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5: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合同风险评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工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因素的影响,而且会受到多个市场经济主体的影响,各大经济主体为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经常会发生矛盾和纠纷。而工程共同则是连接各个经济主体的主要纽带,也是减少确保工程能顺利进行的主要途径。但是在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既包括外界因素的变化,也包括合同管理制度的缺陷,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合同管理面临的风险,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工程合同管理中风险评估及应的分析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工程概述
某建筑工程,地下2层,地上27层,总建筑面积为4.24万平方米,在开始施工前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了各个施工工种,并签署了相应的工程合同。但是在具体施工中,受到市场经济变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合同管理中遇到了合同订立风险、合同文本内容风险、合同履行风险,严重影响了工程合同作用和价值的发挥。通过对工程管理风险进行深入的评估,并制定了有对性的应对策略,把工程合同管理中遇到风险一步步化解,值得其他单位广泛学习和借鉴。
2.工程合同管理风险评估的内容
风险评估在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指的是要通过相应方法和手段,识别出可能会影响合同管理目标实现的潜在事件或者事故。既包括有潜在负面影响的事项,也包括那些代表机会可能的事项。通过分析影响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因素,就可以有效确定会对工程合同造成影响的主要事项。在具体识别过程中,既要识别出主体层次的事项,也要识别出活动层次的事项,不但要避免过去发生的风险重新发生,而且要做好未来可能发生风险的防范工作[1]。
2.2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的主要作用是充分了解合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以便确定风险的可容忍性和可接受性,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在《ISO31000风险管理原理与指南》中明确提出,风险分析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第一,确定已经识别出的风险事件的结果以及发生风险的概率;第二,考虑现有风险防范措施的效果;第三,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结果,确定风险水平。
2.3风险评价
工程合同风险评价指的是对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发生以后造成的损失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获得描述风险的综合指标———风险量。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对策。就该建筑工程而言,在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遇到风险指标包括[2]:合同订立风险、合同文本内容风险、合同履行风险。
3.工程合同管理风险的成因
3.1合同管理战略与文化风险
到该施工单位在工程合同管理中发生风险的主要原因在公司内部没有形成工程合同风险管理意识,同时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合同管理文化。整个公司内部都缺乏工程合同管理意识,在公司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工程合同管理文化氛围。
3.2合同管理组织结构风险
工程合同管理职能部门是建筑工程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部门,其组织结构可以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大小以及复杂程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3.3合同管理人员风险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同时也具有极强的专业化,需要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具有法律、经济、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任何一方面没有达到具体要求,都可能引发工程合同风险[3]。
4.工程合同管理中风险的应对策略
根据该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风险评估指标的结果,以下针对该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指标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4.1合同订立风险应对措施
通常情况下,合同订立中所遇到的风险指标包括:相对方投资风险、相对方信用风险、立项合同规范性风险、资金来源风险四大类。相对方投资风险的应对措施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入手:第一,证明合同相对方依法成立,并保存相应的登记文件;第二,对合同签订方的相关资质以及经营许可证书进行核实;第三,如果合同签订方是跨市施工,则要求其当地建设施工行政部门办理相应的备案准入证。相对方信用风险应对措施,要求合同签订方提供其能够胜任此次工程项目的能力,也可以通过调查分析的方式或者相行业协会等部门充分了解合同签订方的商业信誉。对于某些相关信息掌握不全面的信息,要采取要求合同相对方提供担保的形式,将相对方的信用风险进行转移。立项合规性风险的应对措施,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入手:第一,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并严格履行和环境因素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第二,在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之外,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必须遵守和自愿遵守的一些要求[4]。资金来源风险应对策略,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注意分级审批和权限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严格限制对外担保权和对外投资权。落实资金集中管理制度,提高资金的应用效率和安全性。
4.2合同文本内容风险应对措施
合同文本内容风险包括:合同标的实施风险、财务结算方式风险、质量风险、安全环保风险、技术风险与法规标准适用风险。合同文本内容风险是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分险评价指标中最重要的风险指标,所以应对此类风险时,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控制合同文本内容风险。通过各关业务管理部门根据职能权限对施工合同进行审查的方式,在合同签订前对合同进行经济、技术和法律审查。
4.3合同履行风险应对措施
有建筑工程在具体施工中,很多工程项目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更,因此合同履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风险也是具备不确定性的。也是工程合同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在应对此类风险中,必须充分应用现代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上降低合同履行风险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优化的合同管理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减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风险,为工程合同风险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深入分析了工程合同管理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应对措施。造成工程合同管理发生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应用现代合同管理学知识,并结合建筑工程的情况,合理分配工程合同管理组织结构,才能把风险控制在萌芽之中,为建筑工程的顺利竣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颖芳,刘晓东.论工程合同管理中风险评估及应对[J].珠江水运,2014(16):50-51.
[2]薛冰.公路工程建筑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J].交通世界,2017(27):132-133.
一、高校控制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财务工作人员素质高校财务人员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职业道德是财务工作的基石。我国多数高校对其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普及工作力度有待加强。《规范》对财务工作人员队伍提出了要求,其中第三章第十七条规定,“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高校从业人员应接受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新的高校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
(二)财务规章制度《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中均有涉及财务内部控制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之间存在着不衔接、重复、甚至冲突的现象,不能构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的颁布,使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有了系统性的规章制度依据,明确了其内控的目标、原则及方法,为推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支撑。
二、高校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风险评估是指一项潜在事项的发生对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包括风险的识别、分析、控制与应对。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是提高高校内部控制效率与效果的关键。前些年,由于高校扩招与合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幅攀升,高校曾大规模向银行借贷,筹措建设资金。由于缺乏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高校现仍面临相关后续债务和遗留问题。《规范》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相关问题做出的要求与指引有以下方面。
(一)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我国传统高校财务管理中风险意识淡薄,风险预警与控制体系不完善。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高校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随之增加,基本建设贷款大幅上升,巨额贷款本息使高校当时的资金运作捉襟见肘,高校偿债风险不断增加的问题当时日益凸显。《规范》第二章第十条规定“单位进行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从单位层面上,明确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的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风险评估控制制度。首先,高校财务议事决策机制,对校园基础设施建项目贷款规模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论证。其次,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监督要求校园基建项目贷款的决策、执行、监督程序实现有效分离,从而规范对潜在事项的管理,强化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降低高校财务的偿债风险。
(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我国一些高校对经济合同的管理不够规范,存在所签订经济合同由不同主管部门分别管理的现象。没有对经济合同统一管理,加之监督力度不够,导致高校资金管理存在风险。《规范》第二章第十一条从业务层面,强调了行政事业单位核心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控制应注意的问题。高校要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必须牢固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将风险评估与控制作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规范。《规范》指出,应加强合同的归口管理,同时对其履行情况的进行监控。高校财务可以建立经济合同的统一登记管理,实时监控签订合同事项的进展,合理评估和控制已签订合同带来的相关风险,掌握资金的实际情况,降低潜在事项对资金的影响,保证高校工作的持续、健康、稳定运转。
