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弗洛伊德名言

弗洛伊德名言

时间:2023-05-29 18:25: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弗洛伊德名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弗洛伊德名言

第1篇

关键词:本我;自我;超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191-01

《钟形罩》是美国著名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于1963年1月正式出版,是以西尔维娅・普拉斯早年生活的主要经历为蓝本,因此被认为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叙述的是19岁的女大学生埃斯特在一次时装杂志征文比赛中脱颖而出,被邀请免费到纽约某杂志社实习一个月。正是这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埃斯特的内心遇挫。紧接着实习之后的一连串不如意事件导致埃斯特精神崩溃,试图自杀,未遂,之后被送到精神病院治疗,最后带着疑问出院的故事。小说以第一人称直接叙述了女主人公埃斯特的心路历程。

1923年,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提出了“人格三部结构”说。他认为,人格是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部分所构成。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三部人格结构说”来论述埃斯特如何从理智走向疯癫。

一、自我――令人羡慕骄傲的埃斯特

“自我”,代表着理智和审慎,指人格中的意识结构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它代表理智与诚实,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按照现实原则,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适当满足。它的大部分精力消耗在对本我的非理性冲动的控制和压抑上。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自我具有防御职能和中介职能。

“从小到大我一直对自己说,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学习、读书、写作和工作就是我想做的事情,而且,似乎确实如此,什么都很出色,功课全优,甚至到我上大学时这种势头也无人可挡。”来纽约实习之前的埃斯特是老师同学眼里的佼佼者,父母眼里的乖乖女。埃斯特在学校各门功课都能拿优,就连她“感到恶心”的物理课,根本不想学的化学课也会拿个“不折不扣的优”,“我觉得自己简直是个天才”,埃斯特这样认为自己。她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受自己理智的控制,“自我”发挥良好的作用。

二、本我――活在迷茫之中的埃斯特

“本我”,代表着人格中未驯化的那部分激情,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它像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它按照快乐原则,急切寻找出路,一位追求满足。

埃斯特在纽约杂志社实习的一个月,使她有机会经历繁华的都市生活。在纽约,有三位性格迥异的女性走进埃丝特的生活:多琳、贝特西和杰・西。多琳是位透露着叛逆的少女的代表,有着丰富的社交经验,她在男性面前展露的魅力与手段令埃斯特心驰神往却又自惭形秽;贝特西生活的最大目标就是成为贤妻良母,偏偏这种角色定位与埃斯特的个性背道而驰,所以她本能地排斥贝特西;杰・西则是埃斯特比较喜欢的老板,在埃斯特眼中,她虽然丑但是个有头脑,会好几种语言,认识杂志编辑这一行所有的一流作家的事业型女性。然而,杰・西的成功是以牺牲女性特征为代价的。埃斯特虽然向往一个成功的事业,但又不想过丧失女性魅力的刻板生活。多琳和贝特西代表的形象使埃斯特感到有所缺憾,杰・西代表的形象却让她更失望。面对身边的各色人等,使这位来自波士顿的质朴少女感觉到迷惘与无助。终于受外界的压抑,埃斯特潜意识的“本我”暴露了,不知自己该如何摆正自己,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迷失。

三、超我――走向疯癫的埃斯特

“超我”,指人格中最文明最道德的部分。它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按照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达到自我典范。在弗洛伊德看来,上述三者保持平衡,就会实现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导致神经症。

埃斯特在实习期间接触的三位男性也给埃斯特的精神带来重创。“巴迪・威拉德是个伪君子”,他瞧不起诗人,认为诗是“一粒尘土”,与埃斯特相恋期间跟女招待还有染,这使埃斯特愤愤不平,“打算一劳永逸地甩掉巴迪”。康斯坦丁是位同声传译,带着埃斯特去联合国大厦,在那里埃斯特“平生第一次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废物”,“我唯一擅长的是赢奖学金和奖品,这个时代快要结束了。”马科是个憎恨女人的人,埃斯特第一次遇见这样的男人,就因为埃斯特的一句话说的不中耳就对埃斯特大打出手,嘴里还骂着“母狗”。埃斯特的身边没有一个她认同同时也认同她的人,此时埃斯特精神已经面临恍惚了,人格三部结构发展已经处于不平衡状态。从实习班回来之后,一心盼望的写作训练班也没有录取她,这对埃斯特来说是一重大打击,此刻,埃斯特“有整整三个星期没有洗头,有七个晚上没有睡觉了。”她不驯服的“本我”,迷茫的“自我”,带领她走向疯癫的“超我”。

参考文献:

第2篇

乙:我行不行?

甲:那一般人不行,我要考考你。

乙:我是地瓜,不怕烤!

甲:相声艺术说学逗唱,你怎么样?

乙:不怕!

甲:这样吧,来段绕口令吧。

乙:简单!

甲:你熟悉的不行,我说一段你绕。

乙:好。

甲:听好:男文人离了女人不行,女人离了男文人行,女人离了男文人行,男文人离了男人不行——

乙:(就此绕口令)

甲:还是个好烤地瓜。

乙:什么乱七八,今天你是什么主题?

甲:文人与女人。

乙:你是离不了女人啊。

甲:你能离了?

乙:目前还离不了。

甲:你离了离不了无所

甲:你与女人无故事,我是说的文人。

乙:文人离不了女人,我知道。

甲:文人离了女人成功的很少,

乙:经典!说说吧。

甲:资本论你知道谁写的?

乙:资本家?

甲:马克思!看来你无知。

乙:男马克思是女马克思?

甲:!

乙:说吧?

甲:你知道吗,没有燕妮的相伴马克思就完不成资本论。

乙:经历了风风雨雨,这是爱情。

甲:没女人不行。

乙:再说。

甲:《红与黑》你知道吗?

乙:红是男的黑是女的?

甲:放屁!是本小说。

乙:怎么了?

甲:司汤达与105个女人有染写出了这本世界名著。

乙:女人真是好东西!

甲:罗密欧朱丽叶你知道吗?

乙:不知道,有故事?

甲:不知道就不说了。欧也妮葛朗台你知道吗?

乙:不知道,怎么别扭?

甲:不知道就不说了,奥巴马你知道吗?

乙:昨天知道的,美国前总统。

甲:放屁!才上任的。

乙:戴绿帽子了?

甲:还没。他为他老婆买鞋你知道吗?

乙:什么事?

甲:各大超市转了个遍,买回家一看。

乙:破了?

甲:不是破了,是中国造的。

乙:女人乃小人难养也!

甲:什么屁话!你知道郁达夫吗?他最爱的女人是陆小曼。

乙:有故事?

甲:陆小曼喜欢花钱,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拼命的挣,到处讲课,最后飞机失事,他也罹难。

乙:为爱献身啊!

甲:你知道凯撒大帝吗?

乙:略知。

甲:他看到他的在他的敌人那边,宁愿放下武器不战而死。

乙:男人中的精品!

甲:叶芝你知道吗?

乙:不知。

甲:他就因为暗恋一个女人成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伟大诗人。

乙:我知了,《当你老了》这首诗,我谈恋爱的时候还用过。

甲:用来骗女人,也是故事。

乙:算了,谁没骗过女人!说你的吧。

甲:西施你知道吧?

乙:知道。

甲:知道不说了,杨贵妃你知道吧?

乙:专害皇帝。

甲:知道就不说了。

乙:你就不知道点近的?

甲:这我知道得很多很多。李宗仁的黄昏恋,顾维钧的桃花运与政治生涯,傅仪与李淑贤人本之爱的复苏,梁启超“平生不二色”的海外艳遇,天皇明仁的球场之恋,国际艺术大家庸的船上奇遇,西合努克的“花花公子”爱情哲学,鲁迅苦涩的初恋,徐志摩的感情经历,李敖的婚变传奇,琼瑶、三毛的爱情归宿,司汤达、肖伯纳和他们的情人们,诺贝尔的终身未婚,弗洛伊德的爱情奇迹等等。

乙:知道的不少?每个人讲一讲。

甲:很多,一天也讲不完。我认为,女人是男人人生的主题,女人是男人成功的动因……我最感到应歌颂的是女人在一些人的身上能创造出奇迹甚至是伟大的人类贡献。

乙:举个例子。

甲:如庸艺术大师,他本是一位很传统的台大大学教授、著名画家,有一次一位崇拜他又强烈地暗恋着他的女学生偷偷上了他带领学生去法国的轮船,在路途中这位一直没露面的女学生病倒了。得之后他不得不救,就这样不可拒绝的“诱惑”征服了他,就是庸在去法国的旅途中给这位女学生画的肖像油画到法国后,使他获得了巴黎艺术学院的最高殊荣,后来他也离婚了。弗洛伊德夫人点燃了丈夫伟大发现的灵感,更有传奇色彩。

乙:女人都是精灵啊!

甲:有很多名言都是女人惹得。

乙:我听之。

甲:有人向萧伯纳征求对婚姻的看法,他回答:“太太未死,谁能对此说老实话?”

乙:经典!

