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优秀辅导员

优秀辅导员

时间:2023-05-29 18:24: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优秀辅导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优秀辅导员

第1篇

一、不断学习探索

自担任中队辅导员以来,首先积极向学校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用于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然后我在工作中始终做到认真细致的观察,从孩子们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塑造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我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越来越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认可。

二、近朱者赤

我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生活学习的榜样。因此,在平日与学生相处时,我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示范。我既是辅导员,又是孩子们的老师。自己的言行就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师生朝夕相处,如影如形,身正则影正,身斜则影斜。所以,作为辅导员的我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生活、学习的好榜样。如:每天要求学生不缺席不迟到,自己就不能误课,我坚持每天7:20前准时到校;在学校只要我发现卫生区、教室里有纸屑、果皮时,总是悄然无声地弯腰拾起,发现哪儿桌椅不整齐就亲自调整好。久而久之,每当我往教室门口一站,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在看自己周围有无纸屑,桌椅摆得是否整齐。孩子们都自觉养成了讲究卫生的好习惯。正如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爱护每条红领巾

我们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比较多,我就利用植树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等时机,组织队员们开展相关活动,通过出宣传栏、板报、手抄报、新队员入队仪式等感召队员,让他们以红领巾为自豪,为红领巾添光彩,每天把红领巾戴好。并根据学校实际、学生特点,结合时代要求组织班级少先队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争做小雷锋教育系列活动、疫情防控教育系列活动、文明礼貌小主人系列活动等。

为了架起师生间相互依赖的桥梁,培养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我常利用班会、队会给同学们讲故事,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在感受爱的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去爱每一个人,因为一个真正得到爱的孩子才会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才会懂得真正去爱别人。

而我也总是用心让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真实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既爱那些品学兼优的队员,充满热情地培养他们;更爱那些基础较差的队员,认真地寻找着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并且经常暗中鼓励他、帮助他,不断发现他的优点,并给予表扬。

四、让孩子展示自我

第2篇

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年年出色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积极投身于学校教育改革的实践,努力按素质教育规律办事,尤其是在担任我校辅导员一职以后,我更是不分昼夜地操劳着,一心一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谋划着、实践着。在辅导员工作中,我始终把孩子的信任当做荣耀,把培育孩子的事业当做人生的光辉阵地,以爱心和恒心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少先队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热爱少年,热爱少先队工作。

一、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个人修养。

作为一名做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我知道如果想有全面发展的学生,必须有全面发展的教师,更要有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不断学习的辅导员。所以我认真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和知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主动进行业务学习,汲取别人优秀的做法和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不断总结提高,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富有创新。“己所不正,何以正人”,我时时刻刻谨记自己是一名辅导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无论在同事中间,还是在学生面前,都努力按照一个优秀辅导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做得更好,达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效果,使辅导教育工作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 关爱孩子,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要让班级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絮,源一个“爱”字。谁不爱学生,谁就教育不好孩子。我把这平凡而简单的爱融于日常琐碎繁杂的工作中,以自己友善和蔼的笑脸,豁达向上的胸怀影响、感化学生,全心全意地爱每一个孩子。平时,我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孩子谈心,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和心理动态,让孩子感受老师的关爱与温暖。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是了如指掌,课堂上关注学生学习情况,课后针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学法上的指导,尽量让每个孩子发挥潜力,快乐学习。

记得2000年我担任了辅导员兼班主任工作。由于很多学生都是从各个村级学校来的,各个方面参差不齐。刚刚开学的一个月特别的难,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需要住宿。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也不太适应这种生活。有的同学想家,有的同学吃的不合口,也有的同学不适应这种生活环境。这些问题让我很苦恼。所以,我就经常和生活指导老师沟通,亲自到宿舍去与他们聊天,并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及利用队会来开导他们。让他们知道学校是个大家庭,需要友爱、需要温馨。渐渐地,同学们都适应了这样的环境,从而也能在校安心地学习了。

三、培养干部,抓好队伍建设。

在少先队工作中,小干部是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是辅导员与队员之间的桥梁。因此我在开展少先队工作时,将突破口放在培养、建设一支有魄力、责任心强的小干部队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来组织、管理队员。从计划的制订、报刊的分发,到各项活动的开展都放手让小干部去干,让他们多动脑筋,发挥创造力,让这些“小演员”在各项活动中出色地、尽情地“表演”。当然,辅导员要处理好“放手”与“培养”的关系,适当的加以指导、点拨、教育。

四、勇于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线。只有开展丰富多彩,集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队活动,才能使少先队组织充满活力。但少先队活动没有现成的教材和固定的课堂。如何把活动搞得扎实,多姿多彩,并且富有创造性,我想必须从细微处入手,着眼于事物细处,并小题大做。例如:学生“吃零食”本是件小事,非常平常,但我从小事入手与“如何教育队员学会合理花钱”联系起来。别出心裁地组织了一次“比花钱”的小队活动。队员听老师要我们学花钱,而且还要“比”,他们不得不考虑这钱应该怎么花,小队中进行评比“看谁的钱花得最合理”。再如,我在与家长的接触中了解到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意识强,只知道接受父母对他们“体贴入微”,却不懂得如何去关心、尊重父母。于是我利用“三八”这个传统节日,组织队员开展中队活动《献给妈妈的爱》。在充满浓浓亲情的气氛中,队员们进行了自我教育,懂得应该关心、体贴妈妈的辛劳。这些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和支持。

总之,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担负着塑造少年儿童灵魂的重任,寄托着家庭和社会的重望,承载着美好而光明的梦想。身为一名辅导员,我自豪;献身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我无怨无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勤学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力求以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3篇

本人XX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担任班级中队辅导员。伴随着那张张可爱的笑脸走过了整整7个年头。7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一边工作一边了解了少先队工作的神圣,也爱上了这份事业

回顾7年的工作,我为我的每一点进步而高兴,为自己能更好的服务那一群群孩子而骄傲。

一、为人师表,注重身教,做儿童的表率。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中队辅导员更应如此首先。因此,我很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让学生不乱丢果皮纸屑,那么我只要见到纸屑就随手捡起,并带领中队委员做好值日工作,值日生每日一换,但我自己却是永远的值日生,用我自己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着这群可爱的孩子。

