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健康养生心得

健康养生心得

时间:2023-05-29 18:24: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养生心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健康养生心得

第1篇

开栏语

长寿,是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不少注重养生之人都有自己独到的养生方法,相信广大读者朋友也在其列。然而,对于自己的养生方法,您可能想与人分享,可能不知道是否正确,抑或不知道这些听来的、摸索出的方法是否有理论依据。为此,《快乐养生》特开辟“我的养生经”栏目,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介绍自己的养生心得,我们将会有选择地刊登,并适当点评,给其他读者以启示和借鉴。

征稿邮箱:,或请寄到“广西南宁市古城路31号《家庭医药》杂志社编辑部”,邮编530022,信封上请注明“我的养生经”字样。

我今年68岁,家住山西临汾,虽已近古稀之年,但身强体健。看了《快乐养生》,我有了将自己的养生心得与大家分享的冲动。下面就是我总结的“三忌”养生法――

一忌“宅”

年轻人把一天到晚呆在家里称为“宅”,不少人乐此不疲。但我在家里就完全宅不住。每天不管刮风下雨,我都坚持出去走上几里地,顺便还能欣赏沿途的花草山水。这个习惯我已坚持了20多年,获益匪浅。年轻时因劳累而引起的种种不适已消失无踪,身子骨硬朗着呢。现在在路上行走时,不少年轻人都会被我甩在身后。

二忌“愁”

俗话说得好,心宽才能体胖。我平时不论对人对事都乐呵呵的,即使有人说我的不是,我也当做没听见,过了就忘,从不记仇,因此大家都称我“老顽童”。村里不少年轻人也愿意跟我打交道,遇到什么困难也喜欢向我咨询,他们都说我挺平易近人的,看起来就像他们的大哥。老伴也经常很纳闷地问我:“结婚这么多年,咋就从没见你红过脸呢?”我总是笑而不语。

平时,我也没少打理自家的花园,看着鲜艳的花朵,闻着扑鼻的芬芳,我感觉身心无比的愉悦,感觉就像到了另一个世界。

三忌“油”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饮食不再像以前一样短缺,餐餐带肉已属寻常。我经常看书读报,注重养生知识的学习,结合自身实际体会到,油腻是身体的大敌,古今长寿者,莫不以低油素食为主。于是我也决定在生活中加以贯彻。老伴炒菜时,我会不放心地站在旁边,严格监督她的用油量。平时家里的菜肴就参照国宴标准(即“四菜一汤”),豆腐、鸡蛋做得比较多,而且很少用油锅炒。即使餐中有肉,也是白肉居多(如鸡肉、鱼肉等)。至于肥肉,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两回。前段时间在孩子们的“怂恿”下,我去作了体检,包括血脂、血压在内的多项检查结果均在正常值以内,医生还对我赞许地竖起大拇指:“老人家,你保养得真好啊。”旁边的患者也不由得投来羡慕的目光。

第2篇

裘沛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他毕生勤求博采,行医七十余载,以善治疑难杂病饮誉海内。先生今年已届92岁高龄,依然耳聪目明、文思敏捷、步履轻捷,无半点龙钟之态。耄耋之年还活跃在临床第一线,望问闻切,头脑清晰,立方遣药常以出奇而制胜,往往挽危难于水火、济羸弱以使安康。许多病家和朋友对裘老的健康甚为好奇,揣度其必有养生秘诀。先生总是笑而答道:“其实,我虽从事医学70多年,对养生之道不甚讲求,更谈不上什么独到心得……”那么,裘老先生的养生奥秘究竟在哪里呢?

养生且莫贪生 裘老先生说:“贪生必死。要求健康长寿,乃是人之常情。”并且作诗说:“养生奥旨莫贪生,生死夷然意自平;千古伟人尽黄土,死生小事不须惊。”裘老在长期临床中,观察到有不少危重病人或身患绝症者,凡能坦然自若、乐观开朗地面对病情,积极配合医生诊疗的,大多心宽体泰,抗病力增强,元气逐渐恢复,病情逆转渐入佳境,甚至完全康复。在精神充实的生命感受之中,健康长寿就悄然地不期而临。

养生首先养心?摇古往今来,养生的方法甚多。裘老认为,养生最重要的是养心。先生提出养心要遵循“1+4”原则,并创造出一张养生的精妙方剂,名为“一花四叶汤”,对健康长寿具有很好效果,这是他总结古今养生学家的精粹,并通过现身实践而制定的名方。一花,即指身体健康长寿之花;四叶,即一为豁达、二为潇洒、三为宽容、四为厚道。裘先生说“养生贵在全神”,就是努力使自己保持至善至美、恬淡宁静的心态。摒除邪恶和贪欲之心,不慕求浮荣,不损人利己,破除私心杂念,要有忠恕仁厚、纯一无伪的精神,这样,人体才能气血和畅、五脏安宁、精神内守、真气从之,应享天寿。

养生贵在识度与守度 裘老说,度是衡量一切事物轻重、长短、多少的统称,后人引申为处理事物最适当时为适度。度,包括理度、法度、制度、气度、节度等,做人的一切,都得有个度,养生也不例外。

裘沛然能诗善文,曾感赋一绝:“学如测海深难识,理未穷源事可疑。诗到换年浑是梦,世犹多病愧称医。”这寥寥数语,体现了他一生好学不倦、老而弥笃地追求真理的精神。

中医学认为,病人的精神状态是本,医生的治疗措施是标,医生的治疗措施是通过病人的“神机”(抗病能力)才能发挥治疗效应,如果病人精神已经崩溃,那么再好的治疗措施也无济于事。所谓“标本不得,邪气不服”。

对待生死的态度,也即是对待人生的态度。裘先生常说,人不必刻意地去追求健康长寿,重要的是珍惜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容、淡定、坦然地面对生活、品味人生、乐天知命,以审美的眼光,打量这色彩缤纷的世界。

第3篇

――朱良春,93岁,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原院长

我有三个原则:一是不生气;二是吃饭九成饱;三是不轻易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

――程莘农,89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

在生活或工作上我都时时刻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健康的心态使我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会心平气和地去应对,这样我生活中的不愉快就比别人少了很多,心胸也开阔很多。

