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生诚信教育

中学生诚信教育

时间:2023-05-29 18:24: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生诚信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生诚信教育

第1篇

关键词: 中学生 诚信教育 环境影响 心理分析 行为纠正

诚信自古被奉为做人之根本原则,因而,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意义深远。学校、家庭是中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做好诚信教育责无旁贷。要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就必须从小教育学生要诚信。而现今的诚信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家长素质有待提高,家长和教师缺乏沟通,不能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等等。面对孩子的说谎行为,我们应反思,分析其说谎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纠正其说谎与行为,强化其诚实行为。

一、环境对中学生诚信的影响

任何优良品德和行为的养成,或者不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受到环境的熏陶与感染。中学生也是社会人,其诚信方面出现的问题,必然是受各方面影响的产物。下面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风气的影响。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与现象影响了人们对社会的信息,假冒伪劣产品也大大危害了人们的利益,这为中学生接触不良风气提供契机,使其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其良好人格的形成。例如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能在假期得到有效延续、甚至被破坏的问题,恰恰不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能够解决的。学校5个月的优质教育积累,如果在暑假2个月碰到不良社会环境,顿如春雪消融,转眼即逝,令老师、家长痛惜不已。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教育学上有个“5+2=0”的理论,大意是说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学生在校5天学习所得。比如,学生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刻苦学习,回到家来,父母却在麻将桌上喷着酒气说:“读书有个屁用!”当然,这样的父母现在越来越少了,家庭教育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续。

家庭是中学生最早接受教育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潜移默化的。父母良好的言谈举止将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三)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

学生撒谎、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诚实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根源却在教育上。学校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如果某些学校和教师在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违反诚信原则,譬如,上级来检查,学校提前交代好学生该如何做,说是为了学校的荣誉着想,某些教师开公开课前先预演几遍是为了给听课老师留下个好印象,等等。

这种的脱离教育的目标与宗旨的教育,能把诚信教育开展得很好么?教育教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的转变,从不良到规范,从不成熟到完善。学生接受的只不过是诚信的理论教育,并不能把诚信表现在日常行为中。

因此,诚信教育不能是空喊口号。教师要做诚信的表率,只有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诚信,营造一种诚信氛围,为学生树立诚信榜样。

环境的不良影响会导致中学生的说谎行为。当然,环境对中学生诚信的养成也有正面影响,规范中学生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引导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环境的影响要通过中学生的内心起作用,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下面我们对中学生说谎心理进行分析。

二、中学生说谎心理分析

欺骗和撒谎的行为将随着社会习俗和义务同时产生。可见,说谎并非学生的天性,当他们为自己应该承担的事感到痛苦时,不得不用说谎逃避和掩饰。中学生说谎大多都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一)中学生因想象而说谎。

对此父母可不必过于在意,只要指明其不对,在中学生能够理解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他们把希望、想象和现实分开,这样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切不可粗暴训斥,或把它归结为道德问题,否则会使学生感到惊慌失措。

(二)中学生因害怕训斥、打骂,逃避责任、推卸责任而说谎。

中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觉很好奇,尤其是家里的东西,非要亲自动手拿一拿,仔细看一看,很容易不小心就摔坏东西。这时中学生会因为内心紧张而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受到父母的训斥和打骂,而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父母发现其说谎后,要搞清基本事实,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严肃并耐心地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指出说谎是一种恶劣的行为,让其知道说谎的危害。

(三)中学生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说谎。

学校中中学生攀比现象比较严重,学生们相互吹嘘。有学生捡了东西交公,受到老师的表扬,有的学生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就把自己的东西交给老师谎称是捡到的。对于此,教师和家长要谨慎、耐心地教育学生,告诉他们做人要实事求是,得到老师表扬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别人,爱护公物,讲究礼貌,等等。让学生明白,只有真诚才能得到别人的夸奖。

(四)中学生为了掩饰自己而说谎。

我们可以发现,某些中学生在学习中有不懂装懂的现象。在同一个学习集体中,中学生们都希望自己和别人一样出色,因此就算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敢问,怕被同学瞧不起,受到别人的排挤。教师要了解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告诉他们,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就要问,问同学问老师,没有人会因此而嘲笑他,反而会毫不犹豫地帮助他。只有帮助他们克服了心理障碍,此现象才能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五)中学生因为模仿而说谎。

中学生的心智发展尚未健全,他们还不能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往往是根据成人的行为进行判断。他们的模仿力很强,父母和教师某些无意间的行为举止可能就被中学生习得,在他以后的行为中表现出来。譬如,父母不想见某位客人,可能会对孩子说:“某某人来,就说妈妈(爸爸)不在家。”还有些教师喜欢吓唬学生,因为这颇为有效。这些不经意的行为都可能“教会”学生说谎,这就要求父母和教师在学生面前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

中学生能否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诚信教育是寓于生活,而非脱离中学生的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的一味讲大道理的教育。我们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让中学生感受诚信,这样开展的诚信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三、中学生说谎行为的纠正

(一)教师和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要教育孩子诚信,首先教师和家长必须是诚信之人,言必行,行必果。英国作家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对教师和家长而言,这种播种就是育人。我们在每一件大小事情上,每一个行为举止上,每一个脸色上,都要让学生感受诚信,学做诚信之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学生思想与品德都未定型的时候,家长、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加强其自身修养。

(二)及时教育。

中学生说谎要及时教育。那种对中学生说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加批评指正的态度是十分有害的,这其实是纵容。当孩子出现一些欺骗的苗头时,就要及时抓紧批评教育,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古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让学生明辨是非,要让他们知道诚实是人生的一张通行证。

学校可严格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执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不说谎,不抄作业等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三)给学生足够的尊重。

如果发现学生有说谎的行为,不要当众揭发他、批评他,可以把他悄悄地叫到一边,单独跟他谈话,一是指出他说谎的,大人已知道了实情;二是告诉他这次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不会当众揭发批评;三是阐明说谎和欺骗的危害性,同时警告他,下不为例;四是相信他今后会做得更好。

(四)给学生多一些鼓励。

鼓励是帮助中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有效措施对于主动承认错误的学生,家长和教师要及时表扬他勇于承认错误,而不是歧视他们。家长和教师应多给学生温暖和信任,用细心、耐心、诚心去呵护他们,循循善诱。当然,对于那些不能认识自己错误,或者知错不改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改正错误,适当处罚。

(五)对学生的错误处罚要恰当。

当发现学生说了谎,父母和教师要冷静地考虑学生为何说谎,然后教育学生,在气头上教育学生,父母往往脾气暴躁,引起抵触情绪,教育效果低,甚至相反。不要对学生太严厉,要耐心地向学生指明错在何处,如何改正错误。对于主动承认错误的学生,要减轻惩罚,告诉他这是他主动承认错误的结果;对于不主动承认错误的学生,要加重惩罚,并告诉他,他还多犯了一个错误——说谎。

