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52: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安全文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2-000-01
摘 要 安全文化建O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和科学的安全态度,激励员工积极思考,让安全这个主题深入到职工的自觉自愿的行为当中,并贯穿生产、经营和生活的每个环节,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觉的安全意识,真正做到“有文有化”,将安全文化理念融入员工、融入生产。
关键词 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价值观 安全管理体系
企业文化建设能否成为企业发展阶段再迈新步的助推力,关键在于能否将安全文化落实到工程、工作中,能否将安全文化的理念渗透到广大员工中。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根本保障,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分支,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做好安全文化需要结合三个方面:企业、工程、员工,保证四个支撑点:领导重视的程度,安全培训的力度,安全氛围的营造,安全制度的落实。安全文化建设不能仅停留在对安全文化理念的空洞宣教上,不能仅着眼于局部的、个别的文化形式,而是一个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体系。
“伟大的机构不是管理出来的,是领导出来的。”这是IBM前总裁郭士纳说的,领导的重视是安全文化开展的支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成立领导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建设目标和理念,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及安全文化建设的制度规范,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监督体系,规范安全台账,形成安全文化建设的制度性文件、宣传资料及时下发,做好安全文化宣传工作,形成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文化建设专题会议,总结部署工作。基层都要成立安全文化领导小组,落实领导交办的任务,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发挥整体效应,纵横协调,促进安全文化建设顺利推进。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全体管理层共同参与执行,管理人员是安全文化的执行者,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和员工的思想状况,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吸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思想,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确定安全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和科学的安全态度,激励员工积极思考,让安全这个主题深入到职工的自觉自愿的行为当中,并贯穿生产、经营和生活的每个环节,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觉的安全意识,真正做到“有文有化”,将安全文化理念融入员工、融入生产。统一确立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员工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安全主题的电影,广播安全生产小常识;在办公区域、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语、标识牌、温馨提示等,营造优美整洁的安全施工的人文环境,在施工、办公区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休息场所,营造和谐向上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真正做到“安全在我心中,生命在您手中”。
员工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发挥作用的主体,安全培训与宣传、安全承诺、安全责任履行、安全操作等等,都是以员工为核心,安全文化离不开员工的参与,让安全文化走近员工,将安全文化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召开安全周例会,发动员工讲述自己身边的安全小故事,在近阶段工作中身边发生的典型安全事例分析讲解,将自身的安全经验和全体职工共同分享、讨论,培养员工主人翁精神和自我保护意识;开展系列安全活动,主题演讲,发挥亲情感染作用,家企联合,组织员工和家属寄出一封安全家书,企业和家属共同促进员工安全生产,印发职工安全文化手册,将企业安全理念体现在职工的行为方式中;通过网络、QQ群、手机互动等信息平台向员工传递安全小常识,动员全体职工参与到安全宣传的工作中才能更好推进安全文化的开展。
安全文化建设不是单纯的只做表面文章,不流于“有文无化”的现象,要有全体员工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现有的规章制度是“文”,对制度及时反馈、改进,使其拥有提升空间是“化”。清晰界定员工的岗位安全责任,各岗位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工作;确保所有与安全相关的活动均采用了安全的工作方法,对重点岗位重点检查,组成巡查小组,进行日常安全检查;确保全体员工充分理解并胜任所承担的工作;鼓励和肯定在安全方面的良好态度,建立有效的安全学习模式,注重从差错中学习和获益;保持与相关方的交流合作,促进组织部门之间纵向、横向的沟通与协作,只有员工认同的文化才是有价值的,建立员工参与的安全绩效考核制度,安全工作不仅仅只是安全员的职责,所有员工都有保证自己和他人安全的责任,把安全工作放到生产一线中去,绝不漠视习惯性违章,从点点滴滴的安全小习惯做起,绝不发生“一个烟头引发的血案”。安全文化是软约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职工的安全思想,树立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使员工自觉参与到安全文化建设中,切实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执行力。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文化;重要性;内容功能;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176-01
一、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 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安全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是宣传科学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以人为本要求的重要举措。
2 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是一种氛围,如果说规章制度对于员工的行为是一种硬约束,那么安全文化就像无形的手,对于员工的行为是一种软约束。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人的安全意识、安全信仰、安全习惯、职业道德、安全价值观念的反映。安全文化是企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3 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战场,“企业负责”就意味着加重了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石油行业长期坚持的安全生产“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就强调了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的重要意义,这个培训,如果融入到安全文化氛围当中,就会使广大员工从被动的“要我安全”转变为自觉的“我要安全”的高度。
二、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功能
1 培养石油企业安全理念,增强渗透力。安全理念是一种精神理念,主要指积淀于企业和员工心理的安全意识形态。积极培育与石油企业发展相配套、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能够有效增强安全文化的渗透力,增强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对于企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2 不断完善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增强执行力。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规范化表现形式,也是安全文化得以推行的坚强后盾。不断完善企业安全文化,形成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培养遵守制度的自觉性,保证制度取得应有的成效,把安全管理的要求融入石油企业规章制度建设之中。
3 推进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阵地,增强视觉冲击力。要充分利用网络、展板、内部企业报等宣传工具,及时宣传反违章“六条禁令”和HSE管理体系等安全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举办安全培训班,安全小故事、安全诗歌演讲会等“零距离”沟通,通过组织职工创作安全感言、安全短信、安全家书、安全小故事、安全漫画、安全摄影、安全文艺等活动,充分挖掘安全文化底蕴,不断把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4 强化石油企业安全从业监督,增强约束力。安全从业监督体系是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保证。按照“严、细、实”的工作要求,严密查处安全隐患,严厉查处“三违”行为,以监督检查促整改,以整改促本质安全的提升。充分发挥单位和基层班组兼职监理作用,夯实日常自我发现和自我整改的前沿基础。
三、石油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 安全文化进班子。安全文化是领导者的文化、是管理者的文化;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领导干部是关键。各级领导要始终站在“天字号工程”和“第一要求”的政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和遵守HSE规章制度、带头宣贯HSE理念、带头授课HSE培训,使每个员工的脑海中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从而营造一个强烈的企业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氛围。
2 安全文化进基层。基层班组是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安全生产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落实层和实践者。因此,只有从基层抓起,才能实现安全管理重心下移,才能将“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和各项政策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企业安全是行为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的统一体。在一个企业里,行为文化、科技文化、生态文化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三者集体表征着一个企业的安全水平,而企业的安全水平则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表现。这其中既有我们最直观的安全文化,也有内涵深刻的安全文化,总之,都反映着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内涵。
一、企业安全文化之人文文化内涵
