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逆境造就人才

逆境造就人才

时间:2023-05-29 18:25: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逆境造就人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逆境造就人才

第1篇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把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当作通往成功道路上的垫脚石,我们在逆境中不断的吸取经验,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上摘得银奖的《牵手》,见证了舞蹈者马丽的辛劳付出,也向世人传达了坚强不屈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种感人的艺术。一场可怕的车祸夺走了马丽的右臂,也夺走了她的舞蹈梦。她曾自卑过,绝望过,可最后,坚持下来的信念终于战胜了放弃的念头,她的汗水并没有白流,付出让她收获了荣誉。而生活中的一些人,因为各种不顺心的事,而自暴自弃,甚至自残自杀,相比之下,他们是多么的可悲,一点都不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必定会有各种挫折和困苦。菜青虫要在痛苦的蜕变之后才能成为美丽的蝴蝶;木头要在熊熊烈火中成为火炭;而人要成功,必须先经历一番痛苦的磨练。韩庚是著名人气偶像组合sjm中人气最高的,也是唯一的中国人。背井离乡的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仅因为语言的不通造成了很多人的误会之外,艰苦的训练也常常使他全身伤痕累累,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退缩。他成功的实例说明:渴慕成功,就不要吝啬汗水,成功的鲜花是用汗水浇灌的。“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生命的成功与否在于挑战和放弃的选择。面对任何不幸,都不要轻易放弃,要迎难而上,相信风雨之后又是迷人的彩虹,生命因挑战而精彩,而更有意。

像歌词中唱的那样“前面的路还很长,带着你的梦想,朝着成功的方向,鼓起勇气向前闯。”成长的道路很长,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只要我们永不言弃,继续往前走,相信成功的彼岸就在前方。

第2篇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没有谁的人生能够坦荡无阻;身遭残酷腐刑的司马迁忍辱负重地坚强活了下来,并着成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煌煌巨作《史记》他是逆境造就人才的。他的事迹依然被后世所铭记;音乐巨人贝多芬先天性残疾,面临着常人无法想像的痛苦,却没有怨天尤人,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是逆境,让一位音乐大家横空出世,才有不朽的作品流芳百世;是逆境,才不会让他颓废,而是用与命运抗争的勇气战胜恶魔,成就人生。

从自动生活在“簪缨之族,花柳繁华节,富贵温柔乡”到“瓦灶绳床,举家食粥酒常赊”曹雪芹历史生活沧桑,深感世态炎凉,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婵情竭虑,奋笔疾书地创了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他“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倾注了毕生心血,在逆境中铸就辉煌。

可见,面对逆境,丧失奋斗勇气和决心的人只能是苦苦,怨天尤人,不知道怎么脱离困境,只有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只有在逆境中不屈服的人,才能使生命绽放光彩。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相伴,北风呼啸,终吹不灭对大汉的忠诚,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心灵深处,用十九年的光阴诠释了真于忠永恒。

胡笳幽怨,他与孤为伍,仰望大漠飞雪,冰冻万里,将“荣华富贵,千斤封侯”的许诺抛清脑后,地窖冰冷,饥寒交迫,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忍受着饥饿,浑身沸腾的血却坚持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即使环境如何艰难,厄运多么可怕,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婢晓的佳肴美酒的铮铮傲骨敲响千古绝唱。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和坚强,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他那光秃秃的节升华成一段千古绝唱,书写了一段千古清奇。

好一个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岭的铁血男儿,在朔漠中塑造民族形象,他用不屈的坚强谱写胜任的秩歌。

好一个逆境中的英雄,面对种种屈辱和威逼利诱,没有向命运屈服,忍受着困苦的折磨,用奋斗与努力塑造了一个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形象。

面对逆境,聪明的人把它当成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学会在逆境中磨难,于是才有歌而不泪,舞而不的苏武,我明白了。在逆境与顺境之间,我们不做幸运儿,在奋进与颓废之间,我们仍旧英姿相抗,那行于枯草遍野的朔漠且行且歌的苏武作了最好的回答:逆境铸就人才

初一:123我在

第3篇

——题记

“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起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啊,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已经发现了苦难造就人才,人才需在逆境中磨练这一道理。

