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京剧服饰

京剧服饰

时间:2023-05-30 08:52: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京剧服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京剧服饰

第1篇

    一、京剧艺术中的京剧服饰

    在京剧艺术中,京剧服饰的艺术价值往往通过其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外表表现出来。京剧服饰又称之为“行头”,代表各种角色穿戴的总称,具体类别包括长袍、短衣、铠甲、盔帽、靴鞋以及相关饰品等。以戏衣为例,其名目就十分繁杂,主要包括蟒袍、官衣、箭衣、靠、披、褶子等20余种。按照色彩可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两种。按照质地可分为缎、绸、布等。而戏衣纹饰又包括龙、凤、花、鸟、虫、鱼、水、云等。根据不同的色彩和纹样,戏衣的穿戴搭配也有所不同,也因此戏衣看起来绚丽多彩且表现力丰富。其中,武生所穿褶子大都绣有飞禽;小生所穿褶子大都绣有花卉;贫寒书生所穿褶子大都补有不规则的杂色绸子,名曰富贵衣;皇帝穿黄蟒;大臣穿红色或紫色蟒;地方官穿官衣;小姐穿衣裙;丫环则穿坎肩或裙子。因此,京剧人物只要一出场,不必听其唱腔唱词,观众就能够对剧中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地位等有了大致了解,这就是京剧服饰的表现作用。

    二、京剧艺术中京剧服饰的表现作用

    (一)表现不同的人物类型

    京剧表演为了更好地处理各类人物可以划分成各种行当,并且规定各种行当通过特有的动作、唱念、翻打等手段来完成人物的塑造。京剧服饰与京剧表演相同,为了表现不同的人物类型,也可以进行分类,具体包括大衣、二衣、三衣、盔帽等各类专业行当,每个行当的工作范畴与任务使命又有所不同。现以大衣为例进行简述。作为京剧服饰内部分工的行当之一,大衣的存在主要是为演员创造角色提供服务。在大衣类别里,服装名称大体包括:蟒、改良蟒、旗蟒、官衣、改良官衣、学士官衣、判官衣、开氅、鹤氅、帔、八卦衣、法衣、僧衣、褶子、宫装、古装、裙、裤、袄,以及相关的服饰配件等。从大衣行当的工作范畴与作用角度分析,其涉及到的人物领域绝大部分是文职官员、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丫鬟仆人等,从服装的样式来分析,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蟒、帔、官衣、开氅、褶子、宫装、八卦衣等服装的袖口处都有水袖,这也是与二衣、三衣的区别所在。

    (二)表现不同的尊卑权位

    在京剧艺术中,通过服饰就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尊卑权位。从京剧服饰的用色上看,其受“五色”观念影响较深,但也有其独特的自身特点。从服饰色彩上看,其可以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两种,也即是我们常说的正色和间色。上五色是指红、黄、绿、白、黑,下五色则是指紫、蓝、粉、湖色、古铜。在我国古代,黄色和紫色代表最为尊贵的颜色,而黄色通常为帝王专用色,黄色蟒袍通常为剧中皇帝、皇后、贵妃等专用,而相对稳重的杏黄色,通常为剧中王子、亲王、王爷以及地位较高的老旦等角色专用,以显示其高贵的身份地位。比如刘备、刘秀、李艳妃等剧中人物。紫色一般分为五色,通常为品级中上的官员专用,其中的红色代表尊严和权力,能够表现出人物的高贵庄重,通常公伯王侯等显要人物才可穿红色蟒袍,比如曹操、孙尚香、杨玉环等剧中人物。而红色官衣也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状元、使官等人物才可穿用。因此,在京剧舞台上,官员级别可以根据“红为府、蓝为县”加以区分。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京剧舞台上的各种冠帽来判断剧中人物的等级权位。通常冠帽翅子样式可分三类:向上、平直和向下。这三类即是人物的明显标志,据此可以对剧中人物身份加以区别。其中向上的称之为朝天翅,拥有此类翅子的冠帽通常是皇帽、皇巾、九龙冠、扎镫、相巾等,大都是皇帝或高级文武臣僚所戴。而中下级文官所戴冠帽通常有方翅纱帽、尖翅纱帽、圆翅纱帽、桃叶翅纱帽等,大都使用平直翅子。虽然宰相所戴相貂通常也会用平直翅子,然而其翅子较长,且尾端略有上翘,如此就与普通官员有所不同了。

    (三)表现不同的历史文化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服饰文化,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近代服饰的流行史,19世纪末时以曲线的紧身曳地长裙最为流行,而20世纪70年代却开始流行起体现青春活力和活泼性感的“A字裙”和“迷你裙”,到了80年代随着科技发展,又开始流行体现女性自然曲线美的各类服饰。因此可以说,服饰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而我国京剧服饰与其所处的客观环境、历史时期、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以及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都有密切关联。现以蟒服为例加以简述。蟒服是京剧服饰中体现统治阶级地位的代表服饰之一,其无论是在造型布局与色彩上,还是在图形装饰的运用上,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理念,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道德上的审视标准。其中的蟒服纹样更融入了中国哲学思想内涵,涉及道德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等,并且对象征父权、皇权、宗教观念的物态和图形进行了集中反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起到了装饰、概括、突出生活之美的作用。

    (四)表现不同的艺术美感

    京剧服饰可以不受时代、地区和季节等条件制约,通过服饰演绎各种不同的剧中人物,给观众以不同的艺术美感。我们说服饰体现的不仅是一种形式美,同时也要彰显一种内在美,所谓形式也即内容。在京剧艺术中,水袖的运用就充分体现了京剧的美感。京剧服装除了紧袖大都会缀有一段长方形的白色纺绸,其甩动时形似水波,因此得名水袖。究其根源,水袖来自明代服装衬袍出袖的形式,有“长袖善舞”之含义,经过夸张美化后其脱离了生活原形而成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通常男用水袖长一尺有余,而女用水袖在两三尺之间,其能够在表演时适当延长和扩展人物的肢体展现,充分体现出人物的情感思绪,并且能够创造出优美的舞姿,轻盈飘逸如波舞动的水袖自然增强了舞台效果的表现力。无论是国粹京剧,还是其它舞台表现形式,都主张传达一种艺术美感,京剧与其它舞台表现形式只能借助于单一手段传达不同,其能够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辅传达,并且某些时候这种辅表达已经成为展现艺术美感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京剧服饰在表现艺术美感上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第2篇

包畹蓉系沪上著名收藏家、上海市收藏协会常务理事。他的收藏颇有传奇色彩。包畹蓉祖籍浙江湖州,是当时湖州有名的五大家族之一的包氏家族。包氏几代人都喜欢戏曲,包畹蓉年幼时经常跟着父母到当时有名望的陈立夫、潘公展、朱家骅、陈葛士家串门看戏,谁知竟萌发了学戏的念头。15岁那年,这个五房合一子的宝贝,经人撮合,拜在了当时“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门下,成为正式弟子。为此,父子间几乎反目。好在母亲的关爱与体贴,使他成为了一名票友。50年代初,包畹蓉第一次斥资置行头、搭班子,与名伶孟小冬之妹孟幼冬、麒派名票陆锦荣等人搭档,开始了他的名伶梦。一次,剧团从无锡转道江阴演出,船靠码头后,在卸船清点时却发现价值数万元的整箱行头不翼而飞。不得已,只得置办了第二批、第三批行头。尔后,他参加了新疆建设兵团文工团,挑梁演出《红娘》《霍小玉》《诓妻嫁妹》等荀派戏。一时在大西北小有名气,被誉为“小荀慧生”。

包畹蓉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中关公京剧服饰展示

包畹蓉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中《苏三起解》场景展示

包畹蓉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中《红娘》场景展示

然而,“”的一场浩劫,包畹蓉被迫结束了他的演艺生涯,成了上海机床厂的一名起重工,整天只同高架行车打交道,一晃就是十几年。待他想重登红氍毹时,已年华不再。从此,包畹蓉把对中国京剧的一腔热爱转化成对戏剧服饰的研究、制作和收藏,走上了另一条寻梦之路。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其生、旦、净、丑、末角色的服饰,各自代表着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包畹蓉先后设计的三批不同流派、不同色彩和款式的京剧服饰,虽然大部分在演出“转码头”时丢失,但还留有不少他颇为得意的精品。如今,博物馆里展出的各式服饰,大都是他近20年来精心设计制作的。包畹蓉在对京剧服饰的花纹图案的设计上常常别出心裁,花样翻新。他闲时经常参观画展、影展,从中汲取养料,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上的图案,都能成为他设计时的参考题材,使人领略到京剧服饰中蟒、靠、褶、袍、裙、帔等的种种精美,更增强了京剧的感染力。如《霸王别姬》一戏中的虞姬,历来都穿一套虎头鱼鳞甲,包畹蓉经过深思熟虑,大胆地把花纹改换成月季和玉兰图案,既典雅又华贵,使人物更具魅力。梅兰芳的《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穿的女蟒虽已经过改革,并曾得到梅兰芳的赞赏,但包畹蓉还觉得不够气派,他选用当时最新的织锦缎为面料,请艺人用套色精心绣出牡丹、凤凰主题图案,再配以其他花纹,使其显得华丽无比。有件女帔,满绣“缀万字相连不见尽头”纹饰,原先为了强调舞台效果,花纹用细玻璃管串连而成,可一件女帔竟重有一二十斤,一场戏下来,演员累不可支。包畹蓉便将它改成电光片连缀,这样,服饰不仅轻巧,也起到了同样的舞台效果。

