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4: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规划及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现代城市;规划设计;问题;对策
城市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生产、生活的大环境。一个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的营造是否先进合理,从宏观角度上来分析主要看它的自然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实施的结果。而从微观角度上来度量主要是看它的绿化系统营造和建筑节能措施是否高效。以上要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依赖、互相补充,有机结合的整体,共同作用于城市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从中小城市规划建设进程来看,最近时期的城市规划设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城市规划起步晚,意识淡薄。
2、规划人才匮乏,管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的现象长期存在,这在中小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规划及其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3、规划科学性不强,缺乏长远性。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②生态环境规划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③没有科学有效地分区规划,使整个城市功能布局、用地平衡、资源配置等都处在模糊的状态。目前部分中小城市公建项目的报建审批,不是在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城市功能区建设,而是按建设单位自行协商的地点进行平面规划,出现了本末倒置的规划行为,其后果是致使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半径缩小小、服务功能减少和布局不均匀。
4、地方特色不鲜明,综合功能不配套。部分中小城市不是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实际来搞规划,而是贪大求洋、舍近求远,搞大而全、高而空的规划;不是结合自己经济能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实力和功能来搞规划,而是在出政绩、顾眼前、想局部等心态和目的下定规划,因而出现一个模式、一张脸或者功能不齐、配套不全的城市设施现象。
二、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对策
1、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从我国的特有国情出发,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以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
(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 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城市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2)人性化的规划理念。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所以说,不管怎样规划,首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如果一项城市规划不是从人的思路出发, 再完美的技术条件、再雄厚的物质投资都是微不足道的。应该把城市的规划提高到人性的高度来对待, 让城市规划体现人文关怀。
(3)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 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从这个层面上说, 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 在这一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 统筹兼顾, 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2、规划方法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根据阿普尔压德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 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
(1)加强城市发展规划的整体性设计, 重视城乡二元的协同发展关系。在城市老区改造、开发区建设和郊区的发展上都存在着老城区挖潜改造的潜力与新区拓展的关系问题。应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为准绳,以老城区改建为依托,适当开发新区,同时要兼顾郊区的协调发展,以整体性为原则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避免产生新的条块分割,提高土地利用率。
(2)突出强调弹性,适应多变性。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变化,如国际环境和区域环境的变化。强调弹性设计, 是针对传统规划只集中预测一种的倾向,缺乏弹性和灵活性的问题而提出的,在用地布局上考虑“相容性”,以综合区替代功能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项目难以确定时,需要滚动发展,从而既能满足现实建没需要,又有为远期、远景的发展奠定规划软环境, 增强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变能力。
(3)加强城市设计,创造城市特色与风貌。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 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所关注的是人与城市形体环境的关系和城市生活空间的营造, 内容比较具体而细致,具有较多的文化和审美含义,综合体现规划的意图,是城市设计追求的主要目标。城市设计起到深化城市规划和指导具体实施的作用。所以在现阶段在城市规划中要增补城市设计, 加强城市景观设计,使其成为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才能互相交融, 隔而不断。
总之,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应具备三大功能: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改造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中心城市的规划设计应全面考虑以上三点, 努力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型、文化型和生活型的市民城市。
参考文献:
[1]张建. 关于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24)
[2]何志刚.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要点分析[J]. 科技风, 2010,(22)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规划设计;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城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城市都是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生活、工作等主要的场所。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主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等。本文就是从城市的空间结构出发,提出探讨城市建设及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就是利用有限的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土地资源科学设计,克服“城市化病”带来的各种矛盾。倡导再生原则、节能原则、公平原则等是城市建设及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式和任务
(一)当前城市化步入加速发展时期。在改革开放前20年前,福州市的城市建设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差距与国内拉大,但近几年来福州市城市发展速度已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城市建设发展方面。主要集中体现在对城市体系结构与空间布局和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两个方面。市区通往各区街道的公路较窄,规划不合理,空间过于分散,规模偏小,规划和建设良好的城市物质载体系统,是客观形势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城市化赋予城市规划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成为突出问题。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人口压力,区域与城市环境和资源正在面临严重的形势。我市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区域和城镇环境与资源被破坏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要通过科学的规划来很好的加以解决,通过规划有效实施来加以保护控制。要通过城市体系规划的确定和实施,建设区域生态屏障,提高区域植被覆盖率。加强城市环境与资源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快速发展建设城市生态系统,强化城市历史建筑遗存保护。
(三)WTO推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WTO规则下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带给城市规划工作的冲击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要求城市规划管理职能向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性、公益性和长远利益方向转换和强化。也就是城市规划要加强对区域、各类空间资源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不同层面进行整体和长远的有效控制与合理分配。②要求城市规划管理规则向与WTO规则接轨方向转换。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与WTO规则要求不相适应的城市规划管理规则需要改变,如全面推行城市经营性土地由市场招标供给等。③城乡规划调控的功能、目标和途径日益复杂。规划部门肩负的城市各类资源保护的职责日益繁重。
三、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与设计原则
(一)再生原则
城市建设发展将会带来很多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的处理或重复使用应是城市持续发展中应解决的重要任务。如建筑弃渣是城市中是最常见的垃圾废弃物,但是可以通过有效方法处理后进行异地重复使用,再有对城市中古老破旧建筑的修补,应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修补利用、整合、环保处理的方式,使这些区域能焕然一新,加大废弃物利用范围,整合再生资源,推动城市建设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系统原则
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设计应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实现,如拟定100年不再动工的系统。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的建设,如通讯设备、市政管道等都是必须考虑的范畴内。应将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及规划阶段予以逐一进行推敲、评估及预算等,模拟n次建立完善的循环系统后,使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更新,以保证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规划与设计还应使城市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能在自身的循环中减少对水等自然物质的需求很依赖,同时为城市废弃物的重复利用提供场所和方法。
(三)节能原则
城市是很大使用能源场所,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交通、环境、气候和安全等诸多因素,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减少对人的影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和环境为本的共生。探索城市中已有的空间规律,在城市的更新和发展中,挖掘其他各方面特色,对城市中各种场所的特征加以总结和提升,再作为规律性的设计要素应用于城市设计中去,努力维持城市的文脉,坚持这样的原则不但可以创造体现人民要求、体现历史文化特征,有魅力的城市,还减少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更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减少抛向自然的废弃物,降低能源消耗。
(四)公平原则
对城市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人类对城市的影响警醒再认识和再评价。特别是城市设计师应重新梳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在创作中认真考虑新因素和信原则,使设计成果尽可能的减少对自然的破坏,给予子孙后代留下适合的生存空间。这也就是说,既考虑同一代人组成的社会利益,又考虑了子孙后代的利益,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基本原则则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设计
