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班主任案例

班主任案例

时间:2023-05-29 18:25: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班主任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班主任案例

第1篇

班主任工作案例: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艰辛,也是非常复杂、琐碎、而且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特别是在处理学生(有时也牵扯到学生家长)问题时就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给学生、老师、家长以及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尴尬和麻烦,甚至留下后遗症,让你无法收拾。下面是我经历的一个案例及处理方法与大家分享,望大家指教。

案例:一天下午,英语老师气鼓鼓的跑来告状:“你们班这节课简直是无法上了,这节课我才上到一半,曾x玲就开始与同桌又说又笑,我提示她不要讲话,她还跟我顶嘴,我只好停下来让他们自己看书做作业,这个学生是该好好教育的了,不然,以后英语课怎么上?”。又是曾x玲!平时上课简直像一只乌鸦,特别是其他科,她不是很感兴趣的课。为了这样的事情不知道教育了她多少次,而且请了家长来校教育。她从小就有点娇生惯养,从家到学校只有20分钟的路程,却天天搭摩托车上学,且还带有手机回校,带手机回校是学校禁止的(学校已发给家长一封信,明确禁止学生带手机回校)。但平时家长似乎非常的通情达理,每次与家长交流都说:“我家这个孩子,从小行为习惯就不好,一直被我们宠坏了,所以,希望你们一定要对她严格要求,不要给她什么面子,如果她有违反纪律的事,你们一定要对她重罚,我们家长一定会大力支持,绝不会再袒护她”(因为她女儿除了学习上的问题,还有其它一些不光彩的事)。

的确,曾x玲在这段时间是有点不像样,已经有好几个老师给我反映她的情况,又想到曾x玲的家长平时说的那些话,干脆就拿她开刀,好好处罚她一下。于是,放学后,我把曾x玲叫到办公室,轻言细语的说:“曾x玲,你这段时间的表现怎么样,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后又不努力,每科的作业也不完成。你今天的举动,让英语老师发这么大的火气,是不是心里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或身体不舒服。这样吧,你先回家休息,好好反省一下你这段时间在学校的表现”。本想让她回去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父母,让父母教育她,再一起到学校给英语老师道个歉。结果,第二天曾x玲的父亲跑到办公室就大吵大闹:“蔡老师,我的孩子是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你不懂得法律、法规吗?(班主任 banzhuren.cn)你怎么能停她的课,我对你的处理有意见,你必须让我孩子马上回校上课,她在小学时一直很听话的,成绩也很好的”。我一听这话,差点把我气晕,家长的表现怎么跟平时判若两人,会露出这样的嘴脸。于是我没有多说什么,直接把家长带到政教处,先把情况向政教主任汇报,然后对家长说:“你这个女儿我没有能力教了,我真是无法再教育她了,万一教育她后做出异常的举动,你们还不找我拼命,这样吧,你还是想个办法给她转个班吧”。家长听到这话,觉得不对劲,因为她知道她女儿,转到其它班,是不会接收的,如果从这个班出来的话,也就意味着她女儿读不成书了。于是,态度上便来个180度的大转弯,很和蔼的对我说:“蔡老师,我是个没文化的人,刚才是我错了,不该说那些气话,我向你道歉,你就给她一个机会,让她继续在你班上读吧。”我说:“你家这个女儿太宝贵了,我实在没有那个能力教她”,说完我转身故意做出要离开,这时家长说:“蔡老师,我求你”。其实,看到这种情境,我的鼻子酸酸的。于是,我与政教主任交换了一下眼色,最后,主任说:“这样吧,你先把女儿带回家,明天再把她带来学校,我们教育之后看看她的态度怎么样?”,家长显得非常尴尬地离开政教处回家了。

反思:现在有些家长只要直接处理他的孩子的时候,就蛮不讲理,总是把责任推给老师。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办?

我认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因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加强联系、加强沟通,加强合作,对(学生)孩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目前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意识、沟通技能、沟通策略等存在一定的障碍。这些障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直接导致了家长与班主任关系的紧张或恶化,甚至酝酿了冲突。所以,我认为班主任必须与家长进行沟通。

第2篇

关键词: 班主任 班级管理 教育案例

师爱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1]。教书育人不能没有爱,爱的教育不能没有艺术和教育的智慧,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师爱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爱。

案例简述:

王某,男,16岁。家庭条件比较优越。

开学第一天班级开班会,我让大家上台作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目的是了解同学们各自的情况,以便发现他们各自的特点,再选举几个临时班委。同学们按照学号一个个上台自我介绍,到王某时,他却表现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在我的提醒下不情不愿地上了讲台,但依然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还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某天下午,化学实验课,我去实验室巡查,发现该学生不在实验室,我继续往里走,发现他蹲在实验桌下玩手机。其实平时和同学交流谈心时我早就了解到王某的手机从不离身,他有很多过去学校的朋友和社会上的一些人,他们从早到晚总是用手机聊天交流。尤其是某次化学理论课,化学老师叫他上黑板听写作业,没想到此时他的手机居然响起来了。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在课堂上玩手机了,而且是在我三令五申后仍然故犯。我找他进行了一次恳切的长谈,试着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他交谈中发现,他其实还是比较懂事的,很多想法很积极健康向上,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说会改正。于是我鼓励他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争取考入理想的专业,他点头答应。但是仅仅过了两天,我却再次发现晚自习期间,他的手机又响起来了,他居然还在玩手机,我想对王某要改变沟通和教育方式,必须让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这次是以聊天的形式,我跟他讲了很多我们学校毕业的现在颇有成就的一些人的事迹。我举的例子不是自始至终都认真学习的学生,而是经历过挫折最后自己克服挫折走向成功的例子,最后又跟他聊了一些社会的现实事例,如果不利用好现在的时光就是在浪费生命。王某听了我的话之后,露出了后悔的表情,从他的表情中我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比较要求上进的学生,只是有时候自制力比较差,需要别人不时提点。

经过此次交谈,王某改变了很多,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积极参与一些课外活动,整个人都活泼开朗了,在后来的班委选举中,他当选了副班长,且胸有成竹地说一定会干好这一项工作。

在接下来的几周中,班级氛围一直都比较好,直到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来自王某的父亲的。王某父亲跟我讲他在学校外面看见王某和一些社会人士待在一起,手里还拿着香烟,我接到电话很吃惊,我们学校是封闭式的,没有我签字的假条,学生是出不了校门的。我当时既吃惊又生气,王某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作为班委,根本没有起到带头作用。因此在某次班会上,我当众批评了他,没想到他居然一点不悔改,而且言辞灼灼地说要退学,那时我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因此,第二天我把他的父亲叫过来,一起讨论王某的问题,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他对父亲的态度更加恶劣,不仅语气恶劣,而且很愤怒。因此我察觉到,王某的脾气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同时我也察觉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有偏差,他会认为老师家长对他的关心和教育纯粹是为难他,觉得对他进行适当的惩戒和教育是学校不人性化管理的体现,等等。通过与他父亲的几次谈心交流,慢慢地,我了解到由于经济实力增强,家庭收入提高,在生活上家长会尽可能地满足他的各种要求,因此渐渐地他形成了任性好胜叛逆的个性,少了一些宽容心、同情心,多了些许霸气、好胜心。而且家长众星捧月式的过分溺爱,也使他娇纵自私且受挫折能力弱。通过后续的交谈,我发现他还是很喜欢表现自己的,如果老师给予表扬或者赞赏,他就会很积极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对班级里面出现的不和谐现象,他也会积极地解决。于是我因势利导,结合他的特点适当安排社团活动工作。

