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4: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疾病预防;引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0--02
传染病对人类造成危害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国际WHO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约有50%的人口面临传染病的威胁。我国人口密度较大且流动性强,若在感染病发生期不能有效的进行隔离处理,其传染病的传播范围及传播速度都会显著增加,最终达到不可控制状态。传染病的发生对国民经济及国民的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公共卫生管理在有效防御传染疾病的传播过程中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探讨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具体策略,希望能为更加明确地运用公共卫生管理提供借鉴作用。
1公共卫生管理在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分析
1.1引导价值
引导价值是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疾病的预防过程的首要价值。因公共卫生管理在疾病预防时具有较为明确的引导作用,社会相大众及相关组织团体均会加强对疾病预防的重视,并积极配合参与到疾病预防中[1]。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时,需要重视媒体网络传播的力量,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确保参与人群及组织合作顺畅,将传染疾病预防控制到最大限度。
1.2协调价值
协调价值是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疾病的预防过程的重要价值。在传染病预防过程中,公共卫生管理的协调辅助职能非常关键,能有效配合社会有关部门高效地、规范地和科学地进行[2]。传染疾病的预防是项系统性非常强的工程,公共卫生管理工作需要发挥自身功能,对社会各方面职能进行协调,保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能够得到社会各部门的协助,从而更好地开展预防工作。
1.3监测价值
传染疾病的监测价值是公共管理工作的关键作用。尤其对于基层医院,监测工作是保证传染病预防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当今全球的经济高速发展而言,传染病呈现全球化趋势,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检测,重大卫生事故的发生概率将大大提高。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对于传染病的发生进行科学预测,确保传染病发散前将其彻底消除在摇篮里。在进行传染病的预防同时采取合理的科学监控,能更为有效地传染病预防工作有效地进行。
2卫生管理应用
2.1重视传染病预防
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应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保证工作效果能发挥其最大限度。在此阶段,政府应积极配合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做好宣传工作,同时对公共卫生进行有效的调控,保证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应合理安排各部门结构组成,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定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强检查工作的进展[3]。在预防过程中,卫生部门可采用多媒体或网络平台对相关群体进行指导,对防御工作的进行进行及时报道,若发现有虚假报道,应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医护人员发生传染疾病时,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完成医疗报告单并提交给相关部门。医院科室发生传染病例应认真对待,工作人员分工明确,有效控制疾病蔓延。
2.2完善工作制度
在预防传染疾病过程中,公共管理部门应积极合理完善各工作制度,确保工作有序进行,保证工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及时控制疫情发展,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能够对预防传染病工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涉及多方面工作,应固定常规工作内容,将传染病工作有效开展。基层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是合理规章制度,保证传染病预防工作能有效展开。
2.3构建工作体系
构建完整工作体系是传染病预防工作能够合理展开的有效保障。公共卫生部门构建工作体系是去报传染病预防工作能够合理高效展开的保障。工作体系的构建包括有效积极处理相关工作,记录预防工作内容,向上级汇报如发生事件或重大事件。同时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将有关吸吸进行完善汇总,并建立共享交流平台,保证信息真实可靠靠。此外工作人员应合理分配各项任务,保证工作任务有序连贯地进行。
2.4增加硬件投入
公共卫生管理部门不但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同时也要增加硬件的投入,从而确保尤其是基层医院人力和物力。如确保传染病房的数量,建立严格的隔离区,保证疾病的后效控制[4]。在隔离区内进行严格的消毒制度,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监控。
2.5隔离感染人群
传染疾病的预防中,感染人群作为传染源,公共管理工作需要对传染源进行隔离处理,对整个医院消毒处理,定期对各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能有效控制疫病传播。社会政府需要积极配合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做好宣传工作,并对有关人员注射疫苗,随疫情变化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还应调整预防方案,确保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系统分析患者的自然情况及临床表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的发展。尤其在疾病高发季节,应保证疾病从源头得到控制。公共卫生部门应对其加强管理,将各资源合理整合,确保有效抑制疾病爆发。
2.6强化工作队伍
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队伍建设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保证队伍的专业性与学术能力,才可保证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基层医院建設传染病预防学科应应针对医院的聚体情况,为专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
通过抓医院传染病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控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传染病的流行态势,有计划地预防、控制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将传染病控制在一定水平和把暴发疫情消灭在萌芽之中。多年来我院重视和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在上级传染病的检查和验收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 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强化法制观念
1.1 开展普法宣传和健康教育
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涉及到基层部队、社会。为面向基层部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我院组织医务人员下基层部队开展经常性健康教育,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增强部队战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1.2 在职医务人员的普法教育
在医护人员中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教育,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执法的自觉性,强化预防意识,明确职责,在医务工作中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以及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
1.3 岗前培训
我院对每年新分配来的医生进行传染病管理的岗前教育,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学习各种规章制度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要求,并定期到临床检查考核。
2 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制度
2.1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各科接诊和经治医师,一旦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甲类传染病6h,乙类传染病12h内,作出传染病登记,填写疫情报告卡,送交预防感染保健科。对于发现传染病流行或者接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例及影响面较大的食物中毒病例,首诊医师要立即报告院部、预防感染保健科或总值班,由预防感染保健科电话报告市疾病控制中心及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搜集并提供诊断的第一手资料备查。门诊医师和病房主治医生发现传染病例后必须认真逐项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字迹清楚,注明诊断依据。检验科、放射科等医技科室,发现阳性结果时,要在报告单上加盖“注意疫情报告”印章后,送病房医师或传染病门诊医师,实行报告签收制。预防感染保健科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注明报告时间,统一上报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网。部队传染病由预防感染保健科登记并上报军区疾病监测中心。对于漏报、隐瞒、谎报疫情者,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造成严重后果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2 传染病管理制度
明确规定全院的传染病管理,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由预防感染保健科具体实施。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34条规定,设定2名传染病管理检查员,负责传染病的监督、监测、登记、上报以及漏报调查等工作。同时还规定了严格的奖惩考核规定,与当月奖金挂钩。
2.3 消毒隔离制度
我院建立并严格执行了门诊的随时消毒制度、病房的随时及终末消毒制度、血源管理规定、污水和污物处理制度,多年来坚持卫生学监测、院内感染监测和传染病监控,使传染病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2.4 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设立肠道疾病专科门诊,设专职医护人员,配备专用医疗设备、消毒用品、抢救药品,定期进行消毒监测。对甲类传染病重点监测,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报告、早期隔离、及时治疗。
3 加强领导和检查督导,有效控制疫情的漏报
3.1 医院领导重视
我院成立了传染病防治管理委员会及院内感染委员会,与临床各病区、门诊及检验、放射科构成了传染病及院内感染的监测报告网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行了传染病阳性报告签收制,采取了谁签字谁报告、谁负责,发现漏报一查到底。
3.2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
特别是传染科医护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每年进行二次以上的书面测试,使全体医护人员熟悉“两法”的主要内容,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传染病防治,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使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学校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我校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发生和蔓延。
二、工作方针和原则 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三、学校职责 (一)负责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预案;
(二)指定校医或保健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课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三)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四)负责组织开展对本校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五)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专人作为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以下简称学校疫情报告人)。