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也以无数人才的实例证明了这一观点。

No。1:司马迁

他的一句话触动了天颜,被处以宫刑。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失落。相反,他呕心沥血,阅读了大量史料,遍访大汉山河,历时数十载,终于完成了中华灿烂文化的一部不朽之作。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试想一下,如果不经此大苦大难,司马迁也许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史官,也不会有此历史巨作了。苦难,成长中最好的催化剂。

No。2:贝多芬

一代音乐天才,在音乐事业到达顶峰的时候,他的听力日益衰退,以至于到最后失聪。可是,他以坚强的意志与之奋斗。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让我屈服!”他以自己的生命历程完美地诠释了他的传世乐章——《命运交响曲》的深刻内涵。苦难,成长中最好的催化剂。

No。3:爱迪生

有人说他真是个天才。他笑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回首当年,在研究电灯泡灯丝取材时,他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才寻找到可以用的灯丝。正是他的这一品格,锻造了他上千项的发明创造。苦难,成长中最好的催化剂。

第4篇

贝利为什么说出这种令人失望的话呢?难道他不想让儿子继承他的“王位”吗?不是。贝利认为:儿子出生在自己这样的豪富之家,而绝大多数球星出自贫困之门,因此儿子成不了“球星”,更何谈“小球王”!

贝利的预言鲜明地向人们提出一个问题:环境的好坏对一个人的成材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人们常常认为:优裕的环境为一个人的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艰苦的环境给人们的成材带来了种种困难和障碍,却忽视了另一方面:艰苦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往往有着特殊的促进作用,甚至能直接促使一个人成材。

从艰苦环境中崛起的贝利,对此深信不疑。贝利出身于贫苦的黑人家庭,从小就过着清贫的生活,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促使他立志成材,为改变处境而奋发;也正是这种奋发才使贝利克服了难以数计的困难,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贝利的儿子其它条件也许不亚于父亲,惟独没有父亲经历过的那种艰苦生活,因而贝利毅然断言:儿子成不了球星。

那么,是不是在良好环境中就不能成材呢?当然不是。如果有远大的志向,强烈的事业心,自觉克服内心潜在的惰性,保持永不松懈的奋斗激情,不断进取,也是能成材的。

环境的好坏对一个人的成材有很大作用,但终归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条件,人们的成材正是如此。所以成材的关键是:矢志不渝的远大抱负和为此而做出的毫不松懈的努力。

为什么艰苦的环境对一个人成材有如此重大的作用?

原来,人们的先天条件几乎不相上下,而每个人又都有一种潜在的惰性。环境优越,生活舒适,往往会诱发这种情性,阻碍人们成长;险恶环境却能激人奋发,使人立志改变处境,因而促使一个人成长。

英国大作家柯林斯的故事就足以说明这个道理。柯林斯读中学时,同寝室有个凶暴而又爱听故事的家伙,每天晚上,他用鞭子迫着柯林斯给他不停地讲故事,只要稍有停顿,他就朝柯林斯抽去,一直听到心满意足地睡着为止。久而久之,柯林斯练就了出色的讲故事本领,顺利地写出了《月亮宝石》、《白衣女人》等名篇。后来,柯林斯充分肯定了这段经历对他成为作家的作用。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和贝利的预言同样说明一条生活哲理:艰苦环境能对一个人成长起巨大推动作用。逆境造就人才。

有了这些,不管环境好坏,都能创造条件,克服困难而成材。否则,优裕的环境会成为滋养惰性的温床,艰苦的环境会成为淤埋弱者的深渊。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逆商;外部因素

逆商(AQ)是指失败或者“碰钉子”。心理学将其解释为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扭转厄运的坚持力,是不懈挖掘自身潜能的动力。最早由保罗斯托尔茨在1997年提出。国外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生活事件造成的挫折对引起人的心理压力具有很大影响[1]。我国每年有16~20万人因承受不了精神痛苦而自杀身亡。其在校大学生自杀率每年约为万分之二,遭受挫折是自杀的主要原因[2]。调查显示大学生环境适应方面的烦恼,学业上的焦虑,人际关系的困惑,情绪和情感的困扰以及意外事件等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1]。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种种矛盾和冲突,如何战胜挫折与困难,是他们面临的挑战。本研究主要探讨大学生逆商现状及其影响的外部因素,为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唐山市3所高校在校本科生共431人,其中华北煤炭医学院257人,河北理工大学80人,唐山师范学院94人,年龄17~28岁,平均年龄21.83±1.72岁。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31份,回收率86.3%。

