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4: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农田灌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农田灌溉技术;节水灌溉发展基金
1 农田灌溉技术变革的科技积累已经基本具备
农业生产的发展总是与生产技术的革命相伴随的,纵观我国农田灌溉技术的现状,从总体来说,仍然基本上采用着千百年来所习惯采用的旱作大畦灌溉和水稻淹灌。近20多年来在旱作物喷灌、微灌、膜上灌以及水稻湿润灌溉等新灌溉技术的研究上,均取得了一批成果,但在实际生产中采用这些技术的面积仍然很少,都只占几个百分点。是什么原因使我国农田灌溉技术的变革滞后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呢?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在大力加强农田灌溉新技术研究的同时,从欧、美等许多国家引进过水动或电动时针式、电力直线移动式、绞盘式、滚轮式等各种大型喷灌机,并经过试用、研究、筛选,研制成功和批量生产了电动时针式喷灌机,成功地应用在一些国营农场;也引进了微灌技术、喷头生产技术,薄壁钢管镀锌工艺,并自行研制和批量生产了小型喷灌机、微灌设备、薄壁铝管和各种配套管件,对推动当时和现在喷、微灌的发展发挥了作用;根据需要我们还自行研究建设了恒压喷灌系统、自压喷灌系统、大坡度山地喷灌系统,以及移动式微灌系统等,所有这些技术均普遍获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效益。我国农田灌溉技术变革所要求的技术条件即科技储备,在80年代中期已经基本具备了,到90年代初又进一步得到加强。但实际上此后多年并未能推动我国农田灌溉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推动技术变革不能单抓技术,还必须有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之相适应,也就是常说的还要解决一个“机制”的问题。
2 必须解决推动农田灌溉技术变革的机制问题
近二三十年来,不论是渠灌区或井灌区,在减少灌溉输水损失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效益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制约经济活动的核心。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同样都是节约用水措施,而灌溉输水防渗却比农田高效用水要受到更多的欢迎。灌溉管理部门是以“水”为商品开展经营活动的,向农民出售的水量越多,收益越高,在取水量有限制的条件下,减少输水损失就意味着可以大幅度增加对农户和其他用户的供水量,也就是为管理部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样,井灌区采用管道输水,可以在同等能耗的条件下,大幅度增加送入农田的水量,既加快了灌溉进度,增强了灌溉的时效,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又降低了单位面积能耗,效益也非常显著。而农田灌溉技术的变革,虽然可以减少灌溉用水量,为缓解水资源危机做出贡献,但对于灌溉管理部门来说不仅不会带来任何现实的经济效益,而且在没有新的用户时还会减少水费收入;对于农民来说,由于水费很低,由节约用水所实现的经济收益,也难以补偿所需要的投入。因此,推动农田灌溉技术变革,除必须解决好的相应的科技储备问题,创造必要的技术条件以外,还必须解决好机制问题,特别是投入机制的问题,其关键则是要把农田高效用水彻底地转变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轨道上来,实事求是地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农民和管理部门对待农田灌溉技术变革的积极性。
3 现阶段农田灌溉技术变革的内涵
农田灌溉技术变革这个概念,是由于我国现阶段普遍采用的农田灌溉技术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对节约用水的要求而提出的。也就是说日益加剧的水资源危机,迫使我们不能不加快步伐推进农田灌溉技术变革,把农田用水的无效损耗减小到最低限度,发挥水的最大效益。当然,农田灌溉技术变革当是有条件地首先对畦田或格田进行改革,使之能根据作物需要控制灌排水量,达到灌排自如、灌溉均匀。这就要求必须把田间工程当作灌溉系统的基础工程来抓。
农田灌溉技术的变革给旧灌区技术改造指出了一个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当前全国大多数旧灌区都面临着技术改造的任务,既然是技术改造,就必然有一个如何改造的问题,是用新技术、新装备把旧灌区改造成现代化的,可以高效用水的新型灌区?还是仅仅做到恢复或提高其原有的灌溉功能?这个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十多年前我们提出来过,现在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机可能已经比较成熟了。
当然,技术革命也不仅仅是工程装备的革新问题,技术措施的革新也必须与之协调发展。所以管理为节水增产服务,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次观念上的革命。
4 建立节水灌溉发展基金
据分析,全国现有5000亿m3左右的可供水资源量中,90%是70年代末以前开发的,将来很难依靠新增水量全部满足城市和工业高速发展,以及新增灌溉面积的需要,必须也有可能从现有所占份额最大的灌溉总用水量中转让出一部分。
所以按节水投入成本核算,实行有偿转让,理应成为一项政策确定下来,而且不论以何种形式收取的转让费,也均应作为节水灌溉发展基金,投入到包括农田高效用水在内的灌区技术改造中去。实践证明它是解决节水灌溉投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可以给管理部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调动管理部门发展包括农田高效用水在内的节水灌溉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把农民在发展提高农田灌溉技术上的投入产出关系调整到一种比较合理的程度,调动农民实行节水的积极性。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农田水利工程关系到农业是否发展,是我国农业生产的生命线。在我国很多县镇村,农田灌溉主要是通过地面灌溉浇水的方法来实现农田用水的,从这个层面讲,农田水利工程是有效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但是,由于我国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关系,我们的水资源比较匮乏。因此,采取必要措施来提高农田灌溉用水的效率,保证农田用水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修建农田水利工程,实现节水灌溉,科学实施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1.河北省河间市节水灌溉工程现状分析
河北省河间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冀中平原腹地。东西横距63km,南北纵距36km,总面积1333km2。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61mm,导致该市地下水超采比较严重,使该市早在2014年就被列为河北省第一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县。按照《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规划》要求,该市的总压采指标为6200万m3(农业和水利压采总指标)。为此,该市水务局定下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目标:到2017年,除生活用水外,全市基本停采深层承压水,农田灌溉基本依靠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来解决,使全市地下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该市2016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利项目分为地表水灌溉工程和井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两部分。地表水灌溉工程涉及兴村乡、瀛州镇和郭家村乡3个乡镇29个村。项目总投资4844.06万元。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地下水压采量268.41万m3。井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涉及全市14个乡27个村,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835。项目总投资2315.92万元。项目实施后,可每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85.76万m3。截稿前,已完成项目总投资的70%。
2.节水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田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导致节水灌溉效率低。就目前的我国多数县镇村地区种植结构不均衡,由于大多都是那个时候分开独立小地块经营模式,农民的观念很传统,给大范围农田灌溉带来制约,传统的种植结构导致农田灌溉效率低下,先进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优势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建议尽快调整县镇村地区的种植结构,改革原有的经营模式,纳入到节水灌溉工程统一实施管理的模式上来。(2) 农田灌溉节水管理机制不健全。针对目前我国县镇村农田水利灌溉的现存问题,相关管理部门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虽然出台了有关政策,也不断强化监督管理力度,但是,成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一些固有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节水灌溉工程质量缺乏监管,作用的发挥不能到位。再加上很多问题往往在农村,管理有时会滞后,这也是造成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发挥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3)节水灌溉规划不够科学。目前,很多县镇村地区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在设计的初始就没有全盘考虑,存在着短期行为的弊端,要么地质勘探资料不全面,要么设计存在缺陷,有的就是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照搬照抄,其行为就是简单地复制,导致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不科学,给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和作用的发挥埋下了隐患,造成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实用性不强。
