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2: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赞美老师的文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赞美就是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对待别人,并由衷地表达出赞美的一种方式。随着赏识教育的深入开展,赞美已成为赏识教育中最重要的手段。
一、捕捉赞美的时机
任何表扬赞美都需要及时,特别是对后进生而言。有一次,我在批改作文时,读到这样的一段话:这个星期,老师又布置我们写作文,可我却不想写,上星期我为写好作文。特地要求妈妈带我到去找春天,还在舅舅的帮助下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描写春天的资料,认认真真地把作文写好了。我想,这次作文评讲,我肯定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很失望,到现在老师还没有赞扬我……看到这段话,我才发觉由于自己的疏忽,未能及时给学生赞美,导致学生会产生这样的不良心理反应。于是,我马上给小华送上肯定和赞扬,但我发觉,我迟到的赞美是一种失职,一种遗憾。
二、调适赞美的视角
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我会及时送上一个充满真诚的眼神,或者轻轻拍一下学生的肩膀,或摸一下头,用这些独特的方式对学生能表示欣赏,学生在收到老师这种亲昵的动作语言时,往往会脸上发光,笑容满面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对学生开展“抬高的赞美“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手段。“你真了不起,把文章写得那么好,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真像一个常胜将军!”……看到孩子们脸上的光芒,我深深的感受到,抬高的赞美就像一道绚丽的阳光,温暖着孩子的心房,激励着他们踩着自信的步伐一步一步踏上成功的阶梯。
三、掌握赞美的火候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过度的赞美就会失去赞美本身的作用。”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的表扬。在对学生开展赞美的时候,教师要掌握好“度”,不要让赞美泛滥,不要部分场合,事无大小地给予学生赞美。例如,小华是班上的尖子生,一天到晚,得到老师最多的表扬和赞美就是他了。可是,他又是一个骄傲狂妄的孩子,容不得别人说他半点缺点,只要谁说他不对的地方,他的嘴巴肯定会翘得老高,还疏远那位同学。表扬是甘露,但是过多了则成水患。天天吃糖的孩子在吃到蜂蜜时,体会不到那一份沁人心脾的甜蜜。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学会赞美,用爱与宽容照亮孩子稚嫩的心房,让孩子在老师的欣赏与赞美中不断走向成功。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花园小学)
[关键词]礼仪 演讲 构思 技巧
[中图分类号]H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048-01
一、选择最恰当的话题
1.最常见的话题。在一般情况下,要选择那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具有权威性的信息或者某些特殊的信息等。
2.体贴关爱主办方和参与宴会各方的话题。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体贴和关爱,因此体贴关爱宴会各方永远是受欢迎的话题。“紫气东来,祥云缭绕,高朋满座,吉时已到”,寥寥几句,洋溢着对宾主的体贴关爱,所有在场的人都会沉静在喜悦和幸福之中。
3.从宾主心理需要出发的话题。对于主持人来说,了解宾主心理,揣摩宾主心理,说出对方需要听的话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感谢大家来到龙凤酒店,××先生和××女士在这里喜结良缘,真是龙凤呈祥,幸福无量。”这个话题既使举办婚宴的男女主人觉得他们选择了最好的饭店,也使全体酒店人员觉得他们的酒店是最好的酒店,满足了所有宾朋的心理需要。
二、赞美是礼仪演讲的最好方式
人天生期望被赞美、被尊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处处留心,发觉别人最值得赞美的优点。如果当你发现了别人的优点,就亲切地告诉他,如果能这样,即使是平凡的生活也能阳光灿烂,绚丽多彩。你如果渴望别人赞美,那么,你也去毫不吝啬地赞美别人吧,这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礼仪演讲本来就是一种赞美的事业。在礼仪演讲中,多一分赞美,多一分成功;多一分赞美,多一分热闹;多一分赞美,多一分喜庆;多一分赞美,多一分人气,多一分赞美,多一分诚恳;多一分赞美,多一分肯定;多一分赞美,多一分和谐。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学友们:
值此×××老师八十五华诞之时,我们来到省会郑州,欢聚一堂,庆贺恩师健康长寿,畅谈离情别绪互勉事业腾飞,这一美好的时光,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现在,我提议,首先向×老师敬上三杯酒。第一杯酒,祝贺老师华诞喜庆;第二杯酒,感谢老师恩深情重;第三杯酒,祝愿老师百岁高龄!