二、关爱儿童,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作为中队辅导员,我对自己的学生倾注了无限的热情和关爱,尊重他们并以诚相待。工作中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处处为学生着想,时间一长,自然成了孩子们的知心朋友。XX年9月,我进入汇翠学校工作,并被安排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如何让自己一个年轻的男老师做好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我理清头绪,觉得首先要和这些不谙世事的学生成为朋友。于是,我为自己定下了“做学生课堂上的老师,课堂下的朋友”之目标。三年以来,我时时以此鼓励自己。在“学困生”身上发现、挖掘闪光点,并悉心扶持,让它发扬光大;在“学优生”身上寻找可塑点,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勇于表现自己。三年级时,我们班建立了班级qq交流群和班级博客,学生们更是以此为交流的阵地,更加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三、培养中队干部,抓好队伍的建设。

积极,向上的少先队集体的形成,离不开小干部的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得力的小干部是很重要的。我就采用了学生自荐与民主选举的形式选拔队干部。由队员们评选出各方面能力强,又关心集体,有强烈的责任感的队员做中队委员。同时,为了鼓励中队里的每一个少先队员都能积极参与中队建设,我从二年级起开展了“我是班级小主人”的活动,意在让学生们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主人。通过近二年来的实践,中队队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有了大大的增强。而正是有了这些富有责任心和自豪感的队员们,我们三(1)中队才会被评为学校“优秀班集体”、“文明班集体”。

四、勇于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

工作7年,我深深体会到: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带领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是辅导员的天职。结合队员特点,在组织活动时,我力求达到“五点”,即活动主题要小一点;活动内容离队员要近一点;构思设计要巧一点;,活动要落得实一点;内容形式要新一点。在这个方法指导下,我组织队员们开展了“我最喜欢的老师”、“夸夸我的同桌”等活动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结合我校的实际和周边的资源,于2010年成立了“三(1)中队社区志愿者服务小组”,队员们在小区里进行“收集废电池”的环保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同时,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竞赛,队员们也都投入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我们在常规评比、学科竞赛、艺术类竞赛中都获得了多项的荣誉,一张张奖状书写着我们这个集体的凝聚力。

第4篇

一、在人生职场的选择上,甘愿奉献民办教育事业

他大学毕业后,来到湖南同德职业学院担任辅导员,一干就五年,与民办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他的教育理念在学院中独树一帜,他工作中所体现的语言技巧、处事方法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因为他时刻谨记着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的社会责任就是:把学院交给他的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真才实学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此,他把这一教育理念外化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在生活中他也坚持因材施教、严谨管理的带班特色,这些年他真干出了点名堂,就如当初他所说:他执意与同德同发展共成长。

二、在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上,奉献青春年华,无怨无悔

要当好大学辅导员很难,要当好一个民办学校的专职辅导员就更难,学生的政治思想表现,行为习惯、综合素质、专业成绩、技能水平以及学生生病,情绪低落、家庭经济困难等等,都必须要用爱心、责任心。

他深知教师责任重大,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以校为家,不管课内课外,只要班上有一点儿问题,他都会及时地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帮助解决,绝不拖延时间。228班学生王烈光,娄底市双峰县人,家庭贫困,从小体弱多病,高考不理想,情绪低落。来校后,一直很自卑,抬不起头,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宋老师了解情况后,与他促膝谈心,关心他的生活,甚至搬到学生宿舍,与他同吃同住。不断的鼓励他,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后来,这名学生振奋精神,充满自信,门门功课名列前茅,尤其是专业技能学得非常扎实。

毕业时被深圳恒镭光电有限公司选上,现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还有,259班李昕、杨蕾等家庭贫困学生,在他的关爱下,克服了重重困难,自强不息,现已成为班级骨干。李昕还担任了社团交际舞协会的会长,他对待学生一视同仁。狠抓班级学纪学风建设,到目前为止,所带的学生都已获得汽车检测中高级证、电工证、家电维修中级证、安全特种操作证。并受到实训车间师傅高度评价。

他所带的学生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更有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在这背后,宋老师牺牲了多少个周末与休息时间在实训车间里度过,就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因为学生把宋老师当成良师益友,所以学生拥护 ,尊重他。师生团结和谐,争先创优成为风尚。

每期开学,入学率达到100%,课堂出勤率达到100%,所带班级连年被评为学院优秀班级。他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以致于28岁了从未谈过恋爱,有人问他值得吗?他说:无怨无悔。

三、抓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润物无声寓教于乐

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教育方式,形成各自为伴,行动自由,不受约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为了正班风,树正气,他狠抓行为规范校纪校规教育。制班规班训,并要求学生写下最为欣赏的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

张贴在课桌上,提醒自己,规范行为,不断进步。同时积极地组织开展系列的主题班会:“学会求知,规划人生,走向成功,报效祖国”、“爱心、责任心、自信心”三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班上班纪班风建设。

为了丰富学生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他利用自身的舞蹈专长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如学院三八妇女节晚会、迎新生晚会、元旦晚会、常德市大学生四月文化艺术节、世界汉诗协会柳叶湖篝火晚会,鼓励学生加入学院各种协会,促进学生自我综合能力,有的学生已成为各协会的骨干。在得到快乐的同时,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信。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他先后带领着200百多名学生利用暑假实习前往广东、东莞 、深圳、上海等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社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且拿到自己第一份工资,挣到学费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第5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 辅导员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248-02

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管理工作,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学习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修炼,提升自身文化底蕴,全面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素养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1]。

1 辅导员工作现状

1.1 工作热情缺乏

辅导员的工作纷繁复杂,从学生入学开始到学生顺利毕业,从宿舍管理到心理疏导,从学业指导到就业规划,涉及到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心理等各个方面,工作压力大、责任重,千头万绪的事务性工作让辅导员对职业产生倦怠,工作热情减退,疲于应对。

1.2 工作能力不足

辅导员的专业领域各不相同,缺乏系统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知识,辅导员不是百晓生也不是百事通,有些辅导员花费了大把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但在处理学生问题上仍然简单粗暴,教育工作形式单一,大多还是填鸭式、灌输式,用规定、规范、纪律、手册等约束学生,管理和育人的成效甚微,工作方法及策略有限,自身的学识修养及阅历不足。