1.2调查工具采用路西量表[3]进行调查。问卷共有A-E5部分,分别测试一个人的行为模式(A)、才能欲望(B)、智力健康和性格(C)、信念与信仰(D)以及面对逆境的反应(E)。问卷共100题,每部分20题。每题均有ABCDE5级评分,依次为5分、4分、3分、2分、1分,每卷分别计分,最高分为100分。以90~100分、70~89分、50~69分、小于50分为标准分别划线。逆商的高低取决于5份问卷的共同高分,只要其中的一个是低分即为低AQ。90~100分表示AQ非常的高,被测者的人格品质和心理素质都是相当健康的,无论遇到何种困境都有能力将之顺转;70~89分AQ水平比较理想,提示仍有机会突破,是较有能力有理想有事业心的人,面临逆境一般都能平安渡过,挫折容忍力强,但有时也会受自身客观条件或外部因素影响;50~69分是一个值得警惕的AQ值,被测者的认知和能力不很尽人意,这将严重影响其扭转逆境的综合能力,也将限制其自身潜力的发挥;小于50分AQ很低,被测者的天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与众不同的思维及行为模式,其可能很清高,又很自卑,很强悍又很脆弱,往往不愿正视现实,面对困境时总喜欢采取回避退缩的态度。

1.3统计方法用SPSS11.0软件统计分析与处理。

2 结果

2.1大学生逆商的5部分得分情况人数集中的分数段是70~89分和50~69分,90分以上者较少,其中12人次单项分数低于50分,属于低逆商。平均分都在70分左右,说明大学生AQ水平比较理想但都在低线,见表1。

2.2大学生逆商的外部相关性因素见表2。

3 讨论

挫折广泛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贯穿人的一生,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1]。幸运的是,一个人的逆商(AQ)并不完全是由他的先天遗传品质决定的,而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根据AQ专家保罗・斯托尔茨博士的研究:一个人AQ愈高,愈能以弹性面对逆境,积极乐观,接受困难的挑战,相反的,AQ低的人,往往半途而废,自暴自弃,终究一事无成[3]。大量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逆商(AQ)。调查显示,大学生的逆商(AQ)指数平均分处于70~89分之间,这个分数还是比较理想的,但大多处于低线。说明多数大学生面对逆境一般都能平安挺过,挫折容忍力较强,只是难免会摆脱自身客观条件或难以抗拒因索的干扰。其中有12人的单项分数在小于50分区间,即为低逆商(AQ),应值得关注。

3.1家庭因素影响逆商(AQ)人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家庭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驿站,与个人的AQ有着密切关系。调查显示,家庭教育方式为开放式的占43.9%,且学生得分偏高,有统计学意义。家庭教育主要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子女,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美国科学家列维[3]认为父母的溺爱会使孩子形成盲从或依赖的个性,独立性和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而放任自流会使孩子形成攻击性性格。当孩子面临挫折挑战时,父母要鼓励孩子,战胜挫折,获取成功。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逐步成熟,自我意识很强,他们对来自外界的说教,是用批判的目光有选择地接受,所以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更应注意相互尊重、平等,在互相尊重对方人格的前提下保持相对的平等关系,这样他们才能敞开心胸,主动地接受家长的教育[4]。

3.2老师的鼓励与否及人际关系好坏影响逆商(AQ) 学校是大学生接受社会文化的主要渠道,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中人际关系、老师表扬、学习压力来源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逆商(AQ)指数。结果显示,经常受到表扬和人际关系融洽学生分值偏高,且有统计学意义。而经常受老师表扬者较少。老师对学生充分尊重,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渴望交往是大学生心理特点之一。大学生遭受挫折后,是战胜挫折,还是消极退却,同所在群体的人际关系及成长环境关系密切[5]。提示应重视人际关系的融洽和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第6篇

拿到班级花名册时,陆铭注意到了大多数同学没有留意的一个细节――全班60多位同学,农村籍学生只有5个左右。

作为北京大学某文科院系2009级的一名班长,陆铭此前一直以为,通过高考选拔获得中国这所顶尖大学通行证的同龄人,多数该有着和他类似的成长经历:出身农村,家境贫寒。

这是这名来自四川的22岁寒门少年从小被灌输并认定的世界观:知识改变命运,逆境造就人才。

现在,手上的花名册颠覆了他的信仰。而这正是眼下中国名校生源变迁的缩影。

有统计显示,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

清华2010级生源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

事实上,不仅仅是北大清华。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得出,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

在北大校园,陆铭鲜有同乡,毕业于县级中学的他也没校友可聚,他是传奇,但成了孤独的传奇――眼下,什么样的年轻人才最有可能上北大清华?

