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4: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园安全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基金项目: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效应研究”(项目编号:11D0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6月20日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破窗心理如果不得到有效预防和遏制,将带来极大地危害,因此我们要积极地干预破窗心理,尤其是在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日益复杂和难度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从破窗心理视角下研究这一问题有更为重要的内涵和意义。
一、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破窗心理的易发环节
虽然大学校园安全得到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但安全事故还是频频发生,安全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需要长期的关注和不懈努力。破窗效应易发环节有以下几种:
(一)校园治安问题。校园治安一直是各大学校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治安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学风,更重要的是导致学校声誉受损。大学普遍都处于开放状态,有的大学与外面的闹市基本上没有差别。这就给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不仅要防止在校的学生,还要注意校外不法分子对学校的觊觎。尤其是近来校外人员来学校诈骗、盗窃,时有发生,更要引起相关学校工作人员的重视。要加强对在校学生安全教育和引导,不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同时要惩治不法分子。
(二)校园周边安全事故。高校的对外开放,一个拥有数千甚至上万的大群体的消费,让不少商家在学校周围聚集,寻找商机。高校巨大的消费市场被不少人看中,甚至是黑恶势力,不少高校的消费市场被黑社会所垄断。2万人的高校周围每天的消费少则几万,多到几十上百万,校园周边人员鱼龙混杂。传销、贩毒、盗窃、诈骗等不法分子聚集在学校周围,使得学校周围的环境不断恶化,相当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三)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问题。高中的紧张学习之后,进入大学,面临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压力、社会就业压力,如果自身调节能力不强或适应不了大学生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其中,沉迷于网络也是重要的表现之一。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有29.4%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活在虚拟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中国青年报》2005年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引发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是自杀或得精神病的高危群体。
(四)学校自身管理因素引发的安全问题。近些年国内高校,大幅度扩招,学生人数增多,基础设施和管理并没有跟上去,导致矛盾多发。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同时也不够成熟,理解和处理问题比较片面和偏激;宿舍条件落后,水电供应不稳定,食堂承包导致价高质量差,食品安全问题等,这些容易导致学生与校方发生纠纷摩擦,处理不当,也可能产生安全问题,影响稳定。
综上所述,影响高校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全面考虑,仔细、小心应对,避免发生事故。
二、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破窗心理的诱发因素
(一)新背景下高校管理难度增大。高校教育改革给各大高校带来了新的变化,同时在安全管理上也带了极大的难度。作为负责高校安全工作的保卫部门,过去单一传统的校园治理模式不再适应高速发展的新环境。高校人员结构复杂,安全工作繁杂,高校逐步的开放化,加剧了这一形势。高校管理以自我管理为主,高校学生的自由度相当大,人数众多,流动性较大,给管理也带来了挑战。
(二)高校学生数量多,流动性大。高校扩招之后,人数大幅增多了,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同学之间有差异,各自的素质不一样。学生流动频繁,活动场所经常发生在本校的管辖范围之外,使安全管理工作难以及时到位,形成流动学生管理的“盲点”。不少学生私自在外面居住导致自身安全或财产受损。大量的学生活动和学生聚集,出现安全问题,也不那么容易调查。
(三)高校管理不断朝社会化方向转变。高校不断的改革中,社会化趋势是必然的。高校后勤社会化只是一部分而已,虽然高校服务的对象没有变化,但是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学校师生、学校工作人员以及经营学校经济实体和商业网点的人员,高校人员相对复杂多了。高校管理必须要不断朝社会化方向发展,适应现在化管理。
三、有效防止破窗心理发生的对策措施
(一)重视预防,防患于未然。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校园安全问题,安全第一的思想贯彻到每个负责人心理。首先,必须要确保各高校安全工作制度化体系化,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在校园安全体系建设中,防止不安全因素进入校园。其次,要落实责任到人原则,校园安全工作要防止“旁观者效应”。再次,要重视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校园之风,组织学生进行安全常识和安全法规学习,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开展安全事故演习等。尤其要做好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二)健全校园安全的软硬件设施。校园的软硬件设施对于校园安全是一个定性的标准,这对于预防校园不安全因素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硬件建设主要指从校园的防卫人员、防卫技术及设施配置。包含校园内外特定位置安装监控设备,观察校园周边环境;其次,为校园配备防卫设施,如辣椒水和电棒可以有效防止校园犯罪;最后,加强学校保卫部门的人员训练,建设一个有一定行动能力的保卫部门是校园安全的基本保障。
(三)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和家庭的极大关注,高校急需配置大量心理咨询师,对心理有疾病的同学进行干预治疗。包括班主任、辅导员在内的老师,以及班上的班干部,形成心理合力干预的机制,促使心理有问题的同学早日走出来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四)事后的处理要及时、准确。对于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时准确地处理是显示高校智慧的重要方面。事后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严肃处理相关人员,对于减少“破窗效应”有积极的作用。让制度去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违规的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样才能保证校园的长久安定和谐。
虽然破窗心理对于校园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危害,但是只要我们从预防抓起,在以上的易发环节,多花工夫去解决和思考,巧妙的利用破窗心理,还能有效为校园安全管理做出有益的贡献。破除破窗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修补这扇“破窗”。即使改变不了环境,也要努力让自己变好。大家都能做到的话,一定能够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美好校园。
主要参考文献:
[1]George L.Kelling.Fixing Broken Windows[M].商周出版,2011.8.
按照市政府的部署,6月23日—25日由市综治委牵头,10个督导检查组分赴9个县(市、区)和东侨经济开发区检查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6月28日,廖小军代市长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议专题听取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汇报。7月25日,又再次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听取督查组的督导检查情况汇报。现根据省有关文件和市长办公会议精神,就督导检查中发现的、当前急需解决的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有关问题进一步加以强调,请各地务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于8月底前解决到位,确保秋季新学年正常开学。
一、切实解决学校保安员有关问题。今年学校保安员工资、服装与器械装备经费和培训经费等三项资金,尚未完全拨付的县(市、区)要及时拨付到位,明年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各级公安部门要加大学校专职保安员招募力度,加快兼职保安员培训,确保秋季开学前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都有专职保安员,所有学校保安员都持证上岗。各级劳动、人事部门要加强对干部、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招聘录用,鼓励其从事学校安保工作。
二、限期安装配备校园技防消防设施。各县(市、区)政府和东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及时拨付校园治安技防设施资金,要求城区所有学校、农村中心校以上学校在8月底前将大门口及校内重要场所的视频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等技防设施全部安装到位。各地要按照《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公消〔〕31号)文件精神,8月底前完成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校舍建筑消防设施配备到位,确保校园消防安全。
三、加大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整改力度。各级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抓好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交通秩序、食品卫生、文化娱乐、占道经营、摆摊设点等问题的集中整治和隐患整改工作。各地要利用暑假时间,加大对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力度,特别是D级危房要立即拆除,确保师生安全。
四、争创学校食堂卫生达标。各县(市、区)政府要积极协调卫生、消防等部门,根据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的现状,组织人员对食堂卫生条件不达标的学校进行逐项指导,并加大财政投入,帮助学校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整改到位,取得《卫生许可证》。
五、基本解决民办幼儿园无证问题。上阶段,各地开展了无证民办幼儿园清理整顿工作,明确了拟取缔和限期整改的无证幼儿园。8月份,各地要按时完成整改验收工作,该发证的给予发证,该取缔的坚决取缔;同时疏、堵结合,做好被取缔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的分流安置工作,确保在8月底前基本解决民办幼儿园无证问题。对已经发证的民办幼儿园,各地也要开展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保障幼儿在园安全。
关键词:小学副校长 安全管理 履行职能
08年的四川地震,新疆的火灾,湖北的踩踏事件,北京的煤气中毒,以及女童被劫持,小学教师体罚虐待学生,某某学校食物中毒的新闻大家可以说是都有了解。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不得不说是安全问题,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对于小学生来说,年幼的他们无法抗拒也无法挽救自己。只能依靠学校的师长来保护他们,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重视安全问题,把安全问题当做工作中的重点很抓,本文就是笔者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希望能为副校长在履行安全管理职能的时候提供参考。
