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节能减排方法

节能减排方法

时间:2023-05-29 18:24: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节能减排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节能减排方法

第1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意义

目前来讲,由于能源密集型行业,全国的钢铁企业能源使用量能达到我国总使用量的15%。2011年我国能源总使用量为255421亿 t标准煤,而仅钢铁企业能源消耗量就达到了41934万t 标准煤,约占总消耗量的16%。并且众所周知,钢铁企业的能源使用效果,直接决定了它在生产过程中废气、固体废弃物及废水的产生量。2011年,钢铁企业SO2排放量达到 2639万t,约占工业总排量的7%,钢铁企业烟尘排放量为达到 69万t, 约占工业总排量的9%,钢铁企业废水排放量为达到19亿t,约占工业总排量的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全国钢铁企业密集型地区,钢铁企业已严重威胁到了当地的环境,成为污染的主要源头。因此我们认为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它是达到我国“十一五”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 10%”的重要保障。从而本文认为钢铁企业应增强节能减排的认识,并针对节能减排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

1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1)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是更好体现了社会责任。节能减排是中央从经济发展全局出发,站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出发点,做出了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决策,促进科学发展稳步向前,是所有钢铁企业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长期坚持且务必抓好的政治任务。在实现自身企业利益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同时,应该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把节能减排真正融入到企业发展中来,推动节能减排取得大成效,在节能减排中争当表率。

(2)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工业化不断加快,钢铁企业迎来了发展良机。但最近随着钢铁产能过剩,需求减缓,原料成本过高等因素,钢铁企业利润逐渐下滑,2011年,钢铁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51%。在利润下滑的影响下,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能源消耗影响显现,钢铁企业面临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恶化,节能减排已经迫在眉睫,提上钢铁企业发展日程。

(3)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是自身发展和价值观的体现。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像以往以资本技术和设备先进为主导,而是逐渐向企业社会形象、公信力、品牌影响力等因素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资金和技术等实力慢慢接近,而节能减排、企业发展前景、企业社会价值等问题将会影响未来钢铁企业。

2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和自觉性。 “意识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只有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才能激发企业全体职工自觉地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 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培育全体职工正确的节能观念和环保理念,提高节能减排意识,是钢铁企业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 充分利用会议、新闻媒体等各种场合和宣传工具, 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企业高层领导的节能减排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自身的重要使命。

(2)将节能减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节能减排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既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也是长远的战略需要。 钢铁企业要把节能减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正确处理科学发展与经济增长、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结合战略和规划的实施,研究制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和措施,把节能减排工作融入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切实发挥战略和规划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控制作用,从源头把好节能减排关。

(3)推进结构调整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 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是破解发展瓶颈、优化发展环境的要求,是推进节能减排的要求,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因此,钢铁企业应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充分认识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结合企业实际,抓紧制定和实施企业淘汰改造落后生产能力计划,按规定及时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并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以优质、高效、节能、安全、少无排放为重点,对落后产能进行改造,确保完成淘汰落后的目标任务。 同时加快调整产品、工艺和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生产技术优化升级,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含量的先进生产能力。

(4)采用先进技术 ,不断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 。 科技创新是钢铁行业节能减排重要手段。 钢铁行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努力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行业在节能减排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 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的话语权。 钢铁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每年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推广和改造方面安排专项资金, 按年度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扶持和银行、投融资机构信贷支持,积极推动烧结余热发电、炼焦煤调湿、蓄热式燃烧、干式高炉炉顶压差发电、干熄焦等一批先进适用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企业竞争力。 并以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为平台,加强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成立节能减排攻关小组,加强新产品、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升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应用效果。

(5)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 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是钢铁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钢铁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管理节能。 当前,一部分企业对现代化企业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或措施不足,已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因此,钢铁企业应当将节能减排工作与现代化管理紧密结合,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利用系统的思想和过程方法, 以及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确保能源管理活动持续进行、能源节约的效果不断得以保持和改进,从而实现能源节约的目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钢铁企业应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对标管理系统,选取国内外先进标杆企业,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通过与先进企业指标进行对比,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阶段性、有依据、可量化、可实现的目标,将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基层单位和个人,建立起责任明确、分工协调、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确保任务落到实处,做到权责明确、奖惩分明。 加强节能管理,提高企业能源管理人员素质,更好地发挥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3 结语

当前钢铁行业的生产量大幅度提高,特别是粗钢产量已经呈现了供大于求状态,同时钢铁行业的利润已经降低至冰点甚至亏损状态,这样节能减排的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钢铁行业能源二次利用率得到提高,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使钢铁行业努力建设成为绿色、生态环保型行业。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煤矿生产 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 生产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62-02

引言

随着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程度也逐渐提高,低碳经济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煤矿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能源产业之一,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安全,更要注重安全生产绿色管理体系的建立。绿色代表着自然、安全,绿色理念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我国煤矿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例如生产活动、安全措施、管理环节等,都可能出现问题,进而导致安全问题出现,导致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对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对绿色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在现代管理理念中,煤矿安全生产的绿色管理理念象征着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管理,绿色管理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安全生产的绿色管理背景下,煤矿产业中提出了绿色生产系统,涵盖了采掘、运输、排水、调度等各个工作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应该要积极加强对节能理念的应用,使得绿色管理理念能够与煤矿生产过程进行有机结合,确保煤矿行业实现绿色、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一、煤矿产业节能减排现状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由于对能源的过渡开发,导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当前世界中的能源体系依旧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基础,在我国煤炭是一种主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大约占67%,但是由于传统的煤矿生产理念对环境保护的考虑不足,过度注重经济效益,因此导致煤炭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到一定程度时,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危害,例如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再比如大气污染,导致雾霾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效益,更要关注环境。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多,已经引起了各国的重视,低碳经济成为当前各个国家经济规划与实施的重要引导,我国也积极加强对低碳理念的宣传,并且将这种理念深入到群众中,当前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认知程度也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力度有所下降。

二、我国煤炭产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煤矿作为煤炭行业的基本元素,既是能源生产单位,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以及国家经济命脉,煤矿节能减排,则关系到国家节能减排总目标的实现,在坚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煤矿企业的节能减排生产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第一,落后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已经逐渐实现了转型,但是由于煤矿是一种长期存在于我国经济体系中的经济主体,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比较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依旧可以看到一些老旧的管理模式,粗放式管理在煤矿企业中依旧比较明显,造成了我国煤矿企业的落后管理体制,例如在发展过程中有的企业比较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绿色生产和节能减排,在生产过程中一味关注效益最大化,只注重煤矿的开采量以及最后的生产能力的原因所在,忽视了煤矿开采的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和完善。因此,在老旧的经济模式中,煤矿企业的生产压力重,虽然经济效益看似客观,但是能源消耗与浪费也比较严重。

第二,落后的煤矿生产技术。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煤矿产业发展也需要提高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经济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当前很多的煤矿企业都会选择扩建或改建来提高煤矿产量,这只是一种片面的经济管理模式,煤矿企业的转型发展不仅要体现在产量的提升上,更要体现在煤矿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与世界上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煤矿开采设备和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如果只是依靠提高煤矿产量来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这种做法不仅会加剧能源消耗,还会对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利于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三,能源消耗严重。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为了提高煤矿的产量,一般都会通过延长煤矿生产周期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使得煤矿的产量有一定水平的提升,但是也会增加煤矿企业生产人员的工作强度,在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地质危害也会随着生产周期的延长而加重,生产周期增加,也会使能耗逐渐增大。对于一些生产规模较小的煤矿企业,其经济实力不足,煤矿开采设备不是很完善,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设备安装不到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因此会导致煤矿企业的能耗问题越来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三、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管理策略

