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2: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台情感节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电台新闻播音主持的特点分析
电台新闻播音主持人在新闻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身的语言风格,但是在语言叙事方面需要准确把握主持的特点,从而保证播音主持的质量和效果。首先,内容新鲜与逻辑严谨。电台新闻播音主持人在对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播报时,需要注重播报的气息、力度和节奏等,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转换,确保新闻信息能够及时传达给听众。此外,主持人在实际播报工作中,应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坚持将新闻事实进行简短准确地叙述,把握好句子中的停顿、连音和重音等问题,保证播报的层次感,清楚传达新闻的中心思想及重要信息。
其次,高超的语言交流及表达能力。由于电台新闻播音主持人只能借助电台与听众进行交流,没有表情动作或肢体动作的辅助,因此需要主持人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2]。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语速适度以及咬字清晰,准确把握播报时的转换、语气、情感和节奏等,详细了解听众的实际需求,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加以展现,以谦逊温和的语气及态度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增强新闻播报的层次感。
最后,准确把握新闻稿件的特点。新闻稿件作为新闻播音的前提条件,是播音主持人的重要信息来源和工作基础,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典型性与简短性。新闻稿件需要采用简短的形式,全面表达出最典型的新闻内容,这要求播音主持人能够将有价值和重要的新闻信息加以简洁概括,向听众准确传达新闻事件。②及时性与新鲜性。最新的新闻才属于新闻,具有播音的意义及价值,因此电台新闻稿件需要迅速及时地呈现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通过播音主持人进行传达,这样才能将新闻的及时性与新鲜性的特征加以体现。③真实性。新闻稿件的基础就是真实性,如果新闻稿件不真实,则会将虚假信息传达给听众,引发不良后果,降低电台播音的形象与公信力。因此电台新闻播音主持过程中,需要保证新闻内容的有效性与真实性,与基本的既定事实相符合。
二、电台新闻播音主持的播音技巧分析
要想保证电台新闻播报等一系列工作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播音主持人在新闻播报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播音的技巧,从播报新闻的特点出发,对其进行实际的增减或调整。一般电台新闻播音主持的播音技巧如下:
第一,气氛的缓解与调节。气氛对节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决定着听众的关注度,因此电台新闻播音主持人需要对节目的气氛具有较强的把控能力,能够对节目气氛进行及时有效调整[3]。当然这些都要求主持人能够很好地调整自身的情感与声音状态,利用自身的话语来调动节目氛围,保证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听众带来健康舒适的情感体验。
第二,新闻的科学串联。对于电台新闻播报节目而言,其主要是将不同内容的小新闻进行组合,这要求播音主持人具备丰富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能够围绕新闻播报主题巧妙结合各种新闻。这样才能做好声音的收放自如,用情感带动声音,通过声音来展现新闻,实现良好的播音效果,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第三,播音情感的准确把握。电台新闻播音主持人应该合理掌控自身的情感,以听众满意度和节目效果为主,表现出与节目相一致的情感状态。通常听众都追捧和崇拜自己喜欢的主持人,因此主持人可作为“大众榜样”的形象,在实际播报过程中准确表达情感,从公平正义的角度来评论新闻事件,将轻松愉悦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传递给听众,促进自身榜样作用的发挥,向社会大众传播正能量。
第四,个性的彰显。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电台新闻爆音主持人往往会将“自我”的形象呈现给听众,结合自身的艺术修养、心理结构与生活经验等进行新闻内容的构建,并适当增加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样能够使听众逐渐熟悉之后准确辨别出主持人,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4]。值得注意的是,播音与生活实际相贴近,是对生活的一种讲述,与表演和朗读存在明显不同,但是播音主持人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将新闻的价值及信息进行传递,做到最平实的表述,而不能修饰与夸张或刻意追求艺术效果。
关键词:电台音乐节目;音画效果;节目策划;主持人语言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098-02
音乐节目素来是广播节目中最具可听性的节目类型。当前网络电台音乐节目的种类繁多,因许多是由电台爱好者或者资深乐迷创作,所以节目真诚朴实并具有鲜明个性特点。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业余选手”投身网络电台的节目制作中,致使竞争愈发激烈,节目质量也参差不齐。其主要问题是一些创作人员因过分注重渲染节目的情绪而忽略了更具听觉延伸意义的音画效果。音画效果的加强可以极大地激发听众的想象力和情感记忆,促使广播节目达到过耳不忘的艺术效果。也是广播在媒介竞争激烈的今天,抓住听众日趋“碎片化”耳朵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促使网络音乐节目良性发展的必要选择。
一、网络音乐节目的视听特点
音是听,画是视,音画效果要基于视听语言的共同作用或转化才能呈现。传统广播是一种纯粹诉诸于听觉的媒介,通过所创造的声音空间来激发听众的想象力,使其在脑海中产生丰富的画面感,这是一种建立在听觉基础上的音画效果。当前,借助多媒体呈现技术,网络广播突破了传统单一介质传播的局限,其音乐节目可通过与图像、文字相配合,达到听觉和视觉同步的表现效果。这是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呈现的一种新的音画特征。对视觉和听觉特点的了解和把握,是构筑良好音画效果的前提。
1.网络音乐节目的视觉特点。视觉表现为一种“观察”的艺术,相比听觉它具有动态性,追求冲击力,对我们的思维也是影响极大。日常世界里的一些传播样式如画作、建筑、园艺、书籍等无不是为视觉符号的设计而马首是瞻。
在网络电台中,视觉性元素的运用也随处可见。由于网络电台的听众主要来自手机、ipad等客户端的收听,所以吸引受众点击的任务就自然而然落在了电台节目的封面及名字上。通过阅读封面图片和节目名称,听众能迅速反应,将自己的兴趣喜好对号入座,通过视觉刺激人的行为欲望,网络广播节目也概无例外。网络电台许多节目一开始也是通过视觉来传达节目特色,如上传几张具有表现力的图片在电台页面上,利用视觉的冲击力来吸引受众,来营造一种首因效应。
2.网络音乐节目的听觉特点。与视觉相比,听觉更具有逻辑性、联想性和启迪性。因为“声音的发生虽然是在人体的外部,并为人体的外部器官所捕捉,但声音引起的感觉却作用于人的内心。[1]”麦克卢汉曾用“热”和“冷”来形容媒介提供信息与受众参与度的多寡。“热媒介”受众的参与度低,“冷媒介”参与度高。而听觉与视觉相比要“冷”得多,参与者的想象投入也要更多,从而也更增强了听众的理性和主体意识。因而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当代广播的一个重要传播价值是“刺激智力思考”[2]。
音乐是广播音乐节目中的主角。它同样是一种诉诸听觉的具有抽象性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蕴含着人类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人类情绪的载体。在感觉的刺激作用下,听众会有意无意加入个人的阅读经验、人生经历或某种回忆,当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时,就产生了个人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形成了脑海里挥之不去的画面。
因此好的广播音乐节目,需要主播有着良好的语言叙述能力,能对音乐所蕴含和引发的情感进行准确描摹。当前一些网络电台音乐节目经常患有“失语症”。主持人仅一味依靠音乐去支撑拓展听众的情感共鸣,致使表达相当单薄。良好的语言功力与恰到好处的画面、文字相互配合,才是节目致胜的关键。
二、《民谣与诗》中音画效果的构筑技巧
《民谣与诗》是苏州民谣爱好者易小婉在网易云音乐、荔枝FM开设的音乐节目,目前累计收听量已突破二百万。是当前网络平台众多播客争鸣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档音乐节目。对这档节目的剖析有助于更好提升网络电台音乐节目的音画效果。
1.独辟蹊径的节目策划。以往广播音乐节目在策划时,通常以专题的形式来组织结构,常见的有歌手专题、节日专题以及一些情感性专题。创作者通常围绕这些主题播放歌曲,渲染气氛,与听众交流。但存在问题是不同类型的歌曲堆积在一起介绍,使歌曲原有独特的质感在曲目杂糅中流失,也容易造成比较高的节目“撞衫”率。节目策划的同质化易使听众产生审美疲劳,也使节目缺乏区分度和竞争力。
《民谣与诗》则在坚定民谣特色的前提下,独辟蹊径策划了“华语民谣版图系列”,于2016年1月起,通过盘点各个地方的特色民谣歌手和歌曲来展现这个地方的地域特色和故事,迄今为止做了烟雨杭州、西安气脉、霾困北京、苍茫兰州等十个城市主题,都获得了不错的收听效果。《民谣与诗》的音乐主要可以用两个部分来概括,一类是本土歌手所创作的民谣歌曲,另一类则是曾在此处经过的歌手原创的民谣。这正好代表了两类听众,即此处为家乡和到过此处的人。毋庸置疑,这两类听众都对此地有着特殊的情结和具体的生命体验,因此他们极易被带入主题氛围中,回忆起与此地的故事。其实还有第三类似乎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听众,他们未曾到过此地,但通过本土人和路过人眼中这座城的不同感受描摹,从而使他们对这座城市产生向往,而想象中的世界更趋于“完美”。所以节目策划很巧妙的包容了所有的听众,并使之生出情愫和联想。