包畹蓉收藏的京剧服饰有千余种,梅派的典雅、荀派的活泼、程派的清越、尚派的婉转无所不包,足可供三四个剧团演出的装备。其中有不少是梅兰芳、荀慧生、金少山等大师穿过的戏服。还有一些他亲自设计制作的,如《四郎探母》中铁镜公主穿的绣金坐龙旗蟒,8条金龙及袖口上的小游龙用的是纯金线,这是他叫人熔化祖上传下来的金条而制成的,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还有一件青衣旦角上的一套“头面”,用纯银嵌进口紫宝石做成,为了绣工精细,他特地高薪从苏州请来年过古稀的刺绣工艺师沈珍玲老艺人,精工细作,三年方成,光金丝就用去了数万根,曾有外商出巨资求购,遭到包先生的婉拒。

几十年来,包畹蓉在夫人马老师的鼎立支持下,数度耗尽家资,省吃俭用,精心设计、制作、收藏京剧服饰,成为上海“一绝”。那各款各式的蟒袍、裙袄、斗篷、开氅、女帔、云肩、大靠、官服、鱼鳞甲、龙套衣等,按剧目分,已形成《红娘》系列、《霍小玉》系列、《霸王别姬》系列、《四郎探母》系列、《天女散花》系列、《宇宙锋》系列等等。

他的藏品曾一次次在舞台上发挥特殊作用。多年前,著名花旦、淮阴京剧团团长宋长荣到上海演出《红娘》,一炮打红。对于宋长荣的荀派唱做功夫自不消说,博得如此效果的还有“红娘”的服饰。“红娘”每次出场亮相,行头总是翻新,竟无一件重复。后来,宋长荣对人说,这次演出成功,全亏了师兄包畹蓉把他收藏多年的全副行头借出。其实,在京剧界早有名气的童芷苓、袁灵云、荀令莱、孙毓敏、李薇华等一些著名演员,都曾在紧要关头来包畹蓉处借用过行头。

包畹蓉夫妇在展示、讲解京剧服饰

上海东方电视台在中国京剧节期间采访包畹蓉夫妇

日本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馆长竹本夫参观包氏京剧服饰馆

2003年5月,京剧博物馆新馆落成后,包畹蓉犹如返老还童,精神百倍。他策划布馆灯光,设计制作模特,精心挑选戏服,把展馆布置得精致完美。当那些五光十色、流金溢彩、设计新颖独特、做工精致细巧的男蟒女袍、裙袄斗篷一件件悬挂在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披穿在模特身上,在柔和的灯影下,映得一片金碧辉煌。“贵妃醉酒”“四郎探母”“霸王别姬”等一幕幕经典剧目的场景,在这里得到演绎。

第3篇

一、情境交触、京韵激趣

京剧虽然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但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对京剧了解的人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喜欢。所以,精心创设京剧教育情境,通过京剧自身的魅力取得学员的情感和共鸣,使之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京剧美的陶冶非常重要。

1、在教室里布置一些与京剧相关的装饰,挂一些京剧的图片,让学员走进教室就有一种京剧的氛围,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京剧世界。

2、走进音乐室时,让他们踩着京剧锣鼓的鼓点,走着京剧台步,做着京剧身段动作,感觉自己走在了舞台上,心情也随之激动起来,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

3、播放京剧视频,创设一个看得见、听得到、感觉得到的平台,学员跟着视频示范念一念有音调的京剧念白,看一看京剧的武打动作,做一做京剧的的表演程式,唱一唱京腔的韵味,从感观上直接溶入到即将接受的知识中来。让学员感到京剧就在我们身边,

二、博学进取,感受京剧之美

俗话说:要看新书、听旧戏。京剧演唱的内容大都是经过老百姓口口相传了千百年的历史故事。欣赏者只有了解它,才能更喜欢它。一出京戏《四郎探母》为什么演了两百年,还让人百看不厌,乐此不疲?当然不是为了看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京剧作为国粹艺术,它到底美在哪里?它不仅在旋律上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而且具有表演、唱腔、音乐、服饰、造型、流派等综合之美,才使其魅力无穷,回味无穷。因此,有选择性地让学员欣赏一些名唱段,如:《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白蛇传》、 《苏三起解》、《红娘》、《李逵探母》、 《四郎探母 》、《霸王别姬》、《红灯记》等是很必要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哼”,学习京剧何尝不是这样道理呢?让学员多接触些京剧名唱段,其目的不仅是让他们感觉京剧在听觉上有别于歌曲,在视觉上也不同于平时所看到的歌舞剧、歌舞晚会,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感受京剧的韵味、京剧的美。

1、行当之美

京剧的角色是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每个行当所表现的是不同类型和性格的人物,每一个行当都分得很细。

2、艺术手法之美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京剧的“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步、法”都有严格的规范。不同行当不同人物的登场,也有各具特性的程式化动作。

3、脸谱之美

京剧脸谱有色彩浓烈,线条夸张,布局对称之美,是显示人物性格、辨认善恶忠奸的象征,用白色、黑色、蓝色、黄色、红色等这些最基本的色彩,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

4、服饰之美

中国京剧服饰,在京剧这门综合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辉煌灿烂、绚丽多采,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人们在欣赏京剧优美的唱腔、富于音乐性的念白和精彩的舞蹈艺术时,无不为珠光闪闪、丝帛纷呈,令满台生辉的京剧服饰所吸引,沉醉在它给人的审美愉悦之中。京剧服装还显示了中国刺绣的魅力,它以光彩夺目的平金绣,平银绣,富堂皇的金绒绣和清雅秀丽的绒绣,构成了高工艺的美感。每一件京剧服装都是精工细做,真才实料的艺术品,需要技术工人手工制作,完成一件复杂的蟒袍常常历月经年,一套完美的剧装可以价值连城。

5、声腔之美

京剧声腔是以一种有别于其他戏曲的声腔旋律构成的,有着一种特定、独具的声腔韵味。京剧的声腔包括唱腔和念白,唱腔上老生嘹亮洒脱,青衣清新甜美。京剧的味儿,更多还是在托腔,有时一个字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拉得很长。虽然只是一个字,但每一个音符都可能对应着剧中人物不同的感受和心境。小时候,总见到一些老人听到京剧就跟着哼唱起来,如痴如醉,也时常见到电视中那些票友对京剧的热捧,更想不通的是中学时有位戏迷的同学,成天带着“随身听”陶醉在京剧之中,还时常跟着“咿咿呀呀”的摇头晃脑,当时我们同学都觉得她不可思议,那么慢节奏的京剧,怎么让一个这么小的中学生如此般的痴迷?现在我深感京剧的非凡魅力。一句《海岛冰轮初转腾》的旋律都让我不知学了多少遍、唱了多少遍,它那种婉转如流是与其它歌曲和戏曲无法可比的。每一个音所表达的感情都是非常细腻。京剧的念白很有特色,它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是一种经过艺术提炼、具有节奏感的音乐性的语言。

三、课堂灵动,体验京剧唱腔之美

京剧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表演手法丰富,剧目繁多、行当齐全,直至今日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艺术风格及表演体系,成为中国的“国粹”。京剧都是口传心授,一代一代这样传下来,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员大胆去唱,我会告诉学员,老师也不会唱,也是边唱边学,让学员找到信心。教师也不是专业的京剧老师,在示范过程中也不一定唱得很到位,只要学生敢开口唱就是好的。让学员在体验的教程中怎样才能做到这种声音,与平时唱歌有什么不同。在教唱《苏三起解》时,我先让他们感受青衣的唱腔,这种唱腔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唱歌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种声音是怎么发出的?有的同学说是从鼻子里唱出来的,有的说是嘴巴没张大,小小的,有的学员说象是猫的声音,所以就让学员学着猫叫的感觉去唱,于是他们觉得有那种感觉了,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觉得学唱京剧也很味。有的学员如果用唱歌的感觉去唱音不够高,如果用猫叫的感觉去唱音也能唱准了,克服了畏难情绪,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虽然把京剧唱成了“京歌”,也别有一番风味。另外配上京戏中的“花指”,踏着小碎步,走着圆场,声情并茂。

京剧声腔是以一种有别于其他戏曲的声腔旋律构成的,有着一种特定的独具的声腔韵味。京剧是由声母缓慢地转到韵母,而把字交代清楚,才能清楚地交代剧情;不能“嚼字,”另外有些字要用北京方言的读法,这才有“京味”,如《苏三起解》的“街”字唱成了“该(gai)”音,“洞”字唱成了“同(tong)”音 , 对于南方口音的人似乎有些困难。

第4篇

关键词:京剧元素;融入;原创服装设计;现代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09-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穿衣品味上更多了一份自己风格选择,原创服装设计正好符合了这部分消费群体的需求。而将京剧元素融入原创服装设计中的理念,是新一轮的时尚与传统的对接。因此在本文中,主要从研究京剧的视觉语言和审美规律出发,在尊重民族艺术独特性的基础上,拓展现代服装设计之路。

一、京剧视觉元素的审美特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京剧作为其中的精华部分,视觉语言丰富而生动,其审美特质也有着一定的程式性。京剧从舞台、道具、化妆、服装到演员的表演有一套程式。这种程式是现实生活的概括和升华。并且在审美规律上也是依照自然形态的原型,运用形式美的法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美化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格的艺术形式。

