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5: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项目策划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日趋强烈,国内各大开发商开始对旅游项目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加快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进程,而在旅游项目建设前期规划设计就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由于一些旅游项目的蜂拥而入,在规划上出现一些问题,现根据旅游项目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做一简要说明,并提出一些设计理念及方法。
旅游项目设计现状分析
1、 旅游项目规划在定位与未来发展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总是有限的,企业又存在比较普遍的“短视”行为,地方政府在引进资金或允许开发之前应充分考虑到投资者的综合实力,相关的政策尽可能向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倾斜,尽可能选择一流的企业来开发和经营有限的旅游资源,同时在开发建设当中予以适当的宏观调控,为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提出合理化的要求与建议,开发出一流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积极影响。
2、旅游项目设计的同质化严重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相当快。各地政府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各个开发商也对旅游地产尤为青睐,从而出现了文化旅游地产如井喷现象,使得一些项目仓促发展,在规划设计方面明显的同质化,比如;在功能分区上雷同,规划均由文化、旅游、商业、酒店等组成。如此的规划设计会给游客带来审美疲劳,不能更好的吸引游客。
3、旅游项目设计功能不突出
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进行旅游开发,因为每个地块或区域的承载力、资源条件、限制因素都不同,功能分区其实就是根据重要的影响要素,判断不同区域在旅游项目中的地位,将规划区范围进行分区。一些项目的设计上在功能分区及细部设计上不够到位,导致后期经营出现很大的问题。
二、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做以下措施
1、旅游项目设计做好定位分析
定位准确是首要的问题,好的规划设计应有准确的定位来引导,所以项目定位,应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做好主题定位、功能定位、市场定位、目标定位和形象定位等等,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不同,来确定项目的规划设计方向。
从旅游策划经济活动的最终效果来看,城市旅游竞争力表现为旅游总收入,旅游收入占GDP 的比重,接待国际旅游者人数和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和收入,国外旅游者人数占入境旅游者总数的比例,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人均旅游消费额,旅游者平均停留天数,市民出游量等。从动态角度来分析,旅游竞争力又可以分为现有旅游竞争力、潜在旅游规划竞争力和未来旅游发展竞争力。
准确定位之后,关键就在旅游策划设计特色产品。旅游项目的主题是要靠旅游产品来体现的;旅游项目的功能是要用旅游产品来保证的;旅游项目的市场更是要靠旅游产品来争取的;所以,产品设计的成功是实现旅游策划目标的根本。一定要在打造旅游产品上下大功夫,不但要做成精品,做出极品,以避免项目的同质化,吸引更多游客。
2、旅游项目设计做到以人为本
旅游是人获得自由的表现,人的旅游活动有别于动物的季节性迁徙,也异于人因环境或生存需要而进行的流动。旅游是人抛开生存发展意义的功利目的进行的人口空间移动,是主动的、自由的、有选择性的移动。旅游是高级的享受。其价值在于娱乐和享受,尽展人性非功利的方面。旅游规划设计是旅游活动的预构,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是旅游者愿望的提前表达。旅游规划设计就必须为旅游者创造娱乐和享受的价值。不同的娱乐和享乐价值要求不同的旅游规划,不同的规划为不同的旅游者创造娱乐和享乐价值,这就形成了旅游市场的多元化,致使旅游规划取向的多元化。
旅游项目设计要以旅游者为核心,一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二是旅游的人本主义的要求。旅游规划设计不是以旅游资源为核心,旅游资源为核心的观念在理论上其实是营销中的生产观念,是以自己为出发点的规划理念,不是以市场和旅游者为目标的规划理念。旅游资源是规划和旅游活动的载体,是旅游规划的基质和材料,但不是旅游规划的灵魂和核心。旅游者处于旅游规划的中心,旅游规划者是旅游者的代言人和表达者,而不是站在旅游者对面来规划旅游者的需要。旅游者与旅游规划者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
3、 旅游项目设计做好功能分区设计
以人为本,考虑游客的空间感受,以及产品布局的人机工程。人是景区服务的主体,这一点应是景区经营不变的核心内容。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七个层次,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认识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里所说的人本就是第一大类的需求——生理与安全的需要。在设计中,这个层面的需要就是满足衣食住行以及人身安全等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就通过各种服务功能来满足。在旅游中,游客对优质服务和服务的舒适环境的要求更高,设计要在功能方面达到更方便、更舒适以及更安全。
在规划设计时,可以将它们按功能进行组团分区,每一个组团分区(地块)常被称为功能区。
旅游项目设计必须进行功能分区,不能到处进行服务设施的建设。进行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首先应该考虑旅游吸引物的构建和保护;其次要考虑交通以及服务设施的便利性;第三,要留下一定的土地用于未来的建设。
旅游项目设计中服务社区的位置一般考虑两大因素:核心旅游吸引物和对外交通。核心旅游吸引物是旅游者度假活动集中的地方,就近安排住宿设施便于旅游者的活动,更能吸引度假旅游者;对外交通的便利性有利于旅游度假区初期的开发建设以及旅游度假区后期疏散人口。
针对不同规模类型的旅游项目设计,其功能分区的情况应有所差异:大型旅游项目设计的康体休闲设施分区所占的比例要大一些,如高尔夫球场,网球场,跑马场等在整个旅游度假区中占有较大面积;小型旅游项目设计一般没有设置这些高档的康体设施。
不同区位类型的旅游项目设计,其功能分区情况也有所不同:客源型旅游度假区要适当增加康体休闲活动设施的比例;资源型旅游度假区由于资源条件较好,康体休闲设施的比例可以少一些。
4、 旅游项目设计细化到具体要素的深入设计
按功能将旅游项目分为入口区、度假中心区、康体健身区、户外活动区、文娱活动区、度假别墅区、维修区,每个区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定位,如下:
⑴入口区:接待、管理、停车、行李搬运、安全检查;
⑵度假中心区:信息中心、会议中心、商店、快餐厅、餐厅;
⑶康体健身区:运动场、游泳池、海滩、户外体育比赛场;
⑷户外活动区:通常是具有风景优美的环境、视点和游览步道;
⑸文娱活动区:厅、夜总会、酒吧、剧院和晚间娱乐场所;
⑹度假别墅区:安静区,不受噪声的影响,在视野开阔的风景优美区;
⑺维修区:储藏、机械、设备设施、工作人员住房。
1旅游项目开发的特点
旅游项目开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项目众多,并且项目之间的关联性较高。旅游项目纷繁多样,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具有不同内容。随着旅游者需求品味的日渐提升,以单一形态出现的旅游项目对旅游者的吸引力逐渐下降,他们更喜欢那些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旅游场所和旅游项目,以实现在一次确定的旅游过程中获得多重满足,例如同时获得娱乐性、享受性、知识性、体验性等多重满足。这些关联项目各有特点,质量管理的模式和重点也不尽相同。第二,科教兴旅成为共识。在旅游项目中,采用高科技、现代化的手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利用最新尖端技术开发创新性产品。例如,太空旅游项目。(2)对已有的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或者革新。中华恐龙园的旅游项目就是通过高科技手段不断升级打造成现代新型恐龙博物馆。
2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项目的开发是一个多环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和配合,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旅游项目开发造成严重的危害。在旅游项目开发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规划不当、盲目开发、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配套设施不健全、营销和宣传不当、管理混乱、过分强调经济效益等相关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技术条件薄弱。技术条件是指开发旅游项目过程中运用的现代科技手段、方法、工具等以保证旅游资源能合理开发,由于技术条件薄弱,又强行开发,必然会造成相关问题。二,管理当局缺乏科学意识。管理当局不能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尊重客观规律,没有良好的科学管理、服务意识给旅游项目的开发带来巨大危害。包括对旅游项目的规划、开发过程的控制、实施应用当中的管理等方面的危害。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孤立的,从现代质量管理学的角度看,都可以归结为缺乏质量管理意识。旅游项目的开发首先要掌握相关游客的需求特性并尽最大努力满足这些特性。技术条件则是对于硬件设施的质量保障和控制,从物质的形式满足游客的需求特性。管理当局缺乏质量意识则主要体现在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低下、管理水平的质量低下、服务质量的水平低下等等。由此可见,质量意识的缺乏是旅游项目开发的蛀虫,不仅影响开发的水平,还影响开发之后的管理运营。因此,在旅游项目开发管理中亟待需要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
3朱兰质量管理的主要理论
朱兰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以顾客为基础,质量意味着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从而使顾客满意的那些产品特性。由于其质量管理理论涉及方面比较广泛,本文主要介绍其质量管理三部曲理论: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质量计划:包括设定质量目标,辨识顾客是谁,确定顾客的需要,开发应对顾客需要的产品特征,开发能够生产具有这种特征的产品的生产过程、过程控制措施等。质量控制:包括评估实际绩效,将实际绩效与质量目标对比,对差异采取措施。质量改进:包括提出改进的必要性,做好改进的基础工作,确定改进项目,建立项目小组,为小组提供资源、培训和激励,诊断原因、设想纠正措施,建立控制措施以巩固成果。
4朱兰质量三部曲在旅游项目开发中的应用
(1)旅游项目的质量策划。
当进行新的旅游项目开发时,首先应该进行一个完整的质量策划,其中最主要的是应当充分理解游客的需要,可以按照如下步骤策划。
第一步:明确游客是谁,并且充分理解游客的需要。对于旅游项目来说,游客可以是不同年龄段的个人,也可以是单位、团体或者组织。不同的游客具有不同的需求特点,例如老年人和青年人的需求特点就不尽相同,本地人和外国人的需求特点也不尽相同。应在掌握游客的需求特点以及潜在需求的基础上开发相关的旅游项目产品。
第二步:明确旅游项目的目标。制定旅游项目目标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制定能满足游客需求的质量目标,并以最低综合成本来实现。这是保证旅游项目能够获得成功,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关键。(2)制定旅游项目的经济目标。旅游项目的开发要与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承担着促进当地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责任。
第三步:对旅游项目实施阶段的策划。对实施阶段进行划分,明确阶段目标、负责人等。对于旅游项目中的硬件设施建设主要有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建设、接待设施建设、游乐项目建设四个方面。通常可以划分为如下阶段:立项、规划、设计、审图、报建、施工、竣工、验收等。对于旅游项目中的软件设施建设可以分为如下阶段:选定项目管理人员、组织培训、强化服务质量意识等。
第四步:确定主要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项目计划图的控制、模型的建立、产品材料的质量测试方法、项目中主要依据的标准、相关文件完成的检查手段、资源的分配等。
第五步:确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程序。
(2)旅游项目开发的质量控制。
对于旅游项目开发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质量控制。硬件设施的质量控制要按照制定的质量目标来展开,其控制措施为:选择控制对象(包括材料、工期、关键路线等),规定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建立具体建设过程的作业标准,测量对象的实际质量特性,通过对比找出与标准之间的差异,根据差异采取措施并监控其效果,硬件设施试用,评估,验收。对于软件设施的质量控制一般采取的措施为:项目管理人员的招募、选拔、任用,制定具体的管理行为操作规范,组织培训强化质量意识,工作测评及绩效考核,对比规范找出差异,寻找改进措施,激励或者重新招募新人。
(3)旅游项目的质量改进。
①质量改进的因素测量。
质量改进因素在旅游项目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方面信息。二是项目开发完成后游客满意度质量方面的信息。二者的具体测量如下:
第一,与旅游项目开发过程相联系的质量方面信息,包括硬件设施建设所需材质材料的质量、工期进度、计划图控制、再建以及报废的设施、建设过程的调整、资源的配置效率等方面。
第二,游客满意度方面的质量信息,项目开发完工对游客开放后,需对游客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对目标游客和潜在游客的调查,对同类型竞争性旅游项目的调查。满意度的调查在内容上包括:游客对于旅游设施的满意度和游客对于旅游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为了保证质量信息的有效性,一般这种调查要具有及时性和持续性。
②旅游项目开发质量改进的具体内容。
旅游项目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在朱兰质量管理思想下的旅游项目开发方面的质量改进,必然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必须在把握旅游项目开发自身特点的前提下进行质量改进工作,才会得到有效的改进结果。旅游项目开发质量改进工作应主要从以下内容着手:
(1)旅游项目开发管理体系的改进。项目完工对游客开放后,影响旅游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体系,由于责任不明确、相互之间推诿、只注重形式、行政职能过高等原因造成管理上的纰漏,甚至给项目带来巨大威胁与损失。鉴于此,项目管理当局应该积极探讨更适合旅游项目的管理体系,改进人员机制以及管理机制,促进旅游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服务体系的改进与完善。旅游的本质就是向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服务就是旅游的产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是创造游客满意度,保证旅游客源的关键。首先,要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包括他们的服务意识、效率、态度、形象、能力等。其次,服务规范标准化流程,制定发放服务手册,统一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再次,对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评估。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进行评估,例如IPA、SERVQUAL、SERVPERF、EPI等评估法。不同的评估法具有不同的优点,应当谨慎选择。
5总结
朱兰质量管理理论的核心就是要以顾客为上帝,其提出的“朱兰三部曲”对于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旅游项目多种多样,并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但是朱兰质量管理思想在这些项目开发中都是可以发挥作用的,其管理原则清晰明了,便于执行,对于提高旅游项目开发质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丽红.朱兰质量管理在科研项目研究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与经济,2008,(21).