(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第2篇

关键词: 诚信教育 养成策略 中学生行为规范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充分体现。党的十首次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之一的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个人品质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要求人们诚而有信、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对法律、规则和契约忠诚。诚信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理念,2004年3月教育部提出:“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建设诚信社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认真抓紧抓好。”[1]那么,当前校园内有悖于诚信的表现有哪些呢?学校应如何抓好、落实诚信教育呢?本文拟从内化、外化、固化等角度探析学校诚信教育融入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策略。

受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校园内有悖于诚信的表现时有发生。如学习中缺乏诚信。学习中的诚信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学习作风,以诚信为原则,勤学苦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诚信的行为有:迟到早退,课堂上大声喧哗,扰乱其他学生的学习;上课不专心,课后作业不自主完成,时常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以应付检查;考试时,选择作弊应付考试,等等。再如日常生活、交往缺乏诚信。诚实守信是日常生活、交往的行为准则,是建立友谊的基础,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其积极意义。现在的学生在生活中的不诚信现象有:互相攀比,向家长提出不切实际的生活要求;讲假话,以学校为幌子向家庭索取钱物,用于上网吧、吃零食;向朋友借了钱在限定时间内不归还……造成中小学生诚信缺失既有客观原因,如社会环境的某些不良影响、家庭教育的缺陷和失当、学校教育的偏差和失误;又有主观原因,主要是中小学生自身心理特点和道德自律意识欠缺等因素的影响[2]。

金子有价,而诚信无价。全方位加强高中生诚信品质教育已是当务之急。“自明诚,谓之教”,正如华中师范大学高玉平教授指出的,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2]。

一、内化于心――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提升学生对诚信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

1.宣传先行

培育和践行学生的诚信,学校宣传教育应先行。学校要大力开展诚信道德宣传,创设道德情境,营造人人讲诚信的氛围。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诚信教育,开展诚信宣传的形式要多样性,途经要多元化,要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教育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校实行诚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诚信道德品质,而诚信道德是在道德实践中形成的。

2.营造氛围

学校开展诚信道德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应努力在学校、年段、班级营造一种有利于诚信品质形成的环境氛围。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诚信者人人夸,不诚信者遭鄙视甚至受惩罚的学校、年段、班级道德氛围。尤其注重班级层面的诚信宣传教育,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形成诚信的浓厚氛围,使诚信教育内容和要求人人皆知,真正让诚信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内化于心。

二、外化与行――活动载体,体验升华,提高学生对诚信价值观践行的自觉性。

1.建立导向机制

把诚信教育的要求融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中,转化为治校的规章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诚信的制度导向及机制,建立落实诚信教育的规章制度,使诚信教育具象化、制度化。把诚信教育要求贯穿依法治校的实践中,用法律的权威推动诚信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和行动。把培育和践行诚信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使之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遵循。培育和践行学生的诚信关键在养成,最根本的是要外化于行,即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以“知”为开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后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习惯[3]。

2.搭建体验平台

针对中学生不喜欢空洞说教的心理,诚信教育要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学校应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认真践行诚信。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德育在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普遍开展以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勤劳好学、节约环保、团结友爱等为主题的系列行动。”我校在德育系列活动中通过道德讲堂、签名活动、社团活动、观看宣传片、参加爱国主义活动,设置无监考老师监考的诚信考场让学生进行诚信考试及每年的“道德模范标兵”评选活动等,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反思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感受、体会到诚信是做人之本,从而自觉养成品质。

第3篇

关键词:中学 体育教学 诚信教育 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诚信是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追求诚信,诚信之风朴实憨厚,历史悠久,已经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今年我国“两会”代表委员热切呼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树立社会道德新风,为实践中国梦夯实互信基础,用诚信建设托起“中国梦”。青少年时期是建立诚信人生的开始,是最关键的时期,也是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侵蚀干净的校园,对学生的成长及教育带来不利的影响,诚信已成为广大学生急需提高的课程。本文概述了体育教育和诚信教育的关系,阐述了国内外青少年诚信教育的现状,根据青少年时期在体育课中发展诚信教育的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广大青少年得到身体锻炼的同时收获诚信品质,为我们的“国民品格”的提高打下根基。

1.体育教育与诚信教育

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手段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特征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是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也是世界沟通的语言,人类的无形资产。体育教育从属于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包括能促进诚信的任何教育手段,而体育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手段,也是对学生素质教育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的手段,更应该重视并提高。

2.当代中学生诚信教育国内外现状

2.1国外对青少年诚信教育

美国等北美洲国家在对中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他们更是重视对孩子青少年时期的诚信教育。美国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设计的基础教材中突出了诚信方面的内容,其教材建议老师在班上组织讨论,向学生介绍“最大程度的诚实是最好的处世之道”这句谚语。瑞士很早就将“诚信”入法,1907年瑞士国会通过的《瑞士民法典》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的民法典之一,这部法典的第二条就规定“任何人行使任何权利,或履行义务,均应以诚实信用为之”,使诚信原则成为民法的基本原则。

2.2我国青少年诚信教育

我国的青少年诚信教育主要是围绕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中诚信教育并没有很好的贯彻和实施,对学生起实际作用的诚信教育措施很少,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方法和技能都很少,学校、家庭和社会更要懂得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而在体育教学中得诚信教育也可谓是对诚信教育的独辟蹊径。

3.中学体育教学进行诚信教育的优势

3.1教育发展时期的优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从娃娃抓起,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有朝气,最有创新精神,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是国家的未来。他们若干年后将走向社会,他们的信用意识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啊。在思想方面,中学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也是自塑世界观人生观的开始时期;在身体方面,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在体育课中能更好更科学的锻炼身体,这一时期进行诚信教育是双管齐下,而且培育起来的诚信,更牢固,不易蜕变。

3.2教育实践性强的优势

诚信品质的形成,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这种品质是在实践体验中、社会活动交往中逐步积累形成的,现在的中学诚信教育理论性强,实践性少,这种教学观念、教学形式落后,体育课中则很好的解决了这样的难题,体育教育最核心的就是学生要身体力行,运动起来,在一种社会氛围和运动中向学生进行思想、行为、品德教育,并与生理、心理、社会融为一体,使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的磨炼中由量变到质变。

3.3教育持续性强的优势

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系统的进行训练、理解和渗透。增进学生健康是以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材的思想性,教学的针对性,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思想品质、集体观念、诚实守信等和方面综合素质都有极好的教育价值,这样良好的诚信品质在长期的磨炼中随之养成,体育课作为中学生的必修课,可以使学生们得到一个长时间有效的诚信训练,建立这种长效机制更能从根本上做到诚信待人。