煤矿生产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是为人们提供能源的主要途径,在长期发展理念中,粗放式管理模式导致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对传统的模式进行改变,会导致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问题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煤矿企业生产水平降低,影响人民的生活。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矿企业的生产模式也必须要加以改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现节能减排控制目标:

1.贯彻节能减排生产理念

煤矿生产过程中缺乏节能环保节约管理理念是导致当前煤矿生产出现较大的能耗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煤矿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生产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能耗的问题,而企业的工作人员通常都按照企业的生产规划进行煤矿开采,由于煤矿企业的总体规划设计对煤矿污染的考虑不足,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忽略了能耗以及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在节能环保背景下,必须要加强对节能理念的应用,首先需要煤矿企业对煤矿生产的节能理念进行认识和了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逐渐加强对传统的节能环保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彻底颠覆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从生产管理设计上体现出低碳性、节能环保性。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将节能减排工作与煤炭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不仅要考虑当前实际工作,又要兼顾长远发展规划,煤矿企业领导者应该要结合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对煤矿生产的废弃物排放进行控制,将节能减排基础性的建设纳入到煤矿企业发展日程中,并且要制定季度、月度、年度节能减排目标,确保煤矿生产模式得到切实改进,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污染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另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员工实现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才能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生产。例如可以通过煤矿企业的各种宣传媒介,如报纸、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媒体形式,广泛宣传煤矿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在宣传教育过程中最好采用各种真实的故事,用其他煤矿的生产实例以及本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例对员工进行教育,引导人们形成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和习惯性。同时还可以创新宣传教育活动形式,使得节能减排教育可以更加形象、生动,例如开展“节能减排有奖知识问答”、“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签名、“能源紧缺体验日”等活动,循序渐进地对员工进行思想灌输,引导人们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要善用资源,杜绝浪费行为。

2.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

建设一套完善的组织体系是促进节能减排生产目标得以落实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必须要从管理体系创新着手,对煤矿企业而言,煤矿生产管理组织体系应该要层层细化,建立上层、中层、基层三个管理层次,上层为决策层,负责对煤矿生产进行统筹考虑,制定煤矿生产的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并且将该目标纳入总体发展规划过程中;中层为组织层,主要根据上层的决策,对具体的工作进行组织、部署、实施、监督、考核、总结,中层属于连接层,是连接上层与基层的重要部分;基层为实施层,要根据组织层的工作规划设计,在具体工作中将节能减排目标落实。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基层人员是节能减排生产的实施者,为了确保节能减排生产目标得以落实,要加强对基层一线员工的管理,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企业的分管领导,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设立节能减排科室,并且配备节能减排统计员,再在各个生产区队配备节能减排管理员和节能减排记录员,形成层级分明的考核体系与负责体系,确保煤矿生产的节能减排目标得以实现。

3.完善考核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煤矿节能减排目标得以实现,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煤矿生产考核的重视,用煤矿节能减排生产目标作为考核的依据,对煤矿的实际生产过程与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比对分析,找到实际生产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形成原因,并且对原因进行分析,及时进行整改,以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水平。为了实现对煤矿企业的全面考核,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首先形成规范化的目标管理体系,主要是一个设置目标、目标执行、绩效评估的过程。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应该要在印发《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的通知中,将节能减排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区队、班组以及岗位中,再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适合企业的《节能减排风险抵押与考核办法》,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各专业动态考核和季度达标内容,用生产目标对节能生产责任人的工作进行指导,用考核对责任人的工作进行激励,并且充分发挥“检查结果来源于数据、考核评价来源于业绩”的考核理念,使得节能减排考核管理更加全面、公平、公正,以此激发煤矿企业员工和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在考核管理过程中,对于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的班组可以给予奖励,对于一些没有达到节能减排生产目标的班组,要予以批评教育和处罚,并且可以为其提供学习素材,借鉴、学习同行业的先进经验,从而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注重主要单位能耗、重点设备工序能耗等关键指标的达标分析,通过不断学习,找到本班组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完成企业的节能减排生产目标。

4.完善节能减排管理规章制度

煤矿生产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管理的对象是全体员工,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也必须要依靠全体员工。在节能减排生产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对节能减排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从而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生产水平。在管理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可以加强柔性管理制度的应用。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适当地使用柔性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严肃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防止员工出现逆反情绪。企业领导者与节能减排生产责任人可以积极加强对员工的沟通和交流,责任人要及时深入到生产一线,与员工之间拉近距离,从而促进节能减排生产理念的有效传播。同时,在节能减排生产过程中,员工也有自己的思想,企业领导者与责任人应该要及时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心理诉求,对员工在接受节能减排生产教育之后产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提供交流的平台与场所,通过约束和激励两个方面来引导员工的行动。

5.推行低碳节能生产

节能减排生产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在节能减排生产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倡导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第一,加强清洁生产理念的推广,对于煤矿生产而言,传统生产过程中给人的感觉是脏乱差。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应该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制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方案》,并且按照《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明确的定性、定量和等级指标要求,对生产技术进行创新,尤其是要加强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原材料的更新,对各种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节能降耗的清洁生产方案。第二,发展循环经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共生伴生物,如果将这些物质直接外排,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如果采用相关技术对其进行利用,则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节能生产目标。为了将煤矿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变废为宝,则必须要加强对各种绿色循环生产技术的引入,煤矿企业要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各种废水处理达标之后将其用于生产过程中,并且要建设煤矸石热电厂、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粉煤灰砖厂、炉渣砖厂等项目,逐渐形成煤、煤化工、电力热力、建筑建材等共同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生产是我国经济生产中的主要项目,也是为我国群众提供能源的主要产业,在传统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十分严重,能耗较高,不符合低碳经济生产模式。对此,必须要积极加强对低碳经济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对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实现节能减排生产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明华.低碳经济形势下煤矿节能减排管理方法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14(05)

[2]冯飞.浅论煤矿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4)

[3]秦矿荣.浅谈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措施[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09)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安装,节能减排,低碳社会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房地产业发展热以及国家基础建设的开展催生了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节能、环保的认识也逐步加深,对建筑安装过程中节能减排的实施也日益重视,本文即基于此进行探讨。

1 节能减排必要性分析

在当前社会高度发展的情况下,不断发展的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小视,在建筑安装过程中,实施节能减排乃当务之急,这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建筑行业能源消费量大。研究显示,我国当前能源消耗中,建筑消耗最大,占总量30%以上。比如说,单单从楼宇方面来看,每年其电力消耗量就高达总量一成。而另一项数据也显示,和美国相比,我国单位建筑面积明显高于其同期水平,可以说,可以提升空间非常大。

其次,建筑安装污染严重,建筑安装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使建筑安装过程中节能减排实施非常必要。不得不提的就是建筑垃圾,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对城市环境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严重污染城市环境,降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这从客观上要求建筑安装过程中尽量采取节能减排策略,实现绿色安装,尽可能实现建筑过程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此外,节能减排也是可持续发展要求。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建筑安装过程中,不合理配置资源等问题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就从宏观上要求节能减排制度的实施,借此,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发挥其促进作用。站在历史的角度,我们应该,也必须从每一个角度入手,实施节能减排。

2 节能减排的具体落实方法

根据以上几个要素的分析,本部分内容对建筑安装过程中落实节能减排概念的具体要点进行探讨和分析。

2.1 方案设计阶段节能减排概念的落实

如上面所说,方案设计阶段是建筑安装乃至整个建筑工程落实节能减排最重要的阶段。为了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就充分体现这一概念,我们在建筑设计初始阶段,就需要对节能减排进行充分的考虑,发散性思维,尽量多利用自然能源,实现节能。比如说,可以充分考虑太阳能、地热等要素,对各种可能利用的能源充分利用。一方面,建筑设计要符合采光和日照,这在前文已经设计,另一方面,如果有地热资源,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并通过设计,使建筑物最终能充分利用地热,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另外,在一些装修的细节上也是,通过门窗的良好设计(如双层玻璃的采用),实现能源流失最小化。

