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2: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质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质量管理的定义与目的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而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
二、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有句名言:“生活处于质量堤坝后面”(life behind the quality dikes)。质量正像黄河大堤一样,可以给人们带来利益和幸福,而一旦质量的大堤出现问题,他同样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甚至灾难。所以,企业有责任把好质量关,共同维护质量大堤的安全。
从宏观上来说,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质量水平的高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对于企业来说,质量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正可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当今市场环境的特点之一是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就更要求企业将提高产品质量作为重要的经营战略和生产运作战略之一。因为,低质量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它会降低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增加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成本,损害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等等。
另一方面,以前,价格被认为是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现在情况已有了很大变化。很多用户现在更看重的是产品质量,并且宁愿花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产品质量。在今天,质量稳定的高质量产品会比质量不稳定的低质量产品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较好的质量也会给生产厂商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高质量产品的定价可以比相对来说质量较低产品的定价高一些。另外,高质量也可以降低成本,而成本降低也就意味着公司利润的增加。
三、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
第一,要从对产品质量的管理转向对过程和系统的管理。长期以来,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对象局限于对产品质量及其相关的工作质量的管理,而今天,质量的概念有了巨大的变化,质量不再仅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产品质量及其相关的工作质量,质量不再是“合格”产品的概念,因为今天质量的形成是从顾客的要求出发的,最终又是由顾客来评价的,在这两头的中间,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所有活动和过程。所以,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系统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企业的质量管理从原来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从原来分割的模式转向系统的模式。2000版本的ISO 9000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从“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到“互利的供方关系”等八项原则,都充分体现了对企业质量管理全过程和系统性的要求,这种要求已经大大的超越了对产品本身的要求。
第二,要从原来以推行管理方法为主转向以培育管理文化为主。过去,我们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也好,在开展贯标认证也好,比较注重的是新老七种工具的使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编写方法等。毫无疑问,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工具和方法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管理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尤其是当我们忽略了管理的社会属性时,管理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质量管理为何不能持续有效、为何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管理要遵循和体现社会属性,就必须建设和培育企业管理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各国企业都处于经济体制、产业结构、文化价值观的剧烈变动与重新整合的过程之中,导致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巨大变化。于是,重新架构企业文化变成了当今时代的大课题。企业的管理植根于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也必须扎根于质量文化。企业的管理文化通常包括了经营理念、管理宗旨、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公共关系、社会承诺等方面。企业管理文化充分体现了企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自律机制的重要的思想基础。当前,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其中提出要“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信用制度”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尤其是对提品和服务的广大企业来说,建设好企业管理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对我们广大质量工作者来说,培育好企业的质量文化,使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能真正体现对顾客、对用户的诚实守信,自然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第三,从偏重于技术创新转向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并举。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持续追求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包括技术在内的生产力各个要素在彼此孤立地存在的时候,它们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而只有通过管理,把生产力的各种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一个有效运行的生产系统,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显然,先进的管理也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而且,许多事实表明,先进的技术不能代替落后的管理。因此,企业追求创新必须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及其文化创新紧密地结合起来。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首先都要讲学习、善研究,坚持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和管理知识,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近年来在发达国家提倡把企业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恐怕就是这个道理。企业的质量管理同样需要不断创新,比如,当前许多已经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都遇到了“ISO 9000后”的问题,为此我们确实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探索。企业质量工作者要从过去习惯于各车间到处跑的“体力型”工作方法,转变到学习运用管理新理念、新方法的“智力型”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实现管理创新、求得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质量如何进行管理
质量管理没有完全一样的组织、流程和方法,根据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全面质量管理的最佳实践――TQM:研发、采购、制造、客服四大供应链部门之间相互作用,形成TQM组织框架。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单元之间的互动,形成TQM的日常活动;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单元之间的互动,形成TQM的日常活动。单元内部,形成二级三级的活动。这是开展质量工作的基石。
TQM组织框架以实现组织的战略和方针为目标,建立一二级组织架构,建立质量体系/制度,确定质量目标,和进行KPI考核。
关于二级组织架构,分为三个:
QA:体系维护,审计,问题跟进,追踪,年月周日报表;
QC:执行标准,检查,测试,记录;
QE:问题分析,对策,标准维护;
QA、QC、QE可以是三组人员,也可以是兼职,由一组人员担任,简称QA.人人都是QA.
质量管理的效果,衡量其工作的成效,保证质量工作有效性,稳定性,必须要定期评估。
评估的方法:管理评审,季度/月度/周/日报;
工具:QC七大手法。点检表、鱼骨图、直方图、分层的点图、柏拉图、散点图、控制图。
【关键词】质量 管理 改进
一、质量管理提出――企业深陷“质量危机”
质量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对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质量事件带来消费者的怀疑和信任危机,也造成产业和企业的损失;对外,则关系国家形象,质量失信影响着中国国家形象及声誉。如不重视质量诚信,最终将会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持续进步,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然而,我们在收获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其他社会问题,这其中比较典型和严重的有产品质量水平不高、企业缺乏信用、质量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等。从2003年以来,我国几乎每年平均发生一次重大质量问题:2004年的毒奶粉导致“大头娃娃”、肯德基“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事件、“1 '13”动车事故、“毒胶囊”药品事件、义昌大桥倒塌事故。同时,工业酒精酒、毒大米、农药残留、甲酸超标、孔雀石绿、抗生素水产品、出口玩具召回、出口轮胎召回等等,更使消费者对国内的“质量诚信”水平产生普遍怀疑。2003年,外经贸委协会的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5855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37%,GDP至少因此减少2%。其中,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损失多达2000亿元,“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质量欺诈”分别占42.4%和23.5%。而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在2012年全年投诉543338件中,根据投诉性质,质量问题占51.6%,售后服务问题占4.2%,营销合同问题占10.6%,价格问题占5.4%,假宣传占2.0%,安全问题占1.7%,假冒问题占1.3%,计量问}占1.4%,人格尊严占0.3%,其他占11.4%。相比较于2011年,质量、计量、价格、合同性质的投诉占比均有所上升。2013年3.15 晚会曝光三星、HTC、中兴、华为等多款手机不合格易引发爆炸,当当网因贩卖翻新、高仿iPhone 手机 20 余部被判赔 48 万;这仅仅是一部分。频频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说明我国企业质量无信行为正在蔓延,使企业深陷“质量门”危机,因此,企业有必要改进质量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现的构建。
二、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