记得班级有一次要举办英语板报比赛,需要布置班级,这时,王某主动请缨说要负责这次活动的筹划与举办,我开始没有打算让他做这项活动,但是看到他主动表现的神情,于是把这项任务分配给了他,惊喜的是,这项活动举办得很有特色,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其他班级同学的一致好评。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成功的人士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天就形成的,都是经历过磨炼才成功的。因此我觉得要使像王某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和行为习惯上能有所改变,不能硬攻,只能智取,要在适当的时间加以帮助和点拨。

由这件事,我得到启发:对于学生身上发生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多作鼓励,激发他内心的善良本质,让他拥有一颗博爱心[2]。有时要放手让学生处理一些事情,一方面是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舞台,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责任心。当然对学生所犯的过错也要帮助其分清错误的性质,防止再犯,同时通知学生的家长配合好老师工作,强化教育效果。如何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让他们健康成长的舞台,这些对于老师来说是必须面对且永不过时的课题[3]。

爱是春雷,能惊醒迷途的孩子;爱如夏雨,能沁入孩子的心脾;爱是秋风,能拂去除孩子心灵的尘垢;爱如冬日,能温暖孩子的心灵。只要用“心”执著地爱那些学生,就能开垦出一片学子们得以成长的沃土,就能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只要以爱心相待,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以无私的爱心给他们阳光和雨露,他们就能健康成长。只有用真诚的爱心,才能敲开学生们那扇禁闭的心扉之门,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班主任要用爱心,用真心,用热情,重新审视学生。

参考文献:

[1]陈涛.多一点宽容少一些执著[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1(06).

第3篇

一、案例简述

1.孙同学,男,18岁,家庭条件很好。在他高一军训的时候,就在寝室中号召全体同学罢训,这些极度疲劳的同学便开始罢训,他却到操场上告诉我:老师不要说我是男生,他们不来集合我来了,其他同学在寝室被政教老师一通批评,影响了班级的军训。

2.军训结束,回校上课,他的表现就更突出了,随时根据课堂内容提出一些与教学无关的问题,逗的同学哄堂大笑,耽误课堂时间。

3.他身材较小,敏捷如燕,一节课要串几个座位,把其他同学带动的异常不安心上课,各科老师都很无奈。严重影响班级上课秩序。

4.自己没有手机,就拿同学的手机玩,带动同学共玩手机。

5.他性格急躁,和同学相处得也不和谐,也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有时就大打出手。

6.天天早上和课间迟到、吸烟。

老师的批评教育也没有明显效果,有时还恶语顶撞老师。

二、案例分析

1.孙同学的家里兄妹两个,父亲在外地工作,和他沟通较少,母亲要工作和照顾妹妹,他自称从小到大没有人管,在初中时从不走校门,都是跳栅栏,造成他我行我素、旁若无人的性格,他妈妈说:这孩子从来就没有培养和管理过。他爸爸评价他不到学校上学,不出三个月就得进管教所。

2.家长没有教育意识,认为孩子不需要教育,一切顺其自然。可现在影响他们的因素较多,使他形成了许多不该有的习惯,家长对学生在生活上尽可能地去会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从而渐渐地也养成了他们任性好胜的个性,缺少宽容心同情心,多了几许霸气和好胜心。

3.他有强烈的反叛意识,追求自我个性张扬,又缺乏团队精神。家长和老师反对他做的事,他越要做到底,为了追求与众不同,甚至尝试打耳眼带耳钉。就这样一个孩子,着实让我动了不少脑筋。

三、教育方略

根据同学、科任老师和我观察到的情况归纳、分类、总结、分析,制订帮助引导计划。

(一)架起感情的桥梁:和他交朋友,QQ里加为好友经常聊他感兴趣的人和事,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发现其优点,增强其自信。很快成为好友,他开始信服老师了。

(二)与家长合力:与家长沟通,帮助孩子提高认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从培养习惯开始:让其找一个不被打扰的地方,列出“不良习惯一览表”。再列出“好习惯一览表”。然后认真分析一下,写出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区别,哪些要改?打算如何改?哪些要培养?打算如何培养?找原因,如:为什么我早上没办法早起?因为我很累,为什么会累?因为睡觉时间还不够。为什么会没睡够?因为我睡得太晚。为什么睡那么晚?因为有太多事情要做。为什么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因为我做不完。为什么会做不完?因为我给自己制订的计划任务超过了我可以在今天完成的。

1.这是第一步,一定要目标明确。如果你的看法越坚定、清楚,你的习惯培养或改正就有越大的力量。

2.潜意识输入法(如:早上6:50到班)。这是很有威力的一个方法,我平时就有应用。有些时候需要比平时早起,比如6点钟起床,平时我是习惯于7点起床,6点是未必醒的。为了6点能准时起床。在晚上临睡的时候我就和自己的头脑说:“明天要6点起床。”然后想了一下6点起床的情境,让自己头脑得到清楚地确认。这样我在第二天的6点就能准时起床啦!你将自己想养成的习惯,输入自己的头脑,潜意识会提醒你去做。

3.视觉法(如:不串座,诚实守信)。将要培养的习惯化成图案记于心中。贴墙、写于笔记本首页、放于垫玻璃的桌面等,就是为了增强视觉效果。我为了加强学生的习惯培养,我制作了一些卡片、图片,让他放于自己方便看到的地方,实行后的人跟我说,真的有效。

4.行动法(如:说话分场合有分寸)。用行动、重复地行动。和自己说“我做得到。”“我要去做!”有错必改,如果你能连续行动21天,你就会发现习惯已经基本培养起来了。

5.帮助法(如:思想积极不造谣)。请人监督或向亲友许诺,也会有不错的效果。运用上述方法,你就会渐渐养成成功者的习惯。

第4篇

一、 “应然”与“实然”的背离:传统班主任培训的误区

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注重理论学习,重点在于提升一线班主任的各种理论素养,指导思想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基于这样的假设:理论素养低下,理论准备不足,是制约班主任专业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他们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困境。尽管他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班级管理理论,熟知班级管理规律和重要原则,通晓常用的班级管理方法,但一旦到真正面临实际的班级冲突情境时,常常感到这些原理与现实反差很大,有无从下手之感。

在一线班主任身上之所以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脱节,与人们对理论的两个认识误区有关。第一,理论是一种非实践性思想体系,所以有关教育和管理理论的学习过程就仅仅是通过辨别、假设、整理论点、检验假设和论据等程序,找出作为基础的普遍原理,考察这些原理背后的内容。对班级管理和教育理论的这种理解,使理论与当下的班级管理实践完全区分出来,在班主任培训的课堂和许多教育理论书籍中,大量充斥着这种高度漠视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奥、玄之又玄的原则和规律。其实,班级管理和教育理论更应是一种实践性理论,关注的重点不是学科内在逻辑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而是鲜活的班级教育实践问题。理论的目的或功能,不仅是提供理性的解释,更应为相关的班级教育实践提供行动准则。这就决定一线班主任的理论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辨、推理和演绎等层面,更应高度关注与班级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切实有效地发挥理论对班级管理实践的指导和迁移作用,增加理论的效度。

