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4: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羽毛球竞赛规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127-01
一、“鹰眼”技术的来源及使用现状
(一)“鹰眼”技术的来源
“鹰眼”技术的名字源于发明者英国人保罗·霍金斯(Paul Hawkins)姓氏的前四个字母,它也被称作“即时回放”系统。该系统由8到10个高速摄像机、4台电脑以及大屏幕组成,工作原理并不复杂。通过计算机将场地以毫米为单位进行分割,利用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捕捉球飞行的轨迹数据,并通过电脑计算形成球飞行的轨迹以及落点的3D影像播放在大屏幕上,其特点是精确度高误差小于1%,获取结果迅速,整个过程在10秒以内。
(二)“鹰眼”技术的使用现状
“鹰眼”技术正式应用于大型比赛开始于2005年的霍普曼杯世界混合网球团体赛,新规则规定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如果对主裁或司线的判罚有异议可以挑战“鹰眼”。2006年被广泛应用于各大网球赛事,同年9月登陆中国网球公开赛,并于2008年首次引入奥运会赛场。除网球竞赛外还有许多项目已经引入“鹰眼”技术,如2006年世界体操锦标赛,2009年波兰男排联赛等。
二、引入“鹰眼”技术的必要性
羽毛球运动与网球运动同属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场地较小、球的体积小球速快、竞争激烈等。由于球的体积小球速快,再加上羽毛球运动员技术水平以及精确度的大幅提高,如大力杀球的球速超过200km/h,再加上落点远离裁判视线,都会使得羽毛球竞赛的判罚更加困难,单品凭肉眼很难准确判断,因此经常会出现漏判误判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情绪与比赛状态,以及羽毛球竞赛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此,羽毛球竞赛迫切需要能帮助裁判提供快速、高效、精确判罚的科学技术。所以将“鹰眼”技术引入羽毛球竞赛显得十分必要。
三、 将“鹰眼” 技术引入羽毛球竞赛所存在的问题
(一)对比赛过程的影响
“鹰眼”技术的引入将会使羽毛球竞赛产生巨大变化,判罚精确度的提高、直观的准确的3D影像将会大幅提升羽毛球竞赛的公平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但与此同时,鹰眼技术的使用会影响比赛过程的流畅性,如果频繁挑战鹰眼更会影响裁判员的情绪与状态,造成比赛气氛压抑,出现对裁判员的质疑度提高等问题。
(二)比赛规则的修改
目前的羽毛球竞赛判罚都是以主裁判的最后判罚为准,即使运动员教练员对判罚结果提出质疑也无法改变比分,更没有挑战裁判的判罚的权利。如果将“鹰眼”技术运用在羽毛球竞赛中,则会改变此类现象。那么如何合理的运用“鹰眼”技术显得十分重要。
(三)费用问题
目前“鹰眼”技术被少数几家公司共同垄断,从而形成生产上的垄断进而形成价格上的垄断,租用仅一周时间就需要花费几万美元,昂贵的价格严重增加了比赛运行的成本,严重制约了将“鹰眼”技术运用到羽毛球竞赛中来。
四、关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若干思考
(一)关于比赛影响的思考
公平公正认真严谨的判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正确的判罚运动员通常不会有任何质疑,只有在自己看到的结果与裁判不同或者没有完全看清时才会提出质疑挑战“鹰眼”,因此具有精准严谨公平的判罚才能保证比赛的流畅性。裁判员的裁判经验水平、掌控比赛的能力,以及与运动员教练员的沟通能力,也是影响比赛的重要因素。
(二)关于修改规则的思考
引入“鹰眼”技术后需对羽毛球竞赛规则进行修改,关于修改可以通过借鉴网球竞赛规则中对“鹰眼”技术的使用,以及结合羽毛球竞赛规则和特点与网球竞赛规则做对比进行修改。由于羽毛球竞赛相比网球竞赛而言,局数较少、球速较快、激烈程度较大、单局比赛分数较多,因此挑战“鹰眼”的次数应予以增加,但考虑到比赛流畅性等因素,笔者认为挑战“鹰眼”每人每局应限用两次。在大比分一比一的情况下,比赛会十分焦灼每一次判罚都会影响整场比赛的结果,因此决胜局每人可增加一次即拥有三次挑战“鹰眼”的权利。与网球竞赛规则不同的是羽毛球竞赛普通局的第一次和决胜局的前两次挑战“鹰眼”无论成功与否都被视为已使用一次“鹰眼”,普通局的第二次和决胜局的第三次如果挑战“鹰眼”成功则继续拥有一次挑战“鹰眼”的权利。
(三)费用问题的思考
具备支付如此高昂费用能力的羽毛球赛事,应该是具有权威性的关注度较高的国际赛事,资金充裕当然很好解决,但如果难以支付此费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为“鹰眼”技术供应商免费或以优惠的价格提供广告服务等,同时供应商免费或以优惠的价格提供服务,建立合作机制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羽毛球 21分赛制 比赛 影响
1前言
羽毛球是人们非常热衷的体育运动,无论是竞技赛事,还是体育休闲,它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一次赛制的修改以及随后出现的技术变革,都推动着羽毛球运动不断向专业化、立体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羽毛球21分赛制改革的直接作用就是为了更好地普及羽毛球这项运动和促进羽毛球体育比赛的商业性发展,使羽毛球的竞赛规则更加完善与科学化。因此,21分赛制比赛规则确立后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更是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在学习过程中选择以此为对象展开研究,力求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分析21分赛制下的羽毛球运动的新动态、新特点。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2007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21分赛制对比赛和球员的多方面影响。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现有文献资料,了解21分赛制下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态势。
2.2.2观察法
观察羽毛球实行21分赛制后,比赛实践中的新变化。
2.2.3案例分析法
以2007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为案例,分析21分赛制对比赛的影响。
3 21分赛制对比赛训练方面的影响分析
3.1羽毛球21分赛制下的整体变化
现行羽毛球规则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发球得分制,将原有的发球得分制转变为每球得分制。取消了双打比赛中两次发球权的问题,并且每局在11分时增加了技术间歇时问,取消了自主暂停的调整休息的概念,而且还打破了传统的记分方法,将原来传统的15分制(女单11分制)均改为现行的21分制。
3.2羽毛球21分赛制对比赛的影响
羽毛球21分赛制应用后,在具体规则的变化必然对比赛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比赛本身的进步是一种重要的推动;另一方面,对运动员来说也是一种考验。科学分析这些影响是寻求未来发展对策的前提。
3.2.1对观赏性的影响
羽毛球21分赛制的应用最为直观的影响结果在于比赛的观赏性大幅提升。改革后的赛制由于没有了换发球所带来的相持过程,比赛的得分速度加快,观众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欣赏到比赛的全部精彩场面。21分赛制的提出也是为了适应电视转播的要求,在比赛时间的长短的可控性、转播的视觉美学效果(服装、鞋子、颜色的统一,场地的规划)、攻守合理转换的衔接、比赛的精彩性等方面,不断对规则进行合理的、有效的修改、调节,增强观赏性,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3.2.2对比赛战术的影响
21分赛制使比赛在战术上更加重视先发制人,目的就是直接得分或控制对手的进攻,最大限度的迫使对手丧失进攻能力为防守反击创造机会。带有攻击性的发球与接发球能造成对手的回球被动,从而迫使对手不能及时回位,造成回球质量不高,陷入被动。恰当的运用假动作迷惑对方,意在破坏对方的启动。在2007年世锦赛的男单半决赛上,对手索尼首先达到赛点,关键时刻,林丹稳定心态,凭着经验连赢三分,以22:20获胜;第二局林丹采用合理战术,一开始就把比赛分拉取得领先,因为领先时敢于放松去打,可通过多种手段得分,但一旦被对方牵制,得分手段就相对较少。可见,林丹战术应用得非常合理。
3.2.3对比赛时间的影响
21分赛制实施后,比赛时间也会呈现出富有特点的变化结果。新赛制下每场比赛时间相对固定。21分赛制对比赛时间的影响也为观众提供了观看的参考,观众可以根据不同场次比赛的基本耗时决定观看。
3.3积极应对羽毛球21分赛制的举措
3.3.1培养运动员对新赛制的适应性
这种适应性既包括技战术的适应,也包括体能和心理上的适应。运动员需要从技术的全面性和均衡性方面提升现有水平,在日常训练中运动员应塑造多种比赛场景,提升应变能力。其次,运动员应当必须要有充分细致的赛前准备活动,从而达到身心状况最佳。尤其是在赛场上,要通过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自己尽快进入比赛状态,发挥进攻实力。
3.3.2加强对21分赛制的研究发展
羽毛球21分赛制实施后的效果、需要改进的问题等都需要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研究部门的大力推动。国家体育管理部门要注重收集新赛制下比赛的资料,明确新赛制对球员以及社会各界的影响,反响情况规划今后的工作。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还需要认真研究新赛制下运动员训练的科学方向、未来的趋向等,去指引羽毛球运动走向更加科学的发展轨道。
3.3.3发挥电视媒体的支持作用
为了配合上述工作的进行,电视媒体也应发挥自身的特长,用专业的技术画面向社会观众传达新赛制下的比赛情况。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对于羽毛球赛事的电视节目制作水平从根本上获得了提升,观众看到的羽毛球比赛更加逼真。所以电视媒体要用这些专业化的手段推动更广阔的社会范围内对21分赛制的关注和参与。
4 结论与建议
羽毛球21分赛制给球员的体力、技术、心理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它又使羽毛球比赛向更加激烈和精彩的方向发展。新时期的羽毛球运动无论在竞技领域或健身领域都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使羽毛球运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羽毛球项目中,任何的改动都会触及各方面复杂的利益,可以在比赛直播中为广告商提供更多的广告时段,让广告和赞助更多地进入,提升羽毛球比赛的档次,吸引更多的观众。将发球线直接推到底线,发球可以采用像排球一样的跳发球,来增加羽毛球的娱乐性和观赏性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
参考文献:
[1]林传潮,任春晖,刘国珍.羽毛球竞赛工作指南[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2]彭美丽.羽毛球技巧图解[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李元华,邓集钢.羽毛球实行新规则后技术打法之研究[J].体育科技,2006(04).