一、小学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副校长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当前环境下安全问题的现状,产生安全问题的原因。做到统筹兼顾,领导师生共同面对和解决安全问题。
(一)来自于社会的问题
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当前国家发展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矛盾化解机制并不完善,而社会矛盾多发。很多学校的学生不仅有当地的学生,更有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属于防范意识薄弱的群体,也缺乏反抗能力。很难阻止一些心理阴暗,或者由于各种矛盾导致的偏激的社会人士的攻击。比如说女童被绑架挟持,这些小孩子成为了犯罪分子铤而走险的选择,而小孩子本身不具备反抗能力,因此安全问题很难保障。
(二)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当前环境下,虽然我国不断的完善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针对校园安全问题,任然不够完善,没有针对校园安全问题单独制定法律。因此相关人T在执法的时候存在效率低下,不能很好的执行相应的职责。导致安全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并且难以解决。
(三)校园安全管理领导体制有待完善加强
校园安全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是完善的组织机构以及领导体制。不能说建立领导体制就可以保障学生的安全问题万无一失。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和探索,比如说校园安全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保卫制度的制定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预见性的完善。
二、针对这些问题,小学副校长的履职措施
可以了解到当前小学安全问题主要来自社会,法律,以及学校本身。那么作为主管学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在工作中,应对这些问题,根据实践总结,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具体措施的实现。
(一)统筹兼顾,责任分担
副校长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时候,要统筹大局,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上去。安全问题除了学校自身,也受到社会问题的影响,那么就和当地的政府进行沟通,共同治理。一般的学校外面都有减速带和红绿灯,目的就是防止过往的车辆意外撞到学生和行人。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学校可以一方面和交警协商,安排人管理。一方面上下学阶段在学校主要通道路段安排老师提前示意车辆,带队学生先行通过。而学校的学生缺乏自保能力,就要加强和警方的合作,可以请警察安排合适的人员到学校进行安全课堂讲解,并且教会老师一些简单的防身术,再由学校老师教给学生,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以及自保能力。
(二)完善校园安保制度
校园安全管理不是一项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所以副校长在安排工作的时候,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而校园安保制度就是一个重中之重。学校的安保措施能否一一落实执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安保制度。因此要制定完善的校园安保制度。要和政府,家长进行三方沟通,共同建设。比如设置安全公示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后,任然有带管制刀具到学校,对同学进行恐吓,斗殴等会造成安全问题的行为进行公告批评,给以警示。而学校定期检查火灾、电、水等可能的安全隐患,并且和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可以对学校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公示通报,引起师生的重视,除此之外进行隐患的排除修整。
(三)明确教师的安全责任
安排学校教师定期学习有关 安全管理的课程,并且在自己班上举行安全问题相关的主题班会。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教师在一般情况下有保护学生安全的道德义务,也有在自然灾害面前保护学生的道德责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教学的重要作用之外,在校园安全问题上也具有及其重要和特殊的作用。因此在安排校园安全的工作中,副校长不能忽视教师的重要作用,安排教师在校园安全问题上发挥作用。比如说在班会上以安全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加强安全意识、做与安全相关的黑白报,带领学生做相关警示牌。更加要注意课间休息时的安全问题,比如学生因为小矛盾发生的争吵、打架等。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给学生树立安全模范的形象。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巨大的,对学生来说,老师很多时候是他们共同的偶像,因此教师自身要有安全意识,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工作中更不能有体罚、殴打学生的情况发生。
三、结语
副校长在小学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做到统筹兼顾,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加强与家长、政府的合作,对安全问题进行三方合作担责。重视群体的力量,加强校园安保制度的完善。尽可能的消除安全隐患,给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慧杰.贵阳市民办中小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2]贾俊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姜益锋.浙江省建德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与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4]张丽.中小学校的安全教育――谈中小学校长如何做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1998,(03).
[5]陈思研.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学校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家长较为担忧的问题。学校环境学员众多,人员复杂,加之学校事务繁杂,要想顾忌到每个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安全问题会时有发生,如果学生在校园中发生意外,受到安全问题的威胁,会使家庭和学校蒙受重大损失,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维护学校安全是校方的责任,学校应该结合教育部门的相关指示,将安全教育落实到实处,然后再充分了解学校具体情况的前提下,调动各方的力量,共同为学校安全贡献一份力量,这也是学校正常秩序得以保证的基础。
1农村小学校园的安全问题
1.1校园设施的陈旧:学校安全最常见的安全隐患就是体育设施陈旧,引发的人员伤亡。校园设施是学生日常活动中伸手可触的事物,由于校园设施的陈旧等问题,给学生安全问题埋下了较大隐患。但是,小学校园的普遍设施,例如单杠、双杠等器件,经常会发生因为陈旧或认为损坏导致的坍塌事故,给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增加了学校的非计划性支出。根据报道事故发现,现在的学校安全问题有一部分就是因为设施的陈旧而造成人员伤亡,校园设施的及时调整和修补应该受到学校的重视,在可预防范围内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2自然灾害隐患:重大自然灾害也是造成校园安全事故的隐患之一。泥石流、洪水等突发性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学校师生安全。由于学校属于人口密度大的公众场合,如果突发自然灾害,那么如何让对师生进行有效的疏散和安置会使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能够有效规避此类风险,学校应该提前制定应急措施,便于疏散。一般说来,学生对于学校内部组织结构缺乏了解,校方为了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可以组织逃生演练,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1.3校园认为突发事故隐患:近些年以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给校方与学生家长造成了巨大恐慌,社会舆论骤然增大。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人群生存压力加大,因为工作或生活等形成的负面情绪,扭曲了当事人心理,为了实现报复社会的目的,发泄自身的不满情绪,将魔爪伸向校园。尤其是近些年以来,我国农村校园伤人事件层出不穷,破坏了小学生美好的学习环境,对社会治安形成了挑战。
2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原因
2.1家庭安全教育不足:农村的大部分家庭,家长的安全教育是极为少见的。农村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安全意识较差,所见所闻有限,无法给予学生充足的安全教育只是,学生受家庭影响,安全意识自然也就相对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与此同时,农村学生中有大批的留守儿童,缺乏父母日常生活指导,更多的为老人抚养,安全教育自然更加无从谈起。当遇到突发灾害时,学生往往缺乏自我保护,导致人身安全受到损害。
2.2社会关注程度低:校园安全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社会关注和媒体监督也是校园安全得到防范的措施之一。但是,由于农村地处偏远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有关学校安全教育方面的宣传不足,相关部门更加注重经济收入的增加,从而忽略了安全教育的开展。社会危害人员通常会选取人员密集区域实施危害,学校无法正确防范,造成小学生心理创伤,影响其正常的身心发展。
3农村小学校园建设防范措施
3.1加强家庭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校园安全问题固然有学校的责任,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家庭安全教育带给孩子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该增加给孩子的安全意识讲解,为他们创造和谐稳定的成长环境。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在校情况,不仅要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还坏,还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了解孩子学习的环境等。笔者认为,学校可定期组织安全教育讲座,强化师生和家长之间的安全教育,对家长的安全教育同样实施必要的培训,由家长与学校共同为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保障,给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
3.2加强社会关注及各方监督:孩子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和推动着,保障学生安全就是维护国家发展。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政府和社会部门应该投入一定的精力。第一,政府提供校方足够的经费,为其购置活动设施提供经济基础。另外,政府部门可以派遣相关人员保护校园安全,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为学生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社会关注与媒体监督是确保学生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4结语