(2)全面质量管理。伴随着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化,各个类型的生产企业都意思到了质量管理作为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的重要性,同时也日渐体会到了人员的积极性对质量保证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依靠质量检验和使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过程控制的质量控制是很难达到预期要求的,也无法确保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就促使了“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形成。费根.鲍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质量经理室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人.在他于1961年发表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他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这一理念在此后的实践活动中逐步被世界各国的汽车制造商所接受,同时也得到了质量大师朱兰博士的认可。
(3)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改进为保证体系有效运行,企业的全体员工依据体系文件的要求,为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在各项工作中按文件要求操作,搞好过程控制,做好质量记录,实施质量改进。在质量体系的运行过程中,会暴露企业在培训!组织协调!过程控制!体系审核!监视与测量过程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正好是质量改进的切入点,是制定质量改进目标的输入。在此基础上,企业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和努力,按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程序实施改进,做到不断完善体系。因此说,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改进密切相关,质量管理体系包含质量改进的内容,同时又是质量改进的对象。两者都要求企业员工不但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而且应在树立让顾客满意的理念、积极参与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企业质量管理的作用
(1)质量管理的核心――质量改进。朱兰博士有句名言“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是改进、改进、再改进”。在质量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在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在企业各项活动中等等过程中质量改进是永无止境的。质量改进是一仲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活动,质量改进活动不间断持续地进行.将使企业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2)质量改进提升国家的竞争力。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已经说明,质量改进及相应的质量管理模式可以为小到一家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带来丰厚的收益,所以质量改进对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二战以后由于物资缺乏,产品只要生产出来,就不愁没有销路,所以当时生产企业对质量问题都没有足够的重视。随着物资的丰富,人们开始对产品的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产品几乎与“劣质产品”是同义词,这与中国制造目前在欧美市场上的质量情况类似。日本注意到这个问题后,开始对产品质量进行改进。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已经充斥了美国市场,美国发现需要应对日本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美国开始对质量管理重视,经过努力,美国的产品终于在质量方面能够与日本产品抗衡。美国与日本的质量改进的历史告诉我们,产品在质量上没有竞争力,就意味着在市场上也没有竞争力。所以一个国家的产品质量水平往往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及国内市场上的地位及市场占有率。
(3)质量改进提高企业利润。国家的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具体到每一家企业来说,驱动企业进行质量改进的动力是质量改进的经济性。质量改进的成本及其产生的相应收益对企业来说是促进企业质量改进的最大动力。但是由于在会计上对质量成本的统计还没有相应的规范,所以很少有企业对质量成本进行核算。质量成本的PAF模式(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故障成本)概念也主要体现在学术上对质量成本的研究。总的来说,对于没有对质量成本引起足够重视的企业来说,质量成本所占的销售额的比重约为30%(在20%~40%之间变动),这些成本要比公司的边际利润高出2~3倍。经过质量改进的企业,其质量成本可以由销售额的30%降低到其销售额的3%。由此可见,降低质量成本可以大幅度提高公司利润。
(4)质量改进提升顾客满意度。企业的存在首先应该是服务于公众,使用户满意,让用户放心,这就是企业的质量宗旨,违背这一宗旨的任何企业都不会长久存在。要达到“顾客满意”就是根据用户(顾客)的需求.企业不断进行质量改进,包括产品质量的改进、创新及服务的改进。企业通过仲种渠道的信息了解顾客需要、潜在或可能的需求,通过开展质量改进和创新不断为顾客提供与以前不同或不同需求层次需要的适用产品和满足程度,不断引导创造人们的购买欲,这样顾客能为一砷质量达到适用性的商品或服务而付款,才能使经济资源转化为财富,使产品转化为商品,企业生产出社会(顾客)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5)质量改进为“内部顾客”服务。一般来说,一提到顾客.就会想到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购买和使用者,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在商场、饭店、旅馆等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的经历,这种类型的顾客称为外部顾客。企业的存在就是为这些外部顾客提品和服务的。现代质量管理理论中不容忽视的概念,那就是由企业内部员工和过程组成的另一类顾客,我们称之为内部顾客。企业的每个过程相对于前一个过程来说是顾客,而相对于后一个过程是供方。因此,企业系统内过程之间的关系就转化成顾客与供方的关系,把顾客分成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有很重要的意义。一个企业或公司,尤其是大的企业,只有很少一部分员工和过程与外部顾客有接触。而大部分员工和过程只对内部顾客的接触,每个员工都应清楚自己的顾客是谁,需求是什么,从而努力改进质量使内部顾客满意。当然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使外部顾客满意。
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我国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距离完美、卓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建立初期,迫于主要矛盾――生存压力,管理者往往只关注市场和销售,普遍忽略管理之道,运营基本靠员工的经验、摸索和简单复制程序制度模板,企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企业创始人领导能力、特定资源或偶然机会。当企业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开始寻求
做大做强的时候,务必经历粗放经营向精益化管理的跨越。优秀管理者深谙:好的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这时候面临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局面,象许多企业推行质量管理体系一样,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从检验级、质量保证级向预防、完美级的跨越,进行大量源头设计与前馈控制系统开发是必由之路。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是精益管理的需要,是稳健管理系统的需要。
(1)遵守ISO9000规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总结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成功的质量管理经验基础上,通过协调各国质量标准的差异,在ISO9000:94版的基础上了ISO9000:2000版。新标准问世后,目前,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咨询机构、培训机构正在向有关组织提供换版服务。在从转换到目前的ISO9000:2000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标准给出了两个新的测量体系。即自我评价和顾客满意度测量。前者是质量改进的起始和基础,后者是质量改进的终点/起点。IS09000:2000版标准明确了当今世界范围质量普遍接受的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管理方法、持续改进、以事实为决策的依据和互利的供方关系。以此为基础,2000版标准旨在向组织提供通过持续质量改进而追求卓越的指南,指导组织开展全面的质量管理.使组织即要满足其顾客的需求与期望,又要使其它相关方需求得到平稳满意.它较系统、全面地融合和体现了当今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与内容,并相应体现了三个重点,即以顾客为中心,以领导作用和质量改进为基础。
(2)营造质量管理文化氛围。企业作为社会组织中的一种,其组织结构、组织内部的人际互动以及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的建立,都与一个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有关。因此,企业全体员工必须高度自觉地参与质量管理,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文化氛围。一是树立企业全员质量意识。企业应该通过加强教育,使全体企业员工都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质量管理是企业形象管理的核心内容,从企业领导到一般员工,都要自觉地树立严格的质量观。二是要提高企业全员质量技能。高质量的产品,离不开企业员工高超的质量技能。企业要按照制订的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面向全体员工广泛而经常地进行业务培训,使全体员工都掌握与岗位相匹配的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操作技术,圆满完成企业生产和销售任务。三是落实企业全员质量行为。通过开展自主管理、自我提高活动等,充分发挥每一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质量管理成为每一位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四是塑造企业全员质量文化。质量管理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就要求在企业中坚持全员质量教育,持续不断地提高每一位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质量技能、质量行为水准。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在企业中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提升质量”的良好氛围。
现代社会的质量危机,要求企业必须进行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追求卓越、追求品质,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质量改进其实是企业的一座金矿,所以值得企业去持之以恒去追求。
参考文献:
[1]龚祝.平金融危机下中小制造企业的被动质量[J].改进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
[2]杨丹.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构[J].商业现代化,2008.
[3]廖栖.企业质量改进的系统管理[J].管理观察,2013.
文章导读:我们在进行产品质量培训的时候经常提到“人、机、料、法“。这里人是排在各因素的最前面。因为人在这里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人的自身因素很重要,如果人的自身因素能确立的话,那么,质量问题就会少出现或杜绝在萌芽状态,但是提高质量背后是什么?