2.拨人心弦的主持人语言。语言是广播节目最重要的编码符号。广播音乐节目中,借助语言的提示,可以明确揭示音乐的内涵,规定联想的线索和范围,从而增强音乐形象的具体性与明确性[3]。在广播音乐节目中,主持人声音的不同色彩及各异的表达,同样也是造成听众联想及不同收听体验的手段。主持人语言可分为叙述语言和留白。此前提到的网络电台音乐节目的“失语症”正是因为未处理好这两者的情况,《民谣与诗》的主持人语言可以为此借鉴。(1)独特的叙述语言。在音乐节目中,主持人的叙述语言具有引领作用,带领人们走进故事,走进故事发生的地点,走进故事中的人物。主持人往往通过对叙述语言的恰当运用来激发听众的联想,增强音画效果。新媒体时代要求广播传播具有“亲密感”和“共在感”,而广播的“共在感”很大程度上与广播激发听众情感回忆的能力有关[4]。作为诉诸听觉的叙述语言,真诚质朴有代入感,才能为听众选择。例如主播易小婉在《民谣与诗・烟雨杭州》这期节目中开篇说道,“2013年11月,我从老家来到杭州。到杭州的第二天,我去下城区面试。面试完,我坐上8路公交车去了西湖。那天我在西湖边的长椅上坐了一下午,当时的我,对未来真是一点把握也没有。可是当我看着宽阔的湖面,吹着轻柔的秋风,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无论如何要留在这座城市。”主持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场,平实的话语勾勒出一幅年轻人背井离乡去陌生城市闯荡的画面,以及对这座城市一见倾心的独特情感,一下子拉近了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节目的代入感和共鸣。在“霾困北京”站的节目中,主持人在将播放完民谣歌手赵雷的一首《开往北京的火车》后说道:“赵雷在这首歌里唱:即使我还是个穷人,但这里还是有期待我的人,即使北京再拥挤,还是给我留了一个位置的。我想,这大概是为什么这么多人依然留在北京的原因吧,他们把所有美好梦想都寄托在这里”。这样寥寥几句对歌曲的感悟,相对于对歌手及歌曲信息“复制粘贴”式的念稿,反而一下子会让听众感觉到这是一档有温度的节目。所以,创作者应该充分考虑到听众的情感需求,在叙述语言中加入自己对歌曲的解读和感悟,既能在节目中与听众营造交流的氛围,也有助于勾起听众情感回忆,增强节目的亲密感和黏性。音乐节目的语言还应具有文学性,主持人可通过适当运用文学手法对细节和情景进行描绘,增加节目内容的魅力,延伸听觉空间,增强语言在听众脑海中的联想。例如《民谣与诗・西安气脉》一期开篇,“西安是位姑娘,历史就是那只穿过她黑发的手。沿着城墙根,走过书院门和碑林孔庙,听着钟楼的钟,鼓楼的鼓,感受关于这座城市的脉搏跳动,仿佛轻轻一转身就邂逅一个盛唐。一e手一投足,便有了深邃的意味。少时不归长安,长安归去不为。”通过对西安诸多物象的拟人描写和艺术想象,促使历史与现代的时空在此交汇,鲜活的生命交融跳跃其中,给听众留下可深思可想象可寻味的余地,充满了画面感。自然晓畅的文学语言成功地为音画效果加分,同时又增强了节目的艺术性和审美性。(2)恰到好处的留白。网络音乐节目主持人的重要功力在于语言叙述及对节奏的把控。笔者认为对节奏把控的关键是恰到好处的留白。易小婉对声音节奏的把握十分娴熟,能根据当期节目的不同曲风游刃有余地变换节奏和语调,而适时使用留白她独特的主持风格。易小婉擅长掐歌曲前奏和第一句词出来的时间留白。即将歌曲前奏作为背景音乐伴随简要介绍,然后在第一句歌词出来之前适当停顿留白再把歌名抛出。这样编排衔接紧凑,使语言与音乐在情感和画面上有一个自然的延续,十分有利于增强节目的音画效果。但这种掐点功力实际上需要在背后下很大功夫去准备。
3.巧妙的“蒙太奇”剪辑。蒙太奇是电影艺术中常见的叙述剪辑手法。广播节目制作中也经常运用蒙太奇的创作方法,通过对声音元素的创作、剪辑、组合,来表现听觉世界不同时空的人、事、物及情感,使声音形象更具镜头感和画面感。
广播音乐节目中蒙太奇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对音乐和语言的剪辑上,包括片头、片花以及背景音乐。把握好节目的节奏是运用好蒙太奇的关键。剪辑时要注意节拍,两首乐曲衔接时最好选择的两首乐曲的节拍一致,这样才不会感觉到突兀,同时也应注意渐强渐弱的运用。此外还要把握好节目的长度和情绪变化,使背景音乐、语言与音乐能够巧妙配合,保持完整并富有节奏。从而使音乐和语言的情感性在听觉空间得到充分延伸,刺激听众产生联想,使节目更具音画效果。
三、结 语
美国新闻学家雷特狄克在《特写写作》中写道,“在人们心里,蕴藏着各种各样的记忆。如果你能唤起他们心中的这些形象,你的描述就具有了激动人心的力量。”如何构筑广播音乐节目的音画效果,如何把听众心中的那些记忆画面唤醒,答案也在这句话中。就广播音乐节目来说,需要音乐、语言和节目策划技巧三者的通力配合,避免上文“失语症”、“念稿式”情况出现。但无论哪一要素,最终你会发现它们都是在为情感服务。音乐是在描摹你难以言喻的那部分情感,语言是在撩拨你难以启齿的情绪,包括音乐语言之间的衔接技巧都是为了让你的情感得到最大的释放。因此,网络电台音乐节目的创作者们应当善于捕捉音乐中蕴藏的情感,并基于对受众的了解,将这种情感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描摹出来,以此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体现共在感。同时通过对节目大胆创新,拓展听觉空间,使听众产生共鸣。需要注意的是,在追求创新和艺术效果的过程中也不能忘了责任,即用最真挚朴实正向的情感去鼓励人和治愈人。
参考文献:
[1] 孟伟.广播传播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
[2] Andrew Crisell(ed.)More than a music box:radio cultures and communities in a multi-media world,New York:Oxford:Berghahn, 2004:10.
关键词:电台;播音主持;语言技穷;情感把控
电台作为我国广电体系历史最悠远的特殊载体,在经历了时间验证与历史考验后,具备很好的传播覆盖面积和信息传播功效。在我国个人买车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和车辆是财富象征的国民心态下,购车人群日益增加、扩大。车辆成为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而,私家车为广播带来了巨大的听众人群和受众市场。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互相信赖机制、消除防备机制、拉近距离感的重要纽带。而广播电台播音主持人员作为广播电台的喉舌,其在对听众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潜在下得对听众输送了情感态度、观点立场和思维方式。“其在现场播音过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情感表现方式、对现场气氛的操控和能力等直接决定着受众的关注度。”
一、当下电台播音主持存在的问题和失误
(一)播音主持语言技巧的不熟练运用
由于传媒行业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尚不够丰富,在职传媒工作人群,尤其以年龄较大的传媒工作人群,对于播音主持的学习可谓半路出家,根基不厚。加之,我国普通话普及的时间也为时不长,真正从小接触到并学习没有方言痕迹的普通话的人群甚为稀少。一个能超级熟练普通话而不因为紧张、分神等内在心理素质影响发错字、播音错误的电台播音主持人员凤毛麟角,甚至没有。
而当下信息爆炸产生的社会信息快速传播与更改,一个广播电台主持人的备稿时间较之信息传输缓慢的过去极大得被压缩。在匆忙的节目录制或直播中,主持人出现卡壳、吃字、语言表述混乱的现象仍有发生。甚至在中央级广播人员的播报过程中仍出现一定量的语言技巧不熟练运用问题。
(二)自我约束过多,情感无法释放
在传统传媒机制以政治宣传、大型活动播报内容为主的历史背景影响下,我国广播电台人员仍然还出现着态度过于平正、没有感情特征的播报方式。而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快速跟进和深入,传统行业在向第三产业服务业靠拢,广播电台播音主持人员面临向市场靠拢的客观需要和具备服务意识的需要,不得不进行转型和改变。
而我国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在主持自身栏目时,仍有很多主持人无法摆脱原定姿态和腔调,自我约束过多,情感不能得以释放和自由表达。这种原始的一板一眼、字正腔圆的播报方式已不再被现当今听众,尤其是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年轻群众所喜爱。而广播主持人播音主持情感的约束和不释放,最终将带来听众离去、收听率下滑的负面现象。
(三)感情矫揉造作,受世风影响较大
与情感释放过于约束相对,感情的过度释放所带来的感情宣泄也同样对广播栏目的传播带来负面效果。受商业世俗文化影响和互联网自媒体在网络流行词方面的大量传播,一些年轻的广播电台主持人受世风影响较大,在主持本身栏目过程中,感情把控不到位,让人感觉到矫揉造作。一些男主持人在主持本身栏目时,经常自称自己“宝宝”以取悦听众,但不恰当的反复使用会适得其反,不但拉低了该男性主持人的男子形象,而且还降低了该栏目和电台的格调和档次。同样,在一些电台女主持人不恰当的感情表示方法时,撒娇、卖萌、声音发嗲的感情流露,对于社会男性成员尚可,而对于社会女性听众成员而言,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电台播音主持语言技巧与情感把控的改进方法
电台播音主持人员“是连接听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中介,是最积极、最能传情达意的主导人物。” 如果把听众人群比作是水的话,电台无疑是水上的小舟,而广播电台播音主持人员则是船桨。没有船桨与水之间接触产生的阻力带动,小舟无法行驶顺利。而播音主持人员如何可以给舟带来动力,则必须考究于如何与水的接触,如何提供自身语言技巧和把控自身情感表达。
(一)提升播音主持语言技巧和心理素质
针对于广播电台主持人播音播报失误,产生的读音读错、吃字咬字、词不达意和语言逻辑混乱等问题,其必须有针对性的对其本身播音主持专业进行学习和纠正,以致于达到合格、优秀的职业人员。
同时,介于繁杂多变的信息环境和事件发生历程,原定的新闻稿可能临时需要改动和调整,使得电台主持人的应变能力受到了考研。而一些电台人员由于年龄、经验的不丰富,容易紧张,从而播错信息、停顿错误。在一些紧急安排的稿件时,经验不深的播音主持人员甚至将到场领导、嘉宾的名字念错。这么大的过失不仅使得节目在开头时便陷入僵局,还带给了电台吐槽点,贻笑大家。这就要求广播电台主持人要提高和改善自身心理素质,从容淡定面对问题。
(二)情感把控需拿捏得当,收放自如
针对于播音主持人员过于约束自我,放不开的现状,播音主持人员需要通过各种语言锻炼,来突破自我,改变既有的主持情感把控。一个主持人员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感情表现能力和感染力,还需要对感情控制收放自如、拿捏得当,“在该笑的时候笑,该哭的时候哭。”
针对于娱乐节目,电台主持人需要积极、阳光、幽默、风趣。通过主持人的欢声笑语带给听众放松的语言环境,让听众在一次又一次欢声笑语中忘却烦恼、淡忘忧伤。针对重大历史灾难、重大事故等话题时,电台主持人不能以欢快的语气情感进行表述,而是以庄严、肃穆、悲凉的语气进行播报。
当然,考虑到广播电台主持人本身所代表的立场和形象和听众的市场反馈,主持人在一些事件时必要的哭泣也会带给栏目很好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汶川地震期间,某电台栏目女主持人在播报汶川灾情时失声痛哭,不仅把自身对汶川灾区群众的关心和爱心表现出来,感染听众,而且还极好把主持人所代表的下至电台、当地政府、上至党国立场和态度直观的表现出来。同时,听众从其悲悯的哭泣中感受到巨大的人文关怀,拉近了自己和电台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潜在对该电台提升了忠实度。
(三)感情需贴近生活,接地气
在经济高速的发展的带动下,人们内心中的空虚感增强。这愈发的使得听众对真实信息和感情的需要。这就需要电台主持人合适的表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不能太过做作。“矫揉造作的语言容易引发观众的反感,而源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的流露才能够真正打动听众的心。” 这就要求广播电台主持人用心说话,以诚待人。
三、结语
市场化竞争和听众群众增多这两个因素带给了广播电台更大的竞争与动力。而作为电台团队中最显眼和最直接与听众交流互动的播音主持人员,其播音主持技巧和感情把控能力都无疑对栏目形成明显直接且深远持续的影响。
而针对于现今存在的主持人播音主持技巧不规范出现的问题,需要通过主持人自身训练和提高,改善语言技巧的问题。同时,提升自身心理素材以达到从容淡定,尽大可能性得减少错误。而对于主持人在栏目中感情过于约束、情感抒发不够和矫揉造作,主持人应当进以改正,放开自我的同时将感情把握的到位,对于笑、哭、肃、平等感情收放自如,真实流露。
【参考文献】
[1]张春华.关于播音主持的情感表达要求及把握[J].西部广播电视,2015(16):173.
