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4: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母爱的古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抓住诗眼——感悟情
《游子吟》这首诗琅琅上口、诗意简明,诗人通过朴实无华的诗句,通过平凡的生活细节,表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沉而无言的爱。这种感情,学生是很难一下子体会到的。 教学中,教师围绕重点诗句分析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教师抓住“密密缝”这个重点词,引导学生思考: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让学生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心与牵挂,同时教师结合讲解当地的风俗——密密缝可以保佑远行的人平安早回,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有的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意恐迟迟归”,让学生体会出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几乎每位教师都引导学生体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蕴含的比喻意,让学生体会母爱的博大,做儿女的无法报答,从而体会出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对母爱的由衷的赞美。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母爱有了一定的感悟。
二.创设情境——渲染情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仅仅通过理解重点诗句,还不能真入进入诗所描绘的意境中。教学时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1、结合写作背景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孟郊一生颠沛流离,他每一次外出求学、应举和漫游时,母亲总是遵照当地的习俗细针密线地缝,盼望远行的儿子早早平安归来。这种伟大的母爱深深地激荡着孟郊的心。正是在母亲的鼓励、劝慰之中,孟郊第三次应考,终于考中进士,并得到了一个县尉的官职,有了较为安定的生活环境,诗人就任后,立即接来老母亲奉养。可是他觉得,母亲几十年的含辛茹苦,是无法报答的。因此,他深情地写出了《游子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密密缝”所蕴含的感情时,出示了《游子慈母长相忆》,向学生比较详细地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利用插图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再现了诗的情境,教学时,教师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他们母子二人此时此刻的所言所思所为,有的教师还满含深情地在优美的音乐中交流了自己的想象,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用心体会,明白这件衣裳是用母爱编织的,这是一件爱的衣裳,她的每一针每一线,缝进了多少牵挂与嘱托,关心与担忧,它融入了母亲多少无言而深沉的爱呀。加深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
生活中,每一位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有的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母亲平时对自己的关心与照顾、鼓励与帮助,从内心深处呼唤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有的教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情真意切;有的教师甚至把对母亲的感激也写成了诗,读给学生听……使学生与古诗产生共鸣,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体会到无论我们多大,无论我们走多远,都走不出母亲关怀的目光,学生对母爱的理解进一步升华。
三.反复吟咏——体味情
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像,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理就在于此。
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注重了对古诗的诵读:初读时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细读时读出诗的停顿、读出诗的韵味;品读时读出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情感。个人读、师生合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诗我两忘,达到情景交融、完美统一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倾诉情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古诗可以说是这灿烂文化的夜空中一颗最耀眼的星星,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诗文作品博大精深,它蕴藏着先人的智慧和理想,传承着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古诗以它深邃的语言内涵和清新的意境,以及优美的韵律深受古往今来的学者欢迎和喜欢。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非常重视古诗的教学,在这里可以享受美的妙用。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各种文化传统教育,使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得到品行的陶冶。下面就结合自己的粗浅认识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尝试。
一、爱祖国的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小学德育纲要》告诉我们,要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落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正是靠爱国这个情怀维系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爱国主义的教育。而古诗中表达爱国主义教育的诗歌非常多。比如,伟大南宋诗人陆游的“位卑不敢忘忧国”表达了他对祖国的诚挚热爱之情;伟大的宋词家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伟大唐代诗人王维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生动的表现了英雄们不惜为国捐躯、其精神永垂不朽、其形象流芳百世的境界。总之,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爱家乡的教育
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金窝银窝不如老家的草窝。”每一位真正有学问的人他必定是热爱自己家乡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从这里足见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因为家乡是生育和养育自己的地方,哪个人不都是靠家乡水养大的呢?要想爱国,首先就要做到爱自己家乡。因此,家乡教育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唐代大诗人高适的“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深切地表达了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爱亲友教育
亲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天然情感,它是一种骨肉之情。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母爱的颂歌。每个人从呱呱坠地之日起,最早沐浴到的爱,是父母的爱,世界上最伟大、最深挚、最持久、最无私的爱,也是父母的爱。古往今来,许多诗人写下了热情洋溢的诗篇,以之来讴歌母之爱――这一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比如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这种手足之情,使人感动至极。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那么友情同样是重要的,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诗关于友情的诗歌也比比皆是。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总之,在诗歌教学中,各种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学生的审美教育、真爱大自然、环境保护、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无不渗透在古诗歌中,我们在教学中时刻注意每个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诗的思想感情,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就会使我们的学生得到终身效益。
桑寒松,吉林省农安县师范附属小学教师。
脑洞大开,早餐“混搭”古诗
张莺是浙江长兴县龙山中学的一位老师。和许多双职工家庭一样,他们一家的早餐常常是豆浆油条等诸如此类的外卖。2016年3月的一天,11岁的女儿一诺抱怨说:“一想到乏味的早餐,我都没劲头学习了。”
一旁的先生也插话道:“孩子正在生长发育,早餐既要吃饱还要保证营养。干脆,以后我们自己动手做好了!”其实张莺挺喜欢做饭的,只是早晨想多睡会儿而已。见父女俩对外面的早餐都挺有意见,索性决定“自找点麻烦”,每天早起一小时,让这爷俩吃得舒舒服服。
她的“搭配”挺有趣:比如,馄饨是牛肉猪肉素菜各种馅儿的。馒头花卷呢,也是纯手工的“妈妈牌”,还有白面、荞麦、玉米面的区别。看女儿吃得津津有味,张莺心里乐开了花。
但再好的东西也有吃腻的时候。几个月后的一天,女儿告诉张莺,她在网上看到一位重庆妈妈,太牛了,“为哄不爱吃饭的孩子好好吃饭,她为宝宝做了200多个卡通造型的早餐呢”。女儿还说,她也想要吃这样的早餐。