车间员工质量演讲稿:质量与管理范文
各位敬爱的大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五车间的**,我今天来演讲的话题是:质量与管理。
我们在进行产品质量培训的时候经常提到“人、机、料、法“。这里人是排在各因素的最前面。因为人在这里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人的自身因素很重要,如果人的自身因素能确立的话,那么,质量问题就会少出现或杜绝在萌芽状态,但是提高质量背后是什么?我认为质量意识就是一个员工的使命感。在车间,每个员工都不一样,都有不同的质量意识,都有不同的习惯,对质量都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员工很注重质量,而有的员工却比较马虎,我们可以制定很多的条规去约束那些表现不怎么好的员工,但是效果却不明显。所以我认为,培养一个员工的使命感不应该从哪些表现略差的员工身上入手,因为我们没办法一下子改变一个人的习惯,也就没办法让一个员工一下子就提高自己的质量意识。反而我们在管理这些质量意识薄弱的员工的时候或许还会影响到那些表现好的员工的情绪,员工也不能建立起对于质量的使命感。所以我认为与其去批评哪些表现差的员工还不如去表扬好的员工,只有充分的肯定哪些好员工,给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的质量意识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哪些不注重质量的员工,让大家看到好员工的质量意识,给大家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引导大家培养好的习惯、建立起质量意识,让大家明白质量把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也让好员工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态度,自己的信念,这样通过质量意识强的员工去带动更多的人,带动一个班甚至一条线生产线的质量水平。
除了人之外,另外一个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我认为就是技能。学习改善一个人的知识训练改善一个人的能力。先进的设备固然能提高产品质量,但更需员工有先进,精湛的技术水平。我们公司有着一流的数控设备,但是我们不能只是允当一个操作工,只会操作一个筒单的循环按扭。我觉得我们应该开展一些实际的技能上的培训,员工只有对于自己所用的辅助材料应该去了解,这样,才知道应该怎样去控制,从那个方面去控制,鼓励持续改进,不断对所有细节问题进行改进,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生产出来的是放心的产品。
只要大家通力合作,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我相信在管理或者生产质量上我们能够取得双赢。
谢谢大家!
1护理质量信息的来源
1.1通过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检查所得信息我国医院普遍实施的三级医院的护理质控体系和质量检查标准,我院实施护理部――护理单元护士长――专业护士(相当于管床护士)三级质控检查体系。每日动态检查控制和每月的全面质控检查相结合,分级收集质量信息。护理部每日的质量信息是通过护士长夜查房、护理部质量控制人员白天对各护理单元巡视所得的信息,包括全院各护理单元患者数、人力、重点患者(危重、手术、分娩、新患者等)护理落实情况及其他重点事项等。护士长通过每日5次查房(4次床边交接班、1次重点患者的护理措施检查),科内质控小组的每周定期检查信息反馈(消毒隔离、文件书写、急救物品、病区综合质量等)获取本护理单元患者的护理过程及结果信息如护理措施落实、人力物质配备状况等信息。专业护士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评估检查获得护理措施落实、辅助护士工作质量、病房管理、文件书写等质量信息。
1.2直接质量信息指直接影响患者的服务质量,包括护理并发症上报信息(如压疮高危或已发压疮报卡,输液反应、静脉炎、意外损伤等护理并发症报卡)和差错事故上报信息,此二类信息于24h内上报护理部。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服务对象的信息是质量的金标准:包括满意度调查信息、服务对象投诉信息等。
1.3间接质量信息指间接影响患者服务质量。与护理相关的人财物的信息包括加床情况、危重患者数、新患者数、人员与工作量配比状况、护理用品的质量等。
2护理质量信息的特点
(1)连续性、动态性:护理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质量信息的获取必然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时间上的动态性,如白班、夜班、节假日等时间段均不能忽视。人员上的动态性,如新上岗护士,各班次上岗护士、专业护士等各级人员的心理状态、业务素质均会影响服务产品质量。管理者需要把握质量信息的收集、随时调整、以保证产品质量恒定。(2)医疗护理结果的不可逆性导致管理者不能放过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偏离质量的信息,医疗服务产品的特点是不可重复性,必须重视过程质量,及时纠正过程偏差。
3护理质量信息的应用
3.1质量信息的应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随时评价护理质量信息。各级质控人员检查过程中对质量信息及时分析处理,护理部白班收集护士长夜查房表了解各护理单元患者数、夜间工作量与人力是否匹配,夜间护士工作状况、夜间病区环境状况、有哪些重点患者。医疗过程不能重复,医疗结果不可逆转,最重要的是安全。对质量信息的分析要把有关安全的问题放在首位。通过1周环节质控分析确定周重点,如某月脑外科连续发生3例输液反应,虽然药品细菌培养未发现问题,但对输液操作过程加强无菌技术的监控和全面检查,将影响患者护理质量的因素降到最低点。质量信息应用过程中要放到系统中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质量信息评价需要管理者再加工,把握整体观,摒弃片面性。偶然性的问题,及时纠正,体系问题及时完善;日常工作中应动态识别质量信息,放到系统中分析,调整流程针对不合格项目查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如基础护理不达标,是否人力不够,晨间护理时间安排不妥;药品拿错是未坚持三查七对,还是药品放置标识不清?3.2质量信息反馈的活用动态反馈――动态管理呼唤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及时调节现场控制的力度,让反馈贯穿于管理者的工作,有利于达到同期控制。在我院实施的护理质控体系,重视反馈的作用,随时反馈,逐级反馈。护理部质控员在巡视重点患者时、护士长参加床边交接班时、专业护士工作过程中,随时查、随时反馈。我院各护理单元建立有信息反馈本,护士长将质量问题记录在上面,每班护士都要查看并签字。避免护士倒班,不能及时了解信息。定期反馈――每周重点反馈,每月底护理部对环节质控总结和终末质控结果结合奖惩反馈。定向反馈――对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定向向护理单元反馈,做到责任分明,及时改进工作。质量信息的反馈是对员工质量标准的最好培训。护理质量管理始于标准,终于标准。临床上常常重视质量现象,忽视质量教育[2]。质量信息的反馈以沟通为要:临床环节质控反馈过程中直接反馈到责任人,目的为了及时修正和今后避免,临床上常常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注意与当事人沟通,可以很好的取得认同,彰显标准。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检查手段。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资源分配。
3.3质量信息与管理者的检查控制职能相关如果管理者对质量标准掌握不透,就搜集不到有用的质量信息。又如护士没有医学知识就观察不到病情,实际工作中缺乏信息管理意识的就会出现盲目现象;护理管理者需要即时掌握动态,如今日的人力量及其心理状况情况、患者数、危重患者数、工作量、医嘱落实情况,做出判断和进行人力和物质等调整以保证质量稳定。质量信息应用使管理由被动为主动。护理管理者应用质量信息,及时调整,使工作有预见性,如今年我院临床科室大量人员在统一时间进行职称、执照考试,掌握这一情况后,护理部提前组织病区护士长进行人员调配,避免人员不足导致的质量下降。质量信息是主动管理的线索:通过对月质控信息的分析找到重点监控点,如本月输液反应较多则可加强对输液操作环节无菌技术的监控。改变了护理管理的被动现象,磨炼了管理者质量神经的质量敏感性,变要我管为我要管。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实质上是指护理人员表现出来的专业形象是否具有其特性,是否有利于提高护理对象的生命质量,以及护理工作的实践成效[1]。随着人们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保证和评价护理质量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院在2015年1月~6月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我院的护理质量进行了持续改进,我院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6月期间我院共有活动科室40多个科室,全部实时质量持续改进,其中包括:儿科、内科、外科、耳鼻喉科、妇产科、心血管、骨科、急诊、门诊、神经科等多个科室。
1.2方法
1.2.1制定评价标准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应该由统一的标准,无论哪一种质量管理方法都需要质量标准来衡量,是整个护理工作的指南和标准规范。所以,在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我院基本情况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具体护理质量评价内容有以下几方面:急救物品完好及管理质量,检查其定人管理、定时检查、定点放置情况;危重患者护理,必须每天评估患者的病情,综合病情分析护理措施是否得当、是否安全,保证患者舒适以及管道的畅通;临床基础护理必须落实每一项护理内容,正确评估患者的实际需求,重视护理操作的规范与舒适[2];消毒隔离质量:定期检查使用器械的消毒灭菌情况,明确传染途径和种类,熟悉锐器刺伤后的处理程序等;护理技术操作要规范,制定相关的评定指标;护理服务态度要温柔,详细询问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护理技术水平等情况;病房管理要有组织、计划重点,保证病房环境安全、舒适,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健康教育质量要重视,临床中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教育;护理文书书写要规范、准确、真实、及时,可以反映患者生理、心理等反应。每个评价内容总分为100分,各项指标分别在100、95、95、95、90、90、90、90、90分为合格[3]。