1.3 工作保障不够

一些高校对辅导员的管理、培训、晋升的规范还不明确,重视专业教师,而忽视了辅导员的工作,认为辅导员就是高级别的学生“保姆”,学生班级的“保镖、保安”,辅导员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有为却无位,使辅导员怀疑自我价值和工作的意义,价值观也陷入错乱中。

2 辅导员学习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2.1 坚定辅г崩硐胄拍

优秀传统文化中富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修养内容,对高校辅导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应该克制私欲,从教育先贤的感人事迹中汲取养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因为辅导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辅导员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吸收身正的内涵,淡泊名利,安贫乐教,才可以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辅导员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远大目标和理想,正确认识辅导员人生导师的使命,才能在教育事业中经受住考验,认真肩负起辅导员这一光荣的事业,“传道授业解惑”,以身立教,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学生的示范,无私奉献,找到辅导员工作的兴奋点,增强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2]。

2.2 培养辅导员道德情操

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陶冶情操,促进道德品质优化,它体现了坚韧性、严谨性和感染性。它旗帜鲜明地让我们树立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正确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坚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做事原则。辅导员要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首先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在工作中仁爱学生,将心比心,牢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中华民族一切社会公德的基础,也是辅导员育人的行为准则[3]。辅导员要对学生多鼓励,多沟通和积极关注,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用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和关心落实高校“以人为本”的理念。

2.3 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

辅导员的工作需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尊重个体,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个性化指导,因材施教,要掌握很多教育技巧和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传统教育工作的精髓。辅导员做的是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要更好地了解学生就要把握时代脉搏,保持与时俱进,了解新事物新形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要达到“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辅导员要用人性化的管理育人模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手段,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循循善诱,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辅导员要善于把握规律,用科学的态度和“慎独”的精神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来汲取教育理念和方法,研究创新现实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学习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辅导员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3 辅导员学习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3.1 打造校园文化环境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建立品牌社团等活动,走精品校园文化的内涵式发展路径,可以在校园增设传统文化宣传栏,设立校园国学角,结合不同的节日、名人纪念日来组织教职员工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坚持以文化人,发挥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作用,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促使辅导员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继承者和传播创新人,在文明和谐的文化新风中提升职业素养。

3.2 加强学习培训交流

开展辅导员传统文化大讲堂,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和交流。高校的学生处、人事处和二级学院应该重视辅导员的培训和能力培养,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晨读经典著作如《论语》《礼记》《孝经》等,诗词歌赋创作比赛、书法国画创作大赛、以及国学演讲论坛、“用经典赛经典”等征文活动、演讲、舞台剧、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促进辅导员深入学习传统文化,让辅导员在参与学习中体会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和文化内涵,储备扎实广博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厚积薄发,提升科学工作的素养。

3.3 开展丰富实践活动

开展辅导员进社区、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宣传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仁爱品德,如为老人剪纸、教老人五禽戏、太极拳等民族养生方法,陪伴老人们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增强琴棋书画的技艺,修身养性,在实践中学习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让传统美德“外化于行”,深刻感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让第二课堂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思想、滋润心灵的作用[4]。让辅导员深入学习,参与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及相关活动中去,通过体验、实践和感悟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3.4 建立立体传播平台

建立新媒体的平台,通过微课堂、微博、微信等微平台向辅导员传输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思想教育的传统阵地有效连接,统筹各种资源,打造传播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立体式传播平台[5]。丰富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形态,扩大其信息覆盖面,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

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绝非朝夕间可以完成,它需要每个辅导员躬身实践、自觉磨砺和不断创新,通过学习体验和实践来感悟,推动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亭.文化传承创新视阈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探析[J].科教文汇,2012(4):12-13.

[2] 孙小金.古代德育方法对辅导员工作的启示[J].中国德育, 2010(11):30-32.

[3] 陈晓军.儒家和合思想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40-42.

第6篇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与意义

职业通常是指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是从业者播种劳动果实的土壤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由此可见,高校教师是一种职业,高校管理人员也是一种职业。而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也应当成为一种职业。职业化通常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将社会中的某项工作固定地作为个人谋生的主要手段的现象,二是指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决定了他们是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力量,也决定了他们在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优质化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素质精良、结构优化、相对稳定、战斗力强的辅导员队伍。实践证明,有效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对于促进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增强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水平、优化辅导员队伍的结构、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维护校园和谐和安全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制约因素

首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存在着认识误区。其一,在辅导员身份问题上,认为辅导员既不完全属于教师编制,也不完全属于干部编制,出现辅导员身份的“蝙蝠”效应,使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均得不到有效落实,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化。其二,在辅导员职业问题上,认为辅导员工作不可能当做长期或终生职业来从事,而只能当做阶段性工作岗位来从事,导致多数辅导员职业思想不够牢固,在岗思转岗, 工作不安心,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化。其三,在辅导员选配问题上,认为年青辅导员和大学生没有代沟,容易沟通,因而辅导员的选配对象要年青化,导致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化。其四,在辅导员职责定位上,认为辅导员只要负责大学生日常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把大学生管好、不出事就好了,不需要层次太高,导致辅导员工作职责低端化,进而导致辅导员的职称结构、职级结构不合理,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化。

其次,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现状的影响。一是辅导员队伍年青化现象十分明显,绝大多数辅导员都在三十岁以下;二是辅导员队伍低职称化现象十分明显,绝大多数辅导员都是助教和讲师;三是辅导员队伍低职级化现象十分明显,绝大多数辅导员都是科员、副主任科员或主任科员。

第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制度落实乏力。《规定》对辅导员的培养与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辅导员既可以按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的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也可以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来确定相应职级的行政待遇并给予相应的倾斜政策,这是落实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的有效政策保障。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措施与其实施

首先,要坚持选聘标准,把好辅导员选聘关。辅导员的选聘标准,一是热爱辅导员工作,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二是具有研究生学历,德才兼备,乐于奉献和潜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是具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四是具备较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和大学生管理工作能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指导能力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能力。

第二,坚持统筹规划和统一领导,把好辅导员管理和考评关。一是对辅导员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明确学生工作部门是学校管理辅导员队伍的职能部门,与院系共同做好辅导员管理工作,明确院系应对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二是由学生工作部门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统一组织对全校辅导员工作的考核评价工作,按照略高于其他教职工的比例确定考核优秀人选。三是由学校统一组织优秀辅导员评选工作,校级优秀辅导员从年度工作考核优秀人选中产生,校级以上优秀辅导员从校级优秀辅导员中产生,明确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并按一定比例评选,统一表彰。

第三,坚持优胜劣汰,优化结构,把好辅导员分流关。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并不是要求所有辅导员都要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而是有选择地推进优秀辅导员的职业化。要在把好辅导员选聘关、培养关、管理和考评关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行政职级评定制度及其他各项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和吸引那些热爱辅导员工作、职业能力较强、能够履行中高端工作职责、工作实绩突出的辅导员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成为辅导员工作团队带头人和工作骨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6.