第二,掌握相关理论就一定能够解决班级管理的实际问题。毫无疑问,班级管理理论对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实践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提供认识的框架,进而能够指导和完善班级管理实践。但现实却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班主任熟知相关理论,但却是一个蹩脚的班级管理者;相反,一些教师对教育理论知之甚少,但在班主任的管理实践中却能得心应手。这是因为,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并不是具有严密体系、完全遵循逻辑法则的理性活动。

可以说,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的误区,其根本原因是混淆了“应然”和“实然”的区别。“应然”,是指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看待班级组织和班级管理过程,班级应该按事先设定的计划和理性的原则去运行;“实然”,即实际存在的班级组织及其活动过程,不仅具有合理规范、有条不紊的理性,同时包含大量的非理性。班主任面临的实际班级情境,具有模糊、随机和非理性特征,包含大量的相互联系的可变因素,需要班主任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多变的决策或调整。因此,像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将希望寄托在单纯的理论学习上,指望借助或照搬某些手册或管理宝典所宣扬的原理来解决实际班级管理难题的做法,无疑是幼稚和不切实际的[1]。

从这一角度看,案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架起了一座沟通班级教育管理理论与班级管理实践的坚实桥梁。将案例研究作为班主任研修的路径和抓手,能够有效地化解传统培训中“应然”和“实然”的冲突。教育与管理理论揭示了班级教育与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班级管理实践却可用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来概括。当下不少学校在校本培训中倡导的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引导班主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对基于班级真实事件和情境而创作的学生转化和班级管理案例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通过模拟决策和判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自身的教育体验,精进班级管理的水平。

不难看出,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将班级管理中真实、典型的问题和冲突展现在班主任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为他们提供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班级教育与管理实际问题的机会。在班级管理案例研究中,班主任必须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分析、讨论复杂、不确定和典型的教育问题,把握问题关键,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班级管理案例研究架设了跨越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鸿沟的桥梁,体现了对不可预期的班级教育事件的一种把握方式,对典型的班级问题的解决方式[2]。

二、 案例研究作为班主任研修路径的价值分析

当下,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以教育研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这已成为常识。但教师如何开展研究,开展怎样的研究,却存在不小的争论。英国教育学者斯坦豪斯认为,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者,并非要让他们承担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而是要关注教育实践,反思教育实践,进而不断提升教育实践。因此,让中小学一线班主任完全像专业科研人员一样从事研究,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种做法既没有真正尊重一线班主任的实践优势和现实可能性,同时也没有尊重教育实践研究的特点,使大多数班主任对教育研究产生不应有的畏惧感,不敢或不愿开展研究。

一线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性特征,让他们具备开展案例研究的绝佳条件。对他们来说,记录、描写、分析和反思班级焦点事件,是他们熟悉的一种言说方式。班级管理案例与一线教师的日常工作、经验背景高度契合,在记叙和分析案例时,他们能够很容易地进入角色,找到感觉,自然地运用熟悉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自如地表达和交流。而且,由于教育案例源于班主任每天的工作,其生活是与一个个精彩的班级故事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案例研究更是一线班主任的一种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成长方式。对他们来说,论文写作不时会有“失语”的窘迫,但进行班级管理案例研究绝对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诸多学校的实践表明,引导一线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对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容忍模糊,乱中求序

在科学管理理论和科层制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逐渐形成追求规范、清晰和有序的价值观,但现实的班级管理过程始终存在着模糊、无序甚至混乱的一面。由于案例是对真实班级教育情境和教育事件的描绘,真实地再现了教育与管理过程的现实性和复杂性。同时,案例研究是一种乱中求序的过程,一线班主任通过班级典型案例研究,能够较为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班级教育与管理实践的复杂性,提高对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容忍度。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学会利用案例提供的模糊、有限的信息,进行尽可能“满意”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增强对班级管理实际情境中信息不完整性和模糊性的容忍度。

2.增加情境体验,优化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教育观念形成和决策判断的基础。拥有一个合理、多元的知识结构,对一线班主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完整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应由三类知识构成,即原理知识、专业的案例知识及运用原理规则于特殊案例的策略知识。和理论学习相比,案例研究的最主要功能体现在它可以为分析者提供一个个逼真的班级教育典型事件和管理冲突情境。班主任可以分享同伴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增加真实班级冲突管理的情境体验,自觉反思班级冲突思路和行为,形成新的教育对策和实际问题管理策略。

显然,案例分析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第二、第三类知识,从而较好地弥补一线班主任在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同时,案例研究还是教育与管理理论的“故乡”,可以提炼、生发新的理论观点,丰富理论内涵,优化理论品质。

3.培养反思精神,发展批判技能

通过反思提高实际的教育与管理水平,是近年来教师培训理论研究的重要发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经验+反思=成长”这一教师成长公式已成为共识,其与以下两种理论的支持有关:经验性学习理论和情境性认知理论。经验性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杜威、勒温和皮亚杰等,主张学习应该从经验特别是个体问题开始,使学习者感到学习的必要性,从而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学习才会更有效,更可能导致行为的持久变化。情境性认知理论会同时考虑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认为学习最好通过积极、社会性和真实性的过程来实现,使学习者极大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应在与学习者相关的情境中发生,这才是有效的学习。

班级管理案例研究符合经验性学习理论和情境性认知理论的主张,案例研究行为本身就蕴含着反思实践的方法论因素,因而是一线班主任反思自身班级教育与管理经验的绝佳载体。在实践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是,虽然某个班级管理的问题被解决了,但班主任对问题解决的真正原因可能并不是十分清晰,仍然停留在经验和自发状态。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将这一事件M行记录和梳理,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发现、思考问题,澄清认识的绝好机会。一旦案例研究形成习惯,必然会极大地推动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持续提高。

三、班主任有效开展案例研究的三个关键环节

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笔者与浙江省多所中小学合作开展了基于案例研究的班主任研修活动。在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案例开发、案例分析、案例研讨是一线班主任有效开展案例研究的三个关键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各校要根据本校校情和班主任的实际水平,抓住关键因素,给予班主任以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专业引领。

1.树立案例开发意识,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开展案例研究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文质兼优的好案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储备丰富、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案例,在校本研修中大力开展案例研究,只能是美好的愿望。优质班级管理案例资源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班主任案例研究的主要瓶颈。要想在班主任研修中大力推行案例研究,学校应在两个层面树立案例开发意识,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一是重视学校层面的案例收集和知识管理,将班级管理典型事件收集起来,汇编成册,或上传至学校电子资源库,供班主任交流和研讨。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将案例开发视作校本培训的校本课程开发,对本校班主任具有特殊的亲和力,会使他们产生极大的认同感,也易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是出台相应激励政策,鼓励班主任开展个人层面的案例开发或案例编写。这是指班主任将日常教育与管理实践中的典型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加以记录和提炼,以达到积累感性经验、反思班级管理实践得失的目的。