1.2.2评价方式 正确的评价方式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并且可以动态、连续的反应护理质量效果。所以护理部必须对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和形式进行改进,重点将集中检查、突击检查、专项检查有效结合起来,即每季度的全面检查、专人专项检查以及对存在较多问题的护理项目进行突击检查、抽查。奖每次的检查得分进行汇总,年底进行综合评价,对评分高的进行奖励,评分低的进行批评,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2.3过程监控 所谓的护理过程监控,强调的是护理过程的质量管理,即将护理程序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重视对患者的护理需求评估,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所以护理部门应该紧抓护理人员护理操作细节和程序,保证每一项护理操作都能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并且以满足患者的真实需求为核心,落实护理操作细节,提高护理质量水平[4]。
1.2.4反馈与改进 提出的整个措施是否可以按计划执行,需要相关的质控人员监督,并且进行检查、纠错,直到问题解决。同时还应该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检查存在问题的以书面形式进行上报、反馈,科室落实整改措施,护理部进行追踪整个,彻底将问题解决。在解决过程总发现新问题,要组织综合讨论、分析,寻求最为合适的解决方法,使质量持续改进形成循环模式,不断的进行改进,真正意义做到护理质量改进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落实、有追踪。
1.2.5安全保证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护理质量管理应该将护理安全提升到护理质量评价的终末指标,并且每个季度实行护理安全隐患检查,对存在缺陷的制度进行改善。制定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护理缺陷,最终实现全院共勉的目的[5]。同时我们应该针对各个科室发生的安全隐患问题,对其发生时间、性质、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及时纠正、防范和预防相同安全隐患的发生。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015年1~6月应用持续质量改进之后,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明显提高,与2014年1月~6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只有依据患者的实际需要评价标准才能体现出护理的证实内涵。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是护理质量管理发展的一个永恒目标,是保证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护理水平的先进方法。
本文以上研究显示,在2015年1月~6月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呈上升趋势。持续质量改进的新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治疗监督过程,强调了在原有治疗基础上不断地提高的标准,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中。由此,护理质量管理不断创新、探索,为了提高患者和其他相关方面的满意度,持续质量改进是最科学、最合理的手段。
随着当今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医疗体制服务模式发生了转变,为了适应当前护理服务需求,护理人员必须积极面对护理服务范围、患者真实需求、工作流程以及管理方法,有效地在传统护理质量管理基础上,实现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的不断改进,才能更好地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建方法,不断推进护理质量管理的发展,保证护理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爱萍,孙红,姚莉,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40(2):123.
[2]程薇,李娜,王杰,等.以护理质量文化促进护理质量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13,42(2):151.
[3]王建荣,张黎明,马燕兰,等.临床护理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J].中华护理杂志,2015,40(10):72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79-01
由于妇产科接收的每位孕妇体制不同,在实际分娩过程当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对妇产科护理质量进行相关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减少临床危险事件发生情况,帮助孕妇能够更好的进行分娩[1]。
1 基本数据与方法
1.1 基本数据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妇产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所收治的孕妇40例为研究组,其中最小年龄22周岁,最大年龄36周岁,年龄均值(27.2±1.3)周岁,最短孕周36周,最长孕周41周,孕周均值(38.1±0.5)个月,最轻体重55kg,最重体重75kg,体重均值(61.2±1.5)kg,另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妇产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所收治的孕妇40例为参照组,其中最小年龄21周岁,最大年龄36周岁,年龄均值(26.2±1.8)周岁,最短孕周37周,最长孕周42周,孕周均值(39.1±0.5)个月,最轻体重54kg,最重体重72kg,体重均值(61.2±1.5)kg,2组孕妇全部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均签署相关知情文件。2组孕妇年龄、性别、孕周等基本临床数据,经分析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孕妇为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临床采用的护理方式仅是一些常规护理方式,指导孕妇进行各项检查,告知孕妇相关分娩知识。而研究组孕妇是实施持续改进后,主要方式:其一,加强对护理的管理,对妇科产全部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审核,不断进行培训,使其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能够对临床护理工作相关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具备一定的专业态度,严格按照护理流程进行护理[2]。其二,孕妇入院后,护理工作人员需给予孕妇进行适当心理引导,叮嘱孕妇相关注意事项,对孕妇临床生命体征进行实施检测,护理工作人员需根据以往护理经验以及护理孕妇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孕妇制定最优质的护理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3]。其三,完善护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各项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使护理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制度工作,增强护理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逐渐满足孕妇不同需求,与孕妇主动进行沟通,使孕妇逐渐提高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 效果评价标准 对比2组孕妇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价以及孕妇的护理满意度。给予2组孕妇发放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调查表,评价改进前后孕妇对我院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护理工作质量主要包括:病房管理;分层护理;抢救物品;护理态度;护理文书等。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对我院护理质量的评价越好。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等3种标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4]。
1.4 统计学分析 将2组孕妇临床各项数据均输入SPSS 13.0软件中,2组孕妇护理满意度以率(%)的形式表示,行X2检验,2组孕妇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各项评分均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予以t检验,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
2 结果
对比2组孕妇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价,研究组病房管理(82.26±6.25)分,参照组病房管理(73.15±3.85)分,数据对比t值为7.8490,p值为0.0000;研究组分层护理(81.26±6.12)分,参照组分层护理(72.52±3.56)分,数据对比t值为7.8073,p值为0.0000;研究组抢救物品(81.65±6.21)分,参照组抢救物品(73.58±3.62)分,数据对比t值为7.1005,p值为0.0000;研究组护理态度(83.15±6.24)分,参照组护理态度(73.58±3.72)分,数据对比t值为8.3315,p值为0.0000;研究组护理文书(81.52±6.11)分,参照组护理文书(72.59±3.85)分,数据对比t值为7.8205,p值为0.0000;研究组孕妇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孕妇,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对比2组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研究组孕妇非常满意30例、一般满意9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39例,占总比97.5%,参照组孕妇非常满意20例、一般满意11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31例,占总比77.5%,数据对比X2值为9.4288,p值为0.0021,研究组与参照组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差异性显著(P
3 讨论