那么,广播媒体如何体现平民意识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电台节目的宣传方略中体现平民意识
长期以来,众多的广播电台都延续了以往综合办节目的模式,以为面面俱到,就与老百姓的生活贴近了,就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听众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面对当前受众越来越多元化的需求和细分化的市场,“全”反而不是优势。相反,和企业一样,电台的产品越具专业化才越受欢迎。一个什么都有唯独没有特色的媒体在竞争中将毫无出路。就拿渑池县电台的节目来说,因为农民是听众群中占最大比重的一部分,所以注重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专门开办了农民喜闻乐见的专题节目《农村俱乐部》;关注人们衣食住行,开办了健康保健类节目《生活在线》;意在传播法律知识、倡导社会公德,开办了法制类节目《法制天地》。另外,还开办了热线节目《碧空飞歌》、谈心节目《心灵空间》等等,这些节目贴近了老百姓的生活,吸引广大听众参与,成为老百姓的生活指南和良师益友。这些例子都说明,广播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信息产业,要面对受众市场,就要把以往的“我播――你听”转变为“你听――我播”。只有这样才能让广播成为广大受众心中放不下的牵挂和惦念,广播媒体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
二、广播节目采编实践中体现平民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精神追求不断增长。面对听众的新需求,广播节目迫切需要创新,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满足百姓的精神文化需要和信息需求。
平民化广播节目的采编既要求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更要求电台记者要扎根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记者要善于平视生活,学会从百姓的角度看问题、作报道。在采编工作中要做到:
内容要实一点。作为广播人,无论是新闻策划,还是专题采制,都要善于从平民百姓的生活中去思考和选择节目的内容和主题,要善于抓“活鱼”,多从基层生活中发现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材料和选题,节目应关心社会的热点和难点,体现对平民百姓生活状态的关注。比如笔者曾经做的广播专题节目《生活在线》,其中就设了四个板块:《时尚生活》、《百姓经济》、《健康指南》、《医疗保健专家谈》。笔者在逛街和旅游时经常会发现一些很鲜活的事实,它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美德。我就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写进节目,和更多的听众朋友一起分享。这样,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不断积累和听众的不断反馈,节目就越办越好,深刻地感染听众。总之,只有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头,才能让广播走进平民百姓的心中。
风格要活一点。广播的生命力在于鲜活,广播的最大优势就是充满感彩的声音。每个电台编辑和节目主持人都要善于创新栏目和主持风格,要不断捕捉听众新的需求,把节目和节目中的栏目办活。比如我台《生活在线》中的一个板块是《医疗保健专家谈》,就是一个很容易发展成热线的节目,这样的节目很容易通过和听众的双向互动交流而活起来,只要善于把握和引导,热线节目将是最有潜力的,最具平民化的一支奇兵。
视角要平和一点。广播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它更要求广播人的视角平和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广播人要把自己置身于生活的最底层,以一颗真诚的心体验平民生活,倾听百姓呼声,用最平和的心态去和群众交流。只有这样,才能采集到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真实生活的线索,广播节目才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受众心中深深地扎下根。
关键词音乐广播 音乐之声 音乐魅力
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
南昌电台于1999年在全省率先创办了音乐广播频率――音乐之声,并建立了数字播出系统。当即,便赢得了听众的青睐和广告客户的欢迎。十年后的今天,据江西方圆广告公司的市场调查表明, 音乐之声的收听率和广告投放量均在南昌(省会)同类媒体、同类频率之首。南昌电台音乐之声凭借什么来取悦个吸引听众,让人们如此的追捧、呼应、推崇?它靠的就是音乐广播的魅力,使其喜闻乐听、长久不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本文试图通过南昌电台音乐之声节目来浅析音乐广播的魅力。
1 广播专业化
随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与生活意识的多元化倾向加剧,使得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各种媒介传播内容的演变更多趋向专业化、个性花、休闲化和娱乐化。广播当然也不例外,广播的传播特性――快捷性、移动性作为其传播的优势被重新认识。广播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伴随性移动的普及型电子媒体,“一心二用”的优势带来的便利化和个人化是许多听众选择广播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广播是声音的一维传播,是四大传播媒介中的唯一非视觉媒介。其声音形成的广播节目成为其他媒体难以拷贝克隆的独门秘籍。因此“声音”无疑是广播最大的魅力与优势,而声音在广播中的传播就是:主持人(播音)的声音,同期声、音响、音乐。广播发展的历史曲线证明,音乐一直是广播节目的重要表现元素。“音乐”正是发挥广播优势的一种最佳表现方式。于是,音乐广播就应运而生,南昌电台音乐之声正为赶上了音乐化浪潮而融入了专业化广播的洪流中。
2 音乐的权威化
专业音乐广播,除了有丰富的音乐门类外,还能把体现自身的音乐专业性、权威性的优势资源、独有资源融入到常态节目中,形成个性化的竞争优势,塑造频率品牌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
比如听众喜爱的排行榜节目,就是音乐广播的优势资源之一。北京电台音乐广播的《中国歌曲排行版》、上海东莞音乐的《东方风云榜》、香港电台的《十大中文金曲》等等,都已是全国乃至全球华语界赫赫有名的广播品牌了。每年的年度颁奖都成为华语乐坛巨星云集的盛会,不仅社会效益显著,其品牌经济价值也扶摇直上。当然,南昌电台音乐之声频率虽然比不上这些大台,但通过向他们取经学习,结合当地实际所办的排行榜节目在听众中扎根,成了自身最具标志性的音乐广播节目。
其次,新歌首播权也是音乐广播的另一个优势资源。南昌电台音乐之声频率突破地域概念,把触角伸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与多家唱片公司及歌手合作,争取新歌的首播权,成了自身的一个办节目的王牌――独有资源,使新歌在第一时间中得以推荐出台,将唱片公司的市场推广与频率的形象推广有机结合,久而久之,南昌听众就会形成一种爱听新歌,就听音乐之声广播的新歌提示。通过这些手段,音乐广播手中的优势资源就成了音乐之声频率中的收听亮点。
3 “DJ”个性化
2002年12月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全国第一个专业化的音乐频率“音乐之声”。这个频率从开播的第一天起,所有主持人就在节目中介绍自己为:“我是您的DJ……”。从此“DJ”这个称谓便在各地专业音乐台正是应用。
随着“DJ”的移入,专业音乐电台和数字化播出系统的出现,对音乐广播的节目主持人――“DJ”的挑战就更大了。他(她)们既要在1~3分钟有限的间隔时间里,将有关音乐的信息用语言传送给听众,又要配合节目的风格将自己的感悟与听众分享,这就要求“DJ”的概括能力更强,语言表达能力更准,对歌曲的领悟更透彻。就拿南昌电台音乐之声的“DJ”来说,他(她)们二十多个人在每天24小时播出的二十多档节目中,都是集节目策划、编辑、记者、播音、制作等角色于一身的专家,不同的是个人都有自己的主持风格,有的知识丰富、语言流畅;有的态度谦逊、问答得体;有的情感真挚、嗓音甜润。一句话,用各自的形象,在话筒前解读音乐,推荐音乐,引导听众欣赏音乐,既使自己主持节目的个性风格得到张扬,又使音乐广播的青春活力得到凸显。
4 栏目品牌化
作为专业广播,并须依托品牌开发,依靠高质量的节目和受欢迎的栏目。节目是充满频率的细胞,栏目是贯穿频率的脉络。只有细胞强壮活跃,脉络搏动有力,才能向人们展示自身青春靓丽的外部形象。基于这一认识,音乐之声频率把品牌放在首位,精心运作栏目。
关键词:电台广播;主持;艺术;风格;塑造
电台广播主持人的艺术风格是主持理念的直接体现,也是电台主持人技巧成熟的标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已经成为电台主持人的标签,更是电台主持人的魅力体现。
1 节目类型决定主持人的风格
电台主持人是为节目、为受众服务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的节目,对主持风格都有着相应的要求,主持人要明确节目的性质、内容等方面的信息。例如新闻节目需要严谨、公正、客观;专题节目需亲切、专业、大方;文艺节目应活泼、轻松、自然;体育节目要明快、洒脱、自如。由此可见,不同节目需要不同的风格,即使是同一主持人,由于主持的节目不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的风格特点来。个人风格是主持人的灵魂,树立自己独特的风格,是获得受众的喜爱的秘诀之一,也是一个主持人真正成熟把握节目的标志。广播节目的主持人肩负着把节目内容完整、准确地传递给受众的重任。广播的特点在于用声音传递讯息,但也正是这个特点,传播过程也变得很难掌握,错过这期节目,就很难再找到。而传媒的基本职能就是让受众能最大限度地接收接受所传递的信息。这时候主持人在广播电台中扮演中介的角色,角色扮演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节目的传播度和受众接受度。因此,主持人主持风格的确立与整个节目的播出效应相关联,有时甚至是成正比的。
“风格”的字面解释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这里的“特色”和“个性”就是指与众不同的东西,就像人迹罕至的自然美景对背包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那不像其他名胜古迹被众人习惯的美,就因为它的与众不同和独特。同样,一个现实中的人,个性特质强烈就容易被人记住。这种个性除了性格特点、容貌特征外。更多地是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与处理问题的方式上。主持人在形成风格时首先要寻找的就是自己在节目中有别于他人的特殊点,而这个特殊点是以主持人综合素质为基础,并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逐步的社会生活实践和情感陶冶形成的习惯、处事方法与态度的真实反映,也就是主持人个人魅力的展现。