(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首先应从本质上理解城市自然过程的意义,并将其作为城市开发建设的指导,做到根据生态原则来利用土地和开发建设,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和设计应充分利用特定的自然资源条件,使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协调和谐,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和完美城市格局。
2.城市重大工程的规划设计应保护自然景观、格局和物种的多样性,实现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本、人与环境共生的观念转变。
3.努力为城市创造一个整体连贯而有效的自然开阔绿地系统。
4.在旧城更新改造中综合和妥善处理好新旧城市生态系统的关系,充分考虑更新改造对自然环境质量、生态景观质量和文化环境质量的影响,注意保护旧城历史上已形成的、目前仍维系完好的社区生态结构,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延续性,还须与整个城市乃至更大范围的城市环境建设框架协调一致,以确保整体上的成功。
5.重视对规划和设计执行阶段的评价和总结,建立一套完整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及时不断改进和完善。城市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包含了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要素鼻息消长的过程,因此建立城市的可持续指标对评价和调控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时确定城市目标的策略或行动过程,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步骤,批准通过后的城市规划是规范和指导城市发展的法律文件,它的制定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健康发展。所以,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离不开具有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城市规划和设计。近年来,国内外的城市规划越来越重视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来研究和制定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目标机策略,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对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切实可行的。
5高品质城市空间的建立
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承载着人类的文明,同时城市也反映人类的需求与渴望。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实力,城市空间的创造也是不同的。高品质的城市空间是人们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状态下,追求更高层次精神文化的物质反映。主要从人性化、文化性、生态化等方面探讨与实现。
五、生态化的建立
现代城市的发展、人工环境的无序膨胀使自然环境和历史遗存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所以综观这几年的建筑规划界、议论甚多的就是:“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城市设计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以尊重自然和历史文脉为准则,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表现在城市设计的具体方法上,就是控制建筑的容量,合理的解决动、静态交通,增加绿化开放空间面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组织完善的步行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使人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态型的城市之中。美国城市设计师罗纳德?托马斯《cites by DESING》G一书中,曾归纳城市设计评价的六条准则,其中有一条很重要:城市设计的最高目标是为人们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因此,城市设计并非从图板开始,而是从研究人类需求开始的。
六、人性化的建立
尺度与空间是城市人性化的重要体现。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与人的关系已从对面直接交流转换成通过高科技信息手段的间接交流,人情冷漠,邻里交往贫乏,互不关心。原本亲密的团体环境关系被弱化,建立高品质的城市交往空间可以通过环境与行为问的互相贯通与影响,使人们获得亲切、舒适、愉悦、有活力的心理感受,增加人们的交往空间,缩短心灵差距,增加生活体验,增强互相理解,在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的文明行为,减少由人情冷漠产生的道德与犯罪问题。
七、文化的建立
当前国内建筑与城市设计中盲目照搬国外建筑创造的现象较普遍,这显然与“和谐社会”的思路相搏。针对这种想现象,文明认为在建筑创作中不仅要积极吸收国外建筑有用部分,更重要的吸收国外城市发展中优秀思想,例如注重建筑单体与城市整体协调发展的思想,将建筑创作问题放在宏观城市社会背景下思考。所以,在建筑创作中强调人、建筑与环境协调的观念是很有必要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保护设计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充分反映时代的连续性。城市设计应寻找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差异与特征,研究其特点。以形象、特征、空间层次、结构关系结合具体城市土地使用功能,探求区位于地段的差异;对文化层次的探求,也是对社会人际生态的一种文化表现的探求。文脉的延续性与历史街区的保护相辅相成,城市空间设计时要恰当把握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社会景观,如社会风俗、风土人情、街市面貌、民族气氛等,这些都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因素,同时也是反映城市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一面。
八、城市规划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引 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整体设计应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和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将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等加以全面整合,最大限度降低城市能耗,减轻环境污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也叫做生态城市。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自然、城市、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2 城市规划设计的现状
2.1开发区规划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脱节,自成体系各类开发区、大学城、科技园、软件园、旅游度假村等可以独立进行规划,肢解了城市的总体规划,给城市的长远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2.2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发展失去调控作用
这种“规划失效”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许多城市总体规划尚未到期,但城市建设规模已经完全突破原定的框框;另一方面总体规划的实施进程滞后于规划的期限。基础设施不能合理布局和相互衔接,反映在道路建设上就是修了挖,挖了又修,老百姓戏称为城市道路应安上拉链。
2.3城乡规划体制分割,城郊接合部建设混乱
城市郊区的规划管理没有具体细则,因而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只能将其划成空白地带。实际工作中,规划部门与土地管理部门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使得城郊接合部成了“两不管”的脏、乱、差地带,造成引人注目的“城市郊区病”。
3 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3.1人口膨胀问题
因为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结构失去了平衡,这就使得城市资源的供应发生了困难,从而影响到城市运行的效率。特别是非农化人口流动和城市资源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据有关预测,到2020年,城市化率到达50%左右的时候,我国的城市人口将会增到2.6~3亿,也就是年增人口高达1300万。若是以城市人均用地100m2来计算,那么年增用地就达1300km2。若是土地供应不足,那么是很难实现城市化目标的。同时,人口膨胀还会滞后城市的基础建设,使得城市的供电、供水、供能等出现问题,那么城市工业是难以满负荷运行的。
3.2 路网交通建设问题
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带动了城市经济与社会规模的发展,人们对交通也有了越来越大的需求,城市交通问题成为了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公共交通更是城市发展的血脉与生命线。可是目前在大多数特大城市里,交通效率低下、交通堵塞的问题特别普遍。
3.3垃圾泛滥成灾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3.4 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也很突出。
3.5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掉,致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3.6 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排入大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4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与设计策略
4.1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信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要将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4.2 加强雨水利用
在城市生态中,雨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来是很多地区在淡水供应方面比较紧张,城市供水需要较长的输水管道;一来是还有一些地区在雨季就会形成洪灾,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果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城市面积不断增加,土地表层的硬化就使得降水无法快速下渗与蒸发,只能通过排水系统进入河道,而一旦遇到暴雨或者多雨季节,那么河道的泄洪能力就难以满足排洪的需求。而使用长距离管道输送城市用水,污水会再次排入河道。综合以上因素,都会对天然水系的循环造成破坏,增加洪水量。所以,我们在搞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尽量使天然水体的循环系统能够保持或者恢复。
4.3 在规划中尽量避免对自然界的破坏
在新规划设计开始实施时,就需要先研究环境影响,并在进行规划设计时把研究的结果考虑进去。科研工作人员要根据植被调查、地面打孔以及环境研究,如空气、气候、水文等等,研究出生态方面的数据资料,并且还要做出规划设计的条件。比如说在气候方面,就可以根据季节以及通风的情况来对建筑的形状进行约束,楼层高度要适宜,并且要保持通风良好。在规划建设时要保护自然生态、物种以及的区域建设等。生态要求明确了,那么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4.4 发展城市周边自然景观
在城市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在核心城市的周围建设的新居住区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大量的绿地景观区遭到了破坏,其原有生态自然系统被侵扰,社区之间出现了很多的“真空地带”,再加上有的工厂搬迁造成了许多弃置地,导致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生物多样化也被破坏,大大减少甚至丧失,土壤维持养分的能力和生态循环的效率等都造到破坏。
对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若能够很好地解决,那么城市里的动植物物种就能够逐渐丰富,区域小气候也可以得以改善,城市景观建设也可得优化,这些对于城市市民的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发展城市周边的自然景观必须坚持生态化这一原则,而很好地利用自然过程和自然演替方法,如采用乡土物种,对植被群落进行恢复、改善土壤的质量以及恢复水源等等,都可以使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得到提高。
4.5 突出地方本土特色
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式的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当地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创造性设计。城市的形成源于“逐水草而居” 的生存准则。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4.6 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领域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5 结束语
总之,城市生态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做好城市整体规划设计,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琦.浅谈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向[J].科技创新导报,2010,(06).