人是一个企业最为宝贵的物质财富,离开人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无从谈起,一个不能容纳人的综合发展的企业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发展前途。在众多的社会责任中,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人的责任,包括最起码的安全保障和一定的发展需要等,由此构成了企业安全文化的人文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之人文内涵是企业社会责任在人文领域的表现,它是尊重人的生命的文化,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只能预防,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保全我们的生命,由此可见,企业安全文化体现着强烈的人文关怀。企业安全文化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态度、情感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营造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当然,由于安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因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明显的、根本性的效果。
另外,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上。
二、企业安全文化之科技文化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是通过器物层向我们直观地传递信息的,在企业内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机器设备、标牌标记等等,这其中无不凝聚着科技的因素。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不会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生产设备,就没有安全科技;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用在恰当的地方,就丧失了科技安全,也不会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在科技视野中是以企业科技安全和企业安全科技来体现的。
其一,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提高企业科技安全水平。企业科技安全考察企业是否能够抵御国内外同行企业以科技手段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或企图,考察企业科技系统是否不受重大破坏和危害,考察科技能否发挥对企业安全的保障作用。
其二,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可以避免事故,实现本质安全化。企业安全科技主要是指通过科技的发展来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先进技术和成果,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水平。
因此,企业要健康持续地发展,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的安全要得到保障必然要发展科技,要弘扬科技文化,由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某些方面就是要建设科技文化,科技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企业安全文化之生态文化内涵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现实困境;对策;我国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8-0046-02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构建起符合国情的企业安全文化(以下简称:安全文化)已成为管理者需要直面的课题。从对“安全文化”的概念界定来看,国内外仍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根据我国学者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全员性的安全价值观或安全理念、员工职业行为中所体现的安全性特征、以及构成和影响社会、自然、企业环境、生产秩序的企业安全氛围等的总和。从中不难发现,对我国企业安全文化的构建,实则属于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
与我们所熟悉的安全生产不同,安全文化的构建将形成企业经营发展的“软实力”。也正因如此,在构建安全文化时必然会涉及到企业内在“意识形态”的重构,以及组织生态系统的调整。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做以下讨论。
1 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分析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1 企业竞争环境导致的现实困境
由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可知,安全文化建设须建立在企业的物质基础之上。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物质基础又集中反映在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之中。在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普遍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各类型企业也必然遭遇到了经营效益下滑的风险。从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企业的竞争环境。那么恶化后的竞争环境对安全文化建设又带来了怎样的困境呢。不难理解,在企业全员聚焦于增强盈利能力的情况下,安全生产似乎成为了一种“口号”,而难以将其上升为一种文化积淀。
1.2 企业制度环境导致的现实困境
这里的“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就企业制度环境所导致的困境而言,可分别从这两大制度类型上来考察。
①正式制度环境因素。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遵循圈层原理,即需要从制度文化逐步上升到精神文化领域。然而,在当前压缩产能水平、提升产能结构的压力下,我国企业普遍聚焦于构建技术层面的核心竞争力,为此,也在绩效考核上配合了这一点。
②非正式制度环境因素。与正式制度环境不同,非正式制度环境是自发形成,并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实践表明,我国企业员工在不具有“企业公民意识”的情况下,难以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更不要说对安全文化重要价值的认识了。
以上从两个方面所做的现实困境分析表明,在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面临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制约条件。就解决当前困境的思路来看,则需要利用企业文化的构建原理,来综合消除客观和主观方面所带来的干扰源。
2 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同点与区别
在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原理的同时,还需要认清二者的异同。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看,二者都具有各自的特质。因此,下面将就二者的异同点进行梳理。
2.1 二者的共同点
①理论层面。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都需要借助“传承”来实现基因的保存与传递。这也就表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在长期中逐渐形成。
②实践层面。前面也已经提到,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遵循圈层原理。企业文化作为总括的文化系统,在建设实践中需要逐次完成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构建。与此相似,企业安全文化也需要完成由“看得见”到“看不见”的转变。
2.2 二者的区别
梳理现阶段的相关文献可知,许多作者将企业安全文化看作为企业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从而放大了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对此,笔者认为值得商榷。从功能结构来看,企业文化建设侧重于形成企业内在的凝聚力和员工趋同的心理素质。而从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出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则需要建构起:“影响社会、自然、企业环境、生产秩序的企业安全氛围”。可见,企业安全文化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也正是由于存在着显著的正外部性,便相对增大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难度。
需要指出,当前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这从对其概念界定的多元化倾向上也可见一斑。但我们也应建立起文化自信,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还应在企业充分推广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安全观。
3 基于国际经验下的对策构建
西方发达国家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上十分重视制度文化构建,这也与西方社会重视契约的文化背景有关。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70年代初期就颁布了《职业安全健康法》。从美国杜邦公司的经验来看,在其生存发展的200多年的历史中,就是把安全上升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倡导安全、职业道德、环保与健康及对人的尊重,从而成为公司发展历史的进程中永不动摇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转化人的观念,不是以一种强硬的方法往人的头脑中去贯穿法规和条文,而是结合人的自身特点,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安全环境,使人的自身素质在学习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传统的观念得到进一步的转化。
由此,基于国际经验下的对策可从以下4个方面。
3.1 提升人本管理水平
“人本管理”作为舶来品已逐渐在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应用。但从应用效果来看,其中的功利性仍不乏鲜见。这种功利性的产生根源可归因于,我国企业部分管理者对员工的人性假设仍是“经济人”。这样一来,必然习惯于采取说教的方式来解决安全生产的问题。为此,提升人本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建立起与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员工真切感受到管理者为员工的安全着想,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安全生产来为企业的发展着想。
3.2 强化制度规制机制
杜邦公司所获得成就是我国企业无法复制的,其中就包括美国人所崇尚的契约精神。因此,我们在正视这一情形的同时,便需要借助制度高压来规制非安全行为的产生。从安全文化的建设路径来看,这里属于制度文化建设。结合现实问题,强化制度规制机制的关键在于旗帜鲜明的履行奖惩办法。前面谈到了我国企业所存在的非正式制度环境,为此需要通过引入“声誉约束机制”来克服“法不责众”的弊端。
3.3 重视文化基因传承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长期坚持下去,从而实现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的转变。为此,企业管理者需要重视安全文化基因的传承。具体的做法包括:①管理者不应因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恶化,而弱化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②管理者应认识到安全文化这一软实力的价值,并努力使其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集合。