2 电台主持人个性化风格的形成
广播电台主持人要通过广播将新闻信息人格化,主持人要以“真实的自我”身份与受众面对面交流,从而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进一步增添节目魅力,满足不同受众审美需求和欣赏品味。主持人的自身条件,包括先天声音条件(音色、音质、音域、音量等)、性格、气质、学识、修养以及语言驾驭能力等诸多方面。例如:有的人声音条件属温柔甜美型,但音量偏小,音域偏窄;有的人却属明亮爽朗型,且音量大音域宽。这两种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定,在说话时反映出来的特点自然很有区别。另外,人们的性格多种多样,有人爽快、有人沉稳、有人外向、有人内向,不同的性格特点反映到工作上必然不同。所以,正是由于主持人之间的干差万别才会形成多种多样的主持风格。因而,即便是同一节目,由于主持人不同,反映出来的风格亦不同。
3 如何树立独特的主持风格
3.1 展示最真实的一面
主持人在确定自己风格之前,应先充分分析自己,找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进而加以利用,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正、完善。根据其他决定因素,诸如节目类型、内容、服务对象及所处时代背景等各种要求,最后确定具体的节目风格。只有真实的流露才是最自然的表现,才能最准确地反映出主持人的个性特征,即个人风格;真实的个性是稳定的,当主持人展示的是这种稳定的个性因素时,他(她)的风格体现才会稳定而不游移。
3.2 敢于模仿,注重创新
主持人风格的培养和树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个优秀主持人为楷模,学习模仿其长处,如语气的把握,句子的处理,积极的态度,负责的精神等等,当你牢固地掌握了有关所有基本技能之后,就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及其他方面的各类要求,建立一个风格目标,通过不断的学习、磨练,进而将其稳定下来,完善起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
3.3 加强个人素质修养
电台主持人不但要进行节目内容的传播,同对还会对受众起到引导视野、更新观念、愉悦情怀的作用。因此,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建立健康的理想人格也是构成主持人个性风格的重要内容。一个优秀的富有魅力的栏目主持人应当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健康向上的人格,应当是真善美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有的主持人在主持中充满了对真理和正义的向往,并为了伸张真理正义发出有力的呼唤;有的主持人在主持中表现出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并将这份热爱贯穿于栏目的始终,使得栏目充满生机与活力;有的主持人对文化和科学知识有着强烈的追求,主持中通过对科学奥秘的探索,引领人们沉浸在自然、科学和文化的海洋中,带领人们获得美好的精神享受。
电台主持人的个性风格是其个性气质、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的综合体现,更是一个广播节目品位与品质的再现与浓缩。电台主持人个性风格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成长和成熟的过程,这是电台主持人追求个性风格的过程,也是自我升华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万里.浅谈广播节目主持人语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J].科技传播,2011(1).
[2] 刘丽旺.如何做好电台节目的前期策划[J].南风窗,2011(6).
关键词:城市广播 热线电话 互动
2011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在《暖流》专栏以《郑州今夜不寒冷》为题,报道了郑州电台新闻广播(下称郑州新闻广播)中断正常节目播出,插播寻人启事,帮助听众寻找走失亲人的感人事迹。事情是这样的:2011年12月11日晚上,郑州新闻广播《今夜不寂寞》节目进行到23点多时,一个求助电话打来,请求节目组帮忙寻找自己的姥姥。寻人信息播出后,很快就有听众打电话到节目组反映:10分钟前他见过老人,地点在郑州市中州大道金水桥下。从这一刻开始,金水桥下热闹起来,出租车、私家车司机,人民警察、巡防队员、附近工地的民工,边寻找边将热线打进直播间,传递着自己发现的最新信息。很快,老人被听众送到派出所,午夜时分老人就与家人团聚了!
其实,这样的情景,每年在郑州新闻广播的节目中都会重复上演几十次。郑州新闻广播的“纪实热线节目”充满了新闻的真实性,深深打动着收音机旁的听众。
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机动车辆的增加,广播在移动收听上赢得了新的增长点。现在判断一套广播节目是否成功,大多数情况是看收听率和吸纳广告的能力。广告商的意见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从中国大中型城市来看,以交通信息、音乐、新闻播报为主要形式的广播节目占有一定的市场,因此,所谓精致的、欣赏性强的、信息量大的节目受到欢迎,而热线参与节目和主持人个性则受到一定限制。就音乐广播来讲,部分广告商希望他投放的音乐频率语言量要控制,最好少到可以忽略的程度才满意。所以,不少城市广播电台开始缩减以热线电话参与为主的节目。
一、热线电话在城市广播媒体中的优势
中国目前是“四级办广播”体制,结合覆盖范围和所承担的职责来讲,中央电台、省级电台可以减少相对拖沓、不宜控制的热线类节目,而在市、县级广播电台,应该给热线节目留下较大空间。
1.广播与电话是天然融合的两种媒介
我国大陆最早采用热线直播的是1986年开播的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笔者认为,1988~1992年间,常见的热线节目主要是娱乐类节目,如猜谜游戏、点播歌曲等;1992年之后主要的热线节目是“夜话类”和舆论监督类节目,主要开办在新闻综合、经济频率。2000年之后,随着受众的变化,音乐、交通广播开始在城市受到移动人群的欢迎,其注重节目信息量和欣赏性,因此,热线电话参与的节目呈减少趋势。
电话参与广播节目有一定的局限性,节目的主动权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交给了不确定的听众,节目质量很难把握。当手机普及后,部分热线节目改成手机短信参与,能够有效避免播出事故,保证播出质量。在web2.0时代,特别是2011年以来,微博又取代了手机短信,成为广播节目采用的主要互动方式。
是不是以热线电话互动参与的广播节目就要退出广播市场了?答案是否定的。广播受制于传输方式,是纯听觉的媒体,虽然有广泛的想象空间,但对受众的感官刺激仍显单调。而热线节目中,除了主持人之外,还有不同声音的讲述,视角、事件等都充满了新鲜元素。虽然真实性超不过视频,但是对受众来说,真实的感觉超过了网络。热线中的交谈是全方位的,通过电台将交谈的过程传播出去,要比用一个人的声音将文字的交谈实录播送出去更具优势。因为新闻的真实性在很多时候是超过艺术性的,受众有时是会选择真实的声音,而不是好听的声音。
2.电话在广播互动中的便捷性
在当今社会,受众需要一个诉说的平台,需要便捷的社交方式,因此,微博非常火爆。广播同样是适合受众参与的媒体,拨通热线电话,就可以与人交流,自己的声音就可以直接从广播中传播出去。更何况受众本身提供的电话内容基本是本地性的,这让城市电台广播节目更具贴近性、生动性。
电话参与广播节目制作的便捷性提高了广播节目的传播速度。2010年9月19日凌晨,郑州降下了多年不遇的大暴雨,被大雨阻隔的市民通过电话不断提供路况、积水信息,听众这时就成为了市民记者。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每逢突发天气或者在热线节目中接到突发的新闻线索,广播记者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现场采访,并作电话连线报道。通过以互动为长的热线节目,城市电台新闻、交通等频率有更广泛渠道来获取信息。
3.电话参与广播节目的隐私保护优势
声音对于受众的真实性要高于文字,弱于影像,但是,对于希望倾诉、进行投诉、发表议论的受众来讲,他们很多时候希望传递自己的信息(思想)的同时,并不希望暴露自己的身份(影像)。电视采访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受访者回避电视镜头的情况,他们希望得到帮助,却又不愿意让他人知道自己。某些火爆的情感类电视节目,由于邀请真实嘉宾难度大,不得不请编剧、找演员造假,这样做,最终会失去观众。而广播的参与单一性、神秘性更适合部分受众的要求。
二、郑州新闻广播打造全热线频率的实践
1.郑州新闻广播的基本情况
郑州电台AM549开播于1981年,进入21世纪,郑州电台在AM549基础上推出新闻综合广播,从2006年开始,AM549从综合广播转变为相对专业的新闻频率。尼尔森调查数据显示:郑州新闻广播2006年6月份的市场占有率为4.3%,在郑州收听市场列第8位;2008年6月该频率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6.7%,位列第一。而且,从2008年6月开始,一直到2012年3月,郑州新闻广播始终位列第一,最高市场占有率为25%。取得这样成绩的郑州新闻广播只有编辑、记者、主持人33人。
多长时间了,还是习惯打开收音机,约会这午后一季一季的时光,习惯了主持人那婉转悦耳的声音将好音乐一首一首的带到耳边。如果说这世间还有从不迟到的伴侣,恐怕也只有频率那头准时响起的一个个温暖的声音了吧,在四季的轮回中,让人的心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无可救药地被这些温暖点亮。他们从不会迟到,从不会爽约,声音包裹着的四季,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可人,总是带着如童话般的美好如期而至。
一盏香茗,一段值得守候的频率,在这午后向黄昏摆渡的时间里,将所有聆听到的感动埋进心里,然后翘首以待,声音轻拥着下一季感动从容来到。早已西斜的太阳将它细碎的光辉均分给对它依旧热情的落地窗,和在窗前慵慵懒懒的人们。在茶香和夕阳氤氲出来的曼妙气氛中,连音乐也似裹挟了茶的青翠、夕阳的金黄一般,显得那么精致、轻盈,宛如一个一个轻浮在空气中的童话,人与人,人与音乐的距离那么远,又那么近。
铁打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果你敢说自己是铁打的主持人的话,你就必须要承受流水一般的节目。
音乐时空:你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这也是很多在媒体工作的人士都渴望进去深造的地方,这所大学为电台、电视台培养了太多太多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对于自己的母校、老师有没有一些情感要表达?
