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时间:2023-05-29 18:24: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第1篇

职业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时代特点,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安排。并对个人近期和远景目标进行规划和职业定位,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筹划未来,进一步了解国内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一、大赛宗旨:大赛以大学生励志、成才、创业、就业为主题,以提高职业素养,提升就业与创业能力为宗旨。

二、主办单位: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三、承办单位: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生会

就业指导部

四、参赛对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1级、10级在校学生

五、活动意义: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活动形式,传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引导我院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指导大学生学习掌握职业规划的一般方法,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进一步推动我院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比赛方法:

比赛形式:大赛以征集

“职业规划设计参赛作品”形式进行。规划书征集初赛:征集参赛作品,通过初评和复评,最终筛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作品采用A4打印稿,并自留电子稿以备后用)

七、宣传方式

1、此次大赛将于2012年3月12日早发放通知到各班级并由班长在各班召开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动员大会。

2、组织就业指导部各成员到相关班级对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目的及意义进行讲解,并对同学再次进行动员。

3、发放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材料。

八、评选规则:

1.作品评审将以合理性、真实性、逻辑性、创新性、可行性为主要评选标准,淡化文学性和艺术性。

2.本次大赛参赛作品的评选将以近期目标规划为评选重点,近期目标规划是指大学期间和毕业后五年内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自行选择就业或创业。

九、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资料和宣传准备:就业指导部负责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参考资料以电子档形式存储,并创建活动公共邮箱分享公布。

2.规划书征集:由各班班长在3月28日晚上8:00及时把作品上交到学院会议室131。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其他年级由各班班长负责征集规划书,并于规定时间上交。

3.作品筛选:由就业指导部邀请专业评审团进行初评和复评,最终确定优秀作品。本着“自我评价、确立目标、环境评价、职业定位等”的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步骤,公平审核,量化细化,统一评选标准,做到客观公正。

十、奖项设置:

比赛将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并颁发荣誉证书。并且择优上报一些作品参加曲靖师范学院举办的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决赛。

十一、比赛日程安排:

宣传及作品征集时间:2012年3月12日到3月28日

十二、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可以登录相关网站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根据自己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从专业、就业、职业等方面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2、参赛选手可使用学校招生就业处网站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自主系统提供的辅助功能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的主体内容后,下载word版本进行进一步润色加工,完成参赛作品的撰写。撰写作品期间,参赛选手可寻求老师辅导。

参赛选手也可以自主选择其他软件系统或手工撰写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

作品内容可自行选择就业或创业。

3、参赛作品须符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参赛作品规范》的要求。(见附录一)

4、参赛者必须是参赛作品的原创作者,如有盗用、抄袭等现象,取消其参赛资格。

5、参赛作品使用A4纸打印装订,黑白、彩色均可,不提倡对参赛作品进行豪华包装。

6、《职业生涯规划书》必须有扉页,扉页填写参赛者的真实姓名、性别、学院、班级、学号、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

十三、联系人:

解春爱

15287810580

魏莉

15288031006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生会

就业指导部

2012年3月9日

附录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评选标准

一、

比赛内容与形式

大赛各阶段以“职业规划设计参赛作品”、“个人作品现场展示”和“用人单位面试”为评选标的。参赛选手提交的“职业规划设计参赛作品”须符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参赛作品规范》的要求。

二、

作品评分细则

评分要素

评分要点

具体描述

职业规划

设计书内容

自我认知

1.自我分析清晰、全面、深入、客观,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

2.将人才测评量化分析与自我深入分析综合客观地评价自我,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个性特征分析全面、到位

3.从个人兴趣爱好、成长经历社会实践中分析自我

4.自我评估理论、模型应用正确、合理

职业认知

1.了解社会的整体就业趋势,并且了解大学生就业状况

2.对目标职业所处行业的现状及前景了解清晰,了解行业就业需求

3.熟悉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典型生活方式,了解目标职业的待遇、未来发展

4.对目标职位的进入途径、胜任标准了解清晰,深入了解目标职业对生活的影响

5.在探索过程中应用到文献检索、访谈、见习、实习等方法。

职业决策

1.职业目标确定和发展路径设计要符合外部环境和个人特质(兴趣、技能、特质、价值观),要符合实际、可执行、可实现

2.对照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结果,分析自己优、劣势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职业目标的选择过程阐述详尽,合乎逻辑

3.备选目标也要充分根据个人与环境的评估进行分析确定,备选目标职业发展路径与首选目标发展路径要有一定相关联系性

4.能够正确运用评估理论和决策模型做出决策

计划与路径

1.行动计划对保持个人优势、加强个人不足、全面提升个人竞争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2.近期计划详尽清晰、可操作性强,中期计划清晰并具有灵活性,长期计划具有方向性

3.职业发展路径充分考虑进入途径、胜任标准等探索结果,符合逻辑和现实,具有可操作性和竞争力

自我监控

1.对行动计划和职业目标设定评估方案,如要达到什么标准,评估的要素是什么

2.能够对行动计划实施过程和风险做出评估,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整方案

3.调整方案的制定充分根据个人与环境的评估进行分析确定,充分考虑首选目标与备选目标间的联系和差异,具有可操作性

参赛作品

设计思路

作品完整性

内容完整,对自我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自己的职业目标、发展路径和行动计划。

作品思路

和逻辑

职业规划设计报告思路清晰、逻辑合理,能准确把握职业规划设计的核心与关键。

作品美观性

格式清晰,版面大方美观,创意新颖。

三、

现场展示评分细则

评分要素

评分要点

具体描述

主题陈述

陈述内容

1.对职业规划的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决策应对等环节的要素及分析过程陈述完整全面

2.在陈述中能够正确理解、引用、应用职业规划基础理论及各项辅助工具

3.对各项探索分析过程及规划结果表述准确,与职业规划设计作品内容吻合

4.PPT设计精巧,重点突出,简明扼要,能够精确提炼职业规划设计作品要点

陈述过程

1.整体设计合理,环节紧凑,调理清晰,层次分明,结论明确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人职匹配、职业路径论述充分

3.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4.表达自然、流畅、无明显停顿,语句通顺,措辞恰当,语言组织畅达

5.讲普通话,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速语调适中

6.富于激情,善于引导现场观众,肢体语言恰当、丰富,能够感染他人

基本素养

1.衣着发型整洁、大方、朴素、得体

2.仪表端庄稳重,坐立行为大方、自然,表情丰富真诚,有良好的个人气质

3.言之有礼,情操高尚,谈吐文雅,富于思想内涵

4.精神饱满,有信心,有独立见解,能充分展现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和职场新人的职业形象

即时效果

1.按时完成主题陈述

2.现场观众注意力集中,情绪高亢

个人特色

1.在职业规划和主题陈述中具有创造性

2.特长特点鲜明

回答问题

应答能力

1.能正确理解评委提问,作出有针对性的回答

2.在评委提出问题后马上作出反馈,及时作出回答

3.答题过程流畅、无明显停顿,语句通顺,措辞恰当,语言精炼

4.应变能力强,能够灵活的、创造性的应用职业规划知识作答

回答内容

1.回答内容切合题意

2.答题过程调理清晰,层次分明,结论明确

3.回答内容准确精炼,重点突出,能够有针对性的就提问要点归纳阐述

4.回答内容真实可信,运用事实论据,论述有说服力

四、

面试评分细则

评分要素

评分要点

具体描述

通用能力

责任

1.服从工作安排,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工作成果令人放心

2.勇于承担责任,遇到问题在权限范围内勇于决策,主动承担与自己职责相关的工作任务

3.维护整体,能够为组织需要主动放弃个人利益

4.有组织及社会责任感,在点滴行为中维护组织的社会形象,时刻以组织发展为己任

诚信

1.品行正直,言行一致,实事求是,不传播没有被确认的信息或流言,能够采取行动阻止流言的传播

2.能实事求是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表明态度,面临与诚信相矛盾的问题时,仍能够按正确的价值观行事

3.承诺必践,用明确的表述做出承诺,对于无法兑现的承诺,及时坦诚沟通、主动提出挽救补偿措施;