[2]韩冰.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9,(9).
[3]黄怡,林艳,王延丽.质量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3).
一是充实完善了《凉州区旅游总体规划》。主要表现在对某些具体工作的细化上,突出规划重点,使规划的可操作性更强。如在旅游总体形象定位上,通过对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市场感应等多方面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不同客源的宣传口号,将凉州旅游形象定位为:“丝路访古,休闲探险”。在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的确定上,对凉州区各阶段旅游发展指标进一步分解细化,要求更加明确。
二是根据要求完成了天梯山、清源镇“农家乐”项目编制、图纸设计和前期衔接工作。
三是着手编制《天梯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天梯山风景区的定位为河西的休闲度假中心,并建设为武威的核心景区之一,周边辐射白塔寺、莫高葡萄生产基地、长城遗址、天祝小三峡、亥母洞、弘化公主墓等旅游景点。按功能将风景区分为:历史文化观光区、水上游乐区、上游漂流区、极地探险区、农家生活体验区、中心接待处。客源定位上:按客源地分:首先是武威城市和农村的居民,这是本次旅游规划针对的重点;其次是邻近县市如兰州、金川、张掖等地的中等收入人群;再次是周边省市的较高收入人群。按客源层次分:主要针对中青年年龄段作为开发对象。同时,提出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生态环境和文物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着重解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今后几年的建设重点,如停车场、旅游公厕、游客休息室、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旅游接待中心、儿童托育中心、风味餐厅、旅游购物商店、医疗室等接待设施。同时,还规划了旅游专线、旅游线路、通往水库的道路建设等。
四是按要求修改《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总体规划》,将旅游区范围确定为凉州城区以东凉古公路两侧,涉及清水、清源、长城等乡镇所有旅游资源。
五是对沙漠旅游项目的编制和实地调研工作。
六是圆满完成旅游新商品大赛的策划、组织工作,并向市局推荐旅游商品件,获一等奖个、二等奖个、三等奖个。
七是全力做好莲花山景区开发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
八是认真开展了旅游项目的编制和申报工作。主要编制了百塔寺道路、景区讲解员培训、红色旅游等项目,先后两次上省旅游局申报项目。同时,汇编旅游招商项目共项,申请项目资金并对外招商引资。
九是积极争取旅游项目,特别是西营温矿泉项目,李局长与兰州投资商多方联系,已初步商定投资意向。
十是起草莲花山金顶塔维修报告。
以上工作,由于工作任务量大,加之节会有关工作安排,特别是旅游新商品大赛投入精力过多,影响了几个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天梯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有我负责编制,目前只完成前二章;《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总体规划》交由许天才、沈国春负责修改,工作刚刚开展;沙漠旅游项目实地调研工作尚未进行,规划工作还未开展。
下一步的打算:
⒈尽快完成三个规划的编制工作;
⒉继续做好莲花山项目开发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年内完成人工湖、停车场、围墙等基建项目;
⒊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争取年内多申报几个旅游项目;
⒋对已有项目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关键词 湿地 保护 旅游 策划 生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湿地在不断萎缩退化,因此,湿地保护、生态恢复成为近年来湿地工作的重中之重,相反“湿地旅游”却渐渐淡化、淡出规划者的视线,似乎以 “保护”为大背景的当下,旅游似乎是“破坏”、“干扰”湿地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事实上,正确认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控制好旅游的“度”或者项目类型,将湿地旅游融入生态保护和恢复中,使湿地旅游成为湿地保护和恢复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不可忽略的后备力量。江苏凤凰岛湿地公园结合湿地自身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文化特色等,进行合理的、鲜明主体性的旅游项目策划,体现绿色、休闲、乡土、鸟类、宣传教育等朴实的风格,与湿地的生态环境相融合。
1 概况扬州凤凰岛湿地公园位于广陵区泰安镇境内的最北端,是邵伯湖流经七条大河的连接点,属于季节性过水湖泊湿地。凤凰岛湿地公园面积为2.25 km2,由金湾半岛、聚凤岛和芒稻岛组成,湿地占78.2%。凤凰岛湿地公园从2002 年开始规划建设,目前已建包括游客服务中心、瞭望塔、凤凰阁、凤凰台、廊桥、索桥、咖啡吧等设施,同时,也建设了必要的水电等配套设施。
2 资源条件
2.1 湿地特征明显,功能完备凤凰岛各种生境分化明显,金湾岛三面环河,聚凤岛四面环河,岛内有湖泊和沼泽湿地,就其面积而言,属于湖泊湿地类型( 图1)。凤凰岛一带有鸟类26 科81 种、鱼类9 目16 科67 种、哺乳类6 目8 科12 种、两栖动物1 目4 科6 种、爬行动物2 目7 科15 种、浮游动物159 种,底栖动物38 种;高等植物43 科90 属104 种①。
2.2 文化底蕴丰厚凤凰岛四周有古运河、运盐河、京杭大运河,这片土地与运河有着最紧密的关系(图2)。凤凰岛湿地公园也必然是一个极具旅游开发潜力的“运河文化岛”。 2.3 农业特色突出凤凰岛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3A 级旅游区、江苏省级森林公园,是扬州市区目前唯一的一家生态休闲度假类景区.