1.1建筑设计能够使城市规划更加的合理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延续和细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需要对城市的建筑进行合理的布局与规划,其中包括建筑、交通、绿化等各个方面。城市建筑设计的合理规划能够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并且实现城市的生态环境、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因此,要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管理。这其中很重要的是要做好建筑设计的规划,建筑设计要符合城市发展的需求。根据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针对建筑的不同功能不同的地区要做出不同的建筑规划方案,实现完善城市功能、体系城市风貌的目标。良好的建筑设计方案能够促进城市规划更加的合理,使城市的发展质量与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通过对城市利用空间的考察,了解城市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其中的经济联系、政治联系等,建设相应的建筑群,从而使城市的建设布局更加的合理化。二是能够使城市规划方案更加的科学化、人性化,在进行设计方案的审核时,不仅要考虑城市目前的发展需要,而且从城市长远发展的方向来进行建筑设计,并且还要考虑其设计理念是否符合城市规划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要注重把握其城市规化建设的度,不能搞“面子工程”,这样不仅浪费资源,更背离了城市发展的方向。
1.2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具有经济调控作用
城市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具有调控的功能,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对城市的交通设施、基础设施进行调控,在审核城市建筑设计方案时,注重对城市设施分布以及布局进行调控,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同时也能够使城市建筑布局也更加的趋向合理。二是对城市的经济进行调控,城市发展水平,主要是从其经济实力的强弱来体现的。因此对于城市的经济开发区、商业区、研发区进行空间上的调控,以促使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加的和谐与稳定,从而保障城市的经济安全。
1.3建筑设计能够促使城市规划工作稳步进行
城市的规划工作包括各个方面,有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等。正因为城市规划的复杂性,所以要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建筑设计,以保证城市各个行业的经济协调有序发展。如果没有合理化的城市设计,就会造成城市各项工作不能稳定运行,短期内会出现各种社会问题,长期则影响社会稳定。
2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对策
2.1建筑设计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各项设施与布局也更加的合理化。现代城市的发展布局与城市形态主要由经济水平来决定。在高度发达的城市,根据不同的生活工作需要,其建筑布局分工也更加的明确,如:住宅区、行政办公区、娱乐区、旅游区、工业区等等,这样的分布容易形成群聚效应,各个区内的基础设施能够相互利用,并节约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成本,使城市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絮的进行。
2.2建筑设计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的运用
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因此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要注重其各方面的联系。从而使城市的土地资源、空间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它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建设方面,城市的规划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要根据时展需求来进行微调整,使城市的建设能够跟得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因此在进行城市的基础设施设计时,要对城市的发展速度进行分析,根据其发展速度与规模,设计出未来发展的蓝图,并针对发展的需要,去指导城市的建筑设计。不能用宏观城市规划的理论,去指导瞬息万变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案。
2.3建筑设计方案在在城市产业规划发展中的运用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发展,每个城市产业发展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因此,每个城市都有其相适应的建筑设计风格,如: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的城市,多以工厂为主体,于是形成了工业性城市的建筑风格;以旅游为主体的城市,多是自然风景、文化古迹,因而形成了旅游城。针对城市产业的不同,要设计出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工业城主要是对其电、水、厂房的规划建设;旅游城要在美化环境、保护文化古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开发。所以,建筑设计方案在城市规划中要根据其产业的不同,使用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这样才能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促进城市的各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4建筑设计在整个城市科学化发展中的运用
目前,我国城市因发展速度快,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而建筑设计为城市科学化的发展提供依据,因此要对城市建设进行科学化的建筑设计规划。城市建筑设计在整个城市科学规划发展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建筑设计与景观区、经济区、工业区相协调,与城市的整体形象与周围的风景、古迹相适应,这样的科学规划方案,不仅能够保持城市原有的活力、特色,并且还能形成城市的独特的建筑风格。
3结语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黑龙江省的城市规划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城市框架已初步形成,城区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也发现了再城市规划设计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城市规划设计中要不断创新和丰富城市发展思路,深化拓展城市发展战略,精心做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扎实推进城市建设,在推进黑龙江省“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发展战略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龙头示范作用,为龙江腾飞做出新的更加突出的贡献。
一、城市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规划带来的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城市规划建设既可拉动投资,又可释放社会消费能力,是实现经济增长稳中求进的关键所在,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个城市要建设发展成什么样子,关键取决于城市规划,规划得好,才能建设得好,管理得好。
二、城市规划设计的目标
为促进黑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知难而上、敢为人先的拼搏意识,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的总体战略部署,实现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黑龙江省建设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总体目标,要在全省发挥经济发展的支柱、科技创新的先导、城乡建设的表率、服务全省的平台作用,实施强省发展战略,切实加快黑龙江省的开发建设步伐,为实现黑龙江省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打基础。
三、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由于受条件限制及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影响而存在随意性、前瞻性、浪费现象及趋同化严重。有的规划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前,没有做到深入现场实际,不进行实际调查,只是凭主观想象进行规划设计,因而规划设计结果就会表现出很强的随意性。由于城市规划设计缺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城市建设就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目前的城市交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通拥挤现象,原因是除了与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关外,另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缺乏前瞻性。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及私家车越来越普及,城市原有道路的数量及宽度已不能满通现状的需求,行路难的现象就越来越突出了。这一切都与在城市规划中缺乏前瞻性有关,没有在近期或是较长一段时期内给建设留有一定发展空间。为使城市交通及设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求,只能是经常采取改建或扩建的方式来缓解发展中的矛盾。由于规划变化导致的拆拆建建,不仅使纳税人的钱打了水漂,也给当地政府带来高昂的行政成本。城市规划设计应该突出当地的历史特色,地理特色。然而由于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严重的照搬照抄现象, 趋同化现象致使城市的地域特征逐渐消失,这些现象不仅使居民失去丰富的生活情调,同时也失去了传统文化的灵魂与活力。
四、解决城市规划设计问题的对策
(一)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实施人性化的规划理念,追求和谐为基本准则做好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设计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生态破坏现象降到最低。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让城市规划设计体现人文关怀,统筹兼顾,从而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前组织人力且领导重视,深入实际进行实地调查,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并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留有空间,避免在城市将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交通容量紧张及重复建设浪费现象的发生。
(二)做好城市规划要着力在功能定位上下功夫。比如哈尔滨是黑龙江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技中心,是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是东北亚经济贸易的中心和贯通欧亚大陆、进入欧洲腹地、出海远洋的大通道。要把哈尔滨打造成北国水城、工业大城、科技新城、文化名城,成为北方最具魅力和发展前景的现代化新城。在工业大城规划上,要把工业园区建设同整个城市建设统一起来,建设完善各种城市功能。在科技新城规划上,一定要突出高新技术、无污染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示范引路和搞好服务,全力建设好科技创新园和科技产业园,使其成为社会知名度高、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科技产业城,推动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文化名城规划上,要坚持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统一,使两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做好城市规划要在区域布局上下功夫。每个区域都要有比较具体的规划,做到针对性强,具体实在。做好城市规划要在产业支撑上下功夫。要集中开发工业新城,重点开发高科技产业,繁荣商贸、搞活流通,发展壮大旅游会展、文化信息产业,通过“工、科、商、文”四大产业支撑发展繁荣哈尔滨的经济,带动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做好城市规划要在建筑风格上下功夫,建筑设计既要丰富多彩,又要有主基调。既要保持传统,还要体现现代,更要着眼未来。注意运用好人类现代文明的建筑成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使建筑和我们的自然风格浑为一体。
(三)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提供好的基础环境。规划设计完成后,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让各方面都能够接受,都能够遵照执行。要广泛论证,论证的过程是修改完善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广泛宣传的过程。要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吸纳各方面意见充实完善规划。通过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营造良好城市规划建设的氛围,使人民群众都来关心、支持、投身黑龙江省的建设,凝聚力量、增强信心。将规划方案市场化,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国内规划设计市场监管缺位、竞争无序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当前国际化大都市、全球城市、世界城市、信息城市、数字城市、生态城市等新的概念不断涌现,沿海大都市带迅速发展,城市间的协调竞争成为重要问题。城市规划体系强调城市生态环境,注重城市形象;强调以人为本、公众参与,建立和谐社会;强调城市遗产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筑是组成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处理好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对城市的形象和景观产生很大的影响[1]。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也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城市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2]。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