4.能够按照职业道德标准和组织原则办事,能够以个人魅力和实际行动树立和维护组织的诚信形象

追求卓越

1.工作认真,做事中规中矩,尽力完成任务

2.能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努力提升自己,能够为自己设定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并采取行动去努力实现

3.精力充沛、乐观进取,充满激情和热情,做事情能全身心投入,在压力和挫折下坚忍不拔

4.精益求精,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不断的反思自己,持续突破并完善自我

沟通协调

1.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条理清楚,易于理解,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2.愿意倾听他人,清楚理解他人要表达的想法,具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让对方感到被理解

3.尊重沟通对象,以真诚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运用沟通技巧,针对性地传递信息,施加影响,有策略地达成沟通目的

4.善于利用和挖掘资源,营造和谐,能够通过与他人的有效互动,促进协作、消弭分歧、整合资源以达成组织目标

系统推进

1.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设定关键点监控自己及合作者的工作过程

2.遇到问题保持冷静,解决问题有方法、有技巧、有力度

3.关注规则实施的效果,能够完善或建立制度和流程,协调合作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4.引导每个合作者将工作任务与整体目标建立联系,有意识地建立团队共同的行为模式

专业技能

能力

1.具有全面的良好的知识储备

2.对于专业领域的知识有相当的了解

3.工作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实践

面试过程

应答能力

1.能正确理解考官提问,作出有针对性的回答

2.在考官提出问题后马上作出反馈,及时作出回答

3.答题过程流畅、无明显停顿,语句通顺,措辞恰当,语言精炼

4.应变能力强,能够灵活的、创造性的作答

回答内容

1.回答内容切合题意

2.答题过程调理清晰,层次分明,结论明确

3.回答内容准确精炼,重点突出,能够有针对性的就提问要点归纳阐述

4.回答内容真实可信,运用事实论据,论述有说服力

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报名表

姓名

班级

学号

第2篇

【关键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

市场竞争力的日益增长大力推动了各职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社会市场需求、所学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以及自身今后的努力方向能有正确的认识、评价和定位,以利于学生日后更好的就业。与此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还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等方面去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就业率。因此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现状

自2009年我国开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作为德育课程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开始,受学科师资观念技术、自身体系发展等影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准确进行职业规划的评测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忽视学生自身知识经验及学生主体地位,简单的进行填灌式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与此同时,职业指导教师在掌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信息方面的针对性、全面性、有效性也不足。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目的没有真正实现,为学生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也大多是教师按照书本理论空想出来的作品。

2.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

中职院校中大部分的学生都存在不了解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的情况。在初中阶段就进行过具体人生规划人数少之又少。中职生在技术和职业、专业发展信息方面自我认知的缺乏,就导致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个人强项和特点对他们的职业方向进行准确定位,充分的利用个人与家庭社会资源,评估现实状和个人目标之间的差距,寻找新的职业机遇,针对性的为学生指导职业规划,对职业规划的具体化、变动性、一致性、全程化、可评估原则的贯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

3.教师缺乏专业技术,职业规划设计指导质量提升困难

在职业生涯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大多是将原职业指导内容迁移式的进行理论讲解。职业生涯规划课堂的教师在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缺乏专业技能,使学生智力、人格、性格评价信息收集分析在经验分析阶段停滞,科学性和针对性不足;教师专业技术的缺乏,直接在职业规划的“人职匹配”的分析结合造成缺陷。对职业规划设计指导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关于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的建议

1.充分认识自我

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中职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好,心理也普遍受挫,因此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个性化是职业生涯规划所具有的特点,只有对自己有充分认识才能有下一步的职业规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测试量表让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或者结合中职生他人评价与本人评价去探讨性格特征。还可以要求学生用具体的事例对自己的做事方式进行表述,总结自己的兴趣爱好。

2.引导教学

利用精心组织的课件去引导学生独立工作和学习的教学方法就是引导教学法。通过阅读引导教材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学会什么知识,完成什么工作,使用和掌握什么技能,以及如何去完成。比如讲授“你会做职业生涯规划吗?”的内容时,可以提出“谈谈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和“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包括哪些内容”两个命题。然后在引导课文引导下,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的信息,并且解答引导文中提出的问题,并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和“职业生涯规划书”。

3.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讨论法是一种群体立体式的交流过程,可以将学生智慧的大门打开,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经常进行小组讨论,能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互相评价、各抒己见,补充、启发,通过讨论解决发现的问题,这样能够认识更完整、更深刻的自己。

中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宁骏.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和方法[J].广东教育.职教,2010(7).

[2]杨善铭.职业生涯规划与中职教育吸引力的提升[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11).

[3]李宝琴.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探微[J].职教通讯,2010(12).

[4]张建娣.完善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就业与创业,2011(1).

[5]李岗山.毕业生就业指导[M].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6]贾益芹,王其虹.影响聋人就业的不利因素及解决方法[J].现代特殊教育,2001(5).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探索;实践 

         为了帮助大学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笔者所在学校举办了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在为期2个多月的比赛中,全院11个系部的681名大学生参加比赛并提交职业规划作品。通过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日趋理性,让他们对自身、对职业、对未来有明确的认识,对个人的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了然于心,从实际出发分析个人现状、社会环境,合理设计,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我院大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现状调查分析

         本次现状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形式,分别在赛前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和在赛后在参赛选手中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分发时候注意学生的学科分布。赛前随机发放问卷600份,实际回收587份,有效问卷553份;赛后在参赛选手中发放问卷550份,实际回收538份,有效问卷515份。另外,本人在11个系部开展个别访谈共21人次。经过对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分析,我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具有的特点如下: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由于大赛的宣传组织到位,参与率达到了在校生人数的23%。大赛一开始就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纷纷前往咨询大赛的有关情况,踊跃报名参加。在随机问卷中,有43%的学生认为举办大赛非常有必要,49%的学生认为举办大赛有必要;有73%的学生表示会关注大赛,有61%的学生打算参加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接受调查的学生普遍对于学校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认同,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我校的大学生当中是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的。

         2.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在随机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位,有92%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有91%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职业发展来说重要;大部分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内容,有82%的学生基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有81%的学生做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89%的学生认为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意义;有78%的学生认为自己今后需要继续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

         3.大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途径单一

         经过统计,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选手多为大二和大三的高年级学生,大一的只有8名学生参加比赛。了解得知,我院在大学二年级中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大二大三的学生经过课堂学习,掌握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而大学一年级未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在对参赛的大一学生的访谈中得知,他们是在高中的课堂上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在对参赛选手的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是,64%的学生通过大学课堂学习,30%的学生通过中学课堂学习学习,4%的学生通过书本自学,2%的学生通过网上自学。可以说,绝大部

         4.普遍参赛大学生期待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得到更大的锻炼和提高

         参赛大学生给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意义充分认可的同时,也对大赛提出了较高的期待。在参赛选手调查问卷中,有93%的学生希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赛前应加强培训,在选择加强哪些方面的培训中,有41%的学生选择自我认识,37%的学生选择职业规划知识,20%的学生选择就业形势与政策和行业发展,2%的学生选择了其它方面;另外,100%的学生认为通过大赛可以提高职业能力、明确职业目标和更好地认识自我等。

        二、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的启发和思考

         1.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维能力是主要目的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在个人的职业生涯发挥积极作用,就要不断提高个人的职业规划能力。[1]在本次大赛中我们发现,大学生通过参加大赛,进一步了正确的就业观念,实践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但是,要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比赛和培训时间里面,使参赛的大学生能够迅速地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显然是不太可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就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多的应该依靠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根据周围的环境和对自我的认识,经过不断思考和付诸行动来逐步提升的。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思维能力,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帮助大学生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实践,在比赛中积累经验,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调整。

         2.把课程教学与大赛有机结合是有效切入点

        课堂教学是是职业生涯教育的主阵地,主要指专业教师在课堂上介绍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操作与方法等内容为主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2]学生参与课程和大赛有不同的体验,可以取得不同的收获,从目的性来看,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教授理论知识为主,而在职业规划大赛中,主要是培养学生思考与动手规划的能力为主;从过程来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先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操作,而在职业规划大赛中,学生先是动手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递交作品后再经过指导和培训,进一步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主,侧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自我、认知社会的能力,教授目标确立、实施策略及评估修正的方法;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应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检验能力、学习交流的平台为主,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把课程教学和大赛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深入全面的指导和培训,牢固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3.加强职业测评和指导培训是重要途径

         职业测评有利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正确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特长,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环境,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测评,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气质和性格等有所了解,并以此为依据扬长避短,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和职业选择,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如果学生能对自己的职业能力作出恰当的评价,就可以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发展力,主动发展和补充自己相应欠缺的能力,不断思考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自己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提升自我。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指导培训主要是针对于参赛大学生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作品过程中,主办方或指导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的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为主的指导和培训。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指导培训作用,首先,实行指导老师对参赛大学生全程性指导,使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不断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其次,合理安排比赛过程中的培训课程,不流于形式,一方面,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另一方面,做好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把培训平台做成大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加油站”和“维修站”;再次,充分利用社会与企业资源,请站在时代与市场前沿的专家讲授就业的形式与政策、岗位胜任能力要求等大学生鲜为人知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龚宇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9(1):13-15. 

