性分析和科学检验。鉴于体裁在教学与测试实践中的重要性及相关研究的薄弱性,我们拟以普通话水平测试(PSC)的“说话项”题目为例,对不同体裁类型的难度层级进行一次探索。
在PSC“说话项”中,一共提供了30个备用题目,被试者可以事先准备,考试时一般从抽到的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题目进行3分钟的自由表达
这30个备用题目及相关说明见参考文献[1]。。尽管这些题目都是高度概括性的标题式题目,限制度小、开放度高,回答的内容和角度可以多种多样,但是我们可以大致归纳出每个题目所预示的主要体裁类型。这样一来,30个题目就可以划分为有限的几种体裁类型。我们想知道,被试者在选择题目时是否会受到体裁类型的影响?不同的体裁类型对被试者来说是否存在难度差异?如何从体裁角度来评估30个题目的难度层级?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了解不同体裁类型的难度层级关系,从而增强口语测试题目设计的目的性和口语表现评价的合理性。
二 体裁的分类
(一)传统体裁的分类
“体裁”(genre)这一术语通常用于对书面语篇(文章)的分类描述。传统的文章体裁类型一般采用四分法:描写体、叙述体、说明体、议论体。这是基于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类型来划分的。“所谓表达方式,即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又以前三种为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叙述,就是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议论,就是论是非,就是讲道理,作者通过现实材料和逻辑推理阐明自己的观点,鲜明地表示自己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说明,用简洁准确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或景物的性质、特性具体地描述出来;抒情,是通过种种方式方法表达感情。通常我们所说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就其表达方式的侧重点而言,并不是记叙文只有记叙一种表达方式,议论文只用议论一种表达方式,而往往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2]这就是说,表达方式是文章体裁特征的一个主要标志,以记叙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就是记叙文,以说明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就是说明文,等等。
由于口头语篇与书面语篇具有某些一致性特征
很多语言学家用“语篇”(text)指书面语言,用“话语”(discourse)指口头语言。Halliday等则认为,“语篇”可以同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我们借用“体裁”这一术语特指口语测试中被试输出的口头语言的语篇类型,根据主要的表达方式类型也可以分为描述体、叙述体、说明体、议论体。不同体裁的口头语篇不仅具有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显著外部特征,而且具有典型的认知需求特征。通常来说,口语测试输入的具体题目或问题,就预示或规定着被试者输出话语的体裁类型。比如,“请你讲一件最有意思的事情”,显然预示着输出话语的体裁应是叙述体;而“你怎么看待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则规定着输出话语的体裁应是议论体。在规定语篇体裁形式特征的同时,也规定着不同的认知难度。
湖 南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2年第2期聂 丹:普通话水平测试体裁难度层级探析
(二)“说话项”体裁的分类
1.前人的分类
关于PSC“说话项”的30个备用题目,有的研究者按体裁将其归为三类:(1)记叙描述类,包括“我的学习生活、我的业余生活”等写人、写事、写景的题目;(2)议论评说类,如“谈谈社会公德、谈谈保护环境”等;(3)说明介绍类,如“我喜爱的小动物、我最喜欢的植物”等。[3]
对上述分类,我们觉得有以下问题:首先,类型称谓不够恰当。比如,将记叙和描述归为一类,分类不够细致,导致该类之下的题目数量最多,应将二者分开;再如,将说明类仅限于介绍,缩小了说明类的内涵,事实上,该类根据思维方式的不同,包含多种多样的认知类型。其次,归类也不甚恰当。比如,“我喜爱的小动物”被归入说明类,而“我喜欢的季节”被归入记叙描述类,二者在认知类型上很相似,归入不同类令人费解。