总之,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选择合理朝向充分采光,合适的户型减少热流失,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科学设计,实现节能减排和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

2.2建筑施工阶段节能减排概念的落实

建筑安装施工阶段是节能减排概念落实的具体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应当合理选择的施工步骤,降低能耗,实现节能化。考虑到绿色环保的要求,建筑安装施工过程中,应该强调对节能建筑材料的应用,并采用节能型工艺,降低能耗。举例来说,在墙面装修过程中,可以采用隔热砖,这对建筑物的散热作用的降低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实现建筑保温;双层玻璃的采用也是出于这一考虑。为了防止散热,还可以采用先进工艺,通过在散热部位加入隔热层,来实现建筑降低能耗的要求。另外,还可以使用节能灯、采用可降解材料等,实现节能减排。

2.3 建筑安装废弃物处理过程中节能减排的落实

建筑安装过程中废弃物的处理,是节能减排概念落实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建筑废料主要产生于建设安装过程中,在拆迁维修等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很多估计垃圾,如果处理不当,就好对环境造成影响,热如果能够良好处理,则能有效实现物质回收,不仅自然环境得到了保护,实现减排,还能够废物再次利用,节约资金和能源,实现节能。

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将建筑安装过程中废弃材料转变成有用材料的技术也日趋完善,建筑安装过程中废旧的金属材料(如钢筋、电线等)能够回炉冶炼,实现再利用;废弃木料也可以粉碎后,制造木板。因此,对这一过程进行控制,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但与此同时,建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21世纪,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各行各业都必须把节能和减排当作工作中的大事来抓,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的大户,更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在低碳呼声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创建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工作的重点,我们在建筑安装过程中,一定要从源头抓起,做好设计,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积极采用节能产品,做好建筑废弃材料的再利用,以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两型社会” 节能减排 审计评价体系

一、引言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衡阳市各企业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也随之受到市府部门的关注。节能减排是我党提出的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降能耗、控制排污量,不仅是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目的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贯彻美丽中国的主要审计类型,因此,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已成为政府审计的重要选择。

二、两型社会环境下节能减排审计理论

(一)节能减排审计的含义

节能减排是指审计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标准,运用专来的审计流程,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源的耗用、废弃污染物的排放等节能减排相关信息进行实质性测试、复核、分析评价及完成审计报告,从而完成审计的全过程,节能减排审计的本质是借助审计的力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从而促进经济社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二)节能减排审计的目标

节能减排审计就是为了促使企业从自身长远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为切入点,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保障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执行,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节能减排审计的目标包括:第一,对企业节能减排经济活动和行为进行审查,审查是否达到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环保标准;第二,对企业节能减排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审核,审核是否真实准确;第三,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专项资金进行审查,审查是否使用合理;第四,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工作进行评价,评价其有效性;第五,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评估,评估其的经济效果与环境质量的优劣。总之,节能减排审计的最终目标则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保证我国尽快实现两型社会。

(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指标

定量指标:排污治理的措施、结果指标和企业节能减排的完成效果指标[1]。

定性指标:企业内部管理者和治理者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度;企业节能减排内部的控制度和执行状况;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企业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1]。

三、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节能减排审计方法的完善

企业在实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采用科学创新的技术手段,采用新的技术手段能更有效的对企业的节能减排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能更有效的对企业节能减排情况进行监督,节能减排审计方法的创新,有利于节能减排审计方法的完善。

(二)有利于推动审计理论的研究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随之产生了受托经济责任,受托经济责任为节能减排 审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节能减排审计从属于环境审计范畴,这旨一门交叉学科,因此建立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有利于推动审计理论的研究。

(三)有利于指导实践性的审计工作

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能为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提供科学的依据,指标评价体系是以指标要求为依据,按照审计准则、实施审计程序、开展审计工作、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从而对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科学全面的鉴定与评价,因此,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有利于指导实践性实计工作。

四、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

(一)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主体

政府对节能减排项目非常重视投入了巨额的财政资金,在节能减排审计项目只形成了针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和节能减排 审计。我们国是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是构成审计评价的主体,其中社会审计属于第三方审计所以他的审计地位是处于独立、公正,社会审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此外,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够对企业平时的节能减排行为形成持续的监督和评价,因此我国应该形成社会审计为主体,以政府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为辅,通过不同层次的监管,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充分适当的综合评价,三者互相配合,共同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而努力。

(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是体审计过程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评定,其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的使用合理性;节能减排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节能减排实施的效果[2]。

(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内容

企业以节能减排政府审计评价目标为前提,与节约能耗、减排治理、投资绩效、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相结合,最终形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审计评价体系内容,其内容包括:节约能耗审计、减排治理审计、投资绩效审计、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节能减排审计中主要审计减排资金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审计执行节能减排制度的效性和效率性。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方面主要考核节能减排提标的完整性及完成的效果。

五、结语

在“两型社会”环境下衡阳市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进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时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利有审计人员专有的职业判断,进而建立节能减审计评价体系。在实施节能减排审计时要有别于传统审计方法,它实行的是专门针对工能减排审计方法和措施,同时应单独出具被审单位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专业审计意见。鉴于衡阳市越来越重视于节能减排工作,建立健全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提高衡阳市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而且有助于推动衡阳市企业积极进行设备技术改造,并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节能减排习惯,从对全市开展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挝晃湖南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沈航(1971―),女,辽宁沈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成本管理,审计与内部控制,环境审计。课题项目:本文系衡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两型社会”建设,课题编号:衡科发[2016]11号。]

参考文献

[1] 唐艳芬.低碳经济环境下节能减排审计的评价体系研究[J].低碳世界,2015

(33):5-6.

第5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 审计评价 指标体系

一、引言

1、节能减排政策与制度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是世界能源委员会给出的“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狭义的定义,是适应我国国情的,我国认为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从开采、加工到运输分配,从能源消耗到有害物的排放每个环节中都实能现节能减排。政府、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手段很多,比如可以采取行政、法律等手段,总尔言之,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降低能源消耗的强度。

2006年我国实施了《能源法》,同年《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要降低能耗,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到了“十二五”期间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了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具体目标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监督检查节能减排的执行情况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加快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从而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提到日程上来。

2、衡阳市节能减排管理模式

构建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立足于衡阳市,引入衡阳市节能减排管理模式,这是构建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基础。为贯彻落实国家的节能减排的任务,衡阳市在“十一五”市政府全面开展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安排,2006年衡阳市委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源工作的决定》,2007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衡阳市节能工作的若干意见》和《衡了市节能减工作的实施方案》,2012年衡阳市委印发了关于《衡阳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衡阳市政府从2007年开始由市发改委牵头,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节能减排的评价考核工作,目的是督促检查各区县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情况。

3、平衡计分卡在节能减排审计中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评价体系,在战略规划与执行管理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管理工具也是一种管理方法。把平衡计分卡运用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最终目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因素

1、衡阳节能减排审计现状

衡阳市审计局是实施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主体。针对审计时间、内容和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有此因素制约了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的发展。首先审计内容单一,目前节能减排审计主要以专项资金审计为主,没有将人口、资源、环境统一纳入审计范围。其次是节能减排审计队伍的专业能力欠缺,节能减排审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审计工作,它综合了经济、环境法、环境管理、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对我们的审计队伍提出了新的挑战。最后审计扫行的期限受到约束,节能减排审地项目的时间不超过90天,成员不超过6人,这一样来实行全面审计工作是不可能的。

2、分析衡阳市节能减审计评价存在问题

(1)正、负影响审计评价不均衡

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没有全面描述,只是客观反映节能减排的整体现状主,如衡阳市审计局关于《落实要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审计调查结果公告》为例,评价时负面评价较多,而正面评价一代而过。正、负面影响审计评价不均衡,无法起到准描述的作用。

