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读书心得怎么写

读书心得怎么写

时间:2023-05-29 18:24: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读书心得怎么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读书心得怎么写

第1篇

小学五年级《柳林风声》这本书读书心得这样写简单好操作:

1、读完这本书,有哪些好的词语或句子印象深刻?摘录下来。为以后日记积累好词佳句。

2、书中的人或事物给我留下什么印象?或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一写下来。

3、用三句话总结这本书给我的收获。

举例子如下: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柳林风声》。这是一个英国作家写的童话故事。里面讲了癞蛤蟆如何越狱,如何回家,如何和朋友们一起打跑占领他们房子的野水獭的一个个惊险、又刺激的故事。我很喜欢这本书,太好看啦!它使我明白了:生活中,朋友间合作的重要性。如果癞蛤蟆不和朋友们合作的话,他们就打不跑野水獭,也抢不回属于自己的房子了。

在学校里,我们也需要合作,只有和老师、同学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完不成的事情。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参与者:高中组新人奖何婧婷、一等奖李丽红、二等奖赵晨伶,

初中组一等奖王钒至、二等奖陈博阳、三等奖闫一鑫,及写作夏令营营员们

子衿:我们欢迎放胆大赛高中组的获奖选手们上台与大家共同交流写作心得。从左往右他们依次是高中组新人奖何婧婷、一等奖李丽红和二等奖赵晨伶。欢迎你们。

子衿:首先祝贺你们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跟大家谈谈你们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经验吧!

何婧婷:我写作开始得比较早,对写作有更多的热情,所以会坚持下来。慢慢地这种热情会变成一种习惯,习惯会变成一种不离不弃的感觉。

子衿:我知道何婧婷和李丽红都是今年刚刚高三毕业,赵晨伶也即将升入高二了。在你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是怎样平衡考试写作和文学写作的呢?

何婧婷:我是比较擅长叙述文的,所以就不爱写老师让写的议论文。那会儿老师让背论据,我心里很抵触,于是干脆转换了一种方式,开始写小说,这种记叙文参加高考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把握得当。

李丽红:我觉得这两方面没有什么矛盾的,但是个人风格会在考试作文时突出地体现出来。比如我初中时写议论文,到高中时开始慢慢地关注散文,于是不管是考试还是平时,写出来的东西都带有散文的气质。

赵晨伶:我同意丽红的看法。我在这两方面分得很清楚,平时就是自由写作,考试写议论文。

子衿:有很多同学都说:我很想写好作文,可是就是不开窍,有没有什么写作技巧可以传授的?我们接下来就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写作到底有没有技巧?

何婧婷:我认为,写作是有技巧的。但是主要还是看平时的积累,在读写方面的。

子衿:我来说一种写作技巧,不知道三位是怎么看的,那就是模仿。写作开始是否可以模仿?

李丽红:可以模仿的,要模仿比较好的作品和作家。

何婧婷:我也同意,刚开始的模仿一定要选择好的模仿对象,会事半功倍。

子衿:总结一下,也就是说,模仿写作,首先要模仿的就是它的骨,而不是它的血肉。先要去把握这一类文章的整体风格。比如川端康成写游记很有特点,那么我们就要模仿学习他的这种特点。

子衿:给我们现场的同学推荐几本你们喜欢的书吧。

何婧婷:看书一定要有选择地去看。比如你喜欢看《故事会》,那写出来的就会是“故事会体”。所以说,我建议大家看书一定要选好书。我觉得国内同年龄段的人写的小说最好不看,可以选择一些外国作品去看,比如村上春树的作品,还有历年诺贝尔奖的获奖作品等。平时也可以多读读诗歌,对自己的文学积累非常有帮助。

李丽红:我觉得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作品,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专门去挑选,而是都去读一读。我推荐的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

赵晨伶:我推荐乔治·奥威尔的《1984》,一位英国作家写的政治寓言小说,非常精彩。

子衿:谢谢我们高中组三位获奖选手的发言。下面让我们有请初中组的获奖选手们上台,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写作读书心得。

子衿:相比较高中生沉重的课业压力,我想初中生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去自由支配,去读几本好书。平时都喜欢读什么书呢?

王钒至:我平时喜欢读科幻类的作品,还有像刘慈欣和阿西莫夫的作品。具体到作品,比如《天使与魔鬼》,《藏地密码》我觉得写得很深入,涉及到很多很专业的知识,《三体》也是一本很好的书,其中描写的人类在绝望中的各种举动,以及对人性的剖析都令人过目难忘。

陈博阳:我平时比较喜欢看日本作家的书,比如三岛由纪夫,还有村上春树。国内的作家我喜欢看笛安和韩寒的作品。

子衿:相对于高中的“薄发”,初中就是一个“厚积”的过程,怎么看待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王钒至:读书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话行为,和大师对话也和自己对话。它能让你写出来的东西更有深度。所以,读书很重要。

陈博阳:读书可以培养对世界的一种感情,让自己的文章更有灵魂。

子衿:平时有没有写不出来,遭遇瓶颈的时候?

王钒至:写不出来是因为对生活没有感情。

闫一鑫:我的写作状态很随意,在压力之下往往写不出来。

子衿:还是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刚才关于写作模仿的事情,你们这么看?

王钒至:别人的办法未必适合自己。语言特点、结构方式这些都可以学习,但不能完全套用别人的模式。

第3篇

一、 让学生多读书

1. 生生共读。针对学生不愿意读书的现状,我想出了让学生与学生共同读一本书的方法。大家比一比谁读得快、谁读得好、谁读得深。引入了竞争机制,学生的读书激情也就油然而生,虽然是小小年纪,但谁也不甘落后。班里尖子生带头,中等生紧跟上,最后,学困生也跑步前进,纷纷去图书馆里借了书读起来。学生和学生共同读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2. 学生自读。当学生慢慢习惯了读书,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图书进行阅读。比如寓言故事、诗词、名言、中外名著等均可成为学生的阅读对象。大家慢慢沉入书中,自然而然就事欢上了读书。

3. 大人陪读。由于年龄特点,许多学生往往不能坚持读完一些名著等大部作品。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助一臂之力。大人陪着学生一起读某部作品,学生会感到有一种压力,也有一种激情,从而主动投入到阅读中去,坚持读完一些厚厚的作品。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家长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慢慢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读书习惯。