[4]蔡文皓.羽毛球新规则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6.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 羽毛球 体育课程 应用 实践
项目化教学现已广泛运用与各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尤其在以戴士弘教授为课改带头人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率先开始试点的高职院校,现全部课程均采用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相对于其它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中不能完全模仿其它课程的设计思路。本文将项目化教学的理论学习与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成果展示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项目化教学
(一)项目化教学概述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行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个项目是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个完整的作品[1]。
(二)项目化教学羽毛球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包括了课程的简介、课程定位、学情分析、课程总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课程整体设计(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任务与教学方法),能力训练项目与课程进度、情境设计、考核评价、第一次课的设计与最后一次课的设计等[1]。
1.课程简介
羽毛球课程作为选项课在全院大二学生开设, 一共72个学时36次课,4个学分,分上下两个学期教授。
2.课程定位
强健体魄、满足兴趣、提升素养、服务专业。
3.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级模块课程学习职业体能方面有所发展;有一定的羽毛球运动基础或兴趣教高;少部分同学来自校羽毛球队,基础较好;女生略多于男生,总体水平参差不齐。
4.课程目标的设计
(1)课程总目标
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学习中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羽毛球基本技术、战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学会必要的健身手段与方法,养成自觉健身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勇于竞争、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协同发展,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2)能力目标
通过羽毛球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羽毛球运动的乐趣和健身价值,60%-70%的学生学会1-2种羽毛球运动身体锻炼的方法,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能运用发球、高远球、网前球、吊球和杀球等基本技战术,使60%-70%的学生能参加班级、分院系、学院和企事业单位等级别的羽毛球比赛;根据比赛规则和裁判基本知识,使70%-80%的学生能够欣赏和用自己语言评价羽毛球比赛。
(3)知识目标
了解健康的概念和多元健康观,理解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一些体育锻炼的卫生常识,了解运动损伤的成因与处置有关知识;了解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概况及锻炼价值,掌握运用羽毛球运动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的有关知识;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的动作要领,掌握基本技术的动作分类,各项动作的重点和难点的有关知识;掌握羽毛球运动有关基础知识,了解羽毛球运动的比赛规则和裁判规则。
(4)素质目标
通过分组教学模式,结合羽毛球运动单打、双打等项目分类和格网对抗性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良好的体育文化修养等,为自己专业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5.课程的整体设计
课程整体设计包括3个典型的能力训练项目;6个教学模块;18项具体教学任务;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式、分层次、探究式等)。
6.能力训练项目与课程进度表(表1)
7.情景设计
学院在12月中旬要举行羽毛球团体比赛,赛前各分院系将于11月中旬先行组织选拔赛,通过班级报名参加的形式。羽毛球选项班的同学要积极参加分院系选拔赛,此外还要负责协助分院系的体育部组织比赛,部分同学在比赛当中担任裁判员,于此同时每位同学都要组织自己班级的报名和选拔赛,以确定参加分院系选拔的名单。在比赛过程中,羽毛球选项班的同学需要作为班级观看队员的解说,以及评价比赛。
8.考核评价
考核成绩=平时成绩50%+身体素质20%+专项技术30%
(1)平时成绩构成:考勤情况与学习态度30% +完成课外布置任务情况(参与班级、学院、企业或各系组织的羽毛球活动)20%。
(2)身体素质成绩构成:职业体能(根据专业大类设置不同专业素质10%)+专项身体素质:各专项统一内容10%。
(3)专项技术成绩构成30%:羽毛球组合技术20%(技术动作10%+技术效果10%)+比赛技术评定10%。
9.第一次课的设计
(1)说明课程性质,总体目标,课程安排,上课方式,参加课外群体活动的要求、考核方式。
(2)学习模式进行小群体教学模式,按专业进行自由组合,按照班级把学生分为5-7个小组,每小组一位小组长
(3)激发兴趣阶段:教师与班级水平最高的学生进行比赛示范;学生水平摸底。
(4)接受新知识阶段:
①羽毛球正反手握拍以及转换教师提问“你们会握拍吗?”学生握拍教师检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转换正反手握拍教师检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自评,组内组间互评学生练习教师评价总结组间竞赛
②学生展示正反手握拍及转换教师提问动作要领,讲解示范正反手握拍动作学生练习学生展示学生自评,组内组间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③运用羽毛球拍捡球技术,教师提问“用球拍捡球会吗?”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自评,组内互助学生练习教师评价总结
(5)恢复身心阶段学生组内互相按摩小结收回器材,师生道别。
10.最后一次课的设计
(1)考试没有通过和因事未能参加考试的学生进行补考。
(2)教师带领班级水平较高的学生演示下学期通过学习将要达到的水平,回顾羽毛球的基本技术和战术的重难点。
(3)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运动羽毛球进行身体锻炼
(4)提供各种组合练习的方法和手段的文字或视频资料。
(5)收回器材,师生道别。
三、课程整体设计的体会
通过整体课程的设计,虽然教学主要内容改动不大,但是更加清楚教学目标,此外准确的定位课程性质后,更能够把握这门课程,项目化的课程导向也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正真做到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过程中教师任务虽然会比较繁重,但是只要设计好了,以后上课就会相对轻松,而且更能够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与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羽毛球课堂教学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89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开展方便、上手容易的运动,运动量可根据个人和场地环境特点而定。运动时,运动员不断地运用各种步伐,合理采用击球技术,在球场上往返对击,有效锻炼了上下肢和腰部的力量。长期进行可显著提高有氧耐力。此外,对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也有很大帮助。适量的运动能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机能,培养果敢自信的心理品质,非常适合在中学体育课堂中进行教学。
学生经过学习可以了解羽毛球的许多知识,课堂羽毛球运动以“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学生,让学生懂得参加羽毛球锻炼的深层次含义并最终爱上这项运动。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利用羽毛球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
一、重点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手段,从学生出发,让启发式教学成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遵循教学规律,注重练习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学练的水平。如,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练任务自主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采用按步骤启发引导学生。改变传统教师集体讲解示范、全体学生练习的老旧教学方式。使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做学习的主人,在每节课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愉快地学习羽毛球知识。
二、体现网络教学的优势
当今网络教学视频资源丰富,各种动作技战术练习方法等不一而足,让学生自学自选喜欢的羽毛球教学视频,能较好地满足学生预习、复习、丰富相关知识的需要。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水平主动学练,并能掌握更多课外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好牢固的基础,真正做到让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
三、以赛带练培养全面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比赛,可以激发学生学练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拼搏、团队精神,提高体育实践能力。根据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启发其想象判断力及培养分析能力可以采用游戏竞赛法。将课堂教学突破口放在针对比赛选择优势技战术的使用上,让学生激发潜力、充分表现,体验到胜利带来的成就感与快乐。如发球比赛、接球比赛可以限定区域,制定不同条件下的比赛(左右半场、网前小球比赛)提高学生的能力。
还可以将分组教学比赛安排在学期末,学生全全操作,裁判也由学生。比赛实践证明这样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应变思考能力很有帮助,还极大地活跃气氛,让学生在良好的气氛里享受羽毛球带来的乐趣。同时加重能力的提高、淡化考核的压力,使学生享受参加羽毛球比赛的乐趣。
四、视频教学与视觉再现相结合
技术技能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而较短的课堂时间里不可能教授全部的羽毛球技术,只能精选重难点,再由学生自己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我精选出在发球、握拍、击球和步伐四类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如正反手握拍、发高远球和小球、双人后场高远球、发球上网和前进后退步伐,并将优秀的技术动作制成视频课件以供学生单独学练。另外,在视频指导演示技术动作的基础上,针对一些连贯快速、较难学会的羽毛球技术(如搓勾对角球),我还尝试运用了“视觉再现法”,对加快和完善学生技术动作的形成有良好作用。即在观看了技术动作视频和教师动作示范后,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重视动作情境,让脑中的动作表象与视频实际动作趋于一致。另外,还要求学生课后每天进行几分钟的视觉再现训练,以充分激发其学习潜力,避免学习中的单调重复和盲目模仿,持续纠正动作偏差,保证了困难技术动作的掌握巩固和正确运用。
最后要说的是,要将羽毛球理论及规则裁判法科学地用在教学比赛中,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比赛、阅读比赛的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适当加入羽毛球器材的基本知识,可以为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要运用好多媒体资源的长处, 充分利用网络新鲜资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枯燥乏味理论课。还可将优秀比赛视频赏析放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丰富其学练手段,提高其解读比赛的水平,掌握取得技战术进步的正确手段,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
[1]吴晔.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4).