(2)缺少必要的审计评价内容

经调研发现,12个项目均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计评价,大部分项目没有对专项资金的分配情况进行评价,资金分配是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一,不可缺少。12个项中没有对节能减排扶持项目的内容目标进行审计评价的有4项,而项目的内容目标是审计评价项目绩效情况的重要依据,是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必要的一项评价内容

三、构建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客观性原则。反映节能减排项目的真实情况,是节能减排审计的最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时应采用客观性原则。三个方面反映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即一是评价指标的设置应符合衡阳市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性;二是判断依据和指标计算应是客观的;三是评价指标选取的依据应是客观公正1。

(2)实用性原则。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原则是指,指标设计的实际应用水平,必须容易采用,易于获得,指标数据应是已有统计数据或经过实际检测、调查和统计可以获得的数据,如依照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被审计单位每天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需要完成的资源环境统计指标,就是“现有的”数据,可以用于评价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审计的参考指标2。

(3)兼容性原则。衡阳市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体系的建立应符合兼容性的原则,兼容性指对类节能减排审计具有通用性。根据兼容性原则建立的指标会有三种情形,专项资金,扶贫资金、节能技术改造资金是兼容性很高的一类指标,它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求要指标一致。二是一般兼容性指标,三是很差的兼容性指标。

2、指标体系的构成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评价环境、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以及评价反馈组成的3 。评价环境与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是相互联系的,这是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主要因素。评价主体应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确定所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要参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将评价指标进行转化形成实用性的数值,经过精确的计算得出最后的标准结果。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进一步完善是节能减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路径,最终的总结是指导被审计单位实现评价的目标,这是构建符合衡阳市特色的节能减排审指标评价体系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高志远.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研究.会计之友[J],2009.4

[2]鲁小静,朱小露.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体系之研究.绿色会计[J],2012,5

第6篇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DEAEBM模型;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6.12.09

中图分类号:F0622;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6)12-0038-05

Study on Time and Sparities of Energysaving & Emission

Reduction Efficiency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TIAN Ze1,2, YAN Ming1, GU Xin2

(1. Institute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Technology,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022;

2.Jiangsu Provinci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World Water Valley and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Nanjing 211100)

Abstract: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energysaving & emission reduction efficiency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from 2006 to 2014 by adjusted Super DEAEBM model and 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 index method, and analyzes the change rule and regional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m. Result show that, the whol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efficiency was improved. From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he provinces presents the efficiency with “east high, but west low”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time the whol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efficiency has the “U” type trend. The provincial efficiency difference has the process of “increase after decreases first”, and have continued to decline trend. In a number of factors that influence efficienc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the main power to ascend. In the end, it gave the conclusion and got some implications.

Key word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conservation & emission reduction; DEAEBM model; DeaMalmquist index method

长江经济带涵盖我国沪苏浙皖赣鄂湘渝川云黔11个省市,已发展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2014年我国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定位。然而近年来,长江流域沿岸地区水质恶化,固体废物严重污染。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着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确立了实现单位GDP能耗、CO2排放量分别下降15%和18%的目标,国家层面对节能减排指标的硬性约束,对区域、地方的节能减排工作起到了规范和引领作用。本文针对2006~2014年对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进行时空分布差异进行实证研究,为评价“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实施效果提供依据,也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文献回顾

关于我国节能减排效率的研究,主要是从能源效率的研究中拓展出来的。大多数学者在全要素的框架下,把劳动力、资本、能源消耗等作为投入,把GDP等作为产出,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进行研究。研究污染物排放等非期望产出,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研究未考虑非期望产出,在评价模型上分别采用了一般DEA模型、改进的DEA模型、超效率DEA模型以及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1]等;第二类研究考虑了非期望产出,即在第一类研究的模型中加入了一个或多个污染物排放的非期望产出(即减排指标),在处理非期望产出时,这些研究分别采用视为投入代法、Seiford和Zhu提出的线性变化法[2,3]以及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4]等。其中,Tone等基于前期DEA模型的不足,构建了一个结合径向与非径向特点的EBM(EpsilonBased Measure)模型[5];而Cheng等在前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相关系数计算方法改进和修正,提出了AdjustedEBM模型(即AEBM)[6]。同时,Pastor和Lovell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全局Malmquist指数计算方法(简称GML法),使得估算结果更加真实稳健[7]。另外,有的研究采用了改进的熵值法将多个污染排放指标综合为一个非期望产出以减少模型产出、提升模型有效性。

本文借鉴上述研究成果,鉴于非期望产出的选取、指标选取等方面的不足,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研究框架与方法上,采用考虑CO2等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节能减排效率的研究框架,运用改进的超效率DEAEBM模型以及全局ML指数法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整个长江经济带各省及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的节能减排效率进行全面评价;研究视角上,考虑碳排放和无碳排放约束两种情景下的省级节能减排效率比较分析,以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当前节能减排的现实。

2评价方法与模型

21改进的DEAEBM模型

基于CRS和SBM等数据包络模型的不足,Cheng等在Tone构建的EB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后的DEAEBM模型(AEBM)。本文将运用该模型对节能减排效率进行静态估算,效率范围在0和1之间,效率等于1代表DEA有效,处于前沿面上;不足1时则是DEA无效,出现投入不足或者冗余的情况,说明投入产出仍有改进空间。特别是在超效率EBM模型中分值EBM*>1时,继续增加投入还可以促进全要素节能减排效率的提高。

22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有非期望产出的全局ML(GML)指数法可以测算效率增长率以及各个分解指数的特点,对节能减排效率做动态分析。其中,GML>1,表示节能减排效率提升;反之,则下降。进一步可将GML生产率指数分解为效率变化(GEFC)和技术变动(GTEC),再根据Zofio[8]的生产率指数分解方法,将GEFC分为纯效率变化(GPEC)和规模效率变化(GSEC),将GTEC又可以分为纯技术变化(GPTC)和技术规模偏好(GSTC)。根据结果的不同,GPEC可体现地区环境治理水平,GSEC表示地区规模经济的情况,GPTC是区分地区技术进步的标准,而GSTC体现了经济规模与技术进步间的互动关系。这一分解方法能够从4个不同维度来分析长江经济带各区域的节能减排现状,比以往的研究更全面、具体。

3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评价的实证分析

31节能减排效率评价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十一五”规划中才提出节能减排的具体指标,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2006~2014年作为考察期,并将针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及上中下游三大区域开展研究。

在全要素框架下,本文设定生产函数为F(L,K,E)=Y(Q,P),其中L为考虑质量的劳动力投入,K为考虑质量的资本投入,E为能源投入,Q为期望产出(即地区GDP),P为非期望产出(地区污染物排放指数)。各指标的定义及数据来源如下:①考虑质量的劳动力L用劳动力人均教育年数衡量劳动力素质(质量)的差异;②考虑质量的资本存量K用资本存量的使用年限衡量资本质量的差异;③能源投入E为各地每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作为能源投入指标;④期望产出Q为GDP,并折算为2005年不变价;⑤非期望产出P(地区污染物排放指数):本文选取“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减排的污染物,即SO2、COD和氨氮的排放量。此外,CO[9]2加入到非期望产出,并采用改进的熵值法[10]将三个污染物排放量综合成一个地区污染物排放指数P代入到模型中。以上数据取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统计年鉴》。

32节能减排效率评价结果及分析

根据上述方法,运用MAXDEA66 PRO软件计算2006~2014年长江经济带省市、区域的节能减排效率及各项指数,分析时间变化规律、空间分布特征及差异。

321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整体效率分析

由表1可知:2006~2014年间无碳约束的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AEBM效率和GML指数都会被高估,这说明加入碳约束会降低节能减排效率。总体来看,是否考虑碳排放约束的节能减排效率值是存在差异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宜采用有碳约束的AEBM效率值及GML指数进行如下分析。