李梦云:我毕业时,中国传媒大学还是北京广播学院,这样一个小小的校园却是我人生当中最值得感谢的地方之一。在这里我学会了爱,也经受了挫折,在这里,我真正长大,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最值得感谢的老师是蓝旭,他当时在我们播音系负责的是学生工作,这是我上大学的时候特别感谢的一个老师。这种琐碎的事情说起来可能特别多,但是我觉得蓝旭老师对每一个人都特别真诚,他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其实既是老师也是好朋友。
音乐时空:你的经历还是蛮丰富的,最开始的时候你在《夕阳红》栏目组,后来怎么想着要去“华夏之声”的?
李梦云:其实我真的是听着收音机长大的孩子,骨子里也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电台节目主持人而不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因为电台节目主持人藏在话筒后那一份神秘和自在特别的吸引我,在我看来做广播节目比较像单兵作战,更能体现主持人的个人风格。
音乐时空:从《夕阳红》到“华夏之声”,改版之后又到了“香港之声”,主持节目的时候会觉得有挑战吗?
李梦云:我在《夕阳红》的时候是做旅游节目,相对年轻化一点,可能不像很多人想的那种,要主持人刻意去调整自己的状态迎合某种人们想象的老龄化的特征,因为其实我们那时候也一直在探讨老人需要什么样的节目,难道就一定要暮气沉沉、要慢节奏?我们发现不是那样的,你只要看每个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那些比较年轻化,紧跟实际生活的节目收视率还是会高一些,其实老人也不是脱离了世俗变成了另外一个群体。所以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挑战,只不过在语言风格上节目内容上可能要有一些转变,这个转变针对的是你所做节目的人群,而不是节目本身,比如说我在“华夏之声”做一档老年人的节目,其实也没太大差别。
音乐时空:“华夏之声”和“香港之声”是怎样一种内在关系?
李梦云:“华夏之声”和“香港之声”是两个频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主要覆盖的区域是珠三角,香港和澳门。后来又成立了“香港之声”,是数字广播,只针对香港地区,是香港数码广播32台,就在香港本地发射信号,这样就覆盖香港本地,这是央广这样的国家级电台在香港第一次真正落地。因为华夏之声的覆盖范围就包括香港地区,现在的香港之声更专注,一套专门的频率只针对服务香港地区的听众。
音乐时空:做主持人可能有时候会遭遇节目改版……
李梦云:不是偶尔,经常会这样,基本上每年都会进行调整,最多不超过两年。当然有些节目可能会成为王牌节目,十年二十年不做改变。广播节目讲究常换常新,希望不断的带给听众更新鲜的收听感受,不过经过时间的检验,好节目也会留下来,大浪淘沙也就是这个道理。
音乐时空:如果是刚好有一档节目,自己非常喜欢,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情感在里面,突然改版了心里会难受吗?
李梦云:其实还好啦,关键是主持人要摆正自己的心态,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果你敢说自己是铁打的主持人的话,你就必须要承受流水一般的节目。我觉得只要你这个人是在的,你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你在每一个节目上都应该倾注自己的心血,而且这些心血都会成为你未来节目的底子,所以对于我个人来讲,我不会觉得一个节目改版了,我就失去什么了,该做的都已经做了,做的这些东西也不会凭空消失了。比如说,我曾经做了两年时间的民歌节目,不是说我不做这个节目了,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消失了,包括我自己对民歌的认识,对歌手的了解,以及和歌手慢慢变成朋友的这种关系等等,这一切并没有消失啊。
这种感动就在于其实他根本不认识你,其实他也不了解你,但是就是能特别无私的对你好,毫无保留的信任你。
音乐时空:你获得过金话筒奖,这个奖可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荣誉。
李梦云:怎么讲呢,金话筒奖分为主持人奖和作品奖两种,我得的是金话筒作品奖,也就是说我们的一个作品得了金话筒奖。那是一个纪念十周年的大型特别报道,由我和我的一个同事全程主持,我们做了七个小时的直播,但实际上我觉得不能单说是我们两个主持人的成绩,只不过是奖项是这样发颁发而已,其实这背后有很多人的努力,可以说是举全台之力,所以我不太觉得这个奖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我觉得成绩是大家的。
音乐时空:你曾经主持过的节目获得了广播影视大奖、“十佳栏目”、中央电台优秀节目等奖项,获得这么多的奖项可以说是对个人也是很大的肯定了,你自己有怎样的感受呢?
李梦云:这可能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首先做广播的人,不是做给自己听的,而是针对广大听众的,不是说我自己觉得high了,做的高兴了就可以了,首先是它是一个电台,还是一个国家电台,所以就不能把它当成满足个人虚荣心或者自我满足的平台。但也需要节目得到别人的承认,所以我每年都会很努力的去做一些东西,然后拿出去评奖,不是为了虚荣心,而是想让这个大的社会去鉴定一下,自己的东西别人爱不爱听,基本上每年都会得奖,没有不得奖的时候吧。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媒体;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7-0064-02
一、引 言
21世纪10年代,基于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涌现和普及应用,媒介融合在实践中日渐得以显现和证实。新媒体的层出不穷,正拓展着信息传播的渠道和领域,同时也对既有的媒体格局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新的媒介竞合大潮中,中国广播业遭受到来自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双重挤压,收听及广告业务持续走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广播业如何迎接时代的挑战,抓住媒体融合的机遇,实行创新发展策略,就尤其显得意义重大,这不仅对广播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对繁荣我国广播产业也有重大意义。
二、广播媒体的媒介融合
广播媒体的媒介融合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与报纸杂志的融合、与电视的融合、与网络的融合、与手机的融合、与播客的融合以及广播媒体之间的融合。
(一)广播媒体与报纸杂志的融合
传统媒体,广播与报纸杂志的融合历史最为悠久。虽然20世纪20年代广播媒体的诞生,曾经给报纸杂志带来过强烈的冲击,但报纸杂志毕竟具有自己不可取代的优越性,经过一番磨合,两者开始走向“和平共处”并进而在业务上不断融合。其中最为突出的例子,当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50年4月10日开办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栏目,节目记者在自采新闻的基础之上汇集通讯社及报纸等媒体的新闻,信息量大、权威性高,50年来收听率始终名列各类广播节目榜首。
(二)广播媒体与电视的融合
二十世纪80年代,在全国“四级办广播电视”的精神指导下,全国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普及。广播开始感受到来自电视的“威胁”,并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改革和创新之路。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融合,首先是节目互动、人员交流;其次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而推进集团化发展,成立广播电视总台和广播电视影视集团。集团化后,广播电台可以和电视台共享新闻信息资源,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将频道办的更为丰富,经营空间将更为广阔。
(三)广播媒体与网络的融合
与前两种融合相比,广播与网络的融合更具有革命意义,它实现了广播媒体传播失态的历史性的变革。拿传统广播来说,世界上任何一家电台都做不到全球覆盖,只有网络可以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广播通过借助网络实现了覆盖全球用户,更超越了普通声音的局限性,让广大听众更能领略到在网上读广播、看广播、听广播的乐趣。
(四)广播媒体与手机的融合
广播与手机的融合同样具有革命意义。与传统媒体相比,人类对手机媒体的依赖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手机真正成为“身体的延伸”,是人类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不仅能接收广播,而且能接收电视,已经成为一个小型便携的视听媒体。手机不再仅仅是单纯的通讯工具,它的多媒体属性也愈发明显。
(五)广播媒体与播客的融合
对于广播而言,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新技术当属播客(Podcasting)技术。它赋予了每个网民个体成为信息中心,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创制自己的个人出版物——“广播节目”,因此,可以说播客就是网络个人广播,人人皆为播者。
广播热情地拥抱了这项技术,发展自己的播客节目,与“播客”实行良性互动,抢占播客发展浪潮的制高点。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在2007年专门开设了一档反映播客生活、展示播客作品的节目“波哥播客秀”,这是国内播客首次登陆传统广播平台,也是广播和博客成功融合的例证之一。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广播网听吧频道等四家单位联合发起的在线音频联盟创建的音频门户站点——听世界网,则是国内第一个传统电台开办的播客网站。
三、广播媒体发展创新的对策