1、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①首选校医或保健教师;
②工作要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③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
④必须为学校或者幼儿园的在编人员。
2、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①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②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③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④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四、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 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课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做好记录。
(一)晨检 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班级要有晨检记录本,学校医务室要有就诊登记本、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
(二)因病缺课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立即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并做好记录。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三)出现以下情况的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五、应急措施 一旦学校发生群体性传染病疫情,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疫情报告 ①学校师生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学校医务室或当地防保站报告。
②校医(保健教师)或当地医务人员对可疑病人进行首次诊治,并上报学校有关领导。学校领导根据传染病类别、发病人数、病情等疫情程度,指派学校疫情报告人2小时内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心校逐级上报。任何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一经发现将视情节后果追究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应急措施 ①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医务室)进行医学观察,不能确诊的,应送当地医疗机构诊治。
②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③对引起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等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来检测和处理。
④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学校医务人员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消毒处理。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学校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
⑤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未经学校和医务人员同意,任何同学、同事不得前往探望。
⑥暂时停止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必要时经请示教体局批准后全校暂停上课;
加强对校门的出入管理,控制人员的进出。
⑦学校在接到当地政府、中心校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应按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听从指挥。
⑧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的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l 六、善后处理 1、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学校要做好病人及其家人的安抚工作;
要配合和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病防治、调查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要形成详细的疫情报告,对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2、执行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将对在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中有突出表现的学校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本学期我园的保健后勤工作将继续认真贯彻《上海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卫生工作计划为工作依据,根据妇幼保健所及上级各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以目标以全面提高园所保教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健康发展为最终目标,为培养和谐发展的儿童,特制定出2010年卫生工作计划和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1、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有关保健工作法规,认真接受监督所、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所的工作监督、检查,根据最新工作要求不断调整、落实相关措施,力求各项工作制度化、合理化、规范化。
2、继续探索幼儿园保育工作新路子,全力提升我园保健工作质量,全面健全我园保健工作制度。
3、做好消毒、宣传工作,有效做好预防工作;把好食品关,杜绝事物中毒;严格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杜绝事故发生。
4、细致做好各项保健日常工作,合理安排膳食,使幼儿膳食平衡,保证幼儿身体发育各项指标达到要求。
5、进一步加强全体保教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后勤管理,规范操作,落实日常监督、检查,有效提升保教服务质量。
卫生保健:
1、认真做好幼儿园的环境卫生工作,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环境清洁,每月大扫除一次,每月进行一次环境卫生评比。
2、严格执行各项卫生保健制度,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认真做好晨检,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
3、完善各项卫生保健制度,配合园长做好保育后勤管理工作。
4、加大传染病预防宣传管理工作,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
5、做好餐饮具、毛巾等各项幼儿食具、用品的消毒工作。
三员管理
1、加强营养员业务管理,以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为抓手,落实营养员操作规范。加强研究,力求幼儿膳食营养达标,保证幼儿的摄入要求。
2、加强教师保育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保育业务学习,通过重温保育员操作常规以及师德学习,能增强保育参教的意识,提高保育质量。
安全工作计划
1、当班和接送幼儿的老师要仔细观察,对可疑者来园接幼儿要仔细询问并登记。
2、坚持不定期的午餐、午睡、卫生安全工作检查。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一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规范,科学管理,定期督导,着力提高传染病全员防控意识,确保了传染病防控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尤其是加强了重点传染病的监控与防控力度,杜绝了疫情因漏报而导致的疫情扩散。做到了报告率100%。
(一)传染病报告情况:**年全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5种**例次,其他传染病尖锐湿疣*例。其中乙类传染病有**种,**例:艾滋病**例、甲肝**例、乙肝**例、丙肝**例、戊肝*例、肝炎未分型*例、庚肝*例、麻疹**例、肺结核**例、梅毒**例、猩红热**例、细菌性痢疾**例、布病*例;丙类传染病有*种,*例:流行性腮腺炎*例、感染性腹泻病**例、手足口病*例;乙肝订正为其他疾病*例、疑似麻疹订正为其他疾病*例、肺结核订正为其他疾病*例。报告率**%。
(二)**年共进行了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自纠**次,督查**次,考核**次;查阅出院病历**份,门诊日志**人次,**份。坚持每日查看前一日出院病历、门诊日志、检验结果、拍片及透视结果,随时核对,做到及时查缺补漏,督促首诊医生报告,杜绝漏报。坚持每旬下科室检查出入院登记本和各科室的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核对已报告的传染病;专职人员每日在收卡、审卡、网络直报时注重核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与报卡人沟通 ,纠正错误,指导正确填写,力求无重卡,做到报告卡、登记本、网报、门诊日志/出院登记本登记相一致;督促报卡人能够及时、准确上报疫情,提高了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报告的意识。
(三)进一步完善了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工作制度、考核标准,提升了报告的自觉性,使报告卡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修订完善了麻疹、手足口病、艾滋病和死亡病例的报告流程。结合工作中的存在问题,修订印制了传染病报告卡、死亡病例报告卡、性病报告卡,使医务人员明确了需要采集的患者信息和填表的注意事项,使报告的准确性得到明显提高。
2.督查与指导相结合,促进传染病管理工作规范运行。为了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管理工作,每周院、科两级对各科、诊室至少进行一次工作督查,重点传染病流行季节甚至每天一次,同时提供相关业务技术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工作。
(四)肠道门诊工作规范有序,各项制度健全。5月1日至10月31日共接诊腹泻病人**人次,做到“逢泻必检、逢疫必报,”及时发现可疑肠道病传染病人,按规定程序报告,及时规范处置病人,防止了疫情在我院的扩散与蔓延,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1例,感染性腹泻40例。
(五)认真做好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年全年共痰涂**次,其中涂阳**例,涂阴**例,初诊结核病病人**例,报告**例,转诊**例,报告率及转诊率均为**%,转诊到位率**%。
(六)在做好传染病报告的同时,按照卫生部(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主动搜索死亡病例,并及时上报,为死因搜索提供依据,**年全年共上报死亡病例10例。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各科室能按上报流程及时上报食源性疾病,**年共报告食物中毒1例。
(八)麻疹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在去冬今春我市麻疹疫情流行期间,根据上级的防控要求,采取以下措施应对麻疹疫情。
1.针对我区麻疹疫情严峻形势,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认真仔细地分析疫情趋势,系统梳理,寻找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2.成立了麻疹预防控制领导小组,制定了各责任科室的工作职责,层层分解任务,夯实责任,做到横向到点,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将麻疹控制工作作为当前医院的工作重点。
3.严把关键环节,做好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做到“五早、六到位”,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思想认识到位,监测预警到位,医疗救治到位,宣传教育到位,重点部位管理到位,责任落实位。
4.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有效预防院内感染。麻疹患者收治在感染性疾病科,独立设区,候诊室和病房内通风换气良好,有明显的“隔离”警示标识,加强了病人及陪护人员管理,杜绝了交叉感染。
5.加强督导检查,密切关注麻疹疫情动态,实行24小时监测,一旦有病人出现,立即进行处置,将疫情控制在最低水平。
(九)手足口病与脊髓灰质炎的专项督导
针对下半年全国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的发病态势,我科积极制定了防控预案,对急诊科、儿科、门诊部、感染科、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了专项督导,各科室均认真学习了《诊疗标准》、《防控预案》,严格落实各项工作,积极准备防护用品,做到了规范诊治,及时报告。防止了疾病在我院的扩散。
(十)义诊宣传