第7篇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47-02

目前我国面临着经济转型,亟须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端口,高校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和压力,而高校毕业生不仅应拥有过硬的职业技术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应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品德,对于学生品行、道德和为人处世能力的培养直接依赖于天天和学生接触的辅导员,所以建设一支政治可靠、水平高、有责任心,还能懂得育人方法的辅导员队伍,成了各校尤为重视的部分,本人对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队伍年轻化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在2005年之后开始升格或者扩大招生规模的,引进的辅导员平均年龄在30岁以内,很多“80后”甚至“90后”也加入其中,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总体上有利于开展工作,相对较小的年龄差距使得师生之间的隔阂变小了,价值观和意识驱动,同时由于年轻导致了教育经验不足,缺乏责任心、耐心,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引导,特别是在一些思想政治问题上,缺乏引导的经验;另一方面,因为学校编制有限,往往将有限的编制用于招聘优秀的专业教学人才,辅导员老师素质一般不高,很多年轻老师在学历结构上是大专学历甚至更低,缺乏从理论上对学生给予指导的能力,目前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本来在成长过程中就缺乏与人相处的包容能力,更需要老师在心理上和管理上站在更高的水平上让学生心悦诚服,但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导致既缺乏经验又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和水平。

2.辅导员队伍比例失调

学校的大规模扩张带来的是师生比例失调,也同样带来了辅导员与学生比例的失调,很多院校上百人甚至数百人配一名辅导员,该辅导员可能还要身兼其他职务,处理日常工作已十分繁忙,更不要说与学生面对面单独交流、了解学生的心声了,很多学生反映大学期间从未和辅导员老师有过交流,虽然与个别辅导员责任心不足有关,但师生比例的失调却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教育部要求各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200,还应该在各个班级配有兼职的班主任老师,但是能做到这样的学校少之又少。

3.辅导员工作难以界定,吸引力差

辅导员工作零碎繁杂,天天面对学生,从考勤到卫生、从晚自习到学生活动、从比赛到考试,每一项都属于辅导员的工作,每一项都不能耽搁,既忙碌又很难有足够的进步和发展,大部分院校在职称评审、绩效评估和奖金发放上都偏向教学和科研工作,辅导员工作只能计算工作量,且天天重复,很难取得什么成绩,对辅导员的个人发展并没有实际帮助,这就更无法吸引校内的优秀人才投身到辅导员工作之中,大部分老师在职业选择中都会偏向教学科研方面,很少顾及学生工作,只有职称评审需要时,才会兼任一部分学生和辅导员工作,以这样的心态是很难做好辅导员工作的。

二 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思考

1.主观注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认识

辅导员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中的一线力量,也是中坚力量,是高等院校提升学院内涵、提高校风校纪的重要保证,因此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容忽视。

首先,应该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和录用,有目标的、主动地去选择辅导员人才,而不是被动地应付,采用与选拔教师程序相同的方法,由校内校外多个部门建立招聘小组,公开公正的选拔人才,在录用辅导员的过程中,应适当放宽学历和年龄门槛,让更多有经验且富有责任心的老师加入辅导员的行列之中,充实辅导员队伍,提高师生比例。

其次,重视辅导员老师的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吸引优秀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辅导员特别是专职辅导员主要依靠行政坐班费和带领班级的数量作为收入来源,这不利于奖优罚劣,应适当从学院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采用绩效工作的形式,对整体考评优秀的辅导员给予更多得奖励,通过一些奖惩措施提升辅导员的积极性,同时还应更多地将辅导员平时参加的比赛、学生管理工作纳入职称评审项目中来。

2.客观加强对辅导员制度的完善和管理

首先,只有完善辅导员制度的管理,才能建设一支高效、尽责的辅导员队伍,各高校应该积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范围对应的考核制度,适当的将教师与辅导员工作分开,让辅导员可以专心从事思想政治和日常管理工作,有更多的时间来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动向和思想状况。

其次,以各种方式提高辅导员素质,应该在校内开展辅导员心得体会交流工作,通过对优秀辅导员的奖励和榜样的树立,引导广大辅导员走向自我提高的修行之路。一方面,积极向同事学习;另一方面,积极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在学历升迁、和职称评审上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总之,建设一支高效、专业、责任心强的辅导员队伍是强校之本,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德才兼备的保证,各高校应该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各级领导应该把这项工作当做一

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来抓,逐渐修正一直以来在辅导员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客观制度化的保证主观自我意识的提高,为建设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敏、李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第8篇

对辅导员的考评,是对辅导员工作的肯定和认可,但如果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考评体系,则会使辅导员产生消极情绪,给辅导员队伍带来负面效应。因此,应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激励和促进学生辅导员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质量,不断完善辅导员考评体系。考评工作根据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实施原则,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核。辅导员评价考核由辅导员自评(个人总结)、学生测评、系部考核小组测评、学生工作处(团委)工作人员测评和辅导员互评五个部分组成。考核的结果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各等次比例按教职工考核办法规定。年度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的辅导员由学院授予“优秀辅导员”称号。辅导员考核结果和辅导员奖惩、晋级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挂钩。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实施原则,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核,全面实施考核目标管理,能有效激励和促进辅导员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五)注重人本管理,营造和谐环境