对心灵手巧的张莺来说,这算不上什么难事。不过,对生活一直很有想法的她,觉得卡通造型虽然可爱,可如果再加点实用性进去,不是更有意义吗?那天,张莺忽然想到女儿对学习生涩难懂的古诗词特别不感兴趣,有时一首诗背诵很久好不容易记住了,短短几天后又忘掉。她突发奇想:何不将早餐和古诗结合在一起呢?说不定通过舌尖上的美食,还能激发出孩子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呢!她决定大胆尝试一把。
美味又好看,女儿陶醉其中
工作中,从事语文教学的张莺,常在课后给学生布置背诵古诗的作业。但在孩子们眼里,这些古诗是枯燥乏味的。即便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背诵下来,隔一段时间就忘得差不多了。“古诗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学瑰宝,如何让孩子们牢牢记住这些经典佳作?”她一直在摸索尝试新的办法。
第二天,张莺一大早便在厨房忙活开了。圆形的红糖马拉糕像高高挂在天上的太阳,把腰果做成顺流而下的小舟,把苹果皮做成迎风飞舞的云帆,再摆上几块猕猴桃,做成一片青山的模样。一旁的卡片上抄录的是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静中有动,色彩丰富,情景相宜。潮妈对自己的第一份特色古诗早餐很满意,拿出手机拍了下来。张莺带着一点点小忐忑,将第一份个性早餐端上餐桌,然后偷偷观察了一下女儿的表情。没想到,她看了像画一样美的早点,惊得目瞪口呆,注视了好久,一直没舍得动筷子。直到将《望天门山》背诵下来,烂熟于心,才在妈妈的催促下大快朵颐。吃完后,女儿恳求妈妈继续做这种“漂亮+有趣的早餐”。
女儿如此喜欢古诗早餐,张莺的兴致更高了。庆幸当时正好赶上放暑假。随后,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做了一系列古诗早餐。
到底会有怎样意想不到的惊喜呢?长条形的盘子上,黝黑的蜜豆铺成肥沃的土壤,6个糯米粉做成的南瓜在一片翠绿丛中探出头来,这次,张莺做的古诗早餐展现出来这样一个画面,能猜出来什么诗句吗?潮妈很快揭晓谜底,没错,就是:“廊下阶前一片金”。描绘的是:房子前面有一块空地,空地前面就长满了南瓜。
还有南瓜粥搭配水糕饼,借用了司马光的“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蔬菜沙拉搭配果干,借用了杜甫的“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张莺每天早早起床,利用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食材,变着花样为女儿做出一份又一份古诗早餐。
诗情画意要有,营养搭配也不忘,张莺在早餐上用的食材全部亲自采购,专挑新鲜的时令果蔬。有时几个饺子加几片海苔,就能赢得女儿的一片欢心。她说,做一份早餐的时间大约在半小时左右,操作不难,就是构思比较花r间。
暑假期间整整一个月,女儿每天吃到的早餐竟然不重样:30份早餐,30首古诗,30幅美景――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这些以古诗命名的特色早餐,让小姑娘品尽美味。正如诗歌描述的那样,盘中的早餐就像一幅幅浪漫诗意的风景画。妈妈把古诗抄录在卡片上,放在盘子一旁。女儿在享受这些早餐的同时,顺便把一首首古诗铭记于心,可谓一举两得。尤其女儿背诗时的那种摇头晃脑的“陶醉”模样,让爸妈都忍俊不禁。
刷爆朋友圈。潮妈意外“走红”
暑假过后,一家三口都忙了起来,但张莺仍会选在周六和周日为孩子做古诗早餐。这样时间充分,可以有更好的构思和创意。其实,做出花样早餐的张莺并没有用多么复杂、多么昂贵的食材,都是家里现有的,她的任务就是把它们组合搭配好,绝不辜负每一种食材的特点。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早餐,都是由普通的水果、蔬菜、主食构成。
做早餐的过程中,女儿也会参与其中,同一句诗有不同的意境,有时候,女儿也会建议在早餐上添加一些自己的理解。久而久之,诗句的意思自然就心领神会了。张莺说,有一次她做“墙角数枝梅”主题的时候,以为是红梅,材料全部准备好了,女儿却说,“妈妈,这个不是红梅诶,因为最后有一句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她这才发现原来是“白梅”。
“自己动起来,孩子自然也会跟着动起来。”张莺说,“热爱生活,生活也会回报我们更多的乐趣”。后来女儿一诺索性参与到张莺的早餐设计构思和现场操作中――她最喜欢帮妈妈打打下手,还自封头衔“艺术大厨助理”。有时候,一诺会用牙签压南瓜饼,设计纹理;也会抓一把果干,将它们拼出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妈妈给了我很多的灵感和启发。”话语间,小朋友还不忘偷偷吃上一口自己拼出来的“画”。
2016年国庆节期间,有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偶然发现母女俩的作品后,在惊羡之余,又颇感有趣,于是,几个孩子就缠着妈妈到张老师家“取经”。“如果能结合孩子喜欢卡通、漫画的天性,把代表传统文化的古诗融入早餐,做成一系列古诗早餐,让孩子在享受早餐的同时,理解古诗的含义,岂不是更容易记忆?”张莺说。
几位家长翻看张莺手机里的照片,“潮妈”的点滴生活展现在眼前:黄瓜变身杨柳枝,水饺化身小鸭子,还有多种果干和杂粮拼出的风景画,不仅丰盛、营养均衡,摆盘也非常讲究,就连果干上都画上了眼睛。“想不到各种食材竟能拼绘出诗句的意境!”大家一看都乐坏了,称这是全中国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于是,就有人忍不住将其发给朋友和一些网站。
古诗教学从小学开始,学生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古诗教学。那么,对于蕴涵着优良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一、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历朝历代都有好多爱国诗人,他们的很多诗篇都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如南宋诗人陆游、抗金名将岳飞、爱国主义诗文文天祥等。唐代诗人杜甫一生爱国忧民,他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听闻收复河南河北后喜极而泣的心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王昌龄在《出塞》一诗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诗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诗人和诗作还有很多。在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出力献策。
(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古诗有云:“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可见其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作《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传达的便是诗人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宋代诗人王安石在诗作《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炽烈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千古佳句进行深入解读,进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三)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在人类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身上散发着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因此,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这样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尊敬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加强对学生情谊的教育
除了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情感的诗作之外,还有很多是表达亲情、友情的诗作。情谊是十分美好的东西,每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会产生或深或浅的情谊。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淡漠已成普遍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一)亲情教育
爱家才能爱国。家是亲情维系的一个团体,父母之情、手足之情是亲情的体现。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充满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读来使人颇为感动。诗人孟郊在《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至极。著名的《七步诗》虽然反映的是手足相残,但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间要和睦相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切体会亲人的关爱,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道德品质,使学生与父母、兄弟姐妹在家中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关系。
(二)友情教育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朋友交往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朋友学生才不会囿于自己的小圈子,才会博闻。而益友又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朋友的选择也大有学问。因此,对学生的友情教育不容忽视。古人就十分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在诗作中多有反映。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刻体悟诗中所表达的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三、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才能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靠单纯的说教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有所感知,有所体悟。
有关于致妈妈的一封感谢信范本1亲爱的妈妈:
您好!