[2]翟向阳.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6(3).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羽毛球女单优秀运动员新、旧赛制的对比分析,探究羽毛球女单运动员在新赛制下技战术的变化、特征及趋势。本研究利用所学知识对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技战术进行分析解决,加强实战,使运动员更快快掌握新赛制的规律,主动调整技战术、适应变化,成为新赛制中的强者。
关键词羽毛球新旧赛制女子单打技战术对比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羽毛球女子单打项目世界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张宁、谢杏芳、龚智超、王晨、黄妙珠、皮艳红、姚洁等优秀运动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有关羽毛球新旧赛制下技战术的文献资料和视频资料以及数据资料予以处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羽毛球新旧规则的比较
新规则彻底地打破了旧赛制使用的发球权得分制,任何一个球的得失都会使双方得分或失分,因此也使比赛双方得分与失分的机会加大,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增加,迫使比赛在高度紧张和异常激烈的对抗之中进行,同时比赛的时间也得到了很有效的控制。新规则所规定的技术暂停时间使比赛不能随意暂停,比赛变得更紧凑,而每球得分制更是加快了比赛的节奏与速度。国际羽联修改规则,就是要倡导进攻,增强比赛的观赏性,加快竞赛速度,规则的改革基本达到实效,羽毛球技术朝着“更快、更准、更狠、更活”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二)旧赛制和21分新赛制女子单打技、战术的对比分析
本文通过对羽毛球接发、前场、中场、后场等四个部分的技战术来进行分析比较。
1.新旧赛制下羽毛球女子单打接发技术的比较
看出新赛制比赛中接发球技术使用按比例大小依次是:高、杀、推、吊、搓放、挑、勾、拦。在女单旧赛制中接发球技术使用率按比例大小依次是:高、推、吊、搓放、杀、勾、拦。新旧赛制中接发球技术高球的使用率都居首位,分别为26.23%和26.15%。
在新赛制中搓放、推、挑、吊技术的使用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勾和杀的使用率大幅增加,特别是杀的使用率增长了11个百分点,增幅一倍有余,这充分说明新赛制下的女单运动员更加注重杀球。通过各技术的比较,不难看出新赛制下运动员多采用更积极的进攻来获取场上的主动权。勾作为进攻性较强的技术使用率有所增加,这也表明女单运动员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比较冒险的进攻型技术在接发球时争取主动,甚至是直接得分。
2.新旧赛制下羽毛球女子单打前场技战术的比较
新、旧赛制下女单比赛前场各技术的使用率顺序是一样的,从高到低依次是:挑、搓放、推、勾。在新赛制中推和挑的使用率都有所上升,而搓放和勾的使用率有所下降。
进攻性技术推的增加说明了在新赛制中女单运动员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进攻性增强。而在前场技术中挑球所占的比例以及其增幅都是相对很大的,并且通过录像观察发现在双方运动员同时抢攻网前时,运动员回放网前球很容易被对手抓住,所以更多的采用了挑球技术。这一现象也说明在实行新赛制以后女运动员不仅注重进攻组织,而且在处理被动球时也尽可能的减少对手进攻时的威胁。
3.新旧赛制下羽毛球女子单打中场技战术的比较
从比赛中可以看出,挡球在新旧赛制下都是中场技术中的主要技术,占到各自赛制的一半多。而在新赛制中中场技术使用最多的是挡、拦,相对于旧赛制的挡、抽,拦的使用率上升明显,取代抽,并且挡的使用率继续增高,已经达到63.35%。而抽的使用率略有降低,挑作为防守过渡技术的使用率显著降低,从15.51%直降到8.08%。
通过分析得出,发现新、旧赛制下中场技术中挑和拦具有显著性差异。
4.新旧赛制下羽毛球女子单打后场技战术的比较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知道在新赛制比赛中,后场技术动作使用主要以高、杀为主,而旧赛制比赛中,后场技术动作使用主要以高、吊为主。在新旧赛制下,后场技术中使用最多的都是高球,而在新赛制中,高球虽然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比例显著降低,降低了约10个百分点,伴随之杀球的比例显著增加,增加了11个百分点。
通过检验,发现新旧赛制下后场技术中高球和杀球的使用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技术无显著性差异。
后场技术中总拍数减少的情况下,杀球不但没有同比例减少,反而显著上升。说明在新赛制下女单运动员以更加积极主动的进攻来争取比赛的胜利。同时,高球的减少也说明了女单运动员在新赛制更倾向于采取风险性较高的进攻技术。作为过渡技术的被动吊球和抽球所占比例和绝对拍数都相对很少。这充分在说明了在21分制下,由于每球得分的刺激,运动员过渡战术的应用在减少,主动攻击性增强。而被动抽球较被动低吊有所增加,说明运动员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采取威胁性较高的技术。
三、新规则对运动员技战术的影响
我国的羽毛球技战术经过多年的探索、创新,己经建立起独特的技术风格,形成了以“快”制胜的主动进攻打法。面对新赛制,我国应该在继承原有先进的羽毛球技战术的基础上,顺应世界潮流,做到“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加强战术打法的攻击性。
新规则的形成要求选手要树立进攻型打法,先发制人,增加进攻型技术的使用,增加下压以创造进攻机会或直接制胜。并且要最大限度地迫使对手丧失进攻能力为防守反击创造机会。事实证明,带有攻击性的发球与接发球能造成对手的回球被动,从而迫使对手不能及时回位,造成回球质量不高,陷入被动。加强进攻的同时还应尽量避免失误,通过快速多变的回球击球,破坏对手节奏,影响对手的判断。通过回球速度和线路及落点的变化使对手回位不及时,降低对手的反控制能力。运用假动作迷惑对方,使其判断失误,破坏对方的启动。要善于运用快速扣杀、劈杀进攻使对手被动回球失误。新赛制中,更需要运动员用智慧掌控比赛,把握节奏,积极进攻。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女单新旧赛制接发球都主要采取后场技术,直接反映出女单新旧赛制都以发后场球为主,新赛制中接发球杀球明显增多。新赛制的实施对发接发环节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发接发”战术在单打项目中日趋重要。女单后场技术使用率最高,但是较旧赛制,新赛制有下降的趋势;中场技术使用率最低,但在新赛制中呈上升趋势。与旧赛制相比,相持阶段,新赛制下前、中场技术使用率更高,进攻性更强。在中场技术中,挡是女单运动员使用率最高的技术,而进攻性相对较强的抽球的使用率却有所降低。
(二)建议
新赛制下女单运动员应在技战术上多采用发网前小球,增加发球的变化,增强进攻性,以攻为主控制比赛节奏。女单运动员与教练员还应着重研究“发接发”抢分战术在实战中的应用,提高得分机率。应增强争夺网前的意识,善于利用网前进攻型技术来组织战术。同时培养运动员每球必争的激情,创造灵活多变的战术,提高运动员预期准确性,决策及时,加强运动员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传潮,任春晖,刘国珍.羽毛球竞赛工作指南[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04).