3.4 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在员工岗位安全意识培训中,需要充分挖掘传统安全文化元素,从中来使员工产生共鸣。诸如,三思而后行、沉思、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文化元素,都能使员工在内心信念中形成安全生产意识。
4 结 语
本文认为,促进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从:提升人本管理水平、强化制度规制机制、重视文化基因传承、挖掘传统文化元素等四个方面来展开。本文对我国企业安全文化构建的现实困境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国际经验下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 林建勤.搞好安全生产要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电业,2014,(3).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地位
企业安全生产的效果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文化氛围有一定关联。生产执行细节的管理失误、企业安全文化的缺乏都是导致企业生产中不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企业安全文化更是企业内部一种管理精神性指引,关系着企业内部在安全管理上的凝聚力、向心力、约束力、激励作用与稳定性水平,进而影响着安全生产有关工作的落实状况。
1企业安全文化含义与价值
1.1企业安全文化含义
企业安全文化是关系企业与员工全面利益、安全的文化建设内容,是保证员工在生产中得到安全环境与安全生产结果的重要文化建设工作。它可以抑制生产中的违规操作,预防危险问题的发生,形成一个和谐安全的生产工作氛围。它充分的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精神,同时也是保证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
1.2企业安全文化重要性与意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一种物质性文化内容,特别是企业面临着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自身要想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需要有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不仅是其他有形层面,更是需要一种企业文化的竞争。其文化竞争是企业一种可以获得实质成果的竞争优势,不仅仅是停留在精神层面,更是会引发物质层面获取的力量。企业文化需要有自身的特色,贴合企业发展所需,渗透在企业的技术装备、制度规章、人员管理与安全生产各环节中,需要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实力支撑明确点。而对于水务公司而言,企业安全文化更是需要有自身的安全文化基础,不仅有看得见的有形安全文化设施与环境,同时也需要有根植于群体内心的安全意识与技术能力。这样才能有效的促使各方面安全生产管理有序展开,提升执行效果,确保企业应有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企业安全文化现状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指引着所有员工与管理以安全为中心展开,从而形成一种安全管理的氛围。然而,在实际的管理中,部分人会将安全文化建设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认为仅仅少量文章、张贴标语或者开展小型安全活动就是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部分人会认为安全文化建设并不是企业核心实力,只是企业中的软指标,甚至只是企业宣传部门关注的问题。对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缺乏深入彻底的贯彻,同时也没有科学合理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意识。无论是从管理方式、企业运营观念、员工意识与规范制度等层面上都缺乏深入的渗透与落实。
3企业安全生产中安全文化建设方法
首先,需要注重制度化建设。让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工作通过制度形式做有效规定。同时要注重制度的权威性,需要严格执行,不能因为裙带关系等因素而不尊重制度,要让制度本身具有实质性作用。制度层面可以深入到激励制度、培训制度、人员招聘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企业文化宣传建设制度等。激励制度上,对于安全生产有贡献的员工与团队做表彰,可以给予物质奖励、荣誉奖励、职务晋升等福利奖励。人员招聘制度中,需要严格调查员工以往工作经验,对于有重大安全事故人员不予录取,对于安全意识更强的员工给予招聘资格的加分。在员工培训考核制度中,需要定期依据企业内外安全问题做实际案例培训教育,同时要注重工作人员安全技术指导培训,让工作人员从意识层面、技术层面均达到更完善的状态。要做好工作绩效考核,其中要包含安全生产评估指标,提升有关负责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从而完善各执行细节。对于有安全事故的责任人,需要对其福利待遇或者职位进行一定降级惩处等。对于工艺间需要装设一定摄像头,有效的对实际生产活动做监督记录,提升员工安全生产操作的自觉意识,从技术层面做好监督管理,避免少量人员管理所带来的局限性。所有的制度规定,需要企业人力资源做配合性宣传,书写到员工手册中,在企业生产部门做必要的宣传海报与制度规定文书的展示,提升员工对相关规定的认知程度,从而形成企业整体的一种安全文化制度氛围。
其次,要做好安全文化宣传工作。具体的安全文化宣传工作上,需要从网络渠道、企业员工集中的区域宣传栏、员工手册、员工会议、员工表彰大会等各渠道展开。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将安全生产重要性、方法、影响性等信息进行有效传播,编制好内容好传播到各级领导与部门负责人,再由负责人传播到一线员工手中。也可以建立企业自身的微信公众号,日常对安全文化建设内容在其中,同时通过微信平台及时了解员工对安全生产的建议与意见,积极收集来自一线员工与各基层部门负责人的管理意见。日常员工集中的食堂、生产区域等设置宣传栏,及时有效的披露企业内部不安全行为事件,确定到具体部门与个人,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发挥全体员工监督的作用。要开展相关工作会议,定期员工会议中需要依据实际安全生产评估情况做反馈总结,激励员工进行不安全生产情况的匿名举报,有效的做到安全生产的监督作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需要将安全生产违规行为与优秀行为做及时的披露或者表彰,让优秀工作行为与意识得到鼓励与认可,对违规行为进行一定批评与遏制。企业宣传部门需要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有效的起到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与表彰作用,从而发挥文化建设渠道的价值。要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实际的了解员工的想法与生产状态,有效的反馈安全生产状况,这样才能有助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情况的反馈与落实。
4结语
安全文化可以内化为企业内部的氛围环境,起到一定指引领导作用,对所有员工进行一定模范性的规范,优化整体人才队伍素养。同时,可以通过适宜的激励机制来激发企业员工内心的安全意识,从而达到实际行为的规范合理,有助于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施波,王秉,吴超等.企业安全文化认同机理及其影响因素[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6):195~200.
[2]沈金瑞.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特征在企业安全文化中的作用[J].安全,2016,37(11):46~47.
摘 要 维护职工群众的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而抓好企业群众性的安全工作,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就是对职工权益最根本的维护。文章从工会的维护职能入手分析,重点探讨了工会在培育和建设群众性安全文化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安全文化建设 群众性 工会 职工权益 维护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而群众性安全文化,则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根基。工会作为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理应是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复杂性越来越高,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不可能也做不到包揽一切。群众性安全文化可以补充和强化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管理覆盖面和影响力,以群众性安全文化作为“软”制度,“心”之规,对安全实现人人、处处、时时、事事的管理覆盖。通过群众性安全文化有效减少实施内部管理和控制、监督的风险和成本,在保护职工身心健康的同时,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一、工会组织培育和建设群众性安全文化的现实意义
培育和建设群众性安全文化是企业和职工的共同愿望。安全生产始终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当前,职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安全、健康和生命生活质量。工会组织落实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原则,就必须从职工和企业的共同愿望出发,把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大事来抓。
培育和建设群众性安全文化是国家安全管理体制赋予工会的法律使命。我国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工会组织作为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法定的劳动保护法律监督组织。以培育群众性安全文化为载体,更好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保障和维护职工的生命健康权,是工会的重要使命。
培育和建设群众性安全文化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的突破口。共建共享和谐企业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扎实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主线。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权益,是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方面,要以培育和建设群众性安全文化,有效推动安全管理为突破口,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努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培育和建设群众性安全文化,也是工会工作创新的时代要求。不断创新是工会组织的发展之本和动力之源。当前企业管理已经由“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发展上升到“文化管理”阶段。职工是企业先进文化创造的主体,工会组织应紧跟时代步伐,推动思路创新、工作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培育和建设群众性安全文化,“以安全塑文化,以文化保安全”为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