4.中学体育教学贯彻实施诚信教育的措施

4.1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侧重支持

环境育诚是诚信教育的前提。在家庭中,父母给予孩子最直接的影响,应以身作则,另外学生会在青少年时期模仿父母处理事情的态度和方法,而诚信也居于其中;学校是最主要、最经常的生活学习环境,要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优化诚信教育环境,在体育课中侧重学生诚信方面的活动,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诚信锻炼,并在其他的课堂上有一定的应用。社会上,更该重视青少年的成长,全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举报街道社区篮球足球等活动时,不用聘请裁判,自觉遵守规则,市区准备诚信活动周等,此外,政府部门也应进一步采取措施使社会诚信对青少年发展起积极作用。

4.2体育教师加强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

为人师表、以身立教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应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定期进修和培训,以自身的诚信带动学生诚信水平的提高,更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严格要求自己,言必行,行必果,以身作则,做诚实守信的模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而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结合学生体育教材、体育课堂常规和学生中学时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的把诚信教育融入进去,并从实际上生活中带动学生诚信行为。

4.3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相互结合

在体育课堂上的诚信教育要与学生思想教育相结合,要做到每次课前有要求,课中有评价,课后有小结,把诚信根植于学生心中,把诚信作为学生自身行为的准则;诚信教育要与课堂常规结合,教师抓好体育课堂常规、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对遵守常规的学生给予肯定,对违反常规的学生进行批评和教育,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遵守规则的品质;诚信教育与学生体育课活动结合,体育活动种类多,竞争性、动态性强,突发事件也会偶然发生,这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诚实待人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过程,并结合体育教材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反应,通过集体和客观的评价、引导,让学生对实际问题有所认识,有所行动,有所领悟。

5.建议

5.1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的身体锻炼和诚信教育活动相结合。

5.2在中学时期是学生身体和心理成长最关键时期,每周应增设一节体育课或者组织较长时间课间操和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 蓝庆华;青少年诚信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2] 罗文;中学生诚信教育问题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金艳;如何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4期

第4篇

一、创造诚信氛围

结合学校开展的诚信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在班级创造一种有利于诚信品质形成的环境氛围。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诚信者人人夸,不诚信者遭鄙视甚至受惩罚的班级道德氛围。如我在开展《诚信教育与做人》的主题班会上,分以下几步进行1.诚信大家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通过看过的资料发表自己对诚信的看法。2.诚信教育故事,让同学讲自己听说过的诚信小故事,通过与故事中人物的沟通,让我们知道讲诚信是多么美好的事。3.面对诚信的危机,我们中学生怎么做?通过创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教育活动氛围,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养成诚信的良好习惯,讲求信用,真诚待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用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

教师的影响是永久的,教师在读学生时,学生也在读教师,学生会时时注意教师的言谈举止。作为班主任,我一贯坚持实事求是,诚实守信要培养诚信的学生,首先,要培养诚信的教师.教师是我们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参照对象, 所谓:言传不如身教,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一言一行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02年2月,美国一所中学28名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被任课女教师发现,判28名学生生物课得零分。他们还将面临留级的危险。在一些学生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学校要求女教师提高学生的分数,女教师愤然辞职,学校有近一半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要求老师改分数,他们也将辞职。教师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的考试更为重要。社会上一些公司也要求学校公布这28名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公司永远不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案例中,学生抄袭作业无疑是不诚实的表现,而这位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而且自己首先做到诚实守信,坚持原则,以自身正直的道德人格力量引导和感召学生和教师。

三、注重实践体验诚信道德

体验是道德品质养成中的重要环节,它具有主体性、实践性、社会化的特点,具有瞬间性与长期性的统一;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无意识与有意识的统一等心理及行为特征。诚信教育的实践与实效必然要求教育过程要注重体验环节的深化与教育引导,使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意志品质。诚信教育实践体验活动的实施,就是要充分发挥体验教育的这些优势功能,帮助队员逐步确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不断提高道德素质并最终实现未成年人的道德成熟,以实现未成年人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这也是诚信教育的“生命”所在。如在去年学校运动会上,本班的男子一百米已经进入决赛,这时由于该名选手参加预赛时受伤没法参加决赛,学生们为了班级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就想找人代替,而且觉得只要自己不说别人就不知道。这正是对学生诚信品质进行教育的关键时刻。我及早制止了事件的发生。这里涉及到道德意志力的问题。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使学生养成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用自己的道德意志去克服各种干扰,并调节自己的行为,这样就会形成高尚的诚信道德品质。抓住这一契机,我召开了“运动会后话诚信”主题班会。通过讨论,大家的思想得到了净化,诚信的品德得以弘扬。

四、倡导诚信文化,抵制反诚信文化

社会诚信行为大量缺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诚信文化的失落,而各种反诚信文化却相当活跃。比如,在反诚信文化的支持下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屡禁不止,抄袭作弊普遍不被学生认为是可耻的行为而被认为是一种有刺激性的冒险游戏。因而,社会各界要大力倡导诚信文化。与此同时,诚信文化的倡导要和创新意识结合起来,在继承优良传统和吸收古今中外诚信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诚信文化。

五、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第5篇

论文摘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亘古不变,可见诚信之重要,它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精神基础和思想保障,更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本。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这种不良现象也侵蚀着洁净的校园,对学生的成长及教育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诚信已成为广大中学生急需学习的课程。

新时期,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下,使诚信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学生是面向未来的一代,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因而如何正确把握新时期我国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很多基础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就中学生诚信缺失的状况形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作简要分析。

一、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的影响

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衣食住行,忽视或缺失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还有少数的家长全然不管孩子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甚至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等错误思想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孩子涉世之初,父母往往教育他们说:“社会复杂啊!老实人要吃亏的!”,从而使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萌发了一个理念——不做老实人!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讲诚信,给孩子起“模范带头”作用,例如,家长本来在家干私活,却给单位打电话请病假;甚至有的家长“教”孩子撒谎,帮孩子编理由蒙骗老师等。

2.学校因素

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但长期以来,德育在实践中过于简单化、缺乏实效性。如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造成学生诚信的忽视。在德育内容上,把德育简单地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内容过于理论化、抽象化、空洞化,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诚信这一最基础、最简单的道德教育,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诚信作为道德准则的重要性;在德育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学生不知道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另外,学校的许多行为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首先,学校由于应试制度的惯性,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难以付诸实践,给学生留下了对诚信的疑惑与矛盾。其次,学校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考核,要求各班主任统一学生口径,体现了学校不诚信的一面。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诚实守信的美德都被个人利益所取代。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企业恶意逃避债务和税收,做假账等现象层出不穷;虚假广告、虚假新闻屡禁不止;价格欺诈随处可见;人才市场的假文凭、假招聘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都对中学生的诚信造成负面影响,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这又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时期,他们会把从社会上看到、听到的用到自己的言行中。