[2].时皓.基于岗位胜任特征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

第4篇

1.课程设置与学生发展存在冲突

根据中职课程设置标准的要求,《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应在中职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完成教学工作。经过该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在课程结束之际制订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和《个人创业计划书》,课程教学目标也能够较好的实现。但是,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创业就业的设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职学生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定位和自己未来发展的认识都较模糊,此时制定的职业、就业、创业规划科学性不强,大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对自己的未来作用不大。

2.课程教材的指导性有待加强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一书遵循了行动导向教学理念,项目、案例十分丰富,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有成效。但是,一方面存在着以成功教育为引导,忽略以就业为导向的问题,为激励中职学生的创业就业理想,成功案例较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职业规划观;另一方面,强调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技能教育,忽视对学生自我价值培养的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步骤的操作训练,强化学生为就业而就业的理念,不利于其终身发展。

3.课程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有待提升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多学科知识交叉的课程,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统筹学等多学科知识,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的知识视野直接影响着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由于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且长期受技能教学优于文化课程教学观念的影响,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这一新兴课程重视不足,大部分学校由德育课程教师兼课,师培工作也相对滞后。教师队伍专业化素养的不足,成为了束缚该课程正效能发挥的重大因素。

4.课程教学方法有待优化

大部分学校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受德育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枝笔,一本书,一张试卷就构成了该课程从授课到评价的全过程。灌输式的填鸭教育方法的沿用,使得这门本应是理论与实践并举,学生主体地位凸显、极具趣味性的课程在学生的心中变得索然无味。单一的书面式终结性考核方式也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遭到严重打击,教学、评价方法的不科学也阻碍着中职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实现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提升策略的浅议

1.课程教学依据学生发展分阶段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包含学生个体设计职业规划、学生求职就业和创业两个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的教学内容。现行的课程教学是在中职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完成教学任务,不利于中职学生对自身职业与就业观念的科学分析。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教学阶段,在中职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上半阶段完成该课程“学习领域一”~“学习领域四”的教学内容,系统教授完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以“巩固拓展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设计”为中期考核,使得学生通过半程教学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状况、个体自身的各项职业潜在素养有基础性了解,掌握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基本要领。在中职二年级第二学期的下半阶段进行该课程“学习领域五”~“学习领域七”的教学,以“巩固拓展两个人求职书设计”“巩固拓展三个人创业计划书设计”为终点。通过分阶段的教学,可以使得中职学生拥有职业规划设计的基础能力,并允许他们随着中职学习生活的深入,对专业、自我认识的发展和个人发展方向定位的变化而重新进行设计,这样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就能够大大提升,改变“叫好不叫座”的窘状。

2.构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的强弱是课程教学成效优劣的重要因素。针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起步晚,师资队伍专业化不强已经影响课程实效的状况,可行的办法就是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构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一方面,积极对该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集中培训、教研培训、校本培训等模式的课程教学能力培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可以胜任该课程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另一方面,要逐步加强该课程教师的上岗专业要求,严格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促使该课程教师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师的考证,并将其作为职务聘任、考核和晋升的指标。通过这两种做法可提高课任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业务素质,能够辅助中职学生合理规划职业、就业和创业。

3.了解个体状况进行针对教学

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体差异性十分明显,因此教师全面掌握个体状况,进行针对性的个体教学,这对提高课程教学成效效果明显。首先,要摸清学生状况,在授课之初,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向班主任了解等办法,了解学生的性别、专业性质、个性特征和教室任职等对未来职业规划影响较大的因素,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辅导得更到位;其次,要熟悉专业特征,了解自己所任课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不同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对人才的个性要求都不尽相同。只有全面了解课程性质,才能够使该课程达到“三贴近”的中职课程教学要求。

4.创新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不是一门空洞的理论课程,而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囊括实践活动、模拟训练、文化传授的综合课程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该课程特点,对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进行创新。一方面,要积极采用现实案例教学法,让优秀毕业生进课堂演讲,通过学兄、学姐自述就业和创业历程的鲜活经历,让学生全面认识求职、创业风险和机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实践活动,可以应用中职学生好表现的特点,组织展现类活动,增强课程吸引力,还要大胆改革课程评价,以赛代考,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全面考查学生课程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文字组织和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能力,通过评价促使学生习得真本领。

三、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性探析

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而且让学生提前了解目标职业、发展路径,从而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尤其在目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制定一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也具有明确的意义。因此,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的现状进行正确地分析和研究,对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不够

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在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下设一个专门的就业指导教研室,为全校各个年级不同专业开设就业指导课,虽然在师资上做到了专职,但并未做到专业,教师大都来源于学院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包括办公室领导、办事员或各系部辅导员,这些成员构成的就业指导队伍学历背景不尽相同,所学专业也五花八门,因此,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需要加强、水平亟待提高。此外,学校沿用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一般安排在容量为200人的大阶梯教室中,教师对100人以上的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集体授课,大班听课的教学形式也让学生从意识上把这门课当成了休闲课,因此,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不强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以及人生成功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来看,学生制定的职业规划书仅是为了完成这门公共课的课程作业或为了参加相关的职业规划类比赛获得荣誉或名次而完成的,在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没有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因素进行认真正确地分析,所以并未真正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作用。有调查也显示,43%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46%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方法、步骤等仅有模糊的知识,个人规划也不明确;只有11%的大学生有比较明确的规划设计;大学生中间还普遍存在着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职业生涯规划等到毕业前夕再考虑等的认识误区。

(三)仅限于课堂教育,缺乏实践指导

以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情况为例,按照教学计划,就业指导课共19次课,38个课时,在五个学期开设,而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讲授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共5次课10个学时,课时比较集中,但是学生在接受几节课的课堂学习之后,因为知识储备、社会阅历不够,未真正走向社会,依然不了解校园外的社会环境以及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因此,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缺乏一定的认识。另外,课时的限制和大班教学的模式,导致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主要内容――自我分析和认知时,并没有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工具等这一实训环节来让学生真正地认识自己的兴趣、性格等,教师也不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分析,导致很多学生对自我认知仍处于人云亦云的模糊状态,对自身的了解不足,所以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职业实践能力的指导也成为了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凸显的最大问题之一。

(四)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导致学生在实施过程半途而废

很多学生不明确职业规划对自己大学期间的成才和将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再者部分学生缺乏自制能力,因此,制定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只是敷衍了事,制定之后没有采取一定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也缺乏一定的监督措施,导致职业生涯规划书成了一纸空文,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目标导向作用。

二、对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几点创新性思考

(一)注重实效机制,要避免形式化

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不仅仅将职业规划局限在就业指导课上。在新生入学之时,就要在学生中开展职业规划专题教育,让每一位学生结合自己学校的优势、专业特点以及就业方向等设计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并为每位学生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估反馈表》(见下表)。坚持全过程、全员化、常态化、持续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就业指导课老师要参与,而且相关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也要结合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该反馈表按照时间,将学生的个人规划目标由三年具体为六个学期;按照内容,将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任务细化为专业学习和素质目标。两者结合,使学生在较短时间(一个学期)有比较明确的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实施并落实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不是仅仅让学生上交一份职业规划设计书那样敷衍了事,从而也就避免了职业规划教育的形式化。