(一)脸谱的视觉语言意义

脸谱主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体可以从“形”和“色”两个方面来看,从这两点中,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戏曲舞台上各种颜色的脸谱在生活中是没有的,但它来源于生活。也就是在把现实生活中某种物象的自然形态取来加以变化,使其图案化,具有一定的象征、寓意在里面,例如红脸膛、白脸膛等。脸谱的色彩特点具有鲜明的特点,其实在脸谱中色彩是根据人物的性格去选取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看来色彩真实的作用,也就是通过不同的色彩可以描绘出不同层次的人物性格,形成独立的、鲜明的个性的角色,色彩是脸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髓文化。

(二)京剧服饰

京剧服饰成型于清代,其规格样式是以明代服饰为基础,吸收了历代服饰的典型元素,以适合表演为原则,加以综合和美化而成,而清装戏则专有符合清制的戏服。服装大体上分为蟒(也称蟒袍,帝、王、将、相或后、妃、贵妇、女将在正式场合所穿)、靠(也称铠甲,男女武将的戎装)、褶(也称褶子,戏衣中最常用,大领,大襟,大袖,衣长及足,文武贵贱男女老幼均可穿用)、帔(也称披风,长领,对襟,大袖,左右胯下开衩,男女角色均可用)、衣(泛指其余多种戏服)五大类。如穿黄色长袍上绣蟒蛇图案、戴王帽的就是皇帝,穿宝蓝色或青色长衣、头戴黑方巾的就是儒生,从着装上很易于辨认剧中人的身份。

通过对上述审美特质的分析,可从中总结出京剧视觉元素的审美规律和文化内涵,从而将京剧元素与原创服装设计结合,探索出现代服装设计新模式。

二、京剧元素在原创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脸谱图案应用广泛

通过脸谱运用手绘或染印的工艺处理方法,应用于服装及服饰配件中,如T恤中的图案呈现。而原创服装设计的特点体现在独一性、鲜明性方面。可以将脸谱这种京剧经典元素,通过艺术抽象方法,将色彩进行大胆创新,与原有的色彩搭配方式作互换式或肌理化的调整。改变原来面貌,但依旧保有原来的经典印象。不仅印制在衣服上,可以运用于手包、扇子、鞋子、帽子、披肩、围巾、手套、袜子等。

(二)蟒袍(女)的应用

蟒袍作为戏曲舞台上扮演皇后、贵妃、公主、诰命夫人(受皇封的贵妇)及挂帅女将等的朝服和公服。有时也当做世宦人家结婚时的礼服。以红色为主,分为彩绣与平金绣两种。花纹多用凤、散凤和牡丹等,也可龙凤并用。蟒袍下摆绣“海水江芽”。女蟒袍有老式和新式两种式样。老式女蟒袍,外缘加宽边;新式女蟒袍形同男蟒袍,不加外缘边。色彩要求艳丽、辉煌,体现出人物的雍容华贵。原创服装设计中可以采用摆锈:“海水江芽”的经典元素,运用在单色羽绒服装的下摆处、羊毛大衣的下摆处、手包的图案布局设计上、围巾的图案布局设计上。细节设计上可以运用红色的牡丹和散凤互为呼应,相得益彰。

(三)褶子在原创服装设计中应用

褶子在传统戏衣中用途最广,男女老少、贫富贵贱、文武通用。分花、素两大类。花褶子中又有“武生褶子”和“小生褶子”之分。女褶子分“大襟”“对襟”两种。大襟多为素花,老年妇女所穿用;对襟多绣鲜艳的角花,是小姐的便服;高领青素褶子,又叫“青衣”,是剧中贫苦妇人穿的,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

(四)帔在原创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帔是清代妇女的外套,对襟大袖,长可及膝,上绣五彩夹金线花纹。戏衣中也有男帔,花色极多。一般作为皇帝、文官的便服和士绅的常服。传统戏曲中,帝王、皇后、皇太后穿用的“帔”多绣团龙、团凤、团花。另有“观音帔”,白色,绣绿竹或黑竹,为剧中扮演观音专用。原创服装设计中,运用帔的元素主要为领子上,可将原有的图案或色彩进行现代的工艺代替,甚至可将大小、长短方面作以变更。颜色方面可以还原戏曲中的配色,款式采用一些更加简洁的款式和大型设计,使之符合现代的穿着习惯。前襟处的拼接也会依照帔的原始面貌出现,使服装更具霸气,侧缝开衩处和袖口盘扣均用点缀呼应,使搭配外套更能出彩。

参考文献:

[1]秦娟.京剧行头之褶子[N].生活日报,2008-11-06.

[2]栾冠桦.角色符号:中国戏曲脸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5.

[3]马强.中国戏曲服装图集[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第5篇

【关键词】现代京剧;传统京剧;舞台表演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051-01

一、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

传统京剧又称平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之一。徽剧是京剧的前身,京剧产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是根据徽、汉戏班的二黄腔、西皮腔等不同的部分剧目、唱腔、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而形成的一种新剧种。

现代京剧主要是指之后至今的所有反映人们现代生活的京剧。受现代观念的影响弘扬民主、自由、平等的生活。

二、分析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是视觉、听觉、时间、空间四位一体的一门综合艺术①。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演员通过京剧所具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唱、念、做、打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对京剧作品进行演绎。对舞台装饰、布置、服装等不做过多的要求。

(一)《贵妃醉酒》唱段的舞台表演

1.演员的心理活动。作品《贵妃醉酒》主要描写的是唐玄宗驾转西宫梅妃处,杨贵妃闷闷不乐,独饮闷酒,不觉沉醉,自怨自艾,悻悻回宫的一段剧情。因此作品中杨贵妃的心理活动应该是由期盼唐玄宗的到来到失望,最后自饮自酌喝醉怨恨的复杂心情。

2.形体表演是京剧艺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形体表演的基础:手、眼、身、法、步。又称“五法”。①京剧演员的每一个姿势、步法都有严格的规定。剧中,杨玉环的饮酒从掩袖而饮到随意而饮,梅兰芳以外形动作的变化来表现这个失宠贵妃的心理变化过程。繁重的舞蹈举重若轻,像衔杯、卧鱼、醉步、扇舞等身段难度甚高,演来舒展自然,流贯着美的线条和韵律。

3.声腔的特点。《贵妃醉酒》的声腔运用的是传统声腔体系――四平调。杨贵妃一角唱腔醇厚流利、嗓音高宽清凉、圆润甜脆、音色饱满、情感表达含蓄丰富。

4.京剧伴奏乐器分管弦乐与打击乐。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京剧的打击乐器有大锣、单皮鼓、板、钹、铙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二胡、京胡、三弦、月琴,称为“文场”。

5.舞台布置及演出角色的舞台服装、饰品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要求外在舞台装饰、角色服装、饰品的搭配既要符合剧情、又要美观大方。传统京剧《贵妃醉酒》中的场景布置、演员服饰等都较为传统。宫廷的道具、传统的桌椅摆设与其他京剧中的一样,没有其自身独特性。

(二)《智斗》唱段的舞台表演

1.演员的心理活动。《智斗》是京剧《沙家浜》中较为经典的唱段。剧中阿庆嫂以她朴实的本色语言,以及形象生动的比喻,表现了她的革命胆略与融入当地环境的生活情趣。和谐自然,贴切生动;锋芒内含,一语双关。既合乎一位见惯世面、混迹江湖的春来茶馆老板娘的身份,又流露出一位肩负重任、坚忍不拔的革命者的凛然正气。

2.作品的文学性。(1)京剧唱词的艺术文学性。京剧冠为国粹,闻名世界。然而,传统京剧场次庸俗,不重视唱词的艺术文学性。现代京剧《沙家浜》,唱词优美,曲尽人情。在文学性方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2)唱词风格。在京剧《沙家浜》中,编写唱词的风格上,力求把传统的戏曲形式与现代的思想和审美观结合起来,并致力于戏曲剧本的“可读性”。在《斗智》一场,阿庆嫂那段精彩纷呈的唱词,字字珠玑,可点可圈。它散发出的浓烈泥土气息,显示了来自民间的乡土文学的醇厚与机趣。(3)声腔特点。京剧起源自秦腔、徽戏与汉调,其实也是地方戏曲的一种变种。以“俗文化”的形式,创作出具有很高文学性的优美唱词。

3.在服装道具等方面。现代京剧《沙家浜》发生于时期,因此剧中人物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等任人物在服装、道具等方面全都是以当时普通妇女、伪军等真实形象塑造出来的,相对具有艺术性。

三、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是传承的关系

现代京剧在唱腔、板式上有所发展。吸收了交响乐等音乐元素对剧情的渲染是传统京剧难以达到的。现代京剧的唱词为了适应广大听众全部用普通话演唱。在服饰、舞台布景等方面取消了传统京剧的行头,布景丰富了,道具丰富了,程式化没了,不分演唱流派。另外,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还可以从内容上进行区分,传统京剧多表现历史题材,如《贵妃醉酒》,而现代京《喾从诚质堤獠模如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等等。

注释:

①王晓光.论歌唱的舞台表演[J].东北师范大学,2009.

参考文献:

[1]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上海戏剧学院《戏剧艺术》编辑部.舞台表演艺术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第6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中国文化、礼仪之精髓的国粹――京剧正逐渐为我们的下一代遗忘、淡去。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教师,如何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民族、中国的文化,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并把我们的国粹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我们截取中国元素――京剧,本着亲历探究、快乐体验的原则,结合幼儿的特点,从“了解感受――尝试体验――探索发现”等方面入手,设计了“我爱京剧”的主题活动!