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责任重大,而工作压力大,工作实质烦琐,已经是当前学生工作的显著特点,因此情感激励能为辅导员创造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采用人文关怀的情感激励能够让辅导员感受到被关心和尊重,建立融洽的工作氛围,让辅导员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情,最大限度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为辅导员创造人性化的工作条件,保障辅导员身体健康。根据辅导员岗位工作特点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规律,辅导员上班时间可灵活安排。在日常管理中,各部门不得随意抽调辅导员安排其职责外的其他工作。同时,开展适当的锻炼活动,每年年底组织辅导员进行体检,以促进身体健康。其次,以政策作保障,按相应的文件制度,努力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在住房方面,辅导员享受与院内教师同等的待遇。再次,构建平等友爱、忠恕待人的队伍理念。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类交流座谈会和考察活动,让辅导员能够和同级、上级进行沟通与了解,良好的互动不仅能让组织及时体察辅导员的实际困难和个人需求,也能让辅导员更加清晰了解组织的整体发展目标和方向,强化工作责任意识,从而推动整个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个健全的高职院校学生政治辅导员激励机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客观全面分析辅导员的实际需要和个性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建立和健全辅导员各项激励机制,并将激励机制有效地贯穿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创造一个管理制度化和人性化平衡、高质量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才能有效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为国家和社会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责编 吴筱)

第9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认同 需求层次理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31-02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引路人,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因而是高校师生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现实情况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非常琐碎,不少辅导员工作几年后因为找不到纵向发展的职业路径和目标而感到迷茫和焦虑,不愿意继续从事辅导员工作,从而造成辅导员岗位流动性较大。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提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的建设目标。随着这一标准的颁布,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有了新的机遇。

一、研究背景、对象和方法

职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本文问卷参考江苏省徐莉的研究,围绕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价值观、职业期望、职业意志、职业技能这6个维度对职业认同进行测量,共30个题项,采用1-5点评分,职业认同赋值为6个衡量要素的加权,权值均为1/6。其中,是否觉得职业受人尊敬、是否觉得有自豪感、光荣和神圣感、是否觉得辅导员相关议题与自己有关等列为职业认识;是否非常热爱认可辅导员工作、选择辅导员工作是否源于喜爱、工作是否充满活力和激情、工作是否能带来幸福感等列为职业情感;是否能实现人生价值、工作环境是否和谐、即使重新选择职业是否仍然坚决选择高校辅导员等列为职业价值观;是否认为自己适合辅导员工作、是否可能在辅导员工作上取得成就、成为一名优秀辅导员、是否能够发挥才能、是否符合兴趣选择等列为职业期望;是否愿意坚守岗位、是否遇到困难能够克服、是否不受干扰等列为职业意志;是否能够控制情绪、是否坚持学习、是否觉得自己优秀等列为职业技能。

样本选取的对象是近年广西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参赛者。选取此类参赛对象具有代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广西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状态的最高水平。

样本选取了参赛的41名辅导员为被试。其中男性15人,女性26人;25-30岁26人,31-35岁15人;本科学历11人,研究生学历30人;工龄在5年以下的28人,5―10年的10人,11―20年的3人;月收入2000元以下3人,2000-3000元24人,3000-4000元10人,4000-5000元4人;区重点高校5人,区普通高校18人,区大专院校13人,区民办高校5人;初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17人,副高职称1人;科员25人,副科6人,正科9人,副处1人。

样本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及各因素分析

从数据分析结果可见,广西最优秀的辅导员群体职业认同度为中等偏上,均值为3.2754。其中职业期望、职业技能认同度较高,均值分别为3.5366和3.7951。这说明广西优秀的辅导员们成就动机突出,希望在工作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个人能力也较为优秀和突出。职业认识均值为3.2341,说明辅导员对职业的认识和定位基本准确。职业情感和职业价值观稍低,均值为2.8598和2.9512。此外职业情感与职业价值观相关性值为0.652,两者之间本身也是高度相关。

(二)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1.性别差异

男女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有差异,但不明显。男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均值为3.327,女辅导员均值为3.2481。男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略高于女辅导员。在各因素的比较中,男辅导员的职业认识略低于女辅导员,两者均值分别为3.1067和3.3077,其他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技能认同度都高于女辅导员。

2.年龄差异

参与问卷的辅导员年龄阶段为20-29和30-39两个年龄阶段,在职业认同上有显著差异,均值分别为3.1692和3.4593,显著性达到0.469。30岁以上的辅导员职业认同比30岁以下的高。职业价值观差异较大,30岁以上职业价值观均值为3.7212,20-29岁均值为3.3500。

3.学历差异

参与问卷调查的辅导员学历为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职业认同差异不大,均值分别为3.2436和3.2870。但在职业认识上,本科生的职业认识均值低于研究生,两者分别为3.0727和3.2933;在职业价值观上,本科生均值低于研究生,分别为2.7955和3.0083。在职业技能上,本科生均值高于研究生,分别为3.9273和3.7467。

4.工龄差异

5年以下工龄的职业认同度均值为3.2225,5―10年均值为3.3280,11―20年均值为3.5933。在职业情感这一因素中,5年以下工龄得分为2.8304,略微高于5―10年工龄得分2.8250。

5.月收入差异

月收入3001-4000元的辅导员职业认同度最高,均值为3.5900。其次分别为收入4001-5000元、2000元以下、2001-3000元,均值分别为3.5100、3.2233、3.1117。

6.职称差异

职称越高职业认同度越高。副高职称职业认同均值为4.0600,中级为3.3824,初级为3.1622。但在职业认识上,副高职称的辅导员均值仅为2.4000。

7.行政级别差异

行政级别越高,辅导员职业认同度越高,均值分别为副处3.6200,正科3.5478,副科3.4350,科员3.1252。只有在职业价值观上,副科均值最高为3.4583,其次是正科3.2778,随后是科员和副处。

8.学校类别差异

普通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均值最高,为3.4422,重点高校均值最低,为2.9560。职业认识、职业价值观、职业情感普通高校认同度高,均值依次是3.4333、3.1806和3.0417,职业期望民办高校均值最高,为3.7200,职业技能大专院校均值最高,为3.9231。

三、数据结果与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一是广西优秀的高校辅导员群体中,职业认同度中等偏上。结合访谈调研,普遍反映所在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不高,而职业期望和职业技能认同度高,说明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正在不断提高,辅导员对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前景抱有信心。