甲:林语堂大学者说:“他最欣赏家庭中和摇蓝旁的女人”。他自己在生活中好像也是恪守婚德的,可是他对婚姻不免有些嘲讽,他说:“所谓美满婚姻,不过是夫妻彼此迁就和习惯的结果,就像一双旧鞋,穿久了便变得合脚。”

乙:你是谈女人是婚姻?

甲:没有女人哪有婚姻?

乙:理都是你的。

甲:古罗马一位学者也把女人比作鞋子。他离婚后,有朋友责问他:“你的太太不贞么?不漂亮么?不多情吗?”他指指自己的鞋子答道:“你们谁也说不上它什么地方夹我的脚。”

乙:有道理。

甲:马尔克斯在小说中说:“一个男人需要两个妻子,一个用来爱,另一个用钉扣子”。

乙:我也开始反驳了:“我想女人不妨说:一个女人需要两个丈夫,一个用来爱,一个用来挣钱养家”。

甲:你也有学问?

乙:张爱玲和我说的。

甲:庄子你知道?

乙:他也有女人?

甲:废话。

乙:说说?

甲:他老婆闲他贫要走,他把仅有的二斤米让她带着,送她走出了三十里。

乙:男人就要学习。

甲:是的,我就是这样做的。

乙:吃不上饭了,就送走她们,逃个活路吗!

甲:还有个故事。

乙:你说?

甲:亚当你知道么?

乙:外国的?

甲:是。

乙:女人是谁?

甲:夏娃。

乙:他们 也有故事?

第3篇

1、孤独的花儿,不要嫉妒繁密的刺儿。——泰戈尔

2、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艾青

3、骄傲、嫉妒,贪婪是三个火星,它们使人心爆炸。——但丁

4、爱上了你,我才领略思念的滋味、分离的愁苦和妒忌的煎熬,还有那无休止的占有欲。为什么你的一举一动都让我心潮起伏?为什么我总害怕时光飞逝而无法与你终生厮守?——张小娴

5、嫉妒的人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尤利特

6、嫉妒的人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德谟克里特《着作残篇》

7、不应嫉妒天才人物,就像不应该嫉妒太阳一样。——尤里·邦达列夫

8、只有像你这样不懂事的人,才会因为大自然给狼一口气尖利的牙齿而生狼的气。——契诃夫

9、妒忌使他人和自己两败俱伤。一(英国词典编辑家)托马斯·富勒

10、一个人妒火中烧的时候,事实上就是个疯子,不能把他的一举一动当真。——英国萨克雷《名利场》

11、我真嫉妒你们能遇到这么牛的老师!——罗永浩

12、妒忌的沉默是太吵闹了。——(黎巴嫩作家)纪伯伦

13、嫉妒者的特性在于因别人窃取他们的幸福而憎恨别人。——(法国作家)乔治·桑

14、嫉妒能使亲密的好友翻脸,双方都会受到伤害,可以说,它是一种令人无可奈何的感情,象征着人性的弱点与丑恶的一面。——诧摩武俊

15、金钱是一种有用的东西,但是,只有在你觉得知足的时候,它才会带给你快乐,否则的话,它除了给你烦恼和妒忌之外,毫无任何积极的意义。——席慕蓉

16、那些因朋友的成功而感到苦痛的人才是好忌妒的人。——色诺芬

17、女无美恶,入宫见嫉;士无贤肖,入朝见妒。——司马迁《史记》

18、妒忌奴役着卑微的小人,却唤起学者或勇者的竞争。——[英国]蒲柏《人论》

19、不要让嫉妒的蛇钻进你的心里,这条蛇会腐蚀你的头脑,毁坏你的心灵。——亚米契斯

20、那些把嫉妒和邪恶作为营养的人,见了最好的人也敢去咬一口的。——(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21、女人的嫉妒大多与容貌、衣着和财产等有关,男人的嫉妒则与才能、智慧和力量有关。——池田大作《女性箴言》

22、嫉妒他人的幸福的人,也往往是将幸福当成了成功。……从其本质上说来,成功容易招致别人的嫉妒。——(日本哲学家)三木清

23、嫉妒是一种可耻的感情,人是应当信赖的。——列夫·托尔斯泰

24、妒忌是一切杰出人物必须偿付的税。——(美国作家)爱默生

25、妒忌是一种感情状态,如悲伤一样。——[奥地利]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

26、嫉妒是一种恨,这种恨使人对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对他人的灾殃感到快乐。——荷兰斯宾诺莎

27、嫉妒就是比较,如果你不要比较,嫉妒就会消失。——[印度]奥修《智慧之书》

28、有了这样激烈的感情,而不一定立刻显现于表面,这就是嫉妒。在引发事端的场合,反而是冰山一角,许多嫉妒都是深藏在人们的心中的,使乌漆乌黑的功能发酵,以歪曲的形态爆炸开来。——诧摩武俊《嫉妒心理学》

29、对人无礼,不是一种恶劣性格的表现,而是多种恶习的集中,如懒散、愚蠢、妒忌、粗心大意、爱慕虚荣、对人缺乏了解而妄加轻视。——布鲁雅尔

30、嫉妒是一种软弱的傲慢,应当受到鄙视。——英国培根《迷宫雾霭》

31、妒忌是一种感情状态,如悲伤一样,可以归结为是正常的。——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

32、凡是受过教育的人最终都会相信嫉妒是一种无知的表现。——[美国]爱默生《论文集》

33、一个嫉妒的人就是一个贪婪的人。——(法国作家)雨果

34、德行高尚的人们,其德愈增则受人嫉妒之机会愈减。——培根

35、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就要受它的玩弄。——莎士比亚《奥赛罗》

36、竞争心与嫉妒心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要胜过比自己出色的人,不愿被同级的人胜过自己,以及不愿输给比自己更低一格的人的竞争心,都与嫉妒心有着密切的关系。——诧摩武俊《嫉妒心理学》

37、高尔基在成名以后不得不抵住,或者在一段长时期里不断的抵住憎恨和妒忌的压力。他是一举成名的——这在我们的世界上就是一件不能原谅的事。——契诃夫

38、妒忌就是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日本作家)石川达二

39、嫉妒是来自地狱的一块嘶嘶作响的灼煤。——歌德《浮士德》

40、自己的思想愈卑劣,就益发要判断别人的错儿。——俄罗斯克雷洛夫

41、凡是嫉妒的人都很残酷。——(法国作家)雨果

42、对于一个大人物来说,如果他能利用自己的优越地位,来保护他的下属们的利益,那么这也等于筑起了一座防止嫉妒的有效堤防。——(英国哲学家)培根

43、人们若不互相倾轧,则法律将不必禁止任何人随心所欲的生活了。嫉妒实在是纷扰的源泉。——德谟克利特

44、嫉妒真是万恶的根源,美德的蠢贼!一切罪恶都掺夹些莫名其妙的快乐,可是嫉妒只包含厌恨和怨毒。——塞万提斯

45、失宠和妒忌曾经使天神堕落。——海涅

46、一个人妒火中烧的时候,事实上就是个疯子,不能把他的一举一动当真。——英国萨克雷

47、少年得志是人生的不幸。它会使他恃才自傲并阻碍他的成材;不论干什么事都会引起众人的妒忌。——佐藤春夫

48、妒人之能,幸人之失。——柳宗元《骂尸虫文》

49、如同钢铁被铁锈腐蚀一样,妒忌者被自己的激情消耗掉。——(古希腊哲学家)安提西尼

50、凡是嫉妒的人都很残酷。——法国雨果

51、有才能往往比没有才能更有危险;人们不可能避免遭到轻蔑,却更难不变成嫉妒的对象。——(法国政治家)拿破仑

52、我们向外界追求自己的幸福。我们明知一些人是拍马专家,明知他们伪善、不公、充满妒忌、任性和偏见,却还在他们的看法中追求自己的幸福,多么荒谬!——拉布吕耶尔

53、忌妒我的人在不知不觉中颂扬了我。——(黎巴嫩作家)纪伯伦()

54、敦厚温和的性情是产生于自爱,而偏执妒忌的性情是产生于自私。——卢梭《爱弥儿》

第4篇

李健鸣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导读】

一位影响深远的心理学大师,为何会写一本关于爱的小册子?为何许多读者,或抱着对爱的渴望,或抱着学点爱的秘诀的心态看完这本小册子时,多数会感到一种羞愧?因为这本书会告诉你,每个人都渴望爱与被爱,但其中的多数在苦苦堆积被人爱的资本之后,为何却无法体会到真爱呢?进一步地追问,爱的最深层的心理学动机又是什么?作为弗洛伊德之后的新精神分析学派的领军人物之一艾利希・弗洛姆,绝不是因为闲得无聊要写本浪漫的散文集,他在书中引用了在3000年前希腊德尔斐神庙阿波罗神殿门前的那句石刻铭文:“认识你自己”,并认为“这是全部心理学的渊源”。而问题是,我们无法仅通过“思想传导的知识”去认识全部的自己,而“爱”正是穿越这局限的手段,一个人能掌握爱的艺术,才可能认识你自己,才可能克服诸多的心理疾病,解开心结。最终弗洛姆坚决地写下:心理学的最终结论就是爱!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本小册子是大师的名著《逃避自由》的必然结果。

爱是一门艺术吗?