4.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

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是导致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当代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成长在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中,过度保护、过度溺爱,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心理脆弱,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差,而且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会为获利而舍弃诚信。

二、如何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1.家庭方面,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榜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不单单是经常性的诚信理念教育,更应是表里如一的示范作用。从家庭教育来说,一方面,要发扬中国家庭诚信教育的优良传统。我国自古就有家庭诚信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对现在的诚信教育也有现实的借鉴价值;另一方面,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要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在“成龙成凤”价值理念中,要把培养孩子的诚信、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与开发孩子的智力相提并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适应目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2.教师方面,要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中国古代教育中提倡为人师表,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教师各个方面都应该为学生作出表率,只有教师自己做好了,才能要求学生做好,才能教育学生做好。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躬自厚而薄于人”的品格,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其“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助于诚信品德培养的书籍,指导学生经常阅读,让他们了解伟大人物诚信的形成过程和高尚品德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开阔他们的思想境界,激发他们培养“诚信”品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外,班级制订的班规班纪,一定要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在班级内建立适当的诚信奖惩机制,使诚信者因诚信得到益处,使失信者因失信而付出必要的代价。

3.学校方面,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责无旁贷。学校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诚信教育实施方案;举办《诚实守信承诺书》签字活动,要求学生在学校遵守行为准则;要以各科教学为主渠道,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让他们做到:第一,说话要算数;第二,做人要正直,不袒护包庇别人错误,不揽功诿过。另外学校的教育也要讲诚信,学校要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各项管理要常抓不懈,切不可忽松忽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的点滴小事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学校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都认识到树立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将良好的个人信用档案作为学生的一张“名片”,促使学生珍惜和维护自己的诚信形象。

4.社会方面,要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到对青少年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营造一个诚信社会。使还处在“清醒的认识,模糊的行为”阶段的学生诚信意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的道理,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诚信原则,将讲诚信贯穿于生活学习之中,提高在面临个人利益与诚信行为矛盾时的道德水平。

在现代社会,诚信的缺失困扰着世界,诚信的呼唤遍及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诚信建设,人人有责”,当代中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目前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把自己培养成为诚信的人。

参考文献

[1]寇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教育.思想政治教学,1998(7/8):89

第6篇

关键词:小学学生 诚信教育 学校对策

小学生品德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有阶段性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特别是要重视“历史主体的人的价值和主体能动作用,”“ 遵循小学生诚信道德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有机结合和相互统一,必将能有效推进学校诚信教育。

一、要充分发掘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

1.在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做到由事及理,由远到近,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并且是说实话。

2.要创设民主化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权威,不拘泥于教材,不受限于教师,畅所欲言,有话能说。

3.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积极引进小组讨论,情境引导等形式,在作业布置方面,增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内容,做到有形化、具体化。

总之,政治课应从“伟大”走向“平凡”,从一味强调培养高尚道德修养的人走向具体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有用”、“爱听”。

二、要适当编制和选用诚信教材

开设诚信教育课有针对性地结合社会现状,讲述一些真实案例,帮助学生提高对诚信道德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要选用好的诚信教育教材;另一方面,要编制自己校本课程。学校课程可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因此,学校可以把诚信教育作为新形式下专门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

三、通过讲授诚信故事和同伴诚信道德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诚信情感

1.用诚信故事感动学生。品格教育是美国传统美德教育,故事法是其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故事法就是运用读故事和讲故事的途径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美国品格教育研究者基尔帕奇克(kilpatrick)认为故事是发展儿童良好品格的重要方法。我们要采取的就是诚信叙事活动。一是收集相关的诚信故事、诚信寓言、诚信童话、诚信事迹,诸如“狼来了”、“列宁打破玻璃杯”、“日本松下企业的长盛之道”等等;二是要选择适当方式,可以通过老师讲,学生讲,或者编印“诚信故事”手册,也可以把诚信故事改编诚信话剧和小品,让学生演,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诚信品质对个人成长成功的重要意义。

2.用同伴行为感染学生。学校是一个大集体,班集体和学校集体本身就是教育的资源,学校集体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品德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1)集体中同伴之间相互合作又相互约束,有利于强化学生诚信道德情感。在集体活动中,为了达成一定的共同目标,要求集体成员必须团结一致、相互信任,任何不真诚、不守信的行为都会破坏整体行动的效果,影响共同目标的实现,一旦个别人的不诚信行为影响了集体共同目标的实现,那么他就要受到其它同伴的指责,自己也会感到内疚。因而,在集体活动中人们出于共同的目标很容易做到诚信,更有利于诚信道德情感的培养。

(2)集体中很容易形成诚信的榜样。学生通过观察榜样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及其结果(如受到奖励或惩罚),无需要直接的强化,往往就会习得类似的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把这种学习称作“观察学习”或“替代学习”。道德榜样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它可以使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体化、形成化、人格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性。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现实生活中身边的诚信典范,并自觉见贤思齐,效法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四、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个体的诚信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诚信意志

1.要让学生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个体诚信发展直接动力来源于个体诚信发展的现有水平和他人或社会对其诚信水平的期望和要求之间的矛盾。小学学生诚信行为的发生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素质中的道德水平,更重要的是诚信行为动机与行为是否得到的相应的回报。如果小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得出失信没有处罚,反而可以获得可观报酬的经验时,那么即使学生具备诚信观念和诚信行为的动机甚至诚信的行为习惯,长此以往,学生也会逐步放弃诚信。

2.要开展丰富的活动,设置道德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感受诚信的品质。

(1)体验被信任的感觉。比如,在美国的“课本轮换制”、澳大利亚的“公共课本制”,不仅培养学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品质,而且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潜移默化中进行了诚信的教育。

(2)体验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由于受传统“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对青少年的理财教育几乎是零。青少年教育是否一定要远离金钱,保留孩子心灵世界的“净土”?回答是否定的。学校可以组建了“理财小组”,让学生在理财活动中学习诚信,把理财活动作为诚信教育的有效载体,作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切入点,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中学诚信,做诚实守信的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3)让学生在志愿者服务中投身社会实践,自觉观察社会、体味人生,了解社情民意,用实际行动热心社会公益,坚持无私奉献,帮助困难人群,唤起社会良知,担当社会责任,体验诚信。

五、通过建立和完善诚信评价制度,实现学生诚信他律和自律,形成学生诚信行为习惯

1.量化评价方法。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对其的不诚信行为都记录在案。诸如考试作弊、欺骗、盗窃等等,事实上,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也是学校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基础。“诚信银行”和“失信记录”整合在一起就是学生诚信档案。通过科学的诚信考核体制,对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估建档,把学生的诚信状况作为升学的考核依据之一,这样才真正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2.质性评价方法。诚信行为的质性评价的基本标准主要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中有关诚信的要求。并且按诚信品德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层次水平,对学生行为进行质性评价。操行评语是目前学校用于评价学生最为常见的手段与形式。它不但简单方便可行,而且在教育学生、沟通社会与家庭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金红.小学诚信教育的分段实施[J].教育文汇,2002,(12).