二、 让学生读好书

一本好书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很大,对一个人理想的树立非常重要,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现在的书籍浩如烟海,难免会有鱼龙混杂,教师和家长就有必要帮学生把好关,让学生多读好书。

1. 教师或家长推荐好书

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平时要多关注孩子的阅读,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推荐一些好的书籍供他们阅读。家长也可有目的性地选择一些好书,为孩子列出书目。比如,适合低年级孩子看的书有《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各类童话寓言故事;中高年级孩子则可以阅读迪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的《童年》等名著。

2. 跟着课本去读书

现在的课本里有许多好文章,而这些文章中不少是从书中摘录而来的。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跟着课本去读书。比如,学习了《三顾茅庐》一课,可以建议学生去读读名著《三国演义》;学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就可以让学生去读一读有关司马迁的故事,以及看一看《史记》等书籍。

3. 看着书评去读书

现在网络上有许多书评。书评的对象往往是一些名家佳作,我们就可以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跟着书评去阅读一些好书。

三、 让学生善读书

能读书,未必善读书。有些学生书读了很多,但没有吸收多少,读书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的学生读书只读惊险刺激的侦探小说或者武侠作品等,读书效果事倍功半。那么,如何学会善读书,这里也有讲究。

1. 有的放矢多指导。许多学生刚开始阅读时并不知道到底要怎么读书。这时教师和家长就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比如平时可以阅读一些优秀的短篇,寒暑假时有计划地读一些长篇作品;低年级同学适宜读一些内容浅显、生动活泼的作品,而高年级同学则要多读理论性强一些的作品,这样循序渐进,方能取得长足进步。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有些文章需要精读,一遍又一遍,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有些作品只需要简单略读,有个初步了解即可。这里特别要注意,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作出不同的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 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尽量引导学生做好读书摘录或笔记,名言佳句多多摘录、背诵,时间一长,自然烂熟于心,写作时也就如流水潺潺而来,何愁文笔不美呢。一本书读完,可以引导学生写点读书笔记,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教室里办读书笔记展览,或者汇编成小报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第4篇

《林清玄散文》收录了林清玄先生两个创作时期的优秀作品。林清玄初登文坛,将自己的朝气与激情更多地倾注在乡土中,代表作有《少年行》、《鸳鸯香炉》等。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1在读了林清玄的散文过之后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作者那易懂的语言,却又含着很深的寓意,哲理。读完后撼动了我的心

这本书的封皮呈黄色,醒目却不刺眼,与它的图案十分相配:一阵风吹来,纯白的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散,飘渺、空灵,十分简洁唯美,我想也代表着我们这一代代的孩子的梦想吧。中央用孩子的字体写着“林清玄”三个大字,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展开封皮,一行小而精练的小字映入眼帘:“期许少年们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能在这悲伤的人间,拥有快乐。”正是这一行字,给了我很大的兴趣让我读下去。

正式打开书时,我便被那充天真,无邪的自序吸引。和标题一样,拉近了我们与作者的距离,向我们诉说了作者不老的心。这本书分四卷,分别是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每一卷的开头都有一首精练的小诗,读来十分有趣,我仿佛能从一首首小诗中看到作者儿时天真可爱的脸。

第一卷“天真的心”:讲述了一件件小事,都是些我们生活中很平凡的事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一只乌龟、一棵树、一些流浪狗、一个传说……而令我感到吃惊的是,作者用孩童般的最单纯天真的视角,把最单纯天真的事情,竟能写出如此多的细节和道理。在作者的笔下,可以从一只乌龟写到身外之物的不重要,写到人只看到名利金钱的悲哀……作者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直击我们的内心——那如白纸般内心的最深处的那片净土。

而第二章“纯善的心”描绘的不是一直再清澈的人或心。而是在尘世扎根,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或心。作者用这“灰色”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的对比,引起了我们对良知的新看法。

第三、第四卷则是继续沿着之前的风格,用孩子般的笔法,给我一种亲近的感觉,让我借作者的文笔来看那充满未知的世界。

看完这本书,突然发现书的最后也有一行小字。它告诉我们:“挫折,学习智慧;离散,学习成长。我们是不是除了课业,更重视这些优良品质的养成那?”或许,这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原因吧。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2今天,我读了这本书后,心情久久不能平伏。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有一位老富翁,非常担心他从小娇惯的儿子,他有庞大的财产,害怕遗留给儿子反而带来祸害。于是,他教儿子自己去奋斗。儿子他还发愿:如果不找到宝物绝不返乡。青年打造了一艘船出海。他驾船渡过险恶的风浪,经过无数的岛屿,最后找到一种树木,这棵树木会散放一种无比的香气,青年想:这真是无比的宝物啊!青年把树木运到市场上卖,可是站了一天都卖不出,隔壁卖木炭的卖完了,于是,他把沉香烧成木炭,结果一天就卖完了。他得意地告诉他老爸,他老爸一听,却哭下了眼泪。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智慧:许多人手里有沉香,却不知道它的珍贵,反而羡慕别人手中的木炭,最后竟丢弃了自己的珍宝。我知道了什么东西都要珍惜,不要等没了才后悔。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3每个假期,大队部都会介绍一些好书给我们,这个假期的是,其中最吸引我的是。

说是散文,当然是分成许多故事,对我感触最深的是这篇散文。主要讲了"我"在渔人码头观看海狮。两位老师带领幼儿园的小朋友来户外教学,老师给小朋友讲起了码头里那只戴"项圈"海狮的故事。这只海狮小时候在海里看到了项圈,就好奇地戴上了,可怎么也拿不下来了。小海狮慢慢长大,项圈越来越紧,最后陷进了肉里。再后来小海狮被保护海洋的工作人员发现,剪掉了项圈,却留下了伤口。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那个往海洋里乱丢项圈的人太可恶了,这样乱丢垃圾不仅破坏了海洋的环境,也使小海狮差点丢了性命。再想想,我每次去海边,总能看到很多人把烧烤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及吃剩的垃圾,及用破的游泳圈等物品直接丢在沙滩上,一涨潮,海水就把所有垃圾带进大海。看了这篇故事,我下定决心不再让更多垃圾流入大海,看到垃圾就捡起,看到别人乱丢就及时制止,千万不能再让更多的海洋生物惨死在这些垃圾手下。这样才能海更蓝,水更清,生物们才能生活的更好!