进一步观察表1得到:期间整个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AEBM效率以及GML指数均呈先降后升的U型变化趋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十一五”期间,效率变化波动的现实原因主要受金融危机影响,造成产出水平下降,与此同时,经济带前期发展的高碳高污染行业造成的环境问题愈发严重,使得在环保投入不断增长的情形下,节能减排效率值依旧有所下降;而第二阶段,即2010年以后节能减排效率取得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这也得益于进入“十二五”规划期之后,国家从政策上明确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方向,使得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快速发展。2014年,AEBM效率值和GML指数均到达峰值(0721和1053)。

从A-EBM分解式中可得到:规模效率SE在8年间较为平稳保持在085左右,而纯技术效率VRS的下降导致了整体效率值的下跌,直到2012年才有所好转。这体现了节能减排管理水平方面有一定欠缺。

从GML指数分解来分析,9年间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进步了43%。进一步分析分解式可知:技术进步指数(GTEC)始终大于1(均值1040),这表明了技术进步对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的提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GPTC均值为1024,GSTC为1016,说明:一方面纯技术进步速度较快;另一方面经济规模的技术偏好在加强。而造成期间效率波动主要是由效率变化指数(GEFC)的波动造成的,如表1所示。原因是经济规模(GSEC)相对稳定,而环境治理水平(GPEC)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特别

是“十一五”期间GPEC持续地下降,到“十二五”才有所缓和,国家制定了更严苛的环境制度来协调地方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使效率有所回升,GEFC均值超过1,为1003。这说明,期间长江经济带在总体的节能减排管理水平和制度设计上仍有改进空间,与A-EBM效率分解结果相符。

322长江经济带省际节能减排AEBM效率评价

(1)空间分布

由图1可得长江经济带省际节能减排AEBM效率未达到理想状态(DEA值为0670),且省际间差异明显。均值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上海、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重庆、安徽、四川、云南和贵州。其中,上海的综合效率是1002,处于效率前沿,其他10个省市距离效率前沿还有一定的差距。空间分布特征上,效率值由长江下游到上游逐步降低。只有下游的上海、江苏和浙江3个省市的节能减排效率大于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平均值,而云南和贵州远远低于平均值,差距明显。

从AEBM效率值分解的测算结果可知:无论是VRS还是SE,效率值都是由长江下游到上游依次降低,其中①纯技术效率均值前4名为:上海、江苏、重庆和浙江,而且上中下游地区间的效率差异较大。可以看出纯技术效率的差异是造成AEBM效率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即下游地区在节能减排的管理水平和制度设计上遥遥领先,中、上游地区分别属于纯技术中、低效水平本文根据DEA方法的结果,将A-EBM效率值分为高(08~1)、中(06~08)、低(04~06)、无(0~04)效4个类别。,改进空间巨大。②规模效率的省际差异较小,绝对值前4为上海、江苏、浙江和湖南,只有贵州的规模经济发展效率属于低效范畴。

(2)时间演进

①三个区域都经历了效率值从高位到低位再回到高位的过程,长江下游的节能减排效率仍然远高于中、上游地区。而具体来说,长江中、上游地区期间跌幅较小,只有7%左右,涨幅则达到了将近20%;下游地区由于整体效率属于较高水平,上涨空间不大,上升和下降幅度基本持平。②从省际的角度,2006年节能减排均属于高效的省份占27%。其中,上海为完全有效;有55%属于中等效率水平,包括了中、上游的6个省份;而贵州、云南的效率处于低水平。“十二五”初期,浙江连续两年跌出高效的省份,高效省份变为2个;而中效地区最少的时候只有中游的4个省份;上游的重庆和四川跌至低效水平,云南、贵州始终保持在最低水准上。2012年以来节能减排形势有所好转,截止2014年,高效水平为下游的3个省份;中效的省份又回到6个,湖北、湖南、重庆的效率进步较快,其中重庆市的效率已经迫近了高效地区;下游云南的效率也接近了中等水平,而贵州仍然在低水平下徘徊。

323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GML指数评价结果分析

(1)空间分布

从GML指数来看省际的效率变化,所有11个省市总体上是效率进步的。进步较快的省市集中在中上游地区,按进步快慢排序依次有重庆(74%)、四川(67%)、湖南(6%)、江西(54%)。下游地区效率绝对水平高,相应地,进步放缓且进步空间较小。其中,上海的效率一直处于整个经济带的前沿,而云南、贵州效率值低,进步速度也较慢。

各省市节能减排效率GML各项分解指数均值可知:①从技术变化指数GTEC来看:上海、江苏、浙江、湖南、重庆、四川6个省市均超过1,反映技术前沿面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推进;②从效率变化指数来看,下游地区3个省市处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经济规模有所饱和,而中上游地区则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经济规模的扩大还有一定的空间。综合以上,湖南、重庆、四川3个省市无论是GTEC还是GEFC都大于1,节能减排效率发展较快。

进一步分解得到:从GPEC和GSEC来看,江苏的节能减排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但经济规模发展已经饱和,而其他省市的管理水平和监管机制还有待加强,经济规模却获得一定的发展空间;从GPTC和GSTC来看,下游的省市经济规模的技术偏好基础较好、发展较快,中下游省市技术研发水平提高较快,但与经济规模发展的互补进展较迟缓。

(2)时间演进

从GML的指数分解变化趋势看: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的规模效率变化在2008~2013年间多次出现退步,但

总体上的变化是平稳的;经济规模的技术偏好方面,下游地区指数有所下降,中、上游地区有一定的上涨趋势;纯效率变化指数在2006~2011年间多数省市出现下降趋势,尤其是中、上游地区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处于下游的江苏是唯一趋势上升的地区;纯技术进步指数9年间三大区域各省市基本都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2012年以来,上升幅度愈发明显。

由测算结果及以上分析,结合各项指数的分解关系可知:下游区域的技术前沿推进以及经济规模的技术偏好较高是促进节能减排效率大幅提升的关键因素;长江中游的节能减排效率主要受技术进步水平的影响;而影响上游区域节能减排效率发展的因素是技术和管理水平。

324长江经济带省际节能减排效率差异分析

在了解省际节能减排效率空间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根据2006~2014年经济带省际A-EBM效率值以及GML指数对经济带11个省份进一步做聚类分析,以利于从空间上把握各地节能减排效率高低的分布情况。运用SPSS190软件的系统聚类WARD法,把经济带11个省市的节能减排A-EBM效率值分为高(08~1)、中(06~08)、低(04~06)效三个类别,再根据节能减排效率GML指数历年均值,将研究对象分为效率上升(大于1且排名前列)、平稳(大于且接近1)和下降三个级别,最后综合得到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平稳(或上升)―高效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及上海,该类省市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的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示范作用;重庆、四川、湖南和江西为上升―中效地区,有向节能减排高效地区发展的潜力;包括湖北和安徽,该部分区域节能减排事业发展平稳推进,但效果不明显,属于平稳―中效地区;而处于平稳―低效的贵州和云南,无论从政策、管理上,还是技术水平上与其他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

325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收敛性分析

本文通过σ收敛分析方法[11]分析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差异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由图2结果可知:省际变异系数呈上下波动形态,在2010年达到峰值,总体趋势向下收敛,而区域变异系数从2008年起逐渐向下收敛。相较而言,区域间的变异系数收敛性更明显,而城际变异系数波动幅度更小。