1、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科
城市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提供空间结构,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系,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城市规划是一项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5]。建筑设计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
城市规划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分工,引起了城市空间设计的削弱,导致城市空间整体环境质量逐渐下降。为克服这一弊端,提出了城市设计的概念,使城市设计工作得到了恢复与发展。1965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出版的《城市设计城镇建筑》一书中也提到,今日我们不得不使用城市设计(UrbanDesign)这个词汇,城市设计概念的建立,并非要去创造一个新的分离的领域,而是要防止这一基本的环境问题被忽视或丢弃。城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唤醒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为了恢复城市规划本身具有却被长期忽视的塑造、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职能,从而使城市规划更好、更全面地为城市建设服务。
2、科学对待城市规划的龙头地位
城市规划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但在研究对象上,城市规划需要满足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与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与分工、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而空间应该是更为基础的理论,它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是从一个侧面研究城市的形态[6]。城市规划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5]。城市规划是通过对未来发展目标的确定,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并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控制来干预城市的发展。
城市规划是一种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7]。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D•APP2LeYard)的观点,城市规划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城市规划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
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经批准后,要执行10年以上,我国已把城市规划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城市规划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城市规划在涉及城市的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市政设施等诸方面的同时,包含了对城市空间特征塑造的思考,规划的思想观念和意图最终投映在土地和空间中得以实现。
3、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相辅相承互为条件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直都有着难舍难分的渊源关系。城市设计是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发展出来的,学科上仍属城市规划范畴,它是用建筑学的理论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对城市的空间进行建筑设计,同时也是一门涉及到城市规划学、建筑学、景观设计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的边缘学科[8]。从历史发展看,工业革命以前及其早期的很多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城市设计活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都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都要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功能,安排城市各项用地,组织好交通和安排好各类工程设施,都要研究城市的社会发展,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等。规划的平面布局图,是城市设计进行城市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对城市空间的塑造与安排,可反馈回来对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反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脱节,其交叉的部分必不能取得统一,出现设计和规划之间改动很大的现象,造成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的浪费;如果不进行改动,两个不同的方案对于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块而言在实际中根本无法操作实施,规划设计的方案只能落个“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结果。
一方面说明重视城市设计的思想正日益深入人心,这对提高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质量、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另一方面,如果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片面强调城市设计独立于城市规划之外,不但不利城市规划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完善,还可能导致城市设计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反而不利城市设计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明确城市
设计在城市规划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理顺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才能切实达到指导城市建设的目的。
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也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城市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设计”一词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历程,规划和设计相结合,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对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安排布局与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密不可分的指导城市建设的两个方面,若人为地将其分开,必然产生众多的、难以解决的矛盾。城市设计只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走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充分发挥其空间景观环境塑造的职能,才能真正实现设计价值观从以规划师为主体向以使用者为主体的转变。城市规划应将城市设计作为自己学科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城市设计纳入统一的城市规划过程,不仅因为它们所处理的内容和对象相接近或者衔接得非常紧密而无法明确划分开来,而且还完善了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整体的把握,同时也符合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实际。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过程中紧密结合的两个方面,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辅相承,共同为城市建设服务。只有走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兼顾各方面的效益,使城市建设大系统达到最优化。
4、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往往因为建筑的历史地位、历史背景,以及它的地理位置和出色的艺术造型等,使其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8]。1971年《马丘比》中规定:“城市中的每一座建筑及空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中的一个单元”。世界城市规划大师伊•沙里宁也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9]。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5、场地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物、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构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10]。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一是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上;二也是主要的,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由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城市规划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其中,区划法和土地细分法是真正的法规,设计指导原则只是一种引导性的控制手段。
关键词:城市规划;GIS;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230-02
地形图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能够读出这些信息对于正确的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过去对设计师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城市规划专业在规划设计中所需要的量化分析和决策支持也日益增多,这种分析和决策对于空间信息及其处理提出很高的要求,仅凭人工经验的做法显然已经难敷需要。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综合性技术,其空间信息的管理和分析能力使得其在园林城市规划行业应用非常自然,这方面国内已有不少先行者。
因此,对于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来说,探索在城市规划教学中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结合实际的课程教学和科研项目实践,将GIS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和科研项目中,通过培养学生掌握GIS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能力,来解决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探索一种更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教学体系,并积极与市场接轨培养复合型人才积累教学经验,是城市规划学科发展顺应现代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
一、在城市规划教学中引入GIS课程的原则
(一)国内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GIS教学现状
《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试行)》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求城市规划专业学生需要了解GIS及CAD的基本知识等,在国家注册规划师考试大纲中,也明确列出了3S(GIS、GPS、RS)技术与城市规划管理相结合的内容要求,把GIS等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列为《城市规划相关知识》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国内设置城市规划专业的相关院校也陆续开设了GIS课程,这也足以证明GIS课程在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国内一些重点院校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均设置了城市规划专业,且基本上都开设了GIS课程,但是,由于目前GIS技术在中国规划管理行业的应用因数据与资金来源管理与认识水平以及地方政府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国内大多数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注重于建筑及城市物质形体、色彩、构图等专业技能的训练,对CAD训练较强而GIS训练相对较弱,有很多学习城市规划专业的大学生甚至不知道GIS是什么,这样就造成了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脱节,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适应社会的需求。而英美等国家城市规划专业普遍重视应用GIS进行宏观分析和空间辅助分析,因此,在城市规划教学中引入GIS知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符合交叉型人才的需要。