提笔写下妈妈这个神圣的称呼,我脑子里马上想到了古诗《游子吟》里面的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此时我满脑子只有两个字感恩。
妈妈,自从我来到这个世界,我的一言一行、吃喝玩耍,没有一样不牵动您的心。不论是襁袍期嗷嗷待哺的我,还是伊呀学语的我,不论是快乐的我,还是难过的我,您都像呵护一件无限宝贵的无价至宝一样呵护我,对我来说,世上再也没有比您更伟大更让我亲近了。您对我的培育、关心和爱护像山一样厚重,像海一样深远。
在您的关心、教育下,我已经从一位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长成了一名三年级的学生。然而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欠下了一笔巨大的债务,这债务是爱的巨债,您对我无私的付出和爱,是我一辈子都无法还清的。
妈妈,您还记得吗?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因为我调皮爬上栏杆玩耍,一不留神从栏杆上摔了下来,导致后脑勺破裂出血,您和爸爸不顾一切地一路飞奔把我送到了医院,当医生给我缝针时,您的眼里闪动着心疼的眼泪。有时,您又变得怒目圆睁,有几次我上课不注意听,课堂作业做的很不认真,看到作业本上的红叉叉和老师的批评,让您又是一番的苦口婆心,指出了我的要害,我羞愧地低下了头,不敢注视您饱含眼泪的眼睛。
如今,女儿在一天天地长大,明白了您良苦用心。以前,您常在我耳边为学习唠叨,可我总是嫌你罗索,现在我可明白了您对我的良苦用心,;以前,我总是报怨您对我太凶,现在我明白了,这是您为了我能改正缺点,有新的进步,因为我总是犯一些同样的错误。我们家像一个温馨的港湾,您和爸爸的爱就像柔和的风,我就在这春风中过着无忧无虑公主般的生活。今后,我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您对我的付出和爱。
祝您
母亲节快乐!
此致
敬礼
xxxxx
xxxxxx年x月
有关于致妈妈的一封感谢信范本2爱的妈妈:
您好!非常感谢您这么多年对我的养育之恩。
记得小时候有一天,我生病了。那天天气特别炎热,太阳火辣辣的,仿佛一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妈妈为了省点钱,便背着我一步一步满头大汗地走到了卫生所,治了病,又满头大汗的地把我背回家。回到家后,我哭了。我知道,虽然到医院那您已经很累了,但您还是毫不犹豫的把我背回了家。您的爱仿佛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您的一举一动都让我无法忘记,亲爱的妈妈。
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广博的,是无微不至的,我要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最后,我对全天下做父母的说:你们辛苦了。
此致
敬礼
xxxxx
xxxxxx年x月
有关于致妈妈的一封感谢信范本3
亲爱的妈妈:
您好!
今天我怀着无比感谢的心情给您写第一封信,感谢您给了我生命;感谢您用心地呵护疼爱我,您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射我健康成长,您像一棵大树为我遮风挡雨。
记得有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和几个小朋友一丢下书包,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在门前的院子里快乐地做游戏。正当我玩得高兴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是发生了。由于我跑得太快,脚下没留神,被石头绊倒了,只听硄?一声,摔了个四脚朝天。顿时,一股彻骨钻心的疼痛,低头一看,膝盖摔了个大口子,鲜血喷涌而出。疼得我放声大哭起来。妈妈闻声赶来,看到我血肉模糊的伤口,心疼不已。柔弱的她二话不说一把抱着我,飞快的向医院跑去。到了医院,她累得气喘吁吁,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湿透了她的衣衫,可她顾不上擦去脸上的汗水,急忙去挂了急诊。医生检查后说:伤口太深了,要缝针。我听了害怕极了,妈妈握住我的手说:好孩子,你是一个坚强的孩子,一定要勇敢面对。缝针时,我不敢看,紧锁着眉头,咬紧牙关,把头扭到一边。妈妈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安慰我说:放松点,别害怕,有妈妈在。妈妈的话像一股暖流温暖了我的心,让我忘记了疼痛。在妈妈无微不至地精心照顾下,我的伤恢复得很快。现在每当我看见这块伤疤,我就会想起这件事,让我终身难忘。
感谢您亲爱的妈妈,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祝:
身体健康!
此致
敬礼
xxxxx
xxxxxx年x月
有关于致妈妈的一封感谢信范本4亲爱的妈妈:
您好!
我非常感谢您多年来对我的照顾、呵护、关爱和教育,在您的庇护下我笜壮成长,在您的严格要求下我一次次取得优异的成绩。我的身上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
您还记得吗?有一天晚上我突然发高烧,可您还在加班,于是外婆打电话给您,您不顾劳累立刻赶了回来,焦急而关切地询问了我的情况,立刻把我送到医院,医生看过后,好一阵忙乎,终于,打上了点滴,打着打着,我就睡着了,可您拖着疲惫的身躯陪在我身边了,为了我,您一晚都没有睡,第二天,黑眼圈在您的眼上安家了!
您还记得吗?有一次,我的成绩是班上第一,到了家后,我便告诉您这个好消息,您赞扬了我,还对我说:不要自满,还要继续努力。对于您的平淡的语气,我有点失落,但是,我还是使劲的点了点头。
您的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您的爱我会永远记得!谢谢您!亲爱的妈妈。
此致
敬礼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把课堂设计成一种良好的“情感场”,让每位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发展,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下面笔者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在导入新课中渗透情感
新颖独特的导入语可以起到一鸣惊人的效果,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导入新课作为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可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渴望知识的“火药”,能使学生焕发出极其强烈的学习愿望。它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性的一环。优美奇妙的导语,往往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登堂入室,进入教学情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小巷深处》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唐诗中有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那就是孟郊的《游子吟》,同学们还能背出这首古诗吗?这首诗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一片爱心,而这种爱心又具有普遍性,所以能拨动无数读者的心弦。看过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谁都会潸然泪下,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不知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母亲的爱,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我们一片光明。是雨天里的一把伞,给我们一方晴空。这世上,还有谁比妈妈更让人牵挂?弯弯山路口,那是一声声叮咛;脉脉斜晖中,那一声声呼唤……你们听到了吗,那殷切的呼唤正从小巷深处传来……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作家林莉一起走进《小巷深处》,聆听一段关于母爱的动人故事……在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我先播放电视剧《水浒》主题曲《好汉歌》,学生立刻被激昂动听的歌声所吸引,眼前仿佛出现无数个梁山好汉形象,教师再辅于简短导入语,有效地唤起学生学习这篇小说积极性,情绪激昂地进入语文学习。
二、挖掘教材内涵,陶冶学生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情文并茂的精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不同程度地或明或暗地蕴涵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情感因素进行语文教学,能够使课堂“情绪激昂”“寂静无声”“兴高采烈”“悲凉凄苦”,以此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特定的刺激情境中产生自己的主观体验,进而陶冶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可以说,这些作品都是作者自己的血和泪凝集而来的,是感情的海洋。冰心说过:“文章写到了有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他所描述的人、物、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浓厚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语言。”(《关于散文》)在水一般清澈的冰心的散文中,我们不是可以感受到火一样炽热的感情波涛吗?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极富感情的内容,引导学生历经分析、理解、品味、鉴赏的思维过程,感染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叩开他们的情感之门。
在教学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时,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及对“父亲”的几次背影描写中不难营造一种“凄楚感伤”的气氛,并使这种气氛弥漫到整个课堂之中,深入到心灵之中,让教师与学生、作者与“父亲”的情感“熔”于一体,产生共鸣,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以背影开篇,一下子就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车站相别的场景两次写到背影,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父子间的深情、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文章结尾处,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思念之情洋溢其间,并与开头相呼应,真正做到以情开篇, 以情收束。学生的情感也自然而然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心灵受到震动,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我引导学生分析:诗中作者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感情层层深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陆的思念之情及作者期盼祖国早日统一。
三、以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心灵,激感