同学们,快去翻开这本书吧!很多生活哲理在等着你!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4接触林清玄的散文是一次逛书摊,偶尔捡起一本书,随手翻了翻,就被他清丽的文字所打动。喜欢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如一缕莲花般的馨香。每每走进他的文字,心也会跟着起起落落,然后慢慢静下。暖暖的回味时,内心总会充满宁静与关爱。几句平淡的话语,足以让人一遍遍地反复回味,这就是林清玄散文的魅力。我喜欢在床头放着一本林清玄的书,睡觉前细细地阅读几篇,来一次心灵的洗涤方可安静地睡去,一切禅理在梦中参透。

他的笔下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他的笔下卖花是有修行有善缘的职业,卖花的大嫂连笑容都是温婉的,如花的;卖大碗茶的阿婆是寺庙里不可或缺的一景;种出特大芒果的老农是神奇的;海边卖贝壳的老人都是令人敬仰的。

林先生的文章总是远离庸俗于污秽,更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这些文字里,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长在人心中的一株树,虽然孤独,但忠实地为我们守住了天上皎洁的月。品他的书,在闲暇的时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张摇椅,一点阳光和几朵白云,捧着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恒。它们不似柜台上的畅销书,声名浮躁间,街头巷尾皆是议论。它们默默,默默地如白云,似流水,不会有成为焦点的时刻,却是常在不衰。

在炎热的夏季,你不妨泡上一杯清茶,翻一翻林先生的书,让一缕清风吹进你的心房。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5放暑假了,我和妈妈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去博库书城买书。我在书店里精挑细选,买回来了一大堆我喜欢的书,这本《林清玄散文》就是我爱看的书。

当我接过这本黄色封面的,不起眼的书时,觉得应该不怎么好看,随便翻几篇就可以了,但是当我翻到第一页时,就被里面的故事所牢牢吸引住了。

第一页自序《还好,掉下来的不是西瓜》中的小朋友,既可爱又很有想象力,还悟出了大道理:万事万物各有其道,有它的优点和奥义,这个世界才会如此多娇而美好,人生也是这样,从不同处去观看智慧,才能认识更多元的价值;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独立的个体,应该得到最合适他的教育,培植和尊重。

第一章是《从巴西来的乌龟》告诉我们,所有的事物没了生命,那还有什么价值。《枯萎的桃花心木》要我们知道,做事情不爱依赖别人,不然就办不成大事。《软枝杨桃》说;看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内心。《快乐的思想》讲的是每个人都用快乐的眼光看世界。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在被造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知之明。在被误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觉之道。在被毁谤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爱之方。在被打击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愈之法。那是因为我深深地相信: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

第5篇

我是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师,教育战线上的平凡一员。自XX年6月从大学中文系毕业至今,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和语文科任工作。从教八年来,杏坛春秋,书写了我教书育人的喜怒哀乐;讲台岁月,浸透着我不懈追求的挚爱深情。我深深地爱着自己所从事的神圣事业,我把自己的爱与责任,把自己的满腔热情都倾注在了教育事业上。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具有良好的师德,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素质。而良好的师德形象,则体现在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之中,体现在教师课堂内外的一言一行之中。为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我时时处处注意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同学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人们常说打铁还得自身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想教育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我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到严谨认真、勤奋主动。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求学生写好字,自己必须要有一手拿得出的好字。为此我不间断的练习书法,坚持几年下来,我自己的字越写越好。不仅如此,我把自己的练字计划、练字效果也不时地告知同学们,让同学们监督我,也给他们起到一个示范作用。我要求学生做作业一定要把自己的字写好,我也告诫自己一定要在黑板上写好字,为此目的,我天天坚持,在黑板上不写则已,要写哪怕一个字,也要写得工整美观。二是要求学生多读书。为此,我先把自己在高中、大学读书时所写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展示给同学们,让他们在一片惊叹声中开始自己的读书之旅。然后我也会告诉同学我的读书计划,我近期又读了什么书,有什么体会,等等;同时也在合适的时间搞一个读书汇报,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写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等。

几年来我坚持这一做法,同学们的反映良好,他们表示自己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写作文也不发愁了,人生目标更明确了,人生态度更积极了,为人处世也多了方法技巧。他们同时还说是抱着超越老师的想法去做的。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效果。三是坚持写下水作文。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我要求学生写作文,不仅仅是交给同学们写方法和技巧就行了,我自己也坚持写下水作文。这样做,有效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也间接传授了学生写作文的实战技巧,一举多得。

作为班主任,我也注意时刻在点滴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刚接到新的班级,同学们的行为没有一定的约束,班级常常出现脏乱差的现象,惨不忍睹。为扭转这一局面,我一方面正面说明一些事情该如何去做,另一方面还要亲自做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该怎么做。不仅如此,还要不断提醒、不断示范,才能让同学们真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夏天班里有很多矿泉水瓶子,在教室里地板上滚来滚去,竟然没有人去捡!问值日生,值日生说我打扫卫生的时候,还没有人扔,理由冠冕堂皇,无懈可击。怎么办呢?我什么话也不说,进教室弯腰,到同学们的位置上去捡瓶子,而且不让他们帮忙。我自己捡了瓶子之后,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整齐地放好。

第二天,教室里还有瓶子,但是已经少多了,我还是不说话,弯腰捡瓶子。第三天,我进教室宣布:老师已经做了示范了,希望大家照着老师的去做!这招十分有效,瓶子事件就这样处理结束。我的结论是一个教育真理:身教重于言教。还有早上学生迟到现象。早上,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学生似乎都习惯了迟到。为改变这一不良的行为,我先正面引导一日之计在于晨,然后提出要求早到,之后我面对同学保证:请向我学习!为此,我天天早上5:30起床,在6:00之前站在班门口。这一行为从我做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没有改变过(请假除外)。同学们看到我的做法,都很快改正了自己的行为。因此,我认为,良好的师德存在于老师的内心,是看不见的,但正确的、率先垂范的做法却是学生能够看得见的,这正是师德的最佳表现。

第6篇

《青铜葵花》这部小说描写了青铜和葵花之间深厚的兄妹之情,我们可以从中深深感悟到亲情的力量和伟大之处,让温暖荡漾在心间。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青铜葵花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1这本书可以说是"给我感触最深的书"之一了。令我百看不厌。它就放在我的床头,每当看到它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的翻看起来。

这本书讲了一个哑巴男孩和一个漂亮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会,城市女孩葵花让乡下大麦村的青铜家领养了,从此青铜和葵花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尽管青铜家并不富裕,但葵花爱这个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当然他们也把葵花当作他们的骨肉。但12岁那年,命运又将葵花召回他的城市,青铜从此就开始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最后一点给我的印象最深了:青铜在草垛上产生了幻觉,看到了葵花,于是他用尽平生力气大喊了一声"葵花",那是发自内心,不可抗拒的一声"葵花".他喊出了声,刚好被嘎鱼听到了,嘎与撒腿就往青铜家跑,边跑边说:"青铜会说话了!青铜会说话了!"