群众性安全文化的建设不仅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的特点,同时兼备稳定性和不断创新的要求,既要富含思想性内涵,又要具备将精神物化的功能。就不同的企业来说,其传统不同、建设内容不同,建设的方法和思路也不同。但其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是相似的,建设的指导原则也是相通的。
首先是务求实效,避免形式主义。求真务实,是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在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由于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要由具体的形式来展现,于是对形式的追求为众多企业文化建设人员所热衷,如果一旦把握不好,群众性安全文化只会成为墙上的口号、画册中的符号、计划总结中的排比句,而不是员工热议的话题、内心的感动,那么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就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陷阱。
要同企业安全管理相结合,避免单纯为文化而文化。实质上,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也就是说,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不能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和安全管理过程之外。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不是短视的功利主义,也不是没有目标的娱乐消遣,它有着深刻的管理使命,即:同其心,合其力,正其气。要完成这一管理使命,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应该也必须与企业经营活动、安全管理过程相适应,在企业发展中发展,为企业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方向上保持同企业发展的一致性,实现相应的管理使命。
要创新形式,避免生搬硬套。“水无常形,兵无定势”。群众性安全文化的建设也是因人而异、各具特色,没有固定的标准、没有雷同的形态。国内外的许多企业在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中,创造和使用了大量好载体、好模式,但是,不同的企业传统不同、目标不同、文化建设的侧重点不同,不宜生搬硬套。文化建设载体的实效,经常是出于新颖奇特而对员工充分吸引,如果总是照搬别人的,缺少新鲜感、创造性,就不能对员工产生应有的激励效应,另外,有的企业由于条件特殊,其群众性安全文化模式非常独特,别的企业照搬就会成为东施效颦,守株待兔。
要以人为本,不断推陈出新。企业创立的基础在于人,存在的关键在于人,发展的根本也在于人,资源中最关键、最宝贵的是人力资源,应把“人”作为群众性安全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加强建设群众性安全文化既要注重发挥企业文化激励人、凝聚人的作用,又要注重关心人和塑造人,充分依靠广大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广泛集中群众智慧,使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成果同广大员工的实践密切结合。
三、以安全道德建设为基础,培育群众安全观念文化
正确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培育和建设群众安全观念文化,要在安全法律和安全制度基础之上,筑起安全道德防线,从安全的视角评价职工行为的荣辱、美丑,以安全道德规范岗位行为,使“守禁令、反三违,去隐患、双平安”的理念深入人心,真正成为职工的职业操守,成为职工自我价值评价和荣辱观判断的重要标准。
培育群众安全观念文化,首先要加大对职工安全理念的培养,在职工中广泛形成“以违反生产禁令为耻”的道德评价。深刻认识“三违行为是极大的不道德”、“安全事故的最大受害者是职工”、“安全稳定生产是企业和职工的双赢”等理念。其次,要通过安全格言征集、安全文化展示等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已经通过实践检验,确实实用有效的安全口号、安全警句、安全观点、通过提炼升华,上升为“职工有安全才有幸福、生产有安全才有效益、企业有安全才有和谐”等先进文化理念,加以普及宣传。通过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形式,宣传群众性安全文化知识,倡导群众性安全文化理念。第三,要积极创造条件,适时编写群众性安全文化手册,将逐渐系统化的文化理念进行固化总结推广,通过理念的统一,让职工明辨安全行为的荣与耻、善与恶,形成有企业特色的安全职业道德规范。
四、以安全习惯养成为重点、建设群众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是在安全理念指导下,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具体表现。建设安全行为文化重在培养职工良好的安全习惯,常查安全隐患,常学安全知识,常做安全防护,常思事故危害,杜绝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提高职工自我保护、安全防护能力。
持续开展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排查,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事故隐患的排查、监督,不仅要查事故,也要养习惯,提高职工发现事故隐患的职业敏锐性。要通过征集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对安全生产金点子进行评审和表彰等方式,提高职工对隐患排查的积极性。在劳动竞赛中对安全工作进行重点考核,对于安全工作不合格的单位,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帮助职工增强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配合行政有关部门,完善安全培训有关制度,引导职工主动积极学习安全知识,勤练安全技能。要积极推广应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和安全检查表,以信息卡制度保证所有职工能了解自己所处岗位的危害源、接触范围、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提高职工自我保护能力。
培养职工自我防护的良好行为习惯。要加强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组织网络建设,切实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劳动安全卫生中的权益问题。要建设好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队伍,提高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的责任意识,发挥其带头作用。及时督促指导各单位搞好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的体系建设,力求通过骨干示范,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安全素质和专业防护能力。
五、以职代会制度为依据,不断创新安全民主管理文化
管理文化是群众性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途径,完善企业安全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促进企业安全目标的实现。
强化民主监督,开展“职代会保安全”活动。积极开展职代会保安全活动。严格行使职代会职权,认真审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方案、规划及设计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审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执行情况,安全生产重要事项要向全体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进一步实施《集体合同》中安全生产的相关条款,适时签订《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加大合同条款落实的监督力度,针对生产中可能影响职工安全与健康的问题,及时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平等协商,依法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加强新建装置“三同时”监督工作,把安全劳动卫生监督检查作为依法维权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抓紧抓好。
加强多层次的民主沟通,畅通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的民主渠道。坚持基层职工代表联系人制度、定期对话沟通的工作机制,及时征询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处理落实。对涉及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职工代表提案,协调职代会专门工作委员会组织讨论,进行立案处理解决。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对安全生产措施及涉及安全生产热点问题的解决落实情况,组织职工代表进行巡视检查。
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中,加大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的力度。把企业生产安全与职工健康平安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和促进企业和谐的重要条件,进一步明确要求,明确措施,明确责任。制定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审办法,把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重要条件,明确群众性安全文化与企业和谐的内在联系,组织对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进行评审、表彰,确保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群众性安全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更好履行工会组织的安全监督职责,保障企业和职工的最根本利益。群众性安全文化的核心在于形成全员、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监督机制,促进职工安全文化理念和行为养成。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的对象是全体职工,主体也是全体职工。群众性安全文化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真正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并落实到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要广泛动员所有职工积极参与,始终把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作为落脚点,狠抓落实,力见成效。
加强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形成党政主导、工会运作、各方配合、职工参与的领导机制。要以企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体系为依托,尽快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相关职责。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贯彻实施的具体方案。要积极争取企业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并不断探索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的新举措、新方法。总之,企业工会,尤其是安全任务严峻的生产、施工型企业工会,必须把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大事、要事来抓,更好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郝东灵.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
[2] 宁丙文.安全文化创建、集思广益――企业安全文化研讨会现场实录[J].劳动保护,2011.06.