第7篇

待人以诚,立信于社会,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身于社会的最基本的为人准则,更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石。诚实守信的品德必须从小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时效性,结合学校具体实际,从2003年起,我们学校以诚信教育为主题,先后成功申报县级课题(2003年)、市级课题(2006年)和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重点课题(2009年),经过九年不断探索,构建了学校诚信教育的83631模式。诚信教育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品质的全面发展,班风、校风、学风发生了根本变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确定了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

根据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精神,结合新时期德育特点和学校德育实际,针对初中生身心特点,我们将诚信教育分为真诚、明礼、重信、责任这四个一级指标,每一个一级指标包含若干二级指标,构建了诚信教育的目标体系。

(一)真诚

真诚是诚信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种正确的做人态度,以诚意相待,以从心底感动他人而最终获得信任。“诚于中,必能形于外”。真诚是做人的第一品格,是人与人相互依赖的基本保障,培养学生真诚之心,是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将真诚细化为诚实待人、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四个二级指标。

(二)明礼

明礼是诚信的外在表现。明礼不是一般地讲“礼仪”、“礼让”,而是注重公共文明和公共道德。诚信只有通过礼仪、礼让的形式,才能够最恰当、最真实地表现出来。明礼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一个创新规范,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对中学生而言,注重公共文明和公共道德,既是对诚信品质的培养也是对诚信的践诺。为此,我们把对明礼的要求细化为对人有礼貌、爱护卫生、爱护公物、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这五个二级指标。

(三)重信

信用是诚信最核心的内涵。它不仅要求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要诚实和守信,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某一个事物、某一种理念认识上的坚定可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孔子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重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点。为使学生做到重信,我们将重信细分为言行一致、不说谎、不欺诈、作业考试求真、多思、好问六个二级指标。

(四)责任

责任是诚信的保障。责任是指应尽的义务,分内应做的事,应承担的过失。社会成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有了责任意识,才能担当,会自觉遵守社会准则,履行自己的职责,尽到自己的义务,对自己的不足主动检讨,对自己的错误知错而改。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我们要求学生做到:有理想有目标、勤奋学习、勇于承担责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错能改。

在确定诚信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诚信教育的目标:学生诚信养德教师诚信立教学校诚信兴校(图1)。

二、三步法:总结出培养诚信品质的三步法

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在学校接受诚信教育的时间和内容层次不同,对诚信的感悟、理解、实践存在差异。依据心理学关于认知、情感、行动的关系,遵循序列化和差异化原则,在研究中,我们将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过程分为三步:知诚信树诚信践诚信。

认知改变情感,只有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诚信,以及诚信的重要性,学生才有可能在心理上接受诚信,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树立诚信意识的关键所在,因为来源于心理的认同是最好的教育。情感改变行为,有了对诚信的积极心理认同,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才会有积极的行动。随着积极行动的积累,诚信行为才可能逐步习惯化。诚信认知是树立诚信意识的源泉;诚信意识是诚信行为的源泉;诚信认知、诚信意识、诚信行为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互为前提、共同发展。

三、六条途径:形成了有效诚信教育的途径

(一)开展诚信体验活动

体验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是触动心灵的最佳方式,它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思想的洗礼和深刻的震撼,从而使其在认识上产生主动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是任何说教都难以达到的。在学生的诚信教育中,我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体会。

我们将体验活动作为重要途径,先后开展了个体体验、群体体验、岗位体验、角色换位体验等多种体验活动。具体包括:诚信入门培训;诚信格言比赛;诚信故事演讲赛;诚信故事征文比赛;我身边的诚信故事;假期诚信实践活动;成立诚信宣讲团、成立诚信监督岗;每周举行国旗下的讲话—我身边的诚信事;诚信之星徽章设计大奖赛;“今天,我做父母”体验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校外“听我说诚信”宣讲活动等。以上这些活动,我们都经过精心设计和认真指导,通过活动,让师生去感悟诚信,触动心灵。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使诚信教育渗透到了师生的每一天学习生活中,师生诚信意识明显增强。

(二)将诚信教育与班务管理相结合

诚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做诚信的人,实现由诚信知识向诚信信仰再向诚信行为的转化,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讲诚信的人。这就要求诚信教育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紧密结合,使诚信教育的实践性本质得以体现。诚信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是实现这一品质实践性的最有效途径。

我们围绕诚信班集体建设这一目标,把诚信观念具体落实到班级成员的行动中。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实施诚信班集体评选制度;建立学生诚信银行,记录学生诚信成长过程;制定诚信评比细则;规范诚信之星评选制度;每月底召开诚信主题班会,评选诚信之星;加强班级诚信文化建设,每学月一期诚信黑板报;强化班主任、学科教师对诚信的宣传、引导作用;每班开展诚信宣誓活动;各班精选诚信口号,每节课师生共同诵读班级口号。通过诚信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使学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哪些地方做得好,那些地方需要改进,日日有记录,周周有小结,月月有考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时时关注自己的表现,经常反省自己,将规范性要求慢慢转化为了自己内心的一种行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逐渐提高,班风、校风也随之好转。

(三)加强诚信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学生在课堂上既要学知识,也要培养美德。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品德的教育。通过研究,现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学科渗透法,具体措施有:教师向全体学生做诚信宣誓,承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宣誓内容纳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设计学科渗透诚信教案,挖掘学科诚信内容;推广诚信考试,诚信度高的班级可以取得诚信考试资格,实行无人监考;制定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具体细则;建立学生学习品质变化跟踪调查的档案;每期评选两名教师作为“诚信标兵”。在学科教育渗透中,我们首先要求教师诚信立教。通过教师诚信手册,促使教师加强诚信意识。

(四)营造诚信校园文化

校园诚信文化是学校诚信显性物质环境和诚信隐性精神环境的总和。它包括诚信的物质文化、诚信的制度文化、诚信的舆论文化、诚信的人际关系等。校园诚信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它具有激励性、弥散性和凝聚性等特点。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诚信的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诚信人格,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我们注重美化校园环境,营造诚信校园文化,让师生生活在浓厚的诚信氛围之中,每到一处都有诚信名言、格言提醒自己、警示自己,进行时刻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种来自内心的自我反省,远比任何说教作用更大。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在学习、生活环境中精心设计、张贴各种诚信名言和格言;学校广播站设有诚信之声专题节目;学生会诚信监督岗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诚信言行;办诚信手抄报、建诚信文化墙;每个班都将自己的诚信格言和班级诚信口号张贴到墙上。

