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教师的名言警句

关于教师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3-05-29 18:25: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教师的名言警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教师的名言警句

第1篇

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教材是主要的材料依据,有时候,为了增加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好的相关材料也可拿来加以利用,这种材料叫做课外材料。课外材料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如:诗歌、名言警句、故事、笑话等等。诗歌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同时具有语言的表达力和艺术的感染力。诗歌教学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她不仅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英语语感,而且在提高学习兴趣和坚实语言基础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教学案例: “I have a friend”的导入

T: I have a friend.

She is very small.

I always talk to her.

But she does not talk at all.

I have a friend.

She likes to play.

We go to the park.

Almost every day.

I have a friend.

She can not read or write.

She sometimes watches TV.

And never goes out at night.

I like my friend.

And my friend likes me.

My friend is a little dog.

And she is only three.

诗歌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早已得到了古今中外无数教育家们的认可和重视。诗歌导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比较少,主要是对于教师来说,找到难度适中又和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诗歌很不容易。该老师在此单元利用一首简单易懂的诗歌揭示了本节课的主题。教师在诗歌导入时,应注意选取的诗歌在难度上不要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生词尽量不要超过三个,这样不会让学生有读不懂的挫败心理,否则,诗歌虽然精彩,但是学生并未理解,容易出现导而不入的现象。诗歌作为导入材料还具有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美”的领悟力。诗是语言的提炼,短短几行字便能惟妙惟肖地形容一个事物是诗歌具有的独特功能。初中生因为其有限的词汇量外语能力,接触到的诗歌并不多。如果教师能在学生接受的难度范围内选一首或两首优美的诗歌作为导入材料,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教学模式。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生们更加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提升。

二、 名言警句导入

名言警句具有含义深刻、发人深省的功能。教师选择几条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名人名言作为导入的材料,新颖而短小简洁,具有操作性强的优点,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教学案例: “Growing healthy, growing strong”的导入

T: Today I want to share with you some old sayings about health. 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here we have:

1. Happiness lies first of all in health.

2.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3. Health is not valued till sickness comes.

4. He who has good health is young, and he is rich who owes nothing.

5.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

Do you know what they mean? Health is so important to every one of us. Without a healthy body. We can do nothing. Next, we are going to learn the meanings of these old sayings and then study the new lesson.

该教师并没有直接讲授课文的“健康”主题。在课堂的一开始,她把一些关于健康的名言警句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自己体会这些名言的含义。在简要的讲解和讨论之后,叶老师开始了授课的主题。笔者观察到,不少学生把这些句子抄在了笔记本上。这样的导入方式无疑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体会名言的过程中了解到课文的中心思想,对于之后的教学帮助相当大。

第2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然而从目前状况来看,教师重视的还是终结性评价,表现在过多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对学生学业过程评价较随意,这就造成许多不足。要根据新的理念,不断改进评价的方式,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重激励发展的、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小学语文学科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新课标视野下,以生为本是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应认真贯彻的新理念,转变教学理念、重组教学过程、改变评价方式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措施已是势在必行。在多元性评价方式中,侧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同时要能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关注学生个体处境和需要。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让语文学习贯穿日常的每个活动,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能将语文学习融于生活,让语文学习从课堂上这一个点发射到生活中的每一个面,从而使语文学习变为一件永久的、持续的事情。

1.随堂性评价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堂评价越来越受到了关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评价语文学习材料和语文学习过程,评价教师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评价同学语文知识掌握和运用,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又提高学生分析鉴赏文本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2.档案袋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 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应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关于语文阅读评价有这样的建议:“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评价还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阅读。所以,我们可以为学生建立课外语文阅读档案,学生的日记、阅读笔记、阅读体会、课外阅读卡、诗文背诵记录、优秀作文、实践活动成果等,只要是关于语文阅读的,都进行评比,并划分等级存入档案袋中。

3.展示性评价

传统的考试注重成绩,把学生当成被动的个体,忽视本应是评价主体的学生对评价的参与,在这种形态下,考试成为一件缺少人文关怀的冷漠的工具。展示性评价,则是学生在教室墙壁、舞台等地方展出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丰富经历、收获,以满足学生对评价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认识自我,并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的手段。或者是让同学来评价,通过互评,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如开展讲故事比赛、情景剧表演比赛、辩论比赛、黑板报比赛,等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兴趣阅读课外书,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方面的展示,增强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等,使学生从单一的课本知识学习变为多方面的感知、接受,使他们以极高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

二、案例分析

1.学生自述

“我,池雨晨,上课时,老师最喜欢点我发言了,因为我看的课外书多,想象力丰富,有时又会出其不意地说出与众不同的答案,所以老师最喜欢我了。可是一到考试,老师就不喜欢我了,她常常说我,考试的时候不写课内的知识,拼命写自己没有把握的课外知识,真是得不偿失。她经常教育我们在做默写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啦、成语啦、古诗啦,选做一个作文题”之类可以自由选择的题目时,就要写最简单的,自己最有把握的才行。有些课内的名言警句,老师让我们一定背下来,说考试一定考这些。有一次默写名言警句,我默的都是课外书上来的,因为我最喜欢看课外书了,但因为写错了一个字就扣0.5分,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名言警句相当于白写,考试只考了89.5分。就因为相差这0.5分,我的成绩就不是优秀了。老师还说我就是因为不听她的话,把关于考试的技巧当耳边风,让我好好地检讨。我真是不明白,我把课外书上的知识加以运用,怎么就错了。就一定要写老师规定默写的答案吗?”