(二)加强监督机制,要避免表面化

在每学期之初,每名学生都会在本学年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评估反馈表》中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在学期之末,让学生根据自己一学期的表现,首先进行自我评估反思和重新调整,填写自我完善措施,有效避免下学期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再由各班成立的以辅导员为组长,班委会成员为成员的职业规划评估督查小组对本班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成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评审。对于那些职业生涯落实得不好的同学要及时反馈给本人,以便学生反思和调整。在整个监督过程中,监督小组认真负责做到公正严明,避免了职业规划教育的表面化。

(三)利用比赛机制,要避免封闭化

职业规划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常态工作和长效工作,可以在常态化的开展过程中利用比赛的机制,通过举行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避免封闭化。在河南省职业规划大赛中除了传统的展示环节外,又新增了职业情景模拟环节,展示学生的职业目标前景和目前已经具备的能力素质,极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有效达到职业规划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利用激励机制,要避免过场化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中,利用激励机制也是特色之一。每学年结束后,辅导员老师会对职业规划方案落实较好的同学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避免了职业生涯的过场化。

总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创新性研究中,学生职业规划的制定、评估和反馈三个环节是一个体系化、科学化的过程,实效机制、监督机制、比赛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大学生实现职业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我们将职业规划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认真部署,有效落实,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才能更有实效地指导学生在三年或更长期的时间里始终围绕着明确的职业目标进行学习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韩亚梅.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深层实施的思考[J].广西

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 李洪.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

教研究,2012,(12):15-16.

[3] 蒋琴.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

究[J].教育教学研究,2009,(12):78.

第6篇

关键词:高职;体验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81-03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毕业生求职难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必须认真审视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职教育要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职业的过渡,开展、研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尤为重要。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对学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有的甚至还将其列为必修课,规定了必修的学时、学分。但总体来看,对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论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较为传统,许多东西还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以听为主,缺少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互动,缺少对自己、对职业规划的深刻体验与反思,在实践和实施过程中收效甚微。笔者拟基于体验式教育理念,以多年来的工作对象——高职汽车专业学生为主体,探讨通过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验式学习模式,让高职学生形成清晰的生涯意识,更好地进行自我探索与职业探索,使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加生动有效。

职业生涯规划和体验式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及其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职业规划”,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生涯规划由生涯辅导演变而来。1908年,美国工程师弗兰克·帕森斯在波士顿成立了职业局,他提出的特质因素论成为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1964年,帕特森提出了“当事人中心”的生涯理论,将当事人中心的论点用于生涯诊断、过程与结果之中;以舒伯为代表的生涯发展论则依据年龄将每个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相配合,将生涯发展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各有其发展任务,后来又加入了角色理论,创立了“生涯彩虹图”,舒伯的理念对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职业辅导起源较早,但中断时间较长。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开始指导学生择业;1920年,中华职业教育社设立了职业指导部,以帮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之后因种种因素中断,直到20世纪80年代,职业辅导在中国才再次萌芽。在高校,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愈加受到重视。200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明确列入公共课教学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关于体验式教育 “体验”通常是指通过时间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关于“体验式教育”,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定义。其中较为广泛被引用的有以下几种观点:美国体验教育协会认为,体验式教育是一个学习者从直接经验中构建知识、技能和价值的过程;奇克林认为,体验式教育是当一个人经历一件事或多个事件后而产生了判断、情感、知识或技能的变化所产生的学习过程;基顿和泰勒则认为它是“表明与被研究现象直接相遇”。体验式教育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包括课堂学习、专业研究、文化活动、实习实践、拓展训练、服务学习及合作学习。“体验式教育”与“体验式学习”两个术语的明显区别在于“体验式教育”主要面向教育者、辅导者,而“体验式学习”主要面向学习者、体验者。

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比较

体验式教育更加关注学习过程,与传统理性主义的教育方法,以及华生、赫尔和斯金纳等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关注行为的结果有本质的区别。

传统教育模式以个人自主学习为主体,学习内容以知识、内容为本,注重知识、技能学习,学生被动式而非主动式地听、记、考试,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学习过程单向沟通、单一刺激,容易导致高分低能、学用脱节的教学效果。而体验式教育以团队或个人学习为主体,学习内容为即时的感觉、内容和过程,重点关注态度、观念、能力的学习,学生高度投入、参与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为双学习者主体,且以学生为主,学习过程可提供个性化、现实化的体验环境,学习效果会更持久。

高职院校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知识理论的掌握、国情政策法规的讲解为主,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缺乏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拓展训练、企业文化、团队合作等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现代职业素质理念。因此,应将体验式教育应用到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形成适合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体验式课程模式,真正将“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

汽车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设计

(一)理念和目标

基于体验式教育理念,将职业教育的“做中学”引入我院汽车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设计学生在校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训练任务,变传统的“概念——案例——练习”教育为“能力目标——任务——知识”的任务驱动体验式学习训练,提升学习效果。以学生为本,着眼于高职汽车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创设职业生涯问题或活动的情境任务,让学生在更真实、更广阔的环境中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认识自我及岗位特征,掌握必要的技能,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确立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高职学生更能把握成才方向;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生涯规划能力,增强高职学生对工作环境的把握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让高职学生充分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综合竞争力。

(二)教育模式整体设计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院汽车系结合实际和学生的需求,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即“多元课堂、三段进阶、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体验教育模式。

“多元课堂”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在充分尊重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及相关要素多元存在的前提下,积极调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学校和企业、甚至校内外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共同开展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体包括职业指导课、入学专业教育、班团会、主题活动、企业文化活动、名家讲坛、校友见面会、社会实践、企业实习、招聘会见习、参加招聘会等内容。

“三段进阶”是指系统设计我系学生在校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体验训练任务,并在高职三年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有侧重、循序渐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一阶段是探索启蒙期, 主要在一年级学生中实施,本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熟悉学院和汽车系的环境,初步了解汽车行业及企业的发展趋势、就业面向,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结合专业和社会需求,确立目标,工学结合,规划大学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有针对性地增加知识储备,培养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能力。第二阶段是实践行动期, 主要在二年级学生中实施,本阶段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通过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态度,搜集就业信息,熟悉签约流程,做好就业前的准备,掌握求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择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的基本情况,完善初级目标,初步确定职业长期发展目标。第三阶段是潜力开发期, 主要在三年级学生中实施,本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熟悉国家有关就业和专升本政策,对前两个阶段做一个总结,检验自己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进行职场情商修炼和自信心的培养,通过多种讲座、素质拓展、静思、跨文化体验等方式挖掘自己的职业潜能,使自己的潜能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得到全方位的展现,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基础。

“全程化”是指学生从入学伊始直到毕业,整个大学三年期间不间断地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体验教育,“全程化”就是要让每一位高职生从进校之初就开始做好毕业求职的准备,让学生体验周围的一切事物,同时认识自我,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教学活动设计

体验作为一种个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由教育个体亲身经历、自我作用的过程。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活动设计时,充分以学生为本,按照汽车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整体设计的要求,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学业生涯和未来职业生涯将面临的各种情况,编写了《汽车工程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训练手册》(以下简称《训练手册》)。该《训练手册》分为6个学习单元,教学课时共计16学时,教学内容包括适应大学新生活、汽车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和就业面向、汽车系文化和专业文化教育、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业前的准备及求职技巧、成功校友典型等,每节课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了“能力目标——任务——知识”的任务驱动体验式学习训练流程,即:提出学习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完成设置任务——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知识总结、理论升华。同时综合运用情境模拟、案例分析、讨论交流、角色扮演、团队竞赛、操作练习、调查实践、参观访问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尽可能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活动产生自己的感悟,收获具体的经验,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思考。现以“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学单元中的“探索职业兴趣”课程为例,简要介绍体验式教育在我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进行准确定位。

任务驱动如下。

任务一:填写“我的家人、朋友职业圈”。(1)我的家人所从事的职业;(2)我的亲戚所从事的职业;(3)我父母的朋友所从事的职业;(4)我的朋友、邻居、其他认识的人所从事的职业;(5)他们的职业中,哪些职业的工作内容你比较了解;(6)在他们从事的职业中,有没有自己最感兴趣的,为什么?