(五)加强了诚信寄宿生活研究

结合我校是寄宿制学校的实际,我们将诚信教育延伸到学生的寄宿生活中,注重德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具体措施有:制定实施诚信寝室评选标准,每月评选诚信寝室、诚信室员;各寝室制定诚信寝室规约;在寝室内张贴诚信格言;建立住校生档案,对住校生每周进行一次诚信考评,将考评结果纳入每学月诚信之星评选;每期开展一次以“离开父母的日子,我们快乐成长”为主题的住校生文艺晚会;每月开一次住校生总结会等。

(六)建立了家校诚信联系机制

为了强化诚信教育,宣传诚信教育的意义,我们开办了诚信家长学校,努力使诚信教育向社区、向社会渗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和教育观,从而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标。具体措施有:学生每月把《诚信伴我成长》带回家里,家长在手册上签署评价意见,该意见作为学生诚信评价依据之一;班主任储存学生家长的电话号码,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学校每两个月都会组织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利用星期六或星期天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检查学生在家里和社会上的诚信效度;学校每一季度抽查一次家校诚信联系的开展情况,有时,还将家长请到学校进行座谈,以此增强家校诚信联系;与社区联合开办诚信家长学校。除了与学生家庭建立诚信联系机制外,我校还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社区和集镇开展诚信演讲、发送传单,进行小品演出,积极宣传诚信的意义和作用,努力使诚信教育向社区、向社会渗透。

四、三结合:诚信评价方式和规范的“诚信之星”评选制度成为学校有效的激励机制

每学月各班都会定时召开“学生诚信考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诚信考评,并在此基础上评出学校“诚信之星”。诚信考评依据主要来源于《诚信伴我成长》手册中记录的诚信事实、班委的记录、“我”的发现三部分。《诚信手册》学生人手一册,每周一记录,每月一评价,集中反映学生的诚信过程。各班的《班级诚信考评细则》是评分标准,经每班各诚信小组讨论得出当月的诚信值。对每位学生的诚信值按一定标准分A级、B级、C级、D级四个等级,其中A级为学校成信之星。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图2):

五、一个综合等级指标:建立诚信银行,储存学生诚信值,形成一个综合等级指标

学校还成立了诚信“银行”,每班设分行,建立学生诚信个人“账户”,根据表现兑换“诚信币”。学校工作实施小组,根据班级综合考评分,核定班级学生综合评价等级A、B、C、D的比例。各班根据学校工作实施小组确定的A、B、C、D等级比例,按学生终极得分,由高到低,核定学生等级,公示并将结果通知家长。无异议后,由班主任登记造册交实施小组,经学校评价委员会审核,再由班主任填写相应表册。学生初中毕业,学校将根据每个学生三年来诚信手册记录的每月诚信值,给学生一个诚信综合评价(A级、B级、C级、D级),作为综合素质的评价内容之一。在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后,诚信手册与其档案一并进入高一级学校。

第8篇

一、班级日常管理与学生诚信教育结合必要性

诚信教育是学生道德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我国《小学德育纲要》明确提出诚信教育应当成为班级日常管理重要的一部分[1]。班主任应当按照相关规范和守则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获得的诚信知识,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班级日常管理中学生诚信教育应遵守的原则

(一)诚信教育生活化

教育,和生活一直以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因而,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都应当遵守生活化原则。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和教育。与此同时,班主任应当将班级氛围营造为诚实守信的环境,促进学生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理解和体会诚信这一概念,进而自然地生出诚信的情感和行为。

(二)注重诚信教育渗透性

提及渗透性,必须要提到“隐性课程”这一概念[2]。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以间接、内隐的方式来体现的课程。隐形课程如果运用得当,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有很大正面影响,他能渗透进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使得学生们一直生活在诚实守信的环境之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们的行为、思想产生影响。长此以往,学生们自然就会形成诚信的思想、行为习惯。

(三)诚信教育要因材施教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格外注意因材施教原则,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这一过程也应同样遵守这一原则。因材施教其实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在性格、经历、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并结合当前形势及个人教育方法,有针对性、有专门性的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力求获得最好教育成果。在学校教育阶段,学生们的年龄、个性、能力、生活背景都不尽相同,因此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也同样应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对学生们进行合适的诚信教育。

三、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诚信教育可采取的措施

(一)营造班级诚实守信环境

教育所处的环境对学生们性格的养成有极大影响,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因此在因而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注意班级的生活环境及规章制度的建立。加强对这两个方面的建设,促使学生们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这些方面受到正面、积极的引导,进而建立诚实守信的品格。(二)建立诚实守信的榜样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榜样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学生很容易受到榜样的感召,对榜样进行崇拜,并对其行为进行模仿。因此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运用典型教育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们树立一个诚信典型,用这一榜样来感召、带动学生们,让学生们自发的向榜样学习,主动对其诚实守信的行为、品质进行模仿和学习,藉此让学生们更加诚信[3]。

(三)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和理论

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由“你要做”变成“我要做”即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学生们的诚信教育同样如此。因而在班级日常的管理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关于诚信评价的理论体系,对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诚实守信行为进行量化、考核和评价,促使学生们不断提升对诚信的理解,进一步认识什么是诚信、怎么样才能做到诚信,让学生们在情感深处培养出诚信的感情,并最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做到诚实守信。

(四)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我们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自己以身作则是重要的一步。作为老师,应当以信养信,用自身的诚信行为去带动学生们。学生们在平时受到老师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小学这个阶段,对于老师有着依赖、信任的感情,并一直以老师为榜样,以老师的行为为范例。因此在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要求,更应该用更高标准去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们的好老师,好榜样。最终影响整个班级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培养出诚信的优秀品格。

结语

在人们的一生之中,小学阶段是基础阶段,是为整个生命打地基的关键阶段。此时学生们的年龄较小,今后的很多思想和行为都是受到小时候的经历、教育的影响,是今后行为的形成阶段。因此这时对于学生们进行诚信教育对学生们今后的习惯、行为、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学生们多数时间在班级中,因此要想提高诚信教育的效果,必须要在日常管理中对学生们进行诚信教育。对此教师要有足够的重视,根据班级和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在对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渗透进诚信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道德水准,为学生们将来的行为、思想、人格、三观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保证学生们将来能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成翼,黄建美,刘镇江等.开设“学生诚信教育”课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0):98-100.

[2]韦美立.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东方教育,2015,(2):257.