你有过几次得意的爱情,你总是被异性关注,你娶了一位美艳的娇妻,你嫁给一位富可敌国的男人,于是你自己、你周围的人就认为,你就是爱情的高手、爱的大师了。对此弗洛姆引用了德国医学家巴拉塞尔萨斯的名言: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正如你知道玫瑰,你手捧着玫瑰,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是玫瑰的专家、花艺的大师。

“大多数人决不认为爱情无关紧要,相反他们追求爱情。悲欢离合的爱情电影他们百看不厌,百般无聊的爱情歌曲他们百听不烦。但他们之中没有人认为,人们本可以学会去爱……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因此对他们来说,关键是:我会被人爱吗?我如何才能值得被人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采取了各种途径。

男子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在其社会地位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去获得名利和权力,而女子则是通过保持身段和服饰打扮使自己富有魅力;而男女都喜欢采用的方式则是使自己具有文雅的举止,有趣的谈吐,乐于助人,谦虚和谨慎。为了使自己值得被人爱而采用的许多方法与人们要在社会上获得成功所采用的方法雷同……事实上,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值得被人爱”无非是赢得人心和对异性有吸引力这两种倾向的混合物而已。

再也没有比爱情更容易的了――这一看法尽管一再被证实是错误的,但至今还占主导地位。再也找不出一种行为或一项行动像爱情那样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开始,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败而告终。如果是别的事,人们会想方设法找出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以利再战或者永远洗手不干。但因为人们不可能永远放弃爱情,所以看起来只有一条可行的路,那就是克服爱情的挫折,找到原因并去探究爱情的意义。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弗洛姆在书中写道:在这方面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要认识爱情是一门艺术。人们要学会爱情,就得像学习音乐,绘画。

如何掌握爱的艺术?

如何学会爱的艺术,弗洛姆认为,就像学会其它艺术和技艺一样,首先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学医的人首先要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各种疾病的症兆。但光有理论还无法行医。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一直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起来变成灵感,也就是掌握了艺术的灵魂,才能成为一名大师。

此外,弗洛姆更指出:要成为大师,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这一点既适用于音乐、医学、雕塑,也适用于爱情。这里也许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我们这个社会有不少人经常不断地遭受爱情的挫折,却很少有人去努力学会爱情这门艺术。人们一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却把其他的东西:如成就、地位、名利和权力看得重于爱情。我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努力达到上述目的,却很少用来学会爱情这门艺术。

最后,弗洛姆问道:难道只有获取名利才值得人们付出代价?而“爱情”――只对灵魂有用,在现代意义上毫无用处的爱情只是一种奢望,一种不值得人们付出代价的奢望吗?

怪诞心理学:揭秘不可思议的日常现象

[英]理查德・怀斯曼 著

路本福 译 / 天津教育出版社

星座、姓名、面相决定性格命运?夏天出生的人比冬天出生的人运气更好?彩票也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为什么幸运的人总是走运?为什么危险的环境能催化爱情?什么样的话题可以提高魅力指数?爱情只是一个错觉?为什么咬着一支铅笔,就会让人觉得快乐?世界上有最爆笑的笑话?千奇百怪的创意,古灵精怪的实验,超有趣、超怪诞的心理学知识,这就是英国最著名的大众心理学怪才――理查德・怀斯曼教授的经典畅销书《怪诞心理学》的精彩内容。作者用数百个搞怪科学实验,揭示人生不同层面的秘密心理,包括时间心理学、撒谎与欺骗心理学、灵异心理学、决策心理学、幽默心理学、自私心理学等。你一定无法想象,连这些都可以用科学实验证明!

作者简介

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英国著名的大众心理学教授、超级畅销书作家,许多世界级顶尖科学期刊报导过怀斯曼的研究;更多国际媒体如《时代杂志》、《每日电讯报》及《卫报》对怀斯曼教授都有专题介绍。2010年被英国《独立报》星期日版评选为“让英国更美好的一百人”之一。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科学松鼠会 编著 / 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不是一本博客集,出自松鼠会网站的文章只占了1/3。全书54篇文章,精选自百位松鼠近三年创作的上千篇文章,从口腔溃疡到国际空间站,从玫瑰花到数学思想实验,内容天马行空,文字灵动活泼,一改传统科普的严肃面孔。梁文道称赞说,“他们的科普小品简直有点像是带甜的凉茶”;罗永浩说,“为了跟愚昧和迷信争夺市场,科普作品在应有的理性和严谨之外,最好还能做到生动有趣,‘科学松鼠会’显然就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科普文章大多数情况下都很有趣,有时候甚至很酷”。

第5篇

一、搭建游戏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可以使儿童在体力、智力、交际、能力、感情等方面得到满足与发展。尤其是小学生,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使他们能入神地观察、探索和研究问题。我教三下《镜子》前让学生猜谜语:“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我话音刚落,学生争先恐后地竞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就在学生为猜中谜底而兴奋的时候,“让我们一起玩镜子吧!”我一句话把学生激扬的情绪引入“镜子”的学习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问题越贴进学生的生活、前概念,学生参与意识越强。我教《生物的启示》,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珍珠港》电影中飞行员驾驶飞机在夕阳中自由飞行的画面,欣赏优美的画面,“你们想飞吗?”学生都抢答“想”!其实人类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止过飞翔的梦想。媒体介绍飞机的发明史,更早时候古人从飞鸟身上得到启发而发明飞行的最早雏形工具,引导学生观察飞鸟和飞机哪些地方相似,古人为什么能从飞鸟身上得到启发?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你从哪些生物上得到启示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关注和研究,培养学生喜欢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设计实验活动,体验探究乐趣

“我听说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名言突出了“动手做”的重要性,积累探究经验才是真正的收获。教师要把“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的活动”,将科学学习的过程看作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氛围、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解释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科学素养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我在教《太阳和影子》时候,我将课堂设在学校操场上,设计四人一组和有结构的学习单。先观察自己的影子的变化。学生一面观察,一面记录并进行分析研究。学生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活动。学生兴致盎然,乐在其中,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

四、借助现代媒体,增强探究责任

现代媒体可赋予知识声、形、色。能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我教学《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先通过多媒体模拟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的情景,播放河的上、中、下游两岸的地形特点和河中岩石大小、棱角的各异;展示河的上游沟壑纵横的群山和支离破碎的绝壁;展示咆哮奔腾的江河水夹杂着的大大小小的石块随波逐流、互相摩擦碰撞。学生在基础上,主动讨论:为什么上、中、下游的地形会呈现不同的形态?他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卵石是从哪里来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等。现代媒体播放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关爱大自然的责任感,学生积极想象、分析、推理、解释、践行关爱自然,建设美好家园。

五、搭建延伸平台,持续探究热情

科学课的学习一般在校内,绝大多数在教室、实验室,教学时间、场地受到限制,探究条件、材料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综合探究观。教师要善于挖掘科学课中创新因素,引导学生由兴趣向志趣的转变,教师应采取留下悬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扩大和延伸探究空间,培养学生可持续的科学探究激情。我教学五上《蚯蚓的选择》时,学生自主组团合作探究,发现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了解了几种动物的生活环境,但学生想知道的远远超越这些,学生间自主提出:1.蚯吲吃什么呢?2.蚯蚓是怎样繁殖后代的?3.蚯蚓呆在那么脏的环境里,容易生病吗?4.企鹅生活在冰天雪地的极地,那么低的温度,他们怎么受得了?5.大雁每年迁徙,怎样正确找到来回的路?我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选择自已感兴趣的问题,在课外探究、观察,自已解决问题,撰写研究报告。

第6篇

其实从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开始,心理学界有了关于自我的探讨,詹姆斯分析道,自我有“社会自我”、“物质自我”等等划分。他也是最先认识到自我由主我和宾我组成。弗洛伊德也在他的意识分层理论中也涉及到本我、自我、超我的界定。当然,其后对自我的研究就不再是针对弗洛伊德所定义的狭窄自我范围所进行的。各个心理流派的研究者们从多角度对自我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比如精神分析流派,霍妮对自我的强调和概念细化;认知流派的自我建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分析;人本主义流派的自我实现等。

《自我》是一本关于自我研究的论述著作,作者是美国心理学教授乔纳森・布朗。本书详细地记录了多年来这些变化中的概念和心理学自我研究的价值,而且进一步描述了对这个日益重要的社会心理学思想的其他解释。布朗将前人的理论作了详尽的介绍,而后又把当前对自我的相关研究一一为读者展现、分析。

一、“我”的构成――自我的分类

一千多年前,庄周梦蝶,从而也提出了一个让人迷惑至今的问题――“我是谁,谁是我?”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但科学家们也同样对其兴趣盎然,并试图给其一个合理的解释。