1.结核病日义诊宣传:**年3月24日是第十六个“世界结核病宣传日”,我院积极响应号召,由防保科牵头,开展了义诊宣传活动,旨在提高群众对结核病防治认识,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形式为散发宣传资料和设立咨询台,地点设在医院大门口,参加义诊的人员有感染科、呼吸内科医护人员6名,防保科工作人员2名,发放宣传画册1000余张,接受群众咨询80余次,此次义诊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艾滋病日义诊宣传:**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由质控科牵头、防保科协调,在医院大门口开展了义诊宣传活动,宣传口号为“预防艾滋,奉献爱心,利己利人”,旨在进一步宣传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降低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倡导大家关怀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高全社会对防艾工作的认识。参加义诊活动的有质控科工作人员2名、防保科工作人员1名、皮肤科、泌尿外科、感染科医生各1名,护士2名,共计8人。宣传形式为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测量体重、血压等。前来咨询与测量的群众络绎不绝,义诊活动从上午11时持续到下午15时,共发放宣传册、画、彩页、宣传单等共计1500份,共接待群众100余位,此次活动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十一)业务知识培训、考试
根据传染病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我科积极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全年就麻疹、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性传播疾病的防控知识、诊疗规范和死亡病例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地规范填写等进行了多次专项督导和六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防控知识和意识。
1.培训:全年共进行全院讲课两次,传染病知识专项培训4次,专项督导15次,专职人员下科室培训指导96次。
2.考试:*月*日,组织全院医生、医技科室相关人员考试一次,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应参加考试人数**人,实考人数**人,平均成绩90分。
二、计划免疫管理工作
(一)**年全年出生新生儿合计**人次,接种**人次,接种率为**%,及时率为**%,未接种人数**人,其中早产儿**、低体重儿**人、医学观察儿**人、畸形儿*人、放弃治疗*人。
(二)规范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诊接种工作。指定了专人负责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工作,认真执行《预防接种规范》,严格掌握禁忌症,及时完成了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建证等工作。
(三)继续加强了孕妇乙肝标志物监测,积极开展阳性阻断治疗。**年全年筛查乙肝标志物阳性**人,阳性者及时按阻断程序给予阻断治疗,全年共为**名新生儿注射了高效价免疫球蛋白,阻断率**%,确保了新生儿免受乙肝病毒侵害。
(四)加大督导力度。专职人员持每周检查、每月**日下科室核对首针接种登记、三联单、出生登记、疫苗出入库单和疫苗批号,做到帐苗相符、出生登记与接符种登记相;并经常检查冷链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温度是否保持在规定范围之内。同时经常与产科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沟通,交流工作经验,不断充实自己,优化工作方法。
(五)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组织并督促产科医务人员,利用板报、宣传画、口头宣教等不同形式,对孕产妇进行产前、产后健康教育及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的重要性,使我院的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工作得到有序的开展。
(六)积极首针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我院接种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
(七)针对我院乙肝疫苗、卡介苗从8月份开始下滑趋势,我科积极与新生儿科、产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协调,制定了乙肝疫苗、卡介苗的补种流程,进一步提高了我院首针接种率。
三、存在的问题
(一)疫情报告方面:个别医生问诊不细,对病史采集不全面,导致复诊病人重复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认真,项目不全;个别医生书写门诊日志不认真,字迹潦草、地址不详。个别科室出入院登记本病人地址登记不详,14岁以下儿童未登记家长姓名。
(二)规划免疫方面: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未达到国家标准**%。
七、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传染病防控工作:
1.通过专业指导,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平时在收卡、审卡、录卡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指导正确填写;专职人员在下科室时,提供指导,注重沟通,使报卡人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上报疫情。
2.实行目标考核,做到奖罚分明,确保疫情信息的通畅。通过自上而下的检查、督促、考评,提高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报告的意识,做到谁接诊、谁报告。坚持首诊医生负责制,不瞒报、不漏报,月底汇总考评结果,奖优罚差。
3.加强自查,防止漏报。继续坚持每日检查核对前一日出院病历、门诊日志、检验结果、透视拍片结果;每旬下科室核对各科传染病病人登记的工作方法,确保传染病报告率100%。
4.及时联系结核病人,耐心解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结核病人转诊到位率。
5、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二)计划免疫工作:
一、认真学习,制定一系列卫生规章制度
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卫生工作,热爱学生。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协调完成本校的各项卫生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益。
近年来,我们学校共制订了《学校卫生工作制度》、《学校食堂卫生若干制度》、《学校环境卫生制度》、《教室卫生管理条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各项管理制度。同时抓好制度的落实和检查工作。因而我们学校从未发生过任何不安全的事故。
二、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彩活动
1.做好卫生常规工作
每学年,我和学校领导一起制订了健康教育目标,计划层层有专人负责,教务处制订每周课程表中有健康教育课,期末有总结。每月我结合根据季节变化的特点,当时情况,利用广播、黑板报、画廊、电化教室等宣传阵地,积极对广大学生进行防病治病宣传教育工作。向学生宣传卫生知识。
在日常工作中,只要有学生生病,我总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关心他们,一般小毛病卫生室及时处理。较为严重就及时通知家长,如联系不上,我带他们上医院治疗。
定期进行学生健康检查,视力检查等工作及时掌握学生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生活习惯、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纠正与指导。认真填写学生体质健康卡,预防接种卡和学生因病缺课记录,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做好学校卫生保健资料的统计工作,及时将学校各项卫生情况归档,建立健全学校卫生档案。
2.抓好近视、 龋齿防治工作
每学期开学初对本年级进行一次视力普查工作,对边缘视力的同学,发放家长通知书,并向他们推荐一些有效的眼药水和治疗仪。并让家长和班主任老师重视学生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做好沙眼的普查和复查工作,对患沙眼的学生及时治疗; 利用每年9月20全国爱牙日,开展“爱牙日”活动,并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向学生进行宣传。
3.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学校制定传染病预防预案,并备有充足的物资;每天班主任进行晨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领导。如学校发现传染病及时隔离、上报、消毒。做好学生的传染病的管理工作,配合卫生防疫部门按时完成各种预防接种、预防性消毒工作,对学生传染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处理。配合卫生部门,有计划的开展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积极配合区保健所做好六病预防工作,做好学生的小伤小病的简易治疗和急救包扎处理。
4.建立健全各项卫生防疫制度,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我们学校在成立了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突发事件的防治工作。还制定了如下几点具体工作:
(1)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科学防病能力。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
(3)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及时向当地疾病防控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事件发生情况。
(5)学校发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以上是我们学校在抓好学校卫生工作的几点工作,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提出指导意见,以便使我们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得到更完善
5.指导学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红十字会工作,督促各种卫生制度的落实。指导检查食堂卫生、学生膳食营养和饮水卫生工作,防止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三、加强环境建设,提供安全卫生生存空间
【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2-112-03
1998年洪涝灾害后,国务院提出了建设卫生信息网的指示,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覆盖全国、高效、快速、通畅的网络通讯传输系统。根据“疫报先行”的原则。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组织,成都道源软件公司负责开发《国家疾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于2001年12月向全国推广使用。但该系统只能覆盖到县级以上疾控机构,无法解决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是否科学、有效,其评价内容包括:系统目统与设计合理性、系统运行状态与效果、数据质量、爆发检测能力等。评价监测系统的关键要素,主要为系统检测疾病爆发的及时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以及有效性。其中及时性最为重要。
2004年1月1日起,全国启动了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系统,并于2004年4月正式启用。该系统通过现代通信手段,在国家、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网,并将信息网络向乡(镇)和城镇社区延伸,形成了纵横贯通的信息报告网络,在全国建立了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是国家传染病报告与监测的主渠道。网络直报系统的建立促进了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也对监测系统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现就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应用状况综述如下:
1 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与传统疫情报告系统的区别
1.1 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管理员在取得授权后,登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医疗卫生人员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录入。录入成功后点击保存,此时该报告卡即存入服务器。在县、市、省、国家级均可同时看到,改变了传统疫情报告层层逐级上报的方式。
1.2 网络直报设置了对全国省市县(区)的资料库,在疫情管理人员进行报告卡录入时。可就病人提供的“病人现住地址”进行准确录入,传染病的发病率亦按“病人现住地址”统计。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疫情报告方式不能解决的流动人口传染病统计归属问题。
1.3 网络直报系统内有20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包括疾病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鼠疫、结核病、艾滋病、救灾防病、死因监测、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等,各子系统间信息相互关联,信息互通,解决了传统疫情报告系统中各病报告管理无关联、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2 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应用后的疫情报告效果
2.1 疫情报告的快速性