2.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案例分析技术

案例分析有无深度和创造性,决定了案例研究的质量。对一线班主任来说,收集和撰写班级管理案例并无太大的困难,但在案例分析环节则普遍感到棘手。正如美国著名案例教学专家列恩所言:“由于短短几页的案例常常引发深刻而根本的问题,所以案例分析要比案例本身复杂得多。”[3]这是因为案例分析要求班主任能够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相关原理,利用特定的分析技术,对案例背后蕴藏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抽丝剥茧的系统探究,发掘真正的问题症结,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一线班主任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学校可以适当聘请校外专家,对班主任进行专项的指导和引领,帮助他们系统学习相关前沿理论,掌握案例分析的具体策略和技术。

比如,近年来笔者在杭州天杭实验学校、余杭区仁和中学、义乌市后宅小学等,邀请相关专家为一线班主任系统开设了“班级管理的心理效应”“人性假设与班级管理”“焦点解决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的局外人和当事人视角”等专题研修活动。这些专题学习给班主任提供了案例分析急需的思想养分和有力工具,受到各校班主任的热烈欢迎。

3.建立案例研讨制度,打造班主任

专业学习共同体

基于案例研究的班主任研修过程中,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研讨制度,围绕困扰班主任的焦点和难点事件,定期组织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案例沙龙活动,为他们彼此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渠道。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传统学校文化中,教师习惯于单打独斗,彼此常常是孤立的。这种“孤独”的教师文化,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案例研究中,学校通过建立案例研讨制度,有规律地开展班级管理案例沙龙活动,可以为一线班主任提供相互合作的环境、情感的支持和团队学习的氛围。这一制度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师“孤独者”文化,搭建班主任彼此交流和了解的平台,形成班主任专业学习共同体,让个体知识经验有机会为大家所共享,实现传统单打独斗式班主任所无法达成的诸多教育和管理目标[4]。从这一角度看,班级案例研究不仅仅只是班主任个体专业成长的推进器,更应该且必须成为促进学校全体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宽阔平台。

参考文献:

[1]吴志宏.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6-98.

[2]周俊.学校管理案例分析的技术与策略[J].中小学管理,2006(11).

[3]小劳伦斯・E.列恩. 郗少剑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8.

第5篇

关键词:尊重;宽容;信任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E 收稿日期:2015-12-15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是琐碎而复杂的。每天早上去教室检查学生打扫卫生,小到地上有没有纸屑,座位有没有排整齐,大至今天任课老师是否来了,课堂纪律怎么样,样样少不了班主任的操心。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如果不去管理这些小事或管理方法不当,就会使整个班级乱作一团,更别说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了。初来这个班级时,很快有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叫季××,是一位比较顽皮的男生,上课的时候经常不专心,喜欢跟旁边的同学讲话,影响课堂秩序。还经常故意用铅笔去捉弄别的学生,而且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字迹也十分潦草。在单元测试里,经常拖班级后腿。每次一听到下课铃声,跑得最快的是他,在课间打闹、抢东西的还是他。在我眼里,他就是个调皮得不能再调皮的孩子。但是,不得不说他还是挺聪明的,比如看到老师要发火了,自己先认错。每看到他被同学告状,说这也不好、那也不对,下课都没人愿意跟他玩时,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他的坏习惯改掉,一定要让同学们重新认可、接受他。

针对他的情况,我首先从他的家庭入手,了解他不好习惯的来源。利用家访的机会,我与他的家人取得联系。从中得知,他从小就有心脏病,前年刚做完手术,而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他没上学前班,现在妈妈一直在陪着他,只是关心身体和生活,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因为他这种情况,家长处处迁就他,使他养成了这种性格。和他的家长谈完话,家长愿意和老师配合,监督他。现在他完成作业的情况变好了。我在学校经常对他进行思想教育,上课时多夸他,教育他等。经过一段时间,季同学每天坚持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学习态度端正。进步的孩子都值得表扬,在课堂教学中,我及时表扬他,班级中的事情尽量叫他去完成,让他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其次,充分发挥集体和班干部的力量。我组织几名同学来帮助他,把品学兼优的班长调去和他同桌,跟他一起玩,一起做作业,让他感受到同学对他的帮助。使他养成课堂上不再讲闲话、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为了让他找到自己在班级的位置,树立自信心,我决定让他负责教室的开(关)灯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有了可喜的进步。再次与他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现在他在班里很快乐,因为他觉得老师喜欢他,自己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员。现在的他,是我们班里的小明星,还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 班主任如何在班级中与学生相处融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成长呢?

1.与家长多沟通,用爱心感化

每个问题学生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对于班主任来讲,不能因为他难管,就置之不理。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一座家校连接的桥梁。本案例的家访就是很好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的养成,这样老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对于季同学这样的孩子,要多与家长沟通,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2.展开友情攻势,感化学生

学生在学校相处时间最长的是同班同学,同学互助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是建立友谊的桥梁,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融洽的同学情谊能使学生在学校中快乐地学习、生活。同时,班主任要在其中起到引导作用,通过引导同学之间相互教育、感染,可促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使其努力积极地学习。

3.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班主任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让每个学生都有班级荣誉感。在本案例中,我让季同学负责灯的开关工作,既是任务,也是给他的信任,这样能使他找准自己在班级的位置,从而肯定自己。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赏识的眼光和积极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了老师的信任、尊重、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乡镇初中 辍学 忧虑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53-01

在新时期教育中,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培育者,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班主任就是这样的举足轻重,可是这次担任班主任却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束手无措。

2015年秋期在休息了两年后,我又重新担当了班主任的角色。起初,我认为以自己以往当班主任的经验已足以胜任这一届学生的班主任。可好景不长,第一学期的3个多月,班内的第一名男生辍学了。

A男生沉默寡言,班内与之交往的同学甚少,不善于与人沟通。我没有发现其有什么兴趣爱好。学习上没有自觉性、目的性、积极性。为能多了解,我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在学校生活中关心他,经常找其谈心,用言语鼓励他,学会放下,理解体谅爷爷的不容易。

这名男生之所以辍学,原因大部分出在家庭。三四年前,父亲去世,母亲继而改嫁对其不闻不问,家中只剩兄弟两人,由爷爷监管。爷爷年岁已高,既要抚养两人,又要承担教育的重担实在难以完成这个重担。哥哥初二开始断断续续熬到了初三,最终也没毕业。叔叔为其哥哥操心找工作,由于本性好吃懒做,每份工作都没能持续多久,最近也是在家待业。

好不容易到了第二个学期,刚过1个多月,班内的另一名男生又辍学了。这名男生或许受到家庭变故打击太大,心理蒙上了阴影。常因来学校就身体不舒服的理由,多次请假。加上在家爷爷监管不到位,喜欢到街上游逛或进网吧。久而久之,害怕来学校。爷爷带他去医院看过没发现有什么身体的疾病,应该就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爷爷只能让他辍学在家。身为班主任的我可算费尽了脑汁想要把他拉回到校园,苦口婆心,终究没有把他挽留住。过后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他经常到街上游逛,他就这样地错过人生中宝贵的初中阶段。