有位著名的作家说:“在所有的称呼中,有两个最闪光、最动听的称呼,一个是母亲,一个是老师。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那么我们的恩师——×××老师的生命更是一团燃烧的火,×老师的生活,更是一曲雄壮的歌,×老师的事业,更是一首优美的诗。
在这篇演讲中,作者把老师与母亲相提并论,充分肯定了老师功劳。继而又把老师比作“一团火”“一曲歌”“一首诗”,进一步深化和美化了老师的伟大事业,这样诚恳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使在场所有的高朋贵客乃至饭店的工作人员都为之欢欣鼓舞。这就是赞美的作用。
一位教师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一段演讲词:“希望你们拿出拼搏精神来,谦虚谨慎勤奋努力,走出一条辉煌的人生之路。人们说,社会是个复杂的大集体,人生是一本难于读懂的教科书。我们就是要在人生这部大书中寻求更多的知识,实现人生的价值。流水因为受阻而形成美丽的浪花,人生因为挫折才显得更加壮丽。理想的鲜花在坚韧不拔中怒放,胜利的果实总是给历尽甘苦者品尝。希望你们把大学毕业当成学问追求的新起点,‘子规半夜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来’,继续努力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才能事业有成。”这位老师对学生未来的目标进行赞美,这种赞美是无价之宝,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必然会推动许多学生走向成功。
礼仪演讲中的赞美甚至可以用在追悼会上,例如,有这样一则悼词:“全市人民的好公仆×××同志悄然地离去了,他的不辞而别让所有爱戴他的人们感到万分地悲痛。细雨绵绵不停歇,天公也仿佛得知了这个噩耗,为×××同志送上最后一程。多少个大雨倾盆的夜晚,×××同志不顾天气的恶劣毅然地去工地上看望在雨中劳作的工人们;多少个烈日当头的正午,×××同志不理暴晒的骄阳,在市政府门前向前来请愿的老百姓深深地鞠躬,为他们一一解决问题。
三月,春天的脚步刚刚踏上这片肥沃的土地,这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然而×××同志的突然离去却让我们措手不及,原本喜迎春风的人们瞬间被悲伤的细雨所笼罩,无法自拔。他的离去,对全市人民来说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损失啊!×××同志曾对我市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为官清廉,爱戴父老乡亲,在为官的途中从来不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是老百姓的汗水所养大的。为了回馈人民,×××同志在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中竭尽全力为人民服务,他是干部中的豪杰,是领导干部们所学习的楷模。”对逝者的赞美既是对它功绩的追思,也是对逝者家属的莫大安慰,这就是礼仪演讲的作用。
三、幽默也是礼仪演讲构思的技巧之一
关键词:朗读;聋生;表情;动作;体态语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个学段均提出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聋校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正确、有表情地读课文。”纵观聋校,多数采用口语与手语朗读,亦存在朗读时声音不清晰,没有停顿,节奏感不明显,且面无表情,手语生硬,不优美。反观聋生聊天的时候,他们的手语会随着语意有着快、慢、急、缓之分,表情也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夸张。朗读对聋生而言,只是对文字的复述,而异于聊天时内心情感、愿望的表达,所以朗读显得空洞无物。
对于普校而言,朗读中可以用“绘声绘色”来形容生动的程度;可以用“悦耳、动听”来形容优美的音色,但最打动人的应该是心和情感。埃克曼和弗里森的研究表明:面部表情往往传达情绪的性质,而身体则暗示情绪的程度。就像哑剧演员虽然没有妙语连珠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但是你却能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体会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无声的身体语言信息同样也充满了感彩。传统的聋校朗读采用的只有手势没有表情的方法是需要改变的。动作上的优美加上表情上的生动形象,产生“绘形绘景、情景尽现”的效果;手的灵活度、动作的幅度和姿态不就相当于有声语言好听与否的要求和评判吗?由此可见,聋校语文课堂中的朗读加上必要的表情和身体语言,不仅会帮助聋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能让聋生更准确地表达情感。
一、教师示范的重要性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聋生以模仿为基础,听不到声音的美,通过视觉观察教师示范的手语表达、丰富的面部表情、夸张的肢体语言,才能逐渐内化到自我表达。