2.点评分析

第3篇

一、用于文章的标题

用名言警句做标题,可以使题目更醒目,更容易吸引读者。好的标题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

1.直接引用。例如:以“月”为话题的可拟题目为《儿女共婵娟》;以“楼”为话题时可拟题目为《小楼昨夜又春风》;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等。

2.化用、仿用。例如:化用诗句,以“诚信”为话题的《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化用歌词,以诚信为话题的《我诚信,我美丽》;仿拟名言名句,以“诚信”为话题的《诚以养德,信以修身》等。

二、用于文章的开头

在文章的开头引用名言警句,可以消除平淡感普通感,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还可彰显作者的文化底蕴。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每当我吟诵这句诗,心中便有说不出的陶醉。心也朦胧,眼也朦胧,眼前真个展现了同一幅画来。(选自满分作文《陶醉》)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选自满分作文《歌声与微笑》)

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的,拥有自信,不断努力,就能@得成功。(选自满分作文《拥有自信方能成功》)

三、用于文章的主体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引用名言警句,对于记叙文或散文来说,可使形象更丰满,意境更深远;对于议论文来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如高考满分作文《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主体部分,就是通过引用名言名句营造耐人寻味的意境以感染人。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诗,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g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写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优秀作文《拥抱自然》的主题部分,用名言警句作为论据,既和事实论据相照应,又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苏轼如不是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李白如不是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千古绝句?如不是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仅仅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远远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会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之际寻得自然之真谛。

四、用于文章的结尾

在文章的结尾处引用名言警句,既可总结全文,又可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深化。

[结尾]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化多端,观念繁杂无比。我们不一定都要像陶渊明一样“出”,也不一定都要像李白一样“入”,而是要万物归于一心。俗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只要内心真诚、纯净,又何会理会污浊的俗事呢?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大隐隐于市。《大隐隐于市》

可见,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之家各个相同,不幸之家各有各的不幸”也不必完全奉为真理。关于幸福的答案,同样是丰富多彩的。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15年来,生活让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更多的人可以读书,我必须放弃!《从天空想到的》

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创造美好的明天》

第4篇

关键词:哲学教学生活化;名言俗语;价值;选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76-1

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它是以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基于这点来认识,哲学学习就应该从人对这个世界的体验或者从与这个世界的相处当中出发去获得认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指导生活。所以在哲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教学生活化,这也是江苏省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之一。哲学教学生活化在《生活与哲学》教材中最好的实施载体就是古今诗句,名言俗语。

一、名言俗语是哲学教学的重要载体,哲学教学生活化离不开名言俗语的选用

名言俗语是哲学知识、哲学思维的载体。哲学教学中选用有效的名言俗语有利于学生的哲学学习、交流和共鸣,从而提高高中生的哲学素养。《生活与哲学》教材每一框都覆盖了课堂探究、名言、相关链接、转嫁点评等板块,这些板块中的哲学名人名言、俗语警句是哲学教学很好的素材和教学的载体。

东西方、古今都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俗语警句,这些是哲学教学中很好的素材,它们见证着哲学发古人之思,能解今人之惑的睿智。这对初学哲学尝试体味哲学和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均大有裨益。《生活与哲学》教材上名言俗语有很多,如何在哲学教学中适时适当的选用,关键在于取舍。

例如在初涉唯物论时,可以先利用第一单元所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明确唯物论整体的基调是强调物质的决定的作用,这是一个大前提。物质决定意识,有些学生欠于理解,往往留于死记硬背。这时,我们可以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俗语告诉他们,巧妇再心灵手巧,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有米这是前提条件,物质是先决条件,物质决定意识。比如唯物论中,讲到规律,就可以利用教材的名言板块中荀子的一句话:“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指出规律不以任何的人的意志而改变,强调规律的客观性。再辅助自选的一些俗语、成语去理解,如:顺水行舟、庖丁解牛,更直观更通俗易懂地去理解我们要遵循规律,事半功倍;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揠苗助长告诫我们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做事往往收效甚微或者失败。我们可以把俗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深入浅出地引出,让学生理解了成功既需要我们遵循规律,又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两方面的结合。

成语、古诗词的选用最常见于辩证法的教学中,辩证法是哲学的精髓,一些重要的考点都集中在辩证法。在辩证法的联系观中,我们有一些成语非常恰当的引出事物的联系,如利用成语:唇亡齿寒、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一个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成语的辨析和比较来突破一些难点,如:涸泽而渔,学生都明白鱼儿离不开水的道理,如果涸泽而渔,必然破坏了自然界联系的客观性。成语东施效颦,我们既可以理解为没有做到从自身实际出发,一味模仿,也可以从违背联系的多样性去理解,突破了联系多样性这一难点,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哲学思维,多角度去分析观点。