B男生不善与人沟通,不讲卫生。在校生活中懒惰,换洗的衣服可以长达一星期不洗。经常不洗澡,为这我接到不少同学的投诉。他喜欢上网,周日拿来的生活费先花掉大半才进学校。跟家长联系,却是跟姑姑沟通。我这才知道他母亲长年在外打工,对儿子少闻少问,父亲在家待业的时间比工作的时间还长。男生的一切多由姑姑打理。姑姑也有自己的工作忙,因此对男生基本是放养式的教育。在校时男生也喜欢用身体不舒服的理由请假,如果不行,就不请假擅自离开学校,外出不归家,家长也不予理睬。我多次关心他在校的生活或个别找他谈心,连班主任、姑姑合力劝说都用上了,但都没有让他把心收回来。教育最终输给了网吧、网络、游戏。

C女生个性要强,脾气倔。不爱参与班级的任一种活动。心理脆弱,不能接受一点的委屈和批评。在班内表现一般,纪律上不出现大问题,但通过细致观察了解,我发现其爱看言情小说,甚至到胡思乱想的地步,自己写起言情小说让同学看。她特羡慕即将毕业的学姐,那些有严重违纪现象的学姐――化妆、涂指甲油、涂口红等。她已多次返校时不按时入校,单独与九年级男生在校外游玩。刚开始发现她这些不良现象时,我及时单独找她交流沟通,把老师的架子放下,温声细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她引导,希望她能及时回头。但她未能及时理解,重要的是她却任性地就不去上课。这无疑给了我压力。我想得到家长的帮助,但家长只会粗暴地处理,学生回到家,家长便把她粗暴的大骂一顿,还动手摔烂手机,打了学生。我听闻家长把学生扇了耳光,打伤了手,学生跑出去半天,晚上才归家。因此深深自责,都不敢轻易跟家长沟通联系了。我想学生压力有多大啊,她能否坚持读完初中,也无从知道。

D男生父母离婚,跟父亲、爷爷、奶奶生活。为生计父亲外出广东打工。平时电话联系,重要的节日或重要事情才能回家,聚少离多。他爱玩游戏,家里工大人催促,督促下才会帮些忙,性格懒惰。在校常在课堂上睡觉,午晚休讲话嘈杂影响别人。他没有上进心,对读书、前途未来没有任何的欲望。父母亲爱的缺失,沉迷网络游戏,他的读书之路又能坚持到多久呢?

这些已辍学或将会辍学的学生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家庭多数是不完整的,他们应该得到的父爱、母爱没有得到。他们心灵有创伤无法愈合。他们身处青春期,也有叛逆,没有家人的真正的关爱,只能在网络世界中沉迷填补自己的空虚,迷失自己,颓废了自己大好的人生时间段。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监护者和教育责任人,家庭结构失调、家长不良言行的熏染以及教育方法不当都极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像保护过度的溺爱型、外出做工的放任型、不良影响的粗暴型等几种教育类型容易造成不良后果。轻者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重者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甚至误入歧途。家长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数不清的的网络文章或杂志文章中我们都发现了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在学生教育问题上的一个误区――学生的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对自身的教育职责的漠视让我无从下手。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他们是家庭的未来,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过早的进入社会势必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很多我们成年无法预料的不稳定事情发生,每天又会有多少不幸的家庭,不幸的人诞生。

留守儿童,单亲儿童这个弱势群体,越来越庞大,形势严峻。第二学期两周将要结束,可我却为班内的另外一些留守单亲儿童忧虑。下学期还会有几个这样的学生辍学呢?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能力的卑微,痛惜不能把这样的学生多留在这个本来就属于他们的校园。让他们过早到外面的世界去漂泊。成年人世界的消极腐败现象和网络等会不会把他们吞噬了,让他们遭受过重的挫折,我不得而知。当然,学生的辍学原因复杂,跟学校、社会、学生本身大有关联,但我认为家庭是重中之重。

相信在不少的地方不少的学校也同时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不知你们是如何让这些悲剧少点发生,让这样的学生能少点遭受这样那样的沉重的挫折,让他们有一个可以真正美好回忆初中阶段。在此希望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多多为他们做点什么,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参考文献

第7篇

我班有个学生A。高一作为他的课任教师,对他有所了解:总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从小学开始就没做过作业,成绩年级400左右,从不跟我打招呼,但英语成绩不错……是班级、甚至年级里有名的“怪人”。高二伊始,文理分班,他被分到我班,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又发现他很幼稚,跟他交流像跟小学生交流,但有时他说出的话让人感觉没经过大脑,一时我都无法应答,常常让我非常尴尬和无奈。但我发现他虽然情商极低但智商非常高,他博览群书,知识面非常广。经过半个月的观察,我决定找他长谈一次。这是我们的部分对话:

师:你觉得一个人独来独往,是不是很孤独?

生:不。

师:如果有同学主动找你聊天,高兴吗?

生:不。

师:为什么?

生:与他们没有共同语言。

师:喜欢我这样跟你聊天吗?

生:不知道。你叫我来的,不是我自愿来的。

师:既然报了文科,有何打算?

生:没有。

师:我认为你能考北大等名牌学校,甚至可考虑港大或出国留学。

生:从没考虑过,也不敢想,也没经济实力。你凭什么说我能上这样的大学?

师:你有高智商,比较好的英语功底。别人学8科,你目前要学的就学数学。(当时他的数学成绩只有20、30分)你可以不做其它科作业,必须要做数学,就做基础题,不会的题可空着。周末时间就补习数学。从初中知识补起,行不行?

生:嗯嗯嗯……(并没有回答我)

师:不喜欢你这样,痛快点儿!行不行?

生:太难了。嗯嗯……

师:就这么定了。第二:你英语要争取年级第一。(当时他排年级前二十)以后出国学习靠奖学金而不是你爸工资。要拿奖学金,必须英语好。

生:考第一名?不可能。

师:第三:其它科目,上课尽可能听,要学会答题技巧。记得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试,我监考你政治考试,最后交上的试卷,每道题答两个字。第二次,也就是期末考试,恰巧又监考你政治,这次你……

生:每道题答一句话。(还没等我回忆完,他就给出答案。记忆力好!)

师:第四:走廊见到老师要打招呼,哪怕点点头。老师们对你都那么好。

生:嗯嗯嗯……(并没有回答我)

师:至少我跟你打招呼时,不准不理睬我。

生:嗯嗯嗯……(又没有回答我)

……

我们的对话就这样一问一答,他每次的答语几乎不到十个字。但我了解到他不自信的一面,因此我第一步工作,使其树立自信。

(1)10月份推荐他参加北京电视台《SK状元榜》,希望借此机会,树立自信。他不负众望,获得周冠军。临行前,全班同学为他加油。比赛中,我和同学们不断给他发短信,鼓励他,支持他。回来后,他还给同学买糖吃。在准备过程中,我与他父亲联系,希望家长能给予关心和指导。(得知,在家里他几乎不与家长沟通)于是,我又要求A主动找父母帮忙,使他们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沟通。后来,家长说,A 从北京回来后,第一次跟父母说谢谢,并第一次给爸爸泡一袋方便面。家长非常满足,觉得孩子似乎一下子长大了。我想是这次活动给了他自信。