如果说丰富文本题材、渲染环境对激发聋生的表情朗读起到的是间接作用,那么,教师的领读起的就是直接作用。在引导聋生表情朗读之前,教师自己先范读一下,让聋生感受到这篇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基调是什么,然后再学就不那么困难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经常采用范读的方式,这样的范读就是以情传情、以情带情。
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感人的效果,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范读,出于教师的口、手,入于聋生的眼,了然于聋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诱发聋生的情感冲动。
在课堂上,我这样做:
1、动作辅助表达情绪
在人教版第二册《美丽的小路》中,鸭先生发现自己的小路变脏后很诧异地叫起来:“天哪!我的美丽小路呢?”一开始,学生用很平淡的语气和手语来读,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句子当中的标点符号,请他们注意感叹号和问号的区别,这时,有个学生很夸张地在座位上大声喊起来,“天哪!我的美丽小路呢?”同时还拍了怕自己的头,这一发不可收拾,学生们有的抓头、有的跺脚、都纷纷饶有兴趣地读起来。
2、加入表情体验语境
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有表情的朗读,这就得包含聋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人教版第三册《一株紫丁香》最后一节“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休息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我分别请了三个朗读效果不同的学生上台示范朗读。
第一个学生上台时不情不愿,读“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的时候耷拉着脸,很不高兴的样子,我评价说:“哎,老师昨晚做了个噩梦,吓醒了。”全部哈哈大笑,他自己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第二个读完了,我接着说:“老师昨晚没有做梦哦。”学生这时明白了,她读得很平淡,表情没有变化,手语节奏没有放缓。
第三个学生上台了,她带着甜甜的笑容,将手语的速度放缓、放大,轻轻的,柔柔的说:“那梦啊,准时又香又甜!”我立刻回应她:“好孩子!谢谢你让老师做了一个美梦,现在想起来,我还觉得心里甜甜的呢!”
想让学生的朗读能够声情并茂,应该让学生的表情起变化,以脸上的表情变化来丰富学生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3、体态语言表达感受
体态语又称“肢体语言”。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枯荷是没有生机的,“傲”字表现了秋菊在秋风中挺立,不畏秋风,开得正艳。在朗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身体挺立、精神饱满、在读到“傲”字时,昂首挺胸,头微扬,表现出有傲骨,有傲气的姿态。
二、掌握朗读技巧
要训练聋生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际上就是如何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的特点和表现自己情感的艺术。那么,怎样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
语调的高低。处理语调的高低变化的标准在于文章的感情基调。文章的感情基调有这几种:1、亲切爱怜,2、追忆缠绵,3、压抑悲愤,4、激越豪壮,5、深情赞扬等。对于以上的感情基调,朗读时可分两种情况,对于表现歌颂、斥责等强烈感情的文字,应采用高调的表情与肢体动作相结合,而表现低沉、婉约感情的文字,则宜用低调处理。
语气的轻与重。一般说来,重要的,有深刻意味的字词句朗读时语气应重一些、强一些;次要的意味平谈的,则轻一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这些技巧不能生搬硬套,要因人因文而异。
三、给予适当的激励评价
一、通读分析作文得失
教师在评改习作时,应遵循三原则:一看范围要求,二看中心思想是否明确集中,三看层次详略是否合理,表达是否准确通顺。针对“三看”发现问题,分析得失,为对话式总评提供了书写依据。
二、落笔文采飞扬赞美
那是不是诗一般的、华丽的语言称得上是文采飞扬呢?我们来看看几段评语:
评语一,细致的内心活动描写,巧妙的前后照应,证明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从你的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21世纪的巴金!
评语二,你的文章像一条缓缓而流的小溪,清秀流畅。文笔优美,感情真挚细腻,具有个人风格。愿你在写作路上继续采撷生活中的朵朵浪花,让自己的风格更趋完善!