古人云:“情乎于辞。”语文作为语言文学课,它始于情终于情,因而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应饱含热情,力求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绘声绘色,绘情绘景,生动而形象地传达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语情”中感受到作品的美,激发他们对作品的情趣,这时,学生的学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再把语文课只看作是教师满堂灌,而是一种享受。良好的教学语言,是触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也最有利于学生口头能力的提高和书面表达能力迁移。因此,教师应尽量用新颖、优美、恰当、富有感彩的词汇结合自己的语言,力求新鲜、丰富、生动、洗练,既有情有味,又有艺术性。这样,学生就爱学乐学,在教师优美的语言氛围中,自觉地溶入到语文教学情景之中,情感也就必然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坚韧的春草、温柔的春风、湿润的春雨、艳丽的春花等形象,使学生既感受到生意盎然美好春光,又充满奋发向上的情怀。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也说:“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由此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注意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情的感召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轻松起来,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
为什么人们总说要“活到老学到老”呢?这正是因为书籍中蕴含着无限知识,人一生都学不完。
书真是一种好东西,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学习各国语言,无论是汉语、日语、英语、西班牙语……在书中都一应俱全。也许别人会说:去上课不是学得更快,更容易吗!这个当然了,但不一定我们什么时候都有时间啊,可书就不一样了,在任何闲余时间都可以学习,虽然会学得慢一些,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很管用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去世界各地游玩,遇到困难也不必手忙脚乱,因为我们不再有语言障碍了。
书籍可以让我了解更多历史,比起口口相传要有更高的可信度。况且现在的书排版五花八门、内容丰富多彩,也就不会因为书本的枯燥而不爱看书了。身为中华儿女,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应该铭记于心。对于那些伟人、烈士我们要学习;对于那些败类、我们要批评;对于那些古人所犯过的错误我们要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这些我们都可以在书中学到。
再说说现在,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离不开书籍。最普通的就事食谱了,简单易懂,许多家庭都有。里面有各式各样的菜式以及做法,就是再不会做饭的人看了这些书,就都会做好了。它简直成了家庭厨房的小帮手——必备武器。
我想通过看书成为成功人士的人也不在少数。比如说周星驰,听他的朋友介绍,他许许多多各类的书籍都看,而且一有时间就会去看书。还说他之所以拍电影拍得那么好,都是从书中学到的。顾名思义书籍对人的发展有多大的帮助。
作为学生,我们也离不开书籍了。语文的文学常识,古诗文,作文等等,需要看书的积累;英语的单词,需要看书积累;理科的例题题型,需要看书积累。如果我们离开书本,我真不知道我们该如何学下去,如何应付考试。
生活中的我们就更离不开书籍。我们总会在与父母亲和朋友交往、交流之间遇到问题,但如何去解决才是我们最头疼的。我们不妨买几本关于此类问题的书,好好研究怎样处理,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再多看几本关于母爱或父爱的书籍,你也许会不再和你的父母有抵触,并且融洽的相处。就像我现在和我母亲相处的一样,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
书籍还可以让我们创造无限的遐想。那些梦幻小说、科普教育书籍等等,有时候并不是空想,有些人正是因为看了这些书才有了创造发明。我觉得编写这类书的人头脑也很发达,能有这么强的想象力,我很佩服,我也很喜欢看这类书。这类书籍也让我充满想象,对未来充满好奇。
书籍还可以带我们游玩世界各地的山川。像有些学生、成年人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者资金去走遍全世界,但他们有这样的愿望。怎么办呢?书籍可以帮你们办到,它可以带我们去各国的著名旅游景点,带我们走遍全国各地。那些地方的景色都美不胜收,准能让我们一饱眼福。而且书上的介绍也很具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我愿意让我的好朋友——书籍,带我穿梭时空,走遍各个角落,了解古往今来。我也将永远做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人,只因为我的朋友——书籍,你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关键词:感恩;体验;熏陶 在中学生德育这块,“感恩教育”是一个焦点,又是个热点。就目前来说,现在的初中生缺乏感恩意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家长的宠爱、溺爱,造成个别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高高在上,由爱生恨,感恩意识淡薄,人格的形成出现了缺陷。这些现象的出现,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悟,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满足,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对赐予我们生命的人的报答。感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只要我们有一颗感恩之心,收获的将是丰富快乐的人生。就怎样让学生学会“感恩”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引导学生开窗启思的感恩教育
感恩,是平行传递的一颗爱心;感恩,不是你给了我我还给你的简单轮回,它是手拉着手,心连着心的火炬接力,是“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和谐境界。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有什么的收获。我利用语文课这种形式,唤醒学生感恩的心。如,讲授莫怀戚的《散步》、冰心的《纸船》、泰戈尔的《金色花》、张之路的《羚羊木雕》等课文,在学生的心底播种善与爱的种子,盛开的是希望的花朵,收获的是幸福的果实。感恩的心,自然能够过滤许多的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的抱怨与不快,让学生体察到生活的乐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善待自然万物的美好情操。
二、用言传身教进行感恩教育
作为教师,在感恩活动中要做好表率。教育家加里宁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教师每天仿佛生活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敏感的、善于窥视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他,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像教师这样对年轻的心灵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学生感恩,教师本人首先应是一个感恩之人,教师应感恩伟大的祖国,感谢她孕育我们成长,感恩社会人性的美好,感恩生活色彩的绚丽,感恩自然山水的灵动,向世界感恩万物的博大……同时,要感恩我们的学生,有了学生,才有教师这一职业,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工作中兢兢业业,以一颗真诚之心,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激发他们追求真、善、美的兴趣与欲望。
三、让学生体验感恩教育
1.提醒感恩
常言道:感恩图报,提醒感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我们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回报我们感恩的对象。在讲授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时,抓住“散步”的人性美,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伦理道德之美,也是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然后课外延伸、拓展,让学生讲述“感恩”的故事,吟诵感恩的歌曲,收集感恩的古诗文及与感恩有关的格言,在讲台上演讲朗诵,使学生认识到,感恩是温馨的话语,是体贴的搀扶,是关切的眼神,是无言的支撑。
2.经常问候父母
鼓励学生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如:“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在讲授印度诗人泰戈尔散文诗《金色花》时,设立两个问题启发学生:(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2)“看着你工作,在你嗅到这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正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通过这两个问题的理解,学生明白了爱是交流的。小孩感受着母爱,也想着回报母爱,他想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可体会到孩子的感恩之心,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着“课堂小练笔”要求学生给爸爸妈妈写一段80字以内温馨的话语,可以是祝福,也可以是感恩。
3.将“感恩”迁移到爱社会、爱党、爱国上
组织学生为贫困山区的孩子送温暖,捐献书本、文具等,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要求学生行注目礼,并高唱国歌,由此让学生能够明白什么是爱国情怀,体会到什么是民族自豪感……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了回报祖国母亲对他的哺育之恩,拒绝了美国政府对他的高薪聘请和一切荣誉称号,毅然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投身于科学事业,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体会真情实感
1.结合课文进行传统道德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关于亲情、友情的篇章,我结合课文,展开调查:(1)每年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家,他们是否为你过生日?(2)你能准确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3)你在爸爸、妈妈生日时,为他们献过生日祝福吗?通过学生回答,我及时启发点拨,让他们感到家的和谐与温馨。然后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如,妇女节、母亲节、重阳节、教师节,通过这些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
2.换位体验父母的艰辛
2017年最新幼儿园六一主持词【1】
一、开场词
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节日好!