通过媒介融合,使广播改变单一的音频传播形态、开发多种媒体传播形式与接收终端提供了可能。从产业调整的层面来看,媒介融合所形成的趋势给整个舆论格局调整和传媒市场格局的改变带给了广播发展新的战略机遇。因此,广播媒体应当顺应时展,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制作出不同的节目,力争做好节目、做出精品节目,走一条具有自主特色的以内容取胜的道路。
(一)树牢主流意识,强化引领功能
广播媒体要牢固树立“主流媒体”、“主流文化”意识,这是媒体融合的大势所趋,通过坚守“舆论”引领阵地、强化主流引导功能,在社会上树立舆论引导的“主流”。近年来,全国各地电台在该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例如,2009年11月,河南遭遇雨雪冰冻天气,全省道路交通受阻严重,大批车辆滞留,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受到较大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11月11日到12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紧急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报道预案,新闻、交通、旅游三频率并机直播,协助交警、交通、路政等部门疏导交通,救援被困群众,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好评。11月13日上午,河南电台新闻广播又发挥信息主渠道作用,在新闻广播《政府在线》栏目中邀请省直十几个相关部门领导同志做客节目直播室,利用广播媒体优势,安排部署、协调指挥全省灾后救助、困难救济、电力抢修、医疗保障、教育调整等工作,确保最大限度减少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二)培养优秀节目主持人,打造品牌栏目,走品牌化经营之路
品牌文化是媒体发展到一定高度后一个成功标志的高度浓缩。目前,全国各电台均已走上频率专业化道路,在此前提下,广播媒体如果能在公众面前树立起品牌形象,那么整个电台的形象都将得以提升,这也是电台品牌化经营的重要策略之一。打造品牌栏目最重要的是做精节目。这里的“精”不仅仅是人员上的“精兵强将”,还包括内容上的“精心编排”和节目制作上的“精益求精”。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的《政府在线》栏目,定位于“聚焦公众和社会关注的话题,架起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使得该栏目在2005年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奖”。正是这一精品节目的呈现使得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提升了知名度。主持人是广播媒体的“视觉化形象代言人”,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是电台最鲜活的“品牌”。广播媒体应当重视培养主持人,把培养出名主持人作为打造品牌的重要方面,尽可能的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宣传自己的主持人,力争把他们打造成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明星”。
1.以主持人名来命名栏目。主持人作为栏目的灵魂,一档节目如果以主持人名来命名则会收到更大的效果。河南电台交通广播的品牌节目《南方谈交通》就是以节目主持人南方的播音名命名的栏目。主持人南方在节目中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每一个参与节目的司机朋友,都力求能客观公正地在节目中为其提供帮助。随着节目影响力的增加,南方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参与节目的听众更是亲切地叫她“南方大姐”。尼尔森调查报告显示,2002~2009年,《南方谈交通》连续8年在河南全省落地22家电台的所有栏目中,排名一直位列前10位。
2.设立首席主持人。即建立与职称岗位脱钩的薪酬体系,按岗定酬,必将对主持人队伍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国家广电总局早在2004年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影视人才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推行主持人“首席”制度,并对其中的有关奖励进行了明确。此项工作目前在全国各级电台陆续展开,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每年都会有10名节目主持人享受台长津贴每月1000元。
3.评选造势。提升主持人的品牌价值,还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媒介,比如综合运用户外媒体、平面媒体和电台网站等渠道宣传报道主持人,让观众全方位多层级接触了解主持人。有时还可以运用商业化包装、炒作手段,定期举办栏目推介会、研讨会等,举办年度优秀主持人、优秀作品评选活动等,都是采用商业化手段打造“明星”主持人的有效手段。
(三)及时对节目形态调整更新,发掘适合新兴媒体需求的节目
传统电台在节目制作上重点强调的是节目的线性收听,要求节目明白准确、通俗易懂。当面对网络媒体等新兴传播平台,要求节目可以长期储存,听众可以随时检索收听,这就使得更好的发挥广播的声音优势,使得节目做得更加富有艺术性。如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信息广播有一档情感讲述类节目——《真情故事》,最初都是由主持人以第三方的角度配上轻音乐对故事进行自然流畅的讲述。尽管节目一直做的很不错,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多数听众反映总有种听别人故事的感觉。后来,通过对节目进行升级,通过两名主持人进行角色扮演,配以感染力、渲染力强的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场景、人物心态的音乐、音效,对故事进行艺术化的演绎呈现,使收听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该节目还在河南广播网开辟在线点播服务,方便广大听众下载收听,持续感染效果更好。
对于传统媒体广播而言,这是一个多媒体相互融合、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时代,广播电台务必要遵循“内容为王”的铁律,做精、做细、做强、做好自己的节目,形成自身的特色,从而在竞争中拥有无可替代的特性。同时要针对新型广播的特点,制作一些符合新广播的内容和节目,从而使广播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梁岩.从技术、管制与受众角度看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J].新闻与写作,2009(11).
[3] 陆莹.广播媒介与新媒介的资源融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22).
[4] 洪威,秦楚.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播形态演进[J].新闻传播,2009(1).
——伍洲彤
20年前,北京的上空,一个沉稳而又磁性的声音把我们带进了一座温馨的“小屋”。在那里,我们敞开灵魂,释放天真……
20年后,北京地区历史最长、拥有忠实听众最多的午夜情感音乐节目“零点乐话”和这座小屋的主人伍洲彤,依旧风雨无阻地坚守着和你的每一个约定。在这座小屋里,我们一起经历着春天的跃动、夏天的阳光、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沉静。每一次心跳,每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与你紧紧相连。
电台 DJ,命运的选择
这么多年来,伍洲彤的外形似乎没有什么明显变化,正如他所做的节目。他说:“这可是件痛苦的事儿,我希望能够有些变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也会安慰自己:现在很多东西都在变,如果有一样东西不怎么变,也挺好。”
回首大学时代,整个宿舍的人都守在收音机前,听伍洲彤的“零点乐话”。这个节目像伍洲彤一样,保持着同一种气质,一直延续了这么多年。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伍洲彤一直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他觉得这是一种宿命,十分幸运。电台是一个很能给自己安全感的地方,不用每天在镜头前抛头露面,但又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想法通过一个广阔的空间让所有人知道,那是一件很舒服的事儿。这也是他一直没有离开电台的原因。
伍洲彤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来却做了电台主持。对此,伍洲彤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很多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崭新的,就好像一段恋爱。你根本不知道她会是谁,突然之间遇到,就有感觉了。”大学毕业时,伍洲彤的成绩很好,本来要留校当老师的,但领导觉得他难以管理,便说:“有一个电台在招聘,你可以去试试。”
按道理来说,伍洲彤做广播其实是一个笑话。首先,专业完全对不上,伍家也没有人从事过广播。其次,他的老家在成都,虽然到北京很多年了,但一直乡音未改。这样一个人去电台做主持,连自己都觉得挺奇怪的。
“是命运选择了我,我不推辞,只是顺应着。我一直遵循着生活的节奏,希望能顺应着往前走,而不希望逆着往前走,那种感觉可能会特别痛苦,我不可能承受。”伍洲彤说。
伍洲彤被分到音乐台,第一次上直播,台里特意派了一个老师带着他。老师坐旁边,伍洲彤更紧张了。老师很标准地说:“听众朋友……”伍洲彤则说:“哎,你好……”感觉搭不上,但这种反差也让很多人觉得挺新鲜。
伍洲彤独立做的第一档节目就是“零点乐话”。那时候,他经验不足,普通话又不好。领导说:“你找一个没人听的时间,找一个无人区,爱干嘛干嘛,唱歌也好、自言自语也好,只要不喊反对口号。先练练,找找感觉。”