3.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问题解决的策略
(1)改变过去的种植模式,适应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针对部分县镇村地区植结构均不合理的问题,要深入基层县镇村,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加大科学种植的宣传力度,彻底调整种植结构,使种植结构适应新型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模式要求。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作用。此外,要对节水灌溉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一是要符合当地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实际,二是解决生产领域的技术性问题。(2)完善节水灌溉管理机制,推广农业节水措施。要不断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进行改革,使之建设更加科学合理,节水灌溉更加高效节能。改革农田节水灌溉模式,如采用滴灌、或喷灌等灌溉模式,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标准化运行,使水资源充分得以利用。与此同时,要推广农业节水工程,采取措施解决灌溉效率低下问题。在建设农业节水工程过程中,要注重设备及施工管理。要针对设计安装中出现的问题,如地面管道开裂、阀门开关不严等问题,要请专业工作人员定期维护维修,禁止私自改装调控。加强管理力度,定期清理泥沙,保证节水灌溉设施的供水安全。(3)科学规划节水灌溉,探索水资源多渠道利用模式。一是要结合当地实际合理规划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切实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质量,精心勘探地质地形,科学设计,科学实施,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发挥特有的效力。二是多渠道拓宽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模式,有效利用降水水资源,对污水科学处理丰富水资源。三是对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修复、开发、充分利用。四是抓住雨季大好时机,以蓄为主,合理科学排涝,保障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用水。五是引进抗旱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结语
总之,要客观地面对水资源比较匮乏的现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采取必要措施来提高农田灌溉用水的效率,保证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发挥应有的效能,为建设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农田灌溉渠道;水资源节约;防渗施工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田用水占总用水比例的60%以上。在农田灌溉输水方面,渠道输水是最主要的输水方式。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大,不仅降低了渠系水的利用系数,浪费了水资源,减少了灌溉面积,而且会增加农民的灌溉水费负担,还可能引发农田渍害和盐碱化地区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此,明确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施工的必要性,探讨农田灌溉渠道常用的防渗施工技术是节省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的重要举措。
1.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施工的必要性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性要素。我国目前农田灌溉的主要供水方式是渠道输水,在输水过程中渗漏问题突出。我国农田灌溉引水总量年均约3445亿m3,有效利用率不足40%,其中渠道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是水资源无效损失的重要原因。调查研究发现:在一些沙土、黄土和石砾较多的农田环境中,传统渠道的渗漏损失高达输水量的50%~60%,每年由此造成的水资源损失超过1000亿m3。由于渠道的渗漏损失,水资源短缺与农田灌溉用水增加的矛盾更加突出,缺水导致的农作物减产、歉收屡见不鲜。面对这一现实,农业水利建设确立了以渠道防渗为重点的节水措施。根据研究测算,采取过防渗技术手段的渠道,渗漏损失可降低50%~90%,如果我国250多万公里的农田灌溉渠道都进行了防渗处理,就相当于增加了500亿m3以上的农田灌溉水量,这差不多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引水总量的3倍。因此,强化农田灌溉渠道的防渗施工, 最大限度地减少渠道的渗漏水量,降低灌溉成本,是完善农业水利工程,提高输水效率的当务之急。
2.农田灌溉渠道常用的防渗施工技术
本着节约水资源和投入产出比兼顾的原则,农田灌溉渠道采取的防渗施工技术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工程投入等要素,通过改变渠道土层渗透性能和设置衬砌、膜料防渗层等方式,将水资源损失降低到理想的限度内。比如农田水利建设实践中经常采用的灌溉渠道防渗施工技术一般包括:土料压实防渗、水泥土护面防渗、石料衬砌防渗、混凝土衬砌防渗、沥青混凝土衬砌防渗、膜料埋铺防渗等,下文分述各施工技术特点:
2.1土料压实防渗
土料压实防渗是一种技术简单,造价低廉的防渗技术,其优点是就地取材,施工简便,适用于流量和流速都较小的中、小型渠道。施工选用粘性土、粘沙混合土、灰土、素土、三(四)合土等土料为渠道修建材料,土料原材料要粉碎、过筛,先干拌后湿拌,参数指标符合以下要求:粘性土、粘沙混合土在限塑±4%范围内,灰土、素土含水率20%~30%,三(四)合土含水率15%~20%。施工前先根据防渗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土料防渗层的厚度,施工过程包括削坡清淤、配料、拌和、铺料、压实和养护等环节,顺序是三合土、四合土、粘性土、灰土先渠坡后渠底,素土、粘砂混合土先渠底后渠坡,摊铺平整、浇捣密实。为了防止土料防渗层由于温度、湿度变化引起开裂,每隔3~5米设一条伸缩缝。养护阶段还可以涂刷一层1:15的硫酸亚铁溶液增加防渗层的表面强度。
2.2水泥土护面防渗
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条件不同,水泥土防渗的选料也不同。一般来说,南方应该选用塑性水泥土,北方应该选用干硬性水泥土。施工前先根据防渗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水泥土防渗层的材料配比,其中水泥土干密度允许最小值:塑性水泥土(含砾土1.7g/cm3、砂土1.5g/cm3、壤土1.4g/cm3、风化页岩渣1.5g/cm3),干硬性水泥土(含砾土1.9g/cm3、砂土1.8g/cm3、壤土1.7g/cm3、风化页岩渣1.8g/cm3)。塑性水泥土28d抗压强度不低于3.5MPa,干硬性水泥土28d抗压强度不低于4.5MPa。施工时要将水泥土所用土料风干、粉碎、过筛,按实验配料数据配料,先干拌后湿拌。将渠基洒水润湿,15~20分钟后铺筑拌好的水泥土,顺序是先渠坡后渠底,厚度控制在8~10cm。摊铺平整、浇捣密实后抹平,在表面撒一层水泥,揉压抹光。
2.3石料衬砌防渗
在石料来源充足,且有抗冲刷、抗冻要求的地区,可以采用石料衬砌防渗。石料衬砌包括干砌块石、干砌卵石、浆砌块石、浆砌卵石等多种形式。这种防渗方式的优点是施工技术简单,取材方便,抗冲刷强度大,抗冰冻效果好。施工防渗结构可采用挡土墙式、护面式或挂淤护面式,砌石厚度在15~30厘米。施工时先清理平整渠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渠坡倾角,以碎石做垫层,然后干砌或浆砌块石、卵石,顺序是先渠底后渠坡。干砌块石、卵石完成后以碎石、粘土填充缝隙,浆砌块石、卵石后 注意洒水养护。
2.4混凝土衬砌防渗
混凝土衬砌防渗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农田渠道防渗技术措施,具有输水能力大、防渗抗冲刷效果好、使用周期长、便于管理维护等优点。从施工程序上分,混凝土衬砌防渗有预制和现浇两种方式。对于预制式混凝土衬砌防渗,要事先根据渠道需要制作混凝土预制板,按预设的数据确定混凝土配料比例和厚度。施工时将符合强度要求的混凝土预制板平稳安砌于渠道,用水泥砂浆砌缝。对于现浇式混凝土衬砌防渗,要铺平渠面,支好模板,将按要求配制的混凝土倒入模板,用振动器振捣匀实,表面撒水泥抹光收面,及时养护。
2.5沥青混凝土衬砌防渗
沥青混凝土衬砌防渗是对现浇式混凝土衬砌防渗的改良,不仅具有混凝土衬砌防渗的诸多优点,而且使用寿命更长,防渗效果更佳。施工所用原料有沥青、碎石和沙砾,施工时先清理渠床,整平建基面,如果渠床干燥起土,应该进行洒水湿润,以防尘土杂质混入沥青混凝土影响工程质量。待渠床整理完毕,将沥青、碎石、沙砾高温加热、搅拌,按先渠底后渠坡的顺序均匀铺设,厚度为中小型渠道4~6cm,大型渠道8~10cm。铺匀后,对渠坡下行静压,上行振动压,对渠底 先静压再振动压。
2.6膜料埋铺防渗
膜料埋铺防渗是一种新型高效防渗方式,其内涵就是将塑料薄膜、沥青玻璃纤维布油毡或其他复合类膜料埋铺于渠床之下作防渗层,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薄膜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防渗膜料。施工时先将渠道基槽开挖整平,对基槽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然后将膜料平贴渠基由渠道一岸向另一岸铺设,每隔3~5m给膜料适当留出小褶,膜料接口用防水胶粘接,待膜料铺设完毕用压实法或浸水泡实法填埋。
3.总结
农田灌溉渠道的防渗施工要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通过对渠道防渗技术措施的谋划和研究,强化对工程工艺选择、施工准备以及建设、养护的控制,以期通过渠道防渗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的供需矛盾,推动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科]
【参考文献】
[1]赵倩.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下旬刊),2012(23).