三、建立《规范》配套指引,进一步发挥其对高校内控的指导意义
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包括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两部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目前缺少相应的配套指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范》的可操作性,从而也影响了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预期效果。但是,《规范》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要求和指引作用十分显著,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托,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核心经济业务中的薄弱点、控制点,有利于高校制定合理规范的业务流程,通过流程的执行保证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落实,使内部控制制度真正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提供合理保障。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与完善提出了相关要求,并对其起了积极的指引作用。
作者:王立赵康敏宋海红单位:河南师范大学财务处
一、贸易批发企业内部关键控制措施
鉴于案例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我们需要结合贸易批发企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为了有效的内部控制,我们需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是内部控制意识的增强。在制定内部控制规定的时候,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让整个企业员工都了解内部控制的要求,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氛围水平。其次是企业组织机构的完善,明确部门和岗位的职责范围,并健全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建设董事会,将总裁和总经理职位分离,避免职权交叉,制衡董事会、股东会、总经理之间的权力,合理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再次是企业文化的培养,以便引导和激励职工履行责任,共同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的领导者需带头建立权责分明的企业环境,并建立风险管理理念,打造层次分明的风险文化,让每个职工都能够正确对待风险。最后是人力资源政策的建立,在招聘、待遇、业绩、升迁等方面,都设置合理的政策程序,建立尊重、重用、培养人才的人力资源政策,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措施激发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员工在企业获得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风险评估能力的强化首先是制定合理的风险评估目标,以激发企业发展动力和员工凝聚力为目的,注重发挥董事会的作用,而董事会在风险评估偏好方面,需要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将目标层层分解,同时制定各个目标实现的风险评估管理措施。其次是通盘考虑风险的影响,贸易批发企业在发展的同时,需要考虑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财务风险、采购风险、生产风险、销售风险等,企业可以内部访谈或者调查的方式,收集齐全的资料,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和企业职工,皆为访谈或者调查的重点对象,除此之外,市场资料、竞争对手资料、银行资料、政策资料等,都是内部控制风险识别的重要参考佐证。再次是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针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潜在风险事项,贸易批发企业从内控角度评估风险,每个管理负责人要采用复合式评估的方法,对各自部门的风险进行评估,特别是新计划执行之前,需要全面评估风险的不确定因素,以便为内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最后是风险应对能力的提高,贸易批发企业在考虑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在识别出可能面临的风险之后,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估的方式,找出所有影响内部控制的风险因素,进而制定风险防控的应对措施。
(三)内部控制活动的科学化首先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企业应该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在得到会计主管签字批准之后,将超出限额现金送存银行,确保资金的完整安全,同时以单独列表的方式,标明不能够及时送存银行现金的金额和理由,以便银行核对。至于出纳以外的财务人员,负责银行对账单的索取、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并定期盘点库存现金,然后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最大限度减少资金管理舞弊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严格实行资金支出的授权批准,以明确资金的使用权限,譬如案例企业总裁和财务总监的货币资金支出限额分别为5万元和3万元。其次是国外冷冻食品进口与付款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目的是减少国外冷冻食品进口业务舞弊现象和提供经营活动的效益保障,贸易批发企业一个方面需要建立进口采购与付款的岗位责任制,其中包括请购、审批、询价、拟定合同、审核合同、验证、付款申请等分工,而不能仅有一个部门或者单个人员负责付款与付款整个过程,譬如在询价的时候,指定专门的询价人员,对能够提供所需国外冷冻食品的供应商进行统一询价,全面了解冷冻食品进口的质量、价格、交货期、交货方式、付款方式等,询价之后,将结果报给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确定国外进口冷冻食品采购的数量和价格是否合理,最后由主管人员确定供应商。另一方面是定期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再次是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严禁销售人员接触现金,由财务人员办理承兑汇票和现金收款业务,同时健全销售合同审批制度,强化财务内部审核,严格把关国外冷冻食品进口质量,可设立质量保障中心和客服中心,确保产品符合客户的需求。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贸易批发企业内部控制经常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责任互相推脱、风险评估目标设定不合理、风险识别考虑不周、风险评估体系和方法缺失,以及货币资金、采购和付款、销售与收款等方面的问题,譬如企业领导对风险评估的重视程度不高,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是否采取规避、减少、共担、接受等方式,由总裁一人主观决定。为此,贸易批发企业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并强化风险评估能力,实现整个贸易批发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科学化。
作者:张会文单位:天津鑫汇洋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一)在内部环境方面
从施工企业管理现状反映,部分施工企业的在组织架构方面存在治理结构形同虚设,董事长、总经理权利过大,凌架于制度之上,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合理,岗位职责不清晰,三重一大事项未实行集体决策等问题,可能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低下,生产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的风险;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岗位设置不清晰,职责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在社会责任方面,安全管理不到位、产品质量管理存在隐患等;内部控制环境尚需疏导。
(二)在风险评估方面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目标的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从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存在风险目标设定不清晰,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不健全,人员职责不清晰,未能全面地对企业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准确识别,采取恰当的风险应对措施,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全面风险管理并未得到真正的实施。从目前钢铁项目管理情况反映,大部分钢铁项目处于停建、缓建状态,存在很大的结算款回收风险,甚至给施工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分析其原因,固然有工程履约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但最主要是施工企业在进行投标时,对钢铁行业的整体风险评估不到位,对产能过剩、行业亏损风险评估不准确而承接订单所致,导致了施工中由于业主主业亏损,不能按合同支付工程款,办理结算,存在很大的结算回款收风险,甚至形成巨大损失。
(三)在控制活动方面
施工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建立比较规范、完整,但从制度的执行上反映,执行力度不强,检查与制度规范形同虚设。如,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全面预算的管理制度规范、完整,但部分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等方面并未体现全员参与,而是由财务系统办理完预算管理的全部业务,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在工程结算管理、工程款回收清欠管理、项目合同管理、工程项目控制管理方面,不按合同约定、行业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管理,管理职责不清晰,奖惩不到位,欠缺有关的硬性指标检查监督机制;在信息沟通方面不畅,没有构建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无法形成信息系统的有效支持等。
(四)在内部监督方面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风险和内控审计,是一种先进的审计模式。但是,这种先进的审计模式在施工企业内控审计中并未真正实施,内部监督还停留在帐项审计、制度审计等方面,不能全方位的对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有效监督。
二、施工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科学策略
实践管理中我们应完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通过分析企业整体面临风险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践行科学的管理策略。目前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市场风险、低价中标成本管控风险、工程索赔风险,结算回款风险、财务风险等,我们应当针对识别的不同风险的重要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消除和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一)市场风险、低价中标风险与内部控制策略
首先,建立工程项目成本预测评估制度。目前施工行业竞争激烈,低价中标是必然结果,这样给企业的成本管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应建立工程项目成本预测评估制度,加强对投标阶段的成本预测和成本测算,科学合理地确定投标报价;做好成本要素分析、投标策划,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报价措施,避免因投标成本把控不真实而出现的废标、或中标后合同亏损,降低合同风险。第二,加强目标成本管控。项目中标后,根据施工图、合同、中标通知书及其他资料等编制项目的施工图预算控制金额,确定合理利润、项目目标成本。在对目标成本实施管理时,应明确项目的经营方式,建立项目目标成本责任管理,签订管理责任书,明确责、权、利。第三,强化实际成本管控。低价中标使得企业的盈利空间变小,甚至是微利。因此,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建立跨职能团队,运用价值分析法,将目标成本嵌入工程项目的分包成本、材料采购成本、施工组织设计优化、项目资金、项目费用、税收筹划等各个控制环节和控制流程中,控制风险;做好优化设计、技术管理、质量管理降低成本,搞好施工组织,保障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管理;加强项目材料管理;做好项目成本分析,对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分析,对存在的偏差,采取措施,消除差异,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二)结算、回款风险与内部控制策略