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完成“我的家人、朋友职业圈”任务填写,分小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所涉及的职业类型、工作内容和小组成员最感兴趣的职业进行分享交流。

任务二:兴趣岛测试,你最适合从事什么职业?

将教室布置成6个区域,分别代表6座岛屿,在介绍6座岛屿的情况后,学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到喜欢的岛屿就座。同一岛屿的同学进行交流:为什么选择这个岛屿?大家有什么共同的兴趣爱好?(兴趣岛情况简介略)

教学方式:教师进行情境模拟,组织学生完成兴趣岛测试活动,讨论交流后,总结6个岛屿实际上代表霍兰德提出的6种职业兴趣类型。通过兴趣岛测试,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类型会有个初步判断。

任务三:纸条传递游戏。

游戏流程: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裁成20张小纸条,每个小纸条写上一个与汽车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比如:展厅主管、库管、试驾员、接待员、前台接待(SA)、索赔员、信息员、配件员、计划员、仓管员、车间主任、调度、救援司机、质检员、班组长、中工、学徒、机修、机电、钣金、喷漆、调漆员、出纳、会计、收银员、回访员、预约员、信息管理员、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后勤、食堂、保安、行政司机、保洁员、仓管员、精品安装工、精品销售员、二手车评估师、车辆保险员、理赔员等。将自己不喜欢的岗位分发传递给其他同学,留下自己喜欢的。每位学生都分发完毕后,回到自己的座位清点自己所有的纸条,在所有纸条涉及的岗位中最终保留三个。

思考讨论:(1)别人分发给你的纸条上有没有你不了解的工作岗位?若有,请与那位同学交流一下。(2)自己为什么要留下最后三个纸条上的岗位?其他岗位为什么要放弃?(3)别人为什么要放弃你选择留下的三个岗位?请与大家交流探讨一下。

教学方式:教师指导学生集体完成纸条传递游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逐渐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对未来职业规划进行准确定位。

知识拓展:(1)霍兰德的兴趣类型理论(内容略);(2)职业兴趣量表简介(内容略);(3)经典案例:成功来自兴趣与职业的相互匹配(内容略)。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以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将体验式教育理念应用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姜旭.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5.

[2]李冬梅.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12).

[3]张正武.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4]乌卜守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实践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李玲.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2010(4中).

[6]刘德恩.体验式生涯教学的初步探索[J].基础教育,2011(1).

[7]杨丽.借鉴境外经验 浅议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

第7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藏区 “9+3”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之一,是一种将职业生涯概念纳入教与学活动的教育策略,通过职业生涯认知、职业生涯探索、职业生涯定向、职业生涯准备等步骤的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职业生涯能力,建立个人的职业生涯形态。初到内地中职学校就读的藏区“9+3”学生普遍人生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文化基础差,组织纪律涣散,学习习惯不良,生活习俗与内地学生有所不同。加强藏区“9+3”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他们进行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全面客观分析职业需求、科学树立职业目标、正确选择职业岗位,从容就业,安心创业。

一、加强职业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职业理想教育实质上就是人生观教育、人生道路教育,是“塑造人”的最重要的课题。职业理想同现实生活、自我发展紧密联系,是个人对未来从事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在指导藏区“9+3”学生设计职业理想的同时,要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学生自觉地把个人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把个人的职业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联系起来,把个人的自信、自强、积极向上的精神与国家兴亡联系起来,在追求个人美好未来的同时,追求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增强对藏区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教育

分专业、分学段开设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有助于循序渐进地完成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针对新生,我们开设了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内容的职业指导课,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认知、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寻求最佳发展途径、制订发展措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能够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针对修业年级学生,我们把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始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观念、职业理想教育,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知识与策略,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在实训实作教学和实习中,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教育,让学生在职场中亲身体验并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到及时调整。针对即将离校实习的学生,我们开设了以成功求职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和训练求职技巧,了解创业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藏区“9+3”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良、自控能力差、学习焦虑、自卑等现状,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内地职业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动机。

四、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是决定学生能否就业的保证和前提,是获得成功职业生涯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实施长期的、有效的职业素质教育,学生不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毕业走向社会后难以找到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会因工作能力平庸而被淘汰。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帮助藏区学生深入了解自身条件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涯道路,确定生涯目标和规划人生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生涯发展所需的各种素质和条件,并及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弥补。

五、加强社会实践教育

藏区学生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不但直接关系求职就业的成功率,而且决定着职业生涯能否顺利发展。藏区青少年的生活条件艰苦、生存环境恶劣,容易形成思想偏执、急躁冒进的心态。只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亲身去实践去体验,才能对社会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现实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行业实践、行业调查等活动,对职业世界和自我有了清晰的认识,形成了科学的职业观、职业理想、职业目标等,能自觉依据就业市场的供需实际,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找准职业定位。

通过对藏区“9+3”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习观、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了其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同时,促使其做好了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蒋乃平 职业生涯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曾宁波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参考用书.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

第8篇

【摘要】对护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提出了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专业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研究

Study on nursing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WANG Qiu-yue,LI Ding-mei,WU Fang-ying

【Abstract】 The meaning about career planning in nursing profession and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proposed the steps about nursing students in career planning. For the career planning of nursing studen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nursing profession;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planning; research

护理专业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探索期和建立期的关键阶段,通过职业生涯探索,明确发展方向,完成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护理本科生在校期间的重要任务。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尽可能地规划未来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职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助力的前提下,做好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期自己能适得其所。护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在护理专业生涯中根据专业发展和个别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拟订需要达到的目标,设计达到目标的活动,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1 前言

1.1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述: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由职业生涯辅导(career guidance)演变而来,职业生涯辅导起源于职业导(vocational guidance)。1908年,美国工程师Parsons[1]在波士顿成立了职业指导局,第一次提出了职业辅导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Super[2]将“职业生涯(career)”的概念引入职业辅导。职业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与历程,它统合了人的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由此表露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组型。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职业生涯辅导”逐渐取代“职业辅导”,从过去静态、单纯的就业指导,演变为动态、涉及到人一生中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并衍生出“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1.2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计划自己在护理专业生涯中根据专业发展和个别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拟定需要达到的目标,设计达到目标的活动,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它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引申、一种扩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相辅相成。

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到护理管理领域,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促进护士素质的提高和职业发展,对降低护士从业失败的可能性具有积极作用。随着医院广泛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加强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已成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护士个人的自我概念、尊严和满意感[3]。同时,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能随时在医院内部找到符合新增职位所需条件的人才,有利于医院的目标实现与发展[4]。如果护理管理者能最大限度地协助护士及早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给护士指明一个有成就感的职业目标及实现途径,可以增强护士对工作压力的适应,减少离职率。

1.3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国外研究现状:有关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国外开展的较多,欧美国家已经将生涯规划的理论引入护理教育之中,向学生介绍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步骤,帮助学生尽早设定专业目标,有利于学生毕业后以正确的态度从事护理工作,降低其适应困难,促进专业成长。有学者在有关生涯规划及其对生涯发展影响的研究中指出,进行过生涯规划的人在薪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方面都较高[5]。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工具,有学者开发了生涯决定困难相关因素问卷(CDDQ),包括缺乏准备,缺乏职业相关信息,内心世界与外界矛盾的冲突等3大类因素[6]。

1.3.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护士职业生涯规划鲜有报道。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前绝大多数未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对在职护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辅导尚待研究。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显示,目前人们对自己职业的满意率较低,仅有3%的人对自己的职业状况很满意,,14%的人对自己的职业比较满意,40%的人觉得自己的职业一般,26%的人对职业不满意,而对自己的职业很不满意的则占了7%,总体的满意度仅为26.81%[7]。王群研究表明,护士对工作的评价处于不满意的水平,工作中缺乏专业发展的机会是护士对工作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护士认为医院、护理学院及学术团体所提供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太少[8]。在我国专门针对执业护士的生涯规划问卷目前尚处空白。