[2]覃海玲.水利渠道施工中的防渗技术应用研究.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 (07).
《农田水利条例》的主要内容有七项:
一是明确了农田水利工作的基本原则。规定发展农田水利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节水高效、建管并重。
二是建立了农田水利规划制度。规定编制农田水利规划应当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土资源供需平衡等因素,广泛征求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意见。
三是强化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安排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对工程质量负责,强化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对工程质量的监督。
四是完善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机制。区分不同情况规定了工程运行维护主体和维护责任,建立了运行维护经费合理负担机制,规定占用农业灌溉水源、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应当予以补偿。
五是规范了农田灌溉与排水管理。规定农田灌溉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合理确定水价,加强水质监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鼓励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措施。
六是规定了保障扶持措施。规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行政府投入和社会力量投入相结合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国家从金融信贷、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技能培训等方面对农田水利发展给予扶持。
七是针对有关违法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相关链接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国务院2日公布《农田水利条例》,明确发展农田水利,要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节水高效、建管并重的原则。专家们认为,条例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农田水利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有助于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基本制度和长效机制,为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规划引领 统筹协调
条例明确,经批准的农田水利规划是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教授级高工李原园表示,近年来,水利部门牵头编制了一系列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全国96%有农田水利建设任务的县编制完成了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这些规划在协调上下游、左右岸、现在和未来等关系,整合支农涉水项目,加快建设和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规划的法律地位不明、一些地方存在无序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也存在该建未建的现象,影响了农田水利整体协调推进和预定目标的实现。
“条例的出台确立了农田水利规划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李原园表示,根据条例,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编制农田水利规划;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必须以经批准的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实施农田水利规划。
李原园表示,此前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农田水利存在多头管理、统筹协调不够、资金使用效率低、工程重复建设等问题,必须以农田水利规划为统筹,整合利用好各类涉水项目和资金。根据条例,编制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规划涉及农田水利,应当与农田水利规划相衔接,并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农田水利规划时,要征求同级有关部门意见,保证了各规划间的协调一致;下级农田水利规划应当根据上级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建管并重 确保效益
农田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然而,由于农田水利工程量大面广,运行维护一直是个难题。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任李仰斌表示,条例就有效动员组织各种资源,通过一定的投入保障,使工程得到良好的维护,保障良性运行作出了规定。明确了不同类型工程运行维护的主体,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由政府确定的单位负责运行维护,也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参与运行维护;政府投资建设或者财政补助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交由受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等使用和管理的,由受益者或者其委托的单位、个人负责运行维护。
同时,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工程运行维护经费合理负担机制,并且规定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所有权人对工程运行维护的监督责任。受益者发现问题有权向监督主体报告,监督主体接到报告后必须督促负责运行维护的单位和个人及时处理,解决工程损坏没人管、没人修的问题。
“条例还对占用农业灌溉水源、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进行了规定。”李仰斌说,有助于解决城市和工业发展无序、无偿占用农业水源和工程设施的问题,更有利于保护农田水利工程和农民的合法用水权利。
节水优先 提高效率
条例明确,国家鼓励推广应用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渠道防渗输水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先进的农机、农艺和生物技术等,提高灌溉用水效率。
“节水高效是新时期农田水利工作的根本指针。”河海大学法学院院长邢鸿飞表示,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农业用水矛盾日渐凸显。条例一方面规定了农田灌溉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并鼓励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另一方面,强调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要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明确指出水资源短缺地区要限制发展高耗水作物,地下水超采区要禁止农田灌溉新增取用地下水。
1、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1.1 节水有利于减灾,提高农业收益
近年來,随着大自然气候的变化,如:干旱、冰雹、内涝等灾害性天气越来越多,对农业造成重要影响。为了减灾,提高农业收益,就需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是有助于减灾、防范干旱,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基础,也是必备条件。
1.2 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的降雨量多而北方的降雨量少。在广大农村,人们的节水意识还很淡薄,浪费水现象很严重。这就需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以实现节约用水,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作用。
1.3 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由于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有差别,特别是干旱地区更需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既可以改善水资源紧缺,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有效的保护生态资源。
2、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1渠道防渗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过程中,水体输送环节最为关键,其中要注意防渗保护,也就是要集中控制水资源传输中的下渗与损失,确保灌溉水体足数抵达农田,这其中渠道防渗材料的选配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多由砌筑石块、防渗材料等构筑而成,或者采用混凝土护面、预制面等来控制水体下渗与蒸发,砌筑石料能够控制70~80%的下渗量,对于混凝土渠道应该首选U 型渠,一方面能够扩大渠道传输水量,另一方面也能缩小过水断面,从而提高灌溉效率。
2.2步行式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运用
步行式灌溉技术与喷灌式灌溉技术有着相同的特点,即他们的运用都需要采用一定的机器设备才能实现,而步行式灌溉技术较喷灌技术而言其灌溉的效果更好,同时运用起来更加方便。这种灌溉技术所采用的设备较喷灌技术所用的设备成本更为低廉,可以利用拖拉机进行有效的灌溉,设备的成本有了很大的下降。与微灌技术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这种灌溉技术也是通过滴灌的方式来实现节水这一目的的,但是步行式灌溉技术的滴灌效率要大大超过微灌技术,灌溉过程效率较高,而灌溉的成本也较喷灌技术更为低廉,可以被广泛的应用到日常灌溉当中。
2.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运用
抵押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建立相应的灌溉管道。这种地下的灌溉管道可以将水通过低压的作用传送到需要用水的农田当中,减少了水资源运输的成本和浪费。这种灌溉技术的应用需要有一定的压水工具,构建一种低压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水资源的运输,从而降低水资源发生不必要的渗漏和浪费。这种灌溉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水资源的蒸发流失,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也对水资源进行了合理的保护。不同类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可以结合农作物的特点和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进行应用,在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之后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控制和保护,从而降低在农田灌溉中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2.4喷灌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要达到两大目标:①最大程度地滋养农田作物;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达到节水节能的目标。对此喷灌技术不失为农田灌溉系统中最为理想、最为高效的技术之一,从目前来看,喷灌技术已经成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最为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喷灌主要是借助水泵、动力设备等向水体施加压力,再将喷灌设备置于规定的高度,水体抵达喷灌装置,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水体透过细密的喷头以线状、丝形落向地面,滋润所要灌溉的植物,最大范围上滋养农田。水体以细密的水流喷向地面农田,一方面有效节省了水资源、控制了水体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让所喷出的水分充分流向农田植物,充分发挥了其灌溉功能,达到了灌溉目标。同时,也正因为是细密的喷灌,才使得灌溉分布更为均匀、合理,农作物得到了彻底的滋养。农田喷灌技术具有一定的自然性、灵活性,主要的喷灌技术包括:固定喷灌、半固定喷灌、移动喷灌等,每一种喷灌方式都具有自身的优势与优点,适用于不同的农田环境。例如:固定式喷灌通常适合小范围农田,由于喷灌设备位置固定,水体喷洒的范围相对有限;移动式喷灌技术则适合大范围、大面积的农田范围,由于面积过大、需要灌溉的范围较广,就必须让喷灌设备能够转移阵地、变动位置,从而达到全方位灌溉的目标。对于地形条件复杂的丘陵、山地、盆地农田,则适合选择移动式喷灌技术,通过移动喷灌设备机动灌溉、灵活调整,确保任何一种地形条件下,每一个角落的农田植物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滋养。最主要的是移动式喷灌能够灵活控制灌溉量,从而节省水资源。
2.5滴灌技术
所谓滴灌技术,就是根据作物自身所需要的水量,在根部土壤中将水通过低压管道系统及毛管处安装的灌水器缓慢且均匀地滴入。滴灌系统包括有首部枢纽、管道和滴头三个部分。滴灌技术具有灌水量少、灌注时间长、灌注周期短等特点,而且能够对灌水量进行准确的把握,避免浪费情况的出现,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对滴灌进行有效管理,相比于喷灌而言,滴灌节水增产的效果更加突出,同时能够提升一倍以上的肥效。滴灌系统具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式,另一种是半固定式。
总之,要客观地面对水资源比较匮乏的现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采取必要措施来提高农田灌溉用水的效率,保证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发挥应有的效能,为建设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依拉·卡地尔.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J].珠江水运,2016(22).