11月11日,在他父亲给我的一封信中写道:自今年九月以来,我的儿子在您的关爱下,有了长足的进步,学习和生活有了明显的目标,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在与他人交往中得到了快乐,生活中不时带有幽默和滑稽的成分……从他身上发生的可喜变化,我深感您是在用心和爱去培养学生,不愧为是深受学生及所有家长爱戴和信赖的老师。儿子能在您的教诲下成长,是他的福分和运气,也算命运对我在部队无怨无悔地工作二十余年的回报。我在军事院校从事管理教育工作,作风明显带有军事化的特征,特别是父子之间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以及两代人之间的鸿沟,使得我们之间和颜悦色交流少,激烈的争吵多,以致于儿子有时根本不同我交流……。儿子的未来不仅仅是社会的需要,同样是我全部的希望,面对此景,我常常陷入苦恼和无奈之中。如今,孩子能在您身旁生活并度过高中时代,我犹如久逢甘露、枯木发新芽。我深知孩子身上的缺点,但我相信有你独特的教育方法,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看了家长的信后,一种责任感更是油然而生。

(2)从此,我就更加鼓励他,相信他,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尤其数学的学习,我要看他的书本,经常督促他做数学作业,科代表也对他格外严格,更应该感谢张丽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反而不断地以各种方式鼓励他,让他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兴趣,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在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得了73分,年级97名。这对他来是已经是个飞跃了。高二期末考试英语130分,年级第一。在英语学习上,我又给他提出第二个目标,高中阶段,完成雅思考试。我特意给他买了雅思考试的词汇书送给他,也是对他前阶段的奖励。

(3)本学期 开学初,他主动要找我谈谈,我颇有些受宠若惊。我们的谈话内容大概如下:

生:我想补高一数学,到高一听课,(利用历史课,因孙老师出差)行不行?

师:有想补课的想法很好,但不实际。原因1、2、3……

生:有道理。

师:我建议,自己看书,尽量自己解决,然后找张老师答疑。在一个月内完成高一内容。

生:好吧。(第一次听到比较痛快的回答)

师:相信自己,一切均有可能,只要你肯努力地去做。比方,英语,你终于考了年级第一。

生:我当时说不可能。(记性真好)

师:数学现在有很大进步。其实你高二开始数学不是零起点,也是……

生:0.5 起点。(智商就是高,可教也!)

师:怎么样?离名牌大学又走近一步了吧?

生:我不一定上北大。我或许上港大什么的……

师:好呀!去港大要面试的,你说话不清楚,从现在开始,不许你哼哼呀呀的,好好说话。

生:嗯。

师:港大的分数很高,你知道吗?

生:知道。

师:要想得高分,除语、数、外,你现在还要注意史、地、政的答题技巧。我给你买本2007年全国各省文科综合卷,研究一下答题思路。

生:你告诉我书名,我自己买。(有情商啦!值得庆贺!最后,我还是给他买了一本,他还说谢谢了,我已经很满足了。)

……

对他的工作,除了个别谈话,鼓励外,我经常让同学多接近他,帮助他。引导学生多看看他身上的优点,毕竟我们在他身上学到一些知识。人的性格不一,同学之间要学会包容。虽然他身上还有很多缺点,但在他身上发生的变化,有目共睹。这里,作为他的班主任老师,特别要感谢我班的课任老师,A的幼稚曾“伤害”过一些老师的心,但老师们以宽大的胸怀包容他,且从未放弃对他的教导,使他对这个集体、对我们的老师有了一点点热爱。这多么不容易呀!

第8篇

班主任工作案例:给孩子“留面子”

这两天,连续发生了两起有关“面子”的事儿:

事件一:上周数学老师还表扬我班同学积极发问,这周居然一个到办公室请教问题的都没有了。她们宁可等我课间到教室巡视时问我数学题,(可我是英语老师啊!)也不愿去办公室里找数学老师。问他们原因,答曰:办公室里那么多老师,都看着我们,感觉自己连这样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太丢面子了……

事件二:班上两个同学课间打闹,被我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在场的其他老师也你一言我一语。原以为说上几句,孩子认个错也就算了,没想到平时挺懂事的孩子居然犯起了倔脾气,无论如何不肯承认错误,还和我顶上了嘴。冷处理,等放学别的老师走后再问,孩子眼圈一红,眼泪下来了:“当着那么多老师的面说我,一点面子都没给我留,我觉得太丢脸了……”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不知道“要面子”,没有自尊心的人就没有上进心;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又何来别人的尊重?因此,孩子长大了,知道“要面子”,我认为这是好事。(班主任 banzhuren.cn)至少说明孩子能分清对错、明白美丑、知道上进。但是一味的“要面子”,也会转化为虚荣、自欺欺人,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那么,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怎样给孩子“留面子”呢?

首先,认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具体说来,能私下解决的问题就不公开,能小范围内解决的事情就不扩大化。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孩子,而不是打击孩子。因此,在保证教育效果的前提下,我们尽可能尊重孩子,保护他们的自尊。

其次,告诉孩子:正确认识“面子”。有问题请教老师不丢脸,讳疾忌医会使毛病越来越大;主动承认错误不丢脸,强词夺理知错不改才不光彩。“要面子”,不是不让人批评,而是自身要做到无可挑剔。

最后,教给孩子“挣面子”的方法。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身必要有突出之处。“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里子”,自然而然就有了“面子”。因此,要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才学服人。这,才是真正的有面子。

你给学生“留面子”了么?

第9篇

女生欧某,职教中心08春电子(5)班学生。高一开学报到时打扮特异:穿着时髦,戴着耳钉,涂着鲜艳

的口红。开学后,班级进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规定学生不准带手机进学校,结果她违规了。

被班主任没收,并通知家长领取,来的却是舅舅,家长电话中说很忙,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来校。后来

家长来了,交谈中得知家里开饭馆,生意红火,女儿上学的目的是有人看管,可减少他们的压力,至于

孩子的学习,他们没有多大需求。

高一后半学期,时有一段时间,欧某纪律散漫:上课无精打采,不交作业,爱和老师顶嘴,逃课,晚上

钻空子外出上网,不参与班级卫生打扫。由于欧某父亲对孩子要求不高,所以,这次教育我选择了欧某

母亲。通过电话,通报了孩子的在校表现,欧某母亲听后态度诚恳,表示愿意配合老师教育。可一两个

星期过去了,欧某同学的违纪行为却现发展到有增无减的地步:逃课钻空子外出上网,还有了抽烟。我

有些着急,再次拨通了欧某母亲电话。在我的强烈要求之下,母亲吐露了家庭实况,说欧某父亲在外面

有了女人,正和自己闹离婚,两个人根本无法顾及孩子,她希望我这个班主任帮帮她,为她多管管女儿

我的策略:

古人云:"物有根本,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面对让我很伤透了心的欧某同学,在得知她

的家庭境况后,我却对她产生了怜悯,我决定要帮其母好好教育下这个孩子。注意已定,我就对欧某同

学的违纪行为了冷静分析,我认为引起欧某学生教育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家庭因素。夫妻关系的

不和谐对学生正常心理发育有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到孩子对人生的认知态度。 二是心理因素。孩子父母

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从而造成了孩子学习动机缺乏,追求目标模糊,对知识渴求欲望不强烈。三是环

境因素。家庭过多地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 对此,我制定了如下的教育策

略:

一、培养责任意识

欧某学生厌学上网抽烟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她智商高,头脑灵活,接受新鲜事物能

力强。她的这样表现让我想到了心理学上阐述个人行为的一段话--在社会上,每个正常人都存在着希望

别人关注的内在心理需求,是学生,如果学习上不能出类拔萃,他们就会通过其他行为方式来引起老师

的关注或同学的注意,以实现其自身某些方面需求的成就感。欧某的这些错误,是为了突出自我但却违

背了正确的做人责任意识的行为,所以,我就抓准她身上想引人注意的这一点,采取把她当成人看的做

法,对她耐心地进行责任意识教育,鼓励她做人要做一个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负责任人,引导她明白一个

人在人生发展中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终生负责的道理;同时,也教育她知道"老师和父母只是陪她走过人

生一段路程的拐杖","只有自己才会为自己年轻时候的不努力买单","一个人对别人的伤害远没有对自

己的伤害大"等道理。其次,我瞅准她喜欢唱歌的嗜好,利用每日班级息会的平台,有意空出时间,让文

艺委员带她给全班同学领教歌曲。起初,她没有自信,不大情愿,但在同学们热烈掌声下,她渐渐投入

到了教歌的快乐中。一次,两次之后,她已变成了文艺委员的好帮手,能主动询问同学喜爱唱什么歌曲

,然后借助自己的活动空间,尽快学会,并第一时间教给同学们唱,至此,欧某同学已真正体会到了成

功的喜悦,真正实现了让人注意的目的。所以,现在,我就再也没有发现欧某同学上网抽烟不遵守纪律

的行为。

二、培养学习兴趣

当欧某同学对教歌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大受同学欢迎之后,我们师生的距离也渐渐走近了,所以,我借助

时机,趁热打铁,和她一起为她制定了一张适合促进她其它方面全面发展的学习计划,并协同其他科任

老师联手,用辅导表扬激励等方式,让她从学习中找自信快乐,以此来努力促进她实现从对音乐单一兴

趣的需要转变为对各门课程的全面发展都产生浓厚兴趣的需要的目的。因为,老师用可以期待的目标激

发学生,其激发出来的学生的广泛学习兴趣,是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慢慢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学生一旦

在慢慢征服自己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就可以无往而不胜。欧某同学受这个计划的引导 ,

在我和班级所有授课老师的努力下,她最给达到了对目前所学科目的全面兴趣。

三、 净化教育环境

欧某同学父亲整天忙碌饭馆生意,对孩子和家庭很少关心,缺乏责任意识,这种家庭环境如果不改变,

可能还会干扰孩子的成长,所以,在欧某同学有了全面进步后,我有了想改善欧某生活的家庭环境的打

算。从和其父的接触中,我发现他是个直爽人,所以我也就用直爽来对待他。我经常和他电话联系,探

讨男人的责任问题。我指出了他的缺点(不是个成功男人,事业不够大,家庭不够稳,孩子的前途不够

理想),并给他的惟我有钱的极度膨胀的自信心浇凉水,迫使他头脑冷静,让他真正树立对自己、对家

庭、对孩子前途产生忧虑的责任意识的思想。实践表明,我的这一招很有成效,它不但帮助欧某父亲挽

救了他们危机四起的家庭幸福,同时也彻底根除了可能再影响欧某同学上进的家庭隐患。

通过以上的做法,现在,欧某同学跟以前比,仿佛变了个人:学习进步了,思想成熟了,处事稳重

了,厌学上网抽烟不遵守纪律的毛病克服了。前不久,在学校举行的十佳歌手比赛中,她一唱夺得十佳

歌手称号。上周一,学校为参加省技能大赛的学生举行的隆重颁奖会,在舞台上,我看她胸戴大红花,

手拿荣誉证书,微笑着面对全校师生时,我心里也油然而生幸福的喜悦。

我的评点:

一、对欧某学生的教育成功让我看到,我们的职中学生不是教育不好的,而是也能教育好的。我们

广大老师只要在教育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找到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再辅以良好的教育环境,就能让如欧某这样的学生的生命之花和其他的孩子一样绚烂绽放在应该属于他

们的世界里。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老师,医生治病讲究对症下药,老师讲课讲究切入点

,教育学生,也要讲究问题切入点,要突破问题要害。对此,我坚相,我们广大职中教师,只要用心用

情培养,真心诚意引导,我们就一定能把我们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个心理健康、积极乐观

、对社会有益的合格公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坚信,教育一个人成人,会远比考多少分、上什么

样的大学重要。因为在我们的社会是,那些只会学习,不懂得关怀,对社会毫无热情的人是撑不起我们

未来的蓝天的。

二、像欧某同学这样的学生在我们当今社会上还有很多,对他们的教育仅仅依靠老师单一方面的良心力

量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我们全社会人们的共同努力。

第10篇

接下来是小编整理的《最新小学班主任案例分析报告》,以供参考。

如何教育好特殊学生

特殊学生,一般无外乎以下几种:学习成绩差、不遵守校纪校规、家庭情景特殊。他们一般都有很强的自卑心理,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他们,他们往往采取极端的方式,有意无意地制造点儿小麻烦送给你。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特点,我觉得对这些特殊的孩子,作为教师应在思想上、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他们特殊的关心和爱护,以激起他们的生活学习热情。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我们不能本着听之任之、置之不理的态度,也不能采用强硬的教育方法,要用爱心去接近他们,

用耐心去感化他们,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和点滴提高,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使他们早日脱离人生的阴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1、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注重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进一步发挥。作为教师,应当关心护爱每一个学生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即"鼓励优秀生冒尖,促进中间状况学生争先,帮忙后进生过关"有人说,教师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不易,而要做到"为了一切学生"则更难,此言不无道理。我国有位教育家曾在中学生中举行过一次《假如我是教师》征文调查活动,结果发现,在征文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提到,假如自我是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有位中学生写道:"假如我是教师,我就要像太阳,把自我的光和热平等地洒向每一个学生,温暖所有学生的心房。"毫无疑问,这是发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呼唤。教师热爱学生,就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陶行知曾语重心长的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首先要摆正自我与学生的位置,要认识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教师又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即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而创造条件。要让学生相信你,愿意你为他服务,你就必须坚持一个"诚"字,以诚待人,以诚取信。

有的时候我们也发现有些孩子可能在沟通上与你有些障碍,比如说:你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他却也只是呆呆地望着你,并不作答。在这个时候,教师往往容易心急,而没有办法心平气和的让谈话继续下去,到最终什么也得不到。碰到这样的学生必须要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真正地关心他,他才能对你说说他的心里话,我们才能解决问题。

2、帮忙学生找回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而我们关注的特殊学生往往严重缺乏自信,甚至有严重的自卑,他们的心灵极其敏感,可能在你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做的一个动作就已经伤害了他们。所以,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帮忙学生消除这种自卑,多一点表扬,少一点责骂。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一向很自卑,平常都是低着头不说话,甚至连吃饭的时候都是把头低得不能再低。可是在一次班队课上我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重重地夸奖他平常认真,不调皮后,我发现他有了必须的改变,做事情更加进取了,并且平常的学习生活也变得活泼起来了,对于学习也有了信心。再经过与家长的及时联系,让教师与家长一齐,帮忙学生构建一个充满自信的学习氛围。

自信有了,对于学习更有了必须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所以学习成绩也会跟着有所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能养成,这样才能够真正帮忙特殊学生。