我相信这一定是老天爷看到青铜和葵花感情这么深,不忍心让青铜再说不出话了,这也许就是爱的力量!

还有一段话给我的印象也特别深,那是作者在写后代记里提到的罗曼·罗兰的一段文字:

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重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这两位是姊妹,而且都是圣者。她们锻炼人类开展伟大的心魄。她们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爱欢乐与痛苦的人,便是既不爱欢乐,亦不爱痛苦。凡能体味她们的,方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

虽然我还不能理解这段文字的更深一层的内涵,但我已经懂得它的基本道理了。我们确实需要正视痛苦,尊重痛苦,因为苦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它包括了自然的突然袭击、人类野蛮本性的发作、个人心灵世界的疾风暴雨等。而且我们每天都在目睹与耳闻这些苦难。

苦难几乎是永恒的。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苦难。苦难绝非是从今天才开始的。所以现在的我们,用不着为自己的苦难大惊小怪,更不要以为只是从现在才开始有苦难与痛苦的。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将继续延伸下去。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平和的心态!

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2那是一个相当美丽的地方吧!我常常这样想,就像我梦乡中的湘西。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那些所谓的美景都是我们自己杜撰出来的。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人总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例如,你在街上看到一栋与其他建筑不同风格的房子,一定会忍不住多看两眼;有时可能是一个气质甚佳的美女令你止步等等。人类喜好美好的东西并没有错。所以许多文人的笔下就勾刻出了许多令人憧憬之地。沈老笔下的湘西,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各个盛景。而今在曹文轩的笔下又有了关于城市女孩与农村男孩生活的大河畔。读完这本书,我深深的沉思了。

关于缘分

不管你相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是存在缘分这种东西的。若是两人之间有缘,无论相隔千山万水总会相见;若是有缘,总能躲过所有的不幸穿过人群拥抱。

生活在城市的葵花小姑娘,有一个艺术家爸爸,整天无忧无虑地生活。他是孤独的,她又是懂事的。她不会一味的吵闹,希望爸爸陪伴,在爸爸忙碌时,她会乖巧地自己哄自己睡觉。就是这副样子,常常让我心疼不已。

青铜同样是孤独的。不能张口说话使他无法与人沟通,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需要。正是这两颗孤独的心,正是渴望彼此生活中有个伴,所以他们把彼此送到跟前,相处成长。一对不亲密的亲人却隐藏着深深地情感。他们因为缘分相遇,相守,却又因为缘尽而分离。人生不就是如此,缘终聚终散。

关于爱

在这个人性冷漠地年代,缺乏的人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爱。而爱在葵花与青铜一家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奶奶与爸妈为了抚养葵花不惜自己紧衣缩食,为了让她上学而没有让青铜读书。青铜为了让葵花过上更好的大学生活,跑去买鞋子甚至不惜卖掉脚上的鞋赤脚回家,冰冷的地面,印下的是一串串温暖的记忆。葵花要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青铜为其制作冰棱项链;葵花为了给奶奶治病不惜小小年纪跟随大人去外地捡银杏。

这就是爱吧,无私地为他人着想。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心中有爱,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会如此复杂。

关于苦难

葵花早早的没有了妈妈,紧接着失去了爸爸。青铜因为意外成为哑巴,大风大雨把他家的房子吹散了,奶奶因病永远地离开了,而这种种苦难却并没有打到他们,反而练就了他们坚强的品格。

虽然不知道这两孩子最后的命运究竟会怎样,但是我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3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是到处都是美好的,其实还有很多痛苦。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与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这一个故事可谓是可悲可泣。青铜与葵花的家虽然十分贫穷,十分苦难,但是他们快乐。故事中的场景很美,人物外表很美,人们的心灵更加美。在这一个故事中,时时有着一股爱,一股充满生机与情意的爱。作者将苦难,美和爱写得漓淋尽致。写得十分感人,以至于当我第一次读时眼睛竟会红了一圈。有的人也许会说:“现在的科技那么发达,生活那么美好,不会再发生故事中所讲述的事了。”那么就大错特错了。不管你生活在哪一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痛苦,痛苦其实并不是只有以前或者现在才有,以后也是会有的.

。我们在小的时候就应该有一种敢于正视痛苦的勇气,或是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活我们才会有可能成为一个强者,社会中的强者。所以,现在如果我们遇到痛苦,我们用不着为自己的痛苦而大惊小怪,更不应该以为只是从我们这一代,只有我自己才有苦难与痛苦。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要继续延伸下去。在这个时代,有一些孩子甚至是一些成年人会因为某种压力而选择轻生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正处于一个看上去很深刻,很人性化的社会,其实所有的人都因该对其承受苦难的能力进行反思。 我们这个时代还有一种享乐主义,那是我们在面对苦难,痛苦时的怯懦表现,是一种对生命缺乏深刻体验与理解的必然选择。 《青铜葵花》就是要告诉我们:我们要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是值得我们赞美,痛苦不也值得我们去赞美吗?欢乐与痛苦不停地锻炼人类展开伟大的心魂。是力,是生,是神,如果一个人不能将欢乐与痛苦都喜欢上的人,就是都不爱,只有能够真正体味的人,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与离开人生的甜蜜!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4《青铜葵花》这部小说,描述的就是这一户农家两个少年经受苦难的历程和各自显现的风度。他们遭遇火灾、水灾、蝗灾的摧残,他们在风雪、严寒、饥饿的折磨中挺立。这两个少年就是青铜和葵花。当紧急关头,全村人都“挺成一棵树”,这一场景显示,正是曹文轩这本书所呼唤的,不仅是个人,而且是整个民族对待苦难应有的强劲风度。就在这天,奶奶卖掉了她的金戒指,她操劳终生,力竭而逝。只留下亲手摘下的棉花——留下了生命的温暖;戴了一辈子的手镯给了葵花——留下了未来的希望。而葵花为了给奶奶治病,去拾银杏卖钱。她只得到些面值很小的票子,却以为“挣了很多钱。”!她还不懂金钱的价值,她只懂了爱的分量与责任。岁月维艰,爱弥珍贵。正是至爱成为支撑人们战胜苦难的力量。爱的主人公,便是青铜。火灾使他不再说话,在无言的成长中,他对人、对事、对生活、对自然,心领神会,聪明绝顶。不聋却哑的残疾,更是磨练了他正直善良、坚韧刚强、天真坦荡的个性。这个奇特形象,是曹文轩以爱心和精心塑造的体现爱的典型。