关键词:安全文化;综合产业;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3—0070—02
综合产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员工与电力安全和谐,建设和谐电力的一项重点工作。在管理制度中融进企业文化,将员工的需求、企业的利益两者追求的目标恰当地融合在一起,充分显示出了电力安全文化建设对和谐企业建设的重要性。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要害和关键,也是综合产业历年领导长期以来重视和关注的焦点。安全生产来自哪里?来自设备的更新和完善,来自技术的精良和可靠,但更重要的,是靠企业规范的制度和员工自觉的行为。目前综合产业管委会领导班子已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发展、职工的饭碗都与安全一脉相连,因此确立了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安全文化建设为基础,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发挥员工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从而取得了显著成效。
1 企业安全文化发展如何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指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实现企业和人的共同发展。这里的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把人看作是机器、工具等物品,而是把人作为企业的一部分,注重对人的解放和开发,为每个人潜能和能力的发挥提供相对平等的机会与平台,使人各尽其能,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而笔者认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首先明确的是,这里的“人”既然是个群体,那么他们的文化素质就会有差别,因此就必须坚持通俗、易懂的原则,在安全文化的创建过程中,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对员工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通过抓系统规划、理念渗透、体系构建、行为养成四个环节,创造安全生产良好氛围。其次,综合产业安全文化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安全文化的渗透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职工的安全价值观,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达到积累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目的,为企业实现长治久安、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最大限度满足人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需要,这是企业安全发展建设的根本目的。其三,综合产业安全文化发展的关键是与企业各项业务工作的融合。要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只要我们从人的需求出发,把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尊重人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积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运用各种方式教育、启发、引导、提高、约束和激励,就一定能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使广大职工自觉享受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健康保障,保证完成安全生产的每一项任务,努力追求卓越的安全生产成果,通过全体职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熏陶、塑造、演化、融合与优化,从而形成先进的、实用的综合产业安全文化。
2 做好安全文化功能的诠释工作
安全文化具有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协调功能、积累功能。综合产业的安全文化,根据这六种功能分别进行设计,根据安全工作的客观实际,设计出符合企业的思想、文化、经济等基础条件,它传递着企业关于安全的目标、方针以及实施计划等信息,宣传了安全管理的成效,把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结合,使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实际转化为另一种表达形式,使之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贴近现实生活与工作,以其内容的针对性、表达方式的渗透性、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和作用效果的持久性形成企业的安全文化环境与氛围,使全体成员能耳濡目染,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通过规范,能使他们克服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搞好协调关系。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安全文化准则、精神、价值来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类矛盾,使安全管理系统的各方面都能处于有序运行、和谐配合、协调发展的状态,产生整体效应,以实现安全目标。另外、要注重积累的功能。积累是指事物的逐渐聚集,从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来看,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积累功能,不仅是对前人已创造的文化成果的继承,更要注重发展创新。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不同,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不可能满足今人实践活动的需求,不断地创造新的文化,才能保持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作为电力职工,有义务学习和借鉴前人创造的安全文化成果,更有责任创造出新的安全文化成果。
3 “我安全我幸福”,让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彰显人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文化;文化建设;人性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6-0135-03
供电企业的基本职能就是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证人们的生产、生活得以顺利的进行。电力,作为电能量的一种形态,本身就具备高度的危险性,凡是与电有关的各类工种,都可以称之为高危职业,因此,“安全”一直是电力行业永恒不变的话题,供电企业为此颁布了大量详细、准确、到位的各类的规章制度,更是在奖惩方面,有着极为严厉的规定,但是,企业员工违反规定致使事故发生的现象也仍然存在,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光靠制度规章“管”出来的安全并不可靠,它更倾向于让人们被动地去“安全”,很难从企业员工的思想源头上形成主动的、自觉的安全意识。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着力阐述在结合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开展人性化的安全文化建设思路。
1 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含义
所谓安全文化,它指的是企业和企业的员工在进行某些具体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群体性的安全意识,这种具有群体性、延续性的意识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孕育,最终提炼出来的,是全体员工所共同认可和遵循的。它代表了企业在生产和管理上所展现出来的企业理念、精神,乃至企业的形象、价值观。同时,安全文化也是管理的一种,其归属于管理的一个范畴。
2 建立人性化管理的安全文化有着制度规章所无法替代的地位
在当前的社会科技水平下,供电企业的主要构成依旧是人,人作为企业构架中的主体,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生活、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的发展始终无法摆脱人的参与。对人的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加强对人的管理是关键。而管理的最高境界便是自我管理,要实现自我管理,光靠制度规章是不行的,必须实现对人性的管理,这也是制度规章所无法做到的。人的思想是复杂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交流广泛且复杂,很多负面消息都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使得人心浮动不安,这在进行高危工作中是很不安全的。而人性化的管理,能够使得人们从思想上、源头上去改变安全的意识。意识先于行动,只有思想意识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才能使得人们的安全作业更加得到保障。因此,安全文化管理必须包涵对人性的管理。这一思想符合以人为本的
理念。
3 人性化的安全文化建立
不良的情绪是安全发生的表象原因,其根本的原因是员工的心理,根据研究表明,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有以下的十点:侥幸心理就是人们妄图通过偶然的原因去取得成功或避免灾害;麻痹心理即是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使心理活动失去自觉性,产生主观上的过失或过错的一种心理现象;另外还有偷懒心理、逞能心理、莽撞心理、心急心理、烦躁心理、粗心心理、自满心理、好奇心理。这些心理因素是导致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在应对这些不良情绪所带的隐患时,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即是坚持规章制度管理为根本,坚持规章制度的奖惩不放松,严格制止带着情绪进行高危作业。另外就是要加强人性化安全管理,从思想的源头上杜绝隐患的产生。具体的人性化安全文化管理应该如何做,笔者总结了以下四点: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企业的安全文化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企业对于员工的心理尊重程度和务实程度。坚持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是实现人性化安全文化的基础,是企业安全文化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
坚持以人为本,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真正地将人作为一个主体来看待,关注每个员工的思想、生活。尊重每个员工的人格,关心关怀每个员工的工作、生活问题。真真切切地为每个员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不弄虚作假。真真正正地将企业的整个氛围营造成尊重人、理解人、温暖人、激励人的良好氛围。也只有这样,企业的员工才会从内心里喜爱企业、热爱岗位,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365天,并能在新老员工的更替中传承下去。只有这样能够被人们不断地传承下去的思想,才是企业安全管理所需要的。
3.2 制定长远的安全文化建设规划
构筑起具有供电企业特色的人性化的安全文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更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作为大型国企,供电企业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坚持奉献社会的高尚精神,制定符合企业自身需求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这一规划必须满足企业的文化建设长期性的需要,坚决杜绝短期性、表面性、功利性的规划。更不能为了应付上级领导,大搞形式化主义,也不能无视其重要性只搞些过场形式。规划必须具备长远性,实施要有明确性的流程,奖惩制度必须具有合理性和警告性,部门设定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性。总的来讲就是有目标、有任务、有责任、有成效。
3.3 构建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性机制
安全文化不同于其他的规章制度,进行短期强化培训即可实现,不同于某些技术的学习,进行短期的培训即可领悟并能很快熟练。也不同于组织构架的组建,通过借鉴、学习也能很快搭建。安全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重复某些行为。因此,要建立起人性化的安全文化,就不能缺少一个长期性的保障机制,使得“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思想理念始终在企业的管理中体现出来。
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实现人性化的管理氛围最终形成一种安全文化,不能没有硬约束力来作为支撑。所谓的硬约束力指的便是规章制度。借由硬性的制度要求进行长期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得每个企业的管理者都能够始终贯彻这一安全文化建设思路,进而在企业的员工中形成统一的意识、标准的行为准则。
3.4 以“班组”和“家庭”为基点,实现人性化安全
文化
班组,作为安全执行的基本构成元素,是执行企业的安全规章、各项程序和安全要求的主体。同样的,也是出现安全事故、人身伤亡的主体。班组,在现代管理理论里面也可以称之为团队,它的构成不是简单的人员组成,必须考虑人员的有机搭配,还要关注团队人员的思想。要解决班组中的成员的思想问题,除了制度的规范外,还需要班组长能够积极运用人性化的管理思路,切实关注、关怀每个企业成员的成长进步,并为其解决生活、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协调成员间的关系,构筑和谐的团队。使得每个成员都能开开心心上班,安安全全回家。
将企业的安全文化由班组延伸到家庭当中来,也是“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可以通过将企业员工必须掌握的安全知识交由其家庭成员共同学习,进而达到安全学习有人管的目的。还可以组织企业员工的家庭成员参与安全宣誓活动或是印制大量带有安全标语的生活小物件发给企业员工等等的一些列有着人性化的安全教育措施,这些措施摆脱了制度的死板僵硬的束缚下,更好地做到了润物细无声,更加地将安全文化深入到人心当中,真正地实现企业打造安全文化的目标。