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结算期间分析,大多数工程项目竣工后,工程结算都不能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办理完工程结算,使得工程项目的效益不能及时锁定,工程款不能按期回收,施工企业存在很大的结算回款风险。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存在的市场风险,导致合约的不公平,结算相关事项在合同中不能加以明确;项目履约管理存在问题,不能及时达到结算条件;由于业主自身资金或其他原因采取拖延战术不进行结算等。因此,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合同评审,对工程项目的结算事宜进行明确;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按合同履约为结算创造有利条件;应建立工程款清欠管理制度,与清欠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奖惩兑现。
(三)工程索赔风险与内部控制策略
强化合同管理,规范的合同文本,施工合同中明确索赔方法、程序、时间等索赔相关事宜,保证索赔的合法性和充分性。建立合同评审制度,缔约过程中由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合同进行评审,特别是法律事务人员,评审通过后,方能签订合同。强化工程的履约管理,建立相关的内控管理制度。固化收集施工过程中各种有利证据程序,总结相关控制流程,将有效证据的收集过程形成企业强制性的制度,特别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证据,做到全过程的有效管控。
(四)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策略
财务风险是其他风险的集中体现,施工企业主要资产是流动资产,而流动资产的主要构成是存货和应收账款,从施工企业财务报表中反映,存货及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过大,资产流动慢,资产负债率高。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增强其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减少资金占用,资金管理中加强各业务部门联动,消除各个经营环节可能存在的影响工程款回收的因素;在签约环节企业进行招投标时,关注客户的资信度调查,评估其资金支付实力,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考虑企业的资金承受能力,在企业资金流允许的情况下,承接业务,从源头上减少财务风险;在合同履约环节重视履约管理,严格执行合同条款,保证合同工期和质量,及时办理各项工程变更事项,取得书面确认资料,按时报送工程进度资料,按行业规范归集工程资料;在工程竣工环节根据合同约定,按时提交竣工资料,跟踪竣工结算事项,落实专人负责,采取有效的手段,催促业主及时办理结算,并加大此项工作的考核力度;在应收账款管理环节应建立工程款清欠管理制度,加大清欠力度,创新工作方式,做到有理有节,充分利用合同条款,创造收款条件,必要时可诉诸法律。
(五)建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
从施工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与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进行评估,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确立企业管控重点、关键业务环节,在总结已知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常规的企业管理手段,规范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管理。
(六)强化内部监督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内审部门应当评价企业风险及内控管理,对风险及内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审计的增值服务。因此,应当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改变传统审计模式,提高内审人员的执业水平;将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在审计过程中,以分析和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要风险为导向,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来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根据审计重点分配审计资源,以有限的资源,确保对重大风险的审计效果和效率,有针对性地实施审计程序,对存在问题及疏漏,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合理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管理、控制和防范风险。
三、总结
(钦州市气象局,广西 钦州 535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并对近年来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暴露出的问题阐述了改进的方案,对雷评业务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 半定量评估方法;验收评估;现状评估;评估过程控制体系
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以下简称雷灾评估)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雷灾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的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小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率。
2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由于起步较晚,历史较短,实践有限,技术积累不足等原因导致雷评业务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技术落后,评价模型单一;2)过程控制体系不健全;3)跟踪服务不到位;4)内部审核及档案管理缺失。
我国目前的雷评模型主要采用爆炸模型,随着对不同类型的建构筑物的雷灾调查与分析发现,我国的评估人员对雷电灾害引起的火灾风险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同时,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通常照搬国标推荐的定量评估方法,无法结合项目本身的特点设计评估方法与模型。其次,我国多数机构只对建筑物做投入生产使用之前的预评估,而验收评估、现状评估并没有大范围开展。业主在获得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之后往往无所适从,无法得到有益的建议和改良手段,这也暴露出我国的雷评机构并未对项目报告做出人性化、个性化的处理,只是罗列数据,缺少分析和判断的技术和能力。
3 常用的雷灾评估模型与方法的探索
对雷评方法、模型的认识与探索直接关系到评估是否准确、实用,是改善我国雷评业务现状的重中之重。常用的雷灾评估数学模型有:爆炸模型、火灾模型、电击模型;辅助使用泄露模型和中毒模型。常用的评估原理有: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量变到质变原理等。
3.1 定量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可以表征为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的乘积。定量风险评估对这两方面均进行评估,可以将风险大小完全量化。此方法是雷灾风险评估最常用的的方法,各个风险分量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RX=NX·PX·LX(1)
式(1)中:
NX:每年危险事件的次数
PX:损害概率
LX:间接损失
在计算雷灾风险评估时,可以按照损害源和损害类型对风险分量进行分组,每种风险都是其对应风险分量的总和。
3.2 预先危险分析法
预先危险分析是一项实现雷灾风险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工作,在设计、施工和生产前,首先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目的是识别系统中潜在的危险,确定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
3.3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1]
为了检查工程、系统中各种设备设施、物料、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事先把检查对象加以分解,将大系统分割成若干小的子系统、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将检查项目列表逐项检查,避免遗漏,这种表称为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法既可用于常见项目的现场勘查,也多用于没有参考先例、过往经验可供借鉴的系统,评估人员首先借鉴相类似系统的评估报告、相关工艺流程的说明和相关标准编制雷评现场勘查安全检查表,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补充。
3.4 故障假设分析法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要求评估人员用what… if 作为开头对有关问题进行考虑,任何与雷灾风险有关的问题都可以提出并加以讨论。这些问题都记录下来,然后分门别累进行讨论。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比较简单,评估结果一般以表格形式给出,主要内容有:提出的问题,回答可能的后果、降低或消除危险性的安全措施。评估人员可将故障假设分析方法进行开发用于业主和评估人员的交流和意见的反馈。除此之外,故障假设分析方法也常用于专家评审和内部评审。
3.5 非定量评估方法
较之定量评估,定性评估和半定量评估更加简单易用,可以广泛用于验收阶段评估,评估人员在完成预评估之后可编制定性检查表,即可为验收评估做准备,也可为验收、跟踪质检人员提供详实的危险源(点)的信息,帮助验收人员排除隐患。
定性评估也可用于业主的雷灾安全自查,由于定量的雷灾评估内容较多,为保证业主在使用中达到理想的效果,可将评估内容“化整为零”,分解成定性的安全检查表,便于业主操作。
4 雷灾风险评估过程控制体系的完善
雷灾风险评估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预测、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要使评估工作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有质量保证,评估过程控制就是要使评估的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雷灾风险评估过程控制内容包括评估机构内部机构设置、各职能部门职责的划定、相互间分工协作的关系、评估人员及专家的配备、项目单位的选定、合同的签署、评估资料的收集、评估报告的编写、评估报告内容内部评审、评估技术档案的管理、评估信息的反馈、评估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5 雷灾风险评估报告的内部评审的建立[2]
内部评审是保证评估报告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适当的时候,应有计划的对评估报告进行内部评审。评估报告内部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报告的格式是否正确,报告的文字是否准确,报告的依据是否充分、有效,报告中危险源辨识是否全面,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当,对策措施是否切实可行,结论是否准确等。
6 跟踪服务的建立
在合同规定的项目全部完成之后,对于评估机构而言,还应进行跟踪服务,对评估报告中提出的对策措施与建议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考察其适用性及有效性,及时为其调整安全措施。对此,雷评工作人员应该开展雷灾风险现状评估和雷灾风险验收评估的业务。
7 档案管理的完善
评估项目完成后,应对评估项目涉及的所有文件进行归档,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数据库,设专人管理,以便资料咨询,保证雷灾风险评估的质量。数据库在为评估项目提供支持的同时,新的评估项目反过来又不断充实数据库的内容。
8 结论
雷灾风险评估发展过程中,吸取了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体系认证等其他类似工作的许多经验、教训,但评估工作者仍然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评估模型与方法,不断充实评估体系,开拓思路,合理选择并灵活运用评估方法。同时,评估对象的发展不是过去状态的简单延续,在评估过程中,还应对客观情况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吴穹.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45-49.