2.4 区位优势突出扬州凤凰岛湿地公园位广陵区泰安镇境内的最北端,是邵伯湖流经七条大河的连接点(图3)。 “凤凰岛现象”在扬州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市场基础好,每年游客人数达 60 万人。
转贴于 3 项目策划凤凰岛湿地公园旅游项目策划充分考虑湿地自身的自然资源情况、人文历史优势、农业产业现状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将湿地公园策划为三大主题群:凤凰林业带项目群、金湾半岛休闲项目群以及聚凤岛鸟类生态项目群(图4)。每个项目群进行主题形象、主题标志、主导功能以及主题项目的细化策划。
3.1 凤凰林业带项目群
1) 主题形象: 游十里生态长廊,享农家郊野乐趣。 2) 主题标志:缤纷小道。 3) 主导功能:观赏自然风光,参与瓜果采摘,蔬菜种植等。 4) 主题项目缤纷小道:在游览道路两侧按不同的季节创造出五彩的田园风景图案和雕塑,给游客强烈的视觉感受。百果园:在原有果园的基础上,增加草莓、葡萄、樱桃等不同季节的主题性水果园、蔬菜园地,并在水果,蔬菜成熟之季举办采摘节,体会丰收的喜悦。鲜花苗圃:将其建设成大规模的鲜花和苗圃基地,成为扬州市区的鲜花供应基地,游人在观赏之余,可以以较便宜的价格购买鲜花带回去。茶园飘香:在原有茶园的基础上,扩大规模,配套建设茶叶加工基地和茶庄,游人可以在欣赏茶园的同时,自己采摘,制作茶叶,体验其中的乐趣。乡村博物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事展览馆以图片与实物形式介绍各种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知识以及洁净能源利用知识。该馆是青少年开展农业知识教育的重要场所。民艺坊群:建设成为“前店后坊”式建筑群,拟选择代表性的民间工艺作坊,包括米坊、油坊、豆腐坊、糖坊、酒坊、编织坊、木工坊、陶瓷坊、造纸坊、染坊、土布坊、造纸坊、中国结坊、雕刻坊等作坊除展示民艺外,可对外承接订单。一方面再现了当时手工作坊的情景,形成独特的旅游景观,另一方面使这些民间手艺作为江南文化的特有表现得以流传。
3.2 金湾半岛休闲项目群
1) 主题形象:悠然自得金湾岛。 2) 主题标志:凤凰展翅欲飞雕塑。 3) 主导功能:让游人享受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生活,提供水上游乐场与空间。 4) 辅助功能:旅游者的食宿接待中心;提供休闲型水上运动场所;旅游者的康体健身及游乐中心;商务旅游者的会议中心。 5) 主题项目凤凰阁: 修建富有民族特色的阁楼, 既有文化观赏性, 又能揽胜赏景,使之成为金湾半岛的标志性建筑。泰安度假村:分区建造湖滨中高档别墅,以满足高级商务客人,团队客人及家庭式旅游者的需求。湖(河)鲜美食世界:建设一些中高档餐馆,提供淮扬风味美食及当地风味特色,吸引游客前来品尝。餐饮中心应突出风格,菜系品种以新鲜水产为主,同时辅以周围农庄的田园果蔬以及山村野味,开发具有乡村风味的菜肴。康体休闲中心和音乐茶厅:包括康体健身中心,网球训练场,户外游泳池,露天音乐台和音乐茶厅等。会议中心:建中档会议中心,满足商务、公务旅游的需求。码头:建设休闲观赏游船码头。
3.3 聚凤岛鸟类生态项目群
1) 主题形象:回归原始生态,享受天然乐趣 2) 主题标志:一行白鹭上青天 3) 主导功能:让游人体验回归大自然的天然野趣,了解鸟类生态习性,培养游客爱鸟护鸟的生态意识。 4) 主题项目:水禽园:利用岛內湖面,放养野鸭、天鹅、鸳鸯等多种水禽。垂钓区:在湖边建钓鱼台,供游人休憩和垂钓之用。水上竹楼:在岛一侧修建少许竹楼,供部分游客使用。观鸟平台:让游人登高观鸟。跨河索桥: 既可用于交通,又为游人增添游玩乐趣。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希望走进自然的田园生活。服务于城市居民的农业观光园便在这种回归田园的潮流中应运而生。现代农业观光园是人们较为喜欢的休闲去处,其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是集旅游、休闲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为居民提供的身心放松的场所。农业观光园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在此前提下,如何对现代农业观光园进行规划设计,是每个规划设计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现代农业观光园在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总结在产业结构、旅游项目策划、景观设计等方面的要点,并提出一些建议,最后展望了现代农业观光园的发展趋势。
1 农业观光园的定义
农业观光园是旅游业与农业观光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市场为导向,集休闲娱乐性、观赏性和农事体验为一体,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等多种效益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1]。农业观光园开辟了新的旅游方式,丰富了旅游产业。满足城市居民亲近田园生活,体验新型旅游方式的心理。
2 现代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原则
2.1 因地制宜
设计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尊重当地原有地貌及特色,在对其原真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观光农业的合理开发与规划设计,力求以最少的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景观效果及经济效益。例如适当的设计微地形,营造丰富的景观效果,且不可大面积的挖山填湖,一方面是对当地水文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费时费力,加大园区营建成本及后期维护管理费用。
2.2 以人为本
一切设计以人为本,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爱好者的需求。
2.3 地域性原则
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民俗文化、地域风情,设计应将当地的人文景观与农业生产结合,充分挖掘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通过将地域文化的提取,概括,解构,通过设计语言,设计手法在园区表达,体现不同地区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增强园区趣味。
3 规划设计思路及要点
3.1 产业结构规划
从横向看,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导,养殖业为辅的模式,改善单一的产业模式,为园区带来经济效益。从纵向上看,称为立体农业,例如在果树林里,种植具有中草药价值的植物,或养殖家禽类等,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与经济效益。注意在选择植物种植时,应以和谐共生为主,避免物种间竞争。
3.2 旅游项目策划
旅游项目策划的前提是前期充分的资料收集、调研,包括所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当地居民收入情况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客源分析,得出精准的市场定位,然后结合旅游学理论进行规划。前期的分析和旅游学理论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前期分析没有旅游开发相关知识,即使园区建成也不会形成良性运作,没有前期详细分析直接进行盲目开发,不仅会造成当地环境的破坏,也使投资与收益失衡,导致园区陷入亏损的困境。只有两者统筹兼顾,才能设置合理的旅游,休闲项目。
3.2.1餐饮 挖掘乡土餐饮文化,加强特色,定期举办饮食节,提供厨艺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作为婚庆场地,一方面给园区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体现当地婚俗文化。
3.2.2 购物 田园超市,特色售卖点,形成销售链、线上订购派送等。
3.2.3 娱乐 在合理规划功能区的基础上,设计射击、咖啡酒吧、沙疗、垂钓、土陶制作、农事参与等项目。此外儿童作为特殊使用人群,设置儿童游戏场地,依托当地土壤状况,在裸露的地表,可采用树木枯干经过加工处理形成游戏设施,可满足儿童亲近自然释放天性,同时减少园区维护成本。
3.3 景观设计
3.3.1 地形 地形普遍应用于造园中,其具有加强空间的独立性,丰富空间层次,组织排水,控制游人视线,形成小气候等功能[2]。设计应结合用地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一般高差不大的土地用作生产用地,低佳之处蓄水建湖,抬高的地形用于栽植果树等。
3.3.2水体 避免大面积的挖山填湖,根据游客量设置合理的水体面积。
3.3.3植物 生产区温室外和道路两侧不宜栽植高大乔木,以免影响作物正常的光合作用,一般以小乔木为主,常绿灌木作为绿带,适当配以地被花草,总体上形成四季变化的植物景观季相。
3.3.4建筑 应体现住宅特色,采用当地原材料,构建原生态的居住条件。
3.3.5道路 主道路以科学、便捷为准则,既要便于集散人流、物流、又要利于生产区内路网,次道路应将景观节点连接,成为网状,方便游人到达,游步道营造中国古典园林曲径通幽的意境美。
3.3.6 其他 农业观光园中不可缺少的设计要素还有垃圾箱、标志牌小品等,它们既有其自身的功能性,又具有景观功能,设计中应挖掘地域文化,通过设计语言将文化元素体现在景观小品中。
把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汇入旅游产业中,通过旅游的方式将娱乐和教育的功能结合起来,把旅游过程和教育主旨结合起来,就产生了一种旅游加教育的新产品――红色旅游。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旅游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休闲方式。利用旅游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教育模式的一个创新。正因如此,“红色旅游”也就成了一个新的热门话题。
“红色旅游”也正因为是兼具了旅游与教育的双重功能,也同时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旅游局何光ゾ殖ぴ诓渴2005年工作时,将红色旅游列为六项任务之首,要求从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红色旅游,认真抓好《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
随着“红色旅游”工程和“红色旅游年”的提出,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的策划、规划自然就成了当前旅游规划、策划工作的重点。如何作好“红色旅游”开发的策划、规划正是当前旅游规划设计部门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近来参加了几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及相关项目和产品的策划、规划工作,对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所思考
首先,要正确认识“教育功能”与“旅游功能”的辨证关系。笔者认为:在“红色旅游”的开发中要坚持“教育为魂、旅游为本”的方针。
其次,要正确处理“红色主题内容”与“其它多类产品”的相互关系。笔者认为,在这一点上,要实行“红光普照,多彩争辉”的原则,注重打造“一个主题,多类产品”的综合性旅游区。旅游产品的多样性是旅游项目设计的重要原则,应用多样性原则的主要途径有:(1)观赏角度的新颖性和多重性;(2)浏览形式的多样性与组合方式的灵活性;(3)模拟旅游环境的建立与模拟的逼真性;(4)多层次旅游项目的设置与选择的方便性;(5)求新求异,时时更新,创造全新体验。
第三,要解决好“传统、严肃”与“时尚、生动”的相互关系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一点上,要贯彻“传统内容,时尚形式”、“严肃主题,生动表现”的基本原则。
第四,要注重产品创新,解决好“老内容与新模式”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一点上,各红色景区、景点在开发规划时要充分认识到,红色资源还不是旅游产品。要把红色资源变成旅游产品,必须注重从旅游的角度进行产品创新。红色旅游开发,必须采取跨越式发展。在产品开发中,用“新思路”、“新创意”、“新理念”重新整合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要挖掘旅游“新产品”,整合营销“新形象”,全面拓展“新渠道、新地域、新市场”。 在红色旅游开发中跨越单一的观光模式,把“红色旅游”汇入到一个新的旅游产业体系之中,红色跟绿色(生态旅游)对接,红色和彩色(文化、时尚旅游)互动。
产品创新,要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不挖掘文化是没有感染力的;不要重硬轻软,不要贪大求洋,动不动就搞什么场馆;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探索新内容,开发新模式;在开发中,“红色旅游”要加强规范管理,避免庸俗化。从而,形成一种多层次的,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和现代革命教育需要,且有时尚感的产品网络,构筑融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文化理念创新、营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于一体的“红色旅游创新体系”。
第五,要注意解决好“单一化和雷同化”问题。在此点上,笔者认为: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在开发规划时就要高度重视“特色打造”问题。要去掉“红色即特色”的初级认识,要在红色中再挖特色、再创特色。
最后,要注重环境和文物保护。红色旅游开发要特别注意“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的三生态平衡问题。不能大搞破坏“三态”平衡的大体量,大规模建设。在开发建设中要把红色与生态紧密结合起来,重视环境和文物的保护。
1.不断提升文化内涵
一是挖掘本土文化。准确把握黄河文化、运河文化、义和文化、棉乡文化等传统文化的继承、融合与创新,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为龙头,深入挖掘各项本土文化资源。二是弘扬特色文化。夏津县深入挖
掘弘扬黄河故道森林园区这一特色文化,并与新时期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相融合,由此衍生了“务实、创新、包容、开放”的新时期夏津精神,并赋予了夏津生态旅游新的文化内涵。三是传承历史文化。夏津县秉持“举大而不遗细,谋远而不弃近”的原则,重视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建设项目。深度挖掘“夏盟要津”等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名人与夏津的关系,为景区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2.大力加强城市建设
围绕发展大旅游,延展黄河生态文化,以“水”和“绿”为切入点,努力建设生态城市、水绿夏津。投资4亿元建设了该县城市建设史上投资最大的碧水绕城工程,昔日的“龙须沟”已经成为夏津版的“清明上河图”。还先后建设了占地600亩的龙湖公园、以南国园林为特色的人民公园、山水相依的会盟公园、湿地公园等六大公园。完成了24公里高标准林带和城区主要街道、景区绿化工程,改善了城市面貌、拓宽了发展空间,提高了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优化了夏津县的旅游文化环境。
夏津县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评价
近年来,夏津旅游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与一些发达城市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态势还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有以下几点:
1.城市知名度低,旅游业基础较差