寒门少年都去了哪?

学习刻苦,成绩不错的寒门少年都去了哪儿?

教育学者杨东平的研究显示,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与专科院校。以湖北省为例,2002―2007年5年间,考取专科的农村生源比例从39%提高到62%,以军事、师范等方向为主的提前批次录取的比例亦从33%升至57%。而在重点高校,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家庭子女则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17倍。

向上流动倍感艰难的不仅仅是农村少年。2004年,厦门大学教育学院课题组对全国34所高校的生源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普通工人阶级子女考入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的比例分别减少了7.9%与5.6%。

连专科都考不上或不愿读的少年大有人在。以河北一座普通农村小镇为研究样本,那儿浓缩了中国基层凋败的模样――马路上平常看不到什么人,一旦闹出点什么动静,一大帮无所事事的年轻人立即呼啦啦地从网吧、桌球室里涌了出来。

那扇门在高考前就被关上了

贾琳一直庆幸,自己在上帝关上门的前几秒及时跳了出来。这位来自河北沧州农村的26岁女孩,现在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研三学生。

儿时,贾琳就被家人告知,自己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命运,要么念书,要么参军。她的伯伯与堂哥,就是通过参军,在城市里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上世纪80―90年代中期的高考升学率低,但仍旧让寒门子弟心怀憧憬。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1998年,北大农村户籍学生的比例在20%―40%之间,1980年代中后期是农家子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黄金期,三成多北大学子出自寒门。

彼时,中国正值社会结构松动,社会阶层流动活跃,底层成为这一阶段社会变革中的受益者。寒门英杰辈出,是那个时代最温暖人心的变迁。

贾琳的小学、初中分别在乡村与县城度过。中考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母亲为成绩一路优异的她报考了衡水中学。在这所将应试教育发挥到极致的军营式河北省超级中学,贾琳与来自全省最优秀的同龄人度过了紧张且竞争激烈的三年,2006年,她以年级第15的排名,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那一年,衡水中学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共42名,占据两所高校分配给河北省名额的33.87%。

“如果我当时留在县城念高中,我肯定考不上北大。”贾琳说,那一年,她所毕业的县城中学年级排名第一的学生,也只是考上了南方一所二流大学。

这就是超级中学、省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的区别。农村孩子,尤其是远离省会城市的农村孩子,即便再努力,表现再好,考入超级中学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在整个基础教育环节中,优质资源在极大地集中到少数的地(市)一级中学和省一级中学,它像是很大的“航空母舰”,能够吸纳最优秀的老师和学生。数量非常庞大的优秀老师和学生在一个学校里边,可以保证学生分数很高。但这也导致一些县一级、镇一级中学教学质量下降。

一位跳出农门的大学生说:“至今记得自己所在的镇高中,听家乡的老人说,自己小的时候,它曾经是省重点;后来自己读书的时候,它成了市重点;自己上了大学之后,它已经不再是重点了。”

通过读书改变运命,比如考取清华北大,似乎是农村学子们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末流的高校,在毕业即失业的现状下,已然没有吸引力了。

第7篇

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以来,班级授课一直作为教学的主要模式。而地处偏僻,网络设施滞后,网络管理相对分散的农村,中学班级却占绝大部分。中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知识增长的重要阶段,也是成长的重要转折时期。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农村中学班级管理,对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地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现时网络环境下,班主任应该如何管理农村的中学班级呢?