评语三,在你的笔下,秋天是多么美啊!老师从你的作文中看到了那高远而深蓝的天空,看到了金黄的稻田、南飞的北雁和那飘零的黄叶,这一切,无不让我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与神奇。
以上三段评语朴实真挚、发自肺腑,美不美呀。当然一条好的评语可以具有适当适度的文学色彩。作文评语其实也是教师的作品,那种文字精美而富有个性的评语,可以给学生一种熏陶,一份愉悦。因此,老师可以通过评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其实也是一个写作高手。同时,评语里还要洋溢着对学生的赞美之情,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中间婉转指出不足
除褒扬外,老师还要婉转地指出不足。如错别字较多,老师可以这样评:字是人的脸,这次作文书写有明显进步,你的脸上也光彩多了。不过,你一向讨厌的错别字老跟着你,给你的作文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为你开一剂良方:不会写的字问字典,写完作文后,请教老师或同学,你愿意试一试吗?如错误使用标点符号,我们可以这么说:当老师打开你的作文本时,总能听到一阵哭泣,原来是标点符号,因为你太不重视他们了。你想想,当老师也像你轻视标点符号那样而轻视你时,你不是也会哭吗?针对行文松散,老师的评语写道:你是个很有主见又不乏真知的学生,对你的观点我十分认同,如果行文结构再紧凑些,那就是锦上添花了。从以上三段评语中,不难发现先肯定了学生的优点,再委婉地指出了不足,最后是对话式平等交流和诚挚改进措施,学生看了这样的评语,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增强写作信心,激发写作热情,提高写作的积极性。
四、最后描绘美好情景
在评语的最后还要给学生一个美好前景的祝愿。学生只要写出了优秀的习作或此次习作有明显进步,就应该正面肯定习作的可贵之处,趁热打铁,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一位著名的作家在给他的语文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中写下激励我不断努力的话,我至今还记得,您说我会成为作家的话,是您的话让我做起了作家梦,没想到现在梦成真了,我要感谢您的鼓励。”可见,有时老师在学生的作文中写下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再看一看这样一则评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这是小学教师给后来成为伟大文学家的茅盾的作文评语。其实“小子”才十二三岁,无论他如何天资聪颖,教师的评语还是有点言过其实的。但是,谁又敢否认,正是教师那激奋人心的评语,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少年茅盾成为后来的一代文豪呢?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阳光灿烂,万物生机勃勃,老师如葵花每天在个校园里尽情地绽放,总是面对太阳微笑,它把辉煌传递给子弟校,把爱传递你和我,把知识传递我们大家!
八五四农场子弟校你是初升的太阳,带给我蓬勃的朝气;你是葱郁的绿洲,带给我生活的希望;你是闪烁的灯塔,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你是跳动的旋律,带我在欢乐里舞动青春……
你是语文,你用文字诠释生命的精彩。你如清泉叮咚地从我身旁走过,你教我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教我列夫·托尔欺泰对道德追求的执着;你带我游历摄魂夺魂的西游记,带我亲临剑戈惊天的三国。和你在一起,我学会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我懂得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也体会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仕。八五四子弟校,我赞美你,赞美语文般隽永、飘逸、沉稳的你!
你是数学,你用阿拉伯数字和形态各异的符号表达像数字一样简明的你。你教像我“1”那般正直,教我像三角形那般稳当;你告诉我,人生就像折线图,是坎坷,亦如一波三折的情节起伏不定。但是有降就会有升,也许命运和我开玩笑,而我要做的是永不服输,要像“2”一样扬起高傲的头,执着的奋斗,你说,要努力让人生的折线图变成一次函数,扶摇直上……八五四子弟校,我赞美你,赞美数学般简洁、明快,平凡外表下暗藏深意的你!
你是英语,你用字母演绎生活的绚丽多姿。你如吹过的微风,慈爱地亲抚我依然稚嫩的脸庞。你幻化成A,告诉我它是陡峭的山峰,需要我不断攀援;你幻化成B,告诉我它是脚印,需要我脚踏实地才会记录下所有走过的美好;你幻化成C,告诉它是人生之路的曲折,它不可避免,但需要我自信、坚强、沉着地应对;你又幻化成D,幻化成E……每一次都带给我新的思考和感悟,你仅用二十六个字母便让我感受到了另一种异于汉语的美,你用它组成词、组成句,让我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八五四子弟校,我赞美你,赞美英语一样颇具现代气息的你!
子弟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一个师资力量雄厚,环境优美的地方,是一个成才的摇篮!祝我们的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预祝即将到来的个子弟校50年庆典活动圆满成功!祝我们的母校50岁生日快乐!