医院是社会的标志性窗口之一。为打造和谐医院的品牌,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院必须重视提高自身质量管理水平,改变过去那种局部的、零散的、时断时续、事后控制性的被动达标式管理模式,并着眼建立全员参与的、整体的、连续的医院质量管理模式。
一、我国医院质量管理的现状
(一)质量管理模式落后,高层管理者对先进管理模式认知度低
与大型企业相比,医院的质量管理起步较晚。发展缓慢。20世纪70年代前曾开展了一些工作,但只是在经验管理局限下的非系统性、非现代化的质量管理。当前,分级管理工作是各级医院质量管理的主要模式。很少有医院能够应用一个系统的持久的良好质量管理模式。且医院的高层管理者大多不清楚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医院领导大多出身医学专业,在观念上不太重视质量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推动。
(二)专职质管人员配备不足、能力有限
医院质量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转依靠专职质管人员的有力执行。当前,大多数医院专职质管人员很少,且非来自质量管理或相关管理专业,医学背景的特色虽然克服了日常沟通的障碍。但缺乏管理专业知识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和效果。另外,有相当一部分质管人员对其工作认识不够,觉得质量管理工作在医院内可有可无,不能正视之,工作中遇到挫折时,不能很好地调整心态。
(三)质量评定方法缺陷,结果导向不明确
我国沿袭多年采用治愈率、病死率、诊断符合率等硬性指标来衡量医疗水平,并把它融入到一些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中。导致评价结果缺乏真实性,不能真实的反映医疗技术水平,而且缺少灵敏性及可比性。且医院质量管理结果导向不清楚,致使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假大空现象,不能确切反映整个医院的质量水平。
(四)培训和继续教育投入不足
良好的质量培训是质量管理模式运行的有效保障。调查发现很多医院对质量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平时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不全面、不到位,不能及时的对专职质管人员进行先进管理理论的继续教育,使得医院的质量管理水平总停留在一般水平,无法向前发展。
二、医院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创建完善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
1 直接导入已有的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各种质量管理模式的特点,根据医院的管理水平、发展战略、经营规模、人才储备情况、患者群体特点、医疗技术水平及设施条件等选择适合自己医院的质量管理模式。
2 建立切实可行的医院质量管理组织。为了保证医院质量管理工作得以全面有效实施,必须在医院内部完善有较大灵敏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组织,即三级质控网络,使管理主体多元化。
一级网络是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或主管医疗副院长亲自担任主任委员。办公室设在质量管理部门或办公室:委员会负责制订全院的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管理计划,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性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以督促各科室及时执行质量管理委员会的目标计划;分析医院的质量现状,形成材料上报委员会。
二级网络是指各职能科室在其职责范围内实施质量控制:各职能科室定期对医疗质量实施质量控制考评,并将质评结果及时反馈给质量管理委员会或质量管理科,对医疗质量有整体的把握。
三级网络是指各科室内的质量控制小组,一般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有能力的医师组成,负责科内自控及科室间互控。每月对科室内部的质量进行监控及自查,将结果及时上报给质量管理部门,还可辅助检查科室考核临床科室申请单质量,药剂科考核临床科室处方及合理用药情况,临床科室监测医技科室服务质量和报告质量等。起到双向监督的作用。
三级网络分工明确,互相协调配合,以使医院质控网络良好运行。
3 建立科学、公正的医院质量评价体系。制定科学、规范、严谨、符合实际的考核评价标准,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管理的效果。要在实施先进质量管理模式的同时,建立二级考核评价标准,使所有的员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达到全员化参与效果。一是科室质量考核标准体系:依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规定等,结合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组织各职能部门制订和完善一系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医疗规章制度,如手术分级制度、异常医疗信息报告制度等,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从而规范医疗日常工作。二是个体质量评价体系:分别由两个不同的群体按照同一标准对个体进行评价考核,避免以往对个体评价一次缺陷、全盘否定的局面,达到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反复全员质量培训确立质最意识,激励人人履行质量职责
1 加强对医院员工的质量教育。医院是一个大的操作系统,每一位员工的素质水平都关系到一个子系统的合理高效发展,进而影响整个医院系统的质量。因此要注重对员工质量教育的普及性。要使全院的职工都心中明确自己工作的质量标准,使其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寻、有法可依。质量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坚持不懈、时时进行。
2 强化质量意识。当今的医疗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各大医院的医疗水平几乎不相上下,唯一能增强一个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就是质量。所以,医院要改变过去只重视医疗技术水平的理念,转变到以质量为中心点、以技术为支撑点的局面上来,前面提高医院的每一位员工对质量的强化意识。上至院领导、质控部门,中至医务部、护理部、下到各个科室主任、护士长都要把质量提到第一位上来,真正做到以质量争信誉,以质量争效益。
(三)组织流程再造,持续改进质量
质量依靠标准化保持稳定,又通过适时再造流程不断提升,标准化管理与再造流程相衔接,是一个PDCA质量螺旋。近些年,门诊预约挂号、急诊绿色通道、电子病历、手术与麻醉术前访视、影像结果网上传输系统以及腔镜微创手术、介入治疗等。都是再造流程的成功范例,体现了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对质量的推动。运用流程管理有助于养成科学有序的工作习惯,把流程公布于门诊大厅与病区走廊,有利于病人监督,进而持续改进质量。
综上所述,在我国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医院全面推进质量管理势在必行。作为医院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建立一个先进的质量管理系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最好方式,只有建立起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持续加强医疗质量监督体制的完善。形成和谐的就医环境。我们应坚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环境中,中国医院一定会进入以质量论英雄的时代。
关键词:企业;质量安全;发展;管理;问题;监管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3003601
1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当今世界,竞争已逐步白热化。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企业要想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有一席之地,立于不败之地,无疑只有两个方面上要比对手更过硬,一方面就是产品的质量,这是最基本的,另一方面就是服务,这必须是建立在自己产品质量好的基础上的。然而,产品的质量是最根本的保障,没有好的产品质量,服务更是无从谈起,质量是服务的基础,服务是建立在好的质量基础之上而进行的。因此,归根到底,产品质量的好坏才是企业成功与否的最基本标准。
对企业而言:质量就是生命,没有质量安全做基础,企业的质量水平就得不到提高,而质量又是其进行市场竞争的最有力的武器;对消费者而言:质量安全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对社会和国家而言:质量安全管理首先是国家和社会对企业的基本要求。因此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减少因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这种隐患对社会和国家的环境,人身财产安全,社会治安的威胁程度,优化社会的环境,提供了基本的人身财产保障,更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营造了更为安全,稳定,健康的政治环境。
2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总体来说,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混乱,管理的水平低下,远达不到国家和社会对企业的要求,豆腐渣工程,假药,严重的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等现象是层出不穷,严重的触及到国家和企业的法律法规。综合我国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企业在质量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众多企业缺乏符合国家要求的生产加工场所和生产设备,缺乏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
(2)许多生产加工企业不重视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管理水平较低。
(3)对于行业中出现的问题和危机,不能够引起重视和学习,总结经验教训,相同的错误一犯再犯。
(4)企业照搬照抄他人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安全隐患突出。
3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漏洞叠出。
(2)国家和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标准化生产。