女:今天的阳光最灿烂,每一片树叶都是那样鲜亮!
男:今天的鲜花最绚丽,每一片花瓣都在翩翩起舞!
女:我们的笑脸啊,比阳光还要灿烂。
男:我们的心情啊,比鲜花还要绚丽。
女:轻轻地,屏住呼吸,
男:每一颗澎湃的心啊,激动地要跳出胸膛,
女:这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六一国际儿童节来到了!
合:这是全世界儿童共同的节日,是我们盼望已久的节日。
女:在深深浅浅的梦里,六一是柔和的,她伴随着槐花的香味悄然而至。
男:在愈久愈浓的记忆中,六一是甜美的,他在我们热切的期盼中,欣然赴约
女:今天,我们在此欢聚一堂,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登台演出,展示自己的才华,庆祝自己的节日。
合:让我们衷心的祝愿演出成功
二、领导致辞
男:今天参加我们六一演出的有来自全乡各小学的同学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乡党委政府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高度重视,对我们的演出也特别关注。让我们对领导的关心和爱护,表示衷心的感谢。
女:亲临我们演出现场的领导有:****。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给我们讲话。
三、节目串词
1、男:带着六月的鲜花,披着六月的阳光,在这快乐的日子里,我们体验欢乐感受幸福。
女:沐浴着阳光,感受着雨露,在这难忘的一刻,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用爱拥抱所有的人。请欣赏第一个节目手语《感恩的心》。
2、女:学校是我们成长的乐园,在美丽的学校,我们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男:同样在美丽的校园里我们也要学会讲礼貌,一个讲礼貌的孩子过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的欢迎。不信请听相声《讲礼貌》
3、孩子们的心中总有着幻想,孩子们的脸上总有着笑容,今天他们是舞台的主人。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学前班这群可爱的孩子们为我们带来的舞蹈《小鸭子》。
4、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都会学到很多的知识,明白许多道理。但是也有个别学生与众不同,就像以下的相声《如此学生》。掌声有请。
5、歌曲能给我们带来愉悦,课本剧则能带给我们一些思索与启示,请欣赏课本剧《揠苗助长》。
6、童年的游戏永远难忘,童年的歌声多么动听,童年的生活最幸福,我们愿用稚嫩的小手,五彩的画笔,去描绘快乐的童年!请看幼儿园大班小朋友表演的舞蹈《快乐的童年》。
7、我们每个人每只手都有五根手指,这些手指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今天拇指和食指却吵架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听相声《拇指和食指》。
8、女: 阳光雨露花儿朵朵满园芬芳来,春风细雨润物无声桃李满天下。
男:是的,这是春天带给我们的鸟语花香,万紫千红,但不知不觉的,夏天已悄悄来临,春天,她去了哪里,让我们跟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9、小鸟在歌唱,蝴蝶在飞舞,小昆虫们在演奏,就连狡猾的大灰狼,可爱的小鸭子也来凑热闹了。请看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表演的情景剧《大灰狼和小鸭子》。
10、童年是歌,童年是舞,童年是我们的理想和追求,让我们跟着一群带有玫瑰花香的女孩子,一同去领略真我的风采,请欣赏舞蹈《玫瑰中的活泼女孩》。
11、送走了一群活泼的女孩,我们又要迎来一个小姑娘,不过她有些特别,请听诗朗诵《一个石头小姑娘》。
12、一望无际的大海,浪花朵朵,海鸥飞翔,还有那白色的沙滩。同学们,你们梦想过这样美妙的境界吗?就让我们在振义小学的同学的歌声《踏浪》中一起去海边游玩吧!
13、男:今天,我们的歌声多么嘹亮,我们的笑容是多么的灿烂
女:是呀!今天,这里是歌的世界,笑的海洋。请看舞蹈《歌声与微笑》。
14、女:五彩的日子,梦想的时光,在这个金色的季节里,让我们分享快乐,憧憬未来。
男:我们的童年是梦幻的,我们的童年是七彩的,我们金色童年充满着欢歌笑语。请欣赏表演唱《娃哈哈》
15、、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今天我们心情舒畅,唱我们动听的歌儿,跳我们优美的舞蹈,共同庆祝我们快乐的节日。请欣赏古小四年级组许玉娇 等同学带来的舞蹈《快乐的节日》。
四、结束词:
女:六一的歌声这样的动听,
男:六一的舞蹈这样的优美,
女:六一的集会这样的欢腾!
合:我们今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幸福!
男:我们是出巢的小鹰,明天将展翅高飞。
女:我是含苞的小花,明天将姹紫嫣红,分外妖娆。
男:我们就是我们,红领巾在胸前骄傲的燃烧!
合:我们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女:古小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
合:到此结束!
女:祝同学们节日快乐,天天快乐!
男:祝老师们工作顺利,心情舒畅!
合:谢谢大家!