二、重视名言俗语的阅读能力,聚焦哲学教学生活化的趣味和哲理

学生阅读分析、应用迁移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在哲学教学中训练学生对名言俗语、古诗词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哲学教学要使学生喜欢哲学,探索哲学,从中感悟哲学的精妙,让学生由“会”哲学到“懂”哲学,新课程背景下的哲学学习也需要一点理解技巧和方法。

在讲到辩证法的发展观,有很多古诗词需要理解。在寻找古诗词对应的哲理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先从该句诗词的本义出发,再顺藤摸瓜,找出对应的哲理,不能寄希望一眼就能看出哲理。较难的古诗词,需要较好的语言功底和阅读能力,同时也需要恰当的技巧和方法。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的重点都落在后半句,“春”和“柳暗花明”都很好地戳中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或发展的实质)。

在发展观中,还有一些诗句很容易误判,比如: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很容易被误判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的过程,看到“千剑”“千曲”,很容易联想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误以为是量的积累,然则应从“观千剑”而后“识”,“操千曲”而后“晓”,整句诗去理解,不能断章取义,所以理解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更恰当。

第5篇

关键词:古典诵读;校本课程;思考

根深叶才壮,水活流更长。面对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化和青春勃发的莘莘学子,我们曾反复思量,要怎样才能让下一代茁壮成长为枝繁叶茂的森林,成为一溪活水源远流长呢?开设关于古典文化诵读的校本课程,无疑会是一个有力的举措。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让学生“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还要让他们“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的道理,让“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的思想融入每个学生的灵魂。这将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纵观华夏五千年,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其博大精深、璀璨瑰丽的传统文化为华夏子孙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传统古典文学是华夏文化的一朵奇葩,魏晋文赋、元曲杂剧、明清小说兼容美德、美智、美育三大范畴;唐诗宋词更是集语言美、思想美、艺术美为一体,滋养了一代代华夏儿女;《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则浓缩了古人智慧的结晶,蕴含常理、常道,朗朗上口、音韵和谐,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些文化瑰宝曾孕育出无数中华英才和千古风流人物,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利用这笔财富呢?

正如山东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教授颜炳罡所说:“德育教育贵在养成。人的优秀品德恰恰是在良好文化氛围的熏染、陶冶、涵养中不知不觉形成的,而古典文化的精华是熏染、陶冶青少年时代的最好材料。通过对这些古典文化名言警句的诵读,青少年德性与智性共同成长,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所以,让《三字经》的声音响彻校园,让《大学》的名言回旋于每个孩子的耳边,让《孝经》指导莘莘学子的行动,让《论语》引导着青春少年行动的方向,让《国学》的精髓逐渐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这已经是当务之急。

笔者一直认为,校园里最美的音乐,便是朗朗的读书声;校园里最美的风景,是学生脸上春风拂面的微笑。经过古代典籍精华的熏陶,学生的内心像是经过春风的洗礼、春雨的滋润,自会多了一份古典文化的厚重与明理守信的璀璨。

国学大师南怀瑾也曾说过:“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而这些璀璨的文化典籍,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守住这种精神,才有我们的后续发展。

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吃着“洋快餐”,喝着“洋酒”,心安理得地过着“洋节”,甚至看着“洋漫画”,玩着“洋游戏”,却对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知之甚少,远离了影响深远的经典文学。

笔者常常想起波普尔的一句话:“没有比毁掉传统的构架更危险的了,这种毁灭将导致犬儒主义和虚无主义,使一切人类价值漠不关心并使之瓦解。而且,一旦毁灭了传统,文明也随之消失。”警钟长鸣,红灯闪亮,我们只有汲取古典文化的精华,用以指导我们的行为,在这个飞速旋转的星球上,我们才不至于在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迷失方向。

因此,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具有前瞻性,让古典文化的精华尽快深入校园。对联、对句、对诗,不只是一种写作训练,更是一种人生训练。今日年少,我们已经习惯于用深远的眼光解读世界,他日长大成人,心胸必定可以宽广得容纳万物。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素质。”就是说“忘不掉的才是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唯有习惯。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学习古典文化成为一种习惯,让这种习惯影响学生的一生。

因此,广大教师要行动起来,以校本课程为载体,让学生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理,知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格言,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导入;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47-0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吸引观众。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一个好的导入,既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又可以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课堂导入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然而大有文章可作。好的导入方式,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课堂一下子“热”起来,能使学生在瞬息间就呈现出生命活力,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一道探究新知。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政治课课堂导入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课堂导入首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之外,多观察学生的生活,导入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课堂导入必须选择与学生关系密切的话题,才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经验的思考。这样的导入,不但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还能达到教育学生的效果,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就是他们的生活指导课。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例如在教《珍爱我们的生命》、《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等新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喝酒、抽烟、通宵上网等例子来导入话题,也可以介绍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如教《青少年抵制毒害》时,为讲清的危害性,教师可出示漫画,画面是一个骷髅正给一个面黄肌瘦、精神萎靡、智力下降的青年喂食。旁白是“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贪图一时痛快,毁掉终生幸福”,起名为“招魂幡”,揭示出“珍爱我们的生命”这一主题,导入新课。