PPP作为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开启了我国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渠道中,对缓解我国政府财政上的压力以及提高公共设施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基于PPP模式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具有投资规模大、杠杆融资比例高等特点,导致项目在成本与收益上容易出现财务收益的不稳定,具有明显的金融风险。本文研究了PPP项目存在的金融风险,并作出一定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在此基础上从项目发起人的角度分析对PPP项目融资金融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
项目发起人角度;PPP项目融资金融;风险管理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简称PPP),意思为借助政府部门和私人合作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项目融资模式[1]。这种模式是建立在一种公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发起人与政府机构等参与者建立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利用项目发起人的各项资源同政府部门的广泛影响力、规划能力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项目发起人会受到因融资金融风险带来的各种不稳定性影响,因此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对风险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一、PPP项目融资金融的风险
1.PPP项目融资金融的风险识别PPP模式作为一种公私合作的模式,与一般的投资项目不同,PPP项目具有投资巨大、杠杆融资高、建设投资期长、融资成本较高等特点,项目发起人还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项目公司与政府部门、贷款银行、供应商、承包商、用户等进行法律、融资等各个方面问题的讨论。在这种投资过程中存在着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2]。形成PPP项目金融风险一方面是受到了PPP项目融资特点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利率市场化、汇率的自由浮动管理制度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面对PPP项目发起人不仅仅需要面临一般的金融风险,因其项目的特点,还面临着风险承受期长、高不确定性、风险叠加性和累积性、互动性等诸多考验。
2.PPP项目融资金融的风险评估目前比较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其中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流程图法、风险和对表法等,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有敏感性分析法、决策树法、蒙特卡洛模拟法、模糊综合评价法、VaR方法、压力测试等。不同的评估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与弊端[3]。面对如此多种类的风险评估方法,在PPP项目融资金融风险评估中该如何选择就成了首要面临的问题。实际操作中,选择最佳的评估方法,首先需要基于可靠性、可理解性、系统性、经济性、可塑性等原则对其进行分析,选出最佳风险评估方法,从而应用进PPP项目融资金融的风险评估中。
二、基于项目发起人角度强化PPP项目融资金融的风险管理措施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PPP项目融资金融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十分必要。
1.风险分担风险分担是项目发起人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项目发起人需要在项目的前期与政府机构、贷款银行以及各个参与者进行多次的谈判,并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实现项目风险的转移,从而降低自身面临的风险。但是通过实际实践发现,这种方式因谈判时间过长,会带来较高的谈判成本[4]。因此,关于风险分担方面首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需要对风险具有最高控制力的一方控制风险、承担的风险需要与回报成比例关系、承担的风险要有上限。
2.针对汇率风险的风险管理将汇率风险分担的条款设置在PPP项目合同中,如此一来,项目发起人将需要面临的风险转移到利益的相关者中,之后项目发起人需要考虑的是剩余汇率风险的风险管理。在进行外汇风险头寸的识别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外币支付的金额、外币收费的金额、外币收支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能够合理的安排外币收支的时间,实现项目在外汇收支时间上的匹配,则可以直接降低暴露在市场上的外汇风险敞口从而有效减少外汇波动风险。在选择合适的汇率预测方式时,可以考虑基本面分析法、技术分析法、定性预测分析法等等。另外可以采用外汇即期合同法、借款法、投资法、借款—即期合同—投资法、提早收付—即期合同—投资法。项目发起人还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汇率风险的管理。项目发起人可以利用外汇合约交易,根据外汇收支需求和外汇银行合作制定一个远期外汇买卖协议,约定在将来的某一个时期以固定的汇率、金额以及日期进行外汇买卖交易。或者是采用外汇掉期交易方式,项目发起人采用掉期交易方式在买入或者卖出一笔外汇时,买入或者卖出一笔同金额但是不同期限的外汇,扎平外汇风险头寸。这种风险管理方式我国在2005年8月允许商业银行开展[5]。另外可以采用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和外汇期货交易,项目发起人可以根据未来预期汇率的走势签订非交割远期外汇协议,约定远期汇率期间与金额,在合约到期时只需要对实际汇率与约定远期汇率的差额进行现金交割结算,不需要进行本金结算,利用NDF交易锁定汇率波动损益。外汇期货交易使用的是标准化合约,项目发起人需要根据未来外汇收入或者是支付情况,在外汇期货市场上进行买进或者卖出与未来外汇收支同币种、同金额的外汇期货合约。另外还可以利用金融市场的其他工具进行汇率风险的控制。包含汇率保险和出口信贷。其中的出口信贷是一个政府为了能够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出口和国际海外项目承包等对本国出口的产品提供信贷担保。
3.针对利率风险的风险管理主要的管理方法有签订固定利率合同法、利率互换交易法、利率期货套期保值法、利率期权交易法、货币互换交易法。签订固定利率合同是项目发起人与银行签订一个固定利率合同,锁定利息成本。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个弊端,就是无法享受到利率下降带来的成本节约。利率互换交易是在为了能够实现融资成本降低的目的下交易双方约定在将来的某一个时间段根据当初约定的数量的同种货币的名义本金仅对利息额进行交换。利率期货套期保值是项目发起人对持有的贷款品种的受限额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与现货市场品种同金额但反方向的利率期货合约交易。利率期权交易能够在利率水平往不利方向发展时保护利率,在利率出现有利变化时保证得益。利率期权中有多种形式,一般比较常见的有利率上限、利率下限、利率上下限。货币互换交易,是将两笔相同的金额、相同的期限,但是不同币种的货款进行调换,另外同时进行不同利息额的货币调换。相同举例说明,某项目发起人具有一定数额的人民币贷款,但是需要一个美元贷款,而正好一家美国公司持有一笔美元金额但是需要一笔同该美元金额一致和期限的人民币贷款,双方可以采用货币互换的方式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贷款,这种方式能都降低汇率风险。
4.针对通货膨胀的风险管理整个市场持续处于波动状态,价格随着市场的变动而发生改变,而对PPP项目的风险管理就要求其价格既能够平衡每个利益相关者,同时又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为了能够达到这个要求,针对通货膨胀的风险管理,主要采用签订物价指数保值条款合同法、签订外汇和物价指数保值条款合同。物价指数保值条款合同是项目发起人在签订合约的过程中将实际产品价格或者物价指数变动情况对合约价格进行调整并列入到项目合同中。签订外汇和物价指数保值条款合同是项目发起人发现项目收费和成本支付货币中存在外币使,需要综合考虑汇率变动和产品变动对收益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这种通货膨胀或者汇率变动超出了一定范围时可以直接调整合同中约定的价格或者是延长特许期[6]。一般情况下,汇率出现调整,PPP项目对会汇率变化设置一个区间,当汇率变化在区间范围之内,汇率风险由项目发起人承担;当变化幅度超过区间范围,就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程度的补偿,补偿原则为能够保证项目发起人处于汇率变动前的经济地位为标准。
三、结语
在PPP模式下,实现了政府与私人之间的合作,将政府的有利资源与社会资本的有利资源充分结合起来,实现的不仅仅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共赢,这种共赢涉及项目的所有参与单位或个人。但是与此同时存在的金融风险在进行了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之后,结合PPP项目的特点进行风险管理,最终实现对PPP项目融资金融的有限管控,才能够真正发挥出PPP项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廖诗娜.PPP项目融资金融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2]桑美英.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3]盛和太.PPP/BOT项目的资本结构选择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3.
[4]吴瑾.基础设施PPP项目融资模式风险分担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5]汪秋婉.工程承包商参与海外电厂PPP项目融资的框架结构设计[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3.