夏津县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平原地区最大的黄河故道生态森林园区,素有“小杂果之乡”和“北方落叶果树博物馆”的美誉。但在齐鲁大地,与济南、青岛、泰安、曲阜等旅游历史文化名城相比,其城市知名度及旅游吸引力明显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夏津县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产业链条还没有建立起来,而且夏津的城市化总体水平还不高,各种基础设施也不很健全。夏津旅游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
2.旅游项目竞争力不强,淡旺季差异显著
夏津县的旅游资源相对比较薄弱,目前主要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等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主,这些旅游项目与周边邻近城市有着很大的类似性。另一方面,当前,夏津县的旅游项目主要是以休闲观光、绿色采摘为主的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旺季短、淡季长的差异显著问题。目前,旅游淡季长达6~8个月,在此期间,旅游人数寥寥无几,设施闲置;而旅游旺季集中在3月下旬到6月下旬的3个月,此时旅游者纷至沓来,人满为患,服务设施和交通高度紧张。
3.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区域整体规划不完善
2008年,夏津县针对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整体发展,作出了《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但就全县范围内,如何把夏津县境内的其他的一些特色鲜明的景区景点开发挖掘出来,并与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仍然没有一个详细的、长远的区域总体规划。因此,今后几年,如何对夏津县境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搜集整理,科学整合,分类包装,不断完善夏津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任务。
4.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项目特色不明显
现在夏津县旅游景区、景点项目的内容还比较单调,对文化内涵挖掘还不够,特别是重点推介的景区、景点。如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黄河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但是现在深层次挖掘不够,游客到景区只能“走马观花”看树木,而很难看到历史,这种浅层次的旅游产品没法让游客流连忘返。同时,在全县范围内,还有大量的一些古迹遗址、文化景点等没有或者没有充分开发挖掘出来。
5.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制约产业链条拉长
目前夏津县的旅游资源开发仍然以景区景点开发为主,其他的配套设施诸如环境卫生、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餐饮、住宿、购物以及文化设施等配套服务设施以及导游解说、咨询和信息等各种必要的服务系统也不甚完善,这一系列方面的因素,严重制约了夏津县旅游产业链条的拉长。
6.宣传造势强度不大,招商引资力度不够
夏津县旅游产业在宣传造势方面,强度不大,手段相对单一,缺乏比较大的宣传造势活动,难以产生轰动性效应。尤其是对市场定位和营销策划不够,宣传上缺乏系统性、持续性,而阵发性、随意性较大。目前,我县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投入,基本上还仍然停留在以政府投入为主上,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的力量仍很薄弱,现在正在实施中的几个旅游项目基本上都是由政府开发投入,尚没有有效建立起
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入机制。
全面提升夏津县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为促进夏津旅游业发展,全面提升夏津县旅游业发展质量,针对夏津县在旅游开发中的薄弱环节,我们特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1.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夯实旅游文化基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建议通过研究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准确把握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将夏津县的本土文化有机结合到旅游产业开发中,充分体现旅游项目的多彩性、丰富性和协调性。大力组织开设夏津民俗文化展,同时推广较强吸引力的旅游文化产品,满足旅游者的多元化需求,切实解决旅游形象不清晰、旅游营销缺乏文化策划的问题,真正将夏津县的旅游产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各项服务功能
必须积极围绕夏津县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应进一步开发“农家乐”、“生态游”等特色休闲度假设施,完善景区、景点服务功能。各景区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高标准规划实施精品工程,完善景区功能。要突出地方特色食品的开发,形成夏津县的地方特色小吃和地方菜系。加快星级饭店评定工作进程,促进现有星级酒店的提档升级,切实提高夏津县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接待服务能力。
3.强化旅游整体推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在继续办好丰富多彩的各项节庆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以节促销,以节招商。要积极参加、申办有影响的会议、展览、体育比赛等大型活动,并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圈、黄三角高效生态区、济南都市圈及周边区域旅游合作,借力造势,宣传旅游。在招商引资方面,要吸引更多国有、集体、民营等经济实体投资旅游产业,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有计划地开发旅游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可以采取入股投资的方式筹集资金,挖掘旅游新景点,增加娱乐项目,提高服务质量。
4.加强队伍素质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1.温州地处浙江南部沿海地区,是浙江省沿海大市之一,全市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与陆域面积大致相当;全市11个县(市、区)中只有2个为内陆县,其余皆为沿海县(市、区),海岛建制县1个;全市河口水域面积1018平方公里,潮间带面积33.1平方公里,占浙江省海涂面积的27%;全市海岸线漫长曲折,陆域岸线全长339公里,江口港湾众多,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沿海岛礁437个(岛屿239.5个),岛屿岸线长567.9公里,其中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岛屿与大陆滨海区42个,主要有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世界古航标•中国诗之岛江心屿,中国唯一以整个县来命名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洞头百岛,中国沿海大陆架最长最大的苍南渔寮大沙滩,还有苍南炎亭、平阳西湾、瑞安铜盘岛、鹿城七都岛、龙湾灵昆岛、乐清沙门岛等等,海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海洋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2.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的完成开通,拓展了温州旅游发展空间,标志着温州已开始从“瓯江时代”走向“东海时代”,不仅温州市区的面积增加了好几倍,同时温州的山江海旅游资源有机的整合,可以凸显温州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温州半岛工程的顺利通车为洞头乃至温州全市海洋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加快温州海洋旅游经济发展产生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海洋旅游已成为带动温州旅游发展的一大特色拳头产品,成为温州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卖点与赢利点。从海洋旅游发展角度看,半岛工程的通车消除了洞头县洞头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加快了实施“海上温州”战略的步伐,为温州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半岛工程开通以来,洞头旅游发展连年出现高速增长的“井喷”现象,说明了温州海洋旅游的洞头时代已经来临。温州作为浙江省沿海大市之一,海洋旅游资源非常丰富,2011年洞头被列入浙江省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县及开展海岛海洋休闲旅游标准的制订,有利于发挥海洋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对于加快海洋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3.加快海洋海岛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一种共识,围绕旅游做文章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借助温州被列入海西旅游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与浙江省对台前沿城市的有利时机,积极参与海西旅游经济区建设,参与签订了《厦门宣言》、《福州协议》,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扶持海洋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市级有关部门开始积极主动地思考自身工作如何更好地与海洋海岛旅游结合。各沿海县(市、区)也根据自身的优势,将海洋海岛旅游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业”与旅游发展的“重头”予以安排。这为温州海洋海岛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按照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温州与周边省市克服了地域、交通、规划、信息等障碍,就实现跨区域资源整合、促进客源市场共享形成了共识,积极推进了以甬台温舟绍、浙南闽东为重点的跨区域海洋海岛旅游合作开发,共同打造无障碍旅游合作区。总之,温州海洋旅游业完全有条件有可能做快、做大、做强、做精、做靓、做响。
温州海洋旅游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海洋旅游业发展,坚持规划先导,狠抓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开发海洋旅游项目、产品、线路,不断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我市海洋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1年,全市海洋蓝色旅游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80万人次,占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18.7%;实现海洋旅游收入21.21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5.42%
(一)编制海洋旅游发展规划
2006年编制的《温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针对温州海洋旅游发展,提出了要构筑温州滨海风景带与岛桥海洋旅游板块,借助半岛工程建设胡念望:关于温州海洋旅游经济发展的思考的契机,整合洞头半岛、北麂列岛、大北列岛和南麂列岛的海洋资源,进行差异化规划设计,开发国际游轮旅游、海洋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景观房地产、生态科考等系列旅游产品,构筑以“开放,欢乐、富足,休闲”为核心理念的海洋综合旅游区。2010年7月完成编制的《温州市海洋旅游发展规划》,为全市发展海洋蓝色旅游奠定了基础。海洋旅游发展规划提出,温州海洋旅游发展的近期目标是“使海洋旅游也成为温州市海洋经济的增长型主导产业,到2015年海洋旅游业产值占全市旅游业的比重达到25-30%”,中远期目标是“使海洋旅游业成为温州市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及推进海洋地区服务产业功能集聚的龙头产业,到2020年力争海洋旅游业产值占全市旅游业比重提高到50%”。沿海各县(市、区)也相应的编制了滨海旅游区点的详细规划与建设规划,并把海洋蓝色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旅游品牌进行培育扶植,注重海洋旅游发展的投入。苍南县自1992年以来,先后编制并组织实施了《苍南县海洋开发总体规划》及渔寮景区、炎亭景区海口度假区等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规划。平阳县编制了《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及西湾旅游景区发展规划等。乐清市完成编制并组织实施了《滨海旅游发展规划》。瑞安市建设了东山海鲜美食基地。
(二)积极实施“海上温州”战略
2006年以来,温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来“海上、山上、晚上”旅游发展战略,“海上温州”得到空前的重视与发展。结合温州市旅游节庆活动,温州市政府主办了多届中国海洋旅游高峰论坛,开展了温州台湾两岸半屏山旅游文化经贸交流活动,开通了温州洞头至台湾基隆港的海上客货轮直航。2002年以来,洞头县召开了海洋旅游开发建设动员大会,坚持以海洋文化为主线,旅游推介、经贸活动为主体,将旅游与文化、旅游与军事、旅游与渔业的结合,创建具有洞头海岛海洋特色的旅游项目和知名旅游品牌,重点打响“海霞”军事主题公园和半屏山“神州海上第一屏”品牌,推出了海滨度假、孤岛生存、海洋观光、海上运动等精品旅游线路,达到促进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旅游的同步发展。苍南县从1999年开始实施“海上苍南”战略,明确提出开发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化工三条产业链,把海洋旅游业作为苍南旅游的品牌进行培育扶植。
(三)加大对海洋旅游发展的投入,着力改善海洋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配套设施。
近年来,洞头、乐清、苍南、瑞安、龙湾等地都出台了促进海洋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开通了温州市区至洞头、南麂等海岛的旅游客轮。近年来,洞头、乐清、苍南、瑞安、龙湾等县(市)区积极出台海洋旅游业发展有关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与落实了龙湾金海岸休闲旅游、苍南(海口)游艇俱乐部、鹿城(七都)水上乐园等项目,创建具有温州海岛海洋特色的旅游项目和知名旅游品牌。苍南县累计投入滨海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建设资金数亿元,开通并拓宽了金乡至霞关61公里长的环海公路,把滨海景区连接成一片,协议引进外资1.2亿元,其中海苑山庄、度假山庄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海景山庄和省帆板俱乐部正在办理前期征地等有关手续。洞头县先后投资近亿元,建成了旅游大厦、大沙岙旅游度假区、马岙潭旅游度假区,精心策划包装了东郊山顶“望海楼”、半屏山旅游度假中心、三盘“渔家乐园”、花岗“渔家村落”等一批特色海洋旅游项目。