――唐由之,84岁,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

遵循《内经》重视正气涵养,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辨证施养,药食同用,劳逸结合,“形与神俱”,“大德必得其寿”。

――路志正,90岁,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

精神上要有修养,身体上要有阴阳调和,生活上要适应自然规律,饮食上有所节制,锻炼休息应有常规,不过分疲劳。这样精神和形体就很健旺,就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和任,89岁,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人体长寿与衰老均与气血息息相关。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起着营养机体脏腑、协调生理活动的重要作用。气血流畅,循环周身,则脏腑和调,健康长寿。

――颜德馨,90岁,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养生之道,前人论者颇多,法亦甚详。然不善仿者,非溃则败。善仿之人,必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避其害而就其利,师其法而活其用,不为生贪,不为死惧,一本天然,自能长寿。

――张灿 ,82岁,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

任何养生保健方法取效之秘在于持之以恒,老年朋友尤其如此。我的养生格言是:顺其自然,以动为纲,以素为主,适可而止。

――班秀文,90岁,广西中医学院教授

运动养生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关键在于坚持。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并逐步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李济仁,79岁,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

人年轻的时候要锻炼,高寿老人活动活动就可以了。关键是用脑子,常用脑袋人长寿。

――陆广莘,83岁,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

养生不外三个方面:精神平衡,身体平衡,饮食平衡。

――张琪,88岁,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

健康行动细则:注意养神、调节七情、珍惜精气、节戒、保护脾胃、饮食有节、重视运动、勿使过度。

――吴咸中,85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

简单自然,生活规律,饮食平常,就是最有效的养生之道。

――周仲英,82岁,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随时随地坚持运动,不抽烟不喝酒,勤动脑勤动手,是我养生的主要心得。

――李辅仁,91岁,北京医院主任医师

中医养生内容丰富,方法多种,在实践中因人而异,贵在力行,持之以恒,不可急功求效,方能获益。

――李振华,86岁,河南中医学院教授

饮食有节、防怒戒满、愉悦为贵、劳逸适度、丝竹琴声、体育强身。

――徐景藩,82岁,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提倡戒疑、戒妒、戒卑、戒傲、戒嗔、戒悲。

第4篇

在现代社会中,比较而言男性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最重,这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己的健康。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男性患癌症的几率比女性高70%,其平均寿命(约为77岁)明显低于女性。但在意大利、法国等国家中,男性居民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寿命也较高。那么,这些国家中的男性有哪些养生的妙法呢?

1.意大利男性的养生法

意大利人每年有42天的法定假日,比中国人多32天。充裕的休息时间使此国男性的平均寿命达到了83岁。意大利压力管理协会主任Neil Shah分析说:“当人们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时,其体内就会出现大量的‘压力激素’。压力激素可使人出现明显的疲劳感和乏力感。因此,为了保持充沛的体能,男性应尽量保持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

2.法国男性的养生法

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男性相比,法国男性的平均寿命较长,患心脏疾病的几率很低。法国著名的瘦身类畅销书作家Mireille Guiliano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了法国男性的养生法:“他们非常喜爱红酒和美食,而且每天都会喝很多的水。法国人的健康格言是:根据季节的变动而有针对性地选用食物,在选用食物时重质不重量。此外,他们每天至少会做30分钟到1个小时的运动,如散步、遛狗、爬楼梯等。”

3.墨西哥男性的养生法

在墨西哥,男人们经常会在气温较高的午间小睡或闭目养神20分钟。他们认为,这样做会“使疲惫的身体保持片刻的宁静,让身心得到调节和休养。”研究发现,每星期午睡3次的人,其患心脏病的几率可降低37%。英国睡眠委员会的成员Jessica Alexander指出:“一个简短而高质量的午睡能为人体提供比2杯黑咖啡更多的能量,并能减轻人的精神压力。”

4.瑞典男性的养生法

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瑞典的男性居民中,只有26%的人体重超标。英国卫生组织的专家Rachel Cooke表示,这可能与瑞典男吃淀粉蟹、水煮土豆和棕面包有密切的关系。这些食物中都富含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很好的健体强身作用。因此,常吃这些食物的瑞典男性拥有全欧洲最健康的体魄。

5.日本男性的养生法

日本男性的平均寿命为85.5岁。他们的食物以鱼、蔬菜、豆腐为主。豆腐中独特的营养物质具有保护心脏、预防癌症的作用。鱼肉中所含的欧米茄-3脂肪酸具有改善大脑和心脏功能的作用。寿司(其配料为鱼肉、海鲜、蔬菜和醋饭)是日本最著名的一种料理,其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而且只含有极少的脂肪。研究人员认为,这种非常合理的饮食结构正是日本男性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5篇

古琴有别于其他乐器,它是自古文人用来陶冶性情的专有的圣洁之器,文人用它来抒怀寄托理想,会友时互通心趣,独处时修身养性,琴成为理想人格的象征。在中国,最早提出琴“性极静”的是嵇康,崔遵度在《琴笺》中也提出了“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审美思想。琴的“静”是建立在“清丽”的基础上的,而“丽”即“美”,所以古琴音乐应该是静美的,这份“清净恬淡”正是古琴音乐区别于其他音乐的特性。清代人徐祺将琴曲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悦耳的、悦心的、养心的。

在儒家乐教“以乐行严礼”的理念下,古琴被赋予了更多的道德教化的使命。“德音”作为教化的媒介,在审美上使人听而有所“思”,“思”而有所“合”,进而达到教化目的。所谓“德音”是指那些不同于“郑卫宋齐”等地的靡靡之音。古琴的音声听后不易产生高亢或低靡的情绪,如桓谭《新论·琴道》所说:“大声不振哗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正好符合儒家乐教的需求,故琴乐为乐教之首,古琴也走向了“道器合一”的地位。