一、强化班级干部队伍素质建设,调动班委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班委是班级组织的核心与支柱,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因此,强化班级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是网络环境下管理的重中之重。

学生生长在农村,父母的言传身教,养成淳朴谦逊的品格,同时又具有自尊心强易自卑的品性。进入中学后,视野扩展,知识面宽泛,广泛接触网络,绚丽无比的色彩,精美绝伦的网页,美轮美奂的动感画面,以及真伪并存的诱人信息……魅力无穷的网络特性易使意志力脆弱的学生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班主任应针对这些实情辨证施招,首先,深入班级了解班委成员的实际,经常同学生促膝谈心,指导正确运用网络学习,文明上网,远离不健康的网站,严明学习纪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启发他们,诱导班委成员有集体思想共鸣,产生强烈的管理班级的主人翁意识,让其从心底产生模范带头作用。其次,尽量用中肯发展的语言调动其自信心,使之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温总理在两会中也曾经说过:“自信比黄金更重要。”尤其是逆境中的学生,更需要坚强的自信心。班委有了发展目标,有了精神食粮,也就有了动力源泉。老师热爱学生,班级干部热爱班级,大家发挥聪明才智,齐心协力地管理班级,珍惜班级荣誉。最后,定期召开班委会,汇集学生的智慧,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及时整改,激励班委自主管理班级,整合形成网络环境下的团结活泼、纪律严明、知识开放的班集体。

譬如,中学生模仿网络明星,追求时尚,这是班级管理中屡见不鲜的。稀奇古怪的语言,个性化的发型,时髦的服饰,这显然是不尽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的要求。对班主任来说这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时常教育,左耳进右耳出,学生反感。加强班级干部素质建设,通过他们的模范带头潜移默化地影响,长发变成短发,时装变成学生装。这样,班级管理成效显著,比班主任单兵作战的教育略胜一筹。

二、优化班级环境,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

网络环境瑕瑜互见,为班级管理增加了难度。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传递的信息是健康环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班级是育人的主要场所,也是管理的主阵地,因此必须优化。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浓郁的书香班级中快乐学习。

1、教室布置俭朴而有活力,有农村特色。经常运用黑板报学习园地表扬先进、交流学习经验,阐述学习体会,展示学习成果。教室墙上悬挂有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班级格言、誓词和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简短的字句,蕴涵文化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对树立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大有裨益。

2、利用班团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学生生活在偏僻的山村,信息滞后,条件相对艰苦,文娱生活较少,但学生已有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强烈表现美的欲望,让学生把心中的美用不同形式表达出来。班主任利用班团课这一舞台,尽情交流展示学生创作的原生态作品,真善美的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如语文课中 “献给母亲的歌” 的主题活动,小品表演、歌曲演唱、诗歌朗诵、辩论演讲、书法绘画……同学们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激情讴歌中学时代,抒发肺腑情感。置身其中,你会真正体会到幸福,灵魂得到净化。

3、班主任要注意自身形象,作好学生的表率,构建家校和谐的育人环境。“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的形象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时无声的形象比有声语言效果好得多。同时,学生生活面窄——家庭和学校的两点一线之间,网络环境仅仅是其中的插曲,班主任要和家长共同构建和谐而健康的育人环境。经常家访,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新动向,同时也真实地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引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也是网络环境下一种积极而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

三、激发学习兴趣,平等对待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精力充沛,求知欲浓,易受网络环境影响而荒废学业。班主任应及时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当其冲。不仅要激励优生,而且对学习有困难的爱好网络的学生,也要善于抓住其“闪光点”,调动其学习兴趣,在班级管理中多给予展示的机会,让学困生感觉到班集体的温暖,使其扭转破罐破摔的思想,缩短优生和学困生的心理壁障差距。当然,激励的方式很多:一句肯定的语言,一个和善的眼神,一丝亲切的微笑。成绩得到肯定,优秀得到表扬……学生得到表扬,胜过千言万语的劝告。我初出茅庐,经验匮乏,只重视优生的兴趣,对学困生上网聊天游戏成瘾等置之不理,结果学困生在课堂上经常交流网络成果,影响整个班集体纪律,班级整体成绩渐渐下滑,有的优生已迷上了网络。事后我及时反思,改变班级管理方法,经常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心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网络之风渐渐平息,班级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可见,激发学习兴趣,对待学生一视同仁,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这种理念在网络环境下的班级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