八五四子弟校 张民
本文系本站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关键词:教师;学生;爱;赞美;尊重;批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056-01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一个不善于赞美他的学生的教师,很难获得好的教育效果,也很难成为一个好教师。有事尽管很负责、很辛苦、很周到,却得不到学生的欢迎,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个人保持愉悦的心境和旺盛的工作热情的需要,赞美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作为学生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赞美。一个不善于赞美他的学生的教师,很难获得好的教育效果,也很难成为一个好教师。现就教师与赞美的学问作如下浅谈:
一、对学生的爱和赞美应在理智、尊重、理解的基础上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本的美德。苏霍姆林斯基也把孩子看作是教师的最重要的品德,并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奉献给他们。”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世上崇高的、理智的爱,没有这种爱做基础,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真、善、美的东西,赞美就失去了基础。
如果一定要赞美,那么这种赞美也将是苍白和虚伪的、恭维和讨好的,必将失去赞美的效应。在学生的缺点、问题,甚至是错误摆在我们面前时,赞美学生,并不是要求我们违心去粉饰、美化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而是不要忘记理智的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冷静地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不妨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的情况下,会怎么样?”这样就容易和学生沟通思想,找到和他们共同的语言,就会增加对他们的理解,教师就能用更聪明、妥善而通情达理的办法去帮助学生不断进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二、赞美的效应
赞美有巨大的力量效应。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人之常情,赞美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作为教师就懂得这项育人的原则,不应总把精力集中在专挑学生的毛病和缺点上,我的体会是“毛病越挑越多”,绝不是越挑越少。教师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发现和赞美学生的真、善、美的闪光点上。“美的东西越赞美越多、越美”。
三、赞美与批评
教师不应当把对学生的教育只简单的理解为发现和赞美学生中的好人好事。赞美不等于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也不等于不批评。那样,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会使他们精神脆弱,听不进批评,一听批评就消极,或暴跳如雷。那样实际上是害学生,是“捧杀”。但是,批评不是为了出气,不是为了把学生压下去,而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使其自身产生一种向上的力量,去主动追求真、善、美。所以当我被学生的缺点、问题、错误激怒很想发火时,我就告诫自己:冷静!理智!站得高一点,换换角度去看问题。
例如:有个男生,人很聪明,学习不错,但太松垮,什么事都嘻嘻哈哈。怎么让他克服自己的缺点呢?我在他的生日那天认认真真的为他写了生日赠言,赞美了他的聪慧、机敏、宽厚指出他若能更加注意“认真”二字,必将在成才的道路上放出异彩。他十分珍视老师的赠言。以后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注意克服松垮、不认真的毛病。
四、赞美中的几点注意
1、关于场合与分寸
教师赞美学生可以当着全班的面,当着几个人的面,与个人私下交谈,写赠言,写评语,鉴定等都可以采用。
无论在什么场合的赞美,都要注意分寸,讲究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不要人家没有这个优点,硬说人家有这个优点,更不要把人家的缺点说成优点。因为那样就会虚假、脱离实际,起不到赞美作用,还会使被赞美的同学陷入难堪、被人取笑的难堪境地。
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清新、幽默,尤其要注意以小见大,分析问题应富有哲理,不要就事论事,只会说“这种品质如何,这么做是高尚的”等等。人的某种优点和某些缺点往往是紧密联系的。比如:性格豪爽不计较小事的人往往比较粗疏,不太容易细心,不大讲究分寸;爱思索的人不人云亦云。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辩证的看自己身上的优缺点,让学生懂得优点、缺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使其能自觉的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成熟起来。
2、贵在经常、及时、具体,贵在抓住时机
不要等问题过了好久才进行处理。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不仅每项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歌咏比赛、运动会、义务劳动……都要注意学生的表现,而且教师还应养成在日常细琐的生活、学习中留心观察学生的习惯。赞美学生是应该指名道姓。
3、大众性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词语是有温度的,它源于教师教学的温度。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文字平铺在纸上,既无色彩又无动感,可是经过老师的一读一点,文字便从纸上立了起来,学生便看到了生活的本来样子――花儿开了,人物活了,海中涌动着波涛,风里鼓荡着清香”。我们只要在个性张扬的生成性语文课堂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潜心会文,就一定能体验语文阅读的一路花香。
请看下面的片断:
生:老师,香港明明是一座城市,也不是女的,文中为什么要用“她’?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连一个“她”字也被你捕捉到了。是不是作者太马虎,写错字了呢?
生:哦,老师,我知道了,是因为香港太美了,所以作者要用这个“她”。
师:有道理。
生:老师,应该说,香港就像美女一样美,所以作者要用描写美女的“她”。
师:很好。你理解得更透彻了。
生: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作者太喜欢香港了,于是,就情不自禁地用了这个“她”。
生:对,我也同意这个观点。作者用这个”她”,不仅让我们感受到香港像美女一样的美,也表达了作者对香港的喜爱之情。
师:的确,一个小小的“她”字,蕴含着非凡的意义,还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可见这个“她”字用得多好。
生:老师,如果我们特别喜欢一种事物,想赞美它,能用这个“她”吗?