(二)构建城市规划专业GIS课程的原则
结合我国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现状,在融入GIS知识时,应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交叉性
GIS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在内容上包含了地理学、地图学、测绘学、遥感、计算机软硬件、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等众多方面。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科的综合性和侧重性。在城市规划教学中融入GIS知识,可以从地理学的角度来思考,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融入到城市规划中,从而实现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实用性
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学习GIS的目的是将GIS运用到其具体设计与管理工作中,所以要紧密结合城市规划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我们可以把对本科生的培养定位在系统的使用及维护上,而不是成为系统开发者,因此教学目标主要有两方面:一是GIS平台软件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日后对图形及属性数据进行某些处理;二是城市规划GIS信息系统的使用及维护,如图形与属性查询、叠置分析、缓冲分析、专题图的制作、统计制作、出图出证、新的图形及属性资料的入库等。
3.实践性
GIS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的理论讲述并不能够让学生详细了解GIS的强大功能。因此,在课程安排的时候,应该将理论讲授与上机实习进行有机结合,将课堂讲授与课下开设讲座、参观等实践活动相结合,合理分配学时。在GIS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随时与学生交流互动,特别是在上机实习中,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答疑、解惑,这样可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学生感到困难、难于理解消化的内容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二、在城市规划中GIS的应用分析
GIS作为存储、分析和管理空间数据的技术,十分适合城市规划信息的管理和使用。
(一)在总体规划中应用GIS技术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各种自然条件的分析相当重要,可以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和模型应用功能进行城市规划预测评价、规划模拟和决策。
在做总体规划时,对城市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时可以用到GIS技术,利用遥感卫星所获取的基础资料(有控制点等相关信息),在GIS软件中将其分类并进行面积的测算,就能对城市的土地利用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在此现状基础上要对城市的土地未来发展有更好的把握,还可以利用GIS软件中所带有的预测功能对未来几十年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预测获取遥感影像图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对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分类以后还可以对某一项类型进行专题特征的提取和量算。
(二)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GIS技术
GIS具有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功能,这一点是GIS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都建有基于GIS的规划空间数据库,利用GIS数据采集功能可以提高城市规划信息获取的效率,方便地将多种数据源、多种类型的城市规划信息输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利用GIS的信息查询功能可以迅速提供用户所需的各种城市规划信息,包括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统计信息等;利用GIS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可自动管理海量的城市规划数据,并进行城市规划数据库创建、操作、维护等工作;利用GIS的统计制图功能可将大量抽象的城市规划数据变成直观的城市规划专题地图或统计地图,形象地展示出各种城市建设专题内容、城市建设数据空间分布与数量统计规律;利用GIS输出功能可支持多媒体演示及基于多种介质的城市规划信息输出,还可用可视化方法生成各种风格的菜单对话框等。
从总体上看,在城市规划管理领域中GIS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与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主要用于城市动态管理和对城市重大问题、突发性事件进行科学决策的一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三)在城市规划编制中应用GIS技术
城市规划编制是指根据国家的城市发展建设方针以及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和城市产业及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在城市规划编制中进行城市空间扩展和城市景观格局分析研究,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城市公共设施选址研究,城市交通网络研究等。在这些研究中最常用到GIS空间分析模块包括空间信息的查询和量算,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
随着三维GI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把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模型构筑于三维GIS平台上,可以运用三维GIS技术进行城市规划的仿真模拟,这样不仅可以预测城市规划状态的变化,而且可以对各种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客观评价和选择,从而使城市规划问题解决得更好。实践证明把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应用到城市规划编制中,可为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这必然会提高城市规划编制的合理性和精确性。
三、城市规划专业GIS课程的主要内容
教学中主要运用课堂讲授与课程设计指导两种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分理论部分和上机练习两部分进行集中授课,课程设计指导则根据该学期开设的设计课程的相关需要进行具体指导,整个课程分32学时16次课完成,具体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见表。
城市规划专业GIS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GIS基础知识和有关软件的使用,其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在城市规划实践中涉及的有关空间数据与空间信息的基本概念,并学习GIS在城市规划辅助设计中的基本技术;通过上机实习使学生加深对所学GIS理论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一门GIS软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使用及维护GIS系统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指导这一实践环节,让学生了解一些规划实例,从而找寻自己理论学习中的不足。
在城市规划专业引入GIS课程,加强对规划专业学生在GIS、RS等新技术应用方面的训练,积极探索新的城市规划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结合实际的课程教学和科研项目实践,将新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和科研项目中,将有助于提高未来规划工作者的综合能力,使规划设计方案更为综合完善、更有实际依据,规划管理行为更为规范、更有效率,规划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学量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成芳,黄铎.城市规划专业GIS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实践研究[J].规划师,2007,(11):68-70.
[2] 张晓瑞,周国艳.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07,(6):64-66.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设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健康合理的发展离不开良好正确的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设计,因此,城市的决策者应该重视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设计,只有正确的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才能使城市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张水平相一致,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并带动国家的经济建设,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1、城市规划的意义
通过在建设用地的管理方法中总结、提炼出的高科技规划方法就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实现了角色的转型工作。用地管理的概念是,由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人员对城市规划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统一的管理、治理。需要在城市内进行施工建设的任何人或单位,都必须先到所属城市的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用地的申请。只有得到城市规划部门的允许,并且得到有关赋有法律效力的证件后才能进行施工。建设管理是指,获得规划许可的区域内的各项建设工作都必须经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允许。即使是城市内需要改建的区域,也必须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统一的管理施工。改建的具体方案也要先向规划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得到批准后才能进行施工。城市规划管理包括编制、审批、用地规划、实施等多方面的工作。
2、城市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
2.1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空间布局、发展方向等进行各个工程建设实施的总体部署。城市规划设计能够合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对城市建设作出指导,保证城市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要保证城市建设协调、稳定地发展,需要在理想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各个城市的经济基础、地理条件、产业结构、历史文化等条件,再进行详细规划部署。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现今社会需要,还要进行长期规划,使城市获得长远发展。
2.2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管理指的是对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并采用经济的、社会的、行政的、有效地管理学对已经得到国家批准认可的规划项目进行调节改进和统一管理肩利于指导城市各个部分建设有序的、有目的的、高效环保的发展确保城市规划正确实施简言之就是按照城市规划设计来安排建设项目并逐步落实将计划变为现实其中有人将城市规划管理分为两个部分厂个是用地管理前者是整个管理的基本方法,因为城市规划建设是建立在城市用地的基础上的所以就需要对城市的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主要是对城市中的所有土地资源进行统一有序的管理与分配建设,以确保城市有序合理的发展另一个是建设管理主要是对城市建设活动中的基础设施及住宅、商业、公共用地的统一管理与分配建设,以及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和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管理等
2.3城市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的联系
我们详细的了解了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这两者的含义,从而了解了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做好城市规划的管理,就会对城市规划设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念,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才会促进我国城市的顺利发展。为了我国城市建设的顺利发展,要进行统一协调的管理,将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也处理好。如果不看到管理对设计的重要作用,就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得一切努力都成为泡沫,我们的城市发展也会受到阻碍,这样对人们的居住生活是不利的,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3、城市规划管理对设计的具体影响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艺术,城市规划的设计者既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又要满足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城市规划既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又要适应市场随时的变化,那就要求城市规划更好地处理和谐发展的关系。