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基本原理
风险导向审计突出的特点是考虑到风险因素,是以风险评估为出发点,经过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归集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和检查风险上,最后利用审计风险模型为实施审计提供指引。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将被审计单位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多角度的观察和判断,通过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和整理,制定审计方针和策略、确定进一步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
二、企业内部实旋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一)关注审计风险是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需要
在2006年石油集团公司审计工作会议上,审计部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提到经过今后3-5年的努力,石油内部审计基本实现与国际内审的理念和工作标准的接轨与转型,力争达到国际大石油公司内审工作的同步水平。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以财务收支、基建工程及合同审计为主,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为主的转变,实现以事后审计为主向以事中、事前审计为主的转变,实现传统的审计方式和手段向信息化、科学化的审计方式和手段转变。所以,进行风险评估是石油企业内部审计“一个接轨,三个转变”的需要。
(二)企业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
随着改革的深入,会计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内部审计对象和内容日益复杂,审计对象逐步发展成为企业集团、专业公司或股份制企业。此时如果内部审计仍然采用传统的审计模式(账表导向或制度导向模式),审计人员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势必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使内部审计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于是,改善审计方法,以风险评估为出发点进行审计成为客观需要。
(三)实施审计风险评估是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需要
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使内部审计人员从主观上呼唤审计方法的改变。随着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的不断完善及审计质量考评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审计责任或审计风险。对待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最积极的态度是正视风险,将审计的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以达到对审计风险加以防范与控制的目的,这就需要审计模式的根本改变。
三、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以xx施工企业考核审计为例,阐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由于施工企业受结算周期的影响,收入的不确定性相对大,而经营考核审计目的是审查该单位指标的完成情况,确认其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所以,该项目审计风险较大。为了合理分配审计资源,降低审计风险,审计组从审计风险评估入手做好审前准备。
(一)风险分析
首先,通过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情况。包括企业历史沿革说明、被审单位基本情况表、组织结构图、企业重大改组、购并情况说明、被审计单位重大资本性支出情况说明、对外投资情况表、被审计单位主要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说明、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重要管理岗位的变动情况、容易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数量、产品的销售情况、单位的销售政策、以前年度的审计结果。通过对调查表的分析汇总,得出该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大小。
其次,与该单位各经营环节的相关部门了解相关信息。基建行业主要经营环节包括招投标、签订合同、施工前准备、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现场签证变更、结算等环节,该集团2006年编制修订了经营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工程分包管理、外雇工管理等办法。从经营的环节上看,虽然在各个管理环节中都有相应的制度和办法,但为了减少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对重要的经营环节的控制流程进行了调查了解,采取的方法是询问业务相关人员,并取得审计证据。在审前调查中,审计人员了解到,为了抢占市场或完成收入指标和外部创收指标,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低价中标的问题,而且在招投标中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对工程的效益论证不足,没有形成项目结束后的单项工程的效益分析,没有从源头做起抓效益。
总结上述的风险分析,该单位各个经营环节有相关的控制制度。但该单位在招投标环节存在低价中标的决策风险;在经营环节存在经营风险,即无合同施工,有可能导致工程款收不回来的风险,在结算环节存在结算不及时,使资金紧张,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的财务风险t另外由于基建行业本身业务的特殊性,也存在人为操纵利润的财务信息风险,尤其是面临指标完成压力的情况。
(二)确定审计重点
在确定重点单位和重点事项时充分考虑考棱审计项目本身的特点。对该单位来说,上级考核的指标包括目标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外部创收额,所以收入、成本列为重点事项。
同时,根据审前调查分析及以往对该单位的了解,结合考核指标内容,审计人员对该单位的主要业务板块和其他板块的重要事项确认为高风险,也就是可接受的审计检查风险低。
(三)风险导向审计实施效果
通过审计,发现了该单位存在的影响考核指标和不影响考核指标及与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三方面的问题。其中,重要经营环节的经营风险问题及建议如下:
一是低价中标的效益风险。工程投标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的竞争。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占领市场,完成创收指标,存在低价让利中标问题,影响企业的效益。
二是工程结算不及时产生的诉讼风险。工程完工后,有的建设单位由于投资不足或投资超预算,不履行合同条款,拖延结算时间,使集团的资金非常紧张,由此产生了无法偿还债务而被的诉讼风险。
上述审计发现的问题大多数是在重点单位审计中发现的,从审计结果看,利用风险评估确定审计重点安排审计计划和方案是可行的,说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可以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应用和推广。
四、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巨和对策
通过审计实践,不难看出: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所涉及的审前调查资料多,而且大多是非财务资料,整个审计过程是风险的分析和判断过程,需要审计人员的敏锐的职业判断,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内部审计人员在应用风险评估模型时,对风险评估还停留在定性的分析判断上,没有掌握风险定量分析模型。一旦判断失误,就会产生审计风险,同时也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小额贷款 贷款风险 风险评估
一、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的类型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分类,按照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可以判断贷款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从而为贷款评估分析提供依据,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信用风险
又称为违约风险,是指获得贷款的债务人,未能履行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贷款公司经济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贷款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形式,可分为道德风险和企业风险,前者是指借款人有意骗取贷款用于投资或其他不正当的经济目的,后者是来自于贷款对象经营情况的不确定性,譬如水灾、旱灾、地震等各种不可抗力风险,再如不能或延期偿还借款等主观行为风险。
(二)利率风险
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小额贷款公司带来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公司在发放贷款以后,市场利率出现上下波动,导致贷款的机会成本也随着不同,从而增加不同程度的贷款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的不确定,进而使经济主体面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是一种综合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应当做好贷款流动性合理安排,并综合体现出小额贷款的整体经营状况。例如,出现大量存款人的挤兑行为,贷款公司就可能面临流动性危机。
(四)经营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失误,造公司的盈利情况出现变化,譬如贷款投放方向失误,而且规模掌握不正当,造成贷款的呆账和坏账。