2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2.1 自我评估:性格是职业选择的前提,兴趣是工作的动力;自我评估是对自己做出全面分析,主要包括对个人的需求、能力、兴趣、性格、气质等的分析,以确定什么样的职业比较适合自己和自己具备哪些潜能。自我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常用的主要有3种:橱窗分析法、自我测试法、计算机测试法。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性格要求,虽然每个人的性格都不能百分之百地适合某项职业,但却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来培养、发展相应的职业性格,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

2.2 对护理职业的认识:有些护理专业学生在选择护理专业时对护理职业并不了解或是了解甚少、了解得比较片面,他们的选择主要是遵从父母、亲戚、朋友的意愿或是受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全面正确地认识护理职业,调整自己以便更好地适应职业的需要和寻求职业发展。职业信息的获取是认识职业的前提条件,职业信息的获取途径有很多,如图书资料、网络媒体、咨询职业从业人员以及学校教育等。对职业的分析要客观,不仅要认识到职业发展的状况、优势、前景,还要考虑到职业压力、职业存在的问题、职业的社会环境、政治制度和氛围等。只有充分了解职业和职业影响因素,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才能使个人职业规划得以发展和实现。

2.3 确立个人职业生涯目标:职业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通过对自我的评估、职业的认识、社会环境的分析,找出自己适应的职业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确定职业和职业发展的目标。目标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和微型目标。长期目标为最终追求的结果,职业生涯目标就归为此类;中期目标一般需要1个月到1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短期目标一般需要数天到1个月的时间实现;微型目标就是在1天或某天的一段时间里所完成的目标。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要切合实际、要和自己的具体情况、职业发展相适应。

2.4 行动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确立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要想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还必须要有相应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是为了争取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行动方案的制订主要包括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相应的教育、培训和实践计划。行动方案的实施:大学一年级,认识自我,为自己建立档案,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职业倾向。收集职业信息,认识护理职业,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多利用见习、社会实践的机会多角度的了解护理职业;大学二年级,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设定专业发展目标,除了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掌握护理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大学三年级,除巩固提高护理专业知识外,还须掌握求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大学四年级,实践自己的护理专业知识,适应社会环境,完成从学生到护理职业者的转换。

2.5 护理职业生涯的评估与反馈: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过程中要经常发现、诊断问题,自觉地总结经验和教训,评估职业生涯规划,修正对自己的认识,纠正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保证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行之有效。同时不断地评估和修正还可以增强个人实现职业目标的信心。

3 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对自我的兴趣、能力、气质、爱好、优势与特长、缺点与不足等自我认识上,约有1/3的学生认为已经很了解,但半数以上的学生仍表示不确定,对此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估和正确的定位。具体表现在:不确定自己的能力特长是什么,对自己未来五年的发展很茫然,对自己是否希望从事与目前所学专业一致的工作也不能清楚地回答。

3.2 职业环境认识不足: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与今后就业方向缺乏整体认识,对职业环境缺乏了解,缺乏对学业和各方面素质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调查发现,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对口就业范围仍然处于模糊的状态,不能全面而明确的描述护理专业今后从事的工作领域范围。

3.3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虽然大多数护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但基本没有接受过学校或其他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服务。仅有不到10%的学生做过职业生涯设计书,大部分学生认为离毕业还远,不用太早规划或不知道怎样做规划。也有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意义不大,在现实情境下不具备可操作性。这说明了当前我校护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缺乏理性认识和思考,对职业生涯缺乏基本认识,生涯规划意识比较薄弱,对自己职业选择考虑较少,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

3.4 职业目标脱离实际:调查发现,由于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短,接触社会的机会少,护理专业学生缺乏对行业、职位详细信息的了解,对真实的职业环境不具备切实体验,职业目标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很多学生以薪水高低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过分关注经济利益,而不考虑职业前景与长远发展。许多护理专业学生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依托大量理论而缺乏联系实际,生涯规划缺乏操作性,不注重规划的整体性与现实性,生涯规划大同小异,缺乏独立性。

3.5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3.5.1 学校建立职业生涯管理机构,提供个性化的生涯辅导:学校应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管理机构,整合各方资源,从各个层面给予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各个学院、系部的学生辅导工作人员也应加入职业生涯管理机构,收集学生的第一手信息,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对工作进行调整。此外,生涯辅导人员首先应对学生的个人特质及发展需求做个初步的了解,通过采用个性测试量表、资料收集、深度探究、面谈等各种科学化手段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加深对学生的认识并参照测量结果,结合个人特征,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自我特质及环境特征,以实施个性化的生涯辅导。

3.5.2 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丰富授课形式: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生涯辅导师资队伍。可以在学校内部选拔合适人选,也可以引进相关领域的专家。比如:心理学专家,营销学专家以及聘请各医院护理部主任、社会知名人士、人力资源专家参与。定期为大学生做讲座,扩展学生及教师的视野,把握行业最新动态,激励学生树立合理实际的职业目标。除了一般理论的讲授外,授课形式也需要改变传统模式,以教师引导,学生互动为主要形式,采用情景教学模拟某些就职环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5.3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产生生涯规划的强烈愿望。要强化生涯辅导意识,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作为就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之一,并将生涯辅导课程纳入到学生培养计划中,从新生入校之日起就开始对其进行持续的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认识。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的生涯辅导教育活动,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按照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为踏上工作岗位早做准备。

4 结语

长期以来,护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往往注重传授护理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较少引导学生认真考虑和分析自己的内心需要,计划自己的未来。欧美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已经将生涯规划的理论引入护理教育中,向学生介绍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步骤,帮助学生尽早设定专业目标,有利于学生今后以正确的态度从事护理工作,降低其适应困难,促进专业成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各院校均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但生涯规划不是简单的思想教育,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分析自我的方法,在分析自我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长处及不足,了解环境对自我专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正确定位,扬长避短,既不要好高鹜远,又不会低估自己的能力。若护理学生能尽早确立专业发展的目标,必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专业成长以及我国护理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Parsons R. J, Fosbinder D, Murray B, Dwore R. B. Attributes of successful nurse executives: survey of nurses and their mentors[J]. J Nurs Adm. 1998, 28(7-8):10~13.

[2] Super, D. E. 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s of Work. Monographs on Career Education.[M]. Washington, D. C. Superintendent of Documents,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6.45.

[3] 毛世芳,李继平.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4,4(4):40~41.

[4] 左月燃.卫生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及对护理管理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4~6.

[5] Aryee S, Debrah Y. A. A Cross-cultural application of a career planning model[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3,14(2):119~127.

[6] Gati I, Krausz M, Osipow S. H. A taxonomy of difficulties in career decision making[J] Counsel Psychol,1996,43(4):510~526.

[7] 张娴. 哪条道路通罗马――全国首届职业生涯规划调查[J].职业, 2006,6:36~40.

[8] 王群. 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93~594.

第9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096-02

职业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设计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著名管理专家诺斯威尔对其内涵的界定是这样的: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和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立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从本质上讲,职业生涯设计是一种对学生以职业要求为目标的目标管理,通过让每一个同学明确其预期的目标,使之自觉地按预期目标的要求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即个人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总体计划和总轮廓的勾画,具有粗略性、目标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它为一生的职业发展指明了途径和方向。为自己制定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构筑自己人生的宏伟大厦。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和自己的美好愿望形成一个科学的、紧密的连接。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设计),其实就是“人生战略设计”,是指个人运用科学的方法,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行动措施。实践证明,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上获得成功的机会更大,可减少在未来职业选择、发展上的盲目性,增强在大学生在未来职场的竞争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当前大学生在未来职场上拥有良好的就业竞争力有特殊的意义。

“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只有对自己将从事的职业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职业道路上少走弯路,才能抓住一切珍贵的职业机会。

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决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资历条件找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订一生的方向,进一步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存在于两个方面,社会客观因素和主观规划者因素。因为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依靠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来教育学生,所以社会客观因素可主要归结为高校方面。而主观的规划者也因此主要针对的是高校学生。