二、主题核心目标

1.深度了解中国京剧的演唱风格、服饰、曲调、表演,逐步喜欢上京剧。

2.充分感受中国国粹带来的艺术之美,有强烈的“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主题单元计划

四、主题区域布置

五、主题家园合作与社会实践

六、主题具体活动方案

了解京剧

重点领域――语言、社会、艺术

活动方式――集体、小组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京剧的韵味美、服饰美,比较京剧与歌曲的不同。

2.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生、旦、净、丑等。

3.激发幼儿对京剧的兴趣,有想唱京剧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视频:老版的京剧、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2.音乐“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生旦净丑”图片、包拯、曹操等常见京剧角色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比较欣赏京剧视频和歌曲“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聆听比较视频中京剧选段和歌曲的不一样,感受京剧韵味的独特性

提问:你从京剧中听到了什么好听的?它和我们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学唱京剧中哼的唱腔)

二、比较欣赏两段京剧视频,发现古代京剧和现代京剧的不同

提问:古代京剧中演员穿的衣服、鞋子是什么样的?(头上戴花翎,有长胡子,鞋底很高等等)

现代京剧的演员穿的衣服呢?(和我们差不多)

幼儿模仿京剧中走路、捋胡子、甩袖子等动作,可伴随音乐进行。

三、比较欣赏京剧中的角色:生、旦、净、丑,教师进行解说

四、出示包拯、曹操等常见京剧角色的脸谱,了解人物的经典故事

五、结束:模仿京剧角色中出场的台步

活动区布置:

将曹操、包拯、生旦净丑的图片贴在主题墙中,供幼儿欣赏。

京剧唱腔

重点领域――语言、社会、艺术

活动方式――集体、小组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京剧唱腔的特点并能体验出它和歌曲的差异。

2.能用语言、动作、声音表现出自己的体验,并初步尝试用图谱来表征唱腔的特点。

3.交流自己查找资料解答问题的情况。

活动准备:音乐“定要把深情厚谊送往那四面八方”。

活动过程:

一、欣赏京剧――老生演唱的“定要把深情厚谊送往那四面八方”,感受京剧唱腔的特点

提问:京剧的唱腔和我们的唱歌有什么不一样?它有些什么特别的演唱?(引导幼儿说出:有说话、有拖很长的音、有摇头晃脑、边唱边作等)

可让幼儿尝试模拟唱甩腔。

小结:拖很长的音叫甩腔或者拖控,说话叫念白。

二、引导幼儿逐句听辨出甩腔处

请幼儿模仿练习甩腔、摇头晃脑和边唱边做动作,启发幼儿在唱之前说了一句什么话?

请幼儿练习、模仿感受体验京剧说话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差异,并向幼儿介绍这就是京剧“念白”。

小结:知道京剧有念白、甩腔、拖腔,这就是现代京戏。

三、幼儿听京剧画唱腔谱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甩腔、念白。

四、老师介绍自己带来的资料,幼儿分组观看

化妆

重点领域――语言、社会、艺术

活动方式――集体、小组

活动目标:

1.认真观看化妆师的表演,初步了解脸谱的使用材料和勾画步骤、卸妆步骤等。

2.感受脸谱艺术的魅力,增加对祖国京剧脸谱艺术的亲切感。

3.能主动根据自己不知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体验自己通过请教专家获得知识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邀请一名专业的京剧化妆师。

2.典型京剧人物脸谱:窦尔敦、典韦、包拯、曹操、关公。

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介绍京剧化妆师

提问:化妆师是干什么的?

二、启发幼儿大胆提问:有关京剧脸谱或其他京剧方面的问题,解答自己不懂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的本领

提问:猜一猜,京剧演员化妆用的化妆品和我们平时用的化妆品是一样的吗?怎样化妆和卸妆呢?

三、观看化妆师为本班幼儿画脸谱,化妆师边表演边介绍画脸谱的材料和程序

四、化妆师答幼儿问(孩子就自己感兴趣的京剧问题向化妆师提问)

五、欣赏京剧剧目中代表人物的脸谱:黄脸的典韦、蓝脸的窦尔敦、黑脸的包公、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等。

活动区布置:

可提供丙烯颜料和空白脸谱、油画笔,供幼儿画脸谱用。

出场

重点领域――语言、社会、艺术

活动方式――集体、小组

活动目标:

初步学习京剧演员的上场动作――圆场,能听着老师的鼓声节奏做圆场动作。

活动准备:

1.京剧的音乐“十八罗汉”。

2.大鼓。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京剧演员上场都是怎样走的(请幼儿试着模仿)?

引导幼儿发现它和小碎步不同,是用脚跟脚尖交替走路。我们试着走一走。

小结:出场的动作叫台步,走的时候脚跟先着地。

二、欣赏京剧“十八罗汉”圆场,集体练习走台步

三、听教师的鼓声练习走圆场。鼓的节奏根据幼儿情况逐渐由慢到快

四、观看《中国京剧》中男的和女的不同姿态圆场,引导幼儿发现二者的差异之处,并能用动作和姿态来表现

五、男女幼儿练习各自的圆场动作

学唱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重点领域――语言、社会、艺术

活动方式――集体、小组

活动目标:

1.了解这段京剧的背景,能尝试着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2.能用自己的动作表现京剧内容。

3.喜欢唱京剧。

活动准备:

1.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词和音乐。

2.铁梅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背景、主要角色

二、听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提问:京剧里唱了哪些?你可以试着唱一句。

三、有节奏地念唱词

四、逐句学唱京剧

五、和老师一起跟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六、随着京剧,尝试用自己的动作边唱边做动作,比一比谁唱得好,谁舞得好

活动区布置:

铁梅表演区――提供长长的黑辫子

涂色:京剧脸谱

重点领域――艺术

活动方式――集体、小组

活动目标:

1.观察京剧脸谱中五官的图案设计,能运用对称的方式进行涂色与表现。

2.有表现对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京剧脸谱图片(ppt)。

2.油画棒、白色京剧脸谱(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观看京剧脸谱的ppt,观察发现脸谱中五官的对称装饰

提问:这些都是京剧脸谱,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脸谱以鼻子为分界线,鼻子左右两边的眼睛、嘴型等都是一摸一样的,颜色、图案、大小都是一样的,它们是对称图形。

二、幼儿自由涂色,提醒幼儿注意颜色的对称

三、分组进行:将幼儿涂色的脸谱剪下来,做成京剧脸谱的展示墙和面具,提高孩子的活动兴趣

可以请幼儿协助剪脸谱、将脸谱贴上墙等。做好后,可请幼儿带着面具随京剧音乐自由表演。

活动区布置:

1.墙面布置(将幼儿剪下的京剧脸谱贴在一起,成一面展示墙)。

2.将幼儿涂色制作的京剧脸谱制作成面具,投放到京剧主题活动区中,供幼儿自娱自乐、表演用。

京剧脸谱制作

重点领域――社会、艺术

活动方式――二人一组

本次活动分为三次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脸谱底模的制作(在吹好的气球表面贴上厚厚的报纸),第二课时进行第二次底模加工(在表面再平整地贴上厚厚的卷筒纸),第三课时完成脸谱的勾线、涂色。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撕、涂抹、粘贴、压平等技能完成脸谱底模的制作。

2.能运用对称的方式将脸谱进行勾线、涂色。

3.有两人分工合作的能力、有共同分享成功的体验和快乐。

活动准备:

1.浆糊、卷筒纸、最大号水粉笔、铅笔每人一套。

2.水粉颜料每桌一套(红、蓝、黑、黄、白、绿)。

3.吹好的气球两人一个(18个)。

4.5cm宽的长条报纸若干。

5.京剧脸谱图片(ppt)。

活动过程:

第一次活动:

幼儿两人一组,每两人一个气球,一人负责在报纸上涂抹浆糊,另一人负责将报纸平整地贴在气球的表面。至少涂抹三层。(大概一周后,报纸干透)

第二次活动:

也是两人一组,互相配合将卷筒纸撕成两节为一张的卷筒纸,并把撕好的卷筒纸贴到报纸表面上,尽量贴平整,可以用手轻轻压平。(大概两周后,卷筒纸干透,教师将气球剪成两半,一个气球就变成两个脸谱模具)

第三次活动:

先让幼儿欣赏京剧脸谱中的对称装饰,观察额头、眼睛、脸、嘴的图案装饰,再让幼儿用铅笔勾线、用水粉颜料涂色。

活动区布置:

完成后,可以将一部分脸谱投放到活动区中供幼儿表演用,将另一部分脸谱布置在主题墙面中。

学唱歌曲“说唱脸谱”

重点领域――语言、社会、艺术

活动方式――集体、小组

活动目标:

1.感受京剧演唱在歌曲中的运用,学会唱歌曲“说唱脸谱”。

2.体验“说唱脸谱”中的韵律感、节奏感。

活动准备:

1.“说唱脸谱”的音频和视频。

2.“说唱脸谱”的歌词。

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三次进行,第一次学习主要段落,第二次学习说唱部分,第三次结合表演进行。活动过程参照教案“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唱京剧迎新年活动”

重点领域――语言、社会、艺术

活动方式――集体

活动目标:

1.打破班级界限,结合元旦节,开展“唱京剧迎新年”的庆祝活动。

2.感受新年的节日氛围,体验表演京剧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排练好演出节目(每个班出一个集体节目,每个班的老师负责一台京剧节目)。

2.制作好关于活动的邀请卡(节目单),按时发放。

3.请家长协助准备好服装道具等。

活动过程:

节目单:

1.说唱脸谱

2.小虎班:诗朗诵

3.五步拳

4.亲子游戏:蜈蚣爬

5.京剧演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6.学前班:手语表演――妈妈宝贝

7.亲子游戏:坐气球

8.京剧秀

9.游戏:亲子对对碰

10.阳阳班:诗歌串烧――过年了

演出现场布置:

1.舞台墙面:蓝脸脸谱图片(很大,和幕布一样高),文字(唱京剧迎新年)、幕布上用气球装饰。

2.厅的空中拉几条迎新年的装饰条纹。

3.大厅后墙上布置每个班的京剧作品展览。

七、主题活动反思

今天的“了解京剧”是我们的孩子走进京剧的第一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充满了激情,对京剧独有的唱腔、特别的服饰、美妙的说、唱、走的动作以及常见角色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让我们对京剧的传承有了信心。

虽然花了三个课时的时间(为期一月)才完成了一个脸谱的制作,但孩子们在整个的活动中收益是很大的。孩子们撕、贴、压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地提高,小手变得更灵巧;活动有时需要两个人来完成,孩子们学会了分工合作,学会了互相配合,体验了分享的快乐!