关键词:校园;安全稳定;辅导员;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087-02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是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承担者,是贯彻和落实各项政策的根基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及道德品质的提高,对家庭经济困难、有心理问题、学业有困难等特殊大学生的帮扶,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和日常安全稳定教育,都与辅导员的工作息息相关,因此,辅导员在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发放问卷244份,收回208份,有效问卷208份,学生188人,辅导员20人。抽样学生构成:包括3个年级,12个专业,其中大一126人,大二21人,大三41人;普通同学138人,班干部50人。本次问卷围绕课题研究从研究背景、辅导员履职情况、学生认可情况三个方面设计问卷。具体内容如下:研究背景调查包括:(1)校园主要安全问题;(2)校园周边安全问题。辅导员履职情况包括:(1)辅导员的职责认知调查;(2)辅导员校园安全教育方法调查。学生认可情况调查包括:(1)学生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调查;(2)辅导员工作方式及频率调查。
二、研究结果
1.校园安全稳定中存在的问题。(1)校园主要安全问题调查。学校目前存在的安全问题:39%的学生对寝室盗窃很担忧,29%的同学对校外人员随意进出校园感到担忧,19%的同学认为教学楼和宿舍楼出入口狭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还有11%的同学认为学校对思想教育不重视。(2)校园周边安全问题调查。①目前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46%的同学认为学校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状况一般,37%的同学认为比较安全,14%的同学认为不太安全,分别有2%和1%的人认为非常安全和非常不安全。②学生感到不安全的最主要原因:28%的同学认为治安防范设施差,22%的同学是因为受过盗抢伤害觉得不安全,还有15%的同学是因为受到伤害但未得到及时的帮助,其余35%则是报警、报告老师无果,受媒体影响,无安保人员以及受过违法犯罪侵害。
2.辅导员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履职情况。(1)辅导员职责调查。①学生遇见校园事件时的求助对象:遇到危险时有39%的学生选择向老师求救,有32%的人选择向周围同学求助,有27%人选择向学校保安或警方求救。由此可知,大部分学生在危险时会求助身边熟悉且信任的人,尤其是辅导员。②学生对辅导员职责的认知:大部分学生认为辅导员最主要的职责是维护学生利益,其次是保证学生安全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再次是指导学生学习及进行政治教育。(2)辅导员校园安全教育方法。①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的满意度:50%的学生对学校的安全教育满意度一般,48%的学生是比较满意及以上。②辅导员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方式:大部分学生认为发挥班干作用及召开相关会议能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可以通过看相关视频、开辟新型宣传阵地等方式进行安全教育。③学生喜欢辅导员安全教育的方式:50%的学生喜欢通过看电影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24%的同学希望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15%的同学希望用听典型人物报告来接受教育,还有6%的人希望通过演讲竞赛的方式接受安全教育。④辅导员与学生深度谈心的必要性:觉得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占近一半的比例,辅导员与学生的深度谈心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有助于及时排查学生中的安全隐患。
3.学生认可情况调查。(1)满意度调查。学生对辅导员满意度:有64%的同学对现在的辅导员满意度在比较满意之上,仅有2%的同学对现在的辅导员不满意。(2)辅导员工作方式及频率调查。①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方式:辅导员与学生沟通方式中班委转达占38%,面谈占34%,电话联系占17%,网络则占8%。②辅导员宿舍检查频率:87%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偶尔检查学生的宿舍,只有10%认为辅导员经常去学生宿舍,更有3%认为辅导员从没去过。③辅导员给学生开相关的安全会议情况:73%的辅导员每学期开安全会议1~3次,14%的辅导员则是每一至三个月开一次,而每周一次的只占4%,绝大多数辅导员保证1~1.5个月开一次安全会议。④辅导员进行安全稳定教育情况:98%的辅导员表示对学生进行过安全稳定方面的教育。⑤辅导员走访学生宿舍、教室、校园及周边情况:46%的辅导员表示经常走访学生宿舍、教室、校园及周边。
三、分析与讨论
1.存在的问题。(1)学校校园及周边安全情况,总体比较安全稳定,这离不开我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校实行安全问题校长责任制、人车分流、后勤社会化、安全校园建设、定期召开各种安全会议等举措为建设校园维稳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仍有约1/5的同学认为有安全隐患,同学们认为造成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是盗窃及人员随意出入。(2)安全保卫存在问题,学生认为感到不安全的因素为安保方面。我校学生公寓靠近城中村――山高村,东门和北门都是连接学校和山高村的通道,尤其是东门开放时间较长,给山高村民进出提供了便利,为盗窃案发生埋下隐患。(3)技防问题,学生认为感到不安全的最主要原因是安全防护设施差。今年我校开始实行门禁制度,但是执行力度还不尽人意。摄像头安装存在很多监控死角,以致盗窃预防和侦查破案困难。另外,不少同学提出过道过窄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主要是东门、运动场的门及教学楼、宿舍楼梯。根据实地走访发现,四期的很多应急灯都不能使用,第四教学楼的楼道都没有灯,给学生安全通行留下隐患。(4)制度问题,不少同学认为感到不安全是因为受到伤害未得到及时的帮助,或是报警、报告老师无果等。这表明我校在安全问题发生后存在处理程序不明确、处理人员责任不清晰、处理结果不公开等问题。(5)安全教育方面的问题,超过半数被调查者对现有的安全教育形式不太满意,更有绝大多数同学提出了更加新颖的安全教育方式。
2.辅导员在维稳中的作用。(1)被调查者认为辅导员是学生遇到安全问题时首要求助对象,同时认为辅导员的首要职责是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及保证学生安全,可见学生将辅导员视为他们安全的守护者。(2)60%以上的被调查者对辅导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比较满意,表明我校辅导员校园维稳工作做得扎实有效。去年我校制定辅导员“5叩首”制度,辅导员走访学生宿舍、教室、食堂的频率为一天5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校辅导员绝大多数能做到1~1.5个月开一次安全会议。(3)调查表明,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是直接间接相结合的,主要有班委传达、面谈及电话、网络。辅导员目前的安全教育方式主要是发挥班团干的作用、召开安全会议,学生则更喜欢通过看电影、社会实践及典型人物报告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4)调查表明,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包括:安全问题的发现者及处理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者、安全教育的实施者等,这要求我们的辅导员要有发现安全隐患的洞察能力、维稳工作的教育能力、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
四、对策及建议
【摘 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关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大计。学生的安全重于泰山,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正处于个性的形成与情绪的两极性阶段,半成熟半幼稚,也处于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阶段。因此,初中阶段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关键词】初中阶段 安全管理工作 原因 问题研究
一、前言
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确保师生安全,建设和谐安定的校园是保障学生学习环境的基础,也是学生赖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保障。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加速期与过渡期,他们在自我意识、道德发展以及情绪上需要引导,以实现健康发展。初中阶段青少年的安全管理相比于小学阶段面临更多的挑战。
二、安全问题分类
根据上海交大信息安全教授邱卫东对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分类,依据学生受伤害的角度可以将安全问题分为课间伤害、交通事故、挤压与踩踏事故、活动伤害以及教育缺失事故等方面;根据浙江教育厅的分类,可将校园问题分为社会安全类、公共卫生类、事故灾难类、自然灾害类与考试安全类五大类型。
三、校园安全问题的归因
对于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初中生自身四个方面综合考虑。接下来分别从这四个角度来简要分析校园安全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
(一)社会因素
学校周围的环境是影响学校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周围的治安环境会对学校中的学生产生影响作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性成熟的时期。生理上的成熟容易使很多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在心理上产生成熟感,他们有获得成年人某些权利的渴望并希望得到新的行为标准达到转变社会角色的目的。因此,学校周围环境的好坏对处于猎奇心理且缺少判断力的初中生而言会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
除了学校周围环境的影响外,网络媒体也逐渐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重要环境。媒体中不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不仅荼毒青少年的身心,也诱使缺乏判断力的青少年产生行为上的偏差,如校园恋情、打架斗殴、逃课逃学、离家出走等不符合青少年行为规范的行为,为青少年的不安全行为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二)学校因素
校园安全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学校。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强度、校园的基础设施、管理者以及教师的管理理念等都是影响学校安全问题的重要方面。
学校的基础设施,像校车、操场、教室、教学器械的质量以及安全防护工作,还有食堂营养卫生情况等无一不对学生的安全产生影响。
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要恩威并用,避免出现对学生过分打压天性的行为,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与学校要求背道而驰的行椤=淌Χ匝生的教育应该本着以德服人的态度,更多地进行道德说服,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而并非一味地强调错误,惩罚行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因材施教,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
学校需要加大对校园安全管理的强度,做到外松内紧,既不让学生感到压抑,被包裹得过于严密,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做积极丰富、合乎情理的活动,又能感受到学校对自身的关怀与保护,能够在学校的蓝天下畅快地活动,愉快地成长。
(三)家庭因素
很多初中阶段的青少年问题都源于家庭问题。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内部的和谐稳定是孩子进一步发展交往的基础与保障。如果家庭的港湾出现问题,如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等,孩子的心理与行为都会受到影响。此外,家庭的教育教养方式也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家长不良的教养方式如武力解决问题等,会为孩子在校园的安全埋下隐患。
(四)初中生自身