实行疫情网络后的2004年,医疗机构做出诊断到国家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时间由原报告方式的24d缩短到不足ldN。2005年疫情报告及时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传染病从医疗机构做出诊断到国家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时间缩短到0.8d,即19小时。孙昼、邓晶等对杭州市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性分析时显示,在未实行直报前,卡片数49187张。传染病卡片从临床医生诊断至疾控中心的时间中位数为6天,0天及时率仅5.8%。实行网络直报后,卡片数153490张,其中位数减至0天,0天及时率达53.6%。经统计学检验,直报前后0天及时率有显著性差异(Y=54.85,P
2.2 疫情报告率提高
网络直报进一步规范了网络直报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责任,提高了医疗机构报告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很大程度减少了各种原因造成的信息丢失和漏报、缺报等问题,大大提高了我国传染病发现水平,传染病的报告率明显提升。根据统计结果,2004和2005年,全国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由2003年的192/10万提高到2005年374/10万,报告率提高了将近1倍。
2.3 疫情报告的灵敏性
网络直报系统运用海量数据处理技术与Web-GIS f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统计分析和传染病暴发早期预警,提高了对传染病疫情判断和预测预警能力,对传染病暴发的早期探测更为灵敏。如2004年在云南发现一起肺鼠疫疫情和2005年以来在全国发现报告的人禽流感病例22例,均来源于网络直报系统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与跟踪。2005年7月,四川资阳市接连发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引起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关注,组成国家与省联合T作组,仅4天即发现了病因,找到了病原,制定了有效的控制措施,迅速将疫情遏制在了暴发早期。
2.4 疫情报告的真实性
马家奇等对2004年全国法定传染病信息质量分析,2004年和2003年传染病报告发病数随月份的变动趋势为非线性,呈现抛物线形态,并都可以拟合为二次曲线,发病趋势是一致的,说明实行网络直报并没有影响传染病的发病趋势。李春雷㈣对宜宾市2005年的传染病报告发病趋势作分析,得同马家奇一致的结果。
3 网络直报质量评价
3.1 及时性评价
根据马家奇等对2005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评价分析。2005年全国未及时报告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占总报告数的29.69%,未及时审核的占总报告数的9.02%。平均每月有0.12%的传染病重复报告卡。全国零、缺报县区数月平均为39个。占总县区数的1.35%。蒋有琴、王敏对2004-2005年安顺市传染病报告卡及时率分析时指出法定休息日疫情报告和疫情管理人员休息,影响了传染病的及时报告和审核。
3.2 准确性评价
鹿凤苓等旧对2005年上半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通过网络直报报告的传染病情况进行分析。调查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的传染病与国家诊断标准比较,2005年诊断符合率与2003、2004年相比无明改变,说明报卡的准确性并未得到有效提高。赵桂金等㈣对2006年上半年太原市传染病报告卡分析,诊断到填写报告卡的逻辑错误发生率为1.02%,填写报告卡到网络报告卡生成逻辑错误发生率0.04%,准确性不能让人满意。
3.3 覆盖面评价
2005年全国进人网络直报系统的各级各类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总数已达18359家,网络覆盖率达到93%以上,进人网络直报系统的乡镇卫生院达38518所,其中25474所实现了网络直报,直报覆盖率为66.19。到2009年8月,南宁市乡级以上医疗机构网络直报覆盖率已达100%。
3.4 信息利用评价
死因报告系统、结核病专病报告系统、HIV/AIDS专病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的相继启用,不断扩大网络直报系统使用率。网络直报也规范了基层报告单位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数据的审核和分析程序,一方面减轻了基层单位对系统、软件维护和数据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另一方面帮助基层建立了个案数据库,提供了流行病学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
等工具。有助于开展本地区或跨行政区域疫情分析和预警,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信息利用价值。
4 运用网络直报后的疫情报告管理调查
4.1 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
2005年11-12月,施小明、马家奇等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共调查全国30个省250家医疗机构。有效传染病个案共29种13714例,总漏报率23.14%。其中甲类传染病为0,乙类传染病23.64%。丙类传染病21.37%。门诊传染病漏报率为19.86%、住院部为25.44%、化验室为35.78%,经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门诊、住院部、化验室传染病漏报率依次增高(Z=-13.51,P
4.2 网络直报人员、设备配置调查
刘凌云对湖北省荆门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人员现状做了调查,该市共有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单位89个,其中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28个,乡镇卫生院61个,疫情直报人员共计110人。其中31-39岁比例最高,占42.73%,40-49岁年龄组占31.82%。30岁以下人员占19.09%,50岁以上组占6.36%。专业技术职称以中初级居多,合计占85.45%,无职称者占9.09%。
段彩云、黄利群对珠海市2005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能力情况进行分析,用于网络直报的计算机类型有PⅣ(37.84%)、PⅢ(27.03%)、PⅡ(13.51%),三者合计占总数的78.38%,低于全国94.87%的平均水平。网络连接方式主要为ADSL(91.89%),其余为电话拨号上网(8.11%)。计算机专用情况: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80%有专用微机,乡镇级卫生院只有40.91%有专用微机,直接影响了直报的速度。
4.3 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影响因素调查
王希江、曾光㈣等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2004年参加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直报系统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应用CHAID(Chi―squared Automatic Infraction Detector卡方自动交叉检验1方法探讨医疗机构报告传染病可能的影响因素。得出影响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的因素有9个,包括单位级别、疫情管理人数、专职人员状况、大中专人员情况、单位性质、开始报告年限、收到报告卡时限、每天收卡次数、人均疫情管理年限。不同层次医疗机构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具体为省、市、县级医疗机构年报告量受“专职人员情况”、“单位级别”、“收到报告卡的时限”、“收卡次数”影响,专职人员、公办机构、收卡及时、收卡次数多的单位报告质量高于无专职人员、私营机构、收卡次数少的单位。乡级、厂矿和其他性质医疗机构的年报告量受“疫情管理人数”、“人均疫情管理年限”、“开始报卡年限”、“收到报告卡的时限”影响。该CHAID分析模型的Risk=0.49,P=0.03,预测分类与真实分类基本一致。
5 疫情网络直报存在的问题
网络直报的运用极大提高了疫情报告的质量和能力。但是与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完整”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运用后存在不少问题。
5.1 医防结合理念和工作模式尚未形成
在我国。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不同科室管理。条块管理导致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系统资源不能有机整合,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问难以建立起长效的工作协作机制,医疗机构重“治”轻“防”,缺乏行之有效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5.2 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缺乏规范化管理
目前,医疗机构尚缺乏全国统一的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指南,各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制度、工作模式、工作流程等千差万别,医疗机构门诊、住院部、化验室在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中尚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漏报现象容易发生。有的医疗机构仍由防疫医生代替临床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本缺乏规范格式和规范化管理。除登记本缺项、漏项外,临床医生漏登、漏填、书写潦草、字迹不清、涂改等现象也十分普遍。
5.3 网络设备配备和经费得不到保证
部分医疗单位经费困难,无微机,无条件上网。能够直报的单位中有一部分无专用网络和微机,只能借用其他部门的设备进行网络直报,使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受到影响。同时疫情管理人员数量少,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大、待遇低,造成一部分优秀的疫情管理人员流失,从而影响了疫情管理工作的开展。乡镇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个体门诊和民营医疗机构是目前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空白点。
5.4 传染病报告卡质量有待提高
吴秀玲、吕炜等对2005年7月广西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质量进行分析,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完整且无逻辑错误的卡片占78.52%。网络直报卡填写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填卡医生缺项或不全(17.06%)、14岁以下儿童未填写患儿家长姓名(2.68%)、时间填写错误(1.58%)、现住址填写不明(1.26%)和职业填写不准确(0.54%)。
5.5 重复报告问题有待解决
目前,报告法定传染病有39种,既有急性传染病又有慢性传染病。急性传染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37号令)规定的报告时限报告即可。但对于慢性传染病。国家要求一年报告一次,像乙肝、肺结核等病,病程较长,每年都报告,统计出的发病率要大于实际的发病率。有的病人(特别是性病病人)到多家医院就诊,登记的项目信息不实,用假姓名、假工作单位,可能会统计出多个病人。
6 建议与展望
6.1 进一步加强医防结合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医防结合的工作模式,完善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制度与规范。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诊疗记录的规范管理。
6.2 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和频次。从体制上使疫情管理与传染病监督有密切的业务关系,及时解决在传染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就当前的工作自查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法律法规
1.我室设置符合当地区城卫生规范要求。
2.按要求接受新驿中心卫生院一体化管理。
3.我室医疗机构标牌、标识符合统一规范规定。
4.我室独立设置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理疗室、药房、医生值班室。
5.我室无不具备执业资格的执业人员。
二、基本标准
1.机构与执业:
单位全称“XX市新驿镇高吴桥一村卫生室”,位于XX市新驿镇高吴桥一村,法人代表***;主要负责人***;具有XX市卫生局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业许可证号pdy*****737088212d****,有效期至20xx年12月31日止。我室举办主体、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负责人明确,产权明晰职责明确、运转规范、独立核算、依法执业、管理有序。《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合法、有效,按时校检,并悬挂在诊断室醒目位置,乡村医生无超范围执业。
2.房屋建设与布局:
我村卫生室面积为120㎡
,业务用房与生活用房严格分开,药房建设符合标准要求,药柜规格统一,整齐美观,房屋外观整洁,室内摆置规范、墙白地平、(第2页)正文:光线明亮、窗明室净、通风干爽。
3.人员管理:
我室配置乡村医生3名,每人每年参加新驿中心医院组织培训学习2次以上,县级培训1次,省级在岗培训2次,乡村医院统一着装,并配带统一胸牌。
4.药物与设备配置:
我室采购药品,无假冒伪劣过期药品,药品配备150种,其中急救药品5种,中成药45种,西药100种。配备医疗设备及设施: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出诊箱、压舌板、身高体重称、污物桶、换药盘、观察床、诊断床、诊断桌、药柜、资料柜、治疗台、高压灭菌锅、输液架、氧气瓶、小型器械包、紫外线灯、针灸、火罐、电脑、电视机等。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协助新驿中心卫生院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做到健康档案立卷归档,有专用健康档案柜,分类放置,标记清楚,便于查阅。本村规范建档率超过省当年标准30%以上,掌握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对象,按时下发接种通知单和督导接种,并作登记。开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宣传,掌握本村孕妇人数,出生人口情况和孕产妇围产儿、新生儿人数情况并按照要求准时上报,协助新驿中心卫生院开展孕产妇与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落实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传染病漏报率为零。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到位。配合新驿中心卫生院落实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系统管理,本村系统管理率95%以上,协助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宣传。
6.基本医疗服务:
&n(第3页)正文:bsp;坚持24小时应诊和首诊负责制,做到随叫随到,随到随诊,电话:13639**9808。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对急危病人做好转诊和诊治登记,熟练掌握常见抢救原则和安全注射技术,具备过敏抢救药品,并集中放置便于紧急使用。门诊日志、病历、处方等文书必须规范书写,不潦草、不缺项。处方合格率100%,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正确配制和使用消毒液,规范使用高压消毒锅,紫外线并做好登记工作。建立并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正确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废弃物。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废弃物按国家有关规定收集,密闭运送,包装物与容器标识明确,医疗废弃物暂时储存设施符合国家要求,医疗废弃物暂存、运送登记完善,资料齐全。
7.统一规范管理:
我室建立健全门诊登记制度、处方制度、消毒制度、传染病登记监测报告制度、药房管理制度、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安全注射工作制度、乡村医生职责、村级保健员职责、免疫运转流程图、儿童免疫程序等11种制度,并熟练掌握,做到收费有凭证、进药有票据、收支有账目,严格执行医疗收费价格和药品价格政策,公开收费标准和常用药价格,建立由新驿中心卫生院统一、规范制作的健康教育宣传内容。建立卫生室卫生信息化管理终端,实施运转门诊登记、新农合费用核算、传染病病情上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等6项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乡村一体化网络信息流通和信息共享。
三、存在的不足
1.我村卫生室房屋、设备集体投入为零。
2.部分医疗设备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3.医疗文书的书写有待进一步规范。
四、改进措施
1.政府集体应加大房屋、设备投入力度。
2.加大就医环境改善力度。
3.创造条件加强乡村医生业
务学习。、
4.贯彻落实卫生室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卫生室内涵建设,以人为本,为人民健康服务。
XX市新驿镇高吴桥一村卫生室
一、依法履职,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一)切实加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力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依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要求,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健全完善综合协调的制度和机制,不断提高综合协调的能力和水平,树立综合协调权威,推动辖区食品安全工作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科学发展。
(二)着力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工作。组织实施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本地区的监测方案,狠抓监测质量控制。加快监测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开展风险评估与预警,及时向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通报食品安全隐患和监测结果。要重点抓好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认真开展食物中毒及其他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网上直报工作。
(三)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水平。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按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家、地方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完善部门内部和部门间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调查队伍和技术支持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应对食源性疾病事故的工作水平。
(四)不断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标准完善和风险交流工作。落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规划(-年)》,组织开展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各项活动。积极开展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工作,依照职责果断处置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应对社会关切。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国家标准执行情况跟踪评价和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做好标准备案工作,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和解疑释惑工作,努力提高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水平。
二、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改善卫生监督机构执法条件
(一)认真实施卫生监督重点项目。扎实做好县级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和设备装备建设项目工作,年内完成主体建设任务,同步装备现场快速检测、办公设备、取证和执法交通工具;协调完成6州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建设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积极做好省、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建设的相关准备工作,争取国家下达项目后,尽早付诸实施。
(二)积极推行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做好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尽快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制度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原有助理卫生监督员的作用,强化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培训、考核、聘用、管理和技术指导,保证年底全省县(区、市、行委)的实施率达到70%以上,提高城市社区和农牧区乡镇卫生监督覆盖率。
(三)切实加强卫生监督信息管理。以建设卫生监督日常业务系统为重点,加强省级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及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的质量控制,通过信息手段推动卫生监督工作的落实,全省卫生监督信息建库率达到95%以上,网络直报率达到100%。
三、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一)职业卫生。认真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宣传贯彻活动,理清职责,明确责任,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加强配合,依法履职;继续加强全省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强化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抓质量,促进度,按期完成全省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推进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强化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力争年内新资质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4家,确定一所省级职业病防治专业机构;结合国家重点职业病稍点监测工作,按照卫生部的要求,组织开展职业病专项调查和健康风险评估,规范职业病报告和管理。
(二)环境卫生。深入贯彻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省贯彻<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扩大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覆盖率,全省100%的住宿业和游泳场(馆)、50%的美容美发业和公共浴室要实施量化分级管理;按照卫生部《年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将全省州(地、市)所辖城区和至少25%的县(市、区、行委)辖区纳入监测范围,继续扩大饮用水卫生监测覆盖面,加强城市饮用水和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并对辖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现状进行摸底调查,确保7月1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全面实施;进一步加强消毒产品、涉水产品许可和监督工作,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不符合许可条件和卫生要求的产品;按照《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行)》,不断完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督工作机制,有针对性的解决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放射卫生。组织开展医疗机构放射诊疗防护基本情况调查工作,进一步加强《放射诊疗许可证》和《放射工作人员证》办理情况、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情况、设备状态检测情况、工作人员及患者防护用品配备情况等的监督检查,组织实施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放射诊疗防护专项工作,规范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行为;依法做好服务机构和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工作。
(四)传染病防治监督。结合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加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贮存和处置的监管,继续开展湟水河流域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规范管理,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下级卫生行政部门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提高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能力和水平,全省传染病防治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五)学校卫生监督。以农牧区学校和寄宿制学校为重点对象,以学校饮用水、教学环境卫生及传染病疫情报告为重点环节,合同教育部门切实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监督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改善卫生条件,学校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探索建设省级学校卫生监督监测数据库和信息分析平台试点工作,在省、州(地、市)管辖学校逐步推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综合评价学校卫生状况。