二是从性别差异上看,男性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更高些。这与许多研究表明的女性辅导员职业认同度高于男辅导员的研究结果不同。当前辅导员队伍女性数量占多数,访谈调研中发现,男性辅导员对职业道路和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更为清晰,女性辅导员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是年龄对辅导员职业认同影响存在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数据分析显示,随着阅历的增长,价值观会逐步趋于稳定且更认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这与部分研究中体现的年轻人职业认同度更高的结论也不一致。

四是学历对辅导员职业认同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学历对辅导员职业认同影响不大。当前普通高校及重点院校辅导员学历要求均为硕士,可见硕士学历在辅导员队伍中占大比例,随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这一趋势,学历差距将逐步缩小。

五是工龄对辅导员职业认同影响呈正相关。工龄越长辅导员职业认同度越高。同时也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情感降低,这与新辅导员对工作的热情度更高的一般情况吻合。

六是月收入水平对辅导员职业认同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收入水平中等的辅导员群体占多数,这部分人职业认同程度最高。收入水平并不是影响职业认同度的绝对因素。

七是行政级别对辅导员职业认同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呈正相关,即行政级别越高职业认同度越高。科级干部更认同辅导员职业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

八是职称对辅导员职业认同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呈正相关,辅导员职称越高,职业认同程度也越高。此项结果会受到参与问卷调查的被试者人数影响,具有副高职称的辅导员人数较少。

九是不同学校类型的辅导员对职业的认同程度存在差异。普通高校职业认同度高于重点高校,这可能与重点高校竞争环境更为激烈有关。

四、结论和建议

(一)关注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很多辅导员对工资待遇水平普遍不满意,认为收入水平不高。从访谈了解到的情况上看,一线辅导员更在意的是付出与回报的关系。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目标,需要建立在对一线辅导员工作环境和生存环境的改善上,具体包括对辅导员工作职能的明确而清晰的定位。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满足其基本的需求,是辅导员安心工作的前提,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

(二)关心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需求

辅导员职业发展普遍有职务晋升、职称晋升和学历晋升这几种途径。一线辅导员工作繁杂琐碎,在职称晋升和学历晋升上不占优势,而职务晋升也并不容易。这些困难容易让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根据教育部2014年公布的职业能力标准,中级和高级辅导员的条件要求与教师系列的中级与高级职称相比明显难度更大,辅导员会更倾向于花精力在专业学习上,逐步转向专业技术职务。因而各高校在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上应该搭建平台和重视激励措施,从高校内部的收入分配、工作分配及职业发展上予以关心,让一线辅导员感受到尊重、归属和爱。

(三)及时追踪辅导员职业认同状态

辅导员职业认同状态会受到工作年限、职务、职称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科学和及时追踪辅导员职业认同状态对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有条件的高校,每年或者两年进行一次追踪,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辅导员自我实现、自我认同的状态,满足辅导员高级需求。

【参考文献】

[1]徐莉.江苏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9

[2]马燕.社交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使用范式与影响机制研究[J].新闻知识,2015(12)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工作自我认同与满意度测评研究》(2014MSZ027);广西财经学院2014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课题《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自我满意度测评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队伍 职业化 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035-02

伴随多年来的不断实践与探索,社会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国家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对有关课题的讨论与分析中,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命题已被多次提出,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力量,然而当前辅导员的工作不尽如人意,制约了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工作职能的发挥。

一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根本任务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前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科学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以及思想政治情况与我国的前途与命运息息相关。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大学生生活辅导、心理咨询、就业服务和指导、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以及日常管理与教育等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工作,也是大学生茁壮成长的人生导师和直接指引者。高校辅导员的艰巨任务与工作性质决定了辅导员队伍必须是一支专业化程度高、业务能力强、理论功底深、综合思想政治素养好的队伍。

2.职业化、专业化是辅导员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扩招的力度不断加大,大学生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这就带动了大学生就业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变,并且对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水平应当朝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虽然最近几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取得了快速发展,在结构与数量方面都获得较为显著的改变,然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队伍不稳定、专业水平低、职业素质低、结构不合理以及数量不足等问题仍较突出,已成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道路的制约因素,从而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受到制约。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极力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的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学术地位与社会地位。

3.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国内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迈进,对于当前社会转型期的高校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已向现实性、分散性以及内向型转变。在国内当前大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的指导与引导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要想获得健康且全面的发展,需要高校辅导员拥有非常强的心理咨询能力、专业职业指导能力以及与大学生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并且辅导员要努力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典范,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专家、教育改革的提倡者。高校只有切实构建一个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才可以根据国内环境的改变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帮助与指导。

二 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等院校重视不够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对于辅导员的认知不足,简单地以为辅导员的工作只是简单地管理学生,帮助做一些繁琐的事务,而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方面,也只是在表面上提出一些模糊的概念,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致使这些高校中辅导员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与素质都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提升。

2.辅导员的任务重,疲于应付

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导致辅导员难以开展深层次的工作,从而致使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辅导工作不能切实到位,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前高校当中,辅导员的工作范围过于广泛,这种“万金油”和“应急部队”的状态严重制约了辅导员职业水平的提升,使得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更为困难。

3.辅导员自身感觉发展前景模糊

当前大部分人都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看作一个临时性或过渡型的工作,这种方式会导致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再加上某些高校对辅导员的引进实行人事政策,在职务晋升和薪资待遇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辅导员短时间内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也无法在育人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

三 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途径

1.建立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工作系统

国家教育部针对辅导员的定位应当做进一步的明确与细化,高校辅导员应当定位于专门为大学生发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事务管理方面的职员。针对高校辅导员的职能应当实施重新划分与梳理,逐渐构建一套与辅导员工作相适应的职能体系,并且确定高校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准入资格制度,要想实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必须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制度,对辅导员进行对应的培训。高校应当充分理解相关的文件,针对即将从事辅导员的工作人员以及当前正在从事辅导员的工作人员实施长期性、全方位的培训,要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育人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人际关系、健全人格、创新能力素质等环节的培训。采用系统、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培训,能最大限度地把高校辅导员的人力资源转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优秀教育资源。高校辅导员开展的开发与培训工作属于一个动态的培训,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充分挖掘其潜力,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激发出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3.建立职业评价与激励机制