第7篇

关键词 现代教学手段;美术教学;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128-02

1 引言

美术知识和技能是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充分拓展学生的想象、联想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因此,要求美术教学必须走出传统教学观的束缚,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不断更新课堂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手段,拓展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培育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

2 要善用现代化手段营造美术教学的氛围

成功的美术教学是建立在引发学生兴趣基础上的,教师在进行美术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时候,需想方设法刺激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情绪。教材提供的美术作品有点儿单薄,无论从画面质量、清晰度、画幅的大小,还是视觉效果上来看,都不足以触动学生的情绪,很难让学生激起发现、体验、创作的热情。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在画面展示上,借助多媒体终端或微视频手段,可以随时给学生展示清晰度极高的数字化图像,画幅大小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进行变化。在展示形式上,不光可以是静止的,还可以是动态的场面,如大型服装展示会、工艺美术作品展示、不同主题的画展、服饰广告等内容。教师事先对要展示给学生的内容进行编辑,制成融音、画、场景再现的微视频,再给动态或流动的画面或场景展示配上衬托性的音乐、解说配音等,为教学创设出一种浓浓的艺术氛围,快速让学生的情绪融入对美的发现、体验、感受状态下。在这种氛围中,利于激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的思维,也便于师生之间进行鉴赏、体验、讨论等互动交流活动。

在带领学生欣赏经典名作的教学中,借助Flash(或PPT)课件,只要用鼠标轻轻一点,课件中事先搜集好的某个画家的代表作、生平简历、创作风格等相关内容就会迅速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不但可以任意欣赏作家的作品全貌,还可以根据自己需要了解的内容,随意地放大局部进行观察;不但可以全面地了解创作者的布局、神韵,还可以选择符合自己喜欢的局部进行特别的观摩。这样,学生借助课件或多媒体终端,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跨越古今地在艺术长廊中驰骋、漫步,在艺术的天空飞翔,寓审美教育于潜移默化的领悟之中。

如在教学“假如我是巨人”时,先出示Flash课件,让学生欣赏画面精美、色彩鲜艳的图片(西西里与格列佛),然后把这两个人物的角色进行转换。同一氛围中,让学生对这两个人物大与小的外形明显特点进行另一个角度的对比、感受,要求学生根据外形特点的转换分别给他们重新命名。在思维转换过程中,让学生去大胆联想,插入配乐讲述故事的旁白。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心境得到放松,情绪变得轻松活跃起来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眼中的格列佛先后给自己什么样的印象和感受,学生的即兴思维被激活,情绪变得p松。通过这样的导入,为课堂营造出宽松的心境,为下一步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只要教师在课件设计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辅助手段的特点,进行有机的统筹和整合,学生接受信息的状态、对所学内容的感知程度、进行创作的灵感就会在浓厚的氛围中得到显著提升,为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要借助现代化手段扩充课堂容量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多种信息集成在一起,形成具有人机交互的系统,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手段。这种手段能及时、直观、生动地把各种图、文、声、像信息同时展示在学生眼前,以大容量教学的形式满足美术鉴赏与学习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运用大量的新型手段,制作出内容丰富的电子课件,用以指导和服务教学。课堂上,教师不必携带挂图、模型等简单的教具,而是通过电脑、实物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结合的课件,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课件内容较传统教学来说,可以得到充分的扩充,学生动脑思维、动手实践的空间可以得到充分的拓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会得到多维度的启迪。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具备强大的交互功能和多种图像处理的软件,让美术课堂教学的多边活动更具交流性、研究性、联想性和创见性。

现代化手段在引导学生对作品分析、加深理解、创造性欣赏方面,体现出较强的灵活性;教师对美术作品进行构图分析时,可运用各种图形软件对作品各个物象分离后再进行随意组合,方便了师生对画面进行针对性分析,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作品的构图规律,体会作品体现出来的形式美法则。

传统的美术课上,教师进行理论传导比较枯燥,现场示范又难以一时间快速呈现,因而学生接受起来常常会出现少慢差费的现象,课堂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的程度。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传输理论的文字、画面完成的技巧及解释说明的配音、过程与步骤,以影像结合的综合性视频或动画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举一反三地传导出综合信息,使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走出挂图、模型、教具实物等羁绊的教学形式,还可以将课堂向无限的时空进行延伸,使训练变得快捷高效起来,课堂变得富有交流性、互动性、联想性和创新性。

如在制作“海洋生物”Flash教学课件时,先从网上搜集各种海洋生物图片和视频欣赏资料,设计转换角度对不同海洋生物整体和局部的欣赏步骤,并给欣赏内容配上音乐伴奏,让学生在点击鼠标时,逐个了解各海洋生物的形状和色彩。再如在进行“现代建筑”欣赏教学时,从人们习惯性的视觉角度,让学生欣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建筑物的风格;在欣赏静止状态下的形态和内部构造后,通过动画手法让建筑物旋转起来,让学生从多个侧面对建筑物进行欣赏,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风格的建筑美。

在教学“世界油画欣赏”时,教师事先搜集关于达・芬奇和凡・高的人生简历、代表作品及其风格特征,以PPT动画的形式批量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鉴赏、评

价: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凡・高的《自画像》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并说出自己认为哪一幅更美?随后,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辩论,对两幅作品中运用到的绘画知识和技巧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分析和评价。学生通过这样的辩论,既提高了对两位名家作品的认识度,锻炼了口才和辩论技能,又满足了强烈的表现欲,陶冶了情操,探究性课堂得以生成。

教师在引领学生对作品进行构图分析、欣赏、评价时,还可以让学生借助电子白板对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技法等相关内容,进行屏幕批注、放大与缩小、改造与组合,更好地引领学生认识、理解不同的美术作品的构图特点、形式美的表现手法,发现和运用创作规律。

4 要让现代化手段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

美术课离不开记录美、反映美、传导美、升华美、创作美,因而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去挖掘可资利用、可以为教学服务的多种资源,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把搜集到的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不断提升美术素养和能力。现代化手段介入课堂后,其强大的支持功能可以帮助师生有效突破传统美术课堂教学的瓶颈。

如在教学“戏曲人物”时,教材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视角来表现戏剧人物的服饰美。教材内容是以京剧舞台角色为主的,课本素材选取了京剧中青衣、文丑、武生、刀马旦等戏曲人物的外形剧照,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了解京剧人物的角色化服饰、舞台造型和不同姿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戏曲人物多样化的着装形式,然后进行艺术鉴赏。鉴于学生对地域特色戏曲了解得比较少,他们对京剧角色和造型等相关内容了解得并不多,理解起碛幸欢难度的状况,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借助学生对家乡戏吕剧的舞台角色较熟悉的条件,采用触类旁通的教学手法。

在设计课件时,先从网上收集京剧不同角色的服饰、舞台造型和舞台表演特色方面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同时也搜集大量学生熟悉的吕剧中的人物剧照、动作造型、服饰特点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制作一个对比型的课件。先给学生播放吕剧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看吕剧艺术中这些不同的行当及其代表性的舞台动作、人物表情、角色服饰,模拟舞台造型;后给学生播放关于京剧的图片和视频,让吕剧这块砖引出京剧这块玉,从而对京剧角色及其服饰、造型进行深入的体会。在课件的辅助下,学生对这两种戏曲的角色服饰和造型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会,学习的难度降低了,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他们对戏曲美学的思考也加深了,鉴赏也更富有文化气息。

5 结语

第8篇

关键词 戏曲;动画;特征

一、动画人物形象中的戏曲元素

动画的英文Animation源自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re是赋予生命,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释为经由创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东西像获得生命―般的活动。

动画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学科,它包含电影、美术、文学、音乐等。随着新图形时代的来临和卡通的成人化也使卡通题材更加多样化,并不拘泥于儿童题材,因此卡通的创作形式也必然是多样性的,这一点在卡通形象设计上有集中体现。拍摄于1956年的《骄傲的将军》被认为是“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在这部动画中大量借鉴了传统戏曲元素,从动画人物造型到人物角色、动态、配乐都有浓厚的戏曲元素的影子。卡通形象是整个卡通片或者漫画所塑造出来的,能折射整个中心内容的符号化形象,而戏曲中的人物也正是从多样的生活中所凝练出来的,源自生活并高于生活的高度概括与浓缩之形,因此戏曲与动画之间是有着某种共通性。在很多传统的中国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戏曲元素的运用。在此我们先对动画人物造型与戏曲元素的运用做一些探讨:

1 人物个性的符号化

人物内在性格特征的概括在戏曲当中体现为人物性格特征的外在表现上。戏曲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内涵深刻。如《三国演义》中对关羽形象的描写:身长九尺三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单风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是一个忠义大将军的形象。在此是人物内在性格的外现。而动画形象当中这种人物内在性格的外向化,更加突出。我们往往从人物外形也能判断出其形象的性格特征。如动画片《九色鹿》中,弄蛇人的奸邪和忘恩负义与九色鹿的纯洁和神圣。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是对大善大恶在形象上的升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个性鲜明,所谓的善与恶都一目了然。而戏曲当中我们通常所说的黑脸、红脸、花脸、青脸、蓝脸。这些脸谱的颜色同样具有一定象征意义,代表特定的人物性格。如黑脸的包公刚正、果断,红脸的关公英勇、正义,白脸的曹操奸诈、多谋,其都是对人物个性特征高度提炼后的浓缩。

2 外形的意象化

所谓意象化,是人的主体精神的对象化。戏曲演员本着自由精神站得比自然要高一层,并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念来处理自然时,就会产生意象化。这在卡通造型的方式上也是常见的,同时其更个性、更意象。对意象化的卡通形象我们并不要求其像某物,或者一定要找出其原形,它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物的夸张变形,也可以是设计师观念的表达,甚至可以是人们臆想出来的某些形象,如中国传统龙的形象就是这种意象的化身。同时,我们也发现意象化的图形往往使人记忆更深刻。借助意象化的人物我们可以将其性格特征中的某部分夸张、升华,可以是某一类人或者个别人物性格的集中体现,使观众更易于理解和认知。

3 概括

戏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而夸张与变形在卡通造型中是我们常用的手法,其体现了卡通造型语言的独特。卡通造型中夸张与变形是其灵魂,通过夸张和变形可以让我们平时所熟知的一些形体更加典型,更易于传达感情和增加叙事效果。夸张有无穷的魅力,其主要功能在于强化视觉效果,制造幽默诙谐的气氛。强化效果则是突出人物特征,使其形象更加鲜明,更易于解读。而变形则是根据动画家独特理解与构思所赋予对象的装饰化变形,使形体在保持原有特点的前提下又有新的突破。在《骄傲的将军》一片中。就大量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人物造型上吸取了戏曲的脸谱艺术,如将军用的是大花脸,师爷则用的是二花脸,都是对人物形的高度概括。

二、戏曲脸谱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

戏曲中的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其得以传承发展,并应用于动画角色设计中,和其具有的深厚历史文化价值是分不开的。1964年完成的动画片《大闹天宫》,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该片一经上映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多项国际国内大奖。《世界报》评论:“《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造型艺术又是美国迪斯尼作品所做不到的,它完全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这部充满了传统中国意味的艺术作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国学派”动画创作的标志,并把中国动画推向了一个时期的巅峰。《大闹天宫》中的角色设计是由漫画家、装饰画家张光宇老师进行创作的,其中大量吸收了戏曲脸谱、传统版画的艺术精华,并配以极具装饰风格的背景设计。而在孙悟空的造型创作上,其基本延续了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漫画作品《西游漫记》中的造型,将京剧脸谱、民间玩具、民间年画中的造型熔于一炉,简化京剧脸谱中脸的色块,采用单纯的原色――红、黄、蓝、绿、白等,用墨、色、线加以统一,形成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猴王的动画造型。

“象征性”和“夸张性”一直是戏曲脸谱的一大特点,它将角色的个性与特征高度地概括、浓缩为具有代表性的色彩与形象并糅合于角色脸谱当中,通过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刻画出角色的特征与品性。如脸谱中常用的黑、红、黄、白就是对人物性格的高度体现。公正忠孝者的脸谱多以红为主色;奸邪者以白为主色,表现角色的凶险丑态。在《天书奇谭》当中贪财的县太爷,就是戏曲当中典型的丑角脸谱。他的脸谱颜色以白色为主色,占据了脸的二分之一,甲字脸,八字倒眉,眼睛十字似钱眼,让人一看形象就是奸邪、小丑之相。实际上不管在戏曲还是动画中,人物的这种鲜明形象特征都能帮助观众很好地理解剧情,让观众一看人物外形,就能对角色性格有所了解。

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将军的大花脸则是借鉴京剧脸谱,以白涂满整个脸,至两颊,以墨勾出眉、眼等。在京剧中“大花脸”属于“生”“旦”“净”“丑”当中的“净”。“净”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以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这样的形象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所以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戏曲脸谱中的鲜明色彩,富有装饰意味的图案和对人物艺术性的表达,都是动画可以借鉴和吸收的优秀元素。这种特殊的戏曲语汇,别具风格的艺术效果和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中国动画早期的民族化风格以及“中国 学派”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三、戏曲服装与动画角色

戏曲服装作为戏曲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并遵循一定的造型原则。而人物服饰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折射出该戏剧的年代、背景、戏剧风格等。因此不管作为戏曲人物服饰还是动画中人物造型时的服装设计,都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戏曲在长时间的发展中总结出了自身的一套服饰特征,有着自己的“程式化”特点。这在动画当中也是可以借鉴参考的。中国传统戏曲当中服装的“程式化”特点,即是成套设备,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演出条件也是有密切关系的,为了使一套衣服能用于多台戏曲,所以戏曲当中的服饰也具有相当的概括性,能代表某一类人,因此“程式化”的戏曲服饰能通用于各种传统的剧目的演出。而正是这种“程式化”的戏曲服饰能更好地作为人物特征的标志出现在舞台上。不同的人物形象因为不同的地位、年龄、性格,而在服装样式、色彩、图案上均有严格的区分。“宁穿破,不穿错”就是这个意思。正因为戏曲程式化的服装特点,而使舞台上的人物形象鲜明,观众容易识别,角色一登场,从他们的穿戴中即可以识别他们不同的身份、地位、年龄和性格特性等。

《大闹天宫》被公认为我国电影史上最具民族特色的动画片,达到了至今也难以超越的艺术地位,而《大闹天宫》的成功正是来源于对传统元素的继承与再创造,其中展现出的浓郁民族艺术风格将当时的中国动画推向了一个高峰。《大闹天宫》中运用了非常多的中国传统艺术,从剧本到人物造型、背景设计、音乐等。而出自《西游记》的《大闹天宫》所描写的故事本就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动画中的人物造型设计参考了戏曲人物服装、脸谱、民间年画而来。影片的音乐则借鉴了民族戏曲音乐的精华。影片中武打动作采用了京剧等舞台艺术中具有表演性的程式化动作,所有的这些元素成就了《大闹天宫》的地位,也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其中动画创作者之一的张光字在《谈美术片的美术创作》一文中写道:“在动笔的同时还应运用戏剧的手法为角色创作出性格。首先是开脸,注意眼神以及眉宇间的善良和邪恶,鼻形与口形的美与丑的勾法,也能左右性格。其次是塑造全身的形状……”

四、动态借鉴

动画是运动的艺术,动画之所以吸引人。靠的不仅仅是出色的人物形象和华丽的舞台背景,更源自于对动画角色的动作刻画。而在Animation一词的解释中也有赋予生命的意思。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说过:动画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而是“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这与戏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戏曲舞台是一个假定性的环境,他不同于自然生活中的故事发展,一切“动作”与“环境”都是假设的,如出场、打斗、骑马、列队都是事先所假设好的。因此戏曲动作有一套程式化的动作,他是艺术家们从生活当中所提取出来,经过人为加工和艺术处理后所得。“动作是戏剧的根基。”这是美国戏剧理论家劳逊说的一句话。特别是戏曲舞台的“动作”更是如此,在早期,老一辈动画艺术家中有不少人就为了做出好的动画而钻研戏曲。在对动画导演胡进庆的采访中有一段:“为了琢磨《骄傲的将军》片段中的身段动作,他(胡进庆)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向京剧老前辈陈富瑞学习京剧功架;为了摄制《金色海螺》,他向李梦云学习花旦身段。”也正是前人的不懈努力和执著精神才创作出了这些优秀作品。

第9篇

赢未来你在舞台上男扮女装,会不会模糊了对性别的界限,这会影响个人的感情发展吗?尤海波貌似有这种可能,电影《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就是这样,但我分得很清楚。我们的前辈四大名旦梅、尚、程、荀,在台上千娇百媚,在台下却是男子汉。可惜的是,“”后各大剧团戏曲院校基本都不招收男旦了,如今男旦已经凤毛麟角。当时我学戏时,别人真把我当异类。至于我扮演的角色对感情的影响,我想多少还是会有的,现在的女孩子想法比较多。

赢未来你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专业京剧演员,现在实现了吗?

尤海波我就是一名专业演员,因为我以此为生,所以应该算是实现了梦想。其实选择了京剧,就等于选择了一条非常小众的发展路线,压力还是很大的。

赢未来具体会遇到什么压力呢?