《青铜葵花》是爱的故事。他并不是专门赚人的悲情小说。相反,他是温暖的、纯净的,像一个纯美至极的童话。整本书都是满满的爱,大大小小的、深深浅浅的,连成串的,结成片的爱。爱得人心头一阵阵地发热,这热一直蔓延到心底深处,触动了那根深藏的心弦。于是眼窝也跟着热了,于是被那些小小的细节一次又一次地冲开了情感的阀门而泪水涟涟。“少年时就有一种对苦难的风度,长大时才能成一个强者!”文章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文章写美——至美,将美写到极致;文章写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感。

《青铜葵花》中的所有人物,他们都如同圣人一般,因为他们锻炼了人们开展伟大的心魂。他们是力、是生、是神。欢乐固能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但凡能体味他们的人,方能懂得人生的价值与离开生人生的甜蜜!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5青铜是一个正直、勇敢的小男孩,在五岁那年发高烧,而成了哑巴,但他是一个非常好的哥哥,很是心疼他的妹妹葵花。要开学了,奶奶、爸爸、妈妈攒了一些钱,这些钱本事给青铜上用的,可是青铜家收养了葵花,就多了一个人上学,当然就要多一份学费,这对于大麦地里的人来说,是很难完成的。青铜比葵花大,但他宁愿牺牲自己,也要让妹妹来上学。葵花上学了,她害怕走上下学是的一段路,青铜知道后,每天葵花的上下学,都由青铜接送。这样,葵花也不会害怕,在路上也不用怕别人欺负葵花了。青铜一家编制了一百多双芦花鞋,让青铜去卖。当最后一个人来买时,芦花鞋已经卖完了,当他走在回家的路上,低头想起了自己脚下的鞋子,为了能多赚一点钱,让妹妹不要给着他家受罪,把脚上的芦花鞋卖掉了,等到家时,脚已经冻得红彤彤的了。村子里来马戏团表演,青铜带葵花去看,他们发现了一个石磙,两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石磙推到了前面。当他们看得正热火朝天时,来了几个男孩,意图想抢青铜他们的石磙。男孩把他们推下,自己站了上去,青铜不服气,心想:“凭什么让给他们。”于是,青铜就和他们打了起来,青铜怎么可能是他们的对手呢?没办法了,青铜不可能让妹妹看不见,就让葵花骑在了他的脖子上。葵花能把马戏团的一举一动看得很清楚。

第7篇

课外阅读课程价值课程目标一、课程价值

在浩如烟海的精神产品中,“名著”经过了历史的选择,具有典范性和永恒的意义,往往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进步精神,是民族文化精华的沉淀。读名著比无选择地读一般书籍,对完善人格、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无疑具有更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个经常在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思想家倾心对话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其思想空间和精神境界怎会一样?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二、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课程目标)规定: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教学建议)指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对于语文课程而言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语文素养的提高只有依靠多读、广泛阅读、高品位阅读,没有捷径可走。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打开学生人文心灵的钥匙。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么读的,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带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

三、课程实施

纵观《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是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表述的,既包含课内的阅读教学,也包含课外的阅读活动。无论是阅读目标的制定还是阅读能力的形成,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一样,都是刚性任务,是阅读能力这个“一体”上不可或缺的“两翼”。因此,课外阅读不是纯粹意义上课外的事情,而应该走进课程。开设阅读课程,促进读书活动课程化,要解决好几个问题:

制定计划。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确立3年的阅读计划,计划要有可操作性,尤其要注重学生假期的阅读安排。计划既要有数目的确定,也要有课时的安排,检测的手段;既有三年规划,也要有月度安排。

课时保证。每学期有专门的课时用于课外阅读指导,保证每周上一节读书指导课。这样,阅读课程就有了基本的时间保证。

教师阅读。作为阅读的指导者,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语文教师要努力做学生阅读的“先行者”“同行者”“导行者”。语文教师要善于借鉴他人的读书经验,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加强读书指导课的研究,提高课堂实效。

四、课程指导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效。

1.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选择书籍

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内容时一定要立足高远,择善而从。坡曾说:“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我们一定要严把关口,应千万百计地选择那些品位高、思想性好、艺求性强的读物让学生去读。另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要符合他们的阅读目的,不能不着边际。从学好语文的角度来说,我们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明确了这一点,才好选择书目,才好确定重点,才会有针对性。确定阅读数目要遵循三条原则:一是同课本中的作品有联系,课外阅读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课本学习的扩展与延伸;二是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阶段特点;三是文质兼美,能开阔学生视野,涵养学生精神。

2.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读书本“无法”。对于读书人来说,读书方法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伴随着读书实践:借鉴古人的读书方法,学习他人的读书方法,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书方法,总结探索自己的读书方法,创法拓展,不拘一法,相互取法,以法增效。

第一,注意三个结合。读与思结合,读与写结合,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开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食而不化”是无益的。只有边读边思,读思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读与写结合,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写作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这是为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第二,读书方法灵活运用。爱读书是许多伟人的共同特性。这些人在长期的读书生涯中摸索、总结和形成了适合自己风格的、独特的读书方法。这些方法对中学生学会有效的读书方法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三复四温”式阅读是主要的读书方法。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一是泛览,二是硬看,三是专精,四是活读,五是参读。他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他还主张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朱熹读书“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这些名人读书值得借鉴,但在面对具体的读物时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三,上好几个课型。读书指导课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专题阅读课、读书报告会、经典诵读课、名著导读课、新书推荐会等。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如交流读书经验、展评读书笔记、演讲名人读书故事等。