第9篇

[关键词]诚信教育 加强 学风 促进 建设

一、学风与诚信的辨证关系

2500多年以前,子贡曾拿如何治理政事问自己的老师孔子。孔子回答:“备足粮食,充实军备,老百姓对政府就信任了。”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三项之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之中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这也是我们俗话所说的“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的来由。孔子从大处着眼谈信(诚信)与民立、国强的辨证关系,从小处着手,信(诚信)与学风二者之间亦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简单地讲,学生诚信度大,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效果显著,学风优良;反之,学生诚信度小,学习目的混乱,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果差,学风败坏。

二、诚信教育对于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1.外在规范作用。各学校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为了维持学生正常的学习,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并不是规章制度就一定能够规范每个学生的所有学习行为,即便规章制度约束住了学生的外在行为,学生上课心猿意马、心思在书本之外,制度也失去了其目的。而诚信教育,是用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来制约学生的行为。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诚信教育,形成学生诚实守信思想,使其自觉、自愿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并且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规章制度与诚信教育应该相互作用,使学生“内修诚信、外修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促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2.内在导向作用。诚信教育把学生个体的价值取向引导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层面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诚信教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形式,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他们将会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具体的奋斗目标。

3.群体凝聚作用。古人曾云:“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显然,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诚信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促进学风建设亦有着不可忽视的群体凝聚作用。学生个体对于诚信的认同,有利于把每一个个体都团结在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中,从而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在一个群体中形成“团结一致互助共进”的积极学习氛围。

4.周边辐射作用。诚信教育必然有利于学校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而一个有着良好的公共形象的学校必然会对社会公众、学校所在地区以及更大范围的周边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而且还有利于推动周边区域乃至整个社会诚信度的建构。反之,周边区域性或者整体性诚信制度的建立必然会为校园的诚信教育的实施起到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学校学风建设。

三、加强诚信教育以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

1.明确诚信教育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强化对学生的诚信学风教育。通过组织诚信座谈会,开展诚信征文比赛等活动,对其思想、学习等方面的引导,使信用道德成为学生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以此贯穿到学生学习的各个不同时期,培养其良好的诚信行为。

2.以个别学生为切入点,创新诚信学风教育

手段:(1)发挥诚信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使诚信成为“己任”,而非“趋利避害”的手段;(2)以那些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不够刻苦、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缺乏顽强坚韧的钻研精神的学生为切入点,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重视学生“人性”层次的诚信品质的培养,使诚信成为学生的内在品质;(3)尊重诚信教育对象的心理规律,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对于一些诚信缺失的同学,通过定期的谈话,督促学生养成诚信学风。

3.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诚信学习示范性作用,积极建设全班、全学校诚信学风

(1)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使他们自觉成为学生与老师之间诚信学风建设的桥梁和纽带,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在诚信学风教育中起模范带头作用;(2)针对各班实际情况使班级成员有组织地结成学习对子,让诚信学风融入道德规范,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四、从教育环境、制度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积极营造诚信大氛围

第10篇

【关键词】医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教育;思考

诚信是医学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不仅是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还是处理和协调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医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逐渐严重,而医学生时期是医务工作者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改变医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对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医学生的诚信现状

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当今医学生都是经过十多年正规教育,由国家挑选出来的优秀青年,理当具有较高的品德和素质。而事实上,在医学生这个特殊青年群体中,存在部分学生诚信淡化或缺失的情况,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专业学习上失信现象严重

一些医学生平时抄袭别人的作业;考试过程中作弊现象屡禁不止[1];毕业设计、论文剽窃他人的成果;临床实习过程中,杜撰、编造病历或抄袭住院医生的病历,编造各种理由请假,甚至旷工,缺乏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1.2求职履历掺水成风,就业协议当儿戏

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做文章,涂改成绩、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不是尽力充实自己,而是用以上方法夸大事实、自吹自擂[2]。同时,个别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脚踏几只船”,把签订就业合同当作儿戏,一有可能就不惜毁约,另谋他就[3]。

1.3拖欠学费情况严重,助学贷款偿还情况不容乐观

当前,许多医学院校为了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上学,一方面实行了困难学生缓交学费政策,另一方面与银行联系为学生争取国家助学贷款。但现实情况是部分学生由缓交变成了恶意拖欠,助学贷款变成了“无偿赞助”,很多当年得到助学贷款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把过去的承诺抛在脑后,一直不向银行偿还。

1.4谎意的恋爱,视爱情为游戏

当今的高等医学院校,学生谈恋爱已经是一件极为寻常的事情,这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绝大多数学生谈恋爱不付出真感情,常常以欺骗的态度相处,毕业之际往往也就是分手之时。近年来,医学生不住学校公寓,在校外私自租房,男女非法同居己是普遍现象,将本来纯真圣洁的感情视为人生游戏,对自己及社会极不负责。

1.5在日常生活中欺骗对方

医学生的诚信淡化与缺失,还表现在与他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说虚话、假话,欺骗对方,包括欺骗同学、朋友、老师,甚至欺骗自己的父母和亲人。

2医学生诚信缺失的基本原因

2.1经济原因

利益失衡,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医学生的诚信观受到了“众人熙熙,皆为利来;众人攘攘,皆为利往”思想的冲击,表现在医学生盲目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学生学医的目的由“救死扶伤”转变成“挣钱”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医德医风的培养不屑一顾,并且事事都只言利而不言义了。同时,就仅仅在专业学习上,由于受奖学金、就业及其他同学屡试不爽等因素诱使,有些学生便也产生强烈的投机心理,采取了作弊方式,养成失信的行为习惯。

2.2文化原因

传统道德文化失效与西方功利主义的影响。经济原因是医学生诚信缺失的“硬因素”,文化原因则是医学生诚信缺失的“软因素”。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是医学生失信现象加剧的物质动因,而传统道德文化与市场经济道德文化的异质冲突,以及西方功利主义思想的涌入,则是医学生诚信缺失在文化上的动因。人们鼓吹西方市场经济是“你争我夺”“、自私自利”“、商场如战场”等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不讲道德的经济,是以“发财”“、向钱看”为价值取向的经济。这实质上是一种误解,但这种误解却逐步使得传统的诚信文化失效,促进了医学生对诚信观念的淡化,进而养成失信的行为习惯。

2.3制度原因

缺乏制度规范,法律、制度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对诚信原则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的医学教育、医疗卫生机构都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各种相应的管理制度尚处在健全之中,制度建设的滞后使得教育行为和医疗活动中许多小行为无章可循,许多问题的处理也无法可依,从而为失信行为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可行性。

2.4教育原因

教育弱化与不力,事实上,医学生之所以出现种种失信行为,主要原因还要从对医学生的诚信教育缺失与不足方面去探寻。不管是经济原因、文化原因,或是制度原因,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医学生失信现象,其最基本的过程都是使得医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移位,当这种偏差移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医学生便会表现出失信现象。然而,教育在一个人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定位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医学生的诚信教育弱化与不力是医学生诚信淡化、诚信缺失形成的主要原因。教育弱化与不力主要表现在对医学生的教育方向错乱,与诚信教育的缺失和不足。