(3)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4)政府和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大。
(5)执法人员没有严格把关。
(6)不法分子的犯罪活动。
4企业实现质量安全管理的途径探讨
(1)加大立法力度,健全法律法规。
建立源头监管责任制,加大立法的力度,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将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企业的责任,必须要加强企业质量安全管理。
(2)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和逐步的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给企业管理的标准和要达到的目的,明确企业的责任,通过体系的建立,让企业清楚质量安全管理的方法和过程,以促进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3)强化宣传引导,提高企业和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
产品的质量安全很重要,光有上级领导的质量安全意识是完全不够的,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是一个全员管理的过程,是离不开最广大的员工的,只有让广大员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树立以质量求效益、求发展的观念,才能调动他们自觉参与安全产品生产的积极性。
(4)加强企业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断提高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产品的生产过程复杂,因此在质量安全管理上必须要认真谨慎,每一个细节都要全神贯注,以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一是在基层的管理上,依托采购、品检等部门,建立基层定期监测制度,提出质量安全措施,控制采购上的质量安全和生产上的质量安全,通过对对生产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连续的监测评价,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符合标准;二是在企业原材料的投入品使用上,推广高效、安全、环保,全面禁止存在安全隐患的物资物料;三是在生产过程中,明确产品的生产者、基层负责人的各项责任,严格按技术规程组织生产。
(5)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强化市场监管。
在提高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政府只是起了一个监督管制的作用,但是政府还是要明确自身的重任,不能够松懈,加大监管的力度,积极的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来严格把关。
(6)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强化社会监管。
①建立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在本单位公示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产品备案执行标准、质监部门抽检结果登记、
基金项目: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项目资助;武汉工程大学教研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郑玲莉(1971-),女,湖北黄陂人,武汉工程大学,经济学博士,经济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企业监管人员名单和监督投诉电话。建立健全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规范企业自身的行为。
②加大公众参与度,强化社会监管。新闻报纸,电视台等不仅作为社会的大众信息传播媒体,对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也要发挥其监督的作用。
③注重企业自我管理与政府和社会大众监督管理的有机结合。
ISO9000系列标准是建立在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上的。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内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这是ISO9000关于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当一个组织为了实施质量体系而进行质量体系策划时,首要的是结合本组织的具体情况确定应有哪些过程,然后分析每一个过程需要开展的质量活动,确定应采取的有效控制措施和方法。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从最初的识别市场需求到最终满足要求的所有过程的控制都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例如:
控制设计过程的质量。通过开展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等活动,确保设计输出满足输入要求,确保产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防止因设计质量问题,造成产品质量先天性的不合格和缺陷,或者给以后的过程造成损失。
质量管理是在整个质量体系中运作的,所以实施质量管理必须建立质量体系。按照ISO9000的理论,质量体系是有影响的系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要求一个组织所建立的质量体系应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
质量改进是一个重要的质量体系要素,质量改进包括产品质量改进和工作质量陡连。争取使顾客满意和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应是组织各级管理者追求的永恒目标。没有质量改进的质量体系只能维持质量。质量改进旨在提高质量。质量改进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是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益和效率为目标的。
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应满足顾客和组织内部的需要和利益。即对顾客而言,需要组织具备交付期望的质量,并能持续保持该质量的能力;对组织而言,在经营上以适宜的成本达到并保持所期望的质量,即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又保护组织的利益。
定期评价质量体系的目的是确保各项质量活动的实施及其结果符合计划安排,确保质量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在评价时,必须对每一个被评价的过程提出如下三个基本问题:
A 过程是否被确定?过程程序是否恰当地形成文件?
B 过程是否被充分展开并按文件要求贯彻实施?
C 在提供预期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
搞好质量管理关键在于领导。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方面应做好下面五件事:
A 确定质量方针。由自有执行职责的管理者规定质量方针,包括质量目标和对质量的承诺。
B 确定各岗位的职责和担限。
C 配备资源。包括财力、物力、人力。
D 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体系管理。
关键词:汽车;生产;制造管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5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一个汽车产品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其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波动性,汽车生产质量控制好快直接体现着设计者的初衷,还影响着汽车在面市之后的销量,是产品质量形成的关键步骤。一个汽车在生产组装完毕之后,其质量就已固定,我们再进行抽检的目的仅是界定次此批产品质量水准如何,但是其设计及工艺缺陷是不会变化的,会在储存、运输以及使用中不断暴露出来,所以可以确切的说汽车的质量主要是由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好坏决定的。本文将简要介绍汽车制造质量管理基础及系统模式。
一、 汽车制造质量管理基础
1、 汽车制造过程工艺介绍
汽车在制造过程中主要有四大工艺,即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以及总装工艺。冲压工艺,主要内容是汽车车身的加工,如车顶、外包围和车门等的加工,是汽车制造工艺的第一道工序;焊接工艺,主要进行门盖以及车身的焊接加工,如顶盖总成焊接、左右侧总成焊接、门盖总成焊接下车身总成焊接等工段;涂装工艺,主要是对车身表面进行喷漆,包括前处理、打磨、底涂、上胶、喷涂等工段,它直接体现着汽车的外观质量;总装工艺,主要是将汽车零部件装配成整车,并对汽车的性能进行检测,是汽车制造的最后一个工艺环节,也是汽车质量形成的最后阶段。
2、 汽车制造质量控制特点
汽车的生产工艺特征决定了它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质量控制特点,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灵活性。汽车生产规模大,流程复杂,这也直接导致汽车质量控制的繁琐。所以,要想对汽车产品的质量进行全面控制,就必须建立灵活的质量控制模式,满足不同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需要。(2)稳定性。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汽车生产线必须按照节奏连续进行,因此质量控制系统对故障的反应要快,对于某些情况必须做到可预测或者确定,从而保障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3)集成性。汽车在生产过程中工位分散,各种分析仪信息记录仪等都分布在不同的网络站点上,这就需要系统能够对各个站点信息进行集中控制[3]。(4)决策智能性。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处理能力也愈发强大,可以利用生产过程中保留下来数据信息,再结合工作人员的经验,构建汽车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决策哭,提高汽车质量控制管理的决策水平。
二、制造业质量控制理念的发展