1.主观因素:第一,对自我的认识不能准确定位,对能够胜任的职业没有正确预计,表现在过高估计自己“眼高手低”或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没信心,更不能结合就业市场的实际来确定职业目标。第二,对职业机会认识不足,当职业机会来临时不知如何应对,以至于错过就业机会或晋升机会,在多种职业机会面前不能根据自身条件作出有利判断,对外界的职业信息不能做出合理的筛选。

2.客观因素:从教育者角度来看,当前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应届生,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入校之日开始,在整个学习生涯中逐渐探索、定位,临时抱佛脚是难以奏效的。学校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工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首先,学校对市场需求的信息掌握差,学校不能及时按照市场需求(如专业等)合理匹配供给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需求把握滞后;其次,由于就业指导中心在学校机构中权限较小,有关建议很难得到重视和配合,自然也缺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第三,就业指导部门仍然局限于传统观念,将就业管理、就业推荐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没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几场报告、几本书是难以起到实质作用的。

三、针对存在问题的对策

1.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了解“生涯”、了解自己和了解职业,只有在充分认识“生涯”、职业和自我的基础上,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较切实可行的规划。因此,此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提出“生涯”问题,唤起学生任务意识。第二部分,使学生科学认识自己。第三部分,使学生认识、了解将从事的职业。第四部分,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报告。

2.创新教学方法。以往的院校,教材知识陈旧,教学大纲沿用固定老化的教育模式,教师讲课大多以知识传授和考核为主,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可通过开展教学设计研讨会、师生座谈会等进行教学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该课程的性质选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文引导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安排,积极开展自我分析与评价、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知,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另一方面,因为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主要分为职业类别与就业准入、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职业选择及职业准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求职理念和求职技巧、职业测评等几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重点,但是从授课的角度和目前学校学生的特点,要上好这门课程,首先在上课前要先让学生大胆地认识自己,克服心理障碍,鼓励他们站到讲台来认识自己。让所带的班级学生一开始要认为不是在纯粹地上一门课程,让他们摆脱这种想法,把老师当成是班级里的一分子。所以要上好这门课程,首先是一个班级的人数要控制在小班级人数的一个范围,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都有机会来展现自我;其次相互间的交流更全面。根据这个特点,这门课程的设计应为一半时间让学生来说,因为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才能逐渐认识自己和掌握好这门课。

3.改变课程考核方法。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设计较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本课程最好使用过程考核而非终结性考核。考核共有三项指标:(1)平时表现(出勤、课堂讨论),占10%;(2)平时作业,占20%;(3)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占70%。

4.引导、督促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做好职业定位。学生要及时了解市场供需变化和职业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准确定位。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校扩招等多种原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2008年全国毕业生达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预计2009年加入求职大军的毕业生总数达到592万人。2009年大学毕业生更比2008年增加了60万。在如此严重的就业压力下如何应对就业压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正确对待职业分工和职业差别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准确定位,选择工作和职业显得尤为重要。全方位地获取职业需求的动态信息,详细了解各种职业的性质、任务、待遇以及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条件、要求。对于职业内容进行研究并了解各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储备、能力结构和发展前景。在对自我的学习能力、职业兴趣、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定位,从而使自己有的放矢地学习,充分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为今后职业理想的实现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徐品.关于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0).

第10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 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模式

当今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就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调动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较早职业定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很难实现教学目标。本文旨在探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试图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1、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主动行为,学以致用,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2、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职业生涯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经过精心设计的“任务”,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或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强烈的好奇心和满腔的热情驱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所设计的任务是开放性的,学生完成任务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有利于形成发明创造的思维品质。并且,学生必须学会发现疑问,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设想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方案,并探索解决方法,才能完成任务,从而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解决问题。

4、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解决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针对教材规定的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一些不同类型的、与本专业相符的“任务”,还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和扩展,从而达到差异教学法的目的。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是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它提倡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自己的思考中,最终解决问题。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1、创设情境。在给学生上引言部分“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时,我用PPT播放了许多职业生涯规划非常成功人物的图片、故事,如淘宝网创建者马云,当初创建淘宝的时候,走遍了北京也没有获得风投的青睐,人人都以为他是骗子,现在,他成为了创业十年的领风人物。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刚跨入校门的一年级新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2、确定任务。在第一堂课上完后,我给学生制定了一个任务,我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学期结束后,每个人要作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图文并茂,直观生动,学生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优势来设计。当然,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把这个任务又具体地细化为一个个的小任务,如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分析自身条件、制定近期和远期的发展目标等。

3、自主学习。制作职业生涯规划书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如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阶段示意图时,我让学生自学教材的示意图,理清思路,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出自己每一阶段的目标、时间等。

4、交流评价。当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制作完成后,应该及时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如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方法推选好的作品参加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评比,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积极性、主动性。

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践中所起的教学效果良好,既增长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培养他们的创新探索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教学任务设计时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学生接受知识能力有差异,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生动的教学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2、任务难度要适当

教师在对学生布置任务时,首先要评价任务的难度。任务难度对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关联。难度太大,会失去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任务难度太小,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效果也会大大降低。所以,教师应准确地评价任务的难度,布置适当难度的任务。另外,同一问题的任务难度对于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生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因此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帮助者,防止学生放任自流的学习,监控学生的任务进展情况,提供必要的引导,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

任务驱动法原本是计算机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中,为了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性,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尝试,希望该教学方法的引入能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引导与组织 激发动力

1.问题的提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改革、大发展时期,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出大批的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当前国内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质量下滑和结构性矛盾严重,大学生就业十分困难,折射出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的不相适应和落伍。与此同时,西方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理论和实践取得的成就,让我国的教育者意识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培养人才和让宝贵的人才资源在市场化就业过程中得到最优配置的全新而有效的途径。

目前,我国高校正在逐渐完善每一个具体职能部门的工作和职责,努力为学生各个方面的需要提供保障。但是,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教育和指导,只是大学生活的一个个片段,甚至是被动接受的片段。怎样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要求,激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动力,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学校有关部门和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我评估和环境因素分析,结合职业理想和职业生涯的预期,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和社会工作,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就业选择合适的道路。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面对严峻的当前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这对于学生自身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避免择业的盲从和失败,是很有必要的;对高校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思想上忽视职业生涯规划。

因为家庭教育、中学教育的缺陷,以成绩为主导,遏制了大学生选择专业、选择职业的自由性。因此,很多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人不多。更不能清楚如何真正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其他方面,甚至觉得没有必要,把未来的职业选择归之于外因。

4.2急功近利思想严重,期望值过高。

部分学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常常定位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是收入、福利较高的单位,而不愿意去条件较差的地方或单位,甚至宁愿为了自己的某些利益而不顾大局利益。还有一些学生不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一些培训班或者职业资格证书上,舍本逐末。

4.3缺乏基本的求职素养。

在学生的就业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在寻找求职信息、面试、就业礼仪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过多依赖学校、老师和家长,很少主动寻找就业信息;求职准备不够充分;在求职过程中,择业自主能力不够,缺乏求职技巧;不懂就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差。

4.4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缺乏系统性。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宏观上,它涉及学生、家庭、高校、社会等方面;从微观上,它涉及高校的就业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和学院、班级、学生等多个环节。鉴于以上这些因素,如果哪一个环节缺失,就会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不充分。

5.成都师范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与组织。

5.1以辅导员为主,建立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资队伍。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循序渐进的思想教育工作,辅导员应该承担起重要的责任。到目前为止,我系已有一半的辅导员参加了职业规划师培训并取得了资格证。因此,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和组织中的主力军作用,具体实施和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定位、测评、跟踪、监测、咨询和计划的修正与调整,做到大学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操作指导全程化、设计调整的科学化、因人而异的个性化、专业结合的针对化,使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有效。

5.2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教学和早期教育。

在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课堂的理论教学,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高水平的职业生涯指导师进行启蒙教育和理论教学,而且要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学生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定位和规划设计。尤其是做好大一新生的早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正确地认识自己,指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此基础上拟定初步的职业方向。

5.3实施“走出去”策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和深化自我素质的重要方式。在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走出去”;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和寒暑假自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注重专业的教学实习环节(每年5月到峨眉山进行工程地质和测量实习)和建立实习基地等,由此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