还有的研究者将30个题目分成五类:(1)记叙性表达:我的愿望、我的学习生活、我尊敬的人、我喜爱的动物、童年的记忆、我喜爱的职业、难忘的旅行、我的朋友、我的业余生活、我喜欢的季节、我的假日生活、我的成长之路、我的家乡、我喜欢的明星、我喜爱的书刊。(2)议论性表达:谈谈卫生与健康、谈谈服饰、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谈谈美食、谈谈社会公德(或职业道德)、谈谈个人修养、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3)抒情性表达:学习普通话的体会、我向往的地方、购物(消费)的感受、我和体育。(4)描写性表达:我的家乡、难忘的旅行、我向往的地方、谈谈服饰、我喜欢的季节。(5)说明性表达: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我所在的集体(学校、机关、公司等)、我喜爱的书刊、我和体育、我喜爱的动物、我喜欢的明星、我喜爱的职业。在上述五类中,记叙性表达和议论性表达占据多数。有些题目所蕴含的表达方式不限于一种,比如“我的家乡”既归入了记叙性表达,又归入描写性表达,等等。[4]
上述分类相对比较细致。不过,有些题目的归类也还值得商榷。比如,将“我和体育”列入“抒情类”就有些牵强;而“我喜爱的书刊”按其主要表达方式应属于“说明类”,归入“记叙类”似乎不太合适。另外,“抒情类”下属的几个题目主要侧重对心理的描述,仍可算作“描述类”,而不必单列一类。
2.本文的分类
按照传统体裁“四分法”,我们对30个题目的体裁重新进行了分类,并对描述、叙述、说明、议论各体裁的内涵特征重新进行了界定和描述。另外,根据30个题目的内容,我们对描述、叙述体裁的内部认知类型进行了再分类;而对于说明、议论体裁,由于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有限,很难细辨其内部认知类型,所以未予细分。这样,就一共有六种体裁认知类型:描述静态、描述心理、叙述过去、叙述现在、说明、议论。(见表1)由于体裁划分完全是基于标题式的题目,而不是实际的语篇,因此尽管判断体裁类型时我们力求客观,但恐怕很难完全做到,只能反映大致的归类倾向。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证研究来调查这四类体裁、六种认知类型的难度层级。
三 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
我们对上述30个题目的难度感知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共计38人,相关背景信息见表2。
表1 PSC“说话项”30个题目的体裁分类
体裁
小类
题目
描述体(对静态事物、动态场面或心理状况的以空间顺序为主的横向描摹,基于视觉观察或内心感受,具体、形象、可感)
描述静态(人、物、景、处所)
19我的朋友、02我尊敬的人、28我喜欢的明星(或其他知名人士)、17我喜爱的动物(或植物)、21我喜爱的季节(或天气)、25我的家乡(或熟悉的地方)、15我向往的地方
描述心理(心情)
07学习普通话的体会、30购物(消费)的感受
叙述体(对过去、现在、将来的具体事件按照时间顺序的纵向记叙,基于回忆或想象)
叙述过去
04难忘的旅行、03童年的记忆、23我的成长之路
叙述现在
16我的学习生活、06我的业余生活、08我的假日生活
说明体(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介绍、解释、列举、比较、归纳等,需要抽象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14我喜爱的书刊、05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12我所在的集体(学校、机关、公司等)、24我知道的风俗、18我喜爱的职业、26我喜欢的节日、01我的愿望(或理想)、10我和体育
议论体(对客观现象的主观判断、选择、评价、预测、辩论等,需要抽象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1谈谈美食、22谈谈服饰、20谈谈卫生与健康、27谈谈社会公德(或职业道德)、13谈谈个人修养、29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09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
我们设计的问卷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提供的30个备用题目的顺序将题目依次列出,然后让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对题目难度排序。1分代表最容易,2分代表第二容易,依此类推,分值越大则代表题目越难,分值相同则代表难度相同。我们将根据每个题目的平均分值计算每种体裁及认知类型的平均难度值,据此进行体裁类型难度排序,并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难度差异显著性检验。第二部分是让调查对象说明题目难度排序的理由,我们将提取其中有关体裁方面的描述进行定性归纳。