琴能养疾首先表现在琴能调畅人的情志,抒感,令人消愁解闷,心绪安宁,胸襟开阔,乐观豁达,对情志性疾病的调养十分有益。其次还表现在弹琴可使人精神专一,杂念皆消,从而心静神凝,精气内敛。在琴曲意境表现上,大部分内容都是写山水和人的和谐统一,追求人和自然的统一性;古琴美学崇尚超脱尘世、归隐山林,讲究“轻微淡远”,在茫茫宇宙中追求心灵和道的统一。

养生保健讲究和谐适度,遵循自然及生命过程的变化规律,注意调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身体阴阳平衡,守其中正,保其冲和,则可健康长寿。在养生活动中,精神养生被称之为“千古养生第一法”,是全部养生之道的核心。寿源于德,养生先要养德;未病先防,养生即是养性。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息息相通。

中医学也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之上,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数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更有丰富多彩的养生方法流传至今。中医养生理论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协调,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统一。

养性,指的是调理人的性情、情绪。养生自然包括养性,养生与养性是统一的,养性是手段,养生是目的。性情的修养水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理健康。历代医家把调养精神作为养生的根本之法,强调修性安心,情绪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中和适度,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使意志和精神不为外物的荣辱所干扰,使得五脏安宁,形神合一,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古琴“中正平和、清微淡远”的艺术风格和传统养生观不谋而合,琴音在听觉上不引起律动感,速度适中而有节制。与韵律性音乐易使人“惑志”、“丧业”不同,其一旦在听觉上被认同,便有一种冲和无碍,真气运行,神清气爽的感觉,使得五脏相合、血气和平。

在古琴的演奏中,也讲究主体精神状态与客观环境的交融,还体现在主体的身心统一,心手相应,甚至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而在中医理论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更是辨证论治的前提。

养生贵在养心,而养心首要养德。古人认为,琴具有天地之元音,内蕴中和之德性,足以和人意气,感人善心,颐养正心而灭气。“琴,器也,具天地之元音,养呼之德性,道之精微寓焉,故鼓琴者,心超物外,则音合自然,而微妙有难言者,此际正别有会心耳”(苏王景《春草堂琴谱》)

正如宗白华所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感情的一个时代。”琴给了他们一个宣情导志,排遣忧思的途径。弹琴时人往往需要调息运气,精神专注,琴乐恬淡清雅,缥缈空幽,能使人忘却烦恼,心境平和,从而血气畅通,使身心得以滋养,因此可以说抚琴是另一种形式的“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相济也(《养生论》)”

第6篇

退休了,不再风里来雨里去,没有职业的牵挂,无职一身轻;不再为衣食操劳,因为有了养老金和医保,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参加令人乏味的饭局,为了应酬而说口是心非的话……不再参加一开就是半天冗长沉闷的会议,不再参加剪不断理还乱的人际关系讨论,无需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远离了人与人之间的是是非非。

坐下来,干什么呢?看书、读报、浏览杂志,进入知识的海洋,采珠拾贝,意味盎然。这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读报、剪报。我将剪报资料分为读书、散文、养生等几大类,又在每一大类中,根据内容不同分成若干细目。如把“养生”分成养生理论、饮食与健康、锻炼与健身、心理与健康、老年保健、心脑血管病防治及生活方式7个细目,经过这样分类整理,到需要时候便于查阅。

剪报整理,是一个动静结合的运动过程:动手剪报、整理归类活动了全身和四肢,属于动的锻炼;坐下来赏读,心平气和属于静的锻炼,这就达到了人们常说的“养心在静,养身在动”的养生目的。一动一静,就像气功师和书法家练功习字时进入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起到乐而忘忧、痴而忘疾、心静体动的作用。

我身边有这样一件事,有两位患了鼻癌但又不是晚期的五十岁左右的人,因为对疾病医学知识的了解,以及对疾病态度的不同,结局也不同。

老张患病后,每天定期服药,配合医生治疗,由于他平时坚持看报,懂得一些医药卫生知识,思想上想得开,放得下,心情稳定,心理平静。几个疗程后复查,医生告诉他,癌症已控制,病情已缓解。老李也得了鼻癌,此人平时不看书读报,知识贫乏,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后,心理恐惧,愁眉不展。住院后打针吃药做化疗,但疗效不大,一年后病情恶化,癌细胞扩散,不久就走了到生命的尽头。

这两个人的事让我觉得,平时多读书看报,掌握积累一些医药卫生知识和养生保健知识,同时拥有良好的心态,对中老年人战胜疾病、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看报剪报属轻量型身心活动,且情趣无穷。既然读了,剪了,还要“作”。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表达出来,不断写作,头脑才不会生锈,思维才会敏捷,才思方能泉涌,心灵方能净化,身体方能健康。

第7篇

海南省定安县的文笔峰山势虽然不高,却是个难得的风水宝地。山上苍松翠柏,亭台相连,据说这里是道教内丹派南宗五祖白玉蟾修道悟道的地方。时至今日,环绕在文笔峰周围的玉蟾宫声誉已越来越大,这里不仅有白玉蟾的创建之功,更有玉蟾宫现任主持――张至顺道长的辛勤耕耘。出生于1912年的张至顺道号米晶子,又号九曲回阳道人,为中国道教全真龙门正宗第二十一代传人。如今,道长虽然已是百岁的高龄,却依然精神饱满,思维敏捷,说起话来声音洪亮,且步履矫健稳重。究其养生之道,主要有以下几点。

顺其自然是张道长高寿的原因之一。道长认为:“有些人出家是因为看不透,而我入道,却是因为看透了。”他认为这一切“全是顺其自然之事。”张道长原为河南人氏,幼时家中颇为富足。但由于战乱,没多时,家道就迅速败落。为了谋生,只得外出以乞讨为生。一次,村里有人唱大戏,其中有一段叫作《湘子传》的,说的是韩湘子出家成道的事。这一偶然发生的事,却给当时年仅七岁的张至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他不时地暗自琢磨此事。以后,他又时常听人说“终南山”是个修道的好地方。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张至顺听了暗想:“终南山”有个南字,应当是在南方吧?于是,他瞒着家人,向东南方向跑了几次,可最终都被人送了回来。直到十七岁那年,或许是精诚所至,他终于在华山遇到了他的师傅刘明苍,便跟着他来到了华山西面的少华山碧云庵居住修行。第二年正月十五,张道长正式出家。出家那天,师傅赐其道号为米晶子,并云:你是一个修道者,不但要自己潜心修道,更要弘道广生,济人救世。道长将师傅的话语铭记在心。此后,他又出山四处修道、访道、弘道,并在道祖爷的指引下,来到了玉蟾宫,希望在这里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及道家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可以使百姓从中受益。