四、针对实际,循序渐进,分析处理

第8篇

1992年10月,当我的儿子露露降生在我们这个都市平民家庭时,我已是一个工程师。

露露在3岁的时候已经能够阅读《西游记》连环画册了。一次他问我:“这《西游记》画册是怎么写出来的?”“那是根据古人写的小说《西游记》改编的。”露露瞪大了眼睛:“我要看看古人写的《西游记》是什么样子的!”我知道这对他来说绝无可能,就答应为他通读一遍,不懂的地方再给他讲讲。这次通读几乎把我累垮。可读完《西游记》的第二天,露露又问我:“怎么古人就写了这么一本好书?”我说:“不止这一本。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名著,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等。”孩子很高兴:“我要读这些书!”我告诉他:“我不能再给你读了,否则我会被累死了。”露露说:“不用你讲了,我自己看就行,不明白的地方再问你。”后来他吃力地重读了一遍《西游记》,又自己读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我觉得《红楼梦》还不适合他,就没给他借。后来露露又问我:“古代到底有多少年?发生了多少事?”我说:“那要学历史才知道。”露露的口气里充满了渴望:“我要是知道了该多好!”由于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我就随时从图书馆给他借来《岳飞传》、《杨家将》、《兴唐传》之类的书。这些故事读起来既有意思又有价值。5岁的时候,露露已经理清了中国历史上朝代沿革的基本脉络,并且知道每个朝代的许多人和事。

对自然科学,露露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电是怎么回事,玻璃是怎么来的,月亮比卫星到底大多少,医学院怎么用青蛙做试验,火山为什么会喷发之类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这逼我到处为他借科幻小说和科普读物,有时还要钻进图书馆去寻找答案。有这样一个孩子,再劳累我心里也高兴。

露露在一般情况下能和其他孩子好好相处,在我们住的大院里玩上半天也不必去看他。但1997年夏天有一阵子,孩子突然连续几次哭着跑回来说:“爸爸,那个孩子又打我了,我根本没有招惹他!”我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我小的时候就因为常常受欺凌而养成了喜欢独处的习惯,长大后与人交往时总有些窘迫。别人说我孤傲,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障碍,我心里很想多几个朋友的……我决定面对这个难题。

“爸爸不能帮你打架。他打你是不对,但单单知道他不对没有用,你得学会保护自己才行。”

“怎么样才能保护自己?”

“懂得如何与强壮的孩子相处并变得和他一样强壮。”

“你是说我得锻炼身体?”

“是的,软弱就要被欺,落后就要挨打。”

我帮他选择了两个项目:踢足球以增加腿部力量,练哑铃以增强臂力……在学球的过程中,露露不止一次地重重摔在泥地上,有几次疼得一时爬不起来。但露露还是渐渐着了迷。后来他掌握了几种基本动作就更是乐此不疲了。这种持续不断的训练使他食量大增,更使他拥有了自信。哭着回家的事不再发生了。这让我松了一口气。

1997年秋天,我因工作变动不能上白班了。上中班时我必须在下午3点把他从幼儿园里接出来送到他姥姥家,然后赶去上4点的班。可是他姥姥家有时没有人。一次孩子对我说:“把我送到马啸啸奶奶家吧,姥姥一回来我就能知道。”

露露提出这个建议时肯定没有考虑到两个家庭之间的巨大差别。马啸啸的奶奶和露露的姥姥是邻居。马啸啸的爷爷是这个7000多人的大单位里的人事部长,马啸啸的爸爸在一家宾馆里当总经理。露露的姥姥老爷都是普通的退休工人,两家见面很客气但交往不多。马啸啸是个很懂礼貌很温和的孩子,长得高大白胖。他只比露露大1个月。这孩子拥有很多玩具和学习用品,只是他对这些没有什么兴趣。马啸啸从不去幼儿园,一直由他奶奶带着。

后来事情的发展着实令我吃惊:露露为了不让人感到他给人家带来了麻烦,就给马啸啸讲故事。露露的故事太多了。马啸啸很快就入了迷。马啸啸有很多书,大都是别人作为礼物送给他的。可马啸啸并不识字,露露就读给他听。他们俩相处得很好,后来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在我的性格中,不乏弱者顽强自我奋斗的因素,但与人相处并赢得良好的合作却是我的重大欠缺。现在露露秉承了我的优点,克服了我的缺陷,真让我感到欣慰。

1998年早春,我带露露回了一趟冀东老家。我的父母依旧贫困如初,根本原因还是我父亲的赌博和懒惰。不同的是,这个家庭里又多了一个新的成员:任文龙。

文龙是我弟弟和邻村一个姑娘早婚的结晶。生了孩子之后两个人又打官司又告状地分开了。我弟弟再次结婚后,就跟着他老婆去了他丈人的那个村,只剩下文龙这个可怜的孩子由我母亲带着。