青少年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这个阶段正包含初中阶段。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发展的加速期,容易产生各种矛盾,遭遇心理危机。尤其是青少年的情绪表现充分表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情绪的可变与固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因此,暴风骤雨是青少年的发展特点。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将青春期到青年早期这个阶段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在这个阶段当中青少年需要脱离对自身的依恋与对父母的依赖,实现独立成长,进而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五)社会、学校与家庭的综合作用
不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与不良的社会环境对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会产生心理与行为上的不良影响,在学校中有可能演变成影响学校安全问题的行为或者潜在威胁。学校的管理人员或者教师对学生的处理缺乏动态发展的眼光和正确的处理思路,使得学生产生逆反抗拒心理,甚至产生更加过激的行为,如违法犯罪等。因此,教育者需要引以为戒,用动态、联系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使青少年学生的安全问题得到最有效的解决。
四、针对校园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
对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相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与举措。根据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余个部门于2006年制定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对学校安全管理的规定,需要从静态、动态两个方面来对学校的安全工作进行安排:静态上需要对学校各部门的职责做具体的规定,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清晰;动态上需要学校对涉及学生安全工作的具体预防与事故发生后的处理与监督检查。
根据以上对初中生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从问题的源头开始预防,也需要在问题出现过程中有效处理,更需要在问题处理后做好总结,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首先,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教师应该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经验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导。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并且,教师应该拥有敏锐的嗅觉,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以及行为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做到有效防治。
其次,在学校管理方面,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得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获得及时的反馈,提高教师的应对能力,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素养。班主任应将哲学观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寓德育于行为规范教育之中。只有制度约束与尊重个性相结合的班级管理工作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再次,学校是由各个班级群体共同组成的整体,因此,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班主任需要班干部的协助,同时还需要合理的班务管理计划的支持。班主任在制订班务管理计划的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做到能够真实反映初中生的需求。总之,要运用一系列管理方法来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结语
总之,中学生的安全管理问题需要从问题的源头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看待问题不能是片面的,需要用联系的观点,也需要用动态分析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生安全问题可能发生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以促进初中生在人生的重要阶段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春旺,严娅,边轩,等.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研究和实践综述[J].学理论,2010(31):240-241.
[2]冯巧丹.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的思考[J].求实,2005(z1):279-281.
关键词: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从整体角度来讲,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如果利用人工方式进行管理,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管理效率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结合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通过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有效保证学生、教师以及设备等对象的安全。
一、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
就我国当前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而言,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一)用户角色定义功能
学校使用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类型不同,他们之间的权限也存在一定差别,因此该系统应该具备允许管理员针对不同用户开展用户角色权限定义功能。
(二)模块及表格调整功能
在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学校需求的变化,部分表格与模块可能不再使用。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充分应用,系统应该具备将已经不再符合使用需求的表格或者模块删除的功能。
二、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
1.数据层部分,该部分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硬件接口、存数据结构以及数据通信等部分的提供,满足用户的不同数据传输和使用需求。稻莶闶切T鞍踩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表述层部分,该部分的作用主要是满足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用户之间的交互需求。一般情况下,表述层中包含用例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边界类。
3.逻辑层部分,该部分主要包含相关用户操作、如用户对系统的管理等。在整个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通常情况下,逻辑层部分会被包含在用例分析所产生的控制类内容中。
(二)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1.消防功能设计,就该功能而言,可以将其设计为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安全管理。该部分主要是针对预防校园火灾现象的出现开展的培训工作、检查工作、工作效果奖惩情况等。第二,消防文件。该部分主要由与消防方面有关的上级文件以及学校文件组成。第三,消防台账。该部分主要是包含学校的消防器材、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现象制定的应急预案以及学校容易发生火灾位置的布控情况等。
2.接报警功能设计,对于学校而言,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使得学校有时会面临一些安全问题。对此,可以将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该功能设计为由以下两部分组成:第一,治安管理功能。该部分主要包含安全事件的实际信息、处理信息等内容。通过上述信息的统计,保证学校相关人员(用户)对学校当前治安情况的准确了解。第二,接报警管理功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部分包含登记接警信息、交办任务、报送信息等环节。通过上述功能的提供,保证校园安全问题的高质量处理。
3.政保功能设计,该功能是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其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第一,社团管理部分。该部分的管理对象主要是学校的各个社团,通过该部分功能的应用保证各个社团的管理质量。第二,内部管理。该部分主要是针对学校本身而言的。例如,需要通过岗位职责的合理确定,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计划总结的管理,保证相关计划实行的有效性。
4.综合功能设计,就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而言,可以将该部分功能设计为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基础台账管理。该部分主要包含语言文字部分、科研部分、相关档案管理以及值班时间和人选安排。第二,人事管理。该部分主要是针对学校的保卫处而言的。第三,设备管理。该部分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学校日常运营包含的相关设备,如多媒体、实验室仪器等。
三、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
(一)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配置方面
为了实现学校对该系统的应用,分别针对学校的浏览器端以及服务器提出两种不同的配置要求。就浏览器端而言,其配置要求为低配计算机。例如,当用户通过笔记本电脑使用该系统时,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所需的响应时间处于0.5s~1s范围内。就服务器而言,其配置要求为专业的服务器或者拥有较高配置水平的计算机。
(二)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界面方面
为了便于学校相关人员的使用,这里将该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成基于web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在网络状态下的任何计算机终端使用该系统。当输入对应网址之后,该系统的用户登陆界面就会弹出来。整个系统界面的美观性、简洁性特点在满足用户审美需求的同时,保证了用户对系统的正常使用。
(三)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维方面
在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信息查询问题。这种问题大多是由编码过程引发的。因此当用户发现该系统产生这种问题时,可以将其通知给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第二,信息存储问题。该问题的引发原因较多,如数据库被不法分子篡改以及程序运行故障等。对此,当出现这类问题时,需要及时通知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及维护运行,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
四、结论
安全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工方式难以保证安全管理质量的情况下,可以结合政保功能、接报警功能消防功能以及综合功能等因素的基础上,设计出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该系统为学校的相关人员提供高效率的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陆芬芳.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2]周柏清,柳t.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10:179-180.
[3]梅龙宝,赵毅.校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07:67-69.