3、把爱洒向学生

从许多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看,读活这本书主要表此刻对自我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观其言行而察其心灵,摸透他们的性格特征、志趣爱好、气质性格,以及构成个性特征的内部环境和外在因素,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及时预见到某些正要发生而尚未出现的现象,以自我创造性的劳动来影响教育的过程。

第11篇

一、事件

“六·一”儿童节,二年级一班的教室七彩纷呈:窗户上贴满了好多好多的彩条;黑板上早已画上好美好美的气球;连电灯上都缠满了好亮好亮的金纸条;合拢的桌子上堆满了好香好香的食物,不时有同学走来,小小的手中捧着一个红艳艳的苹果:“老师,尝尝这个”徜徉在童心的世界里,为孩子陶醉,为自己的收获陶醉……走向自己特意设计的精致“心语信箱”,小小的袋子装满了五彩缤纷的纸片,偶尔还有几张精美的贺卡,带着期盼的心情收获它们:“杨老师,我爱你!愿你和我们开心!”“杨老师,你辛苦了!谢谢你!”“老师,我想邀请你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老师,我希望你一直是我们的班主任!”……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精美的设计,但这种简单和直接,正是孩子们最可爱的地方。我一张张地翻阅着,突然,被一张蓝色的纸片吸引了,上面写着:“杨老师,我很喜欢你。一个很笨的孩子:×××”我的眉头忍不住紧皱起来,脑海中立刻浮现了那个常常有些“沉默”的男孩:他叫×××,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几乎见不到他举起的小手,我只好有意识地对他发问,但他的声音低的只能接近他的嘴巴才能听到,连续几次的口头交流后,我发觉他紧张恐惧的状态还是没有多少改观,我越着急,他越说不出来,而且一直在发抖……此时,我有点儿懵了,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我一向是和蔼可亲的啊!而今天“很笨”这两个字眼是那样的刺眼,让我不禁为之一震,于是我决定走近他!

二、对策

一、深入了解,走进孩子的生活。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才八岁的孩子就认定自己“很笨”呢?经过我进一步了解,原来他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后他由父亲抚养,但父亲长年在西安上班,一年难得回来看他几次,很少陪伴他。八岁的他只能长期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接着我进行了家访,在与他爷爷奶奶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在家是一个非常懂事,孝顺、体贴的孩子。有一回忽然停水了,他担心爷爷爬不动楼梯就自己提着水壶去找水……爷爷奶奶说起他时是满心的欣喜与怜爱。从他的家里出来的那一刻,我突然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二、沟通交流,架设心灵的桥梁。

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他叫到身边,亲切地问道:“×××,知道自己有哪些闪光点吗?”他怯生生地摇摇头,马上又把头低了下去,我伸出手指说:“那让老师给你数一数吧。第一、你懂事可爱,老师讲话的时候听得可认真了!(班主任工作 banzhuren.cn)第二、你心灵手巧,那条坏了的板凳不是你悄悄修好的吗?第三、聪明能干,每次背课文你都比别人记得快多了;第四……你看,老师都说不完了!”渐渐的他的头抬起来了,嘴角露出了一丝浅浅的笑意。尽管只是一瞬间,但是我知道这一天,他很开心。而我也很欣慰,因为这座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我已经搭建起来了。

三、倾注温暖,消除疑惧的心理。

他对我露出笑容了,我的心头闪过一丝欣喜。我知道笑容不仅使他感到愉快,更给他带来了一份自信,消除了他疑惧的心理。于是课堂上我会刻意的对着他微微一笑;作业本上我会为他精心的画上一个可爱的笑脸;课间操时,我会轻轻地从他身边含笑走过……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了他举起的小手,开始他显得胆怯,甚至有些惊慌,我赶忙向他投去期待和鼓励的微笑,他终于壮着胆子回答了问题,尽管声音并不响亮,而且说话的语气因为紧张还带着结巴,但是同学们已经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那一刻,我看到了他从未有过的喜悦,从那以后,我总能看到那张腼腆而又灿烂的笑脸。

四、感受成功,唤起生活的自信。

为了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为了让他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我在全班开展了写字比赛。我注意地看着,当同学们看到他的作品时,眼里充满了敬佩、羡慕。那一刻,他脸上露出了笑靥。家长会上,我特意让他展示了自己的日记,当家长们肯定的掌声响起的时候,我看到了他投向我的目光,他的眼中含着晶莹的泪花,那是充满了笑意的泪花。从此,他像变了个人似的,经常和同学们一起活动。操场上常能看到他活泼的身影,校园里常能听到他清脆的笑声……他喜欢接近我了,经常会有意的和我套近乎:我下课在教室批改作业,他围过来看;有时我课间熟悉教案,他伴我左右;有什么心里话,他也向我倾诉。看到他快乐,我也快乐无比。

三、点评

第12篇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他(她)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又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如何当好班主任呢?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后,一直担任班主任,二十多年来,我深切感到要做好班级工作,创建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必须做到“四勤”,即手勤、嘴勤、腿勤、眼勤。一、手勤

班主任要勤动手,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随时记载每个人的各种表现,为班级建一个班史,要坚持写好工作日志。班级日常的很多事情,只要班主任动动手,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打扫卫生,班主任带头来做,哪怕仅仅是一次、几分钟,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班主任的行为能感化学生,学生的行为就能感动班主任。班主任抓班级工作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而不是动手体罚学生。

二、嘴勤

班主任要经常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各科学习情况,家庭状况,特别是当学生学习成绩有波动时,与学生谈心,找出其原因,鼓励其努力,迎头赶上,对学生健康成长十分重要。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每周的班会,每一次班会都应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多表扬学生,少批评学生。利用学生的自尊心诱导学生是教育学生的一个好办法,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让每个学生的优点在班上亮起来。当班级出现不好的现象时,班主任要及时的讲,防微杜渐。

事实上班级日常工作的很多事情,只要班主任讲到了,学生多数都能做到、做好。

三、腿勤

现代社会很多学生家长因为生活所迫,工作往往很忙,没有时间到学校向班主任及其它任课教师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或者一些家长虽然有时间,但又担心到学校老师有课没有时间接待,因此班主任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家访,班主任家访的目的不是告状,而是让家长帮助自己找到让学生改正缺点的方法。如果班主任能够主动上门家访,学生家长会十分感激,家长能切身感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孩子关心和重视,一定会配合老师,齐抓共管好自己的孩子,使其在学习和思想品德方面都有良性的发展。

四、眼勤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班主任要经常到班级看一看,下课时看看班级每个学生在做些什么事情,上课时如果班主任有时间可在教室窗外关注教室里每个学生上课时的表现,即使是几分钟,但作用是巨大的。当学生知道老师在关心他,他一定会集中精力听课。班主任要认真阅读班级日志,从中及时了解班级中的一些情况。班主任还要认真阅读每个学生所写的周记,因为不少学生心中的许多事情不愿当面和班主任说,但他们愿意写在周记中,班主任从中可以知道不少从其它方面无法了解的情况。

多年来,由于我做到了“四勤”,班级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营造“师视生如子、生敬师如父母、生助生如姐妹”的家的氛围,班级每个学生都有“班级是我家,荣誉关系到你我他”的理念,他们互帮互学,共同求进步,处处、事事想到班级,因为生活、学习在这样的班集体中而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