3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各种原因导致的医学生诚信缺失的基本过程都是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移位,而教育在一个人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定位过程中尤其重要,故加强医学院校诚信建设和医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改变医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环节[4]。

3.1树立医学诚信教育理念

新时期进行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育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备良好医学专业知识和优秀医学道德的医学人才。教育理念是学校全部教育教学的精神底蕴,对学校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起价值导向作用。因此,医学院校诚信教育建设应进一步明确教育目的,积极树立和倡导诚信教育理念。

3.2充实医学诚信教育内容

目前,医学院校的医学诚信教育目标还不很明确,教育内容相对乏味、单调,尚未形成一个内容丰富而充实的诚信教育内容体系。因此,必须不断充实医学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医学诚信教育内容体系。医学诚信教育的内容既要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具有现代价值的诚信思想结晶,增加传统文化底蕴,又要紧跟社会和时代的步伐,使医学诚信教育体现时代特性。

3.3构建医学院校诚信教育制度体系

构建高效、完整的诚信教育制度体系,是广大医学院校诚信教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任务,也是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建设的重要对策之一。广大医学院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不仅要在教育管理制度上体现诚信,而且要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将个人诚信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指标之一,以全面反映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纪律等情况,并将其作为学生学籍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5]。

3.4创新医学诚信教育方式

医学诚信教育是广大医学院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为提高医学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医学诚信教育的使命感时代感,必须创新医学诚信教育方式,充分发掘医学课程医学诚信道德教育资源,加强医学院校校园活动中诚信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网络对医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以提高医学生的诚信意识,规范医学生的诚信行为。

3.5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

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为医学院校的诚信缺失起到了极为消极的示范作用。由于行业信用的建立是以整个社会信用的建立为依托的,整个社会信用的建立又是以行业信用的建立为出发点,故医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还要从整个社会中去寻找,而医学生的诚信重建也需要和整个社会联系起来。这就要求在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构建出诚信的社会氛围,让“一处失信,处处受制”这句话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让全社会都树立起诚信意识,践行诚信行为。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医学生的诚信教育,这是医学生诚信淡化与缺失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所进行的医学诚信教育,无非是道理的说明,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和意义,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改造等。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医学生的诚信重建也是如此。因此,医学生的诚信重建,要摒弃已往那种空谈诚信教育的方式,既要加强医学生的诚信教育,更要让医学生在实践生活中不断锻练和增强自身的诚信意识,做到时时诚信、事事诚信。同时,因医学生的诚信缺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医学生的诚信重建自始至终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人无信则行不远。”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的诚信,关乎生死,至关重要。医学生的诚信重建,意义深远,同时也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金波,徐冬冬.从考试作弊视角谈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1):93-94.

[2]寇小宜.关于加强医学生诚信廉洁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6):812-813.

[3]曾爱平,冯泽永.医学生如何走出当前就业困境[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408-410.

[4]张健,笪宇蓉.医学生诚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5):376-377.

第11篇

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犹如“人”,一撇一捺,一撇是诚实,一捺是守信,有诚实和守信,“人”才能站稳脚跟。高尔基说:“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谁如果失去了金钱,他只是失去了他能再次得到的东西,要是谁失去了诚信,他就会失去了他再也不会得到的东西。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和信奉,为取信于民,商鞅立木取信,实行变法富国强邦;为获得百信信任,沛公刘邦还军霸上,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为谨守兄弟情谊,关将军身在曹营心在汉,传为千古美谈……

诚实守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所在,是雷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雷锋短暂的一生中,坚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说到的一定要做到。在国外,美国从幼儿园和小学起就重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美国一位青年女教师在参观了雷锋纪念馆后,用中文在留言簿上写下了“雷锋属于世界”的文字,并表示回美国后要把“雷锋精神”传播给自己的学生。

当前,我们必须把诚信作为办学理念,诚信只有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才能成为诚信校园。构建诚信文化首先从构建校园文化开始,从每面墙壁、每块土地上下功夫。多方面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艺术家等展示诚信文化。其次,在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中,引入诚信要求,使诚信成为学校的主流文化。再次,在学校办学宗旨、办学思路、办学规划以及办学实践中引入诚信要求,诚信立业、诚信创业。诚信校园文化有助于确立学生的自我意识。诚信是主体意识的道德基础。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通过构建诚信校园文化,能促使学生发展追求真善美的能力。

教育是诚信道德的根本与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取信于学生,影响学生。取信于社会,影响社会。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楷模,以崇高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为达到构建诚信校园的目的,建议学校开展以下形式的活动:

一、把每年的三月份定为学雷锋月,开展以“新世纪我能行”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让学生到福利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并作为一项好的传统坚持下来,以此将诚信意识渗透到学雷锋精神中。

二、诚信校园的环境布置,利用校内橱窗、教室黑板报、校园广播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

三、充分利用每年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的活动契机,在全校开展“回归诚信”的手拉手活动。向全校学生发出“呼唤诚信,共筑诚信”的倡议,并提倡诚信考试,希望全校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家做一个诚信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诚信的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

四、每年5月份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要注重把雷锋精神、诚信教育渗透到艺术节中,丰富艺术节活动的内涵,让学生既在活动中感受到文化艺术的气息,又在实践中体味到同学之间的友情和真诚待人、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开展学雷锋活动,弘扬民族精神、雷锋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诚信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将它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即把学雷锋、讲诚信落实到全体活动中,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学习雷锋精神,建设诚信教育。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雷锋精神在新一代孩子身上体现,让诚实守信根植于孩子的心田。我们相信,学雷锋活动将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是一种传递,爱是会传递的,诚信也是会传递的,雷锋精神代代传承。打造诚信的文明校园,是我们每个教育者实实在在的追求!

第12篇

教师 德育教育 实践 诚信 榜样 潜移默化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62-02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下面就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1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有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2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课堂上,还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座位,把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课下,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动小组”,相互质疑问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良好的学风,促进整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形成了你追我赶奔优异的好风气,坏的习气逐渐减少的好局面。

3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1 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

3.2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如组织学生出版“诚信专刊”,阐述诚信的含义,列举诚信的事例,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在班内张贴“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教育。

3.3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任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

4采用榜样教育法

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在树立榜样时,既要注重树立优等生榜样,又要特别注重树立中等生、学困生的榜样,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发扬他们的优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为不同方面的榜样,可以是劳动方面的,可以是助人为乐的,可以是守纪律的,可以是文艺的,可以是体育的,等等。总之,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5学为人师,行为世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