一百年前,美国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廉・詹姆斯声称:“自我是个体心理宇宙的中心”,也就是说,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都与人的自我意识有关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想要如何思考和感觉我们自己,以及思考和感觉如何塑造和指引我们的行为,诸如此类的问题是我们在理解“我是谁”这个人生终极问题时需要询问的最有趣和重要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来自于我们对自我的心理分析的最深处。

“我”的重要性在人的一生中是毋庸质疑的。我们知道,是否有人失败或成功对我们而言并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们知道,如果这个人是我的话,那就变得极端重要了。每个人的胸膛里都有一个最宏亮的声音,那就是我不能失败,让失败见鬼去吧,我一定要成功。我们每个人都被一种特别看重自己个人存在的完美原则所鼓舞。我是最宝贵的,因为是我,所以是宝贵的;我的都不能失败,因为是我的,所以不能失败。

《自我》从一个科学的角度分析了自我的构成,自我分为主我和宾我,宾我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及精神自我。物质自我在最底层,精神自我在顶端,身体外的物质自我和各种社会自我在中间。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层次,西方国家非常崇尚个人主义。他们是竞争性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之处。这种倾向使得这些国家的人们把个人特性看得很重;相反,东方文化更倾向于是合作性的、集体主义的和相互依赖的。他们的文化认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而他们更看重社会特性。

在詹姆斯《心理学原理》一书中自我感受的相关性质,它们包括自豪感、内疚感、羞愧感和羞耻感。在詹姆斯的心理学理论中,情感体验可以称得上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自我是与情绪紧密相连的,即情绪是定义自我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特征。在我看来,就自我的构成而言,“我是谁”这个问题似乎就可以理解为探求我们内心深处情感取向的问题。

二、寻找“我是谁”――寻求自我认识

把认识自己作为自己的任务,这是世界上最困难的课程。

苏格拉底总是自称一无所知。他的名言就是: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其实这个命题是千古以来一个最难的命题。在西方的神话寓言体系里面,这被表述为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迷。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每天都在问过往的行人一个问题,谁知道这种动物是什么,它在早晨的时候是四条腿,在中午的时候两条腿,在晚上的时候三条腿,那么这个腿不断在变化的动物是什么呢?过来的人答不上来就会被狮身人面像吃掉。那么后来年轻的俄狄浦斯在路过的时候,说出了最终的答案,他说这个动物就是人。那么斯芬克斯大叫了一声,就跑到悬崖跳下去了。

这个故事在说明什么呢?说明离我们最近的往往是最难认知的。我们在整个人成长的经验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认知天地万物,增长经验,但唯独难以认清我们自己。

正如塞万提斯所说的,认识自己、真正了解我是谁是很困难的。《自我》对于这方面的论述是从追寻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开始的。自我认识是开始于已有的社会文化中的,即文化因素是自我认识之路上的第一个坐标。虽然是对自己的认识和探索,但既然人类大多生活在社会的环境里,自我的研究实际上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射。书中的很多话题都是从对自我的意识开始,到理解这样的看法在他人的眼里,和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主观体验。社会特性的不同导致了文化概念的不同,从而也导致了进入自我概念的东西多种多样。这就引起了“我”的本质差别。这也是每个人自我概念不同的原因。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就发生在我和一个朋友身上。朋友是美国人,西方社会种种价值观浸在她脑海中,从而使她产生了于我这个东方人完全不同的家庭观。在她的认知中,父母家庭只是港湾或是朋友的概念,家庭中的所有人为自己而活、互不干涉。而对于我而言,家的概念分量就大了很多,我的种种选择都将家庭因素摆在了较前位置。

自我的寻求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往往在生活出现重要转折点时。人更倾向于主动去寻找我是谁。根据多伊奇的观点,在重要转折点出现时,人总是会主动地将自我概念与新的信息相结合,从而适应新的变化。

在我看来,寻求我是谁的过程大多都是痛苦的。从质疑的痛苦到追寻过程的痛苦。追寻自我依赖于三个动机:自我提高动机、准确动机和一致性动机。

清晰准确的自我认识有助于最大程度地体验到自尊感。成功是使人们对自己感觉良好的因素之一。确切地知道自己真实的样子更有可能获得成功。例如,一个笨手笨脚的人可能在做木匠活时不断体验到失败。对于他而言,在决定是否从事木工这个职业时知道自己在这个方面的才能有限应该是有好处的。同时当我们相信其他人对我们的想法和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想法相一致时,会让我们感到更舒服和安全。设想一下,当你突然得知你并非象你自己所想的那样时,你会有多不安。

三、“我”来自哪里――自我的来源

每个“我”都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有三种信息来源:物理世界、社会世界、你思维和感情的内部世界。物理世界为我们了解自己提供了手段。如果你想知道你有多高,你可以对你的身高进行测量,同时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很难量化的性格和特征去和别人进行比较,和与自己相似领域的人比较最为常见,这样的比较相对客观。观察他人对我们的反映也是获得自我认知的方式,我认为这样的方法有可能是不真实的,因为人不一定能从所有的人里得到别人对自己真实的评价,往往这样的感受是自己想象和推断出的,往往是受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想法的影响。内省是自我认识的一个过程,它指的是个体向内部寻求答案。

对自身的认识是非常复杂的,在各个环境,面对不同的人,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不完全相同的,这样在不同的状况下面对同样的一个人,也需要有认知的过程。对自我的认识在社会角色中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7篇

1、一个人,快乐舒畅地作了今天的工作,同时快乐舒畅地迎接明天的工作,是应该受到人们的赞扬和鼓励的。——狄更斯《游美札记》

2、人类的真正区别是这样的:光明中人和黑暗中人。——雨果《悲惨世界》

3、那些不能牢记着自己的过去的人,命中注定要一再地重复自己的过去。——桑塔雅娜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

5、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6、教育应当在学生及其社会、自然环境之间造成一种和谐的联系。——《泰戈尔评传》

7、傻子自以为聪明,但聪明人知道他自己是个傻子。——莎士比亚《皆大欢喜》

8、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9、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10、学问是光明。——高尔基《沦落的人们》

11、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12、教育不应当只从智力上着眼,必须力求使受教育者变得更加敏锐、文明,更加宽容仁慈。——《泰戈尔评传》

13、天才寻找障碍,障碍创造天才。——《罗曼·罗兰传》

14、人的善意是可信可喜而不可依赖的。

15、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朗费罗

16、童话并不真实,但其中含义深长!

17、要想战胜它,就得先了解它。——《雨果传》

18、春天吹得纷飞的花瓣,并非为了将来的果实而生,只是为了一时的兴会。——泰戈尔《流萤集》

19、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20、世界上最快而以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外国名人名言录》

21、弓弦越拉得紧,生命之箭射得越远。——罗曼.罗兰《母与子》

22、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

23、事业是栏杆,我们扶着它在深渊的边沿上走路。——高尔基《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

24、精神的沟通用不着语言,只要是两颗充满着爱的心就行了。——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25、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爱因斯坦

26、成功的道路就是做你能做好的工作,做好你所做的工作,并且丝毫不贪图功名。——朗费罗

27、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华盛顿

28、真正的科学家应当是个幻想家;谁不是幻想家,谁就只能把自己称为实践家。——雨果《海上劳工》

29、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世界名言录》

30、每教好一个孩子,就减少一个败类。——《雨果诗选》

3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2、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泰戈尔

33、在学问上每前进一步,就更接近这真理一步。——《托尔斯泰传》

34、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林则徐

3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6、读书是好的,但必须记住,书不过是书,要自己动脑筋才行。——高尔基《在人间》

37、儿童受教育的环境,应当是在一个以人的爱为指导精神的天地里。——《泰戈尔评传》

38、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3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4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41、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人看见的时候干些什么。——孟德斯鸠

42、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43、用鞭子教不出人来。——高尔基《童年》

44、名气就像某些特别的鲜艳的花儿一样含有毒性物质。——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

45、说慌是美妙的。在人类的一切发明中,最美妙的发明是善良的上帝!——罗曼.罗兰《母与子》

46、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戏剧集》

47、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托尔斯泰《哥萨克》

48、一个年轻人,心情冷下来时,头脑会变得健全。——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

4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0、享受着爱和荣誉的人,才会感到生存的乐趣。——莎士比亚《查理二世》

51、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慨叹是弱者……——高尔基

52、最伟大的科学,永不满足于无知,怀疑的种子,它在强者的心目中比信心更有生殖力。——《罗曼·罗兰回忆录》

5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4、当秩序成了混乱的时候,就不得不用混乱来维持秩序。——罗曼.罗兰《哥拉·布勒尼翁》