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不仅可以显著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荣誉感与归属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该职业对于从业者的需求准则,能较好地克服用人的随意性。应对高校辅导员实施科学合理的评价,评出优秀辅导员,加大对于典型人物或事迹的宣传,让优秀辅导员的工作获得大家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应用对应的激励制度,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4.强化服务功能,推进职业化建设

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当做一种必须的职业工作,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拥有职业指导、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准入准则,同时还应当拥有高度的示范性与专业性、丰富的创新性与实践性、强烈的职业自豪感以及较为稳定的职业兴趣。所以,加强高校辅导员的服务意识,能显著促进辅导员这个职业朝着职业化与专业化的方向迈进。

5.建立教学科研发展平台

科学研究与课程教学能促进高校辅导员向专业化发展,因此,高校应当采取对应的措施来鼓励高校辅导员开设与大学生能力发展有关的课程,从而提升辅导员教育教学的水平。与此同时,高校应当加强辅导员的科学研究意识,加强培养辅导员科学研究的能力。应当合理增加大学生工作方面的科研课题,要努力支持一些优秀的辅导员去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情况来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从而持续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学术能力。

6.建立科学的辅导员流动机制

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强调辅导员的规范化,构建合理的高校辅导员流动制度是优化辅导员队伍机制的先决条件。因此,当辅导员在岗位上的任期满了以后,高校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以及辅导员自身的意向给予对应的分流措施。倘若辅导员考核合格且愿意继续担任辅导员的工作,高校应当将这些辅导员当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力量予以指导培训;对愿意从事科学教研工作的辅导员,高校应当选送这些辅导员进行深层次的进修或安排优秀的专家与教授对其进行科研方面的指导培训,让辅导员迅速成为科研工作的骨干;对综合素质优秀并且工作业绩能力强的辅导员,高校应当将他们作为党政后备干部给予重点培养;对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高校应当予以解聘或转岗。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流动制度,能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良性流动,从而保障高校辅导员在稳定的岗位上持续发展。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是当前辅导员岗位特性与制度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辅导员制度的持续完善所带来的学术气息为辅导员职业化提供了现实可行性,当前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随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必将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周贤君.职业化、专业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着力点[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1)

[2]杨同辉.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1(14)

[3]马元方.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的再思考[J].思想研究,2009(4)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 ; 思想政治 ; 队伍建设;

辅导员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经济成分、就业形势,利益关系的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使辅导员班主任班主任所面临各种新的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现状

(一)辅导员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影响辅导员班主任教育职能的发挥

辅导员班主任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力量,起着上传下达,扮演者办事员、勤杂工、保姆的角色,真正花在导的工作和精力并不多。繁重的文体比赛、各种检查评比、事无巨细,只要和学生沾边的事都得管都得抓,唯独在面对新科技、新知识时缺乏有力的理论引导教育。

(二)辅导员班主任班主任待遇偏低积极性、主动性严重受到影响

辅导员班主任班主任没有科研项目,也没有时间从事第二职业,工资待遇低于同期毕业的教师,党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又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教学与科研成果被量化、指标化,并直接与个人利益挂钩,这些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班主任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低

辅导员班主任班主任大部分是刚留校的毕业生,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在科学管理和思想教育方面不足。在新科技、新产品、新产业、新技术不断出现的生活环境,学生不断提出的新情况、新要求,需要辅导员班主任班主任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有主导、有主体、有主线。辅导员班主任班主任自身政治素质的高低对于他们的工作成败起关键作用。

二、提升辅导员班主任班主任素质的路径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扩招,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配备,优化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结构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深远,为了适应新形势,加大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发展与壮大。严格把关,从本科、研究生、在职优秀教师中吸引最优秀的辅导员班主任加入。与此同时还应该聘任业务水平高,在学生中有威信的教授(副教授)兼任辅导员班主任。更好的优化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使新老搭配,专兼结合,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教师互补。

(二)正确对待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定位,不断有针对性地提高辅导员班主任工作

辅导员班主任应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充分认识工作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辅导员班主任工作重心应该在如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水平,思想政治工作不应该是日常生活和组织竞赛等工作,从制度上、组织上和人员配备上切实保证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开展的效果。辅导员班主任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制定好工作条例,建立考评制度,做到定性和定量考核结合。合理使用辅导员班主任,解决好出路问题,提拔到党政管理岗位任职,担任教师职务,地方基层挂职锻炼。有计划地进行,以保持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持续性和队伍的稳定。

(三)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技能

加强培训和管理,在辅导员班主任上岗前进行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完成日常培训与骨干培训;有计划的举办和建立多种形式的政治理论、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培训体系;针对学生管理进行交流及专题讨论;有计划的选送进修学习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安排辅导员班主任外出考察、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鼓励和支持从事科研项目研究,提供科研平台。最后,辅导员班主任要加强自身的不段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使自己的思想和观念紧跟时代的需要,掌握相关的技能,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全面的工作技能。

(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辅导员班主任引领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辅导员班主任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技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提高自身素质。辅导员班主任除了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人文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还要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以及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理论和知识,要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善于协调不同利益,沟通社会家长之间的关系,妥善解决各种矛盾,要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加强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水平

学校领导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重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根据辅导员班主任的各种工作表现和工作年限,按照规定落实好级别待遇,设立岗位津贴和优秀辅导员班主任奖励基金,其标准和优秀教师看齐;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科研成果奖励与同级教师的科研成果看齐。改善住房条件,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与实效性。奖罚分明,责任明确,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确保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现状与对策[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48-50

[2]范润宽.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及途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3):60-61.