摘 要 科瑟尔提出和阐述了社会安全阀理论,众多学者认为体育具有社会安全阀功能。学校体育也可以成为校园安全阀,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替代性发泄、转移目标以及通过体育的教化功能,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培养安全知识与技能,从而实现校园安全问题的缓解与解决。但是,学校体育的校园安全阀不能解决深层次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校园 安全阀
一、引言
在社会学研究中,美国冲突论的代表L.A.科瑟尔提出和阐述了社会安全阀概念,根据心理学关于对立、紧张情绪可通过向替代性对象发泄而予以消除的观点,提出了安全阀制度。众多学者经过研究认为体育具有强大的社会安全阀功能,通过体育运动可以让越轨行为得到控制。校园是人口密集场所,维护校园的安全以及良好秩序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安全事故的类型众多,防范安全事故的途径也很多,其中学校体育的校园全阀功能值得探讨。
二、校园安全事故状况
校园安全事故始终是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校园安全事故的危害性很大,对社会容易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学校安全事故一般分为个体事故、群体事故以及突发意外(自然等灾害)事故。个体事故常与本身的心理状态以及当时所处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比如打架斗殴等,严重的有学生自杀事故和他杀事故;群体事故是对校园安全环境破坏非常严重的事故,学生的心理不稳定以及社会认知的不客观、不冷静容易爆发群体性事故,表现形式有打群架、游行示威等;突发事故一般是自然或者人为灾害而导致的应急情况下出现的事故,比如经常发生的踩踏事故、火灾处理不当引发的事故、地震引发的疏散失当等事故。校园安全形势复杂严峻,探讨并研究校园安全阀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校体育之校园安全阀功能途径分析
(一)替代性对象发泄
大学生群体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在生理上正处于荷尔蒙分泌旺盛期。他们精力充沛、心理不稳定,价值观体系不完善,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由此而导致潜在攻击性的爆发。心理学关于对立、紧张情绪可通过向替代性对象发泄而予以消除的观点是主张将人们的敌对、不满情绪引离原来仇恨的目标,用其他替代性目标和手段,使它们得以排发和发泄。体育运动成为大学生最佳的替代性活动,人类步入文明社会,野蛮而原始的攻击受到伦理与法律的制约,而体育运动能让他们在文明条件下发泄过剩的精力、缓解内心的不良情绪、化解潜在的攻击性。在体育运动中除了体力与情绪上的宣泄外,系统的体育规则能让大学生行为“越轨”的倾向得到文明的惩罚与制止,从而使得由潜在攻击性冲动转向实际“越轨”行为的代价最小,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与危害最小。并且由体育道德评价体系对运动参与者的偏离行为实施无形的纠正,在主动与被动的调解过程达到攻击望的降低或者消失。
替代性对象发泄不仅对于运动参与者有效,对于竞赛观赏者也同样具有一定的缓解内心潜在攻击望的作用,观看竞赛不仅起到表面的心理调解作用,同时能转移注意力,培养集体、团结的精神。社会或个人矛盾所激发的内心攻击望在转向恶的时候,有一道缓解压力的阀门,可以让他们以更加文明的方式得到宣泄。这对于个人和整个外在环境都是代价较小的一种方式。
(二)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学校体育的功能从原来的竞技化转向健康化,再从健康的单元化转向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意志品质、和谐功能的多元化。其中学校体育对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健康有着积极性的作用。心理状况不良以及有心障倾向甚至有心障的学生在当今社会已经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由此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也给校园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及巨大不良影响。体育运动可以使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意识、自我发现和自我改造得以强化,而这个过程恰恰是个性形成与发展以及实现人的社会化的过程。
体育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活动过程,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学者认为,体育活动具有下述心理健康价值:能增强安全感和自发性、能提高独立性、能解除紧张、有助于形成友谊、声望、能提高自己的价值观。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够促进心理健康,主要是在活动过程中能起到以下作用:改善情绪、培养意志、人际关系和谐、自我认识正确、行为适度、培养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体育活动的心理调节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心理咨询和调节,体育教学和活动中的心理教育是针对学生的整个心理世界而言的,在内容上更具有广泛性,它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及智力教育等。通过情景体验、身体锻炼、讨论分析、互助合作、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激励引导、自我调节等多种形式,可以达到心理调节的作用。
(三)体育教学渗透安全教学
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是指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掌握一定的保障安全技能的教育。公共安全教育的教学目标除了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等理论体系外,重要的是实践能力。
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是最适合渗透公共安全教育的模式。体育课程兼有学科性和活动性特点,并以大量课外体育活动为其强大支撑,所有的体育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速度能力、耐力、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均有促进作用,很多教学内容直接就是公共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体育教学一般是班级群体教学,对于集体的快速集合与疏散教学,可以对安全事故中的有序快速疏散避险起到作用,并可以利用体育教学时间进行群体疏散演习。
学校体育教学可以渗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教学。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都是在长期在其他课程中渗透教育,通过有关学者研究发现,通过体育课程渗透公共安全教学,学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都有所提高。
(四)体育运动可让学生闲暇时间过的更合理充实
一般大学课余时间管理是在课余闲暇时间让学生自主管理。通过调查发现,学生闲暇时间所进行的活动有体育运动、自习、网络游戏、户外活动、睡觉休息等。其中有部分同学痴迷于网络游戏,长期浸泡在网吧等场所,网络成瘾,由此所衍生出来的身体健康安全及社会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利用学校体育让学生更健康合理地度过闲暇时间,是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大学生群体对体育运动其实有着极高的参与及观赏热情。每年的体育竞赛都能吸引众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不但能健身健心,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合作精神、集体精神,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等。但是,随着体育教师教学任务的加重,体育管理部门所组织的体育竞赛等活动在呈下降趋势。我们应积极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最好有惯例性的联赛,由此可以吸引大量的同学将闲暇时间在体育活动和竞赛欣赏中度过。
四、学校体育的校园安全阀功能并非是万能的
安全阀理论建立在人的攻击性前提,这是值得探讨的,古时就有性本恶还是性本善的讨论,文明的约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特征,简单地靠替代性发泄和体育活动的相关功能解决所有的社会或者说校园安全问题是不现实的,而且学校体育本身可能带来个体以及群体性事故,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因为体育问题导致的社会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另外安全阀不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社会安全阀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冲突问题,它可能导致这样两种消极后果:1.减少或解除迫使社会向前发展的正常的社会压力;2.产生某些负功能。科瑟尔等冲突论者一方面肯定它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对它持保留态度。因此,学校体育的校园安全阀功能应该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选择。
五、结论
学校体育的校园安全阀功能是在一定矛盾程度内的功能,可以通过替代性发泄、转移对象以及体育的相关教化功能得到实现。但是,解决矛盾的本质是靠人类文明的高度发达而实现的,所以,学校体育的安全阀功能不是解决所有校园安全问题的终极选择。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改课题:学校体育渗透公共安全教育的研究(JXJG-08-4-24)。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夏源江.育的社会安全阀效应[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5).
[3] 雷敏.转型期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与和谐社会构建[J].福建体育科技.2007(3).
[4] 余胜茹.论“竞技—社会安全阀”功能说[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1).