(六)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监督机制和工作制度,继续加大医疗服务监督力度,健全卫生、公安等部门沟通协调工作机制,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和“黑诊所”,规范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开展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血液安全监督检查,积极探索与建立血液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七)重点卫生监督抽检。制定全省年卫生监督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组织开展相关监督检查和抽检工作,监督和抽检任务完成率和结果及时上报率、公示率均达到100%。
四、加强卫生法制建设,认真开展卫生系统“六五”普法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地方卫生法规。积极配合省人大、省政府法制办做好《献血法实施办法》、《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等地方卫生法规的立法调研、修改等工作,力争早日出台或颁布。
(二)认真组织开展“六五”普法活动。按照年度目标任务,认真做好卫生系统“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积极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宣传培训,提高全省医务工作者的法律素质,营造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全省全员培训率达到95%以上。
(三)加强卫生监督保障工作。全力做好节假日、重大经贸文体会展活动卫生监督保障工作;认真做好灾后重建期卫生监督工作的指导和帮扶;适时开展放射防护、公共场所、打击非法行医等卫生监督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开展全省性专项监督检查不少于4次,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不少于2次。
五、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卫生监督综合执法水平
(一)继续开展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活动。按照《省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卫法监〔〕18号),各地、各单位要完成自查和逐级审核上报工作,保证省、州(地、市,州以外)和20%的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年内通过考核验收,其他卫生监督机构稳步推进建设活动。
(二)积极稳妥推行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按照卫生部《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制定出台我省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目标,以省和州(地、市)卫生监督机构为重点,科学评价卫生监督工作的成绩和效果,积极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促进各项卫生监督工作和重点工作的落实。
(三)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培训。按照《全国卫生监督员培训规划》,依托中央转移支付中西部地区卫生监督员培训项目,组织开展全省卫生监督员师资和骨干培训,对各地近年来中央转移支付中西部卫生监督员培训项目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效等进行督导检查和综合评估;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卫生监督员培训项目,强化卫生监督人员培训,着力提高卫生监督员执法水平和综合素质。年内师资和业务骨干培训3次,监督人员培训率达到100%。
(四)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卫生监督文化建设,逐步形成“行为规范、文明执法、勇于创新”的卫生监督执法氛围;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努力营造“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的创先争优良好氛围;以执法文书规范制作、依法执法、科学执法、和谐执法为重点,组织开展卫生监督执法技能大比武、卫生监督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卫生监督工作水平。按照深化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的要求,推行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和规范执法程序,健全工作制度,加强权力运行监控,努力打造一支“规范履职、秉公执法、廉洁高效”的卫生监督队伍。
不断完善应急工作服务体系,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区卫健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职责,强化监管,落实措施,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单位应急管理措施报告资料,提供参阅,欢迎你的阅读。
单位应急管理措施报告一
按照县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安排及卫计局年度工作计划,我局认真安排布置,各项卫生应急工作有序开展。现将20xx年上半年卫生应急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按计划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根据卫生工作年度安排及应急办工作要求,结合本系统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卫生应急工作计划,并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按时组织实施。各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应急工作领导重视,专人负责,各项卫生应急工作有序开展。计划召开贺兰县20xx年卫生应急培训班。
二、及时开展应急工作,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奠定基础。
一是组织开展贺兰县大型活动应急救护保障。20xx年上半年,组织开展了冰钓、航模比赛、环湖健身赛、篮球比赛等体育赛事、春节社火、人社招聘、宣传日、大型活动、清明节祭扫保障等医疗救护保障;高考、中考医疗救护保障;6月15日与县消防中队、县疾控中心与花园社区联合组织开展了反恐应急演练;6月26日参与贺兰县人民政府与银川百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多部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累计出动医护人员171人次,救护车辆65车次。
二是调整补充了应急救援队伍。根据人员情况,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及时对应急小组成员进行了增补,保证各小组成员稳定。
三是及时处置突发疫情,上半年处置突发事件2起,上报疫情预警预测分析2次。
三、坚持节假日值班制度。
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坚持节假日值班制度,领导带班。节假日,各医疗卫生单位提前上报各单位值班安排,值班人员24小时开启手机,如遇突发事件,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告,做好值班交接记录。
四、加强疫情监测,开展突发事件预防预测报告,为科学预防传染病提供决策依据。
根据我县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情况,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汇总分析,及时对我县传染病疫情进行预测,为科学防控传染病疫情提供决策依据。上半年,共完成突发传染病预防预测2次。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继续按照工作计划,有序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预防预测,落实节假日值班制度,科学及时处置突发疫情,为我县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单位应急管理措施报告二
20xx年上半年,市中区卫健局在市卫健委的正确指导下,紧扣国家和省、市卫生应急“十三五”规划的有关精神要求,按照“整合资源、平战结合、注重实效,统筹规划”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区卫生应急工作,通过制定、完善各项卫生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加强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不断完善应急工作服务体系,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区卫健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职责,强化监管,落实措施,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现将半年来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度地减少或减轻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带来危害,认真落实卫生应急工作有关要求,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完善工作计划,同时明确责任人,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能力。
二、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为了进一步规范卫生应急队伍,提高应急队伍工作人员能力,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动队,机动队下设流调组、消毒组、宣传教育组和物资保障组,配置了应急处置箱,确保一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同时设立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卫生应急处置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
三、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
根据我区卫生应急工作实际需求,局机关建立了微型消防站,区疾控中心和区医院应急仓库物资储备品种齐全,基本满足我区卫生应急工作需求,同时按照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各单位开展各类应急演练5次,通过演练,切实提高了处置突发事件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提高应急反应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从而提高队伍的实战能力。为应急工作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并圆满完成由市中区安委会组织的防汛应急救援大型演练的参演任务。
现应急物资储备:可视对讲机6部、单兵摄像头2套、360度视角车载指挥系统1套,单兵应急携行防护装备20套,二级防护携行装备8套;有连体防护服、防毒面具等防护设备;有各类医用口罩、医用手套、护目镜、温度计、防护衣物等应急设备;有各类现场采样仪器、采样袋、采样棉等采样设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注意物品的使用年限,做到及时更换,并做好日常维护记录保证我区卫生应急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四、加强应急值班制度
局机关和直属各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天有一名领导带班,一名工作人员值班,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保障24小时通讯畅通,值班人员能够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和突发事件记录,及时向领导报告,根据领导的批示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五、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
加强对网络直报工作的管理,制定并下发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密切关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各类传染病发展趋势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对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及时进行处置,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对疫情报告管理、紧急疫情接报工作及重点监测的传染病均作出书面记录。
六、宣传教育
3月7日,区卫健局在联勤宾馆组织对辖区医疗机构进行消防安全和卫生应急培训知识讲座,通过培训提高了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组织在各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展板、宣传栏、LED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卫生应急及生活自救常识等,逐步提高社会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慢性病等健康知识,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卫生应急知识水平。6月16日在万达广场参加了由区安委会组织的安全生产月宣传日活动。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辖区部分医疗机构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测。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指挥平台系统,将信息系统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紧密结合,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计划与90医院联合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完善修订现有的各类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提高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确保20xx年全区卫健系统安全无事故。