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的评估
鉴于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贷款风险,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贷款风险进行合理评估,以便为贷款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小额贷款公司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的视角,基于贷款管理制度,构建贷款风险评估的体系,并制定详细的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一)贷款风险评估体系
贷款风险评估体系的内容包括贷款授权管理、授信管理、尽职调查、审贷分离制度等内容:
1、授权管理
关于贷款授权,必须遵循几方面的原则:首先是上级赋予下级机构权限的大小、时限、行使对象、行使内容等都必须明确;其次是不同的业务部门或者分支机构,其得到的授权大小,都在一定的限制范围内容;再次是权责一致,即得到多少授权,就需要承担多少责任;最后给予授权人的授权可以根据的实际进行灵活调整,譬如适当增加权限、延长时限、改变行使对象等。
2、授信管理
小额贷款公司将信用支持分为统一和公开两种模式。前者通过统一评估客户的信用,总体控制客户的总体风险,并总体考核客户的信用状况等,在确定能够控制和监控公司的信用支持风险之后,才能够授信于客户,这种授信模式就是统一授信模式。后者是公司授信的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在权限方面的范围能力,结合自身的承办能力,根据客户的风险限额,与客户公开签订协议,然后为客户提供一定条件要求,譬如承诺的多种信用支持,这就是公开授信模式。
3、尽职调查
风险管理和贷款业务分工的结果,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部门需要通过贷款尽职调查机制,调查业务部门的信贷初评和风险初审情况。譬如调查某一笔贷款,需要调查客户资金需求和信贷结构调整方向是否一致,是否违背国家的相关信贷政策等,另外还需要调查业务部门出具的风险评估方案的风险分析内容是否全面合理,相关的分析资料是否真实齐全,法律分析、行业分析和财务分析是否符合信贷的风险评级参数的取值要求等,旨在提供贷款的质量最优化。
4、审贷分离制度
审贷分离指的是在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后检查过程中,小额贷款公司适当分离自身的职责,并根据不同层次的部门和负责人的岗位职责,将授信同时所需要承担的责任由这些部门和个人承担。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负责贷款业务的营销人员和调查人员,需要调查和评估贷款的申请,以及准备承担调查和评估失误的责任。具体来说,审查人员需要负责的风险是贷款审查的风险和审查失误的责任;贷款检查人员需负责的风险是贷款检查和清收的风险,以及贷后检查失误和清收不利的责任。
(二)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尽管风险必不可免,但可以通过后期的努力加以控制,并规避风险的发生,常见的贷款风险控制方法如下:
1、避免风险法
这种风险的原理是拒绝风险的发生,指的是小额贷款公司在贷款的过程中,采用拒绝高风险贷款业务的开展,来规避贷款风险的发生,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但风险可能带来的利益,也将不可能得到,因此属于一种消极的贷款风险控制方法,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能够使用这种特殊的控制方法。
2、减少风险法
风险的减少,是在贷款业务发生后,对已经存在的贷款风险进行管理,从人为因素方面的角度对贷款风险进行如下控制:首先是信贷配给,一方面根据借款人申请和希望获得的贷款数额,审批时少于该数额。另一方面是根据借款人的基本情况,不要满足全部的借款要求,对其中的某些方法予以批准即可。其次是担保低押,担保抵押包括包括保证贷款和抵押贷款两种。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两种贷款方式就在贷款公司的贷款当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能够有效防止贷款风险的出现。再次是签订限制性契约,这种风险控制方式的原理是签订合同之后,严格履行合同的条款,对于损害贷款公司利益的风险活动,在合同条款中予以明确禁止。主要的做法有:合同条款明确规定借款人的风险投资项目,在申请贷款之后,要求将贷款资金投入到规定的风险投资项目当中,如果发现贷款用于其他用途,可以要求中止贷款合同并提前收回贷款处理;如果借款人要将贷款资金用于其他用途,需要提前跟贷款公司商议,只要贷款公司认为其他用途的资金使用方式可以获得客观利益,即可允许贷款资金作为他用;要求借款人以报表的形式,将借款的详细信息披露,并严格监督借款人,以降低道德的风险。最后是与客户保持长期联系与借款人保持长期的联系,以便减少信息收集的成本,并提高信用风险的识别度,以及减少对借款人监控的成本。
3、转移风险法和分散风险法
为了提高自己自身的利益,将风险以保险交易、转让、互换交易、套期交易等方式转移给其他人,这是贷款公司控制风险损失的最常见方式。而风险分散兼顾借款和贷款双方的风险,前者是引导借款方不要将贷款资金投向同一个目标,而通过调整产业、行业、区域、贷款客户等信贷结构的方式,减少贷款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分类,按照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可以判断贷款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从而为贷款评估分析提供依据。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常见的有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几种,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贷款风险进行合理评估,以便为贷款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小额贷款公司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的视角,基于贷款管理制度,构建贷款风险评估的体系,并制定详细的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申韬.基于软集合的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评估[J].南方金融,2010,(8):79-82
关键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脆弱性;威胁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信息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保障信息资源、信息系统的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就是从风险管理角度,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分析信息化业务和信息系统所面临的人为和自然的威胁及其存在的脆弱性,评估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抵御威胁的防护对策和整改措施,以防范和化解风险,或者将残余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
2、网络信息安全的内容和主要因素分析
“网络信息的安全”从狭义的字面上来讲就是网络上各种信息的安全,而从广义的角度考虑,还包括整个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以及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等使用过程的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具有如下6个特征:(1)保密性。即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个人或实体。(2)完整性。即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被修改、破坏。(3)可用性。即能保证合法的用户正常访问相关的信息。(4)可控性。即信息的内容及传播过程能够被有效地合法控制。
(5)可审查性。即信息的使用过程都有相关的记录可供事后查询核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实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而通过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就能够为此复杂问题的解决找到一个考虑问题的立足点,能够将复杂的问题量化,同时,也为能通过其他方法如人工智能网络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和基础。
网络信息安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6大类:(1)自然界因素,如地震、火灾、风灾、水灾、雷电等;(2)社会因素,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如暴力、战争、盗窃等;(3)网络硬件的因素,如机房包括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受电力、温度、湿度、灰尘、电磁干扰等影响;(4)软件的因素,包括机房设备的管理软件、机房服务器与用户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各种服务器的数据库配置的合理性以及其他各种应用软件如杀毒软件、防火墙、工具软件等;(5)人为的因素,主要包括网络信息使用者和参与者的各种行为带来的影响因素,如操作失误、数据泄露、恶意代码、拒绝服务、骗取口令、木马攻击等;(6)其他因素,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因素、有关部门对相关法律法规立法因素、教育部门对相关知识的培训因素、宣传部门对相关安全内容的宣传因素等。这些因素对于网络信息安全均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3、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3.1定制个性化的评估方法
虽然已经有许多标准评估方法和流程,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应只是这些方法的套用和拷贝,而是以他们作为参考,根据企业的特点及安全风险评估的能力,进行“基因”重组,定制个性化的评估方法,使得评估服务具有可裁剪性和灵活性。评估种类一般有整体评估、IT安全评估、渗透测试、边界评估、网络结构评估、脆弱性扫描、策略评估、应用风险评估等。
3.2安全整体框架的设计
风险评估的目的,不仅在于明确风险,更重要的是为管理风险提供基础和依据。作为评估直接输出,用于进行风险管理的安全整体框架。但是由于不同企业环境差异、需求差异,加上在操作层面可参考的模板很少,使得整体框架应用较少。但是,企业至少应该完成近期1~2年内框架,这样才能做到有律可依。
3.3多用户决策评估