[2] 房巍.羽毛球新规则的特点及对策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3] 夏宇.羽毛球规则变化史及其对运动员技术战术的影响[J].东北师范大学.2008(05).
[4] 马志洋.对羽毛球新规则的认识与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6(05).
[5] 费瑛.浅析羽毛球21分赛制对比赛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06(06).
[6] 李元华,邓集钢.羽毛球实行新规则后技术打法之研究[J].体育科技.2006(04).
【关键词】 大学生;羽毛球;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羽毛球是一项灵活、多变、速度可快可慢、隔网对击的运动项目,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也是老少偕宜、易于掌握的大众体育项目。由于趣味性强,锻炼价值高,又极具竞争性,因而深受大学生的喜爱。羽毛球运动对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塑造优美的身体形态都起着积极作用,适合于各个年龄层次,所以现在已经成为社会上一项非常热门的体育休闲运动。如果在大学里开设羽毛球教学课,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理念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开设羽毛球教学课需要一定面积的室内场地,并且场地上所能容纳的学生数量也不可能像一些球类运动那么多,所以由于场地不足的原因,使得学生对其兴趣并不高。在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中,主要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掌握羽毛球基本技术为主。
一、大学生学习羽毛球的现状
在大多数羽毛球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不重视,也不了解学生的特长在何处,太过注重基本动作的练习,教学内容偏于狭窄,结构单一,形式过于死板,缺乏新颖性和生动性,不容易提高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体育个性发展。同时由于普通高校的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里并没有受到过很好的羽毛球训练,所以即使在高校中一味地练习基本技术,也会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使得学生的羽毛球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
二、高校羽毛球课程模式的改革措施
1、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校羽毛球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羽毛球课程,不仅了解羽毛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参加比赛、欣赏比赛,部分学生还能够学会组织比赛和掌握羽毛球比赛的规则与裁判法,积极培养学生身心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并按照以“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教育学生,特别是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让学生懂得参加羽毛球锻炼的深层次含义并最终爱上这项运动。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对没有基础的学生主要采取一些简单的练习方法,特别是游戏性质的内容,例如不同性质的颠球,接球,持拍的抛、接球练习(也可两人做)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其尽快入门。
2、教学方法的改革
(1)注重启发式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学生自学自练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2)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利用专业软件制作羽毛球单项课程教学课件,特别是根据大学生特点及场地设备等情况,制作了适合大学生羽毛球课程的教学课件,利用校园网络传输系统进行延伸教学。既满足了选上羽毛球课同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丰富相关知识的需要,也部分满足了未选上羽毛球课同学自学的需要。
(3)通过教学比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教学比赛为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基本动作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增强自信心,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宽厚的基础。
(4)延伸课堂教学效果。高校开设羽毛球课程以来,在体育部教师指导帮助下,成立了大学生自己组织的羽毛球协会,专项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组织、管理羽毛球协会,在协会里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体育特长,发展单项运动能力,广泛接受该项目的各方面知识,不仅将羽毛球项目作为自己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手段,而且掌握较为丰富的羽毛球方面的专业知识。
(5)运用多媒体演示与表象演练相结合的技术教学。技术教学是选项课的重点内容之一,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不下四十多种,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由学生自己去举一反三。为此,我们在握拍、发球、击球和步法等四大类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动作如正反握拍法、发高远球和网前球、击高远球和扣杀球、上网和后退步法等等,然后将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相关技术动作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反复观看,许多有条件的同学还拿去自己刻录优秀运动员精湛的技术动作,加上教师详细的讲解示范,使我们的技术教学达到了起点高、起步快、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无论哪个学科,从理论到实践中总有一个过渡性。体育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可以在教学中直接把理论运用于实践,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羽毛球双打规则的教学一直是个难点,由于双打规则很多,而且非常复杂,光靠枯燥单一的机械识记,会导致许多学生经常是理论课讲完以后就遗忘了大部分规则,更不要说灵活运用了。采用了临场教学后,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双打的站位,同时安排学生在教学比赛中执裁,反复运用规则,这样就可以通过积极的思维,弄清规则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规则记忆更加牢固,活学活用,同时还提高了观赏比赛的能力。
三、激发大学生对羽毛球学习兴趣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1、切实转变观念,重视羽毛球教学
首先,我们必须切实扭转当前对羽毛球运动学生热学校冷的局面。作为学校老师,特别是学校领导应从培养高素质学生这一高度认识羽毛球运动开展与普及的重要意义。对体育项目开展不应有偏颇思想。仅仅重视三大球或重大赛事的训练事实上对大多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并无益处。必须切实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与选择。我们只有真正转变了观念,重视起羽毛球运动,相关费用或设施才能及时到位,组织措施才会有力,学生参与才会更加积极和踊跃。进一步开展与普及羽毛球运动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2、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羽毛球运动场馆及相关设施的建设
一方面羽毛球场馆的建设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应抓住高等教育进一步普及,学校基础建设正在不断的建设完善的有利时机,科学合理地规划运动场馆。校新区各项运动体育场地建设的比例结构应符合改革发展的需要,改变仅以几个大项目为主的固有局面。另一方面,应努力提高场馆的利用率,除了正常的教学外,还要加强管理,利用早中晚和双休日时间开放。形式上灵活多样,实行有偿教学、有偿健身,以馆养馆,形成良性循环。
3、加强羽毛球运动的组织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一方面我们可以增设羽毛球专项选修课,与早操、课外活动相结合,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人负责羽毛球协会工作,定期作些技术与裁判的指导工作及组织管理工作,使协会的发展更趋完善一些。对于有羽毛球高水平队的高校,应在群体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体育生的特长,以“龙头”的作用促进羽毛球运动的蓬勃开展。
【参考文献】
[1] 何继红,叶诚.如何激发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J].少年体育训练,2004.01.