师:当然可以。用这个“她”字,更能表达你对这种事物的欣赏。
生:老师,香港就像美女一样美,这让我想起才学过的苏轼的一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你的想象力这么丰富,确实让人惊叹。不过,我们现在要赞美的是香港,不是西湖。再想想,看能不能把这句诗改得更合适一点。
生:我能改。“欲把香港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太棒了。你简直成了小诗人了。那就让我们一起用这句诗来赞美香港这颗璀璨的明珠吧!
(全班学生齐声动情朗诵。)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一般儿童心智尚未成熟,必须从不断的赞赏与肯定中得到鼓励。课堂上,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会悄然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那么,如何在朗读指导中实施激励性评价呢?现结合名师精彩阅读评价,谈谈我对激励性朗读评价的几点认识。
一、全程关爱――朗读动力的起搏器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我关爱每一个学生,在我的词汇里没有‘差生’这个词。”在他自己的课堂上,他总是不忘给学生关爱和鼓励,让学生在亲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进而产生更大的内驱力。于老师在丹阳师范附小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指名读第一段课文时,有位学生把“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罪犯被抓住了”这句话读错了。于老师耐心地说:“这句话比较长,难读,请你再读一遍。”谁知这位学生第二遍又读错了。接着读第三遍、第四遍……一连读了七遍,学生还没读对。读第八遍前,于老师抚摸着她的肩,鼓励说:“你深吸一口气,放松放松,然后一字一字地把这句话默读一遍,第八次准能把漏掉的字读出来。”果然,她成功了!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鼓掌祝贺,并送上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记住,爱心献给别人,信心留给自己。”这一教例中,于老师运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不断激励这位学生,点燃了她的希望之火,扶植了她的自信之树,让她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启发鼓励――朗读情绪的催化剂
有人说:“阅读是被引导的创造。”如何引导,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进程,进行恰如其分的启发鼓励是必不可少的。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读书的。师:有一句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渔翁之意不在鱼,这叫情趣,重在欣赏美景。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听得出你是钓鱼高手?(又一学生读,读得更好了。)师:他是钓鱼高手,还不是钓鱼专家,不仅要看到银色的涟漪,而且要读到心里有涟漪。(又一学生读,读得更好。)
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往往比较难以把握,一般人总是在语音轻重、语速缓急、语调扬抑等方面给予指导,而薛老师用“钓鱼新手”、“钓鱼能手”、“钓鱼高手”、“钓鱼专家”这四个形象的称呼代替了学生朗读的不同境界,同时在学生未能正确理解和表达文章情感的时候,薛老师用“浪漫”“情趣”进行链接,学生慢慢领会了当时的美妙气氛,从眼前看到的涟漪到心中的涟漪,最终读出了众人心中的涟漪。
三、竞争激励――朗读过程的驱动器
朗读评价既要考虑被评价者的心理感受,更要顾及整个班级的心理环境。我们来看一段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庐山的云雾》课堂中的精彩评价。师:准备好了吗?(生齐:好了)谁愿意和我比一比?手举得高的我不找,因为我知道你们都很厉害。我找一个手举得不高的,请大家当裁判。(女同学读得很流利,也有感情。)师:坏了,找错人了。(生笑)你叫什么名字?生:朱丽丽。师:不该找朱丽丽,该找朱丽。两个“丽”当然厉害。说真话,听了她的朗读,我不敢读了。找个同学替我跟她比,谁愿意?(学生纷纷举手)师:为了有把握,请大家再练练,朱丽丽可非同一般。(练后,请一女生读。)师:你可要好好读,替我争光呀!(女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师:怎么样?比过她没有?(生齐:比过了)朱丽丽,你说比过你没有?生:和我差不多。师:差不多,就是差一点,差得不太多,是吗?(对读书的同学)不过也得谢谢你替我参加比赛。
于老师设置的替老师比赛朗读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比赛中于老师自嘲式的幽默调侃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既夸奖了学生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两得。另外,于老师很少直接评价学生的表现是好还是坏,而是用“怎么样?比过她没有?”“你说怎样?”“大家说呢?”之类的话询问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评价,激励学生自己做老师,从中悟得读书的方法,让比赛在轻松、诙谐中最终实现“双赢”。
四、赞美赏识――朗读活力的强心剂
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特级教师孙建峰在教学《最大的麦穗》时成功地运用了赞美艺术,使课堂精彩不断。卡耐基说过:“激励最能将人的潜能发展到极限。”在孙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的鼓舞下,一学生朗读了课文,孙老师既作了肯定又给了他建议,该生再次朗读时,给予赞美,促使其他的同学跃跃欲试。接着就有同学自告奋勇,孙老师分别给予了他们赋有个性化的评价,暗示了同一个人的话可以用不同的声音去表现,渗透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彰显了个性化朗读之风采。在这样的赞美与赏识下,课堂最终出现了“学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读书,课堂上顿时一幕“书声琅琅”的动人场面,真是“琅琅书声,朗朗乾坤”。