1993年3月,伍洲彤开始做“零点乐话”。年底,仅仅半年多的时间,听众呈几何级数上升。“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听?”伍洲彤十分吃惊。
“其实现在反过来看,那个时段是有特殊性的。过去,12点时电视节目基本结束了,也没有广播,我们电台是唯一24小时播音的电台。再加上那时候没有电脑,也没有手机,娱乐活动非常贫乏。12点钟,人们非常寂寞,却没有释放的渠道。于是,“零点乐话”就像甲流一样‘传染’开了。”
“零点乐话”,黑夜里的乐话小屋
孤独寂静的长夜,一个男子的声音从遥远的地方传过来,那么低沉、那么迷人。“零点乐话”成了很多人共同的情感记忆。
伍洲彤会把自己喜欢的一大批歌曲磁带拿到直播间,随时恭候听众的热线。他们讲自己的故事时,伍洲彤就开始手忙脚乱地找匹配的歌曲。
“这个节目最难的就是,怎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听众的故事找到一首非常适合的歌。不仅仅是他哭了,就找伤心的歌,他失恋了,就找失恋情歌。有时候,你要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甚至是相反的方式。说句专业的话,你要让他进入到你的话语‘圈套’里。这是你希望营造出的氛围,当听众进入到你的‘圈套’之后,音乐出来的一瞬间,他是无法拒绝的,一定会非常感动,而且刻骨铭心。”伍洲彤说。
伍洲彤的主持风格特立独行,有人认为他的声音略显刻意。他说:“其实,在做“零点乐话”这么长的时间里,各种评价都有,负面的和正面的各占一半。曾经有一段时间这个节目差点停播,因为有人觉得它散播一种悲观情绪,听了以后心情非常压抑、伤感、低沉、不健康、不乐观、不阳光……但后来大家慢慢理解了,其实生活需要各种色彩,也需要各种不同的情绪,如果每天都让你在那儿high,或是阳光灿烂,那生活也太简单了。人是很复杂的,情绪是很复杂的,生活也是很复杂的。有时候,需要有这样一个角落慢慢展开悲伤的一面,其实这种悲伤也是可以去欣赏、去感悟的。”
也有人觉得伍洲彤说话的方式很奇怪,像闹鬼一样,挺瘆得慌的。然而,伍洲彤觉得那不重要。正如同他经常把“零点乐话”叫作“乐话小屋”。既然是“小屋”,那肯定只有一部分人喜欢,它永远是小众的,不是大路货。
用音乐抚摸自己的心
伍洲彤特别喜欢唱歌,也曾把这些年,特别是在“零点乐话”里的感受做了几首歌,其中有一首歌就叫作《伍洲彤》。他强调,唱歌绝对不是开创自己新事业的方式,仅仅是一种表达,用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可能要比做一档节目更加直接,也会有效果。
在工作中,伍洲彤会把歌曲当成武器,跟听众过招。然而,一个人的时候,他不会把“武器”带在身上,会把它搁在办公室、搁在唱片里。
伍洲彤坦言:“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歌声不是很自信,但我对歌曲的处理,包括声音的识别度,我个人的感觉还不错。用自己的心歌唱,就像做节目一样。如果我唱一首歌就像我主持“零点乐话”这档节目的状态,那是很理想的,非常松弛、舒服、踏实。恰恰像一潭湖水,下面有淤泥,你在湖水中落下,‘啪’地正好落到淤泥上的感觉。所以,我希望达到这样的境界:用说话的方式唱歌。”
提升作为电台主要经济来源的广播广告的经营水平,是广播提高自身实力的重要途径。广播广告和收听数据密切相关,国内外广播行业早已开始运用收听数据协助和指导广播广告经营。然而收听数据的应用方法多种多样,挖掘程度深浅有别,对广告经营的影响和指导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应用市场规律,科学、合理、深入地挖掘收听数据,提升广告经营水平,对广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播广告经营的两次销售
广播广告经营是一个二次销售的过程,广播的一次销售是电台将制作好的节目通过播出“销售”给听众,收获听众的注意力;二次销售是电台将获得的听众注意力以广告的形式销售给广告主。二次销售是在一次销售的基础上实现的,并受到一次销售的影响和制约。如果一个广播节目没有吸引力,收听指标不理想,广告主就不会购买这个节目内的广告时段。因此,电台应当以二次销售为目的,运用收听数据对一次销售进行科学地指导,取得良好的销售效果,以提升二次销售的成绩。
一次销售:听众需求分析。收听数据显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状况,以及不同地域的听众对不同节目类型和内容的喜好程度表现出了个性化的需求和取向。如男性听众喜欢收听新闻类、体育类节目;女性听众喜欢收听生活服务类、情感类节目;老年听众喜欢收听医疗保健类、戏曲类节目;青年人喜欢收听音乐类、时尚娱乐类节目等。因此,听众需求决定着广播节目的设置和定位。在节目设置时,首先要考虑对节目的目标听众进行定位,确定服务于哪部分听众。其次,对节目的内容、功能、风格等方面的要素进行定位,确定满足听众的哪部分需求,特别是在新节目推出时,必须阐明节目宗旨、服务人群、节目的亮点和卖点等。最后通过节目制作和编排,将这些听众吸引过来,完成一次销售。
二次销售:广告主需求分析。广告主在电台投放广告的目的是将产品信息传递给潜在的购买人群,因此,生产不同产品的广告主期望广告到达的听众群体是不同的。如汽车生产厂家希望其广告能够到达经济基础较好的听众,这部分听众普遍具有高收入、高学历、高素质、高消费的“四高”特点;高端化妆品生产商希望其广告能够到达中高收入的都市女性;农用机械制造商希望广告能够到达农民或农业生产者等等。同时满足跨越各个地区、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人群的商品越来越少,广告主在与目标消费群无关的节目中投放广告,就谈不上效果,因此他们关注的不是简单的总体收听率,他们更看重的是广告播放期间能够到达的目标人群的规模。因此,电台在节目定位、制作、编排时,不能只注重整体收听指标的高低,而要首先保证节目在广告主所关注的目标人群中取得较好的收听效果,在此基础上尽量多地争取其他听众群的加入。
收听数据在电台广告经营中的应用
收听率指标体系庞大,且有很多衍生指标,如收听率指标就包括了平均收听率、最大收听率、累积收听率和目标听众收听率等子项目(图1)。作为广播市场的通用“货币”,收听率已在全国广播行业内被广泛应用到听众收听行为和市场分析、节目制作和编排、节目考评以及广告营销领域当中。其中在广告经营中,收听数据主要应用在提升广告传播价值(即一次销售价值)、制定合理广告价格(即二次销售价格)、分析广告传播效果等方面。
深入挖掘收听数据,提升一次销售价值。现今的广告行业,广告主已不满足于市场总体收听率的高低,因为总体收听率只能反映整个收听市场的情况,不能反映他所关注听众群的情况。对广告主来说,服务于同广告产品消费人群特征一致的听众的节目,显然比服务泛泛人群的节目更有价值。
因此,2010年河南电台在广播经营中一改以往一味追求高收听率的导向,重点抓目标听众规模,根据广告主需求确定要到达的目标听众的人口特征,然后通过市场调查对目标听众的收听行为和收听习惯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运用分析结果指导节目的定位、制作和编排,聚合和培养广告主最感兴趣的人群,提升一次销售的价值。一次销售的成功大大降低了有效千人成本,精准定位了目标消费人群,使广告主每一分钱的广告费都不白花,从而极大地提升河南电台的市场竞争力和广告时段价值。
数据是实在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河南电台依据一次销售数据进行宣传,向广告主提供符合其产品营销目的的听众,有的放矢地推荐广告时段,得到了广大广告主的认可,并取得了理想的二次销售效益。下面以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2010年河南电台欲吸引高端品牌化妆品广告,通过调研了解到,该类产品定位的主要消费人群为年龄在20到40岁、中高收入的都市女性。通过市场调查可以获得这部分人群的收听行为如图2。
由图2可知,对郑州市场销售高端化妆品的广告主来说,其目标听众在一天之中出现了四次收听高峰,其中早上7:00至9:00为一天收听的最高时段,即这一时段收听广播的目标听众人数占目标听众总人数的比例是最高的,是高端化妆品投放广告的最佳时段。考察收听高峰期间播出的节目,目标听众收听的主要是交通路况、生活服务、音乐类和新闻类节目,和总体样本收听情况相比,目标听众在这一时段对生活服务和音乐类节目的兴趣要明显高出平均水平。同样考察其他三个收听高峰,它们分别出现在12:00至13:00,17:15至19:00,以及22:00至23:00,目标听众以收听生活服务、财经、新闻、音乐类节目为主。
计算目标人群收听各类节目的时长比例,分析他们对不同类别节目的喜好程度。由表1可知,目标听众对生活服务类节目情有独钟,收听该类节目的时长占全部收听时长的40%以上,其次是新闻类节目,收听时长份额超过了28%。另外,财经、音乐和交通路况类节目也获得了目标听众的青睐。
根据以上结果,河南电台在节目定位、制作和编排时,将目标听众喜爱的生活服务、新闻、财经等节目按照他们的收听习惯编排在其收听高峰时段播出,扩大这些节目在目标听众中的影响力,为该类高端化妆品的广告主“生产”尽可能多地符合他们要求的听众。同时,河南电台还利用吊床、搭帐篷等节目编排策略提高现有收听高峰时段之外的目标听众收听率,进一步提高目标听众的忠实度和广告有效到达率,获得一次销售价值的整体提升。
深入挖掘收听数据,指导二次销售合理定价。现今很多电台已经开始利用收听数据协助进行广告定价了,但在数据应用过程中存在参考指标单一、市场反映不全面、分析深度不够等问题,导致了广告时段价值未能被充分挖掘出来,没有创造出应有的效益。
在参考收听数据进行广告定价时,总体样本收听率较高的时段被称为“黄金”时段。从全国来看,通常在一天中会出现三到四个黄金时段,普遍分布在早上、中午和傍晚的上下班期间,有的地区还会在晚间出现第四个收听高峰。一般情况下,这些时段都能取得较好的广告吸纳效果。而除这些黄金时段外的其他时段,由于收听率较低,通常广告吸纳情况不理想,广告价格低廉。但在听众市场不断细分的今天,黄金时段呈现出明显的相对性,针对不同的受众和不同的广告会有不同的黄金时段,应当对时间资源进行深入、多方位的分析。如从听众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和文化程度等方面分析各类听众群体的收听特征等,往往能够发掘出数据表象下的宝藏,找到新的“卖点”,从而提升这些时段的广告价值。
以图2为例,如果仅考察郑州地区总体样本收听率,则一天当中收听率最高的时段就是广告投放的最佳时段,即早上7:00至8:00间。在8:00至8:45之间,总体样本收听率迅速滑落,广告价格受到影响随之降低。但对广告目标人群的收听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如对高端化妆品消费人群,即20至40岁、月收入4000元及以上的都市女性进行分析,会发现在8:00至8:45之间该群体的收听率攀升到了一天的最高点。因此,河南电台将这一时段的高端化妆品和同样针对这部分消费人群的产品的广告价格定到最高,广告主因为“物有所值”也欣然接受,相应时段的广告价值得以物尽其用。