二、时政热点导入法

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更应该结合时事,密切联系国内、国际热点和时政新闻,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利用政治课堂理论,阐明基本理论与观点。因时政热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上课时结合时政热点的导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种导入法也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初中的思想政治课强调学生习惯的养成,课本中的很多理论与生活关系比较密切,教师上课时应鼓励学生对社会生活和热点问题等多加关注,拓宽了解的渠道,如多看新闻联播、法制栏目等,一般来说,学生对时事政治有较浓厚的兴趣,运用时政导入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的热情。如在教学《我国的传统文化》时,我就以中国与韩国关于端午节的文化争端为例子来导入新课,同时设问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是什么?从而教育学生要自觉保护文化遗产,要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宣传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扩大中华影响,做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做精神家园的守护者,融合多元文化,确立保护文化遗产意识,自觉担负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激发爱国热情,促进素质教育。

三、角色扮演导入

角色扮演导入有利于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快速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思考。角色扮演导入形象直观、容易展开课堂教学,引入课堂,但角色扮演需要课前下很大的工夫,需要老师和学生的配合,要达到很好的效果还需要考虑很多实际情况。在教学《难报三春晖》时,我问:为什么说小草那一点点绿意,难以报答三春阳光的温暖,作为儿女的一点点孝心,难以报答母爱呢?通过对母与子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对母爱有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来报答母爱的决心。

四、名言警句导入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语文,语言,积累,做法

 

上学期我校一次语文检测,其中现代文阅读有这样一道题:“请写出两个关于狼的成语(文中提到的除外)”,学生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有答“与狼共舞”的;有答“七匹狼”的;还有答“我是北方的一匹狼”的;弄得我们阅卷老师啼笑皆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从初中生的答问和作文反馈的情况来看,词汇贫乏、语言过于浅显、词不达意的现象相当普遍,令人堪忧。因此,语文教学有必要重视语言积累。诚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了几种积累语言的做法。

积累词汇。我们要在听讲、阅读时正确了解别人的思想,要在说话、写作时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掌握丰富的词汇。教师在教学生读课文时,对课文出现的常用词语的掌握要达到“四会”,即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这“四会”的落脚点在于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在《白杨礼赞》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用“无边无垠”作口头造句。其要求是:请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运用“无边无垠”作口头造句,把该词语用于可能想到的各种事物,而造句的内容不得重复。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相继发言如下:我渴望见到黄土高原那无边无垠的麦浪。在无边无垠的草地上艰难地行进。无边无垠的宇宙,等待着我们去揭开它的全部奥秘。……这种多向思维的训练的方法,值得我们在词语教学中借见。学生的词汇量丰富了,语感增强了,阅读和表达能力会与日俱增。

积累名言、警句。在交谈、写作中,一句精当的名言、警句,往往使谈吐生色,文笔增辉。或画龙点晴,一语中的;或者言简意赅,阐述深刻;或妙语连珠,意趣横生。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一本《名人名言录》,在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可按“修养篇”“立志篇”“勤学篇”等分门别类汇编古诗词名句和名人名言,如学习《论语》十则后,适当地进行拓展阅读。与语文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进行相关链接,《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许多内涵丰富、言简义丰,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日常生活用语,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小不忍则乱大谋”、“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至今还被人们频繁引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长期积累既能构建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一旦运用起来就会信手拈来,又会陶冶性情,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人生奠基。

积累成语、典故。学习古人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也是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

1、从溯源中积累成语。我国的成语大多出自古代典籍,弄清它们的源头及含义,在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中,才不至于张冠李戴。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农村初中生成语积累匮乏的现状,坚持每天给学生讲解一个成语故事,名曰“天天成语”。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陶醉其中,享受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沐浴祖国传统文化的阳光雨露,其乐融融。

2、从课文中积累成语。入选初中教材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里面有大量常用的成语。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这一宝贵的语言资源,并适当的拓展延伸,日积月累,学生成语积累量会相当可观。如在学习了《论语》《孟子》《庄子》等诸子百家的散文节选后,教师与学生一起精心挑选十多条出自这些经典上的常用成语,以扩大他们的成语积累量。如在学了《庄子》二则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外上网查资料收集,将庄子的寓言整理成故事,如“螳臂当车”“东施效颦”“庖丁解牛”“朝三暮四”等成语,每一条成语的背后都蕴涵着一个生动的故事。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师生点评,形成良性互动。这样,学生学得主动,学有所得。学生既学习了课文,又在迁移阅读中拓宽了视野,产生了朗读经典的强烈愿望,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自然会受益匪浅,何乐而不为呢?