1.1工程失修老化现象严重,灌溉水利用率不足
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带病运行的现象极为普遍,这导致水库蓄水功效显著下降,渠道灌溉功效严重萎缩,泵站排洪功效不断降低,各个施设完整率普遍不足,水资源浪费与匮乏现象并重。特别是在多数农村地区,农田灌溉仍多采用漫灌的方式,进一步加剧了灌溉水的浪费。根据相关专业统计,我国当前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不足50%,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70%~80%。这一水利工程滞后现象影响农民自身收益的同时亦严重威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1.2工程管理职权不清,农民参与度低
在过去,我国对于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多采取“谁用谁管”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未设立专门的工程运行安全与养护部门对水利工程的使用进行监管,一些地区的水库、渠道、堤坝等处于完全无人管理的状态,严重的甚至已经完全荒废。与此同时,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服务的农村地区,由于人们思想觉悟不高,多认为水利灌溉工程是国家修建的,农民只需使用即可,无需对其进行维护,从而导致一些农民在水利设施的使用时随意性极强,甚至为一己之私,对水利设施进行损毁。比如,有人为方便用水,私自在渠道上开凿缺口或随意挪移机泵、闸门等。这就导致了农村水利工程只建不管、运行混乱的现状。
1.3工程建设与运行资金匮乏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运行必须依靠一定的资金作为依托和保障,这些资金一般多来自于水费收入与用水户的自行募集。但前者由于长期以来国家水费政策的限制,使得其收取价格往往低于成本价格,加之部分用户的少缴、避缴现象使得水费收入难以满足工程运行需求;而后者,由于牵扯众多使用者,在如何募资和募资金额多少上往往难以达成统一,尤其是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募资行为更是无人响应。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些地区组建了地方性的水利设施运行管理机构,也往往因为资金匮乏等原因陷入困境,严重的甚至被迫解散。
1.4专业人才缺乏,思想认识不足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中,基层管理人员多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不具备相应的业务水准,且缺少相关的具体实践,致使其难以独立开展具备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此外,基层管理者在思想认识上普遍存在避重就轻的想法,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困难,而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
2改善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问题的措施
2.1增强宣传,全民参与
农民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直接使用者与受益者,让其认识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并参与到对其的建设保护中是十分必要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各级管理机构应当增大面向农民的宣传力度,通过印刷宣传手册、开设电视讲座、举办专项宣传日等多种手段,向广大农户宣传农田水利工程保护与水资源节约的重要性,提升其思想认识,让其自主参与到水利工程的维护与水资源的节约中。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联合地方用水户协会等组织,针对农民举办专项培训班,让其学习正确的水利工程使用方式。此外,在水利工程的修建上政府还可参考“南充模式”,引入竞争机制,通过设立“谁参与谁使用、谁积极谁优先”的原则,全面调动农户的主动性。
2.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充足的资金是确保农田水利工程有效运行的必要保障,政府应当采取多种途径加大针对小型农田灌溉的资金投入力度,其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财政中拨出部分款项充当农田水利设施兴建与维护的专项资金,为水利施设的运行提供基本保障;二是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地方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相关企业投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三是针对水利工程服务对象,开展用水户募资,以前期投入替代后期使用费用,并依据投入比例,分配使用权与优先权。
2.3实施管养分离,促进专业人才培育
在明确农业水利工程权责关系的基础上,实施工程管理与养护的分离,将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保养任务与相关人员从政府管理主体中剥离出来,组建市场化的养护企业,推动农业水利设施运行养护的专业化发展。此外,政府还应组建培训班,针对水利施设的管理人员与养护人员开展业务强化,促进其相关专业技能水准的提升,从而为基层农业水利设施的高效、高质运行提供必要保障,改变以往低效滞后的管理状况。
2.4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伴随水资源的日益匮乏,节水灌溉技术成为了确保现代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生产的有效手段。政府应积极宣传节水灌溉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帮助农户树立起“节约用水、保护水源、高效用水”的观念。以实现农业长久生态化发展和水生态环境稳定为准则,以“水资源高效使用、水环境有效保护、水经济持续优化、灌区持久稳定发展”为目标,通过对降水、地下水、地表水等水资源的综合考量分析,探究农业生产用水高效调控机理,构建现代化的节水灌溉理念与模式;借助对农作物生长需水规律与农田环境因素之间的互动效应的分析,掌握节水灌溉条件下的农田生态环境容量;借助对农田水肥运移规律的研究,明确“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水肥调控模式。最后再结合精准灌溉技术、灌区水节约管理技术,构成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现代化罐区综合节水灌溉技术。
2.5制定灌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灌区水综合管理的方针要基于灌区整体规划,并以“节水、生态”两项内容的主线,建立灌区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实际工程建设中,要切实落实所制定的灌区水管理制度,保证灌区水资源能够安全、环境、景观、文化与经济几个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在制定与落实灌区发展机制基础上,灌区水资源管理还应建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系统,运用智能化的科技手段,以灌区水资源分布特征为基础数据,分析灌区水资源与生态灌溉演化机制,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智能化系统对灌区水资源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历年数据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水资源情况,进而进行远程调控,实现对灌区水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系统在分析水资源演化规律中,还可与灌区水生态文明相结合,实现人、水与生态的完美结合。
3结语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研究
农田水利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效节水灌溉则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节水灌溉工程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效节水灌溉的有效开展。因此,要理清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1.节水灌溉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设计人员在设计节水灌溉工程时,没有对工程项目内的土壤、种植结构、水质情况等进行认真的勘察,主要是依赖以往的资料和自己的经验进行设计,导致设计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而节水灌溉工程一旦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相关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以至于很多节水灌溉工程不能正常使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主要原因是节水灌溉工程没有明确的产权归属,缺乏足够的配套资金和有效的管理方法。节水灌溉工程内的种植结构也存在着严重不合理现象,主要还是以春种玉米秋种小麦的传统种植方式为主,缺乏相应的高效农业,即使有,覆盖面积也比较少,使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利于促进农业的增长和农民的增收,进而影响了整个灌溉区的经济收入。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具体发展思路
2.1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我国水资源相对来说比较贫乏,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时,要了解当地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树立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建设思路,促使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这样才能得到合理、科学地统筹,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积极进行有效的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估。在水资源的具体分配上,要始终坚持对总量进行有效控制,对配额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原则,使每一个用水单位的农田灌溉用水量和每一个灌区的农田灌溉用水量非常明确和具体。并努力让各用水单位和各灌溉区进行有效的管理,让他们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将有限的水资源科学地运用到每一个最需要利用的地方,实现高效用水的最终目的,促进农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2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有利于带动整体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要特别突出高效节水灌溉的主要特点,对各项主要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实行农业连片或分区,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成为现代化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这就需要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时,要进行合理、科学地选址,主要遵循以下比较重要的原则:对不能进行自流灌溉的地面高低不平并且严重缺水的地区,对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并且种植的农作物一般是经济作物的地区,对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相对来说比较先进、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积极支持的地区,对社会治安整体状况较好的地区等有优势的地对进行优先选择。在这些地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能够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建设的整体效果,对周边地区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2.3积极引进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关键。因此,要积极引进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效提高高效节水灌溉效率。要努力加强节约用水的灌溉工程技术、灌溉用水资源的优化调配技术等传统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要积极引入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新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2.3.1根据生物技术研究而成的比较方便的调控灌溉技术