55、谁劳动,谁就是主人。——高尔基《小市民》

56、神从创造中找到他自己。——泰戈尔《飞鸟集》

57、劳动是一种创作。——高尔基《苏联的文学》

58、年轻人的良知像晴天一样明洁。——《普希金在流放中》

59、巨人的巨著战胜群众的庸俗。——罗曼·罗兰《贝多芬传》

60、人生是一场赌博。不管人生的财博是得是损,只要该赌的肉尚剩一磅,我就会赌它。——罗曼·罗兰

6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佚名

62、使生命变得麻木,这决不是享受。——《雨果传》

6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64、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65、无论你怎样喂狼,它的心总是向着森林的。——屠格涅夫

66、最好的朋友是那种不喜欢多说,能与你默默相对而又息息息相通的人。——高尔基《孤独的人》

67、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只要不因愤怒而夸大事态,就没有什么事情值得生气的了。——屠格涅夫

6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69、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尼采

70、奶奶发明了妖怪来吓唬小孩,也发明了耶和华来吓唬大人。——雨果《悲惨世界》

71、谁要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心,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欢乐。——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72、全人类的充沛精力要是都集中在一个的头颅里,全世界要是都萃集于一个人的脑子里,那种状况,如果延续下去,就会是文明的末日。——雨果《悲惨世界》

73、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74、生与死只是脚下的奴仆。——泰戈尔《被俘的英雄》

75、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罗丹

76、最漂亮的聘礼就是才干。——巴尔扎克《赛查·皮罗多盛衰记》

77、一个人还不能知道他自己,就忙着去研究一些和他不相干的东西,这在我看是很可笑的。——柏拉图

7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79、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世界名言录》

80、对于人类来说,生存本身就是旅行。——东山魁夷

81、人的知识越广,人的本身也越臻完善。——高尔基《世界名言录》

82、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巴尔扎克《高老头》

8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84、能够把我们的才能使用到现实上面,这就是幸福。——巴尔扎克《高利贷者》

85、我始终认为,任何天生的或后生的天才,若不与坚忍不拔、谦虚踏实和埋头若干的品质相结合,就不可能有所成就。——《狄更斯传》

8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87、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韩愈

88、如果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都能使你懂得一个道理,那么,你是一个真正的富有者。——弗兰西斯?培根

89、人是可以沉醉在自己的坚强的意志里的。——雨果《海上劳工》

90、呵!高尚的风度!多可怕的东西!风度乃是创造力的敌人。——毕加索

91、人应该先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再做他喜欢做的事。

92、一匹骏马从来不原谅愚蠢的骑者为了姑息它,不给它束紧肚带。——罗曼·罗兰《母与子》

93、荣誉是什么?就是别人的爱,希望为别人谋利而获得人们夸奖。——《托尔斯泰论集》

94、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95、智慧,比知识的内涵丰富得多。——《泰戈尔评传》

96、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莎士比亚戏剧集》

97、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但是保留你的最后裁决。——莎士比亚

98、思而后行,以免做出蠢事。因为草率的动作和言语,均是卑劣的特征。——毕达哥拉斯

99、无知的人像白纸那样彼此相似,有识之士像书籍那样各不相同。

100、不论前途如何,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不失去希望:希望是一种美德。——《雨果传》

101、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

102、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唯一有所作为的时间。——托尔斯泰《三个问题》

103、光荣的路是狭窄的,一个人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所以你应该继续在这一条狭路上迈步前进,因为无数竞争的人都在你背后,一个紧随着一个。——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104、每一本书都好像一级阶梯,我拾级而上,从动物上升为人,我对美好的生活有了明确的概念,并且渴望这种生活能够实现。我读了许多书,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件盛满了生命之水的器皿。——高尔基《我怎样读书》

105、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勇敢。——高尔基《世界名言录》

10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07、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达尔文

108、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109、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苏格拉底

110、我好比一个筛子,随便你把什么垃圾倒到我身上来,我总能给你筛出歌来。——高尔基《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

111、即使渴望落空,感觉到渴望的痛苦依然是甜蜜的。——泰戈尔《情人的礼物》

112、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谢觉

1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114、沉默较之言不由衷的话更有益于社交。——蒙田

115、一个人没有学问,就跟一条牛没有区别,不是带上轭架,便是给人宰了吃肉,它还尽摇晃尾巴。——高尔基《人间》

116、健康为最好的天赋,知足为最大的财富,信任为最佳的品德。——释迦牟尼

117、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萧伯纳

118、虽然紫菀草越被人践踏越长得快,可是青春越是浪费,越容易消失。——莎士比亚《亨利四世上篇》

119、每个生命的方式是自然界一种力的方式。有些人的生命像沉静的湖,有些像白云飘荡的一望无际的天空,有些像丰腴富饶的平原,有些像断断续续的山峰。我觉得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命像一条河。——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120、骤然的幸运造成一个活动家或躁动者,但是经过磨练的幸运却造成了天才。——培根

121、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弗洛伊德

12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123、天才不是为天才而生,而是为人类而生。——雨果《莎士比亚》

124、财富在于使用,而属于享受它的人。

第8篇

日常生活物品 EVERYDAY OBJECTS

水桶、盒子、灯管等等日常生活用品经常出现在张恩利的画面中经常,一幅水桶的画呈现给我们的并不是一只水桶,它是一只画出来的水桶和水桶周边的空间。 让我们如何看待这只水桶呢?它有什么象征意义吗?英国艺术家Sarah Lucas 常常用水桶象征女性的生殖器,在张恩利这里自然不是这样,水桶就是水桶,一只在张恩利的世界里被使用过的水桶。如果我们错误地套用一下弗洛伊德的话,这里烟斗就是烟斗,被别人抽过的烟斗。

充斥在我们周边的物品,经我们的触摸变成专属于我们的东西,被注入我们的个性,变成被使用过的物品。在张恩利的世界里没有一件物品是工厂刚出炉的崭新物品,他甚至为画水桶自己做了个水桶,就像日本餐馆里招揽顾客用的塑料寿司一样,一只为绘画打制的水桶在失去水桶的功用后变成一种对现实的模拟。

爱尔兰作家Flann O’Brien的小说“第三个警察”描述了一种物品与人的关系上升到极致的状态。在小说中作者故意误解原子物理定式,将原子定义为一种可以从物品表面逃离的元素。于是当我们骑久了自行车,我们自身的原子就会跳离我们而与自行车座联为一体;相反,自行车的原子也会跑到我们身上。于是,在小说中,自行车开始演变成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当骑自行车的邮递员行凶的时候,警察最终判断真正的凶手乃是长期被骑在胯下的自行车,于是自行车被送上了绞刑架。这自然是个笑话,但它要说的故事是物品同我们物性归一的道理。张恩利的绘画中无不充斥着物品所属于的主人的气息,只是,这人是谁,我们不得而知。

在张恩利的画中,所有的物件都被做过、摸过、用过,而这种被做过,被摸过,被用过的情绪在张恩利的绘画过程中又是至关重要的。当我问他做画中的感受是否象抚摩肌肤一样的温柔,他笑着用英语回答我,“Maybe 可能。”抚摩是张恩利绘画的核心:手触摸物品,在物品上留下痕迹,手触摸画布,按压滑过,退后一步又去观察它。绘画触动的是张恩利深层的感情,“我不是一个滥情的人,绘画是我一往情深的专注,绘画的过程很独特,我可以控制画面,有时候一幅大画面的画可能只有几笔,每笔都很重,但着笔又很轻。“正是这种轻重缓急的节奏的起伏,下笔如温柔的抚摩而呈现在画面上的则是故意的冷漠,这成为张恩利的绘画中最具诗意的张力。

画的表面是什么?凭直觉我们把画表当成进入画境的窗口,但在张恩利这里,太多其他的因素令事情变得复杂起来:画布之巨大,颜料之粗粒,以及画面上残留的格子让张恩利的画面更象是一面墙,一面有肌肤质感的柔软的墙。

面对世界,张恩利更象是个医生的态度:关切的,但非滥情的。他让我想到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通过物品表达的对世界的态度, 威廉斯还确实是医生出身的。

说出来,用物品不用思想

世间一切无非是房屋的空白墙面

而要在这片空白中找到美感,我们必须移动目光:

在通往传染病医院的道路上

蓝天上散落着被东北风吹过的云朵

宽广泥泞的褐色荒原

横竖布满了垂死的杂草

水潭隐在林中

树木散落期间

威廉斯最著名的诗句“红色手推车”用文字表达了最简单的生活情景中蕴含的丰富性。

“全靠得是

一只红色手推车

浑身布满雨滴

在一群白色小鸡旁

第9篇

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应该做到:

1.家庭和睦

家庭成员之间每天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但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我们能相互包容一下,问题基本上都会迎刃而解;即使出现了一些矛盾,如果能冷静下来,通过及时地交流沟通,也能得到妥善解决。家是爱的港湾,孩子是爱的结晶,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让爱充溢在家的每个角落。

2.树立榜样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多向孩子传递“正能量”,如敬业上进、言行一致、待人热情、诚实守信等等,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杜绝溺爱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家长说:“孩子一点也不听话,特任性。但他爸爸不让说,我一说他,他爸就跟我急!”“他爷爷奶奶特护孩子,不能看孩子哭,一哭,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家长爱孩子,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我们的爱要有理性,对孩子的需求也要讲原则,不合理的要求不满足(但要让孩子知道其中的理由),使孩子感知需求的合理标准,从而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4.关爱陪伴