一、中小学校园安全现状
该乡共有中小学7所,笔者对这7所学实地查看,对人的走访,对该乡中小学安全现状的。
(一)硬件
1、校园建筑设施
全乡义务教育阶段校舍建筑总面积23080平方米,危房703平方米,d级危房占校舍总面积的3.05%。建淮中心小学、万圩中心小学、蚌山中心小学共维修校舍面积521平方米,新建校舍283平方米,共计投入28万元。投入9万元维修三河尖初级中学校舍300平方米,投入7.56万元维修正和希望小学校舍252平方米。并规划投入26.08万元为三河尖乡直小学新建校舍567平方米。就总体而言,校舍安全状况较前些年的改观。多数学校告别了破旧不堪的老房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校园建筑的安全隐患正在。
2、操场改造
操场是学生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场所,在校园安全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三河尖乡直小学新建了水泥地面的篮球场,并新建了环行跑道。新的操场使得学生的活动及体育锻炼多了些安全保障。,学操场还安全隐患:篮球架是用石头压住固定在地面,看上去似乎摇摇欲坠;操场凸凹不平,有些地方还堆积有建筑垃圾。
3、消防设施
安全的消防设施是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的保障,近几年来,教育系统每年都投入资金对消防器材维修和更新,仅今年上半年就添置灭火器1000个,维修灭火器300个。现在各基层的灭火器和质量都了消防的规定。该乡唯一一所寄宿制学校—三河尖乡初级中学,校园学生宿舍都装有应急灯和安全通道指示牌,。学校楼房建筑年代久远,消防栓,而且因水压,建消防井也不起作用,消防隐患比,的硬件措施是灭火器。
4、电路改造
该乡对所有学电路了改造,废除了的老线路,更新了电气设备,消除了老线路的安全隐患。,用电器猛增,用电量大大,也要求放松警惕。实地查看,笔者有些学墙壁上的日光灯的开关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急需改进。
5、学校饮食安全
三河尖乡初级中学有在校生1756人,在校就餐的学生占多数,学校新建了学生餐厅,私人承包的管理,学校学生的饮食卫生,经常就卫生问题承包者座谈会,强调食品安全的性,对餐厅的食品卫生不检查。,该餐厅未一起学生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
(二)软件
1、组织机构
健全高效的组织机构是安全防范工作的关键,乡教育办公室成立了以办公室主任为组长的安全防范工作,要求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人的安全防范工作,校园安全工作。各学校配备了保卫人员,日常校园安全事务,每天都会安排值班老师巡查校园安全状况,为学安全防范工作了组织。
2、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作好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必不可少的途径。该乡各学教师都能在日常教学中加入安全的教育,各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校园安全知识讲座,邀请交警大队或是派出所民警宣传安全知识、普及法制教育,并且黑板报、读报栏做宣传工作,使得安全意识师生员工内心。
二、对该乡校园安全问题的思索与建议
此次调查,可以欣喜地看到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成绩:校园危险建筑正在从的视线中消失;宽敞、平坦的操场孩子们玩耍嬉戏的安全地带;一排排的灭火器校园安全的守护神;日光灯、教学电器设备走进了教室,让孩子们享受到了科技乐趣;学餐厅也总能吃上放心饭;各个学校安全工作都成立了的组织机构;宣传教育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与成绩同在的是校园安全防范工作中的之处。硬件的安全隐患很常见的,年久失修的房屋,操场上固定位的体育器材,不符合要求的消防设施,裸露的日光灯开关等等校园隐型杀手。软件,各组织机构对安全问题侥幸心理,。宣传教育工作也有待改进,使得安全人人乐于的话题,安全意识每个人内心。
关键词:高校;交通安全;措施;校园设施
随着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高校的管理建设问题日益凸显。高校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从而要加强高校的管理与建设,可以有效提供一个高效、经济、安全的学术研究、科学教育环境。尤其近些年,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高校建设和发展投入了大量精力、财力,并且与此同时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以及高校学生人数上升,这都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不仅使校园的宁静祥和消失,也时时刻刻威胁着在校人员。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高歌猛进,在社会、国家的进步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其他问题。而高校安全问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凸显了出来并逐年增加。据调查,上海市关于校园安全事件在一年间便有20 多起。一直到2011年校园安全问题愈演愈烈,仅清华大学机动车日流动量突破了4万辆次,由之引起的交通事故高达40余起。这样的交通安全事故对高校人员、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社会和国家也覆上了一层阴影。因此再一次把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问题重新提到了一个高度,应加强对校园安全的监管力度,保障广大师生在校园中的安全。
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探讨和分析应对高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如何保障校园安定祥和是当下的关键任务。通过对天津高校校园的组织机构设置、校园交通安全设施情况以及对交通参与者的管理措施等进行调研,并结合国内部分高校的校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理清现行的校园交通监管的体制模式,分析校园安全隐患及其优化策略。
二、高校校园交通问题及分析
(一)校园交通现状
目前国内多数校园交通情况都不够理想,校园内部出入车辆较多,并且车速普遍较快。驾车以及步行作为主要的上学(班)方式,致使校园的交通组织结构复杂,状况令人堪忧。经统计,高峰时期频繁出现刮蹭事故、自行车、行人不遵守交规以及校内公交车违章或超载行驶等问题。
在校园内部,学生的主要出行以走和自行车为主,比例达到89%;教职员工以及外来人员通过汽车等其它方式出行,比例为11%。在上下课的高峰期,校园内道路资源不足,各种交通方式相互干扰,人员、车辆秩序杂乱,有不少交通安全隐患,可见校园道路设施的供给与日渐增长的需求之间并不平衡。
(二)校园交通事故及隐患
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高国家之一便有中国,主要是由于公民交通法律缺失、安全教育不足引起,而在高校中这同样也是主要原因。通过调查,校园内部遇到交通事故的人员约为50.33%,说明校园交通事故频率较高。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公众交通安全意识差;
第二,道路交通设施缺失;
第三,驾驶员素质;
第四,对违章、违规现象处罚、处理力度不足。
在校园内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点主要有:学校门口、教学楼、学院办公楼、食堂、宿舍区、体育馆及校内车站。容易受到交通事故伤害群体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达到65.33%。这与校园内部学生所占人数众多、所处年龄阶段等有直接关系,同时也在另一个角度说明校园中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三)校园安全分析
1.校园交通设施与规划
校园内部的道路设施、停车设施、交通照明设施、标志、标线以及其它交通辅助设施都属于校园交通设施。如果对校园建设过程中有很合理科学的规划管理,可以有效抑制在校@中频发的交通事故,进而实现校园安全化、合理化、科学化。
通过调查分析,对于校园交通设施,大部分高校设施配置不合理、功能不全,反应了校园交通设施规划、配置较为落后的现象。大约有68%的高校校园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不齐全、不规范以及道路交通照明设施效果也不符合规范要求,达不到交通安全的标准。数据显示,校园内迫切需要增加的交通设施中,停车位数量与校园道路分别排在第一位和第三位,明显存在校园停车的困难程度、交通拥堵及供需的不平衡。第二位是交通指示牌,尤其在面积大、路网络密集的校园中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只有极少数校园规划合理,这与校园规划建设期间,校园交通安全负责部门参与程度较低,而规划建设单位对该方面考虑不足具有较大的关系。
2. 校内人员安全意识
在对校内行人的调查中,行人的安全意识较以往有所增强,安全意识比较好以上的比例达到44.90%。其中,能够按照交通信号、标志、标线通行的人数占到88.67%;但在群体骑行和步行期间,并排行动的比例依然较高,达到92.%,注重避免此种行为的人只有8%。在穿越道路的过程中,有接打电话和与同伴聊天的现象依然很多,反映出行人的安全意识不够强。同时,在校园内部违章行为比较高发,违章现象较多达到35%,这与管理方式以及惩罚力度不足有一定关系。
当发生校园交通安全事故时,大多优先想到的处理方式为拨打110报警或者联系保卫处,一部分人同时也会选择寻求同学帮助,表明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做出合理的决策,可以高效应对突发的交通事件。
3.校园交通安全教育
在了解交通安全法规方面,不太了解和没听说过的人占总体的51.36%。校园内部的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方面,认为较少和基本没有的占到分别为54%和34%。从以上数据来看,说明交通安全法规在校园内普及程度较低,交通安全教育的范围和程度较低,还需要高校相关部门对该方面的工作进行加强。
4. 校园交通规章制度及评估体系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实行的交通管理主要有三种:封闭式管理。半封闭式管理、全开放管理。每个高校根据自身情况,也都有一套自身的管理方法、经验。不同管理方式下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也有不同的好处与坏处。天津市辖区内院校以第一种方式为主,而高校校园所处的教育背景以及交通参与者的独特性,不可同一般道路应用同一套体系,而且更加复杂。无论是从管理制度还是从人员配备上,均有所欠缺,一整套科学完整的规章制度及评估标准也亟待推出。
三、高校校园交通安全改进
(一) 校园安全问题总结
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对高校校园交通安全所显现问题进行总结:
1.校园内部及周边交通环境不良,校内各种交通方式混行现象严重,高峰时段交通资源供需失衡。
2.校园事故频发,某些地点存在安全隐患。
3.校园交通设施设置以及前期规划不够合理。
4.校内人员安全意识、交通常识匮乏,常有违规行为出现。
5.高校学生对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认知范围和程度不高,交通安全相关知识教育、宣传力度不足。
6.对校园交通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缺少专职管理机构,专业人员配置不足,管理方式滞后,没有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估标准。
7.欠缺专门的校园交通法规、条例,执法主体不明确,对校园交通管理产生较大影响。
(二)改进措施
1.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管理部门
(1) 建议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制定颁发具有权威性的文件――《高校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各高校严格执行,并以此作为校园安全管理的依据;
(2) 高校应设立专门的交通安全制度制定和执行部门,加大绦辛Χ龋起到支持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设立交通安全管理专项经费,为管理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3)对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使校园安全管理不断向智能化、完善化、科学化发展。