道长认为,道家的养生智慧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神秘,恰恰相反,道家的养生其实简单易行。他常云:“养生之道非常简单,这是因为道本来就是简单的,凡是复杂的就一定不是道。”为此,他还编了一首简单易记、颇具实效的顺口溜:“少吃荤,多吃素,月光底下勤散步(这是因为月光最为养人)。万缘齐放下,长寿如彭祖。”短短几句话,应验了“大道至简不繁”的道家智慧。道长所说的“少吃荤,多吃素”自不必说,因为这已经成为养生一族的共识。而“月光底下勤散步”也许是因为月亮属阴的缘故,所以在月光下散步可以采阴,而阴虚的人“晒”月光则可以起到调阴的作用。而“万缘齐放下,长寿如彭祖”则是养生之道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子・杨朱》云:“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此之谓顺民也。天下无对,制命在内。”不违背命运,何必羡慕长寿?不注重显贵,何必羡慕虚名?不企求权势,何必羡慕官位?不贪图富有,何必羡慕钱财?顺应自然的人走遍天下也不会遇见对手,因为他已经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而道长恰恰就是一个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的人。

有趣的是:道长还把道家的养生智慧与传统文字结合起来,从而别开生面地创出了一套养生视角下的“说文解字”。他说:“万物由道而生,由道而养,由道而成,由道而藏,因此,道家中的养生保健智慧都是由道生发而来,换句话说,道家的养生之道也是由道而来。”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都在讲养生,可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道长解释:“我们的老祖宗在造字时,是倾注了某种深意在里面的,比如,就‘养’字来看,里面就有一种内涵。我们现在看到的‘养’字是简体字,要想讲出‘养’的含义,必须根据繁体字来讲。繁体字的‘养’上面是两点,中间是个‘王’,下面是个‘食’字。当把繁体的‘养’字拆开分析时,蕴含于其中的养生之理便会自然彰显出来。”尽管道长于此多有心得,可他却从不炫耀,一恐道理不周,让人误解;二怕前有高人,贻笑大家。于是张道长就在修道弘道之中,既时时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理论,又常常和其他高道相互切磋,相互印证,共同提高。

长期修行练习“八部金刚”和“长寿功”是道长高寿的又一个原因。道长现在修行练习的“八部金刚”和“长寿功”功法,是门中的祖师爷流传下来的。

“金刚长寿功”是我国道家祛病强身、健康长寿的一套秘不外传的功法,它吸取了我国传统的气功文化之精华,应“天人合一”之自然规律,结合“阴阳五行”的中医理论,由“金刚功”(外八部)和“长寿功”(内八部)两部功法复合而成。金刚功为阳、为刚、为外、为显、为离、为火、为乾、为体、为后天、为基础;长寿功为阴、为柔、为内、为隐、为坎、为水、为坤、为神、为先天、为上乘。修炼金刚长寿功实为内外结合、刚柔结合、乾坤结合、坎离结合、先天之气与后天脏腑五谷水化精微之气结合。长期习练可以达到“天人合一”、虚空无为的境界和性命双修、阴阳平衡、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金刚功练外功,练形体,练五脏六腑。运用双臂变成横一直的直线弧形,用刚性内劲之气疏通全身的经脉。坚持习练能调节、理顺四肢,使身躯、骨骼、关节的连接舒畅,能调整身体中柱脊椎骨的某些变形与错位,使神经系统恢复正常;还能协调五脏六腑运作,排除体内各种病气,强身健体。“八部金刚”的最佳习练时间为清晨阳光快要出时,适时,可选择一个幽静环境习练,让全身金刚之气与朝阳相映同辉。但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前功尽弃。长寿功练内功,练心神,练人的先天之气。它着眼于松静自然,存心凝神,采用许多柔和的曲线弧形动作,沟通天地先天之气与人体脏腑元气交融。长久练习,使人进入“玄牝之门”,练精化气、练气化神、五气归元,最终达到练神还虚、复归无极、无思无为、物我两忘而“天人合一”的无极境地。练此功宜在每日夜深人静之时,如在月光下习练尤佳,此时意景相融,功效倍增。但同样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前功尽弃。也许有人会认为,道教养生从来只传信任弟子而不传外人,实际不然。张道长很早就想把强身健体、健身养生的“八部金刚”和“长寿功”的修炼秘诀传授给每一个中国人。他经常对人说:“我是一个中国人,道教是我们的民族文化,那里边的好东西,我不能一个人受用,得把它传出去,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都受益,都能活得健康。”为此,张道长决定把自己80年来的修道养生心得和代代单传的金刚、长寿功法传授到社会,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快乐,没病没灾。2010年6月16日,张至顺道长及其弟子在定安县沿江公园欢乐广场向定城近万名群众公开传授了这套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这套拳法已成为当地群众强身健体的首选。人们在感谢道长的这份爱心之余,更为他的博大心胸和大道之德所感动。在此,笔者不由想到孔子所说的“仁者寿”,张道长的高寿,想来和他的仁爱之心也有着一定的关联吧。(金刚功和长寿功的练法可登陆“百度”网,在互联网上搜索。)

第8篇

中国传统文化与健康养生是相互相承的,也就是乐活的生活方式。这是《中国保健营养》杂志一贯遵循的。自2009年以来,本刊开办的《名人养生专栏》就致力于追随文化前辈、名家学者的轨迹,从中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