这个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农作物生理特征的认真研究,发现农作物的主要生理周期,让农作物逐步适应在特定的生理期内进行亏水生长,进而控制农作物的疯涨,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同时实现高效节水和增加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2.3.2利用3S技术研究而成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遥感技术,简称RS,也就是通常所说的3S技术,利用这些现代技术研究而成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利用3S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并利用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农作物在某个阶段最适合进行灌溉,从而实现高效节水的目的。
2.3.3 结合微电子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和生物学
将微电子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和生物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建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全程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实时监测农作物内的水分,以及土壤水分,然后经过计算机的精密分析,实施变量灌溉,实现高效节水的目的。
2.3.4重视并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这就要求建立健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制度,村组和乡镇协助进行管理,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切实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相关的责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并促使其长期发挥积极作用。
3.结语
水资源紧缺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乎到国家安全。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其用水量约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 70%以上, 但其平均利用率只有40%左右。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在减少灌溉用水量的前提下满足灌溉需要,同时把节约出来的水量用于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和生态用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
【参考文献】
[1]王玉娟,吴欢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发展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09).
[2]滕金福.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2).
关键词: 高效节水;诱致性技术选择;要素资源的稀缺性;灌溉技术
1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现状研究
宁波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城市,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5亿立方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宁波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农业作为用水大户,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普遍比较低。
1.1 农业用水量变化情况 在农业用水方面,对于宁波来说,主要包括农作物、林业和水产养殖业,以及畜牧用水等,其中,用水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农作物灌溉。气候、作物种类、土壤类型及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农作物的灌溉用水量产生影响和制约,因此每年的灌溉补给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农田灌溉用水量方面,1980年全市约为12.02亿m3,占全市年用水量的86%;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调整种植业结构,以及推广使用节水农业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在社会总用水量中,农田灌溉用水量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到2013年农田灌溉用水量为5.73亿m3,占用水总量的32.4%。
1.2 节水灌溉设施建设现状 截止2013年,在总供水能力方面,宁波市水源工程由解放初期的3亿立方米增加到21亿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83.38千公顷,有效实灌面积达到180.5千公顷,其中旱涝保收农田达到109.54千公顷,占55.2%。随着全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需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各县区(市)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的支持下,一大批农业节水灌溉设施投入运行,重点开发并推广应用管道灌溉、渠道防渗、滴灌等节水增效工程技术。到2013年底,全市节水灌溉总面积达82.13千公顷,其中喷微灌面积4.61千公顷。
1.3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模式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主要模式有工程性节水灌溉技术和非工程性节水灌溉技术,其中非工程型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水稻薄膜灌溉、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节水型畜牧业发展模式,本文对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和喷微灌技术[1]进行重点介绍。
在目前农田灌溉中,渠道防渗是主要的输水方式,采用混凝土U型渠道、预制空心板梯等防渗技术,由于糙率小,流速快,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该灌溉技术利用小于0.2MPa的水压力,将水通过管道直接送到田间进行灌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在运输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通常情况下,水的利用率超过90%。在河网提水灌区和自流条件好的灌区,低压管道输水应用范围比较广,但是,在成本投入、灌区要求方面,这种灌溉及时要求比较高。
喷微灌是现代高效节水的有效灌水技术,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和安装在管道上的喷头、滴头、微喷头、滴灌带等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直接输送到土层和作物根部的灌水方式,具省水、节能、精量、适应性强等优点。2010年-2014年期间,全市微喷设施累计收益面积307526亩,投入总资产共计5.98亿元。
2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存在问题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农业节水政策机制不完善。目前,农业节水政策机制建立,给全市农民带来很多政策,同时对农业节水也取得了很好成效,但也存在些小问题,节水补偿政策只能让很少一部分农民收益,大部门农民要建设节水设备,要花费很多成本,跟农业收益慢有很大矛盾;也有县区对于节水补偿没有及时落实,长期耽误农民投入农业再生产,不利于农民以水资源配置来调整种植结构,激励农民发展节水。②节水建设与管理体系不完善。节水工程建设投资渠道多,建设标准不统一,节水工程实施后难以衡量节水工程的实际效果。③水资源管理手段不先进和灌溉技术选择不到位。目前,许多灌区农业用水计量措施设施不到位,由人工完成水资源的使用、管理、计量、监督,缺乏高科技支撑。同时对于灌溉技术选择不明确,整体上停留在前面所述模式,未对实际的灌区情况、农作物类型、水源方式、投入资本及经济社会效益等综合评价上进行精准选择模式,导致存在用水浪费现象,投入太大,收益太慢等问题,影响农业节水实施和贯彻落实。
2.2 主要原因分析 针对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存在问题,主要从以下二方面进行分析:
2.2.1 农业节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市场需求诱导性选择分析 农业技术变迁是资源禀赋稀缺程度决定的不同供给弹性资源的相对价格的诱导反应,也是对现代农业要素相对价格下降的反应。同样,水资源的稀缺会诱导节水灌溉技术的变迁,资本的投入、相对价格便宜的节水设施产品诱致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遵循着市场需求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施莫克勒-格里克斯的市场需求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对诱致性技术选择做出很好地解释,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技术是由节约日益稀缺的生产要素和具有更大市场需求诱致而产生了技术创新和选择[2]。
宁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市场需求的诱致性技术选择,在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需求的市场诱导下,科研部门、企业等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创新,通过科研、试验和推广取得了相对价格适合的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产品。节水灌溉设施产品相对较低的价格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节水灌溉技术快速的大面积推广。农户遵循成本和收益的原则,用资本代替传统的灌溉技术,选择了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但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初期也遇到很大阻力。只有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大面积采用,企业生产的节水产品才能达到最优惠的价格,并且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交易费用及节水设施及产品的应用成本才能降低到最低。
2.2.2 农业节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要素稀缺诱导性选择分析 农业技术的选择行为一般遵循要素稀缺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3]。宁波体制虽使得农业所处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但是,宁波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仍然受到要素资源稀缺性诱导,以水资源和农业产品为主的稀缺要素资源诱导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变迁。农业基地遍布宁波边远区的各地,许多农业合作社建立在偏僻山区,地处风头无水,自然环境相对恶劣,水资源非常稀缺,要素资源的稀缺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宁波农业生产(特别是果业)一直面临水资源和劳动力短缺的困境,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有效地解决了要素资源的稀缺性。
宁波对高效节水农业灌溉技术的选择最主要是解决山丘水资源稀缺,可以说水资源日益稀缺加速诱导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和推广。近些年气候极端变化,在发展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抗争过程中,节水水源,兴修水利,发展节水灌溉,则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解决水利灌溉的建设中,宁波为适应不同时期对稀缺水资源的需求,在经济可接受的程度下发展适宜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其目标都是为节约日益稀缺的水资源,节水灌溉技术朝着更加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变迁。宁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是以水资源和劳动力稀缺为主要稀缺要素资源及其它要素稀缺共同作用诱导反应的结果,要素的稀缺和要素价格变化致使宁波市及农业基层生产部门和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产生了诱致性技术选择。
3 政策与建议
3.1 合理配置农业水资源,发挥稀缺对行为诱导