(四)加大了海洋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首先是明确促销主题口号,如市旅游局一直把“浙南闽东,山海奇观”作为我市一大特色旅游线路产品来推广,着力培育“蓝色温州,自在畅游”海洋特色旅游产品;洞头提出“观海景、尝海鲜、体验渔家生活”、“百岛洞头、海霞故乡”等促销口号。苍南提出了“北看乌镇,南玩渔寮大沙滩”的口号等等。其次是编制了精美的宣传资料,如《百岛洞头•海上桃源》、《洞头旅游指南》、《南麂列岛》等,拍摄了一批VCD光盘与电视专题风光片。并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展销会、推介会等,强力促销,招徕游客,积极利用国内主流媒体与新闻高地等做好有效宣传。第三是举办各类节庆活动。洞头先后成功举办了六届“渔家乐”民俗风情旅游节、四届中国(洞头)国际矶钓节。“渔家乐”、矶钓节活动已经成为展示洞头风貌的精美名片而享有盛誉,成为我市地方特色节庆之一。苍南每年在炎亭和渔寮两景区举办端午观海节,先后举办了电视吉尼斯织渔网大奖赛、海口杯象棋赛、保龄球赛等,积极开展帆板、滑翔等体育活动。从2003年开始,每年在炎亭景区举办海鲜美食节。平阳南麂举办了四届全国海钓邀请赛。还有鹿城江心屿金秋文化旅游节、洞头霓屿紫菜品尝节、洞头妈祖文化旅游节、乐清蒲岐鲨鱼美食节、平阳西湾海鲜美食节、瑞安东山海鲜美食节、瑞安海鲜年货购物节、苍南渔寮沙滩音乐节、苍南巴槽开渔节,等等。这些节庆活动,有力地扩大了温州海洋旅游资源、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就总体而言,温州海洋旅游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少的:海洋旅游管理体制不顺,影响了海洋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如:江心屿、南麂岛分属不同单位管辖,政出多门,难以形成协调发展的机制;海洋海岛旅游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接待容量、接待能力难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游艇码头与旅游专用码头等设施严重短缺;海洋海岛旅游景区发展规划建设管理滞后,海洋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亟待加强;海洋旅游资源整合不够,海洋旅游文化挖掘不够,产品、线路单一趋势同,缺乏深加工,缺乏特色与个性,缺乏特色海洋旅游项目与瓯江夜游项目。
加快温州海洋旅游发展的策略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施“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和“1650”大都市建设总战略,以激情、浪漫、休闲为主题,充分利用温州连绵的海岸线以及独特的海洋群岛优势,以洞头群岛、南麂列岛、乐清至苍南海洋经济带为重点,突出抓好“二岛一带”滨海旅游,推出以休闲海钓、邮轮游艇、水上运动、巡游观光、海鲜美食、养生度假、商务会展为重要旅游产品的浪漫海洋休闲度假游,构筑体现浓郁瓯越风情、海韵渔情、现代商情的滨海旅游区,努力使海洋海岛旅游成为我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与休闲经济的重要产业。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抓好海洋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与实施
按照《温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温州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要求,精心组织实施《温州市海洋旅游发展规划》及滨海、海洋旅游度假区与海洋旅游项目实施详细规划,突出全市海洋旅游发展一盘棋的思路,对全市范围内的海洋旅游资源与产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策划、统一开发、统一包装、统一推介,优化全市海洋旅游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好温州的海洋海岛旅游资源,实现温州海洋旅游业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转变,使海洋海岛蓝色旅游成为全市沿海各县(市、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业”与较强带动力的“龙头”。要着眼于全市海洋旅游发展,注重旅游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注重旅游项目产品的策划,注重可操作性、适度超前性与科学性。注重用营销的思路进行规划,避免海洋旅游发展项目的雷同与低水平重复建设。要严格按照海洋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组织实施,避免规划建设的随意性与对旅游资源掠夺性的建设性破坏行为。要注重全市海洋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旅游项目的科学配置。
(二)强化“两岛一带”战略与海洋旅游项目开发
要切实加大对海洋旅游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游览环境。实施洞头群岛和南麂列岛差异化发展战略。打造洞头海岛观光、水上运动、海鲜美食、养生度假、海钓基地、游艇邮轮等大众化多样性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呵滨海旅游先行区,推进国际性旅游休闲岛建设。推动南麂旅游产业革命,重点发展海洋科普考察旅游和滨海高端休闲旅游,打造国际高端海岛旅游品牌。试行游客人数限定和旅游预约新机制,成为我国生态环保型旅游示范地。要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与手段,完善海洋旅游发展政策。构筑山江海旅游“金三角”、打造南麂岛旅游品牌、打造苍南滨海休闲度假基地、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和“渔家乐”。努力降低外资进入门槛,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大社会办大旅游。借助世界大型游轮集团将投资主要转向亚洲和中国市场的契机,推动洞头与南麂水上和空中交通建设,争取早日开展游艇游轮、水上飞机等高端海上旅游项目,促进“二岛一带”旅游互动,形成若干个国际海钓基地、海鲜美食基地、游艇休闲基地、海岛度假基地。利用瓯江口新区、瓯飞滩等围海资源和乐清、龙湾、瑞安、平阳、苍南等天然港湾及岸线沙滩,开发海涂和涉海旅游休闲项目,发展个性化滨海旅游业。加快瓯江旅游夜游项目开发、旅游客运码头与游艇专用码头建设,进一步完善瓯江沿岸的环境整治与景观改造。加快规划发展瓯江水上夜游项目与海上运动项目,大力发展海洋旅游购物与海洋海岛旅游信息产业,积极拓宽海洋旅游产业链,做大做强做足做活海洋旅游文章。
(三)切实加大对海洋旅游的宣传
要树立“市场就是做形象、做品牌就是做影响”的理念,创新旅游营销思维,充分做好品牌塑造、形象推广与渠道嫁接。把“海上温州”与“晚上温州”作为温州海洋旅游的一大品牌来策划好、包装好、宣传好。积极编制旅游宣传促销规划,制定旅游宣传促销计划。加强对目标客源市场与游客需求行为的研究,有的放矢地搞好产品宣传与市场营销。进一步研究编制海洋旅游宣传资料,积极抢占国内外主流媒体与宣传高地,整合宣传资源与力量,进行区域联合促销,如进一步深化台湾阿里山与雁荡山姊妹山、洞头海上半屏山与台湾高雄路上半屏山的互动交流。做大做响温州海洋旅游节庆活动系列。要按照智慧旅游城市创建的要求,加强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着力打造旅游行业监管平台、旅游咨询服务平台、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等一批公共平台以及智慧旅游技术应用示范基地,积极为广大市民与外来旅游者提供一站式便捷式全方位人性化的旅游信息服务网络。
(四)加强海洋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与永续利用
旅游产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和“动力产业”,旅游业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吸引投资、出口创汇、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繁荣经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在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促进和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不断的挖掘和独特的创意,离不开旅游品牌的大力打造和旅游形象的科学设计。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参与性、精神性、自主性的体验消费,在体验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旅游产业要实现从传统服务型向体验消费型转型发展,就应积极在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中融入体验设计理念。
一、体验设计概述
体验,是来自于心理学的一个词语,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来感知和认识事物的行为及过程。20世纪末,美国经济学者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引起世界很大关注和反响,使得体验经济的概念逐步传播开来。伴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体验设计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设计手段应运而生。体验设计,又叫做“主题体验设计”,即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注重增加顾客的体验,根据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来设计特色产品,让消费者在贴切的环境中消费从而获取感官体验的一种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体验设计是体验经济理念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它既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对设计者和消费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要求设计者具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对流行文化元素具有较深的理解。
二、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
旅游品牌形象是一个旅游单位在推广自身形象过程中,传递给社会大众的一个核心概念,期望得到社会的认知和认同,即所谓的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而旅游形象和城市形象有着共同的目标群体和发展目的。旅游品牌形象具有地域性、动态性、综合性、稳定性、可塑性等特征,其构成要素包括理念识别、视觉识别、行为识别三种系统。视觉设计系统是旅游设计中的重要方法,通常而言,视觉设计系统包含人-地感知形象设计、人-人感知形象设计两部分。前者包括视觉识别符号系统的设计、视觉景观的形象设计以及味觉、触觉、嗅觉等其他感觉形象设计;后者则主要是指旅游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人文环境等形象的认知设计,它主要关注旅游消费者的内心感受。
三、将体验设计应用在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中的可行性
(一)体验设计有助于拓展旅游消费者的感官体验
感官体验设计是体验设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设计类型,它立足于人的视觉体验、触觉体验、听觉体验、嗅觉体验、味觉体验等五大感官体验,从而激发人们对旅游产品或服务的体验欲望,使得旅游设计者能够根据人们的感官需要来对旅游产品、旅游形象的主题、要素、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和巧妙构筑,围绕满足旅游消费者的感官需求从而提升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价值。
(二)体验设计有助于强化旅游消费者的行为体验
行为体验设计立足于旅游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肢体参与行为,根据消费者的生理感受、生活方式、使用方法等对旅游产品进行改造和设计,从而让旅游消费者能够在参与行为中得到互动和共鸣的满足感。旅游行为体验,体现了游客主动参与的思想意识,它强调旅游消费者与旅游地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互动。
(三)体验设计有助于增进旅游消费者的情感体验
在旅游过程中,情感是人们在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体验和感受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在物质、技术的支持下,情感体验设计能够把改变以前要人来适应旅游产品的模式,而实现让旅游产品来适应人们的情感需要,从而为旅游消费者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过程中,要重视旅游消费者内心的情感诉求,使得设计后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氛围尽量能够影响旅游消费者的情感波动,能够满足人们表达或宣泄某种甚至某几种情感体验的需要。
四、基于体验设计下的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策略
(一)树立体验设计理念,科学制定旅游品牌形象提升计划
面对当前越来越激烈地竞争形势,做好长远的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是实现二者融合的前提和保证。第一,要发挥动力强劲、扩展空间广阔、资源条件优越、区位优势突出等有利条件,结合旅游业庞大的规模、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牢固的基础设施等条件,抓住旅游业亟须产业升级和文化产业亟须壮大的历史机遇,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全方位促进二者的融合发展。第二,以现代旅游需求为依据,在充分认识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挖掘民族文化特征,将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作为旅游资源充分融合到旅游发展的进程中,创造和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例如,就云南、内蒙古等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而言,应重点加强与少数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的融合,着力把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产品的开发推广中和旅游服务全过程。第三,大力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加强文化旅游精品建设,高起点策划、规划、开发、建设、营销一批精品文化旅游景区、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文化旅游演艺节目和文化旅游线路等文化旅游产品。
(二)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积极打造体验式旅游精品
一是要注重规划引领。高度重视规划对体验式旅游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聘请国内外体验设计相关领域的专家,积极将体验设计理念融入到本地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发展战略纲要、总体规划项目策划之中,从而根据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开发利用情况、旅游发展变化等新情况进行及时修订和调整,更好地体现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效果。二是要注意旅游资源整合,可以依托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整合并凸显红色旅游、人文旅游、生态旅游等资源特色,实现体验式旅游的系统化和延伸化。三是要注重体验式旅游项目开发。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传统山水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发展体验性、⒂胄韵钅俊1热纾依托红色旅游开展角色代入的游击战项目等;依托农业旅游开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知识教育、无公害蔬菜餐饮于一体的旅游项目,依托峡谷山水开展蹦极、攀岩等体验式项目。