尤海波这作为80后,我当然在意个人的发展。然而,京剧毕竟是相对古老的艺术形式,与流行格格不入,市场小、发展空间窄。很多人会觉得只有老年人才看京剧,年轻人看就会被人说“老土”。所以在现今的大环境下,京剧及京剧艺人的生存是相当困难的。许多戏行的人改行离开了舞台,因为他们觉得实在生存不下去了。唱通俗或流行的,一个普通歌手唱一首歌就可能有上万元出场费;而一个戏曲演员一场下来却一千元都不到。戏曲是综合艺术,唱念做打舞、生旦净末丑,舞美化妆服饰等等,缺一不可。参加商演时,很多演出方根本就不会考虑这点,他们总以为我们很简单,衣服一穿、妆一化就能上台,但哪有这么简单?每次演出,我都要带着大包小包大箱小箱的服装道具,非常麻烦。所以压力是一定会有的,无论关于生存还是发展。

赢未来既然这是没有前途的行当,为什么

会想到“让京剧进校园”?

尤海波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无论京剧、粤剧还是其他剧种,在我们这一代已经流失掉太多了,如果再不普及,在未来的十年,我们就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了。很多年轻人一提到这些就很拒绝,甚至艺术院校的学生也是这样。“京剧进校园”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演员,而是培养观众,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我们的国粹。

赢未来“京剧进校园”比你想象中难实现吗?尤海波“京剧进校园”还要经过不断摸索,才能寻找到更好的方式。47中应该说是广州最早开始有京剧班的学校,我们在那一共带了4届学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像《小放牛》《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白蛇传・游湖》等传统经典的剧目折子,我们都有教,也发现一些好的苗子,今年因为种种原因暂时停课了。华师音乐学院设立京剧课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培养未来的音乐教师,但随着学生越来越少,以及“京剧进校园”这阵风过去了,也逐步停课了。此外,中学生与大学生早已过了学戏最好的年龄,学戏很困难,我们教的时候不能以基本功开始训练,怕学生会感到枯燥从而失去兴趣,只能在教戏的过程中让他们锻炼,譬如这个戏的身段怎么做,对应这个身段教给他对应的基本功训练。然而,这些只是过程中的困难,我还有继续下去。上海京剧名家史依弘鼓励我:“希望你继续把戏教下去!”

赢未来市场接受度低,教育推广又困难重重,你觉得京剧在广州还会有未来吗?

尤海波压力很大。广州人生活节奏很快、也很务实,艺术兴趣普遍不浓。有一段时期,京剧在广州很辉煌,出现了许多京剧名角,像新谷莺、张淑云、傅祥麟、王鸿福、时世宝等等。广东省内各大剧团,包括粤剧、潮剧、歌舞、汉剧、木偶剧等等纷纷派出演员前来学习培训。然而到了1980年代,京剧没落了,广州京剧团也随之被撤销,京剧就此淡出了广州人的视线。如今,官方重视软实力,并大张旗鼓地建立文化强省。在政策的推动下,广州人逐渐对本土文化加以重视。但京剧还是无人问津,甚至还被贴上“外来地方剧种”的标签,非常困难。现在我们演场大戏,还得向粤剧班借人、借龙套。假如单凭个人的热情和力量,京剧在广州很难有未来。

第10篇

摘 要:本文以初中音乐教材第四册中的戏曲欣赏课为例,从传统戏曲的综合教学艺术人手,倡导戏曲教学欣赏课。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戏曲、戏曲音乐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热爱传统戏曲艺术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艺术素质。

关键词:戏曲;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J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8-0012-02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一种综合艺术。教好戏曲欣赏课,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戏曲、戏曲音乐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而且能增强他们热爱祖国戏曲艺术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素质。笔者曾担任过一段初中音乐课的教学,这里以初中音乐教材第四册中的戏曲欣赏一课为例,谈谈戏曲欣赏的教学。

一、重视导入,简介常识

引人入胜的导入能像吸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可以利用看戏曲录相片断、戏曲服饰、挂图、脸谱等生动形象的直观手段,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这样,可说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兴趣盎然。戏曲欣赏课中,应根据学生平常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少,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的实际情况,在导入新课后,紧接着简介戏曲、戏曲音乐的基本知识,大体了解什么是戏曲、戏曲音乐,京剧、花鼓戏、黄梅戏、唱腔、念白、器乐……了解我国戏曲艺术丰富多彩,剧种多达360多个,而且历史悠久。这样,学生才便于接受本来比较生疏,又有一定难度的戏曲欣赏教材。

二、突出重点,对照比较

这本教材选取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三个唱段和湖南花鼓戏《补锅》、黄梅戏《打猪草》中各一段对唱,选材精当,有代表性。我认为应重视欣赏京剧。因为,京剧是世界戏剧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的音乐体式是属板腔体,是声黄声腔中的代表剧作;它博采众长,形成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艺术体系,角色分生、旦、净、丑四种类型,具有集中、概括和夸张的特点。表演上富有鲜明的舞蹈性和强烈的节奏感,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但是,也不能忽视对湖南花鼓戏和黄梅戏的欣赏,因为本课教材的五个唱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勇冠在欣赏中的对照比较,才能了解地方剧种通俗易懂、色彩绚丽的特色,才能更好地了解京剧的鲜明特色,了解京剧唱腔的独具风韵,从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戏曲艺术的感情。对于京剧、花鼓戏、黄梅戏的特色,以及教材所选唱段的特点,都应该在逐段欣赏和对比欣赏中逐步讨论、讲解,逐步加深理解。

三、提示启发,充分想象

入境,是欣赏的根本。戏曲具有鲜明可感的形象,凝聚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震撼心灵的感染力。在聆听戏曲唱段时,如果不提示启发,让学生充分想象联想,学生对戏曲艺术美的理解只可能是笼统模糊的,对唱段的思想内容也难以深刻领会。欣赏中,都是要有精练形象的解说,利用音像等直观生动的方式提示启发,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通过充分想象、联想,由感性到理性,实现感情的升华,才能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开阔音乐视野,陶冶情操,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思想素质。

第11篇

研究意义

服饰是一种特殊的实用艺术载体,它的装饰形式除了自身的特点的同时,还遵循着艺术视觉艺术的形式。在晚清时期,由于西洋文化东渐,在服饰方面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变革。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子服饰纹样在色彩、风格等方面也呈现出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形成了强烈的时代风貌特征。它蕴含的信息反映出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审美特征。

历史背景与女子服饰纹样发展的关系

1.政治因素

纵观中国历史,其衣冠制度都会随着朝代的变更而引起变革。在晚清时,在各种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下,服饰的制度日趋松懈,主要表现在放松了对纹样的使用限制,这使服饰反应的社会地位的标志有所削弱。然而,由于废除了清朝的服饰制度,并把对西式服装的运用出现在新的服饰制度中。为传统纹样的使用范围和外来纹样的普及风行扫除了政治上的障碍并提供了支持。

同时,由于战乱引起的经济拮据使人们在材料的选用上受到了限制,因此对于费时费工的工艺在这时期不再受欢迎。;另外,从起,由于外国商人的大批量涌入,对传统手工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因此加快了了新式女装纹样的发展和传统女装纹样的淡化瓦解。

2.文化因素

清政府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政策,自以来,西方先进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开始学习西方的制造技术。清政府开遣派留学生留学,吸收外国的先进的解放思想,同时也引入了西方的着装方式和形式。

3.经济因素

以个体农户对土地的私人占有的制度是晚清时期自然经济具有独特的系统性,它以个体农户对土地的私人占有为基础,以地域性的低层次商品为交换纽带,具有强大的弹性和再生活力的自然经济。

西方列强的直接经济干预不仅导致了自然经济的土崩瓦解,也到时晚清的中国失去了经济上的独立性;西方的大量廉价及印制精细的机印花布在中国市场的倾销,以及直接在中国办厂,把欧洲的抽纱、花边、绒绣等工艺和纹样传入我国;而且通过在国内通商口岸买办商人开厂,直接导致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经济体制不断瓦解。

晚清时期女子服饰纹样

1.晚清女子服饰纹样题材的基本内容

晚清时期女子服饰纹样内容异常丰富、形式多姿多彩,主要包括如下几类:

(1)以动植物为主的自然写实纹样

在传统中国美学中讲求天人合一,对大自然的动植物以及其他形象的模仿和改造是在装饰上的主要体现。晚清时期不仅继承了的各种吉祥图案如龙凤、鱼(裕)、牡丹(富贵),在装饰图案的选用上增加了以小说戏曲人物为主的图案,以某个情节或场景再现为主要形式;传统植物图案:宝相花――一种以莲花、梅花、牡丹、为基本图案变形花卉图案。这些惟妙惟俏的自然物象图案表达了人们对天地自然尊敬和崇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以传统文字图案为主的纹样

除了自然纹样图案,传统图案中少不了传统的文字图案形式,这些图案作为中华古文明的象征,这一时期的女装中出现的文字纹样主要有:“喜”字纹、“寿”字纹、“”字纹、“云纹”等。这些纹样象征意义依然是祈福,寄予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在表现形式上更为生动、活跃、工艺程度更加精细。

(3)以立体形式体现的图案纹样

立体形式的图案主要是线型排列的方式体现。线型装饰纹样是传统服饰中边缘装饰的直接体现,这里的线性除了其本身在几何意义的特征外,其组成图案样式具有宽度和厚度,以立体形式体现。主要体现在晚清时期女子服饰的边缘装饰中,线条在服饰的边缘以强调、重复和间隔的形似运用于女装服饰的装饰中。其中,其运用主要以纯粹的线型形式装饰出现在服装的襟、领、袖口等上。

2.女装服饰纹样的演变

到了晚清时期,女装传承了传统女子服饰的含蓄、内敛、中庸的思想理念;通过色彩斑斓的服饰装饰烘托了女子的美好形象。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纹样远远超过了其本身具有功能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纹样图案在服饰的运用面积面积和位置的扩张。这一时期的图案装饰面积从衣领、袖口、门襟到下摆等无处不在。