2017年最新幼儿园六一主持词【2】
开幕词:
魏: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师:亲爱的老师们,可爱的小朋友们.
合:大家上午好!
魏:六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师:六月,是一个歌声飞扬的季节。
魏:伴着花的芳香,踏着歌的节拍,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师:今天,我们的心情是激动的;
魏:今天,我们的心情是欢快的;
师:让我们用歌声、舞蹈奏响幸福乐章。
魏:让我们欢聚一堂,共渡这美好的时光!
师:XX幼儿园XX组庆六一家园联欢,
合:现在开始!
魏:在此,我代表幼儿园的全体师生,祝全市的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师:首先请XX幼儿园园长讲话。掌声有请
魏:掌声有请家长代表讲话:
节目:
一、开场舞:欢快的音乐响起来,孩子们我们一起跳起来吧!
二、木偶剧表演《小熊请客》
女:今天对我们来说是特殊的日子,对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来说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男:我知道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他邀请了他的好伙伴到他家一起庆祝生日,可热闹了!
女:瞧!它们来了,请欣赏木偶童话剧《小熊请客》
三、 歌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夸老师》、《我爱北京天安门》
1.母爱像条河,奔腾流淌,母爱像首歌婉转悠扬,今天小朋友将用甜甜的歌声为妈妈祈福,告诉妈妈我们已长大,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了。请欣赏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2.老师就是神奇魔法师,带领我们推开一扇扇智慧的大门,老师就是美丽的天使,带领着我们在童话世界里快乐成长,请欣赏歌曲《夸老师》
3.北京有长城、有故宫,还有什么呢(天安门),小小的心田载着大大的爱,可爱的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表达对首都北京天安门的向往,请欣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四、童话剧《树妈妈和树叶娃娃》
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大树妈妈也来到了我们活动现场,让我们来欣赏大树妈妈和树叶娃娃的故事。
五、手语《感恩的心》
女:感恩是一种美德!
男:感恩是一种义务!
女:世界需要感恩!
男:我们要学会感恩!
女:感谢养育我们的父母
男:感谢教育我们的老师
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男:下面请欣赏一班的家长和孩子们带来的手语《感恩的心》。
六、游戏互动
套圈:爸爸拿全套妈妈的头;猜一猜:家长看答案后,用语言表述,孩子猜。《抱抱团》游戏,
七、、三只蝴蝶
三只漂亮的蝴蝶在花园里玩耍,它们是好朋友,突然,下雨了,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欣赏情景表演《三只蝴蝶》
八、情景剧:《雪娃娃》
炎热的夏天来了一个雪娃娃,可爱的雪娃娃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请欣赏情景剧《雪娃娃》。表演者周XX
九、照片讲述、颁奖
十、歌舞串烧:
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古诗,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勾起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请欣赏歌舞串烧。表演者:田XX、邓XX等小朋友
十一、亲子操
A:尽管我们是一颗幼苗,但我们骄傲的生活在父母的怀抱.
B:尽管我们是一颗小星星,但我们幸福的闪烁在老师的身边.
A:六一儿童节有爸爸妈妈和老师陪着我们,真高兴!
B:接下来请欣赏宝贝和妈妈们带来的亲子操表演《彩虹的约定》.
十二、歌曲妈妈格桑拉 表演者:张XX
今天的这个舞台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接下来我们将欣赏到的是我们苗苗一班赵良博的妈妈为我们带来的歌曲《妈妈格桑拉》
十三、 朗诵《最美的未来》
当我们不辨是非的来到这个世界,爸爸妈妈给了我们无私的关爱,老师给了我们成长的方向,接下来请欣赏由老师、家长和小朋友为我们带来的朗诵《最美的未来》
结束语
魏: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
师:快乐的日子总是那样匆忙。
魏:今天,这个美好的日子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为我们多彩的童年描上快乐的一笔.
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时候,让我们首先来关注一下它的特点:
1.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运用上,而不像过去传统教学课文那样,只有语文单一学科,所以,这种特性要求学生知识的整合,全面立体的发展。
2.实践性。《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是“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并且要求“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实践性关系密切。
3.师生互动性、个体主动性。师生互动可以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的沟通与交流,这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知识的整合,而个体主动性则不仅要求学生在求知的主动性上,还体现在对于生活实践、生活体验等方面的能动性,积极行动,勤于思考,将各种感觉体验和外部活动融为一体,感悟生活,形成语言,表达于外。
下面谈一些在综合性学习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1.教师必要指导过少。在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编的一套教材中,每一册都有六次的综合性活动的主题安排,譬如“献给母亲的歌”、“寻觅春天的足迹”、“科海泛舟”等等,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给我们做了一些规范,但是在真正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还是需要老师的引导与指向。我们都知道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一切都处于发展阶段,包括思维模式也处在一个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型的过渡阶段,因此,老师的互动与点评指导也就至关重要。
对这样一个正处于心智成长、求知阶段的学生来说,知识结构并不完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还不是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在如此多的信息中,很难有一个筛选的标准,做出一个好的选择。而这时作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帮助大家探索关于人生、生活或者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比如说“献给母亲的歌”这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虽然主题有了,但还是较宽较大,所以就需要老师提醒学生,针对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情境,我们对于母爱的思索,进而引发学生对于母亲的理解,吟诵出自己对于母亲的爱的篇章。此时,教师要做的关键是将主题细化,让学生可以捕捉到,否则,综合性学习就会流于形式。
2.课中教师讲解过多,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较小。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是一节开放的课堂,强调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自主性,所以,应当尽量发挥学生的探讨探索的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多的表现自己的个性,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鉴于综合性学习的性质,课堂之上加入教师必要的指导以外,可以通过加强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来探索问题,引发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一堂好的综合性学习课可以拓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让不同层次和不同个性的学生之间交流想法,发挥各自的特长,相互补充,全员参与。
3.只注重课堂效果,轻视课前准备。很多时候,教师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关注度仅仅在课堂中,因而会忽略课前的准备工作。其实,课前预习、搜集资料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有助于推动课堂,提高上课效率。
那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畅快地交流并有所收获,就需要老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和任务,就拿八年级下的一课综合性学习来做说明:“寻觅春天的足迹”,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图书馆搜集资料,翻阅古诗词,找一些与春天有关的诗句,同时也可以查阅工具书,找到可以用来形容春季的成语,课前阅读优美散文,搜集美文美句,以在课堂上分享交流,同时由于在上八下的这课综合性学习的时候,正直春天,可以让大家真正地去感受春天的气息,气象萌发、春季盎然的景象。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对于春天的热爱与情感,写作自然水到渠成了。