3、在运用中积累成语。学习语言,贵在感悟和运用,学习成语也不例外。学习成语,我们认为要做的“五会”:即会读、会写、会释义、会辨析、会运用。学成语,首先要正音、正确书写,尤其对那些容易读错、写错的成语应格外留意。准确无误地解释常用成语,切忌望文生义,教师还要同学生一道辨析常见的容易混淆的成语,尽量做到不误用。让学生在课堂和书面作业中用成语造句,学会正确使用成语。再逐渐尝试用一组成语写短文,鼓励学生参与“成语接龙”“成语猜谜”等有益心智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针对电视荧屏广告词中滥用成语的现象,让学生为这些成语“会诊”,挑刺纠错,还原其本来面目,增强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纯洁性的意识。在生活中学习成语,拓宽成语学习的渠道。

第8篇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1、继续开展“树党员先锋形象、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党支部坚持按时召开党会,通过学习,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加强了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帮助党员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的..,密切联系群众。

2、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本年度,我们利用政治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学习了《中小学教师十不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小学教师行为准则》、学习《义务教育法》.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每人撰写6篇学习心得,在每周一学习期间组织观看师德典范光盘,学习典型事迹,并撰写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

3、加强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培训班,学习有关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学习,更新了教育理念。今年开展了“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要求师生牢记学校文明礼仪要求并按要求做好,学校、班级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本学年,每位班主任都结合文明礼仪记录,撰写了符合班级年龄特点的经验论文。学校还要求各班每周开展一次有质量的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会,同时要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发展一个优生更重要”的教育思想。按时检查德育工作,对各班黑板报,读书角,卫生角,通过开学初、期中、期末三次检查,班主任都能按要求填写各栏目,中队活动记录,活动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二、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明确德育教学目标。坚持以思品课为德育主要课程,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坚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每位教师都撰写了质量较好的德育渗透论文。

三、创设活动载体,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

1、本年度我们继续抓好学生的爱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等。

2、结合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组织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九月十日”教师节进行尊师周活动;“十月一日”国庆节,组织歌颂祖国活动。同时继续开展文明礼貌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十一月份,我们学校分三个年级组召开了三次养成教育大会,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的习惯等,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十二月份,举行了冬季体育运动会。通过召开体运会,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20xx年三月开展了“献爱心”活动,为患肠癌的周展望老师捐款2628元。20xx年四月十日,举办了“加油20xx,宝洁百所希望小学快乐体育运动会”。借此东风,号召全校师生以实际行动为20xx加油,以优异成绩向奥运会献礼。.五月十九日,我们学校组织开展了“抗震救灾,人人有责”活动。我们发动全校师生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向地震遇难同胞默哀活动。在这次赈灾活动中,我们学校师生一共捐款8557.5元,是双溪桥镇教育界捐款最高的一所学校。六月一日,举行了欢庆活动,表演了20多个节目。本月,我们学校还参加了咸安区教育局举办的“阳光体育活动”。在这些比赛活动中,我们学校获得了女子跳绳第一名和第四名,获得剪纸第一名、小制作第二名,小歌手比赛获得第三名,舞蹈表演获得第三名。我们张金霞校长的艺术论文获得了区比赛一等奖,我们的王燕华老师被评为优秀艺术辅导教师。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的师生陶冶了品质,锻炼了能力,积累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养。

3、环保教育:通过宣传画、校园广播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上好《环境教育》课。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组织开展以“爱护家乡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开展美化家乡环境,爱护大自然和生态资源的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和老师一起清扫卫生死角,同时通过世界环保日、植树节、无烟日等各项活动,使学生树立了良好的环保意识。

4、继续发挥红领巾小记者站、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板报作用。宣传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文明礼仪.法律知识、自纠自护知识、先进人物事迹等,每月进行一次板报评比,通过评比活动,使板报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多样化.并每月由校长、大队辅导员作行为规范的专题讲座.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5、抓好养成教育,以创建平安校园为契机,全方位,多渠道,强化了养成教育,本年度,为突出我校的德育主题,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养成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争当文明班级”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文明监督岗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继续强化了“文明班.体”的创建评比活动,通过卫生、守纪、两操、礼貌、好人好事及爱护公物等内容,每天公布各班得分情况的,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为创建平安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加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做到全员、全程、全覆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健全留守、单亲、无亲学生档案,做好教育记录,活动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同在一片蓝天下”等献爱心教育活动,帮助这些学生转变不良心理,健康成长。

四、切实发挥学校、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功能

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会教育为依据,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班主任通过家访和电访的方式与家庭经常联系,互相反映学生表现情况的和提出教育建议,充分发挥家校通、亲情电话的作用,帮助老师及时与家庭进行联系。我们对家长发放有关家教资料,进行科学家教方面的指导,帮助家长掌握与子女沟通的有效方法,提高家教水平。从每月的查阅的情况的看,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能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地与家长取得联系,互相了解孩子们在学校、家庭中的表现,互相送上有针对性的建议或意见。为了更多的孩子们在双休日、长假期间的学习、生活的情况的,我们还要求班主任进行频繁的家访工作,做到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