[2] 孙宇航.如何培养体育课的学习兴趣[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
摘 要 本文详细的探讨了羽毛球运动技战术核心思想的制胜规律,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微观上更好的掌握该运动核心技战术的特征,更客观的认识、理解该运动,为提高竞技运动能力而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与方法。
关键词 羽毛球 技战术 致胜规律 分析
一、羽毛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羽毛球运动是比赛时用网将双方选手隔开,各据一方持羽毛球拍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的合法击球。无身体接触,靠时间、空间的优势取胜,比赛场地相对较小,通常比赛时间也没有限制,球不能连击和停留,双方的攻防转换非常快,只要是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各种技术动作都有可能造成得分或失分。取胜的关键是要让自己多得分少失分。
二、羽毛球运动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一)技能与战术能力特征
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主要表现在基本功扎实、熟练、全面、准确,特点突出,并在技术发展中不断创新、形成绝招等方面,也就是所谓的“全面加特长”。战术能力则主要反映在个人战术与集体战术结合、进攻战术与防守战术以及攻防转化的全面上。
(二)体能特征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掌握各项技术的基础,同时也是比赛中运用技术与完善战术的前提。该运动的重点素质包括力量、移动速度、挥臂速度、灵活性与灵敏性等,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弹跳力与爆发力。
(三)心理和智能特征
该运动各种技术动作失误就有失分的特点,这就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敢斗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根据球速快、变化多的特点,又要求具备良好的时空知觉和反应速度的能力。在智能方面的要求也较高,运动员要灵活善变,应付与处理场上各种复杂情况,为此,需要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场经验[1]。
三、羽毛球技战术核心制胜的利器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这是羽毛球的技术与战术全面发展的时期,男子技术优势从欧洲全面转向亚洲,形成了亚洲人在世界羽坛上称雄的局面。在手法上突出了动作小、出手快,爆发力强的特点,在步法训练方面大胆改革有新的突破,使技战术水平突飞猛进[2]。80年代,世界羽坛技术与战术向快速进攻、全面、多变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讲,中国选手在那一时期的特点是速度快、步法移动积极,争取高点击球,技术动作完成小而快,进攻意识强,善于快攻、发球抢攻和快速突击,加强了控制和反控制能力,把平高球和吊球也作为进攻的手段运用,从而使进攻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全面,克服了过去单调的杀上网的快攻打法,创造条件抢攻而闻名。80年代中后期,我国羽毛球将“快、狠、准”的打法发展成拉吊进攻和变速突击的打法[3][4]。1992年羽毛球运动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运动员们的技战术更上一层楼,而新的技战术也随后形成。“快、准、狠、稳”成为中国羽毛球核心技战术的高度概括。从1996年我国实现奥运会羽毛球零的突破至今,大部分的奥运金牌都被中国垄断,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羽坛的霸主地位。这充分体现了羽毛球的核心技战术制胜规律牢牢地被我国所掌控,我国正在走一条以快为主,以攻为主,以我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羽毛球道路。
羽毛球运动项目竞赛的根本特点可概括为“快”和“全”。所谓“快”,最主要的是球速快,扣杀球又是球速当中最快的,是得分的有利武器,也是突破对方防线的重型炮弹。当然,仅仅有球速快也是不够的,还得起动快,移动快,回位快,击球快等。在比赛当中杀上网快才有扑球的机会,脚下移动快才能抢到最高的击球点,击球才有攻击性,才能主动得分。在速度上压制对手是羽毛球运动制胜的法宝。“全”是羽毛球运动项目的另一特点,全面的攻防能力是优秀羽毛球运动员须具备的,高超的控制和反控制的能力是羽毛球比赛胜利的基础。控制和反控制能力体现在羽毛球的“准”字上,落点精准,弧度、力量、线路控制的恰到好处,都能使对手疲于奔命,忙于应付,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判断准确才能提前起动,抓对方的球路,占据有利地位。“狠”即主动击球时凶狠,扣杀有力。防守时还击球很顶,使对方无法连续进攻,达到攻防转换的效果。“狠”还体现在霸气上,不但击球力量大,球速快,气势上也要占绝对优势。相关的研究表明,羽毛球运动的得分多数来源于对方的击球失误(受迫性失误和非受迫性失误),而不是本方运动员击球进攻直接得分。这体现羽毛球运动项目特征的“稳”字。就算不能主动得分,减少自身的失误,迫使对方多失误往往也能赢得比赛的胜利。失误少击球稳定在比赛当中能提升自身的信心,使自己出手更加果断,同时也能造成对手毛躁的心理而失误增加。
羽毛球发展至今,比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速度与力量的较量。速度快的基础是有力量做支撑,要想速度快,必须先下手为强,主动进攻,频于下压,增加扣杀球在比赛当中的频率。同时也要加强防守的能力,高水平运动员不但有进攻还有防守,攻守均衡,以攻为主,能攻善守,攻守兼备。羽毛球运动攻守转换非常快,运动员只有技战术全面才能达到巅峰,“全面加特长”是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步法灵活,体能充沛也是羽毛球运动核心技术的保证。
四、结论
在比赛中,双方都是通过控制与反控制在制约对手,最终是通过击球的力量、速度、落点等这些物理要素所体现出来的。羽毛球的核心技战术制胜因素是“快、准、狠、稳”;总结在一起就是挥臂快、出手快、球速快、移动快、反应快。因此,羽毛球运动的核心技战术制胜规律就是运用体能与力量的优势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出“快”的特征。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乒乓球、手球、垒球、羽毛球编写组.球类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l):393.
【关键词】天津市 羽毛球裁判员 队伍现状 对策
近年来纵观我国羽毛球裁判工作,从总体上来看依旧存在着“滞后”现象,即羽毛球裁判执裁水平落后于发展极快的羽毛球运动,甚至影响到这项运动技战术的提高,裁判员对规则的理解程度不同、错判和误判,让教练员、运动员多年的心血白白浪费。天津市自从90年代初期羽毛球专业队解散之后,羽毛球发展曾出现过低迷时期。随着这几年天津市对于群众体育的支持,羽毛球这个老少皆宜的运动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这些年羽毛球发展越来越快,俱乐部达到数十家。随着天津市羽毛球协会的正式成立,羽毛球的各种赛事也是随之增加。这样不仅要求到羽毛球裁判员的的数量,同时也要求羽毛球裁判员的质量。因此,天津市羽毛球裁判队伍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和趋势,加强天津市羽毛球裁判员队伍的建设,提高天津市全体羽毛球裁判员,尤其是作为后备力量储备的国家一级裁判员的各项基本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本研究论文旨在清楚地了解天津市羽毛球裁判队伍的现状、查找不足、提高认识,以期为提高裁判队伍整体水平提供一劫可行性的参考意见。
1研究对象
天津市羽毛球裁判员现状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统计分析法
3天津市羽毛球裁判员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天津市羽毛球裁判员的基本情况
3.1.1天津市羽毛球裁判员的级别结构特征
作为体育赛场上的“法官”,裁判员的数量及其等级在某些方面也能间接反映这个省、市裁判员业务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和在国内裁判员队伍中占据的地位。根据调查可知天津市有羽毛球国家级教练10名,一级教练28名。
3.1.2天津市羽毛球裁判员的年龄、性别特征
裁判员的年龄,是决定整个裁判员队伍是否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恩菊调查可知,裁判员总体年龄分布在35岁以上的人占了多数,这多数中男性裁判员比例较大。
3.1.3职业结构
根据调查可知,天津市羽毛球裁判员的职业结构表现为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裁判员居多,其次是羽毛球的爱好者
3.1.4受教育程度
天津市羽毛球裁判团队中有各行业的工作者存在,所以也就存在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根据调查可知,天津市羽毛球裁判员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有20人,接受大学教育的有13人,接受大学专科教育的有5人。
3.1.5英语水平
英语作为世界官方通用语言,在大型羽毛球赛事中切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调查可知,通过英语六级的只有3名裁判员,过英语四级的有20名裁判员,竟有15名裁判员没有过任何级别的考试
3.1.6执裁经历
根据调查可知,天津市羽毛球裁判员的执裁年限基本上在2―25年的居多,最少是执裁2年,最多执裁25年,两个级别裁判员的执裁年限中以国家一级裁判员平均执裁年限较长。
3.1.7执裁比赛经历
根据调查可知,近几年天津籍的高级别裁判员基本都参与了大型的全国性和洲际性比赛。例如: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全运会、亚洲羽毛球锦标赛等。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天津市高级别羽毛球裁判员少。
4.1.2裁判员年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老龄化”现象,且男、女裁判员比例悬殊大。
4.1.3天津市羽毛球裁判员大多来自于从事体育工作的人员。
4.1.4天津市羽毛球裁判员高学历人才很少,知识结构老化,英语水平较差。
4.1.5天津市裁判员业务能力,包括心理、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4.1.6天津市羽毛球裁判员的执裁经历不够丰富。
4.1.7天津籍裁判员基本全员参与了天津市的大型比赛。
4.2 建议
4.2.1快速发展高级别裁判员。
4.2.2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羽毛球裁判的工作中。
4.2.3多开展羽毛球这项运动,普及羽毛球裁判员知识,让所有人都参与到这里来。
4.2.4鼓励天津市现有羽毛球裁判员刻苦学习,不断提高。培养裁判员的英语水平。
4.2.5提高业务能力、心理、专业技能等方面。
4.2.6天津市应积极发展羽毛球裁判员,鼓励一级和国家级裁判员参加晋升级别考试。国家级和一级裁判员。
4.2.7天津市提高羽毛球裁判员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裁判员参与其中应多参加全国大型比赛。丰富才裁判经历。
【参考文献】
[1]王杰.河南省羽毛球裁判员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河南大学,2011.
[2]聂上伟,阙宁,朱敏.四川省羽毛球裁判员基本结构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2012
[3]孙俊.对羽毛球运动项目制胜规律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60-62.
[4]胡效芳,张元哲,王西营.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技战术特征探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2,31(3):25-27.
[5]刘建和.运动竞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40.