现实生活中一部分父母常说:“我工作实在太忙了,没时间管孩子。”因此,心中常有愧疚之心,老想在物质上多“补偿”一下孩子。孰不知,孩子真的在乎这些吗?实际上,孩子若常处在冷落之中,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出现自闭、孤独、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每个孩子都只有一个童年,家长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缺席将是不可弥补的遗憾。家长应以平和的心态,处理好公私矛盾,工作之余多分些时间给孩子,不因您对孩子的情感缺失,造成难以抚平的心灵创伤。

5.及时充电

作为父母,在育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对于有心的父母,这些难题都不会成为育儿路上的绊脚石。因为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可寻求帮助的途径有很多。例如在网络上查询或征订相关的育儿杂志、购买育儿书籍、拨打专家热线等形式都可以为家长排忧解惑。另外还可以和邻居、朋友等交流育儿经验。宝宝入园后,父母还可以从老师那里及时了解孩子的在园表现,并获得有针对性的帮助,使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多渠道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教师创设高效的心育环境,做幼儿心理健康的引导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把“具有健康的体态、情绪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作为幼儿身心状况发展与培养的标准与内容,并建议“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作为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更新理念,提升素养

现在的幼儿园教师基本上都是“科班出身”,在校期间虽然接受了系统的专业训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幼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有的老师却仍把自己定位在“教书匠”甚至是“保姆”的角色上,面对新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的冲击,感到力不从心;有的老师在职业倦怠的作用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出现了消极、不思进取的不良现象。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要多学习、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面向全体,关爱个体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两句话说明了个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每个人都有得到别人认可的需求,孩子也不例外。陶行知先生指出:“小孩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而至于夭折。”这里所说的“营养”,显然是指成人对孩子的关爱。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是教育中最珍贵的营养,在爱的作用下,各项教育目标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实现。

3.家园共育,保教结合

个体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会出现很大的反差,尤其是幼儿。常听小班家长反映:“宝宝在家不会吃饭,都是喂着吃的,没想到在幼儿园都是自己吃。”“我家宝宝在小区里和其他小朋友玩,从来都不会打人的,这次怎么会打班上的同学呢?”“宝宝在家很活泼的,喜欢唱歌、喜欢跳舞,怎么看他上课不积极呢?”等等,“一个小宝两个样”的现象不计其数。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教育,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些情况。老师观察幼儿的在园情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家长对孩子在家的表现,存在的问题及时与老师进行交流。这种家园的互动交流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及早发现幼儿心理健康的问题,通过家园共育,保教结合,进而防患于未然或及时地进行心理矫正,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三、发挥社会联动机制,守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奥地利的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的早期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近年来,频繁发生校园中的故意伤害事故,例如某大学医学系学生的故意投毒事件,某大学学生报复杀害室友的事件等等,反思这些事件的背后,无一不是由于孩子在幼儿时期心理不健康而种下的苦果。可见,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每个家庭的责任,更应上升为整个社会的责任。除了政府的支持、舆论的引导、专家的建议,我想,作为社会一分子的我们应从我做起,在关注孩子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第10篇

[关键词] 超人形象;幽默;夸张;配音

最近一部名为He’s Barack Obama的短片在中央电视台及凤凰卫视一经播出,在网络上就受到了广泛的追捧。这部动画短片的首播是在2009年6月19日美国的电台及电视台派员协会一年一度的晚宴上,出席晚宴的奥巴马看到此片笑得合不拢嘴。影片当中将总统奥巴马塑造成为一位超人形象的勇士,他拯救美国金融危机以及扭转连遭重创的股市;他吹口气就轻松地解决了全球变暖的问题;他英勇无敌,使用中国功夫打倒索马里海盗以及化解中东地区矛盾;他不仅处理像工厂运转、学校修缮等大事,还会如邻家朋友一般上树救猫;他为美国重新拾回国际形象。在这部影片当中利用了动画的方式、夸张式的手法将现实中的奥巴马总统形象塑造成为诙谐幽默、有力量、亲切正义的民族英雄形象,使人看后记忆犹新。探析其动画形象设计的贴切与成功之处,分析认为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将超人形象赋予奥巴马

人类社会的发展造就了人们的英雄崇拜情结,美国社会尤为如此,英勇无敌有着超乎常人能量的超人形象自1938年诞生之日起就引发了美国民众空前的崇拜热潮。在《超人》风行的60多年中,连环画、真人版的影片一直受到人们的热捧,这也是超人形象能在美国生根发芽并演绎出蝙蝠侠、蜘蛛人等虚拟形象的原因所在。

2009年对于全球民众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经济危机,失业、股市暴跌席卷全球,美国也同样出现了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使美国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恰逢此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当选总统上任,连番出招挽救陷入谷底的美国经济。而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对临危受命的奥巴马期待无限,期待他能力挽狂澜,重振美国昔日雄风。因此将超人的形象赋予奥巴马,已成为美国民众内心美好的期望,期望总统能像经久不衰的超人一样具有超凡能量解决一件件民众期待解决的事情。美国销路最好的漫画杂志Wizard在2009年4月总第210期封面就率先刊登出以超人奥巴马为形象的漫画图片,两个月后这部影片诞生了,这部动画短片将超人形象赋予了奥巴马总统创造出新形象。这个新形象改变总统在现实工作中实际处理事件的严肃面貌,以风趣幽默示人,大大增加总统了与民众的亲和力。风趣、幽默的动画新形象丰富了整部影片的生命力,这也是这部仅仅只有几分钟的动画短片能成功打动民众,并在网络上热议,博得各家媒体竞相报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充满诙谐幽默的动画方式表达使形象更易打动心灵18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兼讽刺作家,被高尔基誉为是“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的江奈生•斯威夫特曾说过:“有许多真实的话都是在笑话中讲出来的。”这句话说明许多现实中的事物通常利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更有趣味、更有说服力、更能使人理解并体味其中深刻的内涵。幽默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剂,通过幽默的表达可以舒缓紧张情绪并营造出快乐的气氛;幽默的动画形象传达其实恰恰弥补了用现实手段表达的这种不足。因此关于幽默表达方式的好处,许多学者也都有精辟的阐述。如德国作家拉布的精彩名言:“幽默是生活波涛中的救生圈。”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说:“诙谐与幽默是把心理的能量以游戏的方式释放出来。”这些名言都说明了利用幽默,能更好地调整人际关系,使对立变成和谐,化尴尬为轻松, 幽默能让数九寒冬化成春意盎然。

幽默可以让人快乐,幽默可以让人放松,幽默能驱散满天乌云,换来明媚的春光;幽默是一支旋律优美的歌,这一点在He’s Barack Obama这部动画短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动画由于有着超越真实生活外的幽默,使视觉感受焕然一新。这部动画片虽然不长,但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出了当前美国民众的所有愿望:超人奥巴马将大量钞票如流水般从白宫倒出,表现了民众期待奥巴马政府出资刺激资本市场降低赤字以及解决失业的心情;超人奥巴马将股市如恶魔般向下袭来的K线图扭转乾坤直冲云霄,表达了民众期待股市不要再跌的真诚愿望;超人奥巴马用他的大耳朵聆听到伊拉克问题后从容的飞向伊拉克,瞬间将伊拉克持枪战场的不毛之地变为绿油油、到处跑着小动物的田园景象,以及奥巴马拿出餐具分发给坐在一桌上共进晚餐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表达出美国民众希望早日结束伊拉克战争以及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在奥巴马政府的调和与帮助下早日完成巴以和谈……片中将这些严肃的问题以幽默化的方式表达出来比起政府正经八百的演讲和民众声嘶力竭的呼吁和抗议更有说服力,更能达到政府与民众之间相互的理解和支持。所以说幽默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剂,是莎士比亚所讲的“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是纪伯伦所讲的“幽默感就是分寸感”。因为幽默的作用不仅是含有笑料使人轻松,还能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智慧的启迪。通过幽默的表达,舒缓紧张的情绪、营造出快乐的气氛。这部影片恰当地利用了拟人化的设计,以幽默的动画方式讲述出美国当前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下的政府的信心与民众的期望,这部动画短片为民众与政府的对话搭起了一座桥梁,这也是为什么该部短片在网络上受到网民好评的原因所在。