五、用名言警句立德,以榜样立德。

第9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读书活动顺利开展

为了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读书活动领导小组,苏校长亲自挂帅。活动伊始,学校教导处、语文教研组、图书管理员共同商议,确定了读书活动的指导思想,以及读书活动的主要内容。对于读书活动的开展,学校还制订了关于读书活动的相关计划和措施,并由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活动开展不久,全校便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创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策划,全体学生积极投身读书活动中

经学校研究决定:每周拿出两个自习师生共读一本书,间周进行一次聊书或系列丛书赏析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即平日积累词句的读书笔记本),从原有的好词积累丰富到阅读过程中收集到的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心得体会,学期结束进行“优秀读书册”的评比展示,评出优秀的作品,奖励好书一本。每月利用一节课举行读书交流会,交流所读书的内容,喜欢的人物,喜欢“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畅所欲言,谈自己对书,对句,对名言,格言,警句的理解与感想,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选出合适的推荐书目。如一、二年级推荐的分别是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的注音版《小猪唏哩呼噜》和《小木偶奇遇记》这两本书;而高年级教师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向学生推荐了离学生比较近的《大林和小林》、《马小跳系列》、《窗边的小豆豆》、《第七条猎狗》等,目的是先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保证阅读质量,教师一般在学生阅读之前自己先读一遍,然后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这样学生就会有足够的阅读兴趣。其次,因为学生的阅读速度不一样,我们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读书,并利用晨会或班会等时间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借助各种读书活动,展示读书成果

学校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从学生、班级、学校三个层面设计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从而形成激励机制,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1、个人活动:全校学生做好摘录、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

2、班级活动:在班内开展读书笔记的评比、交流、展示活动;开展全班汇报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开展“班级读书之星”的评选。

3、全校活动:在学校内开展读书笔记的评比、交流、展示活动;开展“学校读书之星”、“学校书香家庭”的评选。

四、家校携手,家长与孩子一同幸福在共读时光

第10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方式读书兴趣什么是语文?“语文即语言文字”,那么,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应是教会学生认识和使用一定数量的汉字,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知道,语言所反映的内容其实是一个人的思想,而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则取决与一个人所拥有的词汇量以及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即语言习惯)等。我们平时所说的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知识面、思想深度和常用表达方式(语言习惯)等多种因素的总和。这样,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教给学生语言技巧和规律外,语文课堂教学的更重要的任务则是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认识高度和思想深度。

一、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

现实生活里确实有着无限的知识和生动的语言,但生活是复杂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知识也是既丰富又凌乱的。生活语言也许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交际的需要,但它却很难使每个人都在生活的“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书籍则不同。书籍的内容是从生活中来的,书中的原型是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但书籍必定又高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练和升华。因为每一本好书都是由那些具有较高的知识修养和一定语言能力的人依据一定的规律,对生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精心选择、合理撰写编排的结果。那么,一本好书,通过文字承载了美好的语言方面的韵律,给人以美感,同时又通过语言方面的内质,承载了令人类优秀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每读一本好书,不仅犹如在和一位有思想的人谈心,更犹如在和一位语言学家学习说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是所学,皆成性格。”这应该成为我们指导学生读书的准则。世界文学名著及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启迪人的智慧。

二、指导学生学会读教材

读课文中的文章,也要读出文章的内涵和美。比如,读《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领悟我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和宫殿建筑艺术的突出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和宫殿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接受生动的审美教育,并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读《三峡》体会对中国的大好河山生出一种热爱之情,读《岳阳楼记》《出师表》感悟我国古代政治家“先天下、后自己”的博怀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风范,读《背景》感受骨肉亲情感人的力量,读《散步》体会一家四口一起散步互敬互让的浓浓亲情。

诵读也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在大声的诵读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感受美。初中语文课本中音韵优美的古典诗词、现代意蕴优美的散文以及语言简洁气蕴深幽的文言文都别有一番风味,这些文章从篇幅上说是短而精,从韵律上讲则是平平仄仄、高低起伏、在抑扬顿挫中有回环曲折之美;从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琅琅上口,再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来真正体味文章的意蕴。譬如《春》,朱自清先生描绘了一幅春天美好的图景,文章清丽优美,意蕴流落,在优美的语文中蕴含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文章的情感,感悟生活的美好,课上我就用《春之声》来做朗诵的衬曲来读文章,让学生在欢快明朗的旋律中体会春天的美好气息和迎接春天的欢乐之情。再如《小石潭记》描写了清洌的潭水,全石的潭底,近岸“为坻、为屿、为堪、为岩”的底石,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所在呀!还有那在空中浮游没有依凭一样在水中游的鱼儿,阳光照射下来,深深透进水底,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那水的澄澈和天色的晴和是多么的令人心旷神怡啊!再配上班得瑞的《仙境》,让学生在优美的天籁之音中找到唯美的体验。

三、引导学生多识记名言警句

背诵名言警句,可以启迪心智。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课文中名言警句的赏析和熏陶,让学生谈观点、谈看法。例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的“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鲁迅先生的《故乡》中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生命意义》中的主人公保尔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一箴言,所体现的人生的追求和价值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这样从多读多诵多记中,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名言警句中所包含的真谛,从而提升思想认识,升华情感。