不同层面的用户能看到不同的问题,要全面了解风险,必须进行多用户沟通评估。将评估过程作为多用户“决策”过程,对于了解风险、理解风险、管理风险、落实行动,具有极大的意义。事实证明,多用户参与的效果非常明显。多用户“决策”评估,也需要一个具体的流程和方法。
3.4敏感性分析
由于企业的系统越发复杂且互相关联,使得风险越来越隐蔽。要提高评估效果,必须进行深入关联分析,比如对一个老漏洞,不是简单地分析它的影响和解决措施,而是要推断出可能相关的其他技术和管理漏洞,找出病“根”,开出有效的“处方”。这需要强大的评估经验知识库支撑,同时要求评估者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
3.5评估结果管理
安全风险评估的输出,不应是文档的堆砌,而是一套能够进行记录、管理的系统。它可能不是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但至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可管理的风险表述系统。企业需要这样的评估管理系统,使用它来指导评估过程,管理评估结果,以便在管理层面提高评估效果。
4、风险评估的过程
4.1前期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明确评估目标,确定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签署相关合同及协议,接收被评估对象已存在的相关资料。展开对被评估对象的调查研究工作。
4.2中期现场阶段
编写测评方案,准备现场测试表、管理问卷,展开现场阶段的测试和调查研究阶段。
4.3后期评估阶段
撰写系统测试报告。进行补充调查研究,评估组依据系统测试报告和补充调研结果形成最终的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5.风险评估的错误理解
(1)
不能把最终的系统风险评估报告认为是结果唯一。
(2)不能认为风险评估可以发现所有的安全问题。
(3)
不能认为风险评估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安全问题。
(4)不能认为风险评估就是漏洞扫描。
(5)不能认为风险评估就是IT部门的工作,与其它部门无关。
(6)
不能认为风险评估是对所有信息资产都进行评估。
关键词:贸易批发企业;内部控制;关键点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一、案例企业
某贸易批发企业实行国内冷冻食品的贸易批发业务,从国外直接进口冷冻食品,其中在市场技术方面,基本实现了市场技术作业体系标准化;在运营管理方面,从采购到售后服务实现了有效管理控制;在技术贸易方面,取得了韩国、日本等国家的进口权。经调查,该企业在内部控制存在以下的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表现为:首先是组织机构,设置了3位董事和1位执行董事,总裁和总经理均为1人交叉任职,因此董事会的所有事务基本由总经理执行,未能发挥董事会的职能。其次是内部责任的互相推脱,企业内部控制没有统一标准,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紧张问题时,财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采购部门等各个部位互相推诿责任,譬如财务部门认为销售部门未能实现预算目标,导致没有按时收回贷款,而销售部门则认为采购部门从国外采购冷冻食品时滞后,不能够及时满足国内贸易批发的销售需求。
(2)风险评估方面。首先是目标设定不合理,没有在企业内部层层分解,以致落实不到位,譬如企业预期2013年实现贸易批发销售收入10亿元,但直到8月份,销售收入仅有5亿元,距离预期目标尚有较大的差距。其次是风险识别考虑不周,在业务扩张方面急于求成,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机构。再次是风险评估体系和方法的缺失,企业领导对风险评估的重视程度不高,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是否采取规避、减少、共担、接受等方式,往往都由总裁/总经理一人主观决定。
(3)内部控制活动方面。首先是货币资金问题,企业没有做到收支两条线,银行对账单由出纳负责索取,以及盘点库存现金,而资金的审批没有采用集中方式。其次是采购和付款问题,企业没有分离不相容的业务,从国外采购的冷冻食品不能够满足贸易批发需求,同时对供应商的管理较弱,增加了采购业务的风险。其次是销售和收款方面,为了加快回款的速度,给予销售人员接触现金的机会,而且没有建立合同审批制度,都无形中增加了内部控制活动的风险。
二、贸易批发企业内部关键控制措施
鉴于案例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我们需要结合贸易批发企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
为了有效的内部控制,我们需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是内部控制意识的增强。在制定内部控制规定的时候,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让整个企业员工都了解内部控制的要求,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氛围水平。其次是企业组织机构的完善,明确部门和岗位的职责范围,并健全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建设董事会,将总裁和总经理职位分离,避免职权交叉,制衡董事会、股东会、总经理之间的权力,合理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再次是企业文化的培养,以便引导和激励职工履行责任,共同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的领导者需带头建立权责分明的企业环境,并建立风险管理理念,打造层次分明的风险文化,让每个职工都能够正确对待风险。最后是人力资源政策的建立,在招聘、待遇、业绩、升迁等方面,都设置合理的政策程序,建立尊重、重用、培养人才的人力资源政策,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措施激发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员工在企业获得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风险评估能力的强化
首先是制定合理的风险评估目标,以激发企业发展动力和员工凝聚力为目的,注重发挥董事会的作用,而董事会在风险评估偏好方面,需要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将目标层层分解,同时制定各个目标实现的风险评估管理措施。其次是通盘考虑风险的影响,贸易批发企业在发展的同时,需要考虑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财务风险、采购风险、生产风险、销售风险等,企业可以内部访谈或者调查的方式,收集齐全的资料,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和企业职工,皆为访谈或者调查的重点对象,除此之外,市场资料、竞争对手资料、银行资料、政策资料等,都是内部控制风险识别的重要参考佐证。再次是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针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潜在风险事项,贸易批发企业从内控角度评估风险,每个管理负责人要采用复合式评估的方法,对各自部门的风险进行评估,特别是新计划执行之前,需要全面评估风险的不确定因素,以便为内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最后是风险应对能力的提高,贸易批发企业在考虑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在识别出可能面临的风险之后,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估的方式,找出所有影响内部控制的风险因素,进而制定风险防控的应对措施。
(三)内部控制活动的科学化
首先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企业应该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在得到会计主管签字批准之后,将超出限额现金送存银行,确保资金的完整安全,同时以单独列表的方式,标明不能够及时送存银行现金的金额和理由,以便银行核对。至于出纳以外的财务人员,负责银行对账单的索取、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并定期盘点库存现金,然后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最大限度减少资金管理舞弊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严格实行资金支出的授权批准,以明确资金的使用权限,譬如案例企业总裁和财务总监的货币资金支出限额分别为5万元和3万元。其次是国外冷冻食品进口与付款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目的是减少国外冷冻食品进口业务舞弊现象和提供经营活动的效益保障,贸易批发企业一个方面需要建立进口采购与付款的岗位责任制,其中包括请购、审批、询价、拟定合同、审核合同、验证、付款申请等分工,而不能仅有一个部门或者单个人员负责付款与付款整个过程,譬如在询价的时候,指定专门的询价人员,对能够提供所需国外冷冻食品的供应商进行统一询价,全面了解冷冻食品进口的质量、价格、交货期、交货方式、付款方式等,询价之后,将结果报给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确定国外进口冷冻食品采购的数量和价格是否合理,最后由主管人员确定供应商。另一方面是定期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再次是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严禁销售人员接触现金,由财务人员办理承兑汇票和现金收款业务,同时健全销售合同审批制度,强化财务内部审核,严格把关国外冷冻食品进口质量,可设立质量保障中心和客服中心,确保产品符合客户的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贸易批发企业内部控制经常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责任互相推脱、风险评估目标设定不合理、风险识别考虑不周、风险评估体系和方法缺失,以及货币资金、采购和付款、销售与收款等方面的问题,譬如企业领导对风险评估的重视程度不高,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是否采取规避、减少、共担、接受等方式,由总裁一人主观决定。为此,贸易批发企业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并强化风险评估能力,实现整个贸易批发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张健.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09(6):150-151.
[2]孟雪严.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10):63.