单位应急管理措施报告三
20xx年,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卫健委的具体指导下,全县卫生应急工作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两大任务,进一步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建立健全了“责任明确、机制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准备充分、应对有效”的卫生应急体系,坚持以“预防为主、分类管理、科学规范、客观实用”的原则,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能力,加强卫生应急队伍素质建设,限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现将卫生应急工作总结如下: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加强对卫生应急工作的领导。
健全的组织体系是做好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为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工作,我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应急工作任务,不断加强领导,规范设置,体系建立,切实保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建了突发传染病疫情卫生应急处置救援队、卫生应急医疗救援队、中毒处置救援队、核和辐射卫生应急处置救援队,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锻造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队伍。
二、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努力提升卫生应急管理水平。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度地减少或减轻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带来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我局已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对规范指导卫生应急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加强预案动态管理,建立了预案动态修订机制,增强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实调整了卫生应急专家组及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了调整充实,提高了卫生应急队伍的处置能力,实现了卫生应急队伍的常态化和规范化管理。
三、加强卫生应急培训,提升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为提高各医疗卫生机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能力,我局积极组织各救援队人员和医疗卫生单位公卫科人员180余人开展了应急知识培训,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以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或出现后,采取相应的监测、预测、预警、储备等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等内容,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医疗卫生人员卫生应急专业水平。
四、做好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
参照国家及省市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和物资储备目录,我局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积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每年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储备一定数量的各类防护用品、消杀药械、诊断试剂及耗材、季节性疫苗、检测设备等,加强使用管理,及时补充、更新消耗或失效的救灾防病物资,完善应急物资的调用机制,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资保障,切实做好传染病的应对准备工作,作为自然灾害发生后及传染病流行应急处置专用,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立即启用。今年,我县共投入23万元的应急物资储备。
五、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
强化防控措施,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及零报告制度,并明确了各网络直报单位责任人、工作职责、规章制度,每年均组织了相关业务培训。同时,完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明确县疾控中心、卫计监督大队和各乡(镇)卫生院的应急工作职责,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各医院内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发生疫情后能及时进行网络监控,并及时上报;实现了传染病报告的动态性、实时性和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评估、预警、反应机制,提高了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六、加强应急演练,锻炼应急队伍。
为提高我县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强化应对突发事件抢救快速反应能力,9月,在县人民医院开展了食物中毒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我县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但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应急资金不足明显。物资应急等基础条件薄弱,救援装备落后,应急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宣传力度不够。由于社会舆论影响和宣传教育等,社会公众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识、自我防护意识,应急处置社会动员机制难以有效开展。
三是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求援能力薄弱,乡(镇)医护人员的不足为应急队伍的建设带来了阻碍,也影响了应急救援力量的充足。
1.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积极协调编办、财政等部门制定和落实疾控机构编制,进一步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深化岗位绩效考核。
2.按照事业发展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2015年重点引进检验、预防医学相关专业人才。
3.加强专业人员和基层疾控人员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提高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4.加强财务管理,按照市财政局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中心的财政集中支付管理等工作,力争畅通国家、省、市项目资金的使用渠道并规范资金管理。
5.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控项目经费分配指导性意见,进一步完善疾控机构指导基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
1.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培训和演练,进一步规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程序,提高统一指挥和协同配合能力。
2.完善卫生应急物资补充、储备、更新、调用等机制。
3.健全应急值守工作制度,规范信息报送工作,科学、高效做好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1.加强常规免疫工作。做好一类疫苗的计划、分发、管理和接种工作,确保儿童建卡建证率达95%,分苗分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达95%。加强免疫规划疫苗和冷链设备的管理,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2.完成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实现全市预防接种信息、疫苗流转追溯及冷库温湿度全自动监控和数据共享。
3.落实消除麻疹工作。继续做好AFP病例监测工作,保持无脊灰状态。
4.继续做好免疫接种科学告知工作,加强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和接种人员培训,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开展县级示范性预防接种门诊的评估。
5.健全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工作机制,规范AEFI处置程序,明晰诊断鉴定流程,特别要加强AEFI病例的资料收集,提高调查诊断和鉴定的质量。
1.切实抓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感、霍乱、手足口病、狂犬病、钩体、出血热等急性传染病的监测预警,规范疫情报告、处置,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传染病监测,统一传染病预警信号标准,切实加强传染病预警预测工作,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开展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漏报调查,规范医疗机构疫情信息报告;做好死因监测工作。
2.规范门诊和预警。进一步规范腹泻病门诊、发热(手足口病)门疹和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工作,完善学校、托幼机构晨(午)检技术规范,加强对疫情、病例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和利用,提高传染病病例和疫情早期发现识别能力,针对重点疾病出现的死亡病例和疫情异常开展应急监测和风险评估。
3.进一步推广乡镇霍乱早期快速检测技术,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有效处置霍乱疫情,坚决防止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4.切实加强乡村两级手足口病防控的网底作用。在流行期提前介入,落实乡村医生入户宣传和巡访制度;完善手足口病预测预警机制和实验室检测网络,规范报告及处理程序;强化防治结合,加强发热门诊管理,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强化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转诊留治流程,加强县级以上医院诊治能力,切实做到“五早”,努力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
1.推行结核病防治医防结合三位一体化模式。建立“防治管”联合督导模式,切实做好涂阳结核病人的发现、治疗和管理工作,肺结核患者发现率70%以上,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85%以上,加大对难治性(耐多药)结核病发现和救治力度;加大对流动人口、HIV/TB双重感染和监管场所羁押人员中的结核病患者的治疗管理。
2.切实加大艾滋病检测干预和治疗力度。加强初筛实验室的管理,继续实施扩大检测工作策略,加大病人发现力度;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提高病人治愈率;规范美沙酮替代治疗门诊工作,加大干预措施效果的督导评估;努力遏制艾滋病发病上升的势头。
3.继续做好消除疟疾各项工作。加强医疗机构人员培训,认真做好发热病人血检工作,及时发现病人;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往返疫区的劳务输出人员的宣传教育,加强输入性疟疾的管理,严防二代病例的发生。
4.做好麻风病发现、治疗、救助工作,减少畸残。
1.全面推进全民健康
生活方式行动,完善市级健康教育网络和县、乡、村三级基层健康教育网络建设。加强对基层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工作能力。2.积极推进无烟单位创建工作,加强控烟工作队伍建设,并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制定慢性病防控技术规范,建立慢性病防治专家库,探索慢性病防治模式和患者社区管理方式,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指导,以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试点网格化医疗保健行动。
3.大力推进慢性病登记报告工作,在全市建立慢性病登记报告体系,逐步实现慢性病网络系统直报。
4.积极推进肿瘤登记工作,完善相关数据信息报告工作。