因为养生不光是从躯体上去养,还要从精神上去养。天地以人为本,人要以健康为本,健康要以养生为本,养生要以养心为本,养心要以养德为本。

传统文化中的养生真谛

近年来,一股“国学”热潮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兴起。从各大著名高校开办国学班,到《三字经》、《论语》进入小学课堂:从“百家论坛”在电视上的走红,到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国学书籍……中华传统文化似乎正迎来一次全面的复兴。

目前国人最大的困扰是什么7著名书法家冯大彪先生的观点很有代表性,时下中国人面临信仰的危机,缺少精神上的皈依感。从人类社会的历史来看,科技一直是在进步的,而“文化”的发展却未必如此。现在的“国学热”也反映了中国文化面临的这种现状。经过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人们开始逐渐感到迷失和困惑,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方向,便转而向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求向精神家园的回归。而国学正是以“人与天地的和谐”为主旨的哲学,解决的就是“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人生终极命题,从这一意义上说,国学与现代人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需求不谋而合。

中医是国家重要的一部分,而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它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一直关注本刊的著名篆刻家朱鸿祥教授传统文化造旨颇深,他感慨地说。《中国保健营养》杂志这个栏目开办得非常好,每一期采访的名人养生心得,体现了养生必养德的传统思想。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无异于一股精神清泉,洗涤着人们的心灵。

养生是保养身体、延年益寿之道。而养生的诸多方法中,养德尤胜于其他。正如老子提出的“三宝”论:持而守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故能器长。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资料告诉人们,人类的健康与寿命,15%取决于遗传基因7%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10%取决于环境因素;60%取决于自我保健。这就指出人的健康、衰老、寿命受到许多因素影响,但最主要的因素是由自己决定的。

养生与养德关系密切,是有科学依据的。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证实,和谐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心态能使体内分泌出有益的激素和乙酸胆碱,这些物质能将血液流量及神经细胞调至最佳状态;同时大脑会分泌出一种天然镇静剂,使人获得内心愉悦、缓解精神烦忧。

国外一些科学家调查中也发现,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有益健康。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对2700位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几十年跟踪调查,发现“德者”的预期寿命大大高于不良之人。道德感是人的一种社会性高级情感。自我道德感的满足,缓解了这方面的情感矛盾,减少了心理冲突,并通过大脑皮层,又给生理机制带来良性影响,从而有益于人的健康。

大德者寿。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外在形象,其实却映射其精神气质与内心世界,正是将“德者寿”的理念完美融于一身了。养德应该有良好的心态,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品德。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有仁慈善良的人生观,与人为善,说真话不说假话,乐善好施,乐于奉献,助人越多心情越愉快。淡薄名利,知足常乐。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还重,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见到他人事业有进步、生活有改善就为之高兴,见他人有困难、有灾难就怜悯、资助,见有人受歹徒祸害则见义勇为,当人家有求助时则有求必应,戒除嫉妒、结怨、打击、报复之心,培养高尚的人情、亲情、爱情。在善与恶、正与邪、公正与私欲、诚实与虚伪、清贫与奢侈之间,总是选择前者。

第9篇

摘要:老庄重身贵生的养生智慧为现代人内心世界的和谐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对于现代人心理健康保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当代大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老庄的养生思想,加强自己的心理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心理失衡时的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实现自我完善。

关键词:老庄 养生思想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当代大学生是否缺失应有的生命意识教育,的确值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思。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老庄养生智慧高扬生命大旗、重视身心保健以达成心理的和谐,主张超脱名利之外、以独立逍遥的态度来面对挫折,从而实现对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正是当代大学生加强自我心理保健树立生命意识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珍视生命,保持和谐健康的心灵世界

受社会上各方面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成功是建立在物质功利基础上的功成名就,这使得大学生的成就感和成功观在多重文化渗透的今天失去了应有的平衡。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社会的要求、家长的期盼就成了很多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严峻的职业压力使得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忧虑的问题。大量的失业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会对社会构成冲击。有研究认为,即使在基本生活尚有保障的情况下失业达到6个月,人们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再加上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困难或者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失业者就会产生巨大的压力感。特别是对于那些积极追求成功、急于实现自我价值的大学生来说,在追求人生成功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失去宁静,失去耐心,出现空虚、孤独、痛苦、抑郁、绝望。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衡,急于追求成功的心理让一些大学生的内心变得浮躁,压力越大,最后发泄出来的力量就越大,可能一言不和甚至一个眼神就可以成为愤怒的导火索,引发激烈的争吵,甚至造成暴力伤害。尤其对于积极营造成功人生的大学生来说,可以借鉴老庄的养生思想,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珍视自己的身体生命,在不断努力攀登的路上。能不因身外之物、一己私利丧失人的自然真性,从物欲追求中回归到自然中陶冶情操,从物欲的世俗困扰中超脱出来,在困难挫折中求得心理平衡,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份宁静、超然的心境,从而消除忧虑、烦恼和恐惧,并使心灵得到充分的和谐,维持心理的健康与平和。