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工程建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结算超预算的现象发生,在这些情况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因为建筑工程设计出了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对对整个工程的建筑方式,设计的错误会直接影响设计成果的美观度,更会给建筑带来不该有的质量威胁。一般来讲,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关键在于施工前的两个阶段———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目前工程项目经常出现的“三超”现象———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现象,也主要是因为工程设计人员缺乏足够的经济理念导致的。
我国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现状
在过去我国依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时候,设计单位是无需承担由设计失误导致的任何损失赔偿,而且很多建筑工程的设计单位为国有独资事业单位,这就使得这些企业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风险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设计单位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风险观念和风险意识依然不强。我国为了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在新《合同法》中专门对工程设计进行了民事责任界定,规定工程设计单位要对自身设计的失误承担完全的民事责任。一旦由于设计问题导致工程无法顺利完工或者出现质量问题,工程设计单位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因此,工程设计者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风险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许多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开始纷纷进入到中国市场,致使许多大型工程项目的开发商更愿意与国外知名设计公司合作,从而导致我国传统设计遭受更多的竞争压力。在此情况下,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需要积极适应国家化形势,并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点管理项目。
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管理
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管理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工程设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
(一)工程设计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工作主要是要在工程施工前确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潜在风险,并确定这些风险是否会对未来的施工造成一定的威胁。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识别:第一,专家调查法。此种方法主要是利用该领域及相关领域专家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来找出工程的潜在风险;第二,工程分解法。该方法主要将工程项目分解成一份份更易管理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小块的分析来识别风险;第三,事件分析法。就是将之前了解到的相关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并这些事件进行逐步分解,从而分析潜在风险。
(二)风险评估
通过各种风险分析技术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的方法就叫做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主要是将工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排序,并反映出不同风险对该工程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工程需要找出解决这些风险的方法。风险评估是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来实现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决策树法。即用树形结构图来分别标出各种风险出现的概率,并以此估算风险大小;第二,专家评估法。即将以前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风险进行罗列,并请专家们根据自身的经验对风险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和打分,从而确定这些风险的的重要程度;第三,等风险图法。即将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风险后可能产生的结果作为标杆,且设定为纵坐标轴,以概率为横坐标轴,通过对不同发生概率和后果相乘,在坐标轴上标出结果相同的点,并将这些点连成曲线,并以此表示风险分布的一种经济学方法。
(三)风险应对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母公司
现代企业为增强自身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往往通过资本纽带联结起来形成企业集团。本文将母公司与其绝对控股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作为研究范围。
一、企业集团内部控制要素的构成
企业集团内部控制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方面。
(一)内部环境。企业集团内部环境是各公司内部环境的有效整合。任何内部控制工作都必须基于既有的内部环境进行。内部环境包括管理者素质、管理哲学与管理风格、企业文化、人员的胜任能力和组织结构等。内部环境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最高管理。在企业集团内,由于母公司与各子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管理哲学和组织结构等环境因素,所以“母公司要依照规章制度为子公司建立控制环境和相应的控制框架,主要包括确定子公司章程的主要条款,选任董事、监事、经理及财务负责人”。由此形成集团的控制环境,从全局上保证各子公司的运行服从集团的整体战略,保证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风险评估。企业集团的风险评估是一种双重评估。风险评估是分析和发现那些影响企业集团目标实现的风险的过程,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等方面。企业集团的风险评估,除各子公司对自身的风险进行评估外,还包括母公司从集团角度对各子公司进行评估,这对子公司而言就属于双重风险评估。因此,要求母公司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长远的时间来关注风险,保证企业集团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具体说,母公司应主要从筹资、投资和经营等方面加强企业集团风险评估。筹资方面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母公司应评估各子公司的融资额度,缩小各子公司独立对外融资和提供担保的权利,防范乱贷款和乱担保,以降低企业集团筹资风险;投资方面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母公司根据集团的投资战略,评估子公司投资风险,掌握重大投资的审核权;经营方面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母公司对子公司在采购和销售方面的风险进行评估。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针对企业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作为企业集团掌舵者,母公司为控制子公司应考虑在子公司设立哪些内控政策和程序,过于集权控制会导致缺乏信息引起的成本,过于分权控制则会出现目标不一致引起的成本,母公司的最优权衡结果是使这两类成本之和最小。母公司应根据集团的战略规划,协调子公司的经营策略和风险管理策略,督促子公司制定相关业务经营计划、风险管理程序。除协调和督促子公司制定控制措施外,母公司更要“制定对子公司的业绩考核与激励约束制度,制定母子公司业务竞争、关联交易等方面的政策和程序,以及制定子公司重大事项的报告制度”。
(四)信息和沟通。企业集团的信息与沟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发生遗漏,传递环节越多,遗漏可能越严重,由此必然影响信息有效沟通和正确使用。母公司除要求子公司定期报送财务报告和管理报告外,还应独立收集子公司的重要信息并建立独立沟通渠道,以减少信息遗漏现象。
(五)监督。企业集团应注重对子公司内控制度的实施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母公司要对集团内各子公司内控制度的实施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和再评估。
二、企业集团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母公司与各绝对控股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业务上可能是相互独立的,经营目标上可能不完全一致。因此,母公司的意愿有时很难在子公司得到贯彻执行,往往会给母公司的业绩带来重大影响。从表面上看,子公司的“不听话”是影响母公司业绩的直接原因。然而,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不力则是深层原因。企业集团内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集团的内部环境问题。企业集团内部环境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源于公司的最高管理者(董事长或总经理)自身。因为最高管理者与下属高级管理人员之间、高级管理人员与低阶层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的委托关系是内部控制产生的基础,最高管理者通过内部控制来防止下级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偷懒、盗窃、欺骗和其他导致生产经营无效率的行为,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并不能约束企业最高管理者本身,最高管理者可以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如果公司的最高管理者本身就存在危害企业的行为,那么必然会给企业集团带来损失。
(二)企业集团的风险评估系统问题。风险评估系统确立了企业集团各种行为的边界,明确了集团内各公司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尤其是当子公司有越界行为时,母公司能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实时控制,以避免损失或将损失降至最低。然而,有些母公司没有对子公司进行风险再评估,以致出现严重后果。
(三)集团内部缺少协调机制。内部协调机制是对集团企业内部协调方式的规定。由于集团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有其自身目标,而母子公司都有各自的目标,两者目标只有协调一致才能实现集团整体目标。协调方式有相互调整、直接监督、会议协调等几种方式,也可成立一个专门从事协调工作机构进行协调(王海林,2006)。在实际操作中,母公司向子公司委派财务经理进行直接监督方式比较常见,其他协调机制则比较少见。
(四)集团内部信息沟通不畅。企业集团由于具有复杂的组织结构,往往会出现“组织失灵”现象。母子公司间由于管理环节多,母公司的信息向子公司传递时速度会变慢,信息的失真、遗漏、失控等现象也会接踵而至,子公司反馈到母公司的信息也会失真、遗漏、失控(潘爱玲,吴有红,2006)。
(五)集团内控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任何制度都是由人来执行的,要保证制度执行效果,就必须对执行人进行激励和约束。母公司负有定期或不定期审查子公司内控制度的责任,这作为母公司的一项控制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以至子公司出了大事都不知情。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执行人没有得到适当激励与约束才导致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三、强化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企业集团的控制环境首先应由各企业自己改善,在母公司监督下从构建统一的企业集团文化和重视人的因素两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企业集团文化建设,形成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信念、意识、价值观念、经营哲学等,为集团各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提供共同的理念支撑。在这种文化下,要增加内控规则的透明度和内控规则制定的广泛参与度,以实现更加公平透明的内控文化。其次,要充分重视人的因素,一是充分重视内控执行人的作用,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完善内控制度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其树立学习理念,从“我们该怎样做”变成“我们知道怎样做”,保证每位员工自觉地优化自己的行为(杨雄胜,2006)。二是充分重视子公司最高管理者的任免,由于内控制度约束不到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因此母公司有必要控制子公司最高管理者的人事任免权,按照任人唯贤的原则选用诚实守信、公正无私、业务素质好的人担任最高管理者,每年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另外,可派驻董事、监事等协助并监督其工作。
(二)建立、健全集团内部的协调机制。一是集团内部应根据需要及时召开现场或电视电话会议,讨论解决集团内部的重大事项。二是成立由不同企业、不同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专门小组,讨论并协调解决集团企业间和职能部门间的重要问题。三是改善母公司派驻子公司的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的处境,母公司要向子公司财务经理充分授权,以制度的形式将财务经理的责任、权力及考核办法固定下来,使其进入子公司董事会参与子公司的经营决策,并将其工作成效与职务的任免、晋升及物质利益挂钩。为避免派驻者与子公司管理层合谋,母公司要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和定期轮换,同时牢牢掌控其薪酬决定权和人事管理权。
(三)建立集团内部统一的风险评价体系。母公司应在董事会下设立一个风险管理部门,制定适用于各企业的风险管理标准和政策,在这些政策和标准的指导下,各企业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确立具体的风险管理准则,以此进行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报告、风险处理等,以全面防范和有效控制可能发生的风险。
(四)加强集团内部的信息共享系统建设。母公司应组织各子公司利用IT技术,构建集团内部信息网路,使各公司的市场开发与占有情况、生产情况、财务情况等信息能实时反映在内部局域网上,实现集团内信息的高度共享。为此,应建立预算中心、业务处理中心、合同管理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预算中心负责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的制定和差异分析等信息的提供,业务处理中心负责全部业务的审批控制和会计信息的提供。合同管理中心负责合同草拟、签订等全过程信息的提供。资金结算中心负责整个集团的资金信息,包括母公司能实时监控子公司资金运行信息,及时了解子公司的财务信息。通过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可加速集团内信息的传递和控制,保证子公司的营业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母公司,母公司的意图也可以得到有效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