(二)研究假设
凭借有关体裁难度的传统看法或经验,我们提出了以下研究假设:四类体裁从易到难依次为叙述
(三)研究结果
在回收的38份有效答卷中,各卷评分量表的层级不尽一致。其中,28.9%的答卷将题目难度分作5级,42.1%的答卷不足5级,29%的答卷超过5级。对于量表超过5级的答卷,我们尽量按照题目数量平均分配的原则都合并成了5级量表。经过这样的调整后,我们得出30个题目的平均难度值及排序结果,见表3。
基于表1和表3,我们得出了四类体裁、六种认知类型的平均难度,见表4、表5。
由表4可见,四类体裁的难度排序是:叙述
由表5可知,六类认知类型的难度排序是:叙述过去
需说明的是,由于上述题目只是规定了一个话题范围,并未限定使用哪一种体裁,在实际回答时,被试者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和喜好,从不同角度展开。比如,“谈谈美食”,既可以描述一种自己喜欢的美食,介绍其色、香、味等,这是描述;也可以讲述自己学做一种美食的前后经过,这是叙述;还可以说明一种美食的制作方法和步骤等,这是说明;另外还可以讲述美食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美食的鉴赏、对美食的看法和态度等,这就主要是议论了。我们上述分类只是基于题目本身所做的判断,而被试者实际会采用何种体裁,我们无法确定。
(四)分析讨论
在38份答卷中,有31份有效回答了问卷的第二部分内容,即描述了对题目难度排序的理由。其中,集中提到了两类影响题目难度的因素,一是话题因素(29份,94%),一是体裁因素(20份,65%)。关于话题因素对题目难度的影响问题我们已另文探讨[5]。本文仅提取了这20份提及体裁因素的答卷,基本观点及分布见表6。
需要较多逻辑或辩证思维,对条理性要求高,结构不好组织,构思难度大,则题目难。
尽管答卷份数不多,但不同程度地反映和认同了上述对体裁难度层级的调查研究结果。例如,有的调查对象写到:
“客观性叙述题目简单一些,主观性陈述理由的题目难一些。同样的题目,如‘我所在的集体’,如果说成叙述性的,介绍性的,就容易说;如果说成议论性的、评论性的,就不容易说。所以,是叙述介绍还是评价说理,对难度很有影响。”
还有的调查对象写到:
“用母语叙述,应该是题目越小、题材越熟悉越容易。题目太宽泛反而要费心组织语言,考虑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增加了思考和准备的时间。‘我和体育’,‘我喜爱的动物’,题目很具体,很客观,叙述和介绍就行,所以容易说。‘我的愿望’,‘谈谈个人修养’,题目很宽泛,很主观,考查是否有思想,需要思考,所以难。”
总体说来,调查对象普遍认为体裁难度会影响题目的难度,叙述介绍比评价说理容易;题目越具体、思维方式越单一则越容易,题目越抽象、思维方式越复杂则越难。
四 结 语
在命题说话式的口语测试中,除了话题因素之外,体裁类型也是影响测试题目难度和被试口语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题目可以是无限的,但体裁类型是有限的。了解体裁类型的难度层级,有利于合理地设计题目,根据测试目的选择适合于被试语言水平的体裁类型。本文以PSC“说话项”30个备用题目为研究材料,将其归纳为四类体裁、六种体裁认知类型。通过难度感知的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了体裁难度的层级关系:(1)在四类体裁中,叙述体最容易,描述体其次,说明体再次,议论体最难。(2)在六种体裁认知类型中,叙述过去、描述静态、叙述现在相对最容易,说明居中,而描述心理与议论最难。
参照上述体裁难度层级关系,我们可以对口语测试题目的体裁难度进行描述和评价,也可以为口语测试题目的选择和设计提供一些启示。特别是对于第二语言口语测试来说,应该根据被试群体的语言水平来选择适合难度的体裁类型。比如,针对低水平的被试者,可以首选叙述体以及静态描述等;针对中级水平的被试者,可以选择说明体,增加体裁的逻辑思维难度;而只有对高级水平考生,才能选择议论体以及心理描述等。
受研究材料的限制,我们没能考察更多体裁认知类型的难度,特别是说明、议论体裁的认知类型复杂多样,其难度关系还需要深入探究。[参 考 文 献]
[1]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赵凤岐. 了解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J].文教资料(初中版),2004,(9):27-34.
[3] 上海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 普通话水平测试手册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 姚喜双.普通话口语教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