为了探求省际变异系数波动较大的原因,本文进一步测算了三个经济区域间的变异系数。结果显示:主要是上游地区节能减排效率差异分化明显造成的。从趋势看:长江中、下游地区省际变异系数变化较为平稳,而上游地区省际变异系数有发散的趋势;横向比较来看:中游地区城际效率差异最小,下游地区其次,而上游的城际差异相对较大,且持续发散。主要原因在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领先,经济规模的技术偏好水平高,人才资源丰富,更有利于地区间协同实现互利共赢;而上游城市群发展相对落后且不平衡,制度建设进展缓慢,个别城市的效率提高并没有带动周边城市协同进步,所以造成了区域内城际发展差异越来越大。

4结论与启示

本文测算了2006~2014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区域的节能减排效率,并对时间变化规律和区域差异特征进行探究,得出以下结论:

(1)考虑碳约束对于节能减排效率的测度具有明显影响且更符合现实情况。因而,碳约束下2006~2014年期间整个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GML指数为1043,即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A-EBM效率为0670,仍未达到理想状态。

(2)空间分布上,节能减排效率由长江下游到上游逐步降低。时间演化上,整个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呈先降后升的U型变化趋势。差异程度来看,省际变异系数呈上下波动的倒U形态,而区域变异系数逐渐向下收敛。可见,省际节能减排工作的协同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3)技术进步指数与节能减排效率同步提高,说明技术进步是推动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而节能减排的管理水平和治理差异是导致效率向下波动的主要原因;而纯技术进步以及经济规模的技术偏好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整个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先下降后提升的转折。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启示: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市场的基础调节作用。各省市节能减排在管理水平和制度设计上还有改进空间,特别是上游地区,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用行政手段促进企业减排;中游地区要大力探索发展碳权交易,建立正式的碳交易市场来促进减排;下游地区要注重政府职能创新,通过财政拨款来补贴技术创新的形式来加大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支持力度。

(2)重视和发挥技术进步以及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投入。特别是要加强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技术的产业化示范和推广,以推动长江经济带整体的技术进步。

(3)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区域协同。中下游地区严格控制并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上游地区资源禀赋优势明显,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同时应该注意防范下游地区产业的转移带来污染排放的跨区域转移。

参考文献:

[1]孙欣,韩伟伟,宋马林. 中国省域节能减排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4): 137-143.

[2]Seiford L M, Zhu J. Modeling Undesirable Factors in Efficiency Evalu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2,142(1): 16-20.

[3]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 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09(2): 76-86.

[4]王维国,范丹. 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性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法[J]. 资源科学, 2012, 34(10): 1816-1824.

[5]Tone K, Tsutsui M. An Epsilon-based Measure of Efficiency in DEAa Third Pole of Technical Efficiency[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0,207(3):1554-1563.

[6]Cheng G, Zhenhua Qian. An Epsilon-based Measure of Efficiency in DEA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the Affinity Index[J]. Mpra Paper, 2011.

[7]Pastor J T,Lovell C A. A Global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J]. Economics Letters,2005(88):266-271.

[8]Zofio J L.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Decompositions:A Unifying Framework[J]. Applied Economics, 2007, 39(18):2371-2387.

[9]齐绍洲, 付坤. 低碳经济转型中省级碳排放核算方法比较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2):85-92.

第7篇

关键词:燃煤电厂;锅炉;节能减排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055

0 引言

当前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逐步深化背景下,加强燃煤电厂锅炉的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对促进燃煤电厂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传统的燃煤电厂锅炉的应用中,在节能减排方面没有充分注重,于是就造成了大量能源资源的消耗。通过从理论上加强燃煤电厂锅炉节能减排的研究分析,就能为实际的发展目标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1 燃煤电厂锅炉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化实施,我国在用电量方面的需求以及要求也有着很大提高,为能满足人们实际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燃煤电厂锅炉的节能减排就更加的重要。但是在燃煤电厂锅炉系统的应用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造成了能源的浪费问题出现[1]。在锅炉的设计层面没有合理化呈现,以及在具体的制造质量上没有全面重视,在辅机的配套方面没有和实际相结合,还有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没有妥当实施,这些都会造成锅炉的出力不足,在热效率方面相对较低,这就必然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在当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下,对燃煤电厂锅炉的节能减排措施的科学性以及针对性的实施就显得比较重要,加强对燃煤电厂的锅炉的改造优化,提高锅炉的工作效率就相当重要。

2 燃煤电厂锅炉系统的改造及节能减排技术实施方法

2.1 燃煤电厂锅炉系统的改造

本电厂里机组有2台300MW,2台145MW,在结合锅炉的实际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加强对锅炉系统的给煤装置优化改造,在层燃锅炉的应用中主要是燃用的原煤,将燃烧器改成低NOx燃烧器分层缺氧燃烧,这样就有利于进风,对燃煤的状况也能得到有效改善,并能有效减少灰渣的含碳量,在能源的节约目标上就能实现[2]。并要加强对燃烧系统的优化,以及对炉拱的改造方面进行加强,这就需要结合煤种对炉拱位置以及形状进行改变,这对煤的燃烧效率提高也有着积极作用。

再者,加强对锅炉辅机的改造。在燃煤的锅炉系统中,主要辅机就是送风机以及引风机,所以要能保障辅机的运行参数能够和锅炉的热效率以及耗能量成正相关,对调试技术可适当的应用,将锅炉的运行能得到有效维护,这就能有助于能源的节约。要注重对旧锅炉的更新使用。通过新型的节能锅炉应用,以及通过大锅炉替代小的锅炉,和采取高参数锅炉替代低参数的锅炉等,都能起到能源节约的效果[3]。注重对燃煤电厂锅炉系统的改造优化,是有效的节约能源的方法。通过控粉系统的改造应用,也能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2 燃煤电厂锅炉节能减排技术实施方法

对燃煤电厂锅炉的节能减排技术的实施,主要能从多方面充分注重,在技术方法的实施上要多样化。笔者结合具体的情况,对锅炉节能减排的技术方法实施进行了详细探究,在这些方法的应用下,对燃煤电厂锅炉的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就有着积极意义。

燃煤电厂锅炉的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要保障锅炉的运行合理化,我国的电厂在对锅炉使用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负荷上没有匹配,容量相对较小,以及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等。这就需要对锅炉的配置能合理化,保障锅炉的负荷能满足实际需求,在容量上进行适当扩大[4]。并要能加强专业操作技术人员的培养,这样就能有助于锅炉的节能减排。不仅如此,还要能充分重视对锅炉的燃烧系统的优化实施,这就需要在锅炉燃烧室层面进行有效优化。

注重对新型节能锅炉的应用。通过在锅炉设备方面进行更换,采取更为节能的设备,就能有利于能源的节约。如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应用,在这一技术的实施下,就能对高速床磨损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这一锅炉技术的应用,比较适用烟煤以及贫煤等,在燃烧率方面能得到有效提高。还可将抛煤机燃烧锅炉加以应用,抛煤燃烧中煤粒的细屑就会呈现半悬浮的状态燃烧,一些比较大的颗粒就会落到炉排上实现层状的燃烧。在这一技术的应用下,能将着火的条件得以优化,在煤种的适应度上也比较广。在能源节约的同时,对污染排放也能大大的减少。

将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在电厂中加以应用方面,在空预器之后、脱硫塔之前烟道的合适位置通过加装烟气冷却器,用来加热凝结水、锅炉送风或城市热网低温回水,回收部分热量,从而达到节能提效、节水效果。采用低压省煤器技术,若排烟温度降低30℃,机组供电煤耗可降低1.8g/kWh,脱硫系统耗水量减少70%。技术成熟。为能有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就要注重对锅炉本体的受热面以及风机方面的改造[5]。将一次风机以及引风机和增压风机叶轮改造,在锅炉的受热面以及省煤器方面进行改造,对锅炉燃烧和制粉系统的优化试验要积极开展,对合理的风量以及风粉比等进行确定,这对电厂的整体优化也有着积极作用。

为能对电厂的锅炉节能减排改造目标的实现,在对锅炉的受热面改造以及环保设施的增效等改造项目实施的时候,就要能对锅炉等设施进行全面性的技术评估,并要充分注重对锅炉和环保设备实施摸底诊断实验。这样就能对改造设备的基本范围得以确定,对挖掘机组的技能改造潜力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燃煤电厂锅炉的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还有着诸多方面有待优化,这就要能充分注重节能减排技术的科学化实施,只有在基础层面得到了充分重视并加强,才能真正有助于电厂锅炉的节能减排效果的良好呈现。通过此次对燃煤电厂锅炉的节能减排技术方法实施的研究,对解决实际的问题就有着一定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倪爽英.基于河北省火电行业污染物NO_x排放绩效的奖罚研究[J].东北电力技术,2014(07).