一、男子篮球
人数规定:领队1人,教练员1人,运动员不超过10人。规则:按中国篮球协会制定的《篮球规则》执行。比赛采用四节制,每节比赛时间10分钟(4种情况停表:暂停、换人、犯规后执行罚球、其它特殊情况裁判员认为需要停表。),第四节的最后2分钟按《规则》执行。第一、二节为上半时,节间休息2分钟,第二、三节节间休息5分钟,第三、四节为下半时,节间休息2分钟。全队每节累计犯规4次后执行罚球,个人犯规达5次罚出场。竞赛办法:第一阶段分组循环赛、第二阶段两个小组第一名、第二名交叉比赛、胜者决一、二名,负者决三、四名。计分办法: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弃权为0分。
二、拔河比赛
人数规定:领队1人,教练员1人,运动员10~13人。上场比赛人数10人(女子不少于2人)。规则:按规定人数进入比赛场地,在同一场比赛中不能更换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规定时间内(1分钟)未能确定胜负,则根据中锤偏向一方为胜。比赛中运动员必须是裸手,不能穿钉鞋(铁制)。比赛中不能出现集体放绳,否则取消比赛资格。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二胜制。比赛方法根据参赛队数确定。
三、羽毛球男女单打比赛
人数规定:各单位可报领队1人,教练员1人,运动员不超过4人(男女各2人)。规则:按中国羽毛球协会制定的《羽毛球竞赛规则》执行。比赛采用 3 局 2 胜 15 分制(14 平后须领先二分胜出至 21分止)。比赛用球:飞来宝比赛球,球拍自带。比赛根据报名人数的多少确定比赛办法。
四、乒乓球单打比赛
人数规定:各单位可报领队1人,教练员1人,运动员不超过4人(男女各2人)。规则:按中国乒乓球协会制定的《乒乓球竞赛规则》执行。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二胜制,每局21分。比赛用球:双鱼三星40CM白色球。球拍自带。比赛根据报名人数的多少确定比赛办法。
五、足球点球对战赛。
人数规定:各单位可报领队1人,教练员1人,运动员5~6人(5人参赛,男女不限)。规则:按正式足球比赛点球决胜规则执行,进行点球互射。每场比赛采用单循环淘汰。比赛用球:5号足球,球门:8人制比赛用门。比赛根据报名队伍数量的多少确定比赛办法。
六、4×100男女混合接力
人数规定:各单位可报领队1人,教练员1人,运动员4~6人(参赛3男1女)。规则:每场比赛采用计时制,绕场1周,定点接力,设交接棒区域,取时间最短队伍分列名次。比赛场地:体育场,比赛根据报名队伍数量的多少确定比赛办法。
七、动感五环
人数规定:各单位可报领队1人,教练员1人,运动员4~7人(参赛4人,男女不限)。规则:比赛器材置于起跑线后。1名队员立于比赛器材内,3名队员在外掌控方向,推动比赛器材和防止队员掉出器材。裁判发令后,4名队员通过协调配合使比赛器材在跑道上行进,赛程为28米×2(场馆为篮球场地标准)达交接线后,又按相同方式返回起点结束。每场比赛采用计时制,取时间最短队伍分列名次。比赛场地:体育馆,比赛器材由体产公司提供。
八、运转乾坤
人数规定:各单位可报领队1人,教练员1人,运动员6~8人(参赛6人,4男2女)。规则:比赛开始前,3名队员托举比赛器材过肩立于起跑线。裁判发令后,3名队员通过协作配合使比赛器材在跑道上行进,到达交接线后,另2名队员按相同方式返回起点结束,赛程为28×2米,参赛队中任一队员在身体任意部位触及终点线所在垂直平面为计时停止,用时少者名次列前。比赛场地:体育馆,比赛器材由体产公司提供。
九、旱地龙舟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观赏;美
1.结果与分析
1.1羽毛球美学研究的重要性分析
1.1.1身体美与运动美是羽毛球美的核心
身体美与运动美是体育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体育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身体美是人体经过体育运动所获得的静态美,如体格健壮、体型匀称、素质全面、气质高雅等;运动美是人体在运动中,通过形体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动态美,如高超的技艺、灵活的战术、充沛的体力、顽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等。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二者是体育运动基本存在的方式,是构成体育美的核心。在羽毛球运动中,二者也是羽毛球运动美的核心。人们可以欣赏到羽毛球运动的技术、战术美以及在运动中体现出来的智慧美、创造美和超越美等。某些观众在观看羽毛球比赛的同时缺乏对身体美和运动美基本含义、标准和特征的了解,从而影响了对羽毛球欣赏的效果。因此,身体美和运动美是羽毛球运动中最直观、本质的美同时直接关联着人们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以及羽毛球运动自身的发展。
1.1.2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是羽毛球运动美的驱动力
竞赛与观众的关系,用接受美学理论来研究。对于促进体育经济、发展体育产业、开拓体育市场起到了良好作用。观众已经从无意识审美逐渐转变到有意识审美,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关注比赛的结果,更注重比赛的过程。他们希望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能够发挥出最高水平,希望运动员在比赛中带来更多精彩的表演,观众的审美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羽毛球运动没有忽视这一变化,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新的战术、新的规则、新的传媒技术等去展示羽毛球运动中旺盛的运动形式美。
1.2羽毛球运动美的表现形式
1.2.1技能主导的动作姿态美
技术动作是一个完整、连贯的的有机整体,技术动作可能由不同的技术环节组成,需要不同身体部位的协调配合,身体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完成动作,也有利于体现动作的姿态。羽毛球比赛中虽然也有双脚起跳击球,但应用更多的是单脚起跳。多数运动项目中的单脚起跳动作,其发力臂与发力脚是不同侧的,如篮球中的跑篮与排球中的背飞,如果选手用右手投篮或扣球的话,那最后一步肯定是依靠左脚蹬地起跳,这样才能飞得又高又远,若用右脚起跳,则右臂很难充分发力。羽毛球则完全相反,右手持拍的选手在后退的最后一步,一定要用右脚蹬地才能更好地完成击球动作。初学羽毛球的人,对此往往觉得很别扭。这是因为生活中及多数体育项目中,发力臂与发力脚不在同侧基本成了习惯,而且符合运动规律。而羽毛球运动中的发力臂与发力脚同侧不但不违背其运动规律,而且恰恰是项目特点的灵活应用,其原理之一是羽毛球独有的反向助跑与最后一步的非利脚落地的特性;原理之二是羽毛球的进攻技术要求运动员充分借助转体的力量,而这种转体又是在后退助跑之后完成的。因此,起跳时发力脚与发力臂同侧形成了羽毛球特有的姿态美。
1.2.2鲜明的项目个性美与难度美
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项目特点和技术要求。不同项目特点在运动的实践中必定具备不同的美学显现特点。因此,羽毛球运动中杀球起跳时使用非利脚发则是羽毛球的个性化技术
利手、利脚,指的是一个人日常生活中做某项运动时习惯使用的那只手或脚。如,一般人单脚起跳时,左脚是利脚,右脚本是非利脚;而挥拍击球时,一般人右手是利手(生活中所谓的“左撇子”正好相反)。
一般人在单脚起跳时都是用利脚发力,即左脚发力。跳高、跳远选手在起跳时均使用利脚发力。在球类项目中,排球比赛中的单脚背飞、篮球比赛中常见的跑篮均采用利脚起跳。
上述项目中,如果跳高、跳远选手采用非利脚起跳,是根本没法达到与利脚起跳相当的高度与远度的;而排球、篮球选手则基本没办法用非利脚起跳打背飞或跑篮,从运动力学的角度分析非利脚起跳根本不符合这两个技术运作的发力原理。而羽毛球的杀球与上述项目相反,基本上是使用非利脚发力起跳。
1.2.2.1羽毛球非利脚发力起跳分析
在体育运动中,适应项目需求的动作才是真正优美的动作。虽然多种运动项目中均有单脚起跳动作,但其运动方式是不一样的,用利脚还是非利脚起跳,其决定性因素主要有三个:起跳前的助跑方向、起跳瞬间的身体方向,助跑最后一步的落地脚。这里的方向以各项运动中的目标物体为参照,如:排球、羽毛球选手均以要击打的球为目标物,一般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在起跳动作前的助跑通常是前向的,如排球中的扣球、篮球中的跑篮或跳投、足球中的冲顶;网球与乒乓球虽然有很多的侧向移动,但所谓“侧向”是针对场地而言的,以选手的身体为参照,他们的侧向移动仍属于前向运动。但是,在羽毛球运动中却有92.6%的起跳杀球是借助于后退助跑来完成的。可以说,没有后退,就没有羽毛球场上最扣人心弦的后场杀球。其他项目中,也有后退动作,但应用较少,而且多数在被动防守时采用、移动速度较慢。而羽毛球中的后退发力不但应用频率高,而且是一种主动发力技术,后退速度快,而且后退与发力紧密衔接,一气呵成。因此,羽毛球运动在追求个性美的同时,打破了常规的需求,以退为进,让羽毛球运动更加具有难度性,给羽毛球的观赏提升了高度。
1.2.3严格的“回中”形成了羽毛球的空间美
在对抗性项目中,每名选手在准备进攻或防守时,通常存在其固有的位置。中场也可以理解为竞技场上的大本营,任何选手,如果不能及时回归大本营,可能就要面临失分的风险。在这方面,羽毛球运动最好地阐释了固守与回归大本营的重要性。不管运动员的技术多么高超,如果在比赛中不注重“回中”,或因为拼命救球而无法“回中”,那么他立刻就陷入因接不到下一个球而失分的被动局面。乒乓球、网球选手的“回中”虽然也非常重要,但乒乓球选手多数是在近台或位置左右移动,网球选手多数是在底线附近两侧跑动,两个项目的前后移动相对较少,在三个隔网小球项目中,羽毛球不但跑动量最大,而且在各个移动方向上的移动次数比较均衡,最大限度地诠释了“回中”的内涵。“固守大本营”、“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根据地”的战术思想在羽毛球比赛中得以充分体现。
1.2.4坚强、体能、回合一体的观赏美
被动球通常指的是被对手压着打、己方没有进攻机会或没有较好的进攻机会,陷入被动的一方要么直接失分,要么继续被动挨打。如排球比赛中,如果一方主动进攻的效果较好,对方即使将球防起来也很难组织有效的反击,勉强处理过网后往往又让对方打成一次漂亮地进攻。乒乓球、网球比赛中,进攻的一方往往持续占据主动直至得分。羽毛球比赛则不同,选手在进攻之后往往要马上转入防守,如果在进攻后不能马上“回中”迎击下一拍,就有可能直接失分。
在羽毛球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选手甲击出一记高质量的杀球或吊球后,选手乙在拼尽全力救球的瞬间身体已失去平衡,仍然能让球贴网而过,这一瞬间,被动与主动有可能完全转换,选手甲有可能因此而失分或转入被动防守之中。
羽毛球赛场上这种瞬息万变的项目特点要求场上选手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在每一分的争夺中,场上主动方决不能松懈,而被动方也要毫不气馁,因为胜负的天平会随时倾向于更坚强的一方。坚强美虽然在每个体育项目中均有体现,但这种被动与主动瞬间转换所体现出的坚强美却在羽毛球运动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1.2.5羽毛球运动的精致美
众所周知,羽毛球运动是手持器械隔网对抗性项目,严格地讲,羽毛球运动的任何一项技术动作都要求手腕主导发力,对手腕的灵活性要求很高。这与网球、乒乓球是明显不同的,后二者在绝大多数击球动作中要求固定手腕,不然会导致手腕受伤或发不上力。羽毛球项目手腕主导发力的竞技需求形成该项目的精致与灵活之美。如,初学羽毛球者往往较多地采用抡大臂的方式发力,不但使击出的球飞行得不高不远不快,而且非常费力气,容易受伤。但专业羽毛球运动员可以非常自如地用轻微的抖腕动作将对方的大力杀球轻松地挑得又高又远。
1.2.6最具锻炼价值的运动――健康之美
健康美几乎是每名运动爱好者的追求。而从上述对羽毛球竞技需求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大范围的全场多回合跑动有利于耐力的提高、心肺功能的增强,挺胸抬头的击球动作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形体姿态,手腕、手指主导发力能提高选手的灵活性,多回合的激烈对抗有利于锻炼选手的坚强意志,持续的全身有氧运动也有利于运动者塑造良好的体型。正因如此,羽毛球运动成为最受国人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
2.结语
羽毛球运动是以体能、技能、战术、心理、智力等结合最终通过手持器械处理球的运动项目,鲜明的项目个性美与难度美,“回中”的空间美,坚强、体能、回合一体的观赏美以及羽毛球的精致美是羽毛球独特的表现形式。