五、课程评价

我觉得,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绝不能撒手不管,或者只是泛泛说说而已,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多元的评价。

1.在赏析交流中评价。可以组织学习开展赏析交流,既能检验阅读效果,又是一个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要进行简要的、激励性的点评,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感、启迪思维,获取审美愉悦。

2.量化评价与档案袋评价的结合。量化评价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对读书摘记、卡片和读书心得的判定,这种评价又多以量来评价学生读书的成绩;二是读书过关检测,可考虑在学期结束时用一课时时间对读书效果进行测试。档案袋评价可分为展示型和文件型两类。展示型即是让学生选出最好的读书笔记、心得和鉴赏文章,对大家展览,为其他同学提供范本;文件型即是把学生几年的阅读情况系统记录,检测学生的发展情况。通过以“展”代评的形式,将评价融入活动之中,让每一次展览都会成为读书活动的一个加油站、一个助推器。

第8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 观察 体会 读书 练笔

作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和巧妙的手法。“巧妙的手法”就是写作方法,它是表达的一种手段。而“丰富的内容”,就是文章的“血肉”,是小学生写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需要教师在生活中给予孩子具体的指导。

1 重观察,多记录

茅盾先生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只有学会悉心观察,写文章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具体、生动。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做有心人,去寻找、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材料。

1.1 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性。教师可能都有体会:让孩子看蚂蚁搬家,他能够看一下午,也不会觉得蹲得腿疼。这就是因为他有兴趣呀!孩子来到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充满了好奇,万物对他都有强烈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借任何一种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鼓励孩子开始观察。

1.2 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性。因为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都比较薄弱,故而引导孩子观察时,要先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使孩子有目的、有准备地去观察。要教给孩子要按一定的顺序,让孩子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时就会有条理地表达。

1.3 启发孩子边观察边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训练孩子观察事物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孩子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2 重读书,多感悟

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我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读多看,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高其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习作能力的根。“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

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也要有要求:

2.1 选择好书。这个“好”包含着内容好、思想健康、文笔优美……孩子通过大量的阅读欣赏,欣赏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熏陶,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理清文章思路,接着诱导孩子回忆生活所见到的美景,让他们模仿作品畅所欲言,激发创作欲望,为下面的写作做铺垫。“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

2.2 善于积累。好文章,一定要孩子们好好学习,积累词汇,积累句子,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把好的文章背诵下来,成为自己的语言,以后要用到了,就自然会联系上的。巴金曾说过,他背了很多文章,虽然自己没有仔细地去研究过它们,但在背了这么多的文章之后,至少知道文章是怎么一回事。

2.3 勤做读书笔记。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优秀的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光靠脑记不行,还要教育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好句或片段,可以记录当时读后感受……学生在欣赏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知识与写作素材,为今后写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2.4 多思考。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对于作文的重要性。读书就要多想想作者的心思。想什么?不外乎想作者为什么写(文章主旨);写了哪些,不写哪些(文章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方法)。

只有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去读书,书才能够读活,书中的知识才能够为己所用。

4 重练笔,多投稿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孩子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应该把这种练习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

4.1 用笔对话。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优点或缺点时,当教师有什么心里话想说给孩子听时,不妨写给孩子看,那他(她)也会写给你一个回复。

4.2 写日记。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也是最难坚持的一个习惯。要想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要么教师和孩子一起写日记,要么就需要老师在学校统一要求。这个习惯只有在大家多交流的环境中才能得以坚持,才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第9篇

  寒假读书心得感悟

  在今天这个晴空万里的日子里,我读完了一本书,书名叫《闪闪的红星》。

  翻开扉页,写的是:“曾是一代人心灵成长的营养剂;曾是一代人精神强健的钙片;还曾是一代人沉入历史走向未来的桥梁和舟楫……于是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读了下去。

  那年,潘冬子才七岁。我们像他那样大的时候,都还依偎在父母的怀中。而冬子,生活在那个水深火热的革命年代。他已经懂得白狗子是坏人,是好人。

  爸爸随部队转移了,妈妈为掩护同志壮烈牺牲了。小冬子幼小的心灵中充满着对白狗子、黄狗子的满腔愤怒。但他还小,在一个个凄凉的暗夜里,爸爸临走前留下来的一颗八角帽上的红五角星,温暖着冬子幼小的心灵,照亮了他在残酷斗争中渐渐成熟起来的成长之路,坚定了他爸爸一定会回来、一定会胜利的信念。

  读时我咬牙切齿,对于这些黄狗子、白狗子充满了恨意;读完后,我对冬子刮目相看,心中思潮起伏。

  那个年代,实在离我们太远了。抬头、低头、凝望……我觉得祖国的一切是如此美丽而富饶,我们强大的祖国怎么会有如此狼狈不堪、满目疮痍的历史呢?啊!我明白了:是战士们的鲜血换来了如今的和平年代;是战士们冒着危险与敌人浴血奋战换来了美丽的祖国;是战士们坚强不屈的脊梁,一颗颗爱国的心,让我们在雪白的教室里快乐地学习,让同学们在绿茵茵的草地上自由地玩耍……

  沉痛的历史让我铭记着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着眼前的幸福生活。我望着蓝天,望着天空中飞翔的鸟儿,我哭了。感动、感恩,如潮水般向我席卷而来。

  冬子的故事将照亮我前进的步伐!