反馈与评价不可忽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有些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综合性实践时所做的评价仅仅集中在知识上,我想这是不够全面的,还应该放在学生的准备程度、表达能力、学习效果之中,而同时评价应该以激励性和肯定性评价为主为好,这样鼓励了学生的自主性,注意个体的差异和个体的进步,也能调动起下次学习的积极性。行为研究学家斯金纳就认为“奖励更有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综合性学习既然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科,就应该让学生尽显才能,多角度观察学生,多元评价学生。
眼下,不少退休的老人,一回到家,还没享受几天舒适的退休生活,就担负起隔代教育的重任,替代孩子的父母领养起第三代。不知不觉中,开始重温当年做父母的日子,感受那种唯有父母才能体验到的神圣感、幸福感和使命感。
但毕竟岁月不饶人,一天下来,累得一脸的疲惫相。即使如此,仍毫无怨言。因为从孙辈的身上,老人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延续,在与孙辈的交流中,感悟到了寄托情感新的所在。面对家族中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哪怕自己再累,也毫无一丝怨言。中国的大多数老人既善良,又真挚,套用一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来描写,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然而老人们带的毕竟不是自己生的小孩,老人与孙辈之间还有一代——孩子的父母。直接的血缘关系,决定了他们虽然会因某种原因把抚养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人,但绝不会轻易把怎样抚养的权力交给老人。两代人经历不同,观点不一,方法各异,家庭中的这种教育,因“隔代”而矛盾,使不少老人往往会怀着一腔热血而来,憋着满肚怨气而走。
而社会的舆论,并不全站在老人一方,甚至对辛辛苦苦带着第三代的老人会大声疾呼:“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为了说明观点,还列数了好几条理由:
一是容易形成溺爱。由于老人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造成他们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二是许多老人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三是老人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容易形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然而,不少老人不赞成以上说法:
情绪激动的老知识分子说:“弊大于利的理论,伤了我拳拳之爱心,毁了我谆谆之教诲,贬了我孜孜之努力,销了我融融之亲情。”
心情平稳的退休女干部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形成了勤劳、朴素、勇敢、奋发的好传统,过去我们曾经用这些教育了子女,今天,我们还要用这些去教育我们的孙辈。”
直言快语的退休工人则说:“孙辈也是我们的血肉,他的血管里,也流着我们的血。他们父母忙,我们不管谁管?当今社会复杂啊,是是非非的东西太多,小孩子辨别不清,当然需要我们这些人来引导。”
这些关于隔代教育的利弊争论,到底是谁对谁错,你能说得清楚吗?
别无选择,只要第二代需要,祖辈都会参与隔代教育
照理说,真理越辩越明,关于隔代教育的利弊争论不会没有结论。尽管我也是年过六十的人,恕我直言,我认为隔代教育的弊肯定大于利。要不,上下5000年,为什么历来都是父母为主带小孩,很少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主带小孩?
我信奉什么年龄有什么样活法的理念。
结婚生孩子,那是二三十岁的事,虽然当时辛苦,但今天回味起拉扯他们长大的日日夜夜,心中会充满喜悦和自豪。从孙辈的角度来看,父母与老人也许很难体验到他们缺乏母爱父爱的痛苦。我曾听到过这样一个发生在西安市一个初二年级女生身上的故事:那天她给远在澳大利亚的父母写信,信中说道:
……爸爸妈妈,我十岁那年,你们就去了澳大利亚。今年,我已经14岁了,你们没有回来看过我一次。偶尔打打电话,也只是问我考了多少分,你们就是不问我没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感受。奶奶对我很宠爱,但奶奶的爱能够代替父爱和母爱吗?前几天,我们学爷爷《回忆我的母亲》的课文,我在课堂上就哭了起来。那天晚上,我给你们打电话,刚说了第一句话,你们就说有客人来了,把我的电话挂断了。当时,我哭得很伤心,女儿的思念,你们不知道啊!
那天晚上,她写完了那封信,就吞下了大剂量的安眠药,离开了人间。儿时不能与父母在一起,不仅是孩子的不幸,其实也是父母的遗憾。
至于退休后,我想就应该过得潇洒和舒适,因为留给你仍然具有活力的时间,最多是六十岁到七十岁之间的十年,人过七十,衰老接踵而来,再要远行办大事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如果把这黄金十年,奉献给第三代,当然也有价值,但不得不承认,人生是有缺陷了。
尽管如此,今天要是有人问我,你会不会参与隔代教育?我会明确地回答说:“如果第二代需要,我会。因为我别无选择。第二代生存的压力、竞争的压力,都超过了我们的当年,他们实在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对更多年轻的父母来说,是不可能辞去工作在家带孩子的,与其出钱请保姆带,不如借助祖辈的力量,请老人带。与保姆相比,我们当然有着感情的优势、责任的优势、知识的优势。再说,独身子女的家庭结构,四位老人面对一个孙辈,从隔代领养到隔代教育的流水线稍一整合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参与隔代教育,必须过好三大关
中国式的隔代教育就是这样,处在一种“越是存在着弊端,越是不容易去掉它”的状态。不仅如此,中国式的隔代教育还处于一种原生的状态,它自然而无秩序,发展而无科学,每对老人都各自为战,都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教育着21世纪的新一代。
既然现实社会不可能摆脱老人参与隔代教育的客观环境,那就不如多下点功夫研究祖辈如何参与隔代教育更有实际意义。“利与弊”讨论的重点,不在于要不要隔代教育,而在于怎样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依我看来,上了年纪的人千万不要倚老卖老。今天教育第三代,比起当年教育第二代要难得多。真的要出成果,必须要认真学习,过好三大关:
首先,过好正确定位第一关。
教育第二代时,我们是直接责任人,孩子的许多事我们可以说了算。教育第三代,祖辈不是直接责任人,孙辈的许多事不能由你说了算,得由孩子的父母说了算。你可以做许多具体的事,提无数条建议,但无论如何得尊重孩子父母的意见,争取孩子父母的理解,获得孩子父母的支持。孩子的父母就像是董事长、法人,你充其量是个总经理,只有办好事的责任,没有决定事的权力,不越位、不错位的角色意识,是参与隔代教育的前提。
这种定位意识决定了你在参与隔代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谨慎加入,适时退出。只有当孙辈的父母确实有这种需求,你也理解了他们的意图和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答应。一旦当孩子转由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后,尽量采取退出机制,由主角转为配角,让孙辈过起在父母指导下的学校生活。
一个明智的老人,应该懂得通过各种手段,维系和增加孙辈和他们父母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旁人代替不了的。少了它,对他们来说都会形成终身的遗憾。科学家说,母亲的伟大,不在于她怀孕十月,生下了孩子,母亲的伟大,更在于孩子出身后三年对他的哺育。我们对孙辈的隔代之亲,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去实现,千万不能为了宣泄自己的情感而影响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情感。
其次,过好沟通交流第二关。
独生子女家庭,原本结构极其简单,但一到第二代结婚生了孩子,就变成了三个家庭三代人,聚焦点又集中在第三代一个人身上。多元一体,既是好事,又是麻烦事。你一旦参与隔代教育,必须注意与其他两个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如你一个人带还好,现在往往是轮流带:三天你带,两天亲家带,两天父母带,各人一套教育方式,孩子无所适从,还能健康成长吗?倒是应了那句“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扛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老古话。沟通和交流是当今隔代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过程,过不了这一关,不但孩子教育不好,家庭也因各种矛盾安定不了。
最重要的,要过好再学习的第三关。
上了年纪的人,别以为以前带过孩子,有经验。从自己育儿到为第二代育儿,时隔近三十年,天变,地变,人更变。不仅以前那套育儿经生疏了,新的育儿经更是一窍不通。如不重新学习,很难想象能在隔代教育中有所作为。老人对孙辈的隔代教育往往集中在0到3岁,其实这一年龄段尤为重要,人的一生中,这三年变化最大,跨过的阶梯最多。否则怎么会有“三岁看大”这句话呢?根据不少老人的理念,三岁前,只要肚皮吃饱饿不着,衣服有穿冻不着,平平安安伤不着就可以了。如真这样,孩子会错过了多少体力、智力开发的机会?更何况智力开发也绝不等于仅仅是识汉字、背古诗。
参与隔代教育老人,不仅要学科学知识,更要学思维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去掉因年纪的增大随之而来的不健康的情绪,以培养作为教育者应有气质。听说,有位老人自尊心特强,一次,孙子的外语和物理考试双双不及格,负责隔代教育的老人感到丢了面子,成天就在孙子面前说:“你再不争气,我们就没脸见人了!”结果,以往被娇惯的孙子,承受不了这种精神压力。一天晚餐时,他在老人的酒杯里下了毒。