(2)装饰图案工艺的精湛。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纹样的工艺将传统服装的基础上追求更加精致和华美。新古典主义的特征在清代女子服饰纹样上也有所体现,表现为不仅传统装饰风格与时代风格相结合,以及将独特的服装个性与文化元素的多元性相统一。比如,服装多表现粗犷、平直的特点,而在面料图案装饰细节上,则尽量表现曲回、精细,以达到亲切感人的效果,衣装上更是绣满了各种花纹,领、袖、襟、裾都有宽阔的衣边作装饰,服饰中的镶、滚、绣、彩装饰的运用达到了顶峰。各种花绦、独立图案、满地花纹、吉祥图案构成了特定的风格样式。这种新古典装饰风格具有深厚的民族基础和社会文化土壤,也是时展的必然产物。

晚清女子服饰纹样的色彩特征

1.色彩的仿生运用

服饰纹样审美形式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服饰文化所蕴含的“自然美”,而“自然美”最突出的审美因素就是服饰纹样色彩的仿生运用。

2.色彩移植与借鉴

色彩移植应用指把与服饰有关的其它姐妹艺术如京剧、绘画、戏曲服饰以及文学、十个等语言有关服饰色彩记载运用到服饰色彩中。在晚清服饰色彩中表现较为突出。在宫廷女装中通常在色彩的处理上,采用京剧服装色彩中“三蓝退色圈金线”或“墨绿圈金线”或“三蓝退色刺绣”方法,形成了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的色彩关系,在民间女装中的“刺绣之服”也是五色绣彩中用金银线的复合色来产生调和色的作用。

晚清时期女子服饰纹样的时代特征

(1)融合民族的审美特征并继承传统。在晚清时期,满汉文化经过长期的融合,在各种纹样图案、吉祥图案构成了特定的风格

样式。

(2)新古典主义的在女装服饰纹样的萌芽和发扬。在晚清时期体现新古典主义装饰风格,不仅融合前期女子服饰纹样风格,还兼收了少数民族、西方图案纹样符号。晚清时期的服装材料的运用、工艺等使晚清时期的女子服饰具有浮华、浪漫的气息,继承了传统却又不是其时代特色。

总结

中国晚清时期女子服饰在装饰纹样上,多采用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图案的表现方式,注重于写实手法,善于对各种动物、植物仿生改造细。服饰纹样作为一种特定时代文化脉络与意识形态的传播形式,体现出时代的文化、审美和流行特点。

第12篇

关键词:艺术 艺术教育 课程模式

艺术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幼儿。我园在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中,对构建艺术教育课程模式做了有益探索。本文对此予以阐述。

一、创设与艺术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优美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最直接的途径。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创设艺术美感的环境,使幼儿获得一种浸润式的影响。

(一)优化幼儿园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园在整体环境的创设上,主要以明亮、跳跃、积极向上的橙、黄、蓝、绿为主打色调,对孩子进行欢快、暖色调的审美熏陶。在公共地方呈现艺术作品时,主要以世界名画、抽象画为主,并根据需要经常更换,以给孩子宽阔的想像空间。在这种艺术氛围熏陶下,孩子对作品的理解是多样的,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表达,比如说与画等。基于他们的这种需求,我们注重给孩子提供审美与表现的平台,如在每幅画的下面都提供一本小本子,随时记录孩子对作品的理解,我们称它为“画中话”,它成了走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班级小环境创设上也凸显艺术特色。如自然角的创设,我们注意运用竹竿、轮胎及一些废旧物点缀装饰,让孩子在观察中获得美的感受。再如区域创设,除了布局规划合理外,还注意结合主题营造艺术氛围,如“我与大师”这个主题,在氛围的营造上,教师突出让幼儿感受到一种大师的风范,比如像大师一样的说、像大师一样的做、像大师一样的唱和像大师一样的画等。在这种氛围熏陶下,孩子们变得更自主了,学习已成为他们的渴望和享受。

(二)接受大自然的熏陶

自然美是一种未经加工的美,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有着极其重要的审美教育意义。我们让幼儿融入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事物的生命运动模式,并为幼儿选择不同风格的自然美让他们去感知、去体验,以帮助幼儿开拓视野、丰富认识,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对自然美的感受力。例如:带领幼儿去郊游,感受阳光下的沙滩、绿油油的草地、广阔的蓝天、一望无际的大海;欣赏动植物中的蝶飞蜂鸣、桃红柳绿乃至天上的白云、墙上的裂缝;听“树叶飒飒低语,草虫悦耳歌唱”……这样,经大自然中无数崇高、细腻、曲折、变化的运动模式和秩序的熏陶,幼儿便将之与特定的内心情感模式联系起来,引起某种特定的感受,对美的敏感性也由此产生。

二、探索艺术综合教育活动模式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人手:

(一)主题背景下的艺术综合教育活动

首先,我们在主题的选择上尽量考虑易于孩子艺术表现与艺术创造的主题,如:“京剧”“乐队”“我与大师”“美丽的厦门”“花”等。其次,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追求幼儿艺术综合教育的真谛,我们注意以幼儿经验和生活为基础,挖掘若干个与主题有内在联系的活动,从而产生一定主题背景下的艺术综合教育。如:京剧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当将它纳入一个主题探究活动时,我们首先和孩子前去参观戏曲舞蹈学校,通过听介绍、看戏服、与戏曲舞蹈学校学生一起练功等,使孩子对京剧艺术有了初步的印象。而后,孩子们收集了许多的资料,教师引发幼儿欣赏和交流,孩子们的思维也越变活跃,从而有了艺术表征活动,如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京剧脸谱、京剧服饰、京剧道具等。在系列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一个艺术综合活动“锣鼓经”产生了,孩子们在这活动中获得一种整合的理念,其多元审美经验也被点燃――活动中伴着富有节奏的锣鼓点子,孩子们看到身着华丽服饰的武生角色阔步走来,欣喜中上前触摸,惊叹于服饰做工的精细,图案的对称……在这种“整合”“体验”“探究"等过程中,孩子的整体审美心理得到发展。

(二)学科中的艺术综合教育活动

在学科内部,我们注意挖掘相关领域存在的共同审美要素,通过艺术品之间的形式同构和情感同构,使之尽可能产生整体的审美效应。如以音乐为切人口的艺术综合活动“波斯集市”,音乐曲子是由法国著名作曲家凯特尔贝创作的一首管弦乐交响曲(在街头巷尾流行的S•H•E演唱的歌曲《波斯猫》就是从其中的主旋律改编而成的),我们借助古老而又经典的“猫和老鼠”音乐游戏将音乐与文学、美术同构,让幼儿从中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景剧的表演乐趣。活动一开始,教师借助语音总谱帮助幼儿感知音乐的欢快旋律和节奏,如音乐起,教师模仿小老鼠的样子,有节奏地朗诵,接着教师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如“听到这音乐,小老鼠的心情怎么样"等让幼儿感知快乐心情与音乐间的匹配,感受欢快音乐给人带来的情绪体验。当幼儿熟悉的第二段音乐“波斯猫”响起的时候,教师巧妙地将猫与老鼠的故事情景与绘画相融,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图谱,创编歌词,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找出文学、音乐、美术的同构点,体味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寓艺术教育于日常生活

(一)营造意境,让幼儿感受艺术审美氛围

我园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艺术熏陶。如早晨幼儿人园时,我们播放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幼儿一进园就进入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给幼儿一天的好心情;在幼儿进餐时,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音乐、抒情浪漫的散文,使之心情舒畅,增进食欲;在幼儿午睡前,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营造安静的气氛,帮助幼儿尽快入睡。

(二)开展体艺活动,搭建训练美的平台

花样体育是一种综合表演,幼儿借助各种运动器械,在音乐伴奏下完成各种动作,活动中动静交替、难易相交,幼儿随着音乐的快慢,在活动中体会无穷的乐趣。我园将花样体育很巧妙地融进幼儿平日户外活动中,幼儿在这种美与乐的体验中获得身心愉悦。同时,我园的早间户外区域性体育活动也是一大特色。每日清晨,当动感十足的音乐响起,孩子们便主动选择器械,合作布置户外场地,以分区形式听音乐自由换区玩耍,一切都显得那么自主与惬意。

(三)组织游戏,让幼儿感受表现美的快乐

游戏能成为艺术教育的剂。例如,结构游戏中,可指导幼儿从构图、色彩、远近的变化等进行建构,这样幼儿就学会了如何使建筑物更具特色;表演游戏中也可从场地的布置、音乐的渗透、情节的想像、道具的制作等方面进行引导。当然,教师在组织游戏中,要注意幼儿快乐和诙谐幽默的游戏性体验,这样,孩子才会心情愉悦地进行游戏,充分感受其中的快乐。

(四)组织表演,让幼儿抒发快乐的情感体验

奥尔夫说过:“音乐教育应开始于动作。”[4]动作表现既能满足幼儿对音乐的参与、探究的需要,获得表现和交流的快乐体验,更能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孩子情感的抒发,如我园下午离园前组织“快乐互动”,教师和幼儿在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京调中演绎旦角与丑角互逗的风趣与诙谐,在有浓厚异域风情的“阿拉伯之夜”中展现异域风采,体验真正的互动与快乐。

参考文献:

[1]刘迎杰,张小将.儿童艺术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价值探析.学前教育研究,20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