3.1用地管理方面
由于管理要求是对已有的土地进行合理的有效分配,这也导致在城市规划设计之时设计者要按规律办事,既要满足一定的物质元素,同时也要达到既定的城市建设目标,这就是对已有的城市规划建设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通过土地管理,对城市中的园林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城市规划设计之时不仅要考虑到一定形式的美观,视觉效果,还要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充分思考,这也是对规划设计提出了地理方面的知识要求。
3.2影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
城市园林建设是当今社会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建筑工程和园林建设的前提是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广阔天地。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有机结合创造一致目标,美丽的风景线是环境建设更高层次的境界。
3.3规划设计要遵守的原则
(1)整体布局原则:城市规划是对一座城市整体全面的规划,整体布局的原则,强调的是整合性,这就要求设计者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确保整体和部分两方面的发展能够互相协调,是各个部分在空间布局上能够与整体相衬托。(2)经济效益原则: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到巨大的经济支出,因此在规划设计工作中,一定秉持经济节约的原则,对土地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上一定要合理安排,科学配置,以确保城市建设投资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3)安全合理原则:城市规划中还要面临诸多自然问题,如城市地理位置、自然灾害以及气候条件等等,因此在对城市建设未来的规划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城市设施的防灾抗灾能力,如地处洪涝灾害区域城市的泄洪防涝能力,以及地处地震区域城市设施的抗震能力等等,只有充分考虑到城建中的种种安全问题,才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4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
有了多年的城市规划经验为基础,为了实现城市的繁荣发展及建设,我们不断改进自己的远景目标。由于上述规划办法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对规划方法进行了创新改革,废弃旧的城市规划方案。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施工之前就应该考虑到所有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做好防范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基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人认为可以创建一种新学科,即城市学,它包含影响城市发展的各项工作。另外,还有人提议创建聚居学,即以人类居住环境为中心展开的各项工作。创建此类新学科对于城市的建设有很大好处,但是研究此类学科必须要了解问题并解决后才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中,规划管理为规划设计提供理念和方针,良好的管理为设计的实现提供保障,也让规划设计逐步得以完善。规划设计在遵守规划管理的原则下,大大提高了设计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使优秀的设计,更易成为现实。城市规划的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使得城市规划设计能够更加有力的服务于城市建设,也为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做出巨大的贡献。由此可见,城市规划设计离不开城市规划管理,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成城市平稳、有序、健康的发展。这也要求在城市规划中,管理者要认真负责严谨的实行每一部分的管理监控,不,不,真正做到以管理促设计,以管理保建设,推进城市的良性发展。同时要求设计者,从实际出发,从大局出发,遵循规划管理科学合理的要求,调整好城市规划设计的方向,提出良好的符合大局观的规划设计方案,使城市建设的脚步向着更加理性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刘胜民.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239.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关系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1 城市设计的产生
城市设计的产生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存在着难以割舍的关系。
建筑学是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溯源性学科,古代很多城市建设都是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建筑师们对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的研究以及早期许多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其实都属于城市设计。
19世纪末卡米罗・西特在《城市规划的艺术原则》中提出的城市形体设计概念,被认为是城市设计学科的起点。城市设计的提出,一方面是为了唤醒人们对空间环境质量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克服由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分工而引起的城市空间设计削弱的弊端。当时的城市设计只是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负责城市中三维形态与空间环境工作。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规划的转型,现代城市设计在汲取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养分的基础上,注重多学科的交融与合作,发展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学科体系,逐渐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但仍然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保持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由此可见,城市设计是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关于城市建设活动的综合性专业,它是用建筑学理论在城市规划指导下对城市三维空间所进行的建筑设计。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仍属于城市规划的范畴。
2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2.1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区别
从工作侧重点来说,城市规划可以理解为“规划”城市,它偏重于二维用地形态的综合安排,注重城市的统筹、系统、全面等要素。城市设计则为“设计”城市,偏重于三维空间形体的环境设计,注重城市的空间、色彩、感受等要素。
从工作内容上来说,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为核心,解决的是土地做什么的问题,它关注的是合理、效率, 考虑不到空间范畴的具体问题。城市设计则是从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城市三维空间的研究, 解决的是具体用途地块怎么做或者具体做哪些更好的问题,注重城市空间和谐与美化。
在最终成果方面,城市规划以文字、数据、图表的表述为主,图纸为辅,通过说明书进行阐述,成果具有宏观战略性、计划控制性与法定性。城市设计则以形象的直观表现为主,文字为辅,图文并茂,成果偏重于微观战术性和方案指导性,不具有法定性。
2.2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联系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系统的诸多方面相互重叠相互联系,两者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规划过程之中。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研究的对象都是城市,两者都是通过对城市用地的安排协调城市的各项功能,组织城市的各类工程设施建设,处理城市相对空间位置关系上的各种物质要素及其组合关系,以此创造良好有序的城市生产和生活环境。
城市设计的空间景观塑造与城市规划的平面布局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城市规划的二维平面布局,是城市设计进行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城市设计对城市三维空间的塑造与安排,又可反馈回来对二维平面布局进行补充、完善和调整,从而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
3 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区别和联系
3.1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区别
建筑设计一般为建筑单体或群体组合创作,以个体建筑为研究对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的问题,它往往只关注于自身地块内的建设,缺少对周边建筑的顾及和整个城市空间形态的协调。城市设计以城市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为设计研究对象,主要关注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城市空间环境产生的影响,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的问题,能够有效把握城市的整体形象。
美国学者瓦可・乔治把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用“二次定单设计”来进行描述。城市设计师并不直接生产具体实物,而是负责间接生产构筑城市空间和建筑形态的决策环境,其他设计师的设计决策都在此决策环境下进行,因此城市设计设计的是一个有效的导控过程,建筑设计在城市设计导控基础上设计出具体产品,城市设计是弹性而非具象地引导建筑设计。此外,城市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存在于发展的各阶段之中,需要连续设计和不断修正,因此不能像建筑设计那样一次完成。
3.2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联系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关注的都是城市的三维空间形态,他们的工作对象和范围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呈整体连续性的关系,两者通过互相的影响和干预来达到城市环境形态整体统一和局部变化的有机整合,共同创造出良好的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设计是对建筑设计的整体性把握,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的组成部分。城市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了自上而下的约束条件,限定了建筑设计空间形体的三维轮廓和框架,对其区位、布局、功能、形态, 包括体量、色彩、质地及风格等提出合理的控制与引导要求。建筑设计在城市设计有效的控制与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进一步实现、完善和丰富城市设计。
4 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桥梁
城市设计既为城市规划提供思路和形象化的发展目标,也为建筑设计提供前提和轮廓,其工作范围介于规划和建筑之间,补充规划对建筑的形体要求,做到全区域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协调。城市设计联系着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4.1城市设计是对城市规划特定空间的具象化
城市规划在整体上对城市建设的各项活动作出系统的安排,指导城市空间发展,为城市管理提供依据和原则。然而,城市规划自身的学科重点和成果表现形式决定了城市规划无法向公众和管理者提供一个具象的空间特征,此时城市设计的作用就得以体现。
城市设计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推敲,在城市规划的框架下,设计出合适的空间形态,包括建筑形态、公共空间形态以及城市特定空间的整体特色等;通过对建筑形式、体量、性质与色彩等的推敲与确定,对特定空间内的建筑形态作出安排,从而取得建筑与周围环境、建筑群体之间的协调;通过对特定空间内建筑外部环境形态的安排,在特定空间内营造出城市规划所要求的空间特质,为城市规划的特定空间提供一个具象化的表现形式。
总之,城市设计通过对城市规划建设安排的进一步细化,满足城市空间形态要求和城市空间特质营造,为下一层次的城市建设提供引导,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形象化依据。
4.2城市设计引导建筑设计协调自身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在城市设计中,建筑形体、体量、性质及色彩等的设计,是城市设计完成对特定空间特质营造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建筑形体、体量、性质及色彩等内容的确定,确定特定区域内建筑的形态与特质。
城市设计通过对建筑各项空间特性的限定与安排,首先,为建筑设计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依据和引导;其次,为建筑与空间内其他建筑的协调,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为特定空间内的建筑特质的形成提供了背景支持;再次,实现了建筑与空间内的周边环境特色的协调。
5 结语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城市建设诸学科在实施层面上构成了一个类似金字塔形的多级递价系统。城市规划是塔尖,建筑设计是塔基,而城市设计相当于塔身。现代城市设计的崛起并不是要延续和发展传统的形体规划论,而是要成为一种能控制以上多级递价系统的“中间环节”,其目标在于能动地让最高的控制层与最基本的控制层产生积极的“对话”,提高效率,城市设计就是这样一个沟通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两者关系的重要桥梁。
参考文献:
[1] 鲍世行主编.城市规划新概念新方法[M].商务印书馆,1993.