(三)加快旅游基础建设,为体验式旅游创造良好条件
吃、住、行、游、娱、购是旅游消费者的重要体验要素,均涉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因此,相关部门和景区必须因地制宜,妥善配置,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协调推进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旅游投入,通过采取资本运作和市场经营手段,实行收入分成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外资或内资进行旅游Y源的开发和运营,满足日益增加的游客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基础设施,例如,可以探索在市内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实行门票、旅游专线、居住等一站式服务体系,把市内散客集中起来,为旅游消费者获取愉悦的体验式旅游提供方便。
(四)强化旅游宣传营销,提升体验式旅游项目的知名度
一是要创新体验式旅游宣传方式。把体验式旅游旅游宣传与经贸、会展、节庆活动、文化交流、对外交往活动以及招商引资等有机结合起来,把旅游宣传促销贯穿到广播、电视、网络、酒店等各个环节、细节中去,形成旅游宣传促销的立体优势。二是要加大区域旅游合作促销力度。在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促、客源共有的基础上,扩大与周边旅游地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将体验式旅游项目资源更好地推广出去,形成区域内旅游互惠共赢的发展格局。三是要完善体验式旅游网络体系。与全国著名旅游城区联网,旅游资源信息,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体验旅游和消费。此外,还可以通过制作光盘、画册、画片、摄影专集等形式,拓展体验式旅游项目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氛围。
(五)促进旅游商品创新,延伸体验式旅游产业链
一是要发挥政府主导,促进产学研结合。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大对体验式旅游商品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健全旅游商品设计研发体系,提高体验式旅游商品文化内涵。二是要创新体验式旅游商品销售模式。商业模式实际上就是管理模式,就是企业获取效益的途径、方式和方法。借助已经获取成功的知名旅游品牌影响力,通过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扩大体验式旅游特色商品的影响力,实现体验式旅游项目与服务线上销售和线下渠道的完美结合。
五、结语
一、"三划"问题
1.编制好旅游发展规划。要精心编制出符合南岳实际、符合当今世界旅游经济发展规律,有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中长远旅游发展规划。要通过建立健全规划体系,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引导旅游资源开发。要加强规划引导,注意在开发中突出特色、突出品位、突出精品。要建立和推行旅游规划资质审查制度和旅游规划论证、评审制度,确保旅游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同时要加强对规划的管理和实施监督。
2.搞好旅游形象策划。要全面实施CIS战略(形象设计战略),根据"五岳名山"和"中华寿岳"的资源特点,着重做好南岳旅游总体形象的策划与设计,使南岳旅游品牌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要抓紧完成南岳旅游总体形象、主题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的策划和设计工作,并聘请好旅游形象大使,组织全国知名词曲作家为南岳创作一组旅游歌曲,制成MTV,传唱大江南北。为切实推行此项工作,要组建南岳旅游策划中心,专门负责抓落实。
3.做好旅游项目企划。旅游及相关部门要精心组织,做好一批旅游项目的企划工作,争取国家、省、市批立项目、拨给资金,吸引客商前来投资置业,实现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和成功运作。
二、"三化"问题
1.注重旅游营销个性化。要实施大联合促销。积极实行跨区域促销,在宣传促销上加大区域协作力度,加强省内区域间合作和周边省市的协作,特别要加强"五岳"之间的联合促销,真正打响"五岳"牌。同时,与长沙的岳麓区、桂林的阳朔等地建立旅游黄金搭档关系,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客源共享。要强化营销整合。要对全区节庆旅游和主题活动进行整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采取有分有合的办法,高起点、大气魄举办好"中国南岳衡山寿文化节暨庙会"活动,并不断提高办节水平,办出特色、办出品位、办出新意、办出影响、办出效益。
2.推进旅游企业集团化。要通过联合、兼并、买断、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把全区所有旅行社组成一家公司,索道、客运公司捆绑在一起,宾馆饭店联合经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尽力克服势单力薄、各自为战的弊端,抵御中国加入WTO境外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带来的冲击。
3.实现旅游产业信息化。要适应世界网络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加快利用科技创新成果的步伐,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信息化,尤其要建立宽带网,开展网上促销,发展旅游电子商务。要把南岳旅游网站建成一个高水准、高效能的专业旅游网和政府网,并与全国知名综合网站、精品旅游网站链接,实现旅游网络化。
三、"三提"问题
1.文化品位提升。南岳发展旅游的最大优势在文化,最大卖点也在文化。要进一步对福寿文化、湖湘文化、宗教文化、祭祀文化等作深层次挖掘,营造文化氛围,抓好文化细节,全面提升旅游文化品位。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兴建好"南岳文化长廊",融入博大精深的南岳文化,使游客在览胜观奇之中,知晓历史渊源,感受文化熏陶。特别要挖掘好方广寺、邺侯书院的文化内涵,发挥湖湘文化特色,奠定南岳作为"湖湘文化发样地"的至尊地位。
2.环境品位提优。要优化硬环境。全面实施ISO14000战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争取通过国际认证。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推行绿色经营、绿色开发,如倡导绿色饭店、生态性开发,促使南岳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要优化软环境。全面推行CS战略(游客满意战略),积极实施ISO9000战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际认证,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要继续深入开展"笑迎天下客,满意在南岳"等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区人民文明素质,努力创造"景点佳、秩序好、环境美、服务优"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3.建筑品位提质。南岳城(景)区建筑要突出个性特色,恢复古风古韵魅力。古镇四街建筑要复古,形成古色古香;城镇新区建筑要创特,既要符合整体规划,又要体现独特个性,还要富有现代气息;景区建筑要与风景区相协调,做到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要突出抓好庙西小区。朱陵宫等一批重点建筑,建出特色、建出精品。
四、"三调"问题
1.调整旅游市场结构。要坚持省内市场与省外市场并举、香客与游客并重,抓重点市场促新兴市场,抓老客户促新客户。要把客源市场重点转移到游客身上,紧紧瞄准省内都市消费群,响亮打出"其实你不用去远方,南岳自有美好风光"的口号,大力倡导"衡阳人游南岳"、"湖南人游南岳"。同时要努力开拓邻省和沿海市场,重点放在粤港澳等地,通过立体促销,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南岳观光,提高游客档次,改善游客结构。
奋斗目标是:全省接待国内游客3.3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350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5%和15%;旅游总收入2900亿元,同比增长19%。
一、立足全局,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
(一)积极融入全省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机遇,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争取省委、省政府上半年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争取省人大支持下半年完成《山东省旅游条例》修订工作,从立法和政策层面确立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定位。借助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将旅游业融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重点支持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水城联合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以打造温带滨海旅游连绵带为目标,全面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规划》,重点开发滨海度假酒店集群,力争年内开工一到两个重点项目。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选择一处较大岛屿或宜于封闭的半岛,争取享受国家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有关政策。利用国家准许外国籍邮轮在华多点停靠政策,加快半岛邮轮码头建设,着力构建青岛、烟台、威海三大停靠港,逐步将青岛港打造成邮轮母港。
(二)高质量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始终把旅游大项目建设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三季度召开第三次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现场会,重点推动改造提升一批传统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一批休闲度假高端旅游项目,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力争全年新增4a级以上旅游景区15个,完成旅游投资1000亿元。推动泰山、“三孔”、蓬莱阁、刘公岛、崂山、南山等著名景区,配套开发演艺、餐饮、住宿、购物项目,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抓住国家扶持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机遇,加快发展以沂蒙老区为中心的红色旅游。加大旅游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力度,推出一批市场潜力大的重点项目和创意,参加国际性、区域性重大经贸、旅游招商活动。抓好省委、省政府去年在香港、日本、韩国举办的大型招商会签约旅游项目的跟踪落实。发挥《全省重点旅游项目进度数据库》的作用,对在建、拟建、签约重点旅游项目进展情况实行月调度和动态管理。进一步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引进国外著名旅游规划咨询公司进入山东旅游规划市场,与国内、省内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共同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和重要旅游城市、跨区域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省重大旅游项目专家评审制度。与省相关部门合作,研究制订《新文化旅游遗产标准》,引导重点旅游项目强化文化支撑,精细施工,高效管理,培育“遗产型”旅游项目。
(三)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参与三次产业结构性调整,着力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精品培育成旅游产品。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共同开发产品、培育市场、完善保障机制,引导旅游消费。围绕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加强与文化部门合作,探索建立部门合作机制,共同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培育文化节庆、旅游演艺以及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
(四)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继续实施旅游大企业培育工程,全省重点培育10个左右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选择一批规模实力较大的旅游企业集团,如山东银座旅游集团、烟台南山旅游集团、青岛城投旅游集团、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等,支持其开展跨地区、跨行业战略重组。支持山东黄金集团、鲁信集团、青啤集团、烟台张裕集团、潍坊景芝酒业集团、德州皇明集团等,将旅游板块做大做强。支持鲁商集团利用其商业网点和销售平台,进行食、住、游、购、娱旅游要素一体化开发试点。打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整合资源,组建一批以旅游为主业的综合性旅游大企业集团。
二、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产业
(五)推动各级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升级。以“五级联动创优工程”为抓手,一是在县级以下重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利用中央和省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强旅游项目、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旅游引导标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县域旅游服务功能;引导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突出生态、乡村、民俗特色,完善旅游要素,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力争全年新增3—5个旅游强县、30个旅游强乡镇、50个旅游特色村。二是对照优秀旅游城市评选条件,指导全省35个优秀旅游城市严格按照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标准修订城市旅游规划,重点加强城市旅游集散、咨询、救援、自驾车营地体系,城市特色街区、城市美化亮化和夜生活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城市旅游功能和旅游要素的聚集度,加快从“旅游城市”到“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转变。三是引导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泰安、济宁曲阜全省首批6个优秀旅游城市,学习借鉴杭州、大连、成都创建最佳旅游城市试点市的经验,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文化景观以及城市发展水平,高水平规划筹划,开展最佳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重点培育在国内外有特色、有竞争力的项目,加强对唯一性、代表性文化资源的保护,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多语种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游客和市民的满意度。下半年,省旅游局组织国内外专家对启动创“最佳”的城市进行评估检查,择优向国家旅游局推荐,打造二至三个国际知名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 (1) 测绘工作计划