老庄养生思想强调珍视生命的存在,反对心为形役,注重内在的精神生命及其境界,要求形神合一、不相分离。主张以超然物外而逍遥自得的心态,超越世俗对所谓物质名利、事业成功的追求,获得个人内心的平静,达成身心的和谐统一,使生命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与自由。老子的重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重视,而是将“身”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在身与名、身与利、身与天下的价值对比中,老子的价值尺度是指向前者的,“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老子对“生”的态度可概括为珍惜生的状态,希翼生的永恒。“老子的珍生倾向同其贵德重身意识一样,反映了他对生命存在的珍重,是其生命本位观的具体体现”,体现了老子的人生智慧中的升化方法,即否定现实目标的价值,消除失败感,并将各种欲求诉诸于对生命本身的追求,这无疑从很深的层面上消除了人们的心理压力。庄子继承了老子重身贵生的思想,并进一步提出了养护生命之道,认为一个尊重生命的人应该爱惜生命,不论贫贱富贵,只要顺其自然,就能达到心灵的恬静宁和。庄子视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反对轻视生命,反对一切有损生命的事情和行为,甚至认为人们不应该为追求无限的知识而损伤自己的生命,以生命追求无限之知识实不可能,且危及生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老庄主张“贵生”,认为人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反对人被名或货所累,认为一个人若是过分地关注名誉、货利,就一定要付出巨大的精神和身体的耗费,即所谓“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主张“全身”,“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所谓全身而退,以避免祸害,善于养生的人处处小心,要勇于抽身引退。庄子与老子一样贵生,他认为人要想成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的真人。首先必须善于“全生”。庄子提出“无用之用”的全生法。《庄子・人世间》篇中用一个杨树“以无用求大用”的例子对此作了生动的注解:一株不材之木,而正因为它无材可用。才无人砍伐,它由此才得以全生全寿。没有健康的身体条件,就没有健全的心理状态,这符合现代的心理卫生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挖掘老庄的养生思想,就很有现实意义。老庄养生思想认为一个尊重生命的人,就应该懂得如何养护生命,珍惜生命中的所重,即心灵的自由。“正是道家的境界之道和儒家的伦理之道构成了中国人进退自如、和谐理想的自足自恰的人生之道”。顺境里从儒学吸取进取的力量,逆境里从道家寻找安抚心灵的妙药,精神皆有所归拢和寄托,能够增强知识分子对挫折、迫害的承受能力,这大概就是中国许多知识分子在追随孔孟的同时不愿放弃者老庄的原因。当代大学生在积极追求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征途中,面对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在求学、生活、感情等遭遇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不妨学习道家调治身心的养生智慧,借鉴老庄重生养生的思想,珍重生命,重视身心保健,从而在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保持身心平衡,以出世的心态做人世的事业,在追求名利的路上给自己的心灵一个放松的机会,正确认识自我,卸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去迎接一个美好的未来。

二、增强大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调适能力

“挫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而干扰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尤其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受过挫折,面临压力就会选择逃避,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心态。20世纪90年代末,姜宪明等学者对江苏省部分高校学生的心理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挫折缺乏全面的认识,部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33.2%的学生认为挫折给自己造成了不良心理影响。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或者对成功的强烈渴望造成的挫折感使他们产生了迷茫、空虚、郁闷的心理现象,如不及时调适,使之得以排解,对人生的失望就可能使他们走上不归路。由此可见,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应对挫折能力的重要性,并切实增强自身的应对能力。若对挫折的消极反应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对受挫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构成危险,成为自杀行为的心理基础。人生十之八九都会遇到不同的挫折。挫折是难免的,耐挫力较强的大学生在挫折面前越不会过于紧张,没有强烈的情绪困扰,能够尽快地找到适应和对付挫折的办法,从而保持心理行为的正常。而耐挫力弱的大学生对挫折过分敏感和紧张,稍遇挫折就惊慌失措,并且容易长时间陷入不良情绪中不能自拔。生活中出现一些不顺利、不愉快,学习和交往 中存在一些挫折、失败本来是正常的事,但他们对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并不是很严重的挫折打击都容易造成心理和行为的失常。其实耐挫力是可以通过平时的训练提高的,大学生只要正确地认识挫折,冷静客观地分析挫折的原因,不断调整自己,乐观、豁达地看待人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自身的耐挫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老庄的养生思想注重养身智谋以冲淡心理上的挫折感,实现心理的和谐健康,具有很强的心理保健功能,对于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和认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老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其思想中含有很多养心健神的宝贵财富,历来为医家重视。老子力主‘恬淡’、‘清静’、‘素朴’、‘知足’,以此来作为养心之根本”。不仅可以培养人崇高的精神境界,而且可以使人保持内心的平静,调谐自己的心态。针对社会中人丧失自我于物欲、迷失本性于世俗的现象,老子阐述了修身养性的道理,提倡复归人的自然本性,抛弃物欲而保持心灵的宁静,“致虚极,守静笃”,通过“致虚”、“守静”摆脱外界因素的影响,进入超功利状态,而反朴归真,“复归于婴儿”,即恢复到无知无欲的纯朴自然的境界。“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婴儿”即“涤除玄览”之心、赤子之心、童心:“涤除玄览”就是要摈除种种主观欲念、杂念,保持内心的虚静安宁。庄子也强调虚静养生的重要性,概括并发挥了老子关于“虚静”的思想,认为:“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子由老子虚静思想引申出“心斋”和“坐忘”的养生法,其共同的特征是静心。“心斋”、“坐忘”可用庄子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即:“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要言之,其核心在于彻底去除杂念、欲念,由实人虚,进人物我两忘、与物同化、虚静空明的状态。在庄子看来,最好的养生应是恬淡无为、自然而然的养神之道。“现代医学和心理学认为初级的静心可以起到放松肌肉和神经的作用。高级的静心则可达到杂念全消心境清澈透明的境界,‘心斋’和‘坐忘’对缓解心理压力的意义在于每天强制性地使自己在特定的时间里,暂时脱离各种社会活动,减少联想杂念,心态放松,使自己处于空灵寂静、温馨喜悦的状态,从而使身心得到很大的调整,经过持续不断的坐忘,使自己的身心结构发生变化,感到七情八难不复存在,入于物我两忘、物我同一、天人一体的境界,使身心得到很大的改善,这正是西方心身医学和行为医学希望使人们达到的心理健康境界,不仅在显意识上明显放松了精神,而且在潜意识层次上进一步消除了深层次心理压力带来的影响”。

另外,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挫折,老庄以主观的强烈的自我尊重、特立独行的评价标准和绝对的逍遥行为风格来超越挫折的体验。老子说:“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澹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在老子看来,只要保持了自己精神的独立,拥有独立的人格状态,顺从自然的本性,就可以以逍遥事外的态度来超越挫折的侵扰。庄子则进一步发展了老子遗世而独立的思想,他坚决主张:“遗物离人而立于独。”所谓“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圣人不从事琐细的事务,因而遨游于世俗之外,心灵超出物质世界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处于一种超功利精神状态。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即使面前荆棘密布。他的思想也不会有负担,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做一番精神上的“逍遥游”。老庄的洒脱心态无疑具有非常浪漫的色彩,体现了其重身贵生的思想。人们面对无可挽回的挫折局面时,积极地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安慰自己,保持心理上的稳定。老庄哲学对人们的心理调适、精神修养和达到内心世界的和谐具有独特的指导作用,但是和任何传统思想文化一样,它既有精华亦有糟粕。所以我们应当认识到老庄的养生思想有消极的一面,是以退缩自保的外事之道,特别是主观超脱的精神胜利的方法来实现的,在学习老庄养生智慧的时候应该基于对生存意义的深刻领悟,而不要陷入阿Q式的自我麻醉。