我国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是在20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本与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相适应。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开始面临多样化市场需求环境,面对新形势,我国制造企业应更新观念,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
1.促进制度化建设
文件化是质量体系建立的一个重要特征,自主研发机构依据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体系文件,为企业制度化建设打下重要基础,使得与汽车研发机构相关的各项质量工作更加程序化和规范化,最大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资源。
2.提高产品质量
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在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浪费的情况下,逐步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提升自主研发机构的竞争能力。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对消费者利益是一种最有效的保护,也增加消费者(采购商)选购合格产品的可信程度。
3.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向外界表明了自主研发机构的质量态度和保证能力,能大大提高社会形象,提升竞争地位。同时,贯彻和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国际通用的共同语言和准则,已成为参与国内外贸易,增强竞争能力的有力武器。
4.提高人员质量意识
在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通过对员工开展各种类型的质量理论和标准培训,有助于员工提高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顾客意识。
三、质量工作和安全工作的共同点
第一,意识问题。要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安全生产,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职工特别是管理者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第二,都具有全员性的特点。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全员性,也就是人人关心产品质量,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安全工作的全员性也是一样。所谓安全,首先是人的安全,每个职工都存在安全问题,只有全员参与,安全才有保障。由于某个人的失误引发一场事故的案例并不少见。
第三,都需要领导重视。ISO9000:2000规定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二项就是“领导作用”。安全也一样,领导不重视,不抓落实,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第四,对组织都具有生死兴衰的作用。质量是组织的生命,对组织的作用和意义很明白。但相当多的组织却没有将安全当作组织的生命。为了赶进度,为了“节约”成本,违规生产,违规操作,往往是造成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由于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企业停产、破产和被政府强行关闭的并不少。
第五,都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下功夫。在一个技术落后、管理混乱的组织,质量上不去,安全出问题,正如一台年久失修的机器一样,既不能保证质量,也不能保证安全,可以说是必然的事。
第六,都强调按规章制度办事。违反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不仅可能引发质量问题,而且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质量工作和安全工作都必须用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质量管理中的标准化与安全管理中的各种规章制度是一个道理。
第七,都面临着事故处理问题。不管是质量还是安全问题,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处理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都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不管是质量事故还是安全事故,严重的都可能触犯刑律,都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四、研发质量的策划
研发质量的策划即PDCA环中的P部分(计划部分)、包括质量目标及规划和策略。研发质量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研发质量管理也需要符合公司和部门的长远发展。研发质量的长期规划,为研发质量的远景设定目标和方向,并保证所有的业务部门都符合公司级别质量管理要求。研发质量的短期策略,就是将长期规划变成每年的实施。
其具体具体做法,是经由研发质量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质量管理角色讨论,年度制订未来几年的研发质量路线图。需要考虑的主要包括如下五大部分:一是研发质量组织。为了确保研发质量信息的高效共享,并建立有针对性的质量能力规划。由研发质量管理部门组织,建立并维护跨全业务部门的研发质量组织结构,并需要规划质量角色的能力矩阵、质量保证团队及一些质量工具团队等。二是研发流程。研发流程的规划包括研发流程及其体系的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公司不断有新产品的产生,何时采用怎样的研发流程体系?是借用现有的流程还是建立符合自己业务模式的流程?由于法律法规不断的推陈出新,所以研发流程也要做调整。三是研发技术。每个业务部门要考虑研发技术的提升规划和策略,包括基于技术能力建设要求的新技术,以及针对售后投诉问题的技术升级等。四是研发质量能力建设。流程、制度,最终需要人来操作,人的业务技能,职业素养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 ,还需要考虑业务部门自身研发能力的建设,包括领导和员工的能力建设。五是质量工具、质量保证。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员工会碰到这样和那样的质量问题,需要借助有效的工具来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为了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会定义和实施长期预防措施;在质量管理控制阶段,针对由热点矩阵发现的系统性的质量薄弱点,就必须定义和实施长期的解决方案。
通过研究质量工作和安全工作的共同点,一方面可以加强质量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的协同合作,另一方面又为双方互相借鉴创造了前提条件。
结语:“质量是设计出来的”,作为研发部门,质量管理尤为重要。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培养既懂研发也懂质量管理的人员,结合质量管理标准如IS0/S16949及相关体系如CMMI制定适合研发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有效的监管执行,这样研发质量才有保障。
参考文献:
1.1相关质量管理文件
针对中药房中药制定《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这一规范性的质量管理文件对中药生产制造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颁布机构是国家药品监督局,是确保中药安全质量的有效管理措施。根据管理文件的相关条例能够清晰的了解中药在生产阶段的各项标准指标等一系列规范性内容,严格规定了各项中药配制剂量,提高了中药安全性,对中医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
1.2具体要求
近些年,由于各种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突出,国家相关部门针对食品药品安全质量问题制定了相关的措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次专门拟定了重要管理方案,为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提供准则。在实际中药生产过程中,对药材前期处理操作时,需要严格执行监督管理措施,杜绝出现虚假药材、规范操作等方面的问题,在使用阶段要发挥中药的实际效果,为规范化生产提供合理化依据。
2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采购渠道不规范
在进行药材采购过程中,会出现供货方资质证明不齐全、不合格等现象。在采购进来的中药药材中,很多供货方没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导致中药的预处理过程出现较多不合格的药材[2]。药材采购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执行采购任务,对供货方是否具有合法资质不了解,致使出现很多资质证明国企或未加印供货单位的公章的供货方。
2.2炮制质量不达标
一些医院在中药炮制处理上不合格,炮制方法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例如,进行炮制处理的药材,制成饮片后出现形态不一、厚度不同的情况,药品质量粗糙,饮片中杂质成分含量较高;还有一些饮片因炮制处理不当,失去其因有的色泽;进行炮制的工作人员没有掌握熟练且专业的炮制方法,导致药品质量不合格,这对临床治疗产生严重的影响。
2.3中药房养护能力低
中药房在对中药进行储藏、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因气候条件而出现霉变、虫蛀的情况,在药品保管过程中,要选择空气流通、干燥的地方。中药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制定有效的养护方案,避免因养护不当而使得药品整体质量下降。因此,药房工作人员需每天对贮藏药品进行检查,对过期的药品进行及时的清除及销毁。中药养护人员在养护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操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责任心,才能发挥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3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的对策
3.1采购渠道
要确保中药在临床方面的治疗效果,就必须严格把关药品采购渠道,选择正规、有资质证明的供货商,才能保证药品安全质量。医院要对药品采购流程进行严格的监督,杜绝一切没有经过正常渠道的药品进入医院,中药饮片的引进必须保证供货商的合法性,从而保证药品质量[3]。医院需要对中药房制度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对各类药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从药品采购、进货渠道、药品管理等方面提高中药质量,对供货商的资质证明进行有效的鉴定,确保采购渠道正规稳定。