[2]张雷,李娜娜,赵会茹,杨昆.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火电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J].中国电力,2014(06).

[3]卢红玲,陈艳,周卓.锅炉送风机节能改造探讨[J].冶金动力, 2014(02).

第8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高校;管理;组织结构;制度

1 问题的提出

节能减排是衡量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绿色校园、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由于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艰巨,高校为了把握节能减排工作的主动权,应科学部署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并建立相关制度。

2 建立高校节能减排管理的组织结构

高等院校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管制机构其主要任务各个级别的高等院校相关机构组织成员之间的协作,一起完成高等院校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宗旨。高等院校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是创建在已经具有的管制制度上,组成一个有级别的、不仅有常设组织还要有专家团队的管制构造。构造适当、拥有专业知识、高效干练的高等院校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管制组织,还承担着高等院校和地方政府机构、建筑单位等之间的协作,打理相互之间各个关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创建、进行、以及建筑中在管制、措施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冲突。根据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长久性、措施行以及繁琐性特点,高等院校的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管制工作者一定要按照管制机构中最根本的程序开展进行;要具有很强的关于这方面的措施、经济管制层次的知识;要拥有很强的团队以及领导力;要有掌控全局、积极改革的魄力;还需要具备发散的思维、对付风险的能力;并且还要有做事谨慎勤恳、克己奉公的思想。拥有了这样高品质管制组织,高等院校才可以完成提升经济、社会、环境利益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建设宗旨。

高校节能减排管理委员会主任:主管校长副主任:策划副主任:实施后勤服务总公司基建处党委团委专家顾问组宣传部:高校节能减排管理的组织结构财务处监察处审计处。

3 建立高校节能减排管理的相关制度

高等院校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管制是一项繁琐的项目,牵扯到的内容很多。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管制的早期牵扯到项目的可实施性、审批性、方法策划的招标投标、策划审核、和运用单位的联系、制定价格规范还有签署合同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管制过程中会牵扯到材料的实验报告以及建筑现场的合作等。管制后期牵扯到所建筑项目的完工、验收、结算、建筑品质安全以及资料建立档案等。所以,高等院校必须创建在标准的管制机制中才能够创建标准的管制机制,推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作业的正常顺利进行,忙碌但是有秩序。高等院校大多基础建设处设置策划机构、造价机构、建筑管制机构以及办公室等机构。每个机构相互承担各自的任务,互相协调,共同配合。高等院校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监督监察部门都要参加到管制的很多步骤中,加强管制的民主性,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规章乱纪的事项形成。

3.1 建立高校节能减排预算制度

3.1.1 加大节能减排预算资金额度

高等院校在拟定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推测前,要全面清除校园内以及附近的状况,例如城市街道、供排水、电能供应等有关资料。要仔细探索节能减排计划、策划标准、策划方法,同时安排有关组织进行探讨,咨询他们的提议,避免项目竣工之后再开展改动带来的浪费情况。高等院校在做预算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环节要适当增加一些预算在内,从措施上以及物质上确保节能减排的顺利进行。如,增加住宿宿舍内节能工程的开展、校园节能设备、水电网的更新、废水以及固体垃圾处置体系等项目施工的预算支出,从物质上、措施上一起对能源的使用、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掌控。要制定合理的预案算资金,要想到高等院校自身的经济实力,结合考虑预算内资本、预算外资本以及基金等。因为预算之外资本是以很多方式存在的,而且有牵扯到每个机构的好处。所以,在制定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预算过程中,需要把预算外的资本也考虑在内,进而从根本上控制好节能减排所预算投入的资本。

3.1.2 提前节能减排预算编制时间

编制标准、实际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的资金预算必须得有很长的时间。因为这个,高等院校必须提前进行预算,可以把其编制周期往前移动一年左右,也就是次年进行预算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次年的节能的预算。就其资产的管理角度来说,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预算的时间进行提前,不但能够使编制的时候全面的掌握其资产管理的分布的情况,对其资产进行需求度的分析,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增加其预算科学与标准。

3.1.3 实行节能减排限额预算

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在建设时要想达到高质量就必须做好建筑和结构的设计以及投资程度之上。最开始,将立项的预算进行施工的规模的控制。进行预算的时候必须顾及到有交流的空间基础,进行控制的建筑必须多次使用。这样做既经济又美观。接下来,根据标准预算。高等院校对其进行预算的时候,必须以每个单位的计划,以及计划所需的经费进行预算,其中包括:通信、水电、印刷等费用,根据标准划分给学校、相应部门与单位,剩余的做别用,将有限资金使用在科研与教学之中,做到杜绝浪费。

3.1.4 细化节能减排预算并实行绩效预算

财务机构在编写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预算过程中,在方法以及内容上一定要周到全面,每一项开支都一定要详细的安排个每个组织抑或结构中,细致的进行划分项目,进而加强民主性以及限制性,防止专项资金乱用。并且,为了能够提升节能减排项目预算的科学性以及精确性,针对专门的项目安排预算可以进行零基础预算。除此之外,各个学院、各个机构一定要把申报的每一项相应的内容以及价值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财务机构按照学校整体前进需要以及财力情况对需要开展的工程进行评价去留。编写节能减排工程的开支时,把机构预算和其责任、宗旨综合在一起进行考虑,把其支付的成本和其成果结合在一起,以便能够反映出资金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把两者的管制综合起来,进而避免节能减排的闲置,进行充分利用。

3.1.5 把好预结算审核关

进行资金庞大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的预算编制之前,需要对其进行验证,是否可行,在校方相关单位审批之后才可实行。经过研究表明,对于其利用率的估计必须基本相符,利用率不高的设备不能购入。对于市场的信息必须准确,第一时间对大型的有关设备以及相应的资料的发展情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杜绝盲目对高科技、高性能设备的追求,这样不会造成浪费。同时必须全面的收集相同类型的仪器生产商的各种情况,了解其价格波动、质量、售后以及性能的情况进行比较,尽量减少决策判断错误的可能。高等院校认真做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方面的预算就能够合理分配资金、控制建设投入。不管哪个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都必须进行学习,对其工程建设实施的发展状况、质量以及变化进行了解,整个工程竣工后审核与结算工作的时候必须对收集其结算资料严肃对待,严格根据合同中的规定方法进行工程的结算,杜绝作假账,这样就能够保障其结算后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3.2 建立高校资源合理配置制度

3.2.1 加强高校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工作的协调

高等院校财务方面的管制和资产方面的管制是相互关联的。财务管制体现在价值方面,资产管制体系在实物方面,财务管制是资本进行管制的根本。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中的预算是价值管制中的关键,并且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资本的结算是会计结算中的关键。所以能够将对节能减排的管制当做价值管制中一个关键的构成部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中资产的预算是预算中重要的构成,其管制和财务预算管制相互联系,不可单独进行,一定要增强高等院校财务机构以及资产管制机构相互之间的工作和谐,一起把节能减排做好。