3.1.1 合理配置农业用水,监督农户节约用水 宁波市政府、水利局和其他相关部门应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合理配置农业水资源,通过水资源的配额限制诱导灌区地方政府推行节水灌溉,采取节水行为,引导和推动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一个区域或灌区的农业水资源配置合理,水资源稀缺性能诱导政府、农业基层组织、农户等采用更加节水的灌溉技术以节约稀缺的水资源。
3.1.2 建立水权交易机制,开展农业高效节水 建立节约水量交易机制,构建交易平台,利用水交易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农户,对节余水进行交易,保障农民在水权转让中的合法权益,从而推动农户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政府引导和监督灌区水权交易,构建以市场为主导,政府监控的水权交易体系,促进灌区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3.2 优化相关制度和环境,推广高效的节水灌溉
3.2.1 改善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制度环境,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国家应制定和完善农业节水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性制度限制和规范农业用水。宁波依据国家农业节水有关法律、法规,部署各县区农业节水措施,依法治理和整顿浪费水资源行为,加大推广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
3.2.2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依据我国和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构建宁波市县乡多级多层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机构服务能力,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提供良好服务。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建设,加大对乡村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服务力度。鼓励节水灌溉技术设备供给企业建立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加强与农户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作物耕作后“产学研结合”服务,鼓励农业科研单位、高校从事与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引导和扶持各类与节水灌溉技术相关合作组织建立技术服务机构,加强和提升合作组织的节水灌溉技术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蔡伯元,奕永庆,等.推广先进灌溉技术,加快节水农业发展[J].宁波农业科技,2012(2):21-23.
关键字:东北地区;农田水利;建设问题;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在农田灌溉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实现节水的目的,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耕作习惯,根据地区农田发展实际,积极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并且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灌溉操作,这样才能够取得最佳的节水灌溉效果。
一、当前东北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要想更好的发挥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就需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东北地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就会造成农田水利设施在技术上存在着问题,不能够更好的满足节水灌溉的要求,同时在合理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也不能够兼顾。除此之外,盲目的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还会造成工程的重复建设,给工程的质量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其次,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较为缓慢,对于年代久远的水利设施缺乏养护。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监理机制的不健全,且工程缺乏合理的规划,这样将会影响建设的进度,严重的时候将会造成长期拖延,对于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加之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一些年代久远的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维护,影响了其性能的发挥,在灌溉的过程中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不能够满足节水灌溉的要求。
最后,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管理较为粗放。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在东北地区,农田水利设施有一部分是由于资金短缺后者是工程建设单位的违规建设,使得部分水利设施的建设标准较低,加之建成之后的管理粗放,使其过早的失去使用价值,这也是当前东北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分析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既需要有政策的支持,也需要有技术的保证。下面本文就从这两个方面分析这一技术措施。
首先,从政策角度进行分析。对于东北地区来讲,从12年到15年,中央在东北四省地区集中连片大规模的推广并且应用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并且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缓解了东北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为确保该地区农作物的生产起到了有力的作用。根据资料显示,这次建设的高效节水灌溉农田面积在3800万亩,吉林占据了900万亩,黑龙江占据1500万亩,辽宁占据600万亩,而内蒙古占据800万亩。
其次,从农田节水灌溉的技术方法角度进行分析。农田节水灌溉的方法主要有微灌、喷灌、步行式灌溉等,下面本文就对这些技术措施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一,对微灌技术进行分析。微灌技术主要包括滴灌、脉冲灌溉、涌泉灌溉以及微喷雾等多种手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农田需求情况选择最佳的微灌技术手段。通常来讲,微灌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控制农作物的灌溉用水情况,在进行微灌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官道上的特殊喷头,将水和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和营养物质以较小的流量速度准确并且直接的喷向农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当中,这样能够很好的实现节水灌溉的目标。
第二,对喷灌技术进行分析。该技术主要是针对一整套的喷灌机器来讲的,例如动力机等,在使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水自然下降的势能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并且利用喷嘴将水喷到空气中,使水能够均匀的分布在农田当中。这种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农田作物需水量的均衡性,适用于所有的农作物灌溉。
第三,对步行式灌溉技术进行分析。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较为简单,不需要复杂的程序,只要能够达到灌溉用水的基本条件即可。所以说应用该技术,能够对既需要灌溉的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灌溉,且能够大大的提升节水灌溉的效率,达到节水的目标。
再次,从农田输水过程的节水灌溉角度进行分析。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灌溉的过程中,都是采用挖土成渠的方式,将水输送到所需的目的地,这样将会浪费水资源。因此在输水的过程中需要采取节水措施。
第一,渠道防渗技术措施的分析。该技术采用的材料有干砌块石、砼预制块、塑料薄膜、现浇砼护面以及土工膜等,这些材料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渗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砼护面的时候,如果渠道较小,还可以采用U型砼渠,这样能够更好的提升输水量。
第二,对管道输水渠道进行分析。应用该技术手段,能够有效的降低渠床渗漏、水面蒸发、渠床上杂草蒸腾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更好的实现节水灌溉的目的。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喷灌、微灌和滴灌,要求高压输水在300到1200Kpa之间,对于地面灌溉则可以用小于200Kpa的低压输水管。
最后,从节水辅助措施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所有的灌溉技术手段来讲,在应用中都需要湿润作物根系活动层的土壤,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作物对于水分的吸收,但是也会造成一些没有被吸收的水分浪费,所以说,在东北地区,应用节水灌溉技术,都采用辅助措施以减少水资源的土表蒸况,这样也能够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三、东北地区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新趋势探究
综合上文的分析,对于东北地区来讲,其今后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要不断的提升节水灌溉技术的管理水平,重点应用高技术系统,达到空间和时间,质和量上的精确灌溉。第二,要加大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力度,结合东北地区的发展实际,拓宽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范围,着力解决该技术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并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作为节水灌溉技术的中心,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一技术的应用,发挥其作用。第三,仍然要将地面灌溉作为灌溉技术的主导,在灌溉的过程中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并且实现技术手段的综合利用,这也是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结束语:本文结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对其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节水灌溉技术的相关问题和该地区今后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对今后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节水潜力;节水措施;建平县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essing problems of water shortage in Jianping Coun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water use and supply in 2010 , analyzed the water-saving potential of Jianping County, Concluded the total water-saving potential is 51,869 million m3.As the same time, proposed som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water-saving measures such as "Water" reuse, use of unconventional sources ect, improved water reus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Water-saving potential , in order to achieve Water resources’s scientific,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use.