第10篇

目前还坚持门诊、教学、科研工作。他认为一位医德高尚与医术精湛的医生,每日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内心喜悦,本身就是很好的养生。他的养生方法贯穿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他爱运动、慎饮食、戒怒气、善调养,重于预防,精于治疗,主张修性养身。他这种规律生活,就是宝贵的养生经验。

一、运动

我自青少年时代起即好运动,爱打球;行医后,虽没有机会打球,但仍然喜爱运动。虽年届八旬,每天仍坚持活动。早晨五时半开始起床做头部保健操,摩擦头面、颈部、后脑等处,以健脑醒神,调和气血;继则到室外做广播操,以及扭腰、四肢屈伸活动和小跑步,最后再缓步10分钟。早晨做室外活动前,必须饮杯热水及食用数块饼干,切忌冷饮,这样利于抵抗清晨寒气;出室时间大致在太阳升出地平面后,此时地面上正阳气上升;午睡后再做一次简单活动;临睡前一般做摇橹形式的活动,接着以热水洗面濯足,目的是使全身血液做一次调和,尤其对于用脑之人,这样做可使脑部血液流散,利于睡眠。但此次运动只是短暂的,如果运动过度,反使人兴奋难以入眠。

在中青年时代尤喜下象棋、听歌曲、看戏剧及旅游。近年来由于年龄及时间的缘故,除了欣赏歌曲及戏剧外,其他活动逐渐减少。

二、睡眠

本人的睡眠一般很好,每日睡眠6-7小时,午睡l小时左右,一般很少失眠。睡眠前20分钟要静心寡思,因多思多想引起兴奋而难以入睡。偶尔失眠的时候,本人采取如下的方法:(1)不再勉强入睡,马上起床以热水洗面;(2)静心阅读一些轻松不用脑的作品,如儿童漫画或报纸等,一小时左右后再静心安卧。一般都能有效。

三、衣着

本人爱穿中山装,觉得它穿在身上既舒适又大方,又能够保暖。季节变化之际,我主要根据两句古语“春要捂,秋要露”来调适衣着。所谓“春要捂”,就是在春天要将身体捂得暖一些。因为春天来临,天气转暖之际,人们肌肤随之放松多汗,易被春寒侵袭,故春天宜保暖为要,不宜过早将冬衣脱去。所谓“秋要露”,就是秋季要锻炼耐寒。因秋季天气渐凉,人们肌肤毛孔逐步收紧,如果天气一冷就加衣,势必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冷而过早将衣服穿足。而老年人如果衣服过重,则又有诸多不便。所以秋天时穿得适当薄一些,增加身体的耐寒力,至冬天天气寒冷时衣服穿足最为适宜。

四、饮食

本人饮食按时定量,一年四季均较有规律。青年时代食量很大,每餐要吃5两左右,日达2斤余;这与年轻体壮又好运动有关。以后随着年龄增长,食量渐少,到40―50岁时食量每日约1.5斤左右。食物方面以米为主;菜肴以蔬菜、豆制品为主,荤菜为辅,荤菜主要是鱼、鸡、鸭、猪肉等。

饮茶可以醒神清头目,消食下痰气,止渴利小便。本人过去喜饮绿茶,但近年来因大便秘结而减少饮用。

喜食甜点和糯米制点,如汤团、糕、粽等。目前因年纪大而较前少吃。喜吃葱、蒜、姜,但不多吃,厌吃辣椒。无吸烟饮酒之嗜好。

五、戒怒

戒怒戒躁也是养生之道中很重要的一条。肝为刚脏,最易动气而产生肝阳偏亢、肝气抑郁、肝风内动等症,并且极易引起其他脏腑产生病变,如现代医学的津液、神经、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的疾病。因此经常烦怒对身体危害最大。

本人控制愤怒情绪的常用方式:(1)首先“忍”字当头,不怒不躁;(2)静心养性,认识到健康第一;(3)多多想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多想自己的佳境,要“知足常乐”;(4)静坐看书或专心研究临床遇到的疑难杂症及危重病证。要把为病人治好病看作既是应尽的责任,又是一件愉快之事;(5)听听音乐或户外散步;(6)默诵《养生歌》。

《养生歌》

怒似剑、欲似刀,寡虑少思精神好;

青菜豆腐保平安,甘脆肥浓烂肠草;

饮食按时更定量,睡眠早而起身早;

烟酒不沾体质健,早操运动强身宝;

与人为善心无亏,保民健康第一条。

德才并重仁者寿,笑口常开年青少。

六、调养

我比较重视对感冒的治疗。治疗感冒常用之法:偏于风寒者,以“荆防薄杏汤”为主;咳嗽者,以“小青龙汤”加减;偏于风热者,以“桑芩银翘汤”为主;咳嗽咽红者,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对急性胃肠炎的治疗,寒湿表邪重、寒热高者,以荆防败毒散加减;内热外寒者,葛根芩连汤加减。暑湿食滞者,藿朴二陈汤加山楂、神曲、谷麦芽、香连等。

在预防上,运动比较重要,同时每天以两手摩擦头部、腹部及足三里。一般冬天常服黄芪防风饮,夏天常服藿香山楂茶。

我常服的保健药物以补气血、益脾肾中药为主,即除了针对心脏而服的人参、丹参外,还在睡前常用杞子、薏仁、山药、红枣煎汤作夜点。本法有补心肾、益脾肺、兼利湿之功。多在睡前半小时服用。