三、夸张的手法运用使形象更加令人记忆深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夸张能引起观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在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运用夸张手法对现实事物想象与变形,夸大了现实事物形象的某些特征,写出有力度、入木三分的语言。李白的诗《蜀道难》采用的就是浪漫主义夸张的表现手法着力描写秦通蜀道路的陡峭。李白绘声绘色的描绘,让许多同行都赞叹不已,唐代文学家、诗人殷[在其编写的《河岳英灵集》中就称赞李白的这首诗是“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唐以前描绘蜀道难的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在这些作品中,文体都过于简短和单薄,无法使观众深刻体会到蜀道的险象丛生,而李白在自己的诗文当中恰恰是因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使一幅幅飞流惊湍、奇峰险壑的画面映在读者眼前。在描写山势的高峻与道路的崎岖时,李白几处都提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蜀道的难行夸张为比登天还难,加深了读者对四川崎岖陡峭的山路的印象。在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赞扬李白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同样也是利用了夸张的手法诉出李白的才华横溢。利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诗文的不仅是李白与杜甫等诗人,一首描绘英雄末路的挽歌《垓下歌》中,项羽在被四面楚歌后无奈地喊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也是利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出自己力量之大、豪情之无人能比,对比加重了后面诗文中英雄末路的感慨。诗文利用夸张的手法将现实夸张,使人读后记忆深刻,为英雄惋惜。

夸张手法的运用是如此的有魅力,令人记忆深刻。在这部短片中也多处运用了这样的手法。例如,在超人的帽子都罩不住奥巴马的大耳朵的片段;在空中显现的探照灯投影都是奥巴马的大耳朵的片段;在风中被吹得抖动的奥巴马大耳朵的片段。片中将奥巴马的耳朵做了夸张,突出了独有奥巴马才有的标志,利用夸张的手法夸张其特点表现了惟有奥巴马政府才能做到民众的这些期望,预示着奥巴马政府的自信。

这部动画短片不仅是奥巴马的大耳朵富有夸张色彩,片中还设计了一段奥巴马胜利的舞蹈。在现实生活中的奥巴马总统给每个人的印象是青春、朝气并赋有活力、干练的,片中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超人奥巴马动画形象赋予了一段美国式的舞蹈,利用了夸张的肢体语言加深民众对青春、朝气、有活力、干练的奥巴马总统的喜爱和信任。

在这部动画短片中像奥巴马挡火车、飞向太空、抱住地球吹气、利用中国功夫打倒等,可以说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这些都是这部影片的动画形象设计使人记忆犹新的原因所在。

四、生动的语言、恰当的配音使动画形象更加亲切好的配音就是形象的调味剂。再好的形象没有声音就如同再好的食材没有了调味剂,总是令人感到有所缺憾。而这部影片不仅形象设计富有活力,声音的搭配也恰到好处。

在片子的一开头乌云遮日,震耳欲聋的闪电过后,远处传来低沉的声音说道:“Yes we can.”――我们能。这不但是奥巴马响当当的竞选口号,还是振兴美国及稳定其在国际上的地位的精神标语,这个配音恰当的用在这个画面的形象上加重了形象的情感体现。

在影片播放的中部我们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当奥巴马用他标志性的左手签署文件时,下属给奥巴马打来电话:“Sir ,we get a situation?” 奥巴马很沉着地回答“Pirates.”这句动画形象设计对白体现出奥巴马政府的自信:把海盗打得落花流水、对地球吹气解决全球变暖、使用谷物燃料、使工厂得到良性运转、翻修学校,甚至连帮助国人上树救猫这种小事都会做,真是无微不至……总之,无论大事小事,国内国外,从经济到环保、从地球到太空,奥巴马都能像家长一样逐一地解决。而这句“pirates”配合了片中奥巴马总统轻松的表情、拉开衣服露出的超人标志,使人看后都会被这份自信所感染。

电影艺术是一门视听艺术,动画是电影艺术里面包含的一个分支。为动画形象赋予生动的语言,动画形象会变得更为贴切,恰当的语言与相应画面的结合更能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动画中也正是因为有了总统奥巴马沉着的一句“pirates”,生动地体现出美国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家长地位。

超人形象的赋予是美国民众的情感所至,幽默感为影片增强了戏剧性,夸张感为影片增强了趣味性,恰当的配音使影片更具感染力。He’s Barack Obama这部动画短片的动画形象设计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恰当地利用了幽默与夸张的表现手法以及生动的台词设计。这个动画形象设计恰到好处,使人们看到了美国政府的自信和民众的期待,也是媒体竞相报道、热烈评议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倩.解析本土动画形象符号成长[J].新民周刊,2009(42).

[2]智慧篇《名人名言》[OL].,2009.

第11篇

【关键词】理性;认识;尊重;学生个性

自从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教学四百年来,学生的个性在班级教学中渐渐被消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到,因此如何在共性教育过

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已被提到"班级教学"的议程上来。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

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其核心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为没有这个前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是空话。

据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尊重学生个性"的理性认识。

教学片断:

背景资料:高中二年级(1)班,正在上《赤壁赋》的发散思维课。

学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课文注释中说"斗牛"是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斗"是不是指"北斗"呢?

老师:应该是吧。

学生:是,还是不是?

老师:噢,是。

学生:不对,是指"南斗"。

老师:你有根据吗?

学生:我查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斗"字项就有"南斗"之意,引文刚好就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老师:这个我不知道。

学生:不知道,怎么还站在讲台上呢?

(教室里仿佛一下子凝固了,许多同学看看老师又扭过头去看那学生)

老师:(平静地)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严格要求。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的。

课后不少同学议论纷纷,谴责那同学不尊重老师,这事甚至传到了不少老师和班主任耳朵里,有的老师还向我询问实际情况,班主任还来征求我对此事的处理意见。

老实说,这的确是一句很刺激人的话,但由于我平时饱经锻炼,"抗疫"能力较强,所以,我是很快就消化了它的。倒是后来,同学、老师们的议论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为什么能

如此平静?

原来,在多年的"散合式语文教学"(笔者教研课题)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磨练中,"尊重个性"的学生观,已渐渐深入了我的骨髓,成为我的一种理智行为。后来,我越想越觉得,这个学生十分值得尊重。首先是他尊重了我--他的自学精神、钻研精神,正是我在课堂上天天强调的,他做到了,不是对我最大的尊重吗?第二是他的率真,"率真"和正直、温柔、善良一样本是人类的永恒美德,但随着人的不断成长,在世俗的浸染中,绝大多数人变色了,起码遮上了一层虚伪的纱布。贾平凹在《我的老师》中真诚地把七八岁的小孩敬称为"我的老师"',是因为那小孩具有这份率真。然而,这位高二的同学直至十七八岁都能保住它,多么令人敬佩,就连贾平凹也可能会称他"师爷"呢!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是经常对学生说:"我笔写我心"吗?"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不是我们天天挂在嘴上教导学生的吗?换一个角度,我们不是经常发泄:"这样都听不懂,还读什么鬼书!",为什么学生的一句"不知道,怎么还站在讲台上"就受不了呢?假如说你的发泄是爱学生,那么学生的这句话也完全可以理解成是爱老师,并且还有古代忠臣的一股"死谏"精神,多么令人钦佩!这样想来我遇"辱"不惊,并能及时地表达感激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对西方教育人类学的学习中,我对尊重学生的个性有了理性的认识。

弗洛伊德从养育的角度研究,认为人的性格产生于童年早期,从出生的"嘴巴阶段"到"阶段"到3一_5岁时期的"男生殖器阶段",这些阶段的养育情况,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并基本上决定成人个性的面貌。

"嘴巴阶段",对于儿童嘴的纵容,过分满足其嘴的兴趣欲,可以导致他成为一个对吃特别感兴趣的享受者。还可能培养出一个对环境不断提出要求的人,让他形成一种时刻期待的态度,成为一个不创造、不努力、不工作、不能自立的人;但另一面,也会使儿童产生信任和乐观的性格,对生活充满信心。假如不去满足儿童嘴的欲望,那么他在吸吮方面就不断产生失望,就会把这种失望转向环境,认为是环境导致他失望的,就会对环境产生敌意或消极态度、担忧的态度,甚至产生对生命的一种不安全感;但另一方面,也会形成他坚韧的自立奋发的性格,对生活时刻保持危机感。所以乐观向上充满自信的学生源于家长对儿童"嘴"的纵容的正面影响,而喜欢吃零、食好逸恶劳、贪得无厌的学生则源于家长对儿童"嘴"的纵容的负面影响;所以坚韧而自觉性强的学生源于家长未能满足儿童"嘴的欲望"的正作用;而容易对同学和老师产生敌意、对生活消极、缺乏安全感的学生则源于家长未能满足儿童"嘴的欲望"的负作用。而这些家长之所以这样做,都有其各自的客观因素和合理性,我们没有谴责的理由。

"阶段"对人的性格特征的影响,心理学家提出如下看法:(1)送礼或花钱的兴趣和挥霍癖来源于对大便的兴趣,即一种"献出"过程;(2)吝啬和拖延的习惯,可归咎为滞留兴趣,即忍住大便的兴趣;(3)不讲究卫生、不整洁产生于儿童玩粪便和涂抹的兴趣;整洁和讲卫生来源于成人坚决制止儿童涂抹粪便的行为;(5)固执的性格,是教育者尝试使儿童按