4 结语
【关键词】生产安全;以人为本;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预防事故,随着企业安全生产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化,企业安全文化所产生的作用逐渐被认识和重视,并被提到首要位置。加强对安全文化的研究并自觉地将其运用到安全管理实践之中,如何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提升企业安全力,结合工会每年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笔者认为应在健全生产安全机制,培育生产安全理念,强化生产安全教育,营造生产安全氛围和构建生产安全文化等方面做好文章。
一、加强企业生产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有句企业发展前景的名言是:“关于企业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安全工作是公司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第一工作、第一效益、第一责任”。因此,在企业倡导“关注安全、珍惜生命、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尤为重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和启发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信念、情感、道德等方面精神力量,营造健康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通过“创建工人先锋号、争当优秀员工”等劳动竞赛活动的开展,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安全生产的凝聚力、控制力、协调力,使企业员工自觉做到“关爱生命,告别违章”,以“零违章”保“零事故”。
二、企业生产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员工素质的第一保障,通过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规范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措施,变上级要求为自觉行动,巩固安全生产局面,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如何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呢?个人认为,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着力。
(一)健全安全机制,培育安全理念,规范安全行为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用健全的安全机制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企业的生产活动和员工的作业行为,是杜绝违章,防范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安全制度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人,人的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因此,引导和培育广大员工牢固树立“让安全成为习惯,让生命远离危险”的安全理念,紧紧围绕“零伤害、零事故、零污染、零损失”的目标要求,自觉做到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是十分重要的。以此来树立和规范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既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保障,更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
(二)强化安全教育,营造安全氛围
充分发挥电视、报刊、信息平台、厂务公开栏、安全文化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企业安全生产的文化理念,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形成有利于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文化氛围。其次,要认真学习《全国职工安全健康知识普及教材》等安全基础知识,充分发挥“违章行为案例库”的警示作用,严格执行“违章曝光”的规定,促进员工“抵制三违,确保安全”素质的养成。第三,通过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和事故处理机制讲课、事故预想、反事故演练等安全培训活动,结合生产岗位实际,运用理性灌输、情感启迪、活动熏陶等方法,来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能力、防范事故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有利于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习惯。实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安全纪律舆论环境和“遵章光荣、违章可耻”、“严是爱、松是害、出了事故坑三代”的安全道德舆论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安全宣传、安全征文、安全演讲、合理化建议、危险点排查、“现身说法”等活动,让广大员工认清“安全源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认识到发生事故对己、对人、对家庭、对企业、对国家不利的道理,做到“我要安全,我讲安全,我懂安全,确保安全”。
(三)以人为本,构建企业安全文化
关键词:事故 致因 煤炭企业 安全文化
中图分类号:TD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069-02
随着国家建设对煤炭需求量的大幅度提高和煤炭生产规模的扩大,煤矿事故仍时有发生。2000年-2010年,煤炭产量由9.89亿t增加到32.4亿t,百万吨死亡率由5.71%减小到0.749%,尽管百万吨死亡率已经大幅度降低,但是这个数字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国内外对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很多,但是对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不太成熟,澳大利亚的Glennon[1]应用Zohar的方法进行了安全氛围的问卷调查,并推广到各个工业领域;美国的Brown和Holmes[2]同样采用Zohar的方法进行了问卷,应用到食品加工、化工、钢铁和纺织等行业;Cooper[3]提出了相互作用的安全文化模型,该模型涉及行为、心理和环境三方面因素,构成三角关系,其动态特性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人员组织系统的要求,鼓励多层次分析;任志宏[4]针对当前煤炭企业建立安全文化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丁士杰[5]运用安全文化相关理论,从物质安全文化、规范安全文化、行为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等四个方面,对沛城矿的三位一体化模式进行了分析论述,结果表明,沛城矿实现了本质安全化。该文就煤矿事故致因,研究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机制。
1 煤炭企业事故原因分析
我国煤矿事故在工矿企业生产事故中最为严重。2010年,全国发生煤矿事故1403起,死亡2433人,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749,远高于美国的0.04,俄罗斯的0.34,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是阐述煤矿事故诱发机理的理论,也被称为煤炭事故模式。这种理论能够通过事故模式分析使矿工更深入地认识和剖析事故原因,认识事故的本质,且有利于进行事故调查分析、事故预防以及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为煤炭工业事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矿工人身安全。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有5大类,12小类,表面上都是物因,其实并非如此。从宏观角度来说,造成煤矿事故频发的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
1.1 客观原因
造成煤矿事故频发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三方面:(1)煤炭需求增加刺激了煤矿超能力生。(2)地方中小煤矿违规开采造成煤矿事故频发。(3)煤矿安全投入欠账严重。由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煤炭企业安全投入赊欠太多,仅国有重点煤矿就有约1/3的存在不同程度的采掘失调和技术水平接续紧张等问题。
1.2 主观原因
造成煤矿事故居高不下的主管原因也主要有三方面:(1)矿主追求高额利润忽视了生产安全。(2)煤矿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安全培训不到位。矿工专业素质低,再加上一些乡镇中小煤矿为了节约费用,没有及时和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和安全培训,造成违规操作而出现事故。(3)煤炭企业管理落后。
2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机制
2.1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及功能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是预防事故发生的一种“软”对策,其目的主要是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机环境关系和良好的安全氛围,在人的态度、观念、意识和行为等方面形成无形到有形的影响,控制员工的安全行为,以期实现减小人为事故的效果。安全文化是预防事故的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工具。
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安全的因素很多,但是归根结底是人的安全素质、安全意识、态度等。尤其对从业人员自身素质比较低的煤炭企业来说,安全文化的建设对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简单地讲安全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凝聚性: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能使全体矿工在安全的价值、行为目标和准则方面保持高度一致,形成心理认同的整体力量,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以期符合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
导向性:不同的矿工,其安全的价值观念、安全意识以及所表现的安全行为都不同,这会给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而安全文化对全体员工提出了统一而规范的要求,对矿工有很强的号召力,能够指引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符合规范的要求,规范行事。
规范性:安全文化使矿工认同安全价值观、目标、以及行为准则,实现自我规范。
激励性:煤炭企业特有的安全文化倡导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都来来自于矿工的实践经验总结,并指导矿工的行为。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矿工都以这个尺度衡量自己的工作方法、实际操作,以及在团队中的作用,从而促进矿工及时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辐射性:煤炭企业处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长期以来,由于中小煤矿无节制的掠夺式野蛮开采,引发大量的煤炭事故,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良好的煤炭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影响本煤炭企业,而且能引起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影响社会大文化。良好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重视企业与社会间的和谐发展,促进两者得共同繁荣发展,主动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同时,还可以对本企业员工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培养,而影响整个社会,所以良好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可以辐射到社会,对社会这个大环境产生影响。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这五种功能对煤炭安全生产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已得到了很好的证明,早期的煤炭生产主要靠技术手段,而现在在技术手段成熟的条件下,对于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安全管理力量占主导地位,必须强化安全管理;在这些基础之上,安全文化的力量成为对人类的安全决策起推动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安全文化的“执行力”非常重要,成为影响本企业以及社会安全生产的决定性要素之一。
2.2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机制
安全的核心价值观是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层,煤矿的安全制度和安全习惯对应着煤炭企业的制度文化,矿工的行为对应着煤炭企业的行为文化,矿工通过进行煤炭生产活动,自己的安全意识、思维和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单一得技术和设备并不可能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7],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操作的安全性。煤矿的安全措施最终还归结到矿工的行为上,不健全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潜在地威胁着煤炭的安全生产,而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将矿工的行为控制在煤矿期望的范围内,从而保证了煤炭的安全生产。