[2] 许 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关系;区别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差异也日益凸现。城市规划即是对城市空间进行布局控制与设计,对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关系的协调。而建筑设计即是对室内外空间进行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控制,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子项目,城市规划更趋向于对大范围、大局面的考虑。合理的规划不仅节约资源,还能使城市有条不紊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依据,它能反映出城市的定位、城市的风格、城市的特色。规划是对一个城市区域的近期与远期产业结构、城市布局、市政设施发展的战略谋划,是对城市发展做的宏观思考。具体的建筑设计方案,它只是整个城市规划布局中的一个局部点,属于微观层面。城市规划对建设项目具有指导意义,每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规,建设项目是在规划指导下的建设,它不能突破规划的范畴。可见,城市规划的起点和规划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建设。而具体的建设项目方案(包括建筑设计)的合理与否,只是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点,一个局部的形象,不至于对整个城市发展造成关键性的影响,不会对城市总体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1.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一直都有着难舍难分的渊源关系。建筑设计是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发展出来的,学科上仍属城市规划范畴,它是用建筑学的理论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对城市的空间进行建筑设计,同时也是一门涉及到城市规划学、建筑学、景观设计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的边缘学科。从历史发展看,工业革命以前及其早期的很多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城市设计活动。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都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都要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功能,安排城市各项用地,组织好交通和安排好各类工程设施,都要研究城市的社会发展,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等。规划的平面布局图,是城市设计进行城市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对城市空间的塑造与安排,可反馈回来对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反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脱节,其交叉的部分必不能取得统一,出现设计和规划之间改动很大的现象,造成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的浪费;如果不进行改动,两个不同的方案对于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块而言在实际中根本无法操作实施,规划设计的方案只能落个“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结果。一方面说明重视城市设计的思想正日益深入人心,这对提高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质量、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另一方面,如果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片面强调城市设计独立于城市规划之外,不但不利城市规划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完善,还可能导致城市设计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反而不利城市设计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明确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理顺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才能切实达到指导城市建设的目的。
2.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凋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 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和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凝固的影月,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 沙里宁曾说: “ 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 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必须服从与整体的城市规划设计。
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区别
城市规划是在宏观上对城市经济、社会、空间的综合布置具体安排和科学管理。而建筑设计是针对某单一建筑而言,是对城市规划、法律条款、区域规定进行具体落实。对二者进行区别,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明确二者的区别以便对二者进行合理结合从而可创造出更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居住工作环境。二者的不同点具体如下:
1.确定性不同。建筑设计是由开发商提出具体的设计目标及要求,再由设计师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结合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提供各种满足设计目标的备选方案以供选择,可以说建筑设计是一种由问题找答案的过程,而城市规划却没有具体的备选方案。
城市规划不是简单的按建筑设计去找答案,而是自己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目标。同时,城市规划还是一个不断变化、调整的过程,对这种“短期行为”的控制则需要用到“规划年限”,所以“规划年限”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依据。
2.设计的复杂性不同。在建筑设计中大多以象征意义为主,设计师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即可,而对于一个城市规划师不仅要有形象思维,还要有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总揽全局对城市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现代的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对物质、工程的规划,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规划。所以对规划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为了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规划,城市规划都由各专业人员协作完成。
3.任务的综合性。建筑设计的过程是对答案的搜索过程,设计程序也是从一般到复杂的过程。而城市规划则不同,它从工作的开始就要考虑多目标的衔接,是城市基本要素关系的建立与处理、系统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在面对城市居民的需求时,各要素间还存在着矛盾,因此,城市规划必须妥善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又因规划的单一性,所以城市规划工作有“模”可套、有“法”可推。
4.目标的超前性。一般情况下,每幢建筑物设计前其性质和功能都规划确定,建筑设计基本上是一次终极目标的静态设计。但城市规划却没有终极目标的稳定性,其规划的整个工程都是对未来目标的探讨,并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进行修改调整,它是一种动态设计。
三、加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对策探讨
1.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实现宏观调控
进行城市规划时进行深入的城市区域发展分析,了解城市的生态特征,认识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城市建筑设计与人们生活、工作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研究与城市区域范围内资源的利用和优化配置;适应生产力布局和城镇间分工合理化的客观需求,建立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的科学依据。确定工业、农业、交通、建筑、能源、文化、环境建设的相互作用,这涉及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领域,需要相关专家进行相互交流,提出相关对策。对于外来的先进理念我们应当吸取,借鉴其有益成分,避免盲目抄袭,要中外相结合,让外来经验技术经过加工改造、创新,为我所用。
2.要加大规划设计深度,树立精品意识
一方面,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底蕴,自然风貌,因地制宜。要全面统筹的考虑,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都要求详细,有深度,而不是简单的平面布局。另一方面,今后城市的各项建设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建设,树立精品意识。尤其是建筑设计上要认真把关,要大力推广新设计、新工艺、新标准、新技术,提高城市建设的科技含量。
3.要理顺规划管理体制,依法加强规划管理
对于规划管理权,要求一个城市只准设立一个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实行政府对城市规划实施权的集中统一。建立由专家和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城市规划委员会,作为政府城市规划设计的决策咨询机构。同时,城市规划要严格依法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干预,随意变更。要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不符合城市规划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不得出让、转让和开发建设。
四、结语
总的来说,城市规划工作在很多方面是产生于建筑设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差异也日益凸现。只有在设计中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相结合才能成就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因此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特点与个性,还要使之与城市规划相适应,只有了解了规划设计的特点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区别,才能更好的做好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朱军,朱荣潮 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产生的重要性[J] .管理观察,2010.
关键字:城市转型 ; 城市规划 ; 政府职能 ;价值取向;城镇化
Abstract: city planning is the basis of c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cit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 bibcock" action and influence, the current study of Chinese city development, discuss our country city planning design and practice, to our country city changes development of great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city several transition way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our city planning design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and gives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city transformation; city planning; government function; value orientation; Urban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
前言
长期以来,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行为,受到了多方面的批评,既有来自外部的市场经济性批评,也有来自城市民众化的批评。随着我国城市多元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越发复杂,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更好的完善城市规划,成为当前政府执行城市规划行为的重要任务。城市规划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发展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以及城市规模等。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期,城市规划呈现出新旧并存的局面,在这一时期,研究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更好的指导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笔者以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为论述基础,通过对转型期的城市规划设计研究,希望有助于我国城市及城市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
1、生产与消费并行的发展方式
在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中,经济增长仍然是其主要的支撑,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例如,苏州避开古城,开辟新城等,都是为城市经济发展而构建的载体。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了我国城市发展的转型,城市发展规模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都开始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大力提倡三产的比重。