某种规律止住大便,消除了他的乐趣,而儿童为捍卫他的自恋被迫采取反抗的态度而产生的。所以,城里的小朋友到乡下的果园剥了柑子皮后,到处找垃圾桶;而乡下的孩子到了城

里人家,剥了柑子皮却随处乱扔,他们都很可爱。

"男生殖器阶段",此时性敏感区的性器官占据了兴趣的首位。在这个阶段,男女儿童一样,兴趣追求不再是由自我决定的,这就是说他们不再向自己寻找满足,而是向其它"客体"寻找满足了。因而他们的性征超出了"自恋''阶段,性希望转向四周的异性人物:男孩的针对其母亲,女孩则为父亲。引起儿童前期最后一个,也是最强烈的性冲突--对异性父(母)的性好奇和对同性父(母)的死亡愿望。男性方面这一冲突(占有母亲、杀死父亲的欲望)叫恋母情结;女性方面(占有父亲、杀死母亲的欲望)称为恋父情结。在此时异性的父母应避免作出有诱惑力的行为,另一方面则应给予热情、仁慈和爱的支持,给儿童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在爱和性方面均为积极的异性模式。如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情结,那就会使儿童在将来不能保持正常的性别角色或者导致不能建立正常的异性关系。我们经常碰到的学生早恋,有的发展得非常异常,与这一时期父母的影响至为相关。

家庭启蒙语言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德国学者伯恩斯坦把所有的语言分成两种典型形式:一种叫"形式语言",这种语言尊重语言规则,合乎逻辑,句子结构较复杂,富有表现力和个性;一种叫"公众语言",这种语言,语汇有限,结构简单,句子短,词语使用呆板,表达混乱,甚至导致表达内容走样,但其语速快且流利。在下层家庭中,孩子一般接受的是"公众语言"的启蒙;在中上层家庭中,孩子一般接受的是"形式语言"的启蒙。如同样是哄小孩吃药,一个是:"吃呀,不吃病会好吗?再不吃就揍你!"一个是:"孩子,既然无法逃避,那就勇敢面对吧。"随着他们的成长,前者有可能形成幽默、含蓄的性格,后者有可能形成简洁、明快的性格。我曾了解过说我"不知道,怎么还站在讲台上"的学生家庭情况,果中伯恩斯坦所言。

西方哲人的理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认识到学生性格千差万别的种种原因。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俗、不同的习惯、不同的家庭,其养育的方法必然存在种种差异,这样看来,一个学生的个性实际上是这个人的民族、地域风俗、家庭状况的表现,我们尊重了他,实际上就是尊重了他们的民族,尊重他们的风俗,尊重他们的父母和家庭。我们无视他,实际上也就是无视了这一切。

早在15世纪法国作家蒙田就说过:"对一个人来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是如何保持自我。"细细想一想,真是万世不悖的至理名言。

其实我们的古人就已知道"万物和合"的道理,《国语》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续。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弃矣。"意思是说,"和"是将性质不

同甚至相反的事物安排在一起,即所谓"以他平他",事物才能生长、繁荣;"同"是将无差别的事物凑合在一起,即所谓"以同裨同"事物终归走向没落,难于维继。但是在人类的发

展过程中,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古训,无数的生物被我们斩尽杀绝,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这个悲剧难道还要在我们人类之间重演吗?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洛克说:"教育就是创造人之间巨大差别的东西。"19世纪法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说:"把自己塑造成无法替代的人。"这些话实际上就是"万物和合"的教育注释。的确,如果我们的教育出产的都是一个模子的东西,那就是"以同裨同"了。想到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希望大家都像"我"一样呢?

我们还必须明确的是,作为"人"的性格、个性是无好坏之分的,正如"电",它本身对人类是无功过的,所谓功过是人类的使用要求、使用目的、使用结果的不同评判标准造成

的。性格也是如此,它的好坏,只是看它向着真、善、美还是假、丑、恶来判定的。教育者的责任,就在引导它向真、善、美发展。比如,对文章开头的那个学生,老师除了接受尊重他的个性以外,还有引导他把"率真"表达得委婉一些的责任,因为这是"善"的需要,是人类互相尊重的需要。

这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因为人除了有生物所具有的本能的条件反射以外,还具有得天独厚的"思想",所以人成了能对事物反思的生物,能根据经验进行自决的生物,具有表

演、表现、描述欲望的生物:能自我塑造的生物。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会自觉地避开很多教育的误区,大度地对待学生种种不同表现,顺时、顺地、顺情地引导他的个性向着真、

善、美发展。比如喜欢整洁的学生,我们要表扬他,给予他表现的机会;不讲整洁的学生,我们千万不能歧视他,因为这不是他的过错。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还要佩服他的生存能力。当然因为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使人雅,而不是使人俗,所以我们有必要引导他向美的方向发展。固执的学生,我们不能因为他没有接受自己的意见,而歧视他怨恨他,相反我们应保护他有主见能坚持自己看法的个性,因为几乎所有有建树的人,都具备了这样的个性,他是成才的稀有元素。对外向的学生我们要多提供表现机会,同时提醒他注意谨慎。对内向的学生我们要促使他更多的思考,条件成熟时,也要让他表现。大方的要让他懂得不同情景、场合的表现方式,吝啬的要让他懂得财物和情感存在的意义。还有粗鲁的、温柔的,勇敢的、胆小的,勤奋的、懒惰的,乐观的、多愁的,老实忠厚的、聪明圆滑的……特别是在男女同学的感情表达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别。所有这些,我们知道了它的形成原因,我们就会自觉地尊重它或者原谅它,顺时、顺情、顺势引导它。

总之,尊重学生个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要求,用真、善、美的标准去引导学生个性

的发展,是我们教育的任务和目的。

第12篇

【关键词】情感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效果;课堂实施

近年来,在国家教委的组织下,我国有近十几所小学开展了愉快教育或快乐教育的实验。关于情感教学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达到一定的深度,但是我们也不容忽视这些研究都仅仅以教学的一个侧面来说。但是若想以此来说明教学情感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系统地从情感教学策略的高度来研究物理教学却很少见到。我认为在教学中实施物理情感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1.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方法。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通过示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学生的特点是思考多于动手,如果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努力发掘教材中适合于学生活动的一些因素,将会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讲《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时,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示范表演:让一个学生手上拿着绳子牵着的小橡胶球甩动,某一时刻松手体会曲线运动的方向,而加快速度和减缓速度来感受向心力的大小。通过示范情境的创设。学生为他们能真正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知识点而高兴,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充

(2)通过电教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使抽象的物理问题具体化,枯燥的物理问题趣味化,静止的物理问题动态化,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在讲《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一节时,利用投影器进行实物运动的模拟,学生被一些不常见的现象所吸引,从而对洛伦兹力的理解更加透彻。对于以后的解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做到别开生面,寓教于

(3)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游戏,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在《研究抛体运动》的课堂上,可以与同学一起玩“打企鹅”游戏,体会落地点与抛体初速度和抛出角度之间的关系,既学会了计算抛体运动的水平位移,又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4)通过设疑创设情境,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

设疑是引导的一种方式,它能促使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探究获得了新知,则成功的喜悦又将在更深的层次上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这不仅为教学的良性循环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的转移,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追求新知的科学精神,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发挥物理教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

2.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高中物理的学习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的体会尤为深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用言语激励学生。其次,突出重点,指导学法,化解困难。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好物理的决心、克服困难的信心、有了顽强的意志,就能正视困难并迎难而上,从而有效地减少因畏难而产生的焦虑。教师可用名言警句、模范人物的事迹及学生身边的典型例子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3.教师要充满激情,有职业责任感

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他调动感情的功夫绝不能逊于演员,否则很难感动学生并赢得学生的共鸣。作为教师,责任感是教师工作的基石,教师作为一种良心工作,责任感就几乎成了判定一个教师是否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准之一。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爱学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赢得了所有学生的由衷爱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4.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有一种声音常响在我们耳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难管了,潜台词是一届不如一届。我也有这样的想法。而深层次的思考却会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老师这边有没有问题呢?我对新型师生关系理解: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的特点是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学习上是共学关系,在道德修养上是互相感化关系;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关系。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实施情感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堂教学实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教学表演越是专业,教学设计的氛围越是浓厚,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越是遥远,没有了共同的生活基础,反而多了彼此间的迎合与做作。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自然而不做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注意:

1.牵强的引入

课堂引入是每一节课的必要过程,其最忌讳的就是做做样子,成了一种游离于内容之外的形式。或者把“导语”说得深奥晦涩,不恰当的使用导语。

2.先入为主设计问题

教师先入为主设计出的问题,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引入已设定好的圈子里。也就是说,不容许学生有别的思想,只能顺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学生失去了自我的个性,只能为应付老师而被动地解题。我们应该牢记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一个问题,至少有一百种解决方法。”

3.超出学生思考范围的结论

教师希望学生能循着自己的思路,得出自己希望得到的结论。然而学生的思路往往有着自己的轨迹,展现的结果也是各有不同。教师应该用学生得到的结论慢慢的引导,带着学生走向成功。如果为了有一个理想的结果而不顾学生的思维方式,结果就会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