Key words:water-saving potential;water-saving measure;Jianping County
中图分类号:TU991.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平县是我国北方缺水地区之一,地处辽宁省西部,是六山一水三分田的丘陵山区,全县总面积4892km2,总人口58.88万人,水资源总量为18221.7万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337m3。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与此同时,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日趋恶化,用水效率不高,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高效和永续利用的要求,增强建平县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农业大县、工业大县、林业大县以及畜牧大县“四个大县”的建设目标,进行节水潜力的分析和节水措施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现状供用水情况分析
1.1 现状供水分析
(1)蓄水工程:2010年全县共有蓄水工程6座。总库容4270.74万m3,总兴利库容1042万m3,2010年蓄水工程总供水量为0。
(2)引水工程:2010年建平县共有引水工程三座,总引水规模2.19m3/s,总供水量340万m3。
(3)提水工程:2010年建平县共有提水工程一座,为老官地的达拉甲提水站,设计提水规模0.03 m3/s,现状年供水量为20.0万m3。
(4)水井工程:2010年建平县地下水井井数量共101034眼,其中配套规模以上机电井数量有2839眼。现状年供水量为9090万m3。
1.2现状用水分析
2010年,建平县的总用水量为9450万m3。其中生产用水为8130万m3,占总用水量的86.03%;生活用水为1300万m3,占总用水量的13.76%;生态用水为20万m3,占总用水量的0.24%。
(1)生产用水量
生产用水量包括工业用水、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用水、农田灌溉用水、林牧渔业用水以及畜牧用水等。其中工业用水量为2760万m3,占生产用水的33.94%;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用水160万m3,占生产用水的1.96%;农田灌溉、林牧渔业以及畜牧用水量为5210万m3,占生产用水的64.1%。将农田灌溉用水、林牧渔业用水以及畜牧用水统称为农业用水,则从比例分配中可以看出,在生产用水中,农业用水占的比重最大。
农业用水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4600万m3,占农业用水总量的88.3%,林牧渔畜用水量为610万m3,占农业用水总量的11.7%。农田灌溉用水中,水浇地的用水量为3580万m3,占农田灌溉用水量的77.8%,占农业用水量总量的68.7%;菜田用水量为1020万m3,占农业用水量总量的19.6%。
(2)生活用水量
生活用水量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两部分。2010年,建平县居民生活用水量为1300万m3。其中城镇生活用水为450万m3,占生活总用水量的34.6%;农村生活用水量为850万m3,占总用水量的65.4%。
(3)生态用水量
2010年建平县生态用水量为20万m3,主要为河道外的生态修复。
2 节水潜力分析
2.1农业节水潜力
农业节水潜力主要是农田灌溉节水,主要指水浇地、菜田。2010年建平县水浇地亩均用水量为196m3,菜田亩均用水量为224m3。水浇地、菜田有效灌溉面积分别为31万亩和7.14万亩。如果通过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在未来节水指标实现条件下,水浇地亩均用水量降至117m3,菜田亩均用水量可降至153m3,按现状有效灌溉面积计算,农田灌溉节水潜力为3945.94万m3。
2.2工业节水潜力
2010年建平县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92m3/万元,在节水指标实现条件下,用水定额可下降至50m3/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将由现状的60%提高到85%以上,按现状工业增加值60.3亿元计算,工业节水潜力为2532.6万m3。
2.3城镇生活节水潜力
城镇生活节水潜力主要由供水管网节水和节水器具节水两部分组成。2010年建平县城镇人口12.37万人,城镇生活用水量为450万m3(包括城镇居民生活、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用水量)。2010年建平县城镇综合管网漏失率为5.3%,城镇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为50%。通过供水管网维修改造、节水器具普及推广,在节水指标实现条件下,综合管网漏失率将下降至3%以下,节水器具普及率将提高到100%。根据现状城镇用水人口和用水量计算,城镇生活节水潜力为59.39万m3。
2.4总节水潜力
经分析,建平县总节水潜力为6537.93万m3。在总节水潜力中,农业节水潜力为3945.94万m3,工业为2532.6万m3,城市为59.39万m3,分别占总节水潜力的60.4%、38.7%、0.9%。
3 节水措施探讨
根据建平县的实际情况,应从农业、工业、居民生活、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非常规水源的利用5个重点节水领域探讨节水措施。
3.1农业节水
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核心,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结合新农村建设,调整作物的种植结构和布局,扩大节能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及旱作节水农业;加快高效输配水工程、喷灌、微灌工程等农业节水基础设施建设,对现有的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大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力度以及牧区养殖业的节水力度;完善节水管理体系,提高农民节水意识。
3.2工业节水
建平县工业用水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加工业、陶瓷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轻工业等高用水行业,用水量大,污染严重。因此,结合建平县高用水工业比重大的特点,建议采取以典型行业中龙头企业节水为突破口,带动整个行业节水发展的策略。重点抓好建平县“四大支柱产业”及陶瓷工业园区及其它工业示范区的节水工作,逐步实现废水“零排放”,并逐步延伸到其他工业生产领域。加强节水技术改造、矿井水资源化等循环利用,推广节水型生产工艺,结合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节水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3.3生活节水
生活用水要严格计划管理,加强节水宣传,加快改造城市供水管网;强化城镇用水管理,合理利用多种水源,强制使用节水及计量设备和器具。
3.4非常规水源利用
面对建平县常规水源的不足、供水紧缺的状况,非常规水源应重点开发利用,可以补充常规水源的不足,而且可以收到良好的环境效益。一方面进行废污水回用:建平县还没有正式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全县的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使城乡供水更加紧张,因此,应大力推广高效、低能耗的废污水处理技术、建设使用污水处理厂、将“中水”工程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使之成为城市杂用水的水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雨水:采用各种措施对雨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主要包括收集、调蓄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利用各种人工或自然水体、池塘、湿地或低洼地对雨水径流实施调蓄、净化和利用,改善建平县内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源。
3.5水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针对建平县工农业以及生活用水主要使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部分地下水质恶化的现状,应制定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目标的方案与措施,取用地热水要按要求进行回灌,采取拦河截潜等工程措施逐步修复地下水系统;综合运用经济、政策法规、技术等手段对建平县的排污实行总量控制,并加强对排污口的管理和对取水许可证的发放和验收。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朝阳分局.朝阳市水资源公报[R].2010
关键字:农田水利;提醒渠道;防渗设计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农田灌溉的现状
运用土渠道输水对农田进行灌溉是当今我国农田灌溉的最普遍方法,由于农田灌溉中的渗水量特别大,对水的利用率不高,为解决此问题,目前我国农业在渠道输水灌溉的过程中,采用了渠道防渗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渠道渗水,提高农田灌溉中水的使用效率,是节水效率最高的一种措施。据相关统计,如果将我国的水渠对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增加0.1,那么节省出来的水量相当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引水总量的2.7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防渗水渠的建设工作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二、防渗水渠的梯形衬砌设计施工
目前在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对渠道的衬砌设计是对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改造的重点。在衬砌设计中,主要应对渠道衬砌的形式、厚度及超高进行比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的质量。现在防渗渠道的设计多以梯形衬砌为主,梯形衬砌已成为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
1、砂砾垫层施工
渠道粘性土斜墙填筑完成后,采用挖掘机进行粗削坡,人工进行精修处理,处理时按照设计高程挂线、整平。坡面修整完成后,验收合格后进行砂砾垫层施工。砂砾料摊铺完成后。用反铲进行粗削坡,然后人工进行精修坡。坡面修整完成后,采用平板振动夯对坡面进行压实。压实过程中人工对出现的坑洼及时找平。
2、复合土工膜铺设
(1)、施工程序
土工合成材料的施工程序为:平整坡(底)面—复合土工膜铺设—混凝土浇筑。
(2)、土工合成材料铺设
进出口渠道采用复合土工膜作为加强防渗材料,其中膜选用聚乙烯土工膜;选用宽幅聚酯长丝针刺土工布。复合土工膜物理力学的设计应该满足设计的实际要求。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前应对基础面验收,清除铺设面上的一切树根、杂草和尖石,并使表面平整,不出现凸凹部位,并碾压密实。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应力求平顺,松紧适度,不得绷拉太紧,土工合成材料与基础及支持层之间应压平紧贴,避免架空,清除气泡,以保证安全。
(3)、机械衬砌
机械衬砌主要是混凝土施工阶段,这是进行渠道衬砌的重要部分之一,这部分施工质量的控制好坏直接影响着渠道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这部分施工时要先调整好衬砌要机架的比和高程,校对好后才可以进行浇筑作业。浇筑过程中事先将拌好的混凝土运到布料机的进料口,通过布料机使混凝土均匀的摊铺到衬砌面上。此工序完成后才可以进行捣实的工作,用振捣器将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才可用振动机进行顿足不前的作业。然后进行压实,压实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压实度。在这一过程中要有专人在现场进行负责,及时观察现场的情况,对于边角及薄弱的地方要及时进行人工修砌工作,以保证表面的平整度。
3、平整度和厚度的控制
平整度的控制是进行衬砌过程中最难的部分,在用混凝土衬砌完成的二十分钟后要进行抹光作业,这部分工作多数由人工来完成,也有用抹平机地蚝抹平的。但抹平机抹平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人工抹平,抹平的过程中要保持表面的光滑平整,所以抹光作业过程中要有较高的责任心,不能因着急赶工期而要求抹光的速度。农田水利渠道主要用于农田的灌溉,水流的速度相对较缓,所以在对渠道混凝土厚度的设计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在施工中对其厚度的掌控需要专人进行实时测量,以保证厚度在标准范围内,如果发现厚度过高或过低等情况时需及时对衬砌机高度进行调整,以使误差控制要标准范围内,混凝土衬砌的厚度控制不仅关系到渠道的施工质量,还直接影响着项目施工的成本。
三、衬砌混凝土裂缝防治
在梯形渠道的坡面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农村的地质不稳定地区,基土滑移、沉陷、高填方地区和渠基换填地区,由于回填土方预沉降时间不够引起等也是导致渠道混凝土板裂缝的重要原因。当地质滑动拉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发生拉裂现象。