【关键词】激趣朗读感悟 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阅读教学中的“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念出来。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读”,“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而“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理解课文内容要靠读,感受课文情感要靠读,积累语言文字更要靠读。那么,怎样进行“读”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创设情境进行朗读,让朗读生“景”
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我们会心胸开阔;看到一望无际的绿色大草原,我们会心旷神怡。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海的广阔,草原的美丽呢?这就需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媒体演示、实验、欣赏自然、表演、游戏、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活动富有情趣,如身临其境,受其熏陶感染。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田园诗情》一文,学生根本没有听说过荷兰,更谈不上对它的了解。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关于荷兰的资料,让学生对荷兰有一个初步地了解,然后再学习课文。“一望无际的草原,黑白相间的奶牛,大片大片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再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学生读起课文来,那真是声情并茂,引人入胜。荷兰独特的自然风光,深深的印入学生脑海中。又如教学《草原》一课时,先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范读课文,一边想像草原的美丽,使草原在他们心目中有个朦胧的印象。再让学生观察画面,体会草原的美。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抓住“一碧千里”、“羊群”、“绿草”、“小丘”、“骏马”等词语,想像草原的辽阔、草地的颜色以及羊群漫步在草原中,骏马静立不动,回味草原的动作、神态等,理解作者用词的精确,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草原的美丽、辽阔,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宛如步入草原美丽的画卷之中。
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朗读,让朗读生“情”
“读”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把许多感情融入了文字,在教学的时候,我们要了解文字背后所包含的内容,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把握住每个词、每句话的感彩,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的训练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进行一番体会与揣摩。如《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的句子:“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初读很平淡,可放在课文具体的语境下,就不一样了,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力大无穷,她常常背上背着妹妹,手里拉着我,肩上再挑一百来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我从来没想到它是用八十多斤重的身体挑起家庭和生活的重担来的。因此,把这句话放在文中体会,让学生把“竟然”读重一些,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速度来读,能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还能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读”是阅读最常用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课文的把握能力一定会提高的。
三、抓重点词句进行朗读,让朗读生“思”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学《生命的壮歌》一文时,有这样一句话“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迅速扭成一团,突然向河对岸的方向突围。这蚁国英雄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剧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引导学生抓住“并没有”、“迅速”、“至死不松动分毫”、“肝胆剧裂”等词语体会,指导学生反复地读,再加上生动地引读“火势是如此的肆虐,形势这样危急,作为区区弱者的蚂蚁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抱成一团,多么机智的蚂蚁啊!多么勇敢的小生灵啊!让我们带着对它的敬佩,再好好的读一读这感人的句子吧!”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些蚁国英雄们的英雄壮举,还能体会到作者对这些小动物们的赞美之情,还可以让我们在读的过程中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演出人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运用多种读书方法,让朗读生“趣”
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大量文情并茂的课文,有童话、诗歌、散文、古诗等等,有的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有的课文感天动地,有的包含浓浓的亲情。课文体裁的多样性决定了朗读的多样性。小学生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对不同形式的读书方法兴趣更浓。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读书方式,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去。如教学《九色鹿》一课时,文中对九色鹿的外形描写写得生动优美,很适合个体朗读,我就采用“挑战读”的方式,让同学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最美丽、最善良的九色鹿?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可高了,大家不甘落后,纷纷举起小手争先恐后,读得特别有感情。又如《云雀的心愿》一课时,文章是以童话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森林的巨大作用。文章以小云雀和云雀对话为主,很适合分角色朗读。先让学生体会一下小云雀和云雀妈妈说话的语气,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她们所说的话,学生也很乐意接受。在动情的朗读中,学生明白了森林的重要性,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多种形式的训练怎能不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丰富多彩呢?
五、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让朗读生“味”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重和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教师应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地运用语气、节奏。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
一般来说,教师全文范读可放在总结课文之前。至于一些重点句段的示范朗读,一般是和提问连在一起,随时示范。如:1、听老师读这段课文,看老师强调了哪几个词语?2、再想想为什么要强调这些词语?3、听老师读这篇课文的结尾,几种读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中学到具体的朗读知识和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必须要让学生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感情内容,同时对语言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感情的参与,将会使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变得更加丰富和敏锐。指导学生阅读,不仅要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还要重视引导学生体会感情,如若抛开对语言的情感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就不可能对语言做出准确、完整的理解。
总之,在阅读教学时,学生的“读”应占一定的时间,要指导学生用心灵去读,要求学生反复地读,用心地去体会,用情去感悟,要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并学会倾诉自己的心声,凭借文本在学生与作者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让学生最终能体会到语文的美。随着新课程改革继续深入进行,我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将万紫千红、风情万种。
参考文献
[1]毛世祯;朗读与朗读指导;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