  寒假读书心得感悟

  有人说过: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一辈子都忘不掉的信念。

  这本书的作者是苏联的一位战士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他1919年加入共青团,1927年,全身瘫痪的他用笔做武器,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由他口述,妻子撰写,开始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创作。

  作者一自身的特殊经历为素材,设置了一系列精彩的故事情节,塑造的主人公保尔,充满了革命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保而生活再社会的底层,受人欺负,被人折磨,但他不为命运所屈服,而是用自己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成长为了一个新时代的英雄,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榜样,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保而的生活所遇到的困难不是一般人可以克服的,保尔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坐过牢、负过伤,而且双目失明,四肢瘫痪,也需是老天爷发善心,通过妻子达雅的照顾下、帮助下,他费尽心思写的书终于出版了而且大受赞赏,而妻子达雅已经转为正式党员,他们的梦想终于成真了。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有保尔的这种坚持信念、身残志坚的精神不论什么理想都能实现,不管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

  只要你翻开这本书,便会被场景的生动,主人公坎坷的命运和惊人的毅力所深深吸引,心灵震撼,感情升华。

  寒假读书心得感悟

  《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以传记的形式陈述了玛丽娜,艾娃,婧和珍妮四位英语老师的成长历程,分析了形成和影响专家知能发展的因素,并阐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他们的专家知能。事迹中有失败的经历也有成功的奋斗,其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些新教师常见的,还可以看到不同的观念,不同的奋斗过程使得她们在走向专家知能的道路不同!一开始看这些事迹时,我感觉非常真实亲切,因为她们刚开始投入教师这个工作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能引起我的共鸣:这不就是我这一个多月以来苦苦探索想要解决的问题吗?从她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的不一样的回应中可以更加明确怎样对待教师工作才能尽快走出"自我怀疑"阶段,走向专家知能:玛丽娜和艾娃能从学校的支持文化中获益,并能看到在当前尚存局限的环境中教和学的可能性;而婧却难以敞开心扉与同事交流,因而没能超越这些局限。面对同一个问题,她们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且她们自己所选择的需要正面对待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遇到教学中的困难,艾娃和玛丽娜会进行探讨和试验,看到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她们会有一种满足感,这使得她们对教学有了更大的热情,也促进了她们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婧进行的尝试性活动相对较少,她尤其在意的是课堂秩序和纪律玛丽娜的探索和试验以及她对教师工作性质认识上的变化,得益于理论的输入和个人实践经验之间的互动!

第10篇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杂志》2014年第四期

一、开展读书活动

按照排课计划,高一下学期的阅读名著是《三国演义》,为此,笔者开展读书活动。

1.讲故事笔者每节语文课之前安排3-5分钟让学生按座位顺序,每次一人讲《三国演义》小故事。桃园结义、辕门射戟、三顾茅庐、割须断袍以及刮骨疗伤等。这既加深了学生对名著的理解,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同学们讲得越来越好,讲者铿锵有力,听者津津乐道。

2.辩论赛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其中诸葛亮、关羽、曹操等最为精彩。在指导阅读《三国演义》时,笔者就先让学生思考:你认为曹操是个怎么样的人?从原文中先找出依据,划下来,再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的相关故事谈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发言,一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辩论时,有的说曹操是个爱惜人才的人,因为他爱惜蔡文姬的文采,从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把她赎回;有的说曹操是个残暴的人,因为他不问青红皂白错杀吕伯奢一家八口;有的又说曹操是个有计谋的人,说他设计夺冀州;甚至还有的说曹操是个报复心极强的人,凡是得罪曹操的,几乎没有不遭报复的。当时有个叫边让的名士,是个大学问家,文章写得非常好,可看不起曹操,还说了侮辱曹操的话,曹操把这个地方打下来之后,毫不留情就把边让杀了。参赛各队各抒写见、互不相让之时,笔者抓住机会因势利导,教他们分析一个人物,不能只看一个故事,就得出结论,这样是不够全面的,应学会理性思考辩证看待。世人认为曹操是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给人以智慧,让我们穿透岁月回到从前,如见如闻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百态,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还原历史的本真。“是非功过任凭说”,唯有历史才能给人以公正的定论。通过读书竞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教会他们如何从书上汲取有益的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口才,培养了他们的思维、判断和论证的独立性,这样既让学生对书中的人物有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又激发了他们搜集资料、整合信息的能力。

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朱自清说过,书籍陶冶他的心灵,使他受益匪浅,历经挫折而心志不灭;冰心也讲过,她的初期写作完全得力于古典文学,可见读名著对人的成才帮助极大。中国文人一直有着对名著作点评的传统,其中有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点《红楼梦》,近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笔者尝试引导学生给名著作点评。先印发实例,供学生揣摩借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批注文章,无论是课内或课外,只要有感悟有心得,都可以批注。例如,有一学生读《三国演义》后认为最喜欢关羽,因为他忠肝义胆,情深意重,只要对他有恩,绝对不会忘记。不仅对自己的主上和朋友,即便对方的将领和敌人,也绝不会忘记他们对自己的恩情。一次,曹操送云长一件战袍,可云长没脱下旧袍,曹孟德便问:“云长为何不脱下旧袍呢?”云长答:“此袍乃我兄长所赐,我决不会丢弃它”,可见云长对自己主上有多么情深意重。学生说,通过读《三国演义》,使自己深受裨益,不仅赏识了故事里的人物,也感悟了许多人生哲理:再奸都有知心友,再好都有对头人。不要太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做好自己个人,干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读书练笔既可以培养学生读好书的习惯,还可以把学生的写作和读书有机结合。笔者鼓励学生上网阅读或手机阅读名著,通过阅读把搜集到的观点、例子、名言警句下载下来,分门别类整理好,写议论文用作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实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目的,甚至能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利用网络指导学生写作,促进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先公布自己的QQ号与QQ邮箱,并接受学生加为好友的请求,组建班级QQ群。学生就可把自己的作品发到笔者的QQ邮箱,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都有机会向老师提出问题,也可和同学就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写完后放到网上,大家互相评价、学习、提高。

对其中闪烁学生思想光芒的文章,笔者以ppt的形式在班级展示,进行点评和表扬。特别好的文章挑选出来,打印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学生也可自己下载打印。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时,往往特别有成就感,阅读的激情也就更加强烈。老师还把这些作品和家长共享,当家长看到这些成果时,又怎么会反对孩子课外阅读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彻底改变现状,让书本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找到切合学生需求的好方法。

作者:陈碧爱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书;兴趣

许多语文教师提倡要多进行课外阅读,因为课外阅读既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作文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不喜欢读书,如何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调动他们读书的积极性呢?