(1)、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此类裂缝常出现在混凝土表面形状规则长短不一,互不连贯、裂缝较浅,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2到3小时左右出现。特别是当外界气温高、风速大,气候干燥时易出现,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未能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混凝土的强度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裂缝。渠道边坡浇筑衬砌混凝土,由于重力作用,混凝土下滑产生拉裂。
(2)、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半月左右。此类裂缝表现为表面性,纵横交错、无规律、分布不均,表面为多沿短边方向分布。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天气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份、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3)、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常见于渠基换填处,高填方渠道和工程地质不稳定地区,呈较大的贯穿性沉陷裂缝,往往上下或左右有一定的错距。其产生原因是混凝土下的地基或垫层压实不均匀,局部有松软土基,夯实不够,渠道填方顶预沉降不够。对于以上三种裂缝常用的处理措施有:一是选用干缩值较小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填缝处理。二是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可以有效的防止干缩裂缝。三是衬砌完成后要及时的进行割缝,以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同时现场要准备足够量的塑料薄膜,草帘子、大水桶等相关养护材料,衬砌浇筑一段就养护一段;四是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地基加固处理,对下部是保温板的,要注意连接牢固,不得产生局部下沉。
参考文献:
蒋邦全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困境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
前 言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的推动。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重视起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理清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以切实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为发展目标,从实际出发,针对限制农田水利工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这样才会真正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当前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现状分析
(一)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存在不足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需要结合以往的资料和经验进行勘察,但是众多工作人员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在工程现场勘察过程中过分依赖以往的资料,忽视了最新信息的采集,最终导致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出现许多漏洞。比如工作人员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中作物种植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所以对工程区域内的土壤无法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对节水灌溉工程中水资源的水质也没有进行调查和了解,进而影响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工作。此外,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参与设计的工作人员更多的是依靠以往的经验,没有经过现场勘查,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就进行设计,这样的情况一定会导致工程设计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的设计工作者一定要立足实际,深入工程现场进行勘察,以获得准确的资料,才能够进行精准的设计,使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在符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保日后的投入使用中正常发挥作用[1]。
(二)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区域内的种植结构存在不足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是为了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收入,但是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传统的种植观念的思维方式仍然起着主导作用,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转变,目前很多节水灌溉工程区域内的作物种植结构依然是小麦玉米,尽管已经有一部分土地正在进行高效的生产种植,但是这种种植结构的面积并不大,依然无法实现节水灌溉工程区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更无从谈起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范围内,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发挥带头作用,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刷新广大农民群众的传统思维,积极引导思想观念的转变,致力于农田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改变,通过这种传播方式,才能够在节水灌溉工程作用的充分发挥下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忽视了管理工作
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阶段,对于节水灌溉工程的工艺技术有着严格的要求,在众多需要使用灌溉工程工艺的阶段,都会引起上级领导和工程施工人员的重视。然而随着节水灌溉工程施工完毕,开始投入使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工程中的缺乏使用管理的现象,甚至有的节水灌溉工程在投入使用的当天全部人员就全部撤离,从此无人问津,更无从工程的维护,最终无法正常使用节水灌溉工程,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最初的节水灌溉工程的产权不够明确,不仅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也没有切实有效的管理手段,导致这种“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的出现。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工程的使用管理工作,明晰产权,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适当投入资金,节水灌溉工程作用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2]。
二、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分析
(一)水资源配置的优化与农业发展相结合
由于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的设计人员一定要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把水资源设置的优化与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的过程中,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农田水利的发展得以持续发展,以此为工程建设的基本路线,生产生活和水资源的使用加以统筹发展,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环境评估和监测工作都要加大力度,在分配水资源的问题上要对水量进行良好的控制,分配上也要做好管理工作,不同的灌溉区域有不同的用水量,所以要在高效用水的基础上进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农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3]。
(二)引进节水灌溉技术,同时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的重要前提就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对实现节水灌溉有着重要作用。在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在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引进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并加以利用,同时随时关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更新情况。最新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建立在智能技术上的灌溉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机械自动化、生物学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全程监控农作物的成长情况[4]。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在示范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从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与节水灌溉地区的特点相结合,严格按照工程项目中的各种标准,在示范工程区域集中起来,对建设的地区进行严格选择,以确保节水灌溉示范工程作用的发挥。
(三)加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的管理工作
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是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而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是整个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实现最终效益为目的,所以为了已经完工的高效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得以正常稳定的运行,首先就要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有足够的重视,以确保工程的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建立并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同时明确承包工程中各方的责任,制度由人建立,就要由人亲自执行,这样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5]。
结 论
综上所述,文章围绕着当前农田灌溉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日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农田节水灌溉工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节水灌溉工程正常投入使用,并发挥良好的作用,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就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加强日常工程的管理质量,使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娟,吴欢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发展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12(09):36-37.
[2]翁爱民.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0(09):179-180.
[3]朱雷鸣.浅析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J].农业与技术,2014,06(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