第12篇

关键词:基本功;大赛;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维护学校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高校学生层次趋于多元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愈发艰巨。怎样打造一支思想稳定、业务精湛、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强的辅导员队伍,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阶段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辅导员职业意识薄弱

尽管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种呼声,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辅导员往往只是把工作视为职业生涯中的过渡站,而非终生从事的事业。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一方面是由于高校目前的机制体制导致的,因为客观上高校更倾向于科研教学工作,常常注重抓重大科研课题和教学成果;另一方面是由于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考量,一时难以通过量化的指标予以体现,没有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评价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诸如辅导员职称评聘、职级晋升、待遇提高等方面的客观原因,导致辅导员缺乏献身于辅导员事业的主观决心。

2.辅导员专业素质较低

在选拔辅导员的时候,有些高校往往更注重辅导员的思想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心,而忽视了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导致了辅导员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较高,但专业知识和技能却普遍缺乏。许多高校开展经常性的辅导员岗前培训,却很少开展以岗位专业为背景的、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整体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再提升。

3.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清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不仅肩负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党团建设等工作,而且还担负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课外活动指导等多项职责,同时还承担着高校内部的一些管理工作和相关学生管理部门不能充分履行的学生事务管理职责,可谓“千根线,一根针”。过多、过杂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客观上使人们形成了辅导员就是一般行政管理人员的认识偏差。大量、长期从事纷杂的学生管理工作,导致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仅仅停留在低层次、低水平上,不能适应新时期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

4.辅导员队伍存在不稳定性

在大多数高校里,辅导员如果在岗位上工作三到四年,就已经成为“老辅导员”了,他们有的转岗,有的直接跳槽,而高校为了维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往往不得不大量重新选拔“新辅导员”来充实队伍。这就导致在岗的辅导员从自身发展和前途考虑,不能、不愿也不敢潜心本职工作。辅导员作为一种“临时职业”的观念在高校教师、学生甚至部分领导干部当中已根深蒂固。不稳定,就会人心涣散,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就谈不上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这已经成为许多高校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一大难题和影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

二、以辅导员基本功大赛引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意义

笔者认为,通过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有效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发展,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将普遍提升

围绕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所开展的一系列具体活动,能有效地促进辅导员提升业务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中笔者发现,为了参加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许多辅导员主动参加职业规划课程、心理咨询课程等相关技能培训活动,自觉提升个人业务能力,促进了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普遍提升,能够更好地推动辅导员科学、有效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2.辅导员的工作交流将日趋完善

在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中,通过组织辅导员开展参观优秀工作日记、交流读书心得、召开辅导员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辅导员之间的工作交流形式,也增进了辅导员互相学习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效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将有效拓展

在辅导员基本功大赛的推动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将得到有效拓展。比如通过辅导员博客比赛活动,能够有效推动辅导员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工作进程。在笔者所在学校,通过辅导员博客比赛活动,辅导员全都开通了网络博客,他们定期发表文章,及时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真正打造出网络思想教育的新阵地。同时像微信、微博、飞信等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新媒体也成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极大地拉近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4.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将极大提高

通过组织开展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辅导员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意识将明显增强,通过定期组织开展理论交流活动,辅导员个人的理论水平也将得到极大提高。在笔者所在学校,通过组织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辅导员论文数量和质量都逐年提升,辅导员主动参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

三、辅导员基本功大赛的主要措施

笔者所在学校连续三年开展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创造性地设计了许多活动载体,在此列举一些在辅导员基本功大赛中喜闻乐见、效果显著的活动形式,希望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有所启发。

1.考一考业务知识――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

辅导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知识水平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此通过组织开展辅导员基础理论知识考试,考查并锻炼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时所应具备的知识储备。内容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基础理论、高等教育法规、高校党团知识、学校相关政策、业务常用信息、公文写作及活动方案撰写等基础业务知识。同时,学校通过组织开展辅导员对学生信息辨识比赛,考查并锻炼辅导员对所带班级学生情况的熟悉掌握程度。通过这些形式的活动,有效地提升了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增强了辅导员的爱岗敬业精神。

2.谈一谈工作感悟――增进辅导员之间的工作交流

经常性的工作经验交流能够有效地推动辅导员的各项工作,学校可以通过“辅导员沙龙”这一平台,全年定期组织辅导员开展工作感悟、工作经验和工作技巧交流活动。同时组织开展辅导员工作感悟大赛活动,深入挖掘辅导员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工作技巧,形成对高校学生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方式、方法。学校还可以将由辅导员撰写的优秀工作感悟及工作交流材料汇编成册,形成学生工作规范和工作技巧手册,有效指导全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

3.晒一晒工作日记――展示辅导员工作记录

工作日记是辅导员对日常事务进行记录、梳理的重要载体,是指导学生成长、记录学生思想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学校通过开展辅导员工作日记比赛,展示优秀的辅导员工作笔记,增进辅导员工作之间的了解,传播辅导员工作中较好的做法和工作技巧。活动中,通过评选优秀工作笔记、优秀谈心记录等形式,进一步鼓舞广大辅导员做好工作笔记和谈心记录的热情。

4.比一比读书心得――提高辅导员的理论修养

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离不开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向“学生(教师)推荐一本好书”活动,在学校网站开设读书心得活动专栏,定期刊发辅导员的读书心得,鼓励辅导员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身理论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活动中,可以通过评选优秀读书心得等形式,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同时,将辅导员的读书心得向学生推荐,形成师生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四、组织辅导员基本功大赛的注意事项

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是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益尝试,是促进辅导员整体素质提升、规划辅导员队伍中长期发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举措。但是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从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出发,而忽视活动的内容和本质意义,必将导致活动的片面性,缺乏感染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注重活动的形式、内容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的结合。

1.将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与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相结合

如何做好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是由于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发展直接关系到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如何构建合理的辅导员梯队建设,也是关系到辅导员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在设计辅导员基本功大赛的活动过程中,应努力将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与之相结合,规范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拓展辅导员职业发展模式,促进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2.将辅导员培训工作与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相结合

开展辅导员培训工作是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措施,但是以往许多高校的辅导员培训工作多以“专家宣讲式”为主,由学校邀请行业专家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效果不明显,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影响甚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由学生工作队伍一线教师进行工作述评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促进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直观理解和把握。同时,也可以采取“以赛代训”“以考代训”的方式开展辅导员培训活动,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更加贴近辅导员工作实际,从效果上真正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3.将辅导员日常工作与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相结合

在开展辅导员基本功大赛的活动中,应注重把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融入其中,把能否提高辅导员日常工作水平作为评价辅导员参与活动的重要指标,不断丰富辅导员的工作方法,不断增强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的手段,不断提高辅导员为学生服务的能力。对于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定期进行“包装”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

4.将辅导员考评工作与辅导员基本功大赛活动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