煤矿的核心价值观影响着煤矿的制度和矿工的行为习惯,若多少矿工公认某行为是安全的,则这种行为会被多次实施,慢慢地就变成了习惯。不安全的行为很可能成为事故隐患。因此,核心价值观在煤矿安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煤矿的安全文化氛围影响着矿工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最终影响煤炭的安全生产和效益。矿工的行为对煤炭安全生产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影响,最终影响到煤炭生产的效益。
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需要一定的安全文化载体才能体现出来,是煤矿的表层现象,不同于安全文化,如煤矿集团的图书馆、企业内部刊物、文化娱乐服务中心,文艺晚会等等。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机制原由,描绘了煤炭企业安全文化预防事故的方法,由此可知,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精神层直接关系着“人因”的两个方面和“物因”,因为人的意识决定其行为,因此,煤矿安全文化的精神层面相当重要,对指导矿工的行为,以及改善安全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可以针对矿工的失误,更具指导意义。如果一名矿工的安全价值观和意识都很强,他就会积极学习安全知识,主动减少工作失误,更不会冒险;煤矿的安全制度主要是约束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一种企业文化,发扬安全行为,纠正不安全行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各层准确而具有针对性地对应着事故的各致因因素,以煤矿的安全文化纠正不安全行为,减少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3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对煤炭安全生产的影响
据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可知,事故是人、技术手段设备以及企业交互作用的结果。只有管理失误、技术(设备)失效以及违章等多种因素在时间和空间相重合时,才能共同导致事故的发生,但是最终的原因追溯到安全管理,而安全文化又是安全管理的根本。
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纠正的实例分析,由图可知,事故发生频率随着不安全行为纠正实施时间的加长而周期性地下降;且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纠正的实施起初,0~8月,事故率明显急剧下降了;短期安全局面的好转过后,有出现了事故发生率的高峰,这可能是矿工在安全局面出现好转后思想警惕性的放松,事故率高峰后又出现了其发生率的急剧下降,之后,在长达40个月的时间里,安全局面都相当可观,在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纠正实施的50个月时,事故率降到了最低;随着安全局面较长时间的延续,矿工和煤矿管理者在可观局面的背后而出现了思想疏忽和骄傲的情绪,在随后的约40个月内,又出现了一个周期性的事故高峰率。除了精神层面的文化之外,煤矿安全物质文化也借助安全设施、防护设备以及安全工程技术手段等营造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消除事故中的“物因”隐患。
由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机制可知,事故的各个致因因素与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各组成层准确地相对应,煤矿安全文化可以对矿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因此,煤矿安全文化是煤矿预防事故发生的强有力工具。
4 结语
(1)煤炭企业良好的安全文化可以提高矿工的安全素质,营造和谐的人机工作环境,为煤炭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煤炭企业通过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可以准确地进行煤矿事故致因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避免人造成事故。
(3)目前,仍有部分煤矿没有重视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再加上煤炭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对煤炭的安全生产造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大煤炭企业主体安全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任志宏.以人为本构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体系[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8(4):22-24.
Abstract: How to build safety culture for a coal enterprise and implement it in safety management is the focus of employee of coal industry. If it is built, 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ers, coordinate safe production, improve safety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realize the employee value maximization and the maximization of enterprise value.
关键词: 安全文化;创建
Key words: safety culture;create
中图分类号:TD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127-01
0引言
自从煤炭被人类开采利用以来,安全事故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一直笼罩在煤矿从业人员的心头。因为安全事故一旦发生,轻则伤,重者亡,更有甚者群死群伤,生产系统遭到破坏,整个矿井陷入全面瘫痪的境地,所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更加恶劣。从事煤炭安全管理研究的人员发现:即使有了安全的工作环境、一流的装备和技术、高知识水平的人才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却仍然避免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他们将这一现象归结为员工素质的缺失,于是安全文化这个概念便应运而生,因为安全文化就是从解决人的因素入手,把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意识和自律律他意识作为主要任务,从而赋予了安全管理更多的内涵,也为安全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一个高危行业的煤企而言,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和安全文化创建的成功与否,不但直接关联着企业的生存和健康发展,就是对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那么,在煤企安全文化创建的过程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安全文化创建要全面兼顾,切忌以偏概全
从理论上讲,安全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只不过在高危行业的煤企中它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一些。既然它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那么它也就必然具有企业文化的共性和表现形式,所以一个煤企的安全文化创建也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到全面兼顾。
首先是表层的安全物质文化建设。一个煤炭企业的安全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员工的工作环境、设备的安全状况等方面,当前许多煤炭企业开展的“双基”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亮点工程建设、安全标志建设、安全文化长廊、声光报警装置等都属于安全物质文化建设的范畴,这是打造本质安全工作环境的根本和基础工作。
其次是浅层的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安全行为文化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学习、制度约束等手段规范员工的安全操作行为,使之合乎煤矿三大规程的要求,从而达到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当前部分煤矿开展的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全程无协助独立操作法、“三法三卡”等都属于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范畴。
再次是中层的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安全规章制度是用来规范职工安全行为的软件建设,其本身是防范风险的有力保障,也是制度设计时要达到的目的,遵循制度和程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因此安全制度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其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以防制度出现漏洞被人钻了空子或者是制度制定出台以后执行不下去的现象发生。
第四是深层次的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安全精神文化建设是要创建职工的安全价值观,树立群体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提高职工整体安全素质,从而实现精神文化统领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目的。
2安全文化创建要结合实际,切忌空喊口号
在不少煤炭企业,认为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贴标语、喊口号,于是找专业的广告公司设计了精美的安全文化宣传彩页、安全文化手册,提出了系统全面的安全理念,但是真正是结合实际工作提炼出来的少之又少,空喊口号的不在少数。其实,安全文化口号的提出是在安全管理过程当中积淀总结而来的,并不是凭着丰富的想象杜撰而来的。那些看似系统全面的安全口号没有真正融入到员工的生产生活中,没有真正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也就更谈不上引领职工的行为。
3安全文化创建要借鉴学习,切忌全盘照搬
按照科学发展的观点,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也可以由企业领导者或者策划者设定或者策划后在企业形成,也就是说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可以借鉴学习的。在安全文化的创建中固然可以借鉴学习其它企业优秀的安全文化,但是但这是需要一个实践和认同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安全文化虽然具有一般企业文化的共性,但是它更具有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个性或特性,它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安全管理实践所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共同遵守的安全意识、安全价值观、安全职业道德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
因此它必须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和践行才算是有用的企业文化,才能对全体员工产生明显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而全盘照搬外来文化否定本土文化的做法只能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
4安全文化创建要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
在当前进行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大潮中,优秀安全文化的引领作用在整合煤企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安全文化创建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它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它是通过宣传、教育、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的手段,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修养,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规范其安全行为,从而使职工由不得不服从于安全制度的被动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规章制度采取行动,即“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况且安全文化的创建是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之上的。试想,在一个安全物质条件恶劣、事故隐患丛生、安全管理基础薄弱、违章行为随处可见的整合矿井,想要一下子把安全文化创建到一个较高的境界那是不切实际的,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的做法只能是饮鸩止渴。
总之,在安全文化创建过程当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个创建思路,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处理好安全和生产、宣传教育、班组建设、质量标准化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最终消除物的不稳定状态和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堂东.浅谈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商业文化,2011,(08).