2.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建立完善校园交通设施,设定校园交通安全设施规格标准
(1) 合理规划校园布局,重视校园交通规划,并将其作为学校基础建设整体规划的一部分;
(2)应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对现有交通设施进行完善;
(3)结合实际情况,提高校园内各条道路的利用率和通行能力,合理配置停车资源。
3.加强对校内车辆及行人管理,优化交通组织,改善交通秩序
(1) 加强校内交通管理,整顿车辆停放秩序,保证车辆有序停放,对在校园行驶的车辆进行限速;
(2)合理规划各类道路行车标线,增设夜间道路照明,增加水泥路防滑措施,主干道人车分流;
(3) 加强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管理,设置专用停放位置。
4.交通违规与事故处理方法方面
(1)建立基于属地交管部门的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如:一校一警制、校园机动车违章信息确认机制等,强化校园交通安全管理;
(2)与地方交管部门联合,采取违章车辆信息与交管部门机动车违章处罚管理系统联网
(3)加大与属地执法机关的沟通和联系,争取部分处置权。
5.着重高校交通安全教育及建设
(1)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充分利用常用通讯手段等作为平台,开设安全出行提示等
(2)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为学生讲授交通安全知识;
(3)开设宣传专栏,提升公众交通法规知识以及交通安全意识;
(4)构筑、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交通文化,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6.建立完善合理的高校校园交通安全评估标准
(1) 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尽可能的正确反映相关影响因素
(3)定期进行总结改进。
四、结论
从总体来看,各省市高校相关部门结合本校实际,在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到与地方执法单位的协作,再到校园交通安全设施的配置及相关规定的建立健全等,方式、方法不一,具有各自的特色。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立法、管理制度方式,还是投入的人力与物力、重视程度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保证高校教育事业高速稳定发展,保障校园内稳定有序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在发展学术教育同时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要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切实改进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努力提升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正能量,确保校园交通安全、通畅,为建设和谐校园、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周立新,王丽芳. 论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03:65-70+147.
[2]赵忠诚.高校校园安全危机成因分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04:40-43.
[3]文达. 关于我国校园安全立法和校园警察制度的思考[J].法学杂志,2009,12:139-141.
[4]王文静,许振,刘焕春,于建新,胡莹莹,秦忠诚.高校校园安全水平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建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05:184-188.
[5]于建新,刘焕春,王文静,胡莹莹,许振.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校园安全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 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02:93-95+111.
1安全事故(事件)时有发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中小学、幼儿园发生涉及师生安全的案件(事件),特别是刑事治安案件在社会上极易造成震动,也会给政府和学校造成负面影响。从调查看,近三年该市中小幼校园内发生比较突出的安全事故(事件)依次有:意外伤害、饮食卫生、交通、学生暴力及火灾事故,如图1,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2制度体系不够科学,安全理念缺乏前瞻性
近年来,中小学、幼儿园制定出台一些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从现有制度内容看:在消防、治安、用水用电,安全检查、秩序管理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硬性要求较多,体现服务理念较少,且存在着不系统、不全面,不易操作等问题。从校园安全管理理念看:缺乏科学有序地全程安全管理理念。安全事故(事件)发生前缺乏主动预防措施,事故发生后善后及恢复工作还不够;有的学校尚未建立比较完整的校园安全预防、管理、应急、处置等制度体系;有的学校应急处突制度本身设计存在缺陷,其结构、内容、层次不尽合理,职能、责任不够清晰等。
3安全管理认知上有差异,安全责任未能完全有效落实
(1)学校层面。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学校设立法制副校长,配合政府及公安机关定期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秩序整治工作。但一些学校认为校园安全主责在公安机关,学校在其承担主体责任的认识不够。(2)教师层面。一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安全的正确认识,日常教学中未将学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调查中有20%教师认为没有必要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17%教师认为在组织教育教学和其他活动中学生发生了安全事故,自己无相关责任。最终形成了在校园安全认知上错位和不足,导致了安全责任的不明晰和安全意识缺失,安全责任未能完全有效落实。
4教师安全工作职责明晰不够,未形成有效合力
维护校园安全是全体教职工的责任,班主任更是校园安全工作队伍的中坚力量。安全管理人员主要承担校园治安、消防、交通、学生安全教育培训及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而教师主要承担学生思想教育、学生动态与行为表现观察、学生危机事件预警等工作。但实际工作中,校领导、安全管理者、班主任及代课教师等职责明晰不够,还存在着互相推诿扯皮现象。
5学生安全教育重形式,缺内容、方法和系统性,培训演练欠缺
幼儿及中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自我保护和财产保管能力差等。但当前学校安全教育存在着“活动化”、“口号化”现象,缺乏有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首先,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一些学校未对学生能接受教育方式进行调研梳理,安全教育主要是材料发放和“大班”授课形式为主。据调查,该市分别有39%、25%和14%的学校利用大会、升旗仪式后和课间操前后开展安全教育,如图2。其次,安全教育内容枯燥,缺乏系统性。各校承担安全教育课老师非安全专业毕业,且自身缺乏系统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只能是照本宣科,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小学到高中,各年龄段孩子心智、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不尽相同,未分类制定教育计划,内容有限、针对性不强。再者,安全培训演练欠缺。老师说百遍不如实操练一遍。据调查,全市定期开展消防、地震等疏散演练学校只占51%,35%受访者表示其学校偶尔有,还有14%的受访者表示学校没有或不知道,如图3,可见学校安全培训演练欠帐较多。
6安保专业力量明显不足,安保人员精力投入不够
调研中安全管理专职人员占比25%,保安员占比15%,专职安全保卫人员比例明显偏低,如图4;在安全工作量考核上:安全管理专职人员只有35%,考核安全工作量学校占比明显偏低,如图5;安全管理人员(保安员除外)花在安全工作上的时间:超过2/3的人比例为44%,其余投入到安全工作时间不足一半,如图6,再之,只有66%的安保人员接受过岗前培训,且培训仅局限在消防、治安方面。
7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施等维保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个别学校围墙设置过低,外来人员很容易翻墙进入;一些学校门窗、护栏有破损,电路、电器设备未定期检修检测;部分学校消防设施、设备未能完好有效运行,灭火器数量不足,老旧建筑物无消火栓和送风排烟装置等;特别是郊区县大多数学校,仍未将视频监控、消防报警及防盗报警等主要安防设施建设纳入到校园整体规划中;已建设的监控系统未做到校园全覆盖。由于安全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安全设施、设备维保工作不到位。一些学校维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甚至没有,有的学校监控摄像头老化导致画质不清,有的学校存在灭火器材生锈甚至失灵,消防供水管网无消防用水等现象。维保经费缺乏,维保频次降低,安全设施、设备得不到及时保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已经发生案件不能起到应有的技术上证据保障支持,如图7、8。
8校园安全防范压力增大,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
中小学、幼儿园人员密集,且中小学生或幼儿防范能力弱,又是社会关注的群体,个别社会极端分子和分子瞄准了中小学、幼儿园,致使中小学、幼儿园成为极端暴力和恐怖事件的易发地,对当前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提出了新挑战。校园安全防范措施与现实要求和社会期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从问卷调查情况看:一是门卫值守工作有待加强。一些学校存在随意出入、无人值守现象;二是学校缺乏有效预警机制,信息研判能力有待加强。一些学校对敏感信息、苗头性信息分析研判不够,遇有突发事件未能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存在迟报、漏报等现象;三是应急体系不健全,应急保障水平有待提升。一些学校存在防护器具等应急保障物资储备不足、配备不到位,应急预案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预案缺乏演练等问题;四是应急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些学校校园应急安保人员未开展系统安全知识学习、专业培训等。
9校园周边隐患多,综合治理仍需加强
关键词:学校安全立法;政府;责任;义务;研究
校园安全作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学校的安全问题已经不再是学校和家长的责任,它已经演变为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共同的努力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驶者和公共利益的执行和维护者,应当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明确政府在学校安全立法中的责任和义务,进而在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中彰显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一、政府对学校安全立法的影响