一、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放在班级的图书角,平时孩子们可以随意到图书角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进行阅读。喜欢看书的孩子只要一下课就会去图书角拿书看,不爱看书的孩子也会凑热闹去拿书,时间长了,班级里喜欢看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经常会看到他们三五个人聚在一起看一本,有时还会听见他们在交流自己看书后的心得,每到这时我都会感到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还有的孩子将自己看过的书籍拿到学校,提供给其他同学看,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爱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平时在家不要整天对着电脑,这样孩子也会学习家长玩电脑、ipad等等,我希望家长能放下手机和电脑,多读书看报,周末可以带孩子一起去书店或者图书馆,待上一天,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阅读,孩子经过不断的耳濡目染,自然也会慢慢喜欢阅读。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二、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文章给孩子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想读书。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一年级新生刚入学的时候,我就要求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读书,并且希望家长把与孩子读书后的心得写下来,或者给孩子写几句鼓励的话语,也可以评价孩子的朗读,持之以恒,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培养阅读习惯,而且可以增进亲子交流,促进沟通。第二天到校以后我会检查,给读书的孩子画上一个小笑脸,集齐一定数量的笑脸后我就会为孩子买一本他们喜欢的课外书,这样大大调动孩子们读书的兴趣。除此之外,我还希望家长能提前阅读。孩子阅读前,家长先进行阅读,并在孩子阅读前给孩子讲个引子,然后引导孩子自己阅读找到答案。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启发孩子的好奇心。

三、给孩子读书的自由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对什么都好奇但是又没有耐心,好动坐不住,这是他们普遍的心理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少能坐下来安静地看书,他们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要过多干预,他们能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一会儿,作为家长和老师就应该心满意足了。还有的家长向我反映孩子看一些与学习没有关系的书,自己怎么说孩子都不听,希望我能帮忙,我倒是提倡让孩子看各种各样的书,这样他们就能汲取多方面的知识,反而对学习有帮助。在我们班的阅读课上,孩子们看的书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我认为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身心健康的书籍进行控制以外,不应该对孩子所读书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控制,通常孩子读书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

四、评选班级“故事大王”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坚持读书,我会在班级定期举行讲故事比赛,对于积极踊跃讲故事的孩子给予表扬和鼓励,最后评选出班级的“故事大王”给予物质奖励――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孩子们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图书会主动去读书,积累故事在同学们面前表演,有的家长甚至也参与到了这项活动中。有的家长开玩笑地对我说:“老师,在您的培养下,我都喜欢看书了。”这样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读书兴趣,同时锻炼了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今班级孩子的读书态度由“让我读”变成了“我要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一生受益。

参考文献:

第12篇

1.读书时间没有保障。处在这样一个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也很无奈,要排名要成绩,我们除了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还要加班加点。孩子们也不例外,即使是三年级的孩子,也要每天背着重重的书包,补课到很晚。学生们往往埋头于大量的学习科目、大量的作业和考试中,无暇读书。

2.读哪些书?该怎么去读?并不清楚。其实,不同学段的孩子,由于年龄不同、生活阅历不一样,口味是不同的即所要读的书是不同。书城的书琳琅满目,到底自己该选择哪些书,拿到书后,又该如何去阅读,需要注意什么?很多孩子是不知道的。以至于很多孩子今天读这本,明天读那本,囫囵吞枣,读书没有计划。

3.阅读指导、阅读检测跟不上。现在,很多老师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也在逐步加大了课外阅读的指导,甚至有的班的读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我们也不难看出,还有许多班级仍在原地踏步,不知从何入手。强调并布置了阅读后,究竟该怎样去检测学生的读书情况?又怎样让学生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呢?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都落实了吗?

一、立足学校,制定阅读计划,凸显学段特点

低、中、高三个学段,有其各自特点,具有相对独立性,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而学校可以根据以上特点,制定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阅读计划。由每个学段的老师按照该计划一步一步地落实到位,这期间我们可以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巩固读书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这样,不仅解决了不少老师的想干但又不知如何干的困惑,还可以为老师们节省下很多宝贵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的事情,因为这样的话,老师们就不必去绞尽脑汁地去想该怎么做,去搜集资料,去一点点摸索了,更为重要的是由低到高,步步落实,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此以往,我们的语文成绩不愁提高不了。

二、加大阅读指导,落实阅读效果

阅读计划做好了,我们努力的大方向随即确定了。目标明确了,接下来该如何去落实,如何在最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提高阅读水平,可以发挥老师们的聪明才智。比如:就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可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可以减少书写的作业,把读书作为每天的一项有意义的作业;可以自己和孩子们同时读一本书,读一本完整的书,共同交流对这本书的认识,对书中人物的看法,调动他们的读书积极性;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作好读书笔记,记书中的名言警句,记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记自己的读书心得;可以定时不定时地开展读说活动等等。俗话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只要我们重视并实实在在地指导好、监督好、落实好,相信我们的读书活动会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

三、顺应应试潮流,分散教学任务,减缓考试压力

身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时候,我们也想让学生多读些书,但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迫于考试排名、加分减分的无奈,只得忍痛割爱,占去了原本属于学生读书的时间。对此,我们可以试着将集中于最后毕业前的繁重任务分散到平时,尝试“平日多积累,毕业少操劳”的做法。比如:古诗词积累就是课标着重提出的,甚至课标后还列出了小学生必背的70首古诗,同时还是毕业考试必考的内容。对此,我们可以将70首古诗的诵读积累按计划分散到每学期,读会背会甚至写会,所有内容在六上学期结束时同步结束。那么六下,我们只需要复习、巩固,根据要求适当分类积累,以不变应万变。

再如成语的积累运用一块,我们从每次的考试中得出这样的认识:中高年级尤其是高年级,积累成语并按要求对成语归类一项可以说每次必考,这次毕业考试同样也考到了。我们在六年级毕业复习中也特别重视这一部分,除了掌握书上的成语外,我们还专门出了一张成语的分类积累,什么描写人物外貌的、心情的、口才的、、精神的、情况紧急的等等内容有很多。但从我们操作的情况看,效果并不是特别好。读可以分别体现在每天的早读的课上,甚至每天的语文课前几分钟;写可以体现在每天的读写笔记上,抄正确的词语,记正确的内容,这样无形中也会提高书写正确率,从而减少错别字。再如从考试要求上看,无论是高考、中考还是我们的小学毕业考试,从上到下都在要求学生规范写字,卷面整洁。对于写错的字既不能用透明胶带,也不允许用改正纸、改正液,只能使用橡皮或修改符号,意在培养学生做题的认真、细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