节能减排资产购置预算应以节能减排资产存量分析为依据,实现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为手段,实现节能减排资源合理配置。资产部门在对节能减排资产存量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和教学科研部门紧密配合,应结合学校办学的特点,对现有高校主要类别节能减排供需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各主要购置计划并提交财务部门,限制购置使用效率低的节能减排资产,杜绝购置闲置的节能减排资产,将“钱花在刀刃上”,促进节能减排资产管理良性循环,实现节能减排资源合理配置,为建设节能环保的校园提供物质的保障。

3.2.2 节能减排收费导向

节能减排收费导向是向资源使用者征收全部费用,通过建立“谁使用,谁负责,谁使用,谁付费”的经济责任与经济杠杆,使公共资源转变为有偿使用资源。目前,高校对学生宿舍普遍采用的收费方式是:定额住宿费加上超额水电费,即学校每年收取一定额度的住宿费,给予每个学生一定的水电费减免额度,超过额度再由学生支付。该收费方式基于免费额度的存在,学生存在“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的思想,他们会最大限度地将宿舍免费水电尽力使用,其造成的不良影响是离开宿舍不关灯、电脑不用也开机、水龙头细水长流。

3.3 建立高校节能减排专项审计制度

通过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相互配合,延伸和扩大高校节能减排审计监督的深度和范围,促进高校完善节能减排自我约束机制,自觉履行节约资源的职责。由高校节能减排管理委员会负责、聘请专家与内部审计部门配合对节能减排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有助于高校节能降耗、节约投资。

3.3.1 节能减排的审计内容

高校审计部门应定期召集节能减排的相关负责人以及主要管理人员的工作会议,了解节能减排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逐项核实基本信息。分析能源费用及节能减排建设现状,分类计算出校园各类设施能源实耗值。高校审计部门可以随机抽检1/10的楼层以及重点耗能建筑,检测室内基本环境状况并记录。采用巡检方式,在整个审计阶段采取跟踪连续检测的方式。检查校园建筑的节能减排施工及管理状况,包括节能减排管理制度、节能减排管理文件、所采用的节能减排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另外,高校应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和仪表。

3.3.2 提交节能减排审计报告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结束后,应提交内部审计报告,列出审计的目的和范围、高校节能减排建设情况、审计结果、确定的节能减排措施及相应的节能量和费用,提出高校节能减排潜力分析和建议,最后得出审计结论。

3.4 建立节能减排主题宣传制度

高校节能减排建设离不开校园每一位成员思想意识的提高。宣传教育也是节约型校园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节能减排主题宣传可包括:节水节电知识宣传、校园节能减排演讲比赛活动、新生入学素质教育活动、选拔高校节能减排学生志愿者及奖励节能科技小发明等。

参考文献

[1]田丽开,于向慧.黑龙江省高校节能减排风险管理及效益评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

[2]余春花.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主要途径[J].教育探索,2007(7).

第9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

冶金企业要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和机构的完善来明确岗位的任务和责任,为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同时,需将企业的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逐级考核,加强监督,强化节能减排目标管理。

二、建立能源计量化的统计管理制度

冶金企业要配备齐全的能源计量仪器仪表,积极推进计算机模式的计量数据管理,加强和完善大宗原燃料和各种能源介质的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以及计量化的能源统计管理制度。

三、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投入

冶金企业每年都应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要加大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并淘汰高耗能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大力调整企业产品、工艺和能源消费结构,把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作为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根本措施来抓,促进企业生产工艺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实现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

四、建立严格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

冶金企业要建立稳定、有效、积极的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安排适当的节能减排奖金,对节能减排发明创造、节能挖潜革新等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或个人给予一定奖励,对浪费能源者给予惩罚。同时将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节奖超罚。以此形成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也更能调动员工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五、加强节能减排的宣传与培训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技术支撑体系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经济的腾飞,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节能减排机制是根据市场机制来建立的。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既要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又要推进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减排机制为出发点,制定电力节能的核心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旨在解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2.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3.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4.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是关键,因此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及时应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现象。

5.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初始时期,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得当,能对能源的耗费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应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1.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电源结构向低污染、高效率发展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变现有的发电模式,使节能发电调度与经济补偿机制分离。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1.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3.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首先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统筹,形成良性的结构发展体系,加大对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其次应通过源头控制的方法,达到标准兼治的效果,特别要对能源消耗不合理的源头严加控制,坚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步调一致;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四、建立节能减排的监管机制

在节能减排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从监管方面来要求各部门及企业组织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执行力度在企业内的良性完善。对企业各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职能分化,确保各司其职,对环保、节能、资源要进行社会性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心,加强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在能源利用高发期进行相关能源的限制。在进行监察管理的同时,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规划。

五、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1.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通过发展先进的手段,做好新工艺、新技术与材料设备方面的推广工作,有益的技术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可以从根本上最大化的解决相关的节能减排问题。

2.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3.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4.电力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以及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电网损耗、机组发电能耗、热电联产以及综合利用排污监测、机组、脱硫和控制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评价。

第11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为进一步做好税收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税收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意义。节能减排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10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之年,各级税务机关要充分认识做好税收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二、认真落实促进节能减排的各项税收政策。目前,我国已出台了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与转让,鼓励企业使用节能减排专用设备,倡导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抑制高耗能、高排放及产能过剩行业过快增长等一系列税收政策。各级税务机关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同时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调研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建立健全税收促进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税收调控作用。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督察力度,将政策落实情况纳入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内容,并列入今年税收执法检查的必查项目和重点工作,税务总局将适时组织抽查。

三、切实做好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宣传、咨询和辅导。各级税务机关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纳税服务,帮助纳税人及时准确掌握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内容及办税程序。要综合运用税务网站、办税服务厅等载体,加大节能减排税收政策解读和宣传力度。要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实际,丰富充实纳税指南库中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内容,依托12366纳税服务热线、在线访谈等渠道,有针对性地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政策咨询辅导。要优化办税工作流程,使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及时享受节能减排税收优惠。

四、依法加强对“两高”及产能过剩行业和企业税收征管。各级税务机关要认真做好税收分析工作,密切监控相关行业和企业依法纳税情况。要把“两高”及产能过剩行业作为本地自行确定税收专项检查项目的重点,认真部署开展检查工作。对税务总局已经安排的重点税源检查中从事上述行业的企业要加大自查辅导力度和抽查比例。在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案件查处过程中,对虚假申报骗取出口退(免)税、偷逃税款等违法行为,要依法加大查处力度。

五、深入开展税务系统“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强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国情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搞好节能宣传活动,形成税务系统全民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税务干部职工节约意识。要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和方法,推介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确保实现各单位能耗指标比去年降低5%的目标。

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强对税收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做好税收政策落实、优化纳税服务和加强税收征管等促进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要明确职责分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五月六日

第12篇

    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国家对此高度重视。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与我们每一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参与节能减排也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为推动全民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科技部组织专家开展了《全民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研究。研究工作由“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项目“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的检测与分析技术研究”课题组承担,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日通过了专家论证。 

    该研究选取了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六个方面的36项日常行为,研究了每一项日常行为指标的节能减排潜力。日常行为指标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量大面广,二是贴近百姓生活,三是具有可操作性,四是不降低现有生活水平。研究的结果表明,个人生活点滴中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如果大家都积极参与,36项日常生活行为的年节能总量约为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十分显着。 

    根据这项研究成果,科技部编制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36项日常生活行为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希望通过这本手册的,向全社会宣传普及节能减排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全民的节能减排意识和能力,推动全民参与,提倡崇尚节约、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社会风气。 

    科学节能,大有技巧,全民减排,贡献不小。让我们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更加节约、更加洁净、更加文明的可持续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