文龙这孩子看上去又黑又瘦,虽然他比露露仅小两个月,但个子却低了半个头。当我们拿给他大包大包的食品时,他马上就大吃起来,没有对我们说声谢谢,而且眼神里连一点那样的意思都没有。过了一会儿他吃饱了又抓起一包方便面出去了。不一会儿露露跑回来告诉我:“爸爸,文龙用方便面喂鸡!”我心里涌出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露露长于都市,水果食品常相伴随,却从不见他乱扔东西。即使是吃剩下的一小块苹果,他也会自己放到冰箱里留待下次吃完。而食品并不丰富的文龙却是这个样子!此后的几天里,文龙基本不上桌吃饭。村里的家禽很多,文龙就把这些食品一半用来充饥,一半当做饲料了。

春耕之前的责任田里有很多农活。我和我头发已经全白了的母亲要带上孩子们去地里干活。文龙哭闹着不肯去:“我爷爷从来不到地里去!”好歹我们还是把他带走了,只是一路上都由我抱着他。露露跟在后面,手里拎着一瓶凉开水。

到了地里我和母亲就开始干活,露露在一旁兴致勃勃地帮忙。文龙在田头吵着要回去,没人理他竟睡着了。干了好一阵子,露露出了一身汗,脸膛红扑扑的。“爸爸,我想喝水。”我说:“去吧,在文龙那儿放着呢。”露露跑到田头又跑回来:“文龙把水都倒了。”

……

故乡之行终归给露露留下了许多快乐的记忆。从老家回来后我继续带孩子踢球。那只旧足球快踢破了,露露说:“爸爸,能给我买一只新足球吗?”我在墙上画了一棵树干,说:“你从这个地方把球踢中那棵树干,累计到100次时,咱们就买一只新足球。文龙来到省城的那一天,露露刚好踢够了100次。因为答应过给孩子买球的事,所以第二天我带着两个孩子来到百货商场。在请他俩吃过点心、喝过饮料之后,我让露露挑了一只新足球。露露真是心花怒放。

我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岳母家,露露就叫上文龙去那片空地踢球了。那只新球被露露小心地放在一旁,底下还垫了一张旧报纸,他们用的还是那只旧球。马啸啸也来了,手里拿着一只全新的冲锋枪。我站在岳母家的客厅里,隔窗看着这三个5岁的娃娃,胸中涌出许多感慨:这三个孩子同在一个蓝天下,出生日期相差不到100天,际遇和表现却如此不同:马啸啸身为富家子弟不矜不傲,能与别人友好往来;露露没有马啸啸那样的优越条件,却善良好学;文龙这个被父母遗弃的“黑孩子”反倒无忧无虑不思进取。如果再加上我自己5岁时的影子,这是怎样一幅图画啊……

他们三个却没能相安无事。任文龙对踢球没兴趣,倒是看中了马啸啸的冲锋枪。马啸啸不买任文龙的账,只是同意由露露拿着枪让任文龙摸几下。露露把枪还给了马啸啸以后,任文龙悄悄地接近马啸啸,突然用一个“拌子”放倒了马啸啸,然后飞身扑上去,把马啸啸压在了身子底下。露露看到这个场面稍微怔了一下旋即冲上去“凌空抽射”,照着任文龙的屁股踢了过去。任文龙从马啸啸身上滚下来,回头狠狠地看了看露露,顺手抄起冲锋枪向附近的墙上狠狠地掷去!

我万万没料到会出现这种局面,赶紧冲出来干预。任文龙坐在地上一言不发,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露露把枪拿回来说:“爸爸,枪摔坏了!”我忙着看马啸啸是否受伤,没有理他。一会儿,露露又捧着新足球过来说:“哥哥,就用这个足球赔你吧!”我抬头看见大滴大滴的泪珠正从露露的眼中滚滚而下,一连串掉在足球上面。“好孩子……”我一手搂着马啸啸,一手揽过露露,泪水夺眶而出。我从未当着孩子的面掉过眼泪,可眼前的情景让人不由动情!

不久,母亲就带着文龙回老家去了。临走的时候,马啸啸把那支修好了的冲锋枪送给了文龙,文龙依旧没有说声谢谢,而且眼光里还是没有一点儿那种意思。马啸啸和露露还是照旧一起读书踢球做游戏。

这三个孩子的故事在我心里积留了许久,一直想把它写出来。但要把我的内心感受写清楚要用很多笔墨,所以几次动笔又几次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