5.加强对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工作的管理、督导、考核工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43-03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3―6岁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非常迅速的阶段,具备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魄、协调灵敏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他们参与其它学习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由于年龄小,自身免疫系统还不完善,因此抵御疾病侵袭的能力很差,在幼儿园这样一个幼儿高度密集的区域内,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各种传染病的传播甚至爆发,因此,为了保证幼儿身体健康,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幼儿园卫生保健及疾病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朱宗涵在《儿童早期发展面临的挑战》的论述中对儿童保健提出如下定义:“儿童保健是要努力消除疾病对儿童生存和健康的危害,并保障和促进儿童实现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只有做好卫生保健及疾病预防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每年冬、春季节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咽颊炎、百日咳、肺炎、手足口病、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它们具有传播快、流行广且不可预知的特点。季节性传染病肆虐,使幼儿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家长奔波于医院和工作单位之间,身心俱疲,班级幼儿出勤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度。各幼儿园为了提高出勤率也是严防死守,各出奇招,甚至于前几年出现了给幼儿服用病毒灵来防病的荒唐之举。
如何做好幼儿园季节性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提高幼儿身体的抵抗力,从而提高幼儿的出勤率,重获幼儿家长及社会大众的信任,是摆在幼儿园管理者及全体保教人员面前的最具挑战性的课题,毕竟幼儿身体健康是进行其他活动的基础。
笔者认为,幼儿园季节性传染病预防的管理策略应该具有以下环节:开展适宜的健康教育,提供安全卫生的园所环境,保证全面充足的营养,开展适度的体育锻炼,整合幼儿园保育教育管理、膳食管理、家长工作等,有效地阻止季节性传染病在幼儿园的传播和蔓延,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健康教育管理
首先,幼儿园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季节性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对全体保教人员、幼儿乃至幼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使大家明晰传染病的特性、发生和流行的环节以及应对季节性传染病的策略。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请医院儿科专家、医学院校的老师、有医学背景的幼儿家长、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等,对幼儿教师及家长进行疾病预防知识培训,使保教人员及幼儿家长了解预防传染病的有关知识,知道传染病的特性、发生和流行的环节、传染病的种类及每种传染病的临床症状、预防传染病发生和蔓延的有效策略,从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抵御季节性传染病的侵袭。
其次,幼儿园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幼儿防病教育计划,针对季节性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特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整理出适合每个年龄段幼儿的防病教育内容,根据季节的变化,选取其中适宜的内容对幼儿进行疾病预防教育,如春冬季节进行预防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咽颊炎、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结膜炎等方面的内容,夏秋季节则进行预防乙脑、腹泻等方面的内容,四季都要进行手足口病预防的内容。教师通过幼儿感兴趣的听童话故事、唱儿歌、表演话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幼儿知道应该如何做才能不生病,才能不被生病的人所传染,生病了怎样做才能痊愈得快、不传染别人,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卫生保健及防病流程管理
做好卫生保健工作,保证幼儿生活在一个安全、洁净的环境中,远离致病细菌、病毒的侵扰,是幼儿园预防季节性传染病的重要一环。
首先,要制订严格的卫生保健制度及各岗位人员的一日工作流程,使全体保教人员都知道自己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成效,保健医生和分管园领导要组织人员定期进行全园大检查,平时不定期抽查。
其次,要定期对全体保教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使他们熟悉工作流程与操作规范,如84消毒液、高锰酸钾稀释液的配比,紫外线消毒灯、高温消毒柜的消毒时间等,严格按操作规范操作,以保证消毒效果。
再次,要加强季节性传染病的防病流程管理。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传染病防病流程,对预防幼儿园季节性传染病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简而言之就是“一擦、二泡、三看、四量、五教”。“一擦”,就是早、午入园时在园门口放置消毒垫,所有进入园内的人,无论成人或是幼儿,都要在消毒垫上擦一下脚,保证入园者脚底的细菌不被带入园内。“二泡”,就是在活动室门口放置高锰酸钾稀释液,幼儿要先浸泡双手方可进入活动室,这一环节保证了幼儿双手沾染的细菌、病毒等不被带入活动室。“三看”,就是晨检环节,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精神面貌,看手、口腔等部位是否正常,对于生病的幼儿要劝其在家休息,好了以后再入园。特别是有传染病疑似症状的幼儿,如手、口部位有疱疹的,无论什么情况,都要去相关医疗机构检查,避免传染病在幼儿园的传播和蔓延。症状消失再入园时,要持有医院的诊断证明及痊愈证明,以保证大部分幼儿的身体健康。“四量”,是指一天两次为幼儿测量体温,一次是早上入园时,可由幼儿家长代劳,在晨检表上登记入园体温,体温正常者才能接收入园,第二次测量体温是在午休起床后,由当班教师逐一为幼儿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如发现体温不正常的幼儿,要及时联系家长,以免延误病情。“五教”,就是要教给幼儿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幼儿主动防御疾病的能力。全体保教人员对防病流程了然于心,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落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全园幼儿的身体健康,笔者所在的幼儿园近几年来无一例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
最后,要制定详实的季节性传染病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要严格按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第一时间将疫情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上级主管部门,通告幼儿家长,同时隔离病儿及密切接触者,做好班级环境、幼儿物品的消毒清理工作,以防传染病在更大范围内蔓延。
三、膳食管理
膳食管理是幼儿园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幼儿摄入营养素的多少,摄入的营养素是否全面、合理,能否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幼儿只有摄入安全、健康、数量充足、搭配合理的食物,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增强体质,提高抵御季节性传染病侵袭的能力。
(一)加强营养学知识的培训
膳食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对人员的培训,由营养师对厨房工作人员、保教人员进行营养学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于营养与健康关系的认识,知道营养素缺乏对幼儿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从而在日常工作中全面落实健康教育计划及膳食工作制度,提高全体保教人员及全园幼儿的认识,积极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及抵御季节性传染病侵袭的能力。
(二)幼儿健康带量营养食谱的研制
幼儿健康带量营养食谱的研制是幼儿园膳食管理的核心环节。幼儿身体生长发育快,活泼好动,单位体重的能量需求量比成人高,由于幼儿的胃容量比较小,一次不能摄入过多的食物,比较容易饿,因此应当在正餐间加入适量点心,在保证营养素足量摄入的同时又不增加肠胃负担。制定幼儿园带量营养食谱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幼儿全面、充足的膳食营养需要,幼儿园膳食应满足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摄取的食材要求品种多、数量足。2000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3―6岁幼儿能量的推荐摄入量为1300―1700kcal/日,其中蛋白质的摄入量为45―55g/日,蛋白质供能占总能量的14%―15%。脂肪摄入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4―6g,占总能量的30%―35%。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约15g,约为总能量的50%―60%,还要摄入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发育。
2.各营养素之间的比例要适宜,要注意选取能量密度适宜的食材,并且要注意其营养质量指数(INQ)要接近1,以保证幼儿摄取适宜的营养,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育。要保证膳食蛋白质中优质蛋白质(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如鱼、肉、蛋等)所占的比例应不低于50%,要使用植物油,特别是使用含有a-亚麻酸的大豆油、低芥酸菜子油或脂肪酸比例适宜的调和油为烹调油,动物性食品的选择上,以富含n-3长链多不饱合脂肪酸的水产品为佳。
3.食物的搭配要合理,要注意主食与副食、杂粮与精粮、荤菜与素菜的搭配,成品的品种应丰富多样,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在保证营养的同时,要调动幼儿感官,使幼儿心情愉悦,将进餐变为一种美的享受。
4.三餐的分配要合理,早餐应占全天总能量的30%,以满足幼儿一上午活动的需要,午餐应占40%左右,晚餐应相对清淡,占全天总能量的30%左右。对于不设晚餐的园所,应在带量食谱上注明晚餐营养建议,以指导幼儿家长对幼儿晚餐的营养搭配,保证幼儿一日营养的摄入全面、合理。
(三)完善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不容忽视
光有科学合理的带量营养食谱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食品采购、验收工作,保证原材料的新鲜、安全。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食品采购、验收制度,大宗物品集中采购制度,食堂库存随时清查制度,严把进货、消毒、卫生关,每天采购入园的食品都要经过严格的验收方可入库。材料仓库及操作间卫生、整洁,防虫、防鼠设施设备齐全,并随时检查,发现被污染的食材要及时妥善处理,防止幼儿误食后出现不良后果。餐具一餐一消毒,消毒后集中存放,确保消毒效果。
(四)严格操作流程管理
从食材的选择、清洗、切法、搭配到制作,炊事员必须严格按程序操作。如食材的清洗步骤是:择菜―去泥―清洗―剥皮―清洗,省掉了其中的任何一步,都是不规范的。对于大部分富含水溶性维生素(B1、B2、B6、烟酸、叶酸、B12、Vc、Vk)的食材,为防止营养的流失,要先洗再切。蔬菜的制作步骤也有相应的顺序,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的蔬菜,由于这三种维生素属脂溶性维生素,不怕高温,它们的营养能溶解在油脂里,炒菜时要先入锅,使其营养素与油脂充分接触,完全释放出来,利于幼儿吸收。
(五)进餐环节的管理
1.进餐准备环节
为保证幼儿餐食的卫生,所有接触幼儿餐食的保教人员都要穿戴专门的餐点工作服、工作帽、工作口罩,用肥皂洗净双手,用84消毒液稀释液对幼儿餐桌进行消毒,引导幼儿正确洗手。
主班老师向幼儿介绍食品的名称,食品所包含的食材的名称,所含的营养素,吃了对身体的作用等,让幼儿通过听、看、嗅,对食物产生兴趣,引起食用的欲望。
2.进餐环节
分餐后,幼儿回到餐桌旁,老师说“小朋友请吃”,幼儿回“谢谢老师”,然后开始安静地吃饭。教师要巡回指导,对身体不好、挑食的幼儿进行进餐指导。进餐时可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轻音乐,以营造温馨、舒适的进餐环境。对于小班刚入园的幼儿,教师要多关注,先放手让幼儿自己吃,实在吃不下时,教师可以适当喂一下,表现好的应及时鼓励。对于早吃完的幼儿,可引导他们去“娃娃家”、图书角等区域做一些安静的游戏。
四、开展适度的体育锻炼,提高幼儿机体抵御疾病侵袭的能力,增强幼儿体质
体育锻炼是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增强幼儿体质的有效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对健康领域提出了非常细致的参照标准,保教工作者要参照指南,结合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园的园舍条件,创造性地落实指南精神,保证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空间,提供丰富的锻炼器材,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增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发展平衡能力,提高其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使其具备一定的力量和耐力,从而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