四、总结

语文学习的内容在于课本之内,更在课本之外。语文教学应树立大语文观,在教给学生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应教给学生怎样去“读”、去读书、去体味生活、去感悟人生。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只要喜欢读书,善于读书,天长日久,书中的思想、书中的语言,便会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他,而他的认识水平与语言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潜滋暗长”了。

参考文献:

\[1\]吴小芬.阅读教学中“读”的有效性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

第11篇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课外阅读的最大效应,提高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当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曾作过以下尝试。

一、激趣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采用如下方法。

1.用名言警句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坚持用名言警句来教育学生,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犹如春雨,对学生有“润物细无声”之妙。用“书是了解世界的窗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等,教育学生课外阅读是生活的需要。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以激励自己课外阅读的长期性,明确课外阅读对人生的重大影响。把学生收集到的好的名言警句张贴出来,让全班同学共享。这些名言警句潜移默化,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介绍名家成长经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名家的成长经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介绍名家的成长经历,有助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给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少年时期曾过过一段贵族生活,晚年却处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境;创作小说《红楼梦》时,“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稿。这让学生对这一巨著的思想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习《生命的意义》时,给学生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成书和斗争经历;教学散文诗《海燕》时,介绍《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作者高尔基的成长经历。当然,教师的介绍毕竟有限,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吸收知识快。为了让学生更广泛地扩大阅读,我还开展主题活动,如“我最崇拜的一位作家”、“我最熟悉的一位作家”等,让学生走进作家的心灵深处,感受作家的情怀,领略文学艺术的魅力,步入文学的殿堂。介绍名家成长的经历,不仅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增进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3.介绍作品的情节、特色,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或截取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段,或浓缩作品精华,或剖析作品艺术特色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结合《范进中举》的教学给学生讲《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终前为了两根灯芯而伸出两指头咽不下气的精彩片段,以引起学生课外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结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教学,我给学生讲解《水浒传》中写人粗鲁的同中求异的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莽,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绊,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等,以引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还引导学生阅读外国名著,如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通过对作品情节或特色的介绍,学生对阅读的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但激发了阅读的兴趣,而且读起来轻松多了,理解深了。

二、质疑

现在的学生阅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享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但读物品种一方面数量空前繁多,另一方面阅读质量良莠不齐。我们有责任让学生明白,成排的书籍里不仅仅藏着前人的智慧和才学,同时也藏着前人的错误和谬论。鲁迅先生曾叹息说:“未成熟的果实偏偏毒死了偏爱我的人。”虽然这是鲁迅先生的自谦之词,但同时可以看出阅读中坚持独立思考何等重要。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阅读《课程标准》附录“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的推荐书目。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做一个积极主动的读者。

张载曾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也就是教我们要有怀疑精神。我们无论对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俯而读,仰而思”,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不仅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更赋予知识以浓烈的个性色彩,使你发现了唯独属于你的真切新鲜的感受。“一本好书,胜过任何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蜜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痰瘤”。这些通俗易懂的名句,告诉我们课外阅读的选择性和质疑精神的重要性。

三、勤练

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且懂得选择性地进行阅读之后,为了巩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记忆,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强化训练。

1.课前三分钟的口语训练。

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抽查诗词的背诵或复述著名文学作品中某一精彩片段。当然,在选择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比如,可用一周的时间来专门讲授唐朝的边塞诗人。取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人的作品各若干,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只能选取各诗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鉴赏,其余作为推荐篇目要求学生课外研读。课前三分钟时,可抽查学生对此块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是材料的针对性。如果学生当天所记忆的内容与所学的课文有内在的联系,就能达到很好的阅读效果。比如在讲授《〈指南录〉后序》时,我就先介绍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我就预先让学生背了《秋窗风雨夕》,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并利用课前时间要求复述精彩片段,达到以读促学的目的。

2.拟订读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增强阅读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也很重要。我要求科代表每月初对全班同学的阅读篇目进行登记,并将其公布于“学习园地”。这样可以达到以下目的。其一,教师对学生在“看什么”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利于及时引导。其二,学生可以“知己知彼”,形成一种阅读竞争。可以促进阅读篇目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进行交流。其三,形成一种阅读压力,要求学生不但要有量的积累,更要有质的保证。为了检查、落实学生的阅读成效,我经常随机提问学生,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又有一定的意外性。在语文活动课中经常提问和交流读书心得。学生的精彩回答我一一记在“教后记”中,并且定期进行整理、公布。这对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3.设计习题,强化记忆。

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才可能形成动力。设计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回答,那么学生阅读时就会认真思考。我在暑假之前布置学生看《红楼梦》,就曾专门设计了一些题目,用提纲的形式发给学生完成。如把“三春”的容貌摘录出来,让学生分辨各是哪个人物;把宝玉的“通灵宝玉”上的字写出来,让学生对出宝钗金锁上的字。《红楼梦》中的一些诗词也是值得一记,就让学生填出佳句。