运动美是身体美的过程,身体美是运动美的结果,羽毛球运动的魅力推动了更多的人参与羽毛球运动或者欣赏羽毛球运动,羽毛球运动以其特有的运动美吸引人们。使之成为最受欢迎的大众休闲、健身、娱乐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M.R.萨拉弗,等著.张江南,张豫鄂译.运动美学[M].莫斯科:《体育运动》出版社,1984.(1):107~108.
[2]江荣,郭翔.对体育运动美的认识.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3]孙永胜.竞技排球运动美学特征及其审美价值研究[D].河南大学,2009,(11)
[4]徐宝林.体育美学本质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01
[5]邹维超.江苏女排单脚背飞扣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8
[6]许世云,朱.逆向教学法在羽毛球正手击打后场高远球教学中的运用2006,
[7]胡小明.走出困境的体育美学[J].体育与科学,2004.1(25)29.
[8]陈宇家;陈石泉.对短跑运动的美学分析.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8
关键词:十三五;大学体育;羽毛球;教学
大学体育(公体)课是国家教育委员会规定的必修课程,目前本科生要求4个学期144学时以上,共计4个学分。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学校教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
1简单的教改历史回顾
恢复高考以后,大学体育羽毛球选项课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九五”规划以前,全国高校公共体育课基本上使用统一的教材,许多内容沿用“苏式”教学模式,羽毛球选项课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转变,逐渐呈现出教学内容不宽、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手段不多样问题。第九个五年规划以来开始引进俱乐部式教学,俱乐部教学模式跟之前的“苏式”教学模式比较是一种新生事物。俱乐部模式先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自行选运动项目,学校根据学生的选项情况结合学校老师的专项开设课程,在体育上将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群众竞赛三方面有机结合一体,将学生锻炼放在首位,学习技能次之,通过兴趣来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注重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运动中体寻找愉悦,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模式。在这个阶段,羽毛球是一项隔网对抗运动项目,以其适度的对抗性,易于开展的灵活性,适量的运动强度,人员搭配的多样性和较强的趣味性深受大学生的喜爱。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随着科技多媒体的高速进步,俱乐部式教学展现出一些现实问题也迎来了一些新的契机:1、学生普遍选择室内的运动项目;2、在选课前,为了拿到高学分会先打听哪位老师评分较高;3、导致一些对人体发育成长很有好处的运动项目如田径课、室外太阳底下上的课无人问津。据追踪调查得知:不少已毕业的高校大学生本科生希望在校期间能学到并掌握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他们希望大学体育课在突出学校的专业特点上做出努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通过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和时代进步的分析,认为大学体育课程呈现出生活化、课程概念延伸化、个性需求多样化、体育课程的小型化和网络化的趋势。适逢《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新时期的在课程改革,为大学体育课程实现“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打下基础,为此带来了新的契机。
2“十三五”带来的转变
2016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官网《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阐明了今后五年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规划》对新时期青少年体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笔者总结为三点,一是发展目标,二是硬性要求,三是方向性指引。“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包括:1、青少年体育素质普遍提高,2、参加体育体育活动意识普遍增强,3、普遍学会一项以上终身收益的体育锻炼项目;4、青少年体育组织网络更加完善。为此,在硬性要求上明确:1、每2000名青少年拥有一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认定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80个左右,3、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达到500所,4、常年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训练的运动员达到三万个以上。在此基础上再给一个方向性的指引:1、运动员文化教育全面实现“两纳入”;2、文化教学质量普遍提高[1]。结合文件思考大学体育教学的转变,在这个体育历史更替的交接点,大学体育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系列大学体育课应首先进行改革。羽毛球是一项深受大众喜欢的运动项目,是高校实行俱乐部制教学的过程当中,广州市大学生选项课的排名前三位的选项分别是: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运动选项已成为大学生首选的运动项目,
3基于“十三五”的教学思考
为适应这种转变,通过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这些关系的处理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途径。
3.1学生层面
《规划》提出,应试教育对青少年体育的影响以及青少年体育区域、城乡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矛盾仍然是面临的长期性挑战,青少年体育是整个体育事业最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环节,大学生作为学校与社会联系得最紧密的学生群体,青少年中思想最活跃的一部分人,是“十三五”规划的落实对象,也是教学的主体。大学教学的第一就要素是把脉学生的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引导性教学。健身性、趣味性、时尚性、实用性、可持续性。健康的体魄是保证大学生应对学习及生活压力的前提,大学体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因此,教会学生运用羽毛球运动项目增强体质,提高力量、柔韧、平衡、心肺功能和重点训练核心部位是教学的重点,也是破除应试教育的最好例证。大学生的信息量非常大,现代大学生成长环境比较优越,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学习,因此,教学的趣味性是吸引学生的最佳手段,也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古板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将课程设计得时尚多样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羽毛球,例如教师准备丰富的教学资讯,羽毛球名人趣事、教师的穿着打扮及羽毛球相关用品比较时尚潮流。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偶像,模仿的对象,对大学生有引领作用。上课的时间有限,每周就一次课(2节课),因此没有可虚耗得时间。羽毛球的基本功是整个羽毛球最实用的方法,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教会学生正确的基本技术是对学生影响最深,帮助最大的,重复练习是可以运用课后作业、平时训练来达成的。采用课内教实用技术,课后提高,实践比赛来巩固的方法。手机现已成为大学生的标配装备。在学校层面,为了减少学生沉迷手机多参与采取了“三走”措施。在羽毛球教学层面,正确地引导学生使用手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羽毛球应用程式APP,网络资源课程、教学软件的使用。
3.2教学方法层面
大学体育课将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体育教学紧密结合,提倡健身体育、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在羽毛球选项课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体育的健身性、健康性和终身性。“十三五”文件在硬性指标上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传统项目学校、常年在训运动员方面做出了明确的指示。教学条件产生改变,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场地和空间,与此同时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更多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也随之改变。为适应这一改变,分层教学可以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分层教学法的原意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2]。就此方法意思的理解,解决了学生不同起点的问题。新时期下,此方法还可以解决学生不同需要的问题。同一个班的学生其学习目的有不同的取向,有的是锻炼体能为主,有的是以学习技术技能为主,有的是以学习规则为主,有的是以学分为主。通过分层结合模块教学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3.3教材选用层面
《规划》要求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教学要求的改变导致教材的选用顺应变化,羽毛球的教学内容包括:1、专项理论知识;2、羽毛球欣赏;3、健康知识;4、基本技术(含握拍法,发球法之正手高远球,反手发球,正手发平快、高球),击球法(头顶击球、连续击球、接发球、吊球、中场杀球),基本步法;5、基本战术(单打战术、双打战术);6、基本素质(一般素质,专项素质);7、综合练习;8、赛事的组织与编排;9、纳入文化教育[3]。这些内容可视为独立的个体又相互渗透,根据学生基础和学习目标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块[4]。现行的大学羽毛球课可分为1-4个学期进行,学生自由随机选课,为适应“十三五”规划转变,只有采用灵活的模块教学才能解决学生每个学期选课又满足不同需要的问题。解决教学科研竞赛培训相结合,将课堂教学跟参赛获奖相结合。
3.4教师素质方面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5]。如果老师停下学习的步伐,基本上就要与教学脱节。学生、教学方法及教材方面已经发生了改变,敦促教师不断进步与时俱进,接受新的挑战,减少倦怠情绪。为适应这种转变,体育教师必须从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素质、提高专业水平、提高组织和管理能力、培育营造民主和宽松教学气氛的意识和能力五个方面发展自己,才能承担和完成新模式下的体育教学任务。必须精通体育技术和运动技能,才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应不断加强对外交流,提升自身水平,多栖发展,走在信息时代的前面。除了课堂上教给学生正确的技术外,还可以引领学生通过手机、电脑上网等途径来学习。教师应掌握更多的心理知识、营销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在学生中培养学习明星,为羽毛球制造良好的学习态势,指引学生在羽毛球的行业上有更好的远景梦想。