3.2药品品种选择
中药房药品选择上一定要严格控制,并保证药品的质量。在选择过程中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进行,避免不同种类的药品出现混淆、错放等现象。一旦药品种类混淆或错放,在进行中药搭配时,会导致不同类型的药品之间产生毒性,对病患造成严重的生命威胁。中药品种分配分为正品和习正品,在药品制成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品种。因此,中药房工作人员对中药材要进行严格的检验,避免出现假药。
3.3药材调配
对药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是中药房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药材配置必须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药材的剂量,并按照医生处方进行划价、调配、复核、发药等操作流程。在中药中存在很多同名异物、一药多名的情况,在药材调配时较为复杂,这需要药品调配人员在工作中要认真仔细,把质量放在首位。如,金钱草的原植物主要有5科6种,在治疗胆结石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名称相似性较高,医生在开处方时易写错,在调配阶段就需要进行详细地审方。对一些药材的专用术语要掌握熟练,避免调配过程中出现差错。
3.4质量检验
对中药进行严格地质量检验是保证中药质量的有效手段,医院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当药材入库时,需以采购发票为依据,并对药材的入库日期、品种、规格、数量等做好详细的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有效落实每一项质量检验工作。要特别注重对药品真伪的检验工作,避免假药出现带来的影响,当一切检验流程符合质量标准才能入库备用。
3.5贮藏保管
对药品进行贮藏和保管是确保中药质量和药品使用期限的一项措施,中药贮藏要考虑环境条件方面的问题,避免在潮湿、阴暗、空气不流通地方贮藏或保管药品,还需注意因虫蛀、霉变等情况造成的影响,定期对药品进行养护处理,避免因这些不良影响导致药品质量和疗效出现问题[4]。现今,大多数药物饮片采取塑料袋进行包装,但是在药品运输过程中,因气候环境的影响导致药品霉变的现象突出,这需要对运输车辆和贮藏室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根据各类中药的不用特性实施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3.6定期清库
药品入库后,需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检查,这样既能及时发现药物问题,还能为中药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协助。对药材进行定期检查、检测及处理,确保药材的疗效和质量。针对不同中药特性,清除、摧毁过期和失去疗效的药材,检查工作要落实到位,制定有效且规范的检查工作流程表,合理分配检查工作时间,确保药品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4结语
关键词:橡胶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检测
中图分类号:TQ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0-0059-02
据统计表明,到2010年底,我国的橡胶原料的总消耗量达到230万 t。我国橡胶行业的生产原料除了海南、云南等地外,还要从马来西亚、泰国以及柬埔寨等国进口一些原料,以满足日益庞大的橡胶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橡胶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橡胶产品不仅成为工业生产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的必备品,而且橡胶行业还为交通、水利、建筑以及许多新兴的产业提供了各种部件。橡胶产品的种类日益繁多,橡胶行业的前景广阔。但与此同时,橡胶产品的质量也成为行业人士关注的重点。
1 橡胶产品质量管理要求
1.1 橡胶产品质量概述
橡胶按原料分类可以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品种繁多的橡胶产品就是对这两种橡胶原料的加工而制成的。目前我国橡胶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诸如汽车配件、水利配件、电力配件、减振防护工具等橡胶产品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橡胶产品正以其良好的防水性、抗磨性以及弹性而日益得到广大生产企业以及居民的青睐。随着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的使用,我国橡胶产品的质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橡胶产品的质量问题,如易老化、不耐磨、使用时掉胶块等情况还是困扰着广大的橡胶生产企业,同时,客户对产品各项性能和指标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橡胶制品生产企业只有加强生产中原料的管理以及生产过程的控制,橡胶产品的质量才能得到改善。
1.2 现代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要求
质量管理是指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确定产品质量的方针、目标和职责,对于产品质量的策划、质量的控制以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要素进行控制,实现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首先,橡胶产品生产企业要确立战略观点和市场观点。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纯技术上以及价格上的竞争,更是产品质量的竞争。现代企业的质量管理需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把产品的质量当作革命性的事情来抓,以产品的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其次,正确的竞争观点和良好的服务观点。橡胶产品种类繁多,有的橡胶产品价格较低,生产工艺简单,橡胶生产企业在产品售出之后很少再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售后服务。消费者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进而企业的信誉降低,市场竞争能力减弱。再次,专业化的观点以及效率观点。现代市场竞争的加速也对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橡胶产品生产企业单纯依靠售后服务还不能快速有效的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橡胶产品的质量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产品损坏的概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企业的负面影响,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 我国橡胶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
近几年,橡胶产品生产企业经过技术上以及工艺上的革新,产品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产品还是与国外的橡胶产品质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2.1 橡胶的原料质量较差
我国对于橡胶原料的生产没有统一规格和技术要求,目前我国南方盛产橡胶的地区对于橡胶原料的采集技术还比较低,原料的质量难以保障。在对橡胶树进行割胶时,树身、胶舌、胶桶以及胶杯没有达到清洁的要求,在低线割胶以及刮风下雨时,胶乳容易受到污染,这就对橡胶原料的纯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此外,由于我国的橡胶树以及橡胶草多分布在山区,橡胶原料的生产规模比较小,胶农通常是将乳胶凝固到一定的数量后再往外运输。山区的生产环境比较差,胶农没有良好的储存设备,这一切都导致了橡胶原料质量的降低。
2.2 橡胶本身容易老化
不仅是橡胶的原料在采集过程中容易遭受污染,造成质量的降低,在橡胶产品的加工贮存以及使用中也容易发生橡胶质量的降低,通常我们称之为橡胶的老化。橡胶的老化主要是乳胶或者橡胶制品表面发粘、硬化、软化、龟裂或者是变色长霉,这严重影响了橡胶产品的质量,对消费者的使用造成影响。橡胶的老化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原因,橡胶分子可以和氧发生连锁反应,引起橡胶性能的改变,温度的提高也会引起橡胶的热交联或者热裂解,加快橡胶的氧化速度。此外,光照和雨淋也会造成橡胶原有质量的降低,加速氧化链反应过程以及橡胶的破坏。
2.3 加工技术和管理手段的落后
我国的橡胶产品虽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但是橡胶制品的市场广阔,我国民营的橡胶加工企业数量多于国营的橡胶企业。而民营的橡胶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技术以及设备比较落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些都导致了橡胶产品生产和管理上的不规范。大多数民营加工企业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做支撑,加之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较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和产品受到交叉的污染,橡胶的性能遭到极大的破坏,产品质量难以保障。
2.4 缺乏严格的检测标准与流程
企业要想加强产品的质量,就要对原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此外还要对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控制。但是规模较小的橡胶加工企业无力设置专业的检测人员,购买专业的质量检测设备,橡胶原料以及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无从得知,橡胶产品的质量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此外,一些企业的检测人员素质较低,没有严格执行橡胶产品的检验标准或者是对检验标准理解有误,这都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了橡胶产品质量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