七、格言

第11篇

做到“三不”活百岁,工作到老活到老

邵逸夫曾对媒体介绍说,自己有三不做:一不赌钱,二不喝酒,三不做不正常的事。所谓不正常,就是指刺激的事情,这会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工作是邵逸夫的另一个养生秘诀。他曾说过:只有保持工作才会长寿。直到90岁前,他还坚持每天上班,100岁时他还出席每两周一次的公司高层会议。另一位长寿明星活了106岁,她长寿的秘诀之一也和邵老一样:乐此不疲地工作。她曾在日记中写道:“工作是半个生命,越忙越有精神。懒散是生命之敌,一懒生百病。要使生命之树常绿,只有在不断的工作中防止智力衰退,保持身心健康。”

健身气功勤习练,动作简单效果显

邵逸夫晚年走路几乎不用拐棍,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勤练至少45分钟的气功。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练气功,一天都不疲劳,睡眠质量很好。”邵逸夫习练气功颇有心得,还曾被世界医学气功学会聘为顾问。

我国古代的健身气功属于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中医大家都曾习练健身气功延年益寿。媒体曾报道邵逸夫习练的健身气功中有一套叫做“养生剑指桩”的健身方法,很多动作都比较简单,即便没有健身气功基础的人也可以习练健身。比如搓双手、擦面有助于提神醒脑,升阳驱寒;比如干梳头类似于中医养生功法里面的“梳五经”,对于健脑益智、预防老年痴呆都有较好的效果;比如搓耳朵有利于肾及双耳的保健;比如擦大椎有助于预防风寒感冒等呼吸系统疾患;比如循经拍打两臂、前后甩臂有助于预防肩周炎、鼠标手、网球肘、腰背肌肉酸痛等疾患。

笑口常开能宽容,B型人格乐无穷

邵逸夫是个笑口常开的人,属于典型的B型人格。他说,笑是宽容,宽容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善良的结晶,是生活幸福的一剂良药。

美国心脏病学专家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将人的人格分为A型人格、B型人格和C型人格三类。研究表明,A型为竞争性人格,人格特质主要体现为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得心脑血管疾病。C型人格性格特征为抑制强烈情感、顺从他人意愿、缺乏自信、避免可能冒犯他人的矛盾或行为、对待生活的态度沉静、有无助和无望的感情取向,与癌症的发病率高相关。B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宽容、心平气和、性情不温不火、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研究显示,83%的长寿者来自B型人格。

淡漠名利重慈善,仁者爱人仁者寿

邵逸夫多年来为我国教育及医疗事业等捐助过数以百亿计款项,不但是一位慈善家,也是一位仁者。

第12篇

健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对健康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然而,养生是直接涉及人们身体健康的一门科学,不容“张悟本们”戏说。所以最需要那些准确、权威、科学的声音。

日前,从医30多年的知名专家――全军中医药学会常委、福州总医院中医科刘建华主任医师谈了些自已的养生心得,她认为养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加以注意,从每件平常事做起,她希望自己的养生方法能给大家以启迪。

饮食不能太清淡

许多人对饮食的清补原则存在着片面的理解,甚至认为清淡就等于只吃蔬菜、瓜果,追求饮食的绝对清、素。

刘建华认为,饮食太清淡会造成营养缺乏。一味只进食蔬菜,人体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就会不足,势必会削弱机体的抵抗力。她说,平素体质虚弱的人群可通过适当加强营养以使气血和精力更加充足。人到老年以后,舌面上的味蕾减少萎缩,嗅觉细胞更新缓慢,加之一系列生理改变,就会使食欲进一步减退。

哪些荤食更具有清补的作用呢?“确实要补,不妨多吃些鸭肉。”刘建华介绍说,健康人群可以多喝冬瓜炖老鸭汤。因为鸭肉性凉味甘,能“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此外,泥鳅、瘦肉、海产品等食物可与党参、黄芪、当归、陈皮、甘草等炖汤服用,只要选择得当,同样益于清补。

根据体质选水果

水果要吃出健康,把握时机很重要。刘建华认为,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选食,才能达到养身养颜的作用。如果不了解自己的体质,也不了解水果的属性,随意吃自己喜欢的水果,也容易给自身留下隐患。因此,人们在吃水果前,应当先对水果的“寒”、“热”属性及自己的体质有一定了解。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寒凉类水果有:柑、橘、香蕉、雪梨、柿子、西瓜等,体质虚寒的人要慎食或少吃。温热类水果有:枣、桃、杏、龙眼、荔枝、葡萄、樱桃、石榴、菠萝等,体质燥热的人食用要适量。甘平类水果有:梅、李、椰、枇杷、山楂、苹果等,这类水果适宜于各种体质的人。

刘建华指出,至于水果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可根据个人的喜好。只要吃的量不大,对身体都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要注意的是,服药前后1~2小时最好别吃水果,以免水果中的果酸影响药效。

坚持每天运动

“一年365天只要没出差,我每天都会打乒乓球!”谈起乒乓球,刘建华笑逐颜开。她说,打完球,洗个澡,工作效率更高。有时候约不到球伴,她就到户外快走40分钟。她说,坚持运动使自己手脚灵活,精力充沛,不容易感觉疲劳。

另外,刘建华坚持洗冷水浴已有30多年。她说,自己很少感冒、生病,应该得益于良好的习惯,归根到底,与自己常年洗冷水浴和冷水洗脸密不可分。因为,通过冷水的刺激,可以锻炼和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常年如此,身体的抵抗力会逐步增强,有益于抗病防病。

身体小恙少吃药

有些人稍微有些咳嗽、打喷嚏、鼻塞就翻箱倒柜地找药。刘建华说,一些可自愈的症状较轻的疾病,能不吃药就不要吃药,包括中药也一样。比如感冒可以通过多喝开水、运动等其他方式来排解。

刘建华给患者看病时,她的案头上搁着一大杯茶。对于这个爱好,刘建华解释说,自己爱泡些西洋参和枸杞,西洋参味甘辛凉,补阴虚效果甚佳,而枸杞子泡茶,有滋补抗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