5.4以分层次辅导为主,兼具个性化引导为辅。

在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中,一方面,依据不同标准,如年级、年纪、性别等,划分学生的层次,注重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另一方面,针对在职业选择方面个人心理准备不足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互动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同时,在进行个别辅导时,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增进自我认识,增强自信心,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领域。

5.5立足校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构建学生锻炼平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最终是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构建多方位、多层次的学生发展平台,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角色扮演、模拟招聘和职业心理测评与咨询和当前的就业政策宣传报告会、就业理念与教育报告会,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空间,而且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客观分析环境,树立科学目标,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综合能力,从而提高自我素质,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5.6充分发挥学校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共同参与学生的职业生涯的组织与引导。

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如何发挥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作用是很关键的因素,如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课教研室、校学生工作处、校团委和教务处等职能处室。依托上述职能部门,我系开展诸如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就业形势政策专题报告会、职业生涯设计大赛、职业测评活动、素质拓展训练、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等有利于学生规划和成长的活动。

参考文献:

[1]蔡雯婷.论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下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

第12篇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医学生 成长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用人单位的需求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长,就业难度不断增加。因此,做好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使他们及时了解医学学科的规律和特殊性,培养医学生的专业意识,做出合理的决策,确定专业发展目标,明确职业方向,增强医学生的竞争力,对医学生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1.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与起源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个人根据自己的资历找到合适的工作,找到并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而且有助于我们真正认识自己,树立自己的职业信心,规划未来,制定职业发展方向。职业定位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一步,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1]。

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1908年的美国。有“职业指导之父”之称的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针对大量年轻人失业的情况,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咨询机构――波士顿地方就业局,首次提出了“职业咨询”的概念。从此,职业指导开始系统化。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舒伯等人提出“生涯”的概念,于是生涯规划不再局限于职业指导的层面。

国内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入较晚,而且在教育水平方面仍处于研究的水平,但在许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都有重要的地位,在众多流派中又以学院派和实务派为主。学院派是以心理学为背景,从心理学的角度,促进个性发展,并制定一个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实务派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实践经验,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研讨,强调实际工作技能,帮助学生找到工作[2]。

2.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现状

2.1医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不足

根据北森测评网、新浪网和《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实施的一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显示,当前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相当普遍。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和工作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不够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规划设计。而在求职时,大多数学生选择自己查阅资料或者寻求家长和亲友的帮助学习职业规划相关知识,作为解决就业困惑的主要手段,而专业的辅导机构和教师反而排在次要位置[3],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工作时相当盲目和不负责任,也就是说,在职业选择时对该职位的职业性质发展、个人与职业的匹配度均不了解,甚至不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专业知识、兴趣、优势和劣势,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工资、工作环境等问题上,忽视职业前景和长远发展。因此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引导医学生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自己职业的发展地域范围,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增强职业竞争力。

2.2大学生自我意识能力不足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理解是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重,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自我规划的意识。某些毕业生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只有少数毕业生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以薪水作为衡量职业的唯一标准。在与用人单位沟通时,过多关注经济利益,而不考虑专业前景和长远发展,就业十分盲目。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缺乏理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对自己的人格、兴趣、能力等认识不清。在许多情况下,个人的情商被忽视。一些大学生很少谈论他们接触的特殊情况,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忽视自己的专业和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脱离实际,太多依赖于理论,缺乏实践性的培养。有的人甚至在毕业后过于依赖就业指导中心,没有独立的个人意识,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因此,大学生要实现自我认识、自我评估,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价值观,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2.3职业生涯规划制度不完善

我国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在计划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构,这是发展的理论模型,具有统一性、单一性、封闭性和专门化的特点。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机构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完整,师资队伍不专业,配套体系不完善。许多毕业生仅能参加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些讲座获得职业指导,教学形式和教学课程缺乏相对性和独立性。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一般都是来自学校党政部门或辅导员。他们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内容更倾向于升学与就业形势的分析,对就业情况缺乏实际认识,缺乏个性化指导,个案分析不够,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4缺少正规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初入高校的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往往是茫然的,只对社会就业形势有所耳闻,直到大三、大四才接触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指导教育。因此,低年级的医学生缺乏职业意识,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明显不足,学习成绩滑坡。而毕业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强调学生的求职和面试技能,将职业指导教育与思想教育混为一谈,从而影响大学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以致毕业时找工作感到困难。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简单等同于就业,因此在学生进入大学时,要尽早确定未来的职业规划目标和计划。且职业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规划过程,必须不断修正和改进。

高校就业指导专业人员的缺乏和人员素质不高的现实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高校应从大学生入学就开始培养、引导和培训,以便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职业生涯规划对医学生成长的影响

3.1职业生涯规划为医学生提供明确的目标

人的一生不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目标与方向主导了我们一生的命运与成就,它是驱使人生不断向前迈进的原动力。有了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才能激发内心的斗志,向着自己理想的方向不断努力前行,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若一个人心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会虚耗精力与生命,蹉跎岁月,一事无成。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系统地向医学生介绍职业生涯的相关理论,阐述医生职业素养和医生职业生涯中各个阶段的特点,以提高医学生对医生和医学专业的认识,让医学生明确认知自己将要掌握的知识及所能触及的领域,从而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逐步树立大医精诚的职业观,为未来实施的行动计划夯实基础。这是医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医学生职业追求的指明灯[4]。

3.2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正处于变革的时代,充满激烈的竞争及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物竞天择。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样你就可以知己知彼,不打无准备之仗。然而,很多大学生未能认真做一份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盲目地学习、盲目地获得各种资格证书。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意识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重要性,单纯地认为是浪费时间。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犹如事前磨刀而不误砍柴,在清晰地认识和明确目标后再求职,这样取得的效果更好,更经济,更科学。

3.3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和职业价值观正在逐渐转变,他们把对前途和成才的长远期盼转化为对工资收入、住房、职称、发展机会等具体条件的要求,以致在择业时,不同程度地存在追求利益和功利化的倾向。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来说,几乎所有毕业生都会选择大城市的三级医院,男生多选择外科系统,女生多集中在内科系统或辅助科室,直接造成毕业生就业日益困难。同时,不少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对就业单位、工作环境、经济收入等方面有过高的要求[5],导致就业市场更雪上加霜。

这种职业取向的存在,增加了医学生就业的难度,阻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引导医学生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3.4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今天,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相应的医疗卫生工作要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教育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不仅要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精神,更要培养其人文精神。

医学院校要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这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医学生需要丰富的医学知识、熟练的医疗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更好的人文修养等。人文精神培养的使命是培养人性,铸造一个健康的人格,教大学生如何做人。目前,我们要不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构建一个全面的人文教育体系,将人文精神融入医学教育中,努力培养出适合新时代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的医学人才。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大医精诚导向作用的影响,以古今中外的医学专家和医学教育家的光辉事迹为指引,向学生展示其深厚的医学人文精神及高尚的医德修养。名医名师大医精诚的事迹及精神和教师的循循诱导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其心中播下仁爱、博爱的种子,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强化医学生的医德情操[6]。

4.措施和建议

4.1提高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并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计划。因此,职业教育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各医科院校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建设,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必修课,有计划地聘请行业专家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和咨询,使学生及早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择业思路。

4.2全面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只有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符合自身个性、兴趣爱好、专长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关键阶段。如果不了解自己,职业规划就会产生偏差,从而导致不必要的后果。

4.3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完善医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应对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进行整合,根据不同的年级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完善就业指导制度。对于大一学生,应促进他们更好地了解就业情况及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对于大二及大三学生应集中培训自己的基本职业技能,以促进他们充分了解就业方向所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大四毕业生来说,要注重培养择业技能,了解就业形势和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提高环境适应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和职业要求,建立合理的职业目标,明确职业定位。

4.4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专业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充分体现高校的教育能力,高校应具有一些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使职业生涯指导队伍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和咨询等服务工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专业化、科学化的指导。此外,还可通过各种形式,如兼职、外聘等,引进专业的职业规划专家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并积极开展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泽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02).

[2]张红兵,刘娜.论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有效干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

[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生就业现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2).

[4]刘玉霞.医学生成就动机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