2011年人民检察院工作计划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水管所年终工作总结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六)开展“旅游质量提升年”活动。将2011年确定为“好客山东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出台《好客山东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加快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一整套涵盖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接待服务、旅游安全管理的旅游标准体系。深入宣传推广《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在全省服务业行业组织开展“好客山东”服务竞赛活动,评选出“好客服务”100名金质奖、1000名银质奖、10000名铜质奖,营造人人代表“好客山东”、处处体现“好客山东”的社会氛围,履行“好客山东”的庄严承诺。把《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落实情况纳入对优秀旅游目的地、省级旅游强县、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以及星级饭店、a级景区、a级旅行社的创建标准和复核、暗访内容。以贯彻《旅行社条例》和《实施细则》为契机,加大对旅行社的管理,严肃查处超范围经营、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运用市场机制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扶强扶优、优胜劣汰的旅行社管理机制。严格对外省旅行社驻鲁办事处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全面加强旅游诚信建设,开展诚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健全完善旅游目的地环境评价体系,组织开展游客满意度测评,定期《山东省旅游质量公报》。
(七)加强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正式启用旅游卫星帐户统计体系,建立山东旅游资源数据库。发挥信息化在提升服务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旅游数字化平台建设,形成覆盖全省各级旅游管理机构、各旅游企业的省级目的地数字旅游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12301”旅游服务热线功能,畅通投诉渠道。加快推进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的数字化建设,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4星级以上旅游饭店以及3a级以上旅行社要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推广旅游品质保障系统。整合各类旅游“一卡通”,推广使用“好客山东旅游卡”,完善提升功能,形成全省统一,集旅游咨询、城市交通、游览、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于一身的便民利民惠民“旅游一卡通”。
(八)认真落实全国旅游减排规划。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广泛引入低碳发展模式,鼓励支持各类旅游企业广泛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突出抓好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的节能减排。争取国家旅游局支持,依托德州皇明集团太阳谷微排国际酒店制订国家星级旅游饭店节能标准,力争全省旅游饭店、旅游景区节水节电量每年同比下降5%,提前一年实现国务院提出的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的目标。大力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理性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三、转变市场营销方式,培育旅游消费热点
(九)将“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的重点由推介形象为主向推介形象、营销产品并重转变。围绕打造“好客山东”旅游产品品牌体系,强化全行业的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意识,区分不同市场需求,加大产品开发营销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涉旅企业参与的原则,形成产品开发营销的工作机制和政策引导机制,加快实现从以资源换市场向资源换市场、市场换市场“双轮驱动”的转变,即依托9400万人口庞大的省内旅游市场,与友好城市、主要客源地、区域旅游合作伙伴等建立市场互换机制,互为客源、互为市场、互利共赢。各市要重点面向国内市场,通过区域旅游合作,推出地方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旅游产品。省旅游局重点与港中旅、中青旅、上海春秋国旅、康辉国旅、携程等战略合作单位以及境外大旅行商合作,面向日韩、俄罗斯、东南亚、港澳台等主要入境旅游市场,组织引导旅游企业开发推出一批历史文化、滨海度假旅游产品。与北京、上海、广州等欧美远程游客中转站城市合作,推出一批对接连线的旅游产品,间接吸引欧美远程游客。全省重点培育“观世博、游山东”和“好客山东贺年会”两大产品。“观世博、游山东”要以“唱响好客山东、喜迎世博宾朋”为主题,以文化旅游和滨海生态旅游为重点,整合全省重点旅游景区、重大旅游节庆活动以及鲁菜资源,扩大影响面,增强吸引力。在办好首届“贺年会”的基础上,7月份启动“贺年会”筹备工作,提前动手,创新策划,丰富内容,科学安排,办一届高水平的“贺年会”。
(十)将市场开发与培育旅游消费结合起来,促进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协调发展。加大对发展旅游消费重大意义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对发展旅游消费重要性的认识。继续组织开展“山东人游山东”活动,与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委、教育等部门合作,推动开展职工带薪休假旅游、修学旅游、老年旅游以及家庭旅游。与省邮政公司合作,实施“旅游下乡工程”,发挥城市带动农村、旅游带动农业的作用,实现城乡旅游市场的互动。出台《山东省全民旅游休闲纲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惠民措施,扩大出游规模,提高出游率,培育城乡居民新的生活方式。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开展“全国百城游山东”活动,重点开发环渤海、长三角市场,拓展珠三角、中原、东北、西北市场。把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开发作为扩大旅游消费新的增长点,培育一批山东著名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品牌,创建旅游商品营销联盟,推进联销经营。紧紧抓住世界经济普遍回暖、入境旅游市场日趋活跃的机遇,大力开发入境旅游市场。对日韩、港澳台、东南亚等近距离入境旅游市场,实行“以出境游促入境游”,建立客源互动机制,促进主要入境旅游市场实现较快增长。进一步完善入境旅游奖励政策,调动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开发入境旅游市场的积极性。将出境旅游纳入统计考核指标。 [2] 测绘工作计划
2011年人民检察院工作计划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水管所年终工作总结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十一)创新鲁菜,发展文化主题酒店,培植旅游消费新的热点。以“贺年会”为平台,实施鲁菜振兴规划,扩大鲁菜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餐饮在旅游要素构成中的市场份额。争取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鲁菜创新发展的意见》,重点支持鲁菜创新和人才培养。按照养生、绿色的原则,加快鲁菜标准化建设。在星级饭店、旅游餐馆,以及纳入“鲁菜馆”管理的社会餐馆等,全面推广鲁菜,支持涉旅饭店、餐馆等培育1—2个特色鲁菜菜品。着力培育以鲁菜为主体的“贺年宴”品牌,将“贺年宴”打造成弘扬鲁菜文化、培育创新型鲁菜人才的重要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饭店品牌,支持鼓励发展形象鲜明、有齐鲁文化特色的主题文化酒店。将“山东客栈”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主题酒店。
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和旅游部门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十二)全面推进职业化导游团队建设。严格职业化导游团队的准入。对职业化导游团队导游实行分级管理,推荐一批高素质的职业化导游,参加接待国家级、省级、市级不同层次的重大政务接待活动。对在岗并经过考核合格的职业化导游员给予一定的政府津贴,并享受不同的出国考察、奖励、免费培训政策。实行动态化管理,对不符合职业化导游团队条件的导游实行退出机制。支持泰山、三孔、蓬莱阁等著名景区开展聘请退休老教师、老专家等从事高层次导游服务工作试点。
(十三)加大旅游人才选拔培训力度。组织鲁菜研究所、山东旅游项目策划中心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高管人才。上半年省市旅游部门、旅游企业联合,举办大型山东旅游人才招聘会,聚合各类人才参与我省旅游建设。以服务全省旅游发展为基点,充分发挥山东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在旅游培训、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把山东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培育成全省旅游人才培训的主渠道。鼓励和组织有关高校与专家开展山东旅游的重大课题研究。支持省内高校重点旅游学科建设。进一步健全省、市、县、旅游企业四级培训体系,加大对旅游培训的投入,提高培训层次和质量。
(十四)加强旅游部门执政能力建设。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市县旅游部门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创造性地落实“三定方案”,全面提高旅游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加强旅游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省旅游专家委员会在旅游创意、项目策划、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作用。继续举办“旅游创新奖”,用好“旅游局长博客群”,广泛吸纳网友的意见建议。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常态化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更加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调查研究,狠抓工作落实。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级旅游部门要结合“文明机关”创建工作,大力弘扬“热情好客、认真办事、创新务实、勇于奉献”精神,培育“好客山东”机关文化,率先成为“好客山东”的践行者。
3 测绘工作计划
2011年人民检察院工作计划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关键词] 阿坝州 经济开发 旅游 调研
一、阿坝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十分薄弱,缺少独具特色的文化精品旅游项目
目前,阿坝州人文旅游资源经过挖掘和整理已初现轮廓,但在具体运作中仍然十分欠缺,未能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精品旅游项目,制约了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化。突出表现在“以自然观光为主,民族文化氛围不浓”,旅游业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研修的复合型旅游业发展力度不够。整合自然生态与藏羌文化资源力度不够,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品位。
(1)演艺团体节目雷同,特色不鲜明。以舞台艺术演出的形式展示藏羌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的各演艺团体,民族歌舞表演节目雷同,特色不鲜明,缺乏感染力和震撼力,未能充分展示阿坝州藏羌民族文化的魅力。
(2)游客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娱乐性,趣味性等体现不足。缺乏具有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支持和人文风情文化氛围的烘托,难以留住游客。
(3)茂县、理县、汶川作为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但羌文化氛围不浓。
2.旅游商品开发严重滞后
绝大多数商品包装上写着“九寨特产”字样,但却不是本地生产,本地产的少且末形成产业链。旅游商品和纪念品附加值不高、工艺特色不鲜明、地方特色不浓郁。蕴涵地方特色并具有吸引力的纪念品不多见,罕有叫得响的品牌。就目前整个旅游商品市场来说,比较有特色的一是“格桑花牦牛角梳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的牦牛角制品系列,采取“前店后坊”销售方式,市场实现很好;二是茂县的“羌寨绣庄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藏羌民族服饰及羌绣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其产品民族特色浓厚,多次在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礼品博览会上获奖,但其产品实用性不强,档次不高,做工不够精美,产品设计单一,如不加以创新,在旅游商品市场上将失去优势地位;三是“四川红星领地酒庄有限公司”生产的红星领地葡萄酒,具有明显的地域酒庄葡萄酒特色。酒庄建设规划将民族文化与葡萄酒文化融为一体,实现绿色葡萄酒产业、生态旅游产业、民族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模式,前景看好。但仍需在产品包装、市场定位、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品牌分类上下工夫,挖掘潜力。
3.旅游产业链条不长,经济拉动效益不强
旅游业是一个带动能力极强的产业,它的社会性、综合性很强,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但是目前阿坝州旅游业主要停留在“看”的阶段,还算不上“游”,在“九环旅游线”上游客的停留时间平均为两天,游客反映的“拼命旅游”现象值得深思。同时,旅游收入主要来源于景区门票收入。旅游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未能挖掘出来,如何增加旅游者的停留天数,提高游客人均消费支出,是增加旅游收入的关键,也是旅游二次创业努力的方向。