充分挖掘收听数据,通过多角度解读分析指导二次销售定价,相比采用单一的时段价格表或打折促销的恶性竞争,不但使得河南电台的整体广告价值得到了合理体现,增加了经济效益,也提升了河南电台的品牌形象。
深入挖掘收听数据,分析广告认知效果。广告传播效果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广告的认知效果,二是广告的心理效果,三是广告的销售效果。广告的认知效果可以通过到达率来表现;广告的心理效果可以通过听众对广告的评价,以及听众听过广告以后对广告产品的评价来实现;广告的销售效果可以通过广告对听众的购买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来表现。以上三个效果中,只有认知效果可以通过收听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其他两个效果需要分别通过主观调查和销售业绩来评估。
对于广告认知效果,一般使用广告播出时段的到达率来分析,即计算广播广告的千人成本。千人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千人成本=(广告费用/到达人数)×1000。
千人成本越低,广告认知效果越好,广告主的广告花费利用度越高。
在市场细分的今天,各种商品都有自己的目标消费人群,广告传播效果的好坏应当根据到达其目标受众的规模来评判。因此,通过总体样本到达率计算千人成本的方法分析广告的认知效果是不准确的,它无法反映出广告在目标人群中的传播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结合有效千人成本和听众集中度来分析。有效千人成本是指广告播出期间,每到达1000个目标受众所花费的成本。听众集中度是指目标听众的收听率与该时段总体样本收听率的比值,它描述了目标听众收听水平与总体听众收听水平的差异,反映目标听众对特定频率(节目)的收听倾向,回答“谁更爱听这个频率(节目)”的问题。若听众集中度大于1,则表示该类目标听众的收听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今天,广告主和电台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共赢”的关系,电台已不能简单地追求听众规模的大小,而是要通过节目把听众细分开来,把具有相同人口学特征的听众紧密地聚集在一起,以满足广告商对潜在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进行节目定位、制作和编排,通过提升一次销售价值获取二次销售利润。
2009年,中国的汽车超过6900万辆。中国汽车驾驶人数已经超过1.2亿。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汽车使得可以解放眼球、便于移动收听的广播媒体重新进入时尚人群的主流生活。2005年,全国媒介的广告增幅中,广播媒体一年增长26%,居于各媒体之首。从这些数据上看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成就了广播事业的第二春,广播的又一个春天――汽车广播的时代已经到来。
作为全国第一家呼号为“汽车广播”的频率,昆明电台汽车广播的迅速崛起在同类型广播媒体中有着相当的影响力。首先,她调动和引发了一轮以“汽车+广播”为热点的业内浪潮。由于在一定区域市场内率先突破交通台和音乐台的重围,创造了新的蓝海,迅速引起全国同行的关注、思考以及学习效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以“汽车电台”、“汽车频率”、“汽车广播”为呼号的电台五十余家。
年轻的昆明电台汽车广播以经典耐听的音乐、丰富实用的资讯赋予其独特的品牌内涵,积聚起更强的听众黏性,赢得了更高的品牌认知度,凸显其品牌影响力。
据2009年8月央视市场研究(CTR)提供的数据,昆明电台汽车广播在昆明市区,频率在私家车主中认知度达到98.4%,是昆明各广播频率中私家车主认知度最高的电台频率,日到达率和周到达率分别达到69.3%和93.1% ,均以较大的优势领先于同城其他广播频率。2009年,汽车广播实现广告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居同行前列。
从2005年开始筹备到2006年7月18日开播,再到如今壮大辉煌,一个如此年轻的团队到底缘何能做出如此优秀的广播?
简洁直接呼号,准确明了定位
在一个未知的领域耕耘开拓,是一个艰辛前进、痛苦摸索的过程。开拓出一块处女地,而且能够在此生根发芽有所建树,是每一个引领者都希望看到的结果。在2005年,汽车类广播尚是新生事物,几乎没有任何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套用,整合汽车类广播的问题更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而在这些问题之中亟待解决的就是呼号问题,到底要用一个什么样的呼号来诠释整个频率的定位和宗旨呢?
早在开播前两年,呼号是迟迟难于定夺的问题。频率总监罗飚在回忆时很感慨:“在最初灵光一闪的时候忽然浮现出来了‘汽车广播’这样的一个简洁直接呼号,但同时也很怀疑它作为一个呼号的可行性。再三考虑后,决定在广告主人群中进行了一场问卷调查,让潜在的听众来选择自己过耳不忘的呼号,结果出人意料又令人振奋,有七成的参与者都支持了‘汽车广播’这一呼号。”
其次是广播风格定位。一个明确简洁的呼号基本决定了整个频率的内容,从创办之初,总监罗飚就带领着汽车广播创意团队成功地造就了自己成熟的风格,时至今日节目从未进行改版。该台的节目有张有弛,紧凑合理。把全新的流行音乐电台操作模式和移动收听群体的收听需求有机融合,采用近年来国际广播市场上的主流操作形式,构建了以类型化伴随性音乐节目为主,整点新闻线性播出为车上人群提供信息补足,专业汽车节目突出服务性的全新类型化广播节目形态。与之相匹配整套包装除了常规的台宣之外,还有自己创作的台歌。值得一提的是这首名字叫做《蔚蓝》的歌曲,歌词大气且带着时尚文化气息“奔向这蔚蓝无尽的海岸 没什么能阻挡 为奔腾的梦想 越过那彷徨无边的向往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为坚持的信仰 FM954”,不仅如此,这首歌还有不同的版本,有宁静致远的女生版,有浑厚大气的男生版,还有个性豪放的摇滚版。配合不同的时段来播放不同版本的歌曲,使整个电台的包装风格浑然天成,自成一家。
节目风格精准把控
任何一个产品是否能赢得市场的先决条件是了解自己的受众。昆明电台汽车广播定位的群体是该市拥有私家车的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的“三高”人群。从年龄结构来看,25-44岁是听众群的主体年龄层,占比在80%左右,该年龄段人群也是目前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拥有者。
4年来,汽车广播坚持用纯净的经典华语流行音乐,高品位的节目内容全方位服务车上人群。音乐类节目以杂志化、主题化、周刊式运作。逢节假日和重要纪念日,节目提前策划,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抓住每个时间或者事件节点做主题策划,如“寻找昆明好心人”,感动全城;“弦乐浮动,众花生香――献给女车主的12首歌”,情满春城;“听歌说奥运”,新颖独特。另外,“爱要大声说出来”、“寄往远方的七封信”、“歌声里的童年”、“感恩5月”――“光影世界中的母亲形象”、“父亲节温馨报时”、“汶川地震一周年――祝福汶川,祝福明天”;台湾金曲奖主题策划“最爱金曲二十年”以及“东方之珠,美丽香江,12年――七月紫荆香”、“岁月如歌60年”等主题策划,通过浓浓的情感表达充分体现汽车广播的人文关怀。
作为频率包装体系的重要内容,汽车广播每天20余次播出由自己员工创作的“人文片花”。人文片花每月有主题,无论是生活感悟、亲情关怀,还是季节随想,都浓缩生活精华、充满人文气息,引发听众强烈的情感共鸣,成为FM954的一大特质,也是成熟听众群的最爱。
不做“医疗坐台”类节目的纯净广播
如今,医疗讲座仍是全国绝大多数广播媒体经营创收的“重要来源”。据72届全国电台经济信息交流会统计:“医疗广告”平均占到电台广告总收入的50―70%,个别电台甚至达到了96.7%。虽然媒体经营者都十分清楚医疗专题类节目对于广播媒体的弊端,尽管许多经营者也不想饮鸩止渴,但是又苦于深陷困境无法自拔,也只好随波逐流。
昆明电台汽车广播从一开播就坚持纯净广播的回归,坚决不做医疗专题节目,随着频率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医疗专题节目客户的价码也越开越高,但频率坚决不为所动,不仅拒绝了医疗专题节目,甚至连邮票、纪念币等推销专题节目也坚决杜绝,正是这种敢“舍”的勇气,换来了“优质广告”的回归。开播四年来,几乎所有国内汽车一线品牌在汽车广播都有广告投放,并且迅速成为全省汽车广播广告投放率最高的广播频率,“奔驰”、“凯迪拉克”、“雷克萨斯”等高端客户一直是长期合作伙伴。汽车广播以品牌客户的高拥有率,和高品质的节目,树立了“品牌广播”的地位。
大型活动
提升汽车广播的品牌影响力
汽车广播不断走出去,向社会和市场要影响力,不断向产业化作有效的尝试和开拓。四年来举办了多项大型活动,从每年举办的“10吨汽油送车主,昆明车主K歌大赛”到“三周年巨献林忆莲昆明演唱会”,从怀旧经典歌手“太阳魂2009齐秦昆明演唱会”到国际新锐歌手“今夜无人入睡维塔斯昆明演唱会”;再到华语乐坛第一天团“纵贯线昆明演唱会”、从“2009林忆莲live昆明演唱会”到“2010 回蔚莫文蔚昆明演唱会”的成功上演,成为最受昆明媒体关注,本土文化演出最醒目的一道道风景。通过汽车广播的整合策划执行,借助汽车广播的优质宣传平台,这一系列大型活动已成为汽车广播鲜明的标签,有力地提升汽车广播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强化“车”概念,跨媒体、跨行业整合,拓展媒体生态空间
现代媒体的营销推广活动是多元的,与其他媒体的四面出击不同,汽车广播把活动营销策划的核心锁定在了“车”上,以“车”作为汽车广播跨行业拓展的链接点,做精、做好“车概念”。汽车广播发挥广播的空中调度功能,联合昆明市各大汽车维修企业首创了“空中快修”服务体系,进行多元产业链接。陆续推出的“昆明国际车展直播”“广州国际车展直播”、“上海国际车展直播”,汽车广播和本土报媒《春城晚报》、本土最大的车市――东聚车市跨行业、跨媒体整合,连续三年联合主办“全国最满意汽车巡展――六大城市昆明站”和“昆明顶级进口车展”,两大新概念车展在昆明引起轰动。年轻的汽车广播迅速成为昆明的领军汽车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