4结论
新形势下大学体育羽毛球选项课的最佳教学方法是多媒体、分层、模块教学。注重学生的健身性、趣味性、时尚性、实用性、可持续性。教师应做好导演角色,为学生造梦。
参考文献:
[1]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体育总局,2016,4-19.
[2]鲁兵分层教学法在高校足球选项课中的运用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1(15).79-80.
[3]刘仁健.羽毛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9.
[4]冯道光.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健美操课程采用“分层模块”教学的实践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12).62-64.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高等师范和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项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考核评价是羽毛球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1]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考核的实施也必须与时俱进,顺应当今高校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项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为高校羽毛球课程考核评价提供参考,并为具有相同项群的术科课程考核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借鉴。
1 研究对象
我国6所师范院校、体育院校的教师和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项学生。
2 研究方法
2.1 专家访谈法
对湖北、湖南、贵州等省市的高校、长期从事羽毛球教学和训练工作的专家学者通过电话访问和寻访,就问卷调查和本课题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2 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50份,回收率82.1%。
3 结果与分析
3.1 羽毛球考核内容与分值比例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对羽毛球课程的学习,掌握羽毛球基本技术、基本知识能力、组织教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为了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羽毛球课程考核内容应包括基本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平时成绩几个方面,其中技术由技评和达标综合评定。每项考核内容的分值比例见表1。
3.2.1 技术考核
(1)技术考核内容与方法
羽毛球专项技术学习是学生掌握羽毛球课程的中心环节,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羽毛球基本技术。羽毛球技术包括后场高远球、吊球、杀球和前场搓球、勾球、推球等内容。[2]在进行专项技术考核时,要对羽毛球单项技术进行考试,技术由技评和达标综合评定,测试学生基本技术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同时还要进行串联技术和教学比赛的考试,考核学生对羽毛球技战术的实际运用能力。羽毛球技战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有赖于专项素质水平的高低。羽毛球专项素质测试可采用前后直线进退跑,左右两侧跑等方法来评定。
(2)技评评分标准
羽毛球每个技术动作可划分为四个动作环节: 准备动作、引拍动作、击球动作和随前动作,技评的评分根据这四个环节来对学生在击球过程中的技术动作进行评定。
3.2.2 理论考核
理论课考核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指导运动实践,科学地进行教学和训练的能力,也是学生应具有的文化素养。它是羽毛球专项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羽毛球理论包括起源与发展趋势、场地器材、竞赛的组织与编排、教学与训练、技战术和规则等,理论知识考核方法可以采用笔试、口试、作业和论文等多种形式来考核评价。[4]考核内容以教材为中心,广开思路,紧贴学科的实际发展。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基本理论,更要多考查学生对羽毛球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学方法的运用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知识能力评价。
3.2.3 技能考核
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以及其它体育方面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广适应、高素质”的综合素质能力,才能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了使教师能对学生专项技能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编制出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项技能评分标准(见表3)。评分标准的编制通过对专家的咨询和调查,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及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羽毛球专项技能评分分为优秀、及格和不及格三个等级,80-100分为优秀,60-8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不及格,评分标准及其使用根据各校实际灵活评定。
3.2.4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由任课教师和学生自评来评定,包括学生的考勤、学习态度、进步程度,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平时成绩的评定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促进每个学生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强化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功能。
3.3 羽毛球专项课考核评价方式
3.3.1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评定结果的反馈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评定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使评价更好的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进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继续发扬优点,对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总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羽毛球专项课程考核评价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性评价,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对学生专项考核进行准确、公正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2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是一种以量化为基础的评价方法。它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和标准性等特征,比较适用于体能、人体机能和运动技术达标的评价,但很难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意志品质和学习兴趣等。如果忽视这些方面的评价,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就不能被真实的评价,这些难以量化的指标可以采用定性为主的评价方法。因此,在评价学生专项学习时,就需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才能对学习者的真实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3.3.3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要形成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以教师评价为主,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比较全面,且能够较客观地评价每位学生。其次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通过学生的评价,提高学生对专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的发挥教学考核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公平、公正、公开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确立正确的专项学习目标。
3.4 学生对考核方法的满意程度
通过制定实施新的考核评价方法后对学生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从表4中可以看出,有72%的学生对羽毛球专项考核评价方法非常满意, 说明这种考核体系基本符合专项教学与学习的特点,能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专项水平的综合素质能力。
4 结论
(1)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项课程考核的内容应以考核学生基本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平时成绩的综合水平,不能只重视技术与理论评价,而忽视学生技能的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培养多功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羽毛球课程评价体系,有利于全面、准确、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体现了考核评价理论与方法在羽毛球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
(3)新的羽毛球专项课程考核体系符合教学评价的目的和学生专项学习要求, 评价指标的选择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评价标准的设计符合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项学生的学习水平, 学生对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