语文五年级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开学第一周的星期五,我参加了全区小学五年级语文通研教材培训会。 聆听了高国华老师对本册教材深入、全面,而又透彻的分析,令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将我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高老师先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了归类,如西部风情、回味童年、语言的精妙、感恩亲情等,从感性上让授课者对本册教材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又将教材分为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四个大的块面并进行逐一讲解。
识字教学。五年级学生不论是识字量,还是写字量已经近达饱和,许多孩子,甚至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识字教学,重在阅读。这就造成了一些孩子夹生现象严重,错别字及不规范的字比比皆是。这就给我们老师敲响了警钟,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将识字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中,扎实有效的进行落实。平时还要做到一课一听写,一单元一听写。很好地完成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的任务。
阅读教学。教学中首先要精备教案,所设计的问题不宜过碎。这也是我们许多老师课堂上所谓的“面面俱到”,对学生的“不放心”。这样一节课下来,重难点没有很好的凸现出来,反而眉毛胡子一把抓。如《白杨》一课,保老师是这样设计的。文中的第十三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即承接了上文,作者写白杨树的特点从而赞美白杨树,又引启下文借白杨赞美边疆的建设者。可以从这一段入手,白杨树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赞美它的什么呢?边疆建设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引出对全文的学习,这样文章的思路就很清晰了。其次要把握住课后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如《草船借箭》一文,课后练习题三中,“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解决了这个问题,课文的难点便迎刃而解。
本次的培训使我明白了,我们每天都在上课,对教材的解读,我们真正做到了吗?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课,向孩子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关键词】 激励;表扬;策略
一则情理交融、激励性很强的评语,一段肯定、称颂的赞美之词,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这些激励的方法去赏识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心情愉悦、精神爽朗,这种参与研究型激励教学的手段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表扬是激励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好手段。表扬也需要讲究策略,否则不但效果不好,还可能形成另一种伤害。
一、要表扬学生的行为而不是人格
对人格的赞美往往会使学生认为自身的价值必须依附在他人给予的赞同上。比如说,“老师觉得你很了不起,文章写得这么棒!”“最近我认为你变成了个好孩子。”同样,面对一群学生时,老师不能对一些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说:“很棒!很聪明!”因为其他未能回答问题的学生听后会感到自己“很差、很笨”。所以,表扬学生通常是:“不错”、“正确”、“答对了”等,这些语言没有附带对学生人格的评价。
二、表扬不能太廉价或过度
太廉价或过度的表扬经常会起反作用,这是因为:它会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表扬不是真心的而只是一种惯用的手段,学生对老师的表扬习以为常,表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老师对学生的一些好行为过于感到惊奇,往往会使学生理解为反面的不良行为也不会很严重,而且这种行为很快就会发生。
三、不要随便把学生互相比较
要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而不能“人比人、比死人”。什么事都让学生互相比较,是一种很不好的教育手段。如教师表扬某一位同学手工作业,“你的手工课作业完成得真好,全班没人比得上你!”在赞扬的同时打击了其他同学。
四、公开与私下表扬双管齐下
对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公开表扬效果较好,而对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在身旁低声的称赞可能比在全班面前表扬更令他感到愉快,因为这样做会避免他陷入被同学议论、讥讽的尴尬境地。但是,对有些带有导向性、典型性的学生行为,教师应有意识的公开加以表扬。
五、表扬要尽量公平、一致
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时间内,突出的良好表现,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教师不能以个人的心情和喜好对待学生,赏识学生。不管心情如何,一与学生接触,就应该像演员进入角色,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六、隐恶扬善,找好不找坏
当学生们的表现不一致时,教师应从正面引导,以表扬为导向,让表现不到位的学生懂得,只有表现转变才会得到教师、同学的关注和赞赏。例如,上课时只有一位同学举手发言,教师应该这样表扬:“张刚举手发言了,我非常欣赏他的大胆和勇敢!”而不能这样说:“怎么全班同学都不举手,只剩张刚一个人举手?”这样会挫伤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
七、珍惜学生的“这一刻”
教师不要计较学生过去或一贯的不良行为而怀疑学生进步的可能性,不求十全十美,而要相信“滴水可成大海”。
一个学生对要求过高的教师说:“你这样不相信我的表现──我改你又不相信,我不改你又不满意,那我还不如不改!”