2、企业与服务并合的政府职能定位
长期以来,政府在城市经济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型的政府特征就是要讲究成本效益,因此,政府职能往往被市场化,通常会把经济管理的原理应用到政府管理中,有效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城市住房商品化和城市竞争化的发展。同时,企业型政府在城市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缺失,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交易成本过高等,从而造成了“政府失灵”的现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型政府开始产生,它是一种以民为本,以社会为本的政府,是对“政府失灵”做出的一种可能性选择路径。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崇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建设和政府的协调发展。
3、民主与效率并推的价值取向
民主与效率是公共行政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应该努力协调好民主与效率的关系,创建和谐的体系。随着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 ,各种政策因素应该顺势发展,效率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城市发展中,实现一定的集权化政府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化发展的效率。然而,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如果把非理性的决策所带来的人力、物力,以及资源浪费等和民众及政府之间的信任损失进行计算,集权化的政府行为并不是理性化的。因此,近年来,我国开始在城市建设决策中不断的民主化,在追求城市化速度和效率的同时,民主也不断在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现状及问题
1、盲目城镇化
我国有些地区在城市规划中存在着盲目城镇化的问题,例如,有的城市在其规划编制中,为了片面追求规模化,过分提高了城镇化人口水平,使得城市规划中大量的征用土地,过分开发,资源浪费严重,投入大,产出小,入不敷出。
2、城市化目标盲目化
我国有些城市在其规划中存在着城市化目标过大的问题,过分的对城市性质和职能做出评价,无论大小城市,一律按照大城市的规模和指标来进行,有些小城市甚至无法效仿和实现,也没有实现大城市规模的可能性,最终导致结果脱离实际,劳民伤财。
3、城市规划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其规划设计中往往只对其整体规划进行了编制,而对城市在近期建设方面却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安排,使得我国部分城市在其规划中缺乏有力的建设措施和政策,城市规划没有依据可行,城市规划实施困难重重,最终导致整体城市规划局面混乱,无法形成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严重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基于城市发展转型形式下的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
处于城市发展转型形式下的城市规划和实践,更应该坚持与社会发展实践相适应,转型期的城市发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城市规划的思路和方法。具体来说,转型期的城市规划在其设计和实践中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突出重点规划
城市规划编制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城市规划必须与现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在规划中既要坚持全面,又要有重点的开展并实施,在整体把握城市规划重点的前提下,主动协调,坚持重点区域发展目标与整体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避免一揽子规划。同时,做好对控制性的详细规划、修建性的详细规划的技术支持。在具体的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中,一方面,在城市工业化集中区为了推进城市化,应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扩大城市就业,为城市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中努力扩大城市的固定收入,加快农村城市地区的快速城市化,进一步刺激就业和消费;与此同时,要加大对城市环境的整治和修复,使城市发展更加适应人类居住,为人们创造更加和谐的生活居住环境。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坚持重点规划与集中建设的思路,有效打破了以往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小而全”的问题,达到了综合开发,集约和简约的目的。
2、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视细节规划
细节规划是城市整体规划和控制中的重要内容,在城市总体和具体规划层面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各种需求,这种不同需求在城市化水平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对城市规划中的细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对城市综合规划中有精细化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城市规划中的细节规划所涉及的范畴远远超过了目前既定的相关法规,可见,城市细节规划也是对目前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的补充和说明。
3、注重城市更新改造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重视城市的更新改造,首先,要追求城市的自然和谐,在后期的城市化发展中要保留城市发展的历史性和完整性,体现城市发展特色。其次,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应该采用多种合理化方式,因地制宜,切不可大拆大建。针对更新改造中的水、电、气等系统,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保障。除此之外,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应该注重挖掘城市内涵,从城市发展中寻找价值,通过更新改造,将城市价值体现出来,从而达到激发旧城的社会活力作用和效果。
总而言之,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让城市具备更新的城市形象,更好的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更好的实现城市职能。新时期,城市规划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处于当前城市发展转型的城市规划设计,更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必须充分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转型模式,将我国城市规划更好的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结合起来,建设更加和谐的人类家园。
参考文献:
[1]涂军飞.浅谈城市规划建设新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08,(08).
[2]曾浦成.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6).
[3]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08,(8).
[4]代琳.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山西建筑,2005,(22).
[5]杨小东,胡大伟.对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素的再认识[J].规划师,2003,l9(2).
一、城市规划新技术与方法的内涵
城市规划新技术与方法涉及内容较为广泛,是多学科知识体系的交叉融合,当前国际上所典型应用的城市规划新技术与方法可归结为3S技术、城市模型及空间句法等几类,主要以辅助城市规划决策与分析为特征,又各具特色。
“3S”即“GIS”、“RS”、“GPS”的简称。其中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主要功能是数据输入与管理、数据查询与空间分析、成果表达与输出等,为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分析、评价和预测服务。RS(remote sensing),遥感技术是通过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图像的技术,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可获得反映城市土地利用、交通、绿化、环境等分布状况的可靠信息。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则提供实时而准确的定位信息,对于城市空间数据的确定有特殊意义。“3S”技术组成最为完整的信息源、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处理、空间分析技术,与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相互融合,为城市的数据更新提供快速的更新方法与手段,为数字城市规划和城市的定量规划技术提供数据基础与分析平台,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和规划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系统。
城市规划与管理过程包含从结构化到非结构化的系列问题,涉及从定性到定量的技术方法。“3S”技术的发展为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的改善、信息表达手段的提升提供了支持平台,基于此技术基础,出现了如空间句法、城市发展模型等各类城市规划设计与决策分析的新方法。其中,城市模型是对用于检验与探测城市如何发展运行的一系列现实世界目标与现象的提炼与简化,是城市空间现象与过程的数学表达与描述,它舍弃一些细枝末节,抽象地表述了空间现象过程。经典的城市模型如城市扩展模型、城市仿真模型、城市多主体模型、城市CA模型等,在当今国际城市规划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
空间句法(space syntax)是一套基于图论与GIS的城市与建筑空间形态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它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之间关系。自它在城市研究中产生以来,就为许多研究与应用领域所关注,大量实例成功证明了句法理论对城市和建筑空间理解与模拟的正确与重要性。空间句法使规划中城市形态模式分析在城市理论中不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角色,是对传统城市空间规划方法的极大突破。
二、城市规划新技术与方法与城市规划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3S”技术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广泛应用,城市规划新技术与方法在城市规划实践中也得到了加强。结合GIS、RS技术及城市模型等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前期分析、辅助决策、成果制作等方面的运用,使从业人员的计算机能力和数据分析、整合、处理等各方面的能力明显得到加强;逐步培养了从业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具体构思的习惯─根据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应用的需要,尽量结合各类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从传统定性的规划分析转向定量、科学的规划分析,选择相对优化的设计方案以及确定相对理性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在此过程中,从业人员逐渐从非同传统的视角来理解、分析、评价、诊断、预测、规划与设计城市,整体认识城市、分析城市、处理城市问题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三、城市规划新技术与方法的改革探讨
我国传统的以适应物质规划需要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中缺乏城市规划新技术与方法相关课程教育信息,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适应我国城市规划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目前,虽然国内设置有城市规划专业的高等院校都普遍意识到GIS课程在城市规划专业中的重要性,并相继开设了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但对其他规划新技术与方法的有所忽略,需在改革实践中增加“遥感应用技术基础”、“数字城市”、“城市模型基础”、“空间句法基础”等相关课程,专门培养从业人员对城市数据处理、规划分析、规划决策和数字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技能。
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数字城市、城市模型、空间句法等课程是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需要有较深厚的计算机理论基础,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的知识是多元化的,包括哲学、地理学、社会科学以及环境科学、公共管理等广阔的课程体系。在当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城市规划研究生教育实践中,基于从业人员原有专业基础与特点,结合课程与专题讲座的形式,给从业人员开展一系列城市规划新技术与方法内容的讲授,讲解过程中具体案例分析与原理及方法紧密结合,内容广泛而分层级逐步深入,案例典型而详悉生动,极大地激发了从业人员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反响较好。
城市规划发展至今日,已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领域,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仍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未来城市规划学科的突破将是城市规划技术与方法的突破,未来城市规划设计的竞争将是新技术与方法在城市规划领域中运用的竞争。我国城市规划在新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尚属起步,对于全国范围内的城市规划专业而言,在城市规划中探索新的方法和模式,将新技术与方法运用到实践和科研项目中,通过加强新技术与方法在城市规划实践中的应用这一交叉型研究,构建一种更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体系,并积极与市场接轨培养复合型人才、积累经验和方法,使我国城市规划教育模式面向国际化,是城市规划学科发展顺应现代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