我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颁布实施以来,义务教育的现状仍旧十分的严峻。在呼唤加强学校安全的同时,也在反思在学校安全立法中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我国义务教育法种指出任何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都可以向国家机关提出举报。对于违反义务教育法,妨碍义务教育的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是教育行政部分的人员都应当引咎辞职。这也是政府责任的一种体现。
义务教育法中对社会监督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对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包括人民政府,任何公民都有权向国家有关机关进行检举和控告。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主要是政府以及有关部分的主要责任,对于政府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可以向上一级的人民政府进行检举。对于政府有关部门人员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可以向上一级的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学校作为展开教育活动的机构,对于学校未按照义务教育法的内容展开教育活动的行为可以向当地的教育行政部分进行检举和控告。义务教育法第九条第2款关于政府人员引咎辞职的规定,其主体为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在《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中指出不同的辞职类型以及因工作失误造成对社会恶劣影响的事件,负有主要责任的政府在安全工作方面的失职,连续或者多次出现重大的责任事故等负责的政府主体需要引咎辞职。
二、明确政府在学校安全立法中的责任和义务的必要性
(一)作为公共管理组织的义务
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认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契约的形式将自己的权利委托给政府,政府代替人民行使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在社会契约中,政府与公民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的相互控制的关系。一方面公民要服从于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政府要向公民负责。因此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完善国家的法律,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人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政府对学校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源于政府权力的本源。学校的安全受到威胁,意味着人民的公共意识受到阻碍,也意味着政府没有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二)履行法律法规关于政府责任的规定
在《义务教育法》中对人民政府的责任和有关部门的责任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各级的人民政府以及有关的部门有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环境安全的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提供安全的社会和周边环境。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责任的明确主要是对学校治安责任的明确。在《义务教育法》的第52条中规定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对学校的校舍以及周边的安全等问题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更新,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校舍,上级的人民政府有权利对其勒令整改,情节严重的行政处分直接负责人。《义务教育法》实施后相应出台了一些校园安全管理办法,对安全的规定进行配套实施,对地方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政府作为校园安全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其承担的责任是依法治国的必然,各级的人民政府以及有关的部门必须全面履行学校的安全管理责任和义务。
(三)适应安全问题转向的需要
学校的安全问题涉及到校园的内部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学校的建设、校舍的安全以及学生发生意外伤亡事故等。在学校的安全事件中,责任的主体大多为学校、教师和家长。近年来随着学校安全事件的频发,社会的关注度也逐渐的高涨,学校安全事件的发生与社会有着很大的联系。学校的安全问题不仅仅牵涉到学校和教师,而且与政府的的责任也具有很大的关系。学校安全问题由学校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政府需要发挥自身的公共管理职责,倡导社会的各个部门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的环境。
三、在学校安全立法中政府的责任类型以及提升途径
(一)政府的责任类型
政府责任构成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一种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政府以及公职人员在整个社会中履行自身的相关职责和义务,也就是法律和社会所要求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政府应当履行好自身行政能力的发展,表现出对公共利益的热衷度和忠诚度。在学校安全立法中,政府的责任一般包括政府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以及道德责任三种类型。政府的政治责任是在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政府有义务在建设社会体制,完善经济发展以及一系列的社会制度等方面为学校的安全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为学校的安全提供足够的经费以及制度等方面的支持。政府的法律责任是在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政府需要不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的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政府的道德责任是在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政府有责任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开展各种道德建设活动,在社会中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同时为学生的成长建立各种的心理咨询以及矫治机构,减少社会犯罪的发生。
(二)提升政府责任和义务的对策
1.致力于社会建设,提供和谐的社会大环境
和谐社会作为现阶段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谐社会意味着稳定,公平、和睦。首先,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为社会的医疗、住房以及教育等问题,政府应当关注民生,为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解决底层社会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再次政府应当引领社会的道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加强社会人员的安全意识,引导学校管理人员正确的价值和观念,加强学生的安全防卫的训练,增强学生对不安全事件的抵抗能力和防卫能力。最后政府应当致力于建设各种社会的心理咨询机构,保障社会人员的心理健康。
2.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学校安全资源配置
学校安全需要得到软硬件的相互配合,得到双重的支持。政府应当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设置专门的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加大学校安全设置的购置,完善校内监控以及安保人员的聘任等硬件的工程,同时应当在校园内大力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安全能力和防卫能力的训练。在学校的安保问题上上升到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在安保人员的聘任上提高专业度,实施统一的安保人员聘任标准。
3.促进相关立法工作,明确政府具体的责任
在学校安全管理的立法中,虽然已经有相关的立法,但是对于校园安全管理中政府的责任规定比较笼统。政府应当联合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共同出台校园安全监管方面的法律,详细制定校园安全管理的主体以及责任和义务,明确校园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等,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执法队伍的建设,做到有法可依。在立法的过程中应当明确政府在学校安全管理中的具体责任,明确政府监管不到位需要承担的后果等。另外针对已有法律当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正,完善政府在学校安全管理中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满足学校安全管理的需求。
4.整合社会力量,减少学校安全事故损失
学校安全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政府需要整合社会各届的力量,调动社会的教育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社区组织以及社会媒体等方面对学校安全管理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支持,带动学校行业内对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视,调动各方面参与学校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中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社会网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安全防御网络。另外在学校的安全事务中效仿国外的国家,政府专门设立学校安全的保险制度,通过保险制度来转移学校教育的风险,实现了国家作为补偿主体的赔偿机制。我国需要根据自身的教育国情,针对学校的安全事务损失尽快建立相应的安全赔偿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赔偿机制,进而为学校的安全管理提供良好的服务。
学校安全作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学校安全立法是保障学生安全的法律依据,应当致力于明确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学校安全立法的可实践性和操作性,提升政府在学校安全立法中的行政能力。
参考文献:
[1]姚平.浅谈政府在学校安全管理中的责任――从五起校园砍杀事件引发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 2011(03).
[2]李岩,田飞,毛维清.校车安全事故中的政府责任及对策探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3]雷万鹏,徐璐.农村校车发展中的政府责任――以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为背景[J].中国教育学刊,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