关键词:电力企业;思政工作;安全文化建设;创新
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不仅包括正常的生产工作,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同样也具有极其重大的效用。据此,本文对电力企业在思政工作中的安全文化创新建设所作出的分析,也有了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电力企业在思政工作中关于安全文化的建设现状
1.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电力企业的可持续运营,既同良好的经济效益有着巨大联系,同时关于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与企业文化建设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牵连。其中,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创新建设,也成为企业管理中关于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企业文化安全建设过程中,已经初步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总的来说还是受到各种因素、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得关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创新建设效果受到一定限制。当电力企业不能实现安全建设时,这种情况便给电力企业的生产工作带来不利后果。
2.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在安全文化的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简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电力企业管理者对于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意义认识尚不到位。电力企业要实现企业文化建设,那么关于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便具有极为显著的必要性。对安全文化建设意义存在误解或者忽略这种必要性要求,认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没有必要,一方面会直接造成关于电力安全生产的机制架构与管理制度的执行困难,使得企业计划的任务不能得到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这种安全意识的缺失,也会导致安全文化建设陷入极大的阻滞之中,无法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第二,关于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有小部分的管理者往往会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出现安全事故的机率是非常小的,不会发生在自己的企业生产中,所以对于安全文化建设所布置的任务也是敷衍了事。但是正因为这种原因,造成在具体的企业管理中,极容易耗费财力、物力、劳动力却收获不到较好效果。这种流于表面的工作方式,也使得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规范生产的基本要求成为一纸空谈,最终也容易导致电力企业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第三,关于安全文化的体系建设依旧不够完善。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虽然处于不断增加、开发的过程中,并且电力企业关于企业思政工作的管理工作也得到了有效的改进,但是这种安全文化的体系建设仍然是不够完整的,也还存在着较多的漏洞。这些不足之处既体现在没有全面、细致的管理机制上,同时在员工们的日常生产工作中以及其他具体管理事项上,也缺少了对于安全生产要求的严格考核,从而使得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得到了消减,以及电力企业的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也会致使电力企业关于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第四,对于电力且的安全文化建设缺乏具体、有效的可行性策略。安全文化的建设在实际管理中,经常是通过表演文体活动、发表建设文章等方式进行的。然而这种将安全文化建设同生产相互分离的做法,也使得其建设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并且也容易丧失安全文化建设所需要的生命力与活力,进而给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加强安全文化创新建设的具体方法
1.电力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进行创新的方法
电力企业在文化安全的创新建设方面的可行办法,简单概括来说有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安全精神的文化建设。要满足这种建设目标,首先要将树立起正确的生产价值观念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不变要求,这不仅关系到电力企业生产效益的实现,同时对于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企业的生存都有着巨大意义。因而,建立起安全生产的建设目标,要创建本质安全的新型电力企业,管理者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活动学习,多资源、多渠道的利用视频、网络、安全手册、板报等手段作为宣传载体,对安全生产的价值观念与重要作用进行大量宣扬,从而在企业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氛围,使得安全精神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中。第二,完善安全制度的文化建设。所谓安全制度的文化建设指的是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工作操作标准、生产规程等都以安全责任作为整个生产工作的核心人物。具体要编制出电力生产技术管理、电力运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与燃料管理等诸多制度。这些相关的制度规范要覆盖到企业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于安全生产中的各项操作程序与制度规章,以及安全生产的行为要详细进行规范落实。在进行制度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行为文化的建设对于安全生产的实现,也有着极为显著的效用。在一些生产活动中也会出现因为员工的不安全生产心理或行为,而给企业生产造成恶劣后果的现象。因而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教导,令负责生产任务的员工掌握到科学的生产方法、正确的生产态度与合理的管理制度等,并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在生产作业的过程中,违章违纪的行为出现时,管理人员也要严格进行处理,并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力求通过对员工制度约束意识的塑造,帮助每位工作者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开展安全的物质文化建设工作。这项工作要求电力企业在生产中,加大对于生产工具、保护用品、安全标示、安全设施与防护装备等方面的投入,不仅要满足电力企业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需要,同时还要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做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例如,在生产厂区或生产场所以及能够产生影响的区域内,按照相关的规定,设置安全设备、布设安全标示系统以及准备修理器具等,所用的工作装备与防护用具也要符合相关标准,并且严格做好安全设施的定期检查、检测、检验、管理工作,以此保障安全保障的可靠性。对于安全设施的管理规定,相关部门也必须严格进行责任划分,并且对于管道介质的流向标示、安全标志标示、员工安全工器具也必须认真核准管理。例如,当公司出现安全隐患时,要提高员工对文化生产的重视,便要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剖析,力求通过这种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实现为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的目标。第四,加强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在安全文化的建设任务中,增加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能够使得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获得大幅度的提高,并促进电力企业生产能力的持续创新。而要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对相关的制度体系进行完善,还要开展一些安全文化的相关活动。例如,明确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月、安全知识教育月、安全生产管理检查月等。在经历日常的安全教育活动、安全管理活动、安全报告活动、安全宣传活动等活动之后,还需要对安全文化的建设状况进行正确评估,对于每个环节是否落实到位,也要给予认真分析对待。评估人员要作出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才能不断从安全文化创新建设的广度与深度上进行优化,从而促使管理者制定出最为高效,也最合乎实际的企业策略。这不仅能够真正的落实各项管理监督任务,同时也促使电力企业的安全能力获得逐步提升。
2.电力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创新的经验内容
关于电力企业在安全文化假设方面进行创新所获得的经验内容,总结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力企业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同安全文化相互融合起来,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必经之路。不同的企业在企业形象、工作目标、企业规划、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然而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却成为每个企业得以继续发展维持的必然要求与安全保障。安全文化作为企业价值理念的体现,树立正确安全的价值观念对于企业员工形成安全生产的愿景与使命也都起到重要作用。第二,不断更新、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这项要求能够为安全文化制度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在内容不断得到丰富的过程中,吸收新的先进思想、观念,也能为企业文化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是企业如果固步自封地将自身局限在狭小的领域之中,这种文化建设便会很快失去顽强的生命力,所以及时的对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吸收借鉴,并合理转化为自身所用,才能使电力企业的文化建设内涵永葆生机。第三,宣传培训与严格管理要“双管齐下”,二者缺一不可。企业员工作为构成生产工作的基本单位,对于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成果也有着决定性效果,但是不同的员工其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也有不同,因而加强宣传工作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配套使用,也能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开辟有益条件。
三、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发展同每个人的生活、生产都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强化电力企业在思政工作中的安全文化创新建设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帮助人们增强安全、道德、责任的观念意识也有着重要作用。因而要做好相关工作,更加需要企业加大建设与执行力度,才能以此促进电力行业的繁荣、进步。
参考文献
[1]孟庆燕.对新时期电力企业思政工作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9):104-105.