4.旅游市场秩序混乱,行业自律机构不健全
主要表现:一是存在“零团费”、“零房费”现象,导致宾馆饭店服务质量降低、亏损经营,游客投诉时有发生。二是购物点多、购物市场不规范。三是导游“回扣”现象严重。
具体讲:一是宾馆饭店数量多,但档次低。“九环”线有四万二千多个床位,但市场需求仅二百多万次,床位过剩,造成低价恶性竞争,“零房费”经营。二是旅行社对导游实行“零工资”制,这是旅游市场秩序混乱之根源。旅行社不给导游工资,导游收入只有来自宾馆饭店、演出团体、购物点的回扣,不仅损害游客利益,同时,对旅游市场秩序扰乱极大。这个问题不彻底解决,旅游市场的治理将很难落到实处。
结合调查分析,我们对阿坝州旅游的总体印象是:
第一,阿坝州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九寨沟、黄龙”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第二,阿坝州“大九寨”文化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存在“虚、死、散”的不足;第三,阿坝自然旅游资源世界一流,文化旅游资源独具魅力,但两者的结合不够;第四,阿坝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二次创业必将实现阿旅游的再次腾飞,助推阿坝经济再创新高。
二、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实施阿坝旅游二次创业
1.明确目标,理清思路
阿坝州旅游资源要以规划为前提、保护为核心、管理为关键、文化为灵魂、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和资本为纽带来充实完善阿坝州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为阿坝旅游二次创业指明了方向。站在战略高度,实现一个目标:“建设全国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四川省的国际旅游通道,四川旅游的“航空母舰”。
提升两个含量:文化含量,科技含量。
实现两个转变:旅游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观光与文化、休闲旅游相结合”的转变,客源市场由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共同发展的转变。
2.实施四个战略
(1)――品牌化战略,打响六大品牌:“九寨沟――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品牌”,“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故乡自然生态旅游品牌”,“羌族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旅游品牌”、“嘉绒藏族文化及民俗风情旅游品牌”,“艰苦卓绝・革命奇迹的红色旅游文化品牌”,“川西北大草原风光旅游品牌”。
(2)――特色化战略:突出自然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深度开发休闲、度假、科考、生态旅游,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
(3)――多元化战略:融资方式多渠道、旅游产品多样化、宣传促销多形式,吸引游客多层次。
(4)――产业化战略:延长旅游产业链,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项目,以旅游业为纽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实现五个突破
(1)在展现藏羌民族文化上实现新突破。推出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旅游项目、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充分展示藏羌民族文化的神秘魅力;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充分体现物化的民族文化;建设一批体现民族特色的建筑物。
(2)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创新经营机制,实现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促进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转变。创新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成立阿坝旅游投资公司、土地投资公司等,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建设。创新营销机制,对阿坝州旅游进行整体设计、策划和包装,提高旅游宣传整体效果,提高拓展国际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能力。创新激励机制,重奖对旅游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3)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上实现新突破。建设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必须具备一流水平的人才队伍。采取多种形式聚集人才:与高校联合培养旅游专业人才,高薪聘请高级旅游策划师作项目策划,引进一批专家研究阿坝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养使用力度。
(4)在资源保护和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保护为开发,开发促保护”的思路,加大保护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将九寨沟管理局的经验在全州推广。
(5)在宣传促销上实现新突破。提高宣传促销的创意和策划,在稳定国内游客市场的前提下,重点发展高端游客和国外游客,宣传促销应做到将“阿坝旅游”做整体宣传,而不是宣传某几个景点。
4.为实现上述五个方面的突破,阿坝州旅游二次创业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将文化资源变为旅游产品:二次创业的核心内容。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通过旅游景观或旅游项目将文化旅游资源体现出来。要巧妙地将文化内涵和旅游者需求结合在一起,着重发展参与性、体验性旅游项目,提供旅游者可以体验的项目,拓展其文化内涵,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文化的本来面目。
①倾情文化事业的发展,保障必要的经费投入。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必须遵循一个规律:要先有文化事业的发展才谈得上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旅游二次创业过程中,首先要繁荣阿坝州的文化事业,为此,政府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②打造大唐松州古城文化旅游。在古城内打造一个全新的体验项目――“仿唐世界”。项目开发理念是“再现盛唐遗风”,融回族文化、藏羌文化,茶马古道文化于一体。这里面可以设计很多有趣的项目。如:让游客在“大唐松州古城”中以一个唐朝古人身份进行休闲体验;游客按照角色更换服饰(可以是松赞干布,也可以是文成公主,还可以是薛涛或者其他人物);不能有电话、手机,如有要事,可以通过古代的邸报或圣旨传达。
③加大对羌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建立羌族文化旅游目的地。茂县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以此为品牌,打造羌族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全方位展现羌族文化,将其打造成为九环旅游线上羌族民俗风情旅游精品。将茂县过境旅游发展为“羌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建立“羌族文化旅游圈”,辐射汶川、理县。把位于茂县的“中国羌族博物馆”打造成为九环线上的文化亮点。
④按照“突出特色、深度挖掘、精心打造、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要求,重组演艺市场:一要突出特色。打造“嘉绒藏族文化”表演团体,“安多藏族文化”表演团体,“羌文化”表演团体,“白马藏族文化”表演团体,“文化”表演团体。要求各表演团体风格独特、特色鲜明、节目不交叉、不雷同。二要深度挖掘。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进资深望重的专家、策划师,与本地民间艺人、专家学者一道挖掘、整理、提炼、保护藏羌文化。三要精心打造。在深度挖掘、提炼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舞台艺术手段提升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塑造“大九寨”表演品牌。四要市场运作。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政府不要干预过多,让市场选择,优胜劣汰。五要规范管理。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构,逐步解决演出市场低价抢客源以及驾导人员“吃回扣”等问题,处理好繁荣演出市场与驾导抵制演出市场的问题。
(2)重视全州旅游规划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做到有规划就有投入、有执行。在调研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旅游规划的执行缺乏严肃性和连续性,比如:今年投资开发这个景点,明年又可能转向投资开发另一个景点,使本来就有限的开发资金未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规划是发展旅游的前提,阿坝州制定出了《阿坝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需要的是重在执行。因此,二次创业必须将全州旅游规划作通盘考虑,并注重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3)加大对特色旅游商品的投资和研发力度。长期以来,政府在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方面的投入几乎没有,这也是阿坝州旅游商品市场发展不好的原因之一。建议: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全州丰富的旅游商品资源和民族文化背景,将民族文化和山水特色资源与传统民族商品有机结合起来,赋予其生态、文化、科技要素,大力开发新型旅游商品。二是在旅游商品开发上,要具备实用性、纪念性、艺术性、民族性。三是把旅游商品开发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加工基地。
(4)重金打造与“九寨、黄龙”齐名的“秀美大草原旅游文化圈”。成立大草原风景区管理局,着力打响大草原旅游品牌。一是以红原、阿坝为中心,辐射草地四县,打造与九寨、黄龙齐名的旅游品牌―“秀美大草原旅游区”。二是以藏传佛教文化为底蕴,以寺庙为依托,开发宗教文化旅游。三是以安多藏族文化为底蕴,以游牧文化为载体,建立原生态游牧民风情旅游村,将原始游牧部落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融入旅游中(如让游客参与挤奶、剪毛等牧民生产活动,体验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获得独特的感悟与体验),其形式是原始的,内容是现代的。四是成立大草原自驾游出租汽车公司,打造“草原自驾车(自助)旅游乐园”品牌。
(5)用文化这根线将全州零散的红色旅游资源串成一条链,科学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以建成中国旅游目的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目标,坚持走“板块式”开发之路:西北板块――大草原;西南板块――大渡河;东北板块――川主寺;东南板块――岷江大峡谷。将文化、藏羌文化融为一体。积极推出一批红色旅游开发项目,如餐、过草地体验项目等。用现代光电技术模拟和再现当年过雪山草地时的情景,让游客如临其景。在确保游客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爬雪山、过草地体验游等。
(6)启动三大工程:建设游客集散中心,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大型旅游项目。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建立游客集散中心。集散中心应配套有旅游解说系统、求助系统,交通系统、各地景区景点标识牌等,配有研发中心,围绕旅游六大要素研发商品,实现生产与销售。
5.设想
(1)在红原县建立“大草原游客集散中心”,根据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有五个通道,即:若尔盖、阿坝、马尔康、黑水、九黄机场,将这一片区旅游连在一起,但旅游产品开发必须做到一个地方一种特色,独一无二,否则,集散中心将失去意义。
(2)在松潘川主寺镇建立“九寨、黄龙游客集散中心”,其具有陆空交通网络优势(九黄机场),又位于“九寨、黄龙”黄金旅游线路中枢,将九寨、松潘、茂县、理县、汶川等旅游景区、景点连成一片。也必须做到一个地方一个品牌、一个特色,绝不交叉重复和雷同。
这两个集散中心将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从而延长了旅游产业链条;二是游客可以慢慢地品味“魅力阿坝”,改变目前游客“拼命旅游”的现状,从而提升阿坝旅游的整体形象。
设计精品旅游线路。旅游线路和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旅游线路设计科学、合理,有利于增强阿坝旅游整体吸引力,从而发挥旅游集散中心的重要作用。旅游线路的设计是为了将各具特色的众多旅游资源串在一起,做大做强。
开发一个大型旅游项目。如何建设一个大型旅游项目对于阿坝旅游二次创业十分必要。
设想:项目要涵盖阿坝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阿坝整体旅游形象,展示“魅力阿坝、神奇阿坝”。要不惜重金,聘请高级人才策划。
6.加强对旅游市场管理的力度,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1)重视制度建设,提高导游队伍整体素质。针对现行体制对导游难于管理,漏洞较多等问题,一是设立导游服务中心。由中心管理和培训导游,由旅行社按合同制负责管理。二是针对导游私拿回扣问题,推行公开合法的佣金制度。服务中介费以佣金形式返还旅行社,再由旅行社和导游按比例分配,而不得用现金直接支付给导游,更不允许私下收受回扣。三是实行导游基本工资制度。
(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搞好旅游市场治理整顿。政府主导是搞好旅游市场治理整顿的关键,市场整顿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型的作用。从省上出台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措施。对旅行社(尤其是中小型旅行社),加强和改进管理,强化优胜劣汰机制。
(3)加强舆论监督,监督旅游市场体系建设。在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加强旅游市场监督体系建设,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机制的作用,对查处不严的要通报批评,予以曝光。严重的要责令整改后方可开业。
(4)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逐步实行本州导游地界制度,凡进州旅游团队由本州导游服务,规范导游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树立“游客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让导游成为阿坝旅游的“形象大使”。
参考文献:
[1]高言弘:民族发展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2]叶坦:区域经济与民族振兴[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