四、活用

语文教育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教育。因此,阅读课还应引导学生做一件事:学做一个大写的“人”。

1.在日常生活中,领悟运用阅读所得。

“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做个人”,“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因此,在处理日常事物时,应善于应用课外阅读中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明礼之举进行教育。如学生为了一件小事而争吵,老师可以用“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引导学生“制怒”;对于那些没有进取心的同学可以用“你行我也行”及“我要赢”等名言予以激励。还可以针对某些社会现象让学生展开讨论,明辨“真、善、美”与“假、丑、恶”。如针对“打人、敲诈”现象,让学生思考“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2.利用阅读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经常留意网络和报纸杂志上一些相关题材的作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阅读或者朗诵。如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就职演说中有一句“美国人民慷慨、强大……”当我请一位同学朗诵时,他故意念成“中国人民慷慨、强大……”接着我再引导学生讨论当前中美两国的关系、国民素质的差异、国家综合国力的对比,虽然得出的结论不太统一,但学生显然受到激励。他们更加深刻地懂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绝不是一句空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3.带领学生走一段“文化苦旅”。

第12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可以使校园生活得到丰富,使每个校园人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很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很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很好地促进师生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很好地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一、校园文化的认识和定位

什么样的文化才是校园文化,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是不是校园文化,墙壁上的校训、名言警句是不是校园文化,校长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是不是校园文化。所有文字、规章制度、条文、思想、图腾,只有转化为学校全体师生的内在需求和相同值取向,外显为共同的处世原则和行为方式,这样的文化才可以称之为校园文化,才是真正意义的校园文化,不然,它最多只是一种文字,或文化的符合,不能构成影响人、教育人、激励人、规范人的校园文化。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它象物理学上的“场”具有巨大的能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置身其中的每位成员都施加着一定的制约力和影响力,规范着每个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这就是校园文化的威力和魅力,也是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根本原因。

二、创建校园文化的建设内容及科学内涵

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可以让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滋生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还可以让学生在爱美、审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达到精神世界的升华。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主要指学校所处的人文环境、地理位置、教学设施、活动场所以及校园里草地、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置等,由于其隐含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等文化因素,所以它可以影响学校成员心理、价值观念与态度,也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保留与传递学校的某些传统。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形外壳,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载体。其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显而易见。物质文化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日积月累中形成观念,化为行动。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健康向上,整洁优美,和谐统一”为理想形象。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主要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学校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总和,是学校培养目标的规范化的标本,它既能使管理步入法制化的轨道,又能营造一种促进学生自然成长的理想化氛围。既有一定意义的强制性与约束力,又有强大的号召性和感召力。它以文字条约的形式出现在师生面前,就形成了人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的检验评判的标准,它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塑造和正确习惯的养成无时不起着导向作用。

4、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既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想、陶冶情操、加深和拓宽课堂知识、开发潜能,也能够促进校园文化整体水准的提升。

三、确立核心价值,丰富校园文化,促进“人・教育・自然”和谐发展

校园环境、教育氛围,是一所学校的脸面和眉目,是一所学校的品位;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品质,也是一所学校的气质;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精髓,更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如何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风光旖旎、赏心悦目、情趣高雅、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如何创造一个教师勤教、学生乐学、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面对问题乐此不疲不懈探索的教育氛围,如何营造一个尊重、信任、理解、宽容、欣赏、激励、支持、诚信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文空间,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师生员工既感受到工作、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又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这些都是构筑校园新文化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对教育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入手,对丰富学校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1、确立核心价值,创新规章制度,形成了人本和科学相融的管理机制。核心价值是学校在追求教育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是全体或多数教职工一致赞同的关于学校意义的终极判断,在内表现为相同的价值取向,在外体现为共同的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2、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使校园充满诗情画意的人文空间。

注重校训、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物化形态的名言警句只是一种文字符号,只有当它被师生认同并转化为内在需求体现为外在行为的时候,才能成为本校的校园文化,才能成为陶冶人、激励人、提升人的精神食粮。

(1)开展向全体师生征集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名言警句,征集的过程其实就是比较、选择、认同并遵循的过程,同时把大家讨论定稿的内容再次返给全体师生并组织教育学习,进一步内化其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楼梯走廊上的艺术化的名言警句,已成校园文化的一道风景线。

(2)开展以人文为主题的激励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创设各种情景,激发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教育是一种管理手段,将这种手段应用于学校的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及其它日常管理工作中,就会大大提高师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使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德性品位,使学生呈现崭新的思想风貌,精神风貌。

文化是人类文明与科学的象征和代表,是人类美德和智慧的表现。学校是传承文明和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人类文化的神圣殿堂,学校文化是各类优秀文化、先进文化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学校生命和灵魂的集中体现,继承文化、整理文化、创新文化、培育文化、传播文化是学校的职责和使命,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教育品质,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和成就教师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傅冬梅;;浅谈和谐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王晓蕾;;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吴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河教育;2010年01期

[4]钱涛;张亚林;;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须彰显职业特色[J];职教论坛;201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