一个好教师就像一个好猎手,他不但要时时刻刻捕捉学生的缺点,更重要的是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表扬。
八、表扬与奖励要结合好
许多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已越来越不满足于教师的一些“空口”。所以,只要有可能,教师就应该在表扬的同时给以不同形式的奖励。
【备考点】
会把错误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整理错乱的句子的关键在于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应按什么结构排列。
【应考点】
1、把要排列的几句话默读一两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
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
3、再读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写作顺序:时间先后、事情发展、地点空间转换等)
【链接考题】
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
()1、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2、她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3、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学习雷锋争做好事。
()4、下课了,小丽在操场上玩。
()5、她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一团废纸。
()6、想着她就若无其事地走了。
()7、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团白纸。
(分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读句子,了解其大意,思考间关系和写作顺序。经过阅读分析,我们知道这段话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定的。一般说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定的文章,应先交代时间、地点,那么我们就确定其中的第4句为第一句。接着“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色的东西”,这会是什么呢?——“原来是一团废纸”,后来事情就顺理成章地发展了。排完以后,再按正确的顺序读一读,如果不正确,再修改。
【专项突破】
一、把下列几个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 )1、多少静静的深夜啊,老师还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 )2、如果将来我能取得一些成绩,那我要说,是老师用身躯为我架起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
( )3、他们普通而平凡,但他们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 )4、那作业本上条条批语、个个红勾,不全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吗?
( )5、他既不像科学家那样驰名中外,也不像电影名星那样引人注目。
( )6、老师啊,您为我们无私地奉献了一切。
( )7、老师把一批批学生送到各个工作岗位,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却像火炬一样燃烧自己。
( )8、我赞美桥,更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像桥一样朴实。
( )9、老师像桥一样辛勤。
( )10、老师像桥一样无私。
二、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1、周瑜的兵船跟在后面。
( )2、黄盖向曹操假投降。
( )3、选有东风的一天作为进攻时间,并在船上装上引火用的东西。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要写好作文,功夫还在写之外,而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当中,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要注意周围的生活环境,多积累、多感悟。比如,让学生写一个描绘景色的作文,如果他不去实践、不去观察,就会心中无景,心中无景了你还让他写什么?当然,只是单纯的去观察还不够,还有要一定的感悟能力,你光看,不去感悟,面对再美的景致,你也会“视而不见”的。再比如,你让学生写个叙事的作文,有的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事可写,人生活在社会中,当然不可能没有事可写,那只是他对于一些事缺少感悟罢了。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小学课本每单元的积累运用里边有个口语交际,可以多做口语交际的练习,让学生随时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间长了,就会提高他们对于环境的感悟能力了。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有序的训练:
(一)字词训练
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
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
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
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三、学会赞美激发其潜能
“赞美是最大的仁慈。”赞美能使胆怯的人鼓起勇气,使自卑的人重塑信心,反之,批评和否定就透着几分残忍。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我们反过来想“是药三分毒”,更何况有些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语比毒药还要毒。因为每一个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练习写作时一定要多赞美。良药苦口能治病,如果我们把苦药裹上了层糖衣,病人既不觉得苦又能把病治好,对于一名有着幼小心灵的学生,我们就更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了。
如,有一位同学描写一位老师,有的地方语句不通,但我给他把凡是有优点的地方都给他作了标记,并且在最后批语写上“作文成功的地方很多,如果你能认真地修改,对于描写人物神态能再加些修饰性的词语或利用一些修辞手法,修改好的话,如果有作文大赛你的这篇作文一定能获奖”。过了一天这位同学主动把作文主动交给我,让我检评,其实他里面修改的已经非常棒了,从字迹内容可以看出他用了很大功夫,并且这位同学还跟我说:“老师,如果还有不妥的地方,我再去修改。”由此可见鼓励的作用有多么大。
人是需要激励的。激励能促进学生前进,对学生强制、逼迫是无益的,教师要学会去引导他们。一个人如果在一方面有所欠缺,那么在另一方面或许就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去诱发、开导、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